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愿农村社会保障安全网更加坚固
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建立健全养老社会服务体系。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扩大到23%的县。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再提高10%。要加快构建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安全网,使人民生活有基本保障、无后顾之忧。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养老成了人人关心的主要问题之一,农村尤其如此。现在,农民子女少了,加之孝道有所缺失,子女经济相对拮据,使他们的晚年生活比较困难,影响到农村家庭的和谐、社会的和谐。政府有责任、有义务帮助他们,让他们过上好日子。我们浙江的农村老人是幸运的,去年我省实行了覆盖城乡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我们衢州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都能按月领到60元的基本养老金了。对此,3月5日,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在参加出席全国人大会议的浙江代表团讨论时,形象地比喻为“瓜子不饱暖人心”,“这点钱在农村能解决很大问题„„它对和谐社会建设有重要意义。”
每月60元钱,现在许多人是看不上眼的,但对农村老人来说,所产生的边际效应很大,带来的幸福感很强。正月初回老家拜年,我与几位农村老人聊起每月60元的基础养老保险金,他们都很激动,连声称赞。有的说得很形象:“这60块比一个儿子还好。”“等于每天眼睛一睁,就有2块钱掉进口袋,哪还有这么好的好事。”“农民不花什么钱,粮食蔬菜自己有,这60块钱就是买点肉改善改善。”可见,这每月60元钱对农村老人的重要。
但我们也得承认,农民的基本养老金毕竟还是较低水平的,离真正的“无后顾之忧”还有不小的距离。我们要建设和谐社会,就离不开农村的和谐,农村的和谐离不开农民家庭的和谐,而家庭的和谐也是需要经济基础的,张德江副总理说得好:“感情纽带和经济纽带是连在一块的。”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科学发展的根本目标,是我国政府对人民的庄重承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我们已有实力反哺农民,事实上,政府也这么做了,这几年,先是取消了数千年来的“皇粮国税”,然后部分地区让60周岁以上的农村老人领到了基本养老金。我们只希望这社会保障网织得更完善,更坚固。
政府工作报告庄严承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让所有的老人都能安度晚年,让“鳏、寡、孤、独、伤、残、疾、困”皆有所助、皆有所养,着力推进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城乡一体化和全民覆盖,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惠城乡全体人民,这是老百姓最大的期盼,也是政府努力的方向。(余力)
该文章转载自衢州新闻网:http:///dis/system/2010/03/09/010184022.shtml
第二篇:社会保障是社会稳定的安全网
社会保障是社会稳定的安全网,是民生工作的重要支柱,省第九次党代表大会以来的五年间,我省统筹城乡、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框架基本建立,实现了由职工向居民、由城镇向农村覆盖的重大突破,覆盖面迅速扩大,各项社会保障待遇稳步提高,信息化建设快速推进,管理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使广大人民群众切实分享了改革发展的成果。
记者:我现在是在山西省社会保障卡的制卡中心,这里的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社会保障卡的个人信息写入。她们将以每天25000份的速度完成今年年底前500多万张社会保障卡的发放任务,你可千万别小看这张小卡片,它所承载的可是我们每一位老百姓的幸福与安康。
这张小小的磁卡不仅能办理医疗、养老、失业、工伤、生育五大社会保险业务,而且还承载着就业、培训等人力资源服务功能,同时还可以作为银行的借记卡,实现金融支付,这就是社会保障“一卡通”。
省人社厅信息中心主任鲍贵才:目前我省的社会保障卡发放已经达到了300多万张,随着社会保障“一卡通”的不断推进,我省的社会保障服务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记者:过去的五年,面对经济结构深层次矛盾的重重困扰,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面对经济社会建设的繁重任务,我省始终坚持以民生为本,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了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十一五”期间,全省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住房等民生领域资金累计投入2793亿元,年均增长25.2%,是“十五”期间的2.96倍。而在去年的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省委进一步强调,要把“民生为本”作为转型发展和跨越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改善民生,加快发展社会事业。
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社厅厅长张健:过去的五年里,在九届省委的坚强领导下,我省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步伐,基本建立起了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同时不断地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稳步的提高各项社会保障的待遇水平,同时不断增强社会保障经办服务能力,切实使广大人民群众分享到了我省改革发展的成果。
目前,我省的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已经超过3000万人,同时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水平稳步提高,企业退休基本养老金连续七年提高标准,平均每年增幅为12%,医疗保险待遇大幅度增长,城镇职工、居民医保最高支付限额分别达到23万元和10万元以上,报销比例分别达到83%和72%,工伤保险待遇实现“七连调”,参加生育保险的女职工政策范围内的生育费用实现个人“零负担”。
记者:随着我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逐渐建立和健全,涉及民生保障的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发展,我想咱们老百姓的生活将更有尊严、更有保障、更有幸福感。
市民:国家的保障制度是越来越完善了,没有了后顾之忧,我们在岗位上就能更好的为我省的转型跨越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市民:现在看病有保险、失业有保障、养老还有人管,这么好的社会保障制度,我们老百姓生活得就更体面了,更有尊严了,社会保障基本实现了保基本、广覆盖、多层次、可持续的发展目标,百姓的幸福感越来越强。
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 内蒙古老百姓幸福感在增强
第三篇:新疆 把社会保障“安全网”织的更密
新疆:把社会保障“安全网”织的更密
http://www.xiexiebang.com 天山网
2011年03月08日 12:09:32 天山网讯(记者杨英春 张昕宇 刘清青报道)社会保障是民安所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1年实施22项重点民生实事工程中,城乡社会保障提升工程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最为百姓期盼和关切。
社会保障是一项系统工程,自治区今年将从哪些方面进行提升?如何把社会保障“安全网”编织的更加完整、更加严密?自治区民政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领导对该项工程进行了详尽解读。
自治区民政厅党组书记莫涓告诉记者,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城乡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自1998年和2007年分别建立城市和农村低保制度以来,中央和自治区已拨付95亿元低保资金,城乡低保对象的生活得到了有力保障。
近年来,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较快给广大群众特别是城乡低保对象等困难群体的生活带来很大影响,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看在眼里,放在心上。从2005年至2010年,自治区先后9次提高城市低保对象月补助水平累计121元,先后4次提高农村低保对象月补助水平累计53元;去年12月初,自治区又给城乡困难群众发放了1.14亿多元临时性物价补贴,城乡低保对象每人领到了80元和40元临时性物价补贴,确保了城乡低保对象等困难群众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
为做到物价上涨与提高困难群众生活补贴同步,莫涓表示,今年年底前自治区民政厅将在全区建立物价上涨与困难群众生活补贴联动机制。物价上涨与困难群众生活补贴联动机制建立后,当个别商品或服务价格大幅波动引发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费用价格指数过快上涨时,就会及时向受影响较大的低收入困难群众发放价格补贴;当价格普涨引发价格指数大幅上涨时,就会适当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
为消除物价上涨对困难群众生活的影响,除建立物价上涨与困难群众生活补贴联动机制外,民政厅准备今年上半年在全区建立临时救助制度,对在最低生活保障和其他专项社会救助制度覆盖范围之外,由于特殊原因造成“支出性”生活困难的家庭,给予及时救助。与此同时,民政厅还将进一步推进并逐步完善分类施保和救助渐退政策,对城市低保家庭中的老年人、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未成年人和重病患者等特殊困难对象,继续实施分类施保;对就业并及时申报退出城市低保范围的家庭,采取逐渐减少补助的办法续发一定时间的低保金。
目前,全区有216万城乡低保对象,点多面广,情况复杂,给动态管理带来较大的难度。莫涓说,今年民政厅将进一步完善低保动态管理机制,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做到不错保、不漏保,实现“阳光”低保。新农保试点今年覆盖80%以上县(市)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田文告诉记者,自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后,这一重大利农惠民政策的出台,实现了农民千百年来老有所养的企盼,对实现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发挥了巨大作用。试点工作启动以来,自治区先后分两批共56个县(市)开展了新农保试点,已覆盖全疆92个县(市、区)的61%。截至去年年底,全区共有357.93万人参保,参保率达85%,有58.03万60岁以上老年农民领取了养老金,累计发放养老金2.73亿元。
田文表示,今年力争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覆盖面扩大到80%以上县(市)。目前,自治区人社部门正在做新农保工作全覆盖的准备,扎实做好新农保试点扩面工作,争取得到国务院新农保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支持,将其余36个试点县(市、区)全部纳入2011年国家试点。此外,各地还将加快工作机构和经办队伍建设,摸清应参保人员底数,狠抓资金保障和参保率,确保养老金的发放率达到100%。
力争城镇各类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418万
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艾尼瓦尔·依明介绍说,今年自治区将进一步加快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城镇各类保险覆盖面,力争使城镇各类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418万。
截至“十一五”末,全区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总人数达到1370万人(次),社会保险征缴总收入达205.6亿元。艾尼瓦尔·依明表示,今年将加快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力争使全区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66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03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80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82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95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92万人。
在基本养老保险方面,自治区将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全面落实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和解决城镇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障等遗留问题、增加企业离退休人员收入的政策,实施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研究制定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办法,全面实施新的养老金计发办法;研究建立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做好今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工作。在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方面,进一步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大病统筹以及与医疗救助制度相衔接的政策,全面启动居民门诊统筹。完善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结算办法,做好异地就医管理和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在失业保险方面,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法规政策,探索建立失业保险预警机制,健全失业保险与促进就业的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失业保险制度促进就业功能。在工伤保险方面,全面贯彻实施修订后的工伤保险条例,研究公务员和参公事业单位人员工伤保障政策,研究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政策;推进以职业康复为重点的工伤康复工作,完善相关职业康复标准和伤残辅助器具配置标准;推进工伤预防试点工作,制定工伤预防费使用管理办法和工伤预防工作管理规范。
第四篇:打造就业服务平台“航母”,完善社会保障“安全网”
打造就业服务平台“航母”,完善社会保障“安全网”
XX县人保局
为策应省委”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市委”两区互动、强工兴城、科学发展、奋起赶超”战略,县人保局充分发挥部门职能,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服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主题,以推动全民创业为核心,以政策扶持、创业主体培育、人才引进、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为目标,创新工作机制,强化管理服务,狠抓工作落实,各项工作都有了新的提高。现将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以扩大就业为重点,建立健全就业服务体系。
建立功能完善、城乡统一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推动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标准化和规范化。
1、积极打造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完善县乡村三级服务体系建设。为加快我县就业服务平台标准化建设和社会保险窗口标准化建设,提升服务水平,我们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投资1000万建设一个功能齐全的人力资源市场,大楼将集就业服务、创业服务、人事人才服务、社会保险服务于一身,目前主体结构已经完工。同时加大对乡,村二级就业服务平台的建设力度,全县所有乡镇都有就业服务场所,配备了各种办公设施,已完成了县、乡、村三级网络的建成。做到人员到位,设备齐全,信息传递通畅。
2、进一步扩大城镇就业,使城镇就业人数有较大的增长。在全
县组织开展了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活动,在招聘会现场提供了就业政策、维权指导、务工常识等咨询服务,对有创业意愿的城乡劳动者提供职业培训、创业项目推介、创业扶持政策等“一条龙”服务.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360人,城镇就业率99.6%;4050人员就业人数630人,;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100%。
3、认真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 建立健全了创业服务体系。通过大力开展职业介绍,推动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多种形式灵活就业,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困难对象和新增就业岗位安排困难群体就业。依托乡镇社会保障事务所等服务平台,摸清本辖区内就业困难人员和尚未实现就业人员的基本情况,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确定重点援助对象范围,并针对不同的对象制定就业援助工作计划,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积极落实就业扶持政策,跟踪各项服务措施的落实。通过扶持创业扩大就业,对困难群体实现自主创业的,帮助其落实优惠政策和提供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扶持。劳动力转移培训4350人。加大了就业孵化基地、创业实训基地、就业见习基地的建设力度,全年建成就业孵化基地3个,创业实训基地2个,就业见习基地8个。
4、加快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一是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二是加大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三是加强劳务对接。推进县工业园区企业与全县各乡镇开展用工对接。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5820人,完成率199.3%。
5、继续扩大小额担保贷款规模,激发了百姓的创业热情。一是加大了宣传力度,通过有线电视台、用工招聘会、小额贷款扶持政策宣传栏和发放宣传单等形式,使其传送到千家万户,政策深入人心。
二是规范了贷款程序,贷前严格审核,贷中加强监管,贷后回访成效。从而控制了风险,促进了创业,使小额贷款真正用在了实处,落在了实处。三是开展了贷前创业培训,有效提高了受贷人员的创业能力。四是做好了到期贷款的回收工作。小额贷款2000万元,完成率125%;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500万元,完成率100%。
二、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提供强力人才支撑
围绕绿色生态产业,培养一流的人才,加大人才的引进力度,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为了给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我局紧扣一个“引”字诀,刚柔相结合,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1、认真做好人才招聘和引进工作。这是做大人才总量、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最有效、最直接的办法。今年,我县共录用公务员28人,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00人,“三支一扶”人员10人,通过市引智处引进企业需要的外国专家1人,通过绿色通道引进各类研究生13人,有效缓解了部分行业专业人才缺乏的困境。
2、大力培养本地土专家、田秀才。与农业部门联手开办了多个农业技术培训班,请上级农业专家、外地养殖能手为我县乡村农技人员、农民、种养专业户讲授农业技术知识,培养致富能手。
3、认真做好职称评聘工作,为现有专业技术人员搞好服务。全年申报高级职称4人,副高职称21人,中级125人,初级166人。办理副高聘任8人,中级聘任58人。加强了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
工作,全年共有220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了我局组织的培训,有效提高了我县专业技术队伍的综合素质。
4、积极开展了人事代理业务,拓宽了人事代理领域,为用人单位和相关人才提供优质服务。新增人事代理单位3家,新增人事代理人数657人。
三、完善政策制度、扩大覆盖面、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为抓手,初步建立了符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社会保障制度
1、进一步强化措施,扩面征缴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成立了XX县社会保险扩面和基金征缴领导小组,将社会保险扩面和基金征缴作为整个社会保险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建立激励机制,分解扩面征缴任务。实行扩面征缴目标责任制,采取上下结合、内外结合的方式,把扩面征缴任务量化,明确了工作责任和目标。并建立奖惩机制,把任务完成情况同干部职工的年终考核直接挂钩,量化考核,实行奖惩.采取“以大带小,以点促面”的办法开展扩面攻坚活动。
2、稳步推进失地农民、农村二女户基本养老保险工作。为了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逐步切实解决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问题。我县于2010年出台了《XX县失地农民养老保险试点方案》,同时认真扎实开展了方案的实施工作。目前,我县享受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待遇的人数为284人。为了解决农村二女户家庭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我县及时出台了《XX县农村二女户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办法》,全县共355人参加了养老保险。
3、全力做好失业保险工作,减少失业人员的后顾之忧。严格执行《失业保险条例》、《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强化征缴力度,规范基金征缴,通过扩面做好非公有制从业人员的参保工作,提高了参保率。继续抓好了失业保险金清欠工作和企业改制重组后参保人员失业保险关系的续接工作。做好了返乡农民工失业保险关系的接转工作。按照规定健全了失业保险金发放制度,确保失业保险金按时足额给付。
4、认真做好手工业联社、下放知青、小集体企业职工参加职工养老保险工作。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为了解决好手工业联社、下放知青、小集体企业职工等对象的养老保险工作,我县认真安排部署,召开全县动员大会,做到广泛发动宣传,不留死角,将全县符合政策的对象全部纳入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全县共有符合政策对象1507人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
5、适时启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2012年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全面铺开,我县认真做好2012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预算工作,对我县60岁以上的及16-59周岁参保缴费人数进行了测算。全县60岁以上人数27332人,16-59周岁参保人数135303人。全年保费收入4100多万元,共需发放基础养老金902万元。随着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启动,我县社会保障体系将更加完善,全县居民将实现人人享有社保,人人都能享受社会发展成果。
一一到2015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210人;城镇就业率98.8%; 4050人员就业人数726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634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7580人;创业培训900人;小额贷款3150万元;
失业保险基金征缴总额280万元。.一一到2015年末,我县总人才量发展到26000人,五年内增加到3000人。年均增长2%,人才密度达到10%。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发展到5000人,年均增长5%。各类技能人才发展到1000人,年均增长18%。全县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发展到2600人,年均增长5%。——优化乡土人才队伍。到2015年末,我县乡土人才发展到15000人,年均增长2%。
跨越风正劲 鄱湖起潮声,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高举创新创业大旗,围绕“人才服务”、“社会保障”,争当排头兵,倾力为XX县实现跨越式、赶超式发展做出新贡献!
第五篇:农村社会保障问题浅析
农村社会保障问题浅析
基本生活权利而提供的救助和补贴。其目的是通过保障使某些特殊的群体重新获得参与竞争的机会,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保证现代化的实现。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多数的国家,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0%,世界的30%,国家的整体发展、全面推进,必须考虑到农村。作为农村社会的最小组织单位——家庭,对农村社会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是农村人口的再生产和农村社会发展内生因素的源泉。而目前的中国已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家庭成员的医疗、养老问题则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它已成为当今社会保障的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农村社会的医疗、养老问题。只有解决好了农村的社会保障问题,才能维护整个社会的稳定,才能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保证现代化的实现。笔者就吉林梨树胜利果乡郭家窝堡村的实际情况,整理了资料,做出以下调查报告。
一、郭家窝堡村的现状
郭家窝堡村(以下简称郭村)是胜利果乡的一个小村子,目前有10个社,9个自然屯,共约730户人家。该村较有特色的是其2001年成立的合作社。该合作社是以医疗、养老、教育为服务的合作社。该合作社是农民自愿联合成立起来的一个经济组织,以供销形式为基础,即合作社直接从厂家购进饲料,进货价格低于市场价格,其中的差价就作为股金分配,分别用于医疗、养老、教育方面。发展至今已经有社员52户,包括工人、农民、党员和宗教人士,社员除了本村的农户、还有外村的农户、其中本村村民占80%。经过四年时间的运作,合作社入社股金72330元,共积累医疗、教育、养老三项基金15436元(包括2005年上半年不完全统计),专项养老基金1424.25元(包括2005年上半年不完全统计)。社员使用基金:用于医疗付出4017.30元,用于助学付出5681.20元。
二、目前农村社会保障的现状
总体上,新型的农村医疗合作社发展起来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大部分地区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但这也仅仅是部分地区。在全国范围内,仍有很多地区的农村社会保障处于一个低水平的运作状态。具体表现如下:
(一)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相对低下
据资料显示:与城市相比,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相对低下。1990年,全国社会保障支出1130亿元,其中,用于城市人口的977亿元,占全国的89%,而用于农村人口的仅126亿元,占11%。城市人均社会保险费413元,农村人均才14元,前者是后者的30倍。占全国人口80%的农民只享有全国社会保障资金的11%。2003年,据最新统计,全国社会保障
支出总数约为1300亿元。和1990年相比,相差200亿元,就算把这两百亿全部放入农村的社会保障中,和城市相比,差距还是很大。
(二)农村社会保障的范围小
农村社会保障的主要项目有:社会救济(贫困人口社会救助、灾民救助)、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优抚安置、社会福利和社会互助等项目。目前,农村社会保障以社会保险为主,养老、医疗保险是其中的主要部分。医疗保险是指当人们生病或受到伤害后,由国家或社会给予的一种物质帮助,即提供医疗服务或经济补偿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而养老保险则是指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但社会保障基金调剂的范围却是相当有限的,大部分是由政府来提供,这就使农民的生老病死基本上由个人和家庭来负担。如果这个家庭的经济收入非常有限,一旦有家庭成员生病,严重的便不再治疗。像这样的情况,在我国的农村是很普遍的。
当然也有部分地区成立了新型的农村医疗合作社,这种合作的方式在农民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农民利益得到了保障。但是,像这样的合作社在中国农村还没有普及,大部分农村地区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还得不到解决。地区之间的差异表现在:东部集体经济发展好的地区水平高,范围也广,而相对的西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农村保障水平就较低了。
(三)社会参与程度不高
农民在参与社会保障时的积极性不高。其原因:一是农民自身的经济原因,二是政府的支持方面。我们的调查中,在医疗、养老方面,农民不是不愿意进行这方面的投资,而是部分农村家庭经济十分困难,没有条件去投保。还有部分即使是投保了,档次也是较低的,时间也较短。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迫使他们无力承担叫高的投保资金。另一方面,政府政策的影响。在事业保险方面,1999年国务院颁布的《失业保险条例》所规定的保险范围,只包括城镇企事业单位职工,不包括农村失业人员。但是在中国,农村人口占多数,劳动力剩余严重,大部分失业或无业人员都在农村,而这部分人的失业保险却无法满足。政策的倾斜性使农民的利益的不到保障。在社会救助方面,国家也投资了大量的资金(1990—1999年,共投入了7.9亿元),但由于农村所需要救助的人数太多,平均到每个人头上也就少了。所以国家虽然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面对如此庞大的农民队伍,那也是杯水车薪。
(四)农村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匮乏
农村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参保农户自己集资,另外便是政府的财政拨款。由于农民生活水平普遍较低,因此参保的集资数目就十分有限了,主要还是要靠政府财政支持。但由于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基数过大,政府财力有限,仅仅靠财政拨款来解决
农村社会保障问题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一部分社会投资,主要是来自企业单位投资。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本身就很困难,再鼓励他们进行当地农村社会保障的投资,这种可能性也较小。对于城市大众型企业,没有政府政策上的支持,自愿投身于这种公益事业的就更少了。资金的严重缺乏阻碍了农村社会保障的推进。
三、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农村社会保障各个项目的建设(社会救助、社会保险、优抚安置、社会福利、社会互助)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事实上,广大农民的要求也不高,他们的基本愿望就是“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只有保证农村的社会稳定,才能推动新农村建设,也才能促使整个社会经济的进步与社会的稳定。基于以上几个问题,笔者提出几点建议:
(一)强化农村社会保障的法制基础
由于缺少法律制度的保障,在解决农村社会保障问题时便缺乏法制的约束。譬如,国家财政支持的款项是否真正落实到基层;在资金从上级到下级流动时,监督体制是否完善并得到有利实施等。为了保证农民能真正从中得到利益,要尽快指定出农村社会保障的立法体系,特别是监督制度;并且要加强各地的执法力度,使立法与执法有机地结合起来,统筹规划。
(二)推广以互助合作形式为主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
农民是一个弱势群体,单靠个人或家庭的力量是很难发展起来的。只有团结合作,将个体力量团结起来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团体,才能抵御外部环境带来的挑战。比如在农村医疗保障问题上,目前国家推行一种新型农村合作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这是一种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共同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与以往的合作医疗制不同的是,新制度由政府组织引导,政府承担了合作医疗基金中2/3的出资比例,资金方面的困难解决了,农民获得保障的层次也将更高,抵御大病的风险能力将更强。但这样的措施目前在全国范围内还没有完全展开,仅是一些试点地区推行。对于非试点地区的农民医疗、养老问题怎么解决?笔者认为郭村就是一个很好的借鉴方法,农民要自强自立,只有团结起来。因此,推行以互助合作形式为主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不仅使农民自身利益得到保障,也减轻了财政的负担。
(三)拓宽农村社会保障的筹资渠道
目前,农村社会保障的筹资渠道主要是国家的财政支持。但中国农村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完全靠国家支持,也会造成国家财政的负担。因此,应该积极鼓励社会筹资,对参与社会筹资的企事业单位给予一定政策性的支持。这样既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又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财政负担。其次,对于农民个人、家庭缴纳资金,应尽量放宽尺度,收入低时就少交,收
入高时就多交,以补足收入少交时资金的空缺。这样,以达到个人缴纳、社会筹资、国家财政支持三者的有效结合。
中国的发展不仅仅是城市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要达到城乡共同发展。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方面。没有农村的稳定,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就会受到影响。在农村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社会保障体系,不仅是关系到9亿农民利益的大事,更关系到中国人整体脱贫致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