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养老保险的分类
我国养老保险的分类
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不同阶层的养老问题日益凸显出来,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分为五类:
一、在职职工养老保险。
二、城镇非固定就业人群的城镇居民养老保险。
三、农村居民的新农保。
四、事业单位职工的养老保险制度。
五、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
五种养老保险制度的不均等性反映了我国养老问题的差异性,这个问题日益困扰着人们的思绪,五种养老保险的并轨在不久的将来有可能实现统一。
第二篇:我国养老保险调查报告
我国养老保险现状与分析
养老保险是一种社会保险,它与每个劳动者息息相关,是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对达到退休年龄的老年人,由国家和社会提供物质帮助以保障其晚年生活所需的社会保险制度。养老保险基金是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国家为实施养老保险计划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而预先建立起来的、用于保障受保人养老基本生活需要的专用基金。
一、建立和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性。
(一)完善养老保险制度、解决好养老问题。正是劳动者的劳动和创造,推动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和进步。老年人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尊敬和赡养好老年人,既传承和弘扬了优秀的民族文化,又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完善的养老保险制度,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大举措。老年人曾经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建立健全各种保障制度,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生活、文化、医疗、活动场所等服务,确实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让老年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有利于进一步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三)完善的养老保险制度,是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顺应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营造安定和谐的社会氛围;再次,可以减轻子女赡养的经济负担,在相当程度上避免引发家
庭矛盾,有利于促进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
二、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
改革开放30年来,逐步建立了多种类型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在城镇地区,主要是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金制度。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为重点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覆盖人群不断增多。截止到2008年底,全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21890万人,其中在职人员16597万人,离退休人员5293万人。
在农村地区,主要是民政部1992年推行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2009年8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确定从2009年起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同时召开了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会议,正式启动农村新型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新制度2009年覆盖10%左右的县,2020年之前覆盖所有农村适龄居民。根据规定,养老金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支付终身。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55元。年满60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农民都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如果新制度实施时已年满60岁,不用缴费可以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这是以社会保险与老年福利津贴相结合的制度设计,必将促进老年保障制度的快速发展
三、我国现行养老体制存在的弊端
现行养老保险筹资模式在实行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和矛盾,这对即将进入老龄人口增长高峰期,同时又正值工业化发展阶段的中国来说,完成由旧制度向新制度转移的过程,必须首先明确当前中国现行养老保险体制所存在的弊病和问题:
(一)在实践中,社会统筹常常只能顾及当前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状况,而无法顾及到未来人口老龄化和可能出现的经济危机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所带来的风险。由于积累的个人帐户由于收支平衡的期间过长,容易受到通货膨胀的严重影响,养老金个人帐户的贬值风险无法抵御;而且,单纯以个人交纳的保险费数额来决定养老金给付数额的模式下,社会的低收入者或负担重的劳动者往往难以通过自身预提积累的保险金满足维持退休后最基本生活水平的需求。
(二)机制转轨过程中存在着巨大的资金缺口。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从现收现付模式转向“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模式,从财富流动的机制上来看,新制度下的劳动者除了要为自己缴费之外,还必须为退休的上一代再交一次费用。
(三)在社会极度进步的时代,经济高速发展也带来了极不稳定的因素,企业破产导致下岗职工增多,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更加困难。不仅如此,一方面企业经营困难,另一方面又需要被迫不断地提高缴费率去应付日益增长的养老金支付压力,不仅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入不敷出,由此也导致收入分配的巨大差距,乃至进一步拉大地区之间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
(五)缺乏政府的财政投入。在1995年的《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中规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发生困难时,由同级财政予以支持”。但在实际工作中,有关支持的手段、力度、范围和财政基金的来源却没有明确的规定,所以此种支持很难到位。
综上所述,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模式在现收现付的基础上,既面临着人口老龄化、支出需要大幅度增加的现实,又存在着缺乏政府的财源支持、企业和个人缴费已不堪重负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养老保险前进的道路是十分曲折、困难的。
四、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与对策
(一)确立农村养老保险的法律地位,保持其制度上的稳定性应当确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法律地位,使其具有制度上的稳定性。注重制度化建设,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实施办法以及基金治理、财会制度、审计监督、定期公示等一系列的治理制度,并且在试点中不断完善,强化制度化、规范化、法律化的治理。
(二)扩大基金来源的渠道,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提高养老金保值增值的能力,实行国有资产变现,发行社保长期债券,进入资本市场等措施,把社保基金做大。
(三)积极发展企业年金计划即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强化个人自保的意识,加强企业和个人对养老保险的责任与义务。使得养老保险的各个支柱都得以发展和完善,为建立多层次的保
障体系打好基础,为降低基本养老金的替代率,促进个人账户实账运行创造足够大的活动空间。
(四)逐步做实个人账户,解决个人账户的“空账”问题。(1)建立账户分立制,建立个人账户专管体系。将个人账户从社会统筹金中分离出来,实行账户分立,从而避免社会统筹向个人账户“借”的风险。(2)建立专门的基金管理机构来负责个人账户基金的管理与营运,以确保其保值增值。
(五)建立农民工的养老保障体系。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来看,养老保险应逐步全面覆盖所有与城市化、工业化过程有密切联系的群体,而农民工正是这一过程中非常庞大而且不容忽视的一个群体。应该立即建立有关将农民工纳入养老保险框架之内的法律法规,将其纳入养老保险的范围之内。这样一方面可以扩大社保尤其是养老保险的基金来源;另一方面,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村老龄化带来的养老危机,因为一旦农民工为社保网络所覆盖,他们才会有“精力”去考虑如何提高父母辈老人的福利水平问题。
第三篇:浅析我国农村养老保险
浅析我国农村养老保险
【摘要】:
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逐渐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并且,近几年农村养老保险政策经过不断修改和完善,在促农村参保、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还存在许多不足。本文基于农村养老保险而做出简单的分析。
【关键字】:
农村养老保险影响因素
养老保险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在当今社会的地位是相当重要的。然而如今建立的农村养老保险随着经济的不断完善修改中,但由于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以及其他因素导致其发展并不顺利,这引起了众多人的关注。
一、农村养老保险的形成与发展
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以1997年国务院26号文件《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为标志,我国正式开始了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体制改革。养老保险是国家根据劳动者的体质和劳动力资源状况,确定年龄,允许劳动者在达到这个年龄界限时,作为年老丧失劳动能力,解除劳动义务,完全或基本退出生产劳动或工作岗位时,由国家或社会给予一定的物质帮助,保障劳动者晚年生活,使其老有所养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养老保险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客观需要。
农村养老保险基于众多因素而逐渐形成,当时,由于我国农村人多地少,农民人均拥有的土地数量有限, 根据国土资源部日前公布的2005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显示,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093 hm2 , 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 , 加之城市化过程中耕地消失的速度快于农业人口消失的速度, 土地的养老保障功能显得更是脆弱。特别是在中国加入WTO 后,我国农产品还要面临世界低成本农产品的更大冲击,其价格还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相应地,农民从农业生产中获取的收益也就难以得到保证。因此,单纯依靠有限的土地已经难以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了,土地保障的作用正日益削弱。
农村家庭养老保障功能也正在弱化,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进行以及现代观念的冲击,我国农村过去三代同堂的大家庭逐渐被父母和子女居住的现代小型核心家庭所取代,家庭结构不断简化,家庭规模渐趋缩小。我国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户常住人口由1980年的5.54人下降到1994年的4.54人,每个劳动力负担人口也由2.26 人减少到1.57人,农村家庭养老保障功能受到巨大冲击。对于我国如此众多的农村老人依赖自己不稳定的老年劳动收入来养老,农村老年人的生活保障确实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社会问题。因此,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当时解决土地、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的有效途径,是广大农民的迫切需要,它不仅可以保障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也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2003年,我国农业GDP比重为14%,已经达到或超过了国际上已经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国家建立该制度时的比例。随着我国财政收入保持年均高速增长的情况下,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后盾;同时,我国当时的财政支出结构中存在着社会保障支出不足的问题,这也为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深入实施提供了潜在的经济支持。随着农村富裕劳动力加速向城市转移,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形成了庞大的农民工群体,提高了农民收入,也为城市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农村养老保险逐渐建立起来。如今,随着经济体制的完善,这也到人们高度重视,逐渐将其趋于完善。但农村养老保险的发展现状可以明显看出有 1
很多漏洞,发展现状有以下几点:
1、参保需求意识模糊
目前农民工的就业大部份以非正规就业为主,因而相比城镇职工,农民工的养老保险需求有其不同于一般城镇老人养老的以下特殊性的要求。第一,收入低并且不稳定,也没有正规就业部门雇员的福利,要求适当的缴费。第二,不稳定的就业环境,要求可转移性的制度。第三,由于农民工流动性较高,所以对管理方式和效率有很高的要求。第四,未与土地完全分离,在农村还有一份保证,要保证与城镇职工的公平,如何土地换保证是一个问题。农民工养老保险需求的满足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农民工对养老保险的知识体系几乎不了解,所以对的需求愿望较模糊。一些学者的相关调查也显示,农民工对生存的需要以及工伤和医疗的需求比养老保险更为迫切。养老问题虽然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但是由于现在有更紧迫的问题需要面对,特别是工作的不稳定和家中小孩上学,当农民工连眼前的生活危机无法解决时,怎么可能去奢望有寿命长短为风险的养老保险?并且,新农保缴费标准:参加新农保的农村居民应当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缴费标准目前设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5个档次,地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设缴费档次。参保人自主选择档次缴费,多缴多得。国家依据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等情况适时调整缴费档次。在此情况下,更多人愿意选择先去解决眼前的生活困境。所以,农村养老保险缴费方面,对于更多穷苦农民是起不到太大作用的。
2、参保率处于较低底线
纵观全国参保情况,近些年中,例如2007 年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07 年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民工为1846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29 万。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养老保险司负责人2009 年2 月5 日介绍,截止2008 年底,全国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民工也只有2416 万人。这意味着,在全国2 亿多的农民工中,只有10%左右的人有可能享受到“老有所养”的保障。但即使只有这10%,也是一个不稳定的数字,其中有好大一部分农民工最终选择了退保。
3、退保率不断升高
越来越多的返乡农民由于养老保险关系和养老保险基金转移困难,选择退保。如广东省农民工的退保率长期维持在95%以上,全国农民工退保率为40%左右。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农民工的退保率还在逐年攀升2007 年,深圳共有439.97 万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而退保人数竟然高达83 万人,一年中,退保人就把8 亿多元企业缴费贡献给了当地社保。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养老保险司负责人介绍,到2008 年底,我国农民工的养老保险参保率为17%。2008,据调查西宁市有70多万农民工参加了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但仅2009 年一年就有28 万农民工办理了退保手续,这本是一项对农民工有利的社会制度,然而由于一些因素影响并未达到最好效益。
二、养老保险发展中的影响因素
1、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设计不合理
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经过近年来的不断修改和完善,在促进农民工参保、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还存在许多不足,主要有:一是统筹基金不能转移。农民工的社会保险关系在跨地区和省级转移时,只能转移社保基金的个人账户部分资金,社会统筹资金不能转移,这种不公平的转移方式,给接收地的社保待遇发放带来了影响,致使接收地不敢接受农民工的养老保险关系,因此,农民工在跨地区和省际流动就业时,其社会保险关系难以有效地实现自由转移,损害了农民工的利益。二是享受养老保险待遇要求较高。不仅要求农民工缴费年限达到15 年以上,年龄达到法定退休年限,并且要求农民工退休前最后5 年连续在当地缴费。这与农民工流动性强,不断地参保、退保、再参保、再退保的现
状,以致使绝大部分农民工无法跨越缴费15 年和退休前最后5 年连续在本地缴费这道门槛。三是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对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虽然作出了制度上的规定,但由于国家没有任何资金补助,许多企业都不会主动给农民工缴养老保险金。对不参保的企业也没有法律方面的约束力,缺乏权威性、强制性、有效性的处罚手段。
2、企业并没有将农村养老保险更好的落实
农村养老保险本是有益于农民工,但其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而且产生了新的矛盾和问题。具体地说,企业不仅没有让农民工保护农民工的养老保险权益,而且还损害了其利益。第一,因为不同的企业、单位保障标准不同,同一企业中也存在不同工种和不同的岗位。农民工得到的保障待遇不同而这种措施明显地将企业和劳动者划分了等级,这必然会产生新的问题,造成人力资源混乱。第二,一些农民工为了获得保障而放弃更好的机会,死死守住一个单位,但是一些企业却为了逃避责任,在第四年以各种理由与农民工解除签约。企业缺乏监督,这就造成更大的不公平,引起农民工和城镇社会更大的社会矛盾。第三,非国有企业单位(指私营企业、三资企业、私营企业等)的企业主不依法为农民工缴纳养老保险费,致使农民工养老保险缺乏应有的基础。1999年1月22日国务院发布的第529号《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规定基本养老费的征缴范围包括城镇私营企业和其他城镇企业及其职工。当然,该条例并没有明确地规定征缴农民工的养老保险费。这里面要提到,市场力量是影响农民工流动的一个主导性因素,农民工本身作为劳动力,也要受到供求规律的制约,由于数量庞大的民工潮,使其削弱了与雇主讨价还价的能力。
并且,农民工主要就业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从事所谓的“3D”(险danger、脏dirty、难difficult 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工作,集中于餐饮、建筑、服装、服务等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型的行业。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目的是获取利润,他们追求的目标就是利润最大化,由于这些行业的企业产品附加值不高,企业的竞争只能依靠维持低成本的优势,用人单位消极对待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许多企业老板认为,如果按照规定给每个农民工缴纳养老保险,企业负担过高,成本加大,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不利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他们大都对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持消极态度,在招收农民工时,采取不办理招工手续,不签订劳动合同,或以种种借口瞒报、少报农民工数量,能拖则拖,能推则推,想方设法逃避缴纳养老保险费的责任。
3、政府管理不到位
农民工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必然会增加企业成本,进而增加政府财政支出。一些学者研究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与对策研究――以余姚市为例社会保障扩面征缴不平衡的情况下,作为政府也担心本地区如果严格执行政策,让每个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会影响投资环境,削弱本地招商引资的吸引力。根据专家测算,如果完全建立与城镇职工一样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企业由此每年要为每个农民工支付2000-3000 元,在现有的成本基础上增加30%-40%。因此,政府出于地方利益考虑,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权益不是很重视,对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情况,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还不够大,处罚力度不足,没有形成强大的威慑作用。
三、为了更好地发展养老保险应当采取的措施
1、建立健全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在全国范围内强制实施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并且是的全国性养老保险的统一,这样,农民工的养老保险权利才能得到保障。只有通过立法全国强制实施,才能避免企业所担心的不同地区农民工雇用成本的巨大差异而使其处于不公平的经济竞争环境,才能使不同地区劳动力成本对资本的吸引力趋于相同而使人力资源市场规范,才能依法威慑部分地方政府,使其不能为了吸引资本而牺牲农民工利益;也只有立法强制实施,才能在全国农民工养老保险
制度统一的大环境下,使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顺畅的转移而不受体制的限制。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需要各级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农民工养老保险城市化的方向不能变,我们需要做的,是建立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制度,既要提高覆盖面和农民工的参保积极性,又要能够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养老权益,真正实现农民工“老有所养"。农民工养老保险的难点问题,一是统筹层次的提高困难,由于我国地区差距、城乡分离,城镇养老保险目前还在省市级统筹模式上徘徊,还没有全国统筹的制度和条件。要实现全国统筹,还需要加快经济发展尤其是落后省份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增强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能力,为养老保险统筹层次的提高奠定经济基础。二是账户的转移不畅,这也是制约农民工养老保险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养老保险信息化建设滞后,严重影响了养老保险的顺利转移和接续。加强省级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协调,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势在必行。农民工养老保险要与城乡社会养老保险相衔接,实现社会保障的城乡统筹。同时,进行配套制度改革,如完善户籍制度、立法统一全国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地区间利益冲突的协调机制、完善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异地转移接续、国家提供财力支持,为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奠定基石,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铺平道路。
2、降低企业养老保险负担。
足额征收养老保险金,是养老保险制 度能否正常运作的关键所在,而企业养老保险金收缴极其困难,所以导致企业无法更好地落实养老保险。既然若降低企业养老保险负担,一方面可以实行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养老保险要求所有企业都要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企业按职工工资总额的9%左右 的缴费率计提,按照这个标准计算,一个有40年工龄、中等工资收入的工 人,退休时可以领取到退休前工资24%的养老金,基本上能维持最低生活 水平;补充养老保险主要是用于提高养老保险水平,由企业和职工个人自 愿参加,补充养老保险的多少由企业根据自身经济情况自愿参加。另一方 面,为了防止因地区之间、企业之间经济效益好坏等情况对养老保险的影 响,建议国家对各地区、各行业每年养老保险金结余部分按一定比例进行 统筹,建立中央公积金,在地区与地区之间进行调剂使用,充分发挥养老 保险调剂性强的特点。当企业负担减小,达到利益最大化时,自然会更好地施行农村的养老保险,使得农民工从中真正受益。
3、增强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能力。
只有企业自身目的达到,农民工从中受一也不难。增强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能力,一方面,各级财政部门应将养老保险纳入财政预算范围,从每年财政收入中拿出一定量的资金投入养老保险,作为养老保险的启动资金,解决养老保险空帐问题,同时,养老保险部门也能利用这些资金进行投资,使资金保值增值,减轻未来时期养老 保险对财政的压力。另一方面,为确保养老保险金的保值增值,在现阶段 国家公债及银行存款利率较低情况下,可以将汇集的养老保险基金存放给财政部,投资于国内基础设施和其它长期投资,使之成为财政投融资的重要资金来源,只要财政投融资(包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项目选择准确,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总能有效果,这不但能解决国家财政投融资金短缺的矛盾,使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起到调节经济的作用,同时还能使养老保险基金得到一个较高的回报率,起到保值增值的作用。自然而然,企业会承担施行有利于农民工的养老保险。
4、我国可以借鉴美国社会保障号码的做法解决转移难。
在美国,每个公民自出生起就必须注册一个属于自己的社会保障号码,它记录了个人的各种信息,包括工作、居住、纳税、信誉、奖惩情况等等,存储社会保障号信息的电脑系统在美国已经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联网,各个地区、行业、部门都能通过社会保障号去查核一个人的个人情况。这种社会保障号码跟我国的居民身份证有些近似,可以扩大身份证号的功能,除了证明身份外,可以用来当做社会保障号码使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解决养老保
险关系异地转移难的问题。
以上对农村养老保险的简单分析,可以看出我国从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到不断完善过程中面临的不同困境,以及当下面临的一些问题。只要我国不断加快建立和完善现行的农村的养老保险制度,农民工很快会得到国家政策所带来的利益,农民也将增强参保意识,企业经济效益也将规模化,总之,会给各个方面带来不同效益。
【参考文献】:
[1]王薇,《农民工养老保险中的经济人理性行为探析》,改革论坛,2009第一版
[2]《2011中国保险年鉴》,中国保险年鉴社,2011第一版
[3]郑功成,《农民工的权益与社会保障》,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2
[4] 齐海鹏、金双华、刘明慧, 《社会保障》,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第一版
[5] 刘学民,《社会保险与社会保障》,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
[6] 宫春子,《关于农民工养老保险的红处方》,铜陵学院学报,2005
第四篇:我国养老保险相关词汇
1月1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标志着养老金“双轨制”正式终结。就让我们趁热打铁,来学习一些关于养老保险的词汇吧。
一、我国的养老保险体系包括以下三部分: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social endowment insurance system for non-working urban residents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体系endowment insurance system for the urban working group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new social endowment insurance system for rural residents
二、我国正在完善的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体系由三部分组成:基本养老保险basic endowment insurance system 企业年金Enterprise annuity system 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individual savings-funded endowment insurance system
三、直至2015年1月14日,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实现了两个“双轨制”的“并轨”: 1.养老金“城乡并轨”unifying the two separate pension systems for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2.机关事业人员与企业职工的养老金“双轨制”unifying the two separate pension systems for employees in governmental organs and public institutions and those in enterprises
四、1月14日的改革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基本养老金将由社会统筹(social pooling account)养老金与个人账户(individual account)养老金相结合。
五、养老保险缴费、计发的相关词汇:养老金pension 养老保险缴费基数the endowment insurance base pay 保费premium 过渡性养老金transitional pension
第五篇:我国养老保险问题的探讨
我国养老保险问题的探讨
一、我国民生财政概况
民生财政以改进民生、提高人民福利水平为目标。近年我国财政支出中各项攸关人民福祉的支出数额不断增多,相关的政策也不断出台。2003-2007年五年间,“农村义务教育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对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全部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提供生活补助,使1.5亿学生和780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受益。覆盖城乡、功能比较齐全的疾病预防控制和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基本建成。中央财政安排就业补助资金五年累计666亿元,基本解决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完成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
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完善,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逐步提高。2007年在全国农村全面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3451.9万农村居民纳入保障范围”。2007年之后环保和生态支出以一项独立支出在预算中单列出来,这也是民生财政较以往的一个变化。
从现在开始到2020年,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走向定型、稳定发展的重要时期,“十二五”尤其关键。这是因为经过多年的制度建设,特别是“十一五”期间的加速发展,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已经初步建立,但制度还不稳定,还不完善,存在着一系列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抓住“十二五”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对现行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优化设计,为长远发展打下更好的基础,显得重要和紧迫。
二、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缺陷
1、我国养老保险的现状20世纪80年代实行养老保险社会统筹试点开始进行改革探索,90年代改革全面展开并不断深化,建立了由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的基金筹集模式,确定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模式,统一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
统筹层次不高,难以发挥社会保险的互济和调剂功能,不利于提高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劳动力的合理流动。而且转移接续困难,影响了劳动者参保的积极性,有的地方允许退还外来务工人员所缴的个人账户部分养老基金,形成“退保潮”,使养老保险制度名存实亡。
2、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出现及意义社会统筹是指依靠国家立法和行政保证,对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进行统一筹集、统一管理、统一支付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形式。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属于社会公共基金,归投保人共同所有;养老金的支付一般采取规定受益的方式,具有很强的社会财富再分配的性质。
社会统筹表现为养老保险基金的现收现付,主要是使养老基金成为活动基金,加强现金的流通,它正常运行的最重要前提条件是长期相对稳定的人口结构和表现为退休人口占生产性人口比重的经济负担比率;以现收现付为特征的养老保险基金的社会统筹,更多强调的是短期尤其是内的财政收支平衡;强化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收入再分配,较好地体现市场经济所要求的社会公平。
三、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1、在实践中,社会统筹常常只能顾及当前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状况,而无法顾及到未来人口老龄化和可能出现的经济危机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所带来的风险,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长期平衡是社会统筹的难题。而大数额的人口进入养老金领取者的行列,这无疑会给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带来巨大的压力。
2、机制转轨过程中存在着巨大的资金缺口。
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从现收现付模式转向“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模式,从财富流动的机制上来看,新制度下的劳动者除了要为自己缴费之外,还必须为退休的上一代再交一次费用。现收现付模式向积累模式的转换过程中,存在着一代人必须养活两代人的难题,即当代劳动者在为自己积累资金、充实自己的“个人帐户”之外,还必须缴纳足够的基金养活上一代人。
3、在社会极度进步的时代,经济高速发展也带来了极不稳定的因素,企业破产导致下岗职工增多,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更加困难。
由于各种因素所致的经营不景气、频临倒闭或破产的企业很多,同时,下岗职工的人数也因此而增多。虽然企业破产了,职工下岗了,但时间不会停止,由此产生的养老保险基金还得继续交,但下岗的职工拿不出这部分资金,但退休的那部分职工的退休工资还得继续发放,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只出不进,社会统筹的入不敷出就将不可避免。
4、缺乏政府的财政投入。
在1995年的《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中规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发生困难时,由同级财政予以支持”。但在实际工作中,有关支持的手段、力度、范围和财政基金的来源却没有明确的规定,所以此种支持很难到位。
综上所述,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模式在现收现付的基础上,既面临着人口老龄化、支出需要大幅度增加的现实,又存在着缺乏政府的财源支持、企业和个人缴费已不堪重负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养老保险前进的道路是十分曲折、困难的。
四、出现问题的原因
出现以上问题,一部分原因是养老金管理不善造成的。我国的养老金制度并没有遵循切合实际的核算原则实施管理,或者说是很多因素导致无法切实遵照国家规定的制度实施,结果是缴费水平不足以支撑养老金的支付;以享受特殊待遇的职工为服务对象的特别养老金制度更是如此。一是多种养老保险办法并行,给管理工作带来诸多困难;二是基本养老保险水平差距过大,存在攀比待遇水平的现象;三是基金统筹层次过低,调剂能力弱,少数经济效益不好的地区和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难以保障;四是个人缴费到位的速度慢,个人帐户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五是国家关于基金管理的规定没有得到认真执行,挤占挪用养老保险基金的问题比较严重。”这些问题,使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模式的环境风险和目标风险都在加大。
五、解决养老保险问题的措施:
1、加强养老保险制度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并且经营管理的期限长达数十年,因此应当针对已经出现的问题分别完善几个层次的立法,如社会保险(障)法、养老保险管理办法等,规范筹资方式,明确管理机构和经办机构,规范资金的运用与投资,加大处理违规行为的力度,统一监管标准,保障资金的安全,促进养老保险制度体系的发展。
2、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筹资。
一般来说,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制度的最终实现目标有三个方面。首先是能够建立充分的基金储备,以保证国家社会养老保险计划的顺利运转,实现保险功能,这是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制度运行的根本目标。其次,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筹集的各个环节,都要充分保证社会经济运行的效率性,而不能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障碍。第三,通过其特有的财富转移机制,达成社会收入第二次分配的目标,努力做到社会公平。
3、国家对上一代人的债务,可以寻求一定的补偿办法:
一是从现有的国有资产存量中取一部分补充其漏缺。我国在对国有经济结构进行调整改组,自然要涉及对国有资产进行重新配置,可以结合这一过程,划出部分国有资产补充到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中去;
二是国家财政应划拨资金对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进行援助。比如为按时按数额缴纳社会养老保险的企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等。因为,养老费用应属于劳动力再生产费用的范畴,这笔费用本来可以作为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发给职工个人支配,职工用这笔费用选择如何进行养老。现在国家从社会安全的需要出发,建立了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由企业代替职工个人缴纳了用于职工养老的费用的一部分,即社会养老保险基金。
4、应建立最低养老金制度。
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模式中,社会收入有从下向上、从贫向富流的倾向。对生活困难的企业下岗职工征收社会养老保险费不利于社会保险的基本原则,若对他们免征费用,首先是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承受不了,再者不
出力而吃饭的局面会难以控制,而且对缴费者也构成了不公平。因此,建立一个社会最低养老金,维持低收入者养老生活,使人人都有饭吃。
5、确保保险基金的增值。
可以通过把死的那部分资金投入运营的方式来增加基金的收入,利用社会保险基金进行投资,购买国债或者存入国有商业银行等。这样一来,国家长期建设需要的资金可以依赖于此而解决一点。
因此,承着金融风险的逐步解决,国内资本市场的进一步规范,应积极开拓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市场,将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方向着眼于建设周期较长、有稳定回报的长期投资领域。以真正发挥长期资金的优势,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而经济效益的提高不仅将直接对国民经济产生良好的影响,同时又间接实现了基金收入的稳步增加。
6、逐步建立并完善农村养老保险。
我国是农业大国,应加大力度进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立法,制定出适用于农村的养老保险制度,保证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实行,依法监督、管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实施,并确保农村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
六、我国今年两会上对养老保险的具体要求:
2012年3月5日,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今年年底前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扩大各项社会保险覆盖面。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加强城乡低保和社会救助工作,加快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和慈善事业。加强各项社会保障制度衔接。多渠道增加社会保障基金,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监管,实现保值增值。加强社保服务能力建设,有条件的地方可对各类
社保经办机构进行整合归并,有些服务可委托银行、商业保险机构代办。加快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卡发放。
组员:彭云进
邱谦
汪佳
王慧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