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人民生活

时间:2019-05-12 19:48: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八章人民生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八章人民生活》。

第一篇:第八章人民生活

第八章 人民生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事业的不断进步,全县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明显改善。1986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54元。1990年为682元。2000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811.96元,城镇居民抽样调查人均可支配收入 2354.2元。2005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600.52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4872.5 元。

第一节 农牧民生活

1986年以后,由于农村实行土地承包,机械化程度提高,从事传统农牧业的劳动力减少,剩余劳动力增多,青年男女出外打工从事非农生产的人数逐年增加。加之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多种经营迅速发展,农牧民的经济收入逐年增加,生活开始由温饱型向小康型发展。

收入不断增加1986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454元,1995年为883元。十年间人均纯收入平均每年增长9.45%,1996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972元。2005年为2600.5元,后十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平均每年增长16.75%,增长幅度比1996年平均高出6.67个百分点。是1986年的5.73倍。

农牧民增加收入的主要原因除了国家的各项富民政策因素外,增收的主要渠道有:农业区根据市场需求,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经济作物;发展舍饲畜牧业,大搞牛羊育肥创收;大搞多种经营,发展家庭副业增加收入;外出务工、跑运输、经商增加收入。牧业区大力调整畜群结构,增加牲畜出栏,提高商品率增加收入;南部三乡牧民依靠出售草山虫草资源,短期暴富。除此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畜产品价格的提高,尤其是肉类价格的逐年提升,也是牧民增加收入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区域之间的差异和农牧民自身条件的不同,农户之间的收入增长也很不平衡。从事多种经营、家庭副业、务工、务商、采挖虫草,所得收入水平一般都比纯务农的农户要高;外出经商、跑运输的农户收入水平较高,生活大都比较富裕;外出务工,且有一技之长的农户收入高于普通务工人员;经营单一农业,家庭副业不具规模的农户,收入水平较低,生活不富裕,其中一部分农户只能维持温饱;一些自身素质较差的农户收入水平极低,甚至难以维持温饱。

据县统计局抽样调查统计,2000年样本户农户人均年总收入为2120 元,其收入结构是:劳动者的报酬收入为648元,家庭经营收

入983元,其他收入 489元,家庭经营收入占主要地位,为46%。2005年,全县8个乡镇8890户农(牧)民样本户中农户人均年总收入为2780元。其收入结构是工资收入(劳动报酬)1290元,占46.4%。家庭经营收入720元,占25.9 %,转移性收入300元,占10.8 %,其他收入470元,占16.9%。转移性收入中,非常住人口寄回和带回的收入为140元,占转移性收入300元的46.7%。

购买力增强,消费结构多样化随着农牧民收入的逐年增加,购买力不断增强,物质文化消费水平不断提高。1986年,农牧民人均生活消费额为398元,1995年为1200元,2005年为2780元,农牧民人均生活消费额1986—1995年年均增长27.9%,1995—2005年年均增长30.5%。

另外,农牧民人均生活消费额提高后,消费结构有了很大的变化。据农牧业抽样调查统计,2005年,农牧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800元,其中食品消费支出1300元,占46.4%;衣着消费支出500元,占17.8 %;居住消费支出300元,占12.7%;家庭设备、用品消费支出200元,占7.1%;医疗保健消费支出80 元,占2.8%;交通和通讯消费支出300元,占10.7%;文教娱乐和其他商品支出120元,占4.2%。

食品质量明显提高1986年,兴海县未解决温饱问题的有3 乡1 镇32村104社,人口2.7万人。1986年农村人口人均口粮468斤。农牧民的饮食主要以面粉、食油、肉类、蔬菜为主。普通农户衣着基本能达到保暖有余,收入水平较低的农户,劳动时穿着褴褛的也不少见。不过逢年过节或外出上街时穿着也比较好,常年穿着褴褛的为极少数。农村住宅大部分是土木结构的平房。据不完全统计,41.7 %的农户每家都有一辆自行车,家用电器除收音机比较普遍外,其它都比较稀少,个别家庭有黑白电视机。

1990年后,农牧民的饮食消费水平有所变化,日常生活中禽蛋、肉的份量增加,衣服、住房水平也有相应的提高。根据县统计局抽样调查资料,到1995年全县农村平均每4户有自行车3辆,摩托车1辆,缝纫机2 架,电视机3 台。1995至2005年期间,农牧民的消费格局有大的变化。饮食方面,农业区以面粉为主食的饮食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副食品比例上升,面食比例下降,吃荤菜的多了,油水逐年丰厚了起来。牧区以肉食、糌粑为主的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增加了小麦粉、蔬菜及其他副食品的比例。衣着水平提高很快,农牧区青年男女追求时尚衣着,普通农牧户家庭每年都能添置一些新衣、新鞋,少男少女在节日期间的穿着与城镇居民相比,几乎没有差异。即使一些贫困户、特困户,由于多年来各级人民政府组织送温暖活动,救灾扶贫,干部职工捐赠的衣服越来越多,越来越好,因此,贫困户、特困户衣着水平提高也很快。

生活方式明显变化。80年代初,由于物资匮乏,群众生活困难,人们除了逢年过节备办一些数量有限的肉、蛋等食品外,日常生活以解决温饱为主,十分简单。现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市场繁荣,商品丰富,富裕起来的群众再也不用为一日三餐的主、副食供应发愁,代之而起的是:吃的讲营养,用的讲美观,穿的讲时尚,住的讲宽敞,行的讲便捷。过去,休闲消费对于普遍百姓来说,不仅遥远,而且陌生,现在,休闲消费成为时尚。

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农村的住房建设发展很快,新建、翻新房屋的相当普遍,且新建的房屋相当一部分是砖木结构,为数不多的富裕户开始新建砖混结构的平房或楼房。1990年人均居住面积14.4平方米,2005年人均居住面积16.2平方米,比1990年增加1.8平方米。到 2000年,牧业区2170户牧民全部实现了定居,平均每户有3-5间定居房。至2005年,百分之六十的农户家庭都有彩色电视机,冰箱也进入生活条件较好的家庭,百分之三十的农牧户至少有一辆摩托车。这一时期,农民消费结构中突出的变化是:建房多,居住消费明显上升;子女教育消费支出比例大,一些农家子女考上大学后,难于负担供学费用,往往需要借债;农村娶媳妇,财礼负担沉重,有些多男儿的家庭,为给儿子娶亲,耗尽所有积蓄。

新农合的落实,看病难的问题得到解决 2005年全县实施新型合作医疗,参加合作医疗的达9721户,占应参加户10289户的94.4%,参加人口45217人,占应参加53216人的84.96%。2005年给8726人(次)报销合作医疗住院医药费1396.2万元。

生活环境明显改观至2005年,农村85%的村通了电,70%以上的村通了路。50%以上村通了电话,移动网络覆盖率达71.2%以上。全县8个乡(镇)陆续建成广播电视站,安装5620套“村村通”卫星地面接收设备,广播电视覆盖率达42%。农牧民能看上清晰的电视。

1986-2005年农牧民人均收入情况

据县农牧和科技局统计数据显示:

1986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54元,1990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682元,比1986年增长50.22%;

1995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883元,比1990年增长29.47%; 2000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811元,比1995年增长105.1%; 2005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600元,比2000年增长43.57%。

兴海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和抽样调查生活消费支出统计表

第二篇:人民生活报告

人民生活报告

一、2005年人民生活基本情况

过去的一年,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工作方针,锐意创新,扎实工作,确保了为民所办的实事目标及经济社会各项指标的完成,城市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一)农村工作取得成效,农民生活有所改善

首先,落实了省委省政府关于从2005年起免交农业税的政策,农民得到实惠,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135元,同比增长11.6%。同时,在取消农业税的基础上,对种粮农民进行直接补贴,共发放良种直接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种粮农民收购补贴296.6万元。在财政资金的投向上向农村倾斜,全年投入农村资金共3.9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2.1%,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其次,生态经济示范村建设2005年全面开工,完成投资10746万元。养殖小区建设发放贷款4000万元,带动农户增收户均1500元。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34个村,投入财政扶持资金1133.4万元; 449个贫困村共安排财政扶贫项目313个,投入扶贫资金1262万元。通过以上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减少了农村贫困人口,带动了种养殖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

第三,解决了农村5.98万人的饮水困难;完成小水池建设10141户,10181口,新增蓄水容积26.7万立方,新增灌溉面积12513亩;超额完成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实事”目标。

(二)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生活环境及条件进一步改善

首先,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28元,增长10.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0.7,比上年略有上升。消费需求不断扩大,住房、娱乐用品、汽车等消费热点增长较快。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达201.84亿元。

其次,开展了“为民办实事、满意到万家”环境综合整治十件利民工程,按照“一排、二降、三畅、四增”的要求,共梳理出人民群众亟需办理的实事3786件并全部完成。

第三,旧城改造取得明显成效,解决了一些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出行难、入厕难、停车难等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全市经济适用住房开工120万平方米,竣工80万平方米。完成了一批道路改扩建工程,一些中心集镇基础设施、城镇面貌有了新的改观。加强“城中村”整治,重点清查了城郊结合部的脏、乱、差现象。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荣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第四,城市环境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达到国家环境三级标准,全年达到优、良的频率为94%。地面水水质达标率为94.44%,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98.18%。城区环境噪声和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进一步下降,“南明河三年变清”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三)物价水平基本稳定,价格监测机制更加完善

首先,全年物价总水平基本保持平稳运行态势。8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中,呈2升6降之势,其中居住类上升5.8%,食品类上升2.3%;在价格下降的6大类中,交通和通讯类下降1.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1.4%,衣着类下降0.7%,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0.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类和烟酒及其用品类均下降0.1%。居住类价格高居不下,且涨幅高于上年2.7个百分点,是拉动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的主要原因。其次,对化肥等农资价格、教育收费、药品价格、医疗收费等进行专项检查,共查出违规金额2498万元,退还用户1,114万元,罚款8.56万元,没收违法所得63.21万元,上交财政63.43万元。遏制了乱涨价乱收费行为。制定了《贵阳市物价局关于开展反价格欺诈工作实施方案》,开展了明码标价检查和反价格欺诈检查

工作。对部分商场虚构原价、误导消费者、利用不实广告诱导消费者、标价不实和不按规定明码标价等价格违法行为进行了批评教育和罚款处理。

(四)社保工作力度加大,劳动就业工作成绩显著

首先,发放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4700万元,解困资金2200万元。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3.8万人,扩面净增2.6万人, 发放养老金9.45亿元。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9.85万人,扩面净增1.12万人,失业保险金支出2000万元,涉及失业人员5000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3.5万人(含离退休人员17.5万人),扩面净增12.6万人。

其次,成立了由分管市长任组长,各区、县(市)政府和相关工作部门组成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领导。目前全市已有4500名农村特困群众享受了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带来的实惠,市、区两级财政安排各种救助资金4500万元,城市低保对象人均补差标准从年初的85元上升为86元,改善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第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已步入全面推进的良性发展阶段,将符合条件的11万余名城乡居民全部纳入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发放城乡低保金约9200 万元。城市基本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和“分类施保”。农村建立了特困群众最低生活保障救助制度,78个乡镇的农村五保对象按照每年不低于800元的现金供养标准落实,平均供养标准从去年的897元/年上升到今年的983元/年,确保了全市农村特困群众的基本生活。

第四,新增就业岗位4.25万个,实现城乡统筹就业6.7万人,其中:城镇失业人员就业2.8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7万人(“4050”人员就业0.34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2.1万人。全市城乡统筹培训

4.7万人,其中:城镇失业人员培训1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1.7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1.88万人。

二、2006年人民生活展望

2006年我市在人民生活方面提出的相关预期目标是:力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在4.5%的控制内;确保城乡环境与生态建设得到进一步改善,全市人民生活水平有新的提高。

(一)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增加农民收入

首先,2006年我市将全面启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预计投入涉农资金12亿元,主要是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完成鱼简河水库大坝枢纽工程收尾工作;抓好病险水库治理;继续开展生态示范村建设工作;加强气象预警,建全防雹、防洪、防旱、防涝、防秋风、防病虫害的应急预案机制;继续新建“万户小水池工程”;建成7万口沼气池;继续实施农村人畜饮水解困工程,解决2.95万人饮水困难,建成3万户小水池。

其次,对全市18个贫困乡(镇)农村学校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实行“两免一补”。安排农民适用技术培训20万人(次),“绿色证书”培训6500人,颁证5000人;实施非农技能培训2.5万人,转移就业2万人,确保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达到3410元。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全市农村现有农民。

第三,完成845个自然村通广播和1597个自然村通电视工程;完成1000公里农村道路改造和500公里村寨串户路硬化建设;改造9个乡(镇)卫生院;建好80个村级综合楼(党员活动室、宣传文化室、卫生室、计生室)。

(二)搞好环境与生态建设,进一步改善人居生活条件

首先,新增绿地30万平方米;在两城区创建15个绿色社区。严格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各区、市、县和各企业不得超标排放污染物。依法加强排污许可证的申报、发放和监督管理;积极支持市公交公司做好汽车燃油改燃气工作,进一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其次,加强敏感区域和水资源尤其是饮用水源安全工作,抓好红枫湖、百花湖、阿哈水库、北郊水厂等城市重点饮用水源地及各区市县饮用水源地周边污染源整治和生态综合建设。继续抓好南明河长治久清工作,强化南明河三年变清长效管理机制,坚决制止沿岸各污染源单位超标排放。

第三,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在云岩、南明、小河三个中心城区继续开展以降低噪声、饮食油烟为中心的“两降”工作的基础上,把花溪、乌当、白云三个区纳入重点整治区域,集中开展噪声、餐饮油烟整治。进一步推进全市工业污染源达标工作,全市工业污染源单位达标率达95%。加强对全市固体废物、危险化学品及放射源的监督管理工作。在全市探索建立企业环保信用等级评定制度。

(三)加强价格监测工作,保障人民生活权益

首先,完善教育、医疗、环保、防疫等公益性服务收费管理体制,将教育收费、医疗服务价格、药品虚高价格、物业服务收费、就业和再就业收费、重要公用事业价格等热点问题作为全年物价工作的重点,加强监督检查。完善中小学教育收费“一费制”,认真核定公墓价格,进一步完善管理办法。

其次,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充分考虑农民收入增长较慢,城镇下岗职工较多,就业形势严峻,大多数企业承受能力有限等实际情况,在调整与群众生活关系密切的公用事业价格时,妥善把握好出台的时机和力度,做好疏导矛盾的各项工作。清理涉农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服务性收费,农村中小学收费,农村医疗收费,农民建房收费,饲养、屠宰、销售环节的收费等。加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监管调控,抑制农资价格过度上涨。

第三,推行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逐步建立危险废弃物、医疗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制定废旧家电回收利用收费政策,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对所有行政事业性收费及与其相关联的服务性收费、培训收费进行清理,切实减轻社会负担,全面推行收费公示制度,规范收费行为。

(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就业与再就业

首先,按照“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任务,落实“弱者有所助,困者有所济”,完善救助配套措施,加大救助工作力度,落实各项救助工作。一是要规范城乡低保救助制度,加快实现城乡一体的"应保尽保”和“分类施保”,适时提高城乡低保标准。二是要加大医疗、教育救助力度,推动教育救助、医疗救助走向制度化、规范化。三是要抓好农村五保供养及农村敬老院的建设和规范管理工作。

其次,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研究出台失地农民、进城务工农民参加养老、医疗保险的相关政策,落实农村低保政策。开展清理非法职介和拖欠民工工资专项检查,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启动贵阳市劳动保障信息系统金保三期工程建设,提升全市劳动保障工作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监管力度,协调指导区(市、县)建立社会保障监督委员会,确保社会保障基金安全运行。

第三,落实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确保全市新增就业岗位3.8万个,实现城乡统筹就业6.4万人,城乡统筹培训4.4万人。积极稳妥地推进下岗与失业并轨工作,认真组织安排好滞留中心的下岗职工出中心。抓好职业技能培训,加大鉴定力度,提高颁证率。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第三篇:人民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调查主题:邳州市小楼村人民生活现状调查研究

姓 名:宋 威 海

学 院:计算机工程学院

班 级:软 件 1081 学 号: 1081305122

来到学校后我没有做家教或其他兼职,所以我的社会经验肯定是不如其他同学的。而2010年大二暑假,“思政课”社会实践让我不得不去进行社会实践了。这是大学生必修的实践课,所以就同本村好友商量后一起进行了邳州市小楼村人民生活现状调查研究。做这项调查,不仅锻炼了朋友之间的默契与合作,还增加了对当前农村人民生活的了解,更加丰富了自己的社会实践经验。这个暑假是充实的。

我们生活在农村,对农村情况本来就比较了解,这是我们选择这个课题的原因。因为上了大学以来很少回家的原因,这次回去发现我们那小村变了。其实不仅仅是我们小楼村变了,我们这个镇子都是一样的。因为我们这个镇子的特点:干炒之乡。根据围着全村看过之后发现的变化我们下定了所要调查的几个问题,这些问题足以体现农村生活到底怎么样了。

(一)村中的主路已经由石头路修成水泥路。我们去村里支部调查修路金额来源,原来是每户300元底线,在此基础上任意捐助,其余政府补贴。于是我们随机到几户邻居家调查捐助金额,高的1000元,低的50,100。这就体现了农村贫富还是有差距的。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路修好了,村中的轿车,货车果然多了不少。

(二)每户人家都统一了厕所。原来的农村虽然也是绿数环绕,鸟语花香。但处处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厕所。这是农村一个不太好的现象,因为时不时的会飘过一阵臭味。现在,政府补贴,各家出资,为各家造了比较合适的厕所。

(三)村子边缘空地开始建厂。由于我们镇子是干炒之乡,有句话说:一把铲子一口锅,瓜子炒遍全中国。所以村中青年全都外出奔波,村中大多为老的少的了,所以留守儿童也是一大问题,这里留守儿童的问题我们就不予调查了。我们通过父母带领找到厂长,调查了建厂安排。这是在外奔波回乡的成功人士,看到了本村优势后决定回乡自理。建好场子后,决定继续干炒,而这次就在村里炒,本村农民就是工人。厂长还要我们继续调查下村中愿意不出去在村中干炒的人数和满意工资,并提供问卷,我们就一同到下发给村民调查。也许是村民不太敢相信在村子里赚钱还是有自己的摊位,仅有30%的村民接受。要求基本上是50元每天并管一顿午饭。这也许就是农村的朴实,从来不讲什么基本工资+加成吧。我相信,这厂子办的起来!

(四)政府补贴农民种地落实了。整理了两天资料,去网上看了看政府对农村政策,决定调查下对农民种地补助情况。8日,我们对我们村第六,七组农户进行询问,政府的补贴按亩下发,没有拖欠,我们家也有收获。虽然种上了树,但毕竟也细心培育了嘛!还有村民说,不要钱已经很感激了,还送钱,明年多包两亩。今年种大蒜就赚了5,6万,比外出打工还强!

(五)最后,我们还想了解农村的一个问题,计划生育问题。由于这个问题村民一般是不会告诉我们的,只有问至亲之人了。农村的妇人还是很会闲聊的。我们了解到,虽然国家强制实行计划生育策略,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等等较为理想的生育策略,但是我们发现真正做到的不能说没有还是很少的。我们发现农村还是存在着重男轻女的陈旧思想,还是有很多家庭想要生个男孩。而且,农村家庭还是想要一男一女为最美。

短暂的社会实践,一转眼就过去了,在这其中,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都将会让我终生受用。虽然我们的调查普普通通,却能够体现农村现在的生活现状。政策是国家下发的,是要下边切实努力执行的,所以农村的搞好与否与农村领导干部有很大干系,领导干部一定要选好。有的城镇搞建房,全村农民组成泥水匠,司机等等到别的村子去建房屋,有的村子搞木材,他们的木材全国销售,我们的村子就该搞起干炒特色了。每行每业,形成自己的专业后就能赚钱,各个城镇有各个城镇的特色,把特色搞好就对了,散了,整个村子是达不到共同富裕的。虽然农村的整体文化水平不高,但是农村的家长比城市的家长更希望子女得到更高的教育,否则他们也不会没日没夜的在外打拼。所以,农村的文化水平会不断的提高。每次回到家,爸爸妈妈都会问我进行的怎么样,都会说天太热早去早回,都会问我还要多久结束。学校让我们去社会实践真的很有作用,会让我们从中收益匪浅。社会实践让我知道了,挣钱真的很不容易,也明白工作的辛苦,以后再也不会浪费了。社会实践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社会和大学一样也是一个学习和受教育的地方,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阅读更多好范文调查报告:

有关群众低碳意识的调查报告

关于西部教育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环境污染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当地水泥厂污染问题的调查报告

第四篇:海南黎族人民生活调查报告

海南黎族人民生活调查报告

——以三亚市新联村和槟榔村为个案

10历史学王婧1020204

4摘要:黎族是海南岛上最早的开拓者,也是海南省的主要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海南岛的中部和西南部。在漫长的岁月中,黎族先民创造了丰富的物资文化和精神文化。如今来海南岛旅游的人们除了欣赏海南岛碧海蓝天的美丽自然风光外,不免也要领略一下岛上的黎族风情。通过对三亚市新联村和槟榔村的走访调查,本文将对现在黎族人民生活的各方面以及黎族文化旅游开发进行简要描述。

关键词:海南;黎族;人民生活;旅游开发

随着近年来国家对海南的逐步开发,特别是在颁布建设海南岛为国际旅游岛的政策之后,海南岛的各个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海南省以它得天独厚的海岛自然风光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在自然旅游资源的优势下,人文旅游资源也逐渐得到开发,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尤其吸引游客的目光。而在海南的少数民族文化中,黎族文化又是其中的佼佼者。因此,了解海南黎族人民的生活对于认识黎族文化传统和海南的人文旅游资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3年5月16日,在田野考察老师与民俗学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历史学整个班级的同学,先后来到了三亚市新联村和槟榔村进行考察。新联村和槟榔村都是黎族人民聚居的村落,通过这一整天对村民的采访和对两个村子的走访观察,我对黎族人民的生活以及黎族文化的旅游开发有了大致的了解。

一、新联村人民生活的基本概况

通过对新联村村书记的访问,使我们了解到了村民们生活的一些基本情况。

1、人们的生计方式

出乎我们意料的是,新联村的村民并没有像内地的一些农村的村民大多选择进城务工。村书记告诉我们说,这里的黎族村民大多不愿去外面打工,他们都选择自己在家种菜,每家每户都会种大约3、4亩的豆角,5、6亩的芒果和槟榔,8、9月份的时候还会种一些其他种类的瓜菜。村书记还说仅是靠种这些瓜菜,每家村民一年的收入就已经有3、4万,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村民不愿外出打工了。如果每年仅是靠种一些瓜菜就能有如此可观的收入,我想应该没有人

愿意背井离乡、远离亲人去当那些城市人口中的农民工吧。村民们除了以种植瓜菜为生计外,在农闲的时候,一些村里的妇女还会去村外三亚的一些度假酒店打一些零工。三亚的度假酒店在旅游旺季的时候很缺人手,所以村里的妇女去打零工的时候也会有一笔很可观的收入。

2、人们的生活方式

通过村书记的介绍,我们知道了现在村里人们的一些生活方式,已经不再像是以前那样的保守与传统。但是黎族人们的生活在逐渐被汉化的过程中,也依然保留着自己民族的特色。村书记说:现在村里的人们还依然保持着族内通婚的传统,虽然也有族外通婚的情况,但是仍然占少数。现在他们村已经没有黎族人民传统的纹身习俗了,但是其他的一些黎族村落依然保留着这项古老的习俗。除此之外,村书记还说了许多例如打猎、订婚、服饰、道公、三月三等等传统生活方式与习俗的继承和发展改变。

3、村里的土地使用及耕种种类

近年来,村里的土地除了一些必要的耕地外,还被政府征地征去了大部分。村书记说:2007年,国家要在他们村附近建高速公路,所以征地300多亩;建服务区加油站,又征去179亩做仓库储存。当然,政府征用民用耕地,也给了相应的补偿。近几年随着三亚房价的水涨船高,三亚的土地也变的越来越寸土寸金。村书记介绍说,政府给的征地补贴已经从07年的25000元一亩逐步涨到86000元一亩,到了现在更是翻了几番,一亩征地补贴已经涨到了145600元。从这些数字里我们可以看出,政府对待少数民族的优惠政策以及黎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尽管政府的补贴已经足够保证人们衣食无忧,但是勤劳的黎族人民并没有因此忘记的辛勤劳动的优良传统。村书记介绍说,村里的土地除去被征用的部分和村民们自己种瓜菜的土地外,还有水稻田1100多亩,旱田900多亩。全村1600多人,分5个村小组负责种植这些土地。

4、新联村的建筑

海南黎族村落的选址是有讲究的,一般是“山包围村,村包围田,田包围水,有山有水”。其原则是:

1、靠近耕地,能种植杂粮以补充主要作物的不足;

2、尽量靠近河川、溪流,能满足这一要求的村落并不多,一般是利用打井解决水源或是从较远的地方引水灌溉农田及生活饮用;

3、地势要高,地形有一定的坡度,可以防潮防湿防破坏;

4、地方要干净,野兽要少;

5、不要太靠近交通主干线等。此外,海南黎族的村落,多是选择在高大的阔叶林、灌木林、竹林以及椰子、芒果、槟榔、荔枝、波罗蜜等植物丛中,极富热带绮丽的自然风光,并起着良好的防风作用。

三亚市的新联村这一黎族村落的选址,也基本符合这些原则。但是在这次的考察中,我们再村子里并没有见到黎族传统的建筑船型屋、隆闺、谷仓、土地 公庙、畜栏等。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独门独院的二层小楼,有的甚至还有三四层。而且这些小楼的建筑风格还都是一律的欧式风格。置身于此,你一点儿也感觉不到这里是历史悠久的黎族村落。这都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

5、村民的热情好客

通过这次对新联村的考察,使我更进一步发现了黎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从早上我们到村部对村书记采访时,工作人员就搬来了两箱矿泉水热情招待我们。一路上,我们对村民们进行访问,他们也都是热情大方,笑脸相迎,积极配合。尤其到了中午,更让我感受到了村民们的热情就像三亚中午的骄阳一样,热情似火。因为中午我们在村里的一家小饭馆吃饭,老板看到我们热得汗流夹背,特意去附近的家用电器店,买了两台电风扇回来,给我们吹风解暑,就在我们的声声感谢中,老板又免费送了我们一道汤,顿时我们的感谢之情已经溢于难表了。最后在我们吃完饭后,在我们的连声道谢中,老板还笑着对我们说:“谢谢你们来我们村里参观啊!下次再来,我给你们免费!”一顿饭在大家的欢声笑语中结束。

新联村村书记在向我们介绍这些情况时,笑着对我们说,村民们现在的生活已经改善了,主要表现有:国家公共粮没有了,村民们都积极种植土地,收益归自己;孩子上学不要钱,不但有九年义务教育,而且国家对少数民族的学生还给予多项免费与加分的政策;村民在此基础上对生活都充满热情,积极勤快的种豆角、芒果、槟榔等瓜果蔬菜来增加收入,外出打工的也极少了,而且村民们开始有了自己的娱乐活动,每晚会在村部门口的空地上跳舞休闲。从村书记脸上的笑容我们可以看到,黎族人民对国家给予的优惠的满意和感谢,以及对自己辛勤劳动取得的成果的骄傲。

二、槟榔村的旅游开发

三亚市槟榔村是三亚市以及海南省的著名旅游景点。在一天的走访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了槟榔村的旅游开发发展的历史。昔日的槟榔河有着优美的自然风

光,但由于长期的闭塞,黎族村民仍然保持传统的刀耕火种生产方式,经济落后。古老的船型屋经不起岁月的冲刷,每逢台风季节,强风暴雨,便出现严重毁损。雨季里村庄道路泥泞,过往难行,且槟榔河时常泛滥,河堤溃塌,淹没周围农田,庄稼及农作物。2005年前,人均收入不到3000元,村民们生活十分贫苦。为了解决民生,2006至2007年三亚市委市政府对槟榔河段进行了河段分段治理,总投资达两千多万元,解决了槟榔河段两岸崩塌、河道淤塞等问题,保护了槟榔河村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农业的有序进行。从此,槟榔河不再是频发水患的河流,而成了一条景观之河、生态之河。

为积极响应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市委市政府先后投入了3000多万元用于改善村内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文化体育设施,修建硬化村道44条、文化室6间、篮球场7个、沼气池626个、垃圾池18个。村里还建了多个广播文化室、科技110服务中心、卫生室、警务室、文化中心、休闲中心于一体的公共服务中心,将13个自然村建设成文明生态村,改变了传统农业耕作模式,大力发展庭院立体生态循环经济,推广设施农业,冬季瓜果菜轮作模式。农业生产率大大提高,2011年农民人均收入达7750元。如今的槟榔村成为了三亚市乃至海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

2008年6月20日,三亚市与北京春光集团签署了《三亚槟榔河乡村旅游区项目合作协议书》,由三亚槟榔河旅游业有限公司对槟榔河片区实施5A级景区规划,投资建设开发,项目计划建设周期6年,总投资58亿人民币,正式对槟榔村进行旅游开发。项目先后被列为三亚市、海南省重点建设项目。

槟榔河秀美乡村建设从规划开始,就将当地村民作为开发的主体和项目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采用政府主导、企业牵头、村民参与合作开发的模式,形成“村不动、城入乡、民不迁、文不改”的发展格局。改造村庄成旅游景点;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包装成为旅游产品;引入国际文化元素,与农民生活、工作自然融入,真正实现企业与当地老百姓共享旅游开发和经济发展的成果。

景区通过综合利用黎族文化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温泉旅游资源、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多方位有机组合,全力打造“一廊八区”的规划格局,即槟榔河亲水休闲走廊、琼州海黎园、国际乡村养生度假区、现代农业观光区、槟榔河山地运动区、农家乐体验区、黎苑特色小镇区、文艺家之家、综合服务区。规模化开发夜生活休闲、养生度假、复合型文化演艺、水体娱乐、民俗遗产旅游、黎族乡

村餐饮(农家乐)住宿、户外运动、热带农业观光等旅游产品。

三亚槟榔河文化旅游区以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欲利用为核心,填补海南和三亚旅游产品的空白,丰富三亚的旅游产品结构,在城郊结合部集中打造乡村文化旅游胜地,将槟榔河建设成为全国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三亚小康社会与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示范点、国际乡村旅游示范点、健康休闲养生示范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示范点、乡村休闲娱乐中心区。

三、总结

综上所述,就是我一天考察三亚市新联村与槟榔村所得到的结果。通过这一整天考察,使我认识到了现在黎族人民的生活跟过去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黎族人民的生活有了飞跃式的发展,这不仅要归功于政府政策的扶持和黎族人民自己的辛勤劳动,还应该归功于旅游开发。通过旅游开发不仅使人民的生活有了较大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它使黎族文化得到了更广泛的推广。因此,旅游开发是黎族文化保护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它不仅能使黎族优秀文化得到有效保护,还能使黎族文化得以更好的传承和发展。黎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势必增强海南旅 游的文化内涵增强海南旅游的魅力及吸引力。

第五篇:十二五计划与人民生活

十二五计划与人民生活

——对国家十二五计划的认识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在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胜利召开,这是我们全党和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认为时刻关注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重大会议内容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与时俱进、时刻跟党走的重要表现。下面我谈谈我对于“十二五计划”的认识: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这是胜利闭幕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要判断。“十一五”取得的辉煌成就,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强大力量,充分表明了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的极端重要性,充分表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极端重要性。这一切,必将极大地激发全国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极大地增强全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系列新要求新部署格外引人注目。全会提出的制定“十二五”规划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和发展目标中,都突出强调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多方面的明确要求,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人民生活的关怀,充分表明了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意义十分重大。

下一个五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的关键五年。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对推动“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是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十二五”规划的主基调是“加快经济方式转变”,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入手,在健全市场配置资源机制、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创新公共服务体制等方面做出相应的举措。

五中全会对我国未来几年的发展具有决策性的意义,“十二五”更是关键的一程。只有把握过去,才能更好的展望未来。然而,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不仅成为“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更是完成“十二五”规划面临的巨大挑战。我们面临的不仅是机遇,更是挑战。在“十二五”期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核心任务,要推进我国工业化的关节点,扩大居民消费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而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我们关注经济发展方式,为适应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的新变化,保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和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的整体转型。因此,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将是我国在“十二五”期间所面临的最重大的任务。我们知道过去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一些专家认为,“十一五”期间,党和国家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背景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自然灾害、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大幅提升,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高度重视民生、以人为本、保障人民的切身利益,取得了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新胜利。从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2020年完成这个目标,目前已经“赛程过半”,“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

“十二五”深切落实了科学发展观,在集约型经济增长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包括产业优化升级、节约能源资源、保护改善环境、分配合理、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在内的经济发展总体方式的历史转型。“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四个更加”强调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下载第八章人民生活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八章人民生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的变化 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是时代变迁的一种体现,而社会的变迁往往最直接反映在人民生活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伴随中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

    完善社会保障,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完善社会保障,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发展,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也在深化,目前我国已经构筑了一个以养老、失业、医疗三大社会保险制度和社会......

    用恩格尔系数分析人民生活变化

    恩格尔系数分析我国人民生活变化 恩格尔系数是根据恩格尔定律而得出的比例数。十九世纪中期,德国统计学家和经济学家恩格尔对比利时不同收入的家庭消费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了......

    改革开放30年人民生活变迁的探讨

    列 原 著 期 中 作 业 院系:经济学院 年级:10级研 姓名:张宇(I201002121) 李倩(I201002115) 叶凤仙(I201002110)1 马 改革开放30年人民生活变迁的探讨 ----读《论粮食税》、《南......

    感受改革开放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

    感受改革开放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 党的十八大指出,我国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0年,给人民......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生活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生活,关乎民族未来。雾霾天气范围扩大,环境污染矛盾突出,是大自然向粗放发展方式亮起的红灯。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下决心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出重拳强化......

    山东沿海地区民间器物与人民生活

    山东沿海地区民间器物与人民生活 中国古代器物制造可谓历史悠久,器物传承的文化博大精深,闪烁着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灿烂火花。从山顶洞人红色饰物透出中华人类最早的审美创造......

    推进全民社保,提高人民生活保障

    推进全民社保,提高人民生活保障 【摘 要】近年来,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在各地人力社保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已初步建成统筹城乡、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制度。但目前部分城乡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