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调研报告——培养新型农民
XXX县大学生村干部
专 题 调 研 文 章
培养新型农民 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农村
XX乡XX村村委助理 李逸梅
(2010年10月28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是主体,无论从当前还是从长远利益考虑,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兴衰和成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农村改革做出了新的规定,再次凸显了“三农”问题的重要性。事实上,我国近四分之三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大多数贫困人群也集中在农村,农民的素质亟待提高。要解决“三农”问题,培养新型农民是关键,只有新型的农民,才能实现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的目标。从近期或长远的来看,培养新型农民是具有深远的意义,是一件功在当今,利在千秋的大事。怎样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针对这个问题,经过走访了XX乡XX村100个农户进行抽样调查,我做了以下的分析研究报告。
一、研究背景
在抽查的100个农户中,有78户以种植为主,无其他加工致富项目,有的想上项目因缺乏资金,农户颇有可望而不可及之感。抽查的100户中只有22户生产经营有点门路,真正有加工项目的只有7户,资产超过10万元的有2户,其他15户都是小手工业加工、小门店,年收入较低。原因:一是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实力达不到,没有资本进行生产经营;二是怕风险,“小富即
安”思想在大多数农户中根深蒂固;三是文化水平偏低,接受新事物慢。在抽查的100户有村民472名,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有117人,而这些人大多数都在外上学或出外打工,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到70%以上。大部分村民的生产生活思维方式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特别是在接受新事物上存有观望等待思想,缺乏开拓创新意识。这些问题如不彻底解决,将会影响到新农村建设发展。
二、为什么要培养新型农民
(一)广大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真正实践者和受益者,如果不让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那么新农村建设就很容易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建设好新农村,关键是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家园。因此激发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新农村建设中重要一环。
(二)广大农民的素质直接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兴衰成败。从新农村建设实际来看,无论是农业结构调整,还是农民增产增收,无论是社会事业发展,还是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千方百计提高全村农民素质。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决定新农村建设的兴衰,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成败。而从当前农民的受教育情况看,农村劳动力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较少,绝大多数是初中甚至小学文化程度。全村一些具有一定文化技能素质的农民常年外出务工经商,留在农村的农民文化技能素质普遍较低。而大批外出的农村劳动力,往往因缺乏就业技能而就业不稳,必须进行引导和职业技能培训。这些情况表明培养新型农民是当前新农村建设最为迫切的要求。
(三)农民自身素质远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这种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部分农民法律意识淡薄、缺乏道德意识。一些人由于法律意识淡薄而导致犯罪,一些人由于缺乏道德意识而损人利己。因此要从法律、道德两个方面加强农民的公民意识教育,培养其社会主义荣辱观。二是农民缺少现代劳动技能。一方面,留守在农村的农民没有经过专门的现代农业技术培训,而是依靠父辈经验的传授,从事传统的农业生产,而这种生产方式,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很难脱贫致富。另一方面,进城务工的农民也没有经过专业的劳动技能培训,不能从事复杂和技术含量高的劳动,只能从事简单劳动,大部分是脏活、累活、苦活,而报酬却很少。
三、培养什么样的新型农民
建设新农村,什么样的农民才是新型农民,引用全国人大代表王希武同志的一句话就是“懂政策、懂法律、懂科技、懂经营、会管理,除了要有生产创新的技能,还要有开拓市场的眼光,并还要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具体地讲,思想、观念、语言和行动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能掌握科学知识,能抓住市场机遇,能创业、会创业,能追求先进文化,这样的人就是新型农民”。
培养新型农民就是要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劳动者。“有文化”要求农民能说会写、自立自强、崇尚科学、诚信友爱、知法守法;“懂技术”要求农民具有较高的技能素质,至少要熟练掌握一到多项生产技能和技巧;“会经营”要求农民具有一定的经营和管理能力,能充分利用人、财、物和土地等资源,进行生产并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
四、如何培养新型农民
结合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在新农村建设中培养新型农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科学规划,将新农民素质培训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农民的教育培训问题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庞大工程,时间跨度长、投资大,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党委、政府应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将其作为振兴农村经济,帮助农民致富的惠民工程。同时,要加大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宣传力度,使农民认识其重要性,积极主动地接受教育培训,从而把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推向制度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
(二)抓好农村九年义务教育,从源头上抓好新农民素质教育。
广大农村中小学校是农民学科学、学技术,实现职业转化的前沿阵地,要认真贯彻《义务教育法》,切实保证农村适龄青少年不失学不辍学,绝不能再产生新的文盲、半文盲。为此,我们要努力整合优化现有的农村教育资源,积极改善中小学校的办学条件,努力提高中小学校的教育质量,为农村孩子创造相对公平相对稳定的教育环境,培养造就更多的未来新型农民
(三)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深入开展农村形势和政策教育,引导全区农民崇尚科学,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农村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一是针对群众法制观念淡薄的状况,帮助群众增强法制观念。二是针对农民集体主义观念淡薄的状况,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使农民
群众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树立农村文明新风。三是针对部分农村党员干部素质偏低的状况,以“创五好、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重点,继续深入开展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四)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一是加强乡村文化设施建设。以乡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加强乡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用丰富多彩的各种群众文化活动倡导农民学文化、学技能,普及先进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和卫生保健常识,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
(五)充分发挥乡土拔尖人才的带头作用。
乡土拔尖人才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与周边群众有着密切的联系和感情,他们有文化、有威望、有特长,说话做事令周围的农民群众信服。而且他们中的绝大部分是先发展起来的富裕户、示范户,在致富奔小康上走在了前面,是周围农民发展生产的样板,能够带动一片、辐射一面,引领农民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
培养新型农民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任务,以满足农民需求、让农民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贴近农民为原则,以先进的思想塑造农民,以丰富的内容服务农民,以生动的形式吸引农民,以便捷的手段方便农民,大规模培养新型农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第二篇:培养新型农民发展现代农业(调研提纲)
培养新型农民发展现代农业
(调研提纲)
现代农业,是以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设施为装备,广泛应用现代科技和科学管理方法,具有高度专业化、社会化、商品化的发达农业。宜都人多地少,资源有限,只有走现代农业之路,才能从根本上转变农业增长方式,解决我市目前农业发展中所面临的种种问题,推动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我市农业生产现状及问题
㈠结构调整速度快,但产业效应未放大
调研我市柑桔、茶叶、畜牧、水产四大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找准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用科学方法分析各产业发挥的效益情况,并说明还有多大的潜力等等。
㈡科技推广有成效,但与现代农业发展不相适应 在简短总结近几年农技推广成效的前提下,找准我市农业科技入户与现代农业发展不对称的突出症结。
㈢产业化经营起步早,但企业的科技含量低,带动能力不强
分析我市现有25家农业产业化企业现状,产值与利润构成以及带动农户的能力方面的情况,作出客观评价。
㈣农村经济组织不少,但服务功能比较单一
调研我市农村社会化服务中的各种组织形态、服务方
1式、内容、效果,解剖存在的主要问题。
㈤各类培训常年展开,但农民的综合素质不高
了解全市培训农民的方式、内容及效果,按照“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标准,找出其症结之所在。
㈥市场农业观念逐步增强,但始终跳不出传统农业的怪圈。
调研领导及基层相关人员对发展现代农业的认识状况,找出并分析传统观念影响现代农业发展的原因。
㈦基础设施建设迅猛,但零星发展,缺乏整体推进 了解全市农村基础设施(公路、水库、良田、渠道等)慨况,并结合新农村建设一年来存在的投入、规划方面的问题,分析各自为阵,不能塑造宜都农村整体形象的弊端。
二、发展宜都现代农业的基本思路
㈠用先进的管理理念指导农业
在新形势下,必须用崭新的现代发展理念、先进的管理理念指导农业,把握“两个趋势”的判断,站在统筹城乡的高度,超越农业和农村的层面,把农业问题放到整个国民经济中统盘考虑,跳出农业抓农业。要让先进的工业思维、技术和装备“内植”于农业。
㈡用先进的物质条件装备农业
我市近几年花大气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建设标准农田,但总体上基础设施还不健全,设施装备档次不高,旱
涝保收农田仅占六、七成。要围绕提高综合生产能力、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争取更多投入倾斜“三农”,调动全社会的投资热情,以设施武装农业。同时,结合一些项目的实施,构筑现代农业生态保障。
㈢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农业
要针对我市农民科技素质偏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普及率低的现状,把科技放到更为突出的位置,以农民素质提高为基础,以农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为核心,不断推动科技进步,促进农产品质量提高,培养一大批新型农民。
㈣用先进的组织形式经营农业
核心是要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民组织化,着力增强我市农业主体的创造力。在主体的企业化、农民的组织化、经营的产业化和产品的品牌化上下功夫,全面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和各类经营大户,全面整合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构筑各环节相互连接、利益协调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体系,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
㈤用坚强的执法手段保障农业
要落实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稳定并完善家庭承包经营,积极引导土地依法合理流转,强化农业综合执法,推进财务公开,巩固税费改革成果。
三、加快宜都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及措施
㈠突出质量品牌,做强主导产业
围绕我市柑、茶、畜牧、水产四大产业如何做强,提
出“以质量品牌”为核心的具体工作如何开展,同时,提出一些相关目标,怎样发挥现代产业的功能等等。
㈡立足科技支撑,加快成果转化
着眼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用,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
1、如何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2、怎样把科技入户工程落到实处?如何建立以技术员指导为纽带,以示范户为核心,连接周边农户的技术传播网络?
3、如何提高农业资源和投入品使用效率?
4、怎样发展农业机械化?
㈢提供政策保障,健全投入机制
1、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如何建立?
2、农业支持补贴制度怎么健全?
3、农业风险防范机制(加强自然灾害和重大动植物病虫害预测预报,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发展农业保险等)。
4、鼓励农民和社会力量投资现代农业。
㈣强化社会服务,全面放活人才
围绕“以人为本”的理念,对放活人才,如何强化社会化服务提出具体方案,包括人才怎样放活、服务组织的多种形式、服务的内容等等。
㈤完善市场流通,发展物流产业
1、根据宜都实际,采取什么财税措施,支持农村流
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物流企业发展?
2、如何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服务?怎样建立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
3、怎样加强大宗农产品的调控管理?
4、如何发展多元化市场流通主体?
㈥做精龙头企业,培育市场主体
如何围绕龙头企业做精,提出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向纵深发展的具体方案,包括怎样构建我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等问题。
㈦坚持体制创新,深化农村改革
1、用什么样的组织形式才有利于我市现代农业的发展?
2、如何改革不适应宜都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些制度、规章?
第三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调研报告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调研报告
新型职业农民是推进现代农业的中坚力量,加大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育,培育壮大农村技能型、知识型人才队伍,是解决“三农”问题中将来谁种田、种好田的迫切要求,也是加快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的需要。为更好地加快培育崇义县新型职业农民,根据县政协要求,我们对崇义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崇义县农业农村劳动力资源情况
崇义县乡村人口172461人。有劳动力资源90563人,占乡村人口的52.5%,其中男劳动力资源占59.3%、女劳动力资源占41.7%。在农业农村劳动力资源中乡村从业的人员85536人,占劳动力资源总数的94%。在从业劳动力中真正从事农业的只有41693人,占乡村从业人员的48.7%。2013年外出(含离乡)的劳动力28888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33.8%。
二、崇义县新型职业农民情况
我们不完整的将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村能工巧匠、农机维修工、农村操作员、农村经纪人等作为新型职业农民来统计的话,据不完全调查统计,目前,全县共有新型职业农民2916人,占乡村从业劳动力总数的3.41%。其中,脐橙、茶叶、刺葡萄、蔬菜等种植能手397人,占新型职业农民总数的13.6%;生猪、肉兔、甲鱼、山羊等养殖能手324人,占11.1%;茶叶等农产品加工能手70人,占2.4%;农民合作社带头人175人,占6.07%;农村经纪人82人,占2.8%;动物防疫员124人,占4.25%;农机操作手430人,占14.74%;农机维修员200人,占6.86%;蔬菜园艺工、农村建筑匠、沼气工、渔业船员等能工巧匠359人,占12.3%;农民信息员170人,占5.82%;乡镇旅游员335人,占11.49%;乡镇兽医员、农药销售员、兽药经销员250人,占8.57%。
三、崇义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主要途径
新型职业农民是近两年提出的新概念,在农民培育上,目前崇义县主要有四条途径:
(一)县农粮局的阳光工程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为提高农民劳动力转移技能,增强就业能力和科学种田水平,从2005年开始,农粮局开展了以阳光工程为重点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每年培训农民在2000人左右,到2013年培训农民15900人次。同时结合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器械推广,每年还开展速成技术培训5000人次左右。
(二)县果茶局每年开展柑橘肥水管理、修剪、黄龙病防控技术培训1000人次左右。
(三)县就业局每年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2600人左右,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推动农民工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四)县职业中专每年开展职业知识教育2000人左右。
四、崇义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从新型职业农民现状看:
一是数量严重不足。全县共有新型职业农民2916人,占乡村人口总数的1.69%,占乡村从业劳动力总数的3.4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中专、高中以上学历占3.9%的比例,比现代农业发达县市农业农村人才占比差距更大。
二是分布不均。从此次统计的数字看,崇义县新型职业农民大多集中在种养方面、农机操作维修和农村能工巧匠方面,种养能手合计721名,占总数的24.7%,农机操作维修630人,占21.6%,农村能工巧匠359人,占12.3%,而加工、管理、经营、农村经纪人、技能型等其他类型人才严重不足,人才行业分布极不平衡。
三是结构不够合理。从年龄结构来看,青年农村实用人才数量较少,大部分农村实用人才年纪在45岁以上,队伍普遍年纪较大,有进一步老化现象。
四是从文化知识结构来看,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较多,且大多数农村实用人才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职业技术技能教育,整体文化素质不高,尤其是高技能、高层次人才紧缺。从性别结构方来看,女性农村实用人才少。
(二)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要求看:
一是时间上存在矛盾。新型职业农民系统培训真正要让农民系统掌握一门基本的业务技能,需要较长时间,按省要求生产经营型至少要15天以上,专业技能型也要5天以上。现阶段农村中青年大部分外出打工,在家务农的大部分50岁以上,而且都经营着如脐橙、水稻、生猪等一、二项主要产业,要离开家中一、二天也许还可以,要五、六天离开家来学习培训,家中的产业受到影响,相当困难。即使走得开,农民在家打工一天100多元,而培训五、六天就少赚五、六百元,一般农民是很难想得开的。
二是学习内容上矛盾。要提高农民专业技能,就必须系统的学习培训,而且需要较长的时间。而50多岁以上的农民大部分文化水平较低,听系统的学习乏味,甚至听不懂。短期快餐应对式培训、培训时间短、重点突出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要系统提高农民的业务技能又很难。
三是培训经费上矛盾。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经费如果可以争取到上面项目支持,农民培训的教材、吃、住等费用是可以解决的。但培训还要资料整理等管理费用,这部分费用都是要县财政配套解决的,而目前大部分县财政配套资金是根本不可能到位的。所以在培训上,存在部门多做事、多垫钱,没有积极性。
(三)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渠道看:虽然有农业部门、人事就业部门、教育部门等,但培育的角度不一,而且都以速成培训居多,很难达到提高整体综合素质的效果。
五、促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几点建议
新型职业农民是推进现代农业的重要力量,新型职业农民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崇义县现代农业发展进程,最现实的关系到将来十年、二十年后谁来种田、种好田的问题。如何推进崇义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建议如下:
(一)建立激励机制,调动农民参与培育积极性。如对于培训合格的新型职业农民颁发合格证书,新型职业农民在发展产业上给予政策扶持,提供信贷、用地、品种、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支持,特别是项目和资金扶持,使他们实实在在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充分调动新型职业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同时设立政府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金,对于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5天以上培训合格的,除来回车费、吃住报销外,还给予适当的误工补贴。
(二)切实提高培训质量,保障培训效果。如培训内容要切合当前实际,农民有强烈的需求;培训教材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俗易懂;培训的师资力量,既要有较好的理论水平,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使农民学了几天真正学到知识,尝到甜头。
(三)保障农民培训经费,调动部门积极性。县财政要站在支持农业农村长远发展的大计上,支持农业,切实保障培训部门的工作经费,最基本的项目配套经费必须到位,做到既有钱养兵,也要有钱打仗,调动培训部门的工作积极性。
(四)改革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途径,培育农业农村持久人才。目前的农业部门、人事就业部门对农民的培育对象都是中、老年为主,而且都是在家从事农业农村的为重点。这部分劳动力,十年、二十年就老化。真正农业农村的后继力量还是在现在的青年人,因此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重点、应该在八O、九O、甚至00后身上,因此加强现在初、高中的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应该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重中之重、长远之计。这几代人,不管他以后种不种田,他们生在农村,有农业切身体会,将来不能打工了,回来农村了,也有知识的积累。
第四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调研报告
敦化职业技术学院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调研报告
新型职业农民是推进现代农业的中坚力量,加大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育,培育壮大农村技能型、知识型人才队伍,是解决“三农”问题中将来谁种田、种好田的迫切要求,也是加快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的需要。为更好地加快培育敦化市新型职业农民,根据省农广校的要求,我们对敦化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敦化市农业农村劳动力资源情况
敦化市乡村人口172461人。有劳动力资源90563人,占乡村人口的52.5%,其中男劳动力资源占59.3%、女劳动力资源占41.7%。在农业农村劳动力资源中乡村从业的人员85536人,占劳动力资源总数的94%。在从业劳动力中真正从事农业的只有41693人,占乡村从业人员的48.7%。
二、敦化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主要途径
敦化职业技术学院在2014年实施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在农民培育上,2015年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一)确定遴选标准,严格遴选学员。我校主动与当地镇政府主管农业的副镇长联系,详细说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的内容及文件精神,报告我校在项目实施中的任务及培训意义,争取镇领导的深刻领会和大力支持,与所培训辖区的村长取得联系,对各村各户的发展规模和产业需求进行准确的调查,明确受训学员的培训想法和专业定位,对报名参加培训的农民进行择优遴选,共遴选出350名种植大户、合作社成员及农场主和致富带头人。
(二)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中我校充分发挥了农广校在农民培训中的人力资源优势,不断扩大学校的办学规模,加强软、硬件建设投入的力度,得到市政府及农业局的认可和重视,积极争取农民培训项目,并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纳入到学校的中心工作,精心设计培训计划及专业设臵,加强培训后的跟踪指导服务,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三)我校2015年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共开设了种植、农机、病虫草害三个专业的不同类型的培训班,其中以种植专业为主的生产经营型培训班招收学员150名;以农机为主的专业服务型培训班招收学员150名;以病虫草害专业为主的专业技能型培训班招收学员50名;每个专业的设臵都是根据当地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而开设的,具有代表性。每期班分额为50人,确保了工程的培训质量和效果。(四)创新培训理念,制定科学的培育方案和培育模式。在制定培育方案过程中,我校本着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培训指导思想,将集中理论学习+考察实践+跟踪服务相结合的培训流程,使受训学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目前,所有培训任务均已顺利完成,后续服务指导还将继续。
(五)聘请高素质的培育教师,为了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质量,按照培训计划我们组织和聘请了当地有名地相关专业的专家和讲师担纲授课,他们的讲授面向的是我市农村发展的实际,讲授的都是紧密围绕地方产业发展方向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品种,用地方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授课,得到了受训学员的极大认可和一致好评。
三、培育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从新型职业农民现状看: 一是数量严重不足。全市共有新型职业农民2916人,占乡村人口总数的1.69%,占乡村从业劳动力总数的3.4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中专、高中以上学历占3.9%的比例,比现代农业发达县市农业农村人才占比差距更大。
二是分布不均。从此次统计的数字看,崇义县新型职业农民大多集中在种养方面、农机操作维修和农村能工巧匠方面,种养能手合计721名,占总数的24.7%,农机操作维修630人,占21.6%,农村能工巧匠359人,占12.3%,而加工、管理、经营、农村经纪人、技能型等其他类型人才严重不足,人才行业分布极不平衡。
三是结构不够合理。从年龄结构来看,青年农村实用人才数量较少,大部分农村实用人才年纪在45岁以上,队伍普遍年纪较大,有进一步老化现象。四是从文化知识结构来看,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较多,且大多数农村实用人才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职业技术技能教育,整体文化素质不高,尤其是高技能、高层次人才紧缺。从性别结构方来看,女性农村实用人才少。
(二)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要求看: 一是时间上存在矛盾。新型职业农民系统培训真正要让农民系统掌握一门基本的业务技能,需要较长时间,按省要求生产经营型至少要15天以上,专业技能型也要5天以上。现阶段农村中青年大部分外出打工,在家务农的大部分50岁以上,而且都经营着劳动密集型作业,要离开家中一、二天也许还可以,要五、六天离开家来学习培训,家中的产业受到影响,相当困难。即使走得开,农民在家打工一天200多元,而培训五、六天就少赚五、六百元,一般农民是很难想得开的。
二是学习内容上矛盾。要提高农民专业技能,就必须系统的学习培训,而且需要较长的时间。而50多岁以上的农民大部分文化水平较低,听系统的学习乏味,甚至听不懂。短期快餐应对式培训、培训时间短、重点突出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要系统提高农民的业务技能又很难。
(三)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渠道看:虽然有农业部门、人事就业部门、教育部门等,但培育的角度不一,而且都以速成培训居多,很难达到提高整体综合素质的效果。
四、促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几点建议
新型职业农民是推进现代农业的重要力量,新型职业农民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敦化市现代农业发展进程,最现实的关系到将来十年、二十年后谁来种田、种好田的问题。如何推进敦化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建议如下:(一)建立激励机制,调动农民参与培育积极性。如对于培训合格的新型职业农民颁发合格证书,新型职业农民在发展产业上给予政策扶持,提供信贷、用地、品种、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支持,特别是项目和资金扶持,使他们实实在在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充分调动新型职业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同时设立政府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金,对于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5天以上培训合格的,除来回车费、吃住报销外,还给予适当的误工补贴。
(二)切实提高培训质量,保障培训效果。如培训内容要切合当前实际,农民有强烈的需求;培训教材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俗易懂;培训的师资力量,既要有较好的理论水平,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使农民学了几天真正学到知识,尝到甜头。
敦化职业技术学院
二0一五年十二月十六日
第五篇: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调研报告
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调研报告
市农业教育中心 梅红星
为全面了解掌握全市中等职业教育现状,为进一步促进农民科技教育的规范与提质,按照省农广校关于印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对我市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滨州市基本情况
滨州市位于黄河下游、鲁北平原,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北临渤海,东与东营市接壤,南和淄博市毗邻,西同德州市和济南市搭界,是山东的北大门。现辖5县5区,版图面积9600平方公里,人口37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65.68%。在农村劳动力适龄人口中,男性占劳动力总数的50.5%,女性占劳动力总数的49.5%。16-30岁占劳动力总数的25.5%;30-40岁占劳动力总数的19.3%;40-50岁占劳动力总数的27.3%;50-60岁占劳动力总数的27.9%。大专及以上占5.1%,中专及以上占2.2%,高中及以上占13.5%,初中占39.3%,小学占32.7%,文盲占7.2%。有80%以上的务农劳动力都不同程度的参加了农业技术培训。
二、调研工作基本情况
农业教育中心按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课题调研实施方案》开展工作,成立新型职业农民中等教育调研小组,召开相关工作会议,安排部署调研工作,要求按照规范、精确、真实的原则开展调研工作,得到新型职业农民中等教育第一手资料。
在深入调研阶段,根据分工要求在滨城区,博兴县,邹平县,育水平整体偏低,严重影响了农民对新观念、新信息的接受,大多数农民只停留在旧的、传统的观念和生产劳作里,农民素质提高已成为农民增收的关键因素。
3、农民参与培训意识差。农民对开展培训认识不到位,差异性大,重视程度不够,自满自足的小农意识浓厚,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观念较重,参加培训态度不积极,热情不高,基本停留在只学不用的状态,这些短视行为阻碍了农民科技意识的提高。特别是妇女和五十岁以上的农民,安于现状、小富即安,不思进取,缺乏创新精神,就是既想富又不敢担风险,对一些新技术的推广及培训持明显的观望态度,并不是积极接受和参与,害怕产生损失,只有在看到新技术在其他地方推广并产生实际效益,自己才敢接受。
4、农民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认为子女只有上大学才是读书的唯一出路,特别是当农民,根本不用学习,如果上大学后回家当农民,会受到耻笑。他们只考虑能不能增加收入,对学历、文凭、证书之类没有概念。
5、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并且缺乏制度保障。其直接后果是,导致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较差,教学质量不高,社会影响和吸引力不大,自我发展能力弱,为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不强,很难办出特色和水平。
五、意见和建议
目前虽然中等职业学校的大门已向广大农民敞开,但还需要我们找准职业教育与农民最佳结合点,因地制宜,大胆创新,真正办好农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1、在招收对象上,要从现有的农村劳动力中“挖掘”,依靠地方学习培养“本土化”人才。据农业部调查显示,我国农业劳
合,脱产、半脱产和短期脱产学习等方式开展农民培训。还可以送教下乡、巡回走教,把优质教育资源送到农村,把实践课放在田间地头、养殖场,让想学习的农民有学上,力求通过系统学历教育,真正提高农民专业生产技术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
4、在培训时间上灵活设臵。培训时间应该在农闲或者晚上时间。据调研数据分析,上半年的3月份左右,下半年应该在11月底12月份。
5、建立有效的职业教育评价机制,引导富有地方特色的职业教育办学格局的形成。建立起有效的职业教育评价机制,引导职业学校根据本地生源特点,结合市场需求,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职业教育。充分挖掘涉农企业中潜在的职业教育资源,实现师资同享。加强对现有师资的培养,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二〇一五年十月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