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吃透三农工作精神提升现代农业建设水平
中央已连续二年发了关于三农问题的1号文件,这说明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近几年来各级政府认真贯彻中央精神,保护和调动了农民积极性,农村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粮食生产出现了重要转机,农民收入实现了较快增长,农村改革迈出了重大步伐,农村社会事业得到了新的发展。但是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的状况没有根本改革,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没有建立,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消除,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改观,农村改革和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爬坡和攻坚阶段,保持农村发展的势头的任务仍十分艰巨。对此,我们必须要吃透中央及各级政府三农新精神,分析国际国内三农新趋势,研究发展三农新思路,解决“三农”的突出问题,提升我市农业水平。
一、把握三农工作的新精神
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局工作重中之重。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发出的声音铿锵有力:加强“三农”的决心不动摇、扶持“三农”的力度不减弱,强化“三农”的工作不松懈。省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统筹城乡发展,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泰州市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加强“四项建设”,全面提高“四个能力”。加强农产品质量效益建设,全面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劳动者综合素质建设,全面提高农民创业致富的发展能力;加强农村环境建设,全面提高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全面提高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能力。市委、市政府在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五个加快”、“五个突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在提高农业综合能力上求突破;加快农业工业化进程,在镇区工业集中区上求突破;加快农村城镇化,在统筹城乡发展上求突破;加快农民自主创业进程,在致富上求突破;加快“全面小康村”建设进程,在构建和谐农村上求突破。深刻领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精神,对于我们完成全年农业、农村工作是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见。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三个明确”即明确方略、明确主题、明确政策。
第一,明确“统筹城乡,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反哺农业”的方略
胡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指出:“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胡总书记的“两个趋向”的论断,立意高远、内涵深刻,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对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思想认识和政策取向上的进一步深华。
省委、省政府今年农村、农村工作的方针: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反哺农业,回报农民”,这一重大方针体现民意,深得人心,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农民的深情厚意。现在政府把农民看着是市民,把打工者看着城里人。
多少年来,我国的基本方针是农村支持城市,农业支持工业。城乡分割,城乡差别。据初步测算,解放以来,农村支持城市,支持工业的资金累计达到5万个亿以上,平均一位农村人支持在7000元以上,相当于2004年年底全国银行存款余额。主要是通过交纳农业税、工农剪刀差来实现的。
多少年来的城乡差别,分割了农村与城市,50多年的农村、城市户口是一天一地。50多年的城里人做工,农村人种地,是一白一黑,60-70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农民让最好的房给知青住,让最轻的活给知青做,让最好的给知青吃,知青返城是送上一阵又一阵(18相送)。80-90年农民到城里打工,城里人对待农民工,不住的地方是农民工,最脏最重的活是农民工,拖欠工资的是农民工,还来了一个清理农民工,让出位置给城里人住,已让出饭碗让城里吃。
进入了改革开放的今天,还有许多不平等的待遇。农村孩子上学要缴借读费,农民的孩子当兵回来无补助,农民修路、造桥、铺个自来水要集资,农民的最低生活保障低于城里人,农民搞个诊所、砌个学校要把钱。城里人这么好的路、这么好的医院、这么好的学校谁给钱的。
农民的要求不高,只要政府把我们农民当作市民,看着是城里人。
第二,明确以农民增收为中心,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主题
中央2004年1号文件的主题是农民增收、2005年的1号文件的主题是加强综合生产能力的建设。因此,今年中央农村工作提出这个主题抓住了农业农村工作的关键。
回顾农民增收的历史,自改革开放以来可以分成几个阶段,无不与中央的决策相关。
1978-1985年,全市农民人均收入从75元增加到421元,从年增速17提升到37.5。这一阶段的是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落实的结果。
1985-1991年,农村人均收入从1986年的16.8到1991年2.5(从421元到892元),这一阶段
主要是整顿乡镇企业,清理农民工。
1992年增长15的基础上,增加到1995年39(从892元-2364元),这个阶段主要得益于乡镇企业发展和邓小平南巡讲话。
从1996年的增长21.9降低到2002年的5(没有新的决策或出现的决策未起到作用,如农业结构调整,农民产业化经营)。
这两年又恢复到二位数以上(主要是劳
动力转移的工资性收入大幅度上升)。
对于综合生产能力的问题:1991年与2003年是一个明显对比,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但整个综合生产能力还比较脆弱,农作物的丰产丰收及产业化程度上取决于天气,病虫害的防治还取决于一家一户;养殖业量的扩张还取决于家家户户,市场适应不了农业、服务适应不了农业的问题还比较严重,所以中央提出加强综合生产能力的建设的主题十分重要。
主题:加强六个能力建设,达到四个先进。
六个能力建设:
1、加强土地产出和资源综合利用能力建设
2、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能力建设
3、加强农业物质装备能力建设
4、加强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建设(创业)
5、加强农产品加工转化和市场能力建设
6、加强农业综合服务能力建设
四个先进:
1、用先进的物质条件装备农业
2、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农业
3、用先进的组织形式经营农业
4、用先进的管理念指导农业
第三,明确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
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明确继续稳定、完善和强化支农惠农政策,已经实行的政策不变,已经给农民的实惠不减,并且还要不断加大支持力度。符合农业农村实际,符合农民的要求。省委、省政府明确指出全省“一免三补”,农民税从“降”到“免”。这是广大农民长期以来的企盼,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客观需要,这对世世代代“皇粮、国税”“规矩”的一个终结,可谓“千年等一回”。
对此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落实得很好。
1、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五件实事:
A、改水
B、消灭危草房
C、大病统筹
D、村村通公路
E、税费改革
2、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四项转移
A、产业转移
B、科技转移
C、劳动力转移
D、财政转移
3、农村环境建设“三清一建”工程
A、清洁家园
B、清洁田园
C、清洁水源
D、建绿色江苏,绿色姜堰。
4、农村粮食政策“一免三补”
★以上三个方面,归纳为(新的中央领导,正在形成新农业体系和基本的农业框架)即为:
位置:重中之重
理论:二个趋向
方略:城乡统筹
政策:多予、少取、放活
二、研究现代农业的新趋势
对于现代农业省厅专门在南京召开了全省农林局现代农业建设座谈会,我局作为县级农业部门的代表参加这次座谈会。
我们必须把我国农业置身于世界农业的大格局中找准定位,了解其他国家农业发展的新动向,把握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趋势,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实力,加快我国农业的现代化进程。综合起来看,现代农业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的趋势变化。
第一,新的农业技术革命
20世纪农业科技的回顾。拖拉机的发明,改变了以人畜劳动为主的传统耕、种、管、收的方式;工业合成氨技术发明后形成了化肥工业,提高农产品产量;杂产品种的问世,生物技术向前一步,并提高了单产;高效合成农药的诞生和使用大大降低了农业生产的病虫害损失;由于绿色革命培育出一批又一批的高产良种,成功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轻型农业技术的推广,解决了人们的劳动强度;这些以技术突破带动产业革命的重大事件,构成了20世纪农业发展的主旋律。
目前农业新技术革命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生物技术开创了农业发展的新纪元。生物技术是通过技术和工程手段、改造和利用生物,以满足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微生物工程和酶工程等。这些工程和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农业的育种、种植、养殖、施肥、灌溉、植保和防疫等诸多领域。
要研究生物技术首先是保护生物的多样性,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是:生物多样性——变化世界的生命保障。实际上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基因“一个基因可繁荣一个国家”、“一个基因可以繁荣一个民族”。“澳大利亚正是拥有优质羊的基因,才成为世界最大的优质羊毛出口国;我国通过保护利用一个野生稻基因——雄性败育的野生稻——“野败”(袁隆平的学生吴必湖)。袁隆平创造出“杂交稻”,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解决了世界难题,增加粮食3.5亿吨,增加收入3500亿元,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世界上把杂交稻的发明与中国的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人类保护基因比生命还重要。如二次世界大战中,列宁格勒的生物学家们在德国法西斯军队历时90天的封锁中,宁可饿死,也不食用基因库的特有种子,这一壮举是世界上保护生物保护基因的典范。
研究基因主要是用来研究遗传疾病的治疗,这里是很有趣的,如人的蚕豆病,是体内少了一种酶,使红细胞极易破坏而造成溶血,并伴有溶血性黄胆;如先天愚型就是第21号染色体溶体造成的综合症。还有红绿色盲的病就是男传女,女传男,这是什么原因,人有23对染色体46条,男、女有22条是一样的,都是xx,而男性有一条是Y,属连锁遗传,因此红绿色盲,男的多,女的少,男传女,女传男,还有一种人称天不亮症,也就是第23对染色体发生的异变而引起的。
人类研究染色体、基因就是可以将有问题的基因、染体去掉,换上健康的,这样就会进一步优化人类的素质,减少疾病,消灭遗传疾病。
从生物来源主要是用来育种,如转基因育种,如将抗虫基因、高油基因、色数基因、耐贮基因去除不好的等等输入输出。就可以育出人类更能希望的品种。
在细胞基因工程应用上,应用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建立了一系列快速高效的良种方法,突破了植物之间的特种界限,拓充了整个生物的种质优势,创造出了一批抗病优质的新种质。在水稻育种上已育出无融合杂交稻(一种特殊的生殖方式,使形成性器官,但呸过雌,雄配了的受精融合而产生自然种子,是通过人锈导产生(药剂))。克服了杂交稻需要年年制种和杂交稻只能利用一次的缺点,为水稻育种开辟了新途径。在水产上已选育出“四倍体复合银鲫鱼”和“人工复合三倍体鲤鱼”,如人工复合三倍体鲤鱼生长速效是普遍鲤鱼的快65。还有抗虫棉、抗病稻、抗病烟叶等。
二是信息技术正在全面改造和装备现代农业。目前信息技术主要围绕数字化、智能化、精准化、网络化和管理科学化管理主线展开,如3S技术(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已广泛用于农业资源和环境调查和动态监测,气象与生物灾害测报,水土资源的科学管理,以及农作物种植状况的监测与估产。
林业用的,G定位器,能快速查准林业资源其分布,要抽查的小班系数,定位准确度就很高,就避免许多人为的行动。
智能温室大棚的现代管理,用电子信息技术控制温度,湿度及光照,超限就会自动处理。
常州市已建好农业信息服务平台,主是三网一系统“政务网、特色网、商务网和全市农业经济运行动态监测系统”这样可以跟踪农业发展前沿,跟踪周边农业发展动态,推进制度创新,推进效能建设,推进农业数字化管理。
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有作物生长模仿模型、农业专家系统、农业生产实时控制系统及作物遥感估产。如我局请中国科学院开发的专家系统(ES)是以知识为基础,能解决特色复杂实际问题的专家系统。
三是常规农业技术的效率革命和全面提升。主要是针对常规农业技术效率低下的缺陷,近年来利用高新技术,全面改造常规农业技术,带动了效率的革命,实现常规技术不断升级。
如苏姜猪的育种需要10-20年时间,要6-9个世代,如研究基因,实现基因重组,选择姜曲海猪产仔率高、肉质鲜美的基因与白络克的体量大、瘦肉率高、生长快的基因结合,就可以在短短的2-3年内就可以育成。
还有用计算机技术,将全市的各种类型、不同含量的土壤、现状、各种元素含量输入,再将各种作物生长需要的元素输入,采取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的用肥办法,大大减少成本,减轻化肥的泛滥。
还有食用菌的生产工艺流程,营养钵育苗的工艺流程等等都将在机械上通过电子控制自动完成各种工艺流程。
还有作物栽培的模式图将常规的农业技术进行计算控制,指导大面积生产。
四是农林生物质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称生物质经济),也就是将丰富的和可再生的农、林生物质资源,以及农林废弃物为原料,生产更加可靠、环保、低廉与常规能源竞争的产品。实质是循环经济,是附产品的深化。
为防治白色污染,利用秸秆生产出可降解的餐具,用秸秆加工成装饰板材,农村的沼气将秸秆发酵产生沼气(甲烷)可以作照明、燃气、动力发动等作用,秸秆发电,秸秆过覆还田技术。利用河桑枝条培植香菇,利用稻草培植磨菇,利用菇渣培植花卉,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生物菌肥等等都是循环再利用技术。
第二,农业一体化经营
农业一体化经营既是用经营理念改造传统农业的结果,也是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上世纪中叶一些工业化发达的国家,研究如何将工业化革命的成果嫁接到农业这个古老而又传统的产业,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和比较效益,以及增加农业附加值和避免工业化进程加快引起的农业资源大量流出,在国民经济中份额下降,导致农业萎缩局面的出现(如西欧和美国农业的份额只占GDP的3以下,苏州市也在3以下)。为此,一些经济学家提出了农业一体化的理论,这一理论的出现,使不少国家开始打破传统农业的格局,拓宽了农业发展的领域,这一趋势近几十年在世界不少国家不断展开,使一体化经营成为农业经营的主导方式。
从发达国家实践看,农业一体化经营的不断推进,不仅改变了传统农业的观念,全面创新了农业经营的理念,而且带来了从田头到餐桌的深刻革命。田间的生产环节日益成为农业一体化经营的“第一车间”,并越来越多的地实行工厂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运作模式。从而农产品产后转化增值的规模不断扩大。初级农产品的粗加工越来越多地被精深加工所取代,产值和效益大幅度提高。目前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率在90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产值比为3:1或4:1。
如日本的蜜桔协会,从选育品种到产前技术、种苗标准到产中的肥药生产供应、防治、技术指导,到产后的加工、销售、包装物的生产,实行统一供种、统供药肥、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丹麦的斯特弗屠宰加工厂有5000名养殖农户的合作社,在2.05亿的丹麦克朗中扣除6000万用于技术经营开发外,其它的全部返还。美国的加利福尼亚洲蓝宝石协会由4200名种植者参加,扣除利润6全给种植者(开心果)。山东菜阳市兴办加工销售合作社399个,入社农户占78.4,每年向农户返还利润2000多万元。
农业的一体化经营,我们国家也已研究了近20年,现在已进入了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运作。从我们农业局的职能也足够看出,90年前纯粹的技术推广指导,90年代搞技物结合,本世纪搞质量标准、品牌申报及服务企业、供种药肥饲。为此,政府管理也在产生变革,许多国家农业部扩大了职能,如美国、英国等国家的农业部管,土、水、机械、农业技术、生态环保、检验检疫、农业的安全。我国农业部门也在逐步扩大职能。变政府分割管理体制为一体化管理,使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生产、生活、生态,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有机结合在一起。
第三,农业贸易自由化
随着世界农产品贸易量的不断增长,贸易自由化的呼声也越来越高。经过艰苦谈判达成的乌拉圭回合协议,将农产品贸易纳入了WTO多边贸易体系,有力地推动了农产品国际贸易自由化。目前,正在进行的新一轮WTO多边贸易谈判中,农产品贸易自由化也是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农产品贸易自由化,虽然各国之间的观点不一,但作为世界农业的发展趋势是必然的,农产品贸易自由的进程事实上是难以以逆转的。
在推进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同时,世界各国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也在不断加大。发达国家对农业的补贴越来越多。更多的从“黄箱”和“蓝箱”政策转向了“绿箱”政策。各国经验表明,经济越发展,政府对农业越重视;国家越发达,财政对农业的支持力度越大。
现在要贸易自由化,主要是绿色壁垒,许多国家以绿色壁垒为借口保护本国的贸易。绿色壁垒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形式。
1、环境保护法规。各国以法律规定制定了保护标准、什么样环境就不能出口贸易。
2、绿色环境标志。根据环境保护标准,在产品和外包装上印刷图案,表明该产品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以及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都没有损害。
3、绿色技术标准。通过对产品生产、销售、使用后处理等各个领域的技术标准,限制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出口。
4、绿色包装制度。要求产品包装必须符合节约能源、不污染环境,使用后可以回收和自然分解。
5、绿色卫生检疫制度。对不利于人体健康和环境保护的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制定标准,进行限制,达到保护环境。
由于以上5个方面使中国农产品很难出口到发达国家,他们提高技术、环保标准来限制,欧盟宣布禁止茶叶使用的农药标准由原标准的29种增加到新标准的62种,部分农药的标准比原标准提高100倍。
美国除了实行卫生许可证制度和良好的生产规范注册认证制度外,又实行了ISO9000系列质量认证和水产品危害分析关键点认证制度,对所列指标的精确数在小数后2-3位。我国的水产品标准难以达到这个要求。同时我国农业成本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以1998年国际期货价格为100,我国小麦143、大米101、玉米放80、大豆179、豆油156、花生油153、糖187、棉花107。按照WTO规定发达国家用6年,补贴农业减少36,发展中国用10年对农业补贴减24,由于多因素,使我国农产品出口是美国的23、法国的35、荷兰的39。
因此,逼住我国要制定标准、制定技术,增加科技投入(发达国家占产值5,我国占0.17-0.27),要调整结构,要发展生态。
第四,食物安全
为确保世界食物的安全。包括解决食物分配不公和一些发展中国家依然存在的贫困和营养不良问题,联合国粮农组织于1996年召开首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通过了《罗马宣言》和《粮食安全行动计划》,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承诺到2015年世界营养不足人口减50,每年要减少2200万。但是世界粮食没有出现转机,1996-2003年出现8年徘徊,我省原来是人平粮食超过1000斤,现在只有700多斤,减少30以上,苏州水稻从480万亩减到100万亩,世界谷物储备降到了近30年来的最低水平。2003年我国粮食也降到20年的最低水平,18年未增产。这是量的安全。还有质的安全就更令人担忧。我国食品合格率,1982年61.5,2001年为88.6,虽然增加27.1个百分点,但还有11.4不合格,2001年对全国23个大中城市蔬菜抽查农药超标达47.5,其中3个大城市硝酸盐高度污染达72.4,食物中毒、阜阳奶粉、龙口粉丝、彭州毒泡菜、广州毒酒、东北的毒米、江苏油条、浙江的火腿。1998-2004年全国发生食物中毒事件1896起,中毒人数2004年73534人,死亡1254人。
综上所述,世界各国十分重视食品的量的安全和质的安全是趋势。也就是世界各国都在采取措施保证食品的安全。但也有些国家不注重量的安全,严格讲他注意本国安全不注意世界安全,以粮食多来调节国际市场,达到赚钱和控制国际食品形势,也用到政治上去控制某些不发达国家。
第五,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采取某种使用和保护自然资源基础的方式,以及实行技术变革和体制改革,以确保当代人及其后代对农产品的需求得到不断满足。这包括保护土地、水、动植物遗传资源,不造成环境退化。
可持续发展确实令人担忧。
1、耕地资源锐减。全国1987-2003年减少耕地1533万公顷即减少1.4亿亩,15年减少1.4亿亩,共减去2个江苏省,相当于150个姜堰市。我市土壤近10年来减少了3万多亩,相当于一个中等镇。人平土地仅剩0.9亩,15年人平减少0.8亩地。
2、人口增长。人口生育高峰期要到2030年,全国达到16亿人。16亿人按现在人平粮食计算,按目前不减的情况,我市单产水平要提高25-30,如耕地减少人口增长,我市粮食单产要提高35-40,即亩平麦子1100斤,亩平水稻1700斤。
3、水土流失。长期以来由于森林和基地破坏,以及不合理的垦荒,目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8.2,且每年还以1万平公里的速度递增(10个姜堰),全国每年流失土壤50亿吨,并带走大量的营养元素。我市水土流失也十分严重,特别是通南高沙土地区更为严重,凡到大雨季节滚滚的黄江水长流直下。
4、环境污染。
⑴大气污染。大气受到污染主要是下酸雨。酸雨50-60年代在美洲、欧洲有,我国过去没有酸雨,80年代后随着污染源的增加,我国已有20多个省市有酸雨,主要是中东部地区(酸雨、大气未污染的雨水由于吸收了CO2,一般保持弱酸PH5.6,而大气被燃烧煤炭和石油排放的气体中有大量的二氧化二硫和氮的氮化物。这些物质遇水分别生成硫酸和硝酸所致。酸雨影响人体健康及水产养殖业、田间作物生长)。
⑵水污染。我国大部分河流受到污染,同时由于农药、化肥用量过多,地下水也受到污染。,现在有不少近郊河流达到富营养状况(富营养:主要是工业污水、城市生活污水、养殖污水,使水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油脂、纤维素等的数量过多,这些物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成CO2、H2O和无机盐类,微生分解要大量O2,在水中的O2耗尽(低),有机物质在厌O2条件下分解甲烷、碳化氨、氨等。这种水使生物中毒死亡)。
⑶土壤污染。主要是镉、砷、铬、铅等污染的耕地,全国有1/5土地受污染。
5、生物多样性降低,我国高等植物2万多种,现有1/4的高等植物涉危,已确认有354种高等植物灭绝。
6、自然灾害不断发生。
以上这些问题不仅是国内、国外也是如此,因此,农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人的盼望,是必然的趋势。因此,要大力实施生态农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三、理清现代农业的思路
根据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基本趋势,今后一段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基本思路是:深刻领会胡总书记“两个趋势”的论断,按照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反哺农业,回报农民”的三农工作为指针,以保持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为中心,围绕粮食安全保障机制、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统筹城乡发展机制,推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从我市的实际情况出发,今后一段时期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㈠稳定粮食生产
稳定粮食生产是确保粮食安全的保障。所储粮食安全根据世界食品组织的定义,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时间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所需的基本食品。这一定义实际包括四层含义:一是要生产足够的粮食;二是要把生产的粮食及时供应到消费者手里;三是消费中要能买得起所需的粮食;四是考虑子孙后代的粮食。因此,粮食生产在土地越来越少,人口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的形势下,要花大气力,才能保证。关键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个保护、二个建设、三个合力、四个确保。
一个保护:保护基本农田(全省6606万亩,姜堰60万亩),基本农田保护这是最基本、最根本的稳定粮食手段。要用最严厉的办法、手段管好土地,要作为“高压线”来对待,这是碰不得、惹不起。
二个建设:一是建设高质量的耕地。我市土壤有机质通南地区1左右,里下河地区1.5-2,是比较低的。建设高产地办法:休闲(国情不允许)、施用大量农家肥(经济发展后不可能)、秸秆还田(实行有机肥自给体系)、轮茬、轮耕等等。从我市的实际情况出发,只有秸秆还田、轮茬轮耕、实现有机肥自给体系(据试验坚持草还田,每年有机质可以增长1,如含量1.5,即每亩可以增加22.5公斤的土壤有机质)。二是建设高标准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路、桥、涵、闸、泵及沟渠圩河道。
三个合力:一是市场拉动力。将由国家进行宏观调控,采取进出口调控,贮备调控、贴补调控;二是“政策驱动”。一免三补政策不能变的情况下,国家要加大绿箱支持农业的力度,来调动农民种田积极性(关于一免三补的说法不一,但不会变);三是行政推动力。我国是千家万户,不可能象发达国家那样的小农场,要靠组织农民生产,服务千家万户,行政一层一级的推动。
四个确保:一是确保全市人平1000斤粮食,总产在10亿斤左右,这些一个动态的数字(人口增长);二是确保种植水稻55万亩以上。把水稻生产作为重中之重,抓住水稻就抓住粮食生产,将直播政策与水稻挂钩,以良种补贴为载体,推广优质、高产、高抗的品种,推广行之有效的技术,开展示范竞赛,提高水稻单产水平;三是确保种植指数。我市种植指数近年一直徘徊在205左右,要稳定在210以上,力争在215,即可增加8万亩的种植面积;四是确保优质无公害。
㈡调整农业结构
在保持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前提下,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构建稳定的种植业、发达的畜牧业、一流的园艺业、先进的加工业、活跃的流通业高效农业结构的基本框架。要达以上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优良品种覆盖率。种植业作物优良率要稳定在95以上,畜禽渔的优良品种覆盖率要每年提升5个百分点以上,花5年左右时间达到80以上,林业上更要加大新品种推广力度,不断提高优良品种的覆盖率。
2、提高多种经营生产的比重。我市多种经营产值的比重,一直在45以下,近几年达到47,还没有超过50,要花5-7年的努力,力争达到60左右,这是重点,要提高畜牧业比重,加快畜牧业生产的发展。
3、提高经济作物的比重,面积比现在37:63、产值比55:45,要不断提高比重,通过努力使面积比40:60,产值比60:40(基本稳定)。
4、提高食草动物的比重。食草动物是无公害生产。是充分利用草资源,节约粮食的重要渠道。这是我市的薄弱,羊不如靖江,靖江亩平一只头号,我们4亩一只羊,按照草资源我市食草羊发展60万只完全可能。还有鹅子,全市现饲养量不到150万只,按照市场和效益还可以再增加饲养量。
5、提高渔业产值的比重。我市有27万亩水面,现利用的只有8万亩不到,还有很大潜力可挖,同时养殖水平的潜力更大。
6、提高森林覆盖率。通过绿色姜堰的行动,大力植树造林,发展`花卉园艺业,提高覆盖率,提高林业经济效益,增加林业在农业中的比重。
7、提高加工流通水平。
㈢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要谈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首先要研究我国(我市)农业生产经营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长期计划经济体制急转直下为市场经济体。计划经济时代,困住农民手脚,不让农民走路,急转的市场经济赶农民走路,农民不会走路,政府提出把农民推向市场是不妥的,是有害的。
二是分散经营的小生产进入大市场人单力薄,素质不高。我国一家一户的小生产,短时间内不可能改变,无法同美国、欧盟比,就是东南亚的日本、韩国也不可比。美欧少则几百亩,多则几万亩,日本土地面积这么少,少则一户也有十多亩、几十亩、上百亩。一家一户几亩地、几头猪、几十只鸡怎么上大市场。
三是城乡分割,信息闭塞。产销脱节。由此盲目种养,跟着感觉种养,跟着他人种养,月亮走我也走。我市上当受骗事件屡屡发生(洪林饲料事件、张甸白皮小麦事件、梁徐小江的仙人掌、蒋垛的猪子等等)。
四是农业规模小,兼业农户多、相对效益低。农业经济左右不了家庭经济,农民把几分地作为生存的依赖,作为主要农产品的生产地。因此,研究农业的人少,农业后继乏人,农业难以上水平。
五是农业服务体系跟不上。
以上情况分析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迫在眉急。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建立专业合作社。通过农业企业 合作组织 农户的形式来将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联成一体,形成规模效益、综合效益。
2、建立专业协会。专业协会不需到工商部门办理登记手续,费用也低。是民建、民管、民收益。这种形式也可以一是联接企业和市场,二是联接千家万户。
3、培育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为农产品寻找销路,是实现加工增值。
4、办好批发市场。通过这一交易平台,把千家万户的农产品进市场,形成物流集中地。
5、建设生产基地。按照品种建立区域性生产,形成生产基地,从而发展“订单生产”逐步实现农产品品牌化、超市化、绿色化。
6、建立代表农民利益的组织。从国外发达国家来看,各地有很我农民组织,名称大不相同,就是由若干农场组参加的组织,采取选举制,一届一般1-3年,相当于我们的农学会、畜牧学会、林学会、渔业学会等等,代表农民向政府反映情况,提出要求。
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市委高书记在九届十一次全会上提出了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按照省现代农业座谈会上现代农业发展的定位六个字“高效、生态、外向”。根据这一定位我市现代农业的发展,要实施三集中、抓好三转变、做到三突破。
三集中:一是人口向城市集中。体现了城乡统筹,打破了多年的城市农村户口,发挥城市优势,共享了城市资源。二是住宅向小区集中。体现了节约化经营,提高人们生活任务,实现了资源共享,集中治理环境。三是工业向园区集中。体现了节约土地,合理布局,减轻污染,活跃城市集镇。
三转变。一是农民向创业型转变。十多年的农民潮,为农民增收作出了突出贡献。现已发展到一定阶段,完成了初始的劳动结累,现已向创业转变,通过创业实行城乡统筹,致富农民,带动经济发展。二是农村环境向生态型转变。这几年通过实施5件实事,搞三清一建工程,农村环境有了很大的改观,但还没有达到要求,需要继续开展,除5件实施三清一建工程外,还要大力植树造林,实施“一区、一池、三改”工程(生态小区、沼气池、改圈、改厕、改厨),努力开展绿色革命。严防农业污染,尽快建成全省生态市。三是农业向外型转变。就是要不断拓展国内外二个市场,加强农业的国际间合作和竞争,加快农业国际化步伐。
三个突破:一是突破农业机械化。现在机耕率在70以上,机收率在70以上。但还有玉米、大豆、油菜的机械收割还未解决,机插秧还才刚刚开始,喷药、播种以人工为主,所以要加强农业机械化普及率,要有新突破。二是突破农业信息化。农业信息化已经启动。要通过现代信息手段跟踪农业发展的前沿阵地,跟踪农业的发展动态,创新农业工作的制度,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将农业信息化广泛运用到各个领域。三是突破农业服务社会化。在服务上在坚持国家事业机构服务的同时,大力发展农业的社会化服务。突出公益性,搞活经营性,努力提高农业服务水平。
第二篇:突出重点、强化措施_全面提升现代农业水平
突出重点
强化措施
全面提升现代农业
示范园区建设的整体水平
各位领导: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是群众所盼,发展所需。潘村洼现代农业示范区于2013年开始进行规划建设,也是市委、市政府实施‚垦地合作‛的一种新模式、新探索。两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园区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主导产业培育已经成熟,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特色农业发展逐步形成,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迅速。尽管如此,我镇示范区与周边现代农业示范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与市委、市政府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与‚争创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今年,我们将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实施‘四大工程’,推动现代农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的思路,重点围绕争创省级示范区的验收标准,超前谋划,突出重点、精准发力,力争今年顺利通过省、市验收。对此,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严格落实规划
潘村洼现代示范区总体规划面积为14.69万亩,核心区面积3.02万亩;辐射区面积11.67万亩。根据‚规模调大、结构调优、品种调佳、效益调高‛的发展思路和‚布局合理、定位准确、突出特色、错位发展‛的发展原则,加快推动潘村洼现代农业示范区各项工作落实。今年,按照既定的建设目标,如入口标识、园区绿化、项目工程以及功能布局、特色产业等,我镇将严格按照规划实施,切实做到以规划引领建设,减少随意性、杜绝瞎折腾。确保各项工作有机衔接,一体规划,一步到位,推动示范区持续健康发展
二、着力培育主体
培育引进有一定管理水平和经济实力的经营主体是园区建设的核心。我们将从三个方面抓好落实,一是抓好招商引资,大力引进有实力的经营主体参与园区建设。切实做好园区规划布局,紧紧围绕主导产业,认真筛选、包装、推出一批园区项目,加强对外宣传和推介,着力引进一批技术雄厚、管理先进、实力强大、带动能力强的企业领办创办现代农业园区,不断壮大经营建设主体。二是抓好主体培育,积极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下乡、务工能人返乡创办农业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积极支持本地企业、种养大户与引进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做大做强。三是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和专业大户的改造升级。积极创新发展机制,打破地域、行业界限,不断拓展合作社服务领域,大力发展土地、资金、技术等多种形式的互助合作,增强合作社的服务能力,帮助有经验、有技术、有影响、有实力的产业大户,牵头组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充分发挥合作社在园区建设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教育引导园区现有的经营主体要抢抓政策机遇,树立自我发展意识,既要积极争取上级扶持,又要消除等靠思想,充分发挥主观作用,多方筹措资金投入园区建设,自觉组建合作组织,增强建设能力。今年,我镇计划新增专业合作社14个、家庭农场15家,进一步壮大经营主体队伍,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
三、强化科技支撑
我们将高度重视先进农业科技的引进、示范和推广,不断强化农业科技对园区发展的支撑作用。一是不断健全和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机制,鼓励农技人员通过合作共建、技术入股等方式参与园区建设,着力构建‚科技人员到点、良种良法到田、技术要领到人‛的科技推广新机制。二是积极协助农场开展内引外联,引进科技人才,增强园区自身的科技研发与推广能力。鼓励园区经营主体通过多种途径,引进新品种,应用新技术、推广新经验、发展新机制,充分发挥他们生产要素相对集中、技术普及相对较快、生产管理相对规范的优势,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四、推动土地流转
由于我镇人多地少、群众念土情节较重,示范区中规模土地流转还没有取得重大突破,成为规模化经营的最大障碍。下一步,我们将因势利导,多措并举,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在充分尊重农户意愿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土地确权和土地整治项目为契机,整合细碎地块,创新土地流转方式,着力构建园区业主与农户互利双赢的土地流转机制。积极鼓励园区内农户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合作社集中统一向园区业主供地,让农民既拿租金,又拿薪金或股金。今年,我镇将力争实现土地流转5000亩,努力实现流出一片土地、建成一个园区、带动一批农户,不断扩大园区经营规模,推动现代农业健康持续发展。
同时,我们将探索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与城镇建设、美好乡村、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拓展生态、休闲、观光、旅游、娱乐和传承文化等功能,着力打造休闲农业产业示范园、休闲农庄、休闲农家等各具特色的休闲农业示范点,积极策应明光市‚O‛型旅游线路开发,做好休闲、观光、体验、采摘、旅游等农业大文章,实现农村发展与城市需求、现代消费直接对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五、完善基础设施
立足于完善园区的生产功能,积极谋划项目、争取项目、落实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力促园区水、电、路、渠、沟、桥、涵等配套设施落实到位。尤其是当前要做好6万亩高标粮田稍加改造、千亿斤增粮工程、农业服务化组织三个项目的实施,切实加强与农场、项目主管部门、施工单位的沟通对接,确保每个项目建成后,不仅能充分满足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而且对园区的中心路网进行升级改造,努力形成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切实发挥项目的最大效益。同时加强政策研究,用足用活扶持政策,除了市里出台的奖励政策外,还要用好省市扶持龙头企业及合作组织在品牌创建、信贷扶持、财政奖补、土地流转等方面出台的政策。密切加强与上级部门的协作与配合,积极聚合部门项目资源,用政策引导和项目扶持推动园区加快发展。
六、强化组织领导
由于潘村洼现代农业示范区走的是‚垦地合作‛共建新路子,为了充分发挥潘村湖农场这一地域优势,确保各项工作有效衔接、快速落实,我们将进一步调整充实示范区指挥部工作机构,镇里主要领导和农场相关领导亲自挂帅,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场地两家单位相关部门共同参与,抽调专职工作人员集中办公,具体负责示范区建设的组织协调、统筹谋划、推进落实。扎实做好园区建设的组织实施、协调服务等工作,切实保障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的顺利推进。
总之,我镇现代农业示范区起步较晚,面临的差距还很大,争创的任务还很重,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细化目标、落实责任、形成合力,全面提升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整体水平。
第三篇:加强“三基”建设 提升执政水平
青海:加强“三基”建设 提升执政水平
昨天,青海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体会议胜利闭幕。会议部署了加强“基层组织、基础工作、基本能力”建设工作,审议通过了《中共青海省委关于加强“三基”建设提升执政水平的意见》,安排部署了下半年重点工作。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把“基层组织、基础工作、基本能力”三者作为一个整体来系统安排部署,在青海省还是第一次。这是省委从提升执政水平、实现战略任务的全局出发实施的一项重大决策。它对于我们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十八大以来中央作出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从严治党方针,巩固扩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深化改革和法制进程,逐步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要充分认识加强“三基”建设的重大意义。善于抓基层打基础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当前,青海省正处于加快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各族人民正在奋力打造“三区”,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贡献力量。对于青海而言,加强“三基”建设,是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切实肩负起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能否把中央的大政方针落到实处,把省委的目标蓝图变成现实,抓好“三基”至关重要;加强“三基”建设,是有效攻克薄弱部位、夯实党的执政根基的固本之策。只有建强了“三基”,补齐“短板”,消除“软肋”,才能夯实党在多民族地区执政的基础;加强“三基”建设,是密切联系和服务群众、深化拓展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举措。要把教育实践活动继续引向深入,把整改和建章立制落到实处,真正让群众满意,就必须下大功夫,着力解决“三基”方面的突出问题,在理想信念、宗旨意识、转变作风、联系群众、帮助基层、素质能力、廉洁高效等方面都有大的提升。
要准确把握“三基”建设的目标和举措。这次全会最主要的成果是审议通过了《中共青海省委关于加强“三基”建设提升执政水平的意见》,《意见》对“三基”建设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基本原则和方法步骤作出了明确部署,是新形势下实现青海省基层组织全面加强、基础工作全面进步、基本能力全面提升的行动方略。《意见》提出了两年见成效、七年大变样的“两步走”奋斗目标。“两步走”的安排,从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出发,统筹当前和长远,兼顾需要和可能,与“三区”建设等重大部署和战略目标相一致。《意见》关于加强“三基”的主要措施呈现了系统性,突出了针对性,体现了创新性,并站在建设法治青海的高度,强调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三基”建设向着科学化、法制化轨道迈进。我们必须系统把握,不可偏废,实现协同推进、综合治理,直面现实中的矛盾和问题,把解决突出问题与全面提升水平结合起来,通过一项项举措、一件件实事,确保“三基”建设不走过场、不变样,深入人心、久久为功。
要切实加强对“三基”建设的组织领导。“三基”工作涉及面广、任务重、要求高,只有高度重视、精心安排、强化举措,才能不断推动工作迈上新台阶。要落实领导责任。各级党委(党组)要切实担负起抓“三基”的重任,把“三基”建设放在“五位一体”加党建的总布局中加以谋划和推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组织部门统筹协调、各地各部门上下联动、干部职工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力争在一些方面率先探索、实现突破;要解决突出问题。坚持问题导向,既是“三基”建设的鲜明特点,也是确保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要发挥主体作用。抓好“三基”,需要各方面共同参与、群策群力,全省上下要增强问题意识,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在抓具体抓深入上下功夫,切实推动“三基”建设不断呈现新气象。
今年以来,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改革发展任务相当繁重,面对严峻挑战,我们以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抓住国家出台的政策机遇,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直面困难、提前谋划,顶住压力、主动作为,综合施策、深化改革,深处着力、打主动仗攻坚战,全省经济呈现出稳中有进、稳中有为、稳中向好的态势,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一些指标走在全国前列。这些成绩的取得实属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省上下团结拼搏的结果,是重大政策举措累计叠加、综合显现的结果。做好下半年工作,要认清当前发展形势,进一步坚定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为全国大局做出贡献的信念;把握重大关键问题,努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为实现全年目标任务提供保障。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三基”工作关乎全局、关乎长远、关乎根本,加强“三基”,彰显了优良传统的继承,反映了客观实践的呼唤,顺应了改革创新的潮流,体现了完成使命的要求。“三基”问题带有普遍性,但在青海表现得更为突出。我们要迅速行动起来,要充分认识“三基”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高度的政治和行动自觉,全力把这项重大基础工程抓紧抓实抓好。我们要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不折不扣地把“三基”工作一抓到底,确保“三基”建设不走过场、不变样,以改革增活力,以稳定促发展,以党建保大局,实现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不断提升执政水平,着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奋力开创青海各项事业新局面。
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围绕省委确定的战略任务,咬定目标,扎实工作,加强“三基”建设,提升执政水平,确保全年发展任务的胜利完成。
第四篇:以信息化提升“三化”建设水平
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加大信息技术应用,以信息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政务和社会事业信息化建设,努力为兵团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贡献。
兵团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开展以来,按照兵团党委的部署和要求,兵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深入学习、全面贯彻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紧密联系实际,迅速掀起大学习、大讨论的热潮,把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同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加大信息技术应用、以信息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政务和社会事业信息化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将开展的大学习、大讨论活动转化为指导实践的强大动力、促进工作的具体行动、创造业绩的坚强保证,切实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以信息化带动兵团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努力为兵团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贡献。
一、切实增强做好信息化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后,兵团面临千载难逢的大建设、大开发、大发展的良好机遇。在兵团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兵团信息化工作系统的全体党员干部职工要充分认识中央支持新疆及兵团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全面把握中央支持新疆及兵团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内在要求和相互关系,找准大学习、大讨论活动与加快信息化工作科学发展的结合点和切入点,明确信息化工作在兵团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中的战略地位,正确认识新形势新任务对信息化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到中央、自治区和兵团党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增强做好信息化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加强作风建设、提升工作效率,从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去思考和做好信息化工作,用足用好中央的各项政策措施,确保兵团党委部署的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二、全力提升信息化带动兵团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水平
在以城镇化为载体,以新型工业化为支撑,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的“三化”进程中,信息化作为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以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突破时空局限,不断开创技术创新和生产力发展新局面,不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为兵团“三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围绕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城镇社区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城镇化。
围绕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培育发展信息产业,以信息化带动新型工业化。
信息技术在兵团工业、服务业等各领域的广泛深入应用,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信息化成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途径。今后一个时期。兵团将继续加大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力度,推动农牧机械、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矿产开发、氯碱化工、石化产品精深加工及煤化工等行业信息技术应用,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用高新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带动兵团发展工业,走低消耗、低排放、高附加值、高效率、可持续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大中型企业研发和设计协同化、生产设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和企业管理信息化,带动企业工艺创新、技术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周绕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加速传统农业改造,以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
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精准农业、特色农业发展成效显著,兵团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截至2009年年底,全兵团高新节水灌溉面积1000万亩,机采棉面积超过174万亩。今后一个时期,将继续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扩大滴灌自动控制高效节水灌溉规模,促进精量播种机、变量施肥机、采棉机等智能化农机具的应用。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控性、精确性,走集约化、产业化、市场化之路,率先建成全国节水灌溉示范基地、农业机械化推广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涉农信息资源体系,加强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建立综合性和专业性的智能化农业专家系统,提供农业咨询服务。加强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市场竞争力。推广团场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和职工“一卡通”,实现团场与职工的信息共享。实施自动节水滴灌和农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建设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示范园区。
三、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政务和社会事业信息化进程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是信息化工作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以解放思想作为引领信息化工作的推动,充分发挥信息网络在就业、教育、科技、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利用信息技术广泛开展一系列覆盖全兵团以及与地方相协调的公共管理和服务工作,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政务和社会事业信息化建设步伐。
今后一个时期,兵团将继续提升电子政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服务能力。整合网络资源,建立兵团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实现兵团与师、市和团场网络的互联互通。建设部门重点业务应用系统,促进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完善兵团和各师、各部门政务网站的信息公开、网上办事和公众参与功能。推动中小学校园网改造升级,加强教学信息资源开发,推动网络化教育。鼓励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行业协会等建立专业性的、行业性的科技信息网络服务体系。继续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公共信息基础数据库,培育发展数字内容服务。着力完善医疗卫生信息服务体系,推动远程会诊系统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健全覆盖全兵团的社会保障和劳动就业信息系统。构建城市综合管理公众服务体系。推广应用社会治安监控系统,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推动互联网、手机等信息网络和信息安全管控的预警机制、技术平台建设,建立兵团网络与信息安全综合管控预警平台,强化对突发事件和公共危机事务的预警和处理能力。加快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一体化建设。
四、努力促进信息化工作取得新成效
信息化工作要紧紧围绕并服从服务于推进兵团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这个目标,把在大学习、大讨论活动中的所学所思具体运用到信息化工作中,使之经受实践检验,让信息化工作成果惠及兵团职工群众。勤于学习、善于思考是保证。要不断加强学习、加深思考,努力提高对国内外信息化发展趋势、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分析研判,认真研究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进一步开阔眼界和胸襟,看清差距,立足兵团优势,积极探索信息化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在学习和思考的基础上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推动工作。把握关键、突出重点是核心。要把理清思路、解决问题和体制机制创新贯穿于提高信息化工作始终,在转变观念中深化认识,在深入调研中明确思路。重点把握新形势下加快兵团“三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刻领会“三化”之间的内在关系,明确落实信息化带动“三化”的思路、目标和措施,着手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的、最直接的和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最终形成符合兵团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要求的信息化工作机制。强化责任、注重实效是关键。要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爱岗敬业、提高能力。要有效率观念和成本意识,把功夫多花在深入调研、摸清情况、解决突出问题上。要把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同当前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同“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结合起来,同制定兵团信息化发展战略和“十二五”规划结合起来,对在大学习大讨论活动中查找出的问题和差距统筹考虑,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和办法,力求各项活动见实效,信息化工作取得新突破。
第五篇:三基建设提升执政水平实施方案
关于加强“三基”建设提升执政水平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十八大以来中央作出的各项部署。根据省、市、县委《关于加强“三基”建设提升执政水平的实施意见》,现结合我镇实际,就加强“三基”建设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从严治党方针,巩固扩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推进“三基”建设工作,持续加强基层组织和干部职工队伍的建设,强化基层基础管理,不断提升干部员工基本素质,夯实发展根基。
二、目标要求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从严治党,把改革精神、法治理念、廉政意识和科学管理要求贯彻始终,以强化基层组织为关键,以做实基础工作为路径,以提升基本能力为手段,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不断深化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推动基层党组织成为坚强战斗堡垒、基层政权组织增强执政行政能力、其他基层组织健全配套,推动**镇建立职能清晰、管理精细、权责明确、高效规范的工作运行机制,推动广大干部职工成
在居民小区、社区网格、商务楼宇、商业街区,设立门栋中心户,探索在社区文艺、体育等群众组织中设立特色党支部或党小组;推广建立社区网络党支部,设立党员QQ群等做法。三是全面推进党群共建。建立健全各领域、各层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配齐配强组织负责人,建立社会化党群工作者队伍,推动群团组织向非公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各领域拓展,制定出台《***党建带工建、团建、妇建工作安排意见》,以“党建带三建”为载体,开创工会、共青团、妇联工作新局面。四是抓好后进基层组织整建。建立符合各领域特点的基层党组织考评体系,建立基层党组织晋位升级长效机制,每年确定各领域考评排名靠后5%的后进党组织,采取“双联三派”方式进行常态化整顿。
3.实施头雁领飞工程。一是配强党组织书记。以农村和社区为重点,打破地域、身份和职业界限,扩大选人视野,拓宽干部来源,注重从致富能手、农民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复员退伍军人、外出务工经商返乡党员、大学生村官中选拔村党组织书记,继续推行选派党组织副书记和社区工作指导员的做法。按照思想政治素质好、社会管理能力强、群众工作能力强的要求,坚持从本社区优秀居民党员中竞选、面向社会公开选聘、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优秀党员干部中选派等途径选拔社区党组织书记。引导和支持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从社会各类优秀党员中招聘职业化党组织书记。二是培养后备力量。按照基层党组织书记1:2,委员1:1的比例建立后备人才库,储备村、社区、非
个一”主题活动;发挥远程教育网络、手机信息平台作用,有效利用培训网络,全面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工作;三是强化党员管理。抓好党员信息库建设,与“西宁市党员信息综合管理系统”并网运行;通过开展流动党员“一证六清三培养”活动、创立“流动党员之家”等方式,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服务;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和党员评议,进一步细化、完善《***处置不合格党员实施意见》,在全镇各党组织普遍开展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四是加强党内关爱。总结推广近年来开展服务党员工作的经验做法,进一步健全党员服务体系,全面推行党员设岗定责、亮牌上岗、公开承诺、岗位竞赛以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承诺制,鼓励党员带头参加志愿服务,开展党员服务队、党员奉献日、在职党员进社区、党员服务进万家等主题活动,为各类党员发挥作用提供舞台;完善党内谈心谈话制度和探访慰问制度,坚持做到“六必谈”、“五必访”,建立完善卸任村干部和“三老”人员生活补贴制度和定期慰问制度;规范对“党员帮扶基金”的管理和使用,加大党员创业互助金帮扶力度,促进党员创业,带动群众就业。五是扩大党内民主。深入推进党务公开,确保党员广泛参与和有效监督,落实党代表任期制,探索党代表发挥监督作用的有效途径;健全基层民主议事决策机制,拓宽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方式;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推进村级工作规范化、管理流程化。
5.实施示范引领工程。深入实施“北川先锋”工程,积极创建农村“三公一民主”、社区“四有两化”、机关事业单
抓好党代会常任制和党代表任期制工作,全面推行党代表工作室、党代表接待日、党代表履职承诺制度,推动党代表联系服务党员;组建**县万名志愿者服务队,组织开展以“理论宣讲”、“关爱行动”等为主要内容的8项志愿服务活动,积极服务社会、服务群众。
(二)强化基础工作
1.推进机关建设效能化。科学界定部门职责,理清岗位职责,完善职权目录,防止部门职能交叉。以突出主业为目标,全面开展部门内部机构清理工作,逐步撤并与核心职能联系不紧的内设机构。在全县各系统分层级梳理基础工作,编制工作目录,制定工作内容标准,全面开展基础工作达标活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全面清理、规范各类行政审批事项,加快建立权力清单制度,依法规范行政性收费项目,禁止乱收费、乱罚款和乱摊派。在承接一般性项目建设的审批、备案权限等权利下放的基础上建立权力清单,明确各级党委政府权力和责任,做到权随责走、费随事转。深化政务公开,推进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建立健全窗口现场办公与网上审批项目结合的服务系统,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审批项目和不必要的单位入驻审批中心。在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深入开展争创群众满意窗口、优质服务品牌和优秀服务标兵活动,改进群众监督评议机制,加强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倒逼服务窗口和单位提升服务水平。加大政府部门招投标改革力度,加强对招投标交易活动的全程监督。规范涉企部门执法行为,推行涉企收费清单管理模式改革,建立
考核内容和办法,把机关效能考核作为考核重要依据,把干部职工平时考核作为考核的基础。建立健全干部职工平时考核和考核办法,干部职工考核评优注重平时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奖金分配依据干部职工考核等次拉开差距。充分运用考核结果,考核情况直接与晋升职务职级、增加工资薪酬、参加教育培训、安排疗养休假等挂钩。
3.推进职能建设规范化。结合全面深化改革,构建职责明确、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机关管理体系。转变县乡机关职能,重点解决机关权责不相匹配的问题,激发基层活力。实施扩权强乡(镇)工程,合理划分县乡事权范围,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行政许可和审批委托乡镇办理;强化乡镇统筹管理村级事务职能,对村级惠民政策落实、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安排、公益性岗位人选聘用等事项实行乡镇前置审核;配强乡镇、村(社区)群团工作和武装专干,落实岗位责任,切实发挥职能。强化乡镇对县直部门派驻机构的人事管理权限,派驻机构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考核选任、管理监督、评先评优充分听取乡镇意见。建立健全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继续开展“向人民汇报,请人民评议”电视问政活动。认真落实“三议一表决、两公开一监督”制度,不断完善村规民约,提高村级组织民主管理水平。稳步推进社区“减负”,建立政府行政事项进入社区准入制度和社区协助政府办理事项指导性目录,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委托社区办理工作机制。推进社会救
备基础,初步搭建上联农牧厅、下联村的省、市、县、乡镇、村完整闭合的五级村级信息服务体系雏形,实现农业信息的无障碍上下联动。加大“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在种植、养殖业推广应用力度,保障已建成村级农业信息服务站的维护,促进“三农”工作信息化。探索有效途径,构建集接访、咨询、举报等功能的综合信息管理服务平台,提高公共信息管理服务水平。加快推进乡镇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壮大农村集体财务管理人员队伍。推进乡镇社会治安防控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治安防控能力。
5.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聚焦“四风”,持续开展正风肃纪行动,注重建章立制,集中整治信仰缺失、党性淡薄、滥用职权、损公肥私、与民争利等突出问题。把帮助基层解决作风问题纳入领导机关整治工作内容,实行问题认领制度,及时指导和帮助基层解决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北川清风”廉政品牌建设活动,着力培育廉洁高效的基层组织,着力提升干部职工拒腐防变能力,督促乡镇党委和纪委落实“两个责任”。建立健全村级反腐倡廉机制,加快推进“阳光农廉网”建设,落实村务监督委员会责任,重点解决村级“两委”班子软弱涣散现象,重点治理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林权登记、“三资”公开、奖励性住房、危房改造、低保评定、新农村建设、征地拆迁、惠农政策落实等工作反映的突出问题。坚决惩治庸懒散拖现象,深入开展“抓作风转变、促工作落实”教育实践活动,1
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管理办法(试行)》的相关要求,深化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建立健全理论基础、党性教育和基本能力并重的教育培训内容体系。进一步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办学体制、运行机制、内容方式的改革,不断充实党校师资力量,强化学风建设、拓宽赴外培训渠道,构筑提能强技新平台,确保每年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训面达70%以上。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科学发展能力等方面的知识为主要内容,有计划的组织科级干部、各项重点工作骨干人才、党政人才、农村实用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年轻干部开展培训。各级党校要以法律知识、民族宗教政策、计算机操作、公文写作、语言表达、调查研究、群众工作、应急处突等为重点,从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入手,做好通用基本能力培训工作。各系统以行业政策法规、业务知识、工作规则程序、任务执行为重点,面向本系统干部职工进行专业基本能力轮训。着力培养“全科型”乡镇干部,全面培训,提升综合素质,力求人人成为国家政策法规的讲解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经济发展的指导员、民生困难的服务员。村(社区)干部的培训要强化法律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引领能力和基本工作方式方法的培训力度,使最基层的领导干部成为懂法守法、尽责奉献、能力突出的村社发展领头雁。创新培训方式方法,坚持“送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通过分批选送干部到省外院校、科研机构进行考察培训,邀请专家、学者开展讲座、现场教学、技术辅导
实施年轻干部“墩苗计划”,每年从县直部门、乡(镇)机关中选派20名优秀年轻干部到村(社区)挂职锻炼,提升年轻干部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同时,建立健全后备人才库人员培训、考核机制,始终保持后备人才库中的人员“进得来、出得去”,确保后备人才库动态更新。
4.加强民族宗教政策培训。以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为引导,以加强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涉藏维稳思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乡镇、村(社区)、寺院、学校为依托,借助“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和寺院“法制宣传月”等形式,以党员干部、广大青年、教师学生和宗教人员为重点,深入开展涉藏、涉疆维稳宣传教育、法治教育和国防教育。狠抓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促进广大党员干部坚定政治立场,树立大局意识,统一意识,引导僧俗群众分清是非、旗帜鲜明地反对分裂渗透和暴力恐怖,增强“四个认同”、“五个维护”思想意识,全社会形成维护长治久安,共建和谐社会的大格局、大氛围。
5.加强普法宣传教育培训。强力推进法治**建设,进一步提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监督制约水平,带动基层单位和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加大对干部的法律教育培训力度,推动各级干部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促进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和水平,保证在依法依规范围内开展各项工作,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大力推进依法治理工作,全面开展法治乡镇和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提高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的法治素养
筹提升基层各类组织建设水平,把“三基”建设作为事关全局和长远的大事切实抓紧抓好。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要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及其工作机构,共同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组织部门统筹协调、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上下联动、干部职工全员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
2.认真制定方案,精心组织实施。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要把“三基”建设与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着力破解体制机制性障碍,增强“三基”建设的内生活力。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加大对本单位工作的指导力度,要抓紧调查研究,“一把手”要亲自主持制定活动方案,方案既要符合各自实际,又要特色鲜明、亮点突出,具有可操作性,便于组织实施。
3.从严从实督导,扎实推进工作。建立完善督促检查机制,对“三基”建设重点工作实行挂牌督办、办结销号和问责制,确保各项任务全面落实。县委加强“三基”建设督导组和县委组织部要加强对“三基”建设的督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思想不重视、责任不明确、措施不落实、工作成效不明显的乡镇、部门和单位,追究相关领导责任。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要通过领导点评、专项检查、随机抽查、现场观摩、群众评议等形式,及时了解真实情况,加大指导和督促力度,确保加强“三基”建设重要举措全面落到实处。
4.强化机制保障,确保工作成效。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要坚持靠制度激励约束,靠制度管人管事,健全完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