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信用社合作制道路发展方向的探讨

时间:2019-05-12 19:33: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农村信用社合作制道路发展方向的探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农村信用社合作制道路发展方向的探讨》。

第一篇:对农村信用社合作制道路发展方向的探讨

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方向

——赵宇

【摘要】:农村信用合作社,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合作金融,其财产所有权归集体所有。本文在梳理了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历史基础上,提出信用社要立足“三农”,发挥主力军作用,必须整合支农资源,创建新的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全国统一归口的农村信用合作社。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 服务“3农”; 推广改革

我国农信用社经过近50年的曲折发展,已成长为资产、负债及员工规模仅次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金融组织,不少地区农村信用社的规模已超过了当地的国有商业银行。但是由于农村信用社的性质、产权关系、法律地位一直未能很好地界定,导致农村信用社经营体制的不顺,从而严重制约了农村信用社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许多自身难以克服的矛盾与问题。目前,作为全国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如何理顺管理体制,提高竞争力,改善经营状况,从根本上解决大面积亏损的难题,已经成为农村金融体系及至整个金融体制改革的焦点和难点问题。所以,要从根本上摆脱目前农村信用社发展中面临的困境,必须要对农村信用社重新进行定位,明确服务方向,因地制宜推行产权改革,理顺农村信用社的经营体制,改善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环境。

一、我国农村信用社发展现状

作为现行农村金融体系核心的农村信用合作社,与办社初终的:社员自愿性、互助合作性、民主管理性、非赢利性的基本特征相背离。而目前的改革,其目标明确定位于向合作金融组织转变,可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多种因素所影响,前景仍是未知数。

首先,在农信社成立之初及以后的改革实践中,也都是政府自上而下的强制性行为,而非农村金融的自主性行为,起主导作用的仍然是政府。这种行政的强制性制度变迁虽然在开始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农村经济成份的日益复杂化,此种行为所引起的矛盾也将日渐暴露出来。

其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农村信用合作社形成了与农村合作金融相联系的四大利益主体:即国家、地方政府、农村信用社员工和农民。这四个利益主体在既得利益格局中,各方均从对自己有利的一方面对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提出自己的主张,由于各方面力量都差不多,那么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只能是一种非实质性的,各方均不满意但又均认可的改革。

其三,由于农村信用社的初始产权框架是政府主导下的非自愿入股,加上我国在成立农信社之时正式制度的不配套,使其产权在一开始就没有清晰的界定。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农村信用社也是政府管理,而非民主管理,其改革只是法人地位和权力的易位,而不是产权主体的让渡和实际金融改革的提高等实质性的变革。虽然自2000年以来,我国进行了农村信用社改革方向的试点,但由于

法人治理结构的不完善,产权结构不清晰,社员自愿入股积极性不高,权益保障

难度大,其合作性质仍然是个“谜”。

二、坚持合作制不现实

(一)中国没有一种合作制真正成功过。

根据国际公认的“合作社7原则”(一人一票、政治和宗教中立、盈余全体

分配、从盈余中提取教育费用、按市价销售产品、无负债交易、公平交易)和

1997年中国人民银行出台的《农村信用合作社管理规定》、1998年中国人民银

行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信用社规范工作的意见》精神,合作社基本经济

特征应该统一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自愿性;二是互助共济性;三是民主管理性;

四是非赢利性。但是回顾建国50多年来中国信用社发展的历史,从1949年初,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必须组织生产的、消费的和信用合作社”后,我国成立的信用社都是以行政指令强制组合而成的名义上的合作组织,自愿性、互助合作性、民主管理性等都不能很好地遵守。从现在已经消亡的“生产合作”��

初级社。高级社、人民公社,到现在名存实亡的“消费合作”��供销合作

社、无不说明了这一点。而“信用合作”作为建立在“生产合作”、“消费合作”

基础之上“合作制”的最高形式,50年的发展史,更是一部任人摆布、令人痛

心的历史,历经民办、官办多次反复和与农业银行的分分合合,及多次改革、整

顿、规范,已使农村信用社的合作性质面目全非,一人一票的民主管理制度丧失

贻尽,明晰的产权关系被严重扭曲,造成农村信用社实际所有者缺位,绝大部分

农村信用社失去了合作金融的性质,背离了合作金融的方向。

(二)现阶段农会信用社不具备向真正合作制过渡的可能性

1.股金难筹。50多年来,经过人民公社、供销合作社、信用合作社,当

时大部分农民都入了股,后来经历变迁,农民不但没有分到红,绝大部分可能血

本全无,严重挫伤了农民的对合作事业参与的积极性,可以说,他们对“股金”

两字很反感。现在农村信用社亏损这么大,让农民自愿入股,他们“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对预期收益又无把握,即使你宣传得天花乱坠,他们也根本木可

能去自愿入股,如果用行政命令让农民入股,可能就属于乱摊派之列,农民不答

应,国家不允许。

2.民主管理难推行。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合作事业之所以发达,不仅

得益于较好的经济、社会基础,较高的国民素质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试想,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农民的素质又普遍低下,即是广大农民都入了股,但是让他们行使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民主权力行不行?会不会象前

几年施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出现家族势力、地方恶势力把持村内政务一

样操纵农村信用社内部事务的现象?这些都值得认真探讨和思考。

3.强制向合作制过渡,就是逼着让基层农村信用社造假。世界发展到今天,在农村信用社的定位上,如果我们还是用刻舟求剑、消足适履的思维方式,把农

村信用社定位在18世纪或19世纪的信用合作性质,把现在的信用形式拉回到过

去那种互助组的形式,那么我们肯定会犯历史性的错误。农村信用社的根本出路

和改革目标不在于是否恢复和坚持合作制原则,而在于有效的产权安排和组织制

度安排,在于能否最大限度地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如果现在违背历史规律

和现实情况,强制让农村信用社向合作金融过渡,那么,多数农村信用社也会迫

于外部环境压力,忙于构建合作制金融“外壳”,纷纷聘请在当地有影响力的地

方领导和村委干部或信用社内部人员充任理事会和监事会成员,动员存款户把存

款变为“股金”,召开社员代表大会,大张旗鼓地搞起形式。因为,除此之外,几乎没有别的选择。但是这样做,除了会增大经营成本和负面影响外,没有任何

收益。同时形式上的合作制会形成认识上和政策上的误区,使政府部门在制定和

执行政策时出现偏差,会进一步掩盖被扭曲的产权关系,使产权关系调整变得更

为复杂,不利于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反而束缚农村信用社的发展。

(三)维持目前农村信用社“非官非民”的现状,将会使农村信

用社坐以待毙。

目前农村信用社既不象国有银行那样,享受保值利息贴补、不良资产剥离、承销国债等优厚待遇,属非“官办”金融机构,但也不是真正意义上“民办”的金融机构,同国有商业银行一样向政府纳税,不能象国外合作金融那样,享受免

税的优惠政策,管理上由人民银行代管,法人治理结构名存实亡,经营上几乎所

有大小事自己都做不了主,在同国有银行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造成市场占有

份额一直下降,生存困难。

三、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方向

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是走合作化、政府化还是商业化、市场化,不仅是当前

我国农村金融改革争论的核心,也是不同改革理念的一个分水岭。为此,在农村

信用社的改革上大约存在着以下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基础条件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农村金融应该

强调政策性的特点,国家支持的农民组织是合理的发展组织。其成因:一是我国的一些贫困地区,其经济活动产生的资金流量和经济效益,无法支撑商业化金融

组织,大部分地区农民的资金需求,只能靠政策性的金融机构来解决。二是一旦

实现商业化和市场化,农村金融市场必然会发生缺位,将导致农业产业(高风险、收益小、周期长、成本高、资金周转慢)与盈利为目的商业化金融机构的贷款原

则相悖,资金一般会从农业流向工商业,形成为农业“供水”的金融机构演变成为“抽水”机构。三是农村金融市场是一个额小、分散、个性化的大市场,在这

样一个环境里,商业性金融机构的管理不适应农户分散的、多样化的小额要求。

这正是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纷纷撤离农村金融市场的原因所在。而农村信用社合理利用了其成员在当地所固有的信息源和信任资本。因而降低了信息、监督和执

行等交易费用,给社员提供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四是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尽管

存在着制度缺陷,但也同时存在着制度优势,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良好地适应性,合作制的农村信用社由于它兼顾了效率与公平。五是农民是弱势群体,农业是弱

势产业,农村是落后的地区,出于和谐社会发展的需要,理应加强国家对农村信

用社的一系列扶持的优惠政策。

另一种观点认为,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历史表明,合作制原则在我国农村

金融领域行不通,信用社制度本身存在的合作性质并不是完美的制度选择。因此,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应转向组建和发展股份制的商业银行。其理由,一

是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合作性已全部丧失。农民没有真正意愿上的合作意识,其合作是靠政府行政强制力量实现的,特别是前两年的增资扩股,较大部分是借助行

政力量推动的。二是我国农村信用社从诞生之时起,就没有真正的合作制。贷款

程序与商业性金融基本相同,农民也从来不承认它是互助合作性质的机构。因此,农村信用社吸引农民参与的改革,注定只是流于形式。

四、坚持服务“三农”方向,因地制宜推行改革

(一)为“三农”服务这个大方向不能变。

1.从农村信用社存在的基础看,支持“三农”,农村信用社可以与农户建

立长久互信的关系。对农户而言,农村信用社在是否“规范”,是否合作制都不

重要,只有让农民近期从农村信用社获得看得见摸得着的服务,农村信用社才可

能获得农户的认可,也才可能建立长久互信的关系,而信用关系恰恰是现代金融

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从历史经验看,支持“三农”与农村信用社的生存和发展并不矛盾。从

部分地区农村信用社50年的发展历史看,出现的三次大的不良贷款恶性膨胀和

严重亏损,一是1957年、1958年农村信用社支持社队大炼钢铁时的贷款;二是

1984年左右支持乡镇企业贷款;三是1994年前后支持乡镇企业贷款,而发放农

户的小额贷款质量要比乡镇企业贷款好得多。

3.从现实情况看,服务“三农”是农村信用社最基本的市场定位,也是党

和国家对农村信用社的政治要求。近年来,随着国家金融战略结构的调整,国有

商业银行在朝大城市、大企业、外向型的方向调整,即是还保留下来的县级或县

级以下的国有银行的支行、营业所,贷款审批权上收,实际上已丧失或弱化了金

融服务的功能,退变为简单的储蓄所。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口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中国的第一大问题。农村金融市场的断层和空白,要靠

点多面广的农村信用社去弥补、去占领。现在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村信用社发展

也十分重视,把它作为推动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一项重要措施来抓。

同时农村信用社支持“三农”也是改变自身经营状况一项重要条件。近年来部分

地区农村信用社提出“靠支农化风险、靠支农求生存、靠支农求发展”,取得了

明显的经营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了社、农双赢,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所以服

务“三农”不仅是一项政策、政治任务,也是农村信用社调整信贷结构、改善经

营状况的根本途径,是农村信用社最基本的市场定位。

(二)因地制宜,区别对待,推行改革。

1.目前农村信用社三种类型。中国幅员辽阔,各地情况千差万别,特别是

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不一样,也形成了农村信用社的三种类型。一是经典或

传统意义上的互助合用型;二是股份合作型;三是商业银行型。在我国那些很偏

远的农村、贫困地区,这种纯互助性的信用社还有少量存在,但是农村信用社主

要是后两种,即股份合作型和商业银行型,商业银行型要占主导地位。

2.宜将农村信用社改造为农村股份合作银行。鉴于农村信用社长期被扭曲的产权关系在资源配置和组织制度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农村信用社改革应从产权

改革入手,通过产权的重新安排,建立高效合理的组织体系。但由于我国各地区

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状况和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实行统一的组织模式可能会不适

应某些地区的实际,因此,在选择农村信用社的组织模式时,应考虑各地区的实

际情况及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水平和规模。对严重资不抵债、资产质量严重低下,可进行关闭,让其退出市场。对西部贫困、偏远地区的农村信用社,可由国有商

业银行直接收购,这些信用社由于规模小、包袱小,这样做成本小、可以有效利

用有限的资源。对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和中部地区,将目前主要存在的股份

合作型和商业银行型的农村信用社改造为农村股份合作银行。在改革的层面上,可以以省为单位,或建立区域性的农村股份合作银行,但必须考虑一定的规模,增强防范风险的能力。通过改造,明晰产权,形成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农村信

用社对外可统称农村股份合作银行或农村合作银行。股份合作制介于股份制和合作制之间,兼具股份制和合作制的某些特征,不同于股份制,也不同于合作制,但股份合作制的基础是合作制,它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展的一种新型的经济组织形式。农村信用社改造为农村股份合作银行或农村合作银行,兼顾了农

村信用社的历史与现状,容易被人接受,同时加上“银行”二字,直观上提高了

农村信用社的信用层次,对消除目前社会上对农村信用社的“信用歧视”大有益

处,我们认为比较合适。

3.保持稳定、循序渐进、推行改革。农村信用社50年来无数次的改革、整

顿、规范历程,每一次机构体制的变动,都涉及到诸多利益的重新分配,而每次

利益调整都会使不良贷款、亏损额、人员膨胀一次,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性,特别是产权变动中造成的资产归属、收入划分的磨擦和人为损失。当前农村信用

社为“三农”服务的大政方针已经确定,对农村信用社动大手术会影响农村金融

市场的稳定,即使非动不可,也应坚持“稳定基层、改革中上层”的基本思路。

五、推行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尽快成立统领全国农村信用社自身的高层管理机构。

目前应尽快成立全国农村信用社的行业管理机构,接管人民银行代管农村信

用社的职能,改变目前人民银行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两难局面,起

到全国农村信用社代言人的作用,制定适应农村信用社发展的政策法规,维护农

村信用社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只有全国、省级成立这样的管理机构,才能建立全

国农村信用社独立的结算体系,根除目前制约全国农村信用社经营和发展的结算渠道不畅、资金流通梗塞的这一大瓶颈,才能进一步增强农村信用社的凝聚力。才能把目前农村信用社由于地区性差异形成的资金余缺在全国范围内顺利地进行调剂,化解个别农村信用社的支付风险。这样,才能形成我国农村信用社新的管理体制:中央银行的监督管理,农村信用社自身约束和行业自律管理,农村信用社风险自我补偿体系,三者相互配合协调的管理体制。

(二)理顺关系,积极为农村信用社提供较为宽松的经营环境。

一是妥善解决财政拖欠农村信用社保值贴息问题,这部分资金如能及时到位,对扭转农村信用社亏损局面、化解风险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二是政府尽快兑现对已归并到农村信用社的原城市信用社的损失承诺;三是对农村信用社的各种税收要实行一定程度的减免,针对农村生产周期长、市场风险大、利润率低的情况,对农村信用社投向“三农”的贷款实行财政利息贴补或减免营业税,利用税收优惠引导信贷支农;四是由于农村信用社在同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中总是处于劣势地位,可适度提高农村信用社的存、贷款利率,稳定其资金来源,增加其收益;五是实施不良资产剥离,借鉴商业银行剥离不良资产的做法,成立托管机构,对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资产实施剥离,减轻农村信用社的包袱,促使其轻装前进;六是尽快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解决行社遗留资金纠纷问题;七是地方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信用社的工作,要把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回笼纳入地方政府的财经工作任务,并作为考核地方党政负责人年度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切实帮助农村信用社盘活存量贷款,向存量要支农资金,向存量要支农效果。

参考文献

[1]李苏、张传洲、邓兴珍.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抑制及其解除[F].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1:12-241

[2]胡庆康,现代货币银行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8,:102-163

[3]马忠富,农村信用社改革成本及制度创新。金融研究。2001,4

[4]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信用社规范工作的意见》.1998

[5]李树生,《农村经济发展与金融市场化研究》,金融出版社,1996,6

第二篇:浅析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方向

浅析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方向

一、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方向

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是走合作化、政府化还是商业化、市场化,不仅是当前我国农村金融改革争论的核心,也是不同改革理念的一个分水岭。为此,在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上大约存在着以下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基础条件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农村金融应该强调政策性的特点,国家支持的农民组织是合理的发展组织。其成因:一是我国的一些贫困地区,其经济活动产生的资金流量和经济效益,无法支撑商业化金融组织,大部分地区农民的资金需求,只能靠政策性的金融机构来解决。二是一旦实现商业化和市场化,农村金融市场必然会发生缺位,将导致农业产业(高风险、收益小、周期长、成本高、资金周转慢)与盈利为目的商业化金融机构的贷款原则相悖,资金一般会从农业流向工商业,形成为农业“供水”的金融机构演变成为“抽水”机构。三是农村金融市场是一个额小、分散、个性化的大市场,在这样一个环境里,商业性金融机构的管理不适应农户分散的、多样化的小额要求。这正是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纷纷撤离农村金融市场的原因所在。而农村信用社合理利用了其成员在当地所固有的信息源和信任资本。因而降低了信息、监督和执行等交易费用,给社员提供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四是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尽管存在着制度缺陷,但也同时存在着制度优势,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良好地适应性,合作制的农村信用社由于它兼顾了效率与公平。五是农民是弱势群体,农业是弱势产业,农村是落后的地区,出于和谐社会发展的需要,理应加强国家对农村信用社的一系列扶持的优惠政策。

另一种观点认为,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历史表明,合作制原则在我国农村金融领域行不通,信用社制度本身存在的合作性质并不是完美的制度选择。因此,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应转向组建和发展股份制的商业银行。其理由,一是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合作性已全部丧失。农民没有真正意愿上的合作意识,其合作是靠政府行政强制力量实现的,特别是前两年的增资扩股,较大部分是借助行政力量推动的。二是我国农村信用社从诞生之时起,就没有真正的合作制。贷款程序与商业性金融基本相同,农民也从来不承认它是互助合作性质的机构。因此,农村信用社吸引农民参与的改革,注定只是流于形式。

二、我国农村信用社发展现状

作为现行农村金融体系核心的农村信用合作社,与办社初终的:社员自愿性、互助合作性、民主管理性、非赢利性的基本特征相背离。而目前的改革,其目标明确定位于向合作金融组织转变,可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多种因素所影响,前景仍是未知数。

首先,在农信社成立之初及以后的改革实践中,也都是政府自上而下的强制性行为,而非农村金融的自主性行为,起主导作用的仍然是政府。这种行政的强制性制度变迁虽然在开

始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农村经济成份的日益复杂化,此种行为所引起的矛盾也将日渐暴露出来。

其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农村信用合作社形成了与农村合作金融相联系的四大利益主体:即国家、地方政府、农村信用社员工和农民。这四个利益主体在既得利益格局中,各方均从对自己有利的一方面对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提出自己的主张,由于各方面力量都差不多,那么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只能是一种非实质性的,各方均不满意但又均认可的改革。其三,由于农村信用社的初始产权框架是政府主导下的非自愿入股,加上我国在成立农信社之时正式制度的不配套,使其产权在一开始就没有清晰的界定。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农村信用社也是政府管理,而非民主管理,其改革只是法人地位和权力的易位,而不是产权主体的让渡和实际金融改革的提高等实质性的变革。虽然自2000年以来,我国进行了农村信用社改革方向的试点,但由于法人治理结构的不完善,产权结构不清晰,社员自愿入股积极性不高,权益保障难度大,其合作性质仍然是个“谜”。

三、农村信用社发展的途经

“三农”是农村信用社赖于生存的“土壤”。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的生产力还欠发达,农业在农村经济中还占有较大比重。土地的分散经营,农村人口的众多,农村科学技术水平的落后,农产品投资回报率低,农村的资金匮乏,这些制约因素使农民在摆脱贫困的道路上迫切需有一个为其服务的合作金融组织。在现阶段,我国农村社会是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经济结构,其中绝大部分是个体农户,小手工业者和小规模的经济组织,这种以个体、家庭经济为主的农村经济形式在融资需求上,呈现分散性,灵活性的特点,加上融资需求总量庞大,既非有国家银行信贷所能满足,也非民间借贷能力能解决,唯一的办法就是借助合作金融,相互调剂,达到供需平衡。

服务“三农”是农信社无法更改的天职。失去“三农”农信社就失去了服务对象,所以农信社必须牢固树立“以农为本,为农服务”的宗旨,树立“农业发展我发展,我与农业共兴衰”的经营理念。近些年来,农信社在发展过程中,一度出现了“非三农”倾向,主要反映在:一是随着“进城、破墙、下海”之风的兴起,农信社的机构也向城镇作了延伸。二是在农贷效益欠佳、风险日益增大的情况下,部分农贷资金流入了城镇,参与了城镇的资金融通。三是在农村直接用于种养业的资金也在逐渐减少。究其原因,就是比较利益驱动使其然。目前,农信社的改革正在深入进行,这项改革是我国农金乃至整个金融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十年来,农信社的合作制一直没有体现出来,至今也未能很好解决。鉴于目前农行、农发行的经营方向在向“三农”转向,以及国家放宽农村金融市场,降低门槛,允许成立村镇银行,弥补农村资金的供给不足,同时国家为了有效化解农信社历史遗留的包袱,给予了央行票据置换农信社不良资产的扶持政策,将会更有利于“三农”经济发展,也给信用社稳健经营和发展带来了更加有利的空间。

第三篇:道路桥梁发展方向

道路桥梁发展的调查

班级:09桥梁5班

学号:20090110010724

赵宏涛

摘要:我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经济上总体水平不高,公路桥梁发展还是要着眼于量大、面广的一般大、中桥,这类桥梁仍以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为主。要着重抓多样化、标准化,编制适用经济的标准图,提高施工水平和质量,然后再抓住跨越大江(河)、海湾的特大型桥梁建设,不断总结经验,既体现公路人的建桥水平,又要保证高标准、高质量建桥。现对道路桥梁做以下调查: 一,我国建设业城市桥梁的发展状况

我国现行的《城市桥梁设计载荷标准》(CJ77-98)将城市桥梁称谓为:“城市内新建、改建的永久性桥梁和城市高架道路结构以及承受机动车辆荷载的其他结构物。”改革开放,党的富民政策,改变了人们的认识,“要致富、先修路”已成共识,公路桥梁建设以令世人惊叹的规模和速度迅猛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已变成了人们的自觉行动。如今,在祖国的江、河、湖、海和高速公路上,不同类型、不同跨径的桥梁,千姿百态,异彩纷呈,展示着我国交通特别是公路桥梁建设的辉煌。桥梁建设的成就和技术进步,是广大桥梁科技工作者才华、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充分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改革开放的成果。

我国城市桥梁建设在20世纪得到了历史性的发展,成就可概括为:实现了跨径大超越;桥型结构和技术有创新;深水大跨桥梁建设技术成熟;桥梁美学理念有所增强。同时还要看到,我国城市桥梁建设中的不足:我国城市桥梁技术的总体水平同世界领先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理念和设计、材料、工艺技术创新上;桥梁的安全耐久性是桥梁界关注的突出问题,一些桥梁所暴露出的质量缺陷,不同程度地反映出在设计、施工、材料、养护维修、运营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缺憾和不足;有的地区或有些高速公路上的桥梁,包括立交桥、天桥,桥型结构呆板、笨拙,与环境、地貌的协调不足,存在拓展空间;建设日新月异,设计、施工、科研单位的实力有所增强,水平普遍有所提高,但地区、单位之间并不平衡。

随着祖国各地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新一轮建设高潮必将来临。二,交通系统公路高速公路发展状况

从1988年沪嘉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实现我国大陆地区高速公路零的突破,到2007年底全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5.36万公里。我国高速公路事业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发展迅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辉煌成绩。经过20余年的发展,我国高速公路事业的发展已经步入快车道,步入2008年,我国高速公路事业必将依然如火如荼。

高速公路产业发展的分为三个阶段。

产业发展期。在这个阶段,由于产业化实施释放了高速公路产业发展的潜在动力,高速公路进入快速、持续的增长期。高速公路逐步网络化,即主骨架形成后,进一步加大干线公路的密度,形成网络状的、更为合理的高速公路结构形态,该阶段为技术升级和资本扩张综合发展期。

产业持续期。在这个阶段,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增长缓慢、资本扩张趋缓、高速公路的发展重点是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智能化,应用新技术提高整个路网的通行能力,维护系统的安全性、高效性和衔接性,靠技术提高来保持高速公路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主导地位。

产业的可能衰退期。出现这一现象的可能性在于:(1)高速公路个体逐步推出收费期,收费公路的减少使得高速公路直接经营产值下降;(2)其他运输方式的兴起,使得高速公路的地位逐步削弱,或因环保等需要限制汽车保有量的增长

而使高速公路维持运营所需的通行费收入逐步减少致使高速公路的功能及作用逐步退化。但由于汽车作为交通工具不可能完全被替代,因此这个阶段呈现衰而不亡的特征。

因此,现阶段高速公路建设已处在由主干线建设转向大规模的跨省贯通发展。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密集区,高速公路发展开始进入网络化的关键阶段。可以预计在未来几年,全国每年将建成高速公路3000-4000公里,我国高速公路正处于产业的快速发展阶段。

三,道路桥梁信息化建设.管理状况

近年来,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信息化政策和标准体系逐步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初具规模,实现了交通运输部与42个省厅级单位、80多个大中型港口以及180多个政务信息报送单位的行业信息专网连通;高速公路专用光纤通信网络已敷设5.5万公里,联网里程占总里程的93%;高速公路联网收费、交通运输全球定位系统(GPS)安全监管系统、水上船舶交通管理系统(VTS)和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等智能交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建立了亚之桥全国货运信息服务网、华夏交通在线等全国性物流信息平台以及20个港航电子数据交换(EDI)中心,规划了46个公路主枢纽信息平台。

随着信息和网络社会时代的到来,以计算机、通信和信息技术为中心的网络日益成为连结社会的纽带。道路运输管理作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成为信息时代发展的重点之一。信息技术是提高道路运输管理效果的重要手段,但是道路运输信息化管理在建设观念和重视程度及法律体系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严重影响了道路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发展。

四,道路桥梁建设企业概况

五,道路桥梁建设人才需求

六,道路桥梁新材料的应用

道路桥梁工程,很显然,是从事道路、桥梁的规划施工与建设的一门学科。既然称之为工程,就要涉及到设计规划以及工程建设,那么就一定会用到材料。

第四篇:对农村信用社发展道路的思考

农村信用社经过几年来的不断摸索前行,已经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正逐步办成由农民、农村工商户和各类经济组织入股,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服务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活跃在各地金融资本市场上。但由于历史原因,在改革不断进行的同时,仍然不可避免地存着一系列问题,这就需要进一步探索,加快改革的步伐,以适应日新月异的金融市场。

一、吸收存款是各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合作银行,实现资金流动性、盈利性的主要资金来源。如果不吸收存款,单纯靠银行极其有限的自有资本作为营运资金,则银行业是很难扩展的。我省农村信用社存款突破2000亿,是我省农村信用社不断强大,不断成熟的标志。但可喜的背后,我们更应该思索潜在的危机。

就全国而言我们**经济相对比较落后,无可厚非金融业就相对不发达,对于我们信用社来说有喜有悲。

1、喜的是天时、地利、人和。地利,在我省范围内,信用社基本上可以说是活跃在农村市场中唯一的金融机构,有垄断的倾向。农村可以说是作为我省乃至全国最大的市场,其存款量虽没有城市规模大,但也不容忽视。再加上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房地产行业、制造业等相关产业的萎缩,国内经济生活将要发生一定的改变,大量农民工辞职、失业、返乡,再加上国家对农村土地实行“流转制”,大量资本将会涌入农村,新一轮的农村圈地即将发生,农业生产规模化必将在农村兴起,外来的农村市场必定是新型宠儿。另一方面不难发现我们信用社农村散户存款多为一年期以上的定期存款,相比较其它商业银行,散户多以活期存款为主,流动性较强,这就提升了信用社存款的稳定性,这样优质的存款在其它商业银行,是靠提高利率的金融理财产品获得的,尽管吸收的数量较大,但成本相对较高。

天时、人和,正直信用社改革,有政策的扶持,信用社在融资资本市场上具有明显优势,一些中小企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个体工商户能够受惠于我们信用社,不言而喻也就相应地有利于存款地吸收,这在我省农村信用社存款数量中应占有相应的比例。

2、悲的是我们应该看到金融机构对有限的金融市场的不断扩张、争夺。去年省银监局已批准在我省万荣县和怀仁县筹建村镇合作银行,打破农村信有社在农村市场独霸一方的格局,二级城市的争夺更是有增无减,除国有四大银行以及邮政储蓄在我省二级城市、县级区域设立分支机构,中信银行现进军吕梁地区,光大银行在阳泉正在筹建设立支行,交通银行已在晋中设立了支行,并进一步扩张。这就使我们信用社想到曾经一度时期农行在农村设立营业所,给信用社带了的巨大冲击,我们要以引以为鉴。由于前几年我们信用社发展缓慢,人员老龄化,服务质量较差,服务意识较弱,电子化程度不高,网络银行更是一片空白,我们应认识到我们的不足,加快步伐,逐步改善,提升自身优势,发挥潜在优势,去应对这场争夺战。

二、贷款是银行资本运作最主要的手段,存贷差是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随着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专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在逐年增加,就我们信用社而言,由于发展缓慢,中间业务基本上没有,更不能谈投资等其它项目,收入单一,抵御风险能力较弱,这就要我们加强内控制度,搞高贷款质量,降低风险。

在我们信用社贷款中,存在着历史包袱,不良贷款比例所占比重较大。不良贷款问题在商业银行的经营中一直是个普遍存在的重要问题,尽管我们也采用了以美国为代表的五级分法,即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但我们却没有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去获得全部的信息去分析贷款,去发现隐形问题,贷款五级分类只是一种量性分析法,看到的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在实际中如果我们把1998年的一笔贷款收息贷本,转成2008年的新贷款,表面上不良贷款降低了,但实际上存在隐形的问题,风险是不能逃避的,但可以避免,我们可以重新认定,计提其呆账准备,来化解风险。

美国的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就是贷款问题,贷款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银行的安全性、盈利性,对于我们信用社来说更应该加大关注力度。不能光看每年我们的盈余是多少多少,为了弥补和抵御已经得到识别或隐藏的信用分险,我们应该严格计提专项准备金,加大计提力度,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计提的方式不能以平均方式计提,应严格划分,例如美国,正常类0~1.5%,关注类5~10%,次级类20~35,可疑类50~75%,损失类100%,可以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严格划分,重新认定,严格计提,而且在这一基础上计提比重再有所提高,以确保银行的经营处在稳固的基础之上。

三、发展中间业务,加强金融产品创新,不能只停留在靠存贷差。中间业务不需要运用自己的资金而代理客户承办支付和其他委托事项,并据以收取手续费,它是一种无风险业务,中间业务收入在股份制商银行收入中的比例在逐年增加,在金融业比较发达的西方金融机构的中间业务收入比重将近50%。而我们信用社网络

系统不建全,全省各地信用社都没有实现通存通兑,更何况全国,在加上金融人才短缺,没有任何金融产品,人员素质又相对较低,严重制约了其发展,在金融市场争夺中处于劣势。

这就需要我们去想办法,去学习,例如在我们省多数农村有信用社,而没有电信营业网点、网通网点以及移动网点,村里的老百姓需要赶好几十里路去城里办理,我们可以加强合作,去代理收费,以获得手续费。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当你走在城市的街上,你会发现银行网点跟饭馆一样到处都是,怎么去吸引顾客,这就需要我们去思考;①提升员工素质,在其它商业银行,员工的薪水跟业务水平挂钩,经常进行员工业务水平比赛,这就是一种吸引顾客的内在措施;②改善营业网点硬件设施,当你进入其他一家商业银行网点,你会感觉到整个营业厅宽敞明亮,给人以舒适的感觉;③另一方面可以搞一些活动,比如每年给予存款5万元以上的客户一定的物质奖励,以此来加强宣传,吸引顾客,以社会效应来刺激经济效益。

金融产品方面,如小额信用贷款,是我们信用社的一种主打产品,我们可以以信用卡的方式去办理,向其它商业银行一样,专门成立一个小额信用卡部门进行监督、管理,既使顾客办理感到方便快捷,又有利于加强风险的管理,以此减少各网点的风险。金融产品很多,需要我们培养一支金融团队,不断地去创新,去适应金融市场,去满足顾客的需求。

这只是个人的一点看法而已,信用社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步一步的前行。通过几年的改革,我们已经看到了成就,但未来的道路更加艰难,尤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信用社要发展,就要用新思想,新理念,去接受新挑战。

第五篇:农村信用社小额农户贷款的发展方向

农村信用社小额农户贷款的发展方向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农村信用社主要的金融产品,在一定时期内为农信社的发展和壮大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在现阶段,各基层农信社的小额农贷占比呈下滑趋势。以笔者所在的信用社为例,98年小额农户贷款占贷款总额的76%,XX年为65%,XX年为50%,而XX年未仅占37%。经分析小额农贷业务减少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授信金额小。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农村建设的兴起,最高三万元的小额农户贷款已经无法满足农民的需要。由于农村大部分农民已退耕还林还草,需要以生产用的种子化肥等为贷款用途的明显减少;且现在提倡农民劳务输出、农民创业。以前几百元就可以满足农民需要的贷款少之又少。以养殖为例,就算给农户评为“优秀”,各社情况不同,也不可能都给授信三万元。三万元连10头牛都买不起。一万元能买几头猪?怎么支持新农村建设?怎么服务“三农”?

2、贷款手续繁琐。现在小额农户贷款和其它类型贷款在手续上基本一样。根本没法体现小额农贷手续简便之处。虽规定上是说营业人员可以办理,但实际上没有几个网点真正做到了用贷款证到营业柜台办理贷款;从放贷款的责任上也没有具体规定说小额农户贷款责任人为本社的小额农贷评定小组。导致网点营业人员没必要为自已不相干的事弄上 一笔责任贷款。

3、评定工作不合理。小额农贷评定工作一年做一次,本来就是错误!评定工作应根据情况随时变动;评定工作多是由村组干部和信贷员一起,影响评定结果的主要是村组干部和农户家庭情况。统一印制的评定表内容太简单,没体现农民现在所经营产业的前景、所需求的资金、农民的人品和有无赖帐事实等。

4、贷款期限不合理。由于小额农贷手续繁琐所以不便“核定余额、随贷随用”,所以期限应根据此贷款用途的生产周期而定。农民对这方面不懂,可信贷员方此类贷款基本上都是期限一年。到时逾期就给贷户增加了经济上负担。

5、贷款利率和结息优惠不明显。小额农户贷款虽说是执行农户贷款利率。但农信社现行的农户贷款利率也比其他银行利率高。而且不排除有些网点根本没给小额农贷执行农户贷款利率。交通不便的农民为按季结息产生的费用也是不小数字。

为了巩固小额农贷在农信社的主导地为,为了使小额农贷在同行中有竞争力,为了让农信社在发挥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同时最大化的支持“三农”、真正做成“农民自已的银行”。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发展小额农贷:

1、授信评级上主要从借款人的人品和要发展的产业前景及需求资金的多少为借款人量身定做金融产品。授信金额 应灵活机动,不能以申请贷款金额高而否定贷款,也不能申请多审批少。信贷员应对借款人的最佳现金量进行测算所需资金。对于可以放的,权限不够的集中上报。有权机构应简化手续,提高效率。

2、贷款期限上信贷员应根据市场动态,算出借款人的现金流量,不能最少要三年才能还清的只定一年。

3、贷款利率是否可以更优惠?可否联系政府部门帮借款人争取贴息贷款。金额小的可以根据借款人实际情况还款方式定为利随清。

4、简化手续上重在评级授信,只要没超出贷款证上余额应该在营业柜台就可办理。贷款责任人应为授信责任人。可以考虑一次立据分次提款,贷款证视为存折一样,做成可留密码形式,核对身份就可以和存折一样取款,向商业银行的可透支的信用卡方向发展。

总之,农信社立足农村,扎根农村,服务“三农”,小额农贷定会再创一次辉煌。

下载对农村信用社合作制道路发展方向的探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农村信用社合作制道路发展方向的探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道路及发展方向

    论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道路及发展方向林权制度是我国林业体制和政策的核心,而林权制度改革则是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有效地产权制度是各种经济制度的基础和核心。从......

    对我国高职院校发展方向的探讨

    对我国高职院校发展方向的探讨摘要:本文从多个层面对我国高职院校目前的状况进行了阐述,对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了详细的剖析和探讨,对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提出了个人的观点和建......

    对公益广告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的思考

    上海注册公司: http://www.xiexiebang.com 对公益广告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的思考 公益广告诞生于上世纪40年代的美国,它不以营利为目的,旨在引起公众关注社会问题,倡导公德观念......

    信息技术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方向的影响

    信息技术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方向的影响 信阳市第一职业高中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和社会发......

    对党的认识及入党不足之处和发展方向

    对党的认识:我一直都对中国共产党充满了渴望与向往,觉得中国共产党是一颗耀眼的明星,带领着中国人民走向富裕,建设新中国;中国共产党是一盏导航灯,引领着一批有一批的优秀党员奉献......

    对农村信用社业务的建议

    对农村信用社业务的建议在农村信用社实习的将近两个月来,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包括信用社基本业务流程和操作规范等等。同时也看到许多地方都存在漏洞有很大的改善空间。就我所......

    民间贷款对农村信用社影响

    快易贷指出民间贷款对农村信用社的影响:1、民间借贷风险性较大,容易冲击正常的农村金融秩序。由于民间借贷多为私人之间的协议,大多没有信贷担保和抵押,主观性和随意性很强,对风......

    对加强农村信用社宣传工作的思考

    宣传工作对增强企业知名度、提升市场份额,增强员工归宿感、自豪感、敬业精神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但长期以来,重业务发展轻宣传报道的思想在农村信用社根深蒂固,尤其在金融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