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家乐”迎来发展的新机遇
“农家乐”迎来发展的新机遇
“农家乐”是指利用果园、农场等农、林、牧的资源优势吸引旅游者,为旅游者提供观光、娱乐、住宿、餐饮等经营实体。“农家乐”旅游是新兴的旅游休闲形式,在这其中可收获回归自然的乐趣。一般来说,“农家乐”的业主利用当地的资源来满足客人的需要,成本较低,而且“农家乐”周围一般都是美丽的自然风光,可以舒缓人的情绪,因此受到很多游人的热烈追捧;而“农家乐”的也发展也显现出许多新的发展趋势。
一、游客规模逐步扩大,旅游优势彰显
据调查分析,“农家乐”接待的游客多以团体游、短线游为主,由于“农家乐”有一定的农家特色,且吃的是自种自养的绿色食品,住的又是特色木屋别墅。价格又比宾馆低,优势明显,城市游客很乐意在此吃、住、游。加上近几年国家开始推行农家乐“星级”评定工作,使“农家乐”旅游走上了更加规范、更上档次的发展道路。
二、特色经营,品牌意识逐渐强化
市场前景的看好让“农家乐”的经营者有了更远大的目标。据调查,大部分“农家乐”经营者已不满足于仅仅为旅游者提供住宿、餐饮等基础服务,他们还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为社会各界提供更多的服务,如:特色野味菜,野猪打斗、野兔赛跑、狩猎、瓜果采摘等特色项目,极大的丰富了农家乐的内容,使农家乐有了更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循环发展,成本低廉,效益突显
以往在“农家乐”旅游项目在发展过程中,经营成本不断上升,利润空间已经压得很低,成为广大经营者的一大难题。而现如今,许多经营者纷纷开始引入野生动物养殖。利用养殖野生动物所产生的粪便生产沼气,沼气用于农家乐能源供应,沼液用于浇灌瓜果及牧草,沼渣用于饲养水产动物,而生产出来的绿色食品直接成为农家乐的原材料,牧草用于野生动物饲养,而野生动物又是农家乐特色野味菜的优质原料,在循环模式运作下,农家乐不仅经营成本低廉,且有着极具竞争力的特色优势。
四、多方助力,推动“农家乐”发展
在农家乐的发展过程中,政府部门也逐步加大对“农家乐”的扶持力度,不仅在水、电、地等政策上给予极大的支持,还有有饲养野生动物等特色农家乐还给予数十万的资金扶持。而“农家乐”发展起来后,游客带来的不仅仅是消费收入,还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成为农民了解市场的窗口,成为城市与乡村互动的桥梁;各地游客为农村带来了新思想、新观念,使农民及时了解到市场信息,生产经营与市场需求相接轨。
第二篇:外资银行迎来发展新机遇
外资银行迎来发展新机遇
中国银监会将持续完善监管政策和监管制度.促进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有序推进,以开放促改革,不断提高我国银行业国际化水平和综合竞争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效优质的金融服务。
中国银监会将继续引导外资银行优化网点布局,鼓励外资银行到东北、中西部地区和其他金融服务缺乏地区及县域设立机构。鼓励外资银行充分利用比较优势,进一步发挥在支持中资企业“走出去”和人民币跨境使用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支持外资银行结合母行经验,深入研究本地市场,开展业务创新,提供更多适宜本地需求的特色化金融产品和服务等。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发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中国银监会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有序推进银行业对外开放,坚持扩大开放与加强监管并举、审慎监管与优化服务并重,通过强化监管防范开放风险,通过优化服务改善开放环境,在银行业领域积极推动我国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外资银行迎来发展新机遇
一是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政府大力简政放权,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扩大内陆沿边开放,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新常态将为在华外资银行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二是银行业对外开放不断深化带来新机遇。中国银监会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总体部署,结合我国经济金融发展实际和国际银行业发展趋势,在履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微博]承诺基础上,推进银行业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和深化,为外资银行在华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最新开放政策的实施和未来政策趋势都将为外资银行参与我国市场提供新的机遇。
第一,对《外资银行管理条例》进行了最新修订,自2015年1月1日起对外资银行实施三项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措施:首先,取消外资法人银行境内分行营运资金的最低数量要求;其次,取消设立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前必须先设立代表处的要求;再次,将外资银行申请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年限要求从3年降至1年,并相应取消连续2年盈利的要求。第二,通过与相关国家和地区,在双边安排框架下,按照互惠互利原则,不断提高银行业对外开放水平。第三,按照内地与港澳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最新安排,自2015年3月1日起,首次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模式对港澳银行业实施进一步开放。除负面清单所列限制性措施外,港澳银行业机构在广东省将享受与内地市场主体相同待遇,在内地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宽。第四,大陆与台湾银行业合作不断扩大。在大陆优惠政策支持下,台湾银行业近年加快进人大陆市场步伐,利用自身优势,积极为两岸经济金融发展提供服务,为自身下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我国经济改革进入全面深化阶段,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改革开放进程中的新政策、新措施以及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营商环境将为外资银行在华发展提供更多的空间和机遇。
三是良好的发展基础有利于抓住新机遇。经过30多年发展,在华外资银行机构网络不断扩展,业务快速增加。在过去5年里,外资银行总资产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3%,金融服务能力不断加强,为中国银行业发展起到了有益的补充和促进作用。
在网点布局方面,截至2014年末,外资银行在我国2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69个城市设立了41家外资法人银行,97家外国银行分行,营业性机构总数达到1000家。此外,47个国家(地区)的158家银行还在华设立了182家代表处。在中国银监会监管政策引导下,外资银行网点从沿海省份和大城市逐步扩展到东北和中西部地区的内陆省份和二三线城市。网点功能也更趋于多元化,更加注重贴近我国市场需求。一些外资银行设立了小微企业专营支行、县域支行和异地支行等,专注为小微企业、县域经济、新农村建设等领域提供更适合的特色金融服务,为当地经济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
在较快发展的同时,在华外资银行整体保持了稳健发展,整体资本充足率近年来始终保持在15%以上,资产质量良好,流动性风险可控,为下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是发挥比较优势有利于抓住新机遇。在提供差异化特色服务方面,外资银行依靠母行全球网络资源、跨国管理经验和产品技术优势,结合我国市场需要,开展了贸易融资、结构性融资、国际贸易结算、外汇交易和衍生产品交易、现金管理、财富管理等多个领域的特色金融服务。在消费金融、中小企业金融等方面开发出适合我国市场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帮助中小企业和个人解决融资难题。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开展合作,在信用卡、清算、货币互换、资产证券化、跨境服务、人民币跨境使用、海外并购、跨国经营等领域与中资银行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的金融服务,促进我国金融市场与国际接轨。
在支持中资企业“走出去”方面,外资银行利用全球网络帮助中资企业深入了解境外市场,研究制定战略规划;提供贸易融资、商业贷款、现金管理、支付结算等各类金融服务,为中资企业定制个性化产品;利用其对环保、劳工、社区等法律、政策的熟悉和了解,帮助中资企业在境外履行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在人民币跨境使用发展进程中,外资银行积极参与,将跨境人民币业务纳入重点发展战略,积极开拓人民币跨境结算、跨境投融资、人民币QFII(RQFII)托管、在离岸市场发放人民币贷款、发行人民币金融债、代客发行人民币企业债,参与人民币与其他货币直接兑换的做市商等业务。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改革开放深入推进以及外资银行具有的比较优势都将为外资银行参与中国市场提供更多的机遇和发展空间。
外资银行监管迈向新阶段
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已走过35年历程,对外开放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银监会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有序推进银行业对外开放,按照审慎监管原则、中外一致原则和国际良好标准完善监管制度,加强风险监管,促进银行业健康发展。
一是促进公平竞争,鼓励差异化发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银行业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深化。中国银监会在有序推进银行业对外开放过程中,遵循国民待遇和公平竞争原则,持续完善外资银行监管法规和风险监管框架,统一中外资银行监管标准,为外资银行在华发展提供了公平、透明的监管环境和法律制度保障,促进外资银行在良好的政策环境下为服务我国实体经济贡献力量。
与此同时,中国银监会注重发挥监管引导作用,优先引入在专业化、特色化服务领域有丰富管理经验和比较优势的外国银行来华设立机构,促进金融服务差异化和精细化水平提升。例如,近几年引入了专注于托管业务的银行、擅长交易类业务的银行、以代理行业务为主营业务的银行、以服务中小企业为专长的银行等。这些银行以总行的全球化网络、专业技能和资源优势为依托,为中国境内客户提供了高质量、专业化的服务。中国银监会将继续引导外资银行优化网点布局,鼓励外资银行到东北、中西部地区和其他金融服务缺乏地区及县域设立机构。鼓励外资银行充分利用比较优势,进一步发挥在支持中资企业“走出去”和人民币跨境使用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支持外资银行结合母行经验,深入研究本地市场,开展业务创新,提供更多适宜本地需求的特色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外资银行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提高在银行间市场参与程度,提升在华品牌认知度和经营发展的本地化程度。
二是减少限制,加强审慎监管。在稳步推进银行业对外开放过程中,中国银监会借鉴国际良好监管经验和做法,结合我国监管实践,不断建立健全外资银行审慎监管体系和监管框架,减少限制性措施,强化审慎监管措施,加强跨境监管合作,不断提高外资银行监管有效性。
三是调整外资银行市场准入条件,精简行政许可事项和程序。根据深化银行业对外开放的需要,中国银监会积极推动包括修订《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在内的外资银行监管政策调整,放宽外资银行市场准人条件,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制定颁布《银监会外资银行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取消了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停业后复业等11项审批事项,简化程序,明确报告要求,加强持续监管。
四是总体监测和具体监管并重。注重全面监控银行业开放过程中的风险。一方面,密切跟踪国际银行业发展状况和趋势,及时分析外部经济金融环境对在华外资银行经营和风险状况的影响,关注和防范全球性、区域性和国别性金融风险通过外资银行对中国银行业的风险传递。同时,对在华外资银行单家机构实施全面风险监管,全面监控境内外、表内外和本外币各类风险。对违反法律法规或违反审慎经营原则的外资银行,加大监控和监管力度,对违规情节严重的机构,实施暂停市场准入、暂停相关业务等特别监管措施和行政处罚措施。
五是督促外资银行提高本地风险管控能力。通过督促外资银行完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提升其对主要风险的识别、监测、防范和化解能力。在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不确定性增加的形势下,督促外资银行排查、监测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压力较大的重点业务和领域,及早采取防范、化解措施;持续监测外资银行流动性管理和风险状况,督促其加强资产负债管理,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提高抗冲击能力和危机应对能力;督促外资银行完善压力测试,强化对测试结果的分析运用,提升应对和化解风险能力。督促外资银行实施新资本管理办法,支持外资法人银行拓宽资本补充渠道,提高外资银行对单家机构和系统性风险的抵御能力。
六是坚持风险为本监管,提高监管针对性。在全面监控外资银行主要风险的同时,结合监管评级和风险评估,优化监管资源配置,加强差异化监管,提高监管的针对性。按照高风险多监管、低风险少监管的原则,注重加大对高风险机构的监管投入和监管力度,实施更为审慎的市场准人和持续监管措施,促进外资银行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改进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确保管理能力与业务稳健发展相匹配。
七是强化外资银行危机处置和应对能力。结合外资银行类型和特点,采取多层次风险防范措施。对于外资法人银行,要求其维持与业务发展和风险程度相匹配的资本水平;对于外国银行分行,要求母行承诺无条件承担在华分行全部债务,要求境内本外币资产余额不得低于境内本外币负债余额,使其在发生危机时有足够的资产清偿债务。同时,积极适应国际监管新趋势,从东道国监管角度推动恢复与处置计划(RRP)在外资银行监管中的应用,加强与母国监管当局的监管协调,提升外资银行危机应对和处置能力,维护境内存款人利益,维护我国金融体系安全。
八是加强跨境监管合作。中国银监会已经与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韩国、新加坡、香港、澳门、台湾等主要国家和地区的银行业监管机构建立了双边监管合作机制。在此框架下,中国银监会与境外监管机构开展了信息交换、市场准入、现场检查、日常监管等跨境监管合作与交流。通过监管合作,形成监管合力,从母国(地区)监管机构、母行集团、本地监管等多个维度推动外资银行在华合规经营,审慎发展。
在我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进程中,中国银监会将持续完善监管政策和监管制度,促进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有序推进,以开放促改革,不断提高我国银行业国际化水平和综合竞争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效优质的金融服务。
第三篇:基层图书馆迎来发展新机遇
基层图书馆迎来发展新机遇
本报讯(记者 李漓)日前,由中国图书馆学会主办、常熟市图书馆与苏州图书馆协办的第二届“百县馆长论坛”暨中德社区乡镇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研讨会,在历史悠久、日新月异的常熟拉开帷幕。
本次论坛以“社区乡镇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为主题,通过中德两国图书馆同仁的相关考察和研究比较,探讨社区乡镇图书馆在构建公共文化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在管理体制、资源配置、社会力量参与办馆等环节所面临的问题。论坛同时向代表发布了《图书馆服务宣言(征求意见稿)》以广泛征求基层图书馆意见。论坛期望通过主题报告、分组讨论等方式,达成共识,促进基层图书馆特别是社区乡镇图书馆的良性发展。
党的十七大刚刚闭幕,党中央明确提出,要保证人民基本文化需求,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在这一号召下,第二届“百县馆长论坛”的召开显得格外引人瞩目。与2005年第一届论坛的默默开场形成鲜明对比,本届论坛文化部社会文化图书馆司副司长刘小琴、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主任张彦博、江苏省文化厅副厅长、江苏省图书馆学会理事长马宁、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首都图书馆馆长倪晓建、中共常熟市委副书记秦卫星、常熟市副市长钱向宏等主管领导悉数到场,并致以热情洋溢、鼓舞人心的开幕讲话。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还特别为论坛发来贺信给予支持和鼓励。
刘小琴表示,近些年来,我国的图书馆事业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下,呈现出快速发展和繁荣的新局面,特别是这一两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特别强调,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当中,加强对农村和基层图书馆薄弱环节的建设。
为此,图书馆的理论研究者和馆长们,为尽早实现建设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一目标,进行了大量调研和实践性工作。图书馆学界的大腕,如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李国新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范并思教授、浙江大学李超平教授等均到会,并参与分会场讨论,南开大学信息资源管理系于良芝教授特别为论坛作了题为“走进普遍均等服务时代”的主旨报告,为基层图书馆的构架体系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本届论坛,不仅以务实、积极的态度探讨国内社区乡镇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还呈现出开放性、国际化的特征。作为本次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6月中国图书馆学会曾组团赴德国巴伐利亚州社区图书馆实地考察,相继走访了该地8个乡镇图书馆。作为回访,歌德学院信息中心图书馆部主任Monika Williams、德国巴伐利亚州图书馆事业专业指导部副主任Ralph Deifel、维尔茨堡市立图书馆馆长Hannelore Vogt率领德国图书馆代表团来到常熟参加本届论坛,并对德国巴伐利亚州图书馆的状况和维尔茨堡市立图书馆进行了全面的介绍,与中国乡镇图书馆馆长就构建服务体系和读者服务等问题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香港中央图书馆高级馆长、香港图书馆协会副会长郑学仁也受邀访问常熟市图书馆,并与会介绍了香港地区社区图书馆的发展经验。
中国图书馆学会同时邀请了常熟本地11个乡镇文化站站长参加会议,并于会议期间组织代表实地考察了沙家浜镇、蒋巷村等地的社区乡镇图书馆。
从2005年艰苦奋斗的林州到如今快速发展的常熟,“百县馆长论坛”在短短2年的时间里见证了图书馆事业春天的到来,也赶上了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发展的契机。林州会议倡导的是图书馆的艰苦奋斗精神,而常熟会议则标志着新馆舍、经费的不可企及已成为过去,基层图书馆已经迈入一个探讨发展、追求完善的崭新时代。
5025
第四篇:“十二五”规划多个产业迎来新机遇--文化产业:十二五规划促其发展
“十二五”规划多个产业迎来新机遇
--文化产业:十二五规划促其发展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重视培养与发展文化产业,《 “十五”纲要》明确将发展文化产业列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中,《“十一五”纲要》确定了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任务和文化体制改革重点,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将文化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点。“十一五”文化产业规划的成功实践已为“十二五”文化产业规划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十二五”文化产业规划在“十一五”文化产业规划的基础上可以站得更高,走得更远。
“十二五”规划建议为中国勾画出了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和民生的发展路径和蓝图,主题是科学发展,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为主线。我国产业发展过多的是第二产业--工业,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比重相对较低,经济增长应该依靠科技,依靠体质的活力,依靠管理的创新,但我们更多的还是依赖物质投入,这是应该转变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到2015年,三次产业结构达到6:52:42,这应该立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一主线,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
发展文化产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一条重要途径。文化产业属于第三产业,文化产业很多都是服务业,它是21世纪最有发展前景和最具市场潜力的朝阳产业,被誉为“21世纪最后一块暴利蛋糕”。文化产业,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和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文化产业的范围包括提供文化产品(如图书、音像制品等)、文化传播服务(如广播电视、文艺表演、博物馆等)和文化休闲娱乐(如游览景区服务、室内娱乐活动、休闲健身娱乐活动)的活动,这是文化产业的主体;同时还包括与文化产品、文化传播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活动有直机关联的用品、设备的生产和销售活动以及相关文化产品(如工艺产品等)的生产和销售活动,这是文化产业的补充。
正如美国学者沃尔夫所说,“文化、娱乐--而不是那些看上去更实在的汽车制造、钢铁、金融服务业--正在迅速成为新的全球经济增长的驱动轮。”当今世界,文化产业已成为一些发达国家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跨国文化产业集团已成为影响国际文化市场构成的重要力量。
文化产业负载着丰富的意义--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整体实力;它同时又与市场相关,因此文化产业今后会面临着较大的发展空间,有挑战,也是一种机遇,机遇大于挑战。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应理智科学地应对加入WTO后的挑战,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入手,以创新体制和机制为重点,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文化产业数字化、网络化趋势正在给文化产业的存在形态和发展趋势带来革命性的变化,许多发达国家都借此壮大自己的文化产业,大规模的转化新的战略资源,国家文化主权已具有新的形态和经济形态,我国文化安全形势愈加严峻。因此需要抓住“十二五”规划文化产业发展机遇,迎接挑战,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我国存在文化产业体制壁垒,缺乏健全的投融资体制;文化企业缺乏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整体实力弱,对国际贸易准则不熟悉,受跨国文化产业集团冲击大。建议,“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以龙头产业带动整个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制定积极的文化产业政策,构建既与WTO原则相适应又符合我国文化国情和文化发展需要的文化管理与文化产业政策系统;放宽市场准入,以市场机制为基础调整和重组文化经济利益关系,积极稳妥的构筑国家文化发展的文化经济利益共同体;建立国家文化安全预警系统,加强文化安全立法建设。”
一方面,我国文化有事业和产业之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协调发展,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这是文化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也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必然选择。
规划在强调文化公益性事业特点的同时,又要“坚持以市场为主导,通过完善产业政策、调整产业结构、繁荣文化市场,着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出台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推进国产动漫振兴、数字电影基地等重大工程建设,发挥骨干企业对产业的带动作用。注重培育各类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努力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良好市场环境。充分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在资本运作、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优势,鼓励和引导非公有资本进入政策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
相信这些政策,都是文化体制改革的一部分,其目的就是“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的,“要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文化产业“十二五”规划,高瞻远瞩,立足国内,放眼世界,将文化产业放到世界文化产业格局中去考量,帮助文化产业摆脱计划经济思维的束缚,将正常乃至超常发展文化产业。“科学评估国际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和我国整体、各省市文化产业的国际地位,从国际和自身文化产业发展双重要求出发确定文化产业发展目标,制定既有一定前瞻性又切实可行的未来文化产业发展策略,内外统筹,加快‘走出去’步伐,扩大我国文化的覆盖面和国际影响力。”
“十二五”期间,我国文化产业将进一步振兴和腾飞。
第五篇:农家乐发展调查报告
农家乐发展调查报告
农家乐发展调查报告1
一、发展现状
为准确掌握全县农家乐的基本情况,镇10月份组织对全镇农家乐经营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项统计调查。全镇现有农家乐共计24户,涉及三个行政村,其中村有13户,村有11户,村有2户。从投资规模上看,全镇农家乐投资合计约133.54万元,其中村农家乐平均每户个体投资3万元共计39万元,村农家乐平均每户个体投资1万多元共计10万余元,村有农家乐1户,投资约30万元。从经营状况上来看,全镇农家乐经营状况总体较好,其中村农家乐每户每年平均收入4万多元,经营最好的一户能达到10万多元;村由于人流量相对较少,农家乐经营状况一般,每户每年平均收入6000多元,经营最好的一户能达到2万多元。从接待能力上看,全镇农家乐每年接待游客共计2.4万人,其中村农家乐每年接待游客2万多人,村农家乐每年接待游客4000多人。从吸纳劳动力情况来看,村农家乐户均吸纳劳动力3人共计39人,村农家乐户均吸纳劳动力2人共计20人。从人均纯收入情况来看,村农家乐经营户年人均年收入3万元,厨师年人均收入1.5万元,服务员年人均收入9000元;村农家乐经营户人均年收入6000元,厨师年人均收入4000元,服务员年人均收入20xx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经营管理观念不活。镇农家乐经营仍处在一种粗放经营的发展阶段。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农家乐经营者经营观念不活,发展眼光短浅,缺乏投资意识与创新意识。全镇24户农家乐经营户中有20户为季节性经营,没有作长期经营打算,品位不易提升。
二是服务水平不高。镇“农家乐”主要是家庭式经营,从业人员的培训跟不上发展的形势,服务不规范,文化水平偏低,对当地的民俗风情了解不深。服务人员没有严格的、明确的职责分工,往往是男女老少齐上阵,游客稍增就疲于应付,服务不到位。
三是市场拓展较难。镇农家乐客源市场定位级别较低,没有供游客住宿的宾馆,缺乏娱乐设施和娱乐活动,难以吸引高端客源市场。
四是政策支持较少。县、镇对农家乐的发展没有统一的规划,支持农家乐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尤其是资金和培训方面的政策。
三、发展对策和措施建议
一是强化规划,提升水平。建议县上相关部门重视农家乐的发展,要从发展布局、经营层次、经营规模、经营特色上进行整体规划,将农家乐的发展纳入全县整个旅游市场进行规划和规范管理,纳入全县第三产业的发展进行规划和规范管理,从而全面提升我县农家乐的经营水平。
二是强化管理,规范服务。县上应明确农家乐的主要牵头管理服务部门,协调好与农家乐发展密切相关的旅游、工商、卫生、商务、城管、物价、安全等部门的管理责任落实。建立和完善上下连贯、高效有序的管理和服务体系,对农家乐经营实施有效管理和高效的服务,促其增添必要的卫生设施,落实各项卫生防范措施,为游客创造一个良好的旅游和生活环境,促进农家乐经营走上规范化、标准化管理轨道。为农家乐业主提供及时准确的旅游信息,对本地风土人情、典故传说、农业生产知识等进行统一包装和推介,增强趣味性和吸引力,增强农家乐的经营特色。对农家乐经营用户进行专业培训,使他们增强管理经营经验,对农家乐的厨师进行培训,以丰富农家乐的菜肴品种,增加特色,以满足各种不同层次的`客户需求。对农家乐的服务人员进行陪训,提高他们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意识。同时可以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组织部分干部群众到其他农家乐发展较成功的地方学习和考察,学习和借鉴他们成功的经验。另外,还可以将农家乐经营户组织起来,成立农家乐协会,实行行业自律。
三是突出个性,形成特色。我县农家乐季节性经营占较大比重,应引导经营者自我包装与营销,发挥我县农村独特的自然禀赋和交通、区位优势,重点在民俗游、休闲游、生态游上做文章,发挥我县山、水、果等自然风光和农家特色,努力把农家乐打造成、市民城郊游的首选地。引导经营者在“农”、“家”、“乐”上下工夫,在“农”字上,应最大程度地保持和突出原汁原味的农家风味,开发多种多样的旅游形式,如草编、赶牛车、干农活、摘蔬果、采野菜等参与性较强的农事特色旅游活动。在“家”字上,要善于营造“家”的气氛;在“乐”字上要改变“打牌”唱主角的现象,开发新的娱乐项目。
四是多方帮助,合力共建。充分发挥各级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共同建设发展农家乐。可以实行政策性资金捆绑使用,从林业、环保、农牧、卫生、新农办等部门涉农资金集中定向支持;考虑对外招商引资,同时还可以通过信贷措施,来缓解资金不足问题。
农家乐发展调查报告2
一、外出考察的基本情况。
二、外出考察的几点体会。
1、政府主导、行政推动是加速推进生态旅游和农家乐的不二法门。我县应建立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并将各方面资金捆绑使用,重拳出击,政府先要搭好框架,由公司带头,农户填空。
2、面向大众,低档消费是农家乐的最好定位。
3、宣传造势应当先走一步,舍得下本钱。
4、应追求旅游业的综合效应和群众的长远利益,管理和收费部门要简化手续,多收费不如少收费,少收费不如不收费。
三、当前应抓的几项工作。
我站在宣传部和文联的角度考虑,应当尽快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为我县旅游业的发展造势鼓劲:
1、应在西安、宝鸡、咸阳三地建立旅游广告牌,在312国道,福银高速等处张贴宣传标语。
2、全力推进《走进永寿》的出版发行;支持《永寿文库》的编选工作;重点编辑一本dm杂志(公共读物,免费发行,放在酒店车站等处,供人随意阅读)如定名为《永寿印象》;全方位不间断地向国内外介绍永寿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情况。
3、在世界范围内组织征联、征文活动。
4、适时组织汉唐文化研讨会,重点推出娄敬陆贾为代表的汉文化;长孙无忌、来俊臣、安金藏为代表的唐文化;以及马平民任哲中为代表的戏曲民俗文化等。
5、农家乐初步建立后,室内布置等事,县文联应组织书画家进行创作,达到一家一品,一屋一局,绝不重复。
6、应积极联系中省文艺界人士多在永寿举行笔会。
7、应组织人力搜集甚至编写民间故事,分门别类刊发各地,侧面迂回,以补正面宣传之不足。
总之,这八个事情就是一牌两书加杂志,征文研讨紧相随,民间故事提情趣,书画高悬升档次。
xx
20xx年xx月xx日
农家乐发展调查报告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化速度加快,生态建设意识不断增强,对苗木花卉的需求日益扩大。我县苗木花卉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得到迅猛发展。苗木花卉产业的发展不但为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环境美化作出了贡献,还给休闲娱乐、旅游观光、交通运输等相关产业带来了生机。充分利用苗木花卉发展“农家乐”旅游,可以形成强大产业特色和集合优势,为新农村建设和我县乡村旅游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一、苗木花卉型农家乐旅游发展优势
“农家乐”是以城郊农民家庭为依托,以田园风光和别有情趣的农家生活为特色,吸引市民来此休闲度假、观光娱乐、体验劳作的一种新型旅游活动。苗木花卉型“农家乐”是以农家独特的田园风光及成片的园林、果园、茶园为依托,以赏花摘果品茶、园艺习作、休闲娱乐为主题的绿色生态休闲旅游。
苗木花卉型“农家乐”开辟了一条由传统农业向与旅游结合的效益型农业发展之路。苗木花卉型“农家乐”具有与其他类型“农家乐”不同的特征与优势。一方面“农家乐”旅游者在欣赏到乡村美丽的田园风光的同时还可以观景购花、休闲娱乐;另一方面,以丰富的苗木花卉资源优势吸引顾客,可以不断地将“农家乐”做大做强;以“农家乐”休闲引客可以促进企业的农林产品生产与销售。由于“农家乐”具有的强烈的季节性、时段性、低消费性,使“农家乐”在旺季和节假日人满为患,到了淡季和平常时间则出现客源不足,但人员、场地、设备要照常护养,利润并不高,可以通过苗木花卉的经营进行补充,而苗木花卉的种植与护养也具有时间上的空闲性。“农家乐”旅游与苗木花卉产业的有机结合,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从而达到了双赢的效果。农业旅游改变着农村的产业结构,苗木花卉型“农家乐”旅游拉动着农业旅游产业链的发展,同时也搭建着农村与都市间的桥梁。
二、我县苗木花卉型农家乐旅游发展现状
为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立皖中和沿江苗木花卉产业带的林业规划,20xx年,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苗木花卉产业发展的决定》。白山、盛桥、柯坦、汤池、乐桥等镇加快了发展步伐,加大林地流转工作的力度,鼓励大户、企业承包荒山荒地,中锦园林绿化、锦苑花木、华盛园林、众意园林绿化等花卉苗木企业迅速发展壮大,并成立了苗木花卉协会。20xx年省林业厅和省旅游局联合发文,在全省开展“森林旅游人家”创建活动,20xx年市委、市政府开展了农家乐示范点(区、户)创建活动,为我县苗木花卉型“农家乐”旅游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冶父山苗圃打造国家森林公园3A级景区,万山镇中锦山庄和庐城镇富华山庄分别利用苗木花卉基地发展3星级和5星级农家乐,柯坦镇虎洞山庄3星级农家乐、汤池镇金盛源生态山庄5星级农家乐和潘家苑山庄5星级农家乐分别利用山林生态资源发展农家乐,取得了明确的效果。
我县苗木花卉型农家乐旅游发展虽具备一定产业基础,但产业发展仍处初级阶段,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利用苗木花卉发展农家乐意识不强,认识不清。苗木花卉企业不少,但开展农家乐旅游很少。二是缺乏统一规划,品牌竞争力不强。有些地方在开发建设上脱离了朴素、自然、协调的基本原则,贪大求洋,不仅失去了“农家乐”的内涵,而且破坏了环境协调,浪费了资源,失去了旅游吸引力。三是服务功能单一,品位不高。当前我县“农家乐”旅游尚处于以品尝土菜、生态观光、棋牌娱乐为主体和少量采摘、垂钓为活动内容的阶段,缺乏参与性项目、绿色健身休闲项目的开发不足。家族化经营,缺乏规范管理;从业人员缺乏系统有效的培训,既是管理员,又是服务员,处于粗放经营状态。
三、苗木花卉型农家乐旅游发展建议
我县苗木花卉型“农家乐”旅游已有一定基础,为进一步做长产业链,做大品牌,需进一步综合利用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乡村林场和苗木花卉基地等生态资源和乡土特色发展农家乐旅游,为游客提供价廉物美的健康、生态、休闲度假型农家乐旅游产品。
1、科学规划,规范管理。为保证农业旅游的发展,要结合生态资源对“农家乐”发展做好中长期规划,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有计划、成规模地推出一批苗木型、果园型、花卉型“农家乐”,使之连成片,春看花、秋卖果,互为补充、互相拉动,有看、有游、有吃、有卖(产品)。同时,加强对苗木花卉型“农家乐”的规范化管理,建设一些苗木花卉型“农家乐”示范精品项目和不断完善评价标准体系,使苗木花卉型“农家乐”走上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健康发展轨道。
2、做绿色文章,创乡土品牌。我县苗木花卉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各镇特别是冶父山、东顾山、岱鳌山、黄山寨等生态环境良好,鸟语花香,风格各异,美不胜收。农村保留着中国文化中最有情韵、最本质的东西。都市人对于“农家乐”的追寻,除了自然环境外,还有寻找故园的渴望,丢掉了最富情趣的“土”,“农家乐”便会失去对城里人的吸引力。因此,保持良好的绿色生态环境,大力发展苗木花卉产业,将苗木花卉型“农家乐”做出特色和品牌最为关键。
3、增强服务功能,满足消费需求。发展苗木花卉“农家乐”,在建设完善停车场、公厕、购物等相关配套设施外,还要进一步扩大功能,增强“农家乐”吸引力和影响力。目前具有的观赏型、娱乐型、品尝型“农家乐”仅仅是最基本的类型,更需发展农庄型、务农实践型、中长期疗养型“农家乐”。此外,“农家乐”发展应当根据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形成高、中、低档三种层次,而且最好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模式。低层次的小型“农家乐”和高层次、项目齐全、消费较高的大而全“农家乐”都不应当是发展的主流,富有特色的中型“农家乐”,而且规模化成片发展,最有竞争力,也最能满足人们的多种需求,也不至于使消费水准过高。
4、发挥交通优势,扩大消费市场。“农家乐”主要建在农村,发展苗木花卉型农家乐,既要考虑到环境优美,也要注意交通进出方便。地处南北要道,地理位置优越,公路、高速、航运、水运便捷,在描绘苗木花卉型“农家乐”未来图景时,应当着眼于周边省市,打造一个具有持久发展性而又在皖中地区极具竞争力的苗木花卉型“农家乐”带,这是发展的长远目标,也是苗木花卉型农家乐的生命力所在。
5、加大政策扶持,增强发展举措。一是政府要引导农户和苗木花卉企业利用自身庭院、林场和苗木花卉基地发展农家乐旅游,将盆景、根雕、苗圃展示给城里人观赏,城里人利用节假日到农家小院呼吸新鲜空气,观赏田园风光,采摘新鲜蔬菜,点杀农家饲养的鸡、鸭、鹅、兔等,临走时购买盆景、根雕和新鲜的农产品。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改善新农村建设。二是各职能部门要本着扶持三农、服务三农的原则,加强对苗木花卉型“农家乐”旅游的服务与指导,简化项目的审批手续,有关职能部门在允许的范围内降低办证门槛,简化办证手续,减免办证费用,形成千村万户都在发展苗木花卉型旅游的群体优势。三是加强宣传,树立品牌。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我县苗木花卉型“农家乐”旅游产品,宣传产业发展成果,积极塑造苗木花卉型“农家乐”旅游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