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阿鲁科尔沁旗肉牛肉羊小区专业村标准化养殖场建设标准
阿鲁科尔沁旗肉牛肉羊小区专业村标准化
养殖场(公司)及养殖大户建设标准
一、肉牛养殖小区建设标准
1、养殖小区离开居民区500米以上,统一规划,分户实施,水电路三通;
2、养殖小区入住户20户以上,户均养牛20头以上。
3、肉牛存栏500头以上,占地10亩以上。
4、养殖小区的选址规划时要经畜牧、环保等有关部门 审查同意后确定。
5、饲养品种必须符合畜牧部门推广方向。
6、养殖小区必须取得《动物防疫合格证》,饲养种畜禽还必须取得《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
7、具备改良、防疫、防火灭火等服务设施
8、具备永久性改良、防疫室与合格的改良配种、防疫治疗等技术人员。
二、肉羊养殖小区建设标准
①养殖小区的选址规划时要经畜牧、环保等有关部门 审查同意后确定。
②养殖小区离开居民区500米以上,统一规划,分户实施,水电路三通;
③养殖户10户以上,每户养殖量在50只以上;
④养殖小区必须取得《动物防疫合格证》,饲养种畜禽还必
1须取得《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
⑤具备改良、防疫、防火灭火等服务设施。
⑥防疫站、兽医站、改良繁育站等服务体系。
三、肉牛养殖专业村建设标准
1、肉牛养殖的户数牧区达60%以上;农区达30%以上。
2、肉牛养殖的收入牧区占60%以上,农民占40%以上;
3、肉牛产业产值牧区占该嘎查农牧业总产值的60%以上,农
区占该村农牧业总产值的30%以上,4、有固定的人工授精站和动防站,配备有合格的兽医及改
良技术员,改良配种采用人工授精方式。
5、农区户均种植粮饲兼用作物不少于10亩,多年生牧草不
少于10亩;牧区户均种植粮饲兼用作物不少于30亩。
四、肉羊养殖专业村建设标准
1、农区养羊户占该村总农户30%或人均养羊3只以上,每个
专业村年饲养量不低于1000只,全年实行舍饲圈养。
2、牧区养羊户占该村总牧户50%或人均养羊10只以上,每个专业村年饲养量不低于5000只,按规定实行季节性休牧。
3、每40-50只能繁母羊配备一只优质种公羊,种公羊为优
质肉羊种羊。
4、有固定的人工授精站和动防站,配备有合格的兽医及改
良技术员;改良配种使用优质种公羊或采用人工授精方式。
5、农区户均种植粮饲兼用作物不少于2亩,多年生牧草不
少于5亩;牧区户均种植粮饲兼用作物不少于10亩。
6、每10个养羊户配备1-2台饲草料加工机械。
7、建有村级养羊协会,配备有合格的兽医及改良技术员。
五、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公司)建设标准:
1、独立经营实体,经工商部门登记注册。
2、大畜发展规模在500头以上,小畜发展规模在2000只以上,并达到标准化经营。
3、禽类养殖业饲养规模5000只以上。
4、饲料基地在500亩以上,草场在5000亩以上。
六、养殖示范户建设标准
(一)肉牛养殖示范户建设标准
1、农区养殖户凡达到以下条件之一者称之为肉牛养殖示范户:①饲养母牛5头以上;②饲养育肥牛20头以上。
2、牧区养殖户达到以下条件之一者称之为肉牛养殖示范户: ①饲养母牛30头以上;②饲养育肥牛50头以上;
(二)、肉羊养殖示范户建设标准
①、农区全部实行模式化舍饲圈养,牧区实行季节性休牧。②、农区示范户饲养能繁母羊20只以上,当年饲养量50只以上;牧区示范户饲养能繁母羊50只以上,当年饲养量80只以上。
③、幼畜繁殖成活率达到98%以上,成幼羊死亡率控制在2%以内。
④、改良配种使用优质种公羊或采用人工授精方式。
⑤、农区养羊户建有永久性防寒避暑的棚舍40平方米以上,运动场100平方米以上,青贮窖10立方米以上;牧区棚舍80平方米、运动场200平方米、青贮窖20立方米以上。⑥、农区示范户种植饲料作物或优质人工牧草5亩以上;牧区示范户种植饲料作物或优质人工牧草10亩以上。
⑦、每只存栏羊贮备精饲料50公斤以上,干草500公斤以上,青贮饲料300公斤以上。
⑧、与兽医人员签订技术承包合同,即包防疫驱虫、包常见病诊治、包技术指导。
第二篇: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标准
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标准
1.选址
符合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草原保护建设利用规划。自然环境良好,地势高燥、背风向阳、具有一定缓坡而总体平坦;水源充足,取用方便,能够保证生产、生活用水;交通便利,有硬化路面直通到场;周边环境符合防疫和环保要求。坚持规模经营、节约和集约用地的原则,办理合法用地手续。
2.布局
主要包括生活管理区、辅助生产区、生产区、粪污处理区和病畜隔离区等功能区,各区之间界限分明,符合防疫和防火要求。
2.1
生活管理区
主要包括与经营管理有关的建筑物。应在牛场(小区)上风处和地势较高地段,并与生产区严格分开,并设有隔离设施。
2.2
辅助生产区
主要包括供水、供电、供热、维修、青贮窖、草料库等设施紧靠生产区布置。干草库、饲料库、饲料加工调制车间、青贮窖设在生产区边沿下风地势较高处,并临近生产区。
2.3
生产区
主要包括牛舍等生产性建筑。设在场区下风位置,入口处设人员消毒室、更衣室和车辆消毒池,各牛舍出入口设置消毒池或者消毒垫等设施设备。生产区内清洁道、污染道分设,不得交叉混用或者回流。
2.4
粪污处理、病畜隔离区
主要包括兽医室、隔离舍、病死牛处理及粪污贮存与处理设施。设在生产区外围下风地势低处。与生产区保持一定间距。粪污处理、病畜隔离区设有单独通道,便于病牛隔离、消毒和污物处理。
2.5
其他
场区四周应建有围墙。
3.牛舍建设
3.1牛舍
可采用封闭式有窗牛舍,应满足隔热、保温、通风和采光的要求。有足够强度和稳定性,坚固。牛舍总建筑面积按照每头存栏牛6~8㎡计算。单列式牛舍跨度大于5.1
m;双列式牛舍跨度大于10.0
m。
3.2
墙壁
要求坚固结实、抗震、防水、防火,具有良好的保温和隔热性能,便于清洗和消毒。
3.3
屋顶
能防雨水、风沙侵入,隔绝太阳辐射。要求质轻、坚固耐用、防水、防火、隔热保温;能抵抗雨雪、强风等外力因素的影响。
3.4
地面
要求致密坚实,不打滑,便于清洗消毒,配置良好的清粪排污系统。
3.5
牛床
地面应结实、防滑、易于冲刷,应向粪沟有一定坡度,可采用水泥地面或竖砖铺设,也可使用橡胶垫层或木质垫板。
3.6牛栏
分为散放式牛栏和拴系式牛栏两种。
3.7运动场
与牛舍等长,按6-8㎡/头设计,地面用立砖或三合土铺成,中间向两边倾斜,三面设排水沟,向清粪通道一侧倾斜。运动场周围设围栏。运动场内设水槽。
4.青贮窖
青贮窖(含平贮)要选择建在排水好,地下水位低,防止倒塌和地下水渗入的地方,要求用水泥等建筑材料制作,密封性好,防止空气进入。青贮饲料的储备量按每头牛10kg/天计算,总贮量应当满足牛场全年需要量。
5.草料库
根据饲草饲料原料的供应条件设计,应分饲料库和干草棚,总贮存量应满足3~6个月生产需要用量的要求,精饲料的贮存量应满足1~2个月生产用量的要求。
6.其他配套设施
6.1
供电
牛场电力负荷为2级,宜自备发电机组。
6.2
道路
与场外运输连接的主干道要连通;通往畜舍、干草棚、饲料库、饲料加工调制车间、青贮窖等运输支干道宽度不低于3米。运输饲料的道路与粪污道路分开。
6.3
用水
牛场内有足够的生产和饮用水。
6.4
排水
场内雨水采用明沟排放,污水采用暗沟排放和三级沉淀系统。
6.5
消防设施
牛场建筑物防火等级按民用建筑防火规范等级三级设计。
6.6
兽医室
配备诊疗、消毒等必要的仪器设备,以满足日常诊疗和消毒等工作需要。
6.7牛粪堆放和处理设施
粪便的贮存与处理应有专门的场地,牛粪的堆放和处理位置应设在养殖场生产及生活管理区的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必须远离各类功能地表水体,并进行防雨、防渗处理。
6.8
其他
养殖场周边、场内道路两旁有绿化措施。
7.机械配备
根据牛场实际需要,自行配备必要的草料粉碎机、取料机、TMR饲料制备机、兽医诊疗、饮水、清粪等设备。
8.粪污处理
牛场粪污处理应遵循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的原则,采用干清粪工艺,节约水资源,减少污染物排放量。粪便要日产日清,并将收集的粪便及时运送到贮存或处理场所。粪便处理以生物发酵和堆肥为宜。
第三篇:肉牛养殖场的建设标准
肉牛养殖场怎么建设对肉牛养殖有好处,洪源肉牛养殖场的建设要求。
1、地基深80-100厘米,砖墙厚24厘米,双坡式牛舍脊高4.0-5.0米,前后檐高L0--3.5米。牛舍内墙的下部没墙围,防止水气渗入墙体,提高墙的坚固性、保温性。
2、门高2.1-2.2米,宽2--2.5米。门一般设成双开门,也可设上下翻卷门。封闭式的窗应大一些,高1.5米,宽1.5米,窗台高距地面1.2米为宜。
3、洪源肉牛养殖场地面积,肉牛生产,牛场管理,职工生活及其他附属建筑等需要一定场地、空间。牛场大小可根据每头牛所需面积、结合长远规划计算出来。牛舍及其他房舍的面积为场地总面积的15%一20%.由于牛体大小、生产目的、饲养方式等不同,每头牛占用的牛舍面积也不一样。肥育牛每头所需面积为1.6-4.6平方米通栏肥育牛舍有垫草的每头牛占2.3-4.6平方米,有隔栏的每头牛占1.6--2.O平方米。
1、肉牛养殖牛舍建设要求。肉牛牛舍长30米、宽10米、中间过道1.5米,双面牛槽,槽宽60厘米、高75厘米、槽深25厘米,每头牛间隔1.2米,地面斜坡15度,要求通风要好。这么一栋牛舍300平方米可以饲养50头牛。
2、料棚建设用地需长15米、宽8米、高4.5米。共计120平方米的草料鹏,要求通风要好。
1、肉牛舍 肉牛舍为双列式牛舍,牛舍长度可根据饲养牛数或地理位置条件而定。呈围栏式散放,中间设走道,走道两侧为饲槽和饮水器,牛对头站立采食。牛舍可为一层,也可建两层,上层堆放饲草,设投草孔,饲草可直接投入饲槽。这种牛舍保温防寒性能好,洪源肉牛养殖场***
1、肉牛舍 肉牛舍为双列式牛舍,牛舍长度可根据饲养牛数或地理位置条件而定。呈围栏式散放,中间设走道,走道两侧为饲槽和饮水器,牛对头站立采食。牛舍可为一层,也可建两层,上层堆放饲草,设投草孔,饲草可直接投入饲槽。这种牛舍保温防寒性能好,在北方地区饲喂育肥牛较为合适。饲养母牛须做牛床,饲喂犊牛须装隔栏。(适合我国大部分地区建设,我们推荐建设)
2、牛棚舍 这是南方温暖地区,以围栏和牛棚结合起来,修建的敞棚式牛舍。内部结构与牛栏舍相同或类似。但造价低,经济适用。
3、肉牛棚 这种牛棚结构简单,因此造价低,通风性好。在牛棚一方有一定面积的露天运动场,肉牛棚适用于冬季不太冷的南方地区。牛棚面积要能使所有牛在雨天时站、卧。棚的一侧设置饲槽和饮食器。另一侧设草架。
4、冬季暖棚牛舍 这是在北方地区利用塑料膜保温与牛棚舍结合的一种形式。塑料膜覆盖牛棚面积2/3。选用的塑料膜为白色透明不结水滴的塑料膜,厚度为0.02—0.05毫米。塑料膜盖棚的坡度在40°—60°之间,根据实际情况,如地形、面积等确定坡度。封盖时间从11月到翌年3月,依各地气候条件适时进行。暖棚塑料膜要拉紧绷平,不通风,北方在天气过冷时还要加盖草帘等以确实保温。**利用设在南墙上的进气孔和排气进行1~2次通风换气,以排出棚内湿气和有毒气体。
暖棚牛舍饲养育肥牛的密度以每4平方米为宜。
5、农村库房牛舍 农村不用的库房或其他闲置房屋,可用作牛舍进行肉牛饲养。但这种房屋因不是按牛舍要求建造的,不能简单移作牛舍使用,必须加以改造。根据当地冬季防寒、夏季通风避暑的要求,首先改造和安装门窗。再把地面作成不滑、不透水的水泥或三合土地面。修建饲槽、通道等设施,以使饲养管理措施能正常进行。
6、太阳能牛舍 这是北方在屋顶为双坡式牛舍的基础上,在向阳半坡用双层塑料膜封闭。同时,把向阳外墙涂黑,再搭一斜木架,用双层塑料膜封闭,这样就在向阳墙外形成一个三角形的太阳能接收间,通过在墙上等距离开通上下对称的通气孔与牛舍相通,使三角形接受间被太阳能加热的热空气通过上通气孔不断流入牛舍,起到保温作用。
牛舍建筑,要根据当地的气温变化和牛场生产,用途等因素来确定.建牛舍因陋就简,就地取材,经济实用, 还要符合兽医卫生要求,做到科学合理.有条件的,可建质量好的、经久耐用的牛舍。牛舍以坐北朝南或朝东南好。牛舍要有一定数量和大小的窗户,以保证太阳光线充足和空气流通。房顶有一定厚度,隔热保温性能好。舍内各种设施的安置应科学合理,以利于肉牛生长。
一.地基与墙体 基深8-100厘米,砖墙厚24厘米,双坡式牛舍脊高4.0--5.0米,前后檐高L0--3.5 米。牛舍内墙的下部没墙围,防止水气渗入墙体,提高墙的坚固性、保温性。
二.门窗 门高2.1-2.2米,宽2--2.5米。门一般设成双开门,也可设上下翻卷门。封闭式的窗应 大一些,高1.5米,宽1.5米,窗台高距地面1.2米为宜。
三.场地面积 肉牛生产,牛场管理,职工生活及其他附属建筑等需要一定场地、空间。牛场大小可根据每头牛所需面积、结合长远规划计算出来。牛舍及其他房舍的面积为场地总面积的15%一20%。由于牛体大小、生产目的、饲养方式等不同,每头牛占用的牛舍面积也不一样。肥育牛每头所需面积为1.6-4.6平方米.通栏肥育牛舍有垫草的每头牛占2.3-4.6平方米,有隔栏的每头牛占1.6--2.O平方米。
四.屋顶 最常用的是双坡式屋顶。这种形式的屋顶可适用于较大跨度的牛舍,可用于各种规模的各类牛群。这种屋顶既经济,保温性又好,而且轻易智慧施工修建。
五.牛床和饲槽肉牛场多为群饲通槽喂养。牛床一般要求是长1.6-1.8米,宽1.0-1.2米。牛床坡度为1.5%,牛槽端位置高。饲槽设在牛床前面,以固定式水泥槽最适用,其上宽0.6一O.8米,底宽 0.35-0.40米,呈弧形,楕内缘高0.35米(靠牛床一侧),外缘高0.6--0.8米(靠走道一侧)。为操作简便,节约劳力,应建高通道,低槽位的道槽合一式为好。即槽外缘和通道在一个水平面上。六.通道和粪尿沟对头式饲养的双列牛舍,中间通道宽1.4--1.8米。通宽度应以送料车能通过为原则。若建道槽合一式,道宽3米为宜(含料槽宽)。粪尿沟宽应以常规铁锨正常推行宽度为易,宽0.25-0.3 米,深0.15一O.3米,倾斜度1:50-1:100。
第四篇: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标准
附件4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标准
为提高生猪标准化规模生产水平,以“资源节约、质量安全、环境友好”为基本目标,按照相对统一,同时兼顾南方与北方、丘陵山区与平原的条件差别,特制定本标准。
一、选址适宜,布局合理
(一)养殖场(小区)选址位于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禁养区以外,通风良好,给排水相对方便。
(二)距主要交通干线和居民区的距离满足防疫要求,有供电稳定的电源。
(三)在总体布局上做到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开,净道污道分开,正常猪与病猪分开,种猪与商品猪分开。
二、设施完善,设备配套
(一)圈舍朝向、规格合乎标准化要求,饲养密度合理。
(二)有猪栏、食槽、自动饮水装置、通风系统、降温和采暖设施设备。
(三)大门口有车辆消毒池、人员消毒室和高压喷枪等消毒设施;有兽医室、常规防疫检测设备。
(四)有污水排放、粪便堆放及无害化处理设施。
三、防疫严格,管理规范
(一)有生产管理制度、防疫消毒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和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操作规程。
(二)养殖场从业人员无人畜共患传染病。
(三)建立规范的档案和生产记录,内容包括猪的品种、来源和数量、繁殖情况、生产性能、饲料来源及消耗情况、淘汰情况、发病用药情况、疫苗免疫种类及免疫时间、死亡率及死亡原因、无害化处理情况、生猪销售记录等,记录资料应保存2年以上。
(四)小区内部应尽量推行自繁自养、单栋全进全出的生产模式,其品种应大体一致,外购种猪应从有《种畜禽经营许可证》的种猪场进。
(五)仔猪、育肥猪销售出场时有动检部门出具的检疫证明,病死猪能够使用锅炉焚烧或深埋处理。
四、废污利用,排放达标
(一)养猪场污水和粪便应进行集中处理,其处理能力、有机负荷和处理效率应根据建场规模计算和设计,处理后应符合GB18596规定。
(二)猪场粪污无害化处理工艺应根据养殖规模、清粪方式和当地自然地理条件,选择达标排放技术模式或综合利用技术模式。宜采用沼气工程对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理,经济发达、土地紧张、没有足够的农田消纳粪污的地区宜采用达标排放技术模式;具备可利用污水的地区宜采用综合利用技术模式。
注:GB18596-2001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由国家环保总局发布,2003年1月1日实施,主要是根据养殖业的不同规模分别规定了水污染物、恶臭气体的最高允许日均排放浓度、最高允许排水量和畜禽养殖业废渣无害化环境标准。
第五篇: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标准
附件1: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标准
为提高生猪标准化规模生产永平,以“资源节约、质量安全、环境友好”为基本目标,特制定本标准。
一、选址适宜,布局合理
(一)养殖场(小区)选址位于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禁养区以外,通风良好,绘排水相对方便。
(二)距主要交通干线和居民区的距离满足防疫要求,有供电稳定的电源。
(三)在总体布局上做到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开,净道污道分开,正常猪与病猪分开,种猪与商品猪分开。
二、设施完善,设备配套
(一)圈舍朝向、规格合乎标准化要求,饲养密度合理。
(二)有猪栏、食槽、自动饮水装置、通风系统、降温和采暖设 施设备。
(三)大门口有车辆消毒池、人员消毒室和高压喷枪等消毒设 施;有兽医室、常规防疫检测设备。
(四)有污水排放、粪便堆放及无害化处理设施。
三、防疫严格,管理规范
(一)有生产管理制度、防疫消毒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和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操作规程。
(二)养殖场从业人员无人畜共患传染病。
(三)建立规范的档案和生产记录,内容包括猪的品种、来源和数量、繁殖情况、生产性能、饲料来源及消耗情况、淘汰情况、发病用药情况、疫苗免疫种类及免疫时间、死亡率及死亡原因、无善化处理情况、生猪销售记录等,记录资料应保存2年以上。
(四)小区内部应尽量推行自繁自养、单栋全进全出的生产模式,其品种应大体一致,外购种猪应从有《种畜禽经营许可证》的种猪场进。
(五)仔猪、育肥猪销售出场时有动检部门出具的检疫证明,病死猪能够使用锅炉焚烧或深埋处理。
四、废污利用,排放达标
(一)养猪场污水和粪便应进行集中处理,共处理能力、有机负荷和处理效率应根据建场规模计算和设计,处理后应符合GB18596规定。
(二)猪场粪污无害化处理工艺应根据养殖规模、清粪方式和当地自然地理条件,选择达标排放技术模式或综合利用技术模式。宜采用沼气工程对粪污进行无善化处理,经济发达、土地紧张、没有足够的农田消纳粪污的地区宜采用达标排放技术模式;具备可利用污水的地区宜采用综合利用技术模式。
注:GB18596-2001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由国家环保总局发布,2003年1月1日实施,主要是根据养殖业的不同规模分别规定了水污染物、恶臭气体的最高允许日均排放浓度、最高允许排水量和畜禽养殖业废渣无善化环境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