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范文合集

时间:2019-05-12 19:25: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城乡一体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城乡一体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第一篇:城乡一体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调研报告

灌云县教育局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根据县委县政府和组织部的统一安排,4月4日至5日,我们一行到界圩村深入调研,初步了解到我县城乡发展一体化方面的第一手资料,再结合平时工作中所了解的一些情况,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我县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基本现状

通过实地走访调研,我认为我县城乡发展一体化已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

1、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认识水平显著提高。在调研中发现,全县各级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认识明显提高,进一步强化了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制定了“城乡一体”的战略目标和“城市带动农村”的方针,落实政策措施,把握工作着力点,在全社会初步形成了齐抓共建的良好氛围。

2、农村经济稳中有升,农民收入逐年增长。

3、城镇化扎实推进,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积极构建大交通格局,加大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2005年开始启动“乡村水泥路工程”,目前全县新建通村公路约400公里,硬化率95%;公交班车通村率90%,城乡公交一体化已经形成;全县大部分农户实现镇、村统一供水,占总数的90%。

4、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积极实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业,推广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有约85%的自然村和80%的农户的垃圾处理已经实施“户集、村收、县处理”的模式。

5、农村民主法制不断健全,文化生活进一步改善。广大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普遍增强,依法治村活动广泛开展,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实行村务公开,农村基层民主得到发展。同时,随着农村义务教育、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改善,农民在文化、服务、娱乐等方面的支出持续增加,移动电话、计算机、互联网开始进入农户家庭,农民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二、我县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

从对我县农村的调研情况看,虽然我县在构建和谐社会,实行科学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工作方面有良好的基础,但与“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标准和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还受到以下一些因素的制约:

1、农民收入依然偏低,增收后劲不足。近年来,虽然进一步加大了支农力度,但农村土地有限,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缺乏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加之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因此仅靠现有土地和种养方式很难实现农民收入的突破。对农民增收的支持偏少。特别是一些“家庭作坊式”的个体私营企业,经营的规模与效益不佳,发展前景令人担忧,而且存在极大的消防安全隐患。

2、乡村规划建设水平不高,脏、乱、差现象普遍存在。不少村庄建设缺少规划或者规划编制不够完善,执行不严,部分村镇建设无序,管理水平低下。村民环境意识淡薄,给农村居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3、农业产业化程度低,缺乏龙头企业带动。目前农业生产方式普遍粗放,农产品加工程度低,产业链条短,农产品加工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加工上,精深加工很少,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较弱。此外,农村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带动能力不强,农业科技推广难度较大。由于农户缺技术、少经验、无资金,无法形成规模效应;高效经济作物比重小,名牌产品少,市场占有率低;优势农产品规模小,布局分散,缺乏产品优势和规模优势。

4、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当前,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同时缺乏诚信意识,在产业化经营中常有违约等不守诚信行为出现。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小本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苦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在道德素质方面,赡养父母、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有滑坡趋势,关心集体、热心公益等集体主义观念正在逐步淡化,赌博、封建迷信等不良社会风气有抬头的趋势。

5、农村社会事业建设相对滞后。我县农村的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农民生一场大病往往意味返贫。同时农村医务人员水平低,医疗卫生状况令人担忧。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基础差、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弱势群体保障体系薄弱。

6、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意识不强。多数农村党员、干部沿袭于传统工作思路,习惯于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思想僵化、工作被动。二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目前,一些农村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不强,发展的路子不宽,工作方法不多。三是工作作风不扎实。服务意识不强,缺乏对农村工作的热情和对农民群众的感情,做“太平官”。四是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级组织难以正常发挥作用,部分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正常的办公费用难以支付,因此村级组织作用无法发挥,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随之减弱。村委会虽实行村民自治,但一些政策、规划在本村因无力参与支持而无法实施。五是农民的法治意识淡薄。农村法制建设相对滞后,法律在调整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民合法权益过程中,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农村社会法治文化的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三、我县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应对策略

学习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我县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由于我县区域发展不平衡,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各地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积极探索适合本地情况的思路和模式,努力推进和实现农村的农业产业化、农民知识化、保障社会化和管理民主化。具体建议如下:

1、加快城乡科学发展,促进和谐发展。面对当前城乡发展的差距和矛盾,要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建立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第一位,全面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统筹城乡发展,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入都要切实向

农村倾斜,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要抓好科学规划、城乡市场的统筹发展、城乡基础设施的统筹建设、城乡教育、卫生、社会事业的统筹发展和城乡社保制度的统筹,让农村和农民真正分享城市化、工业化的建设成果。

2、加大农村投入力度,强化政府服务功能。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动社会公众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交通、电力、通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城乡基础设施的共享度,解决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现状。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缩小各项公共事业方面的城乡差距。

3、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建立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机制。事实证明,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因此在积极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农业产业化投入的政策机遇,集中力量大力扶持发展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加快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民主动融入大市场。通过选择优势项目,制定优惠政策,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招商引资兴办农副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提高农业附加值。此外,要积极组织实施好“培训工程”,加强对外出务工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和就业率。

4、抓好村镇建设规划,加快推进新村镇建设。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要有总体的规划,要按照“分类指导,重点推进,逐步发展”原则进行规划,先选择条件好、有特色的村进行试点。根据其现有特点,对各村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搞好村镇规划建设,条件好的要高起点规划建设,其它地方的规划也要适度超前。规划设计以现代建筑方式,力求形式多样,既可生态庄园式,也可农村社区式,既可分散村落式,也可城郊集中式,严格规划管理,逐步推进。

5、加快促进农村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调整中小学布局,增加教育投入,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增加农民受教育的机会,建立城乡教师的合理交流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完善农村基本医疗体系,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探索建立参保农民小病受惠制度,让农民真正看得起病。让农民真正享有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让农民能真正分享国家政策带给他们的好处。

第二篇:新农村建设及城乡一体化

关于慈城镇城南片新农村及城乡

一体化建设的问题及建议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而长期的历史任务,是破解“三农”难题、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选择。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范、科学、健康地发展, 科学的规划是前提和基础。如何围绕新农村及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热点难点问题,研究提出有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对策措施,更好地发挥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在全镇乃至全区现代化建设中的领头雁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重要而紧迫的问题。

一、基本成效

近年来,各村围绕建设“村美、户富、班子强”的现代化新农村目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农村整体面貌也得到了明显改善。部分示范村根据“适度超前,分步实施”的工作思路,委托城建规划部门或高等院校,精心编制了村庄建设规划,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后组织实施。在搞好规划的基础上,各村按照工作要求,加大力度,狠抓村庄绿化、改水改电等重点实事工程建设,有力地改善了村庄形象,提升了村庄品味。各村还结合环境整治系列活动,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努力营造优美的人居环境。以此次国庆村的住房制度改革试点为例:

国庆新村建设探索宁波市、江北区在近城新农村建设中撤村建居、社区化管理趋势下,建设工贸型新农村中居民点和基础设

施相对集中配臵、建设与传统农村居住合理继承的新模式,把新村建设成现代于传统和谐共生的农村集中居住区。新村项目选址于慈城镇大宝山地块的77亩土地,东至大宝山,南至绞头自然村,西至江北大道,北至中华路延伸段。项目总投资为3.9亿元(其中土地等费用为3150万元),规划用地面积为46400平方米,建造多层公寓,总建筑面积110176平方米,建筑密度为 22%,容积率为1.72,绿地率为30%,总套数为720套。本次的试点工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促进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优化农村村庄和城乡用地布局的重要一步。

二、主要问题

1、规划频繁变更,发展后劲不足。在编制规划中, 有个较为常见的现象就是领导换一任规划方案换一个,主管领导拍脑袋决策,无长远规划,无经典之作, 这样势必会影响新农村的长远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 是贯穿在整个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与国家现代化建设同步发展、相伴而行、共始共终。因此新农村建设规划要有战略眼光和长远眼光, 不仅要做好近期规划, 还要对村庄的长远发展进行规划和展望。

2、村庄规划不到位、不全面,缺乏地域特色。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村庄规划已得到各界的重视,并把其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但实际工作中,村庄规划仍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是村庄规划不全面。目前在村庄规划上存在重村庄建设而忽视其它建设内容的以偏概全倾向。实践证明,一些小康明星村和示范村在规划方面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把村庄建设、生态环境、产业、文化社会事业一并纳入村庄整体规划,将

新农村建设的内容融到一起,规划全面,凸显出整体效应。因而,这些村的整体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就充分显现出来。反之,新农村建设就会缺乏发展潜力和后劲。二是村庄规划地域特色不突出。部分村庄规划没有延续原有村庄的传统空间,导致村庄规划缺乏特色。有的村庄规划设计周期短,规划和住宅设计缺乏特色,失去了乡土文化的特色,造成千村一面,城乡一貌。这不仅从空间上破坏了原有的村庄特色,也对农民的生活习惯和社会结构产生误导。

3、规划的落实和刚性执行不适应城乡规划一体化的要求。违法违章建设和随意改变土地功能性质、未批先建、少批多建现象时有发生。规划执法力度有待加强,与土地、城管和相关监管部门缺乏联合执法的有效机制和对策,影响了规划的刚性和权威,规划管理工作难以向下延伸。

三、对策建议

1、科学规划, 加强管理。新农村建设规划, 涉及自然、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 编制规划要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 立足高起点、高标准, 采用现代科学技术、信息技术和优秀科技成果, 对农村进行整体规划。

搞好新农村建设规划的编制, 加强规划的管理十分必要。一是既要统筹城乡的新农村建设规划, 加强村级新农村建设规划的管理;二是要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 保证规划编制的顺利进行;三是要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的编制办法及技术规程, 使规划的编制有章可循;四是与规划内容相关的部门要联合协调, 科学预测未来人口流动、产业发展、资源变化等各方面的发

展趋势, 保证编制质量;五是要出台并完善相关政策措施, 并在严格执行现有法规制度的基础上, 加快健全和完善相关的监督管理制度, 切实把新农村建设规划落到实处。

2、重视农村发展,实现强村富民。发展生产, 增加农民收入, 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 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保证, 新农村建设规划应将其放在首要位臵。规划内容要适应农村发展的新要求, 突出产业规划, 以富民为主要目标, 同时兼顾全面发展。在规划中要特别重视农民居住与生产发展互相适应、互相协调、和谐发展。在此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农村10%村级留用地的问题。目前,部分农村涉及大量的征地拆迁,甚至已完成撤村建居,村级留用地已成为他们继续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支柱载体,如何科学规划利用村级留用地也已成为关系到村级经济兴衰的大事。慈城高新开发区已正在规划,政府是否能考虑将村级留用地部分集中规划分拨利用,建造标准厂房;部分通过现金支付方式兑现,从而令村级留用地真正得以落实,使农村集体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3、突出特色,因地制宜。特色和个性是村庄规划建设的生命力。特色主要在三个方面,即自然地理特色、历史文化特色和建筑风貌特色。要根据村庄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脉、风土人情,结合民风民俗,合理利用特殊地形,体现乡土气息,确定建筑风格及建筑群组合方式,村庄建筑风格应整体协调统一,注重特色空间的营造。为此,要注重技术研究,推进村庄建设规范化、特色化。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反对套用城市规划的方式去指导村庄规划,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拒绝采用城市规划的技术和手段。所以,政府应从统筹城乡规划设计的角度出发,引导一些城市规划机构和专业人员,立足农村实际,改善知识结构,开展技术攻关,研究制定村庄规划的技术规范,指导具体的规划工作。

4、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构筑城乡统筹融合发展。规划控制归根到底关键是农村宅基地问题,特别市涉及规划拆迁的村庄,目前,政府对将拆迁村庄的宅基地还是采用先审批后拆迁的政策模式,但该模式不但造成资源的浪费,对政府行政和财政造成重大负担。为解决以上矛盾,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围绕城乡统筹发展重点领域,一方面严格查处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另一方面尽快调整农村宅基地使用管理相关政策,取消拆迁村庄的宅基地审批,按人口分配面积(参考萧山模式),推进拆迁农民公寓式住房建设,对自愿放弃宅基地使用权的农民,允许其异地臵换城镇房产或给予适当的购房补助。另外,要加强各相关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充分发挥政府部门、村委会(社区)的积极作用,层层把关,切实消除违法用地、违法建筑行为对城乡规划实施的影响,维护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

城南片党代表小组

2011年8月

第三篇: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

***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

成效显著

***城乡‚二元结构‛非常明显,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新阶段七里河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破解‚三农‛问题和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难题的根本出路。2006年至2009年,***按照全市总体部署,启动实施了第一轮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先后在***、***、***等乡镇实施了一系列新农村建设项目,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2009年以来,按照市上部署,又组织实施了新一轮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此后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同步发展。

近年来,***在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工作中,按照‚出形象、出亮点、出经验‛的要求,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坚持‚统一规划、组团发展,分步实施,整体推进‛原则,在*********和***五个乡镇试点实施了一批包括道路硬化、新型农宅、河道综合治理、仿古商铺、民生工程、教育基础设施等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点项目,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向纵深发展,农村面貌发生巨变,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大幅增加,农业农村工作呈现蓬勃发展良好态势。

一、规划编制全覆盖

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中,***确定突出以规划为龙头,以基础设施为保障,以产业发展为动力,以科技项目为支撑,以 农民增收为目标,推动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着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变农村面貌,健全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城乡经济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与协调发展,城乡社会互通融合,城乡居民共享现代文明。

目前,完成了所有规划编制。一是按照市上‚富规划、穷建设‛的要求,在部门专项规划上,完成了全区统筹城乡建设规划、城乡土地利用规划、‚十二五‛统筹城乡产业发展规划、农村扶贫开发发展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和旅游发展规划等‚一大六小‛7个规划。二是完成了***、***、******3个小城镇建设规划,***已纳入***高新区控祥性控制范围。三是除沉陷区搬迁、高新区开发以及城中村改造以外,全区50个行政村均已完成规划编制,实现了村庄规划全覆盖。

二、亮点工程进度快

自2009年以来,***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工作累计投入各类资金达17.7亿元,共建成1个省级、10个市级、5个区级新农村试点村,完成了包括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安全康居工程、环境整治、社会事业等五大类46个重点建设项目,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城乡一体化示范带初步形成,城镇化率大幅提升。在项目的强劲带动下,建设成果亮点纷呈——

(一)农村安全康居工程。先后在***完成5100多户、近50万平方米的农村安全康居工程建设,农民住房条件得到极大改 善,在集约利用土地、实现农民集中居住的同时,也加快了全区农村城镇化进程。

(二)古镇商贸一条街。***建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仿古商贸一条街,目前100多间商铺已全部分配到位,商户已经营业。该项目建成后大大带动了周边乡镇商贸业发展,并为群众就业增收创造了条件。

(三)新农村住宅小区。在***投资3750万元建设的79套二层农民新型住宅及休闲广场、文化长廊等项目,已全部完工。该项目小区内住宅整齐划一,设施配套齐全,成为新农村建设农民集中居住的样板工程。

(四)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园区。先后投资5300万元,在***建成3个千亩设施农业园区,以种植精细特蔬菜为主,示范带动了后山群众脱贫致富。

(五)民生社会事业。实施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以来,***积极改善民生,投资1.04亿元完成40条农村道路建设,解决了24个行政村、5.4万群众行路难的问题。投资8481.9万元建成55项水利工程,解决了5.29万人饮水难的问题。投资180万元提前两年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解决了1.2万农民看电视难的问题。投资418万元建成36个村委会办公用房。投资1055.5万元完成了5个整村推进项目,减少绝对贫困人口5100人。

三、体制机制创新多

***通过多种形式,在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围绕‚大城市带动大农村‛体制机制,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财政扶持三农、户籍改革、土地流转、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制订出了一些符合区情的办法和措施,为下一步推进城乡一体化提供了制度保障。

(一)探索运用BT开发模式初步成功。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市场运作的方式,在八里镇先行先试,探索出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投融资运作机制,形成了具有地方特点的BT开发模式。通过此模式,共引进开发企业5家,引进资金3.8亿元,实施各类项目29项。

(二)探索建立了以土地入股的流转模式。做足做活有限的土地资源文章,积极探索土地流转的有效途径。***由村集体出资,按照城市建设用地补偿标准,将土地从农户手中流转过来,再包装成大地块的项目,引进发展休闲农业、三产物流等项目,建设产业园区,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动起来、活起来,保障了村民有持续稳定的收入和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最终形成循环推动的良性发展机制。目前,该乡镇流转土地达到660多亩。

(三)探索建立了农村公司化运营模式。***,按照‚企业化‛管理体制和‚市场化‛经营机制,实行土地‚股权制‛管理,将村民变为股民,将村民土地承包权以‚股权制‛流转到合作社后,以农民合作社为主体,按《公司法》规定成立建设总公司,由建设总公司根据本村自然资源,实行以项目招商引资发展 产业化大农业,形成公司化经营、企业化管理,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经济社会管理和农民生产生活方式。

总之,***将紧紧围绕‚123356‛发展思路,不断改革创新,着力打造‘两区’建设和城乡一体化两个新的增长极,不断加快农业产业化、乡村城镇化、社会和谐化进程,力争将水磨沟、西果园沟、黄峪沟打造成全市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示范带,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四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城乡一体化建设问题的思考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城乡一体化建设问题的思考

摘 要:城乡一体化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社会经济整体进步的有效途径。城乡一体化面临着思想意识滞后、城镇对周边农村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有限、发展资金不足等矛盾和问题,建立多元的城乡一体化投资机制,加快小城镇建设,提高农民素质,优化配置人力资源,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有序转移,实施城乡科学合理规划,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新农村建设

城乡一体化,是我党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它标志着我国农村改革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农村继土地承包责任制和农村税费改革之后的第三次改革,而且这一次改革将更加彻底,必定对我国社会产生更为深远的历史影响。如果前两次改革基本上停留在还农民以“生存权”,解决农民温饱问题,那么,第三次改革,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将更多关注农民的“发展权”,给农民真正的公民权,实现城乡差距和工农差距逐步缩小,经济社会的发展更加协调,这是一项全新的任务和开创性的事业,这不仅是农民的迫切愿望,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1]。

一、城乡一体化的理论依据

城乡一体化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社会经济整体进步的一个有效途径,是以城市化为核心,工业化和农村现代化为动力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

从我国农村改革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实践看,城乡一体化是我国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在现实社会经济中,城乡经济一体化所表现的主要是城乡之间的人流、物流、资金流的变化,而其中又以人流问题最为重要,造成人员流动的根本原因是巨大的城乡差别。因此,城乡一体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生产力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促进城乡居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变化,使城乡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逐步达到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上协调发展的过程。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内容是在加快城市化发展的基础上,强化城市主体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乡之间各种要素的双向流动,实现资源的共享、互补和合理配置[2]。城乡一体化包含多方面内容:一是统筹城乡发展空间,实现城乡规划布局一体化;二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实现产业分工一体化;三是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乡服务功能一体化;四是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实现城乡就业、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一体化;五是统筹城乡两个文明建设,实现城乡社会进步一体化。

在我国实现城乡一体化,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城乡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所追求的目标。

二、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与障碍因素

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目前背负着解放后工业化政策失误造成的沉重历史包袱,包括人口膨胀、人均资源匮乏、二元结构的束缚、体制转轨的高成本等。我国多元不平衡结构的消除、城乡差别消除、完全充分就业、共同富裕、政治上的充分民主等目标的实现需要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推进城乡一体化,当前还存在一些障碍因素,主要表现在: 1.思想意识滞后,城乡一体化的观念淡薄。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者和组织者,少数领导干部没有充分认识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大意义,缺乏全局观念,不能辩证处理城镇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把主要精力放在招商引资、企业改革、结构调整等能够产生直接效益的工作上,而对城镇建设、农业劳动力转移等工作重视不够。作为实施城乡一体化的主体,一些群众思想僵化,行动消极,突出表现为四种心理:一是留恋农村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认为七十二行,庄稼为王“, 种田是万本利,进城是找苦吃”,既不愿意离土,也不愿意进厂;二是怕离开土地失去生活依靠,怕进入城镇找不到合适的就业门路,怕转移住宅不适应环境;三是画地为牢,死守田园,欺生排外,不愿对外交流;四是等待观望,苦度穷熬,等靠要思想严重,寄希望于政策搬迁,寄希望于政府扶持。这些落后的思想观念,人为地在农村与城镇之间划上了界限,制造了“鸿沟”,难以使城乡要素资源互相融和协调发展。

2.体制环境不优,农民进城的“门槛”较高。在户籍管理方面,现行城乡二元户籍管理的制度没有彻底改变,农民进城必须达到有关部门制定的各种标准,而且户口迁转手续繁杂,一些地方还要缴纳增容费、城建费、保险费等高额费用,在计生管理、人口暂住等方面也受到诸多限制;在土地使用方面,由于存量土地的置换转让缺乏具体规定,加上国家对建设用地实行严格控制的政策,致使农民进城难度很大;在发展环境方面,少数地方对在城镇生产经营的企业和个人进行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问题屡禁不止,就业、教育、医疗等制度不同程度地存在“城乡有别”,农民就业、发展、竞争机会不均等,同工不能同酬,抑制了农民进城的积极性。种种有形和无形的“门槛”,把大量想进城的农民拒之城外。

3.城镇规模过小,对周边农村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有限。目前,小城镇发展普遍存在追求数量、忽视质量的问题,突出表现为人口少、面积小、设施差。平均每个小城镇的建成区面积只有0.13平方公里。加之城镇规模过小,功能不全,缺乏特色,必然导致对人口的吸纳力降低,对各种生产要素的聚合力减弱,制约了城镇的进一步发展和对周围经济的辐射作用。

4.小城镇建设过慢,城乡一体化发展资金不足。目前,小城镇建设的筹资渠道窄,建设投入少。金融方面,随着基层金融机构的撤并收缩,国家投资重点转向大中城市,小城镇建设的信贷投入微乎其微;引资方面,受地理位置偏远、基础设施落后等因素的影响,小城镇的发展环境无法与大中城市竞争,吸引外商进镇投资的规模有限;财政方面,由于地县财政实行垂直管理,乡镇政府无力调剂资金用于城镇建设,县级财政由于“僧多粥少”而力不从心、鞭长莫及。由于银行投得少、向上争得少、市场筹得少,小城镇建设只能依靠土地收益和社会投资作支撑,而绝大多数农民刚刚跨越温饱,进镇建房后资金所剩无几。从而,资金短缺是制约城镇发展的最大“瓶颈”。

三、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对策措施

城乡一体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在生产力水平或城市化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选择。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然要求工业反哺农业,工业为农业提供发展基金,只有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了,才能为农民转移就业提供条件,才能为反哺农业、带动农村提供经济基础[3]。因此,城乡一体化道路,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正在实施科学发展观,建立和谐社会,为了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要加大小城镇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从而使城乡一体化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

1.发展小城镇,带动城乡一体化经济增长。小城镇发展,是带动农村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是转移剩余劳动力的“蓄水池”,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推进器”,是城镇辐射农村的“连接点”。推进城乡一体化总的思路是建设城镇、提升村庄、城乡互融、协调发展,最终消灭城乡差别。具体实施中,要坚持四个结合:一是坚持繁荣农村与发展城镇相结合。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提供的原料供应和巨大市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只有农村经济发展了,农民收入增加了,农民才能扩大消费,也只有农民富裕了才能进城,才能缩小城乡差别。二是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推进城乡一体化,不能一哄而起,盲目发展。要在有效利用现有城镇的基础上,重点扶持已经形成一定人口和经济规模的城镇优先发展,特别是加强中心镇、口子镇和边贸镇建设。三是坚持凝聚内力与借助外力相结合。既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各地的发展水平、区位条件和资源优势,挖掘自身潜力,走特色发展之路;四是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发展小城镇,不能以牺牲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为代价,应注重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4]。

2.深化体制改革和创新,建立多元的城乡一体化投资机制。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关键是发展小城镇,发展小城镇离不开资金投入。要突破小城镇发展的“瓶颈”,就必须创新机制,建立多元化、多形式、多渠道的投资体制。一是加强引导,政府筹资。发挥政府投入的引导作用,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城乡一体化的规划建设,以政府的投入调动社会投资建设城镇的积极性。二是产权拍卖,社会聚资。对市政公用设施经营权、城镇道路冠名权和广告经营权等实行转让拍卖,鼓励和吸引企业或个体私营经济参与投资建设城镇的公用设施。同时,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兴办项目,建设城镇,支持他们领办、创办企业和中介服务组织。三是盘活存量,以地生资。由政府出面对城镇规划区内的土地进行征用,配套建设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使其升值,然后面向市场竞价拍卖经营权,回收资金用于小城镇建设。四是扩大开放,招商引资。把优化投资环境特别是加强软环境作为引资的基础工程,全方位开放,深层次引进,大范围联合,高起点嫁接,吸引外来资金参与城镇开发和建设。五是申报项目,银行贷资。对收益可观、潜力巨大、前景广阔的优势项目,科学论证,积极申报,争取金融部门对城镇建设的信贷投入。3.提高农民素质,优化配置人力资源,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有序转移。城乡一体化的过程是农民向城镇转移的过程。因此,要完善有关政策,为农民进城营造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一是完善户籍管理政策,放开农民进镇落户的限制,建立以居住地划分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以职业划分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户籍管理制度,彻底消除户籍制度的“等级烙印”,使其转变为一个单纯的人口登记制度的工具,最终实现城镇户籍管理一体化。对长期在小城镇工作、有稳定的职业收入和住所的农民,允许转为城镇户口;对不具备转为城镇户口,但在小城镇居住时间较长的,可办理城镇常住户口;对在乡镇企业工作的农民,可将户口迁入所在企业统一管理。二是完善土地使用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解决好农村土地的使用和流转问题。对小城镇建设用地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统一划拨、统一管理,并建立严格的耕地审批和考核指标体系。以稳定农村现行土地政策为前提,妥善处理农民离土进镇与稳定土地承包政策的关系,解决好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问题。三是切实保障进城农民的权益,实行同工同酬、公平竞争、人格平等、权益共享。四是完善社会保障政策,加快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等与城镇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事业,逐步建立健全失业、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解除进镇落户农民及相关人员的后顾之忧。

4.实施城乡科学合理规划,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必须抓好城镇建设,增强城镇对人口的吸纳力。一是科学规划。要根据区位优势、自然条件等因素,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明确城镇发展的定位和方向,对乡镇企业和工矿企业发达的着力建设工业主导型城镇,对矿产资源和土特产品丰富的着力建设资源开发型城镇,对沿交通干线、区位优势明显的着力建设商业贸易型城镇,对人文色彩突出和山水风光独特的着力建设旅游服务型城镇,形成设施齐全、品位高雅、特色鲜明、风格迥异的城镇体系。二是坚持标准化建设。要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树立精品意识,做到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严把施工资质关、材料质量关、竣工验收关,确保建设的高标准、高质量。三是坚持规范化管理[5]。完善城镇管理体制,健全规章制度,加快社区建设,整治脏乱差现象,切实做到管理法制化、服务社会化、环境优美化。四是坚持市场化运作。

综上所述,城乡一体化是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新阶段,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必须系统研究城乡一体化的理论依据、以及在实践中的有利条件和障碍因素,采取有利措施,通过发展小城镇,继续深化农村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健康、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国外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N ].经营管理 [2] 城乡一体化视角下的新农村建设研究[ N ].理论探讨,2009-02

[3] 刘军伟.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城乡经济一体化研究[ J ].改革与战略,2009,(3):10O-102 [4] 王景新,李长江.明日中国:走向城乡一体化[ 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47—55. [5]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N ].陕西日报,200818

作者简介:姓名:徐嘉楠

出生年:1988年

性别:男

籍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尔勒市人

学位: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农村与区域发展

单位:浙江海洋学院

单位所在地:浙江省舟山市

邮编:316000

第五篇: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水阜乡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2011年11月23日)

三年来,我乡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县委、县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总体要求,坚持城乡一体化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大力实施“农业稳乡、项目立乡、生态优乡、和谐建乡、产业化富民、区域性对接”六大战略和“111155”强乡富民工程,不断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全面完成了砂岗、涝池、燕儿坪、老鹳等4个村的新农村建设任务,建成省级试点示范村1个,市级示范村3个。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水阜乡位于皋兰县城西南部,距县城13公里,全乡共辖7个行政村,28个村民小组,3915户15488人,其中农户3721户,农业人口15255人。农村劳动力8216人,其中男劳力4271人,女劳力3945人。总面积256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55869亩,其中水地23639亩,人均水地1.59亩。全乡共有私营企业5家。共有独立初中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完全小学4所,在校师生1804人。共有卫生院所8家,卫生技术人员35人。信用社、供销社、电管站、邮政 所、移动营业厅等便民设施一应俱全。我乡文化底蕴深厚,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兰州鼓子的发源地。2010年全乡实现农业增加值5242万元,实现非公经济增加值47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57元,完成地区性财政收入391.6万元。

二、主要工作

(一)培育特色产业,发展都市农业,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

按照“服务城市、发展农村、提升农业、富裕农民”的要求,充分发挥我乡邻近县城的优势,始终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关键措施来抓,进一步优化布局,培育特色产业,着力发展都市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一是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按照“抓龙头、育产业、强基础、拓市场、促增收”的要求,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充分利用砂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涝池、砂岗、老鹳村西甜瓜产业,共种植西甜瓜11420亩,其中优质无公害富硒白兰瓜3000亩。充分发挥国家退耕还林的政策激励作用,精心培育和打造“皋兰金枣”特色品牌,在涝池、砂岗等村巩固发展枣树间套金银花产业,新栽植1200亩,总面积巩固在12000亩以上。实施设施农业新建改建项目,投资80万元,在燕儿坪村新建高架大棚200亩;积极争取资金172万元,在老鹳村改良高架大棚180亩,项目建成后,全乡设施农业面积将达到2600多亩,初步形成了以长川200亩日光温室为中心的“千亩设施农业园区”。依托同泰、禾丰种业有限公司,争取核桃苗木1.4万株,在砂岗村栽植核 桃树200亩。

二是不断强化农业科技推广。加强科技培训工作,针对全乡各村农牧业发展特色,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办法,开展定向式专业培训,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累计共举办农业科技培训班15期,培训农民达1200多人(次)。

(二)统筹各项事业,发展乡域经济,新农村建设成果得到巩固。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农村发展环境逐步优化。围绕农业产业化建设、农田水利建设、特色基地建设等重大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深化呈现交通一体化建设,完成涝池大拐子至永登平岘村、长川至文山桥、109线至燕儿坪村,砂岗、涝池等8条46.4公里道路硬化工程,基本实现了全乡道路硬化村村通的目标。组织实施了砂岗、涝池等村的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共衬砌渠道97公里,新建蓄水塘坝5座,维修机井6眼,倒虹吸1处,完成人畜安全饮水一期、二期管道铺设工程,人畜安全饮水覆盖率达到95%。投资9.8万元,在全乡新建垃圾台35个。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处臵率已达85%,实现集中收运处理全覆盖。砂岗、涝池、燕儿坪、老鹳四个新农村供水、供电、排洪、通讯、环卫、文体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有效改善,二是城乡充分就业不断促进,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不断加强城乡新型社区就业服务指导工作,整合乡村(社区)、企业及社会力量,加强就业培训,抓好岗位推介,重点抓好失地农民充分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三 年来举办劳动技能培训12期,有效输转失地农民和农村富余劳动力1000余人。积极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工作,农村参合率达到98%以上。顺利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参保率达到92.7%。建立健全帮困助学、医疗救助、住房救助、就业再就业援助、法律援助等扶贫济困机制,广泛开展智力扶贫、产业扶贫,搞好城乡弱势群体的帮扶,城乡一体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加快推进。

三是文教卫生和计生工作不断加强,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加快推进,城乡学校结对发展和名师帮教工作深入开展,“两免一补”范围持续扩大。在4个试点新农村中开展传唱兰州鼓子、秦腔等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艺团体活动,不断促进“文明镇村”、“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乡村(社区)卫生、计生站所建设如期建成,我乡计划生育工作连续5年获得市委、市政府表彰,综合考评连年名列全县第一。

四是多元化服务机制初步建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深化。立足农民参与型、农户需求型,重点抓好农村经济信息、农产品质量安全、兽医管理体制、农业技术推广、全程代理服务等体系建设,面向市场需求,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专合组织、经营大户和农村致富带头人的作用,积极探索承包型、互助型的社会化服务新路子,农村社会化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三)创新工作机制,深化体制改革,城乡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探索建设新机制。围绕土地整理、拆迁安臵工程等,进一步拓展和创新新农村建设的项目载体,加强新农村建设的项目策划、包装、遴选、储备和上报、推介工作,大力引进和实施了一批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等方面的重大项目。

二是探索经营新机制。积极探索“村企合一”、股份农业等新型农业组织形式,在发展壮大产业支撑、延伸产业链条中,让农民分享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环节的利润,实现农民收入的最大化。建设千亩设施农业基地,带动土地规模经营和持续农民增收。

三是探索领导新机制。进一步总结借鉴兄弟乡镇的成功经验,对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健全组织协调机制,靠实责任,严格目标管理,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按照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部署,加快充实完善了新农村建设工作推进专门机构,增强了工作合力,有力促进了各项重大工作有序开展。

三、工作措施

(一)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责任。乡上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乡政府乡长、乡党委副书记任副组长、其它领导和各村支部书记为成员的水阜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办、产业办、基础设施建设办、社会事业发展办等办公室,各分管领导兼任办公 室主任,按照分工负责、统筹兼顾的原则开展工作。村上也相应成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领导小组,抽调村社干部负责各项目建设工作的落实。村支部、村委会每年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工作,对工作任务进行再分解,再细化,量化了目标,做到了乡村社干部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心中有压力,进一步增强了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深入宣传发动,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一是多种形式宣传。三年来,4个新农村试点村累计出黑板报60期,广播宣传累积30小时,张贴标语2000多张,悬挂横幅7条,入户宣讲400多户,召开各类座谈会15次,征订100份《兰州晚报》,发放学习资料3500份以及文化部资源共享工程信息化等多种措施,使广大群众认识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和根本目的,消除了部分群众认为新农村就是由国家出资修建新房的简单、片面和狭隘的认识,提高了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自觉性。二是实地考察学习。在乡包村领导的带领下,村社干部、党员代表、户代表赴榆中定远、冯家湾、青城等地参观考察,开阔了视野,理清了思路,增长了才智,坚定了信心,鼓足了干劲。三是资金扶持引导。在县乡指导下,村上出台了发展设施农业、主导产业补助标准,住宅、沼气池建设补助标准等,把国家专项资金和部门整合资金落实到了农户手里,落实到了具体项目上,群众需求得到了有力的支 持,建设各类项目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形成了政府推动、村民主体、部门协作的工作格局,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

(三)加强督促指导,狠抓工作落实。一是督查落实工作。县乡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主要领导及成员多次亲临项目建设现场,督促指导工作,协助村上定方案、解难题、促进度,有力地推动了各个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村级两委班子分工负责,坚持每天都到项目建设现场,一个环节一个环节抓检查、抓落实,保证了各个建设项目保质保量的按时完工。二是加强监督,确保工程质量。对道路、广场建设等工程量较大的基础建设项目,从签约、施工、验收等各个环节都有村民代表参与、监督,既保证了工程质量和进度,又给了群众一个明白。三是培训指导村民。县乡村技术人员多次深入到田间地头现场教授栽培、种植、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手把手地教农民学科技、用科技,提高了农民科技兴农意识,推动了农村主体产业的发展。

四、主要成效

1、农民增收得到了较快发展。建成高架大棚900座,亩均收入达5000元,日光温室30座,发展高原夏菜1000亩,亩均收入2000元,栽植红枣间套金银花1200亩,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巩固发展汽车运输车辆143辆,每辆年收入3万元。年劳务输转人员2750人(次),年人均纯收 入12000元。培育了高原夏菜、皋兰金枣、汽车运输、劳务经济等四大支柱产业。从事三大产业的农户已达90%以上,三大产业占全村收入的90%以上。

2、农民生活条件得到了初步改善。新建砖木和钢混结构房屋531院,使农村住房条件有了大的改善;铺设自来水主干管网7.1公里,新建村卫生所一处,配备了医疗设施,医务人员都是经过正规培训,持有医师资格证书,使全村小病基本不出村,大病医务人员也都能给病人指明就医医院;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村农户参合率达98%以上;维修配套建设了村小学,全村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

3、文明村风初步形成。新建7间图书阅览室、文化活动室,配套书架、书籍、桌椅等设施齐全。新建3300平方米的科技文化体育广场一处,组织开展社火表演、秦腔演出、篮球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制定了新的村规民约,成立了红白理事会,组织农民开展“除陋习、树新风”活动,充分利用鼓子、秦腔艺术,将新农村建设的有关内容编成鼓词,广泛传唱,形成了邻里和谐相处,家庭尊老爱幼的纯朴民风。认真组织村民学习贯彻《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计划生育各率达标。积极培训提高农民,全村参加各类科技文化培训的人数达到总劳力的70% 以上。充分发挥民调、治保组织的作用,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对各种隐性矛盾纠纷的排查和化解,加强“三户联防”工作,全村近几年未发生羊只、农用车被盗事件,全体村民遵纪守法,村内无重大刑事案件、无群体事件、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刑事、治安案件发生率下降为零,群众安居乐业。

4、村容整洁基本形成。充分发动群众,新建垃圾台10个,集中整治了乱堆乱放乱倒垃圾的现象,脏、乱、差环境得到改变,达到了无饮水污染,卫生整洁的要求。紧紧围绕建设生态示范村的要求和村庄绿化实施方案,积极发动乡村干部和党员、户代表参加义务植树、绿化美化家园活动。严格执行《砂岗村新农村建设规划》,新建了符合本村规划的新农宅。在村委会外墙上开设了党务、村务公开栏,在广场上新建橱窗12个,开设了新农村二十字方针、二十项具体要求、廉政文化等宣传栏,同时悬挂了村庄规划效果图、村门景观效果图、产业发展规划图等。全村初步达到了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的新农村建设要求。

5、民主管理初见成效。制定完善了《村党支部工作职责》、《村委会工作职责》、《村财务管理制度》、《村级事务议事制度》等16项体现民主管理,规范村党支部、村委会及村组干部、党员和群众行为的规章制度。村党支部带头模范执行各项制度,遇事多和群众商量,群众赞成就办,不赞成就不办,近三年召开两委会议、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等会议24次,讨论决定了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及村委会、卫生所、文化科技广场、道路、管网建设等重大问题。同时对村务收支、重大项目建设等群众关心的重大事项定期不定期进行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增强了村级事务的透明度。积极筹建了高原夏菜协会、科技示范推广协会等10个群众自治组织,并召开会议,选举了各协会组成人员,讨论制定了协会章程,协会组织运转正常。村级阵地建设的达标,党务、村务活动的经常开展,两委班子在新农村建设方面的思路明确、部署周密、检查落实到位以及取得的显著成效得到了广大村民的赞同和认可。村民对村务公开满意率达85%以上,对村级班子满意率达85%以上,对新农村建设的满意率达90%以上。

五、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尽管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也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一是部分党员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不高,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不强,“等、靠、要”的思想严重。二是农民群众的整体生产水平不高,质量意识、商品意识薄弱,农业产业化建设起点较低,农业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带动能力不强,各类专业协会工作运转有待进一步完善。三是乡村硬化、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等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投入困 难,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四是新产业发展方面,设施农业受水的条件制约,难以形成规模优势。五是新村庄建设方面,易地搬迁项目经统一规划,统一安臵形成整齐划一的村容但部分村庄整齐划一的难度很大,因为其砖木结构房屋占80%以上,重新整改,成本很大,浪费也很大。六是新农民、新风貌方面,农村从业人员、富裕劳动力急需培训,但因资金等因素制约,一时难以满足需要,改变老百姓早已形成的不良风俗习惯也需要一段时间。七是班子建设方面,主要是村干部报酬低且养老保险无法落实,导致其有后顾之忧,工作积极性不够高;其理论素质和工作能力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八是部门整合资金到位滞后,对各项工程建设带来了一定影响。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着力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一)不断发展新产业。把发展生产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着力将三大产业做大做强。第一,以改善环境、发展生态建设为切入点,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五年内使红枣产业达到5000亩;第二实施好整村推进项目,重点发展设施农业高架大棚200亩。争取红墙公司特种食用油品种植基地项目,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五年内高原夏菜巩固在2000亩左右;第三,加大劳务输转力度,使村民的工资性收入占其总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通过培育三大 支柱产业,五年内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5%,达到6460元。

(二)加快建设新村庄。按照新村庄“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稳步推进”的原则,把新村建设与旧村整治有机统一起来,下大力气抓好村庄基础设施、公益设施和住宅建设,同时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村庄建设治理“七个三”工程,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大力改善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按照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原则,五年内把砂岗村建设成为全县样板村。

(三)继续培育新农民。按照“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要求,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每年分批分类确定培训重点,加快培育新型务工农民和产业农民,实现全村18岁以上,45岁以下年龄段的农村劳动力基本掌握1—2门实用农业技术或务工职业技能,同时充分发挥“土专家”、“田秀才”、“致富能手”、“科技状元”的作用,组织他们开展自我服务,促使信息互通,技术互补,市场互动,加快“四有”农民的培育步伐。

(四)着力塑造新风貌。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加强乡村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公共设施配套建设,不断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组织实施“文明和谐村”建设工程,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组织农民开展“除陋习、树新风”活动,反对封建迷信和 宗族宗派势力,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营造安居乐业、和睦相处的文明村风。

(五)努力建立新机制。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进一步完善土地承包关系。促进土地使用权的规范有序流动,做到土地无乱占,住宅无乱建。加大对全村“四荒”地的开发利用力度,鼓励企业和个人从事农业开发性投资。不断健全和完善科技推广协会等10类农民自治组织,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以新机制激发新动力,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发展。

(六)力争创建好班子。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巩固“五个好”标兵村党支部,结合“三级联创”、“双培双带”、“争双强、解双困”等活动的开展,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加大对农村党员的教育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政策水平和建设新农村的能力,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每年吸收致富能手加入党组织,为新农村建设输入新鲜血液,努力培养一支有本事、靠得住、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队伍、党员队伍。

下载城乡一体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范文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城乡一体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范文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推进城乡一体化 引领新农村建设

    推进城乡一体化 引领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的现状近些年来,国家大力实施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以此大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同时,出台城市支持农村、......

    正宁县新农村建设暨城乡一体化工作汇报

    正宁县新农村建设暨城乡一体化工作汇报 中共正宁县委 正宁县人民政府 (2010年8月15日) 正宁县是全省新一轮新农村建设试点县,按照省、市的总体要求,立足县情实际,我们确定试点工......

    新农村城乡一体化建设发展调研报告

    内容提要:本文是在对xx乡xx村新农村建设与城乡一体化发展基本情况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通过一个我们常用的“swot”分析法,对xx村基本情况进行了系统的、逻辑的分析与梳理,最后......

    加快新农村建设 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最终定稿]

    加快新农村建设 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关于对余庆、三圣两地新农村及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考察报告 县委、县政府: 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由县农办牵头,建设局等部门8位同志组......

    庙坪城乡一体化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简介

    金洞乡庙坪城乡一体化示范点建设 简 介 金洞乡庙坪城乡一体化示范点建设地处城郊结合部,分为原住户区、新建区、移民区等三个区块,共有住户255户1084人。在先后完成了移民区、......

    职业规划:规划人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职业规划:规划人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人生规划,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20岁以前,大部份的人是相同的,升学、读书、升学、读书„„建立自己基矗在父母亲友,社会价值观影响及误打误撞的......

    毛万春书记在城乡一体化建设新农村示范区

    毛万春书记在城乡一体化建设新农村示范区 联席办公会议上的讲话 (根据记录整理) 2006年2月10日 提出城乡一体化,有这个局面来之不易,思想上形成了初步共识,是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必......

    温州市城乡一体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温州市城乡一体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江海滨 温州市地处浙江省东南沿海,是浙江省的三大中心城市之一,也是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和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全市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