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生产形成条件分析

时间:2019-05-12 19:06: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业产业化生产形成条件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业产业化生产形成条件分析》。

第一篇:农业产业化生产形成条件分析

农业产业化生产形成条件分析

2006-12-1邓 涛

一农业产业化的基本内涵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依靠龙头带动和科技进步,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农村经济的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解读农业产业化有两个基本前提:一是指农业产品的产业化;二是指农业产品的商品化。

农业产业化生产和传统农业生产相比较,前者肯定是一种先进的生产方式,已有许多文章对此作了详细的描述,但是为什么这种先进的生产方式在我国至今不能形成一种全行业的生产方式,而只能在局部地区或部分农产品品种生产中形成产业化的生产形式呢?本文认为,农业产业化生产是不能推广的,要实现农业产业化生产,必须要具备相适应的经济条件。

1.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商品化的产物

农产品产业化生产一定是为交换而生产,商品化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交换。简单讲就是为了把产品卖出去,如果要继续组织再生产,产品卖出去后必须盈利,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的卖出不是肯定能盈利,当出现亏损时,再生产就无法维持,农业商品化意味着农产品生产者可能会出现亏损,当农产品生产者出现亏损时,农产品生产者也就会因此而破产,资不抵债我们称为破产,我国实际的情况是基本没有出现破产农产品生产者,这表明我国的农产品生产没有完全实现商品化生产,农产品生产者的生产规模很小,农产品部分用于交换,部分用于自用,农产品生产者基本不需要借贷经营或借贷经营的金额很小,当出现农产品销售亏损时,农产品生产者基本都能还清贷款,不至于资不抵债,因此,我国基本没有破产农民的出现,这个现象表明到目前为止,我国农产品生产不完全是商品生产,农民生产的农产品首先是在满足自身需要后,剩余部分用于交换,由于农产品属基本生活消费品,生产的农产品能满足全社会的需要,使得农产品的价格只能维持在一个相对低的水平,农业生产者要想依靠出售农产品获得社会平均利润,只有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承包更多的土地获取,鉴于中国的现实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生产者只能在局部地区获取更多的承包地,而不可能在更大的范围内从事农业生产的规模经营,我国的农产品生产只能理解为部分产品商品化生产,而不是全部产品商品化生产。

2.农业产业化是农产品规模化生产的产物

农业生产者进行农产品产业化生产的目的是希望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出售农产品获取社会平均收益。我们都知道,农产品是生活必须品,农产品的单位价格是价格链的基础,要想通过出售农产品获取社会平均利润,只能依靠农产品销售数量的增加获取。而农产品的生产在现有生产力水平条件下是不能离开土地的,要增加农产品的销售量,就需要更多的生产土地,因此,要通过出售农产品获取社会平均收益,生产者必须具备相应数量的生产用地。当农业生产者获得更多的生产用地后,依靠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已经无法通过家庭的力量实现农产品产、供、销的全过程管理,这样农业产业化生产方式应运而生,尽管产业化生产方式会增加农产品单位成本,但产业化生产方式对农产品产地资源条件利用能达到最大化,生产者依托农产品销售数量的增加,可以消化产业化生产增加的成本,获取社会平均利润。

3.农业产业化生产是工业化国家的产物

我们见过在工业不发达的国家实现农业产业化生产的例子吗?没有,农业产业化生产只出现在发达的工业国家,为什么会这样呢?首先,农业产业化生产必须是农业机械化生产。农业是一弱质产业,如果所在国的工业发展水平不高,农产品产生的利润是没有能力购买农业机械的,只有所在国的工业高度发达,所在国能大幅降低农业机械售价,同时,所在国农业生产者通过出售农产品能消化购置农业机械的成本并能获取社会平均利润,农业产业化生产方式才能得到发展。其次,农业产业化生产的产品需要高科技的加工生产设备。只有发达的工业化国家才能研制生产成高科技的农产品加工设备,比如,伊利牛奶的包装盒生产,如果我国没有生产能力的话,我国的消费者就没有承担伊利牛奶高价位产品的能力,伊利牛奶就不可能在全国都能出现,它只能在一定的区域出现。发达的工业化国家能够提高国民的消费能力,农产品的加工成本也只有工业发达国家的国民也才能承受。其三,农业产业化需要良好的通信,交通等基础设施配套条件支持。只有工业化国家才能具备基础设施对农业产业化的支持条件,农业国家依托农产品的利润是无法满足农业产业化的支持条件的。

二 明确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条件,可以以此为依据评判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并制订出政府对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支持规划。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还没有完全具备农业全行业产业化发展的条件。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较大,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在我国现阶段呈现局部化和局部某一些农产品品种产业化发展的情况。现阶段中国工业经济处于每天都在变动的高速增长过程中,工业化的进程发展很快,国民的收入水平增长同步进行,一批按农业产业化生产方式组织的企业应运而生,比如正大集团,农夫果园、蒙牛、伊利等,这表明,我国传统农业生产方式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正逐步进行相应调整。但是,从各级政府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支持方式上,我认为,政府对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存在认识误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公司加农户是农业产业化的组织形式之一

一个农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向某区域的农户提供生产原料,技术和产品收购订单,农户只负责产品的生产管理并无偿提供自已的承包土地,这就是公司加农户的基本形式。公司加农户的农产品生产方式不是农业产业化的具体表现形式,更不是中国特色的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首先,农户不能将自已维持生产和生活所需的产品收入寄托在龙头企业身上。尽管龙头企业和农户签订了产品收购合同,但是,当龙头企业收购加工的农产品不能实现能产生利润的销售,甚至出现亏损时,农户的收入也就无法兑现,该农产品生产的组织形式也就随之解体,农户又会回归到传统农产品生产方式组织农产品生产。从发达国家的情况看,农业产业化的生产方式形成后不可能又回归到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存在基础在发达国家已不复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讲,公司加农户并没有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存在基础,它不是农业产业化的组织形式之一。其次,农户通过公司加农户的组织形式从事农产品生产,是无法获取社会平均利润的。因为农户承包地数量所限,不能大规模向公司提供农产品,其收入只能维持原有收入水平或者略有增加。增加的幅度不会太大,对广大的农户而言,公司加农户的组织形式不能扩大其生产规模,不能以此获取社会平均利润,这就不是农业产业化的组织形式。公司加农户的生产方式做的好的话,可以相应提高农户收入,但不应理解为这就是农业产业化生产的组织形式。

2.农业产业化可形成不同的模式并组织推广

如果赞同我分析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必须具备相应条件观点的话,农业产业化发展就不可能由政府组织参观学习层层推广,更不可能有什么可以参考的模式出现,但在现实工作中,政府有时确是这样做的。其实不管是华西村,伊利或其他在我国出现的农业产业化生产组织都不是政府推广产生的,都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捕捉到相应机会应运而生的。产生农业产业化可以形成不同的模式并组织推广的思想其根子还是计划经济思维方式,政府因此相应做了许多的无用功,浪费了政府资源。由于我国地大人多,各地经济发展不是均衡一致的,当某些区域的某些农产品发展具备了产业化发展的条件时,就会有先知先觉者捕捉到相应商机,运用农业产业化生产方式组织农产品生产,从中获取生产利润。因此成功的农业产业化生产企业看似偶然,其实却又是必然,这就是市场经济产物,而非政府推广产物。

3.发展农业产业化必须培植龙头企业

在培植龙头企业观点的指导下,政府损失了许多经济资源,比如,对龙头企业实施财政补贴,低价划拨土地给龙头企业等。从结果来看,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大部分所谓的龙头企业都是借此政策敛财,其本身无法引导区域内农产品产业化生产方式的形成。在特定经济环境条件下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没有能力改变诸如农户土地不能规模经营,农户不能通过规模经营取得社会平均收益的现状,不可能以龙头为依托形成全行业,或者区域内的农产品产业化生产,我们只能理解龙头企业在该区域内形成了某个农产品品种的产业化生产,证明该品种具备了产业化的生产条件,而不能说明别的问题。

4.片面地将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程度和发达国家比较

有文章这样分析:我国农业产业化和发达国家比较,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产业化经营组织整体竞争力弱。与发达国家农产品大型企业相比,我国农业产业化竞争力不仅体现在单项产品、单个市场主体竞争力弱,而且体现在龙头企业规模和实力、科技和产品质量、品牌与价格以及经营方式在内的整个产业化体系的综合竞争力也较弱。二是农产品生产、加工产业链短。从横向看,产品研发能力低,新开发产品少;从纵向看,产品加工深度不够,加工转化和增值率低。三是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较低。目前,我国农户经营规模小、分散化程度高,投资能力弱,经营手段和经营方式落后。农村人多地少,以农户家庭经营为主体,户均拥有土地0.5公顷,其中拥有耕地规模不足0.2公顷,而美国户均近200公顷。发达国家制定了较完备的合作社法,合作社依法从事生产、加工、销售活动,合作社已经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一个主要模式。而我国农村各类中介组织发展缓慢,目前加入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农户仅占全国农户总数的2.5%,而且其中有一半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没有产权关系、松散型的自我技术服务性团体。四是制约发展的瓶颈。在上述差距的背后反映出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还存在一些突出的制约因素,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就很难取得长足进步。1制度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2政策扶持力度不够。3农民受益无保障。4组织起来障碍多。5基础设施严重不足。6软环境建设力量薄弱。确实,上述情况是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现状,但是,这些问题是现阶段无法解决的问题,或者说是经济发展现阶段必然存在和经历的问题,如果决策者能就问题进行处理解决,那农业产业化就能推广普及了。显然,在现阶段这些问题是无法解决的,只有经济发展到相应水平,问题才会得到解决。

三农业产业化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明确了这个思想,现阶段我国的政府就能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农业是弱质产业,依靠农业的积累发展农业产业化是无法实现的目标,发展农业产业化,政府就是要利用工业利润对农业产业化发展进行投资支持,由于我国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发展原因,各地区经济积累差别很大,同一区域的不同地区经济差别也相当突出。因此,发展农业产业化不能采用行政手段,而只能运用经济积累对区域内的农业产业化项目进行扶持。具体应该落实到以下几个方面。

1.专项财政资金或贴息国债资金低息或无息借给确实具备规模的农产品生产企业

农业产业化项目的选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首先是企业的选择,一些具备了一定资产和技术的生产企业在市场中捕捉到农产品生产获利的商机,并投入了企业的自有资金,项目建设的其他资金缺口政府在确认该企业自有资金已到位的前提下,按照一定比例从财政资金或国债资金中支出拆借给该企业,同时建立相应的监控机制确保每一分资金都用于农产品生产项目发展,并制订相应法规对违规申请,使用专项资金者予以法律处罚。

2.用财政资金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创造硬件环境

农业产业化发展必须要有农村基础设施的条件支持,比如,良好的交通,通讯,电业供应等基础设施条件,离了这些基础条件支持,农业产业化就无法产生,发展。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只能依赖于政府的财政投入,我国“十一五”规划中认为我国已具备了增大财政支持农村发展的经济条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就是将农村发展纳入总体规划,并增大财政支持农村发展的比重,这将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创造一个坚实的基础条件。

3.用财政资金继续保持并加大对农业科技部门的建设投入

国家应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制,加速制定适应农业科技革命的政策,使农业科技活动与农业生产经营活动融为一体。同时,扶持培养一批农产品加工型研究机构与专业。

4.当政府财政连年不断增长时,政府应有计划地将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尽可能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为实现农业产业化生产创造条件

我们以前倡导的离土不离乡的政策是在不能对离土农民给予城市人口待遇的经济条件下不得已的选择,农民依靠分得的承包地获得生活基本保障,确保了社会的平稳发展,但同时也造成了土地的分散经营,土地的长期分散经营就不可能形成农产品的产业化生产形式。因此,在经济条件允许的地区,政府应加快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的步伐,为农业产业化生产方式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来源:《农村经济》2006年第4期

第二篇:农业产业化

磐石乡创新举措服务于农业产业化发展

一、摸清家底,全方位掌握人才资源。

对全乡127名“土秀才”、“田专家”分门别类登记造册。

二、不定期召开座谈会,畅谈家乡产业化发展前景,定好发展方向。认真听取相关专家对草莓、西瓜、柑橘、蔬菜种植方面的建议,打造特色农业,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色。

三、专家授课,提高村民科学素质。

认真开展授课活动,由土秀才,田专家讲解相关种植技术的要点;授课地点:形式多样(集中授课,田间讲解,亲身示范);全乡村民在127名土秀才,田专家的帮助下,1300户村民致富效果明显,其中新增草莓950亩,西瓜980亩,柑橘1500余亩;人平增加528元。

四、关心人才,关注产业化发展方向。对暂时生活困难的土秀才,田专家每年解决800-1000元的补助,带动村民致富的专家奖1000-3000元。今年加大了农业投入,新增大棚蔬菜1200亩,新增种类10余种,形成了5个专业村,6个专业合作社。

五、政策扶持,资金支撑。积极争取农业资金53万元,对表现突出的专业合作社、专业村予以奖励。

第三篇:农业产业化

四、抓好现代化农业发展,要全力推进产业化。农业产业化是在农村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民实践创造后各级总结完善的一种农村生产经营模式。其基本内容是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龙头,以不同所有制形式的企业为依托,以“公司+基地+农户”为主要形式,实行生产布局规模化,农工商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生产经营模式。比如号称天下“第一村”的华西村走的是农村产业化道路,那么我们看一看华西村成功的原因有哪些:一是有个一心为民的好公仆;二是有村办企业且为集体所有制;三是企业经营方向为工业,而不是种大棚搞养殖;四是一分五统的管理体制(注 一分五统:村企分开;经济统一管理,干部统一使用,劳动力在同等条件下统一安排,福利统一发放,村建统一规划)。在比如南街村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全国十大名村,它是集体主义经济的代名词。南街村依靠当地粮食资源,围绕农业办工业,围绕龙头企业上配套项目。发展粮食深加工,形成了农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格局。从而实现了层层增值和良性循环,壮大了集体经济实力。此外还组建的国家大型一档企业——河南省南街村(集团)有限公司,实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飞速发展。

华西村和南街村的成功充分显示了农业产业化给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带来的积极的促进作用,农业产业化被认

为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加速器。因此,发展现代化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极为重要。目前,我市形成了以北绿米业、华鹏米业、新远东公司为代表的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骨干龙头企业群体,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达到36家,实现销售收入12.8亿元,比上年增长26.5%。全市新建、续建千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项目2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6亿元。虽然我市在农业产业化方面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我们与农业产业化发达的地区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一是培植主导产业难。二是建设生产基地难。三是发展龙头企业难。四是扩大经营规模难。五是拓宽销售渠道难。六是提高理想意识难。

下一步我市将紧紧围绕省代会报告中提出的:“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发展壮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促进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总体部署,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既符合我省目前市场经济整体发展程度的客观要求,也符合农业经济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的内在要求。当前形势下,大力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处理和解决当前农业生产经营体制中所面临一系列问题最为有效的举措,具体我市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一是更新观念提高意识。推进农业产业化步伐,思想先行。要树立大产业思想,要把农业看成一个包括工、商、建、运、科、教、文、卫在内的大产业;要树立大开放思想,从根本上打破产业封闭,实行产业大开放,各产业要互相通开;要树立大联结思想,在传统分工分业的基础上,要坚持农业与其他产业有机结合,开放发展。二是发展优势主导产业。重点引进和培育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形成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发展格局,发展好粮油、蔬菜、畜禽、水产等主导优势产业。三是建立五大生产基地。高标准建设农业产业化基地,推进标准化生产,积极发展绿色无公害种养业。突出主导产业,高标准建设粮食、蔬菜、畜禽、水产、林产等特色优势农产品标准化“五大生产基地”。即优质粮食基地、绿色蔬菜基地、优质畜禽基地、特色水产基地、优质林产基地。四是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建立“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 “龙型”生产经营。把产业化建设作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来抓,在大力扶持北绿米业、华鹏米业等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充分利用国家和省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有关政策,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重点打造和延伸粮食、大豆、畜禽、水产等加工产业链,招引30万吨的水稻加工企业入驻我市,提高粮食精深加工能力,促进农民增收。五是扩建生产经营规模。与龙头企业合作,建设原料生产基地,着力推进连片规模经营,打造青河、三村、向阳、临江4个10万亩水稻专业乡,乐业、青河、向阳3个10万亩玉米专业乡、八岔乡10万亩杂粮杂豆专业乡。六

是积极拓宽销售渠道。创新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引导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形成“共创市场、共享收益、共担风险”的利益共同体。通过订单的形式,做好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基地、农户的对接。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经纪人等将技术、资金、信息等生产要素与广大农民相结合,构建产、加、销利益联合体,促进企业与农户双赢。

第四篇:农业产业化

码头镇2008年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

实施方案

为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稳定增收和我镇农产品对外竞争力乃至走入国际市场,根据九江市、瑞昌市文件精神和具体要求,现提出2008年全镇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实施方案。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1、指导思想。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地方特色产业为基本任务,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主线,紧紧围绕水产业发展这个方向,坚持“产业为先、富民为本”的工作思路,做大做强畜禽、螃蟹、小龙虾特色养殖以及围绕赤湖和山林发展休闲农业。着力做好农业龙头企业,特色农产品主导产业,实现“一村一品”,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农产品基地等工作,努力开创我镇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

2、目标任务。2008年在稳定提高粮、棉、苎、油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螃蟹、小龙虾、四大家鱼、生猪等养殖。以长咀、朱湖、苏山、赤庄、田塘为主,做强、做大螃蟹、小龙虾产业,各村至少有一家一定规模的养殖业。以梁公、龙泉、翠林、三源、龙窝、新风、北岭、长流、长丰为重点大力发展立体养殖业,各村必须有1-2户养殖大户。以赤庄、田塘、团结为重点做好观光农业,每村必须建一个产业基地。以码头为重点做好蔬菜基地和农产品流通业,组建一个农产品流通公司,不但使农产品进出畅通,群众受益,以新风为重点,加强水梨基地建设,还要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新产业的引进。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使每个新农村建设点都有一个产业,力争我镇今年农业增长9%的目标。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工作重点

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要以农业项目建设为抓手,以龙头企业为载体,以农民专业合作为纽带,以特色农业基地建设为基础,以“一村一品”产业发展为切入点,做大做强我镇特色主导产业。

1、扎实推进农业“项目建设年”活动。实施开放型农业战略,按市场经济的要求,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总抓手,科学规划项目,严格管理项目,精心运作项

目,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加大农业产业化项目招商引资力度,引进资金、技术、品牌和现代管理模式。改造传统产业,建立农产品基地,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市场。镇成立农业招商领导小组,组长:黄新华,副组长:桂良兴、谈云冲,成员:黄春和、黄金河、张肇琪及各村主任及涉农站所单位主要负责人,办公室主任由桂良兴兼任。办公室成立招商小分队,队长桂良兴,成员:谈云冲、黄春和、黄金河及各村主任、涉农单位主要负责人。力争引进一个500万元的涉农项目一个,百万元涉农项目2-3个。

2、重点推进特色主导产业。围绕水产、水果、畜牧、棉麻、蔬菜、粮油等特色主导产业,建设一批安全化、优质化、标准化的农产品基地。重点建设新风村百亩水梨标准化示范点;苏山建螃蟹、龙虾养殖基地;翠林、赤庄、长流、长丰、田塘建千亩油菜示范片和千亩棉花示范片;团结休闲农业、码头村蔬菜基地和龙泉交通运输业。由镇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亲自抓,各相关单位(农、林、水)主要负责人为责任人。

3、推进“一村一品”产业示范村建设,发挥传统产业优势。结合引进新兴产业,重点抓好小龙虾、螃蟹、生猪、油菜、蔬菜、水梨、油桃、加工企业等“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4、抓好农产品品牌和无公害基地创建。积极做好长咀、苏山等小龙虾、团结油桃、新风水梨的品牌创建。

5、引进农业龙头企业。龙业龙头企业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中,龙头企业担负着开拓市场、技术创新、引导和组织基地生产与农户经营的重任。为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我们今年要利用我们现有的水产、水面、水梨、油桃资源,积极引进企业,形成“龙头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促进农民增收。

6、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充分依托中介和民间组织,按照政府指导、“民办、民营、民受益”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力争年内发展水产、水果、生猪、养殖三个专业合作社。

7、加快农产品市场体系的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报刊等发布农产品信息,让国内外农产品经销商认识码头农业。大力扶持、培育一批有经营头脑、开拓性强的农产品经纪人和专业营销队伍,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农村劳动

力培训,扎实做好动植物病虫害防控工作。

8、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确保沟、渠、堰塘发挥应有的功能。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对策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村、各涉农单位主要负责人要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吕之重来抓,落实人员,明确职责,加强对产业的创建规划指导、协调和服务,各涉农部门负责帮助制定基地建设规划、专业生产技术指导、技术资料提供、技术培训、生产物资协调服务、产生产品流通信息服务等。

2、加大融资力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内资外资投入农业产业化经营,争取银行对农业产业的投入,争取上级财政资金,同时镇财政对农业龙头企业也进行适当的投入扶持。

3、建立督查考评奖励机制。建立农业产业化督查考评奖励机制,督查考评的内容:村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抓农业产业化建设、农业招商、培植“一村一品”建立农产品基地、创农产品品牌、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工作。考评督查工作采取一月一调度、一季一督查、半年一小结、年终一考评等办法。对好的村、单位和个人在镇级干部会上表彰,并推荐到全市经济工作会和农村工作会上进行奖励和表彰。

第五篇:农业产业化

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阶段、问题与对策建议

夏英

农业产业化经营融发展与改革于一体,是我国农业经营体制的重大创新,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是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有力措施,是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其发展因此具有阶段性和长期性。分析判断农业产业化发展阶段和特征,探究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现阶段农业产业化持续发展和提高的对策建议,无疑具有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1阶段与特征

考察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20多年的发展实践,因发展背景、条件的不断演变,以及农业产业化自身发展水平的提高,相对形成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1、从改革开放之初到90年代中期,属于在局部地区自下而上的起步兴起阶段,以东部沿海和发达地区为代表,山东首开先河。

改革开放之初,农业产业化经营曾在局部地区、个别产业有所萌芽,比如在80年代一些农垦企业中就已经存在这种经营形式,当时被称作农工商综合经营,但没有产生扩散效应和普遍的认同。1993年初,山东省潍坊市率先提出“确立主导产业,实行区域布局,依靠龙头带动,发展规模经营” 的农业发展新方略,随后得到山东省领导的重视,理论研究的支撑,以及媒体的广泛传播,产生了巨大反响。以1994 年山东省委1号文件为标志,农业产业化战略进入起步实施阶段,成为全国范例。

在早期阶段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区域、产业、规模等方面存在一些特点:比如率先在农产品商品化、专业化、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经济发达地区出现,在附加值较高的产业形成明显优势;同时,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突出,产业链加工增值不高,产业化经营系统主体间利益关联不稳定,与此相应,其作用和影响较为有限。2、90年代中后期至本世纪初,在国家政策鼓励和各级政府有力指导下,农业产业化步入由点到面整体推进、健康发展阶段。

政策导向作用是这一阶段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农业产业化经营从其出现伊始就一直受到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推进农业产业化”作为政策语言在1996年已经出现在中央文件中,到了2000年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则由开始的政策语言变成了具体的支持性政策措施。同时,各地、各部门在政策指导下,为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做出了大量工作,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带动作用明显增强。据农业部1997年对全国11824个有利益连接机制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调查,这些经营组织共连接农户达1995万户,占全国农村总户数的8.5%,其中由龙头企业带动占总数的45.51%,中介组织带动型占28.62%,专业市场组织带动12.26%,其它类型带动占13.61%;到2000年底,全国有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总数达到66000个,带动农户达到5900万户,其中由龙头企业带动占总数的41%,合作经济等中

介组织带动型占33%,专业市场组织带动12%,其它类型带动占14%。这一时期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数量增长较大,东部地区发展大大快于中西部地区;组织载体形式多样化,以合同关系为主;各个产业领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种植业类比例最多。但总体表现出低水平扩张的特点。比如,组织总数增加,但实力不强、规模不大,带动农户的平均规模缩小;农产品加工水平低、龙头企业竞争力低、地区不平衡性没有根本改变。

[1]为占纯农牧户的比例;[2]其中当地农户4108.62万户;[3]为运销商和专业大户带动型,与前两次调查不可比。

3、近年在农业国际化和农业产业化支持政策影响逐步显现的环境条件下,随着我国农业与食品产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开始步入持续发展和提高的新阶段。

这一阶段的标志性特征是,国家对重点龙头企业加大了扶持力度,重点龙头企业逐步发展壮大,发挥出典型示范作用。目前,农业产业化呈现“四个转变”特征: 一是龙头企业向规模化、集团化,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发展方向转变。适应我国农业和食品产业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需要,我国农业诸多领域已经出现产业集中度提高的态势,企业的重组、兼并、联合不断发生,龙头企业实施资本经营战略,在做大做强上下功夫。以奶业为例,在经过一段时期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优胜劣汰,几家大型龙头企业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基本形成。去年,光明、蒙牛、伊利、三鹿等几家大型龙头企业产值共计200多亿元,占奶业总产值的一半。

二是产业化经营向为消费者提供绿色食品和实施产业链全过程质量标准控制转变。在2002年由有关部门共同认定的第二批235个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中,主导产品为绿色产品的有123家,占总数的52.3%。龙头企业和基地农户的农产品质量意识普遍提高,绿色食品标识管理规范化,物流配送、供应链管理的出现进一步提高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许多食品、农产品在一些大中城市率先实现了全过程质量标准控制。

三是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域和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带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向区域规模种植和精深加工增值转变。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布局、市场、资金、技术带动下,目前我国基本形成各具特色的农产品区域优势产业带,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区域特点相呼应。即东部沿海以出口外向型农业产业化为重点,积极发展附加值高、瞄准国际市场的创汇农业;中部以粮棉油深加工为重点,大力推动大宗农产品转化增值;西部地区当地特色,培育优势主导产业。内蒙古的奶业、新疆的红色产业、陕西的苹果产业等竞争力逐步显现。

四是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产品行业协会日趋活跃,在产业化经营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引导农户家庭经营从“小规模、大群体”向规模化、企业化方向转变。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产品行业协会不仅仅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载体,起领办或桥梁作用,而且逐步显现出从机制上改造我国农业小规模农户经营结构的作用。这种现象在沿海发达地区、大城市郊区十分突出。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方式建立“农民土地股份合作社”,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其主要表现。在这一过程中,土地集中流转,形成规模化基地,培育出规模化、企业化经营农户,同时,原农户的利益从保底收入和经营权股份化两方面得到保障。农产品行业协会的发展,则为专业大户、农牧场和农业企业获得有效服务、解决产业共同发展问题提供了手段和路径。

2主要问题

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在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县域经济、加快小城镇建设、加强农户与市场联接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积极作用,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举措。但与现代产业经营的发展要求相比,现阶段农业产业化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发展问题。

1、市场竞争力弱,带动力不强。新产品开发差距,抑制竞争力的提高。由于受自身技术、资金、规模等因素的限制,在产业和新产品开发上农业产业化龙头组织存在较大差距,我国有机食品产业发展落后,龙头企业较少进入是一个典型例子;再以玉米加工为例,美国可加工出2000多种产品,且深加工量占15%—20%,我国只能加工100多个品种,深加工比例不到玉米加工量的9%。行业自律差距,是影响市场竞争力的另一重要因素。我国行业协会以官办居多,按产、加、销分段设置的多,难以起到高效、统一的自律协调作用,近年来我国茶叶、苹果汁、蔬菜等产业都出现过因国内企业自相恶性竞争,行业整体国际竞争力下降的典型案例。市场竞争力弱的直接后果是带动力不强,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户的覆盖面为720多万户,不到全国总农户的1/3。

2、农产品质量差距大,出口形势不容乐观。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农产品竞争的压力首先来自出口,而非进口,即沿海发达地区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出口农产品受到了进口国技术壁垒的限制,目前我国有近90%的食品、土畜产品出口企业受到国际技术贸易壁垒的限制,农产品出口徘徊,尚未突破300亿元,今年首次出现逆差。这与我国出口农产品质量存在差距紧密相关。目前我国在农业产地环境、动物防疫体系、农产品食品生产、加工、销售以及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等涉及食品安全方面存在较多不足。一是种养环节的污染问题。我国农产品生产多以农户为单位,龙头企业基地规模小,实施农产品全过程监控难度大,由农药、兽药使用引起的食物安全事件时有发生。二是加工环节问题。部分是因不法食品加工企业有意违反食品安全生产标准,知假造假,获取不义之财所致;更多的是因生产技术水平低,达不到生产加工规定的标准所致。在目前我国100多万家食品生产企业中,约70%是10人以下的家庭小作坊,他们大多不具备生产合格食品的必备条件,食品企业的小、多、散、乱特点最能说明问题。三是流通环节问题。全国食品经营企业达300多万家,大多为个体商户,缺乏很必要的设施,经营管理落后。一些食品批发市场缺乏有效的安全检测手段和质量控制措施,使造假者有机可乘,甚至成为假冒伪劣食品集散地。在不法经营者中,即有蓄意出售过期、变质食品的,也有伪造标识、滥用标识,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的。

3、利益连接机制不完善。建立利益连接机制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别于其他经营方式的根本特征,龙头企业与农户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是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政策本身具有的深刻内涵。这方面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一些问题存在。创新利益连接机制成为关键。

4、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这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突出问题。尽管近些年各方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性逐步形成了共识,特别是各级政府相继制定了一些措施,对农业产业化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但同时存在政策措施落实不理想的问题,尚未形成促进农业产业化持续发展和提高的长效机制。

3对策建议

战略措施。成绩的得来,政策支持功不可没。2002年我国已经正式成为WTO成员国,我国农产品的市场化、国际化程度日趋提高,竞争更加激烈,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作用愈加重要,面对我国农业国际化进程中的诸多挑战,面对农业产业化存在的现实问题,需要各方进一步形成发展合力,稳定农业产业化支持政策,整合要素资源,不断进行制度创新,拓展政策支持空间。

1、继续落实和调整现行相关支持政策,并选准产业化经营的薄弱领域、薄弱环节给予扶持。

一是要加大政策执行力度,扎实工作,提高现有扶持政策的实际效果。比如,龙头企业所得税减免政策、企业技改方面享受的优惠政策、出口退税及时足兑付等,要不打折扣地落实到位。

二是根据政策执行情况和反映出来的问题,及时调整、完善现行政策。应结合当前正在进行的农村税费改革,调整现行农产品加工增值税税率,提高进项税抵扣税率或降低销项税抵扣税率,将增值税进项税率和销项税率调整到一个平台,解决农产品深加式增值勤税高征低扣问题。优先保证出口农产品及加工品退税,提高出口退税率。

2、在WTO框架内,对产业化经营的薄弱领域、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制定新的扶持政策。

一是从确保食品质量安全的高度考虑,当前应将农业产业化经营纳入食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给予支持。目前,我国在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方面,已取得较大进展,标准体系、认证体系、检疫检验体系和监测体系四大食品安全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现实的困难主要在实施,实施的难点在农户。为使食品安全管理落到基层,落到实处,确保消费者利益,确保整体产业链的安全,在国家农业食品安全体系建设中,应将农业产业化经营纳入其中,从产业链切入,以龙头传导为支撑,带动一大批基地农户。

二是将制定有机食品产业发展政策提到议事日程。改变我国有机农业落后、市场占有率低的局面,需要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首先在宏观层面制定相应的法规和鼓励政策。比如,设立农业生产环境补贴、有机农业种植补贴;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投资建立有机农产品营销体系等。

三是加紧制定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政策。即要对鲜活农产品运输的公路收费适当给予减免;要把龙头企业原料采购、农产品运销纳入特别通告的管理范围,保证城乡之间、区域之间、龙头企业与基地之间的物流畅通。

3、立足农业产业化支持政策社会效益最大化,进一步优化财政资金选择性支持的项目和扶持对象,创新政策支持方式。

一是扶持发展各类农产品行业协会。实践中,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往往以农产品行业协会为载体或平台,结合在一起,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辅相成的发展态势。这表明,无论是龙头企业还是农户或合作经济组织,他们共同需要农产品行业协会组织,以发挥其在市场信息服务、解决贸易纠纷、开拓市场等提高产业化经营系统整体功能和产业关联度方面具有的特殊作用。所以,以农产品行业组织为对象,选择带动性强、社会效益明显项目,实施政策扶持,是农业产业化支持政策的一个新支点,是符合现实需要的合理选择。在扶持方式

上,政府项目可以委托协会主办,也可对某些协会活动给予定额专项补助,或以确定支出项目的报帐制予以支持。

二是扶持企业、农户共同规避和化解市场风险,形成风险与利益共担机制,改进和完善农企关系。“订单农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种类型,包含了“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形式,由于合同订单以合意性为基本原则,操作简单,一直是产业化经营的主导类型,同时订单农业发展中出现的履约风险和利益失衡问题尚未有效解决,但近年来各地对 “订单农业”合作共赢运行机制的实践探索不断,通过采取随行就市、保底收购;保证价收购、建立风险基金;固定价收购、二次返利,以及规范管理等方法,使农企关系趋于合理和稳定,展现出农企之间形成利益与风险共担运行机制的前景。在建立农企利益与风险共担运行机制上,政府应该有所作为。如扶持企业或行业协会建立风险基金,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等。

三是融产业化经营与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于一体,制定和落实相应的扶持政策。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凭借其独特功能,能够发挥多种积极作用,特别是在改善农户微观经济发展环境、降低交易成本,保护农民利益方面作用不可替代。在我国农业政策转型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等有利因素促进下,各地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迅速,“小农户,大规模”得以逐步形成,大大提高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力。现阶段,以产业化经营切入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或以合作经济组织切入发展农业产业化都将是政策效应最大化的明智之举,两者的统一与协调应该成为政策扶持的出发点。

4、立足政府职能转变,创新农业管理体制。

一是变管理为服务,变职能分割为统一协调。加强部门间的协调,发挥主管部门对农业产业化工作的指导与服务作用,使产品产业链各个主体和环节能够得到高效、系统的各类服务。

二是从政府单一的封闭性管理向与民间组织相配合的开放性管理转变。应充分发挥农产品行业协会的桥梁,把企业、农户迫切需要而政府部门管不了、管不好、不该管、不便管的部分社会管理职能承担起来。政府把部分社会管理职能委托或交给协会,可以集中精力抓大事,这样有利于形成政府宏观管理----行业协会中介服务和自律性管理----企业和农户自主经营的农业管理体制新格局。

专题报道:中国农业产业化之路

(文章来源:农博网)

下载农业产业化生产形成条件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业产业化生产形成条件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业产业化

    浅谈品牌农业的发展思路雷军说过:极致、专注、口碑、快,把产品质量做到极致让使用价值得到最大发挥,这样消费者就会不约而同的认同了。做农业亦是如此,农业属于基础性行业是动植......

    农业产业化

    浅析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与龙头企业发展问题及对策 【摘要】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环节。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化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而在......

    农业产业化

    河南农业产业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河南是我国的农业大省,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小麦产量更是占到了全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一,素有中原粮仓的美称[1]。但是随着市场......

    围绕农业产业化形成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围绕农业产业化 形成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布处室:综合处发布时间:2005-5-26 15:38:05 福建地处南、中亚热带,是地球上同纬度地区的一块“风水宝地”,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基础较好......

    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调查分析报告

    文章标题: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调查分析报告新阶段新问题新思路新对策__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2007年6月20日)为准确把握新阶段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趋势,找准发展中存在的新问题,研究......

    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比较分析(最终版)

    农业产业化极影模式比较分析农业产业化,是指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

    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风险分析(推荐五篇)

    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风险分析 摘要:阐述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存在的风险,介绍盈亏平衡分析和敏感性分析两种项目风险分析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得出项日风险承受能力及敏感性因素,并提......

    农业合作社产业化产业基地分析报告

    《育润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种植基地》项目分析报告 第一章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 育润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种植基地 2.项目单位 育润农民专业合作社 3.主营业务 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