第一篇:澳大利亚兽医体系概述[范文]
澳大利亚兽医体系概述
本人有幸于2006年8月23日至9月12日赴澳大利亚参加了“动物疫病控制技术与计划管理培训班”。期间,除在墨尔本大学接受专业授课外,走访了澳大利亚农渔林业部(DAFF)、维多利亚州基础产业部(DPI)以及位于基隆市的澳大利亚动物卫生实验室(AAHL),考察多个养殖农场(户)、协会,就兽医工作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交流。
一、澳大利亚兽医工作基本情况
澳大利亚土地面积为770万km2,总人口193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约90万人,是一个典型的地广人稀的国家。澳大利亚属联邦制国家,由6个州和2个地区组成。年农业总产值约350亿澳元,农产品出口收入约250亿澳元,是世界重要畜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澳大利亚联邦和各州政府健全的兽医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加之澳洲地理上与其他大陆隔离,为动物防疫工作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目前OIE规定的15种A类动物疫病在澳大利亚均处于无疫状态。
(一)澳大利亚兽医管理体制概况
澳大利亚兽医工作管理分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两级。联邦政府负责制定动物疫病防治政策、进出境检疫、国际贸易谈判以及生物安全管理和组织开展新发病和外来病防治等。州政府在本州范围内具体实施动物疫病的监测、控制和扑灭等工作。联邦政府的兽医主管部门是农渔林业部(DAFF),下设产品安全和动植物保护司(PIAPH)、检疫检验局(AQIS)和生物安全办公室(BA)。农渔林业部设首席兽医官(CVO),直接对部长负责,首席兽医官办公室设在产品安全和动植物保护司;各州政府兽医管理机构一般设在基础产业部(DPI),内设首席兽医官和动植物卫生机构。州基础产业部根据工作需要,在州内的不同区域内设办公室,执行疫病防治措施。
除上述政府机构外,澳大利亚还设有澳大利亚动物卫生联合会、肉类安全委员会等半官方非盈利机构,这些机构主要由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农业部门、相关科研和诊断机构、畜牧兽医组织以及重要企业的人员共同组成,主要职能是协调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参与制定动物疫病防治方案等,其经费由联邦政府、州政府及行业共同承担;澳大利亚还设立了生物安全合作研究中心,是专门从事新发病研究的全国性机构,其合作伙伴包括部分联邦和州政府机构、兽医机构、大学、动物和医学研究机构以及企业等。该中心通过研究建立了诊断、鉴定、监测、评估等技术,以提高预测和应对新出现传染病的能力,保护澳大利亚的公共卫生、家畜生产、野生动物和经济资源。
澳大利亚兽医队伍由政府兽医、实验室和大学兽医以及执业兽医(私人兽医)构成。经过全日制本科教育的兽医专业毕业生毕业后可直接注册取得执业兽医资格,由州政府颁发执业证书。全澳共有5所大学设有兽医本科以上专业,每年
毕业生300名左右。其他人员申请兽医资格,必须通过所在州组织的全国兽医考试,达到联邦政府规定的兽医资格条件后向所在州兽医管理协会注册。
(二)澳大利亚控制动物疫病发生的主要措施
由于澳大利亚近年来没有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其疫病控制措施重点放在疫情监测以及动物、动物产品的追溯追踪管理和口岸检疫。
1、疫情监测
疫情监测体系包括联邦、州政府两级兽医实验室、私人/企业兽医实验室和大学实验室四部分组成。核心部分是联邦、州政府两级兽医实验室,主要负责监测计划中的采样和样品检测工作。如果发生疫病不能做出现场诊断时,必须在24小时内将样品由执业兽医送州政府兽医实验室进行诊断;新发病和外来病必须由设在基隆的澳大利亚动物卫生实验室做出诊断。无论是私人兽医或官方的疫病诊断机构发现动物疫情,都要向州政府首席兽医官办公室报告。如是新发病或外来病,州首席兽医官必须立即向联邦首席兽医官办公室报告;一般疫病则由州首席兽医官定期向联邦首席兽医官办公室报告。澳大利亚设有全国动物卫生信息系统,负责收集动物疫情数据。
2、动物追溯
澳大利亚已经建立起相当先进和完善的动物追溯体系。2005年7月1日起,已对牛全面实施强制性的从生产、屠宰到销售的全程追溯。所有牛必须佩带内置电子识别装置的耳标。耳标号由16位数字组成,包括州编号、区编号、农场编号、计算机随机号和牛只编号,耳标的成本由养殖者和政府共同承担。动物移动或屠宰上市前,动物耳号、出生农场、动物移动情况等情况都将通过互联网输入设在新南威尔士州的国家信息中心。动物在进入新的农场或者屠宰厂后,通过自动无线识别系统,耳标中储存的全部信息将进入新的管理系统,或者通过产品条形码一直保留到超级市场。由于建立了这套追溯系统,动物的所有信息都有详细记录,能够保证对疫源的追踪调查。
3、口岸检疫
澳大利亚农渔林业部下设的检疫检验局主要负责进出口检疫措施的执行。目前,已经建立了机场检疫、海港检疫、邮件检验、进口通关等多套检疫体系。每年,这些检疫体系对1.5亿份邮件进行100%排查,对1100万机场通关旅客的90%以及海港通关的11万旅客100%进行检查,对10%左右的空运和海运集装箱货物进行抽检。对于活动物的进口,指定了3个口岸可以通关,除进行必要的隔离检疫外,入关后还要移交货物到达地所在州政府兽医部门进行跟踪监管。
(三)动物疫病控制应急管理措施
随着近年来全球重大动物疫情加重的趋势,农渔林业部设置了全国动物疫病应急管理小组(NMG)和动物疫病应急委员会(CCEAD)。全国动物疫病应急管理小组组长由农渔林业部副部长兼任,联邦和各州兽医主管官员参加,负责动物疫病应急决策和组织扑灭突发疫情;动物疫病应急委员会吸收行业协会和兽医专家参与,主要负责技术咨询。并针对15种不同疫病,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制定了相应
处理措施,并详尽规定了疫病控制与扑灭原则、控制政策与基本原理、感染场/危险接触场和可疑场的确立原则、疫区和非疫区划分标准、检疫和流动控制方法、疫苗使用原则与程序、流行病学监测和无疫证明程序等,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目前,澳大利亚联邦和各州政府,把动物疫病控制的主要注意力都放在对突发疫情的应急反应和紧急控制扑灭。除在机构上进行了相应安排外,澳大利亚农渔林业部和各州兽医主管部门都制定了突发疫情的应急预案(AUSVETPLAN)。应急预案由管理指南、疫病对策、操作规程、企业手册、支持机构计划、诊断资源、培训资源等几部分构成,对政府、兽医机构、实验室、农场等在应急状态下的措施进行了详尽的规定,还印发了工作卡片、应急程序以及各种核查的表格,以指导应急工作开展。
为保证应急计划和预案的执行,由各州政府开展经常性的兽医培训,包括官方兽医和执业兽医培训、畜牧生产者培训和海外合作与培训。同时通过媒体开展宣传,提高国民的防病意识,使应急预案能很好的贯彻执行。在联邦政府统一组织协调下,各州根据产业特点进行不定期的小规模应急演习,以确保应急反应队伍的协调性和应急反应能力。2005年,澳大利亚农渔林业部针对可能发生的禽流感疫情,根据疫病发生发展规律,设计了由“赫耳莫斯神演习”、“医药神演习”、“九头蛇怪演习”组成的全国性应急演练,从州到联邦逐级启动应急机制,重点考察疫病控制策略的可行性、政府部门间及各州间的行动协调能力以及与公众沟通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实验室建设管理情况
澳大利亚联邦级兽医实验室共有5个,分别位于昆士兰州、西澳州、新南威尔士州和维多利亚州,根据研究特长分别从事动物疫病诊断和检测、分子生物学和生化技术、家畜寄生虫病防控等不同方面的研究和技术工作。其中位于维多利亚州基隆市的国家动物卫生实验室,是目前全球最大、最先进的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是澳洲唯一法定的外来病参考实验室,实验室总资产达6.5亿澳元,实验区1万平方米。该实验室已成为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的禽流感、新城疫和蓝舌病参考实验室。同生物安全合作研究中心同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的SARS合作研究中心;各州基础产业部一般设多个职能分工明确的兽医实验室,负责为本州家禽、家畜和水产养殖发生的疾病提供诊断和开展疫情监测、基础性、应用性研究、生物制品研发以及药物残留检测,为政府控制扑灭疫病提供技术支持。
二、收获与启示
尽管我国的地理环境与疫病流行状况、兽医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以及畜牧业生产方式都和澳大利亚存在较大差别,但澳大利亚在兽医管理方面的一些做法,特别是一些先进的管理理念值得借鉴。
(一)要坚持因地制宜、保障资金原则。澳大利亚制定和出台一项动物防疫计划和实施措施是十分慎重而实际。如澳大利亚从20世纪70年代把家畜布鲁氏菌病和牛结核列入国家扑灭计划以后,在制定疫病防控技术措施时,运用经济学方法研究各项技术的成本效益,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措施和资金上给予了充分保障,历经22年,耗资7.5亿澳元,在1992年11月向世界宣布两病成功消灭。我国虽然每年进行了大量投资,但实施计划与资金匮乏的矛盾无时不显现在各项
防治措施的执行过程中,从中也验证了制定的计划与实际性和科学性差距。所以,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要因地制宜,科学地评估实施计划,认真落实防治经费,确保防治措施的有效和到位,真正建立我国可扑灭动物疫病的评价体系模型,以开展动物疫病扑灭计划。
(二)建立完善的动物疫情应急管理机构,经常组织开展演练考验和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澳大利亚针对国际间重大动物疫病传播的情况,成立了国家应急管理组织,不仅把突发演练提高到国家级负责,而且已经在短短三年中每年都组织相应内容的全国性大规模演练。澳大利亚这种把制度及时落实到行动上的做法值得学习。我国经过近年多次禽流感防控战役,特别是随着《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的实施,许多工作还只是停留在文字规定上,如何进行行动上的应急及完善应急机制方面可以说还是一个空缺,使应急变成了“简单对付”的被动局面。因此,将制度尽快落实于行动,才能进一步完善我国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反应程序,提高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完善我国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财政投入等保障机制。
(三)以提高管理效率和减少管理成本进行兽医工作管理。从澳大利亚的兽医工作管理经验看,一要建立统一管理模式,即国内动物防疫和外来疫病的防范是一项工作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二要建立全程管理模式,即从饲养到屠宰直到市场动物产品的管理。三要建立垂直管理模式,即对动物疫病的防控,不可过于强调行政区划的概念,即使澳大利亚作为一个联邦制国家,在某一州疫情控制过程中,其他各州都要给予经费的支持,更大范围地调动各种资源控制和扑灭疫情。所以,在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的基础上,对加强兽医工作的统一管理、全程管理和垂直管理问题进行前期调研。同时,注重发挥农业部在兽医管理工作中的领导和综合协调作用,充分调动质检、卫生、商务、林业等各有关部门和大学、科研机构及企业等社会兽医技术资源,形成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合力。
(四)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依托,建立完善的动物标识管理系统。据维多利亚州首席兽医官介绍,在全面实施动物标识系统管理前,即使畜牧业生产规模化程度已经很高,并且采取严格的州际检疫措施,但仍然无法对疫源进行快速有效的追踪。随着标识管理系统的引入,特别是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动物移动、疫源调查、农场管理以及畜产品安全都纳入了有效的监管,跨州检疫已经逐步取消。我国动物饲养量大,规模小,全面实施信息化标识管理尚有一定困难,但作为一种方向性的管理措施,从基础设施建设、财政经费以及应用技术研究都应给予更大的支持。
(五)把各级兽医实验室的运行、维护和管理,置于与实验室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澳大利亚国家动物卫生实验室高级管理人员在谈到实验室建设和管理问题时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实验室的建设、设备的购置同实验室管理、实验室的有效运行相比,反而处于次要位置。该实验室每年预算为2800万澳元,其中1200万元用于设施运行维护,4名工程师和40名技术人员对实验室状态实行24小时监控,每年还要由多领域专家组成的外部独立机构定期进行检查。另外,在动物疫病监测工作中,澳大利亚政府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实验室的作用,提高了动物疫病监测的全面性和针对性。近年来,我国在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中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了一批较高水平兽医实验室,但由于各级财政对实验室运行经费支持
力度有限,实验室的维护和运转存在不少困难,实验室设备利用率不高等问题较为突出,亟需通过加大投入力度加以解决。此外,还应加强实验室及疫病防控技术的国际间交流与合作,逐步实现国际认证和认可。通过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不仅可以及时掌握国际上先进的疫病防治管理理念和防疫技术,还可以增加我国在国际疫病防控技术和相关国际标准制定方面的发言权,减少畜产品贸易摩擦,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六)加快政府对兽医工作管理方式的转变,开展全民防疫。澳大利亚农渔林业部依据动物疫病对公众利益的危害程度,将动物疫病分为很高公共利益、高公共利益、一般公共利益和低公共利益四类。对于很高公共利益的疫病,以政府为主导开展防控工作,经费也完全由政府提供。而对于低公共利益的疫病,则以养殖者和行业协会为主导开展防控工作,政府给予很小比例的经费资助。在动物防疫工作中,根据不同动物种类分别组建的行业协会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些行业协会既积极参与疫病防控的技术咨询和决策,也通过组织行业内的养殖者共同抵御疫病带来的风险。对于执业兽医,一方面政府通过行业准入和法律规范,赋予其在动物防疫方面的义务,一方面通过培训和考试,雇用一部分人员为政府服务。如维多利亚州18个区的官方兽医工作小组中,共有271名雇用的执业兽医。以动物饲养量计算,我国的兽医数量与澳大利亚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通过深化兽医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加强。同时,在改革中,应该更加注重发挥养殖者、行业协会、执业兽医等各方面的作用。这些做法是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学习。
第二篇: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概述
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概述
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是指由一系列与绩效评价相关的评价制度、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评价标准以及评价机构等形成的有机整体。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由绩效评价制度体系、绩效评价组织体系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三个子体系组成。
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是实现对企业绩效客观、公正评价的前提。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设计遵循了“内容全面、方法科学、制度规范、客观公正、操作简便、适应性广”的基本原则。评价体系本身还需要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而不断发展完善。
企业绩效评价的内容依企业的经营类型而定,不同经营类型的企业,其绩效评价的内容也有所不同。工商企业与金融企业就有不同的评价内容,在工商企业中,竞争性企业和非竞争性企业的评价重点就存在差别。
[编辑]破解企业绩效评价体系设计之惑
我国目前试行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是以工商类竞争性企业为评价对象设计的。根据工商类竞争性企业的特点,绩效评价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即财务效益状况、资产营运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和发展能力状况。财务效益状况主要反映企业的投资回报和盈利能力;资产营运状况主要反映企业的资产周转及营运能力;偿债状况主要反映企业的资产负债比例和偿还债务能力;发展能力状况主要反映企业的成长性和长远发展潜力。这四部分内容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各有侧重,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被评价企业当前的实际经营管理情况。通过对以上四方面内容的评价,可以得出反映企业全貌的绩效评价结论。
目前我国采用的企业绩效评价方法除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体系外,一些企业还积极采用了由美国学者和实业界提出的“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平衡记分卡”和 “经济增加值”(EVA)等评价方法。这几种绩效评价方法虽各有长处,但每一种方法在企业绩效评价中都还存在着一些缺陷。结合我国企业目前的状况及特点,应采用多因素全面评价原则和定量分析与定性评议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多维的基于绩效预算管理的动态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
第三篇:金融组织体系概述.
第一节
金融组织体系概述
一、金融体系的构成
金融体系一般是指由各种金融机构组成的组织体系,它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体系也会发生变化并逐步健全和完善。
构成我国金融体系的金融机构按其地位和功能可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金融监管机构,有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监会)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监会)。我国金融业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体制,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负责依法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对金融业(证券、保险除外)实施管理和监督,规范和维护金融秩序,并提供必要的金融服务。中国证券会是我国证券业监管机构,负责对证券业和期货业的监管。中国保监会是我国保险业监管机构,负责对保险业和保险市场的监管。
第二类是经营性金融机构,它包括:
政策性银行。是指由政府发起出资成立,为贯彻和配合政府特定经济政策,不以盈利为目的而进行融资和信用活动的机构。目前我国的政策性银行有三家,即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商业银行。一般是指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和从事其他中间业务的盈利性机构。在我国商业银行的主体是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即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另外还有十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全国各中心城市设立的地方性城市商业银行,以及住房储蓄银行,外资、合资银行。
证券机构。是指为证券市场参与者,如发行人、投资者提供中介服务的机构。包括证券公司、证券交易所、证券登记结算公司、证券投资咨询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
保险机构。是指专门经营保险业务的机构,包括各种国有、股份制和合资的人寿保险公司,财产保险公司以及再保险公司。
信用合作机构。包括城市和农村信用社,是群众性合作制金融组织,由社员入股组成,实行入股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提供各种信用服务。
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包括: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专职处置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收购不良资产的金融机构;信托投资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邮政储蓄机构。
二、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是政府管理货币金融的最高机构,在金融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它具有发行货币的垄断权,是发行的银行;代表政府管理全国的金融活动,经理国库,是政府的银行;在商业银行资金不足时,向其发放贷款,是银行的银行。世界上最早设立的中央银行一般认为是瑞典国家银行,1656年由私人创造。但被公认为现代中央银行“鼻祖”的是英格兰银行,于1694年建立。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当今世界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有权威的中央银行组织体系。
我国的中央银行是中国人民银行,、它于1948年12月1日在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的基础上合并组成的。中国人民银行从成立以来,既作为中央银行、行使发行货币、管理金融的职能,又经营一般银行的各项业务,发展到现在真正全面履行中央银行职能,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8年12月至1986年12月,是中国人民银行的创建与国家银行体系建立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人民银行既行使中央银行的一般职能,又对企事业单位和城乡居民办理金融服务业务。虽然从1979年开始,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先后从人民银行中独立出来,但人民银行继续兼办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第二阶段,1984年1月至1993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开始专门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在这一时期新设中国工商银行,人民银行过去承担的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由中国工商银行专业经营。设立中国人民银行理事会,作为协调决策机构,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和中央银行对专业银行的贷款制度,初步确定了中央银行制度的基本框架。但这一时期,人民银行对金融业的管理主要依赖于计划手段和行政措施,在业务上还有部分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业务,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
第三阶段,1993年12月至1995年3月,是逐步建立规范化的现代中央银行的时期。按照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的要求,中国人民银行把货币发行权、资金调控权、利率调整权、金融机构市场准入权集中到总行;政策性业务和商业银行业务全部转移到有关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中国人民银行的各级机构与举办的商业性金融机构和盈利性的经济实体一律脱钩,把工作重点转向金融监管、金融宏观调控和金融服务;通过体制和法律约束,切断中央财政向人民银行透支的渠道;人民银行不再向非金融部门贷款。
第四阶段,1995年3月至今,中国人民银行体制走向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1995年3月1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首次以国家立法形式确定了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的地位,标志着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体制走向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是中央银行体制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的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履行11项职责:①依法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②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③按照规定审批、监督管理金融机构。④按照规定监督管理金融市场。⑤发布有关金融监督管理和业务的命令和规章。⑥持有、管理、经营国家外汇储备、黄金储备。⑦经理国库。⑧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⑨负责金融业的统计、调查、分析和预测。⑩作为国家的中央银行,从事有关的国际金融活动。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职责。
中国人民银行的特殊地位和重要职责,使其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成为国家调节宏观经济的最为重要的部门之一。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的重要作用也将更加明显。
三、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存、贷款,办理转账结算为主要业务,以盈利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企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银行的业务活动逐渐超出了传统的范围,现代商业银行已发展为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机构。我国的商业银行也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正努力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和现代商业银行,以适应我国加入WTO的需要。
我国现行的商业银行体系可分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与外资商业银行四大类,它是在原来单一国家银行的体制下发展而形成的。
(一)国有独资商业银行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在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中处于主体地位,它是从国家专业银行演变而来的,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这四家银行是1979年以后陆续恢复、分设的。原来的分工是:中国工商银行主要承担城市工商信贷业务;中国农业银行以开办农村信贷业务为主;中国银行主要经营外汇业务;中国建设银行主要承担中长期投资信贷业务。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这四家银行的传统分工已逐步被打破。1994年,原国家专业银行的政策性业务被划分出去,由几家政策性银行负责经营,国有专业银行专营商业性业务,开始成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1999年,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剥离给四家国有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建立现代商业银行经营体制创造了条件。
我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采取的是一级法人的总分行制,目前,其分支机构基本上还是按照行政区划设立,但分支机构不是独立的法人。
(二)股份制商业银行
80年代后半期以来,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陆续组建和成立了一批股份制商业银行,它们包括: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实业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华夏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广东发展银行、福建兴业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共10家。这些银行股本结构不完全相同,但从总体上,股本以企业法人和财政入股为主,如交通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的股本、财政入股占相当大的比例。另外也有些银行为上市公司,如深圳发展银行,中国民生银行,这类银行有一些个人股份。
股份制商业银行组建开始就基本按照商业银行机制运作,因此,尽管它们在资产规模、机构数量和人员总数方面还远不能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相比,但其资本、资产及利润的增长速度均高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呈现较强的经营活力和发展势头。目前,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全国的主要中心城市设有分支机构。
(三)城市商业银行
城市商业银行的前身是城市合作银行。虽然冠以“合作”两字,实际上也属于股份制商业银行性质,适用于《商业银行法》。我国原有的5000家城市信用社,有相当多城市信用社已失去合作性质,实际上已成为小型商业银行。为规避风险,形成规模,1995年国务院决定,在城市信用社清产核资的基础上,通过吸收地方财政、企业入股组建城市合作银行。其服务重点是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1998年,城市合作银行全部改名为城市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按城市划分而设立,不得在不同城市设立分支机构。
(四)外资商业银行
自1979年首家外资金融机构在我国设立代表处以来,外资银行已成为我国金融体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和我国引进外资的一条重要渠道。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WTO后银行业务的逐步开放,外资银行在我国金融运行的影响作用将会进一步增强。
目前,在我国境内设立的外资银行可分为四类:一是外资独资银行,指在中国境内注册,拥有全部外国资本股份的银行;二是中外合资银行,指在中国境内注册、拥有部分外国资本股份的银行;三是外国银行在中国境内的分行;四是外国银行驻华代表机构。
外资银行的经营在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业务范围内,尚受到一些限制。但我国政府已承诺在加入WTO后的五年内,将逐步给予外资银行国民待遇,使外资银行在五年内能像国内其他商业银行一样,在国内各地经营包括人民币在内的多种业务。
四、政策性银行
(一)政策性银行的基本特征
政策性银行,一般是指政府出资或参股设立,以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为目的,不以盈利为目标,在特定的业务领域内从事融资活动的金融机构。它与商业银行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不以盈利为目的。政策性银行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资金来源与运用体现明显的政府行为。其资本金由政府全额出资或参股,营运资金通过向政府借款、发行金融债券和中央银行再贷款等方式筹集,一般不面向公众吸收存款。
(2)经营活动不以盈利为目标。设立政策性银行的目的是为那些社会效益好但自身经济效益一般,不易得到商业性金融机构贷款支持的产业或行业提供资金融通。但政策性银行的资金并不是财政资金,也要考虑盈亏,并坚持银行管理的原则,力争保本微利。
(3)具有特定的业务领域和服务对象,不与商业银行竞争。业务领域主要集中在国民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环节或亟待发展的部门。
(4)具有特殊的融资原则。贷款项目一般是国家重点扶持的重点项目,贷款期限较长,利率相对较低。
(5)独有的法律依据,不受普通银行法的约束,而是以单独的法律条例来规范政策性银行的运作。
(二)组建政策性银行的必要性
1994年,我国组建了三家政策性银行,即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在我国组建政策性银行,将政策性金融业务与商业银行性金融业务分离,有其必要性:
(1)建立政策性银行是深化经济金融体制改革,实现国家调节经济的需要。政策性银行为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工具,并在一定程序上可以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
(2)建立政策性银行是贯彻国家产业政策,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的需要。通过对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产业和产品提供贷款或担保、进行投资,引导社会资源流向这些领域,进而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持续平稳发展。
(3)建立政策性银行是实现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分离,促进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化的需要。政策性业务从专业银行的经营中分离出去,为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变创造了重要条件。
(4)建立政策性银行是增强人民银行调控基础货币的主动权,把人民银行办成真正的中央银行的需要。政策性银行的组建割断了政策性贷款与基础货币之间的直接联系,确保了中国人民银行调控基础货币的主动权,使中国人民银行在宏观经济中的调控作用得到进一加强。
(5)建立政策性银行是适应金融国际化、遵循国际惯例与坚持中国特色相结合的需要。政策性银行的组建,使我国运用国际常用的金融手段来扶持农业、外贸、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高新技术的发展成为现实。
(三)我国政策性银行的主要任务
(1)国家开发银行的主要任务。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筹集和引导境内外资金,重点向国家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项目以及重大技术改造和高新技术项目发放贷款;从资金来源上对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和结构进行控制和调节。
(2)中国进出口银行的主要任务。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外贸政策,为扩大我国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等资本性货物出口提供政策性金融支持,以增强我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促进对外贸易的稳定发展。
(3)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主要任务。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筹集农业政策性信贷资金,承担国家规定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服务,代理财政性支农资金的拨付,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五、非银行金融机构
非银行金融机构是我国金融组织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信托投资公司、证券经营机构、金融租赁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邮政储蓄机构等。
(一)信托投资公司
信托投资公司是一种以受托人的身份、接受委托人的委托,代人进行财产管理或处理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大多数信托投资公司是以经营资金和财产委托、代理资产保管、金融租赁、经济咨询、证券发行及投资为主要业务。金融信托业与银行信贷、保险一并成为现代金融业的三大支柱。
我国的信托投资业始于上世纪20年代。新中国建立后,我国的信托业陆续停办。实行改革开放后,我国的信托业逐步恢复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1979年10月,从中国银行率先设立信托咨询部开始,各专业银行、各部委和各地方都纷纷设立信托投资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的快速发展,也使信托投资公司的问题凸现出来,为此,国家从1982年开始,多次对信托投资公司进行了清理整顿,以引导信托投资业的健康发展。
(二)证券机构
证券机构是指从事证券业务的机构,主要包括证券公司、证券交易所、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等。它们在证券市场扮演不同的角色,从事不同的业务,起着不同的作用。
证券公司又称证券商,是由证券主管机关批准设立的在证券市场经营证券业务的金融机构。推销政府债券、企业债券和股票、代理买卖和自营买卖已上市流通的各类有价证券,参与企业收购、兼并。
新中国第一家证券公司于1987年在深圳成立,以后各省市都相继成立了证券公司。目前,我国的证券公司是集承销、经纪、自营三种业务于一身的综合性经营机构。
证券交易所是指依法设立的,不以盈利为目的,为证券的集中和有组织的交易提供场所、设施并履行相关职责,实行自律性管理的会员制事业法人。证券交易所的主要职责是:制定证券交易所的业务规则,接受上市申请,安排证券上市;组织、监督证券交易;对会员和上市公司进行监管;管理和公布市场信息等。
目前我国经批准设立的证券交易所有两家,即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由中国证监会进行监督管理。
证券登记结算公司是为证券交易提供集中的登记、保管与结算服务的机构,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法人。我国上海和深圳两家证券交易所都设有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在每个交易日结束后,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对证券和资金进行清算、交收和过户,使买人者得到证券,卖出者得到资金。
(三)金融租赁公司
金融租赁公司是专门从事融资性租赁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金融租赁又称“融资性租赁”、“资本租赁”,是指金融租赁公司以融资的方式为其他企业购买设备,并将所购设备租赁给企业使用,收取租金以补偿其购买设备的成本、融资利息、经营费用、税款,并获取一定利润的金融业务活动。金融租赁有别于传统的租赁,也不同于贷款,它是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融资与融物相结合的一种新的经济活动方式,具有融资、投资、促销和管理功能。我国金融租赁业务起步较晚,1979年10月,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在北京成立后,开办了国际租赁业务,中国的金融租赁业务才逐步开展起来。
(四)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是专门从事对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剥离出来的特定不良资产进行管理和处置的国有独资金融机构。它以最大限度保全资产,减少损失为主要经营目标,依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组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应达到三个目的:一是改善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提高其国内外资信,促进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办成现代商业银行。二是运用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特殊法律地位和专业化优势,通过建立回收责任制和专业化经营,实现不良贷款价值回收最大化。三是通过金融资产管理,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实施债权转股权,支持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
我国的金融资产管理是于1999年建立的,目前共有四家,即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分别接收从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剥离出来的不良资产。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各省市均设有分支机构。
(五)企业集团财务公司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一般简称“财务公司”。我国的财务公司是企业集团为搞活企业内部资金融通、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由企业集团内部各成员单位投资入股,为企业集团成员单位提供金融服务,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求平衡、自担风险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财务公司在业务上受中国人民银行监管,在行政上隶属组建该财务公司的企业集团。我国的财务公司不同于商业银行,也不同于国外的财务公司,其业务空间限制在企业集团内部,兼有商业银行、商人银行和西方财务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一些特点,是一种受限制的非完全的商业银行形态,是产业银行的萌芽。
财务公司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可以在其成员单位集中的地区设立分支机构,也可以同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建立同业往来关系。我国第一家财务公司于1984年在深圳成立。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许多大型企业集团都设有财务公司,形成了较大规模。
(六)邮政储蓄机构
中国邮政储蓄机构以居民个人为服务对象,可以吸收本外币储蓄,办理个人汇兑,办理代理业务,承销兑付政府债券。其吸收的储蓄存款,除按规定缴纳存款准备金和留足备付金外,其余部分可以转存中国人民银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或购买国债和金融债券。中国邮政储蓄机构不得发放贷款。
我国的邮政储蓄业务始于1919年。1950年邮政储蓄业务停办。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金融的蓬勃发展,经国务院批准,原邮电部门于1986年恢复办理储蓄业务,并相应组建了邮政储汇机构。目前邮政储蓄机构行政上归国家邮政局领导,业务上由人民银行监管,在金融运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四篇:澳大利亚中小学教育体系知多少
澳大利亚中小学教育体系知多少
据金征远移民顾问了解,澳大利亚的中小学是十二年制,一年级到六年级为小学,七年级到十二年级是中学。其中七年级到九年级为初中部(相当于中国的初一到初三),十年级到十二年级为高中部(相当于中国的高一到高三)。十二年级是特殊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中,中学生们要做中学毕业的准备,并参加中学毕业考试。这个中学毕业考试的成绩是做为进入大学的唯一参考成绩。
澳大利亚的中小学可分为公立和私立两种教育体系。公立学校是国家政府资助的,私立学校则是私营的。还有一些教会学校都是私营的。总的来说,在教学内容上,公立和私立学校几乎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因私立学校的资金来源广泛,财力雄厚而导致师资力量强、教学环境好、教学设施先进等等。在学费方面,私立学校较之公立学校贵些。例如,公立学校高中十至十二年级的学费一般为一万四千澳元,而相应的私立学校一般为二万至三万澳元不等。
澳大利亚中小学教育体制及内容与中国大有不同。在澳大利亚学习不是以死记硬背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而是侧重于实践知识的掌握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澳大利亚读书的压力并不大,完全要靠自觉。澳大利亚中小学的教学设施较好,一般都有运动场、游泳池、图书馆和计算机房。许多学校要求学生穿统一的校服,有的还要求学生购买手提电脑。在澳大利亚,中小学一学年分为四个学期。每学期不到三个月,而且每学期之间都有几个星期的假期。年底的假期最长,长达一个多月。
许多中国家长所担心的是孩子在澳的食宿及监护问题。这一点是很可以理解的,因为中学生毕竟年龄小,生活能力不强。金征远顾问建议,全家移民澳大利亚,在子女接受澳洲优质教育的同时,全家一同享受澳洲福利。
金征远移民顾问表示,澳洲雇主担保移民、澳洲商业投资移民是目前主要的移民方式。各位家长可以根据家庭的具体情况,选择一种最佳的移民方式。
第五篇:澳大利亚的养老保险体系及其启示[摘]
澳大利亚的养老保险体系及其启示[摘]
澳大利亚的社会保障制度始建于20世纪初期,经过数十年的改革和不断完善,形成了目前包括全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残疾人和多子女家庭补贴、老年人护理服务等主要内容的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一、澳大利亚的养老保险体系
澳大利亚的养老保险体系主要组成如下:
(一)基本养老保险。
澳大利亚拥有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在老年人供养方面建立起了多支拄的保险体系:(1)全民养老金制度。其养老资金主要来自于联邦和州政府的综合税收,公民在65岁以后均可领取。(2)职业年金制度。法律规定,雇主必须按照雇员工资总额的8%向当地管理机构缴纳保险金。(3)储蓄性商业保险制度。政府鼓励雇员个人自愿交费,建立个人补充保险。上述多支柱保险体系的建立,保证了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澳大利亚政府规定,联邦和州政府都有责任给老年人提供良好的护理服务,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统一的医疗保障系统、药物津贴计划和养老服务等制度。据统计,1997—1998财政澳大利亚养老机构支出占社会总支出的64%;卫生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5%。65岁以上老年人在政府办的养老机构养老的占6%。
(二)养老护理机构。
澳大利亚的养老护理机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养老院,提供高级护理服务;一种是老年公寓,提供低级护理服务。每个养老机构平均有40—50张床位,能够为老年人提供所必需的服务项目。养老院通常由护士提供24小时的护理服务,内容包括清理卫生、洗衣和用餐等住宿支持服务,穿衣、吃饭、上厕所、洗澡和走动等私人护理服务,以及其他附属卫生服务,如物理疗法,职业疗法和修脚等。目前,澳大利亚约有1500个这种老人设施,共提供7.5万个高级护理床位。老年公寓着重放在私人护理服务上,但在有些地区也提供住宿支持服务和一些附属卫生服务,在有需求的时候,还可以提供护士服务,其中多数护理设施雇有护士或起码能及时得到护士服务。目前,全澳共有约1500个这样的老人护理设施,提供6.5万个低级护理床位。这种养老机构的服务由私人、宗教和慈善组织、地方政府和州政府提供,其中,在养老院服务的提供中,私人占47%,宗教和慈善组织占37%,地方政府和州政府占16%;老年公寓服务主要由宗教和慈善组织提供,私人只占2%,州政府占6%。上述养老机构的建立必须符合政府制定的行业标准,其提供的服务要接受行业的监督。
养老机构提供服务所需资金主要由联邦政府提供。1999年,联邦政府平均提供给每位需高级护理的居民3.5万澳元,低级护理的居民1.5万澳元。接受养老机构服务的居民只需支付一定的护理和住宿费,一年约1万澳元,但政府规定服务提供者收取护理费用的最高标准为平均每天23.19澳元,相当于单
身老年金的85%。
政府对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非常重视,1998年建立独立的评估机构,负责养老机构的鉴定和评估工作,并要求2001年所有的养老机构都必须通过评估。政府对养老机构的评估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1)护理服务项目与水平必须达到国家规定标准;(2)建筑设施必须安全、实用,方便老年人生活;(3)必须依法保护老年人权利。
(三)养老护理服务项目。
1.社区老年护理包服务。社区老年护理包服务项目建立于1992年,服务对象是按个人护理需求,经过鉴定适宜于进住养老院但能够通过社区服务在家中养老的老年人,目的是把有条件的老年人留在家中养老。服务内容一般包括家庭服务、个人照顾、送餐服务、家居改造和各种社会活动等。需要该项目服务的居民,必须先提出申请,然后进行护理需求鉴定。鉴定工作由卫生专业人员组成的“老年人护理鉴定组”承担。通过对申请人和照护人进行入户评估,根据申请人的身体情况确定其享受社区护理包服务项目的资格,制定包括一系列社区服务在内的照护计划。
社区护理包服务项目由州政府向社会招标,市郡政府、非政府组织和私营机构提供直接服务,每个服务项目需要大约1.1万澳元,所需资金主要由联邦和州政府承担,其中联邦政府平均为每个护理包提供1万澳元。服务对象个人也需要交纳比例不等的费用,但最高不能超过其收入的50%。截止2000年6月底,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已向社区提供护理包服务项目1.8万个,有731个机构为13750人提供了该项目帮助,2000—2001财政有6500个服务包被批准。为了在社区中提供相当于养老院水平的护理服务,澳大利亚政府制定了社区服务的衡量标准,并在全国开展了“扩展的社区服务包”项目试点工作。
2.家庭和社区护理服务。家庭和社区护理服务项目产生于1984年。它提供一系列服务,以支持年老体弱的老年人、残疾人留在家庭和社区之中。它所提供的服务内容非常广泛,主要包括家务类服务如清洗和大扫除、洗衣服、协助购物、做饭等;个人护理类服务如协助移动、洗澡、穿衣、上厕所、吃饭、监督锻炼和服药等;医疗类服务如定期体检、治疗、联合保健和医疗护理等;社交类服务如带老人外出等,以及送餐服务和帮助制定活动计划、服务计划、家庭支出计划、提供各方面的信息等。
确定该项服务也要经过鉴定,但鉴定工作的承担者是市郡政府中负责社区服务工作的部门。该项服务主要由市郡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直接提供,其运行程序为:联邦与州、市郡政府签订5年协议,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每年州和市郡政府提交所需资金的计划,并由联邦政府与州、市郡政府根据用户需求达成出资比例协议;每一个财政结束时,州和市郡政府将全年的财务执行结果和提供服务情况上报联邦政府;联邦政府据此安排州和市郡政府下一的预算计划。该项目所需资金,由联邦政府和州政府按照60%和40%的比例承担。在2000—2001财政,联邦政府为此项服务开支5.65亿澳元,共资助3600个
项目,为46万人提供了服务。该项目也需要服务对象个人付费,付费数量根据接受服务内容的不同而存在差异,经评估,收入水平过低的可得到免费服务。
3.护理者暂息服务。护理者暂息服务,是指护理者为了得到一定时间的休息和放松,以某种理由比如看电影、逛街等,由别人暂时代替护理者照顾老人的一种服务方式。它主要有入户护理、日间护理中心及院所提供短期护理等三种。暂息服务一般免费提供,只有院所提供的服务需要按标准收费。为支持和巩固家庭养老功能,1992年联邦政府推出了家庭护理人支持计划,对护理者提供津贴。根据此项计划,一位家庭和社区护理者每年可得到2000澳元左右的政府资金补助。1999年全澳支出的护理者津贴和暂息服务费用共163亿澳元。护理者津贴和暂息服务项目的实施,对于控制养老院、护理院规模的扩大,支持老年人留在家庭和社区接受护理,发挥了积极作用。
4.多目的综合服务。这是近几年刚刚发展起来的一种服务项目。该服务项目由联邦和州政府共同出资,多目的服务中心提供,主要是为居住在农村和边远地区的居民提供协调和有效的服务。这种综合服务包括养老院和老人公寓护理、绝症护理和社区养老护理、居家护理和送饭服务,也包括为儿童提供的婴儿福利、免疫和家长信息、心理卫生、修脚等联合服务。目前,全澳有35个多目的服务中心,另外,还有31个机构已得到批准发展该项服务。
5.面向特殊老人的服务。这类项目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名目繁多。主要有:(1)老年人护理和住房协助。为使收入低、无保障住房的老年人同样享受到社区服务,联邦政府出资在全国建立了46个老年人护理和住房协助项目,为他们联系并提供社区服务。(2)为满足土著人、居住在农村和边远地区以及非英语背景老年人的需求,联邦政府每年出资1000万澳元制定了一个专门为上述有特殊需求的老人护理设施的特殊资本规划。(3)政府出资为退休军人和战争遗孀提供特殊护理服务。该项目由退伍军人事务部管理。
(四)养老保险体系改革趋势。
1997年澳大利亚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入口中占12%,预计2021年将上升到18%。随着老年人口总量及其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的增长,老年人在养老保障、医疗保健、护理照料等方面的需求日益突出,政府在养老护理方面的支出越来越大,财政负担也越来越重。为控制政府开支的增长,高质量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联邦政府按照平等、方便、有效、实用以及标准化管理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对现行的养老护理体系正在或即将进行下列改革:(1)在养老护理模式上,强调以家庭养老为核心,逐步由过去以政府养老护理为主向更高层次的家庭养老护理方向发展。在改革过程中,政府对养老机构布局和床位总规模加强宏观调控,其主要原则是:70岁以上的老年人按10%的比例提供服务床位,即为每1000个70岁以上的老年人提供100张床位,其中养老院40张,老年公寓50张,另外10张作为可协调性床位。(2)在资金补助上,改变过去按人头拨付款项的方式,实行按每张床位拨付款项并直接拨付给养老机构。在此基础上,对养老机构实行私有化管理,养老机构的基础设施由私人机构提供,政府也不给以税收优惠。同时,扩大养老护理费的收取范围,从有一定的资产基础且得到高
级护理的居民中收取部分住宿费和有关费用,以确保院所护理的高质量和可持续性。(3)为充分发挥家庭和社区护理服务的作用,使该项服务真正实现需求清晰、产出明确、服务标准化,联邦政府正在推行全面的以需求为基础的计划和鉴定框架改革,通过转变资金分配方式、实施社区护理分级、完善护理鉴定手续、加强地区规划和协调等措施,进一步改善各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4)国家将加强对行业的管理,通过制定护理行业的指导标准,如护理设施标准、雇员准入资格、护理质量标准等,颁发资格证书,来保证各种服务和护理水平能够不断提高。(5)实施国家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