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会市农业产业化浅析
四会市农业产业化浅析
罗建 文(中共 四 会 市委 党 校,广 东 四 会 5 262 00)
【内 容 提 要」促进农业产业化,全面繁荣农村经济,是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任务。四会市政府按照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高发展能力的要求,从实际出发,积极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加强对农业产业化经 营发展的引导、服务和调控,以柑桔、水产、畜牧业等为主导产业,加快了四会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关 键 词」四会;农业基地;主导产业;农业产业化
[中 图 分 类号]F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249(2005)01-0 041-0 2
党的 十 六 大指出:“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人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经营方式变革的方向,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加快四会农业产业不t进程,对于促进四会经济快速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一、四 会 市农业产业化基本情况
四会 市 位 于广东省中部偏西,西、北、妥江三江下游,是珠江三角洲向粤西北山区的过渡地带,总人口39.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7.3万人。2003年农业总产值27.4亿元,目前,在农业生产经营中,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资源开发为基础的,以柑桔、水产、畜牧业等为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以龙头企业和区域性农业商品基地来带动、组织农户实行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的产业化生产经营模式。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形成 柑桔产业的特色主导产业。2003年全市柑桔面积达17.5万亩,总产量6.4万吨,产值3.2亿元,按农业人口计,人均1200元,成为四会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二)农业 结构不断优化,特色农业产业基本形成。全市粮食与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比例由199(〕年的6040调整到目前的35:75。柑桔、水产、畜牧业已发展成为四会的特色农业,初步形成基地化、规模化经营格局。全市水产养殖面积8万亩,水产品产量近6万吨,渔业产值5.3亿元,牧业产值8亿元,渔业和牧业的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1%,并饲养了一批优质的鲜鱼和优质瘦肉型猪,全市已建成鱿鱼加工企业和生猪屠宰场各二间。
(三)发 展了一批农业基地和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近年来,以本地资源为依托,体现特色、规模和高效,吸引外来客商投资兴办农业基地、农产品加工一体化项目。2000年到2003年,全市共创办较大规模的农业基地140多个。培育发展了一批龙头企业,全市较大规模的农业龙头企业达26家,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作用和农业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其中省级龙头企业华贡农科集团公司为四会的柑桔生产、销售提供了可行的服务,2003年,有2000户柑农与其签订合同,生产、经营柑桔面积3万亩,销售柑桔9000多吨,主要销往珠三角、上海、兰州、港澳等地,带动了不少农户增收。(四)农业 布局趋向合理,市场导向明显。近年来,四会市场成为珠三角大市场的一部分,成为珠三角、广佛经济圈的重要农产品供应基地。形成了以供应城市消费为主的优质农产品商品基地,四会的农业布局也随着市场导向进行了合理的优化。
1.农 业 生 产进一步专业化、加工化和商品化:优质水果、蔬菜、花卉等经济类作物种植面积继续扩大,如花卉面积达6968亩。
2.优 化品 种结构,水稻品种以优质常规稻和二系杂交稻为主,水产品在抓好四大家鱼养殖的基础上,加大了桂花鱼、妒鱼等优质鱼虾的养殖面积,畜牧业方面以发展三元杂交等优质瘦肉型猪为主。
3.优势 农 产品发展规模加快,特色农产品向区域化发展,布局渐趋合理,促进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在黄田、石狗、威整、地豆、下茹等山区、丘陵乡镇以发展优质柑桔为主导产业;城中、东城、贞山等城镇郊区以发展无公害蔬菜为主;大沙、新江等地区以发展优质水产养殖为主,形成“一镇一品”的区域特色化农业产业格局。
四会 市 农 业产业化目前存在的问题:一是农业产业化规模和产业化经营不理想,社会化服务体系和科技信息体系还不够完善,未阳成较强的产、供、销配套,生产与加工销售流通存在脱节状况。农业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带动农户能力不够强,具有较强带动能力和辐射能力的龙头企业较少,企业品牌不够响。二是 农 业 投入不足,筹资渠道不畅。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农田}w系统、农田防护林网等方面的建设还远远达不到现代化农业生产的要求,利习_:}费奇缺。三是 农 业 科技含量不高,科技进步对农业的贡献率偏低,农村整体处于相对较低发展水平。四是 可 持 续发展意识o-fx需 加强,盲目开垦,造成新 一轮水土流失。五是 农 产 品加工业处于初级阶段,进行深加工的企业缺少,绝大多数农产品只能低价鲜卖。
二、加 快 四会市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思路
(一)面 向市场需求,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壮大主导产业,提高农业整体质量和效益。要按照“适应市场、各具特色、因地制宜、突出效益、发挥优势”的原则,大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以优化和升级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战略取向,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的农业,壮大主导产业。中心区要利用接近城市和平原水乡的优势,继续大力发展水产养殖、花卉、蔬菜种植和农产品深加工工业,为城市提供优质农产品;山区、丘陵镇要利用山地气候、特色等优势,增加柑桔种植面积,启动品牌化、标准化、规模化、市场化战略,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形成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力争全市柑桔产量3年内达到10万吨,全市农民人均增收200()元。
(二)做 大 做强农业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其辐射作用和带动能力。一是加大扶持力度。市农业部门要抓紧做好龙头企业调查摸底工作,对符合条件的企业,要加大帮扶力度,培育发展成为省、市的农业龙头企业。强化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企业通过帮扶方式补贴农户,实现“双赢”。二是提升龙头企业规模和发展能力,做大、做强、做活龙头企业,按照“公司+基地+农户”或“公司+农场+农工”的模式,打破区域界限,通过龙头企业联结千家万户进行产业化经营,形成规模效益。三是完善内部利益机制。积极发展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变利益买断关系为入股分红关系,更加科学地规范产业化各方的责权利关系,调动各方积极J性,推动产业化经营向纵深发展。
(三)加大 招商引资力度,建设好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市农业部门要结合四会农业区域特点,瞄准广佛经济圈等城市对农产品的需求,做好水产区、畜牧区、柑桔种植区等规划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区位地理、资源优势,合理布局,使农业基地发挥最大效益。由于四会经济实力较薄弱,内源驱动不足,需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注人强大的外源驱动力,引导外地商家投资四会的农业,才有可能加快四会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四)加大 科技兴农力度,推进农业技术创新。一是要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逐步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农科体制。二是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农科技术。如 十月桔早结丰产技术;鱼禽畜一体化低耗高效生态养殖技术;引进推广应用农业成套机械及配套设备,提高农业机械化的程度。三是要积极推进农产品贮藏、保鲜、运输、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先进实用技术,以降低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成本,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同时做好动植物防疫检疫工作。四是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多形式、多渠道对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和广大农民进行科技种养技术培训,全面提高农民的种养水平和科技文化素质。
(五)加强 和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拓展市场流通渠道。一是培育和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各镇(街道)要紧密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在原产地或主销区、集 散地,建设富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专业市场,方便农户直接进人市场,了解农产品市场行情,促进农产品流通。要重点抓好柑桔批发市场、水产品批发市场、木材批发市场和流通中心的建设与完善。二是加强流通队伍建设,扩大销售渠道。进一步鼓励支持多种经济成分的流通企业、漏大户和中介公司参与四会农产品的促销经营工作,积极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要加快培育农民自己的流通组织,提高农民进人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要大力开拓外地市场、国际市场和农村市场,在市场竞争中打响四会农产品的品牌,以柑桔为主力军,努力发展农产品出口。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营销大户和促销大户进行表彰和重奖,调动广大农民参与流通的积极性。三是整顿市场秩序。要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偷税骗税、非法屠宰等违法活动,特别是要坚决规范全市柑桔市场的经营,维护四会正宗沙糖桔的品牌。
(六)改 善 农业生产生态条件,实现可持续发展。主要是通过发展绿色桔柑主导产业,形成柑桔走廊,借助四会的旅游景点,开发旅游农业、生态农业,打造农 业新品牌、新形象,并以旅游催生大市场。当前要加快完善“桔之源”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宣传,提高其知名度,并以此为龙头,带动全市建设一两个集生产示范、科技推广、培训教育、观光旅游等功能为一体的农业现代示范园区。
(七)加强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业服务水平。一是建立健全农业信息网络。建立政府农业信息网,加强四会农产品的宣传推介,开拓农产品网上交易;建立健全全市、镇、村的农业综合信息网络,并将网络终端延伸到农户,逐步形成连接市一一镇(街道)— 龙头企业一一专业大户,集生产技术、种子种 苗、市场供求、气象服务等内容的农业信息平台,为农业农村经济提供综合信息服务。二是建立完善的农业投人机制。各级政府要充分利用我国加人W卫〕的条件,加大政府财政投人的力度,带动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外资投资农业。三是积极发展农业科技(知识)型的企业和中介组织、尽快成立柑桔协会等农业生产协会、流通协会,为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各环节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
第二篇:农业产业化
磐石乡创新举措服务于农业产业化发展
一、摸清家底,全方位掌握人才资源。
对全乡127名“土秀才”、“田专家”分门别类登记造册。
二、不定期召开座谈会,畅谈家乡产业化发展前景,定好发展方向。认真听取相关专家对草莓、西瓜、柑橘、蔬菜种植方面的建议,打造特色农业,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色。
三、专家授课,提高村民科学素质。
认真开展授课活动,由土秀才,田专家讲解相关种植技术的要点;授课地点:形式多样(集中授课,田间讲解,亲身示范);全乡村民在127名土秀才,田专家的帮助下,1300户村民致富效果明显,其中新增草莓950亩,西瓜980亩,柑橘1500余亩;人平增加528元。
四、关心人才,关注产业化发展方向。对暂时生活困难的土秀才,田专家每年解决800-1000元的补助,带动村民致富的专家奖1000-3000元。今年加大了农业投入,新增大棚蔬菜1200亩,新增种类10余种,形成了5个专业村,6个专业合作社。
五、政策扶持,资金支撑。积极争取农业资金53万元,对表现突出的专业合作社、专业村予以奖励。
第三篇:农业产业化
四、抓好现代化农业发展,要全力推进产业化。农业产业化是在农村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民实践创造后各级总结完善的一种农村生产经营模式。其基本内容是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龙头,以不同所有制形式的企业为依托,以“公司+基地+农户”为主要形式,实行生产布局规模化,农工商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生产经营模式。比如号称天下“第一村”的华西村走的是农村产业化道路,那么我们看一看华西村成功的原因有哪些:一是有个一心为民的好公仆;二是有村办企业且为集体所有制;三是企业经营方向为工业,而不是种大棚搞养殖;四是一分五统的管理体制(注 一分五统:村企分开;经济统一管理,干部统一使用,劳动力在同等条件下统一安排,福利统一发放,村建统一规划)。在比如南街村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全国十大名村,它是集体主义经济的代名词。南街村依靠当地粮食资源,围绕农业办工业,围绕龙头企业上配套项目。发展粮食深加工,形成了农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格局。从而实现了层层增值和良性循环,壮大了集体经济实力。此外还组建的国家大型一档企业——河南省南街村(集团)有限公司,实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飞速发展。
华西村和南街村的成功充分显示了农业产业化给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带来的积极的促进作用,农业产业化被认
为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加速器。因此,发展现代化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极为重要。目前,我市形成了以北绿米业、华鹏米业、新远东公司为代表的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骨干龙头企业群体,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达到36家,实现销售收入12.8亿元,比上年增长26.5%。全市新建、续建千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项目2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6亿元。虽然我市在农业产业化方面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我们与农业产业化发达的地区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一是培植主导产业难。二是建设生产基地难。三是发展龙头企业难。四是扩大经营规模难。五是拓宽销售渠道难。六是提高理想意识难。
下一步我市将紧紧围绕省代会报告中提出的:“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发展壮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促进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总体部署,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既符合我省目前市场经济整体发展程度的客观要求,也符合农业经济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的内在要求。当前形势下,大力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处理和解决当前农业生产经营体制中所面临一系列问题最为有效的举措,具体我市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一是更新观念提高意识。推进农业产业化步伐,思想先行。要树立大产业思想,要把农业看成一个包括工、商、建、运、科、教、文、卫在内的大产业;要树立大开放思想,从根本上打破产业封闭,实行产业大开放,各产业要互相通开;要树立大联结思想,在传统分工分业的基础上,要坚持农业与其他产业有机结合,开放发展。二是发展优势主导产业。重点引进和培育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形成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发展格局,发展好粮油、蔬菜、畜禽、水产等主导优势产业。三是建立五大生产基地。高标准建设农业产业化基地,推进标准化生产,积极发展绿色无公害种养业。突出主导产业,高标准建设粮食、蔬菜、畜禽、水产、林产等特色优势农产品标准化“五大生产基地”。即优质粮食基地、绿色蔬菜基地、优质畜禽基地、特色水产基地、优质林产基地。四是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建立“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 “龙型”生产经营。把产业化建设作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来抓,在大力扶持北绿米业、华鹏米业等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充分利用国家和省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有关政策,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重点打造和延伸粮食、大豆、畜禽、水产等加工产业链,招引30万吨的水稻加工企业入驻我市,提高粮食精深加工能力,促进农民增收。五是扩建生产经营规模。与龙头企业合作,建设原料生产基地,着力推进连片规模经营,打造青河、三村、向阳、临江4个10万亩水稻专业乡,乐业、青河、向阳3个10万亩玉米专业乡、八岔乡10万亩杂粮杂豆专业乡。六
是积极拓宽销售渠道。创新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引导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形成“共创市场、共享收益、共担风险”的利益共同体。通过订单的形式,做好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基地、农户的对接。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经纪人等将技术、资金、信息等生产要素与广大农民相结合,构建产、加、销利益联合体,促进企业与农户双赢。
第四篇:农业产业化
码头镇2008年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
实施方案
为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稳定增收和我镇农产品对外竞争力乃至走入国际市场,根据九江市、瑞昌市文件精神和具体要求,现提出2008年全镇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实施方案。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1、指导思想。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地方特色产业为基本任务,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主线,紧紧围绕水产业发展这个方向,坚持“产业为先、富民为本”的工作思路,做大做强畜禽、螃蟹、小龙虾特色养殖以及围绕赤湖和山林发展休闲农业。着力做好农业龙头企业,特色农产品主导产业,实现“一村一品”,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农产品基地等工作,努力开创我镇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
2、目标任务。2008年在稳定提高粮、棉、苎、油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螃蟹、小龙虾、四大家鱼、生猪等养殖。以长咀、朱湖、苏山、赤庄、田塘为主,做强、做大螃蟹、小龙虾产业,各村至少有一家一定规模的养殖业。以梁公、龙泉、翠林、三源、龙窝、新风、北岭、长流、长丰为重点大力发展立体养殖业,各村必须有1-2户养殖大户。以赤庄、田塘、团结为重点做好观光农业,每村必须建一个产业基地。以码头为重点做好蔬菜基地和农产品流通业,组建一个农产品流通公司,不但使农产品进出畅通,群众受益,以新风为重点,加强水梨基地建设,还要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新产业的引进。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使每个新农村建设点都有一个产业,力争我镇今年农业增长9%的目标。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工作重点
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要以农业项目建设为抓手,以龙头企业为载体,以农民专业合作为纽带,以特色农业基地建设为基础,以“一村一品”产业发展为切入点,做大做强我镇特色主导产业。
1、扎实推进农业“项目建设年”活动。实施开放型农业战略,按市场经济的要求,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总抓手,科学规划项目,严格管理项目,精心运作项
目,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加大农业产业化项目招商引资力度,引进资金、技术、品牌和现代管理模式。改造传统产业,建立农产品基地,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市场。镇成立农业招商领导小组,组长:黄新华,副组长:桂良兴、谈云冲,成员:黄春和、黄金河、张肇琪及各村主任及涉农站所单位主要负责人,办公室主任由桂良兴兼任。办公室成立招商小分队,队长桂良兴,成员:谈云冲、黄春和、黄金河及各村主任、涉农单位主要负责人。力争引进一个500万元的涉农项目一个,百万元涉农项目2-3个。
2、重点推进特色主导产业。围绕水产、水果、畜牧、棉麻、蔬菜、粮油等特色主导产业,建设一批安全化、优质化、标准化的农产品基地。重点建设新风村百亩水梨标准化示范点;苏山建螃蟹、龙虾养殖基地;翠林、赤庄、长流、长丰、田塘建千亩油菜示范片和千亩棉花示范片;团结休闲农业、码头村蔬菜基地和龙泉交通运输业。由镇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亲自抓,各相关单位(农、林、水)主要负责人为责任人。
3、推进“一村一品”产业示范村建设,发挥传统产业优势。结合引进新兴产业,重点抓好小龙虾、螃蟹、生猪、油菜、蔬菜、水梨、油桃、加工企业等“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4、抓好农产品品牌和无公害基地创建。积极做好长咀、苏山等小龙虾、团结油桃、新风水梨的品牌创建。
5、引进农业龙头企业。龙业龙头企业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中,龙头企业担负着开拓市场、技术创新、引导和组织基地生产与农户经营的重任。为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我们今年要利用我们现有的水产、水面、水梨、油桃资源,积极引进企业,形成“龙头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促进农民增收。
6、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充分依托中介和民间组织,按照政府指导、“民办、民营、民受益”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力争年内发展水产、水果、生猪、养殖三个专业合作社。
7、加快农产品市场体系的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报刊等发布农产品信息,让国内外农产品经销商认识码头农业。大力扶持、培育一批有经营头脑、开拓性强的农产品经纪人和专业营销队伍,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农村劳动
力培训,扎实做好动植物病虫害防控工作。
8、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确保沟、渠、堰塘发挥应有的功能。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对策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村、各涉农单位主要负责人要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吕之重来抓,落实人员,明确职责,加强对产业的创建规划指导、协调和服务,各涉农部门负责帮助制定基地建设规划、专业生产技术指导、技术资料提供、技术培训、生产物资协调服务、产生产品流通信息服务等。
2、加大融资力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内资外资投入农业产业化经营,争取银行对农业产业的投入,争取上级财政资金,同时镇财政对农业龙头企业也进行适当的投入扶持。
3、建立督查考评奖励机制。建立农业产业化督查考评奖励机制,督查考评的内容:村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抓农业产业化建设、农业招商、培植“一村一品”建立农产品基地、创农产品品牌、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工作。考评督查工作采取一月一调度、一季一督查、半年一小结、年终一考评等办法。对好的村、单位和个人在镇级干部会上表彰,并推荐到全市经济工作会和农村工作会上进行奖励和表彰。
第五篇:农业产业化
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阶段、问题与对策建议
夏英
农业产业化经营融发展与改革于一体,是我国农业经营体制的重大创新,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是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有力措施,是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其发展因此具有阶段性和长期性。分析判断农业产业化发展阶段和特征,探究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现阶段农业产业化持续发展和提高的对策建议,无疑具有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1阶段与特征
考察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20多年的发展实践,因发展背景、条件的不断演变,以及农业产业化自身发展水平的提高,相对形成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1、从改革开放之初到90年代中期,属于在局部地区自下而上的起步兴起阶段,以东部沿海和发达地区为代表,山东首开先河。
改革开放之初,农业产业化经营曾在局部地区、个别产业有所萌芽,比如在80年代一些农垦企业中就已经存在这种经营形式,当时被称作农工商综合经营,但没有产生扩散效应和普遍的认同。1993年初,山东省潍坊市率先提出“确立主导产业,实行区域布局,依靠龙头带动,发展规模经营” 的农业发展新方略,随后得到山东省领导的重视,理论研究的支撑,以及媒体的广泛传播,产生了巨大反响。以1994 年山东省委1号文件为标志,农业产业化战略进入起步实施阶段,成为全国范例。
在早期阶段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区域、产业、规模等方面存在一些特点:比如率先在农产品商品化、专业化、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经济发达地区出现,在附加值较高的产业形成明显优势;同时,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突出,产业链加工增值不高,产业化经营系统主体间利益关联不稳定,与此相应,其作用和影响较为有限。2、90年代中后期至本世纪初,在国家政策鼓励和各级政府有力指导下,农业产业化步入由点到面整体推进、健康发展阶段。
政策导向作用是这一阶段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农业产业化经营从其出现伊始就一直受到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推进农业产业化”作为政策语言在1996年已经出现在中央文件中,到了2000年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则由开始的政策语言变成了具体的支持性政策措施。同时,各地、各部门在政策指导下,为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做出了大量工作,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带动作用明显增强。据农业部1997年对全国11824个有利益连接机制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调查,这些经营组织共连接农户达1995万户,占全国农村总户数的8.5%,其中由龙头企业带动占总数的45.51%,中介组织带动型占28.62%,专业市场组织带动12.26%,其它类型带动占13.61%;到2000年底,全国有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总数达到66000个,带动农户达到5900万户,其中由龙头企业带动占总数的41%,合作经济等中
介组织带动型占33%,专业市场组织带动12%,其它类型带动占14%。这一时期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数量增长较大,东部地区发展大大快于中西部地区;组织载体形式多样化,以合同关系为主;各个产业领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种植业类比例最多。但总体表现出低水平扩张的特点。比如,组织总数增加,但实力不强、规模不大,带动农户的平均规模缩小;农产品加工水平低、龙头企业竞争力低、地区不平衡性没有根本改变。
[1]为占纯农牧户的比例;[2]其中当地农户4108.62万户;[3]为运销商和专业大户带动型,与前两次调查不可比。
3、近年在农业国际化和农业产业化支持政策影响逐步显现的环境条件下,随着我国农业与食品产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开始步入持续发展和提高的新阶段。
这一阶段的标志性特征是,国家对重点龙头企业加大了扶持力度,重点龙头企业逐步发展壮大,发挥出典型示范作用。目前,农业产业化呈现“四个转变”特征: 一是龙头企业向规模化、集团化,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发展方向转变。适应我国农业和食品产业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需要,我国农业诸多领域已经出现产业集中度提高的态势,企业的重组、兼并、联合不断发生,龙头企业实施资本经营战略,在做大做强上下功夫。以奶业为例,在经过一段时期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优胜劣汰,几家大型龙头企业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基本形成。去年,光明、蒙牛、伊利、三鹿等几家大型龙头企业产值共计200多亿元,占奶业总产值的一半。
二是产业化经营向为消费者提供绿色食品和实施产业链全过程质量标准控制转变。在2002年由有关部门共同认定的第二批235个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中,主导产品为绿色产品的有123家,占总数的52.3%。龙头企业和基地农户的农产品质量意识普遍提高,绿色食品标识管理规范化,物流配送、供应链管理的出现进一步提高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许多食品、农产品在一些大中城市率先实现了全过程质量标准控制。
三是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域和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带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向区域规模种植和精深加工增值转变。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布局、市场、资金、技术带动下,目前我国基本形成各具特色的农产品区域优势产业带,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区域特点相呼应。即东部沿海以出口外向型农业产业化为重点,积极发展附加值高、瞄准国际市场的创汇农业;中部以粮棉油深加工为重点,大力推动大宗农产品转化增值;西部地区当地特色,培育优势主导产业。内蒙古的奶业、新疆的红色产业、陕西的苹果产业等竞争力逐步显现。
四是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产品行业协会日趋活跃,在产业化经营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引导农户家庭经营从“小规模、大群体”向规模化、企业化方向转变。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产品行业协会不仅仅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载体,起领办或桥梁作用,而且逐步显现出从机制上改造我国农业小规模农户经营结构的作用。这种现象在沿海发达地区、大城市郊区十分突出。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方式建立“农民土地股份合作社”,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其主要表现。在这一过程中,土地集中流转,形成规模化基地,培育出规模化、企业化经营农户,同时,原农户的利益从保底收入和经营权股份化两方面得到保障。农产品行业协会的发展,则为专业大户、农牧场和农业企业获得有效服务、解决产业共同发展问题提供了手段和路径。
2主要问题
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在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县域经济、加快小城镇建设、加强农户与市场联接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积极作用,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举措。但与现代产业经营的发展要求相比,现阶段农业产业化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发展问题。
1、市场竞争力弱,带动力不强。新产品开发差距,抑制竞争力的提高。由于受自身技术、资金、规模等因素的限制,在产业和新产品开发上农业产业化龙头组织存在较大差距,我国有机食品产业发展落后,龙头企业较少进入是一个典型例子;再以玉米加工为例,美国可加工出2000多种产品,且深加工量占15%—20%,我国只能加工100多个品种,深加工比例不到玉米加工量的9%。行业自律差距,是影响市场竞争力的另一重要因素。我国行业协会以官办居多,按产、加、销分段设置的多,难以起到高效、统一的自律协调作用,近年来我国茶叶、苹果汁、蔬菜等产业都出现过因国内企业自相恶性竞争,行业整体国际竞争力下降的典型案例。市场竞争力弱的直接后果是带动力不强,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户的覆盖面为720多万户,不到全国总农户的1/3。
2、农产品质量差距大,出口形势不容乐观。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农产品竞争的压力首先来自出口,而非进口,即沿海发达地区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出口农产品受到了进口国技术壁垒的限制,目前我国有近90%的食品、土畜产品出口企业受到国际技术贸易壁垒的限制,农产品出口徘徊,尚未突破300亿元,今年首次出现逆差。这与我国出口农产品质量存在差距紧密相关。目前我国在农业产地环境、动物防疫体系、农产品食品生产、加工、销售以及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等涉及食品安全方面存在较多不足。一是种养环节的污染问题。我国农产品生产多以农户为单位,龙头企业基地规模小,实施农产品全过程监控难度大,由农药、兽药使用引起的食物安全事件时有发生。二是加工环节问题。部分是因不法食品加工企业有意违反食品安全生产标准,知假造假,获取不义之财所致;更多的是因生产技术水平低,达不到生产加工规定的标准所致。在目前我国100多万家食品生产企业中,约70%是10人以下的家庭小作坊,他们大多不具备生产合格食品的必备条件,食品企业的小、多、散、乱特点最能说明问题。三是流通环节问题。全国食品经营企业达300多万家,大多为个体商户,缺乏很必要的设施,经营管理落后。一些食品批发市场缺乏有效的安全检测手段和质量控制措施,使造假者有机可乘,甚至成为假冒伪劣食品集散地。在不法经营者中,即有蓄意出售过期、变质食品的,也有伪造标识、滥用标识,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的。
3、利益连接机制不完善。建立利益连接机制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别于其他经营方式的根本特征,龙头企业与农户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是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政策本身具有的深刻内涵。这方面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一些问题存在。创新利益连接机制成为关键。
4、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这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突出问题。尽管近些年各方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性逐步形成了共识,特别是各级政府相继制定了一些措施,对农业产业化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但同时存在政策措施落实不理想的问题,尚未形成促进农业产业化持续发展和提高的长效机制。
3对策建议
战略措施。成绩的得来,政策支持功不可没。2002年我国已经正式成为WTO成员国,我国农产品的市场化、国际化程度日趋提高,竞争更加激烈,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作用愈加重要,面对我国农业国际化进程中的诸多挑战,面对农业产业化存在的现实问题,需要各方进一步形成发展合力,稳定农业产业化支持政策,整合要素资源,不断进行制度创新,拓展政策支持空间。
1、继续落实和调整现行相关支持政策,并选准产业化经营的薄弱领域、薄弱环节给予扶持。
一是要加大政策执行力度,扎实工作,提高现有扶持政策的实际效果。比如,龙头企业所得税减免政策、企业技改方面享受的优惠政策、出口退税及时足兑付等,要不打折扣地落实到位。
二是根据政策执行情况和反映出来的问题,及时调整、完善现行政策。应结合当前正在进行的农村税费改革,调整现行农产品加工增值税税率,提高进项税抵扣税率或降低销项税抵扣税率,将增值税进项税率和销项税率调整到一个平台,解决农产品深加式增值勤税高征低扣问题。优先保证出口农产品及加工品退税,提高出口退税率。
2、在WTO框架内,对产业化经营的薄弱领域、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制定新的扶持政策。
一是从确保食品质量安全的高度考虑,当前应将农业产业化经营纳入食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给予支持。目前,我国在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方面,已取得较大进展,标准体系、认证体系、检疫检验体系和监测体系四大食品安全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现实的困难主要在实施,实施的难点在农户。为使食品安全管理落到基层,落到实处,确保消费者利益,确保整体产业链的安全,在国家农业食品安全体系建设中,应将农业产业化经营纳入其中,从产业链切入,以龙头传导为支撑,带动一大批基地农户。
二是将制定有机食品产业发展政策提到议事日程。改变我国有机农业落后、市场占有率低的局面,需要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首先在宏观层面制定相应的法规和鼓励政策。比如,设立农业生产环境补贴、有机农业种植补贴;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投资建立有机农产品营销体系等。
三是加紧制定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政策。即要对鲜活农产品运输的公路收费适当给予减免;要把龙头企业原料采购、农产品运销纳入特别通告的管理范围,保证城乡之间、区域之间、龙头企业与基地之间的物流畅通。
3、立足农业产业化支持政策社会效益最大化,进一步优化财政资金选择性支持的项目和扶持对象,创新政策支持方式。
一是扶持发展各类农产品行业协会。实践中,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往往以农产品行业协会为载体或平台,结合在一起,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辅相成的发展态势。这表明,无论是龙头企业还是农户或合作经济组织,他们共同需要农产品行业协会组织,以发挥其在市场信息服务、解决贸易纠纷、开拓市场等提高产业化经营系统整体功能和产业关联度方面具有的特殊作用。所以,以农产品行业组织为对象,选择带动性强、社会效益明显项目,实施政策扶持,是农业产业化支持政策的一个新支点,是符合现实需要的合理选择。在扶持方式
上,政府项目可以委托协会主办,也可对某些协会活动给予定额专项补助,或以确定支出项目的报帐制予以支持。
二是扶持企业、农户共同规避和化解市场风险,形成风险与利益共担机制,改进和完善农企关系。“订单农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种类型,包含了“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形式,由于合同订单以合意性为基本原则,操作简单,一直是产业化经营的主导类型,同时订单农业发展中出现的履约风险和利益失衡问题尚未有效解决,但近年来各地对 “订单农业”合作共赢运行机制的实践探索不断,通过采取随行就市、保底收购;保证价收购、建立风险基金;固定价收购、二次返利,以及规范管理等方法,使农企关系趋于合理和稳定,展现出农企之间形成利益与风险共担运行机制的前景。在建立农企利益与风险共担运行机制上,政府应该有所作为。如扶持企业或行业协会建立风险基金,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等。
三是融产业化经营与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于一体,制定和落实相应的扶持政策。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凭借其独特功能,能够发挥多种积极作用,特别是在改善农户微观经济发展环境、降低交易成本,保护农民利益方面作用不可替代。在我国农业政策转型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等有利因素促进下,各地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迅速,“小农户,大规模”得以逐步形成,大大提高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力。现阶段,以产业化经营切入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或以合作经济组织切入发展农业产业化都将是政策效应最大化的明智之举,两者的统一与协调应该成为政策扶持的出发点。
4、立足政府职能转变,创新农业管理体制。
一是变管理为服务,变职能分割为统一协调。加强部门间的协调,发挥主管部门对农业产业化工作的指导与服务作用,使产品产业链各个主体和环节能够得到高效、系统的各类服务。
二是从政府单一的封闭性管理向与民间组织相配合的开放性管理转变。应充分发挥农产品行业协会的桥梁,把企业、农户迫切需要而政府部门管不了、管不好、不该管、不便管的部分社会管理职能承担起来。政府把部分社会管理职能委托或交给协会,可以集中精力抓大事,这样有利于形成政府宏观管理----行业协会中介服务和自律性管理----企业和农户自主经营的农业管理体制新格局。
专题报道:中国农业产业化之路
(文章来源:农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