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闻写作考试重点整理
新闻写作学
题型
1名词解释
2辨析(要求写出为什么)
3赏析
4简答
5写作(注意字数要求)
一、名词解释
消息头
电头
倒金字塔结构
悬念式结构
新闻价值
三、问答题
1微博的特点,如何写微博
2网络新闻写作与传统新闻写作的区别
3专访、人物通讯、特写的区别,答案见书
4新闻语言的特点,怎样才可以做到用事实说话,如何准确的用事实说话。
5新闻背景,如何放置、类型、作用。
6通讯的一般知识与技巧,语言、写作方式、表达方法等四大点要在写作中体现 7华尔街体结构模式(资料)
8如何赏析新闻语言(资料)
四、赏析
类期中试题
五、写作题
1华尔街体
2通讯改消息(500字以内)
标题(用二行、三行题)、主题的提炼(主题集中)、新闻背景的体现、新闻角度、语言、导语结构
3标题
4映像
主要在一二上
注:调研报告不考
第二篇:新闻写作复习重点
新闻写作复习重点
1.简述新闻事实的选择标准
(1)要真实的、最重要的、有政治价值的事实。
(2)最新鲜的,昨天或者今天发生的事实,不能是陈旧的事实。(3)最有代表性,具有典型意义的事实。(4)最精炼的,本质的而不是表面的现场。
(5)富有形象的,生动有趣的,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事实。
2.提炼主题的一般原则
(1)选择政治上重要的问题(2)选择为受众所注意的问题
(3)选择涉及最迫切的问题
***什么是新闻主题?如何表现好新闻主题
新闻主题是指新闻事实所体现的基本观点和中心思想,是贯穿一篇新闻作品的主导思想,是新闻作品的统帅和灵魂,表现的方法有:
1.选择提炼好的主题:(选择政治上重要的问题,为受众所注意的问题,涉及最迫切的问题)
2.选取巧妙的角度展现主题:(1)对某方面工作具有全面性影响的或者有重要意义的角度(2)选择能够揭示事物本质和人物精神面貌的角度(3)选择适应读者心理的角度。
同时,还要在变化中寻找新角度,要从比较中发现新角度,要从人们的思想动向中发觉新角度,要从相同中寻找不同,抓住有个性特点的新角度。3.围绕主题,展开新闻传播的组织和策划。
3.消息写作的两个结构形式
(1)倒金字塔式:是把最重要、最新鲜、最精彩的新闻事实放在最前面,然后依次后推,形成“虎头蛇尾”状,又犹如倒放着的古埃及“金字塔”,因此,称作倒金字塔行。这是最常见的传统新闻结构形式,常用于事实性消息写作,其好处在于写作模块化,便与操作,便与记者组织材料,也给编辑和读者提供方便。
(2)华尔街体结构:由一具体事例写起,然后通过过度段落,进入新闻的主题部分,叙写完毕后又回到开头的视窗。此种写法从小处落笔,向大处开拓,即在枯燥的事实前,加入一段具体的新闻故事(或是新闻现场,或者一小视窗,使新闻由死变活吸引读者,因华尔街日报惯用而得名。多用于非事件性消息写作。***简述消息的构成要素与分类
构成:标题 消息头 导语 主题 结尾 新闻背景。
分类:事实性消息:动态消息 非事实性消息:结构消息、经验消息、述评消息
4.新闻如何做到真实性?
1.要准确
(1)构成新闻要素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必须是真实可靠,准确无误的。(2)引用的各种资料,包括背景资料、数字、史实、引语典故等必须是无讹的。(3)新闻中引用的人物语言、心理活动、环境细节、思想认识也必须要准确 2.要客观
用事实说话,对事实的分析、解释必须是科学的,更没有任何曲解、夸张或缩小。3.要全面
(1)要树立两点论,反对片面化。
(2)在分析问题时,不要形而上学与绝对化(3)注意具体事实真实和整体事实真实的统一。4.在形式上要做到
(1)少用形容词、副词
(2)同一新闻事实要有多方材料论证
(3)要有明确的新闻源,站在客观的立场
(4)少出现“可能”“大概”“差不多”之类的词。
5.专访写作的特点以及应注意哪些问题
特点:1.采访内容、对象的单一性
2.强烈的新闻性和时效性
3.写作手法自由,灵活多变,现场气氛较浓
应注意的问题:1.确立专访主题,注重报道时机 2.熟悉采访对象,拟制访问提纲(对象的确定、访问前的准备、拟制访问提纲)3.有访有问,突出现场
6.消息导语的写作方法、内涵、应注意的问题
写作方法:注意三要素(开头、消息的开头、事件的结果、提要、高潮)
定义:导语即消息的开头,它用极其简洁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重要、最精彩的事实,提纲挈领,牵领全文,吸引读者。
内涵:在消息开头中用来提示新闻要点和精华,发挥导读作用的段落。导语一般在第一段,一般不超过35个字;非事件新闻,由新闻由头与核心段一起构成导语。注意的问题:1.导语中必须突出新闻事件中最重要的部分 2.导语内容要具体、实在、不能空对空 3.导语中应突出最能引起读者兴趣的内容 4.导语要有针对性
5.导语中背景材料不宜过多 6.导语句子要简洁 7.导语不要重复标题
7.通讯写作的主要特点和要求
特点
从与消息的区别上来说: 1.外在表现形式不同 2.写作内容的侧重点不同 3.表现手法不同 4.结构形式不同 5.篇幅长短不同
6.时间性上的要求不同
从体裁上说:1.深刻性
2.生动性 3.灵活性 4.评论性
要求:1.一个聚焦的主题.主题要正确、深刻、鲜明。
2.围绕主题选材,材料要真实、典型、新鲜。
3.有一个合理的结构,结构安排要完整,严谨,精致巧妙,自然和谐,服从通讯主题表达的需要。
人物通讯的要求:1.要注意正确处理人物个体和群体之间的关系2.避免人物塑造脸谱化 3.杜绝程式化人物形象处理
事件通讯的要求:1.处理“大”和“小”,把事件放在广阔的背景上2.主要线索突出,写好典型情节3.以事带人4.多种技巧添“色”
工作通讯的要求:1.提出问题要具有普遍意义和紧迫感
2.从全局角度反映典型问题
3.善于分析,展示和评述结合 4.进入工作现场,具有现实感 5.抓住火候,从群众生活的角度切入 6.虚实结合,追求生动活泼
风貌通讯的要求: 1.抓特点,突出见闻(以今为主)
2.旅游者的角度,新鲜与好奇
3.衬托对比,着力写变 4.缘物寄情,传播知识,5.提炼和聚焦主题
新闻发布名词解释
媒介素质:
所谓媒介素质,是指人们对于各种媒介所传播信息的选择、诠释、认识、利用、质疑和评估的能力。公关素质:
所谓公关素质,是指一个人具有的良好个人品质、较强的公关能力、严谨的工作作风等思想道德修养、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科学素质:
所谓科学素质,是指公民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具备科学精神和科学世界观,用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判断和处理各种事务的能力以及理解包含科学技术以及技术内容的公共政策议题的能力。
“嵌入式”引导:
把记者直接嵌入一个或大或小的战争单元里,让其随作战部队一起行动,随时报道战争的进程。(在舆论上可以显示自由和客观公正,树立文明战争的形象。通过“嵌入”限制记者报道新闻的范围和领域,影响随行记者的判断,达到潜在的控制目的。)
反面报道:
立场完全相反,不利于新闻发布机构的报道,称作反面报道。包括媒体发布内容批评对抗的态度,或歪曲事实达到彻底否定发言人观点的目的,表现出强烈抵制的立场。负面报道:
反面报道的一种。歪曲发言人讲话,或故意渲染发布内容中提到的不良倾向或天灾人祸,以求煽动公众不满的报道,称作负面报道。
新闻发言人传播效果定义:
新闻发言人的传播效果特指新闻发言人经过不同形式的新闻发布活动,使新闻发言人代表部门所关注的受众,以及这些受众所代表的社会群体发生预期的变化,而这些变化要尽量符合传播者的要求。
危机传播:
是在危机前后以及发生过程中,在政府部门、组织、媒体、公众之间和彼此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过程。
重要新闻通报会:是国家、政党、机关、团体、企业举行的向新闻界介绍情况、发布信息的会议。
媒体座谈会:用于主办方邀请媒体代表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本着同一主题进行座谈。主办方听取媒体代表的意见,并且双方交流各自的看法。
记者招待会:常常是一些官方机构、各种团体代表或知名人士等向新闻媒体提供情况时使用。(记者招待会与新闻发布会之区别另见大题)
宣告性新闻发布会:是指社会组织做出重大决定,重大人事变动以及举行重要会议,制订重要计划或即将发生其他重大变革,临时举行新闻发布会,向外界公布,具有庄严声明,通告世界的性质。
第三篇:新闻写作名词解释重点
新闻写作复习材料
名词解释
1.新闻标题:就是新闻的题目,是新闻内容的形象概括。有单行体和两行体。制作新闻标题要遵守三个基本原则:
一、要贴切传神,二、要具体明了,突出主要新闻要素,三、要简练生动。
2.导语:是新闻写作学特有的一个概念,是消息这种新闻体裁区别于其它文体的一个重要特征。导语在一则消息中,主要承担两项任务:一是以最简练的文字突出新闻中最重要的、最新鲜的事实或思想;二是启发、吸引读者情不自禁地阅读全篇新闻。采用这种方法写新闻的开头,通称为新闻导语。
3.悬念式结构:又称为“华尔街报章体”结构,简称结合体结构,指消息写作中设置悬念及剖解悬念组合材料与段落的一种消息结构形式
4.新闻材料:就是构成新闻事实的各种情况、表现、反映和记载的总称。
5.消息头:是消息的标志,正规的新闻报道应该有消息头,其他新闻文体一般没有消息头。消息头同时也是“版权所有”的一种标志
6.事件新闻:是以突发事件为主的新闻报道,是动态新闻的主要品种。事件,通常指社会影响较大的意外变故与灾祸。而突发性事件实际上是事物处于质的突变时期的一种特殊反映。7.新闻:是指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既体现了新闻报道的客观事实依据,又体现了采访者和新闻媒介的主观倾向,坚持了辩证唯物论的实践和认识的对立统一、形式和内容的对立统一、客观和主观的对立统一,具有事实定义应该具备的客观性、鲜明性和普遍性,是一个关于新闻报道的比较科学准确的定义。)简答题:
1.新闻报道的受众意识是什么?
答:受众,在传播学中是读者、听众、观众的统称。受众意识,对于不同类型的新闻媒体和记者来说,是指在采访报道中,报纸记者心目中要有读者观念,电视记者心目中要有观众观念。树立和强化受众意识,是搞好采访报道的需要,也是办好报纸、广播、电视的需要。
一、记者树立和强化受众意识,归根到底要解决为受众服务和服务的更好的问题
二、为受众服务的更好的几个基本点:1.报道要看读者对象2.报道要满足读者正当需要3.报道要对读者负责4.报道要引导读者5.报道要重视读者参与 2.新闻报道中新的内涵是什么?
注:我个人觉得是在报道的时间和内容上,由于没有明确答案,不做误导。若谁清楚请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谢谢!
3.新闻语言的基本特色(见问答题中的第二题)4.新闻主题的基本特色 答:①新闻主题是客观性和观念性的统一
②新闻主题基于事实,高于事实
③既有“集中性”又有“丰富性” 问答题:
1.新闻与宣传的区别
A.宣传重符号,新闻重信息 B.宣传重重复,新闻重新意 C.宣传重观点,新闻重事实 D.宣传重时间,新闻重实效 E.宣传有重点,新闻讲平衡
2.新闻语言的特色 答:①准确、简洁、生动、具体、形象
②新闻语言有不同的风格
③新闻语言与时俱进
④白描是新闻语言的主要特征
3.新闻本源与叙事寓意的关系 答:①新闻本源就是产生新闻的根源,新闻的本源是事实,即“用事实说话”。
②“用事实说话”(新闻本源)的双重含义,实在是相辅相成、相克相生、不可或缺的。
其实实际上是“事与叙”以及“事与意”的双重关系。
③事实与叙述,即新闻事实与新闻报道的关系。聪明的读者常常会根据记者“让事实本身说话”的程度来推测新闻报道的可信程度。
④寓意于事(即通过叙事以表达某种意图),记者的报道意图,报道思想不一定要赤裸裸地讲出来,只要对报道内容有所选择,对报道的角度和材料有所取舍,这样报道的意图就体现出来了。
4.举例分析新闻语言的基本要求 答:①准确严谨,即能恰如其分地反映报报道的客观事物;如:《解放日报》曾经报道一位叫陈飞燕女同志怀孕5个月下苏州河救人的事迹中误将“下”苏州河救人,写出“跳”违背了事实真相,使读者误会,失去了一次获得“全国好新闻奖”的机会。
②鲜明生动,即具体明快,而不枯燥乏味;如:仅仅在报道中讲一个出土的花瓶“美丽”,不能给读者留下什么印象,但若能在报道中指出“这个花瓶有一个人那么高,颜色紫里透红,晶莹透亮”,这就把花瓶的特点生动地展现出来了。
③简练明白,即语言凝炼,晓畅明了,通俗易懂,如:中国前几年有10亿人口,这“10亿”是个怎样的概念呢?太抽象了,一般人都没办法掌握。于是有个记者换了一种说法:“如果10亿人都来玩老鹰捉小鸡,从头到尾可绕地球25圈”这样给人印象就清晰多了。
第四篇:新闻写作重点1
各类新闻记者的原动力。灾难新闻:发现灾难现象背后的核心问题,以改善当地受众的生活。犯罪新闻写作原动力:1自己有信念:意识到自己能够使事情向好的方向发展。“我们可以带来公正”。2有时,我们是受害者唯一能够寻求帮助的地方。人物新闻;没有一个人是完全平凡,无趣味的。灾难新闻;关注人。促进当地政府部门的改善措施。犯罪新闻;影响环境、带来公平;受害者唯一能寻求帮助的地方。深度报道;发现新闻背后的新闻。看到事情的本质和内因。
东西方新闻写作差异与共性:第一,报读对象选择差异。第二,新闻内容差异。第三,东西方共性:人性。东西方文化差异,存在于对宏大叙事体验的差异,而人,即大社会中小人物的故事,则是具体的个体情感,这些内容是没有差异的。
新闻体裁,指新闻媒体所传播的新闻作品的各类载体形式,是新闻内容与表现形式相统一的报道样式的通称。分类:新闻报道,新闻评论 副刊体裁
消息:作为一种使用最广泛的、最主要的新闻体裁,消息,能够用最简要的文字及时有效的传播新闻事实。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特点1严格的真实性。2报道的客观性3较弱的时间性。(相对消息而言)4描写的形象性。5议论色彩较浓。
特写:用类似电影“特写镜头”的手法来反映事实,是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现场采写的一种现场感较强,篇幅较短小精悍的新闻体裁。2.特写的特点:1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2侧重“再现”3艺术手法
放倒人物导语(是“聚焦人物式导语”的无用;定义:在报道开头提及的人物,正文中却没有关于这个人的支持性信息。这个人就扑通一声倒下,对读者而言是种误导)政治新闻写作内涵1.“政治新闻”(“政府报道”):帮助公众了解完整的政府活动内容。包含警察局、医院、消防局、法院、气象局等部门。2.报道内容:立法活动、行政部门活动、财政和预算事项、人事变化、征税和纳税、出版物。
如何做政治记者重点!把政府和读者联系起来报道。1.与部门的负责人保持联系。
2.解释政府活动,通过表象发现深层问题。3.充分了解政府构架。
如何写好1.人情味2.避免大量使用“术语”和枯燥的数字。3.避免陈词滥调。4.避免枯燥引语。5.避免面面俱到。!记者必须有独立的信息来源和独立的思考,以免记者成为完完全全的政府发言人。
深度报道
一、传统意义中的“深度报道”1.深度报道的最初形态:调查性报道
叙事新闻学内涵:1.作者应紧跟新闻源。2.广泛阅读,从各种文本中学习新的叙事可能。3.在阅读中找到不同的叙述结构和叙述可能。4.作者采用的语言应该具有“适应性”。1.定义(1)目的:通过精确的措辞和独特的叙事结构将读者带到“目的地”。
(2)内容:a.文字中应体现故事叙事者的“声音”。b.叙事新闻学在“主观性”上附着了“事实性细节”。c.“时间性因素”是关键要素之一。2.叙事新闻学包含的重要因素:
(1)细节(细节的内容,名称等;细节作用真实;叙事新闻学真正旨趣在于小说化细节)(2)时间顺序的安排小说化的新闻意义:造就文本气质的独特叙事模式、修辞方式。
掌握写作程序的途径:FORK结构法,报道重点focus结构顺序order,重复关键词),消息源各自集中(kiss off)
eg《红色的警告》作品分析:(调查性报道写作特点)1.调查的目标明确、坚定。观念上:揭示问题。2.重视表达技巧,让读者能够看得下去。首先,分析透彻、认识深刻。其次,导语情境化,引人注目。
“深度报道”类型2种1聚焦式结构:呈现的是逻辑结构模式。2故事式结构;呈现艺术结构模式。2多样化形态
eg《新周刊》的写作特点:a生造词。b注重口语和民间语文。c主体介入和替代陈述。d概括性陈述和叙事节奏。总体上,《新周刊》文本丰富了“深度报道”表现形式和写作方式。
eg《长崎投弹记》获“普利策新闻报道奖”评语:1.新闻敏感与专研精神的统一。2.对材料的精心选择。3.历历如绘的情景再现。
eg“时务文章”的特点:1内容,结合时事,针对现实,针砭时弊,有鲜明政治观点,突破了“代圣立言的教条。2.写法,不拘一格,既吸收了古典文学的长处;又突破了古典文学的框限。3语言,明白通晓,浅显流畅,舍弃了矫揉造作、艰涩古僻的文字。《最后的粪桶》作品分析1选题突破了新闻不写普通人、普通事的传统,关注生活在社会边缘的人物——背粪工。2写作上突出冲突感,形成环环相扣的文章结构。3细节描写凸显镜头感和现场感。
eg “普利策新闻奖” 评选标准 看东西方新闻写作差异
1.主要以负面的调查性报道为主。2.奉行客观主义的新闻价值观。3.面对悲剧报道,凸现人与自然的对立。4.重视新闻作品的个性化,常采用素描化的写作方式,报道主角为个人或家庭的文章占了多数。5.突出深度报道的地位。6.本土情节。“批评的眼光、永不满足的精神和追求美好的愿望是普利策的天性。所以,普利策才能将趣味性、刺激性和教育性完美结合。”斯旺伯格
二、新闻定义中的基本特性:1.时效性2.接近性3.反常性4.显著性5.人情味:6.冲突性7.影响性
杂文4种:新闻特写、新闻述评、调查报告、报告文学。
新闻特写(新闻和文学的杂文)定义:类似于电影中的特写镜头,抓住新闻事件中一个富有特征的片段、或者人物活动,或令人感兴趣的场景,用文学笔法加以细致描绘,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从而获得深刻的印象。
新闻述评(新闻和评论的杂文)定义:有“述”和“评”两个方面。把一个新闻事件的起因,在一段时间内的发展加以综述,在综述的过程中加以分析、评论,预示其发展趋势、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和后果。
调查报告(新闻、历史、政论)围绕一个新近发生的事件和人们所关心的某方面问题,全面系统地报道其起因、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力图揭示其本质或者问题症结所在。报告文学:用文艺的手法描述新近发生的真人真事,从而反映了一个时代的面貌。
(2)脱胎于传记、游记的“通讯”.类型:纪实性通讯、旅游考察通讯、人物传记。“调查报告”三写法:结论性调查报告。揭露性,材料性。
新闻报道,包括消息、通讯、新闻特写、新闻公报、调查报告、专访等;新闻评论,包括社论、述评、编辑部文章、评论员文章、思想评论、理论文章等;副刊体裁,包括散文、杂文、小品、诗歌、小说、剧本、报告文学、回忆录、曲艺等。写“硬导语”三要点a信息的顺序b主动语态与被动语态的使用C延缓身份识别.三种主要“软导语”类型a轶事式导语从故事或事件开始。理念:读者能把自己与某个人的问题更好的联系起来。b描写式导语 描写一个人、地方或事件。它类似于聚焦人物的描写式导语,但并非要聚焦一个人。它关注的是人物的行为和动作。c.叙述式导语 用生动的情节讲述故事,使读者产生现场感。叙述式写作,使用小说的所有技巧,包括对话、情景描写和悬念设置。
2.三种变体“软导语”类型a用引语建构的导语b并列式导语c.提问式导语 3.应该避免的三种“软导语”写法a放倒人物导语(是”聚焦人物式导语"的无用;定义:在报道开头提及的人物,正文中却没有关于这个人的支持性信息。这个人就扑通一声倒下,对读者而言是种误导)b旅行箱导语c.天气预报式导语
第五篇:新闻编辑考试重点
第一章(报纸新闻编辑部、编辑活动的中介性、编辑社会意识、编前会)
1、报纸新闻编辑部:
负责报纸编辑出版工作的组织机构,最高领导人是总编辑,最高领导机构是编委会。有“采编合一”与 “采编分离”两种。
2、编辑活动的中介性:报纸编辑部门在报纸的生产系统中处于核心位置。是报纸生产系统的设计和决策中心; 是指挥和调度中心;
是新闻产品的制作、加工和组装中心;
是报纸生产系统和报纸销售系统相互联系的重要枢纽。
3、新闻编辑人员的基本素质 高度的责任意识 广阔的知识视野 执著的探索精神
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4、编前会:
在每期报纸组版之前,由报社的值班总编辑、编委或总编室主任主持、各专业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版面协调会
第二章(编辑方针、媒体的价值取向。看一张熟悉的报纸,分析定位、风格理念、内容。关于两会和节假日策划的认识。)
1、报道定位:
“报道定位”即“编辑方针”,是新闻媒体编辑部对新闻报道的价值取向和个性特征所做的总体规范。
包括媒体的政治立场、传播范围、传播时间、传播对象,包括报道格局、报道内容、报道方法以及报道风格。编辑方针:
根据办报方针对报纸编辑工作所作出的决策,它规定了读者对象、传播内容、报纸水准、风格特色。
2、媒体价值取向
指的是新闻媒体基于自身的属性和的价值观在面对或处理各种新闻事实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以及所表现出来的报道倾向。新闻媒体的价值取向具决定、支配新闻媒体精心新闻传播活动的作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同时也影响新闻媒体与其他社会价值主体之间的关系。
3、新闻报道定位的依据
媒体的因素:性质、层级、物质条件、传播时间 受众的因素 媒介环境
4、新闻报道定位的内容(1)政治定位
政治的宣传媒介:宣传并不是新闻的基本属性,但却是媒体被赋予的重要使命
新闻媒体是政府的“合作伙伴”,而不是“战略工具”或“政治对手”
(2)业务定位
报道的业务定位,具有编辑方针的性质,是办报宗旨的关键内容,一旦确定,不可轻易更改。报道格局、报道思路、节目风格,还包括读者、广告、发行定位。
5、报道策划的概念
新闻报道策划是新闻编辑通过对新闻资源的开发与配置,实现最佳传播效果的创造性活动。
新闻报道策划的主要内容包括:选题决策、报道方案设计、在报道实施过程中接受反馈并修正设计方案。概念延伸
狭义新闻报道策划:意指价值显露的报道题材所进行的视角新、立意高、开掘深、介入及时的战役性、系列性、专题性并能形成新闻传播强势的报道过程的谋划; 广义新闻策划:意指诉求目标准确的媒体经营管理、公关广告等活动过程的谋划。概念补充
新闻策划是“厚报时代”适应新闻竞争的需要,几乎成为所有报刊社的日常工作。 “新闻策划”与“策划新闻”有着根本的区别,新闻策划是在事实存在的基础上进行策划,优化报道效果;而策划新闻则是无中生有,制造假新闻。
6、新闻报道策划的原则
取信原则、创新原则、变通原则、实效原则、可行原则
7、新闻策划的意义
(1)三个是:是使新闻不断出新的重大举措,是新闻传播实务理论和实践新的增长点,我国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过程中新闻报道的又一次成熟。
(2)两个标志:新闻工作者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的又一次增长,新闻报道方式和记者、编辑思维方式对市场经济的进一步适应。
(3)三个有利于:调动、选择最佳信息资源,促进记者采访作风深入,新闻导向正确。
第三章(选稿的总体原则、意义)
1、选稿意义
(1)体现编辑方针
把握媒介导向
办报的立场与宗旨决定了报纸不能“有闻必录”,必须对稿件进行筛选(2)服务广大读者 办出媒介特色
读者的需要、兴趣和爱好是制约办报活动最活跃的因素,只有对稿件作出合乎读者要求的挑选,才能赢得他们的欢迎。(3)适合版面要求
保证媒介质量
版面容量也是制约用稿的重要因素之一,要求对稿件有所选择。选稿是第一步的工作
2、选稿标准
(1)新闻价值判断
稿件本身特有的评价,属内部评价 ①时效性(时宜性)新闻应是时间上最新的报道,其公开发布应尽可能接近事实本身发生的时间,这两者的时间差越小新闻价值越大。也指新闻内容有新意,信息量越大新闻价值越高。②显著性
新闻中的人物、地点或事件越著名、越突出,新闻价值越大 ③重要性
新闻包含的意义越大新闻价值越大。重要性内容包括:政治上的利益关系,对实际工作的针对性,反映读者的利益、要求与愿望等。④接近性
新闻与读者在地理上、心理上的接近。发生地点越近,涉及读者利益或感情越密切,2 新闻价值就越大。⑤新奇性(人情味)
新闻越贴近生活,越能反映普通人的情感,就越能感染读者,价值也越大。(2)社会价值判断(效果分析)
是以稿件发表后的社会效果为中心形成的评价体系。包括政治、经济、法律、道德、军事、外交诸方面的价值。
社会效果预测上有多元性和复杂性,与编辑的修养、水平和看问题角度有关,这就要求用思辨的态度看问题,考虑要周密。(3)新闻适用性评价
选择新闻稿,还要对新闻的适用性,即是否符合报纸需要做出评价。①必须考察新闻是否符合报纸的特点 ②选择新闻稿必须注意报道的平衡
要注意报道重点与报道面的平衡。
要注意各种报道内容之间的平衡。
要注意报道地区、单位间的平衡。
(4)报纸取向的把握
稿件应符合报纸的风格与个性要求。报纸取向标准以编辑方针和报道计划为依据(5)对稿件的真实性分析(一般在改稿前核实)
第四章(通栏标题、稿件配置、版面设计、报头、报线、编辑部前移现象)
1、通栏标题
横排报纸贯通版面的标题,主要用于重大新闻或者重要文章。由于通栏标题指导性、鼓动性和显著性都很强,使用时要慎重。
2、稿件配置的含义
稿件配置,也叫稿件安排, 就是稿件在版面上所占地位的上下、左右、大小、多寡和互相关系的处理。稿件配置是按照一定的报道意图将稿件合理搭配、组织成有机完备的版面整体。
稿件配置、版面设计具有强烈的政治倾向性和艺术技巧性,是报纸组织宣传、编辑出版工作的最后环节。
3、稿件配置的方法
组织:同题集中、专栏集纳、专版集结
配合:配发新闻评论、链接新闻资料、合理配置图像 调剂
4、稿件配置的意义
(1)消除单篇稿件的局限。
单篇稿件内容往往是分散的、孤立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稿件配置就是变孤立为整
体,变分散为相互联系,突出稿群和版面的主题。当然,并不是说每一篇稿件都需要进行配置。稿件如果已经提供了读者所需要的东西,就可以单独发表,无需其他稿件的配合。
(2)适应读者的阅读心理,提高传播效率。
读者阅读报纸时,通常是以一篇篇稿件为阅读单元,习惯从“集合”的角度来阅读、思考和理解报纸的传播。这种阅读单元是以内容上相关、形式上相同、空间上接近等原因被读者自觉或不自觉地作为一种集合传播形式而联系起来阅读和理解的。因此编辑在处理、安排稿件时,就需要适应读者的阅读心理,对稿件进行配置,将它们组织成 3 不同的稿群。
5、版面设计的含义
版面设计,就是根据一定的指导思想,运用版面语言、版面元素和编排手段恰当地安排稿件,以组成能动地表现内容的完整统一的版面。版面设计是报纸编辑出版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应体现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
6、报头
是用来标明报纸名称、刊号、出版者、出版时间、总期号的部位。通常放在第一版的上端,但具体形状、面积、位置各报不尽相同。
横排报纸的报头,有的放在第一版上方正中,扁方形,版心通栏宽度;有的放在上端偏左,其宽度为版心宽度1/2左右。竖排报纸的报头多放在第一版上端偏右,长条形,其高度占版心高度的1/4左右。也有的报纸在特殊情况下,把报头移到第一版的右下方。
7、报线
是指版心的上边线(天线)和下边线(地线)。
目前多数报纸版心只有上端的边线,其宽度与版心相同,叫天线,又叫眉线;只有最后一版版心既有天线又有地线。
8、编辑部进行组织重构:报纸编辑部的前移
编辑部前移是报纸工作流程的一个环节上的改变,是对传统新闻采编模式的创新。简单的说,编辑部前移就是编辑部整体进驻事件发生地,使编辑出版的各个环节均在事件发生地进行“全流程”运作。(1)意义:
它最大限度节省了传统采编流程中的非技术时间,极大提高采编效率。 使记者采写稿件的时间增多,截稿时间可以直接顺延到印刷时间。 使编辑部可以在前线直接感受事件的氛围,更熟悉具体情况。
它极大的提高了编辑部指挥能力和效率,使编辑与采访“无缝”衔接,编辑和记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采编直接互动,消除异地作战带来的记者与编辑之间的沟通障碍。(2)需要强调的是,奥运可以看作是中国报纸“编辑部前移”的试验田,《广州日报》开了风气之先,还有一批报纸也尝试了这一课题,只是规模、深度不同。比如,《齐鲁晚报》等也直接把临时编辑部搬到了北京,第一时间、第一环节做出了成品或者是半成品。相信在未来这一模式会更广泛地应用到重大战役性报道之中,成为考验报纸新闻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考试内容
1、名词解释:4个×5’
2、简答:3个×5’
3、论述:1个×15’
4、实际操作
分析新闻作品(看中新奖获奖作品,给材料分析作品新闻价值、内容、形式、角度、语言等)拟定标题(2个标题,看5月中旬《武汉晚报》、《楚天都市报》)版面评析题(2个版面)
5、策划题(看辛亥百年策划,围绕主题策划、思路、编者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