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内含价值的提出与发展
一、内含价值的产生
2O世纪60—70年代,由于法定评估方法低估了寿险公
司的价值,寿险公司的恶意收购在英国接连上演,寿险行 业的发展受到了严重打击。1984年,为克服传统估值方法 的不足,英国皇家控股保险公司率先采用内含估值法来测 定公司寿险业务的真实价值。目前在英国和欧洲的一些国 家,内含价值报告已成为寿险公司年度报告的组成部分。内含价值评估方法在国际保险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 用。澳大利亚和南非的寿险公司开始普遍采用内含价值的 汇报方式,北美、亚洲的寿险业也对它日渐熟悉。内含价 值的公布在中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寿险公司出于安 全等因素考虑不公布这部分数据。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和中 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上市公司遵照国际 惯例在年报中向投资者公布公司的内含价值,并对各种假 设进行详细说明。为科学衡量保险业发展状况,建立统一 的价值评价标准,中国保监会发布的《人身保险内含价值 报告编制指引》于2006年1月1日开始实施,启动内含价值 的报告制度。
行评估,从而保证了评估结果的客观性
一、内含价值的产生
20世纪60~70年代,由于法定评估方法低估了寿险公 司的价值,寿险公司的恶意收购在英国接连上演,寿险行 业的发展受到了严重打击。1984年,为克服传统估值方法 的不足,英国皇家控股保险公司率先采用内含估值法来测 定公司寿险业务的真实价值。目前在英国和欧洲的一些国 家,内含价值报告已成为寿险公司年度报告的组成部 分。内含价值评估方法在国际保险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 用。澳大利亚和南非的寿险公司开始普遍采用内含价值的 汇报方式,北美、亚洲的寿险业也对它日渐熟悉。内含价 值的公布在中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寿险公司出于安 全等因素考虑不公布这部分数据。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和中 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上市公司遵照国际 惯例在年报中向投资者公布公司的内含价值,并对各种假 设进行详细说明。为科学衡量保险业发展状况,建立统一 的价值评价标准,中国保监会发布的 《人身保险内含价值 报告编制指引》 于2006年1月1日开始实施,启动内含价值 的报告制度。
第二篇:小班化课题提出意义与研究价值
小班化课题提出意义与研究价值
根据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重点课题通知,我区申报了《中小学小班化教育研究》立项课题,为了落实西岗区教育局《关于实施小班化教育研究指导意见》的文件精神,确保此项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意义与研究价值
1、实施“小班化教育”是社会发展对现代人才的需要。21世纪的教育必须以培养现代人¬¬¬――即具有独立个性和人格、适应现代社会并促进现代社会发展的创新人才为目标。实施“小班化教育”就是使教育教学的组织形式从批量生产式的大班教学,向适应个性充分发展的小班化或个别化教学转化,为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更为优越的条件。
2、实施“小班化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需要。素质教育的内涵有三大要义: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第二是要全面发展,第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小班化教育” 是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最大的发展,为每一位学生平等、充分的使用显性教育资源和享受隐性教育资源提供保障。
3、实施“小班化教育”是区域教育发展的必然。大连基础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一是数量扩张,满足需求阶段;二是追求内涵式发展,提升质量阶段;三是个别化教育,因材施教阶段。第一阶段在08年已完成,现在正处于第二阶段,预计到12年实现。随着我区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和家长对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期望不断提高,被称为“精品教育”的小班化教育,成为教育改革新的探索热点。
2008年,我区已有4所中小学校率先进行了试点研究小班化教育,并取得了一些经验和做法。2008年西岗区政府将“小班化教育研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09年2月,西岗区教育局成立了“小班化研究推进中心”,并给予政策、经费的大力支持,研究小班化教育已成为区域教育的一项重点工程。
第三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提出与发展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提出与发展
精神文明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在主观世界方面所取得的进步,主要表现在教育、科学、文化知识的发达和人们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的提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同历史上的精神文明既有历史联系,又有本质区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它的发展需要物质文明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它的发展又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全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以后,中共中央曾多次郑重指出:我们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战略方针。
最早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在1979年9月25日至28日召开的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上讨论的叶剑英准备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叶剑英在这个讲话中说,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的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和健康水平,树立崇高的革命理想和革命道德风尚,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些都是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也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1980年12月20日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把精神文明建设列为重要议题进行了研究、讨论。邓小平在题为《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没有这种精神文明,没有共产主义思想,没有共产主义道德,怎么能建设社会主义?”“所谓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学、文化(这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指共产主义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纪律、革命的立场和原则,人与人的同志式关系,等等。”
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又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归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十个要点之一,并第一次把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奋斗目标概括为建设“现代化的、高度民主的、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
1982年4月,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讨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击经济领域中严重犯罪活动的决定》的会议上,作了题为《坚决打击经济犯罪活动》的讲话,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四项必要保证”之一。同年7月,邓小平在军委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又阐明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主要是使我们的各族人民都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民。
同年9月,胡耀邦在党的十二大上的报告中,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了全面的论述,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把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为我们党的奋斗目标的一个方面。把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作为党的一个战略方针。并指出,是否坚持这样的方针,将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兴衰和成败。报告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容概括为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两大方面,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全党的任务,也是各条战线的共同任务;共产党的思想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支柱。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又把在全社会形成的文明的、健康的、科学的生活方式,振奋起积极的、向上的、进取的精神状态,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1986年9月26日,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决议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阐明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根本任务和基本指导方针,指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实现社会主义根本目的的要求。是我们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最重要保证之一。我们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应当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全面改革和对外开放,有利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1996年1月,中央确定把精神文明建设主要是思想道德文化建设作为十四届六中全会的主要议题。同年10月,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决议》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团结和动员各族人民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决议》提出今后15年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牢固树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坚定信念;实现以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教育水平、民主法制观念为主要内容的公民素质的显著提高,以积极健康、丰富多彩、服务人民为主要要求的文化生活质量的显著提高,以社会风气、公共秩序、生活环境为主要标志的城乡文明程度的显著提高;在全国范围形成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提出,要以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为目标,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以提高农民素质、奔小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活动;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宗旨,开展创文明行业活动。要大力宣传现代化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人物,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风气。各项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都要务求实效,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全会还决定,成立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建立相应的机构。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一个大规模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群众性活动,逐步在全国各地开展起来。
1981年2月25日,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全国文联等9个单位联合发出《关于开展文明礼貌活动的倡议》,向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倡议,开展以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和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为内容的“五讲四美”文明礼貌活动,使我国城乡的社会风气和道德面貌有一个根本改观。随后,一个以“五讲四美”为主要内容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群众性活动,很快在全国展开。1982年2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了中宣部《关于深入开展“五讲四美”活动的报告》,确定每年3月为“全民文明礼貌月”。1983年3月30日,中央“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委员会正式成立。
1995年,中宣部、农业部在全国农村开展了以创建文明家庭、文明村镇和文明乡镇企业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群众性创建精神文明活动。
1996年第四季度,铁路、民航、交通、邮电、卫生、内贸、电力、公安、建设、金融等十大“窗口行业”和部门率先实施了以“为人民服务,树行业新风”为主题的创建文明行业活动,相继推出150多项改进服务的措施和300余个文明服务示范窗口单位,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热情支持。1997年1月,新闻界公布了全国新闻系统41家精神文明示范单位,新闻出版署、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也联合公布了全国10家新华书店精神文明示范单位。同年5月,民政、工商、旅游、司法、水利等十大行业也相继向社会公布了本行业文明服务示范单位、服务标准和监督措施。
1997年3月,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活动示范点工作正式启动。中宣部公布了100个创建文明城市示范点和200个创建文明村镇示范点。文明城市示范点有55个小区、44条街道和3个城区。文明村镇示范点包括50个县、50个乡和100个村。至此,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三大创建活动已形成示范点网络,示范点工作已全面铺开。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中,全国各条战线涌现出蒋筑英、罗健夫、朱伯儒、孔繁森、李素丽、李国安、邹延龄等英模人物及张家港市、济南交警支队、徐州市“下水道四班”等创建精神文明的先进典型。
1997年7月,由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部署的“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在全国蓬勃开展,预示着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正向更广的范围和更深层次上拓展和推进。
第四篇:QA的价值与发展
QA的价值与发展
一、QA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1、QA的作用
药品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工作涉及到企业的内部和外部,在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中,就是要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把质量管理的重点,从事后检验转到事前设计和制造过程中来,加强全过程中一切环节的质量管理,把产生不合格品的种种隐患消灭在质量形成的过程中,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时,逐步形成一个包括市场研究、研发设计和销售使用的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
因此,在药品生产过程中,要有足够的且训练有素并能胜任其工作的生产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利用符合药品生产条件的厂房、设施和设备,使用合格的原辅料和包装材料,采用经过验证并得到批准的生产方法,加强工艺卫生和安全生产的严格管理,在文件化的质量管理系统的控制下,通过可靠的检验和监控手段,所生产的产品质量才是可信的。
在整个生产过程中,QA负责了对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监控,保证了药品的安全、有效、稳定,保证了产品全部符合质量要求,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以上我们已经提到QA的职责,从中也可看出QA在药品生产企业整个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作用。
2、QA在药品生产企业中的地位。
通过实施GMP来加强质量管理,保证产品质量,是全企业各部门的工作重点,因此建立并健全一个制药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同时以一个独立的、有足够权威的质量管理部门来负责协调和实施这个体系,则是十分必要的。
我国GMP中规定,必须设立独立于其他部门的质量管理部门,并且其负责人不得和生产管理部门负责人互相兼任。通过它负责协调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开展质量管理方面的指挥和控制活动,包括制定质量方针、质量目标以及进行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因此,质量管理部门必须负责审查可能对产品质量有影响的各个方面,所有与产品及其质量有关的资料、所有的规程,均应送至质量部门批准,而且质量管理部门对物料、半成品以及成品的质量具有一票否决权。
共 4 页,第 1 页
二、QA的价值如何体现
先来看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条山路,路上遗留了许多陷阱。第一个管路人隔几天巡视一遍,总能救出误入陷阱的人,人们感激他,偶尔还能得点感激的银子;第二个管路人仔细地把路查一遍,在有陷阱的地方都立了标志,所以,人们都记住了他;第三个管路人花了好长时间把所有的陷阱都填平了,从此以后在也没有人知道陷阱的事了。最终,人们感激第一个人,记住了第二个人,忘记了第三个人。
一个合格QA的很多工作是预防性的,本质上类似于上述故事的第三个人。他们常常在事故发生前就采取了预防措施或者在问题出现后及时采取了纠正措施以防止问题的发生或再发生。QA的这种工作性质也导致了多数人对他的遗忘,认为QA没有存在的价值。
所以,QA应该注意将隐性的工作成果显性化,以获得干系人的认可。显性的方式有两种:定性和定量。定性就是在日常沟通和报告中争取机会向干系人介绍自己的“工作”;定量就是采用度量的手段呈现所取得的改进成果。
三、企业的质量目标与QA的关系
前面我们提到,QA应该站在病人的角度工作。而实际上,因为各企业的文化不同,QA工作的深度和广度也不同。毕竟QA也是企业的一名员工,要按照公司的质量理念来工作。从我们前面提到的克劳士比质量管理四项基本原则中也提到:质量即符合要求,而不是好!ISO质量管理体系的定义是:客户的要求就是质量的标准。对于药品来说,大家遵守同一个标准的约束,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有着各自不同的重点。一个好的QA不在于死搬硬套标准,而在于体味所在公司的质量文化去把握关键点。
四、QA与质量文化
对QA来说,谈起质量文化,就仿佛既在天边又在眼前。就好像身边的空气一样,抓不到它,但还非常需要它。为什么呢?做为一位普通员工,QA改变不了公司的质量文化,但却深受质量文化的影响。
大家谈到质量文化时,大都围绕一点:领导重视与否。相信这点抓住了企业文化的源头。一个企业,可以看作一个社会人,有它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就其根本,是由它的文化决
共 4 页,第 2 页
定的,而企业的某个人物(特别是创业者)对企业文化的沉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可以试想,一个X理论观念的老板手下很难有一个Y理论观念的经理,同样,一个等级意识森严的老板也不太可能提拔一个高度参与式的经理。这样一来,老板的观念影响着经理,经理的思想影响着员工,所有员工的行为构成了企业的行为。
其实,企业文化的外围,还有更深远的地区、民族文化。就好像交通规则一样,中国人同样闯红灯。但有一点,如果所有地方都没有红绿灯呢!
如果改变不了大环境,你就改变小环境;如果小环境你都改变不了,就坐下来种番薯。等到有一天,惨痛的教训有了,高层意识到了,中层素质提高了,番薯也可以收获了,一切慢慢的都好了。
五、QA的职业发展
前几天曾和刚加入QA不久的同行说:在药企做QA是最没前途的一个职务。为什么?其一:现阶段中国药品生产企业的质量理念普遍不高,做QA工作很难受到重视;其二:一个好的QA需要具备很多的知识和很高的素养,一般人很难达到;其三:现阶段人才市场中强调实际经验的大背景下,一个长期从事QA工作的人员的职业前景只有QA主管,再进一步去做质量部经理,而在药厂担任这两个职务都需要极强的能力,如果没有特别的学习机会或者特别努力者,一个QA主管没有五年左右的实践经验很难积累到足够的知识背景,而且还必须有很强的沟通协调能力才能做好一个QA主管。所以,一个本科生做五年QA不一定能做到QA主管,而如果一个本科生做五年生产还没做到车间主任那也算混的很差了!
以上说的当然是事实,那么,QA的职业前景到底在哪里呢?所有的事情都是两面的,我们来看一下以上三点中的另一面。
其一:现阶段中国药企的质量理念普遍不高,这正是QA发挥自身水平的大好时机,试想,如果什么都很完善了只让你来做一些很日常的工作,你的能力会有大的提高么?显然不能!没有挑战就不可能快速的提高。另一方面,在外企中QA有着很高的地位和很好的收入。随着国内药品监管的加强和人们质量理念的提升,QA的地位也会逐步得到加强。退一步说:即使国内药企的质量水平不能提高,只要你有真实的水平,去外企好了,那里是质量工作者的天堂。但:天堂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进的。
共 4 页,第 3 页
其二:一般人很难达到,可既然你选择了做QA,那还是一般人么?!哈…如果你连这点挑战都不敢接受,那么趁早转行吧,因为你是做不好一个QA的。
其三:稳步的提升是大多数人的职业理想,可事实上除了稳步的提升外我们还有很多选择。例如,目前有很多较大的药品批发公司都会对生产企业进行比较全面的质量审计,其中包括现场审计,一个优秀的QA肯定也是一个优秀的客户审计者;目前国家在推行驻厂监督员,从职责角度也就是一个外部QA,如果这项制度继续推行下去肯定有很多人员空缺,你可以去考公务员然后再回原来公司去做驻厂监督员,滋味应该很难想象吧;如果这些都不想你还可以去考质量工程师,然后再去做一个高级QA,一样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要么,做段质量后再去转行做生产,丰富的质量管理经验肯定会让你在生产过程中时时做到防患于未然。
共 4 页,第 4 页
第五篇:“四个现代化”是如何提出与发展的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在旧中国伤痕累累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着手谋划新中国的发展,在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问题上,先后提出工业化、农业机械化和“四个现代化”的发展路径,改革开放之后又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对“四个现代化”的内容不断拓展深化,体现了我们党在发展目标上的与时俱进。
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路径选择
新中国成立初期,恢复被破坏了的工业和农业,只能先从兴修水利、修筑铁路、制造化学肥料这几项工作入手。因此,我们党制定了“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就是要实现“国家工业化”。之后,我们党又进一步提出“两化”,将“国家工业化”改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另外加上“农业社会主义化、机械化”。1954年,毛泽东在领导起草国家宪法时明确提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总目标和“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化、机械化”的总任务。工业化方面,我们争取到苏联援助的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为新中国工业化奠定了基础。在农业恢复方面,根据当时经济状况和支援抗美援朝的需要,决定先从根治淮河入手,同时在全国各地大搞兴修水利工程,初步解决了淮河、长江和永定河流域的燃眉之急。
1954年9月,周恩来在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四个现代化”:“我国的经济原来是很落后的。如果我们不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我们就不能摆脱落后和贫穷,我们的革命就不能达到目的”。1956年党的八大通过的党章又把“四个现代化”写进了总纲中:“使中国具有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
从提出“一化”“二化”再到“四化”,体现了我们党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对于鼓舞全国人民士气,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巩固新生政权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依据认识和形势变化调整“四化”内容
一是把交通运输业的现代化归到工业现代化里面。交通运输业不仅仅是修建公路、铁路、航道、机场等基础设施,还有很多是属于工业的范畴,如修建基础设施的工具、制造运输工具汽车、火车、船舶、飞机等。周恩来1957年8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说明:工业是包括交通运输业在内的,交通运输业是要先行的,但要全面安排。从此,交通运输业现代化就不再单独列出。
二是增加科学文化现代化及又改为科学技术现代化。毛泽东1957年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指出:“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后来我们党认识到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和对工业农业和国防现代化的重大影响,又把“科学文化现代化”表述为“科学技术现代化”。周恩来1963年1月在上海提出:“我们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简称‘四个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
三是把国防现代化先移出后恢复。面对世界形势向更加和平的方向发展,为了集中力量发展经济,周恩来提出要把国防工业放慢一些,于是在之后几年时间里,也暂时不提国防现代化,只提工业、农业和科学文化这三个现代化。到1959年,毛泽东提出仍要加上“国防现代化”。1959年12月24日,周恩来在黑龙江省干部会议上作报告时指出,“使我们的国家更快地成为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学文化和现代国防的社会主义强国”。1960年3月18日,毛泽东在谈话中又重申了四个现代化的提法。他说:“使我们可以建设我们国家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科学文化和现代化的国防。”
1964年,周恩来在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1975年1月,周恩来在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发出“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号召。我国的“四个现代化”的提法就一直延续至今。
不断完善和拓展“四化”目标内涵
1964年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周恩来对实现现代化提出了“两步走”的设想。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1975年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周恩来对三届人大提出的“两步走”又细化了具体时间安排:第一步在1980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邓小平从国际国内发展现状出发,把现代化目标调整为70年时间跨度的“三步走”战略:第一步,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鉴于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目标中的前两步目标已基本实现,江泽民在1997年党的十五大上对“第三步”发展战略进一步细化,变成时间跨度50年的新“三步走”战略:第一步,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第二步,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第三步,到世纪中叶建国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胡锦涛将我们党现代化的目标概括成“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到建党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之后的30年又规划了“两步走”战略:第一步,奋斗15年到2035年,提前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步,再奋斗15年到2050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