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

时间:2019-05-12 18:31: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形势下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形势下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

第一篇:新形势下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

关于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前言】

企业的内部控制内容十分广泛,十分复杂,它涉及经营管理活动的方方面面。孙永尧认为,我国的内部控制,不仅从理论上,而且从实际上来说都落后于西方国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从国际经验看,内部控制首先从内部会计控制开始,然后扩展到内部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最后发展到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其发展经历了吧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分开还是统合的争论、管理责任和会计责任的争论、审计责任和内部控制责任的争论、会计舞弊与内部控制关系的争论等。国外学术界和实务界已经证实,内部控制绝不是可有可无的问题,而是企业防范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不可缺少的管理工具。内部控制也不单单是内部业务部门具体工作的得严格分工,而是基于工作伦理、责任伦理、哲学理念基础上的企业文化再造和升华,体现了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社会和谐与个人尊严、目的和手段的有机统一。总的来说,我过内部控制实践从20世纪末开始背关注,并在资本市场的推动下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在理论方面创新并不多见,多半是在介绍西方内部控制研究文献上结合我国具体实践提出了一些设计思路。

【主题】

一. 西方关于内部控制的主要观点。

西方内部控制理论发展,由最初的两点论、三点论到五点论,直至现在的八点论。

1.1两点论。1958年10月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委员会发布的《审计程序公告第29号》将内部控制划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以此奠定了内部控制两点论的理论基础。

1.2三点论。1988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发布《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SAS55),首次以“内部控制结构”的提法,替代“内部控制”。该公告将内部控制结构划分为三个要素:控制环境、会计制度、控制程序。改变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内部控制实务操作和理论研究的一个新动向,提出的内部控制内容比以前更为实在,条理更加清楚。

1.3五点论。1992年,COSO委员会提出了其研究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该公告将内部控制分为五个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首次把内部控制从原来的平面结构发展为立体框架模型,将内部控制理论研究水平提高到新的台阶,对各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国家和组织在内部控制的定义和设计上都一定程度借鉴了COSO的原理。

1.4八点论。20世纪末期,审计实务界已开始探索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审计新路子,并于近年形成了风险导向审计的崭新模式。2002年底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委员会修订审计准则,表示对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全面认同,加上美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直接影响,COSO及时充实了1992年的内部控制框架,将其扩展为“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包括了四项目标和八大要素。八大要素分别为内部环境、一目标制定、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内部控制—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的积极意义在于,它明确了风险管理应综合考虑企业各个层面,从企业层面的战略规划与资源配置,到职能活动如营销与人事,直至商业流程和新客户的信用审计,只要是引起企业绩效变化的不确定性,都应被纳人管理视野。有效的风险管理可以为董事会和管理层就实现企业目标提供合理保证。这意味着,内部控制已由过去面向实际过程的控制,转而面向将来过程不确定性的控制。

二.国内学者关于我国内部控制的主要观点。

1.我国内部控制的主要观点。

我过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征求意见稿合理借鉴了以美国COSO报告为代表的国外内部控制框架,并根据国情进行了调整和改善。基本规范在形式上借鉴了COSO报告的五要素框架,同时在内容上体现了风险管理八要素框架的实质。主要考虑是:内控基本框架,好比会计要素一样,都存在国际趋同问题,借鉴国际上比较成熟的内控框架,能够使我们一开始就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并为我国境外上市公司,特别是在美上市公司符合上市地内控监管要求提供有益参考。目前在内部控制制度上,我国主要采用符合性测试及实质性测试等方法,以此检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真实性、合理性及有效性。

2.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2.1.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

张彬在《关于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几点看法》中提到,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自我调节和自我约束的内在机制,其建立、健全及实施情况,是企业生产经营成败的关键。

2.1.1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和重视不够。王晓颖认为,当前一些企业虽然制定了内部控制制度,但却没有对相关制度进行监督和检查,致使一些制度严重老化,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形势和企业的发展。加上企业对制度的执行也是表面文章做得很充实,长此以往,制度就成了摆设,个别员工甚至利用这种空当进行非法操作,侵蚀企业的利益,使企业处于极度危险之中。另外,企业的领导最关心的是企业的生产,管理层的目标是增加股东的利益,因此,怎样扩大生产目标增加企业的利润才是管理者真正关心的内容。企业的风险来自多方面,企业没有认识到风险的防范于控制有更深的内涵和外延,认识的局限性影响了实践的推进。对于可以控制和防范风险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领导的不重视,往往是形式化,订立的规章制度都是照搬别的企业,根本没有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有的企业甚至没有建立相关制度条例。

2.1.2内部控制制度与企业整体结构和管理制度联系不紧密。刘玉廷认为,内部控制与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是结合在一起的。虽然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贯穿于整个内部控制并起主导作用,但有的企业仅仅从会计控制入手,而忽视各个体系的组织管理体系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忽略企业“新三会”及经理班子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终极管理权丧失内部控制所具有的全方位控制功能。刘玉廷在《提升我国企业管理水平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中提到,公司的内部控制与治理结构是密不可分的,公司的治理结构是促使内部控制能够有效运行,保证内部控制发挥的前提和基础,是实行内部控制的制度环境;而内部控制在公司治理结构中担当的是内部管理监控的角色,是有利于企业受托者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目标,完成受托责任的一种手段。都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应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负全责,而不是推脱给会计系统。

2.1.3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目标、路线单一。张彬认为,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既要考虑《基本规范》等法律发规的规定,又要充分认识各单位在组织结构、经营方式和规模,以及管理方式上存在的差异,考虑它的实用性与有效性。财政部、审计部关于内部控制的规定使之上升到了法律的高度。但是,各企业差异很大,很多企业只注重统一的规定,没有将各自的实际情况和模型相结合,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单一。企业的经营只有一个总目标或整体目标,而对总目标的层层分解就落实到了企业的各个部门和个人的目标。企业组织结构的构建和建立,以及公司在组织结构上的权利安排是公司治理结构应解决的问题,而组织结构具有明显的并列和层次特征,这样对各个组织的内部控制体现了横向的明显权责区域和纵向的权责管道。因此,每个组织都要设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但对于不同层次应有的放矢,抓住层次和重点。我国的内部控制起步较晚,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还不够全面,理论化较强。

2.2.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弱化。

2.2.1李榕芳在《内部控制与财务报告可靠性》一文中提到,近年来,由于会计工作秩序混乱、核算不真实而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如常规的会计凭证填制缺乏合理性和有效的原始凭证支持;乱挤乱摊成本;财产物资核算控制薄弱,物资购销管理松弛,存货采购、验收、保管等职责为分离;经济往来中审查制度不健全,造成资本不清、债务不实,等等。

2.2.2刘长琨在《强化企业内部控制,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一文中提到,受计划经济体制下陋习的长期影响,内部控制意识薄弱长期受行政、大锅饭思想和封建家长制、终身任命制的影响。经济体制改革后,理论上要求的政企分开在实践中执行并不彻底,客观上企业并无真正的理财自主权,企业的经营管理服从于国家的指令计划,具有浓厚的行政管理色彩。另一方面,对经营不善企业的盲目保护机制,又助长了这种吃“大锅饭”的意念。企业干好干坏一个样,加强内部控制的动力不足。

2.2.3公司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缺乏相互制约的法制环境。丁庭选在《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公司价值的关系》中提到,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多为“形备而实不至”,未达到内部权力制衡的效果。在企业改革之前,这些上市公司的前身——国有企业以所有权取代经营权,改革完成之后,又过于强调“放权让利”,走向了经营权取代所有权的极端,造成终极所有者缺位。

3.如何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3.1.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3.1.1加强领导对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视。张彬认为,内部控制的管理和执行都离不开管理部门的态度,离不开他们的经营思想和理念,只有管理部门熟悉内部控制,从根本上了解它的功能,在实际工作中贯彻控制的政策、方法和程序,才能有助于内部控制作用的充分发挥。领导对于企业的规章制度应该为他人做出表率,不应该有领导特权,应该做中间联络者,及时控制事态的发展,解决和协调部门之间内部控制中出现的问题。此外,企业应该定期邀请专家进行讲座,或者开课进行相关领域的培训工作,要求全体员工必须参加,提高员工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形成相应的企业文化,围绕人的价值管理来展开企业内部控制的各项内容,协调企业内部控制中的环境控制关系,创造良好的企业氛围,使全体员工都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企业管理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实现企业的发展。

3.1.2建立有效的内控系统,使控制制度贯穿于企业的整体结构和管理制度。林涛在《关于完善内部控制的几点思考》中提到,内部控制制度,在经营过程中,一方面,作为既定标准,借以规范各项活动的开端;另一方面,通过适当的监督活动对具体行为的偏离标准加以修正。因此,就要建立有效的治理结构。这就需要在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和经理之间合理配置权限,公平分配利润以及明确自己的职责,建立有效的激励、监督和制衡机制,从而实现公司的多元化目标。

3.1.3李健在《公司治理论》一书中提到,要兼顾共性与个性协调统一,全面控制与重点控制把握恰当。在长期的实践与探索过程中,有些企业已经形成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内部控制措施和方法。这样我们在借鉴原有内部控制框架的同时,一方面找出企业内部控制的共性和个性,弥补本企业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和问题,强化内部控制意识,力主合规经营;另一方面需要充分考虑经营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发挥已有的一些内部控制制度的优势,借鉴当今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以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提高企业经营效益。

3.2.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3.2.1建立有效的会计控制系统。许情敏在《我国内部会计控制的相关问题探讨》中提到,建立有效的会计控制系统,实施会计系统是内部控制的关键。在企业以会计准则为指导,自行设计会计制度日渐成为国家对会计的管理体制情况下,会计系统的建立也就是会计制度的设立。会计制度的设立不仅包括规定的会计账簿、报表、账户等内容的编制说明,还包括企业各部门间各种会计活动处理程序的规定,把内部控制抽象性、要素性的程序融化为企业中课操作的程序。王晓颖也指出,利用以计算机技术为中心的信息管理手段已成为现代成本会计的一种发展趋势。企业成本会计工作以电子计算机为手段,大大加快了信息反馈速度,增强了业务处理能力,对于及时、准确地进行成本预测、决策和核算,有效地实施成本控制,全面地考核、分析成本都有重要意义。实践证明,实现成本会计电算化是当务之急,是实行新的成本会计方法的技术前提。

3.2.2强化企业的管理系统。李小云在《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优化》一文中提到,要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不断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为了给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提供良好的治理环境,当前亟需做好以下工作:加强对创业功臣的外部监督检查和民主监督;尽可能将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监事会主席分工负责,由相互独立的人士分别担任;合理分配前三者的职权,使其各尽其责。而张莉莉也在《论公司结构和内部治理》一文中提到,优化董事提名、董事责任追究与免责等机制的采取,优化了董事会内部人员的构成,并使其清楚的认识到自己应担负的责任以及应享受的权力和利益,有利于公司董事会构建机制的完善,使董事会真正成为一个独立行使权利和承担责任的机构

3.2.3保证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有关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执行。任军在《关于我国内部会计控制的研究》中指出,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所形成的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机制,能够及时的反应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本企业的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并检查纠正经营管理中的违法违纪行为,从而有效地保证其执行。要把内部审计定位于公司管理和治理的重要工具而不是国家监督企业的重要工具,切实按国家有关规定由公司总经理或董事长亲自主管直接内部审计工作,无论谁主管内部审计工作,都要保证内部审计负责人能够直接向总经理、董事长、董事会、监事会和股东大会汇报工作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在保证独立、客观、公正品质的基础上,树立持续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有关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方面的知识与能力,以自己业务的专业性提高内部审计的权威性。

4.我国内部控制的前景

随着环境变化和管理理念的不断发展,要求内部控制理论必须随之发展,根据我国内部控制发展的现状和英国内部控制理论发展的经验,我们可以做出如下展望:

4.1.知识经济带来内部控制理论原则的根本变革。传统内部控制理论的原则是:控制的目的是使一切都在管理人员的掌握之中,所有的生产经营活动都要有条不紊地进行,要实现每一人和每一物在恰当的时候都处在恰当的位置上。在这一原则下,管理人员必须预测到每一种可能性,并据此制定政策。但管理人员并不是先知,他的预测具有很大的限制性。在知识经济到来的今天,影响企业内部环境的因素不仅变得复杂,而且越来越不稳定,其变化难以预测。一些应对环境变化的适时调整不是根据历史经验就能得出的,因此,未来的内部控制应着眼于增强企业的应变能力和学习能力,实行权变控制和分权控制。

4.2.对内部控制执行持续的监控不再有必要。李冬青在《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前景分析》一文中提到,只有当对内部控制的程序确定无疑时,对内部控制进行连续的监控才是可能的和有意义的。在知识经济时代,员工工作更多的表现为对知识的利用和创新。知识是抽象地存在于人的头脑中,所以没有办法进行统一的管理。同时,企业员工特别是高效能员工,他们不喜欢收到束缚和管制,因此,不能采用工业经济时代对作业的每一步骤进行严密控制的方法。注重对工作绩效进行评价成为可行的方式,定期检查绩效评估的方法是否依然有效,也就成为对内部控制进行监督的有效方式。

4.3.控制环境对内部控制的影响更大,并升华为企业文化。张颖《企业内部环境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提到,人力资源成为企业中最核心的因素,人的主观能动性决定了人力资源发挥作用的程度,一切控制都要围绕这一点进行。同时,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要求企业对市场做出敏捷而准确的反应。这都迫使企业不得不减少管理层次,进行分散决策,丰富工作内容,留给员工更多的自主空间。企业应该通过自主建立和加强良性的控制环境,引导、激励人们正确的履行责任,实现企业目标,将外来的压力变成企业的内生动力。在这个过程中,控制环境将逐渐与企业文化融合。

【总结】

总之,有效的内部控制有助于提高企业运行的效果和效率,保护企业的资产,确保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及企业对法律法规的遵循。在新形势下,我国企业应抓住机遇,并从容应对随之而来的挑战,使我国的内部控制在理论和时间上都跃上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 Brian Ballou,Dan L Heitger.A Building-Block Ap-proach for Implementing COSO's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Integrated Framework.Management Accounting Quarter-ly,Winter 2005.[2] Tranki,Frank J,Steinberg,Richard M.Internal Con-trol-Integrated Framework:A landmark study.The CPA Jour-nal,Jun 1993.[3] 瞿新生.COSO报告与建立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结构的思考[J].经济经

纬,2005,(3).[4] 王晓颖内部控制:《会计信息化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和应对策略》

[5] 张彬科技信息:《关于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几点看法》

[6] 孙永尧《企业内部控制》

[7] 何日胜《我国的会计信息化问题初探》

[8] 刘玉廷《提升我国企业管理水平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

[9] 张颖《企业内部环境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10] 李冬青《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前景分析》

[11] 任军《关于我国内部会计控制的研究》

[12] 李小云《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优化》

[13] 许情敏《我国内部会计控制的相关问题探讨》

[14] 张莉莉《论公司结构和内部治理》

[15] 李健《公司治理论》

[16] 林涛

[17] 李榕芳

[18] 刘长琨

[19] 丁庭选

《关于完善内部控制的几点思考》《内部控制与财务报告可靠性》《强化企业内部控制,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公司价值的关系》

第二篇:浅谈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建立及完善

浅谈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建立及完善

摘要:内部控制是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是企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基础。广义地讲,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是指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系统,包括为保证企业正常经营所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的管理措施。在我国,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了维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保证其管理或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并遵守法规,而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措施和程序的过程。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事业单位对经济活动进行科学管理而普遍采用的一种控制机制。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存在企业经营活动和经营管理,就需要有一定的内部控制制度与之相适应。

关键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建立完善

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中小企业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由于资金来源主要是民营资本,在发展中有相当一部分存在规模小、资本和技术构成较低,导致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面临巨大的困难,发展缓慢,不能做大做强。究其原因,既有外部客观因素,也有内部主观因素。但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企业内部控制薄弱,是影响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分析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探索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正确途径,有助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竞争实力,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内部控制理论概述

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等为了提高经营效率,充分有效地获取和使用各种资源,达到既定的管理目标而在内部实施组织管理、计划管理和程序管理,促使各个经营环节充分发挥相互制约、相互调节作用的先进管理方法。

内部控制不仅包括单位为开展正常业务活动的管理措施,也包括会计核算、审核、分析各种信息资料的方法和步骤,还包括单位为经济活动计划、控制和评价而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在构成要素上,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控制环境是指对建立、实施单位的各类控制政策和程序有重大影响的因素,包括单位的组织机构、董事会、管理人员的品质、价值观、素质与能力及管理观念、方式和风格等。

二、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部控制环境不佳

1、高层管理人员的管理方式。虽然说资产设备等硬件设施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但是企业管理者的经营理念同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部分中小企业的股东与高层管理人员利益未分离,可以说高管人员的决策决定了中小企业的发展方向。然而,中小企业高管人员素质普遍偏低,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而只是依靠自己的直觉和经验管理企业,长此以往,很容易导致企业陷入家长式管理,企业的权力不受牵制,不利于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管理。

2、诚信原则和职业道德。虽说经济学中理性个体的特性表现为自私自利,可是企业领导者或员工的自私自利心理很有可能会诱导他们发生错误或舞弊行为,导致企业内部控制无法有效实施。可见,企业所有员工的诚信道德观是有效制定内部控制体系的必要前提。然而,我国中小企业管理人员的经营理念不够长远,目光短浅,往往关注眼前的利益,有些经营者甚至为了获得现实利益而背信弃义。另外,企业也不重视员工的诚信职业道德教育,自然而然不利于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建立和实施。

(二)风险评估缺乏

1、缺乏风险意识。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很差,主要原因在于中小企业的管理层往往出于自身的多年经验作决策,没有制定科学的风险管理机制,基本上没有涉及到风险事前控制机制的建立,都是直到企业遭遇某风险时管理层才意识到要想办法解决,这样很容易让企业陷入危险的困境,情况严重者很有可能遭遇破产。

2、缺乏有效的风险评估。如果中小企业管理层没有风险意识,不重视风险管理,自然也不会制定控制风险的相关措施。而且,我国大型上市公司尚未制定并实施有效统一的风险评估体系,针对中小企业的风险评估体系则更是少之又少。因此,中小企业缺乏有效的风险评估体系存在着一定的客观因素,风险评估是抽象的概念,即使是制定了具体的评估标准也具有一定的片面性,这会让管理层认为风险评估也不一定管用,自然就不会花大量成本进行风险评估建设,从而削弱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三)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理论体系不完善

1、内部控制的目标定位层次低。我国内部控制体系最初的目标仅仅立足于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直到20世纪八十年代才逐渐建立了以相互协调制约为核心思想的内部控制体系。但是,从我国颁布的各种规章制度可以看出,我国的内部控制目标定位层次仍然比较低。

2、内部控制立足点的局限性。国内内部控制理论体系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不够完善,存在很多缺陷。根据现存的研究文献可知,内部控制理论研究主要立足于会计与审计的角度,源于内部控制的基本功能——审计和管理,可以说,一旦涉及到内部控制理论研究,大多数学者都会首先提到财务会计控制研究,把内部控制的范围局限于针对财务会计人员工作范围的控制(李心合,2010)。

(四)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法规建设不健全

1、内部控制法规不全面,未构成完整体系。与国外颁布的《SOX》相比,我国于2008年制定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我国的法律法规只强调了不同机构的利益,不具有全面性,也未对实施过程有具体的规定。

2、内部控制的推行方式为国家强制执行,且执行力度不够。我国经济市场不同于西方,政府在一定程度上会参与其中,进行宏观调控,会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相对于西方国家的非官方制定形式,我国内部控制法规制定机制不够专业化,缺乏一种自我管理和规范,不利于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

四、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的解决方法

我国中小企业数目众多,规模大小不一,业务性质特点各不相同,在企业内部建立一套科学、完整并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具体解决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重点建设: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人是管理创新的根本和灵魂,企业制定经营目标、设置核算机制以及企业中具体业务的运作,都必须依靠具体的工作人员来完成。如果一个企业中员工素质较高,那么即使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制定的不是十分完善,员工也会去主动适应和调整,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所以,如何全面提高企业中员工的素质,成为一个企业领导者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

1、建立组织规划控制机制。各组织机构的职责权限必须得到授权,每项经

济业务在运行中尽量经过不同的部门并保证相关部门之间进行相互监督,一项经济业务不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不相容职务一定要由不同的人来分担等。

2、实行预算控制。企业的经济业务一般情况下必须由工作人员编制预算,并报经领导批准后方可执行,企业编制的预算必须体现其经营管理目标,并明确责权,在执行后,需将执行结果与原预算相核对,严重偏离预算的应查明原因并追究当事人责任。

3、实行实物控制。企业的资产是内控管理的主要对象,为防止企业资产被挤占、挪用和贪污。企业应做好如下两方面的工作:首先,应严格控制对实物资产的接触,只有经过授权的人才能接近现金、存货等,以减少资产的损失,其次是定期进行财产清查,做到账实相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三)建立一个有效的会计系统。建立一个有效的会计系统,实施会计控制是内控制度的关键。在企业以会计准则为指导,自行设计会计制度日渐成为国家对会计管理体制要求的情况下,会计系统的建立也就是企业会计制度的设计,在进行会计制度设计和会计机构及岗位的设置时,要综合考虑企业所有的经济业务,考虑企业中其他各部门和经营管理活动的影响;还要考虑发生在企业各部门之间各类经营管理活动中财务处理程序的具体规定,把内部控制制度的抽象性和具体业务的程序性融合为企业会计制度中具体可操作的方法和程序。

(四)建立内部审计机构。条件允许的中小企业,可以在企业内部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分派专职人员从事审计工作。

总之,在新形势下,必须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问题,强化中小企业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各项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的控制,严格约束各单位内部涉及会计控制的所有人员,保证中小企业及会计机构的岗位合理设置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划分,真正做到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从源头和制度上保证经济活动的有效进行和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参考文献

[1]汪丽丽.非正式金融法律规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3.[2]何莉娟.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估体系构建[D].西南财经大学,2012.[3]李代俊.中小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4]高山.我国中小型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5]瞿宗苗.A汽修厂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6]赵亚静.我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建设政策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7]钱宇丹.中小企业营业权研究[D].吉林大学,2013.[8]段升森.中小企业基因重组与转型成长研究[D].山东大学,2013.[9]张庆虹.基于食品安全的企业社会责任探析[D].四川师范大学,2012.[10]雷颂.基于金蝶K/3的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构建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

第三篇: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现状及其完善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现状及其完善

(1)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内部控制的八大要素为基础,结合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现状,重点分析了我国企业在经营运作实践中内部控制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着重以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理论解释其成因,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公司内部管理制度及强化会计控制系统角度出发提出了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

自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开始在企业大力推行内部控制。1996年,财政部发布《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XX年6月,财政部颁布《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XX年6月,内部审计准则委员会发布《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5号——内部控制审计》和《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内部控制中的风险管理》。但从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来看,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控制已不仅仅是传统的查弊和纠错,而是涉及到企业的各个方面,成为公司治理的具体体现。在现代公司制下,内部控制制度的职能不仅仅是保证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检查会计资料的准确、可靠,还包括促进企业贯彻经营方针、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在实践中,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仍停留在保障会计资料安全、完整及资金的安全性上,无法有效实现会计的监督与参与企业内部管理的职能。具体可归纳为:

(一)会计控制相对弱化。会计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只有建立有效的会计系统,提供真实、完整、可靠的会计信息,才能为企业的财务运作、经营决策和管理目标的实现提供决策分析依据;只有将会计控制强而有力地贯穿于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中,才能真正发挥会计的监督与管理职能,保障资金的安全、尽力规避风险。从我国企业的现状来看,会计控制普遍弱化,会计职能更多的只是体现在报账算账上,对于企业的财务运作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一方面,我国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无一不是政府主导下的产物,企业的会计信息更多地被看成是一种对外提供的准公共产品,大多数企业没有提供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内在动力,少数企业为了某种利益,甚至不惜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更谈不上利用会计系统对企业进行内部控制与管理了。另一方面,受陈旧的管理体制制约,我国企业的会计职能更多的只是核算职能,大多数会计人员实质上只是单纯的报账员,在具体经济业务的确认过程中,严重受制于企业管理决策层,无法保持其应有的独立性,使会计的监督与管理职能大大弱化。从近年被揭露的财务舞弊案例可以发现,几乎所有这些企业的管理问题都是通过政府部门检查、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等外部力量揭露出来的,反映出我国企业会计控制外部化的特点,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与监督严重滞后。

(二)企业内部控制观念落后。其一,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基本上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大多将内部控制制度简单地理解为单位的内部牵制制度。实质上,现代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基于公司治理中的委托—代理关系逐步发展起来的,体现了现代公司治理对于企业内部各利益相关主体(大股东与小股东、股东与职业经理人、企业内部各部门等)的权利划分与制约,是企业内部各利益主体在充分博弈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契约关系。笔者认为,企业的内部控制应包含企业的决策授权机制、企业内部各部门间的权限划分、股东对经理人及管理人员的激励约束制度、财务部门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地位等。从我国企业现状看,公司治理存在内部组织间权限划分不明确、企业制度起不到激励约束作用、财务部门缺乏对职业经理人的有效制约等诸多问题。显然,这些深层次的问题需要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设计、企业文化的建立,等等。这些正是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中的盲点,不是简单的内部牵制制度所能解决的。其二,我国企业在内部控制中,往往重视对产品生产成本的控制,对如何有效控制企业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期间费用方面,则重视程度明显不足。与企业的生产成本相比,期间费用包括管理人员的薪筹、广告费用、技术开发费用、招待费用以及其他各种零星的费用支出,开支范围广,具有隐蔽性强的特点。由于这部分成本的酌量性和我国企业(主要是国有企业)对管理层缺乏有效的控制与监督,企业管理决策人员作为独立的“经济人”,不可避免地会对这部分费用支出产生偏好,如提高管理人员薪酬和报销费用的范围和额度。因此,对期间费用的控制,或者说是对管理者权限的控制,成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又一个盲点所在。

(三)我国企业内部控制风险意识十分淡薄。从我国企业现状来看,企业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缺乏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和科学合理的风险预警机制,对风险投资缺乏严格有效的投资决策审批机制。从企业内部管理体制角度分析,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大小取决于经营决策者个人的风险偏好。特别是在国有企业,由于内部投资决策及授权制度的缺陷以及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企业的重大投资决策往往为少数人操控,而企业经营决策者个人几乎不用为企业“投资失误”承担任何成本,导致企业投资失控,风险加剧。

二、基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内部控制现状的原因分析 从某种意义上说,治理结构是否完善、合理,是企业内部控制能否发挥效用的决定性因素。分析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不难发现都与公司治理有关,因此,探讨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产生的原因,应以现代公司治理为切入点,才具有针对性。

(一)产权不明晰,所有者缺位。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国有企业长久以来产权不明晰、所有权者缺位,全民所有往往成了谁也没有,使代理人(企业经营管理者)在企业内部取得了绝对优势地位,公司几乎所有权力都集中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层。虽然我国企业也建立了董事会,但董事会本身并不能代表企业的产权所有者,往往无法对企业经营管理者进行有效的制约。

(二)企业缺乏科学的评价和激励机制。良好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可以有效促使企业管理层利益与企业长远利益趋于一致,是内部控制发挥其效能的关键。而我国企业对管理人员往往缺乏科学的评价机制和合理的激励政策,一旦内部控制出现漏洞,企业管理人员从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中所能够获得的效用远大于从公司利润中获取的剩余索取权时,企业的内部人控制问题便会自然凸显出来。我国国有企业的厂长经理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几乎全部来自于上级任命,造成管理人员不对企业负责、只对上级领导负责,而上级部门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往往只是采用一些简单的经济指标来评价考核,无法真实反映经济管理人员实际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这种基于行政体制下的人事制度,对国有企业不仅不是一种有效的激励制度,反而会促使部分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滥用权力牟取私利,同时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以满足上级的考核指标。

(作者:3COME未知本文来源于爬虫自动抓取,如有侵犯权益请联系service@立即删除)

第四篇:如何建设与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如何建设与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摘要: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而制定和实施的一个控制系统。有效的内部控制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防止错误舞弊的重要基石。我国的内部控制体系是以内部会计控制的形式来规范的,基本形成了“以内部会计控制为主,兼顾与会计相关的其他控制”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体系。在新的制度环境下应如何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更好地发挥内部控制应有的保证作用,便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课题。

关键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控制制度

一、企业内控制度制定环节存在不足

1.企业管理者越权现象比较严重。由于体制等原因,我国较为严重的“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导致了“内部人控制”现象,很多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滥用职权或对经济活动进行越权干预的现象比较严重,岗位设置及权限、审批程序等重要控制环节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相背离,这是造成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失效,进而导致舞弊行为发生、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因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力导致经营失败的案例在我国可谓屡见不鲜。

2.会计人员素质有限。一方面,有些会计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不高,缺乏应有的辨别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无法适应内部会计控制所需的知识层次,影响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另一方面,部分会计人员虽具有足够的专业技术水平,但出于个人利益驱动无视会计职业道德,对单位领导及其他业务经办人员的违规行为视而不见,对发现的内部会计控制的漏洞,不仅没有主动提出建议对制度加以完善,反而直接参与贪污、挪用公款、盗窃资金等违法违纪活动。会计人员的这种专业素养和道德素质无法满足投资者及企业发展的要求,制约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使内部控制流于形式。

3.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发挥有限。在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过程中,内部审计既是控制活动的一部分,又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多数企业的内部审计未能履行其应有职能。首先,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够。我国企业大多实行的是单一的厂长经理模式,这就导致内部审计不能监督上级,高层管理者是实质上的“自由人”。同时,对受厂长、经理直接领导的其他职能部门也不易进行监督,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严重受限。其次,对内部审计的职能理解存在偏差。有关人员,包括内部审计人员自身在内,经常将内部审计的职能简单理解为会计监督,而且过分强调“查错纠弊”,忽视了“防错防弊”这一职能,未能发挥其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作用。再次,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相当部分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得不到必要的重视和支持,内部审计部门力量薄弱,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这些都是阻碍内部审计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

二、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对内部控制产生的影响

从有关定义中看到,内部会计控制是指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可以说“防范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是当前大家普遍关注、也是内部控制所要着力解决的一个问题。会计信息失真必然与会计信息产生的某个或所有环节相关,而高质量的会计规制是产生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基础。高质量的会计规制,只有得到有效执行才能产生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这就需要内部控制制度充分发挥其作用。而会计规制无法得到有效执行的原因分为以下两种:一是由于执行人员专业判断有误所导致的偏差;二是执行人员故意违背会计规制。相应地,会计信息失真可分为三类,即规则性失真、行为性失真和违规性失真。规则性失真是指由于会计域秩序的动态性,会计规制制定者将会计域秩序转变为会计规制的过程中存在的偏差,这是由会计规制质量的高低所决定的,不属于内部控制所能影响的范围;行为性失真是指会计人员根据会计规制的基本要求而运用专业判断有误所导致的偏差,由此而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违规性失真则是指出于主观故意或外部压力弄虚作假、粉饰舞弊而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息的行为性失真和违规性失真是内部控制应着重关注并加以防范的失真。

针对“防范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这一目标,内部控制要对会计信息的行为性失真和规制性失真进行治理。2007年1月1日开始,我国上市公司开始全面施行新的会计准则,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现有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将停止使用。这个过程使会计信息行为性失真的风险增大。首先,新准则规定下的会计科目、账务处理、报表格式及编制要求等方面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准则的应用指南于2006年底正式发布,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在较短的时间内熟悉及掌握新会计准则,并做出适当的衔接调整。相比现行会计规制而言,会计人员若对新准则理解不够准确、专业判断有失偏差都可能增加会计信息行为性失真的风险。其次,关于会计准则的制定模式存在很多讨论。国际趋同后的会计准则需要会计人员进行更多的专业判断,这些选择空间本身就增大了会计信息行为性失真的风险。因此,按照我国“以内部会计控制为主,兼顾与会计相关的其他控制”的内部控制的思路,新会计准则在“会计控制”中最基本的环节就向内部控制体系提出了一个极大的挑战。

会计信息违规性失真则是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一项顽症,其与真实会计信息的偏差程度远大于其他类型的会计信息失真,后果也比另外两类失真更加严重。虽然我国有关部门已对此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从完善法规等多方面采取措施进行控制,但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对于新会计准则在一定程度上增大的会计信息违规性失真的风险,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

1.提高相关人员的道德修养和专业素质,是内部控制机制得以顺利运行的前提。首先,要加强会计人员的政策教育、法制教育以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增强会计人员纪律性,使其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在履行职责中遵纪守法,无论何种情况都不丧失原则。其次,应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坚持定期培训,定期考核,严格上岗证的管理,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素质;同时,会计人员还应掌握岗位所需的内部会计控制知识,能正确应用内部会计控制方法实现企业的控制目标。另外,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也不容忽视,只有使内部审计人员意识到自身职责的重要性,掌握了科学的内部审计方法,内部审计才能真正起到对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作用。

2.倡导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实现“软控制”。内部控制作用发挥的关键,在于能否将其变为企业内部自发需要。应通过对相关知识的宣传,提高企业管理者对内部会计控制的认识水平,将内部会计控制置于企业的战略高度。对于普通员工,更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围绕人的价值管理,展开企业内部控制活动的各项内容,协调企业内部控制中的各种关系,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制定相应激励措施,使每个员工都能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企业管理,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这样,无论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制定环节,还是执行环节,都能变“要我控制”为“我要控制”,从而达到内部会计控制的最佳效果。

3.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要确保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切实得到执行并取得良好效果,就必须对其施以恰当的监督,企业中最主要的监督评价方式就是内部审计。当务之急是确立内部审计在监督、检查内部会计控制工作中的独立地位,并切实实现内部审计由事后监督职能向事前、事中监督职能的转变,使其监督具有日常性与全过程控制性,并将监督、评价结果及时反馈,协助企业进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制定。当然,企业也可考虑引入外部监督力量(如注册会计师)对其进行监督评价,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以保证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

3.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在很多企业的日常管理中,内部控制的一些基本的原则、职能、方法与措施基本都得到了贯彻实施,但还会频频出现“内部人控制”的现象,进而导致会计信息的违规性失真。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改变国有股、法人股“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保证决策的民主、科学性,遏制“内部人控制”和“管理者越权”现象。其次,完善董事会,增强董事会中董事的独立性,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增加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再次,强化监事会对财务报告的监督,并建立、完善与公司治理结构相适应的外部监督机制,引入外界有关机构对企业风险进行合理监督,减少管理层对财务报告的操控,为内部会计控制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5.强化风险意识。对风险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在企业实际经营管理过程中,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战略制定阶段,内部控制服务于风险管理的需求;战略实施阶段,风险管理体现于内部控制的过程。无论二者关系如何,对风险的积极管理是进行内部控制的大势所趋。我国当前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是按业务项目分别制定的,对风险评估、风险管理的要求分散贯穿于各个规范中,在今后对规范的制定与修订中,应进一步强化对风险因素的重视,督促企业树立风险意识,针对各个风险控制点,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通过对风险的预警、识别、评估、分析、报告等措施,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制。

第五篇:如何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目标范文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理论发展及其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内部控制体系主要包括会计控制、管理控制和内部审计控制三个环节,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是事前控制,内部审计控制是事后控制,把各自的控制方法寓于其中便形成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框架。

(一)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主要方面

首先,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构,明确全体员工的权利与责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构是发挥内部控制作用的硬件要素;只有机构健全,内部控制才能科学分工,才能有组织、高效率地运行。仅仅建立内部控制机构只是工作的开始,要想把内部控制工作搞上去,在新经济下,要明确每一个员工的权利与责任,避免权责不清现象的发生,加大奖励力度,对于内控出色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高薪和重奖。

其次,按作业方式制定内部控制的作业标准。一个企业营运过程是由一系列作业组成。所谓作业是指具有特定目的的一个事件、一项任务或一项工作的基本单位。按作业方式制定的内部控制的作业标准具有重大意义。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经济下的适时制、作业管理、作业链、价值链等最新的管理方法,使内部控制制度成为最优化、简捷和理性的作业标准。内部控制关键在于预防,而不是死后验尸。

第三,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整体框架和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的循环往复过程。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总体框架,是内部控制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并进一步突出了内部控制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制定与新经济相适应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于强化内部控制是非常必要的。内部控制制度不仅包括制度制定,而且包括制度执行,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计量或测试,对计量或测试的结果进行分析和报告,根据偏差进行整改(包括纠正不利偏差,修订内部控制制度,修改奖惩方案等)。

第四,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制定者和执行者的素质,保证内部控制步入良性循环轨道。要想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真正发挥作用,制定者和执行者的素质都必须提高。为此,必须采取以下措施以提高他们的素质:1.搞好宣传工作,使企业全体员工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自己工作岗位的重要性及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意义。2.按照具体责任和职能的要求搞好培训工作,提高员工效率和综合素质。3.加强职业道德教育,鼓励工作流动,鼓励创新。4.完善奖励分配制度。5.培养团队精神,减少内耗。6.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机制。

(二)按照COSO内控理论,结合我国现行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构建现代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1、完善企业的控制环境。任何企业的控制活动都存在于一定的控制环境中,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贯彻和执行,以及企业经营目标与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控制环境中的要素有价值观、组织机构、控制目标、员工能力、激励与诱导机制、管理哲学与经营风格、规章制度和人事政策等等。其中人的因素至关重要,不管是管理者还是员工,既是内部控制的执行者,又是控制环节的被控制对象,其观念、素质和责任意识等都影响着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要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首先要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1)加快现代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真正实现产权明晰、权责清楚、管理科学、政企分开的现代企业制度,从产权制度上保证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建立。

(2)有明确的内部控制主体和控制目标。控制主体解决了由谁进行内部控制的问题,而控制目标则解决了为什么要进行控制的问题。只有在控制主体及其控制目标明确的情况下,才能实施有效控制。

(3)要有先进的管理控制方法和高素质的管理人才。管理控制方法作为管理层对其他人的授权使用情况直接控制和整个公司活动实行监督的一种方法,包括很多内容,如制定企业各项管理制度、编制各项计划、业绩与计划考评、调查与纠正偏离期望值的差异等,这些方法对于不同规模和不同复杂程度的企业均十分重要。要具有先进的管理控制方法,还需辅以积极的人事政策,要能培养和引进一批具有高素质、掌握先进的管理方法的人才队伍,来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观念、方式和风格,培养全体员工良好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全员控制意识,从而形成一个特定的企业文化氛围。

2、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新经济时代交易类型和工具日新月异,兼并收购、破产重组、关联方交易、电子商务、金融衍生产品等使人应接不暇。环境的变化使企业经营风险增大,企业必须设立可以辨认、分析和管理风险的机制,以确认公司的风险因素如资产风险、经营活动风险、内外环境风险、信息系统风险、合法性风险等,并确定风险因素的重要程度,评估各风险因素得分,确定高风险区域。

3、设立良好的控制活动。控制活动使企业保证控制目标有效落实。控制活动出现在整个企业内的各个阶层和各种职能部门,包括经营活动的复查、业务活动的批准和授权、责任分离、保证对资产记录的接触和使用的安全、独立稽核等。一般而言,控制活动包括两个要素:政策和程序。政策规定应该做什么,程序则使政策产生效果,政策是程序的基础,无论是什么样的政策,都应该前后一致加以执行。

控制活动是针对关键控制点而制定的,因此,企业在制定控制活动时就要寻找并抓住关键控制点。企业一般根据其经营活动的五大循环即采购循环、销售循环、付款循环、收款循环和理财循环等分别设计其控制活动。例如,企业的采购循环就应注意请购单、订购单、采购单等的授权与审批,要注意对采购的单价、质量、数量等的审核。

4、加强信息流动和沟通。信息与交流就是向企业内各级主管部门(人员)、其他相关人员,以及企业外的有关部门(人员)及时提供信息,通过信息交流,使企业内部员工能够清楚地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知道其所承担的责任,并及时取得和交换他们在执行、管理和控制企业经营过程中所需的信息,以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企业经营成本和社会监督成本的提高。要建立一个广泛而有效的信息与交流系统,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有效的内控系统需要充分的和全面的内部财务、经营等方面的数据,以及关于外部市场与决策相关的事件和条件的信息。这些信息应当可靠、及时、可获,并能以前后一致的形式规范地提供使用。

(2)有效的内控需要建立可靠的信息系统,涵盖公司的全部重要活动。

(3)有效的内控系统需要有效的交流渠道,确保所有员工充分理解和坚持现行政策与程序,影响他们的职责,并确保其他的相关信息传达到应被传达到的人员。

5、加强内部控制的监督与评审。评审与监督是经营管理部门对内控的管理监督、内审监察部门对内控的再监督与再评价活动的总称。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被切实地执行且执行的效果良好,内部控制过程就必须被施以恰当的监督。监督评审可以是持续性的或分别单独的,也可以是两者结合起来的。主要应关注监督评审程序的合理性、对内控缺陷的报告和对政策程序的调整等。在监督评审活动和缺陷的纠正方面应当遵循下述原则:

(1)要不断地在日常工作中监督评审内控的总体效果。对主要风险的监督评审应当是公司日常活动的一部分。

(2)对内控系统应当进行有效和全面的内部审计。内审要独立进行,配备称职和得力的人员,应得到适合的培训,内审作为内控系统监督评审的一部分,应当向董事会或其审计委员会直接报告工作。

(3)不论是经营层或是其他控制人员发现了内控的缺陷,都应当及时地向管理层报告,并使其得到果断处理。要树立全员控制意识,帮助企业更有效地实现预期控制目标,促进企业控制环境的建立,为改进内控制度提供建设性建议,实现组织预期达到的内控水平。

(三)控制环境的优化

所谓控制环境,是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程序及其效率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的总称。它是构成内部控制五要素(监督、控制活动、风险评估、信息沟通、控制环境)的基础,包括管理哲学和经营方式、组织结构、董事会、授权和分配责任的方式、管理控制方法、内部审计、人事政策与实务等各因素。目前我国的大多数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都已经或正在建立内部控制体系。但是,没有一个有效的控制环境,其他要素不论质量如何,都不可能形成有效的内部控制。

A、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存在的主要缺陷表现为:

1、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董事会丧失监督作用,“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

2、管理当局的经营理念、方式和风格及对控制环境的认识误区。管理当局在建立一个有利的控制环境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如果管理当局不愿意设立适当的控制或不能遵守建立的控制,那么控制环境将受到很不利的影响。下面三个方面的经营管理的观念、方式和风格,可能会极大地影响控制环境:(1)管理当局对待经营风险态度和控制经营风险的方法;(2)为实现预算、利润和其他财务及经营目标,企业对管理的重视程度;(3)管理当局对会计报表所持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行动。在不考虑其他控制环境因素的情况下,如果管理当局是受某一个人或几个人支配,那么,以上这几个方面的影响可能会增大。实际上,许多管理者的管理思想和经营方式仍停留在行政领导的角色上,没有把企业当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经营个体。

3、企业的组织结构混乱。企业的组织结构是计划、指导和控制经营活动的整体框架。它包括企业各个组织单位的形式和性质以及相关的管理职能和报告关系。一个有效的控制环境要求明确界定工作人员的责任和权限。比如,应当明确界定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和高级管理当局的责任。有的企业产权关系混乱,组织机构重迭、臃肿,不利于上、下级信息的沟通,如企业中的计划职能已分解到相应的职能部门,很多企业却仍设置计划科,结果是所有的计划都做,所有的计划都做不好。

4、没有形成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任人唯亲”,员工的考核奖惩机制不够健全。一个好的人事政策和实务,能确保执行公司政策和程序的人员具有胜任能力和正直品行。公司必须雇用足够的人员并给予足够的资源,使其能完成所分配的任务,这是建立合适的控制环境的基础。如果企业员工不正直,能力不足,那么即使是世界上最好的控制也不能发挥良好的作用。

由于长期受封建思想的影响以及我国尚处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企业没有形成任人唯贤的人才竞争机制,这在国家控股的公司的领导层尤其突出。不少管理者不习惯甚至不懂应用现代管理的控制方法,对下属人员的工作不能实施科学、有效的监督。其中,“考核奖惩机制不够健全、有效”是我国企业控制活动中最大的一个薄弱环节。计划可能是好的,但由于没有人认真去考核、去检查,其执行效果可想而知。

B、内部控制环境优化的措施

1、建立科学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现代企业是资产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的产物,公司股东、董事会、经理层之间的关系以及企业与员工、债权人的关系极其重要。建立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应该包括拥有民主、透明的决策程序和管理议事规则,高效、严谨的业务执行系统,以及健全、有效的内部监督和反馈系统。明晰的产权关系如何保障各相关利益人的职责的履行,公司的激励约束制度如何发挥效力等等,都是要事先“约定”并在实践中予以回答的问题。重要的是,它的回答对企业的运行和发展必须是有效的,而不是表面性的。这是企业良性运行的基础,也是搞好内部控制的前提。

2、形成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明确的管理目标。管理思想是支配企业运行的灵魂,是企业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对社会及员工的责任观念等的集中体现;管理目标,预示着企业的发展,是企业实践战略管理的依据,也是进行经营和管理活动所努力的方向。管理人员对控制的态度决定了整个公司的态度和行为。如果雇员意识到控制对管理当局来说并不重要,那就不可能希望存在一个高效的认真运用会计和控制程序的环境。

3、建立优化的组织结构和高效的运作程序。企业作为一个组织,其体系的形成和组织功能的实现都是由组织结构的正常运行来完成的;组织结构的运行,要有规范的运作程序来支撑。一个企业面对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不同时期可能会有不同的经营策略,有时甚至会调整其经营战略,这都需要组织结构的优化来配合。高效的运作程序,指的是规范前提下的高效,包括严格的授权和明确的责任。

4、超前、务实的人力资源管理,建立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直接影响到企业中每个人的业绩和表现。良好的人力资源政策,对培养、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更好地贯彻和执行内部控制有很大的帮助。超前与务实看似一对矛盾,用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就是一种永恒的统一。所谓超前,是指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要具有前瞻性,要考虑到企业未来和员工的需要;务实,是指在人员的使用酬薪、晋升等处理上,要坚持德才兼备、公正,要制度化、透明化。人力资源管理还要调度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多方吸收和培养所需的各类人才。这样,企业和员工的共同愿景才有可能得以实现。

5、遵循健康严谨的行为准则,培育蓬勃向上的企业文化。如果说,企业中有员工自己管理自己的途径,那就是员工的行为准则和企业的文化。尤其是企业文化,它是一种力量,对公司制度的形成及执行程度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所以,企业要花大力气去重视它。根据美国经济学家罗宾斯的说法,在每个组织中,都存在着随时间演变的价值观、信念、仪式及实践的体系或模式,这些共有的价值观和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雇员的看法及对周围世界的反应。我国的企业在经济体制的转轨过程中未建立起相应的企业文化,造成企业内部组织文化的缺位和混乱。企业必须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来促进良好的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建立。

除以上的几个方面以外,作为企业管理核心机构的公司董事会对内部控制的关注和监督,也是控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C、加强对控制环境的研究和建设,为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而努力

1、从内部控制的角度看待控制环境问题,就是用风险的观念来考察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它的出发点与企业的出资人及重要的利益关系人是一致的,与有责任感的经理人员也应当是不矛盾的。然而,我们常常让眼光去注重于个人的控制权、管理权、眼前利益、部门利益等等不具有整体性的某些方面,致使企业出现潜在的风险。这些问题,如能通过对控制环境的认识而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并能逐步去改善控制环境,确是一件幸事。

2、企业内部控制的主体部分是会计控制,但内部控制的基础问题是控制环境;会计与控制环境有关,但远远不是全部。无论是会计控制还是非会计控制,都是作为企业要素中的人实施的一种行为。在控制环境一定的情况下,还有内部控制的内容和形式、范围和强度等与其相适应的问题;另外,企业的控制环境还必须与企业外部的客观环境相适应,这种状态,只有在深刻的研究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前提下才能实现。

3、作为企业管理一个组成部分的内部控制,要遵循动态性的原则,即内部控制应随着企业业务职能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而不断修订和完善,这绝非简单行事就可以办到的。但加强了对控制环境的研究和建设,就做到了有所准备。当前内部控制在我国的企业管理实践中,还处于起步阶段,人的认识程度有待提高,企业的控制环境急待改善。我们会计人员有责任去尽一份努力,把这项工作推行下去。

下载新形势下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形势下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我国企业内部控制问题

    浅谈我国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内容提要:我国经济现在正在飞速发展,中华民族正在复兴,在发展中我国企业有着自身的特点,因此如何在发展中根据自身特点,发展企业经济成为企业工作的主题......

    浅谈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现状

    浅谈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现状、问题及对 策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中小企业也迅速壮大起来。但对于中小企业稳定有序的发展,真实和完善的会计信息是非常重要的,内......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对策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对策摘要:建立和完善企业集团内部控制, 已成为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内部控制是衡量现代企管理的重要标志,通过实践得出的结论是:得控......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 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而制定和实施的一个控制系统。有效的内部控......

    完善监督检查机制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完善监督检查机制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我国经济正处于和世界接轨的阶段,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对经济发展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尤为重要。然而,部分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存在各种违法乱纪现......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防范企业财务风险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是企业经营者为了确保做出科学的、恰当的决策,保障决策执行过程的高效率,维护企业资产的完整与安全而制定的对经营活动进行计划、控......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一些看法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一些看法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中的作用越来越得到广大企业的重视。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分析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分析 [摘要]: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基石 ,它作为一种先进的内部管理方法已经被企业广泛采用 ,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