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市农村文化建设工作[5篇模版]

时间:2019-05-12 19:28: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我市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我市农村文化建设工作》。

第一篇:浅谈我市农村文化建设工作

浅谈我市农村文化建设工作

〔内容摘要〕 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关系到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当前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日渐势微的原因,一是片面政绩观致使农村文化“边缘化”,二是城市与农村非均衡性发展机制问题,三是现行农村文化工作的思路值得重新思考。文章对六盘水市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关 键 词〕 农村 文化建设

〔作者简介〕 市政府研究室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乡镇文化站作为农村公益性群众文化网络体系中最基层的重要阵地,承担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法制教育,组织辅导广大群众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艺术活动等重要任务。当前我市农村文化建设相对滞后,农村文化专干人员待遇偏低、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等因素制约着我市农村文化生活的开展,离新农村建设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一、我市“十一五”期间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任务艰巨

2007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完善农村文化设施,实现村村有文化活动室”工作目标。到“十五”期末,全市98个乡镇和1095个行政村中,只有57个乡(镇、办)建有精神文明活动中心,村级尚无专门的设施。要实现乡乡有综合文化站的目标,“十一五”期间全市需建设41个乡级文化站,其中六枝5个,水城县25个,盘县10个,钟山区1个。

从2008年起,按每年建365个推进,到2010年能达到村村有活动室的目标。如果每个活动室按50平方米规模建设,并配套必要的设备设施,至少需投资5万元,按1095个农村文化活动室的建设经费共计5475万元。

二、我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整体薄弱,文化供需矛盾突出。由于我市建市时间短,文化基础设施总体较弱,特别在一些乡镇由于经济条件、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制约,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能力较弱。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同落后的文化生产力矛盾更加突出,人们的文化需求未能得到有效的满足。

2、基层文化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基层文化人员专职不专干的现象屡见不鲜,相当数量的基层文化馆、图书馆人员,多数农村文化站(室)人员业务素质低,培训考核机制不健全,工作能力不强。部分乡镇将基层文化人员长时间抽调从事其他工作或派出包村、包队等,导致文化队伍外强中干。

3、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功能单一,有效利用率低。由于部分干部存在认识上的片面性,把文化工作与经济工作对立起来,认为文化工作只投入不产出,不能产生或很少产生经济效益,抓与不抓无关大局,因此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未能得到应有重视,基层文化部门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当前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日渐势微的原因探究

1、片面政绩观致使农村文化“边缘化”

拿GDP与建设农村文化服务相比较,各级政府更加注重追求前者,在这种片面追求的环境下,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考核多注重于经济发展指标,以至于对农村文化建设关注不够。这表现在:地方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资太少,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滞后,政府在农村文化活动上组织力度不够。

在农村税费改革之前,乡镇文化站主要围绕乡镇政府的“中心”工作(如收费征税、计划生育等)运转,几乎没有将精力放在农村文化服务上;农村税费改革以后,现有乡镇财政只能勉强维持单位人员工资,根本谈不上对农村文化建设投入资金;加之农村文化发展很难在短期内彰显政绩,以至农村文化发展在农村基层政府的工作中处于边缘化状态。农村文化工作的“边缘化”,一些地方乡镇机构改革中乡镇文化站的“虚设化”,导致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严重匮乏,难以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明的公共文化生活的需要。

2、城乡非均衡性发展的“机制”原因

应该说目前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十分滞后,政府组织和举办的农村文化活动普遍偏少只是一种表面现象,问题的关键在“人”和“机制”上。主要表现在农村精英大量外流;优秀的民间文化无人继承和发扬;农民文化素质亟待提高;建设中重“物”轻“人”的现象普遍存在。

我国长期以来城乡之间的非均衡性发展,不仅体现在国家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资少于城市,还体现在农民进城打工所导致的大量农村文化精英向城市的流入。农村文化精英外流和农村文化人才匮乏,也是当前农村基层政府开展和组织农村文化活动的一个重要困境。这也就是在一些乡村大家经常看到的,国家免费赠送给农村的诸如数字放映设备、电脑打印机等先进设施,由于无人操作而闲置的根本原因。

无论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还是农村优秀民间文化的保护、开发和发扬,都需要真正能够扎根在农村的文化精英(人才)来进行。在这一点上,单靠外部人才输入是不够的,最根本的是要建设一个“机制”,一个能培育和激励本土农村文化精英队伍安心的机制,让他们在农村从事文化事业而能过上体面且受人尊敬的生活的机制。

3、农村文化工作思路值得反思

农村公共文化式微也与“只‘送’不‘种’”的农村文化工作思路和理念有关。“送”“文化下乡”的背后逻辑是:一是认定农村文化“贫困”,需要从外“输入”文化;二是认定农村文化是一种“落后”的文化,需要输入“先进”的文化进行“改造”。但是这种“只输入,不培育”的农村文化工作形式往往事与愿违。长期以来,政府大多注重“送”“文化下乡”,却很少注重挖掘、开发和保护优秀的农村民间文化,更不注重先进文化与优秀民间文化的对接、融合,从而培育出具有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的形式。

四、对我市农村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1、全面提高加强农村文化服务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其精神实质一是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加强文化建设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三是加强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奋斗目标。

2、切实加强对农村文化设施的投入

对文化设施的投入应采取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的方式,将其纳入每年的财政预算,分级分批建设文化设施,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完成县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等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建成覆盖全市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工程。各级财政要投入必要的启动资金,让已建成的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能尽快投入使用,充分发挥其活跃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功能,实现和保障广大农民群众精神文化权益,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3、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基层文化队伍

地方各级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优化队伍结构,保障基层文化馆(站、室)专业人员数量,切实解决好基层文化机构设置、队伍稳定、人员待遇问题。文化专职人员可采用聘任制竞争上岗,不拘一格聘用有特长的民间艺术人才,鼓励专家学者到乡镇文化站挂职锻炼。建立健全农村专兼职文化骨干人员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全面提高农村文化骨干的业务素质。建立健全乡镇农村文化骨干人员的人才库,逐步形成县、乡(镇)、村三级的文化骨干网络。

4、吸引全社会参与农村文化建设

近年来,我市大型文化活动日益增多,文化与经贸、旅游、节日、民俗等相结合的活动蓬勃发展。比如我市举办的“凉都消夏文化节”、“凉都马铃薯节”、“凉都火把节”等等这类活动规格高、影响面大、参与人数多,因此文化馆要充分展示其职能,开拓新业务,协助当地搞好大型文化活动,提高文化活动的质量,加强农民业余文化队伍的建设,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吸引越来越多的农民关注农村文化建设、参与农村文化建设。

5、大力发展有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

我市广大农村居住着苗、彝、布依、回等少数民族,其丰富的文化资源蕴含着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文化因子,他们的居住建筑、民间艺术、民间工艺、民俗风情、富有特色的农家饮食文化等等,是一笔丰富的文化和旅游资源,是都市里无可比拟的景观。只要进行科学的开发,引导民资民力参与建设,打造独特的文化品牌,建立自己有特色的文化内涵,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活跃农村文化市场,形成乡村文化产业,这将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相关部门要深入农村调查研究,在继承和开发当地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上狠下功夫,了解分析群众参与的原因和兴趣爱好,把广大农民最需要的精神食粮带到他们身边,并不断探索出适合本地特色文化发展的新路。

6、培育文艺骨干创作优秀作品

要发挥文联、文化等部门的专业特长,深入群众,深入生活,深切体会农村绚丽多彩的生活,多创作一些适合农民口味,可以激励人、鼓舞人、奋发向上的优秀作品。同时,文化馆还要加大对农村业余作者的培养和扶持。散布于广大农村的“乡土艺术家”们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他们的艺术养分直接来自于农村,和农民有着天然的相通性,是农村文化事业中最活跃的因子。培养和激励他们的创作热情,激发农村自身的文化活力,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

第二篇: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农村文化建设的思考

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农村文化建设的思考

娄底市地处湖南中部,是湖南中部农业经济欠发达地区,娄底本身城乡差别也较明显。但在改革开放以来,娄底的农村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农民的文化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科学文化知识在农村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农村文化市场得到了进一步繁荣。但娄底农村文化事业的并不像娄底农村经济社会那样发展得那么有实效,农村文化事业发展跟不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而这样的问题也日益突显,这几乎是整个娄底乡镇的通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教育水平不高。一些传统文化和习惯在人们的头脑中已经根深蒂固,农村低俗文化、迷信等一直挥散不去,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低,小农意识依然存在。这不仅使广大农民精神空虚、身心受害、意志衰退,而且严重扰乱了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秩序,成为阻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瓶颈。比如不是农忙季节的时候,都喜欢聚众赌博;高素质人才不愿回家乡,造成农村教育水平低等等。

二、对农村文化事业的投入不够。文化产品质量不高,产业基础薄弱,许多乡镇文化设施相当落后,娄底市90%的村无农村公共设施,乡镇文化站、广播站如同虚设,有些甚至连图书馆、礼堂都没有,农民在有空闲的时候没有地方可消遣,精神文化生活相当单调,部分农村“一个月过年,三个月种田,八个月赌钱”的现象非常普遍。

三、管理不到位。目前,乡镇文化站“一块牌子、一张桌子、一枚章子”的现象非常普遍,文化专干的地位不高、福利待遇也差,文化队伍缺乏专业业务知识。乡镇文化干部开展本职文化工作没有主动性,一般都被乡镇政府安排在其他日常行政事务中,每年除指定必须参加的文化活动外,很少开展文化业务工作,有的连基本的农村文物保护、农村文化市场引导与管理、民间艺术的挖掘与整理等工作职能都搁置一旁,不理不管,这就使得文化站职能职责不清晰,分工不明确。

照这样的情况来看,要振兴娄底农村文化,繁荣娄底农村文化市场,就要从面临的种种问题入手,找到了问题的源头就有了解决的办法。

首先,要进行精神培育。新时期农村精神,是农村文化的灵魂。党的基本路线内容是农村精神的核心和基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一要在乡村大力开展群众性的文体活动,引导农村文化积极向上。二要注重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现在许多大学选调生被派往各村学习工作,这就给我们农村文化队伍注入了新的活力。三要继续送文化下乡,抓好全年特别是农闲时节文化下乡活动,将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送到基层,特别是还要要选派专业人员进村入户,充分挖掘乡土人才的潜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挑起开展健康文化活动的大梁。

其次,要加大投入。一要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投入,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主要体现在街道、乡镇文化站、居民体育健身工程、农村文化室等方面,这是农村文化建设最基本的保障。二要抓好农村科技投入。比如一些书报发行设施,最大限度地提高报刊、图书在农村消费的数量和质量,还有广播影视设施,普及各乡镇的农村有线广播,要办好县级电视台和乡、镇转播台、电视站,提高群众的收视率。三要注重人才投入。要及时发现和培养一些热衷于农村文化事业并有一技之长的文化骨干和乡土人才,并在精神和物质上予以鼓励,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最后,要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一是要吸收高素质、专业对口人员进入文化队伍。二要对现有文化站工作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克服当前存在的认识不清、专业不专、队伍不稳等倾向,确定自己工作职责,确保人尽其才。三要加大对农村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力度,鼓励农村文化工作者到城市参加学习和培训,提高产业队伍素质;要重视农村文化骨干,特别是民间艺人、文化能人对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作用;制定相关政策,吸引城市文化人才到农村扎根创业。

要建设我们娄底这个美丽的家园不仅仅需要发展经济,同时也少不了精神生活的需要。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立足于娄底农村文化发展的现状,减少城乡文化的差距,科学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奋力开拓娄底农村文化建设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作者简介:石海燕(1981—),女,娄底市娄星区石井镇文化站工作人员,邮箱:hnldshy@163.com。电话:***

第三篇:我市农村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加大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逐步解决农村文化产品和服务相对缺乏的问题,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山东省文登市按照既鼓农民“钱袋”又富农民“脑袋”的思路,重视维护农民的文化权益,尊重农民的精神追求,致力解决农民的“文化温饱”,有力地加强了农

村文化建设。

一、构建文化体系,发展农村文化事业从根本上说,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就是要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文登市立足农村文化建设的实际,从完善体制机制入手,大力构筑农村文化体系。

构建农村文化网络体系。文登市将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农村社会总体发展规划,成立了由市主要领导任主任的社会文化工作委员会,协调指导全市的农村文化工作,发挥宣传、文化、科技、教育、妇联、团委等市直部门和群众团体的职能作用,实行上下联动,齐抓共促;镇级成立文体站,建立文化活动中心,配备工作人员和基层文化辅导员,组织和指导农村开展文化活动;健全村级群众团体和各种组织,建设农村文化大院。经过这样的努力,全市形成了市、镇、村三级文化网络体系,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了组织保证。

建立农村文化责任体系。文登市将农村文化建设的任务细化、量化,作为市、镇领导任期责任目标和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做到奖惩兑现。各镇、村把农村文化工作同农村干部的工资、奖金挂钩,实行文化工作与经济工作一起布置、一起检查、一起考核、一起验收,为推动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了制度保证。

健全农村文化投入机制。发展农村文化事业,投入是难点,也是关键。为此,文登市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建立了以政府投入为主的投资保障机制,每年从财政预算中划拨专项资金用于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和活动经费支出,确保农村文化建设资金不低于当年财政总支出的2%;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多元化投入的新模式,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文化建设,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物质保障。

二、坚持三级联动,搭建农村文化载体

文化设施落后、文化阵地匮乏,是农村文化单调乏味的主要原因。文登市坚持市、镇、村三级联动,为农民参加文化活动提供场所、搭建载体。

市级发挥辐射带动作用,重点抓好一批龙头。近几年,文登市投资2亿多元,先后建起了市中文化广场、召文台公园、抱龙河公园等一批现代化文化设施。投资3000多万元兴建的市中文化广场,占地5万平方米,月月有安排,周周有活动,节日不闲场,被山东省委宣传部评为“优秀文化广场”。2004年,市财政投资40余万元,建成山东省第一家县市级电子阅览室,购置48000册电子图书,并加入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市图书馆每年接待读者20余万人次,连续三届被评为“全国一级馆”。

镇级强化示范引导职能,重点建好“一个中心”。文登市结合小城镇建设,按照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要求每一个镇规划建设一处包括影剧院、图书馆、农民夜校和各类游艺室在内的综合性文化活动场所。现在,全市14个镇全部建起了镇文化中心,11个镇建起了文化广场,7个镇建起了投资300万元以上的农民文化宫。高村镇自筹资金70万元,修建了集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青龙河公园。开园当天,20多个村自发组成文艺演出队前来助阵演出,像过节一样热闹。

村级突出经济实用原则,重点管好“两网、一院、一室”。“两网”是指有线电视网和远程教育网。文登市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建设有线电视网,全市有线电视进村率达到100%,入户率达到96%,成为全国第一个采用光缆远距离传输、村村通有线电视的县级市。市电视台还专门开办了农科频道,定期播放政策、农技、卫生保健等方面的节目。另外,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在全市872个村(居)全部建起远程教育设施,实现资源共享、一网多用。“一院”是指在全市农村开展创建文化大院的活动。一到农闲季节,人们就自发地聚集到大院中来,看戏跳舞,打球下棋,吹拉弹唱。戏迷们都说:“过去一听到麻将响,手就痒痒;现在一听胡琴响,嗓子就痒痒。”目前,全市已有200多个村建起了较高档次的文化大院。龙山路街道办事处西楼居委会投资1000多万元,建起了可容纳1400多人的大剧场,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一大亮点。“一室”是指建立农村图书室,旨在倡导全民读书活动,设立家庭图书角,培养知识型农民,鼓励群众“少抽一盒烟,少喝一瓶酒,多买一本书,多学一点科学文化知识”。如今,全市农村藏书超过5000册的图书室40个,藏书500册以上的图书室426个,总藏书量达220万册。泽库镇地处沿海,渔民长期出海打鱼,生活乏味。针对这种实际,镇党委、政府积极引导各村建立“海上图书室”,渔船出海前送上一个流动图书箱,一箱50册书,一个航次一更换。捕捞之余,摇惯

第四篇:浅谈我市的文化建设

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必须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联系太仓的实际,文化工作如何进行功能定位,明确努力方向,形成总体思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我市文化建设的现状

我市自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先进文化县(市)之后,市委、市政府于同年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市的目标。全市各级党政领导和文化战线的干部职工积极响应,努力工作,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文化设施加快建设。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加大了文化投入力度,并逐步建立起多元化的文化投入机制。市体育馆、文化活动中心和青少年活动中心、吴晓邦纪念馆、文化馆新馆等新文化设施,特别是近二年来市委、市政府投资1亿多元的精神文明标志性工程,在全省范围内均处于一流水平。在镇一级,我市大力推进文化站建设,全市7个镇,文化站设施总面积达到27400万平米,平均每个镇超过1500平方米。

——文艺创作喜获丰收。坚持以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为导向,全面实施精品战略,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扶持力度,落实创作规划,健全激励机制等措施,促进文艺创作上水平、上台阶。

——文化活动形成特色。坚持节庆活动和常规活动相结合,主题系列活动与专题单项活动相结合,参与型群众文化活动和欣赏型展示活动相结合,做到常年不断,常办常新。全市城乡每年开展文化活动逾千项(次),市级群众文化活动重立意、上档次、有规模、讲创新,每年组织大中型文化活动15次左右。

——娄东文化得到弘扬。围绕建设文化强市的目标,我们提出了弘扬传统文化,打响娄东牌,对于挖掘丰富的娄东文化资源,促进旅游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近几年,修复张溥故居,修缮了太师第门楼、宋文治纪念馆,修建了皋桥、井亭桥、金鸡桥,新建了吴晓邦纪念馆,并以此为阵地,建立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文化产业稳步发展。近年来,我市运用机制、体制、政策,解决了一系列改革、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成立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对文化企业的资产进行了清理整顿,并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对企业、资产实施重组和改制。有限公司通过事业资产和企业资产的剥离,使文化企业真正成为产权明晰,责职分明、管理规范的法人实体,使文化产业摆脱了困境,进入了良性发展的新阶段。

二、主要经验及存在问题

我市的文化工作在近几年内之所以能取得较好成绩,主要经验和启示可以这样来概括:

1、浓厚的历史积淀、良好的经济环境,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太仓人杰地灵,历史文化悠久,“娄东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上人文荟萃,人才辈出。在这片土地上,孕育了一批思想家、文学家、书画家和科学家等。改革开放20年来,我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财政收入在全省一直名列前茅。特别是近年来,坚持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广泛深入开展了精神文明活动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人民群众的文明素质得到了极大提高。去年,我市在全省率先被评为省文明城市。浓厚的文化底蕴和优越的经济条件,为文化事业的发展打好了结实的基础。

2、坚持正确的文化工作发展思路,是文化事业稳步发展的基本前提。围绕唱响主旋律,打好“娄东牌”,建设文化强市的文化发展战略,提出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即:咬住一个目标(建设文化强市),实现两翼齐飞(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达到三个适应(文化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与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相适应、与建设现代化港口城市相适应)。这一思路体现了以文化工作为主体,体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也体现了文化建设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对于推进太仓文化事业的发展已起到了积极作用。

3、主动适应市场经济新体制,把市场机制引入文化工作各领域,是推进文化事业的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市积极探索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的路子。近几年,通过改革、转制和政策导向,重点开发文化产业,在抓好文化产业规划和结构调整,实现本体产业和延伸产业剥离等方面,都有了成功的尝试和良好的开端。

第五篇:浅谈我市的文化建设

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必须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联系太仓的实际,文化工作如何进行功能定位,明确努力方向,形成总体思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我市文化建设的现状我市自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先进文化县(市)之后,市委、市政府于同年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市的目标。全市各级党政领导和文化战线的干部职工积极

响应,努力工作,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文化设施加快建设。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加大了文化投入力度,并逐步建立起多元化的文化投入机制。市体育馆、文化活动中心和青少年活动中心、吴晓邦纪念馆、文化馆新馆等新文化设施,特别是近二年来市委、市政府投资1亿多元的精神文明标志性工程,在全省范围内均处于一流水平。在镇一级,我市大力推进文化站建设,全市7个镇,文化站设施总面积达到27400万平米,平均每个镇超过1500平方米。——文艺创作喜获丰收。坚持以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为导向,全面实施精品战略,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扶持力度,落实创作规划,健全激励机制等措施,促进文艺创作上水平、上台阶。——文化活动形成特色。坚持节庆活动和常规活动相结合,主题系列活动与专题单项活动相结合,参与型群众文化活动和欣赏型展示活动相结合,做到常年不断,常办常新。全市城乡每年开展文化活动逾千项(次),市级群众文化活动重立意、上档次、有规模、讲创新,每年组织大中型文化活动15次左右。——娄东文化得到弘扬。围绕建设文化强市的目标,我们提出了弘扬传统文化,打响娄东牌,对于挖掘丰富的娄东文化资源,促进旅游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近几年,修复张溥故居,修缮了太师第门楼、宋文治纪念馆,修建了皋桥、井亭桥、金鸡桥,新建了吴晓邦纪念馆,并以此为阵地,建立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化产业稳步发展。近年来,我市运用机制、体制、政策,解决了一系列改革、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成立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对文化企业的资产进行了清理整顿,并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对企业、资产实施重组和改制。有限公司通过事业资产和企业资产的剥离,使文化企业真正成为产权明晰,责职分明、管理规范的法人实体,使文化产业摆脱了困境,进入了良性发展的新阶段。

二、主要经验及存在问题我市的文化工作在近几年内之所以能取得较好成绩,主要经验和启示可以这样来概括:

1、浓厚的历史积淀、良好的经济环境,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太仓人杰地灵,历史文化悠久,“娄东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上人文荟萃,人才辈出。在这片土地上,孕育了一批思想家、文学家、书画家和科学家等。改革开放20年来,我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财政收入在全省一直名列前茅。特别是近年来,坚持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广泛深入开展了精神文明活动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人民群众的文明素质得到了极大提高。去年,我市在全省率先被评为省文明城市。浓厚的文化底蕴和优越的经济条件,为文化事业的发展打好了结实的基础。

2、坚持正确的文化工作发展思路,是文化事业稳步发展的基本前提。围绕唱响主旋律,打好“娄东牌”,建设文化强市的文化发展战略,提出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即:咬住一个目标(建设文化强市),实现两翼齐飞(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达到三个适应(文化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与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相适应、与建设现代化港口城市相适应)。这一思路体现了以文化工作为主体,体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也体现了文化建设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对于推进太仓文化事业的发展已起到了积极作用。

3、主动适应市场经济新体制,把市场机制引入文化工作各领域,是推进文化事业的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市积极探索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的路子。近几年,通过改革、转制和政策导向,重点开发文化产业,在抓好文化产业规划和结构调整,实现本体产业和延伸产业剥离等方面,都有了成功的尝试和良好的开端。

4、党委、政府重视,文化经济政策落实到位,是促进文化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近几年来,国家和省出台了一系列关于进一步加快文化建设的经济政策,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通过各种措施,把政策落实到位。市委主要领导还多次深入文化部门,召开现场办公会议,研究解决文化建设中的具体问题和困难,协调落实有关文化经济政策,确保了各项文化建设工程顺利实施。在看到文化建设成就一面的同时,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我市文化建设中仍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突出问题主要有:第一,文化建设滞后于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确实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但文化建设相对缓慢。尽管近几年我们对文化事业有了较多的投入,但是由于历史的欠帐太多,文化建设在许多方面滞后于经济建设。如部分镇的文化站萎缩趋势较为严重。第二、文化娱乐设施滞后于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需求。我市文化娱乐业在近几年发展迅速,已

下载浅谈我市农村文化建设工作[5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我市农村文化建设工作[5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我市的文化建设

    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必须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联系太仓的实际,文化工作如何进行功能定位,明确努力方向,形成总体思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

    关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之我见[范文模版]

    关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之我见 摘要:农村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大工程,应着力打造新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持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方法,通过开展农村文化建设工作助推农村......

    农村文化建设

    2014 —2015学年 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活动(调研) 题目:有关农村娱乐文化的调研 学生姓名:董会民 学号:201409020121 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 专业:产品设计 指导教师:李志如2015年 2月 2......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市人大视察汇报材料近年来,在市、县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舞阳县政府不断加大农村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大力......

    农村文化建设

    农村思想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时间:2008-12-11 08:55 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农民报 进入论坛 手机读报 我要评论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的任务是发展生产,但是经济发展需要社......

    农村文化建设

    浅析推进农村文化建设 简介: 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要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切实加强农村的文化建设,繁荣农村文化......

    浅谈如何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浅议如何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党的十八大明确要求,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扶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把文化体制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

    如何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文档

    如何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农村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