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青怡农业争当广东农业科技创新排头兵
青怡农业争当广东农业科技创新排头兵
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9个中央一号文件于2012年2月1日由新华社受权发布。这份文件题为《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全文约10500字,共分六个部分23条,包括:加大投入强度和工作力度,持续推动农业稳定发展;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提升农业技术推广能力,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强教育科技培训,全面造就新型农业农村人才队伍;改善设施装备条件,不断夯实农业发展物质基础;提高市场流通效率,切实保障农产品稳定均衡供给。
文件强调,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完善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农产品为单元、以产业链为主线、以综合试验站为基点的新型农业科技资源组合模式,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充分发挥技术创新、试验示范、辐射带动的积极作用。
文件提出要改善农业科技创新条件,着力抓好种业科技创新,强化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引导科研教育机构积极开展农技服务,培育和支持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振兴发展农业教育,加快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大力培训农村实用人才等。
广州青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自成为首批广东省农村信息直通车工程示范点以来,一直把科技创新和模式创新摆在公司发展首位。
青怡作为以创新运营模式运作原生态农业的新型公司,青怡以满足客户的健康环保需求为核心,全面颠覆了既往农产品流通与销售模式,不仅致力于为饱受食品安全问题困扰的都市人群提供不受化肥化学农药等污染的蔬菜禽蛋等各类高品质天然农品,且依托严格的国际标准品质控制体系、专业的现代物流配送系统、先进的电子商务及语音营销平台,为会员提供从田间至餐桌全程无忧、细致入微的个性化健康服务。
青怡亦是业界少见的高起点运营的公司,因对人文与环保理念的共同信仰,公司云集了众多管理、研发、品牌、市场、物流及IT精英,正在通力打造快速成长且有责任感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品牌。
作为广州市萝岗区的现代都市农业的示范企业、农村信息化基地和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蔬菜示范基地,青怡受到各级政府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关注。青怡,中国首个营养定制专家,为都市人度身定制健康营养食谱,正在从区域走向全国,让每个热爱生命的人,健康每一天。
第二篇:农业科技创新及推广项目申报指引-广东农业科学院
附件1:
2018年省级乡村振兴战略专项资金(构建现代农业体系)——农业科技创新及
推广项目申报指南
一、总体目标
凝聚农业科技创新资源,以财政资金为导向,围绕现代农业发展现实科技需求、关键技术研究、实用产品创制、重大技术推广,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的新体制机制,加强产学研合作,切实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为广东特色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二、专项资金扶持项目、申报条件及要求、补助标准与资金用途
(一)广东省农业技术研发项目。
1.扶持方向。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实施意见》(粤发〔2016〕12号)精神,重点围绕现代农业产业、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农业资源以及废弃物利用、环境保护、动植物重大疫病防控、畜禽产品质量安全防控、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控、农产品加工以及冷链保鲜、贮运技术、质量安全等技术研发。鼓励研发机构联合攻关重点新品种、关键技术,以及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等,对接广东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农业科研项目储备库)征求到的企业等单位技术需求,组织开展技术研究项目。
2.绩效目标。对接农业技术需求,组织开展联合科技攻关,有针对性地发挥政府资金引导、带动作用,进一步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促进农业企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3.申报条件及要求
(1)申报主体资格。牵头机构具有长期从事相关专业或领域研究的工作基础和明显的技术优势;拥有承担本项目研发任务的学科带头人和相对稳定的技术队伍;具有开展技术研究与示范所必需的科研设施条件及运行管理经验。(2)项目主持人资质。原则上应是一线从事农业技术创新应用推广五年以上的科技人员,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具有博士以上学位人才并工作两年以上,具备该技术领域的学术基础和研究储备。优先支持省级共性关键技术创新团队专家团队参与申报。
(3)其他要求。一是申报单位要围绕扶持方向,结合自身合作研究实际,自行登录“广东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http://www.xiexiebang.com)—“综合服务”—“找需求”板块选择项目组织申报;二是省直单位限报5项,并附推荐函;三是已申报过2017年该专项及其它财政扶持资金的同类项目,不得重复组织申报本项目。四是联合开展研究示范的企业和参与单位需提供相关研究内容的佐证材料及合作承诺证明。五是按照广东省农业技术研发项目申报书格式编写(见附件2-1)。
4.补助标准。通过专家评审,遴选20个左右农业技术研发项目,每个项目补助资金100万元以内。
5.资金用途。主要用于围绕农业技术需求,开展相关研究与示范,切实帮助解决农业技术难题,为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二)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应用项目。
1.扶持方向。根据我省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2018年拟重点支持以下农业技术示范与推广: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技术的示范与推广;蔬菜主导品种及主推技术的示范与推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行为规范评价。
2.项目内容及补助标准。
(1)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技术的示范与推广。通过专家评审,遴选确定1个项目,补助资金约110万元。
(2)蔬菜主导品种及主推技术的示范与推广。通过专家评审,遴选确定1个项目,补助资金约110万元。
(3)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行为规范评价。通过专家评审,遴选确定1个项目,补助资金约200万元。3.建设内容。
(1)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技术的示范与推广、蔬菜主导品种及主推技术的示范与推广
①农业技术的示范推广。将示范带动、现场培训、远程指导、信息化服务作为技术推广的主要任务,围绕申报的重大农业技术推广应用项目组织实施,项目申报单位要加强与市、县(市、区)农科所、农业技术推广站(中心)和示范基地、示范户的对接,探索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农技推广联盟新模式,促进农科教结合和产学研协作,加快我省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
②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云应用。实施农业技术推广应用项目的相关单位,要以中国农技推广APP、农技宝、农博士等信息化应用为载体,提高对农业科研、推广、教学单位和农业经营主体的覆盖面,加快推进农业科技智能化,实现农业科技推广的精准化服务。项目专家、农技员通过APP对经营主体、示范户开展技术指导,并结合农事农情农时,在项目实施阶段每月至少发送5条以上阶段性的技术服务和成果应用有效信息。
③建设运行高效的示范推广载体。项目单位要完善“专家+农技人员+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科技示范主体”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模式。重点打造1个以上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遴选3户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作为农业科技示范主体,组织开展不少于3次以上主推技术培训,将农业技术落实到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和示范主体,促进先进适用技术快速进村、入户、到田。
(2)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行为规范评价
①构建各级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电子档案,对各类农技推广机构实现网格化管理,将建设情况、任务计划、服务人员、服务成效等发展动态进行汇集,形成农技推广服务展示网页。
②构建农技推广服务行为电子档案,记录基层农技员的工作日志,通过信息技术的新手段,登记各级农技人员日常农业技术服务时间节点,对服务地点进行定位,登记农技员开展各类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现场过程,包括符合绿色增产、资源节约、生态环保、质量安全要求的农业主推技术应用示范,符合地方农业主导产业发展要求的主推品种推广示范。
③构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电子档案,登记各农业县的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跟踪开展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过程与成果,展示观摩培训活动成效。
4.绩效目标。
(1)示范推广农业重大技术,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加快农技服务信息化水平,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建立不少于250个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电子档案并形成展示网页。
(3)组织开展基层农技员进行服务行为登记,建立不少于1000个农技员的农技推广服务行为电子档案。
(4)汇总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服务情况,包括服务里程、服务次数、能力提升培训次数、服务类别占比、各县区和农技站、农技员的活跃度等,提高农技推广效能。
5.申报条件及要求
(1)申报主体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省级以上农业相关机构。
(2)申报单位具备丰富的面向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开展服务的实施经验。
(3)申报单位具有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农业电子档案登记的工作经验。
(4)申报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行为规范评价的单位必须熟悉并参与全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信息系统的录入、审核、上报和分析等工作;熟悉并参与农业部中国农技推广APP的安装与推广工作。
(5)按照广东省农技推广应用项目申报书格式编写(见附件2-2)。
6.资金用途。(1)用于农业技术知识产权购买服务;(2)购置推广应用相关的耗材耗能、农业生产资料等;(3)购置(租赁)推广应用相关的小型农业机械设备,水肥一体化设施,数据记录、分析仪器设备等;(4)补贴云平台信息服务费等;(5)实施项目相关人员差旅费、技术咨询费、项目评审费、宣传培训费、日常办公耗材、下乡燃料动力费用和其他与推广工作相关的支出。(6)正规刊物文章发表、书籍购买、材料印制等知识产权及其配套服务购买。(7)设备及网络配置使用等费用。
(三)省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农业科研项目库)应用项目。
1.建设内容。
(1)农业科研成果储备库扩容提质。面向全省涉农企事业单位动态开展农业科研成果项目征集;重点加强对动植物新品种权、审定品种、涉农专利、省级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信息采集、梳理、入库、发布。
(2)开发农业科技报告服务系统。面向财政资金支持的农业科技创新项目,建立农业科技报告工作流程,实现项目形成的应用性技术成果在线录入、社会公开、信息共享等网络化服务。
(3)促进农业科技成果交易。从储备库中遴选15项以上先进适用农业科研成果,联合有资质的交易机构进行挂牌交易,辅助成果转移转化。
(4)开展农业科研动态分析。基于入库成果项目的数据动态分析,科学研判、评估主导产业、关键技术领域的研发热点、技术难题,并形成全省农业科研动态分析报告。
2.绩效目标。
(1)农业科研成果储备库入库增量不少于500项。
(2)遴选15项以上先进适用农业科研成果挂牌交易。
(3)提供全省农业科研动态分析报告1份。
3.申报条件及要求。
(1)申报主体为广东省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成员单位中具备法人资格的省级农业科研院所,涉农高校。
(2)申报单位具有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资质,有开展农业科研成果项目征集、整理分析的工作经验,能配合主管部门完成储备库的建设维护。
(3)按照 项目申报书格式编写(见附件2-3)。4.补助标准。通过专家评审,全省遴选确定1个单位承担省级农业科研成果储备库建设项目,补助资金约100万元。
5.资金用途。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农业科研成果项目信息采集、整理入库,软件平台完善,开展数据分析研判,辅助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交易等。
(四)国家(广东)农业基础性长期性科技工作监测项目。
1.建设内容
根据国家农业基础性长期性科技工作思路和部署,结合我省生态区域农业生产要素特点,组织建设若干国家农业科学实验站,并组织我省国家农业科学实验站依托单位开展农业生产要素基础性长期性观测监测工作。具体工作内容如下:
(1)在我省不同生态区域,布局并启动农业科学实验站建设工作。
(2)组织我省国家农业科学实验站依托单位,按照国家要求开展作物资源、土壤质量、农业环境、植物保护、畜禽养殖、动物疫病、农用微生物、天敌等昆虫资源、农产品质量安全等9个领域规定的相关观测监测工作,组织获得并分析利用观测监测数据。
(3)开展实验站技术人员的技能提升活动,通过举办相关业务培训和技能培训,进一步统一全省业务工作标准和工作程序,理顺工作机制。
(4)定期组织省内实验站依托单位开展观测监测工作交流、总结和评估,积极组织参加国家相关监测任务数据中心的技术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加强省级、地市级依托单位与国家数据中心的对接力度,更好把握国家基础性长期性科技工作方向。
(5)根据广东省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的工作部署,加强联盟运行机制建设,组织联盟工作会议,密切联盟各成员单位的交流与合作。积极主动争取对接国家联盟,做好区域和广东相关科研任务承接。多渠道积极争取联盟承担或参与更多我省、华南区域乃至全国的科技创新及科技成果转化与服务三农工作任务。加强与省内高校、兄弟农科院的联系,争取华南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任务。
2.绩效目标。依托国家农业观测实验站的建设基础,开展全省农业基础性长期性科技工作,对全省农业生产要素及其动态变化进行科学观察、观测和分析,阐明内在联系及其发展规律,为全面认识农业生产要素变化规律提供基本途径,为推动农业科学技术发展和科学安排农业生产提供重要支撑。
(1)在全省不同生态区域建设13-15个农业科学实验站,组建一支150人以上的观测监测和数据分析骨干人才队伍。
(2)对作物资源、土壤质量、农业环境、植物保护、畜禽养殖、动物疫病、农用微生物、天敌等昆虫资源、农产品质量安全等9个领域的40-50项重点任务进行持续性观测监测,获得一批观测监测数据,通过专门数据传输途径提交国家农业科技数据中心,同时为建设广东省相关数据库做好数据积累,为我省农业生产提供数据参考。
(3)组织3-5场次的工作交流和技术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我省农业基础性长期监测工作的技术水平。
3.申报条件及要求。
(1)申报主体须为列入农业农村部(农科教发〔2017〕5号文)国家农业科学实验站依托单位,同时是省属农业科研机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2)对农业基础性长期性科技工作具有较强的工作基础,并具有较好科技平台条件和人才条件。
(3)申报单位管理制度完善、规范,组织协调能力强,能较好地承接对国家数据中心的联系并组织联络省内各实验站的工作。
(4)按照 项目申报书格式编写(见附件2-3)。
4.补助标准。
通过专家评审,全省遴选确定1个单位牵头承担国家(广东)农业基础性长期性科技工作,通过牵头单位组织省内13-15个实验站开展相关工作,该项目工作补助资金约200万元(由承担单位按任务量转拨到各实验站掌握使用)。
5.资金用途(1)必要的观测监测设施设备购置费;
(2)观测监测任务所需的测试、化验、分析等费用;
(3)燃料动力费、生产资料、原材料费;
(4)数据处理、分析、传输费用;
(5)项目相关人员差旅费、劳务费、人员费、绩效,专家技术咨询费;
(6)会议费、宣传培训费、资料费等。
(7)广东省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开展工作的相关支出。
(五)农业部重点实验室(站)、科学试验基地监管项目。
1.项目内容。
(1)组织专家对农业部重点实验室(站)、科学试验基地申报单位进行评审。
(2)收集整理农业部重点实验室(站)、科学试验基地项目建设情况。
(3)对农业部重点实验室(站)、科学试验基地建设项目进行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估等工作。
(4)重点实验室管理系统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利用。
2.绩效目标。
(1)对全年广东省上报的农业部重点实验室(站)、科学试验基地申报材料进行论证并形成结论。
(2)掌握承担建设任务的农业部重点实验室(站)、科学试验基地的建设情况,协助主管部门对建设进度进行监督检查。
(3)通过重点实验室管理系统的数据,掌握我省重点实验室的整体情况,提出一系列加强监管、促进水平、规范管理的措施。
3.申报条件及要求。
(1)申报主体为广东省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农业科研院校。
(2)申报主体建有农业部通过实验室资质认定的实验室。
(3)申报主体承担过国家级建设项目监督检查工作。
(4)按照 项目申报书格式编写(见附件2-3)。4.补助标准。通过专家评审,全省遴选确定2个单位承担农业部重点实验室(站)、科学试验基地监管项目,补助资金共200万元。
5.资金用途
(1)专家评审、论证的专家费,技术咨询费。
(2)全省重点实验室调研专家及工作人员的差旅费、住宿费。
(3)管理软件购置费、维护费、数据提炼分析费。
(4)日常管理工作人员的工资或劳务费。
(5)日常办公耗材费、材料费。
(6)其他不可预见的支出等。
(六)全省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督检查、转基因成分例行监测与科普宣传项目
1.建设内容
为发挥农业转基因生物监督检验测试机构作用,共同组织开展农业转基因生物试验研究、南繁基地、品种审定、种子生产经营、进口等环节日常监管,广泛普及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知识,促进农业转基因研究与应用健康发展,人才和技术支撑我省行政区域内各项监管措施落到实处。
2.绩效目标。
(1)全年开展不少于450个样品检测任务。
(2)组织开展1次大型进大学校区、不少于3次进中小学校园科普宣传活动。
(3)组织实施全省农业转基因安全管理工作会议及业务培训。
(4)协助省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日常安全监督检查等相关工作。
3.申报条件及要求。
(1)具有国家双认证资质的、且依托我省建设的农业转基因生物监督检验测试机构。
(2)按照 项目申报书格式编写(见附件2-3)。
4.补助标准。通过专家评审,全省遴选确定1个单位承担全省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督检查、转基因成分例行监测与科普宣传项目,补助资金约100万元。
5.资金用途
资金主要用于与配合进行省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督检查工作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邮电费、印刷费、专用材料费、维修(护)费、租赁费、差旅费、劳务费、咨询费、培训费、委托业务费及其他与项目直接相关的支出。
(七)农业科技下乡工作项目
1.建设内容。
(1)根据我省各地的农业生产实际和农时季节,组织我省涉农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种养殖行业的专家、教授开展农业科技下乡活动,以技术咨询、专题技术讲座、到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技术指导等多种形式,宣传和推广农业科技成果,提高农民科学种养水平。
(2)通过遴选和发布全省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引导广大农民选择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
(3)规范广东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数据库建设和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管理,在互联网+的技术应用下,利用信息技术的新手段,探索农业科技下乡新模式,切实提升农技推广服务效能。
(4)组织专家对《关于印发〈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评审管理办法(试行)〉》(粤农办〔2009〕203号)进行修订。
(5)对2009年以来我省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应用情况研究。
2.绩效目标。
(1)在全省各地市开展农业科技巡回展示活动不少于30个乡镇。
(2)完成当年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遴选发布工作,印刷《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手册》4000册并结合科技下乡活动进行宣传、推广。
(3)完成2009年以来我省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研究报告。(4)使全省基层农技推广管理信息系统种植、畜牧、农机、水产等四个行业数据填报和审核率不低于90%。
(5)完成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类论文(论述)1-2篇(份)。
3.申报条件及要求。
(1)申报主体必须为农业部全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管理信息系统在册的省级农业技术推广关联机构,具备独立法人资格。
(2)具备丰富的农业科技下乡活动组织实施经验。
(3)申报单位直接组织或参与过我省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评审工作。
(4)以申报单位为第一作者单位在国内外正规期刊发表过农业科技下乡活动相关论文。
(5)按照 项目申报书格式编写(见附件2-3)。
4.补助标准。通过专家评审,全省遴选确定1个单位承担农业科技下乡和主导品种主推技术评审工作项目,补助资金约100万元。
5.资金用途
(1)项目评审、专家劳务、培训学习会议等费用;
(2)正规刊物文章发表、书籍购买印刷等知识产权及其配套服务购买;
(3)下乡汽车租赁、授课设备更新维护等费用;
(4)实施项目相关人员差旅费、技术咨询费、宣传培训费、日常办公耗材、下乡燃料动力费用和其他与推广工作相关的支出等。
(八)特色农机装备技术研发项目
1.专题背景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提高生产率、转变发展方式、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物质基础。以补短板为导向,突出广东特色,围绕种、养、加的重点生产环节,研发出一批关键技术和装备,为我省农机化供给侧改革提供技术支撑,促进我省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2.专题内容(1)适合丘陵地区机械化生产的关键设备研发
围绕我省丘陵山区农业发展的需要,研究适合我省丘陵地区的果园高架作业、单轨运输、施肥、生产管理等技术设备,创制出新装备并进行应用示范。
拟支持项目数:2个,每个不超过200万元。
(2)畜禽规模化养殖及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装备研发
主要是开展高原地区农业废弃物处理示范推广;广东地区规模化养羊关键技术装备、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等技术装备研发。
拟支持项目数:3个,其中高原地区农业废弃物处理示范应用项目不超过200万,其他项目每个不超过100万元。
(3)农产品加工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
针对我省农产品减损增效,提升初加工水平的发展需要,主要是开展虾自动剥制、特色茶智能化加工、柚子等农产品产后加工技术装备研究,创制出新装备并进行应用示范。
拟支持项目数:3个,其中虾自动剥制项目不超过200万,其他项目每个不超过100万。
(4)特色经济(园艺)作物生产关键装备技术研发
主要开展菠萝等广东特色作物机械化生产技术研究,华南地区温室设施智能化控制、精准定量水肥一体化灌溉等技术装备的研究,创制出新装备并进行应用示范。
拟支持项目数:2个,每个项目不超过100万。
(5)现代农机装备新技术研究
主要开展“互联网+农机”技术、创新发展战略研究等新技术研究。
拟支持项目数:2个,每个项目不超过50万。
3.专题目标
获得一批特色农机关键技术,研制出一批现代农业新装备,建立一批特色农机关键技术应用示范基点,培养一批特色农机技术研究与装备开发的人才。4.考核指标
专题内容(1)~(4):其中高原地区农业废弃物处理示范推广项目必须在高原地区建立应用示范点1个,其他每个项目需研制出农机装备产品1~3种,建立1个应用示范点,申报专利2~3件,发表论文2~3篇,培养人才1名以上。专题内容(5):每个项目需发表论文2~3篇,培养人才1名以上。
5.申报单位要求
申报对象为广东省内注册的省级农机科研及推广机构,鼓励产学研结合,申报单位应具有以下条件:
(1)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2)申报单位要有较强的农机装备研发及推广能力,有农机领域较为厚实的专业人才队伍。
(3)有较完善的组织管理制度,运作规范,具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良好的信用记录,近年来没有因违法违规行为受到监管部门的处理处罚。
6.申报材料要求
申报材料包括项目申报书,法人证书、组织机构代码证、法人代表身份证复印件;其他相关佐证材料。申报材料统一使用A4纸打印和复印,按顺序装订成册,一式5份。按照特色农机装备技术研发项目申报书格式编写(见附件2-4)。
(九)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技术研究转化和推广项目。
1.重点内容:以兽医事业发展为中心,结合多种宏观、微观研究方法、手段,对我省预防、控制动物疫病进行必要的技术研究和推广,探索兽医工作科学发展新途径、新模式。
2.绩效目标:通过流行病学、免疫预防、监测诊断、检疫监督、药理、致病中毒机理等方面关键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提高我省科学防控动物疫病水平,为我省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提供技术贮备。
3.补助标准及用途。根据研究课题内容给予适当补助,单个课题资金补助支持额度不超过90万元。资金主要用于动物疫病(病毒、细菌、寄生虫等)致病机理、诊断、普查、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净化、综合防治等技术研究、推广和风险评估;兽药研发,动物机体兽药残留、外源性投入品(兽药、农药等)引起动物中毒机理和相关防控技术研究、推广和风险评估;动物卫生监督疫控机构开展检疫、监督、检验检测、监测流调、风险评估等实用技术、手段、方法的总结或研究。
4.申报对象和条件
申报对象:①省级具备较强兽医科研、教学、科技推广实力的单位;②国家、省部级兽医兽药相关创新平台(中心)、产业体系兽医研究实验室(团队);研究方向:①动物疫病(病毒、细菌、寄生虫等)致病机理、诊断、普查、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净化、综合防治等技术研究、推广和风险评估;②兽药研发,动物机体兽药残留、外源性投入品(兽药、农药等)引起动物中毒机理和相关防控技术研究、推广和风险评估。③鼓励监督疫控机构开展检疫、监督、检验检测、监测流调、风险评估等实用技术、手段、方法的总结或研究。
申报条件:①具备课题研究应用推广较强的专业技术力量、设施设备和实验条件;②所申报的课题应具备一定的前期技术储备和研究基础;③其他完成课题研究的必备条件。
5.其他要求。按照省农业厅兽医科研项目申报书格式编写(见附件2-5),申报书最少应包括:①申报研究内容的现状、未来趋势及现有研究基础;②项目若成功实施的成效;③申请单位科研基础条件及实施项目实力,如人员、设备情况、已开展工作等。申请研究相关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研究的,需具备国家规定的相应资质。
6.申报程序。省管科研院所及大学直接报省农业厅;国家、省部级相关创新平台(中心)、产业体系兽医研究实验室(团队)加盖挂靠或管理单位公章后报省农业厅。科研院所及大学(包括平台(中心)、产业体系实验室在内)申报项目数原则上不超过5个。单独的创新平台(中心)、产业体系兽医研究实验室(团队)限报1个。
(十)2018年广东省植物(水稻)病害攻关项目。
1.绩效目标。针对当前水稻病害的突出问题,重点开展南方水稻黑条矮病和稻瘟稻两个课题的技术攻关。通过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和稻瘟病的系统监测,全面掌握南方水稻黑条矮病和稻瘟病的发生区域、发生特点和流行规律,为预警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开展风险预警和抗病品种筛选,为品种布局和预防水稻病害危害提供技术支撑。
2.建设内容及补助标准。
课题一: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监测预警防控技术研究。(1)开展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传毒媒介、疑似病株带毒率的检测;完成各地送样检测任务,及时反馈检测结果;(2)通过系统的接种试验和大田示范,筛选抗性品种,为选择品种提供科学依据;(3)开展防控技术示范、培训工作。补助资金约25万元。
课题二:稻瘟病生理小种鉴定及监测技术研究。(1)应用单基因鉴别品种(9个)和中国鉴别品种(7个)对各地采集的早晚稻穗颈瘟样本进行病菌的分离、接种鉴定,摸清各生理小种的发生分布区域和对应水稻品种;(2)在从化、龙川、阳江不同生态区域进行全省主裁品种田间抗性监测,提出风险预警,为全省品种布局提供技术支持;(3)为全省稻瘟病监测预警防控提供技术指导。补助资金约25万元。
3.资金主要用途。项目资金主要用于开展病害检测鉴定、监测预报、田间调查、数据分析汇总、信息传递、防控示范、技术指导、培训宣传等工作所需专用材料费、专用设备购置费、差旅费、培训费、咨询费、其他交通费用、劳务费、邮电费、印刷费等支出。
4.申报对象和条件。项目申报单位应为长期开展水稻病害(南方水稻黑条矮病、稻瘟病)监测、鉴定与防治技术研究,有较强的技术团队,近年来为全省提供监测预警防控技术指导的科研部门(院校和研究所);主持人应为正高专业技术资格的专家。5.项目申报要求。申报单位填写《广东省植物(水稻)病害攻关专项资金申报书》(见附件2-6),如有相关研究基础或成果的请提供证明材料、发表的论文或证书(复印件)。
三、申报材料要求
申报材料包括正式请示件及汇总表(汇总表由省直单位填写)、项目申报书及相关附件。申报单位需提供涉及申报内容的所有附件材料及相关证明材料。申报材料统一使用A4纸打印和复印,并按顺序装订成册。
第三篇:河南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支撑农业发展
河南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引领支撑农业发展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河南省农业科技工作围绕国家的战略部署,扎实工作、创新发展,加强农业科技研发,构筑农业科技创新平台,不断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为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第一,切实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围绕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针对粮食生产中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科技需求,积极实施农业生产重大科技专项和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全面提升农业科技的研发能力。一是实施省重大科技专项。投入财政资金2300万元,新启动实施了“超高产玉米新品种选育”、“豫南稻区籼改粳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玉米收获机械关键装备研发与示范”、“新型复合微生物肥料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等4个重大科技专项,这些专项的实施将有力的助推河南省粮食持续稳产、增产;已启动实施的“BNS型杂交小麦优异亲本培育及强优势组合的创制与示范”专项培育的杂交小麦“杂优一号”长势良好,有望较常规小麦品种亩增产10%以上,很可能会成为继杂交水稻之后大幅度增加粮食产量的我国又一项原创性重大科技成果;二是继续实施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根据科技部的部署,结合河南省特点,对“十二五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河南项目区进行了系统性规划,并组织四个科研团队在河南省主要粮食产区开展协作攻关。年初以来,专家组先后组织10多次的观摩活动,指导各地小麦科研和生产。“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河南课题实施以来,连创黄淮海多项高产纪录,为实现全国粮食恢复性增长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全国树立起了粮食生产新典范。
第二,着力构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提升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的技术创新能力,加强农业产业技术的集成、示范和推广,为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全链条的科技支撑和技术保障,全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一是大力建设农业科技园区。经专家考核和评定,保留濮阳等3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新建汝南、社旗等5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对园区建设改变支持方式,实行评优淘汰制,积极探索园区管理新机制,着力在园区内培育一批各具特色、优势明显的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力争将其建设成为产学研结合的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孵化基地、促进农民增收的科技创业服务基地、培育现代农业企业的产业发展基地、体制机制创新的科学发展基地和发展现代农业的综合创新示范基地。二是加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新建“杂交小麦”、“ 种子加工”、“ 农业节水”等13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目前,全省在农业领域已建成“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研发平台5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4个,初步形成了结构合理、优势互补、辐射全省农业科技创新网络体系。
第三,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遵循农业发展规律,创新方法,结合各方面力量、要素多渠道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一是启动实施“粮食科技特派员”行动,创新农技推广模式。为全面贯彻落实科技部实施“百千万科技特派员”专项行动,结合河南省粮食科技工作实际,河南省决定设立并选派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方面的科技特派员。5月14日,召开了粮食科技特派员工作会议,在粮食主产区的鹤壁、温县、许昌、太康、西平、方城等县市建立了7个科技特派员工作站,选派省级科技特派员80人,市、县(市)、乡级科技特派员1000人。“粮食科技特派员”行动创新践行专家包点入户、经费绩效支持、连片持久服务等一系列服务机制,力争构建起新型、多元化粮食科技服务体系,使粮食科技普及率和技术成果转化率提高20%以上,以有力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二是经科技部、中组部和工信部等三部门批准,正式启动了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工作。成立了省委书记卢展工任组长,省委副书记、省委组织部部长邓凯,省委常委、省政府常务副省长李克和省政府副省长徐济超任副组长的河南省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领导小组。按照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试点的要求,紧密结合中原经济区的建设目标和任务,开展了深入广泛的调研活动,以“平台上移、服务下延、公益服务、市场运营”为基本思路,编制了《河南省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实施方案》。方案紧紧围绕中原经济区及粮食核心区建设,注重加强中原农村农业信息港、农村农业信息服务通道、农村农业信息资源库、农村农业信息服务与决策支持系统、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工程等六项重点任务的建设,为下步开展具有河南特色的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下一步河南省将继续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三大目标,实施粮食丰产科技支撑工程,集成推广示范一批粮田地力培育提升的先进技术,每年选育小麦、玉米、水稻等主要农作物新品种50个以上,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工程实施的项目区累计增产粮食160万吨,小麦玉米亩增产20-40 公斤;新建3-5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组建农业产业集群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提升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的技术创新能力;加快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试点建设,推进全省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大发展;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孵化平台建设工程,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供基础保障;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的开放合作,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农业技术;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和农业技术推广,力争年培训农村实用技术人员30-40万人次;继续推进粮食科技特派员工作,加强队伍建设,扩大服务范围,探索建立多元化粮食科技服务体系。
第四篇:市公路局创新举措争当全省公路系统排头兵
市公路局创新举措 争当全省公路系统排头兵
为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精神和市党政机关作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市直机关开展“赢在新起点,争当排头兵”学习教育活动的实施意见,努力促使建、管、征、养各项工作走在全省重点发展区的前列,市公路局结合实际,创新措施,争当全省公路系统排头兵。
一、发挥公路建设
先行官作用,争当公路建设排头兵
公路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该局坚持把公路建设作为中心工作抓紧抓好,进一步加快公路建设步伐,争取新改建工程、公路通车总里程、公路密度等多项指标在全省公路系统综合排名名列前茅,抓紧抓好包括新会大洞大桥、双公线,台山高铜线、麻阳线,市区东海路至南环路连接线,江沙路路面整治工程,滨江大道雁山互通立交等市委市政府重点工程,确保按时保质完成,为江门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提高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争当服务型机关排头兵
结合“三创新三推进”机关作风建设满意年活动,该局努力提高服务质量,规范服务形式,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和人民群众满意度,争取机关作风建设工作上新台阶。征费方面努力做到文明礼貌,微笑服务,实现业务一站式办理,创新管理模式,着力营造群众满意的服务环境,确保“零投诉”,实现收费额创出新高。抓好窗口建设,市区公路局公路规费征稽所争创江门市“巾帼文明岗”和“先进基层单位”,继续保持省、市青年文明号,省交通厅“文明示范窗口”。路政方面加强行政审批电子监察,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建立健全内控机制;严格按照上级有关部署,稳步推进行政审批事项集中办理,简放审批权限,减少办事环节,优化办事程序,促进办事效率进一步提高,提速便民,逐步实现“三天上报,五天办结”。
三、提高养护水平,建设精品公路,争当公路绿化排头兵
路面养护方面继续加大预防性养护和周期性养护的投入力度,提高路况水平,确保年平均好路率保持在85%,其中国省道要达到90%或以上,保持各项指标排在全省前列。公路绿化方面在继续完善国、省、县道绿化的基础上,按照高起点、高标准、多层次、统一规划的原则,努力争取将g325线鹤山段打造成为一条绿色生态样板国道,并作为全省公路系统国道绿化美化示范工程。以公路绿化为依托,努力建设一批精品公路,推动全市公路养护迈上新台阶,确保公路绿化建设继续走在全省前列。
四、创新管理模式,提高执法水平,争当依法治路排头兵
执法队伍要树立公路卫士形象,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公正执法。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规范执罚执收行为,要实现“三无”(无有效投诉、无公路“三乱”、无违法乱纪)。要创新管理模式,加强源头综合治理,确保违法设置非公路标志、损坏公路或公路设施等违章案件逐年下降。要加大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力度,联动多部门协作,源头治理,实现车辆超限超载的比例逐年下降,减少因超限超载引发的事故,切实保障人民财产安全和公路路产路权不受侵害。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要保持为零。
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打造阳光工程、争当廉政建设排头兵
按照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要求,从讲政治的高度,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要打造一批“廉政工程”、“阳光工程”,实现工程良好、干部优秀。继续深化以教育、制度和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工作规划》的学习和研究,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工程管理方面要实现所有工程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招投标,建立健全有力监督体系,杜绝一切不合规定的操作,引导干部廉洁自律,确保各项工程都建成廉洁工程。
第五篇:“争当排头兵,再创新辉煌”主题活动实施方案
“争当排头兵,再创新辉煌”主题活动实施方案
南通市钟秀小学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线索,贯彻《崇川区教育系统“争当排头兵,再创新辉煌”主题活动实施意见》,在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中融入廉洁教育内容,有序、有效地开展好廉洁诚信文化进校园活动,增强干部教师的反腐倡廉自觉性,培养全校师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努力营造“崇廉、奉廉、赞廉”的校园文化,帮助学生从小养成讲成信、守规则、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良好习惯。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本校实际,制订本方案。
二、工作原则
1、坚持廉洁诚信文化建设与党纪法规教育相结合2、坚持廉洁诚信文化建设与校园文化相结合3、坚持廉洁诚信文化建设与师德教育相结合4、坚持廉洁诚信文化建设与学科课堂教学相结合5、坚持廉洁诚信文化建设与开展主题教育相结合6、坚持廉洁诚信文化建设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三、总体目标
1、在教育行管干部和党员教师中开展以“廉洁从政、勤俭办学”为主题的“廉洁诚信文化进校园”教育活动。通过教育活动提高党员干部的廉政意识和拒腐防变的自觉性,促使全体学校干部以身作则,奋发有为,勤俭办学,成为师生的楷模,做一名勤政廉洁的好干部。
2、在全体教职员工中开展“廉洁从教、服务学生”为主题的“廉洁诚信文化进校园”教育活动。通过教育活动促进我校教师依法执教,敬业爱岗,诚信服务,为人师表,做一名人民满意的教师。
3、在学生中开展“敬廉崇洁、诚信守法”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把“廉洁诚信文化进校园”教育活动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教育活动要紧扣四项主要内容,一是以胸怀大志,为民为公为主要内容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是以诚信、正直、节俭、负责为主要内容的基础道德教育,塑造中小学生的完美人格;三是以清廉、节俭、自律为主要内容的传统美德教育,培养中小学生崇尚廉洁的道德观;三是以公正、民主、守法为主要内容的法制意识教育,争做一名优秀的“钟秀人”。
四、组织管理
1、学校成立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廉政诚信文化进校园活动。通过全面部署,全员参与,全程运行,全面落实,以确保该项活动的顺利开展。
2、责任落实,校长室抓好第一层面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勤俭办学”主题教育,制订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重点是组织好每月一次的学习活动;教导处抓好第二层面教职员工“廉洁从教、服务学生”为主题的“廉洁诚信文化进校园”教育活动。重点是贯彻“八荣八耻”精神,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把廉洁教育与日常管理工作相结合,与平时的教育教学相结合,组织开展“教师教育教学评”活
动。少先队重点抓好第三层面学生“敬廉崇洁、诚信守法”为主题的“廉洁诚信文化进校园”教育活动,把“敬廉崇洁”为主题教育纳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体系,与学校传统德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与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负责收集信息,通报学校教育活动开展情况,及时向上级反馈信息。
五、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2011.11)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通过行政组会议、教职工例会、国旗下讲话、“敬业爱岗、廉洁从教”倡议等形式,切实做好开展“廉洁诚信文化进校园”主题活动的宣传发动工作,使广大师生深刻领会“廉洁诚信文化进校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精心部署,明确职责。通过精心策划,认真设计,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活动方案,使“廉洁诚信文化进校园”活动在各个层面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都得到保证,分工落实,责任明确,确保活动的顺利、有效开展。
3、提前准备,落实资源。根据三个不同层面的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目标,提前准备相关教育材料,落实相关领导讲座、电教片源等。
第二阶段:集中教育阶段(2011.12---2012.6)
1、组织全体教育行管干部、党员教师加强理论学习,领会精神实质,提高理论水平和理论修养,与党纪法规教育活动结合起来,结合廉政制度建设和上级有关规定,以做到遵守党纪国法、廉洁治校、勤俭办学为主要内容,以教育行管干部、党员教师述职述廉制度、廉洁教育制度为主要手段,通过推进党务公开、校务公开,自觉接受监督,切实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工作效率,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率先垂范。认真开展好“六个一”活动:学一篇廉洁建设文章;看一部反腐倡廉影片;上一堂党风廉洁教育课;立一句廉洁警句格言;写一篇廉洁体会文章;进行一次廉洁承诺。
2、组织全体教职员工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以廉洁从教、敬业爱岗、优质服务为主要内容,在教师队伍建设中,树“三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扬“三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创“三能”(学科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班级管理能力),坚持每周一次教职工集体学习,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严禁教师乱收费、乱办班、乱订教辅资料,制止教师从事有偿家教家养行为,制止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歧视后进生,开展好“五个一”活动(阅读一本廉洁教育书籍;看一部反腐倡廉影片;举行一次观后感座谈活动;听一堂党风廉洁教育课;写一篇廉洁教育心得体会文章),弘扬“八种精神”(忠诚教育的执着精神,甘于奉献的服务精神,领先时代的科学精神,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协作进取的团队精神,公道正派的求真精神,严于律己的自律精神,以苦为荣的探索精神)。
3、在全体学生中开展“敬廉崇洁、诚信守法”主题教育。在教育教学中渗透教育内容,利用教材中丰富的廉洁教育内容,通过征文、演讲、班队活动、墙报、国旗下讲话、知识竞赛、辩论大赛、诗歌朗诵、书法、绘画、手抄报、小品、社会调查等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全体学生“敬廉崇洁”、“诚信守法”的意识。(1)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敬廉崇洁”教育。寓“敬廉崇洁、诚信守法”教育于学科教学之中,梳理整合各学科教材中蕴涵着的丰富的廉洁教育内容,在教学中渗透廉政文化,通过感受、交流、讨论等方式,加强学生对清正廉洁品质的认识。充分利用活动课、班会、团队活动、升旗仪式等时间;利用故事、诗歌朗诵、小品、相声、辩论、写观后感等形式深刻领会敬廉崇洁、诚信守法。保证每学期不少于4个课时的廉洁教育并有教案。(2)在活动中熏陶“敬廉崇洁、诚信守法”教育。重点抓好“六个一”活动,即每学期举办一次廉洁教育主题班会;阅读一本廉洁教育书籍;出一期廉洁教育主题黑板报;看一部反腐倡廉教育影片;开展一次廉洁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写一篇廉洁教育体会文章。组织以廉洁为题材的书画作品比赛;举行廉洁教育童谣、歌曲作品的征集活动。以大带小,组织高年级同学为低年级同学讲廉政诚信故事;开展“寻找廉政的足迹”活动,让学生寻找身边的一个榜样人物,记录下他们的诚信、正直、清廉的风格。
4、多方联系,形成合力。学校要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家长会等时机,做好以廉洁为内容的宣传活动,通过“小手牵大手”,利用教育的双向性,达到学生与家长、教师、社区以及更大范围人员的互动,在互动教育中放大“廉洁诚信文化进校园”的社会效应。(1)开展“小手牵大手,廉洁进我家”活动,倡导学生开展“三个一”活动,即:给父母赠送一句廉洁诚信格言警句;为父母制作一份廉洁礼物;参加
一次廉洁文化义务宣传活动。(2)组织本校每一位党员教师进社区,为社区服务(可以开讲座、出墙报等)。(3)发动家长积极参与“教师教育教学评”,不断增强我校教师依法执教,敬业爱岗,诚信服务,廉洁从教的意识,做一名让学生喜欢、让家长称心、让社会满意的教师。(4)聘请一批“党风、校风、师风、学风”监督员,建立起社会监督网络体系,切实推进我校党风廉政诚信建设,进一步提高社会满意度。
第三阶段:总结表彰阶段(2012.9---2012.11)
在开展“廉洁诚信文化进校园”活动中,我们注意原始资料的保存、积累;要注意边开展活动,边总结经验教训,以推动“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的深入、健康开展;要注意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和机制。同时,对本次活动,认真做好书面总结,对在活动中出现的好载体、好方法、好经验、好典型要及时表彰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