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合作金融研究(最终五篇)

时间:2019-05-12 19:35: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农村合作金融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农村合作金融研究》。

第一篇:新农村合作金融研究

新农村合作金融研究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金融创新已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尤其是农村合作金融体系的建立为破解“三农”这把锁找到了一把钥匙。农村金融创新是伴随农村合作组织发展而发展的。尽管农村发展经过30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现实问题,因此所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它与我国经济发展极其不相适应。按着目前的相关政策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农村金融创新迫在眉睫,更需要政府给予大力支持。建立健全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新型农村合作体系,是新农村合作组织实践与发展的重要内容,目前在全国各地都有探索实践。面对农业生产中遇到的信息、资金、市场、技术、供销等问题,努力构建以农民合作社生产合作为基础,流通合作为依托,金融合作为支撑的农村新型合作体系,符合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要求,也有利于农村社会资源的整合,有利于农村信用合作体系建设,为农村合作经济发展探索出新的道路。

一、找准农村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

“逐利”是资本的本性,“流动”是自由经济下资本的重要特征,这两点决定了资本始终处于一种从低收益向高收益 “集聚”过程,从我国农村金融机构服务的现状和国有商业银行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供的服务来看问题很多,也曾出现政策热,落实少,喊的响,服务少。那么尽快培育金融机构为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服务是务实的选择,也符合我国金融资产多元化的发展改革方向。

现代经济一个基本特征就是资本与产业和市场的高度融合,也可以说没有具有竞争力的产业与市场就不可能更好地吸引资本,这也是资本的趋利性所决定的,为此,解决农村融资难的根本出路还是在于实现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通过产业化可最大程度地提高融资的规模,通过市场化可最大程度地提高资金的流动性,做好农业的产业化与市场化两项工作,就会大大缓解农村融资难问题,大大提高了农业的产业化和市场化程度。国务院2009(40号)文件《关于供销社系统的改革意见》明确指出,供销合作社要参与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创办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试点和保险合作点。这样就为农村合作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为实施“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新型农村合作指明了方向。笔者认为: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和信用合作的有机结合是打开“三农”这把锁的钥匙,也是拉动农村经济的三驾马车,只有三社有机结合“三农”问题才会因刃而解。成立于新中国初期的供销合作社系统,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发展,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组织体系和遍布全国的经营服务网络,成为我国最大的合作经济组织,他们能够担当这个重任,能够带领农村崛起。我们也鼓励更多的民营企业和社会各种力量来参与“三农”建设与发展,为农村的再次崛起创造有利条件。

二、完善农村新型合作经济下的金融体系

农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信用合作社,这三大合作社在建国初期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历史的发展,它们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农业合作社演变为今天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一是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把千家万户的农民组织起来,逐步改变了农民在市场竞争中的弱势群体地位,降低了农民承受的市场风险,提高了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二是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专业合作社立足当地资源,突出主业,实行农业专业化,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优势农业生产,积极开拓农产品储存、加工、销售,实现了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但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仍然是一种松散型的联合体,加上合作社社员整体素质较低,蕴藏着一定的经营风险、市场风险及自然风险。所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其实和农户一样,贷款难、融资难也一直是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难题。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严重滞后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对此,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提出要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政策支持力度,大力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进一步优化金融结构,完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

解决农村金融为三农服务问题,首先得建立健全三个体系:一是金融服务体系,组建农业信用担保公司,大力培育小额贷款组织等;二是农民合作组织信用体系,成立社会公众信用数据库,建立公开的社会信息披露制度和建立社会化的信用等级评定制度,为农民合作社发展创造条件;三是农业保险体系,建立农业风险防范机制。问题是由谁来承担和参与担当这个责任?作为农村地区的两大传统合作经济组织,农村信用社和供销社显然责无旁贷。事实上,不少地方的供销合作社在农村金融领域已经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总结其成功经验,对于全系统参与农村金融服务,规避金融风险,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来看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社作为主要服务“三农”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多年来尽管在改革体制、改善管理、改进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支持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与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相比,在管理方式、经营模式、服务方式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适应,在管理体制、产权制度、风险防范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影响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作用的发挥,需要通过不断地深化改革,在发展中逐步予以解决。前些年,随着国有商业银行基于利润方面考虑逐渐退出农村金融市场,农村金融市场陷入农信社一家独撑的局面,几乎垄断了农村市场。但农信社资金实力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的金融需求,这既不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同时农信社也因为缺乏竞争而发展缓慢。深化农信社改革,除了应该按照“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国家适当支持、地方政府负责”的总体要求,发挥政策优势,把政策优势转化成竞争优势外,必须要求农村金融机构在自身的市场定位上,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能够体现自身的优势所在,开展使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差异化服务。与其他金融行业相比,农村信用社有着先天的优越性,掌握着大量的真实的客户资料,建立和利用客户资料数据

库能够帮助农村信用社获得巨大的竞争优势。充分利用差别利率等手段,把优化信贷投向作为推行差异化经营的有效途径。

再看供销合作社。供销合作社是按合作制原则组织起来立足农村流通的综合性服务组织。供销社的宗旨是,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提供综合服务,引导和组织农民进入市场,发展农村现代流通,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担当起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的桥梁和纽带,推动农村合作事业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供销社的主要职能是参与组织发展农产品行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综合服务社,构建面向专业合作组织的服务平台,以及指导社有企业和基层供销社开展农业生产资料经营、农副产品购销、日用消费品经营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现代服务网络建设,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综合开发等工作。目前无论是外界还是供销社自身都希望供销社能在农村合作金融体制改革中有所作为。为什么供销社能在农村金融改革中发挥作用?首先,解决农村金融问题的关键是要让金融机构真正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设身处地为农民着想,愿意为农民解决困难和问题。而专业合作社生产规模普遍较小,抵、质押能力不足,要想从现有的商业银行贷款是非常困难的。而供销社长期为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服务,与农民之间有着密切的经济交往和感情联系,所以由供销社参与兴办的金融机构更容易同农民结合到一起。其次,信用体系的建立是保证农贷畅通的重要保证。解决农村的信用问题是解决金融问题的一个关键点。农村金融环境长期薄弱的症结在哪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金融机构难以掌握农民个人的信用情况,所以不敢轻易放货。其实供销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这方面更有先天的优势:供销社长期位农民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更离不开农民,了解各家各户的信用,容易开发农民的信用资源;同时供销社可以通过合作社和协会组织来增加信用程度和信用系数;另外供销社和农业合作社为农民提供生产、生活资料服务,并收购加工农产品,这样可以掌握农户的现金流,就容易防范信用风险。供销社在农村基层星罗棋布的网点和供销社品牌的知名度,也可以节省金融企业市场开发方面的费用。所以农村金融体制创新需要供销合作社的参与,供销合作社也需要在农村金融创新的过程中推进合作金融、扩大生存空间。参与农村金融改革对于供销社来说既是一项应尽的社会责任,又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供销社在参与农村金融改革中要发挥自身的优势,扬长避短。比如发挥政策、品牌、组织和网络优势等,避开资金匮乏的劣势,利用供销社的优势联合具有资金、管理等优势的企业和机构,只有将供销社和农民专业社的优势集中到一起才能重新打造新农村合作金融新秩序。供销社应充分利用调整放宽农村金融准入政策之机,积极参与组建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世界进入了金融时代,金融对经济的统领和带动作用越来越明显。作为专业合作社,其生存离不开金融;作为经济组织,就离不开资本市场。所以供销合作社必须顺势而为,抓住机遇,实现这方面的历史性突破。事实上,供销社也已经作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如浙江台州供销社通过努力,已于2007年率先成立了“农信担保公司”,河北省供销社也先后成立了两家担保公司。

三、简要结论

农村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信用合作社已经成为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的三大主体。三者各有侧重和分工,又有趋于融合之势,关键在于厘清思路,找准定位,加快发展才是硬道理。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本定位在于生产领域,以提高产业化和市场化程度为己任。它立足当地资源,实行农业专业化,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优势农业生产,这是其根本;但它也可以向产业链延伸,开拓储存、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之路,这在某些领域就与供销社职能重叠或融合。

供销合作社的基本定位在于流通服务领域,它以发展农村现代流通,开展农业生产资料经营、农副产品购销、日用消费品经营等现代服务网络建设为己任,发展农村现代流通业是其根本,但它也可以举办专业合作社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与专业合作社融合,或者在参与农村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农信担保公司等方面推进合作金融,与农信社合作甚至成为农村合作金融体系改革中的有益补充。

信用合作社的基本定位在于金融服务领域,它以服务三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解决农村金融为农服务问题为己任,作为专业合作社组织生产和供销合作社组织流通过程中资金需求不足、融资困难之有力保障。它可以充分利用供销社的网络和品牌等优势,共创新农村合作金融新天地;它也可以在完善自身的同时与专业合作社紧密合作,实现双赢。

总之,农业合作经济面临的问题,绝不仅仅是资金问题,还有市场、技术、供销等问题,因此努力构建以“农民生产合作+流通合作+金融合作”的农村新型合作体系,符合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符合当前农业农村发展实际,符合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要求。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发展各类金融市场,形成多种所有制和多种经营形式、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现代金融体系。为了完成这个目标,农村合作金融体系的改革任重而道远。

第二篇:关于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研究

关于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研究

——以**为例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金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金融兴,则“三农”兴;金融活,则“三农”活。如何妥善利用银行信贷资金,充分发挥金融杠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更好地支持和服务新农村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大课题。为此,人民银行**市支行在辖内开展专题调查研究,提出调研报告如下。

一、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近年来,人民银行**市支行充分发挥货币信贷和金融服务的组织管理职能作用,积极搭建银政、银企合作平台,深入开展“金融超市”进园区、乡镇活动,协助地方政府修订完善了金融工作考核奖励办法,调动了金融机构抢抓政策机遇、加大信贷投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力引导金融机构在保持信贷投入适度增长和均衡投放的同时,加大对“三农”事业的信贷投入,不断优化信贷结构,扩大金融对“三农”事业发展的杠杆支撑作用,力促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切实履行基层央行支持新农村建设和推动县域金融发展的职能。2012年,全市金融机构涉农贷款216.04亿元,较年初增加41.38亿元,其中发放新农村建设贷款4.45亿元。

1、着力完善服务体系,满足“三农”金融需求。**市农村金融呈现出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新型农村金融分工协作、相互补充的态势,呈现出机构多样化、服务扩大化的特征,基本符合“三农”发展的多层次、多元化需求。目前,全市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13家,其中:政策性银行1家;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4家;邮政储蓄银行1家;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4家;农村商业银行1家;村镇银行1家;外地农村商业银行分支机构1家,共有营业网点121个。另外,247个自助银行,143家反假货币宣传站,381个支农取款服务点,实现了金融服务机构乡(镇、社区)全覆盖。截止2012年,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66.13亿元,比年初增加78.1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72.19亿元,比年初增加44.18亿元,增量贷款名列泰州“三市三区”第一。全市3家小贷公司贷款余额3.08亿元,比年初增加0.72亿元,新型农村金融组织进一步稳健发展。

2、着力创新担保机制,支持农民致富创业。致富创业是提高农民收入的关键所在。创业需要大量的信贷资金扶持,而“担保难”制约了农民获得银行贷款。为了破解农民创业过程中的资金瓶颈问题,人行**支行积极引导农商行进行担保机制的探索创新。近年来,先后在辖区内开展信用互助协会、小额农贷担保公司等改革试点,取得显著成效。截止2012年,3家小额农贷担保公司担保贷款余额4.27亿元,其中农户贷款2.94亿元,惠及农户1525户。在推进大学生“村官”暨青年“创业贷款直通车”项目过程中,简化贷款程序,降低贷款利率,变通担保方式,开发“创业一证通”、“易贷通”等系列化的金融产品,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和农村青年带头富、带领富的作用。2012年,全市新增农户贷款9.64亿元,新增2.3万农民创业,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约12万人,促进了农民持续增收。

3、着力拓展业务功能,壮大农村经济组织。大力实施农村经济组织“融资通达工程”,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业务功能,按照“宜社则社、宜企则企、宜户则户”的方针,扶持农村经济组织发展壮大。在服务模式上,根据不同地区经济、行业特点,建立农副产品、脱水蔬菜等专业网点,为客户提供富有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在业务创新上,为农村经济组织量身定做信贷新品种,还贷方式、贷款期限、结息方式等方面灵活多样。在科技支撑上,完善信贷辅助系统,上线运行新一代综合业务系统,加快普及自助服务终端,为农村经济组织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在定价机制上,结合“阳光信贷”办贷模式推广,区别贷款对象、保证方式、产业情况和风险程度不同。不断完善等级管理和贷款利率浮动,让农村经济组织享受真正的优惠和实惠。全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53家、入社农户29.08万户,累计达793家、31.04万户,成员出资额达到22.2亿元,其中200多个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得到银行授信贷款6312万元。

4、着力研发金融产品,推进高效农业发展。以加快金融产品研发创新助推高效农业发展。大力推广水面、仓单、应收账款、原材料、土地流转等质押贷款,积极采用搭桥贷款、自然人财产抵押、联保贷款等方式,推行“一次核贷、循环使用”、“整贷零还、效益还贷”等模式,满足农业多元化的信贷需求。大力推行“阳光信贷”工程,金融机构主动做到贷款评议社会化、贷款手续便捷化、贷款定价透明化、行为监督公开化,按照“阳光程序”,执行“阳光利率”,打造简便快捷、优质透明、公开高效的贷款绿色通道。农业保障能力增强。2012年全市承保水稻62.6万亩,小麦65.01亩,油菜12.75万亩,保费总额2807.2万元。强势推进高效农业保险,全市承保蔬菜大棚3400亩、育肥猪28.72万头、能繁母猪6.39万头,实现高效农业保费1070万元。农业保险在农业生产中的保障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各险种出险理赔850.81万元,解决了农户的实际困难。

5、着力扶持龙头企业,加快产业化的进程。根据全市农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各金融机构围绕银杏加工、畜牧养殖、花卉苗木、面粉制品等特色产业,加大对龙头企业的培育扶持力度。各金融机构主动与企业结对,为企业量体裁衣,创新符合企业发展的信贷产品,逐个破解企业融资“瓶颈”。信托+理财”组合融资、流动资金贷款、固定资产贷款、企业联贷联保、动产质押授信等一系列信贷产品,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显著提升,一大批中小企业成长为龙头企业,实力快速提升。目前,**市共有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3家,地市级龙头企业26家,龙头企业对“三农”经济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二、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存在的现实难题

由于现行金融体制的制约,目前,**市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工作存在着一些社会共性问题,亟需通过改革、创新谋求突破。

1、金融支农服务职能有待进一步发挥。随着农村经济的加快发展,农业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新农村建设的金融服务需求呈现刚性增长态势,农村金融支农职能发挥不够充分。主要表现在:一是国有商业银行“嫌贫爱富”,直接减少了农村金融的供给。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收缩乡镇机构的现象有所改善,但重新恢复机构,服务“三农”的进程缓慢,明显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金融服务需求。另外还存在“贫富差距”,金融机构网点多布设在经济发达乡镇。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战略越来越倾向于“大银行、大城市、大行业、大项目(客户)”,只把农村视为吸收存款的主要战场之一,尤其是贷款权限进一步上收后,乡镇机构基本上只单纯吸收存款,逐级上存,而贷款投向则呈现非农化倾向。二是政策性银行业务不宽,淡化了农业投入的“普惠”效应。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作为国家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目前的信贷范围仅限于粮棉油流通环节信贷服务,其他政策性业务,如支持农业开发、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功能并没有有效运作,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乏力。三是农村金融资金外流,削弱了支农主力军的作用。全面延伸到乡镇并且直接面向农民提供信贷服务的只有农村商业银行,但受经营的自负盈亏,追求自身效益最大化的商业倾向影响,以及管制较多、历史包袱沉重等等各种原因,使得资金向收益相对较高的城镇或非农产业流动,而为“三农”提供的信贷支持非常有限。截止2012年,**农村商业银行吸收各项存款达107.16亿元,发放各项贷款77.45亿元,两者差29.71亿元,其中除小部分存放中央银行外,大部分以投资或同业拆借等方式从农村流出。四是邮政储蓄抽水效应,成为分流农村资金的重要渠道。农村邮政储蓄机构虽然客观上活跃了农村经济,但在支持农村发展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它将农村仅有的资金“倒流”城市,“抽水机”效应使其支农作用微乎其微。

2、地方法人机构发展有待进一步扶持。随着农村工商业的迅猛发展和产业化、市场化程度提高,农村经济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日益趋向多样化。过去,传统农户贷款主要用于购买种子、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金额一般不大。而随着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大部分农户贷款逐步转化为个体、私营企业贷款,这部分贷款少则一两万元,多则几十万元。实施稳健货币政策以来,受信贷规模以及存贷比等监管指标的控制,金融机构在支农方面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象,甚至为了应对监管采取“月头放、月底收”的措施,不但增加了自身工作量,而且得不到社会公众的理解,亟待相关监管部门予以政策倾斜。

3、基础设施信贷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当前,基础设施建设基本是靠“财政拿一点、乡镇筹一点、公众捐一点”,有多少资金办多少事,项目进行缓慢,需要大量的信贷资金予以支持。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涉及到村庄改造、村容整洁、水利建设、良田改造、“四通工程”等项目,这些项目都带有社会公共产品的性质,工期长,收益低且慢,并具有不确定性,金融机构从自身利益出发和风险防范考虑,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的积极性不高,甚至根本不介入。

4、民间金融市场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随着新经济组织的不断涌现,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如小贷公司、资金互助社以及融资性担保公司等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并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尤其在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形势下,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在缓解全市中小企业“融资难”以及促进“三农”事业发展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内部不规范、缺乏有效监管等原因,其金融风险隐患不容忽视。另外,近年来,民间借贷由原来的隐蔽型逐渐向公开化发展,且借贷规模也逐年上升。由于没有法律保护和监管约束,极易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特别是高利贷融资增加了农民债务负担和农村金融风险。

三、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以推进农村金融机构建设为抓手,努力建立和完善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和其他金融组织定位明确、功能互补、多层次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催生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加快构建主体多元、产品丰富、分工细化、竞争有序的农村金融市场格局。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和特色农业的信贷投入,加快推进农业保险,健全完善支农融资担保和风险补偿机制,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拓宽农民展业增收渠道,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不断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目前,农村金融存在“两缺两不缺”现象,即不缺资金、不缺政策,缺适合农村的融资机制和缺服务社会低层的金融机构。因此,适应农村金融需求,必须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农村金融机构体系。延伸金融机构服务农村的“触角”。建议市委、市政府出台用地、建设审批等优惠政策,引导鼓励金融机构到乡、镇,甚至有条件的村设立营业网点和自助服务区,积极推广网上银行业务,激励信贷资金更多地投向“三农”。积极推进农村民间金融组织建设。努力形成农村商业银行、农业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为主体,邮政储蓄银行、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城市商业银行和其他各类银行为支撑,农业生产保险、农民小额人身保险和农民家庭财产保险为补充的农村金融市场新布局。

2、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提升金融机构贡献份额。县级金融机构要积极上争倾斜政策并结合区域特点,加大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农业发展银行应拓宽信贷支持领域,由目前的仅支持粮食收购环节向粮食产前、产中领域延伸;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增加支持“三农”事业发展过程中的中长期贷款等开发性金融业务。各商业银行要因地制宜地开发适合当地“三农”需求的新产品;调整信贷结构,大力支持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经济社会效益好、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村各类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农民经纪人协会以及种养大户、进城务工经商农户、小型加工户、运输户及与“三农”服务有关的经营户等,要围绕地方党政确定的生猪、家禽、果蔬、水产、休闲观光等特色产业的培育和优势产业链的延伸,加大资金投放力度,积极引导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农民自主生产经营,适度引进业主经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同时,农村金融机构要着力推动自身改革创新,提高服务能力。加快推进农村地区支付结算“快通工程”建设,逐步扩展和延伸支付清算网络在农村地区的辐射范围,支持涉农金融机构建设和完善支付清算系统和业务处理系统,鼓励和引导涉农金融机构开发和推广适合农村实际的支付结算服务品种。加大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在农村的推广力度,加快推广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培养农民形成新的支付习惯,逐步推进农村金融结算服务现代化。

3、以培植主力军为重点,不断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因农而生、以农而长的金融机构,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被赋予支持“三农”的历史使命,要进一步加强金融支农工作,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三农”工作发展的新特点和对农村金融服务的新要求,将商业化经营与服务“三农”有机地结合起来,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高效农业要求结合起来,增加“三农”贷款的投放量,扩大覆盖面,提高收益面,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县级人民银行应准确把握**经济发展现状,适时向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放支农再贷款,用信贷杠杆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要继续深化改革的基础上,积极开发支农的新领域。既要关注“顶天立地”的农业产业,更要关注“铺天盖地”的小项目,将支持农户小额贷款放在重要位置,解决农民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及农副产品加工、运输和消费信贷等方面的合理资金需求。另外,实行利率优惠,让利于农民,减轻农民负担,让农民得到真正的实惠。

4、以完善功能为目的,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信贷投入。金融机构在考虑自身效益的同时要勇担社会责任,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另外,农村基础设施建中,农村公路、电网、通讯、水利、小城镇建设、生态环境、再生资源等项目,信贷需求将长期存在,为金融机构拓展中长期贷款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有利于信贷结构的优化和经营方式的转型升级。地方政府应建立专项奖励基金和风险补偿基金,对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金融机构予以奖励,对金融机构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遭受的损失,给予一定的补偿,最大限度调动金融机构支持新农村形象建设的积极性。

5、以创建活动为抓手,不断优化农村金融市场秩序。县级人民银行要全力推进辖内“金融生态达标县”、“金融生态优秀县”创建工作,提高全民创建意识。大力开展“金融下乡”活动。明确开展“金融下乡”活动的总体要求、工作目标和具体措施,引导更多资金投向农村。适时组织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送网点下乡,方便“三农”;送贷款下乡,满足“三农”;送金融知识下乡,提升“三农”;送保险下乡,保障“三农”,通过金融下乡活动,营造良好的农村金融发展环境。认真开展“信用镇、信用村、信用社区、信用企业、信用户”评比活动,全面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切实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对小贷公司、资金互助社以及融资性担保公司等机构,相关职能部门要强化沟通协作机制,各司其责加强监管,全力防范金融风险,切实做到“在经营中规范,在规范中经营”。对非法集资等严重扰乱金融市场秩序的犯罪行为,人民银行应会同公安、司法等部门建立信息互通机制,一旦发苗头性事件,立即采取高压措施,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第三篇:穗港澳台金融合作研究-广州金融办

穗港澳台金融合作研究

暨南大学金融系

随着中国加入WTO、CEPA的实施和泛珠三角合作的加强,穗港澳台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在“十一五”规划实施的第一年,如何更好地利用香港这个国际金融中心,加强两岸四地的金融合作,为广州经济和金融产业发展服务,已成为当务之急。加快穗港澳台金融合作的步伐,有利于迅速优化广州金融业结构,提升金融产业在全市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促进广州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建设。

一、穗港澳台金融合作现状

(一)四地资金相互流动

港澳台地区一直是广州对外融资的主要基地,而广州又成为港澳台资本输出的巨大市场;广州在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过程中,许多资金也纷纷流向香港、澳门,形成了彼此提供“资金融通”的格局。在直接投资方面,港澳台地区是广州引进外资的最大来源,占广州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50%以上;广州对港澳地区的直接投资也逐步增加,广州在香港、澳门设立各类企业300多家。在银行信贷方面,港澳台金融机构,尤其是香港银行为广州经济建设提供了较大融资支持,广州地区的银行也通过同业市场向香港银行提供了大量资金。

(二)金融机构跨地区互设分支机构

一方面,港澳台地区有10多家银行在广州设立了营业性机构和代表处,香港联合交易所在广州设立了特派员,香港汇丰银行在广州设立了档案备份中心。另一方面,广州地区的金融机构也积极到港澳地区设立机构,如总部设在广州的广东发展银行在香港设立了代表处。(三)金融业务合作日益密切

在授信融资业务方面,广州地区的银行与香港银行合作开展了备用信用证下融资、应收账款出售、转口贸易融资、转口压汇等业务,为境内外贸企业和港资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同时两地银行还联合开展银团贷款业务,支持大型基建项目建设。在结算代理业务方面,穗港澳地区的银行之间建立了代理行关系,合作范围已涵盖了信用证、汇款、托收、保函等多个领域。在外汇资金业务方面,穗港澳地区银行在外汇买卖、外汇资金拆借、外汇衍生产品交易等往来密切,外汇衍生产品业务已成为近期合作的热点。在个人银行业务方面,穗港澳地区银行联合开展外汇投资理财业务,为三地居民提供消费信贷、股票交易、外汇交易、债券买卖、基金和保险等理财服务。在信息交流和人员培训方面,中国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分别与其总行在香港的机构建立了制度化的联系,广州市商业银行每年也派人到香港东亚银行学习。

(四)人民币和港币在穗港澳地区同时流通

随着CEPA的实施,穗港澳三地社会经济融合趋势加快,互为人员流动、旅游和公务的目的地,贸易投资活动进一步密切,港澳居民在广州置业、消费和投资已成为普遍现象,广州居民也开始在香港、澳门置业、消费,这种状况导致了穗港澳地区之间货币的相互流动不断增强,人民币对港币的替代效应逐渐显露出来。个人人民币业务的开放,为香港建立未来人民币离岸业务中心提供了有益尝试,巩固了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五)票据结算系统相互连接

一是建立和完善了穗港票据联合结算系统,基本形成了一个以广州为中心覆盖珠三角的穗港票据结算系统,交易量稳步增长,商业银行办理托收业务的时间由7天缩短为2天,为银行同业创造了一个公平的国际结算业务环境。二是实现了穗港即时支付系统的联网,为两地企业提供逐笔处理业务、全额清算资金、实时到账的快捷服务。三是实现了穗港澳地区银行卡网络互联互通。广州银联网络已联结了54家港澳银行卡网络中心,港澳银行发行的港元卡、人民币卡可在广州的ATM机和POS机消费和提现,广州地区部分银行发行的双币卡也可在港澳地区消费和提现。

二、穗港澳台金融合作的主要问题

总体上,穗港澳台金融合作的水平和层次目前远未适应两岸四地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尤其是穗澳金融合作有待加强,穗台金融合作层次不高。

(一)金融机构相互参股现象极少

中国内地已有10多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获准吸收境外投资者入股。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有利于国内金融机构实现股权多元化,加强产权约束,形成良好的治理结构,同时有利于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提高金融创新能力。虽然花旗银行与驻穗的广东发展银行达成了收购协议,但港澳银行在参股或收购广州地区银行方面尚未有实质性运作。这说明穗港澳台金融合作的水平不高,合作深度有待加强。

(二)支付结算系统的完善尚有较大空间

穗港之间支付结算系统发展进程较快,穗港票据联合结算系统、电子汇兑结算系统初步建立,但穗澳之间支付结算系统的建设起步晚,穗台合作尚未涉及此领域。

从已建立的区域支付结算系统看,尚存在票据结算方式单一,实时支付系统优势不明显等问题。穗港票据联合结算系统运行以来,一是结算币种和结算范围存在限制,目前只能办理贸易项下港币票据联合清算业务,美元票据和非贸易项下的票据还须另行处理;二是对穗港票据联合结算业务的管理主要采取行政手段进行直接管理,对境内企业使用票据的行为附加了许多《票据法》以外的限制。穗港外币实时支付系统尚不能实现两地同业间资金的瞬间到账抵用。(三)金融监管协调难度大

穗港澳金融合作起源于市场的推动,这种金融关系带有较大的自发性和分散性,缺乏统一的规划。目前,穗港澳金融合作机制仍处于雏形,三地金融业缺乏制度性的合作与协调,不仅不能适应穗港澳金融关系高层次提升的需要,而且容易造成金融监管漏洞,难以有效抑制地下金融活动。

(四)穗台金融合作层次不高

在穗港澳台金融合作中,穗台之间金融合作的层次低,形式单一。穗台之间不存在政府间合作机制,没有结算系统等基础设施,台湾金融机构没有在广州设立分支机构,广州地区的机构也未到台开展业务。

三、穗港澳台金融合作的对策

针对穗港澳台金融合作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议采取的对策措施如下:

(一)加强政府经济金融管理部门的合作

首先,要提升穗港澳台之间的经济贸易合作的层次和水平,这是四地间金融合作的基础。其次,要加强四地金融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尤其是穗港澳之间应建立一个一体化的联络机制,定期召开联席工作会议,通报各自的监管政策。第三,要加强对监管对象的信息交流。穗港澳三地监管当局要根据巴塞尔委员会的有关规定加强分工协作,对跨境设立分支机构和相互参股的金融机构定期通报各自掌握的有关监管对象的信息。

(二)深化在支付结算等领域的合作

一是继续完善穗港票据联合结算系统,增设美元票据单向结算,逐步开通美元和欧元票据双向结算,并逐步把非贸易项下的票据纳入联合结算范围。二是与澳门方面共同建立穗澳票据联合结算系统、电子汇兑结算系统等基础设施。(三)加强金融业务合作

一是相互引进金融产品。为加强穗港澳台之间的资金流动,广州金融机构可以引进港澳台的金融产品,同时也可以协助港澳台地区金融机构引入内地的一些金融产品。广州应大力推动穗港澳银行开展银行卡、消费信贷及投资理财等个人金融服务的合作,鼓励银行探索穗港澳三地个人双币种贷款(包括质押贷款、住房贷款和其他消费贷款)产品的引进和创新,做好个人信贷业务,同时鼓励银行探索三地中小企业双币种贷款。二是加强网络银行合作。利用各自在当地的优势,在公司网上银行业务、零售网上业务、网上股票交易等领域加强合作。三是加强银团贷款合作,为跨境、跨区大型基建项目和企业集团提供信贷支持。香港是亚洲银团贷款中心和主要牵头行集中地,广州是国内区域性银团贷款中心,穗港澳台之间银团贷款业务的互补性强。四是鼓励港澳台金融机构参与广州企业的重组和对不良资产的处置。五是要支持符合条件的广州金融机构和人员到港澳从事与资本市场投资相关的服务业务和套期保值业务。

(四)加强金融机构合作

一是鼓励港澳台有关金融机构来广州设立法人机构和分支机构,继续引进港澳银行,扩大港澳银行设立分支机构的地域范围。二是支持港澳台金融机构参股广州的法人金融机构,鼓励港澳资本参股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三是支持香港联合交易所、结算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公司和财务公司到广州设立机构,开展业务,建立合资的法人金融机构。四是吸引港澳台熟悉国际金融市场运作的专业化咨询、评估等金融中介机构来广州开业。

(五)扩大金融市场的相互开放

一是增加货币市场的交易品种,增加新的金融工具和产品。二是利用港澳人民币回流的机遇,在国家法规、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积极支持、科学引导资金跨境流动,建设穗港澳三地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三是利用香港证券市场资源,支持区内企业在香港发行股票和债券。四是推动区域产权交易市场整合,促进各类型企业跨区开展并购重组。五是进一步加强保险市场、外汇市场、黄金饰品市场和创业资本市场等的合作。六是进一步对港澳台开放金融中介服务市场,提高中介服务水平。

(六)加强穗港澳台四地金融人才的交流与合作

人才是关键。培养一大批精通金融业务,熟悉穗港澳台地区情况的复合型人才对区域性金融合作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建立穗港澳台金融人才交流制度。聘请港澳台金融专业人士到广州地区金融机构担任高级管理人员和顾问,吸引港澳金融人才来穗就业;鼓励在穗优秀金融人才参加香港“输入内地专才”计划,选派金融业务骨干到港澳交流、培训和实习。发挥驻穗高校港澳台学生多的优势,加大四地金融人才的联合培养力度。实行金融人才流动便利化,人事、外事和公安等政府部门应为金融机构人员赴港澳公务、金融机构聘用的专家办理多次往返签证、申办两地车牌等提供便利和支持。

(七)充分发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作用

主动接受香港国际金融中心辐射,积极吸引香港金融机构将其金融灾难备份中心、数据处理中心、软件开发中心、理财中心、培训中心等后台业务内迁广州,支持穗港澳金融机构建立战略联盟,开展业务和技术合作。支持广州一些金融机构和大型国有企业到香港发行股票和借壳上市,支持广州地区三资企业中的港澳台资本企业在境内发行股票。探索广州金融机构通过香港进入国际金融市场,买卖外国政府债券,扩大外汇资金使用渠道。

(八)营造区域金融合作的舆论氛围

定期举办穗港澳台金融发展与合作论坛,开展多形式的穗港澳台金融学术交流,为推动多层次、多领域的区域金融合作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姜永宏 廖毅芳 姜晓东 王德玉)

第四篇:社会主义新农村研究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以峄城区新农村建设为例

为了进一步地学习科学发展观,了解掌握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培养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于是我开展以“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内容的调研活动,就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此次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调查日期:2013年

调查地点: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

调查单位:青海省青海大学

调查人员:

一、峄城区的基本情况

峄城区是枣庄市辖区,枣庄中心城区的组成部分。位于山东省南部,是镶嵌在稣、鲁、豫、皖交界的淮海经济开发区中心位置的一块绿色宝石。它北靠枣庄,南通徐州,西接微山湖,东望大海,206、104国道纵贯南北,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中国第一”的峄县万亩石榴园就坐落在其中,全区总面积627.6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34万人。气候属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区。四季分明,季风明显,雨热同季。因爱黄海气候的影响,东风较多,但大陆海洋性气候不够典型。

二、过去的峄城区

经济形式单一,经济主要依赖农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劳动力素质低,思想观念落后,基础设施落后,学校建设落后,医疗设备落后,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较低,作物种植成本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较为落后,经济发展为粗放型发展。

三、现状

近几年来,峄城区的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呈现出了新态势,经济建设的前景逐步明朗。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 改善,科技文化教育发展加快,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正在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一)生产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

2003年开始规划建设了经济技术开发区,并被批准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起步区面积已达4平方公里,累计入园项目达到71个,其中过千万元项目48个,过亿元项目11个。2006年全区农业增加值达到8.0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10元。2006年,全区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6.5亿元,实现利税13.53亿元。同时,全区坚持每年培育10个民营强企的目标不动摇,2006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7.7亿元,利税13.28亿元,全区民营经济单位发展到2.1万个。

(二)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村村通油路工程累计投资9643.2万元,共铺筑路面688.8公里,全部实现村村通目标。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已完成投资6980万元,全区100%的行政村通上了自来水。村村通有线电视工程已完成投资680余万元,75个村通上了有线电视。扩大农村低保及农村养老保险覆盖面,发放农村低保资金14.6万元,农村居民有230户、789人享受了最低生活保障;征缴农村养老保险金71万元,新办养老保险400余人,参保人数达到6.35万人。有效地解决了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累计投资2244.44万元,新建农村学校37所,已竣工31所,竣工面积4.1万平方米,新购置课桌3.4万个,复新课桌4.4万个,极大改善了农村办学条件;经济薄弱村帮扶转化工程,市、区帮扶单位共支持帮扶资金物资1740.2万元,兴建经营性项目完成投资2298万元。25个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收入均已超过或接近

2万元,有的村已经提前完成了年集体增收3万元的任务目标,2520 个农户初步走上了致富奔康之路。

(三)农民素质不断提高,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随着 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逐年加大了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全区培养法律大专学历村干部、法律明白人,分别达到了382人和6.8万人。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做法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和省电视台播出。农民素质普遍增强,不断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力度,全区已有11.4万名农民接受了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培训,培养一大批农村科技能人,三分之一以上的农民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5000多名农民成为科技致富带头人。广大农民积极学用新型科技,农用新科技在农村得到广泛普及,并将这些新技术充分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其次,在广大的农民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比如在2012年春节,为喜迎龙年,峄城区精心组织了一系列文化活动,为农民群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产品,营造出喜庆祥和的新春节日氛围。民间庄户剧团、乡村业余文艺队伍,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舞龙、舞狮、撑旱船、踩高跷、独杆轿等民间表演形式为主要形式,赢得群众阵阵喝彩,广大群众在欢声笑语中憧憬着龙年的幸福美好。不少镇(街)还把惠民文艺演出、书画摄影图书展览等群众喜闻乐见的精神产品送到农村、社区,如阴平镇及枣庄书画院的书画家把春联、书画作品等免费赠送给父老乡亲。具体为底阁镇举办了全镇首届农民运动会和民间剧团唱大戏活动;吴林办事处举办了歌咏比赛、拔河比赛等活动;坛山办事处举办了狮子龙灯表演、书画展、青年歌舞会;榴园镇白庙村、南棠阴村举办了农民艺术节、舞龙舞狮、歌咏比赛等活动;阴平镇夕阳红文化娱乐中心送戏进农村巡回表演10场;古邵镇农村、学校、企业举办了文艺联欢、篮球比赛等活动;峨山镇舞狮舞龙队到各村进行表演。古邵镇50多人的狮子龙灯队、徐楼社区艺术团、榴园朱村庄户剧团、吴林乱沟居农民剧团等到各村巡回表演,为农民群众送去欢歌笑语。

(四)民主法制不断健全,基层组织进一步加强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实现新突破。坚持抓先进、抓示范与抓后进、抓整顿并举,突出抓好班子软弱村的整顿,特别是通过在农村开展党的先进性教育活动,村级组织整体战斗力明显增强。严格控制村干部职数设置,村两委干部交叉任职比例达到77.2%。大力实施农业科技“两个一”工程(为每个村培养一名农业科技大专生党员,每户培养一名农业科技明白人),首批120余名农业大专生党员已经毕业,3—4年内可实现每户一个科技明白人的目标。广泛推行“四步议事制”(群众问事、集中议事、及时办事、定期评事),提高了民主管理、村民自治的水平,有效化解了基层矛盾,群众满意率达90%以上。在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大环境下,广大干部 群众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普遍增强,各村全面建立和推行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机制,把群众关心的事情全部公开,村中重大问题向人大代表、村民代表征询意见,将财务公开延 伸到村民小组,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五)、积极发展旅游业

近年来,建立了冠世榴园、石榴园-仙人洞景区、青檀寺景区、榴园人家“农家乐”餐馆、旅游商品生产厂家、旅游购物商店等包括食、住、行、游、购、娱等六要素的旅游产业体系且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据统计,2006年接待旅游人数60余万人次,接待游客人数和旅游直接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10 %和12%,创历史最高水平。现在的枣庄旅游已基本形成了以抱犊崮、熊耳山、冠世榴园、微山湖湿地为代表的观光旅游产品,以盈泰温泉度假村、汉诺葡萄酒庄为代表的休闲度假产品。以滕州“一塔六馆”、匡衡祠、市博物馆为代表的文化旅游产品。

三、总结

综上所述,可见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经在路上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大多数村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变化,但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峄城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之路上还有很漫长的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强认识、明方向;重科技、讲标准,加大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重投入、提效益。强基础、求发展,不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抓培训、强素质,加大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加强实用技术培训和农业科技知识普及,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强组织、抓服务,强化村级服务阵地和服务队伍建设,加强村级班子建设;促产业、抓输出,大力发展劳务经济; 仍然是今后工作的重点。为此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要对重点产业进行重点扶持,提供技术支持;其次加大投入,解决群众新农村规划及建设的资金问题。最后建议上级政府出台相应政策解决土地合理流转的问题。

四、认识

通过这次调查我明白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走下去,尽管我们知道这个过程并不会一帆风顺。只要我们实事求是把党和国家的政策落实到实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并结合各自地区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我们一定会把农村建设好了,实现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强大。让我们为之奋斗吧1

第五篇:金融渠道合作协议书

金融渠道合作协议

甲方(总代理):

乙方(分销商):

甲方为合法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从事贷款代办、后期等业务,拥有获得金融机构分期贷款政策的优势;乙方为合法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从事房产中介业务,拥有有贷款需求的客户资源。甲、乙双方本着互利共赢、平等信任、自愿的原则,经友好协商达成共识,订立如下合同条款,以期共同恪守履行。

第一条:合作项目

甲方与乙方共同合作,乙方向甲方推荐有房家装分期贷款需求的客户或其它符合甲方业务要求的客户,甲方经初步筛选后,对符合金融机构要求的客户提供家装分期贷款代办服务。

第二条:甲方的权利义务

1、甲方委派专人负责乙方客户的资料初步审查、对接银行面签等手续。

2、甲方按照约定向乙方支付推荐服务费。

第三条:乙方在合作中的权利义务

1、乙方向甲方推荐有贷款需求的客户,并提供真实有效的银行流水、个人征信、房屋权属等资料。乙方不得向甲方或银行提供虚假信息和材料、不得向客户暗示或为客户提供虚假信息和材料提供便利。

2、乙方应严格按照银行该类产品贷款政策向客户介绍,不得私自承诺客户不实信息,不得超出甲方发布产品政策向客户宣传或承诺。

3、乙方不得超出本合同约定收取客户服务费,乙方不得乱收费或以向客户返利、变相返利的价格方式扰乱市场。

4、乙方不得利用返利或变相返利方式挖取其他渠道及甲方授权的其他合作伙伴的业务。

5、严格保守甲方的商业秘密和客户的个人资料秘密,不得向其他机构泄露甲方业务资料和客户个人资料。

6、乙方推荐的客户发生欠款、坏账的情况,负有共同帮助银行收取追缴欠款、坏账的义务。

7、乙方不得向其他机构泄露双方合作内容及客户信息。

第四条:服务费

1、服务费的返还

乙方向甲方推荐的客户,银行完成放款后,甲方按照如下比例返还乙方服务费。

标准业务:按照返还服务费的 %返还合作分佣。

非标准业务:按照返还服务费的 %返还合作分佣。

2、返还服务费的支付方式

返还的推荐服务费,按月结算,甲方于每月 日向乙方一次性支付上月的返还服务费(银行转账现金)。乙方收款账户:

户名:

账号:

开户行:

关于客户的约定

(1)乙方需按照甲方要求尽量配合提供借款所需的资料,如因乙方的不配合、不及时提供资料造成的贷款无法审批,甲方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2)乙方客户贷款未能通过贷款审批,甲方收的服务费全部返还给乙方。

(3)银行审批额度有变化的,甲方收取的服务费金额按银行实批金额多退少补。

(4)甲方收的服务费不含税,甲方不直接向乙方客户开具发票,若乙方客户需要开发票,由乙方开具。

(5)甲方未收取服务费之前,有权拒绝提供贷款代办服务。

第五条:违约责任与解除

1、甲方逾期向乙方返还服务费,乙方有权要求甲方继续履行,并有权单方解除本合同。

2、乙方违反本合同约定,提供虚假信息和资料,导致贷款金融机构产生欠款或坏账,或被金融机构查得乙方客户存在提供虚假信息或资料的情形,以及乙方违反本协议第三条义务的,乙方除应返还甲方已支付的服务费外,还应向甲方赔偿损失人民币5万元,甲方有权优先从尚未返还的服务费中扣除,甲方有权单方解除本合同。

3、因不可抗力或金融机构取消该类金融产品,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实现的,或因国家政策规定不允许办理合作的业务的,甲方有权单方解除本合同。

4、乙方负有本协议约定的全部内容不被任何第三方知晓的保密义务,如若违反保密义务,则乙方向甲方支付不低于5万元的损失赔偿金。

第六条:合同的生效

本合同自双方盖章之日生效,合同期限为一年。

第七条:附则

1、因本协议发生纠纷的,有甲方住所地法院管辖。

2、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 乙方:

联系人: 联系人:

开户名称: 开户名称:

银行账号: 银行账号: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下载新农村合作金融研究(最终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农村合作金融研究(最终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金融服务合作协议

    金融服务合作协议 甲方: 上海祺天实业有限公司 代表人: 乙方: 山东省青州市金融办公室 代表人: 鉴于: 甲方系一家经上海市自由贸易试验区工商局核准注册,主营业务为资产管理、......

    金融战略合作协议(精选合集)

    金融战略合作协议 甲方: 代表人:乙方: 负责人:为建立长期、良好的金融合作关系,缓解乙方会员企业融资难的矛盾,提高为企业融资服务的能力,甲乙双方本着“合作、发展、共赢”的原则,......

    新农村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研究(推荐)

    新农村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乡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农村环境污染逐步加剧,生态破坏日益严重,农业环境受......

    新农村信息技术课题研究

    一、课题名称:新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研究 二、研究背景: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信息、信息技术渗入到我们 的生活、学习、工作等各方面,通......

    新农村体育发展研究(模版)

    2008年第24卷第4期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O08 Vo1.24No.4J0unla1 of Jili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non新形势农村体育发展研究 炊遂堂 (洛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河南洛阳471022)......

    新农村建设中三农问题研究

    四、当前农民的基本素质状况及原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农民的发展,只有农民素质提高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有保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的素质有了很大的......

    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

    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国总体上经济发展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以人为本与构建和谐社会理念深入人心的......

    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

    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 周勇 【摘要】河北省平原地区新农村建设有生态文明村模式、科农双赢模式、新民居整合模式、村企双赢模式、优势兴村模式等七种模式。归纳起来,其成功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