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陕南农家乐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陕南农家乐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陕西理工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管理李石勇
概述:
“农家乐”的兴起,源于久经繁华城区的人们厌倦了城市的繁华和喧哗,对居住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渴望山清水秀,放松心情,回归自然,满足对于农耕文明,乡土文化的亲身体验,纯天然的绿色食品和秀美的田园风光吸引着大量游客,”农家乐”就这样走进我们的生活,且发展态势看好。
引言:
所谓农家乐就是以“观农家风光,品民俗风情,吃乡村土菜”为主要内容,“农家乐”的迅速发展,推动了整个餐饮业的发展,碧水青山,果园,鱼塘,林地,田野„„亲身体验农家生活迎合了城市居民回归大自然的愿望,乡村空气,物美价廉,亲切怡人,是农家乐广泛受到欢迎。
一. 农家乐开发和发展的现状
1.迅速崛起,发展较快:农家乐起步晚,但它的发展潜力广泛被看好,它属于第三产业,是餐饮业和服务业的派生产业。如安康市某县调查发现,2002年时仅县城增长了近五十倍,范围也不断向各乡镇扩散。
2.农家乐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一部分:据调查,农家乐经营户中条件,设施较好的每月能
够接待800—1200人次,没人品均一次消费额大约在25元人民币左右,所以在正常运营情况下月收入达到1.5—2.2万元,对于以耕种粮食为生的农民来说,这的确是笔可观的收入,更重要的是他/她解决了当地居民的就业。
3.发展模式多样化:如安康市某县属于山区,又处于汉江与旬河的交汇处,所以这就给经
营户经营农家乐提供了额外的得天独厚的天然资源,利用有利的地域优势,发展 起来的有滨江临湖式,田园风光式,花园式,观景式成为了现实,农家乐一般依托江湖,成效优势,交通灯,打造餐饮娱乐,观赏为一体的城郊花园。
4.尽管农家数量可观,但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从总体上看仍以散客为主,这就从根本上
制约了农家乐的长久发展,使之不能取得大的突破性的发展,无法引领新一轮的消费主流,仅仅充当一个产业的附属品,一个配角。
二. 农家乐的发展优势
1.首先归结于它与现实消费趋向相适应,一方面,之前我们分析过,现实中城市的大气污
染,噪声缭绕,在钢筋水泥中生活极大的压抑着城市居民,他们更愿意去大自然感受真山真水,返璞归真,回归自然,释放工作,生活中的压抑。另一方面,游客有一种精神追求,求新、求异的心理大家普遍具有,在城市以利益主导之下的人际关系,让她们极度渴望家庭式的温馨氛围,实现个性化的服务。
2.具有竞争的优势
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交通、通讯的四通八达已不是制约其发展的的最大障碍,且农家乐的选址可兼顾了交通条件 二.有着城市没法比拟的环境优势,青山秀水,山水相依,极大的吸引着顾客 三.低廉的收费,农家乐收费低、成本低、风险小、见效快这些都是农家乐发展的自身条件.3.政府的政策支持
政府支持表现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政府在不断的完善农家乐的基本设施.第二.农家乐经营收益的税收全额免征,这就极大的促进了农家乐的发展,促使了农家乐发展积极性和运作空间.第三.对农家乐的许可,批准政策放宽了准入的限制和简化了注册的程序,这些都不是其他餐饮行业所不具备的条件.三. 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这个答问题我们调查分析组成员分别对顾客、经营者分别参访、问卷,为了清晰思路,我们最终形成了顾客、经营者、调查组三方意见,以不同的视角来全面的解剖农家乐发展存在的问题,就整个陕南地狱而言,农家乐不断升温,渐成时尚,但其大多数都仍是自发的,缺乏合理协调,科学规划,并没有充分利用陕南有利的地域特色,总体上而言让处于探索发展阶段。
〈1〉 顾客的视角
1.娱乐项目层次低:就目前而言主要集中以麻将、扑克个、等世俗娱乐方式为主,格
调单一,缺乏具有陕南特色农耕文化内含较高的休闲娱乐项目,如陕南地域上农村文化元素较多的花姑子、对山歌、射箭、嬉牛、赛舟、游泳等特色鲜明的项目,远远满足不了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
以以上数据来分析,娱乐项目的确层次较低,娱乐项目发展模式不够丰富,娱乐活动不具备多样性、不够新颖,主要以棋牌、麻将为主,并没有开发出与陕南地域特色相符的娱乐模式,没有充分发掘和利用陕南有利的优势资源。
2.部分农家乐“失真”,山歌、老戏、花姑子听不到,划舟玩不到也就罢了,但就连
饮食的原料好像都是从城里进购的,不是原生态的和农村产的,野菜都很少见,用市场上的鱼代替市场上的鱼,用养鸡场的鸡代替土鸡,影响了农家乐固有的形象。
3.配套设施简陋:交通较为便利了,但缺乏正当的停车场,下雨时,道路泥泞,园内设
施少,范围大,影响了顾客的无限追求。
4.管理不规范,曾有一位顾客向我们袒露农家乐有“串客”现象,他就曾亲身被农家
乐伤害过,这种现象是做服务业最大的危机,自断客源的自灭行为。
〈2〉 经营者的视角
1.卫生的经营问题,据经营者讲,他们的服务员,厨师都是从周边请来的村姑,农妇,很多人都没有经过严格的身体检查,缺乏必要的健康证,另一方面,农家乐的设施简陋,在对碗筷、杯盘的清洗过程中未按规定进行操作。第三呢,部分食品进货渠道混乱,存放时间过长,质量较次,以上这些现象给卫生带来极大的隐患和危机。
2.管理是发展中的有一个瓶颈:这其中包括安全管理,日常经营管理以及服务人员的整
体素质,由于农家乐的经营权和管理权没有分割,也就普遍的形成了老板即是管理人,她们的原始身体时农民,这也就注定了他们的管理会是农家乐发展中的一个极大的漏洞,没有专职的管理人员,没有规范的管理制度,没有端正的管理态度,整个管理层素质较低,这是农家乐管理的软肋。
3.资金问题也极大的制约农家乐的发展,扩大经营规模,申请贷款困难,而身为农民的他们资金是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扩大发展需要资金,农村住房普遍没有土地证和房产证,难以在银行和信用社办理贷款,因此许多农家乐对扩大发展望而却步,维持经营现状。
4.客源季节性强:经营者的经验告诉我们春秋两级是旺季,夏冬两季是淡季,旺季他们的接待能力有限,夏冬两级缺乏客源,一些设备闲置,资金得不到回拢,宣传方式主要集中口口相传,回头客较少,大部分农家乐仍处于客上门的现状。
〈三〉调查组的视角
1.通过自身调查,我们发现了农家乐的经营项目太少,更是缺乏高层次的娱乐项目,诸
如篝火晚会,水上漂流,自助烧烤,自主耕种,这些娱乐项目不仅时尚,而且还是广受欢迎的,而现在的农家乐餐饮费用普遍过高,占利总消费的80%以上,俨然成为了大型餐馆。
2.住宿条件较好,但缺乏农家气氛和装饰,除了必要的配置设施外,应更多的体现出农
村的那种住宿文化,硬板床、四方桌等。
3.各农家乐经营项目、范围、特色雷同,从而引发了一种非规范公平化的竞争,把竞争
放在了价格、设备、菜种、数量上,没有从服务或更高层次上去改进,放眼望去农家乐林立,可无非都是一些吃饭、玩扑克、打麻将。
4.就目前来看,陕南的农家乐发展无序、盲目发展,眼少的“农家乐”一哄而上,遍地
开花,政府没有进行有效及时的引导规范,或许真有一天,农家乐将走进其经营发展的“死胡同”。
5.环保意识差,对消费后的垃圾处理不当,形成了农家乐附近新的景点—污染区,由于
农家乐多处于城郊和农村,长此以往对土地资源造成危机。
6.尚未开发符合陕南地域特色的精品主导产业或地域特色农村休闲观赏园等高层次产
业消费群。
四. 农家乐今后的发展思考及几点建议性的措施.〈一〉 政府应采取的措施
1.加强对农家乐的监管,规范其经营、旅游服务.农家乐在陕南地区仍算是一种新生经
济形势,政府必须要充当一定的角色,“管理出形象,管理出效益”这是当代市场经济下的真理,对不合理的经营和开发要进行引导和调整,对不正当竞争要进行及时的制止,对危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进行监督,使农家乐走上经营的正确轨道。
2.放宽贷款限制条件,有些配置设施在农家乐的缺乏并非是经营者不愿投资不愿改善,由于资金不足,实属无奈,政府可对一些重点农家乐进行资金扶持,改进他们的基本设备,完善管理制度,形成一批龙头农家乐去引领整个农家乐行业健康的发展。
3.推行农家乐分工制度,如某一地区的农家乐的数家,可将共纳入一个整体规划中,设置农家乐餐饮区,农家乐娱乐区,农家乐自助区,农家乐住宿区,即在各个专属区专门提供类型的服务,餐饮区专门提供餐饮,娱乐区有专门的农家乐提供娱乐的各种设备设施,这样可以清除因农家乐雷同而造成的效益不济的情况,避免因不正当竞争引发的农家乐价值缩水的情况出现同时还有利于政府的监督。
4.要努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政府要解决农家乐所在村的道路硬化、通讯、电网改造,自来水供应,广播电视接收等基础设施问题,对于陕南地域来说这一系列的问题的解决显得尤为的重要。
5.政府可调控下引进市场兼并合作机制
陕南现有的农家乐仍处于探索阶段,好多农家乐都是自发分散性的发展,但农
家乐作为一种新的经济现象,必须让它走上独立的发展之路,如果一味的作为另一种经济方式的派生物只会束缚它的发展,所以引进市场机制十分有必要。
由零星的农家乐走向地区性的联合成型中性的农家乐群,建立统一的管理,协调机构,保护和处理农家乐的权益,在由地区性的农家乐进一步走向联合形成地域性大型农家乐,形成以山南特色为主的地域性农家乐群,政府介入其中,由此建立起几个代表性的农家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陕南农家乐品牌,最终使农家乐以品牌、商标的形式为市场上独立的经济主体之一。
〈二〉经营者自身的改进和做法
1.农家乐作为第三产业即服务性行业,满足大众需求和口味是发展的第一要务,所以农家
乐有待开发出符合特定人群的服务类型,真正做到迎合消费口味,做到与现代消费相对口,尽可能的打到引领一轮现代娱乐消费的热潮。
条件一:是否是一个环境清新,充满农家气息的地方 占受访人数7%
条件二:是否能够体验到农家最纯的绿色食品和新鲜蔬菜占受访人数10%
条件三:是否能达到放松心情,娱乐生活的地方(民俗活动等)占受访人数20%
条件四:消费的费用如何,各种支出所占比例,是否划算 占受访人23%
条件五:交通是否便利,基础相关设施如何 占受访人8%
条件六:卫生条件和服务如何 占受访人20%
条件七:所达距离的远近占受访人7%
条件八:其他的考虑因素占受访人5%
以上数据与图示可以表明,游客选择一个农家乐考虑最多的因素还是消费的费用,卫生条件以及服务状况,以及是否能否让游客放松压力,找回愉悦的生活情趣的地方,而这些方面仍是陕南农家乐普遍存在的不足,因此需加之改进和完善。
2.产权清新,面对分散自发性的农家乐,管理不善尤为突出,改进管理尤为重要,由于农
家乐的老板是农民没有专业的管理理论修养,所以农家乐要想获得较为健康、合理的发展需要采用产权分割制度,招聘专业管理人员,经理与老板权责放哪里,真正达到符合先打经济主体发展模式的轨道。
3.农家乐产业与陕南的旅游业等相关产业联合,陕南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尤其是汉中市)
可将农家乐、旅游区、旅行社相联合,提供优质的一条龙服务,吸引更多的外来游客,各产业之间相互带动。
4.开发农家乐的派生产品,如土特产、水果,利用客源的淡季作具有地域特色的工艺品、纪念品等等,让顾客消费、休闲完了以后返回时可以携带一些陕南特色的物品,这无形中既增加了农民的额外收益同时也满足了顾客的要求。
5.建设精品主导产业园或山南特色农业观赏区农家乐,建成一批集观光、休闲、参观、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园。
6.浑化产业链,推进当地农业向纵深发展。
上图只是一个简单的产业循环链,一方面充分利用了特色农产品,一方面提高了农业产业的附加值,既方便了农家乐和顾客要求,又为农民增收的另一渠道。
7.充分发掘利用陕南地域优势资源,开发娱乐项目地域特色化,符合地域特色的娱乐文化。〈三〉社会应扮演的角色
作为社会经济主体之一,并处于探索的发展不成熟阶段,作为社会了解经营农家乐的发展现状,结合国家政策,陕南地域特色,因地制宜的研究出一套具有普遍性、实用性、指导性,实际可操作性为一体的陕南农家乐发展理论。更好的去为这一新兴的经济主体服务。
六.农家乐的发展能带动巨大的效益
1.当地经济的影响:首先农家乐的发展极大的促进了农民的收入,带动了地方经济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地方经济实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其次农家乐的发展为农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缓解了当地的就业形势,再次,随着农家乐的发展使当地的基础设施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
2.对社会、国家的效益:首先.农家乐作为市场上的新兴产业是社会经济长期发展的产物。其次,农家乐活跃着大范围的经济圈,为社会其它产业提供了动力,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再次,农家乐再吸引社会闲置剩余劳力方面起这重要的作用,为社会减轻负担和压力,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国家效益。
3.对本身产业的效益:作为第三产业服务生,农家乐发展优势明显,集餐饮、观赏、娱乐为一体,极大的丰富了整个服务行业的内容。
七.农家乐的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生态方面:农家乐作为一种清洁、绿色的行业代替,必须追寻其原始的发展思路和轨迹,陕南地域生态极不稳定,而农家乐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为代价,开发陕南特色娱乐项目不
能对生态构成威胁,走上恶性循环的发展之路。
2.竞争方面:农家乐作为第三服务行业,但目前出现了盲目竞争的势头,有些经营者不思进取,采用非正当的竞争手段破坏整个行业发展,为此政府必须加以节制和引导,不能自灭行业发展,因竞争的不正当而走进农家乐发展的“死胡同”。
第二篇:农家乐发展调查报告
农家乐发展调查报告
农家乐发展调查报告1
一、发展现状
为准确掌握全县农家乐的基本情况,镇10月份组织对全镇农家乐经营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项统计调查。全镇现有农家乐共计24户,涉及三个行政村,其中村有13户,村有11户,村有2户。从投资规模上看,全镇农家乐投资合计约133.54万元,其中村农家乐平均每户个体投资3万元共计39万元,村农家乐平均每户个体投资1万多元共计10万余元,村有农家乐1户,投资约30万元。从经营状况上来看,全镇农家乐经营状况总体较好,其中村农家乐每户每年平均收入4万多元,经营最好的一户能达到10万多元;村由于人流量相对较少,农家乐经营状况一般,每户每年平均收入6000多元,经营最好的一户能达到2万多元。从接待能力上看,全镇农家乐每年接待游客共计2.4万人,其中村农家乐每年接待游客2万多人,村农家乐每年接待游客4000多人。从吸纳劳动力情况来看,村农家乐户均吸纳劳动力3人共计39人,村农家乐户均吸纳劳动力2人共计20人。从人均纯收入情况来看,村农家乐经营户年人均年收入3万元,厨师年人均收入1.5万元,服务员年人均收入9000元;村农家乐经营户人均年收入6000元,厨师年人均收入4000元,服务员年人均收入20xx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经营管理观念不活。镇农家乐经营仍处在一种粗放经营的发展阶段。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农家乐经营者经营观念不活,发展眼光短浅,缺乏投资意识与创新意识。全镇24户农家乐经营户中有20户为季节性经营,没有作长期经营打算,品位不易提升。
二是服务水平不高。镇“农家乐”主要是家庭式经营,从业人员的培训跟不上发展的形势,服务不规范,文化水平偏低,对当地的民俗风情了解不深。服务人员没有严格的、明确的职责分工,往往是男女老少齐上阵,游客稍增就疲于应付,服务不到位。
三是市场拓展较难。镇农家乐客源市场定位级别较低,没有供游客住宿的宾馆,缺乏娱乐设施和娱乐活动,难以吸引高端客源市场。
四是政策支持较少。县、镇对农家乐的发展没有统一的规划,支持农家乐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尤其是资金和培训方面的政策。
三、发展对策和措施建议
一是强化规划,提升水平。建议县上相关部门重视农家乐的发展,要从发展布局、经营层次、经营规模、经营特色上进行整体规划,将农家乐的发展纳入全县整个旅游市场进行规划和规范管理,纳入全县第三产业的发展进行规划和规范管理,从而全面提升我县农家乐的经营水平。
二是强化管理,规范服务。县上应明确农家乐的主要牵头管理服务部门,协调好与农家乐发展密切相关的旅游、工商、卫生、商务、城管、物价、安全等部门的管理责任落实。建立和完善上下连贯、高效有序的管理和服务体系,对农家乐经营实施有效管理和高效的服务,促其增添必要的卫生设施,落实各项卫生防范措施,为游客创造一个良好的旅游和生活环境,促进农家乐经营走上规范化、标准化管理轨道。为农家乐业主提供及时准确的旅游信息,对本地风土人情、典故传说、农业生产知识等进行统一包装和推介,增强趣味性和吸引力,增强农家乐的经营特色。对农家乐经营用户进行专业培训,使他们增强管理经营经验,对农家乐的厨师进行培训,以丰富农家乐的菜肴品种,增加特色,以满足各种不同层次的`客户需求。对农家乐的服务人员进行陪训,提高他们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意识。同时可以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组织部分干部群众到其他农家乐发展较成功的地方学习和考察,学习和借鉴他们成功的经验。另外,还可以将农家乐经营户组织起来,成立农家乐协会,实行行业自律。
三是突出个性,形成特色。我县农家乐季节性经营占较大比重,应引导经营者自我包装与营销,发挥我县农村独特的自然禀赋和交通、区位优势,重点在民俗游、休闲游、生态游上做文章,发挥我县山、水、果等自然风光和农家特色,努力把农家乐打造成、市民城郊游的首选地。引导经营者在“农”、“家”、“乐”上下工夫,在“农”字上,应最大程度地保持和突出原汁原味的农家风味,开发多种多样的旅游形式,如草编、赶牛车、干农活、摘蔬果、采野菜等参与性较强的农事特色旅游活动。在“家”字上,要善于营造“家”的气氛;在“乐”字上要改变“打牌”唱主角的现象,开发新的娱乐项目。
四是多方帮助,合力共建。充分发挥各级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共同建设发展农家乐。可以实行政策性资金捆绑使用,从林业、环保、农牧、卫生、新农办等部门涉农资金集中定向支持;考虑对外招商引资,同时还可以通过信贷措施,来缓解资金不足问题。
农家乐发展调查报告2
一、外出考察的基本情况。
二、外出考察的几点体会。
1、政府主导、行政推动是加速推进生态旅游和农家乐的不二法门。我县应建立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并将各方面资金捆绑使用,重拳出击,政府先要搭好框架,由公司带头,农户填空。
2、面向大众,低档消费是农家乐的最好定位。
3、宣传造势应当先走一步,舍得下本钱。
4、应追求旅游业的综合效应和群众的长远利益,管理和收费部门要简化手续,多收费不如少收费,少收费不如不收费。
三、当前应抓的几项工作。
我站在宣传部和文联的角度考虑,应当尽快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为我县旅游业的发展造势鼓劲:
1、应在西安、宝鸡、咸阳三地建立旅游广告牌,在312国道,福银高速等处张贴宣传标语。
2、全力推进《走进永寿》的出版发行;支持《永寿文库》的编选工作;重点编辑一本dm杂志(公共读物,免费发行,放在酒店车站等处,供人随意阅读)如定名为《永寿印象》;全方位不间断地向国内外介绍永寿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情况。
3、在世界范围内组织征联、征文活动。
4、适时组织汉唐文化研讨会,重点推出娄敬陆贾为代表的汉文化;长孙无忌、来俊臣、安金藏为代表的唐文化;以及马平民任哲中为代表的戏曲民俗文化等。
5、农家乐初步建立后,室内布置等事,县文联应组织书画家进行创作,达到一家一品,一屋一局,绝不重复。
6、应积极联系中省文艺界人士多在永寿举行笔会。
7、应组织人力搜集甚至编写民间故事,分门别类刊发各地,侧面迂回,以补正面宣传之不足。
总之,这八个事情就是一牌两书加杂志,征文研讨紧相随,民间故事提情趣,书画高悬升档次。
xx
20xx年xx月xx日
农家乐发展调查报告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化速度加快,生态建设意识不断增强,对苗木花卉的需求日益扩大。我县苗木花卉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得到迅猛发展。苗木花卉产业的发展不但为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环境美化作出了贡献,还给休闲娱乐、旅游观光、交通运输等相关产业带来了生机。充分利用苗木花卉发展“农家乐”旅游,可以形成强大产业特色和集合优势,为新农村建设和我县乡村旅游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一、苗木花卉型农家乐旅游发展优势
“农家乐”是以城郊农民家庭为依托,以田园风光和别有情趣的农家生活为特色,吸引市民来此休闲度假、观光娱乐、体验劳作的一种新型旅游活动。苗木花卉型“农家乐”是以农家独特的田园风光及成片的园林、果园、茶园为依托,以赏花摘果品茶、园艺习作、休闲娱乐为主题的绿色生态休闲旅游。
苗木花卉型“农家乐”开辟了一条由传统农业向与旅游结合的效益型农业发展之路。苗木花卉型“农家乐”具有与其他类型“农家乐”不同的特征与优势。一方面“农家乐”旅游者在欣赏到乡村美丽的田园风光的同时还可以观景购花、休闲娱乐;另一方面,以丰富的苗木花卉资源优势吸引顾客,可以不断地将“农家乐”做大做强;以“农家乐”休闲引客可以促进企业的农林产品生产与销售。由于“农家乐”具有的强烈的季节性、时段性、低消费性,使“农家乐”在旺季和节假日人满为患,到了淡季和平常时间则出现客源不足,但人员、场地、设备要照常护养,利润并不高,可以通过苗木花卉的经营进行补充,而苗木花卉的种植与护养也具有时间上的空闲性。“农家乐”旅游与苗木花卉产业的有机结合,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从而达到了双赢的效果。农业旅游改变着农村的产业结构,苗木花卉型“农家乐”旅游拉动着农业旅游产业链的发展,同时也搭建着农村与都市间的桥梁。
二、我县苗木花卉型农家乐旅游发展现状
为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立皖中和沿江苗木花卉产业带的林业规划,20xx年,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苗木花卉产业发展的决定》。白山、盛桥、柯坦、汤池、乐桥等镇加快了发展步伐,加大林地流转工作的力度,鼓励大户、企业承包荒山荒地,中锦园林绿化、锦苑花木、华盛园林、众意园林绿化等花卉苗木企业迅速发展壮大,并成立了苗木花卉协会。20xx年省林业厅和省旅游局联合发文,在全省开展“森林旅游人家”创建活动,20xx年市委、市政府开展了农家乐示范点(区、户)创建活动,为我县苗木花卉型“农家乐”旅游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冶父山苗圃打造国家森林公园3A级景区,万山镇中锦山庄和庐城镇富华山庄分别利用苗木花卉基地发展3星级和5星级农家乐,柯坦镇虎洞山庄3星级农家乐、汤池镇金盛源生态山庄5星级农家乐和潘家苑山庄5星级农家乐分别利用山林生态资源发展农家乐,取得了明确的效果。
我县苗木花卉型农家乐旅游发展虽具备一定产业基础,但产业发展仍处初级阶段,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利用苗木花卉发展农家乐意识不强,认识不清。苗木花卉企业不少,但开展农家乐旅游很少。二是缺乏统一规划,品牌竞争力不强。有些地方在开发建设上脱离了朴素、自然、协调的基本原则,贪大求洋,不仅失去了“农家乐”的内涵,而且破坏了环境协调,浪费了资源,失去了旅游吸引力。三是服务功能单一,品位不高。当前我县“农家乐”旅游尚处于以品尝土菜、生态观光、棋牌娱乐为主体和少量采摘、垂钓为活动内容的阶段,缺乏参与性项目、绿色健身休闲项目的开发不足。家族化经营,缺乏规范管理;从业人员缺乏系统有效的培训,既是管理员,又是服务员,处于粗放经营状态。
三、苗木花卉型农家乐旅游发展建议
我县苗木花卉型“农家乐”旅游已有一定基础,为进一步做长产业链,做大品牌,需进一步综合利用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乡村林场和苗木花卉基地等生态资源和乡土特色发展农家乐旅游,为游客提供价廉物美的健康、生态、休闲度假型农家乐旅游产品。
1、科学规划,规范管理。为保证农业旅游的发展,要结合生态资源对“农家乐”发展做好中长期规划,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有计划、成规模地推出一批苗木型、果园型、花卉型“农家乐”,使之连成片,春看花、秋卖果,互为补充、互相拉动,有看、有游、有吃、有卖(产品)。同时,加强对苗木花卉型“农家乐”的规范化管理,建设一些苗木花卉型“农家乐”示范精品项目和不断完善评价标准体系,使苗木花卉型“农家乐”走上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健康发展轨道。
2、做绿色文章,创乡土品牌。我县苗木花卉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各镇特别是冶父山、东顾山、岱鳌山、黄山寨等生态环境良好,鸟语花香,风格各异,美不胜收。农村保留着中国文化中最有情韵、最本质的东西。都市人对于“农家乐”的追寻,除了自然环境外,还有寻找故园的渴望,丢掉了最富情趣的“土”,“农家乐”便会失去对城里人的吸引力。因此,保持良好的绿色生态环境,大力发展苗木花卉产业,将苗木花卉型“农家乐”做出特色和品牌最为关键。
3、增强服务功能,满足消费需求。发展苗木花卉“农家乐”,在建设完善停车场、公厕、购物等相关配套设施外,还要进一步扩大功能,增强“农家乐”吸引力和影响力。目前具有的观赏型、娱乐型、品尝型“农家乐”仅仅是最基本的类型,更需发展农庄型、务农实践型、中长期疗养型“农家乐”。此外,“农家乐”发展应当根据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形成高、中、低档三种层次,而且最好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模式。低层次的小型“农家乐”和高层次、项目齐全、消费较高的大而全“农家乐”都不应当是发展的主流,富有特色的中型“农家乐”,而且规模化成片发展,最有竞争力,也最能满足人们的多种需求,也不至于使消费水准过高。
4、发挥交通优势,扩大消费市场。“农家乐”主要建在农村,发展苗木花卉型农家乐,既要考虑到环境优美,也要注意交通进出方便。地处南北要道,地理位置优越,公路、高速、航运、水运便捷,在描绘苗木花卉型“农家乐”未来图景时,应当着眼于周边省市,打造一个具有持久发展性而又在皖中地区极具竞争力的苗木花卉型“农家乐”带,这是发展的长远目标,也是苗木花卉型农家乐的生命力所在。
5、加大政策扶持,增强发展举措。一是政府要引导农户和苗木花卉企业利用自身庭院、林场和苗木花卉基地发展农家乐旅游,将盆景、根雕、苗圃展示给城里人观赏,城里人利用节假日到农家小院呼吸新鲜空气,观赏田园风光,采摘新鲜蔬菜,点杀农家饲养的鸡、鸭、鹅、兔等,临走时购买盆景、根雕和新鲜的农产品。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改善新农村建设。二是各职能部门要本着扶持三农、服务三农的原则,加强对苗木花卉型“农家乐”旅游的服务与指导,简化项目的审批手续,有关职能部门在允许的范围内降低办证门槛,简化办证手续,减免办证费用,形成千村万户都在发展苗木花卉型旅游的群体优势。三是加强宣传,树立品牌。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我县苗木花卉型“农家乐”旅游产品,宣传产业发展成果,积极塑造苗木花卉型“农家乐”旅游品牌。
第三篇:关于农家乐旅游发展调查报告
“农家乐”是农业旅游和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生旅游产品中的一朵奇葩。虽然我市“农家乐”兴起时间不长,但发展迅速,势头良好。目前,全市共有“农家乐”经营户360户,床位2631张,直接从业人员2377人,实现经济收入5292.4万元。
一、现状及特点
一是发展氛围浓厚。市县各级把“农家乐”旅游发
展作为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加快乡村旅游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加强引导,力促发展。《××××市人民政府关于实现旅游业突破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大力开发农业观光、乡村休闲旅游产品。南郑、勉县、洋县、城固、略阳等县制定了加快农家乐建设的通知、意见,党委、政府领导经常听取汇报,实地调研,提出要求,解决问题,并组织有关人员到外地学习考察,推动“农家乐”旅游快速发展。
二是加强政策扶持。各县区通过财政扶持、规费减免、包抓帮扶等多种措施,为“农家乐”发展提供资金、土地、办证、经营等支持。南郑县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通过验收的17户“农家乐”分别给予5000-6000元奖励;洋县实行部门联户帮建机制,确定59个县级部门和单位采取帮助财物、信息和招徕等方式,在长青一华阳景区建设“农家乐”59户;略阳县拿出10万元专项经费扶持10户“农家乐”示范户,相关部门减免一切证照办理费用。勉县、留坝、城固、西乡等县在发展“农家乐”中也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
三是经营效益明显。由于“农家乐”旅游适应市场需求,从一推出就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略阳县涌泉山庄接待游客3万人次,实现收入近10万元;勉县天荡山休闲庄接待游客4万人次,实现收入38万元。今年“五一”小长假,西乡县樱桃沟平均每户每天“农家乐”接待游客80人次,旅游收入达2400元。
四是发展形式多样。从经营方式来分,我市“农家乐”主要有家庭开发经营和业主承包经营、租赁经营三种形式。家庭开发经营的“农家乐”投资少、规模小,投资主体是农民,如洋县长青一华阳、城固桔园、西乡樱桃沟、南郑大汉山等地的“农家乐”。业主承包经营和租赁经营的“农家乐”投资规模大,服务设施较为完善,投资主体主要是本地或外来客商、企业,如汉台区的陕南植物园、勉县的龙潭山庄、城固县的香格里拉休闲中心、南郑县的大杨度假村等。从产品类型来分,我市“农家乐”主要有“客栈型”和“度假型”两种形式。“客栈型”农家乐主要在国省道沿线、景区附近,为游客提供食宿,由家庭开文秘杂烩网发经营;“度假型”农家乐主要位于城郊结合部,在满足游客吃住的基础上,还能为游客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活动,由业主承包经营或租赁经营。
五是经营管理规范。城固、留坝、佛坪等县制定了《“农家乐”管理办法》、《“农家乐”建设标准》,南郑、洋县等县制定建筑风格、店名标牌、人员服装、特色菜肴、餐饮价格五个统一,略阳县按照“先试点、后推广,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确保“农家乐”健康有限发展。加强从业人员的旅游知识、服务礼仪、食品卫生、经营管理等业务培训,提高了从业人员文明素质和服务水平,推动了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和农村旅游市场经济机制的建立。
二、问题和不足
1、认识不到位,政府主导力度不够。以“农家乐”为主的乡村旅游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没有被普遍认识,农业与旅游发展结合不够紧密,降低了“农家www.乐”旅游的丰富性。政府在引导“农家乐”自筹、自建、自营的同时,在基础设施完善、资金引导投入等方面作用发挥的还不充分,在规范经营、市场监管上还存在着脱节现象。
2、普遍缺乏规划,城市化倾向明显。目前大多数县区对“农家乐”为主的乡村旅游没有制定规划,存在着盲目性和无序性开发,层次低下,品位不高。有的“农家乐”与当地农村资源和风土人情脱离;有的“农家乐”只重规模,不讲质量,粗制滥造;有的“农家乐”开发上脱离了朴素、自然、协调的原则,贪大求洋,追求豪华,不土不洋,不伦不类。
3、缺乏文化内涵,项目同质单调。由于对乡村文化传统和民风民俗资源的挖掘不够,加之缺乏创新设计和深度加工,我市“农家乐”存在功能单一,缺少特色。经营项目同质雷同,绝大多数是停留在提供餐饮和住宿的低层次上,仅限于“几间房子、几张桌子、喝喝茶、吃吃饭、打打牌”的经营模式,真正由“农家乐”提供的具有我市浓郁民俗文化特色旅游项目和参与性强、健身绿色休闲项目极少。
4、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滞后,存在安全隐患。目前我市“农家乐”在可进入性、村舍环境、食品卫生、安全用电等方面不尽如人意。一些“农家乐”外部交通较差;一些农村电线电路得不到改造和检修,消防设施缺少;许多“农家乐”基本的供排水设施和厨房设备不完善,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生熟食混放;一些农户厕所卫生条件简陋,给游客心理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5、市场意识淡薄,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由于我市“农家乐”家庭粗放化、松散经营,小农思想严重,没有横向和纵向的销售网络,坐门等客,市场开拓意识不强。从业人员服务意识较差,服务质
量不高,欺客、宰客现象时有发生。
三、方向和对策
我市“农家乐”旅游今后发展的方向:
——“农家乐”以“农”为根。“农家乐”应以农业为根,业主是农民,通过自家的田地、果园、鱼塘等展示农村风貌、农业生产过程、农民生活场景,接待设施利用现有的宅地和生活设施改建或改善而成,庄稼照种、粮食照收,但却带来了人流,增加了收入。
——“农家乐”以“农”为形。“农家乐”应以家庭为单位,体现出“家”的形态,规模适度,不贪大求洋。对屋舍、庭院、厕所等设施进行改造,做到环境整洁、干净卫生、舒适温馨。
——“农家乐”以“乐”为魂。利用“三农”作文章,挖掘乡风民俗,设计参与性强的项目,如:简单的农事、农活、采摘、认种蔬菜等。
——“农家乐”以“富”为本。将农业功能转变为旅游功能,乡村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形成旅游市场,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实现农民脱贫致富、增收增效目的。
我市“农家乐”旅游今后发展对策:
(一)提高认识,科学规划。各级要把“农家乐”发展作为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城乡统筹和建设新农村的一条有效途径,纳入到旅游发展和农村经济整体布局之中,积极制定并利用好规划、扶贫、环保、基建等专项支持政策。旅游、农业、综开办等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协作,建立联动工作机制。县区要根据土地利用规划、村镇建设规划,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协调发展”的原则,编制“农家乐”规划,发展一批“一村一品”、“一户一物”的“农家乐”特色村(点),形成区域特色明显、功能布局合理、内涵丰富的发展格局。
(二)加强基础,积极创新。一是加强以改路、改水、改电、改厕、垃圾排放等基础设施建设。把“农家乐”开发项目和各种支农资金挂钩,争取小额贷款用于农民旅游经营户。二是做好农家民居建设。要按照突出“农家气息”和体现“秦巴民居”特色的要求,分别对都市村庄型、景区依托型、田园风光型、湖泊水家型等类型的“农家乐”进行策划、设计,使其建筑的外观、色彩、装饰等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三是吸引多元投资。鼓励集体、企业、社会资本、农户、个人一起上,逐步形成村办旅游公司型、“公司+农户”型、“公司+旅行社+农户”型等多种发展模式,建立“农家乐”服务中心,不断提高“农家乐”经营户的组织化和市场化程度,集群发展,错位经营,多模式、多层次发展“农家乐”旅游,适应不同的消费需要。
(三)规范管理,提升质量。制订出台我市“农家乐”质量标准和管理办法,加强卫生防疫、消防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管理,努力构建完善的服务质量保证体系。结合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广泛开展农业知识培训、食品加工技术培训、服务规范培训、职业道德培训,指导农民生产绿色无公害蔬菜,提高烹饪农家菜的技艺,教育从业人员掌握规范的服务技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树立牢固的安全观念,诚实守信,讲求信誉,以优质服务和独具风格的农家特色来吸引广大游客。适时成立“农家乐”旅游协会,对内加强统一服务和行业自律,对外树立品牌形象,统一参与市场竞争。
(四)突出特色,打响品牌。充分做好“乐”的文章,着力挖掘、整理当地的人文、生态、民俗资源,把民间文化活动和农事活动、健身活动、民间文艺等有机结合到“农家乐”进行开发,通过推出旅游上山下乡、市民小菜(果)园、假日做农夫、做农家饭、教你编织和使用农具等专题旅游活动,让游客亲自参与,亲身体验,增强互动性和趣味性,丰富“农家乐”的内涵。要注意“农家乐”接待设施建设,既不能一味追求高档次,也不能过分强调“原汁原味”,更不能低档次、低品位。要强化“农家乐”的整体包装和宣传推介,建立与旅行社良好合作关系,把特色突出、设施完善的“家家乐”纳入到我市旅游线路之中,推动乡村旅游健康、有序、持续发展。
第四篇:农家乐发展的现状和思考
农家乐发展的现状和思考
近几年,随着城镇居民绿色消费、生态旅游、回归自然观念的形成,我区以上王村为代表的“农家乐”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沿山一带农民带来了非常可观的经济收入,2008年仅上王“农家乐”接待游客90万人次,营业收入超过2000万元,已成为当地经济新的增长点,也成为贫困地区农民致富的重要手段和重要的经济来源,正在形成为拓宽旅游业的新途径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实践。
为认真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质监职能,促进“农家乐”产业的健康发展,做大做强、做出品牌,我局密切关注上王村“农家乐”的发展和壮大,开展了“农家乐”服务标准化的调研工作。现就我区农家乐发展现状浅析如下:
一、发展特点和优势。
(一)环境优美,民风淳厚。我区农家乐集中在重峦叠嶂的秦岭山北麓,东临西安秦岭野生动物园,西邻沣峪口沿山旅游风景区,依靠环山旅游观光路,交通十分便利。依山傍水,乡村田园气息浓郁。有着的得天独厚的自然区位优势。勤劳、朴实的上王人抓住机遇,艰苦创业,辛勤创造,为全区农家乐的开办、发展创出了成功的经验。2003年上王两委会带领村民到歧山学习,借鉴当地农家乐成功的经验,坚定了开办农家乐的信心。开始了大规模的房屋改建和村内环境建设,将两间宅基地改成三间,把土木房改成砖混结构。户户通上自来水,又完成下水的集中排放,实现了村内道路的绿化和村容的美化。
(二)起步早、饭菜香,发展态势良好。1999年,胜利饭店为了拓宽服务业务,发展乡村一日游,经实地考察与上王村确定了合作关系,由胜利饭店定期组织游客到村里游玩,选择10户农家进行接待试点,2003年曾一度中断的服务业务在新班子的带领下,解放思想,统一认识,从饭菜种类,价格数量和服务接待等方面对农户集中培训,饭菜可口,价格透明,明显提高了服务质量。环境的改变,文化的丰富,使这里的游客逐渐增多。据统计,2007年上王村共接待游客60万人,2008年增至90万人。五年间,农家乐经营户由2003年的15户发展到110户,平均家庭经营收入近10万元。全村80%盖起了2止3层农家小楼,经营农家乐。火起来的上王村,带动了周边种植、养殖业的发展,已经开始涌现了一批特色蔬菜种植户、畜禽养殖户,以及富有地方特色的土特产加工户和旅游产品生产户。
(三)政府重视,标准化意识增强。
2006年开始,注重收集全国“农家乐”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和好的做法,与区旅游局、滦镇街办等单位联合,开展“农家乐”服务标准化的调研工作。调研工作围绕上王村“农家乐”发展过程、存在问题、发展方向三个方面进行,通过与村两委会、“农家乐”接待户的交流座谈、对游客发放《农家乐游客满意率调查表》等形式,深入了解广泛征询有关情况和各方面的评价及要求。为使上王村“农家乐”健康有序发展,创出品牌,我局在积极工作的基础上,多次邀请省、市局标准化主管领导和专家到上王村考察指导工作,以期得到领导部门的关注。经过努力,2007年,上王村“农家乐”被列入西安市服务标准化示范项目。为了促进农家乐服务标准化示范项目的顺利实施,我局牵头,在区旅游局、滦镇街办等单位的通力配合下,成立了“农家乐”服务标准化领导小组,抽调6名业务骨干组成技术工作小组,制定实施方案,扎实有效的开展工作。工作组多次深入上王村进行广泛细致的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参照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针对上王村的发展实际,运用标准化工作的原理和方法,起草了《农家乐开业基本条件》标准,同时邀请有关专家对标准的科学性、可行性、合理性进行分析和认证。为了便于标准发布后的宣贯工作,我局会同旅游局组织编写了2.6万余字内容涵盖服务标准化基础知识、食品卫生安全、农家乐经营规范等方面的《农家乐服务标准化工作手册》,发放到每个农家乐经营户手中。在宣贯实施的同时,按照自愿申请、村委会推荐、领导小组审定的程序,确定了15户“农家乐标准化示范户”作为典型带动,推动标准的贯彻实施。为了进一步提升服务档次,我局又适时制定出台了《农家乐星级等级评价准则》,引导有条件的经营户不断提高,提供更高的服务。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上王村农家乐经营户的标准化意识正在形成和不断加强,标准化工作正在有序展开,成效也在不断显现。得到了省、市质监局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2008年国家标准委将此项目列为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层次不高,特色不明显。农家乐不是农业文明的简单堆砌,而是农耕文明的沉淀和展示,是农村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的浓缩和升华。而农民的思维特征是实用性强,重模仿、轻创新,经营理念雷同,方式单一,体现在庭院样式、园林风格、室内陈设、菜肴品种、娱乐项目等都比较相似,缺乏个性化色彩。同时,受文化思想观念的束缚和局限,他们未能深入挖掘乡村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绝大多数仍处于简单的“农家吃”水平,甚至连观光、采摘等较低层次的活动也无法开展,总离不开“换个地方打牌、换张桌子吃饭”的模式,顾客重游率很低。
娱乐于一体,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对卫生、安全、消防、文化娱乐等方面的要求较高。而农家乐一般是以家庭式经营为主,从业人员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再加上没有受过正规培训,缺乏经营管理知识,服务不规范,服务质量不高。同时,农家乐管理涉及到质监、农业、旅游、工商、卫生、消防、公安、环保、文化等多个职能部门,而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扶持、规范这一新兴产业,目前还未形成较为健全的协调机制,因此,出现了发展不规范、服务不规范、监督不规范的现象。
(三)是组织程度不高,管理亟须加强。农家乐是一种以群体模式出现的旅游形式,只有在统一有序、错位发展的环境中才能取得较大发展。由于群众自身的组织程度不高,有时难免形成单打独干、恶意竞争的不良局面。
针对上王村“农家乐”还处在发展和亟待规范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强化管理、规范经营、凸现特色、有序发展、创出品牌才是发展的应对之策。特别是政府在农家乐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引发了几点思考。
思考一:农家乐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协调与资金投入支持
上王农家乐始于1999年,当年胜利饭店为了拓宽服务业务,发展乡村一日游,为农家乐的发展播下了种子。自那时起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停滞于休闲和简单的娱乐、郊游等状态,没有提到一个更高的品位,其主要原因就是缺少政府的扶持和引导。2007年开始,长安区委、区政府对上王村进行了大量的资金扶持,投入300多万元,采取农民出钱、政府补贴“穿靴戴帽”的办法,对环境基础设施和民宅进行彻底改造,使农家乐周边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增加了游乐项目,丰富了文化内涵。由于政府有意识的扶持和引导,农家乐成为西安市的旅游品牌,使郊区农村成为都市的后花园,成为市民节假日休闲度假的好地方。
思考二:农家乐开发应避免简单地照搬城市开发经验,成为城市的复制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城乡一体化是中央提出的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任务。城乡一体化不是简单地使农村跟城市一模一样。“农家乐”,“农家”是“乐”的前提,也是根源。因此,无论如何规划和发展农家乐,都要坚持农村本身特色,体现农村生态环境、田园风光和淳朴的风土人情,保持原汁原味的乡土气息,开发特色资源,挖掘民间艺术,彰显民俗文化,丰富文化内涵,使“农家乐”文化氛围更加厚重,旅游观光价值更加突出。这也正是它吸引城里人往乡下跑的主要原因。现代都市人向往的是以休闲度假的机会,远离都市喧嚣,回归自然,返璞归真,体验新的生活方式,享受属于自己的闲适心情。因此,要把吃、住、游、玩因素融合进去,将“农”字做足,将“家”字撑满,项目种类要多种多样,满足不同 闻不到花粉的香气,体验不到种菜、摘果的乐趣,听不到绿树丛中的鸟语,而是象城市一样全是林林总总的高楼大厦、歌厅舞池、商场店铺,这样以追求与城里一模一样的农家乐发展目标,就失去农家乐的真正意义,最终会使农家乐走向衰落,因此,发展农家乐,要站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共同发展的高度,以质量求生存,以内涵求品位,防止目光短浅,急功近利,贻误农村大好发展时机。
思考三:农家乐开发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上王农家乐的成功发展,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地理位置优势明显,周围有山、有水,交通便利,环境优美。但沿山其他乡村,旅游资源也很丰富,农民群众积极性很高,要防止一哄而上,粗放经营现象,妥善处理好一些不具备开办农家乐农户的关系,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利用,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延展产业链,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公司+农户+基地提供发展的思路模式和条件。
思考四:服务标准化,是提升农家乐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农家乐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产业要出产品、产品要有标准、标准决定质量、质量关乎产业的生存和发展。所谓农家乐服务标准化工作,通俗来说,就是满足游客体验农趣、农味、安全卫生、回归自然、放松身心等要求,将以往服务工作的经验、相关的要求,进行统一的规定,作为统一遵守的准则,以达到服务质量目标化,服务方法规范化、服务过程程序化,从而获得优质服务的过程,达到最佳秩序、取得良好社会经济效益的目的。开展农家乐服务标准化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一是制定标准:围绕游客的要求,结合当地的实际,体现特色,从环境条件、从业资格、经营场所、服务接待设施、安全卫生、经营管理等方面制定统一的标准;二是发布、宣贯标准:三是实施标准:四是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验证、确认。
围绕农家乐观自然风光、享农家之乐、体农耕文化三大服务功能,设置功能系统图和相关要素图。根据功能和相关要素,建立标准综合体系。使农家乐在环境、接待、餐饮、娱乐等方面都有相应的标准可遵循。值得一提的是,我区的农家乐服务标准化示范项目已被国家标准委批准,是全国涉及农家乐的第一个国家级服务标准化示项项目。在我区农家乐快速发展、区委、区政府高度关注和全力支持的情况下,是我区农家乐立足长安、走出西安、推向全国、做大做强、创出品牌的大好机遇,广泛开展农业知识、食品加工、服务规范、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训,不断更新农民服务观念、规范服务行为。保障游客和村民权益,促进有序竞争和可持续发展,真正实现共同富裕。
第五篇:奉化溪口农家乐消费现状调查报告
溪口镇农家乐消费调查报告
农家乐是新型的旅游休闲熊市,是农民向城市现代人一共的一种回归自然从而获得身心放松,愉悦精神的休闲旅游方式。它的雏形来自于国内外的乡村旅游,它的出现,表现我国乡村旅游产品从观光层次逐步向较高的度假休闲层次转化。此次调查,我以农家乐为引线,探究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一、调查题目
关于市郊农家乐消费调查及分析
二、调查地点
溪口镇杜郎平农家乐、强哥农庄、关口好食上农庄、浏河源农庄、东顺源农庄、吾山土菜馆、山墅钓鱼农庄,以及于长青村、碧景湾小区,溪口镇内各个街头进行的随机访问调查。
三、调查目的:
农家乐正是休闲农业的一种,现在农家乐凭着低消费以及周边美丽的自然或田园风光,使得游客不仅可观光、采果、体验农作、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而且可住宿、度假、游乐,为都市人提供一种回归自然从而获得身心放松、愉悦精神的休闲旅游方式,满足、舒缓现代人的精神,因此受到很多城市人的欢迎,形成了一种新兴的旅游休闲形式。
为了解这一以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来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这个假期我们特意通过问卷调查及实地考察等方式对市郊的农家乐进行了走访,对加快发展休闲旅游农业有了新的认识,有利于今后能利用这个新途径深度开发农业资源潜力,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环境,增加农民收入。
四、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2、实地考察
3、随机访问
五、调查结果及分析: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感到广大农民对发展“农家乐”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许多“农家乐”都开办了诸如垂钓、摘果等体验农家生活的旅游项目,由此而来,以农家乐为主的休闲旅游农业确实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总体上看,由于“农家乐”这种新兴旅游方式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并不平衡,依然存在诸如规划不尽合理、配套设施不够完备、服务不够规范、“农家乐”建筑和周围环境不相协调等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它们影响和制约着“农家乐”的健康快速发展。
1、“农家乐”布局过于集中,没有规划。市郊的“农家乐”主要集中在杨潭、荷花、大围山、观礼台等几条线上,尤其是观礼台那线,几乎家家户户都是“农家乐”,存在着盲目性和无序性的开发,层次低下,品位不高。这些尚未成熟的“盲目跟风”导致极大的恶性竞争和资源浪费。
2、市场季节波动性较大,淡旺季反差明显。在旅游旺季,每日客流量竟可达到150人以上,因游客太过集中,对设施、环境压力较大;而在淡季,则门庭冷落,效益低下,每日客流量却仅有20~50人,游客稀少,将造成大量资源和设施的闲置、浪费。
3、“农家乐”卫生情况令人担忧。现在的“农家乐”一般还停留在单纯的餐饮服务上。可就是这个饮食卫生,在调查中却令众多游客不满。一些农家厕所卫生条件简陋,给游客心理造成了不好的影响;许多“农家乐”基本的供排水设施和厨房设备不完善,基本消毒设施缺乏,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生食熟食掺杂混放;从业人员也缺乏必要的健康保证等,整体卫生状况都不容乐观。
4、安全缺乏保障。在用电方面,由于开办“农家乐”旅游导致农户家用电器增多,负荷加重,而一些农村电线电路长期得不到改造和检修,极易漏电走火, 农家接待点对如何保障游客生命财产安全尚无必要的制度和规范,消防设施缺乏,存在着极大的火灾隐患。
5、“农家乐”旅游配套设施不全,尚未形成规模。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少有农家提供住宿。“农家乐”对于挖掘民俗和利用农家生活开展的参与性项目还很少,尚未形成旅游服务的产业体系。另外,众多客人对农家乐旅游活动了解甚微,故而
仅仅只是多数中年人在周末选择离城区半个小时车程以内的农家做一日内的休闲,这就造成了“农家乐”客源市场相对狭小的局面。
6、客人缺乏文化内涵,“农家乐”项目同质单调。经走访发现,由于对乡村文化传统和民风民俗资源的挖掘不够,加之缺乏创新设计和深度加工,市郊的“农家乐”功能单一,缺少特色。经营项目同质雷同,打着“体验农家生活,感受农家文化”的旗帜,绝大多数却只是停留在提供餐饮娱乐的低层次上,仅限于“几间房子、几张桌子、喝喝茶、吃吃饭、打打牌”的经营模式,真正由“农家乐”提供的具有浓郁民俗文化特色旅游项目和参与性强、健身绿色休闲项目极少。
7、市场意识淡薄。由于市郊“农家乐”家庭粗放化、松散经营,小农思想严重,市场开拓意识不强,往往坐门等客,采取单打独斗,被动的进行宣传。业主们几乎就没有要想过利用网络做大宣传,也压根就没有考虑过要借用政府的机会参与旅游节会进行宣传促销的意识和要求。故而客人们多是通过朋友介绍才得知这些休闲之处的。
8、服务人员素质不高。农村旅游管理水平相对比较落后,缺乏高水平专业管理人才和高素质的从业人员,管理比较粗放、涣散,接待水平较低,服务人员素质较差,服务质量不高。这样继续下去势必会严重影响农业旅游的发展。
六、建议:
1、增加娱乐项目,扩展消费人群。针对水果采摘园旅游旺季时间短、果农受益相对有限的弊端,可以采用科学技术延长采摘期,延伸旅游旺季。同时,市郊的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在满足游客采摘、垂钓、休闲度假等消费需求的基础上,还可增加观光游览、购买土特产、农耕体验、野外丛林战等活动,不断提高“农家乐”经营户的组织化和市场化程度,多模式、多层次发展“农家乐”旅游,以便适应不同的消费需要。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卫生环境。加强以改路、改水、改电、改厕、垃圾、污水排放、绿化、保洁、照明等基础性服务设施配套为主的建设,搭建起良好的服务载体,以更好的外部环境和更人性化的优质服务。
3、突出特色,打响品牌。“农家乐”旅游之所以在短期内快速兴起,其中很大一个方面就是得益于其原汁原味的农家特色,所以强化特色意识,进一步突出“农家乐”
旅游的“农”家特色,对于促进今后“农家乐”旅游发展,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要注意“农家乐”接待设施建设,既不能一味追求高档次,也不能过分强调“原汁原味”,更不能低档次、低品位。
4、丰富文化内涵。着力挖掘、整理当地的人文、生态、民俗资源,把民间文化活动和农事活动、健身活动、民间文艺等有机结合到“农家乐”进行开发,充分做好“乐”的文章。通过推出市民农场、市民果园、做农家饭、教你使用农具等专题旅游活动,让游客亲自参与,亲身体验,增强互动性和趣味性,丰富“农家乐”的内涵。真正做到体验农家生活,感受农家特色文化习俗,走生态旅游与文化旅游相结合的道路。
5、加大宣传力度。除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渠道进行宣传外,应继续加强与旅行社的合作,参与旅游节会进行宣传促销,在更高层上提升形象、提升吸引力。在调查中发现,多数景区的“农家乐”的客人来源还是以旅行社的组织为主。故而,要继续建立与旅行社良好合作关系,强化“农家乐”的整体包装和宣传推介,继续把特色突出、设施完善的“农家乐”纳入到旅游线路之中,推动乡村旅游健康、有序、持续发展。
6、规范管理,提升质量。首先,要加强卫生防疫、消防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管理,努力构建完善的服务质量保证体系。其次,要不断增强服务人员素质,教育经营管理者掌握规范的服务技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树立牢固的安全观念,诚实守信,讲求信誉,以优质服务和独具风格的农家特色来吸引广大游客,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管理队伍与从业队伍。最后,要规范“农家乐”过多过泛的现象,指导经营者统一参与市场竞争。
七、结论:
总之,这种“农游合一”的“农家乐”旅游的兴起,将农业功能转变为旅游功能,乡村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形成旅游市场,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实现农民脱贫致富、增收增效目的。对调整我国农村产业结构、推动农村经济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适当的引导和规范,我国“农家乐”旅游势必成为生态农业旅游的先锋,进而推动农村生态休闲旅游走向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