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安徽农网建设与发展的思考(共5篇)

时间:2019-05-12 19:50: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安徽农网建设与发展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安徽农网建设与发展的思考》。

第一篇:对安徽农网建设与发展的思考

对安徽农网建设与发展的思考

琚书存席志福邹晓宏

安徽农网依靠政府推动,部门支持,立足“三农”,锐意进取;服务面不断扩大,点击率持续攀升,互动性日渐增强,影响力逐年提高,已经成为农民心中的“致富金桥”和“科技之窗”。10年来,始终走在同行业前列,为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与农村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面对当前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安徽农网如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提升水平,需要我们对安徽农网的建设经验进行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农网的未来发展提出合理的对策和建议。

一、安徽农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由于注重发展省中心,对市县级农网建设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导致大部分市县级农网服务水平下降,影响力减小,乡镇信息站逐渐萎缩。全省农网组织体系趋于弱化,形成了上大下小,头重腿轻的现象。主要表现在:

1、省中心缺乏指导性,省、市、县、乡(镇)四级农网体系上下联动能力不强。

2、农网工作尚未纳入正式气象业务管理范围,对市县级农网中心约束力不够。

3、市、县政府支持的维持经费不足或无经费投入,同时,没有其他有效的维持手段。

4、县农网中心人员紧缺,多数兼职,无法投入太大精力,与乡镇信息站联系较少。

5、市县农网技术力量相对薄弱,信息时效性差,服务水平和手段不高。

6、乡镇信息站正常维护运行费用没有保障,没有建立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运行机制。

二、安徽农网发展的因素分析

虽然安徽农网为安徽省农村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具有一定的用户基础、技术基础、实践基础。但从安徽农网的可持续发展来说,仍存在一些制约发展的因素。笔者认为:农网建设与发展,认识是前提,投入是基础,创新是动力,服务是保障。

1、认识上的制约

在农网工作调查中发现,很多市县对农网的建设和发展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农网建设目标含糊。农网创建之初,气象部门拓展服务领域,利用自身资源、技术和人才优势,搭建农村信息服务大平台,提高了气象部门的社会影响力。近年来,农网服务“三农”,虽然创造了明显的社会效益,但经济效益未曾体现,一定程度上调动不起基层的积极性,引起了

一部分人的反思和疑问,认为气象部门没有必要办农网,办好农网也得不偿失。他们感到从事农网工作没有奔头。与此同时,少数市县对“为什么还要办农网”、“农网究竟怎么干”、“办农网要达到什么目标”等问题不够清晰。少数市县认为,只要农网有效益,就能够派专人去干,千方百计地做好农网工作。由此可见,在开展科技服务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部分人忽视了农网体系多年来取得的社会效益,对现阶段如何加强农网建设和发展的认识不到位,没有从“大气象服务理念”的角度思考农网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性。

2、资金上的制约

从调查的情况分析,资金上的短缺严重制约了农网组织体系建设和发展。农网建设需要一定的基础设施投入,尤其是资金的投入。一是加强部分市县农网中心建设,使其能够正常开展工作并做好信息服务。二是加强农网乡镇信息站建设,大部分乡镇领导不重视,乡镇信息站运行困难,需要吸纳社会资金,进行商业化运作,才能实现信息站可持续发展。为此,加强部门合作,淡化对乡镇信息站的直接管理,多家联手,共建乡镇信息站;坚持不懈地抓好省、市、县三级农网体系建设。争取政府项目资金,市县气象部门要加大对农网建设的资金投入,改善市县农网基础设施条件,确定市县农网有专人负责,增强农网为新农村建设的服务能力,尤为必要。

三、农网发展对策与建议

在网络世界高速发展的今天,每个网站必须理清自己的发展思路,做出自我特色,用特色去吸引网民,走品牌化之路。安徽农网也不例外,惟有努力探索,未雨绸缪,把握好自己的战略定位,才能抢占同行业的制高点。

1、转变思想观念,明确发展目标

虽然农村信息化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竞争格局,但只要积极应对,转变思路,整合资源,就能优势互补;我们需要提升省农网中心实力,突出市县农网中心服务功能,市场化运作乡村信息站点。对市县农网中心,采取行之有效的资源整合,倡导信息共享,实行一站式服务。对乡村信息站点,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加强与组织部门、通讯运营商合作,转换运行机制,实行市场化运作,激活乡村信息站点,促进信息站点的可持续发展。瞄准农村信息化技术的前沿阵地,确立“立足安徽、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发展目标,将安徽农网打造成为全球知名的农业信息发布和商务网络平台。

2、加强体系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当前推进农网组织服务体系建设:一是要重点扶持县级农网中心建设。县级农网中心缺乏人才和资金,加强县级农网建设和发展,是农网服务体系建设的根本,否则农网体系建设就成为空中楼阁。建议县级农网中心在人员紧张的情况下,不必自建网站,按照省级农网中心设置的统一模板,进行日常信息维护和更新。二是要以市级农网中心建设为突破口。市级农网中心目前设有编制2~4人,人才、技术和资金有的已经到位,但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只有先抓好市级农网建设,才能有效促进县级农网建设和发展。此外,省中心应加强对市县农网的业务培训,支持市县农网的均衡发展。

3、坚持自我特色,提供优质服务

网络经济实质上是一种注意力经济,没有特色鲜明的主题内容,没有独到的服务,就很难吸引浏览者,更不用说留住浏览者。因此,安徽农网的信息内容要突出地域及产业特色,不断丰富特色服务内容。针对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对服务信息进行深加工,提供精细的信息服务。不断扩展信息采集渠道,不断完善信息服务手段,采用电视、电话、广播等信息传播手段,探索新的服务方式,开展“农网短信”、“农民网吧”、农村科技123、电视上网等各具特色的服务方式,为农民提供了一条方便、快捷、省钱的信息服务通道。只有提供优质服务,才能确保农民朋友成为自己的忠实网友,使农网成为农民心中的第一品牌。

4、寻求发展模式,保证持续发展

目前,安徽农网是政府主管、农委牵头、气象主办的运作模式。政府资金投入较多,运作较为顺畅。倘若将来政府扶持力度较小,仅靠有限的行政拨款,其发展和生存空间必然受到制约。为此,农网要生存和发展,发展方式无疑是一个需要研究的现实问题。如何在网络经济的大潮中占有一席之地,笔者认为建立公益服务与商业运作的并行机制是农网今后切实可行的运行方式。如发展网站广告业务、代建代管网站、会员制服务、农产品市场商务等;也可与通信运营商合作,争取社会融资,共建农网乡镇信息站点,有效保障乡镇信息站点的良性发展。通过优势互补,农网不仅能取得很好的运营效益,农民朋友和相关企业也能产生良好的生产经营效益。

5、加强部门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安徽农网要想办成内容丰富、充满活力的网站,不仅要与政府部门紧密合作,争取资金与人才支持;还要与涉农网站加强合作,尤其要与省农委加强合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坚持多网合一,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还要与省委组织部的先锋网合作,在全省1000个乡镇、10000多个行政村建立先锋在线服务站点,延伸农网触角,扩大信息服务的覆盖面;还要与农业科研院所合作,选择建立一批农业专业应用数据库,包括基本理论、农业生产管理及相关技术、市场经营活动等内容,以便加强农业科技数据库资源建设,为农民与农企及时提供更多更好的信息服务。

6、增强创新意识,永葆农网活力

如今网站繁多,但办得很有特色的不多。有的网站重理论的多,强调实际的少;重模仿的多,注重创新的少,相当一部分信息内容实用性较低。因此,要转变传统的服务意识,从后台走向前台,深入涉农企业和农村,主动调查农民的现实与潜在需求,提供有针对性服务。就安徽农网建设和发展而言,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提升水平。主要体现在“四新”上,即:农网建设要有新思路、服务内容要有新举措、服务手段要有新突破、服务层面要有新拓展。因为农网建设和发展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是安徽气象人服务新农村建设的窗口,需要大家积极关心、支持和参与。因此,必须增强时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信心,明确目标,创新工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一流的技术平台和一流的信息服务。只有这样,安徽农网才能持续健康发展、永葆生机活力。

第二篇:对社区建设与发展的思考

关于社区建设和发展的思考

在不知不觉中,作为一名进社区工作大学生,我在XX社区工作已经快两年了,在这段时间内,我经历了全国人口普查、居委会换届选举、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人大换届选举,以及社区日常事务等工作,在这些工作的锻炼下,使我对社区工作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期间我有所感悟。

一、社区管理现状

XX社区于2004年成立,由原先的XX、XX和XX三个村组合而成,属于村转社区。由于地处XX中部,周围企业厂房较多,社区居民组成既有原本村民,也有来自五湖四海的新XX人有在工厂中打工的大量外来务工人员,人员构成较为复杂,为社区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现在社区处于转型期间,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年轻居民身上的农村烙印渐渐消失,在长期发展的趋势来看,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现在的社区管理方式将会与未来的社区形势所不符,我们需要在将来不断转变工作方式方法,寻找适合社区发展新形势的管理方式。

二、社区管理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社区的服务不完善,无法完全满足居民需求

我发现社区中的服务项目和服务质量与居民群众的实际需求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比如体育建设设施、居民休闲活动场所、社区会所等服务设施由于建设时间较早,早期规划考虑不足,致 1

使不能满足居民需要,存在如体育健身设施数量较少,社区婚丧喜事大厅面积较小等问题。社区服务停留表面,大多是无偿的、以孤寡残困人员和失业人员等弱势群体为主要人群的救助福利性服务。社区服务项目不够健全,覆盖面不广,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亟待提高。

2、多数人对社区管理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

在我接触社区工作的这段时间,我发现城镇化带来的最大影响就是,居民之间老死不相往来,缺乏交流与沟通,各过各的日子,缺乏融洽的邻里氛围。在一部分居民对于社区居委会的管理不认可,对社区建设和管理的参与意识不强,丧失了社区居民的自治性。

三、对新时期社区建设和发展的建议

1、建立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的社区服务发展模式

社区服务的发展应当以居民为本,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前提下,根据居民的实际需求开展社区服务项目。开展符合社区特点的服务项目,重点是开展面向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社会贫困户、优抚对象的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服务,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服务,面向就业困难人员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服务。把满足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作为社区服务的重点,使社区中的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社会贫困户、优抚对象等弱势群体成为社区服务的主要对象和最大的受益者。要进一步完善“一站式”服务和“一条龙”服务,整合社区自身以及周边能调动的社会资源,通过社区服务项目的建设满足

居民需求,进一步加强社区管理与建设。

2、建立社区自治网络,引导居民参加社区管理

面对部分居民对社区管理工作的不认可,参与社区管理意识不强的现状,社区要树立以居民为本的服务意识。在社区事务的决策中,广泛发动社区居民参加,民主协商,设立党建顾问团、村务监督委员会,形成“自下向上”的决策机制,由社区居民推举的“社区议员”为监督,社区工作者为执行者的的社区决策网络体系。社区要利用多种渠道进行宣传教育,开展各项相关活动,鼓励居民群众参加社区自治,强化居民自治意识,营造良好氛围,调动居民广泛参与的积极性,从而使居民群众走出家门,与邻居交流,共同关注社区事务,社区动态,群策群力,为社区工作提供助力。

第三篇:农网规划与建设发展概述

农网规划与建设发展概述

2006年06月09日 08:53:20

0 引言

目前我国农网的范围为县(包括县级市、旗、区,以下简称县)辖区域内城镇、农村或农场及林、牧、渔场的各类用户供电的110kV及以下各级配电网。自我国实施农网“两改一同价”工作以来,农村电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新建和改造了一大批输配电工程,提高了农网的供电能力、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然而,目前我国的县级电网总体架构仍比较薄弱,整体发展水平不均衡,多数地区与国内发达地区仍有较大差距,随着农村电力需求的迅速增加,现有的农网供电设施已不能适应农村用电发展的需要。因此,继续完善县级电网、加强农网建设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其中首要任务就是科学地制定县级电网“十一五”发展规划,为完善县级电网提供依据,为后续的农村电网改造建设工程提供科学的项目计划,使今后的农网建设改造工程做到事前有规划,分步实施有计划,避免临阵磨枪和短期行为。农网规划

1.1 农网规划原则

按照电力工业实施“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国家监管”体制改革对电网公司和电网发展的要求,农网规划应遵循以市场为导向、以安全稳定为基础、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原则,做到科学论证、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农网规划应统筹考虑、合理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

(1)农网建设应统一规划,优化电网结构应与农村电气化、现代化及城镇化发展相统一,要与输电网的规划、分布式电力规划相衔接。

(2)农网规划应遵循安全可靠、节约、高效的原则,提高电网的经济效益。

(3)农网规划要从改造现有电网入手,技术改造与新建相结合,规划要适度超前。

(4)农网规划要方便用户,服务用户,有利于电力市场管理。

(5)实施科技兴电战略,以提高农网的综合经济效益为前提,提高农网的装备水平和科技含量。

(6)农网规划应坚持节约用地、少占农田的原则,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7)农网设备要标准化、规范化、系列化。

(8)电网建设与管理体制要协调一致。

1.2 农网规划年限

农网规划的年限应与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年限一致,一般近期为5年、中期10年、远期为15年及以上。近期规划应重点解决当前农网存在的主要问题,中期规划应与近期规划相衔接,中期规划应明确农网发展目标,对近期规划有指导作用,长期规划侧重于战略性研究和展望,农网规划应远近结合,建立滚动工作机制,基本按照3年滚动计划调整。

1.3 农网规划的主要内容

农网规划要按照相关标准和规程进行编制,并且要符合相关深度要求。农网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区域概况和总体规划情况;电网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负荷分析及预测;电力电量平衡;县级电网规划目标与主要技术原则;电源建设及网架规划;调度、通信、自动化规划;近期项目安排和投资估算;经济效益分析;绘制县级电网规划图;编写县级电网规划说明书。

当前,农网系统面临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在编制农网规划时,要和本地区政府部门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相结合,要与本地区乡镇村建设相结合,要与电信、交通、水利等部门的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业规划相结合。

1.4 农网规划存在的问题

农网规划工作涉及技术、标准规程、政策、管理等多个方面,是一项具有前瞻性、全面性、系统性、延续性的重要工作。

当前农网规划工作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① 农网规划工作没有专人专职负责,规划工作被当作临时性工作由临时性人员完成;② 规划工作没有延续性,规划缺少滚动修编制度,规划的执行力度不够;③规划所需的历史数据非常缺乏,尤其是负荷历史数据统计不全,分区负荷数据基本没有,造成难以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电网规划,主观性、不确定性因素比较大; ④ 农村电网规划特别薄弱,适应不同功能定位的村级低压网规划几乎没有涉及,与当前新农村电网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电力负荷预测

电力负荷预测是电网规划编制的依据,也是电网规划编制的重点和难点。电力负荷预测的一般过程为:

2.1 收集资料

(1)收集社会经济基本情况资料,主要是全县总的社会经济基本情况资料,具体包括:①省地县统计局关于本县的《统计年鉴》,主要是掌握本县行政区划(乡镇村)、面积、户、人口及分布、行业结构、产量产值;②省地县发展改革(计划)委员会关于发展规划;③城管部门关于城镇建设总体规划;④省地县有关部门关于各类产品的单耗定额;⑤本县历年供用电设备、供电负荷和分类用电量报表。

(2)按行业分类收集资料,主要包括各类大型企业的发展规划、用电地点、用电性质、产值产量、单耗定额等。

(3)按行政区域或供电区收集分区资料,各区资料很难收集完整齐全。通常要采取许多辅助方式进行处理,如几何拼接法、代数计算法(线性或非线性插值法、方程式)等等。

(4)样本资料与典型调查。同类用电户只需要按代表户取样收集样本资料即可。对于本县没有同类的新生用户或特别用户,如果用电负荷或用电量较大,一般在当地影响供用电负荷达到10%及以上者,必须进行典型调查。在做典型调查时,应了解该用户的性质、用电地点和时间、用电特点、用电负荷和用电量等。

(5)收集动态突变资料。一般在当地有可能影响供用电负荷或年用电量超过10%的用电户,要密切注意收集其动态突变资料。如用电负荷突然增加或减少、突然改变性质等等。

(6)资料汇总与综合分析。在汇总资料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一要看资料是否完整齐全;二要分析所获得的资料是否真实可靠;三要检查所收集的资料是否需要加工处理;四要将所收集的全部资料进行分类整理。

2.2 电量和负荷预测

电力负荷预测方法有:规划区总额预测采用综合用电水平法、单耗法、弹性系数法、回归分析法等;分区预测采用负荷密度法,增长趋势法,饱和值推荐等。

电量及负荷预测应采用多种预测方法进行预测,多种方法预测结果互相校核,各种预测方法中宜包括较先进的数学预测方法。

2.3 预测结果分析

预测规划水平年电量和负荷需求,经过分析评估提出高、中、低方案。方案内容包括:

(1)用电量现状及水平年(近期逐年)按全口径预测的农村用电量及增长速度分析。

(2)分地区用电量现状及水平年(近期逐年)按全口径预测的农村用电量、网供电量及增长速度分析。

(3)分地区现状及水平年(近期逐年)按全口径预测的最大负荷及增长速度分析。

(4)对预测结果进行必要的分析。

(5)对负荷特性作必要的分析,结合用电结构变化预测未来负荷特性变化情况。

(6)对预测结果进行必要的分析,采用中方案作为规划基础。农网配电网和变电站建设模式

配电网和变电站建设要根据不同区域功能定位和负荷需求水平确定不同的模式。农网的变电站模式有常规自动化站、构架式变电站和框架式变电站、小型化变电站等。构架式变电站和框架式变电站、小型化变电站具有节约投资、节约土地、缩短建设周期等优点。

高压配电网有双电源供电、环网供电方式。中压配电网有多电源网格供电、双电源多分段一联络环网供电(以双电源三开关四分段方案为主)、双电源一联络环网供电、单电源分段放射供电,单电源放射供电。

3.1 县域中心城镇及附近农村

中心城镇的电力电量需求比较大,增长比较快。此类中心乡镇可按照县城网建设要求,至少建设2个变电站,其中可建1个110kV变电站,为中心城镇及附近农村的10kV配网供电,也为本供电区域的35kV变电站供电。中心城镇的变电站应建成常规自动化站,具有“四遥”或“五遥”功能,可满足双电源要求;10kV配网大部分线路实现双电源三开关四分段环网供电,部分供电可靠性要求特别高的线路实现多电源网格供电,靠近县城或中心城镇的农村10kV线路可采用1联络环网供电方式。

3.2 乡域行政中心及集市

乡域行政中心及集市主要是乡政府机构、小型服务业和集市、学校和医院等电力电量需求不大,负荷增长比较平稳的地区,这类地区应建设一个35kV变电站,变电站模式应按照构架式或框架式建设,按照“小容量、短半径、密布点”的原则规划中压配电网,做到一乡一站。10kV配网线路争取再有一路备用电源,实现1联络环网供电方式。

3.3 一般农村

一般农村地区主要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电为主,负荷比较小,负荷增长比较慢,适于建设小容量的小型化变电站。10kV配网线路采用单电源分段放射供电和单电源放射供电。

3.4 农网低压配电网建设

目前农网低压配电网还存在很多问题,低压网规划工作特别薄弱,网架结构混乱,线路供电半径长,线径小,绝缘水平低,综合线损高,安全隐患多。社会主义新农村电网建设,尤其要重视低压网的规划和建设。要完善和补充低压网建设技术标准和规程,做好农村低压网建设规划,大力推广应用农网“四新”技术。

3.5 农网“户户通电”工程

目前尚未通电的农村基本上位于比较偏远的地区,负荷需求比较低,配网线路比较长,实施“户户通电”工程存在很大难度。

在10kV线路太长,用户端电压太低的线路上,可以考虑加装线路自动调压装置,以保准用户受端电压合格率,比较长的低压线路,也可加装低压线路自动调压装置。自动调压装置一台二次线圈匝数可调的变压器加自动控制装置,可造成变损和无功增加。

应研究和推广可替代能源供电,充分利用当地风能、水能、太阳能发电,形成主网补充或后备电源。例如风力发电,采用磁悬浮轴承的风力发电机,能做到微风启动,常年发电,应用效果大大改观。农网节能技术和安全技术

《国家电网公司农网“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中规定,“十一五”农网节能降损目标是:中压综合线损率降到9%以下,低压线损率降到11%,10kV母线功率因数达到0.95以上的目标。

4.1 配电变压器节能

(1)高效节能的配电变压器。S11型及以上的节能型配电变压器,非晶合金铁心配电变压器有很好的节能效果,应积极推广,普及应用。

(2)调容变压器。调容变压器是一种具有大小2个容量等级,并可根据负荷大小进行调节的变压器,是一种针对农网季节性负荷变化大的特点,为减少用电低谷期变压器空载损耗大的问题而设计制造的产品,以农业负荷为主的广大农村都可以推广应用,一年调整2次容量。

(3)配电变压器的节能运行。县域中心乡镇及比较大的住宅小区,负荷特点是日负荷变化较大,季节性负荷变化不明显。现行的供电台区一般采用一台变压器供电,变压器容量不能调整。由于变压器容量越大,其空载损耗和负载损耗越高,所以,在负荷较小时使用大容量变压器会出现“大马拉小车”现象,不是经济运行方案;一台变压器长期运行,出现故障时没有备用变压器,影响供电可靠性。可采取以下变压器节能运行方式:①子母变压器节能方案。子母变压器是指供电台区按照总容量要求配置2台容量不等的变压器,一小一大。子母变按照日负荷曲线自动投退,负荷低谷时段投小切大,负荷平时段投大切小,负荷高峰时段2台同时运行,形成2台配电变压器,3种容量的子母变压器节能方案。② 2台等容量变压器节能方案。它是指供电台区按照总容量要求配置2台容量相等的变压器,平时一台变压器运行,负荷高峰时,再投运另一台变压器。2台变压器可交替运行,可并列运行。

4.2 低压电网单相供电

单相供电方式有单相两线制和单相三线制2种方式。单相供电方式与三相供电方式相比,有线损低,电压质量高、节省投资等优点,以生活用电为主的农村可以采用低压单相供电方式。

4.3 无功补偿

无功补偿能就地平衡电网无功功率,减少无功电流在电网中的流动,从而降低线损,提高电压质量,具有显著的节能降损效益。农网中的无功补偿要综合运用随配电变压器补偿,随电动机补偿方式,做到无功就地平衡。

4.4 农网安全技术

(1)新型漏电保护器。广大农村中用电设备的工作环境比较差,用电设备因质量问题或绝缘老化造成漏电事故时有发生,常规漏保出现误动的几率比较高,有的地方甚至退出漏电总保护,有的地方已经发生因退出漏电保护而致人触电死亡的事故。上海研发出一种新型漏电保护器,其技术特点是能根据剩余电流波形识别是活体动物触电还是对大地漏电;活体动物触电时立刻跳闸,对大地漏电时,可设定剩余电流上升比率和累加值。该漏电保护器一般用于低压总保护,俗称“兔子”漏电保护器。“兔子”漏电保护器的应用,能很好的解决常规漏保的问题,为人民生命安全把好最后一道关。

(2)低压线路断线保护器。低压配电线路中任何一相断线时,如不及时切断电源,可能会发生因触摸导线引发的触电事故;零线断线时,如不及时切断电源,会造成烧毁用电设备甚至引发火灾。低压线路断线保护器装于线路末端,当检测到至少一根断线时,向线路电源开关发出跳闸指令,切断故障线路电源。

第四篇:特色学校建设思考与发展

特色学校建设的思考与发展

自分管教育工作以来,积极协调领导xx镇中心学校工作,推进全镇教育的快速发展,努力打造教育强镇,落实素质教育。

一、当前中小学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完成教育强镇目标,我从全面调研分析了xx镇整体教育现状,主要问题如下:

(一)教育整体办学条件相对滞后。

开始xx镇虽处在xx区中心,但教育装备工作并不靠前,除xx镇中能说的过去外,小学无一所是全区的窗口学校。

(二)小学教育质量发展不均衡。

小学点多面广,师资力量不均衡,学校文化底蕴有很大差异,家长重视教育程度不同,造成教育质量不均衡。

(三)中学教育发展停步不前。

xx镇中学在2002年镇政府投资兴建了高标准校舍后,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及办学条件等各方面均达到了省一级标准,教育教学质量也有大的提高,近两年中学教育教学各方面一直都在徘徊、停滞不前,找不到突破提高的途径和路子。

二、解决主要问题的措施。

根据这一情况,我们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努力争取各方面资金,对中小学的投入,提高现代化教育教学装备水平,加大布局调整,使更多的学生享受现代教育。

(二)、特色学校建设是解决主要问题的关健。

单一改善办学条件,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要想发展,必须找一条适合我们教育发展的路子,改善教育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为此,我与 1

镇中心学校校长xxx认真谋划,经过科学论证,找到了这条路子----就是要走文化内涵发展之路,创出各自的特色和品牌,实现特色学校建设,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目标。具体做法如下:

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确定走特色发展的目标后,首先,我本人认真学习了特色学校建设的各种文件精神,领会其精神实质,坚定信念,把特色学校建设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其次,组织校长、主任及中心校全体成员学习有关文件精神,让大家从思想上认识什么是特色学校,建设特色学校是提升学校声誉和办学品位的重要举措,是学校落实素质教育的一个有力抓手,是学生“全员参与、人人受益、终身受益、持续发展”的素质工程,是影响孩子一生发展的奠基工程。

通过学习,使全镇中小学领导干部从思想上进一步认识了特色学校建设的重要性,统一了发展方向,坚定了完成好此项工作的决心和信心。另外,组织全镇校长走出去,向兄弟镇、兄弟校学习,2009年9月份,我们去**中小学学习特色学校建设经验,兄弟学校特色建设的初步成果,使我们受到了很大触动,同时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和启示,认为人家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

2、摸索前行初见成效

通过深层次的认识,镇中心学校成立特色建设领导小组,小组给学校定任务、压担子,定期组织汇报特色建设进度,适时交流特色建设体会,使特色学校建设在xx镇各校全面铺开。起初各校也不知如何下手,我们就带领大家摸索前行。我们本着身边典型更可信的原则,召开镇内特色建设现场会,以点带面,推动特色学校建设的整体发展。

全镇决定在xx小学召开全镇特色建设现场会。镇特色建设小组在该校原有发展的基础上进行重点帮扶,与他们进一步研究、谋划。经过三个月的精心准备,2009年12月初,在xxx小学成功召开了xx镇中小学

特色学校建设现场会。我们特邀**局长、教育科几位领导参加,目的是规范指导我们的特色建设工作。xx小学将“咏诵千古名诗、弘扬民族文化”这一特色风貌展现在人们面前,通过“背诗、画诗、作诗、悦诗”四个重要环节,让与会者亲身体验到畅游在诗海中的孩子们的快乐。

xx小学特色学校建设现场会受到了*局长等领导的高度肯定。

现场会给全镇中小学提供了典型示范,为整体发展提供了思路。因为有了初步的思路,特色现场会结束后,我们趁热打铁,本着“全员参与、终身受益、持续发展”的理念,继续给学校定任务,让学校确定主题、设计框架,限期完成,然后全镇集中汇报交流,以达到互相学习、相互借鉴的目的。

通过汇报交流,涌现出以“孝道教育”为特色内容的xx小学和以“剪纸艺术”为特色主题的xx小学两个典型,镇现场会的示范引领作用初见成效。

xx、xxx、xxxx三所小学特色活动的兴起,为教育局在我镇召开特色

建设现场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育局把现场会的时间订在2010年4月后,我镇特色建设小组在认真听取教育局几位领导的指导意见后,采取分包学校的方式,坚持高标准进行规范、帮扶。

经过几个月的锤炼,无论是我们,还是三所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对特

色学校建设又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提高,也使xx区中小学特色建设现场会在我镇如期召开。受到全区各级各类学校领导的肯定和称赞。同时也受到教育局局长等多位领导的表扬。

3、坚定信念继续推进

我们取得一点成果,更坚信我们走的路子是对的,所以要坚定地走

下去,以尽早实现 “学生有特长,教师有特点,学校有特色”的目标。据此,我们又重新修定了特色建设的策略,把“全面推进”改变为“全面推进,分阶段重点完成”。即在全面号召推进的同时,再采取每学期拉

练三个学校特色建设活动的形式,促其完成特色定位及其发展。用一二年的时间完成全镇中小学十五所学校特色学校建设的定位及初步发展。最后使其按我们共同谋划的特色之路持续、健康发展。为乡镇发展特色学校建设走出了一条值得借鉴之路。

按我们特色学校建设的策略,继续推进特色学校建设。对参加本学期拉练展示的xxx三所小学进行重点帮扶,通过中心校和三校全体干部、教师的努力,于2010年11月25日圆满完成了三校的特色拉练。Xxx小学以 “剪纸秀世界,丝拳悦人生”这一特色主题,从剪纸、葫芦丝、太极拳三个方面做了展示拉练活动,给与会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特别是参与活动的学生家长无不拍手称快。Xx小学 “以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为特色主题,以诵读“三字经”“弟子规”为切入点,低中高三个年级均从“诵经典”“悟道理”“学做人”三个层面开展活动,长此以往,必将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芦各庄小学的“让硬笔书法之花开遍校园”,以“端端正正写字、规规矩矩做人”为总理念,从低年级的笔画、中年级的偏旁、高年级的间架三个层次展示了他们认真写字、规范做人的精神风貌。

三个学校的展示拉练得到了教育局有关领导以及慕名而来的几个乡镇领导的好评,圆满完成了我镇上学期特色建设的任务目标。

4、满怀热情坚持不懈

对特色学校建设的发展我们将坚持不懈、永不松劲。本学期,将展示拉练4所学校,即xx镇中的“问道书香”,xxx小学的“板动人生”,xx小学的“简笔画”和xxx小学的“生命教育”都将以不同形式参加拉练展示活动,体现出本校的特色活动。进一步完成镇特色学校建设的阶段任务。

此外,形成特色模式的学校,我们也关注其发展,引导走向深入,将其做大做强。

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我镇的特色学校建设已取得瞩目的成就,较好

地解决以上问题,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和发展。xx镇教育已成为全区教育系统的学习示范,为打造教育强区贡献了我们的力量。

1、在2010年3月市督导评估中,市教育局主要领导参与体验了xx

小学诗歌特色的各个环节,最后市、区各级领导对该校的特色学校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

2、在4月份,圆满完成全区各级各类特色学校建设现场会,受到全

区各级各类学校领导的肯定和称赞。同时也受到教育局局长等多位领导的表扬,使我镇迅速成为全区各级各类学校特色建设的窗口乡镇。

3、教育教学质量极大提升。

近两年来,在特色学校建设的推动下,中小质量得到很大提高,中

小学教学成绩居全区前列,文体卫生工作居全区首位,素质教育在我镇得到很好地落实。

4、个性化的学校正在形成。

如xx小学正在形成诗歌特色的学校,xx小学正在形成孝道特色的学

校,xx小学正在形成经典特色的学校,xx小学正在形成书法特色的学校,xx小学正在形成艺术特色的学校,xx镇中学正在形成书香特色的学校……

走特色学校建设发展之路,可以说是解决一切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经

之路,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捷径。

2011年3月

第五篇:对发展农商行企业文化方略途径的探索与思考

【本文摘要】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经济、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竞争的领域己从传统的金融业务扩展到金融文化领域,竞争的手段己从单一的经营业务向全方位多层面渗透。培养员工的企业精神和群体经营意识,建立先进的企业文化己成为现阶段农村商业银行发展与壮大的决定因素。

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经济、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竞争的领域己从传统的金融业务扩展到金融文化领域,竞争的手段己从单一的经营业务向全方位多层面渗透。培养员工的企业精神和群体经营意识,建立先进的企业文化己成为现阶段农村商业银行发展与壮大的决定因素。

一、先进的企业文化是加快农村商业银行改革的客观需要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管理实践活动中,通过企业领导主动倡导和精心培育的,并为企业全体员工所认同和遵守的企业群体意识和价值观念。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的内核和精髓。随着农村商业银行改革的不断深入,客观上需要导入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管理行为和管理手段,增强农村商业银行内部的凝聚力和外部的竞争力。

(一)先进的企业文化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农村商业银行的管理水平。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生产力”对企业发展的作用正在日益凸现,而强调以人为中心的人本文化,它对企业员工的价值取向、行为支持具有强烈的导向作用,成功企业的背后一般都有积极向上的人本文化的支撑。长期以来,一些农村商业银行实施的管理,是以绩效考核为主的硬性管理模式,正效应是明显的,但也诱发了一切向钱看的偏差,使部分职工奉献意识丧失。而企业文化则能从精神与觉悟的高度,通过培育行为规范,使员工个人行为向有益于农村商业银行总目标的方面趋同。企业文化包含着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两大范畴。管理企业主要取决两大因素:权力和文化。权力作为一种配置资源的力量,靠的是硬性制度约束,是一种被动的约束力。而文化则是一种非硬性的规范引导,它往往是一种理念、思维方式及行为习惯,对培养企业员工素质和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潜在作用,这种约束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认同。

(二)先进的企业文化有利于增强农村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它是一个企业能够基业长存的关键因素。技术、人才及管理是企业在某段时期内相对竞争优势而己,真正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因素才有可能作为核心竞争力。创造一种凝聚人心的核心价值观,并始终不移地信奉它,是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法则。金融作为服务性行业本身并不创造商品价值,金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靠的是相互之间的竞争。农村商业银行如何在激烈的金融行业中立于不败之地,如何在竞争中出奇制胜?需要所有的信合人冷静思考,审时度势。“人为企业之本,德是兴业之魂”。用一种先进的人本文化来打造、锤炼员工队伍,农村商业银行才会立于不败之地,才会有发展后劲。人是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文化,既不是简单的规章制度、组织形式,也不是单纯的资金、设备和技术,而是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企业文化。也就是说人是金融企业的主体。人才是金融企业最大的财富和资本。在科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金融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在技术支援、营销手段等方面的差异日渐缩小,客户的选择更注重对人本文化及其衍生的企业形象的认同。只要农村商业银行真正拥有人才,就意味着农村商业银行拥有服务,拥有市场,拥有客户,拥有效益,就能够不断发展壮大。

二、农村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现状分析

重视人的作用的发挥,充分挖掘人的潜能,是金融企业文化最耀眼的闪光点。掌握信息、知识和创造性的人,是金融企业的第一战略资源。

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认识上存在偏差。少数干部职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比较模糊,缺乏正确的理想信念,信心不足。由于机构庞杂,冗员过多,需要大刀阔斧地减人增效,提高农村商业银行的人均创利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减人和增人矛盾突出,加大了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工作难度。

2、队伍素质亟待提高。主要表现为员工年龄老化,高学历人才少,观念更新不强,缺乏一大批高素质的管理人才、营销人才、清收人才、科技人才、法律人才、复合型人才与创新人才。组织培训受训面不广,培训的内容缺乏前瞻性和文化性。

3、激励约束机制有待完善。主要表现为:分配机制不够活,员工之间收入档次没有真正拉开。费用分配不尽合理,盈利社与亏损社费用分配差距较小。指标考核不尽合理,有些脱离实际。总之,对单位、个人的绩效考评标准不够科学、全面的细化(量化)。考核侧重于结果而忽视过程,侧重于静态而忽视动态,侧重于目标而忽视态度。人财物的资源配置和工资、奖金、福利等个人收入未能充分体现“效益优先,业务量优先,贡献优先”的原则,导致社际差别不大、个人收入差别不大。

下载对安徽农网建设与发展的思考(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安徽农网建设与发展的思考(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当今使用频率最高,也是我们经常看到的两个关键词。如何看待和理解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辩证关系,这是笔者思考的问题。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含义什么是发展......

    安徽农村改革与发展

    实践教学案例建设项目文本 案例名称: 红手印的思考——安徽农村改革与发展 课程名称: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项目负责人:叶 高 填表日期: 2012年8月18......

    农广校发展与新农村建设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已经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农业和农村经......

    对甘肃农垦区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思考

    对甘肃凉州建设现代农业展示区的战略思考 雒淑珍赵继荣 摘要:现代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趋势,通过概述甘肃凉州地区发展现代农 业的必要性,可以为各地今后建设现代农业提供借鉴......

    对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发展的调研与思考

    对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发展的调研与思考 随着农业机械化发展环境持续优化,特别是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公布实施以来,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大力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

    美好安徽建设战略发展

    全省“美好安徽建设战略发展”专题培训,是一次深刻领会省委重要战略部署、加速美好安徽建设的全面宣讲活动。通过学习,我们深感收获很大、启发颇多,一些长期困扰我们的发展难题......

    安徽天柱山旅游业发展之思考

    安徽天柱山旅游业发展之思考 (叶青,男,安徽省潜山县委党校教研室,党校理论教员)安徽省天柱山旅游景区坐落在潜山县境内,“十一五”期间,围绕“旅游兴县”战略,实施“一山一城八大旅......

    长江经济带建设与安徽机遇发展研究

    长江经济带建设与安徽发展机遇研究 姓名: XX 学号:20143301XXX 专业: 建筑与土木工程 指导老师:李齐全 2014年 12 月6日 长江经济带建设与安徽发展机遇研究 摘要 中国现阶段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