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村官如何尽快掌握农村工作方法
大学生村官如何尽快掌握农村工作方法
大学生村官作为一个有着很高的文化知识和理论水平但对农村又感到陌生的群体,如何尽快掌握农村工作方法,发挥自身的优势和作用,在农村有一番作为?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四点:
一是多学。学什么,就是要多学习党和国家关于农村的法律以及各项方针政策,只有掌握了这些才有了进行工作的依据;农村以农业为主,所以还要多学习农业技术,只有自己掌握了先进的农业技术才能指导群众生产。
二是多看。看什么,就是看其他村干部的工作方法,看他们如何处理农村的各项事务,向优秀的村干部、党员学习,人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自己掌握了正确的工作方法才能真正将农村工作开展下去。
三是多做。做哪些,就是做那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不要认为农村的事务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其实只有把这些关系百姓生活的小事处理好了才能做好农村的大事,放低姿态,从小事做起,在实践中不断锻炼自己做事的能力。
四是多走。怎么走,就是要走入百姓家中,通过与群众亲密接触,了解村情民情,这也是一种让群众认可自己的方式,要努力使自己融入农村、融入农民,只有那样才能做一个合格的大学生村官。
第二篇:大学生村官如何尽快适应农村工作
大学生村官如何尽快适应农村工作 编辑本段回目录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是继选派优秀大学毕业生到乡镇担任乡镇长助理后,中央及省委采取的又一项重大决策,这项工作既是中央和省市着眼于农村的改革深化,为农村输送培养新农村建设带头人而实施的“强基工程”,也是为党政干部队伍储备后续力量,培养造就有基层工作经验、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高素质领导干部人才的“育苗工程”,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面向基层就业创业而开辟的一个重要渠道。但是,毋庸讳言,由于工作性质及培养目标的不同,大学生村官显然有别于一般的大中专学生,更不能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村干部,因而,在以后的工作中,所受到的管理要比一般干部严得多,肩上的担子比别人也要重得多。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受年龄、阅历及心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一些大学生村官尤其是未接触过农村工作的年轻同志就感到有些不适应,一时难以渡过角色转换的磨合期。
一是心理上的不适应。由于离开校园时间较短,部分同志工作中一时半会还脱不了学生气,想问题、办事情比较单纯、片面,存在着浮而不深,依赖心理强,承受心理弱的问题,加之以前没有接触过农村工作,面对复杂的环境和棘手的事情,稍微遇到一点挫折就会打退堂鼓,感到心灰意冷、提不起精神。有些同志则认为自己是一名大学生,具有知识厚实、专业技术能力强的优势,是各级组织部门百里挑一选拔出来,帮助村上谋发展、攻难关的,思想上有“高人一等”的优越感,难以放下架子和基层干部、群众打成一片。还有个别同志,或许是出于择业的无奈,从内心深处对选择当村官还是感到不理想、不满意,认为当村官就是当泥腿子,心里多少有些心灰意冷的感觉,放松了自我约束,工作中随意性强,自制力差,只要组织照顾,不要组织纪律,履行职责情况比较差,甚至存在着遇事不请假,随意离岗现象。二是环境上的不适应。由于多年在外求学尤其是大学校园生活的经历,部分人已经习惯了都市的生活,因而在选择当村官后,虽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面对基层艰苦的工作环境和较差的生活条件,还是感到与自己的想像落差太大,一时难以适应,心理准备不足,不能尽快地进入角色。三是工作上的不适应。一些同志适应乡镇环境较慢,加之缺乏必要的实践,工作中被动应付、得过且过,不能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有效结合起来,使个人的特长得不到充分发挥,尤其是面对复杂问题和突发事件,虽有热情却方法欠妥,应对能力和策略不足,独立工作能力不强。如何尽快消除这些不适应,进入最佳工作状态,这既要靠组织的帮助引导,更要靠个人的不懈努力。
首先,要找准自身的工作定位,时刻保持头脑上的清醒。从走出校门到走向社会,每个人都会经历一段心理上的适应期和角色转换的磨合期。就大学生村官而言,如何适应从校园到农村生活的过渡,实现由学生到干部身份的转变,这是要面对和解决的首要问题。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解决好这一问题,首先必须有一个明晰的认识和端正的态度,正确处理好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明确自己所肩负的职责。当前,农村正处于一个改革、发展的攻坚阶段,广大农村的发展潜力被逐步挖掘,孕育了大量的发展机遇,在这个时机,选派大学生到农村任职,目的是让他们在农村一线发挥聪明才智,锻炼提高自己的能力,并通过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激发农村干部的整体活力和工作热情,深化改革,推进农村各项事业稳步发展。
对此,大学生村官要有一种荣誉感和使命感。同时,身处农村这个大环境,许多事物还要靠自己去摸索、去分析、去解决和处理,因此要多看看别人怎么做,不要感染坏的习气,做到去粗取精,明确自己到农村究竟要去干什么,怎样才能干出一番成就,把自己的远大抱负与到农村一线的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摈除思想上自我定位过高、工作怕吃苦、依赖心理强等问题,不断地矫正自我,锤炼自我,在思想上自觉地把自己定位于一名基层工作者,做到身处基层更要心系基层,真正融入到农村这个大熔炉之中。
第二,要做到知不足而后学,处处留心皆学问。人常说,选择了学习,也就是选择了进步。学习的过程不仅是一个单纯的知识积累的过程,更是自我境界、素养及对外界事物认识提高的一个过程。如果说,多年的学校生活已使大学生村官奠定了厚实的知识基础,那么农村这个广阔天地就是让他们学会如何为人处事、掌握工作方法的第一课堂。工作中,要切实克服急功近利的浮躁情绪、高高在上的骄傲情绪、不愿吃苦的悲观情绪,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时刻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学风,向基层干部学习,向农民群众学习,在一点一滴的实践中去认真感悟、细心体会,把学习作为积累知识、增长才干、提高水平的重要手段,当成加强修养、陶冶情躁,提高思想境界的重要途径。要紧扣当前农村改革发展的实际,认真学习党在农村的政策法规、农村改革的发展历史,以及所在乡情及村风民俗,掌握好第一手资料,以正确的理论指导工作的开展。同时,还应当学习科技、法律、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以不断增长见识,拓宽思路,有效地将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做到勤学善思,勤思多行,把所学的知识与工作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在与群众接触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总结得失,不断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调查研究的习惯,使自己成为知识全面、见多识广的“全才”。
第三,要树立良好的心态和作风面貌。由于特殊的身份和较高的学识素养,大学生村官到村上工作以后,往往被别人高看一眼,成为基层干部群众关注的焦点。对此,大学生村官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把群众的“高看一眼”化作工作上“更高一筹”的动力,以实际行动充分展示出当代大学生活力充沛、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一是个人心态要放正。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工作,“劳其筋骨,苦其心志”也是题中应有之义,要通过农村一线的实践锻炼,去经受风雨,增长见识,最终在思想上得到磨练,精神上得到升华,成为一名经验丰富、素质过硬的优秀公务员。工作中,要做到“一日三省吾身”,守得住清苦,耐得住寂寞,不为名利所惑,不为浮华所动,切实克服高人一等的优越感,时刻保持谦虚务实的态度,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我,增强对“三农”工作的理解和认识,贴近与群众之间的感情与交流。二是工作态度要端正。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工作,需要学的东西还很多。要想对农村工作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掌握其内在规律和有效的工作方法,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这要靠平时一点一滴的学习和积累。常言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成就任何一项事业,干好任何一项工作,都要靠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去做的。因此,要克服心理上的急躁情绪和得过且过的敷衍态度,做到干一行爱一行,立足于基层,扎根于基层,踏踏实实干好组织分配的每一项工作,而不能拈轻怕重或就高就不就低。同时,要发挥自身思路清、眼界宽、善于创新的优势,把所学的特长更好地应用到工作之中,为群众搞好服务,不断增强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为人处事要公正。在学生在基层工作,与他们交往的人很
多,其中既有上级领导,也有村上干部及基层群众。因此,要注重处理好各方面之间的关系,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自觉融入到群众之中,锻炼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和协调能力,处处以大局为重,以事业为重,以群众的根本利益为重,做到对上对下一个样,一碗水端平,尊敬领导,团结同志,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给自己营造一个严谨细致的工作氛围、团结和谐的生活氛围、奋发有为的创新氛围和平等宽松的竞争氛围。
“大学生村官”创业贷款财政贴息资金由市财政预算安排,财政专户管理,用于“大学生村官”创办、领办致富项目的贷款贴息。
贴息资金的申请方法:“大学生村官”创办企业和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贷款时先向所在县区财政部门提出贴息资金申请,经审核、汇总后,向市财政局申请办理创业贷款财政贴息资金。“大学生村官”在申请创业贷款财政贴息资金时,须提供申请人签名的身份证复印件;营业执照副本原件及复印件;创业贷款合同原件及复印件;偿还创业贷款利息清单原件及复印件;组织部门审核出具的自主创业审核意见等相关证明。
贴息标准:贴息比例按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人民币同期基准贷款利率予以确定;贷款贴息最高不超过1万元,贴息期限原则上为一年;已取得财政资金支持的项目不再作为贴息对象。
贴息资金的审核和拨付:市财政局对贴息项目、贷款合同、贷款金额、利息偿还等进行核对汇总,由“大学生村官”管理办公室审核提出意见,并在媒体上公示后,报“大学生村官”创业贷款财政贴息管理领导小组研究批准,原则上每半年研究一次。经批准后,贴息资金直接拨入创业贷款申请人银行账户。
第三篇:大学生村官培养工作方法
突出重点搭建平台
----围子镇创新大学生村官培养工作方法为帮助新选聘的大学生村官尽快融入农村,掌握农村工作方法,激励他们情系农村,热爱围子、奉献围子,围子镇积极跟进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通过建立新老大学生村官“手拉手”帮扶机制,即1名大学生村官与1至2名新大学生村官结成帮带对子,实行“以老带新”、新老携手,帮助大学生村官尽快实现角色转变,共同服务新农村。
1、帮带学习,提高适应岗位的能力素质。首先帮带适应,使新村官能尽快熟悉农村环境,顺利投入工作;其次帮带调研,一起到服务村深入调查研究,掌握本村、社区具体情况,熟悉村民群众;再次帮带实践,共同学习农村政策法规,指导新村官如何记民情日记,如何协调村干部关系,如何处理日常工作,使新村官能尽快适应新岗位。
2、帮带思想,增强扎根农村的理想信念。新老大学生村官年龄相近,又具备相似的工作学习背景,便于沟通交流,我们组织召开“新老大学生村官座谈会”,让老村官现身说法,就如何适应环境、开展工作谈自己初任村官的亲身感悟,既可以拉近新老村官的距离,也可以加强相互间的了解,促进交流。同时倾听新村官心声,化解其思想疙瘩,帮助其端正心态,进一步坚定了新村官扎根农村、服务农村的理想和信念。
3、帮带工作,激发服务群众的工作热情。我们深入推进“青年干部岗位培养工程”,在“1+3”跟踪培养制度(即由1名镇党政领导班子、1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1名机关中层助理共同跟踪培养指
导1名大学生村官)基础上,让新老村官自愿结成帮带对子,建立“1+4”帮扶培养机制。老村官担当新村官“辅导员”,对新村官进行帮扶培养,通过传授亲身开展农村工作的经验方法,提高新村官的实际工作能力,让新村官了解熟悉村情民意,提高解决基层矛盾纠纷能力和联系群众、服务群众能力。新老村官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例会,及时了解新村官的工作情况,引导新村官正确面对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使新大学生村官快速成长。
4、帮带生活,加速当好村官的角色转变。老村官经常主动与新村官进行电话联系,每半月至少进行一次谈心,及时了解新村官的生活情况和思想动态,妥善帮忙处理新村官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组织开展新老村官的各种联谊活动,并在节假日进行走访互动,同时,加强网络交流,建立围子镇大学生村官QQ群等,供新老大学生村官相互之间沟通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同时,为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规范管理,建立了信息上报制度,规定每月撰写一篇工作信息,定期组织村官开展义务劳动,使新村官较快融入农村,实现从学生到大学生村官的角色转变。
中共围子镇委2009年8月25日
第四篇:大学生村官(村干部)如何尽快适应农村工作
大学生村官(村干部)如何尽快适应农村工作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是我国着眼于农村改革深化,为农村输送培养新农村建设带头人而实施的“强基工程”,也是为党政干部队伍储备后续力量,培养造就有基层工作经验、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高素质领导干部人才的“育苗工程”,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面向基层就业创业而开辟的一个重要渠道。
但是,毋庸讳言,由于受年龄、阅历及心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一些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工作后会感到不适应,一时难以渡过角色转换的磨合期。
一是心理上的不适应。由于大学生“村官”离开校园时间较短,加之以前没有接触过农村工作,面对复杂的环境和棘手的事情,稍微遇到一点挫折就会打退堂鼓。有些则认为自己是一名大学生,难以放下架子和基层干部、群众打成一片。还有个别人,或许是出于择业的无奈,工作中随意性强,自制力差,甚至存在着遇事不请假,随意离岗现象。
二是环境上的不适应。部分大学生“村官”已经习惯了都市的生活,因而在选择当“村官”后,虽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面对基层艰苦的工作环境和较差的生活条件,还是感到与自己的想像落差太大,一时难以适应,不能尽快地进入角色。
三是工作上的不适应。一些大学生“村官”适应乡镇环境较慢,加之缺乏必要的实践,不能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有效结合起来,虽有热情却方法欠妥,应对能力不足。
如何尽快消除这些不适应,进入最佳工作状态,这既要靠组织的帮助引导,更要靠个人的不懈努力。
第一,要找准自身的工作定位,时刻保持头脑上的清醒。选派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任职,目的是让他们在农村一线发挥聪明才智,并通过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激发农村干部的整体活力和工作热情。对此,大学生“村官”要有一种荣誉感和使命感。同时,要把自己的远大抱负与到农村一线的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摈除思想上自我定位过高等问题,真正融入到农村这个大熔炉之中。
第二,要做到知不足而后学,处处留心皆学问。人常说,选择了学习,也就是选择了进步。如果说,多年的学校生活已使大学生“村官”奠定了厚实的知识基础,那么农村这个广阔天地就是让他们学会如何为人处世、掌握工作方法的第一课堂。工作中,要切实克服急功近利的浮躁情绪、高高在上的骄傲情绪、不愿吃苦的悲观情绪,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时刻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学风,向基层干部学习,向农民群众学习。
第三,要树立良好的心态和作风面貌。由于特殊的身份和较高的学识素养,大学生“村官”往往成为基层干部群众关注的焦点。对此,大学生“村官”一定要以实际行动充分展示出当代大学生活力充沛、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工作中,要做到“一日三省吾身”,切实克服高人一等的优越感,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我。二是工作态度要端正。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工作,需要学的东西还很多。要想对农村工作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这要靠平时一点一滴的学习和积累。因此,要立足于基层,扎根于基
层,踏踏实实干好组织分配的每一项工作。同时,要发挥自身思路清、眼界宽、善于创新的优势,把所学的特长更好地应用到工作之中。三是为人处世要公正。大学生在基层工作,要注重处理好各方面之间的关系,处处以大局为重,以群众的根本利益为重,做到对上对下一个样,给自己营造一个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奋发有为的创新氛围和平等宽松的竞争氛围。
第五篇:大学生村官(村干部)如何尽快适应农村工作
大学生村官(村干部)如何尽快适应农村工作
[ 作者:华图教育编辑来源:大学生村官网更新时间:2009/3/25 ]
【调整字体:】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是我国着眼于农村改革深化,为农村输送培养新农村建设带头人而实施的“强基工程”,也是为党政干部队伍储备后续力量,培养造就有基层工作经验、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高素质领导干部人才的“育苗工程”,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面向基层就业创业而开辟的一个重要渠道。
但是,毋庸讳言,由于受年龄、阅历及心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一些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工作后会感到不适应,一时难以渡过角色转换的磨合期。
一是心理上的不适应。由于大学生“村官”离开校园时间较短,加之以前没有接触过农村工作,面对复杂的环境和棘手的事情,稍微遇到一点挫折就会打退堂鼓。有些则认为自己是一名大学生,难以放下架子和基层干部、群众打成一片。还有个别人,或许是出于择业的无奈,工作中随意性强,自制力差,甚至存在着遇事不请假,随意离岗现象。
二是环境上的不适应。部分大学生“村官”已经习惯了都市的生活,因而在选择当“村官”后,虽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面对基层艰苦的工作环境和较差的生活条件,还是感到与自己的想像落差太大,一时难以适应,不能尽快地进入角色。
三是工作上的不适应。一些大学生“村官”适应乡镇环境较慢,加之缺乏必要的实践,不能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有效结合起来,虽有热情却方法欠妥,应对能力不足。
如何尽快消除这些不适应,进入最佳工作状态,这既要靠组织的帮助引导,更要靠个人的不懈努力。
第一,要找准自身的工作定位,时刻保持头脑上的清醒。选派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任职,目的是让他们在农村一线发挥聪明才智,并通过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激发农村干部的整体活力和工作热情。对此,大学生“村官”要有一种荣誉感和使命感。同时,要把自己的远大抱负与到农村一线的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摈除思想上自我定位过高等问题,真正融入到农村这个大熔炉之中。
第二,要做到知不足而后学,处处留心皆学问。人常说,选择了学习,也就是选择了进步。如果说,多年的学校生活已使大学生“村官”奠定了厚实的知识基础,那么农村这个广阔天地就是让他们学会如何为人处世、掌握工作方法的第一课堂。工作中,要切实克服急功近利的浮躁情绪、高高在上的骄傲情绪、不愿吃苦的悲观情绪,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时刻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学风,向基层干部学习,向农民群众学习。
第三,要树立良好的心态和作风面貌。由于特殊的身份和较高的学识素养,大学生“村官”往往成为基层干部群众关注的焦点。对此,大学生“村官”一定要以实际行动充分展示出当代大学生活力充沛、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工作中,要做到“一日三省吾身”,切实克服高人一等的优越感,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我。二是工作态度要端正。大学生“村
官”到农村工作,需要学的东西还很多。要想对农村工作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这要靠平时一点一滴的学习和积累。因此,要立足于基层,扎根于基层,踏踏实实干好组织分配的每一项工作。同时,要发挥自身思路清、眼界宽、善于创新的优势,把所学的特长更好地应用到工作之中。三是为人处世要公正。大学生在基层工作,要注重处理好各方面之间的关系,处处以大局为重,以群众的根本利益为重,做到对上对下一个样,给自己营造一个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奋发有为的创新氛围和平等宽松的竞争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