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四川现代农业装备制造业的探讨[大全]

时间:2019-05-12 19:18: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振兴四川现代农业装备制造业的探讨[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振兴四川现代农业装备制造业的探讨[大全]》。

第一篇:振兴四川现代农业装备制造业的探讨[大全]

“工业强省与四川经济发展论坛”征文

振兴四川现代农业装备制造业的探讨

吴书明

(遂宁市农村工作办公室,四川,629000)

摘要:本文通过对四川农业装备制造业现状、问题、优势与机遇的分析阐述,提出了打造振兴西部现代农业装备制造业以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现代农业;装备;制造业;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T-1;S22

文献标识码:A

0四川农机制造业现状

我省农机工业从2002年起走出低谷,连续4年产销两旺,企业经过激烈的破产兼并、调整重组后已进入稳定快速发展时期,形成了农用车、运输拖拉机、小微型农机、柴油机及配件生产、泵类及配套产品、中小型耕作、节灌、植保、初加工机械等几大板块的农机生产基地,不完全统计,有大大小小的企业600余家,产销规模比“九五”末提高了近一倍。初步形成了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农机工业体系,产品畅销二十多个省市,并部分远销到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已成为西部地区重要农机生产基地。推动了新一轮“购机热”,2005年全省耕整地、麦类播种、水稻栽植、稻麦收获、脱粒、机电灌溉和植保七项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49.03%,比“九五”末提高7个百分点,农业装备在农业生产率增长中的贡献达到25%,促进了全省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1发展农业装备制造业的紧迫性与严峻挑战

我省目前农业机械化水平与兄弟省市及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振兴发展我省装备制造业进而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实现,显得极为重要和迫切。一是农机化水平极低,农机装备业发展空间巨大,特别是适应丘陵山区的农机产品具有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四川省2005年全省耕种收机械化水平为19.4%,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7.1个百分点。二是农机使用效率低,农机装备结构不合理,功能单一,“五多五少”,重主机轻配套成为发挥拖拉机功效的“瓶颈”制约。三是我国农机产品标准不齐不全、老化陈旧、有效性差;农机产品互换性、配套性较差;农艺标准多变,农机农艺相互脱节的现象较。四是制造水平落后,低水平重复。产品技术落后于国际水平20-30年,知识产权保护不力,抄袭仿造严重,偷工减料,竞相压价,恶性循环。五是管理薄弱,创新能力不强。无论从技术、产品、综合竞争力看,我省农业装备产业还处于初级阶段,粗放型增长方式,与装备制造大省、农业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称,面对国际农机巨头携先进的技术产品、雄厚的资金,通过合资、独资、代理等形式大举进军中国市场、四川市场,市场竞争尤其在高端产品上“洋品牌”日益表现出垄断性的竞争优势,“洋农机”国际化、本土化战略已经成为国内农机企业生存发展的巨大威胁。因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性分析、评估加快农机装备业发展的紧迫性。

2现代农业装备在发展新农村中的战略作用和发展机遇

新农村建设的“五项要求”无不与农业机械化有着密切联系,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工业反哺农业的生动体现,是建设新农村的引擎,起着基础性、主导性、决定性的作用。生产发展,现代农机装备是主导因素;生活宽裕,农机是保障;村容整洁,农机是不可缺少的载体;乡风文明,管理民主,农机是基础条件同时也是新农村的重要标志。刀耕火种、肩挑背驮、靠天吃饭不是新农村,农业机械是实施和推广先进农业科技的载体,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确保抗灾减灾增产、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别,农业机械化过程是用现代科技改造农村,促进传统农业升级换代向现代工业文明演进的过程,是广大农民共享现代文明科技成果的生动实践。因此,建设新农村和工业强省战略的实施,农机化肩负着重要的历史责任,机械化

装备制造业重振雄风适逢其时!国家税费改革、两减免三补贴、对种植业林业渔业的燃油补贴等支农惠农政策和农机促进法的深入贯彻实施,为农业装备产业培植了肥沃的土壤,激发了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为农机企业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3振兴现代农业装备制造业对策建议

加速推进新农村建设,贯彻省委省府工业强省工作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建立健全节约型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大力打造西部现代农业装备制造高地,省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实施《现代农业装备制造业振兴计划》,明确振兴对象、战略重点、落实国家和省对装备制造业企业的扶持政策、资金,优化企业运行机制、要素配置和产业结构,培育强势名牌产品,壮大产业集群,实现与国外产品形成优势对接,优势对抗,实现由农机应用大省向农机装备制造强省的大跨越。

3.1发挥四大优势。发挥我省劳动力优势、本土市场优势、机械制造产业基础雄厚优势、完善的研发体系四大优势,提升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农村现代化水平。

3.2研发四大重点。一是下大力气改变拖拉机生产与配套农机具生产脱节现状,重点开发提高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全程机械化所需装备,鼓励发展多用型、节能型农业装备;二是加快农业产业化必须的农副产品深加工设备,支撑四川特色农产品资源开发上等升级,形成优势产业链;三是大力发展促进资源高效利用、改善生态的技术装备;四是研发以精准农业为目标的现代管理和智能型农业装备、现代设施农业技术、3S技术装备等,更好地满足新农村发展对农业装备的需求。

3.3实施五大工程。一是名牌名品工程。通过自主创新打造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推进重大装备企业的强强联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努力创造出重大技术装备成套的综合名牌,并逐步成为国际名牌,使企业不断做强做大,形成若干大型集团的龙头企业和一批“小巨人”企业集群,成为行业主体。二是人才兴机工程。重点加强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技术研发人才、高技能人才的选拔培养和重用;建立完整的、有保障的从业人员质量保障体系和人力资本投资体系,通过完善劳动分配制度、人才激励机制、改善企业治理结构等多种措施,充分发挥各类人才在事业兴旺中决定性作用。三是实施专利强企工程,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四是实施项目带动工程。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启动实施一批现代农业装备发展重大专项,以项目带动集聚生产要素,促进投资增长,增强发展后劲。五是全面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示范工程。要加速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深度、广度和速度,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4建设“四个体系”。

一是建立农业机械化工程科技创新体系。多年来农机行业走了“一切从零开始,完全自己开发”和简单的“拿来主义”两条创新之路,实践证明这两条道路都走不通,因此在核心技术创新上走“引进、消化、吸收、自主创新”相结合的技术路线,不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集成创新难以实现快速可持续的跨越发展;发挥农机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社会团体、政府这些农机技术创新的主要力量,但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完善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搭建科技中介服务平台,推动民营企业技术创新。通过组建“农业高新技术装备创业中心”,为民营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技术和人才的孵化工作,包括为新创业的民营企业提供场所,争取政府投资、商务、信息服务和技术开发、国际合作与交流及企业策划等方面的服务。二是建立健全农机农艺相适宜的现代农业装备标准体系。建立农艺和农机专家共同确定农业生产标准的机制体制,做到与农机制造标准化、服务作业标准化三种标准相互有机衔接和协调一致,组织农机农艺专家全面清理现代农业装备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加速标准制修订工作,完善标准结构,提高标准的市场适应性;加强现代农业装备科研新成果的标准转化,促进现代农业装备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进而带动现代农业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和产品更新换代;积极做好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采用工作,增强我国现代农业装备产品的竞争力。

三是建立健全行业自律准入体系。要走出农机产品“打价格战”恶性竞争的误区,建立良性适度竞争只有靠政府规划和行业自律才能做到。发达国家主要靠行业协会自律,减少行业内的恶性竞争和建立技术壁垒是大家有口皆碑的。我国靠政府垄断设立行业协会,行业自律历来较差。农机行业要想取得突破性发展,行业自律、行业协作非搞不可,要制定严明严格的自律文件、技术标准、行业准入准则,树立行业自律权威,这也需要国家政府部门大力支持,清除不必要的行政审批,建议将生产许可证、推广鉴定证、强制认证三证有机协调为“一证”,避免重复颁证,切实为农业装备企业“减负”“松绑”,只有这样,我们的现代农机业才能走上良性循环发展轨道,做大做强,参予国际竞争。

四是加强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要把农机服务作为一个大产业来谋划,着力消除产、销、用三个环节体制机制障碍,大力发展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加速新产品的的推广应用步伐,提高农机服务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机的“共同利用”,大力开展农机合同作业、跨区作业等公司化、系列化、社会化服务,做大做强农机服务业,使其成为农村最具活力的服务产业。

[作者:吴书明(1965-),男,汉族,高级工程师,四川省遂宁市农业工程协会副理事长,主要从事“三农”问题与农业机械化研究工作.地址:遂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大楼10楼18室邮编629000电话0825-2319257 电子邮箱:wsm1china@sina.com]

参考文献:

[1]易中懿,肖宏儒.我国农业装备的技术发展战略选择[J].农机科技推广.2005年8期

[2]王金富.铸造民族品牌 迎接世纪挑战[J].农机科技推广.2005年11期

[3] 四川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N].四川日报,2006年3月21日

[4]省社科院:川工业强省战略研究[EB/OL]http://www.xiexiebang.com,2006-03-27

推荐单位:遂宁市科学技术协会

第二篇: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现代农业装备工程)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现代农业装备工程)

专业培养方案

一、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2l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具有现代农业装备生产工艺、配套管理、设计制造、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从事上述相关行业的工作及与上述相关的科研与教学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制造的基础理论,受到现代农业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现代农业机械装备设计、制造及生产管理、控制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素质;

2. 统地掌握现代农业装备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

3. 掌握系统的现代农业装备运用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具有现代农业装备设计制造及其应用的基本能力,并了解其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4. 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5. 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专业书刊,并有一定的听、说能力;

6. 具有一定的经济管理和农业装备推广与开发、监理与检测方面的知识;

7. 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的实际工作能力;

8. 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与创新的基本能力。

三、主干学科:力学、机械工程、农业工程

四、主要课程(学位课程):工程图学Ⅰ、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与电子技术Ⅰ、微机原理及应用、机械制造技术Ⅱ、汽车与拖拉机学、农业种植装备学。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金工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汽车拖拉机构造拆装与驾驶实习、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综合性能测试、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综合实验、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等。

六、主要专业实验:机械制造技术Ⅱ实验、汽车拖拉机学实验、农业种植装备学实验、汽车拖拉机电器实验等。

七、学制:四年

八、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总体安排表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现代农业装备工程)专业单位:周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表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现代农业装备工程)专业单位:周注:驾驶实习安排在第7学期双休日分散进行。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现代农业装备工程)专业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现代农业装备工程)专业

注:1.*为本专业学位课程,学生必须修读。#为双语教学课程。

2.专业课每生至少选34.5学分,院级公共选修课每生至少选3学分。另选修校级公共选修课6学分,其中至少

选修2学分艺术类课程。

3.学科及工程技术前沿要求每生在1~8学期必须参加8次以上的科技报告活动方可获得该学分。

第三篇:现代农业装备技术及发展网上作业题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现代农业装备技术及发展作业题

一、简述题

1.什么是精细农业?

2.精细农业的技术思想是什么?

3.精细农业的技术支撑有哪些?简要说明

4.全球定位系统GPS主要有那几部分组成?

5.什么是地理信息系统?

6.什么是专家系统?

7.农业信息技术?

第四篇:2022年振兴制造业工作会讲稿

2022年振兴制造业工作会讲稿

在“十四五”发展正在扎实落实之际,我们召开全市振兴制造业工作会议,主要是深入贯彻关于制造强国战略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中央、省上有关部署和市委、市zf振兴“*制造”工作要求,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坚定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着力振兴“*制造”,全面提升我市制造业整体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为加快调整经济结构、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下面,我强调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振兴“*制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当前和“十四五”时期是我市调整经济结构、加快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窗口期,在这个极为关键的当口,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制造业的重要地位和特殊作用,深刻认识振兴“*制造”的重大意义,以更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落实制造强国战略,坚定走好振兴“*制造”新征程。

(一)振兴“*制造”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上关于发展制造业决策部署的实际行动。

党的*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明确了新时代制造业发展的崭新使命和历史重任。省委、省zf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先后出台《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要》《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并把先进制造列入十大生态产业,作为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推动绿色发展崛起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提出要全力构建以绿色、低碳、智能、协同为特征的先进制造业体系,提升制造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中央和省上的决策部署,既为我们加快制造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也为我们振兴“*制造”坚定了决心和信心。我们要把发展制造业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把振兴“*制造”作为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突破口,扎扎实实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全省绿色发展崛起贡献*力量。

(二)振兴“*制造”是当前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实现全年目标任务的重大举措。

今年实体经济遭受巨大冲击,产业链供应链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这一系列困难,全市上下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着力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打出一套政策组合拳,力促经济企稳回升,实现了“二季度正增长”目标,总体呈现稳定向好的发展态势。但要完成“三季度补欠账、四季度保目标”工作要求,任务还很重,压力还很大。

特别是长期以来我市工业产业发展层次不高,产业整体比较脆弱,产品比较低端,结构又比较单一,也缺少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项目,工业经济稳增长的压力依然较大。要实现全年目标任务,必须把工业这块“压舱石”牢牢稳住,积极拓展存量、创造增量,保持工业发展向好势头,助力整体经济持续回暖,确保全年目标顺利完成。

(三)振兴“*制造”是我市做大经济总量、调优经济结构的现实选择。

经济总量小、经济结构不优是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经济总量问题,不用我多讲,到现在还没有突破*亿元。经济结构问题,我在多个会议上讲过,我市第二产业中,除去建筑业,共有*家规上工业企业,仅*石化、*这两家“油”“烟”企业所占的比重就达到*%,剩下的*家才凑了50%,工业结构就是“三条腿的板凳”,很不稳定,急需培育新的支撑动力。*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赢得主动,必须想办法做大经济总量、调优经济结构、加快发展速度。

工业是支撑综合经济实力的脊梁骨,是做大经济总量的主引擎。对于*而言,没有制造业的大突破就不会有工业的大发展,也就不可能实现经济发展的大跨越,可以说,振兴“*制造”是我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要紧盯目标攻坚突破,着力推动“*制造”大步前进、走向振兴

(一)深入挖掘潜力,稳住工业经济基本盘。

振兴“*制造”,首先要稳住当下、稳中求进,努力克服疫情影响,把来之不易、企稳向好的“形”和“势”加力巩固好,把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争取工业经济发展取得更好成绩。

一要想方设法保目标。按照唐省长在全省经济工作“补欠账、保目标”调度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要求,盯牢“三条线”目标,挖掘各种潜在的有利因素,密切关注支柱行业、重点企业排产计划,强化经济运行调度,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问题,确保工业产能不受影响、工业投资稳步增长。

二要千方百计创增量。主动对接在兰央企和省属企业,积极协调央企总部和集团公司增加在兰企业生产计划,引导支持*石化、*烟草、兰石集团等骨干企业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加快推进中车*机车整体搬迁、宝方超高功率石墨电极、*航天高新产业基地等重点项目,形成一批新的工业增量。

三2要全力以赴抓“六保”。把“六保”“六稳”作为重中之重,通过采取分级调度、产销供需对接、企业数据互联和骨干企业带动等措施,加快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和经济社会循环,加快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产供销各环节、大中小企业各层次的整体配套、有机衔接、抱团发展。

(二)突出“三区”引领,打造产业发展集聚区。

要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思路,更好发挥*新区、高新区、经济区主战场作用,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功能,提升综合承载能力,构建优势突出、集群带动、错位互补的制造业发展格局。

高新区重点要坚持“高新专精”发展导向,瞄准“一主一特三集群”产业方向,做大做强生命健康、智能制造、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尤其要依托*生物医药资源优势,鼓励生物医药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特色化、规模化、集群化发展,致力建设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新区重点要围绕建设经济新区、产业新区、制造新区,发展先进装备制造、绿色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以及轻工等产业,加快建设绿色化工园区,配套完善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产业链,不断壮大实体经济规模,致力打造全国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基地。

经济区重点要抓住北拓发展机遇,高水平规划建设生态修复与产业发展示范区,把智能制造作为产业发展的优先方向,坚持“育”“引”并重,集聚优质企业,着力打造现代化智能制造产业集中区。

三)强化投资带动,厚植“*制造”新动能。一要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顶级工作来抓。按照“两真四有”工作要求,准确把握区域经济发展、产业梯度转移和动能转换升级的规律和趋势,紧紧围绕我市制造业上下游产业,主动出击对接“三个500强”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扎实开展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争取引进一批投资体量大、产业关联度高、牵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着力培育制造业产业聚群。

二要提高效率加快项目实施进度。充分用好《项目建设管理手册》,精准施策、分类实施,加快建设已开工的*个工业项目,抓紧推进剩余*个项目前期工作,推动项目快建设、早投用,发挥预期效益。要把省列、市列重大项目作为重点,强化“资金跟着项目走、要素跟着项目走”的保障机制,强力推进产业投资项目,加快国家下达我市的专项债券发行进度,促进各类投资项目落地实施,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发展动能。

三要切实抓好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工作。强化项目团队管理,全程做好服务保障工作,推进签约项目尽早落地建设、投产见效,今年要确保完成兰洽会工业招商引资项目开工率*%、资金到位率*%的目标。各级各部门“一把手”要把企业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亲自过问、亲自上手、亲自协调,推动项目能开则开、能快则快。

(四)依靠科技赋能,过好产业转型升级关。

一要突出“建”。结合国家“两新一重”建设、加快形成国际国内双循环新格局等新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资金支持,推进5G网络建设及产业发展,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全面提升制造企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

二要突出“育”。充分发挥*科技资源集聚优势,深化政产学研用合作,联合开展技术协同攻关,加快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培育一批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

三要突出“改”。把深化传统产业“三化”改造提升作为振兴“*制造”的重要抓手,扎实做好智能制造、两化融合、绿色制造等专项工作,加快实施*个“三化”改造重点项目,拓展制造业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

四要突出“用”。大力推广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全方位拓展制造业数字化应用场景,实现生产运营全过程数据贯通、生产资源全要素网络协同和生产活动全场景智能应用。

(五)坚持企业主导,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要培育龙头企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优势企业聚焦主业,开展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治理结构创新,实施跨区域、跨所有制并购重组,致力培育一批上下游协同、核心竞争力强的一流制造业集团。引导中小企业走集群式、专业化发展的路子,更多专注于细分领域,通过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共同发展,推进特色产业集群突破,打造一批行业小巨人和单项冠军企业。

二要弘扬企业家精神。推动构建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的长效机制,营造尊重和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的社会环境,引导企业家树立全球视野和全局胸怀,增强市场开拓意识,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善于适应变化,勇于变革创新,带领企业朝着质量更好、效益更高、竞争力更强、影响力更大的方向不断发展、成长壮大。

三要注重品牌建设。实施品牌提升工程,指导帮助企业把品牌建设与技术创新、质量提升结合起来,积极采取新技术、新标准、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不断提升产品品质,涌现更多具有地方标志、领跑全国乃至全球的产业标杆和领军企业。

三、要打好服务保障组合拳,积极为制造业加快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一)要强化政策保障。

近年来,中央和省市针对实体经济发展出台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特别是疫情发生以来,围绕支持复工复产和助企纾困推出了减税降费、稳岗援企、金融支持等一批优惠政策。现在的关键是,要让这些政策直达基层、直接惠及企业,充好发挥好政策的引导支持作用。各级各部门要研究吃透政策,抓好纾困惠企政策落实,大范围推行扶持政策“不来既享”,真正把好的政策第一时间精准推送给有需求的企业,解决企业实际问题,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振企业发展信心,更好发挥zf在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中的作用。

(二)要强化环境保障。

要持续优化政务服务,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巩固拓展“四办四清单”制度成果,进一步在优流程、简手续、减时限上下功夫,大力推行“一网通办”“帮办代办”等政务服务,努力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获得感最强的营商环境。

要严格落实重点企业联络员制度,扎实开展“千企万商大走访”活动和“千企调研纾困”行动,“点对点”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化解涉企历史遗留问题,最大限度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以良好的营商环境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三)要强化要素保障。

振兴“*制造”,各种要素必须保障到位。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研究,积极探索要素市场化改革,健全要素市场运行和配置机制,帮助企业解决好土地、融资、人才等方面的困难问题。在用地保障上,要充分保障工业用地发展需求,优先配置先进制造业项目用地指标,加大新增工业用地保障力度和工业用地连片整备力度,按规定对符合条件的工业用地进行收储,为工业用地开发提供条件。

在人才保障上,要实施更大力度、更加灵活、更加柔性的普惠性人才政策措施,加快实施领军人才、创新创业青年人才等重大工程,精准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示范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为制造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在融资保障上,要积极落实金融对制造业发展的支持政策,发挥好财政资金、振兴制造业专项资金的撬动作用,引导在兰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开发适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要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开辟绿色通道为企业融资,解决企业融资难题。

第五篇: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产业关联度高、吸纳就业能力强、技术资金密集,是各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确保装备制造业平稳发展,加快结构调整,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自主化水平,推动产业升级,特编制本规划,作为装备制造业综合性应对措施的行动方案。规划期为2009-2011年。

一、装备制造业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装备制造业已经形成门类齐全、规模较大、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产业体系,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特别是《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8号)实施以来,装备制造业发展明显加快,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水平显著提高,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部分产品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跃居世界前列。我国已经成为装备制造业大国,但产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基础制造水平落后、低水平重复建设、自主创新产品推广应用困难等问题依然突出。同时,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外市场装备需求急剧萎缩,我国装备制造业持续多年的高速增长势头明显趋缓,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经济效益下滑,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

应该看到,我国目前正处于扩大内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对先进装备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金融危机加快了世界产业格局的调整,为我国提供了参与产业再分工的机遇,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抓住机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强技术创新,促进装备制造业持续稳定发展,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贡献。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托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大规模开展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工作;通过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基础配套件和基础工艺水平;通过加快企业兼并重组和产品更新换代,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努力推进装备制造业由大到强的转变。

(二)基本原则。

坚持装备自主化与重点建设工程相结合。加强政策支持和市场引导,充分利用实施重点建设工程和调整振兴重点产业形成的市场需求,加快推进装备自主化,保障工程需要,带动产业发展。

坚持自主开发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支持企业自主开发新产品,鼓励开展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引导企业逐步由依赖引进技术向自主创新转变,大力推进技术产业化。坚持发展整机与提高基础配套水平相结合。努力实现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带动基础配套产品发展。提高基础件技术水平,开发特种原材料,扭转基础配套产品主要依赖进口的局面。

坚持发展企业集团与扶持专业化企业相结合。支持装备制造骨干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发展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鼓励主机生产企业由单机制造为主向系统集成为主转变,引导专业化零部件生产企业向“专、精、特”方向发展,形成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产业

格局。

(三)规划目标。

1.产业实现平稳增长。保持装备制造业生产经营稳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比重逐步上升,为扩大内需、转变发展方式、确保国民经济稳定增长提供保障。

2.市场份额逐步扩大。提高国产装备质量水平,扩大国内市场,国产装备国内市场满足率稳定在70%左右,巩固出口产品竞争优势,稳定出口市场。

3.重大装备研制取得突破。全面提高重大装备技术水平,满足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和重点产业调整振兴需要,百万千瓦级核电设备、新能源发电设备、高速动车组、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等一批重大装备实现自主化。

4.基础配套水平提高。基础件制造水平得到提高,通用零部件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关键自动化测控部件填补国内空白,特种原材料实现重点突破。

5.组织结构优化升级。形成若干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工贸一体化大型企业集团,形成一批参与国际分工的“专、精、特”专业化零部件生产企业。

6.增长方式明显转变。生产组织方式和重要生产工艺得到改进,现代制造服务业得到发展,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和污染物排放显著降低,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大型企业集团的现代制造服务收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20%以上。

三、产业调整和振兴的主要任务

(一)依托十大领域重点工程,振兴装备制造业。

1.高效清洁发电。以辽宁红沿河、福建宁德和福清、广东阳江、浙江方家山和三门、山东海阳以及后续核电站建设工程为依托,推进二代改进型、AP1000核电设备自主化,重点实现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控制棒驱动机构、核级泵阀、应急柴油机等主要设备的国内制造。以东北、西北、华北北部和沿海地区大型风电场工程为依托,推进风电设备自主化,重点实现变频控制系统、风电轴承、碳纤维叶片等产品的国内制造。进一步提高70万千瓦以上水电设备、大型抽水蓄能机组、百万千瓦级超临界/超超临界火电设备、大型燃气机组、垃圾焚烧发电设备等技术装备的性能质量。开发太阳能发电设备。发展大型火电、核电站辅机。

2.特高压输变电。以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示范工程为依托,以交流变压器、直流换流变压器、电抗器、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全封闭组合电器等为重点,推进750千伏、1000千伏交流和±800千伏直流输变电设备自主化。

3.煤矿与金属矿采掘。以平朔东、胜利东二号、白音华、朝阳等十个千万吨级大型露天煤矿,酸刺沟等十个深井煤矿,以及大型金属矿建设为依托,大力发展新型采掘、提升、洗选设备,重点实现电牵引采煤机、液压支架、大型矿用电动轮自卸车、大型露天矿用挖掘机等设备的国内制造。

4.天然气管道输送和液化储运。以西气东输二线、陕京三线等天然气管道输送工程为依托,发展长距离输送管道燃压机组、大型管线球阀和控制系统等装备;以浙江、江苏、珠海、青岛等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工程为依托,发展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及接收站等设备。

5.高速铁路。以在建的京沪、京广、京沈、沪昆等约1万公里高速铁路客运专线,以及西部干线铁路、煤运通道建设项目为依托,组织实施铁路交通设备自主化,实现高速动车组、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内燃机车、重载货车、大型养护机械等装备的国内制造。

6.城市轨道交通。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17个城市近70条线路工程项目为依托,重点实施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信号系统、列车网络控制系统、制动系统、主辅逆变器等机电设备自主化。

7.农业和农村。以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工程为依托,大力发展大功率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节能环保中型拖拉机等耕作机械,通用型谷物联合收割机、新型半喂入式水稻联合收割机、高效玉米联合收割机、自走式采棉机等收获机械,免耕播种机,节水型喷灌设备等。适应新农村建设、农业现代化的需要,重点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成套设备、灌溉和排涝设备、沼气除料设备、农村安全饮水净化设备等。

8.基础设施。适应交通、能源、水利、房地产等行业发展需要,以大型隧道全断面掘进机、大型履带吊和全路面起重机、架桥机、沥青混凝土搅拌和再生成套设备等为重点,发展大型、新型施工机械;以空管设备和空管自动化系统、行李和货物高速分拣系统、安检设备与智能化监测系统、航显综合系统及设备、机场信息集成系统及设备等为重点,发展机场专用装备;以大型斗轮堆取料机、翻车机、装卸船机等为重点,发展港口机械。

9.生态环境和民生。适应环境保护和社会民生需要,大力发展污水污泥处理设备、脱硝脱硫设备、余热余气循环再利用设备、环境在线监测仪器仪表,食品、药品、煤矿瓦斯等安全检测设备,重大事故应急救援设备,数字化医疗设备等。

10.科技重大专项。加快实施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高速精密复合数控金切机床、重型数控金切机床、数控特种加工机床、大型数控成形冲压设备、重型锻压设备、清洁高效铸造设备、新型焊接设备与自动化生产设备、大型清洁热处理与表面处理设备等八类主机产品,基本掌握高档数控装置、电机及驱动装置、数控机床功能部件、关键部件等的核心技术。

(二)抓住九大产业重点项目,实施装备自主化。

1.钢铁产业。以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确定的工程为依托,以冷热连轧宽带钢成套设备、大型板坯连铸机、彩色涂层钢板生产设备、大型制氧机、大型高炉风机、余热回收装置等为重点,推进大型冶金成套设备自主化。

2.汽车产业。结合实施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重点提高汽车冲压、装焊、涂装、总装四大工艺装备水平,实现发动机、变速器、新能源汽车动力模块等关键零部件制造所需装备的自主化。

3.石化产业。以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确定的工程为依托,以千万吨级炼油、百万吨级大型乙烯、对苯二甲酸(PTA)、大化肥、大型煤化工和天然气输送液化储运等成套设备,大型离心压缩机组、大型容积式压缩机组、关键泵阀、反应热交换器、挤压造粒机、大型空分设备、低温泵等为重点,推进石化装备自主化。

4.船舶工业。结合实施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重点提高焊接、涂装工艺装备水平,实现船用柴油机、曲轴、推进器、舱室设备、甲板机械等关键零部件制造所需装备的自主化。

5.轻工业。结合实施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食品机械、制浆造纸机械、塑料成型机械、制革制鞋机械、光机电一体化缝制机械、包装设备以及食品安全检测设备等为重点,推进轻工机械自主化。

6.纺织工业。结合实施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粗细联、细络联、高速织造设备,非织造成套设备、专用织造成套设备,高效、连续、短流程染整设备等为重点,推进纺织机械自主化。

7.有色金属产业。结合实施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高精度轧机、大断面及复杂截面挤压机等为重点,推进有色冶金设备自主化。

8.电子信息产业。结合实施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集成电路关键设备、平板显示器件生产设备、新型元器件生产设备、表面贴装及无铅工艺整机装联设备、电子专用设备仪器及工模具等为重点,推进电子信息装备自主化。

9.国防军工。结合国防军工发展需要,以航空、航天、舰船、兵器、核工业等需要的关键技术装备,以及试验、检测设备为重点,推进国防军工装备自主化。发挥军工技术优势,促进军民结合。

(三)提升四大配套产品制造水平,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1.大型铸锻件。重点发展大型核电设备铸锻件,百万千瓦级超临界/超超临界火电机组铸锻件,70万千瓦以上等级大型混流式水轮机组铸锻件,石化、煤化工重型容器锻件,冷热连轧机铸锻件,大型船用曲轴、螺旋桨轴锻件,大型轴承圈锻件等。

2.基础部件。重点发展大功率电力电子元件、功能模块,大型、精密轴承,高精度齿轮传动装置,高强度紧固件,高压柱塞泵/电动机、液压阀、液压电子控制器、液力变速箱,气动元件,轴承密封系统、橡塑密封件等。加快发展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及仪器仪表、中高档传感器等。

3.加工辅具。重点发展大型精密型腔模具、精密冲压模具、高档模具标准件,高效、高性能、精密复杂刀具,高精度、智能化、数字化量仪,高档精密磨料磨具等。

4.特种原材料。重点发展耐高温、耐高压、耐腐蚀电站用钢(钢管),大型变压器用高磁感取向硅钢,高压、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用绝缘材料,高速列车转向架、轮对用特种钢,飞机用高档铝型材,轴承、齿轮、模具、量具、刃具、高强度紧固件用特种钢,机床滚珠丝杠和直线导轨专用钢材,高耐磨钢,高强度、耐高温、低磨损、长寿命复合密封材料等。

(四)推进七项重点工作,转变产业发展方式。

1.加快产业组织结构调整。重点支持装备制造骨干企业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重组,逐步形成具有工程总承包、系统集成、国际贸易和融资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加大对重点基础配套企业的投入力度,引导民营资本和外资投向基础零部件、加工辅具等领域,发展一批高起点、大规模、专业化企业,健全产业配套体系。

2.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科研投入力度,集中攻克一批长期困扰产业发展的共性技术。加快建设一批带动性强的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等,提升企业产品开发、制造、试验、检测能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结合,鼓励科研院所走进企业,支持企业培养壮大研发队伍。

3.提高专业化生产水平。改进企业生产组织方式,合理配置资源,整合区域内铸造、锻造、热处理、表面处理四大基础工艺能力,建设专业化生产中心。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力度,推广先进制造技术和清洁生产方式,提高材料利用率和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物排放。

4.加快完善产品标准体系。加快制(修)订装备产品技术标准,提高标准水平,促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推广应用,淘汰落后产品。跟踪国际先进技术发展趋势,注重与国际标准接轨,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工作,促进自主创新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5.利用境外资源和市场。充分吸收借鉴境外先进管理经验,有选择地引进先进技术,为海外专业技术人才回国工作创造良好条件,提高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水平。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兼并重组境外企业和研发机构。稳定和扩大装备产品出口,提高出口产品技术含量、附加值和成套水平。

6.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围绕产业转型升级,支持装备制造骨干企业在工程承包、系统集成、设备租赁、提供解决方案、再制造等方面开展增值服务,逐步实现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延伸扩展研发、设计、信息化服务等业务,为其他企业提供社会化服务。

7.加强企业管理和人才队伍建设。引导装备制造企业加快改革步伐,优化产权结

构,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企业管理,全面提高科学决策和生产、经营水平,增强参与国际竞争和防范市场风险的能力。改进企业生产组织方式,加强产品质量管理,落实各项安全生产措施,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引进和培养创新型研发设计人才、开拓型经营管理人才、高级技能人才等专业人才,强化职工培训,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需要。

四、政策措施

(一)发挥增值税转型政策的作用。

充分发挥增值税转型政策对企业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快装备更新,调整产品结构,推动企业技术进步。

(二)加强投资项目的设备采购管理。

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要支持自主创新的技术装备。项目申报文件中须附有设备采购清单,项目咨询评估阶段需对设备采购方案进行评估,项目实施阶段要加强对设备招投标的监督和指导,确保自主创新设备采购方案的落实。

(三)鼓励使用国产首台(套)装备。

建立使用国产首台(套)装备的风险补偿机制。鼓励保险公司开展国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业务。

(四)加大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投资力度。

制定《装备制造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项目及产品目录》,支持使用国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支持目录内装备的自主化、节能节材减排改造、企业兼并重组后内部资源整合、区域性四大基础工艺中心建设、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等。

(五)支持装备产品出口。

完善出口退税政策,适当提高部分高技术、高附加值装备产品的出口退税率。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出口信贷资金投放,支持国内企业承揽国外重大工程,带动成套设备和施工机械出口。

(六)调整税收优惠政策。

鼓励开展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对生产国家支持发展的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确有必要进口的关键部件及原材料,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在对铸件、锻件、模具、数控机床产品增值税实行先征后返的政策到期后,研究制定新的税收扶持政策,调整政策适用范围,引导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

(七)推进企业兼并重组。

制定鼓励境内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重组的政策措施,妥善解决富余人员安置、债务核定与处置、财税利益分配等问题;对重组企业发行股票、企业债券、公司债券、中长期票据、短期融资券以及申请贷款等予以支持;对境内企业并购境外制造企业和研发机构,可给予相关项目贷款贴息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开展境内外并购贷款业务。

(八)落实节能产品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

用好节能产品补贴资金,对购买高效节能装备产品的终端用户给予补贴,2009年先行开展对高效电机推广应用的补贴。抓紧落实好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及早兑现到户。

(九)建立产业信息披露制度。

适时向社会发布产业政策导向、项目核准、企业重组、产能利用、进出口、生产销售库存等信息,为企业投资决策、银行贷款、土地预审等提供信息指导。

(十)支持产品检验检测和认证机构建设。

加强产品质量检验检测能力建设,提高质量检测水平。建设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新型装备产品检验检测和认证机构,完善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体系。

五、规划实施

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根据《规划》分工,尽快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确保《规划》顺利实施。要适时开展《规划》的后评价工作,及时提出评价意见。

各地区要按照《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结合当地实际抓紧制定具体落实方案,确保取得实效。具体工作方案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报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有关部门。

下载振兴四川现代农业装备制造业的探讨[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振兴四川现代农业装备制造业的探讨[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