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农业产业化形成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时间:2019-05-12 07:08: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围绕农业产业化形成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围绕农业产业化形成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第一篇:围绕农业产业化形成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围绕农业产业化 形成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发布处室:综合处发布时间:2005-5-26 15:38:05

福建地处南、中亚热带,是地球上同纬度地区的一块“风水宝地”,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基础较好,资源、区位优势显著,市场潜力大,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要求,对解决好“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为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我省要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与培育产业集群结合起来。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的若干意见(试行)》明确提出,要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要着重提高深加工水平,降低药物残留,更新品种,发展沿海水产加工产业集群;加强合作,开拓市场,发展以闽南为主的果蔬加工、蘑菇罐头产业集群,以闽西北为主的笋加工产业集群;因地制宜,培育品牌,发展食用菌产业集群;发挥龙头企业带动效应,集聚广大农户,发展以闽北、闽西为主的畜禽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发挥我省茶叶生产量大,品牌效应逐步显现的优势,发展以乌龙茶、绿茶、花茶为代表的茶业产业集群。

近年来,我省十分重视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目前农产品加工领域产业集聚进一步加快,沿海水产加工、以闽南为主的果蔬食用菌加工、以闽西北为主的笋加工和以乌龙茶、绿茶、花茶为代表的茶业产业集群已初现端倪,带动了大批农户就业、致富。

——厦漳闽台合作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厦漳闽台合作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得天独厚,区域内的漳州是国家级外向型农业示范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中国绿色食品开发单列管理市,已建设了水果、食用菌等八大农产品基地,水果、蔬菜人均拥有量居全国前列,食用菌、花卉产量分别占福建省的三分之一和二分之一。厦门是我国重要的外贸基地和果蔬食用菌加工业基地,有着享有中国名牌的“银鹭”、“惠尔康”及“鹭芳”等一批上规模、品牌化的果蔬食用菌加工龙头企业。厦漳在果蔬食用菌加工业上的产业融合,使厦漳闽台合作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在资源供应、产品加工、品牌创建、质量检验、市场开拓等方面具有了较强的优势。

目前厦漳闽台合作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拥有果蔬食用菌基地575万亩,年产各类果蔬食用菌500万吨,共有果蔬食用菌加工业规模企业400多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28家,现主要产品有罐头50万吨、饮料32万吨、八宝粥10万吨、速冻果蔬产品40万吨,产品60%出口,其中,蘑菇罐头年出口量约占全国的80%,芦笋、竹笋、荔枝罐头年出口量约占全国的50%。集群拥有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2家,带动农户15万户。2004年,漳厦果蔬食用菌加工业产业集群加工业总产值达到130亿元,需用果蔬食用菌原料160吨,拉动的原料产值达到70亿元。

——沿海水产加工产业集群。福建沿海有海岸线3324公里,居全国第二位,渔业总产值约800亿元,主

要品种有鳗鱼、大黄鱼、罗非鱼、南美白对虾及贝类、藻类,是我国的渔业大省。近年来,随着福建渔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沿海水产加工产业集群也迅速发展。该集群主要由漳、厦、泉的闽南群体和福州、宁德的闽东群体组成。目前沿海水产加工产业集群已有水产加工企业1200多家家,加工产量145万吨,加工产值131亿元,产值居全国第2位,其中,烤鳗加工业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有烤鳗企业34家,生产线38条,出口烤鳗3万吨,出口货值2.5亿美元,约占全国烤鳗出口量、出口货值的70%。

以市场为导向,以深加工为重点,实施龙头企业带动和名牌产品开发是沿海水产加工产业集群的发展战略。目前,沿海水产加工产业集群拥有水产龙头企业48家,产值5000万元以上企业近百家,43家企业68个产品获得省部级名牌产品称号,20个产品通过了绿色食品标志认证,这些企业生产设备先进,管理规范,并已初具规模,是沿海水产加工产业集群进一步发展壮大的核心力量。

——安溪茶业产业集群。安溪县是名茶铁观音、黄金桂的发源地,茶业产业集群发展已初具规模,涵盖农业、加工业、包装业、运输业、旅游业等多种行业,目前有茶叶精制加工企业400多家,其中规模加工企业50多家,涉茶人员达70万人以上。外销市场已由东南亚扩大到日本、欧美,并拓展至俄罗斯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外销7000多吨,创汇近3000万美元,居全国首位。安溪现有茶园面积30万亩,年产茶叶3万吨,茶叶年交易额达30亿元,占全国乌龙茶产量近一半,被誉为“中国乌龙茶之乡”。

安溪茶业产业集群有生产优质铁观音的自然条件,产业文化和技术设备优越,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兴建的中国茶都——安溪全国茶叶批发市场,占地10万平方米,投资1.4亿元,是我国目前规模大、投资多、品位高,集茶业贸易、信息、茶文化、旅游、科研为一体的茶业新都市,年交易额达5亿元。2004年,安溪铁观音被批准实施原产地域保护,将大大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

——泉州休闲食品业产业集群。泉州休闲食品业历史悠久,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产品,如绿豆糕、衙口花生,已延续几百年。上世纪90年代后,泉州休闲食品业开始迅速发展,家庭作坊式的食品厂逐渐被淘汰,加工制造逐步走向机械化、规模化生产。泉州休闲食品业产业集群现有规模以上企业近百家,拥有金冠、雅士利、蜡笔小新、福马、亲亲、喜多多等一批著名品牌,主要生产烘烤食品、糖果、蜜饯、方便食品等产品,产量位居全国休闲食品第7位,2004年产值达到132亿元。

泉州休闲食品业产业集群具有较强的市场开拓能力,除西藏、青海外,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都有泉州休闲食品的经销网点和办事处。在晋江SM广场举办的三届全国糖酒食品(晋江)交易会上,商品交易总额达42.8亿元;投资2800万元兴建的晋江市罗山社店食品市场,拥有店面近200家,年交易额可达3亿元;电子商务也已开始应用,许多规模企业都建有自己的网站,并与国内多家知名网站进行链接,常年对外发布产品信息,开展业务洽谈和网上订货。

第二篇:围绕主导产业形成临海战略型产业集群

围绕主导产业 形成临海战略型产业集群

发布处室:综合处发布时间:2005-5-19 9:59:41

我省面临大海,海岸线全长3324公里,从北到南分布着众多天然海湾。充分发挥福建的沿海港口优势,大力发展电子、机械、石化等临海战略型产业,更多、更好、更快地把地缘优势转化为区域经济优势和产业融合的优势,对福建经济实现跨跃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的若干意见(试行)》明确提出,要围绕主导产业,做大做强临海战略型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要着力发展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和网络软件、数字视听及家用电器、通讯终端设备、手机及配件、显示器及新型元器件等产业集群。机械制造业要重点发展福州轿车轻型汽车及零部件、厦门客车及其零部件、工程机械、船舶修造、输变电设备、福安电机电器等产业集群。石油化工业要重点抓好湄洲湾和海沧石化工业基地建设,形成湄洲湾石化产业集群和海沧石化产业集群。

自2000年我省确立电子、机械、石化三大产业为主导产业,予以重点扶持、优先发展以来,三大产业发展速度加快,对福建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2004年我省三大主导产业累计完成工业产值3001.37亿元,比增27.5%,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49.3%,以三大主导产业为主的临海战略型产业已呈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态势。

电子信息领域,目前我省福厦沿海(包括福州、厦门、漳州、莆田、泉州5个设区市)已初步形成了投资环境较好、配套较为完善、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的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基本形成了显示器产业集群、移动通信产业集群、计算机及其外设产业集群、数字视听产业集群和软件产业集群,涉及到的骨干企业有34家,5个集群的产值约占全行业的80%。

——福州显示器产业集群。目前福州市基本形成了以冠捷电子为龙头、以华映光电为核心的一条比较完整的独具特色的显示器产业链。冠捷电子的上游核心配套厂家是华映光电,华映光电显示管的主要配套件及其厂商有:偏转线圈(由JVC配套)、荫罩(由LG配套)、玻壳(由NEG配套)、电子枪(由华映光电自行配套)、防爆钢带(由允有电子配套)以及显示管的零配件加工、拆除、回收、包装材料等。逐步形成了显示屏、主控板、升压板、转轴、轴芯、铝电解电容器、印制板、注塑、模具等聚集了40多家企业的显示器产业集群。2004年该产业集群实现工业总产值约498亿元。

——厦漳视听产品产业集群。目前,我省数字视听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形成了以厦华、夏新、万利达等企业为龙头,以专用印刷线路板、注塑、喷涂、机壳、面板、遥控器、电源组件、模具、塑胶、机箱、机芯、线材、包装等为配套的厦漳视听产品产业集群。2004年该集群实现工业总产值约153亿元。今后我们要重点抓好等离子显示屏、数字电视机顶盒、液晶投影仪、高密度光学头等配套项目的建设,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综合竞争力。

机械制造领域,2004年福建省机械工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1531家,当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003亿元,同比增长20.1%。目前,福州(青口)汽车、厦门工程机械、福安电机电器已基本形成产业集群,由金龙旅行车和金龙联合汽车及其配套企业组成的厦门客车旅行车制造业也呈现出产业集群的雏形。据初步统计,这四个产业集群2004年共实现工业总产值246亿元。

——福州(青口)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该集群由闽台合作的东南汽车和110余家多层次的零部件配套企业组成,其中“规模以上”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47家,目前已形成年产汽车12万量(包括轿车和轻客)和主要总成零部件的生产能力。其中福建省名牌产品东南轻型客车在同类产品中排名第2位。2004年,该集群产值约113亿元。今后我们要在引进戴-克、三菱研发、制造和管理技术对汽车城进行改造提升的前提下,建立汽车研发机构,实现产品的自主开发,同时协调促进集群产业链的延伸,努力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峡西岸重要汽车工业制造基地。

——福安电机电器产业集群。位于闽东福安市的电机电器产业,现有以民营企业为主,多种所有制结构、多层次并存的企业600余家,产品有400多个品种。产品销往欧、美、非洲、东南亚、中东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及国内各省市。2004年,该产业集群共完成工业产值约48亿元,产值上亿元的企业有11家、5000万元以上企业30多家,完成出口交货值20.67亿元。今后我们要推动建立技术开发支撑体系,构筑为整个集群服务的公共平台,促进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力争到2010年实现产值超过100亿元。石油化工领域,我省石油和化学工业主要集中在泉州、厦门两地,其占全行业总量的68.01%。目前泉州泉港石化产业集群和厦门海沧石化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

——泉州泉港石化产业集群。泉港石化基地为国家规划建设的大型石化工业基地,也是福建省发展石油和化学工业的最重要的基地。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目前已集聚了福建炼化公司、湄洲湾氯碱工业有限公司、泉港海洋聚苯树脂有限公司、福建华星石化有限公司等一批初具规模的石油和化学工业企业。2004年该集群工业总产值约338亿元。今后我们要以建设 “炼化一体化”和45万吨/年聚氯乙烯、16万吨/年烧碱等项目带动集群发展。

——厦门海沧石化产业集群。厦门海沧目前已集聚了翔鹭石化(厦门)有限公司、柯达(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厦门正新橡胶股份有限公司、厦门世佳化工有限公司、青上化工(厦门)有限公司、厦门中坤化学有限公司、翔鹭涤纶纺纤(厦门)有限公司等一批石化中下游加工企业,成为福建省石油和化工发展中具有特色的重要企业和地区。2004年该集群实现工业总产值约123亿元。海沧石化产业集群从后加工开始,发展空间很大。2007年“炼化一体化”投产后,上游原料的规模化生产将新一轮有力地从上游推动下游快速发展。

第三篇:君山区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发展规划

2011-2015年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时期。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是我区实现“现代农业示范区”的重要内容,对促进我区农村稳定、农业发展和农民生活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本规划是根据区委、区政府要求,从我区农业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在全面分析我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基础上制定,是指导今后五年全区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 发展现状及环境 第一节 发展现状

1、农产品加工企业逐年增加。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迅速崛起,到2010年底,全区各类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 180多家,其中规模企业31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10家。实现产值50.9亿元。通过招商引资,永盛油脂、国泰食品、李记食品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先后落户我区,提升了我区农业产业化整体水平。

2、农产品市场化程度明显提升。通过发展农产品品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多种途径,我区在08年就获得了“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国字号招牌。同时有140多家企业通过IS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QS质量安全认证。在市场开拓方面,我区农产品除主要销往长株潭地区外,还远销武汉、江西、河南、北京等地,以及珠三 角、长三角和东北市场。2010年我区农产品销售额达到45.8亿元。

3、农产品加工产业集聚初具规模。通过近几年的发展,特别是近两年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年活动的开展,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基本成形。形成了黄茶产业园、洞庭湖绿色食品产业园合力发展的园区发展模式。2010年,园区企业实现生产总值8亿元,税收2000多万元,解决劳动力就业近3000人。以国泰食品、君山银针、巴陵春、李记食品、永盛油脂为代表的农产品加工业,成为我区农产品加工业领域中的排头兵。

4、农业产业化日益增强。农产品加工业在我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逐步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并在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引导发展了银丰棉花、丰盈蔬菜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49家,吸收农民会员3000多人,依托龙头企业和合作组织建立了“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联系农户4.3万户、基地面积30多万亩。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农户比普通农户每户年平均收入高千元左右。

第二节 发展环境

1、资源环境。君山区具有优良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条件,自然资源丰富。全区有40万亩耕地、棉花10多万亩,蔬菜 瓜果播种面积10多万亩、10多万亩水面,且水质较好,具有生产和发展绿色、无公害有机食品和特色农产品的基础。全区农产品优质率和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率分别达到95%和85%,有6.6万亩农产品基地获国家无公害蔬菜和健康水产品产地认证。“君山银针”、“巴陵春”获中国驰名商标,广兴洲大白菜获地理标志,“乐宝牌”系列产品和“国泰牌”航空食品分别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永盛的君山牌食用油获湖南著名商标,“彭激光”葡萄成为我区首个绿色品牌,佳顺芦苇笋、虹宇的蝴蝶兰、丰盈蔬菜专业合作社的“赵大爷”放心菜和“八百里洞庭牌湘妃泡菜”分获湖南(国际)各届农博会金奖。此外,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位居全市前列,现代科技为农产品生产提供了技术保障,广阔的市场、便捷的交通等也是我区发展农产品生产的有利因素。

2、政策优势。今后五年,随着“富民强区”战略的实施,产业支撑力和城市承载力的增强,君山作为全市农产品加工中心地位的全面提升,市对区的带动作用将进一步凸显,工业对农业的反哺能力将进一步提高。此外,农副产品加工业是我区着力打造的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之一,绿色食品产业园是岳阳市全力打造的两个千亿产业之一,黄茶产业是湖南省千亿产业之一,将会得到更多的资金支持、政策扶 3 持以及更加优化的发展环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重要途径。

第三节 面临挑战

总体上来看,我区农副产品加工产业仍处于初级阶段,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和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面临着新的挑战:

1、龙头企业规模小,精深加工能力弱,产业链不长。从加工能力看,主要以农产品粗加工为主,精深加工度不高,产品附加值低。作为黄茶主产区,黄茶精深加工能力弱,每年黄茶加工能力仅占生产总量的1/4。

2、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偏低,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目前企业与农民之间还没有真正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订单农业”还比较脆弱,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科技服务组织等中介组织发展比较缓慢,企业很难直接与农户打交道,农民很难从企业的快速发展中受益。

3、原料基地规模小,难满足加工企业生产需求。没有形成专业化、标准化、优质化的原料基地体系,均衡供货能力不强。我区几家大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如永盛油脂、李记食品、国泰食品、巴陵春等都要从外地调运部分加工原料,本地原料不能充分满足区内企业加工需求。

4、缺少发展资金,银行信贷问题突出。由于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在收购季节一次性收购原料,占用资金时间长,同时也由于多数龙头企业抵押和反担保能力较弱,很难从银行贷款。发展资金难以筹措是严重影响我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第二章 指导思想、主要原则及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线,以科学规划为先导,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全面布局,重点发展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逐步实现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的转变,由数量增长向质量和效益提高转变,促进农副产品加工业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着力把君山建成全省乃至中部地区重要的农副产品加工业基地。

第二节 主要原则

1、市场导向原则。突出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和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发挥市场机制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坚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以提高效益为目标,努力适应市场主体多元化、市场需求多样化、市场竞争国际化。

2、突出特色原则。实行分类指导,明确发展重点,突出特色优势,形成“一村一品”各具特色的产业布局。

3、科技创新原则。依靠科技进步,加大技术创新研发力度。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引进和开发高新技术产品,提高企业自主科技创新能力。

4、龙头带动原则。积极建设与龙头企业关联的原料基地,引导加工企业与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均享的联结机制,以重点企业为龙头,带动整个产业链条的形成。

5、规模经营原则。不断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基地规模,促进农产品加工向园区集聚,积极扶持特色产业做大做强。

6、可持续发展原则。加强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保护环境,节能降耗,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

第三节 总体目标

今后五年,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紧紧抓住农产品加工增值的关键环节,在结构调整和产业不断升级、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显著降低加工能耗的前提下,力争实现年均增长10%的发展速度,到2015年农副产品加工业产值达250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达到3:1,具体目标为:

——农产品加工水平不断提高。到2015年我区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粗加工)达到60%,力争实现主导产业集群大发展,产品加工水平大提高。

——产品质量水平大幅度提升。建立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生产得到更快发展,推动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展各类产品及管理体系认证,全面提升农产品加工业标准化水平。到2015年,力争60%左右的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ISO、HACCP体系认证,争创国家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10个以上,省名牌农产品达到20个。

——技术与装备水平有较大提升。联合省农大、省农科院等科研机构,形成产学研一体化发展链条,及时将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引进一些先进的农产品加工重大装备。到2015年,农产品加工新技术得到推广和较广泛应用,农产品加工总体技术与机械化操作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龙头企业集群度更高。到2015年,全区具有较大规模和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达50家,打造年销售收入过亿的农业龙头企业5家和超百亿的农副产品加工园区1家。

——基地建设布局更加优化。根据我区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需要,建设一批高标准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带动农户进行标准化生产。

——产业化经营带动能力更强。到2015年全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00个,力争使更多农户进入农业产业 7 化经营领域,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户占总农户的比重达到70%以上,农户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第三章 产业布局 第一节 总体布局

按照省主体功能区划分,君山区属于限制开发区域中的农产品主产区。根据《君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一核两点三板块”发展布局的总体要求,今后君山区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发展布局严格按“两园一区”来安排生产力。两园即绿色食品产业园和黄茶产业园,是国家级农副产品加工基地,是省农副产品加工核心园区,一区即“统筹区”;统筹区包括广兴洲镇、许市镇、采桑湖镇、钱粮湖镇、良心堡镇等五镇,是现代农业重点布局的区域,是洞庭湖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

第二节 具体布局

全面抓好茶叶、菜、粮、棉、油、林业、水产、畜禽等八大产业,扎实推进生产基地建设。高标准建设以广兴洲镇和西城办事处为主体的10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以良心堡镇为主体的10万亩优质棉生产基地;以许市、采桑湖等镇为主体的10万亩优质稻生产基地;以良心堡、钱粮湖等镇为主体的10万亩优质油料生产基地;以柳林洲镇为主体的 优质葡萄生产基地;以采桑湖等六大湖泊为主体的4万亩水面综合养殖开发生产基地;以养殖场为主体的生猪养殖基地;以天井山为主体的林业生产基地;以芦苇总场为主体的4万亩芦苇生产基地;以许市镇为主体的水果、茶叶生产基地。重点抓好环洞庭湖基础农田重大工程、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洞庭湖水产品基地等项目以及国泰食品安全检测平台等配套设施建设,突出抓好银丰、丰盈、惠农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将君山打造成为国家级农副产品加工贸易综合示范区。

第四章 重点产业

1、黄茶加工。争创“中国黄茶之乡”品牌,着力黄茶系列产品的研发与生产,重点推进黄茶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黄茶加工以精制加工及深加工为主,开发新型茶饮料、袋泡茶以及茶氨酸、茶黄素、茶多酚、氨基酸等丰富营养物质新产品。重点开发许市黄茶产业基地、柳林洲镇黄茶产业园。到2015年茶叶达到5万吨,产值达50亿元。

2、绿色粮棉油加工。重点推进产地初加工与精深加工,加强副产物综合利用,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粮食加工,重点开发传统主食品工业化生产技术和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发展大米、速食米饭制品、休闲食品、杂粮方便食品以及变性淀粉、米糠油、胚芽油等精深加工产品。棉花加工,主要开发棉籽剥壳与制油新技术、新工艺,推进棉籽油、棉籽蛋白等副产物综合利用。油料加工,重点推进加工专用品种多元化和原料基地建设,大力开发节能、环保的油脂加工新技术,增加菜籽油、棉籽油和特色油脂产量,开发油料蛋白、生物活性物质等高附加值产品,促进油料作物转化增值与深度开发。重点培育永盛油脂“双低”油菜籽综合加工技术和棉籽蛋白深加工及食用油加工升级改扩建、兴湘米业大米加工、银湖米业大米加工和米制品加工。到2015年我区粮棉油年加工达100万吨以上。

3、绿色果蔬加工。建设许市绿色果蔬加工产业基地,重点推进产地加工,发展果蔬物联网,增加农民收入。果蔬汁加工,重点开发原料预处理、高效榨汁等技术,发展浓缩汁、NFC果蔬汁(非浓缩还原汁)、复合汁、果蔬汁主剂。果蔬罐头加工,重点开发电脑程序控制自动杀菌、综合利用等技术,发展柑桔、葡萄、西瓜等,促进果蔬罐头加工装备向连续化、机械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脱水果蔬加工,重点开发联合干燥技术、节能干燥技术等,发展白菜、葱蒜、辣椒、番茄、胡萝卜、芦笋等脱水产品。果蔬物流,重点推广应用果蔬贮运保鲜新技术,发展果蔬冷链物流系统。果蔬加工2015年达50万吨。

4、绿色畜产品加工。重点推进肉禽蛋加工业,倡导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提高附加值。肉类加工,重点发展传统肉制品加工技术和冷链物流技术,积极发展冷却分割肉,扩大低温肉制品、功能性肉制品产量,生产罐制品、腌制品、干制品、熏制品,完善质量控制体系和追溯体系,保障肉类食品安全。禽蛋品加工,除开发火腿肠、鸡鸭系列产品外,重点开发新型蛋制品生产技术与设备,推动传统蛋制品工业化生产,开发液态蛋、高特性专用蛋粉、蛋黄卵磷脂、蛋黄油、蛋清低聚肽等新产品。重点发展以养殖场为主体的生猪养殖基地。积极扶持佳顺食品、穗谷食品、湖边蛋品加工厂、川康酱品等公司发展壮大。到2015年绿色畜产品达到10万吨。

5、绿色水产品加工。重点推进水产品精深加工、低值水产品和加工副产物的高值化开发和利用,完善水产品物流体系,提高产品品质,降低损失率。淡水鱼类加工,以原料产地为依托,实现就地就近加工,鱼类罐头、干腌制品以及传统风味鱼制品加工工艺,大力发展鱼糜制品、各种鱼片、调味即食食品等精深加工。虾蟹类加工,重点突破保活、保鲜技术和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到2015年,水产品达到10万吨。

6、纺织加工。支持南田自动络筒机和FA506细纱机的引进及改造项目、有利发扩锭30000锭汽流纺项目、率新苎麻保健袜年产500万双生产线扩建项目和中缘服饰生产线改扩建项目。以南田、银丰、有利发为依托,做大棉花加工,加快纺织业升级换代。加大纺织服装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引进1-2家集纺织、服装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建设良心堡镇纺织工业小区。

7、莲藕加工。以清洁化加工和综合利用技术,积极探索莲藕的精深加工,提高莲藕资源的利用率。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莲子粥、莲肉糕、莲子芯等莲制品以及调味藕、糖醋藕片、酱汁藕片、脱水藕片、速冻藕片、速冻藕粉、藕片罐头、藕汁饮料、速溶藕粉、保鲜藕、莲藕果脯等藕制品,重点建设团湖莲藕生产基地。到2015年藕制品达到80万吨。

8、林产品加工。以洞庭湖生态家居园、龙岳达木业等为依托,充分利用我区6万亩林业资源,总产值从目前的1.3亿元增长到6亿元,年均递增35.6%。重点发展人造板、木浆造纸的生产加工,以及副产品的加工利用,到2015年,全区林产品加工产值达8亿元。

第五章 重点任务

通过产业向园区集聚、实施科技创新、加强农产品安全管理以及农业信息化等重点任务的实施,为推进我区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第一节 加快农产品加工产业向园区集聚发展

通过优势农产品加工产业集聚,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推进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园区建设,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 成加工集群,实现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由传统加工工艺向现代高技术转变,由资源消耗型向高效利用型转变,使加工园区成为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载体。到2015年,建成省级黄茶产业园1个,产值达50亿元;省级绿色食品产业园区1个,产值达100亿元。

第二节 推动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

鼓励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与企业的产学研对接,组建专业性的农产品加工研发中心或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术创新机构,选准科研重点,进行联合攻关,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促进建立以加工企业为主体,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为依托的自主创新机制。通过研究、开发、引进、推广一批农产品加工重大关键技术、工艺和装备,突破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方面技术瓶颈的制约,全面提升我区农产品加工业的技术水平,培育一批具有较高市场占有率的名牌产品。

第三节 完善农产品加工质量安全管理

通过建立完善农副产品加工质量标准和检测体系,加强从原料生产到加工全过程的标准化管理和质量控制,提高农副产品加工质量安全水平。主要主任:及时收集、掌握和整理农产品市场发展动态,并随时反映农产品贸易中出现的新情况、新趋势和新问题,为农副产品加工企业采取积极的应 对措施提供参考依据。加强农产品加工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加快农产品加工企业推行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进一步加强对已通过认证的企业后续监管。同时,建立健全农产品加工企业质量安全诚信体系。

第四节 推进农产品加工信息化发展

通过信息化带动,促进农副产品加工业走新型工业化的路子。主要任务:推进农产品加工企业信息化。通过信息网络,及时提供农产品加工市场信息,为农产品加工企业经营管理提供重要依据;推动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应用,选择在电子商务应用方面有一定基础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试点示范;探索建立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平台。构建农产品加工、生产、运输、销售的物流信息数据库,实现农产品物流的现代化、标准化和信息化。

第六章 保障措施

一、拓宽投融资渠道,促进龙头企业健康发展

1、财政扶持。区财政进一步加大对农业产业化资金扶持。逐步增加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年增长幅度不低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幅;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科学技术经费、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等项目资金,要重点用于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

2、信贷支持。通过调整贷款结构,优化贷款投向,把投资重点向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倾斜,促进农业结构和产业内部结构调整。

3、招商引资。鼓励外来资本、工商资本和民营资本在我区投资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生产加工基地,在项目审批、土地供应、银行贷款、财政资金安排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达到区级龙头企业基本条件的,优先增补为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投资规模较大、带动能力较强的,优先安排农业产业化项目资金。

二、积极引导,进一步完善企业与农户利益联接模式 进一步完善“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一村一品专业村镇+农户”和“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各种企业与农户利益联接模式。在此基础上,探索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兴办农产品加工业、农民土地经营权入股或转移、“公司+中介组织+农民”形式的股份制合作组织等新型模式和机制,以加强企业和农户间的利益联系,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长期稳定的利益联接机制,使农户最大限度地分享农产品加工、流通等环节的利益,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三、实施标准化生产与管理,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

一是强化宣传,使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生产无公害产品和发展绿色农业的重要性。二是完善检验、检测机构及企业的技术标准体系,积极组建一支高素质的专家队伍,帮 助相关部门和企业建立起严密的标准化体系,使农业生产和企业管理逐渐步入正规化、标准化。三是加强对农民和企业职工的技术培训,使其完全按标准化操作规程生产与管理。四是围绕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大农业标准化的实施力度。五是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把好农业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监控。六是围绕有害生物的入侵,加强动植物检疫和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七是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应用和推广,提高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促进农业标准化的实施。

四、加强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一是围绕基地建设搞培训。根据各基地产业类型,对农民有针对性的搞好生产技术的培训。二是围绕开拓市场搞培训。根据目前经济发展趋势,培训农民现代市场意识、分析利用市场信息的能力,形成切实可行的营销策略和营销手段,从而有效提高农民驾驭市场的能力,减小市场价格波动对农民的影响。三是围绕企业需求搞培训。通过和企业联合,为企业培训大量精通业务的技术人才,支持企业发展。

五、强化组织推动,提高服务水平

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创新,把加快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产业摆上重要议程,纳入我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并作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科学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定期研 究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检查、督促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

2、部门通力合作。区直有关部门要积极制定促进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发展的办法、意见。建立定期会商制度,密切协调配合,定期研究和部署促进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发展工作措施,做好对重点龙头企业发展情况的跟踪服务和指导,建立推进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发展的生产、经营、人才培养、人力资源管理开发的协调工作机制,推进我区农副产品加工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3、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转变部门职能,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完善产业发展运行机制。打造服务发展的“快速”通道。加强对招商引资项目跟踪服务,积极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搭建为项目、资金、人才、信息等要素合理有序流动的平台。加强电子信息平台建设,充分发挥专业信息主渠道作用。收集和发布招商引资政策、项目、资源、产品、市场等信息,提高为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发展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第四篇: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模式

一、农业产业化企业集群的概念

从产业集群实践和已有的理论研究看,产业集群有两个基本特征:地理邻近性和产业关联性。地理邻近性反映了构成产业集群的各主体在空间上是相邻的,产业的关联性反映了构成产业集群的各主体之间的相互联系。产业集群的优势于集群内部各主体的互动,理论界对产业集群内在机理的各种解释,如协同效应、网络效应、合作创新、知识溢出和外部效应等都是产业集群各主体之间互动的结果。波特认为,产业集群代表着一种合作与竞争的组合„,合作与竞争一般是建立在它们之间交易的基础之上,目标应该是促进交易,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的质量。地理的邻近不仅有利于交易主体之间相互了解,增加互信,加强合作,而且也便于了解竞争对手,知己知彼,营造了一种竞争气氛。可见,地理邻近性为产业集群的互动创造了条件,而产业关联性是集群内部互动的基础。产业集群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产业集群互动不仅包括集群内部互动,也包括集群内企业与集群外企业以及集群与集群内成员之间的协作与竞争。

相比传统规模经营和产业环境优化理论,产业集群提供了一个组织经济发展的新途径。农业产业化集群是在地理相近地域出现的、农业与相关产业相互支持的组织结合体,故农业产业化集群也具有一般产业集群的基本特征,但是农业产业化集群具有不同于一般产业集群的基本特征,既具有农业生产的技术特征又具有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的组织化特征。从目前典型的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的历史来看,农业产业化集群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所依托的组织形式也是发展变化的。因此,在一国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中.针对本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特点,选择与之相适应的产业集群模式,使该产业集群模式能够更充分地促进该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是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和提升涉农产业参与国际竞争,提高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二、我国提倡农业产业化集群现实意义

(一)农业产业集群化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1.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引致产业的提升,带动农村城镇化和农业工业化发展。在产业集群化过程中,由于相关产业不断聚集,所以人口与资本也不断向产业区集中,使农村城镇化与产业集群化的关系明显呈正相关性。产业集群化与农村城镇化是一种互动互利、相互依存、同生同长、共生共荣的关系。2.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农业产业化集群的不断发展,促使企业的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发展。特别随着生产销售等网络化的发展,生产、加工、运输、仓储、销售等诸多环节逐步配套,产业化集群所带来的生产能力的扩大和生产领域的不断扩展必将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这样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分流、就地转化和劳动力价值提升。3.农业产业化集群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对农产品品种和质量、农业区域布局和农产品加工转化进行全面调整的过程,也是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向深度进军的过程。发展农业产业化集群,可以带动千家万户按照市场需求,进行专业化、集约化生产,避免分散的农户自发调整结构所带来的盲目性和趋同性。

(二)农业产业化集群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

农业产业集群的区域经济效应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实现规模经济,形成区域企业和产业竞争优势。Isard(1956)认为集群经济其中一个形态就是地方化经济(localiozationeconomics)。许多相同性质或相近产品间的关联关系使企业集中在一个区位中,使该地区因某一产品或者若干产品增加而获得经济的发展。集群中的纵横交织的产业联系和合作,容易使企业获得产业竞争优势。产业通过在地理空间集聚并相互联系而形成产业集群,并产生集群效应,这种集群效应既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内在基础,也是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和集群竞争力提高的内在动力。

2.充分利用外在效应,实现区域资源共享。从经济学角度分析,集群效应的优势集群内各企业共同分享公共资源从而产生外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分享垂直一体化与水平一体化利润,形成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3.农业产业集群有利于集群内组织形式创新。产业集群是在共同的区域和产业文化背景下,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基础上的经济网络关系,其可以强化合作,增强诚信度,形成良好的集群社会资本,降低企业间合作和交易成本。集群社会资本,即指集群内企业间长期互动形成的、基于网络关系的信任与合作的能力,是集群企业互动的“黏合剂”,从而使得集群企业发挥单个分散企业无法发挥的群体合作优势,是产业集群可持续成长的关键要素。农业产业化集群的社会资本实质上是一种能力,其基石是信任。集群的社会资本不仅有利于降低企业间的交易成本,而且伴随着市场的需要更有利于集群内的产权激励和其它组织形式的出现。

4.农业产业集群能够促进涉农企业技术创新进而实现区域创新。首先集群加剧区域内相关企业之间的竞争,形成“追赶效应”;其次,知识外溢和扩散有利于相关企业采用新的技术和生产组织形式,并能够引起生产率提高。对于默示知识,一般只能通过研究人员之间的交流来传递,有理由相信农业产业化集群使企业能够充分运用区位邻近优势,获取有关知识。越来越多的实证和理论研究发现,外部的信息交换及协调对于成功创新非常重要;再次,众多企业集群在一个地区内,互相竞争又互相学习,能够降低匹配费用,使协作成为可能,这样加强了区域创新能力和提升了区域竞争力。5.农业产业化集群有利于塑造地域品牌。大量企业集群容易产生地方品牌效应。产业集群生产的一些主要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享有相当高的知名度,特别是新兴产业集群(包括农产品服务等涉农产业的发展)生产的产品因其创新活动更具影响力,具有更高的知名度,从而形成地域品牌。当农业产业集群在某一个地方进一步集中,会反过来提高和促进当地农产品品牌化的进一步发展,进而提升品牌化地域产品的知名度,提升品牌化地域在投资者和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从而促进品牌化地域的综合协调发展。

三、我国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模式

在发达国家农业产业集群的理论研究和发展实践已经较为成熟,一些依托农业产业集群的特色农业产业已经成为一些国家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如荷兰的花卉产业集群、美国加利福尼亚的葡萄酒产业集群等。

波特(1998)分析了加利福尼亚葡萄酒集群的结构及其竞争优势。该集群包括了680家商业酿酒企业和几千个葡萄种植园,以及众多的葡萄储存、灌溉和收割设备、包装器材提供商、专业化的公共关系和广告公司、消费类租贸易类的酒类出版物企业。文献显示国外已被广泛研究的农业产业集群包括荷兰的花卉产业集群、丹麦的养猪产业集群、比利时的养鸡产业集群、智利的苹果产业集群。

与国外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相比,我国的农业产业集群总体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我国的许多地方出现了农业产业集群现象,如河北清河羊绒集群的羊绒产量占全国产量的80%、云南斗南的花卉占到了全国市场份额的,1/

3、山东金乡的大蒜占到了全国产量的1/4和出口额的70%等等。这些产业集群是以某种农产品为核心,集中了专业的农产品生产者、加工者、销售者以及科研、服务机构,它们以专业化和规模化取得独特竞争优势。

(一)我国农业产业化集群的基本模式

我国许多地区已经产生和正在发展农业产业集群,其以乡村农民企业家、城市科技实业家、外资、港台资本家和国有企业等为驱动主体,在不同的背景下,以不尽相同的方式组织农业生产,农业产业集群基本上可分为劳动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两种,其中以农业科技园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存在的农业集群总数已达到440多个。从主要类型和相关问题角度来看,我国农业产业化集群主要有以下几种基本模式: 1.通过农业工业化生存方式建立涉农业产业化集群,并形成专业化小城镇。例如山东寿光蔬菜产业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蔬菜生产、蔬菜批发、种子生产等不同生产企业、服务企业集群;广东东安的农林牧渔产业群,已形成的优势农产品规模集聚区有淡海水产品、畜禽产品、林果蔬产品、特经产品和粮棉油产品五大板块和相应等级群群落。2.依靠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农业科技化示范集群。陕西杨凌示范区充分发挥杨凌的农科教整体优势,经过6年多的发展,从开始的17家企业发展到现在的680多家,逐渐形成基础农业、高新技术农业和农业服务化及科技创新群落。、3.通过新兴的贸易集群带动生产集群。这类形式的典型代表是都市农业服务业集群。例如信宜市发展就是以典型的新兴的贸易服务集群为代表,带动周围城乡农业生产集群发展。4.关联产业发展的农业集群发展模式。如台商在福建农业投资范围由原先的种植业、水产业和畜禽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扩大到农业关联企业乃至观光休闲农业,特别是出现了整个农业产业上中下游一体化配套投资的现象,除农业生产领域之外,还投资产后的加工、贸易、销售和产前的种苗业、化肥、农药、农用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和食品加工包装设备、农产品运销设备等领域。这种农业集群化生产组织模式促进了产品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在带动投资地产业提升和整体经济发展的同时,竞争力不断加强,效益不断提高。5.大企业繁衍和小企业集聚形成农业企业集群。大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企业资源的有限,很多企业为了集中企业的优势资源,不得不剥离某些业务,这样形成了很多小企业。也有些小企业以前是作坊式劳作,在获得了新技术和资本支持下,逐渐形成了一家或几家核心企业的集群发展模式。

(二)农业产业化集群未来可利用模式

1.结合当地的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产品开发链延伸模式。农业跟其它产业相比一个显著不同点是农业的区位性和生物依赖性。农业走产业化集群发展的道路,形成农业企业集群产业化发展模式,首先必须定位当地的可利用的特色资源,这是发展特色农业、优势农业的必然选择,通过突出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和地方特色,依托地方农业优势,实现农产品强势布局,致力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形成“突出区域特色,优化区域布局,培育优势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同时通过新的龙头企业和辅助性产业发展,逐步奠定特色农产品开发链延伸模式。2.以园区与市场带动的“谷”模式。产业集群有个重要特点是如何降低相关成本,而以园区与市场带动的“谷”模式必然是农业产业集群的另一种可选择模式。从规划建设“谷”到打造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产业集群,首先要有相应政策将企业引入其中,即筑巢引凤,还要有相应政策将已入园的企业留住,光有土地和税收的优惠政策还不够,重要的是在入园的企业之间建立专业化分工协作和密切的经济联系,形成一个建立在合作竞争基础上的互动机制和完善的社会化市场组织网络,使企业融人到当地的文化环境当中。只有企业集群在当地具有根植性时,集群中的企业才能获得外部经济和创新优势,从而使“谷”模式的产业集群具有持续的生命力。3.“小商品大市场”的“一村一品”模式。以家庭作坊和民营企业手工生产以村为单位集聚,可注册形成农产品加工的优势行业,促成以外销为主的“一村一品”产业集群模式。“小商品大市场”的专业村集群模式,其产品的成本和质量是集群是否具有竞争力的关键。同时,专业化分工与企业间网络化联系以及经济总量等问题,是该模式中值得深思之处。

4.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这一模式由生产链和生态系统构成。通过每一条生产链、每一个生产链上的联结点上企业的集聚,构造一个比较完整的多门类农业结合的集聚生态系统。各系统内分别有产品产出,各系统之间通过中间产品和废弃物的相互交换而相互衔接,从而形成一个较为完整和闭合的农业生态集群网络,使农业生态集群网络内资源得到最佳配置,废弃物得到有效利用,环境污染减少到最低程度。5.其他模式。有关农业产业集群模式还有很多,诸如以大企业为核心的产业综合体发展的“航母”模式、有计划有选择地利用外资以形成本地产业链的“效应”模式、具有共用产品特性的“网络化”模式等等。但总的来说,农业产业集群模式应适应不同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的要求。

四、目前农业产业化集群存在的障碍及解决措施

(一)目前发展农业产业化集群的障碍 1.农业生产过程连续性难以形成中间产品。产品生产过程的可分割性,离散性和中间产品的交易市场是产业集群形成的重要条件。在非农产业集群中,大量的中小企业都是“工序型”企业,每一个企业仅完成最终产品的一道工序或者仅生产最终产品的某个零部件,形成了产业集群内部企业之间的紧密联系。工序型企业对上下游企业的依赖性强,形成了集群内部各主体之间的密切关系。农业与制造业相比,农业生产过程虽长,但农业自身的生产链却很短,仅是农业产业化链条中的一个节点;农产品生产过程与劳动过程有时分离,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与劳动时间的间断性并存,这一特点限制了农业生产链自身的延伸。2.农业对其关联产业的依赖性比较弱。产业关联性是产业集群的基础特征,也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基础。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集群内部成员之间的密切合作与协同效应,成员企业之间的产业联系是协同效应的基础。我国农业处于传统农业技术与现代农业技术并存阶段,农户在无需任何主体帮助的情况下也可以独立完成农业生产过程,农业生产的最终产品绝大多数既可以无需加工直接进入消费市场,也可以经过加工后进人市场。农产品本身具有两面性,决定了农户生产和经营方式具有两面性。从传统观点来看,农户可以一家一户地完成生产过程,也可以联合起来完成生产过程。这样农业的生产经营容易走向封闭性。这一特点导致农业对其关联产业的依赖性可强可弱。使农业产业关联性产业不能得到持续的发展,丧失了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的一个基础。3.农产品生产技术相对稳定,企业之间的合作又容易受到农产品生产周期的影响,决定了农业集群容易被复制和合作关系容易破裂。产业集群的优势于集群内部相关企业之间密切关系’形成知识共享和知识溢出效应,但是在农业生产中,由于农业技术开发必须和当地环境有效结合,决定了农产品生产不确定因素远远高于工业产品生产,影响了技术在农业生产集群中积累和创新,这样集群本身容易产生,迁移。合作是产业集群获取长期竞争优势的一种行为方式。集群企业之间的广泛联系便于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群内企业在地理空间上的集聚性带来了企业间行为的长期性,基于合作中获得的远期利益,合作伙伴都会尽量避免短期机会主义行为,加强了企业对于未来行为的预期。但是农业以动植物为劳动对象,这种特殊资产的专有性高,(例如果业,畜牧业),生产周期长,生产关系的柔性差,生产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反应存在时滞。这些因素不仅使农户与农产品加工企业和营销机构之间难以形成一种稳定的合作关系,而且也加大了他们之间的交易成本,所以农业产业化集群的这一优势较欠缺。

4.农业产业化集群缺少相应的集群所需要的基础条件和制度。首先农业产业化集群需要与集群相对应的相关制度保证。目前我国农业发展中由于历史原因,农业发展所需要的协会等中介组织发展滞后,同时企业缺少有关市场、技术开发和农产品生产等方面的相关标准,而这些标准的缺失,直接影响了集群内企业无序竞争和产品本身的缺陷;其次,由于农产品生产周期长,导致农业生产与市场之间容易脱节,这要求农业产业化集群经营要以农产品市场为导向,按照市场经济的运作规律来建立农业产业化的运作体系和方式;再次,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利益分配机制是制约产业化经营能否长期坚持下去的瓶颈因素。由于农民比较注重短期收益,而有关龙头企业又受到农业生产投资周期长等因素的影响。这些都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产业化集群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如何建立农户短期利益和有关组织长期利益之间的平衡机制是当前十分突出的问题。

(二)发展农业产业化集群的措施

1.农业产业化必须依赖于农业关联性的非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农业生产的连续性和生产过程的不可分性使农业的生产链短,农业产业化的关键是两端延伸农业生产链,实现农业生产服务的系列化和农产品的转化增值。农业产业化要依靠与农业及其关联产业的集聚,发挥集群效应。因此,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不能仅仅从单一产业自身发展来看,必须把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业产业的复合化(从几个涉农产业整体来看)发展结合起来才可以形成产业集群。可见,与农业相关联支持产业的充分发展是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的条件,只有农业产业关联的支持产业均得到发展时,才可能实现农业产业化集群。

2.壮大龙头企业,打造平台,提升传统农业科技含量。要根据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在产业关联上,不断创建新的龙头企业,逐步形成龙头企业集群,并抓好产业的拓展和延伸。既要重视提高整个企业集群在规模、设备、资本、产品等方面表现出的“硬竞争力”,也要重视企业集群在管理、信誉、品牌、服务、理念等方面表现出的“软竞争力”。要鼓励龙头企业积极参与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通过要素重组和联合,使之成为农业科技创新的有效载体和主导。

3.搞好早期规划,打造地域品牌。在农业集群的初建时期,各地区在统筹研究和制订地区发展规划,应以市场为基础,选择具有一定发展的本地特色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因为只有内生的企业集群冻具有优先发展的独特优势,才可能形成本地的竞争力。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重点应围绕“特色、优势、潜力”展开,重点发展区域特色强、竞争优势强、科技含量高、成长空间大、带动作用大的农业产业集群。4.优化市场环境,打造物流平台。现代物流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加速器。打造农业产业集群,就必须打造现代农业物流业,做到货畅其流。要加强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通过专业市场,把更多的农产品生产者、企业更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现代农业物流的作用:一是使集群内生产的农产品能实现其价值和使用价值;二是使农产品通过物流过程产生增值;三是降低农产品生产与流通成本,提高市场反应速度。

第五篇:食品加工产业集群调研

论我国食品企业发展现状

一、食品工业发展现状

食品工业在世界经济中一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法国,它的产值甚至超过了汽车工业,居国民经济之首。我国食品工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历经坎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据资料显示,我国目前已拥有初具规模的食品企业18800余家,至2000年,全国产品销售收入就已经达到9000多亿元,且增长速度还在11%~13%的高位上运行。

中国食品工业是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竞争性行业,这决定了中国食品工业产业结构亟待深刻调整。通过近数十年快速发展,市场新增如方便食品、冷冻食品等新的“朝阳产业”,加速了市场化、国际化的进程,这种变化符合食品工业发展规律,符合食品工业市场竞争需求。

目前,世界食品工业以约3000亿美元的销售额居世界工业前列,而中国所占份额仅5%左右,中国市场潜力巨大。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里,食品消费与需求将完成由追求数量向质量、营养、健康、安全、多样化、方便型转化。中国食品加工产业与消费总量占比到2000年为37.88%,而发达国家为80%。显而易见,差距即空间,我国食品加工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二、当前食品工业分部情况

我国食品工业已经运行了较长的一段时间,已经形成了较为全面与完善的产品体系,形成了与国际相适应的成为国民经济支柱

产业之一。按照2002年分类来看,以农副产品为主的食品加工业朱瑶包括谷物磨剂、饲料加工、植物油类、制糖、肉类、水产品类、蔬菜、水果坚果类等。2006年,我国食品加工企业约为15400余家,其中规模企业2040余家,站食品工业行业总数约13.22%。营业收入1000~5000万元的约有6700余家,站总数的43.57%,营业收入在500~5000万的约有10700余家,站总数的69.77%,依据此数据推断,企业规模数上升,经济指标比重却下降。可见我国食品(尤其是农副产品)加工企业集中度较低,数量虽然多,但规模普遍较小。

我国地源辽阔,物种丰富,农产品产量较大,如粮油、蔬菜、水果、肉类、水产品等都居世界前列。但是,我国农产品加工率较低,一方面是技术相对落后,另一方面是很多农产品不适合深加工。前面我们提到,我国食品加工与消费占比约为30%左右,二发达国家至少为60~80%左右,差距非常大。如我国蔬菜加工商品化处理仅占30%,而欧盟发达国家站到90%。我国农副产品食品深加工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还停留在“吃原料”时代

三、优劣分析

1、从行业结构上看,事食物源以粗加工为主,深加工无论是技术还是可加工品种相对较少;

2、从产业结构上看,产品品种花色少、档次低、产品更新换代慢,产品结构不完全适应市场需求变化;

3、从地区来看,西部省区食品工业较为落后,占比13.5%,而

在东部地区,如山东、广东、江苏等地食品工业较为发达,产值占全国食品工业产值的38.6%;

4、从规模来看,食品工业集中度不高,目前国内粮油加工企业合理经济规模为3280吨/天,远低于6000吨/天国际平均日处理量;

5、市场、加工企业与原料供应基地的产业链未形成。没有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不能控制价格成本和安全成本;

6、技术水平相对滞后,加工技术储备不足。目前,我国食品工业技术成果中,食品工业初级加工比重过大,精、深加工明显不足,不能有效利用和综合开发,达到良性循环的产业链。由于规模受限,设备及技术力量跟不上发展节奏,制约产品更新升级,科技含量偏低,产品附加值小;

7、食品工业标准和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我国有近500个食品卫生标准,基本涵盖了食品安全管理的各个方面,同时还有国家和行业标准,但普遍存在标准滞后。同时,在加工过程中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产业化程度不高,设备陈旧,质量安全管理意识淡薄,缺乏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的必要条件。

四、销售网络的建立

如何建立属于自己的、适合自己的经营网络,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般来讲,无外乎两种模式:一是“借网”;二是“织网”。

1、借网,即是借助别人现成的销售网络发展自己。它既可以降低成本,又可以迅速拥有属于自己的销售网络。一般情况是选择比较有实力、有能力、有信誉并且有一定营销网络基础的人或集体,通过一定的行业程序,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达成合作意向,类似于我们通俗所说的“借鸡下蛋”;

2、织网,此模式重在品牌确立、定位,市场定位。主要是人力铺市,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首先,对于产品相对应的市场进行充分调研,了解消费者喜好度、购买力等,分析市场定位的优劣形势,决定采取相适应的营销策略或营销模式。主要表现在促销为主、广为铺市、避实击虚、出奇制胜和重点突破等。

安徽黄梅飘香食品是大桥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企业,是一家于2009年9月才正式运营的民营食品企业。公司立足本土,以地方特色文化为理念,着力打造以“黄梅飘香”为品牌的系列休闲和速冻食品。通过近4年的运营,公司从一个年产值不到三千万的单纯生产单一产品的小公司逐渐发展成为年营收7707万,利税280余万元的规模化食品生产、销售企业,直接或间接带动近600人就业。公司在追求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放眼长远,积极探索多元化发展模式。在“黄梅飘香”小红薯研发初期就制定了长远规划目标,与“安庆职业技术学院”联姻,积极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思路,与学院领导、导师及相关技术人员深入县乡,联合农户,建立种植基地,指导种植,保护收购,有效带动农户共

同富裕。公司的举措有力的保障了公司产品供应源头的安全与可靠,促进企业效益的增加和发展。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和嘉奖。

2011年,公司又斥资近2亿元,在合肥双凤工业园去兴建“合肥黄梅飘香”食品有限公司,继续扩大企业运营模式,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诚然,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表现最为突出的也是大家最为关心的就是当前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融资难和用工难以及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急需政策扶持与引导问题。资金是企业从小作坊向规模化迈进的障碍;而用工难,特别是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人才,凤毛麟角;政府政策的宏观调控无论对市场还是企业内部或是行业导向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如果这些不能够有效快速的得以解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稳步健康发展。未来较长一段时间,黄梅飘香食品在政府、各级领导和同行们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将继续秉承“以人为本,诚信为赢”的经营理念,一如既往的为地方经济、社会效益及企业自身发展不懈努力!

下载围绕农业产业化形成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围绕农业产业化形成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如何打造食品加工产业集群

    浅谈如何打造食品加工产业集群 —安徽兴牧畜禽有限公司产业集群是一种特定的产业聚集现象。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围绕某一产业而形成的由众多企业组成的有机群体,称之为产业集群......

    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汇报材料(精选5篇)

    河南省大程粮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农业产业化面及面制品产业集群发展 汇 报 材 料 为深入贯彻落实《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的实施意见》(驻政〔2012〕54......

    沧县小枣加工产业集群简介

    沧县红枣产业集群情况简介 沧县位于河北省东部,环绕沧州市,总面积1527平方公里,耕地122万亩,辖19个乡镇,517个行政村,总人口6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2万人。2008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 亿......

    许昌市产业集群形成和制约因素分析

    许昌市产业集群形成和制约因素分析许昌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07地理科学 张永庆摘 要: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备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

    农业产业化生产形成条件分析

    农业产业化生产形成条件分析 2006-12-1邓 涛一农业产业化的基本内涵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依靠龙头带动和科技进步,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

    河南省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专项工作方案

    河南省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专项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10号)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集群发......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群发展调研报告范文大全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群发展调研报告 为大力扶持和发展龙头企业,加快推进我县农业产业化进程,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群发展,将其作为加快强县富民步......

    黄金及首饰加工产业集群发展调研

    品牌缺失、高产低值、设计水平低、产品营销创新不足——四大问题制约黄金珠宝加工业发展 相比于国际金价的波动以及黄金储量等客观因素对黄金珠宝加工业发展的制约来说,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