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五章金融机构体系概述
本章小结
金融机构泛指从事金融业务、协调金融关系、维护金融体系正常运行的机构。金融机构体系又称之为金融体系,是一个由经营和管理金融业务的各类金融机构组成的整体系统。
西方国家的金融体系主要由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各种专业银行和非银行机构等组成的。专业银行种类繁多,名称各异,包括开发银行、储蓄银行、抵押银行、进出口银行、外汇银行、农业银行等。一般将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专业银行以外的金融机构称为非银行金融机构。非银行机构种类繁多。包括保险公司、退休或养老基金会、投资基金、信用合作社、邮政储蓄机构等。
目前,我国已形成了一中央银行为核心,商业银行为主体,政策性金融机构、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等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分工合作,相对完整的金融机构体系。
学习建议:
应该把握金融机构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的构成,尤其是西方专业银行与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异同,以及我国与西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构成差异。
本章重点:
西方金融体系的构成、专业银行的构成、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构成、我国政策性银行的构成、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构架。
本章难点:
西方专业银行与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异同,以及我国与西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构成差异。
核心概念:
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体系
中央银行
商业银行
专业银行
非银行金融体系
投资银行
保险公司
政策性银行
知识点:
直接金融机构与间接金融机构最明显得区别是,前者在中介融资过程中一般不发行以自己为债务人的融资工具,只是协助将筹资者发行的融资工具(股票,债券等)销售给投资者,完成筹资目标;而后者则发行以自己为债务人的融资工具来筹资资金,然后又以各种资产业务分配这些资金。
商业银行与其他专业银行和非专业金融机构的基本区别在于商业银行是唯一能接受、创造和收缩活期存款的金融机构。
第二篇:非银行金融机构概述
非银行金融机构概述
除商业银行和专业银行以外的所有金融机构。主要包括信托、证券、保险、融资租赁等机构以及农村信用社、财务公司等。
非银行金融机构是随着金融资产多元化、金融业务专业化而产生的。早期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大多同商业银行有着密切的联系。1681年,在英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保险公司。1818年,美国产生了信托投资机构到1980年底,美国信托财产总计达5712亿美元。1849年,德国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家农村信用社。20世纪初,证券业务和租赁业务迅速发展,产生了一大批非银行性的金融机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银行金融机构逐步形成独立的体系。例如证券业,美国有7000多家证券公司,18家全国性的证券交易所。70年代以来,金融创新活动不断涌现,非银行金融机构起了主要作用,它有力地推动了金融业务的多元化、目标化和证券化,使得各类金融机构的业务日益综合化,银行机构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划分越来越不明显,非银行金融机构自身的业务分类也日趋融合。它们之间业务交叉进行,只是比重有所差别。
关于信托投资机构
信托投资机构专门(或主要)办理金融信托业务的金融机构。它是一种团体受托的组织形式。信托机构的产生是由个人受托发展为团体受托。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分工愈来愈细,经济上的交往愈来愈多,人事与商务关系愈来愈复杂,人们为了有效地经营和处理自己力不能及的财产及经济事务,就需要专门的信托机构为之服务。信托机构的重要种类有:信托投资公司、信托银行、信托商、银行信托部等。
关于证券机构
证券机构专门(或主要)办理证券业务的金融机构。证券机构是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主要有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证券投资信托公司、证券投资基金、证券金融公司、评信公司、证券投资咨询公司等。
关于合作金融机构
合作金融有着悠久的历史,在金融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有农村信用合作社、城市信用合作社、劳动金库、邮政储蓄机构、储蓄信贷协会等。
关于保险机构
保险机构主要有:保险公司、国家保险局、相互保险所、保险合作社及个人保险组织等。
关于融资租赁机构
融资租赁机构主要有商业银行投资和管理的租赁公司或租赁业务部,制造商或经销商附设的租赁公司。
关于财务公司
财务公司又称金融公司,各国的名称不同,业务内容也有差异。但多数是商业银行的附属机构,主要吸收存款。中国的财务公司不是商业银行的附属机构,是隶属于大型集团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第三篇:中国金融机构体系
中国金融机构体系
“大一统”金融(1948-1978年):
1948年12月1日,在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的基础上组建了中国人民银行。1948年12月7日发行人民币。
“大一统”:中国人民银行实际上成为我国唯一的银行,人行既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又办理所有具体的银行业务;既是金融行政管理机关,又是经营金融业务的经济实体。被称为我国单一银行体系阶段。
第二阶段(1979年-1993年):金融机构恢复、发展和完善的阶段。1984年,从中国人民银行中分设出中国工商银行,加上专营外汇业务的中国银行和原行使财政职能的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以及1979年恢复的中国农业银行,共四家国家专业银行。四家国家专业银行:实行企业化经营; 执行国家政策。
1983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央行职能:实施货币政策、保持币值稳定;监管。自此,中国形成了各司其职的二元银行体制。
成立了其他一些金融机构,如:1979年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1981年中国投资银行,信用合作社外资金融机构等。
结论:这一时期形成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为领导,四大国有专业银行为主体、其他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并存的、分业经营、相互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
第三阶段(1994年-2003年):(1)中央银行职能的转变
1993年12月,《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确定货币政策目标由“稳定货币,发展经济”的双重政策目标转变为“保持货币稳定,并以此促经经济增长”。
1995年,通过《中国人民银行法》。确定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存款准备金、基准利率、再贴现、央行贷款、公开市场业务。1998年底,人民银行按经济区划(而不是按行政区划)在全国设置九个分行。
(2)1994年,国家成立了三家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实现了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分离。特征:
主要资金来源:财政拨款、发行金融债券;
不以盈利为目的,一旦出现亏损,财政弥补(保本微利); 有自己特定的服务领域,不与商业银行竞争。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主要办理主要粮食和农副产品的国家专项储备和收购贷款、扶贫贷款和农业综合开发贷款,以及国家确定的小型农、林、牧、水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贷款。
中国进出口银行主要为扩大我国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出口提供出口信贷和有关的各种贷款,以及办理出口信贷保险和担保业务。
国家开发银行主要为国家重点项目、重点产品和基础产业提供金 融支持。
(3)商业银行改革
1995年,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明确国有商业银行是“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市场主体。
四家国有专业银行从法律上定位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中国的商业银行包括:
①工、农、中、建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
②交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等民营股份制银行和一大批城市商业银行;
③外资银行也是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的组成部分。
我国《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在中国境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股票业务”,“不得投资于非自用不动产”,“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这说明中国商业银行业务与信托、证券等投资银行业务必须实行分业经营,不能交叉。
(4)四家资产管理公司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中央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措施,主要包括:中央财政定向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专门用于补充四家银行资本金;将13939亿元资产剥离给新成立的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华融、长城、东方、信达)。
总结:这一阶段,许多先进理念和方法开始引入,经营绩效和风险内控机制逐步建立,外部行政干预明显弱化。但就总体而言,这一阶段的改革主要在梳理内外部关系、引进先进管理技术、处置不良资 产等层面上进行,尚未触及到体制等深层次问题。(5)非银行金融机构
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证券机构、金融租赁公司 农村信用合作社、投资基金等(6)外资金融机构
我国对外资金融机构的引进主要采取三种形式:一是允许其在我国设立代表机构,二是允许其设立业务分支机构,三是允许其与我国金融机构共同设立中外合资金融机构。
截至2001年底,外资银行在我国设代表处214家、营业机构190家,其中,外国银行分行158家。外国保险企业在中国的开放区域和业务范围也不断扩大。
第四阶段(2004年-)
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改革阶段
2003年底,中国选择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试点,并动用450亿美元外汇储备注资,希望从根本上改革国有商业银行体制。
中国银行:2006-06-01香港上市;2006-07-05上海上市
工商银行:2006-10-27 香港、上海同时上市
建设银行:2005-10-27香港上市;2007-09-25上海上市
三、中国与西方国家金融机构体系的比较 1.相同点
(1)都设立有中央银行及中央金融监管机构;
(2)金融机构的主体都是商业银行和专业银行;
(3)非银行金融机构都比较庞杂;
(4)金融机构的设置随着金融体制的变革不断进行调整的。2.不同点
(1)中国人民银行隶属于政府,独立性较小,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都要服从于政府的经济发展目标;
(2)中国的金融机构以国有制为主体;(3)商业银行和专业银行数量相对不足;
(4)政策性银行地位突出,但其业务运作机制仍然没有完全摆脱资金“大锅饭”体制的弊端;
(5)中国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仍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
(6)中国的专业银行发展缓慢,国外较为普遍的房地产银行、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银行和消费信贷机构,在中国都未建立;
(7)中国的保险业比较落后,保险机构不多,特别是地方性保险机构有待发展,保险品种少,保险业总资产和保费收入与中国经济总体规模、人口规模相比较显得太小;
由此造成了各类金融机构发展的(8)中国的金融法规尚不健全,不规范和无序竞争。
第四篇:第七章非银行金融机构概述
本章小结
投资银行是指经营所有资本市场业务的金融机构,主要业务有证券发行承销、证券交易、兼并和收购、财务顾问、风险投资、项目融资、金融衍生、研究开发银行与投资咨询以及资产证券化等业务。投资银行属于非银行金融机构,是资本市场上的主要金融中介。
保险公司作为社会经济安全而组织起来的一种机构,其业务经营是根据风险分散得原理。将在社会上个别的风险通过保险,分散于多数人,以利于社会大众经济生活的稳定。
投资基金是通过发行基金股份,将投资者分散的基金集中起来,由专业管理人员投资于股票、债券或其他金融产业,并有投资者承担风险,享受投资收益的一种集合投资制度。
信托投资公司是专门办理委托、租赁、签证、担保、咨询等信托业务的金融机构。所谓信托业务是指信托公司以营业和收取报酬为目的,以受托人身份承诺信托和处理信托事务的经营业务。
本章重点
投资银行的主要业务、保险的原理及其种类、投资基金的分类 本章难点
投资银行的主要业务、保险的原理
核心概念
投资银行保险投资基金
第五篇:第四章金融机构概述参考答案
第四章金融机构概述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分别填写在下列表格中。错选、多选、漏选或未选记-1分)。
1.A2.B3.C4.A5.C
6.D7.B8.C9.A10.B
11.B12.A13.D14.D15.B
16.C17.D18.B19.D20.D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答案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分别填写在下列表格中。错选、多选、未选均记-1.5分。)
1.BCDE2.ABC3.ABE4.ABCD5.ABCDE
6.BCE7.ABCD8.BC9.ABCE10.ACDE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根据所给资料和要求列出必要的计算过程,最终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无。
四、简述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简述要点并作相应的解释或说明。
1.答:(1)根据是否属于银行系统,分为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2)按照是否能够接受公众存款,分为存款类金融机构与非存款类金融机构。(3)按照从事金融活动的目的不同,分为金融管理机构和金融运行机构。(4)按照金融机构的业务性质,分为商业性金融机构和政策性金融机构。除上所述,金融机构还有其他一些分类依据。如依据资本大小和工作人数的多少可分为大、中、小型金融机构;依据活动领域的不同,分为区域性金融机构和全球性金融机构等。
2.答:(1)经营对象与经营内容的特殊性。一般经济单位的经营对象是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商品或普通劳务,经营内容主要从事商品生产与流通活动;而金融 1
机构的经营对象是货币资金这种特殊的商品,经营内容则是货币的收付、借贷及各种与货币资金运动有关或与之相联系的各种金融业务。(2)经营关系与经营原则的特殊性。一般经济单位与客户之间是商品或劳务的买卖关系;而金融机构与客户之间主要是货币资金的借贷或投资的关系。一般经济单位,经营中要坚持等价交换原则;金融机构在经营中必须遵循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原则。(3)经营风险及影响程度的特殊性。一般经济单位的经营风险造成的损失对整体经济的影响较小,冲击力不大,一般属小范围、个体的。而金融机构因其业务大多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货币信用业务,故风险所带来的后果往往超过对金融机构自身的影响。金融机构因经营不善而导致的危机,有可能对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构成威胁,甚至会引发严重的社会或政治危机。
3.答:(1)资金融通功能。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2)支付结算功能。提供支付结算服务是金融机构适应经济发展需求最早产生的功能,最初提供的主要业务之一就是汇兑。(3)金融服务功能。各种金融机构分工各异,它们通过多种方式为公众和企业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如帮助企业以各种方式融资、为企业提供咨询和信托服务,为客户提供投资建议、保管金融资产等。这些金融服务满足了企业和个人的多样化、个性化的需要,为企业生产、个人生活等提供服务。(4)改善信息不对称。金融中介机构利用自身的专业技能与信息优势,能够以较低的信息处理成本,及时收集、获取比较真实完整的信息,减少信息不对称程度,在一定程度消除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合理配置资源。(5)风险转移与管理。金融体系能转移、控制和管理风险。如保险公司提供的保险产品,为顾客转移被保险物可能遭受的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带来的损失风险,提供了有效的手段。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各种金融衍生工具,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进行套期保值、转移和控制价格波动等金融风险的功能。
4.答: 专业银行是指专门经营指定业务,提供某些专门性金融服务的银行机构。它根据社会分工的需要,为经济的某一行业或部门提供专门金融服务。按照服务对象和信贷资金使用的特点划分,专业银行一般可分为:开发银行、投资银行、储蓄银行、进出口银行和住房信贷银行等。(1)开发银行是为了满足经济建设中
长期资金需要而建立的一种专业银行。这类银行多数由政府创办和经营。它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扶持国家的能源、交通、原材料开发等基础设施建设。(2)投资银行为投资性金融中介,这类专业银行主要发放中、长期贷款,是专门为工商企业提供证券投融资服务和办理长期信贷业务的银行。(3)储蓄银行是指专门办理中小储户储蓄存款的金融机构。(4)进出口银行指专门提供对外贸易及非贸易结算、信贷等国际金融服务的银行。创建目的是促进本国进出口业务的发展,加强国际间金融合作,广泛吸引国际资本,搜集国际信息。(5)住房信贷银行即专门为居民购买住房提供融资服务的金融机构。
5.答: 目前,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结构日臻完善,已经形成了由“一行三会”为主导、大中小型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非银行金融机构为辅翼的层次丰富、种类较为齐全、服务功能比较完备的金融机构体系,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包括:(1)金融调控与监管机构: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2)政策性金融机构: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国家开发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3)商业性金融机构:商业银行体系、证券业体系、保险业体系等。(4)合作性金融机构。
五、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阐明主要观点并逐一加以论述。
1.答:我们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层面来界定:(1)狭义的金融机构是指金融活动的中介机构,即在间接融资领域中作为资金余缺双方交易的媒介,专门从事货币、信贷活动的机构,主要指银行和其他从事存、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2)广义的金融机构是指所有从事金融活动的机构,包括直接融资领域中的金融机构、间接融资领域中的金融机构和各种提供金融服务的机构。
2.答:西方国家的金融机构体系一般都是由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专业银行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组成的,各司其职。具体来说,:(1)作为代表政府管理金融活动的特殊金融机构,中央银行地位非常特殊。对内它代表国家对整个金融体系实行领导和管理,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运行,实施宏观金融调控,是全国货币金融的最高机构;对外它是一国货币主权的象征。(2)商业银行是以获取利润为目的,能够办理包括活期存款在内的各种信用业务的货币经营企业。通过办理转账结算,商业银行实现了国民经济中的绝大部分货币周转,同时起着创造存款货币的作用。在西方国家,商业银行以机构数量多、业务渗透面广和资产总额比重大而成为金融机构体系中的骨干和中坚,具有其他金融机构所不能代替的重要地位。(3)专业银行是指专门经营指定业务,提供某些专门性金融服务的银行机构。它根据社会分工的需要,为经济的某一行业或部门提供专门金融服务。(4)同样执行着金融中介职能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这一类金融机构属于信用机构,一般不叫银行,如保险公司、投资基金、证券公司、财务公司等。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阐明主要观点并逐一加以论述。
1.答:我国属于分业监管模式。(1)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2)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统一监督管理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及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维护银行业的合法、稳健运行。(3)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法对证券、期货业实施监督管理,维护证券期货市场秩序,保障其合法运行。(4)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履行行政管理职能,依照法律、法规统一监督管理全国保险市场,维护保险业的合法、稳健运行。
2.答:(1)近年来,金融业混业经营步伐加快,但监管模式依然是分业监管。意味着跨部门、跨市场的交叉性金融业务出现真空地带,缺乏统一监管规则,容易引发隐藏风险和监管套利。(2)随着未来金融业混业经营规模的扩大,需要加强信息共享、政策配合,建立一个实体性的政策协调组织,弥补分业监管的不足。即确保央行核心监管地位,混业监管和分业监管结合。当我国混业经营达到一定规模时,可建立一个统一的监管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