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把握当前农业农村发展形势

时间:2019-05-12 19:01: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科学把握当前农业农村发展形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科学把握当前农业农村发展形势》。

第一篇:科学把握当前农业农村发展形势

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形势

摘要:在中国这个农业大国,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的状况直接影响到我国农村改革,从而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经过中国农民半个多世纪的艰辛探索,中国农业经过曲折的变革与发展,在集体所有的土地上重建了农户经济,终于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继而向小康社会迈进,市场化改革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农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正朝着现代化方向前进。可以预料,随着知识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经济时代的到来,21世纪中国农业将要经历一场新的科学技术、发展模式及经营方式的深刻变革,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和新的趋势。关键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形势

1.我国农村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农村农业的现状是家庭分割制度,既按人口分地,每家只有几亩或十几亩的小块天地,这就十分不利于田地的统一管理和合理开发。不过,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农民的人口众多,无其他大块的经济来源。

2.21世纪中国农业发展的新趋势

依我个人理解及查阅资料,我认为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动向、新层面表明,我国农业的发展将出现以下的新趋势或是我的个人建议。

2.1改变农村农业的经营承包方式

现在,中国的农村仍然是小块分割制度,既浪费资源又不好管理,效益不是很高。虽然养活了几亿的农村人口,可并不能使他们致富,处于一种中间状态,反而束缚了劳动力。若改为大块承包方式,不仅好管理,提高效率,而且使一部分人彻底从农业中解脱出来专心从事其他行业发展。但有一个必要的前提,就是大块经营技术,这就需要人才的投入和国家的支持。不过,现在许多国家已有了先例,比如美国、俄罗斯,我们可以借鉴他们的经验。

2.2推广生态农业

我国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应用系统工程方法,把传统农业技术和

现代先进农业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当地自然和社会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规划、设计和组织实施的综合农业体系。它以发展大农业为出发点,按照整体协调的原则,实行农、林、牧、副等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并使各业互相支持,相得益彰,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物质、能量的多层次利用和良性循环,从而实现农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正确地总结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发展生态农业的经验,明确指出:“生态农业作为一种可持续农业模式,也正在逐步试验推广,目前试验已从生态农业 户、村、乡发展到生态农业县。”因此,中国生态农业和国际可持续农业是一致的。我国各地生态农业建设经验已经证明,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为21世纪中国农业与农村现代化建设发展开辟了新的有效途径。

2.3重视海洋农业

海洋农业是一种利用海洋这一巨大的资源宝库,发展以海洋捕捞、海洋养殖为重点的新型农业。因此,像对待地力 一样提高“海力”,促进水产养殖、向集约化、农牧化方向发展,营造“海洋农场”、“海洋牧场”、“海洋林场”,开发海洋生物资源。创建海洋农业目前方兴未艾,发展海洋农业 已成为21世纪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海洋农牧化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海洋农业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在海洋开发方面,应该把发展海洋农业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

2.4探索基因农业

在知识经济时代,生物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克隆技术、新的尖端生物加工法的应用与发展,给人类带来无限憧憬。生物技术突破了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与物种之间的界限,实现了基因的界间转移,极大地拓宽了生物界种质优势的利用。人们不仅可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现有的农作物品种,而且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创造新的动植物品种。近10多年来,我国在转基因抗虫、抗病毒和品质改良农作物与林木方面,对转基因大豆、棉花、烟草、马铃薯、小麦、玉米、甜椒、花生、菠菜等进行田间试验。其中,抗叶病毒的转基因烟草已大面积生产应用,抗棉铃虫的转基因棉花已进入大面积应用示范阶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随着农业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基因农业必然成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不过,这是把双刃剑,处理不好,小则带来食品安全,既转基因作物会对身体产生危害,大则带来物种和生态危机。

2.5建立网上农业

在知识经济时代,农业各个方面的信息进入电脑网络。气候、土壤、水 与物种等环境资源信息,生产资料供求信息,农产品生产、流通、价格信息,科技、教育、政策法规等信息,通过计算机联网,成为人类共享资源。中国农业信息网站已于1998年开通,主要栏目有:科技教育信息网、菜篮子信息网、畜牧兽医信息网、花卉信息网、果业信息网、包装信息网、气象信息、供求热线、农业信息、农业产品资讯等。越来越多的农民已经发现,互联网用途广泛、使用方便,而且充满乐趣。如河南、山东的农民种植的苹果、花生 等农副产品,不但通过网络打开销路,产品还飘洋过海卖给了外国人。信息网络化使农业生 产经营突破地域限制而走向国际化、全球化成为可能。

2.6注重新能源开发

21世纪是能源的时代,谁掌握了能源谁就有发言权。而农业每年会产生大量的可再生能源——作物秸秆,而现在许多地方对秸秆的处理是在地里放火烧掉,这极大浪费了资源,又造成了环境污染。如果可以将这些秸秆充分利用起来,必将是21世纪的一大壮举,也解决了21世纪的最大问题——能源。而且,这是个天然纯净,无污染可再生的能源。所以,这是个百利而无一害的好事,必须大力发展。

从以上分析,21世纪中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将朝着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知识化、市场化、生态化、可持续化相互融合与协调发展的方向发展。为此,我们必须适应我国农业发展的新趋势,构建多种类型的农业发展模式,尤其是重视发展各种形式的高科技农业即知识型农业,增强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从而有效地形成农业与农村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互动机制的运作方式,推进农业粗放经营型向集约经营型的转变,从根本上消除粗放经营方式所带来的资源浪费、效率低、环境污染等严重的消极后果,逐步实现我国农业由非持续型农业发展模式向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的转变,走出一条中国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3.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对大学生的启示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稳民心、安天下的战略产业。作为大学生正确认识当前农业农村发展形势,深入了解农业农村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准确把握推进农业农村经济

发展的思路,一是面对极端天气事件和严峻的自然灾害,今年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为保供给、稳物价、管理好通胀预期、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二是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还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影响“三农”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极端天气事件增多,下半年自然灾害和病虫害仍呈多发重发态势,防灾减灾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依然存在,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压力较大。三是下半年农业农村发展任务十分繁重。必须千方百计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加,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奠定坚实基础。要大力发展粮食生产,扎实推进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全力实现粮食第八个丰收年。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全面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积极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深化农村改革,多渠道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是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我们作为一个大学生,当看到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取得的显著成效时,我们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因为我知道我们的社会还在进步还在发展。当得知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时,作为一位公民和社会的特殊群体,我感觉到我们的责任。当我们对祖国的未来发展进行憧憬时,我希望它是欣欣向荣的。

参考文献: [1] 兰志明.世纪之交 加快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J].西藏科技.2000(03)

[2] 吴德育.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 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J].福建农机.2006(03)

[3] 丁伟.新形势下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

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11(04)

[4] 李硕雅.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影响[J].理论学习.2009(07)

第二篇:形势与政策-当前农业农村发展形势

当前农业农村发展形势

“三农”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这一科学定位,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国情、农情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三农”问题作了许多重要阐述,对“三农”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念、新举措,进一步发展了我们党关于“三农”工作的指导思想与政策理念。

党的十八大专题部署了“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工作,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新农村、推进“四化同步”等重大任务,这些要求和部署是在“三农”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农业农村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党的十六大以来这10年,是农业发展最快、持续向好的10年,是农民得到实惠最多、各项权利扩大落实的10年,是农村面貌变化最大、统筹城乡发展迈出实质步伐的10年。大家普遍认为,“三农”发展迎来了又一个“黄金期”。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在中华民族农业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实现大幅增产——粮食实现“”九连增。粮食生产成功打破丰歉波动的传统周期,2012年达到11791亿斤、比2003年增产3177亿斤,连续9年增产、连续6年超万亿斤,时间之长、幅度之大历史罕见;农业生产成功打破“粮经消长”的传统格局,棉油糖、果菜茶和肉蛋奶、水产品等全面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农业整体素质和综合效益有了大幅提升。二是农民收入增长创造历史纪录。——农民增收实现“九连快”预计2012年全国农民

人均纯收入达到7800元、比2003年增加5178元,年均增加575元,增幅之大前所未有;年均增长8.6%,增速之快历史少见。尤其可喜的是,农民收入增速连续3年超过城镇居民,中西部地区增速普遍超过东部地区,多年期盼的城乡和区域收入差距缩小的态势初步呈现。农村贫困人口生存和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三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10年来全国新建改建290万公里农村公路,解决3.96亿人饮水安全问题,新增沼气用户3180万户。1020万农户从首次开展的农村危房改造中受益。农村用电条件大为改善。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建成。生态状况整体恶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四是农村社会事业取得突破性进展。农村学生开始接受真正意义上的免费义务教育,农民看病就医有了基本保障,农民养老方式正在经历重大转变,农村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救助。几千年来广大农民学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困有所济的梦想,正在变为现实。五是工农城乡关系发生深刻变化。公共资源更多向农村配置,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一体化进程加快,城乡统一的就业市场基本形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速度加快,城镇化率超过50%,工业对农业的拉动作用、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六是农村社会呈现安定祥和新局面。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到加强,村民自治制度不断完善,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扎实推进,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社会治安进一步好转,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三、当前农业农村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

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仍然是农业现代化滞后,经济社会体制中最突出的矛盾仍然是城乡二元体制障碍明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最严重的制约仍然是城乡发展和居民收入差距过大。

(一)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问题不容忽视

我国虽然粮食连年增产,但农产品供求仍然处于“总量基本平衡、结构性紧缺”的状况。这个重大判断,既是对过去一个时期我国农产品供求关系的客观总结,也是对未来我国农产品长期供求趋势的科学把握。今后随着人口总量增加、城镇人口比重上升、居民消费升级和农产品的工业及能源用途拓展,全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将持续增长、对质量安全的要求将不断提升。与此同时,农业生产进入高成本、高风险和资源环境约束趋紧、青壮年劳动力紧缺的历史阶段,各种制约因素增多、持续稳定发展难度加大。综合看,我国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存在着不可低估的风险和隐患,我们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醒。要清醒地、坚定不移地深化对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深刻认识粮食安全是工业化、城镇化的根本保障。

(二)农业现代化发展滞后

当前,相对于快速推进的工业化、日新月异的城镇化和风起云涌的信息化,农业现代化明显滞后,是实现现代化的短板;城乡分割、城乡失衡,是最大的社会结构性矛盾。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滞后,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是完成保供增收任务、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依靠,是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关键环节。

(三)城乡二元体制障碍明显,城乡发展差距过大

我国长期处于城乡二元体制割据发展的局面,城乡公共服务资源分配不均,城乡要素交换仍然存在不平等的现象,在城镇化过程中农业人口市民化的问题较为突出,这些问题成为了城乡统筹发展的体制障碍。

(四)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处于历史高位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2020年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尽管这些年农民增收实现了“九连快”,但仍低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和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尽管近3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所缩小,但收入差距仍处于历史高位。

即使2020年实现了城乡居民“收入倍增”,收入差距过大问题仍难以完全解决。今后一段时间,农民收入至少应与城镇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并力争超过。

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目标

(一)“四化同步”,城乡统筹发展,城乡发展一体化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坚持“四化同步”,关键是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充分发挥工业化的支持反哺作用、信息化的引领提升效应和城镇化的辐射带动功能,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重点要在加快形成统筹城乡发展体制机制上实现突破,确保公共财政、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土地出让金更多向“三农”倾斜,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努力做到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二)加快建设农业现代化,实现农民收入倍增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这是我们党根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出的目标任务。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是完成保供增收任务、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依靠,是实现“四化同步”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关键环节。当前,我国已经到了传统农业加快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要围绕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目标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着力强化政策、科技、设施装备、人才和体制支撑,不

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科技贡献率,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围绕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增目标,广泛开辟农民就业增收渠道,加快构建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三)增强农村发展活力,拓宽和创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思路,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十八大报告强调,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这是立足农业农村发展实际需求,着眼于完善农业农村发展体制机制作出的重大部署,为我们推进农村改革创新和制度建设指明了方向。要适应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和制度创新,着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财产权,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对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的扶持力度。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公益性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积极推进农村金融保险制度创新,推进农村金融组织、制度、服务创新,扩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增强现代农业发展后劲。

四、2013年农业农村发展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

2012年12月21日-22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系统总结2012年和过去10年农业农村发展成就,深刻分析“三农”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重点研究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全面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党中央、国务院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会前,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专门研究

了会议文件,对农业农村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讨论稿)》。

2013年农业农村发展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继续做好“三农”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2013年农业农村发展要按照“四化同步”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总体要求,中央指导农村工作的文件(一号文件图片)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为主题,突出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创新这一着力点,对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安排。

2013年农业农村工作的目标任务是: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就是要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再获丰收,确保农民收入增长势头不减弱,继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增进农民福祉;要进一步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体制障碍,大力推进从农业生产经营、社会化服务到农村公共服务、乡村治理等领域的机制创新,进一步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2013年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任务是:一要继续抓好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切实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强化农业科技支撑。继续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适时启动重要农产品临时收储,发挥市场流通对农业生产的带动作用。二要继续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快推进农村水、路、电、气、房等建设,加大森林、草原等保护和建设力度,加强农村垃圾、污水等治理。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做好农村社会保障工作。深入实施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三要继续深化农村改革。积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者,加大对农民合作社的政策扶持。稳步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金融、征地制度等其他各项改革。继

续做好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四要继续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适应农村社会结构加速转型的新形势,进一步健全乡村治理机制,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农村基层民主管理,保障农民利益、维护社会稳定。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一项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伟大事业,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我们要坚持不懈加强和改进对“三农”工作的领导,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不能动摇,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力度不能减弱,农村的改革发展步伐不能放慢,举全党全国之力持之以恒强化农业、惠及农村、富裕农民,推动“三农”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第三篇:形势与政策-当前农业农村发展形势

当前农业农村发展形势

“三农”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这一科学定位,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国情、农情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三农”问题作了许多重要阐述,对“三农”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念、新举措,进一步发展了我们党关于“三农”工作的指导思想与政策理念。

党的十八大专题部署了“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工作,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新农村、推进“四化同步”等重大任务,这些要求和部署是在“三农”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农业农村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党的十六大以来这10年,是农业发展最快、持续向好的10年,是农民得到实惠最多、各项权利扩大落实的10年,是农村面貌变化最大、统筹城乡发展迈出实质步伐的10年。大家普遍认为,“三农”发展迎来了又一个“黄金期”。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在中华民族农业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实现大幅增产——粮食实现“”九连增。粮食生产成功打破丰歉波动的传统周期,2012年达到11791亿斤、比2003年增产3177亿斤,连续9年增产、连续6年超万亿斤,时间之长、幅度之大历史罕见;农业生产成功打破“粮经消长”的传统格局,棉油糖、果菜茶和肉蛋奶、水产品等全面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农业整体素质和综合效益有了大幅提升。二是农民收入增长创造历史纪录。——农民增收实现“九连快”预计2012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800元、比2003年增加5178元,年均增加575元,增幅之大前所未有;年均增长8.6%,增速之快历史少见。尤其可喜的是,农民收入增速连续3年超过城镇居民,中西部地区增速普遍超过东部地区,多年期盼的城乡和区域收入差距缩小的态势初步呈现。农村贫困人口生存和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三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10年来全国新建改建290万公里农村公路,解决3.96亿人饮水安全问题,新增沼气用户3180万户。1020万农户从首次开展的农村危房改造中受益。农村用电条件大为改善。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建成。生态状况整体恶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四是农村社会事业取得突破性进展。农村学生开始接受真正意义上的免费义务教育,农民看病就医有了基本保障,农民养老方式正在经历重大转变,农村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救助。几千年来广大农民学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困有所济的梦想,正在变为现实。五是工农城乡关系发生深刻变化。公共资源更多向农村配置,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一体化进程加快,城乡统一的就业市场基本形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速度加快,城镇化率超过50%,工业对农业的拉动作用、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六是农村社会呈现安定祥和新局面。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到加强,村民自治制度不断完善,1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扎实推进,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社会治安进一步好转,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三、当前农业农村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

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仍然是农业现代化滞后,经济社会体制中最突出的矛盾仍然是城乡二元体制障碍明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最严重的制约仍然是城乡发展和居民收入差距过大。

(一)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问题不容忽视

我国虽然粮食连年增产,但农产品供求仍然处于“总量基本平衡、结构性紧缺”的状况。这个重大判断,既是对过去一个时期我国农产品供求关系的客观总结,也是对未来我国农产品长期供求趋势的科学把握。今后随着人口总量增加、城镇人口比重上升、居民消费升级和农产品的工业及能源用途拓展,全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将持续增长、对质量安全的要求将不断提升。与此同时,农业生产进入高成本、高风险和资源环境约束趋紧、青壮年劳动力紧缺的历史阶段,各种制约因素增多、持续稳定发展难度加大。综合看,我国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存在着不可低估的风险和隐患,我们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醒。要清醒地、坚定不移地深化对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深刻认识粮食安全是工业化、城镇化的根本保障。

(二)农业现代化发展滞后

当前,相对于快速推进的工业化、日新月异的城镇化和风起云涌的信息化,农业现代化明显滞后,是实现现代化的短板;城乡分割、城乡失衡,是最大的社会结构性矛盾。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滞后,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是完成保供增收任务、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依靠,是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关键环节。

(三)城乡二元体制障碍明显,城乡发展差距过大

我国长期处于城乡二元体制割据发展的局面,城乡公共服务资源分配不均,城乡要素交换仍然存在不平等的现象,在城镇化过程中农业人口市民化的问题较为突出,这些问题成为了城乡统筹发展的体制障碍。

(四)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处于历史高位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2020年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尽管这些年农民增收实现了“九连快”,但仍低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和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尽管近3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所缩小,但收入差距仍处于历史高位。即使2020年实现了城乡居民“收入倍增”,收入差距过大问题仍难以完全解决。今后一段时间,农民收入至少应与城镇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并力争超过。

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目标

(一)“四化同步”,城乡统筹发展,城乡发展一体化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坚持“四化同步”,关键是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充分发挥工业化的支持反哺作用、信息化的引领提升效应和城镇化的辐射带动功能,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重点要在加快形成统筹城乡发展体制机制上实现突破,确保公共财政、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土地出让金更多向“三农”倾斜,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努力做到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二)加快建设农业现代化,实现农民收入倍增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这是我们党根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出的目标任务。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是完成保供增收任务、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依靠,是实现“四化同步”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关键环节。当前,我国已经到了传统农业加快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要围绕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目标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着力强化政策、科技、设施装备、人才和体制支撑,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科技贡献率,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围绕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增目标,广泛开辟农民就业增收渠道,加快构建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三)增强农村发展活力,拓宽和创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思路,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十八大报告强调,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这是立足农业农村发展实际需求,着眼于完善农业农村发展体制机制作出的重大部署,为我们推进农村改革创新和制度建设指明了方向。要适应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和制度创新,着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财产权,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对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的扶持力度。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公益性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积极推进农村金融保险制度创新,推进农村金融组织、制度、服务创新,扩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增强现代农业发展后劲。

四、2013年农业农村发展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

2012年12月21日-22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系统总结2012年和过去10年农业农村发展成就,深刻分析“三农”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重点研究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全面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党中央、国务院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会前,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专门研究了会议文件,对农业农村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讨论稿)》。

2013年农业农村发展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继续做好“三农”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2013年农业农村发展要按照“四化同步”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总体要求,中央指导农村工作的文件(一号文件图片)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为主题,突出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创新这一着力点,对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安排。

2013年农业农村工作的目标任务是: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就是要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再获丰收,确保农民收入增长势头不减弱,继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增进农民福祉;要进一步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体制障碍,大力推进从农业生产经营、社会化服务到农村公共服务、乡村治理等领域的机制创新,进一步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2013年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任务是:一要继续抓好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切实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强化农业科技支撑。继续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适时启动重要农产品临时收储,发挥市场流通对农业生产的带动作用。二要继续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快推进农村水、路、电、气、房等建设,加大森林、草原等保护和建设力度,加强农村垃圾、污水等治理。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做好农村社会保障工作。深入实施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三要继续深化农村改革。积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者,加大对农民合作社的政策扶持。稳步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金融、征地制度等其他各项改革。继续做好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四要继续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适应农村社会结构加速转型的新形势,进一步健全乡村治理机制,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农村基层民主管理,保障农民利益、维护社会稳定。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一项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伟大事业,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我们要坚持不懈加强和改进对“三农”工作的领导,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不能动摇,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力度不能减弱,农村的改革发展步伐不能放慢,举全党全国之力持之以恒强化农业、惠及农村、富裕农民,推动“三农”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困难挑战增多。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对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更

为紧迫,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矛盾日益尖锐”。科学认识和把握我国农业发展趋势并积极应对,对于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农业发展主要趋势

农民阶层分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初步形成。农民阶层分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出现,表明农村劳动力正在重新布局,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体现,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经济发展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第一产业的产值和劳动力占比逐渐下降。农村劳动力转移导致农民阶层分化:一部分农民离开农村,进入城镇;一部分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经营,保持农户家庭经营模式,或者由传统农民转变为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或专业合作社成员;一部分农民成为兼业化农民,农闲时进城打工,农忙时回村务农;还有一部分农民转变为农资供应商、乡镇企业主、农业经纪人或农机作业服务者等。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加剧和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促进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截至2012年底,我国有家庭农场87.7万个,经营耕地面积达1.76亿亩,占全国承包耕地面积的13.4%;农民专业合作社达68.9万家,县级以上示范社达10万多家,实有成员达5300多万户;各类产业化经营组织超过30万个,带动农户户均增收2800多元;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全国公益性监管服务机构15.2万个,经营性专业服务组织超过100万个。这些新型农业生产经营者具备一定的现代经营能力和资金实力,成为我国农业生产的生力军,引领着我国现代农业发展。

农地流转规模化加快,农业生产“非粮化”明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

农地流转加快,促进规模经营发展。近几年,农村土地流转加快。截至2013年6月底,全国流转面积达3.1亿亩,占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的23.9%,是2008年底的2.9倍。流入方仍以农户为主,但向合作社、企业集中流转趋向明显。流入农户的土地面积占流转总面积的62%,流入合作社和企业的面积占近30%。截至2012年底,经营土地面积100亩以上的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有270多万户,农业合作社30多万家。

“非粮化”日趋明显。近年来,土地租金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快速上涨,粮食生产成本不断提升,种粮效益比较低。尽管国家对粮食生产进行补贴,但生产粮食的经济效益远不如种植非粮作物。因此,相当多新型经营主体选择了种植效益相对较高的经济作物,如蔬菜、果类等。截至2012年底,土地总流转面积为2.78亿亩,流转后用于种植粮食作物的土地面积为1.56亿亩,占家庭承包耕地流转总面积的56%,低于全国约68%的平均水平。

粮食生产“十连增”,但保障粮食安全难度加大。2003年到2013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增加了17124万吨,实现了粮食生产“十连增”,增幅达39.8%。与此同时,我国粮食净进口量逐年攀升,2012年粮食净进口超过7000万吨,创历史新高。保障粮食安全难度加大。

粮食继续增产难度较大。耕地面积逐年减少,极端灾害天气频发,病虫害严重侵袭,短期内突破性的增产科技成果不多,粮食在高基数上继续增产难度较大。

粮食消费量快速增长。我国粮食消费总量持续上升,增产幅度赶不上消费增长的速度,粮食自给率逐年下降。粮食消费持续上升的原因主要有:一是人口增加导致粮食需求刚性上升;二是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改变,越来越多的农民转移到城镇,由粮食生产者变为粮食消费者,消费结构也随之改变,即口粮消费减少、肉蛋奶消费增加。

工业用粮不断增长。我国工业用粮占粮食消费总量的比重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03年,稻谷小麦玉米等谷物工业用粮为4719万吨。到2011年,谷物工业用粮已达8050万吨,增长70.6%。

农民增收“十连快”,但农业生产收益下降。近10年来,我国农民收入以两位数幅度增长,其中非农收入增长幅度占比较大。由于生产成本逐年攀升,农业生产收益率出现下降趋势。

农民收入增长“十连快”,主要来源于非农收入。从2003年到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622元增长到7917元,年均增长率达13.07%。其中,农民人均家庭经营性收入由1541元增长到3535元,年均增长9.66%;工资性收入由918元增长到3447元,年均增长15.8%。工资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逐年上升,由2004年的35%上升到2012年的43.5%。非农收入逐渐成为农民家庭增收的主要来源。

农业生产收益下降,生产成本快速攀升。我国农业已进入生产高成本时代,粮食、大豆、油料、棉花、糖料、蔬菜等农产品每亩投入量的增加快于同期每亩产出量的增加,收益率明显下降。在农产品生产投入增量中,直接生产成本上升是推动农业生产总成本上升的主要因素。种子、化肥、农药、农膜、机械作业、排灌、土地租金、劳动力等成本,占总成本80%以上。

高风险影响农业生产效益。农业高风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产品价格机制不健全,农民几乎没有市场定价权,农业生产经营收入不稳定;二是近年来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频发,给农户造成了直接损失;三是农业保险制度不完善。随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不断涌现和经营规模逐渐扩大,千家万户的经营风险集中到他们身上,并随之放大。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跃上新台阶,但耕地质量恶化。随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跃升,农业资源过度消耗,耕地质量趋于恶化。

耕地质量退化严重。我国农业生产使用化肥存在“一高一低”的弊端。“一高”,是施用量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化肥生产和消费国,我国耕地面积不到世界的1/10,每年施用的化肥总量却占世界的1/3,单位耕地面积化肥投放量是美国的1.7倍。“一低”,是有效

利用率低。我国水稻、小麦和玉米氮肥利用率分别为28.3%、28.2%和26.1%,远低于国际水平。由于过量施用化肥、缺施有机肥,造成土壤板结、有机质土层厚度下降。

土壤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加剧。我国耕地污染退化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10。在华南、华东、东南等矿区和工业发达地区,土壤受重金属和难降解有机物的污染日趋严重。土壤污染直接危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安全和人体健康,制约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积极推进农业发展转型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掌握集中连片的土地、大型农机具、资金等现代农业生产要素,具有经营头脑和市场意识,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力军和引领者。各地应因地制宜,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首先,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训力度,包括传授现代农业科技知识、产加销经营思想和市场理念。其次,建立健全相关政策,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提供服务。第三,给予财政支持,允许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承担部分财政项目,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和先进农业科技项目等,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财政补助力度。第四,给予金融支持,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贷款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从过去十几年的农业发展实践看,农业收益增加80%以上是靠提高价格。应继续加大农业补贴,扩大品种覆盖,提高补贴标准。同时,逐步提高重要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完善重要农产品临时收储制度。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力争主产区财力水平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提高单产是今后粮食发展的主要途径。按世界粮农组织排序,2011年我国谷物单产水平位居世界第二十二位,依靠农业科技支持,粮食增产还有很大潜力。具体可考虑以下三方面:一是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目前我国12亿亩粮田中,中低产田面积占2/3。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提高耕地质量,建设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是未来我国粮食增产的主要方向。二是大力发展旱作农业。我国旱作耕地近10亿亩,占全国耕地面积一半以上。发展旱作农业是充分发挥旱区资源优势、发掘粮食增产潜力的重要途径,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三是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粮食增产。主要是发展良种繁育、粮食耕作栽培、土壤改良、平衡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技术。

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土壤环境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对农产品和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制定修复计划。应尽快组织相关部委,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结果为依据,根据污染区域、污染物类别以及污染程度制定修复计划。其次,突出重点,研究修复技术体系。建议由农业部牵头、有关部门参加,组织全国范围的优势科研单位联合攻关,研究建立土壤污染治理修复技术体系。应围绕现代农业发展需求,把粮食主产区的土壤污染修复列为重点

工作。再次,制定土壤污染治理修复政策和法规。参照德、英等国污染控制和管理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制定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防止土壤污染情况恶化,把治理土壤污染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责。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 发展现代农业就是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农村建设的着力点,既体现了持续扎实推进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又进一步明确了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北湖区作为郴州市农业发展的先锋者,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建设意义重大。经过近年来的不断发展,全区农村经济持续向好发展,农业生产得到较快发展,但从总体情况看,就目前发展现代农业而言,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过渡阶段,正处于发展现代农业的初级阶段,还面临着一些制约现代农业发展诸如农业大而不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落后,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亟待提高,农业效益不高、农民文化水平低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需要认真对待,发展现代农业任重而道远。

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就目前我区大多数农业生产还停留在农业发展的初级阶段,科技的投入很有限,导致我区农业发展面临如下问题:

一、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压力加大

农产品的产量受天气、气候的影响很大,自然灾害的侵袭导致农产品减产现象偶尔发生,而目前经营者的技术不足以趋利避害从而达到稳产,往往就是风调雨顺是年份产量好,收入相对就高,反正不然。因市场对农产品需求逐渐增大,但部分农产品产量不稳定和农民对农产品的存储和保鲜的技术的缺乏,使部分农产品失去市场活力,这影响了我们的农产品在市场上的供给能力,导致农产品供给压力加大等,二、是农民稳定增收困难制约农民自身资金投入

发展现代农业资金来源不外乎有四个渠道,一是中央、地方政府财政的支持,二是金融机构方面的融资,三是社会民间闲散资金,四就是农民自身资金的投入。面对发展现代农业需要资金的庞大缺口,从实际情况看,中央财政、地方政府尽之所能,但远远不够;金融机构资金基本倾向于优先非农产业,重工轻农;社会民间闲散资金对农业投入持观望态度,不温不火;因此发展现代农业还需农民自身资金的投入,但就目前而言,由于随着政策效应、农产品价格拉动作用的相对减弱,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农村二、三产业发展薄弱,吸纳农民就业的空间狭小等因素,农民增收的难

度加大,制约农民自身资金的投入。农民的收入水平低下,阻碍了农村建设的步伐;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加剧了城镇与农村的矛盾。

三、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较低

农业资金投入相对不足,农业基础薄弱,抗灾害能力较差,导致农业生产的起伏较大,发展后劲不足,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滞后,农业仍未从根本上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农业基础设施陈旧老化问题严重,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低。

四、是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组织化水平较低

农业产业化是生产力发展的迫切要求,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长期以来,由于受财力、传统习惯、我区农村小规模生产经营方式及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多方面条件的制约,农村农业产业化与城市工业产业化相比发展严重滞后。农业生产规模化、机械化进展缓慢。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农产品初级加工多、深加工少、产品增值率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角少,实力不强,产业化水平、标准化生产仍然处于初期阶段。另外,缺少有规模、运行比较规范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民从事生产和销售基本上是直接面对市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低。

五、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农村经济运行带来一定的影响

虽然近几年全区贯彻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努力使农民得到更多实惠,但由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持续高位运行、主要农产品市场价格的走势趋低,造成农民种粮效益的不断下降。农村劳动力转移,外出务工收效相对农村较快,青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导致农村劳动力下降,无法满足劳动需求,大量的青壮劳动力的流失直接导致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下滑。辛辛苦苦种了大半年的农作物收入没有在外务工一个月收入多,农民感觉种地不划算,从而影响发展农业的生产积极性。

六、是农业科技推广存在诸多问题

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途径是加速科技进步,加速科技进步的重中之重是要切实强化技术推广。但据调查发现,由于当前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经费严重不足,农村技术推广人员流失严重,留守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等多种原因,造成当前农业科技推广问题多多,农业技术服务功能滞后,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影响当前现代农业的发展;同时,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时,使用种子、化肥、农药和农业用水过程中由于得不到科学的指导,存在大量的浪费现象,加大了生产成本,直接影响农民增收。

鉴于上述问题的相关对策及建议

一、我区应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确保今年农业丰收对于实现国家宏观调控目标,为党和国家的重大政治活动营造稳定环境具有决定性的意义。针对可能导致农业减产的不利因素,我 9 区农业主管部门要做好事前预防和应急管理工作。影响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最大威胁是气象灾害和病虫害的发生,以及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波动。

二、我区应继续发挥支农惠农政策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抓住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有利时机,优化支农结构,着力改善农业设施。考虑到粮食市场价位相对较高,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发挥的作用有限等情况,重点应想方设法扩大农业补贴规模,继续增加转移效率相对较高的农业补贴项目。

三、我区应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长期以来,我区农业波动性较大,一个重要原因是家庭经营制度的确立和巩固。实践表明,小规模家庭经营是农业稳定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力量。近年来肉蛋市场剧烈波动,与大量农户退出养殖市场,生产能力削弱直接相关。我区补贴农业不但要以粮油等比较效益相对较低的农产品为实施对象,而且还要更加关注小规模农业生产者的经济利益。我区惠农政策不但要通过实施低保制度解决农户生活保障问题,而且还要保护小规模农户的生产能力。

四、我区应加强农产品市场和农村市场调控。针对今年农产品市场价格过度波动可能性上升,我区相关监管和调控部门应及时监测。一旦出现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农村消费品市场出现异常波动的苗头,应配套使用经济、行政、法律手段,将农产品市场和农村市场价格过度上涨势头控制好。还要统筹考虑生物能源和粮食安全,深化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第四篇:论当前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形势

论当前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形势

摘要: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在京召开,对长期关注的“三农”问题又作了许多重要阐述,专题部署了“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工作,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新农村、推进“四化同步”等重大任务,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念,进一步发展了我们党关于“三农”工作的指导思想与政策理念。

关键词:农业农村发展形势“十八大”

农业是一个国家稳定的基础,也是其他产业的支柱,农村的繁荣稳定也是国家繁荣稳定的基础,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的全局性问题。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在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下,我国的农业、农村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作为弱势产业,农业仍是国内经济发展中最为薄弱的环节。

一、当前国内农业经济发展基本状况

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高。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系列惠农强农政策的直接推动下,国内农业连续保持了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大多数农产品的生产能力均得到大幅提高,尤其是粮食产量实现了七连增,其主要原因是在政策支持下农业防灾减灾工作逐步完善,新品种、新技术不断得到推广应用,粮食播种面积逐步增加,农产品供给也由长期短缺逐步转变为供求基本平衡。

2、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发率稳步提高。随着国内农业技术进步和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农村隐含的大量剩余劳动力逐步被释放,大量剩余劳动力也逐步向城镇转移,社会中的非农产业则对大量劳动力承

接,最终导致城镇化水平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开发利用得到有效提高。同时,系列城乡间和区域间流动规定的取消导致长期以来的城乡壁垒和地区壁垒被打破,最终导致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全面开放,有效的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3、农民收入显著提高。多年来农副产品价格提升导致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稳步提高,同时粮食多年连续丰收也有效推动了农民收入快速增长。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输出,各地均提高最低工资水平并逐步建立工资支付保障制度,促进了农民务工收入持续增加,并有效推动了农民收入的提高。国家惠农补贴政策及民生工程的实施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的转移性收入,农村体制改革也拓宽了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的渠道,并且国家不断完善的征地补偿制度及补偿标准不断提高也增加了农民收入。

二、新形势下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1、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下降。多年来国内因灾导致的农业损失严重凸显出农业抗灾能力薄弱,靠天吃饭的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也充分说明了农业产业的天然弱质性。而当前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配制也只局限于做某方面的改善,不能从根本上加以改变。

2、生产要素持续发展能力下降。近年来国内农业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逐步恶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国家对农产品调控能力不足。随着国内农产品收购和流通环节市场化程度的加深以及跨国粮食企业对国内市场的渗透,导致国家

对国内农产品市场的调控能力不断被削弱。

4、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随着农民收入渠道的拓宽,形成种粮收入效益过低;农资价格不断上涨又增加了农民的种粮成本;农业基础设施落后也增大了农业种植风险,同时国内当前对农业风险的经济补偿机制不健全,且相关农业保险的缺失以及农民参保率低等现象均不能从根本上起到降低农业种植风险的作用。

三、“十八大”报告关于农业农村的论述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作出了重要部署,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着力促进农民增收,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这些论述将会给“三农”以及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也会给农村的发展指明方向。

1、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的最重要工作,放在了最突出的位置,说明了中央对农村工作的重视。要解决好“三农”问题,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发展的途径。

2、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前几十年,我们国家把大量的资金、资源和好政策投向了城市,这也是造成城乡差距过大的重要原因。从2002年开始,国家开始加大对农民多予的力度,良种补贴、农机

购置补贴、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相继实施,补贴资金从2002年的1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653亿元,10年累计安排了7631亿元。今后,国家将会把更多城市的资源向农村调配,通过城市来带动农村发展。

3、、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现代农业定义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用科学的方法大规模的进行生产用于出售农产品的农业。国家还将把大量的资金投向农村,帮助改善路、水、电的条件,帮助解决养老、看病和上学的问题。

4、、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我国的土地政策将长期保持不变,国家将严格保护农民群众在土地上的各项权益,同时鼓励农民在土地上进行投资,通过自己的劳动来发家致富。

5、、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

乡关系。改革征地制度,其核心是将合理解决被征地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使农民和城镇居民享有同等的社会保障。并且国家将将出台一系列法律和政策,通过刚性的要求来保证城乡发展一体化。

由此可见,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态势良好,国家正大力发展农业这个基础产业,但其发展仍存在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将影响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报告中的这些内容落实对解决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中的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取得了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农业农村发展也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迎来了又一个黄金期,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了重要支撑。我们相信十八大将会是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大跨越的又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及对策探讨》潘劲

《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卜艳

《十八大代表建言农业农村发展》《农民日报》2012年11月12日

第五篇:052农业农村发展好形势(精选)

东北地区是全国最为重要的秋粮主产区之一,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给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正值秋收作物产量形成的关键期。8月31日至9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到辽宁、吉林、黑龙江考察指导粮食和农业生产工作。他强调,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粮食和农业生产的决策部署,在夏粮和早稻已获丰收、秋粮作物长势喜人的良好基础上,要毫不松懈地继续抓好秋粮生产,进一步落实支持粮食和农业生产的各项政策,抓好秋收作物田间管理,有针对性地做好技术指导,严密防范可能发生的各种灾害风险,千方百计夺取秋粮丰收,确保实现全年粮食和农业发展目标,努力保持农业农村发展好形势,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稳定、保障人民生活提供有力支持。

入秋后的东北大地,稻菽堆浪、瓜果飘香,到处呈现丰收景象。回良玉来到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沙河街道万亩玉米高产创建示范区、红菱街道万亩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区,仔细察看作物长势,详细询问种植品种、密度和主推技术,对他们在播种、施肥、灌溉、防治病虫草害等环节的做法表示赞赏,要求认真总结高产创建示范区的成功经验,切实带动面上粮食生产发展。在吉林省长春市所辖的九台市龙嘉镇和吉林市永吉县万昌镇,回良玉深入田间地头,向开展玉米和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的农业科技人员了解新技术集成配套情况、收割前还要注意防范哪些风险,鼓励他们继续做好对农民的技术指导服务,确保今年单产创新高。回良玉非常关心农垦改革发展,他来到黑龙江省农垦牡丹江管理局所辖的兴凯湖、八五六、八五七和八五0农场,实地察看水稻玉米大豆高产创建示范田、农机装备和农机服务合作社、农场小城镇建设,对近年来垦区取得的发展成绩感到由衷高兴,希望黑龙江农垦进一步发挥在发展粮食生产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的骨干作用、在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和建设现代农业中的引领作用、在促进地方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中的带动作用。

回良玉沿途对辽宁、吉林、黑龙江粮食生产和“三农”工作取得的成绩予以充分肯定。他指出,在困难较多的情况下,今年以来农业和农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农业生产形势、农产品市场行情、农民增收势头都好于预期。要再接再厉,继续做好今后几个月的各项工作。一要加强秋收作物田间管理,严密防范干旱、早霜、寒露风、病虫害等自然灾害,特别是要针对前期气温偏高、降水偏多可能造成一些地区作物贪青晚熟的情况,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作物正常成熟,避免早霜冻的危害。二要做好秋粮收割晾晒和收购入库的各项准备工作,继续推进水稻收割机械化,加快研究解决玉米机收存在的突出问题,落实好粮食收购资金贷款和最低收购价政策。三要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建设,细化实化建设任务和举措,搞好规划设计,加大资金投入,切实提高农田水利对农业生产的支撑和保障能力。受旱严重的西南地区,要采取有力措施,千方百计保证群众生活和生产用水。四要继续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推进粮食主产区工业化的战略举措来抓,认真落实促进生猪生产等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生产,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五要加强农业农村形势分析研究,全面安排好秋冬各项任务,及早谋划明年“三农”工作,有针对性地采取重大举措,努力保持农业农村发展的良好势头

下载科学把握当前农业农村发展形势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科学把握当前农业农村发展形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当前农村形势及问题

    徐勇:当前我国农村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及思考 当前农村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及成因 解决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思路中国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取得的成效最明显。但随着现代化的深入,农村和农......

    科学把握农村文化

    科学把握农村文化“两大一新”主动权 杨芷清 尊敬的文化部领导,各位文化青年代表: 大家好!我非常荣幸、非常高兴站在北京这个讲台。 去年,我撰写的论文《关于新兴城市文化形象......

    当前农业形势分析及其实施政策(汇编)

    9月27日,农业部政策法规司张红宇司长在第四届中国农业投融资洽谈会谈到当前农业形势的分析及下一步的对策:第一,当前我们的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形势。今年的农业和农村形势延......

    论当前教育发展形势

    直面我国教育现状 加快教育改革发展 ——论我国当前教育发展形势及改革发展方向 【摘要】在科技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教育备受世界各国所关注。在我国迈入“十二五”的开局之......

    准确把握形势 增强发展信心

    准确把握形势 增强发展信心 一、对当前国际经济形势的总体判断 (一)阶段性低迷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 把全世界作为单一经济体来研究,可以发现,每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

    当前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形势探析[合集]

    井陉县农村财务管理局关于当前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形势探析(2011年11月13日)县纪检委:近日,我们就当前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形势、特点、原因等进行了调查分......

    关于我国农业农村发展

    关于我国农业农村发展 摘要:分析我国现今农业农村发展的形势,认清现状以把握推进农业农村发展的思路。在全球化背景、市场化背景、统筹城乡背景和区域分工作背景这写全新的大......

    强化农业农村发展

    温家宝提出,强化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新华网北京3月5日电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对今年政府工作提出建议:强化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