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建设新农村自信心不足问题的建议(小编整理)

时间:2019-05-12 19:40: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解决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建设新农村自信心不足问题的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解决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建设新农村自信心不足问题的建议》。

第一篇:解决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建设新农村自信心不足问题的建议

解决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建设新农村自信心不足问题的几点建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宏伟,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广泛,但由于各地农村现状千差万别,情况错综复杂,新农村建设任务艰苦,任重道远。当前,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一部分农民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自信心不足现象,应引起足够重视。

一、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自信心不足的主要表现

现实的粮食价格与预期相差较大,靠种植业致富没想头。经济欠发达地区多属农业区,绝大多数农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收入来源多以出售农产品为主。近年来,虽然我国对农业发展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支持,农民从中得到了实惠,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农业势必要参与国际竞争,这意味着农产品价格上升空间受到限制,而补贴有限,小规模农业生产条件下,靠卖粮致富的可能性很小。

选择致富项目没有好路子,增加收入没盼头。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缓慢,二三产业发展明显落后于发达地区,而农民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缺少从事其他职业的技术、技能和经验,无论从观念、素质,还是外部条件,都难以找到合适的致富项目,“搞养殖愁思路,搞加工愁门路,搞三产没思路”,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普遍存在的难题。

外出打工不长远,务工增收没劲头。由于观念和一些体制原因,多数农民不愿外出打工。一方面,“背景离乡、抛家舍业、故土难离”的传统思维还相当程度存在;另一方面,农民对外出后的医疗、就业、就学、住房等基本保障不托底、不投心。多数农民不愿意冒风险,害怕“一着走错,满盘皆输”,一旦挣不着钱,连“翻本”的机会都没有,不如维持现状。

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个体的经济现状,使他们对于自身的发展充满迷惘。“腰包不鼓,难筹大事”。所以作为主体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自然会产生自信心不足现象。

二、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自信心不足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自信心不足究其根源,是经济发展滞后。制约其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一是自然条件差。经济欠发达地区多数处地僻远,交通不便、信息不灵,与外界交流和沟通存在“先天性”的障碍,与地处沿海等一些边境贸易条件好的地区无法比拟。二是基本生产条件差。农业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基本处于“靠天吃饭”的水平。三是农民素质参差不齐。多数农民文化程度低,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有限。部分有文化、素质较高的农民都外出打工,而且不愿再回来。四是国家支持有限。改革初期,国家优先发展沿海和东部地区,在政策和资金上都向重点发展地区倾斜,其他地区得到国家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自然有限。

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营养不良”,致使经济发展日趋滞后,与发达地区差距逐渐拉大,而这种差距仅靠自身的努力,靠有限的资金和资源只能是追赶式的发展,无法实践跨越式的发展。

三、几点建议

一是加大建设新农村的宣传力度。一方面,通过媒体大力宣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扶持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来坚定广大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信心和决心。另一方面,因地制宜、符合实际地在各地树立新农村建设典型,并大力宣传,用身边的典型来示范和带动,农民易于接受,更易于激发其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加强农民培训。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农民的素质决定新农村建设标准和进程。要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提供经费保障、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要加强农民的技能培训和发展农村成人教育。要加强农村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和先进的思想观念,同时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

三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首先是用财政支持资金加快农村的路、水、电、医、能源等容易在短期内见效果的基础性设施建设,让农民真切地真实地感受到,新农村建设不是空话,就在身边。其次是为化解县乡村三级债务提供资金支持。解除困扰,轻装前进才有必胜的信心。第三是大力扶持主导产业。区域经济的发展后劲在于拥有可持续发展的主导产业,这既是区域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源。

四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研究制定符合欠发达地区发展实际的政策,比如对龙头企业建设、农民合作组织建设、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村级组织建设等从政策层面给予保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实现自我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五是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方式方法。比如鼓励经济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开展以农业合作为主的跨区域合作。一方面,欠发达地区为发达地区供应优质农产品,并提供充足的粮食储备,保证粮食安全;另一方面,发达地区先进的发展和管理经验、资金、技术直接注入经济欠发达地区,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形成强大的推动作用。这种合作,在资源配置上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在利益机制上可以实施互利双赢。以此增强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自信心,促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第二篇: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问题和困难

当前,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建设新农村,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和困难。总的来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的问题,二是财的问题,三是物的问题。

人的问题,就是建设主体和建设主导的问题。建设新农村,离不开人的活动。这里所指的“人”,一是农民群众,他们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二是各级干部,他们是新农村建设的引导者。要建设好新农村,必须靠农民群众和各级干部的合力推动。但在欠发达地区,由于“人”的主观意识、综合素质难以跟上形势的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是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不高。目前,在我国4.9亿农村劳动力当中,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者只有13%,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有29.2%,而文盲和半文盲还有7.5%。在欠发达地区,这种现象更为突出。由于受经济发展的制约,大部分农民受教育的机会相对要少,文化程度不高,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参差不齐,掌握实用农业技术和务工技能不强。甚至有少数地方封建迷信盛行,陈规陋习严重,这些村的群众,脑袋里装不进新思想,行动上迈不出新步伐。他们观念落后,创新意识不强;思想保守,缺乏建设新农村的勇气。由于综合素质相对较低,他们难以担当起新农村建设的重任。如在我县,近几年来,初中阶段每年有千多名学生流失;高中阶段,高一年级有四千多名学生入学,但参加高考的只有一千多名,由此可以想象出欠发达地区人民受教育的现状。

其次是农民群众的思想认识不深。最近,我到农村搞了一次调研,不少农民特别是山区的农民为中央关注新农村建设、关心农民利益而由衷高兴,但也还存在不少忧虑。比如,“是不是喊一阵口号、粉刷一遍墙壁就没动静了?”“会不会又让我们交钱?”“会不会把我家刚盖好的房子拆掉?”,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内容、内涵缺乏应有的了解,认识模糊不清。同时,也有不少农民群众认为,新农村建设是党和政府以及各级干部的事,就是等着政府来投资建设,他们的主体意识十分薄弱,普遍存在“等、靠、要”的依赖思想,自己主动参与建设的积极性不高。我在调查中得知,部分村干部和农民群众说,搞新农村建设就是给钱,现在不知道上面能给多少钱,所以还没法确定干什么;有些村干部和农民群众对帮建单位说,你们把钱拿来、把东西送来就行了,别的就不用你们管了;还有的村干部和农民群众,对怎样建设新农村还处于“不管不问不懂”的状态,甚至有的地方出现了“上面热、下面冷”、“干部热、群众冷”的现象。

再次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相对缺失。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为了拓宽增收渠道,实现发家致富,大量外出打工(实际上,欠发达地区农民的非农收入主要也是来自外出务工),有一定能力和一技之长的青壮年劳动力长期在外,老弱病残及妇女儿童留守现状突出,他们根本无法担负起新农村建设的重任。特别是一些文化高、能力强、有经济头脑的年轻人纷纷外出,导致很多农村没有合适的村干部人选,农村干部队伍青黄不接,村干部年龄偏大,思想保守,观念陈旧,能力较弱,难以带领农民群众搞好新农村建设。如我县的一个扶贫村,省里和县里的扶贫部门都已出钱买好了水泥、沙子、卵石等物资,但由于村干部号召力不强,群众素质不高、积极性差,导致村里的巷道硬化一拖再拖,至今仍未完工。此外,一部分致富能人、素质较高的能人,有的小富则安,缺少开拓精神,帮扶意识不强;有的为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享受更舒适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多地移居城镇,能人的带动作用不突出。在我调查的6个乡镇的12个村中,95%以上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部分素质高的农户打工有了一定的储蓄后,移居到城镇生活。在这些村的村支两委班子中,有4个村的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年龄结构极不合理。

第四是各级干部的主导作用发挥不够。新农村建设,农民是主体,政府却是主导。政府的主导作用要得到有效的发挥,就必须想办法提高各级干部的思想认识和积极性,坚定他们的信心。如在我县,通过问卷调查,有50%的乡镇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信心不足,积极性不高。他们有的认为,像我们*这样一个欠发达地区,搞新农村建设的难度太大。很多农村特别是山区、林区的农村,由于受水灾、旱灾等自然灾害的影响,返贫现象较为严重(1990年至2005年,16年共返贫11.4万余人),现还处于脱贫的阶段,建设新农村,那是不敢想的事。有的认为,建设新农村需要大笔资金,而像我们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是无法拿出多余的资金去建设新农村的,他们行动的主动性、工作的积极性因此而受到影响。此外,欠发达地区干部的综合素质也难以跟上新形势的需要。一些基层的干部对建设新农村的理论知识、重要意义、指导思想、总体原则、主要任务和推进措施等学习不够、认识不深,没有掌握操作方法和推进手段。还有部分干部工作方式方法简单,还停留在过去靠行政命令推进工作的管理方式上,没有根据形势的变化,转变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没有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引导农民、服务农民上来。

财的问题,就是建设投入的问题。建设新农村,离不开大量资金的注入。很多实实在在的工作,大部分都需要用财力作保证、需要经济实力做后盾。但这些都是欠发达地区目前所缺乏且难以办到的。

首先是农民增收难度大,收入水平明显偏低。现阶段,欠发达地区的农民收入主要来自两块,一块是家庭种、养殖业等农业收入,文章版权归文秘资源网作者所有!一块是外出打工等非农收入。二十世纪末,由于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家扶贫力度的加大、打工潮的刚刚兴起,以及市场等因素影响,农民这两块收入均增长较快,对温饱问题的解决及少数农民提前实现低水平的小康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进入新世纪后,随着农产品供求状况的根本改变、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以及国家支持农业发展政策的变化,依靠传统的家庭种、养殖业增收已十分困难。

量投资的前提下,旧村复垦还田还林往往难以实现,客观上造成了长期重复占用耕地或林地的现状,这与新农村建设的初衷是相违背的。

第三篇:欠发达地区如何建设新农村

欠发达地区如何建设新农村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作为内陆欠发达地区,怎样建设呢?结合多年的工作,我认为要准确把握六点。

一、找准起点,切实抓好新农村建设规划

新农村建设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个方面,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着眼长远、因地制宜,认真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扎实推进。一要前瞻性规划新农村。要充分考虑到今后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趋势和村镇布局的长远变化,突出重点乡镇和中心村建设,不搞遍地开花,不片面追求水、电、路的通村率。欠发达的村和人口比较分散的村以及城镇化格局尚不明朗的乡镇,尤其要注意科学编制规划。二要和谐性规划新农村。要从村镇的山形地势出发,依山托水,讲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突出农村特色和便利农民生产生活,形成各具特色的自然村庄、庭院和社区。同时,要严格控制占用耕地。三要包容性规划新农村。要特别注意保护有价值的传统民居、土家族吊角楼等文化遗产,在充分利用现代文明的基础上,重视和保护土家族、苗族文化,突出民族特色,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文化阵地。

二、把握重点,扎实推进农村经济新一轮大发展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发展是基础,农民增收是前提,这是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必须紧紧抓住不放。一要突出工业主导地位。牢固树立以工促农的发展理念,坚持把发展工业放在新农村建设的首位,举全力促进工业经济发展,力争通过3至5年的努力,培养出3到5个销售过5个亿的骨干企业。二要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着力巩固以椪柑为主的水果业、以烟叶、蔬菜为主的经作业、以山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业,不断壮大以“秦简”、“换金”、“仙仁云雾”等品牌为主的特色茶业,以“武陵青”为主要品种的花椒产业,以网箱养鱼为主的水产业。同时,要继续巩固和完善“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推动农业产业向纵深发展,提高农产品转化率。三要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充分抓住“湘西地区农村劳动力免费技能培训”和“阳光工程”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利机遇,最大限度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同时,要积极拓宽农村就业渠道,引导农民就地向城镇和第三产业转移。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引导外出务工人员的项目、技术和资金有序回流,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三、抓住热点,着力夯实农村基础设施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钳制因素,也是当前广大农民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必须着力解决。一是突出抓好农村交通设施建设。要切实加大对农村道路建设的投入,彻底改变农村交通落后的现状,抓好县乡油路改造工程,实现等级公路连接;抓好以村级公路为主的通达工程和乡镇汽车站场建设,力争到2010年,从根本上改变农村交通落后的面貌。二是切实抓好小城镇建设。要依托迁默公路、209国道、花龙公路等主要干道,重点抓好清水坪、毛沟、复兴、水田河、葫芦、碗米坡等重点集镇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依托酉水灿烂文化,建成一批名镇名村,逐步夯实旅游产业基础,努力形成一批工业重镇、旅游大镇和边贸强镇。三是努力加快水利能源建设。继续抓好病险水库山塘治理、城镇防洪、武水酉水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建设,积极争取腊洞水库建设工程,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同时,要加大农网改造力度,优化供电服务质量,力争到2010年,供电保障率和入户率达到100%,基本实现电气化。

四、突破薄弱点,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

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公共服务水平低,是农村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在解决这些薄弱环节上下狠功夫。一要加强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要进一步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巩固普九成果,大力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积极引导基础教育资源向贫困地区和农村倾斜,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认真落实贫困家庭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力争到2010年,基本实现普及高中教育,初中毕业生升入普高比例达65%以上。二要突出农村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要不断深化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制改革,改善农村医疗条件,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救助制度,提高农民医疗保障水平,使农民人人享受初级卫生保健权利。三要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要不断完善对农村贫困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提高农村劳动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覆盖率,积极探索发展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完善农村社会救济保障制度,逐渐缩小城乡社会保障水平的差距。力争用2~3年时间,乡镇普及敬老院建设,让所有愿意入院的老人全部到敬老院实行集中供养。到2010年,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

五、扫除盲点,不断加快农村生态能源保护 农村环境不仅仅是一个形象问题,而是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健康和农业生产的安全,必须着力加以改善。一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要建立科学的管护制度,落实管护措施和护林人员报酬,切实抓好现有退耕还林面积的管护。重点研究好农民退耕还林后长期的生计问题,坚持把退耕还林与生态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扶贫开发结合起来,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二是切实加强森林资源保护。要切实保护森林资源,重点抓好公路沿线、酉水沿线、水库周围、迁陵城区周围和吕洞山、白云山两个自然保护区的封山育林。禁止毁林开荒和乱占林地,坚决打击乱砍滥伐林木的不法行为。三是加快农村生态能源建设。要围绕新农村建设,采取政府引导、集体补助、群众投工投劳、整村推进的方式,积极开展以改厨、改厕、改栏为重点的“一池三改”工程,大力推广“猪—沼—菜(果)”的生态模式,着力提高农村能源综合利用率。继续扩大“节材节能”工程建设的规模和实施范围,加快农村生态能源建设步伐。

六、攻克难点,努力强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一直是讲起来“硬”,做起来“软”,操作难,考核难,所以落实也难,必须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突破这一难点抓出成效。一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要牢固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并通过扎实有效的宣传教育,使社会主义荣辱观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要坚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使“八荣八耻”成为全社会的思想和行为的基本准则,积极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道德规范。二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农村文化宣传阵地,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按照团结、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大力宣传体现时代精神的先进典型,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三要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稳定。要高度重视和解决好农村因农民负担、退耕还林、土地征用、移民搬迁、拖欠民工工资等引发的矛盾纠纷,维护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进一步完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式方法,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注重理顺群众情绪,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有效调处化解和妥善处理突发性群体事件,努力把社会不稳定因素解决在萌芽状态,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第四篇:解决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民增收难问题刻不容缓

近日,我们对××县这一典型的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民增收难问题进行了专题调查,从调查的结果看,××县虽在综合经济实力、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在农民增收方面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 , 这些突出问题直接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值得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

一、存在的问题

1、农民自身素质低,农业新技术推广难度大。××县是一个农业大县,由于县内自然资源贫乏 ,工业基础薄弱 , 农业生产条件差,大多数年轻农民都外出打工,留在家中务农的基本上都是 45 岁以上 的女人和中老年人 , 并且在这些留守人员中,大多数只有初中或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表现出文化素质整体偏低、观念落后、创新意识不强、生产积极性不高。在这种低文化水平的前提下,生产出的农产品只能是科技含量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增收。

2、农资价格上升快,削减了“减、免、补 ”惠农政策效果。近年来,××县虽然根据国家的有关政策采取了一系列补贴政策和保护政策来减少农民支出、增加农民收入,但由于农资价格上涨的影响 , 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直接补贴、免征农业税等惠农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好处,极大地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削减了“减、免、补”惠农政策效果。2005年,××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仅 1678元,比 2000年只净增 612元,这在很大程度上受农资价格上涨影响极大。

3、农业产业化发展慢,规模经营还未起步。近几年,××县虽然在农业产业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体制和机制的影响,农业仍是一个脆弱的产业,种植、加工、销售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基本上是单个小农户以传统的小农经济方式进行生产和销售,农民的增产增收没有实现量和质的飞跃,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突出。

4、农民收入来源渠道少,融资难问题突出。××县是一个人口大县,经济小县,财政穷县,农民的收入主要是务工收入和一些小本种植、加工收入 ,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 1453 元,全县尚没有一个乡镇的农民收入能达到初级小康乡镇 2500 元的收入标准。另外,××县农民融资的渠道主要是农信社贷款和民间借贷两种形式,在这两种形式中,一是由于借贷成本高、贷款手续复杂以及农民缺少法律认可的有效抵押物,信用贷款难度大;二是由于社会诚信低下、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滞后等因素,民间借贷利息负担沉重,大多数农民只能“望贷兴叹”,严重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增长。

5、金融支农乏力,信贷投入严重不足。目前××县支农的主力军是农村信用社,农村信用社经过多年的发展,虽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政府增税等方面做出了大量贡献,但相对于×ד 三农”经济发展而言 , 还是显得势单力薄。2005 年,信用联社在××县人行支农再贷款 1亿元的基础上发放了 24353 万元的支农贷款,这些贷款只满足了小额农户的贷款需求,而未能满足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农业、乡镇企业等“大额农贷”资金需求,对农民增产增收的助推作用不大。

6、农民务工空间小,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不快。2005年,全县总人口××万人,人均耕地××亩 , 过多的人口和过少的耕地严重制约了“三农”经济的快速发展,影响了农民的经济收入。为解决这一问题,××县虽然加大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力度,但由于县内乡镇企业大都处于不景气状态,又加上用工单位的待遇问题,出现了务工人员相对过剩而用工单位却一时招收不到工人被迫停产的“两难”局面;另外,又由于城市下岗人员增多,加上大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缺少一技之长,农民进城务工的困难增大,致使农民收入增长又多了一重阻力。去年××县输转劳务人员 14.5 万人(次), 占全县总人口的 25.45%, 属低劳务输出县。

二、对策建议

1、加大农村人力资本开发力度,努力提高劳动力素质。一是增强西部欠发达地区各级政府科技兴农的意识,转换办法观念,扩大农村教育投资规模;二是允许并支持开设民办学校,鼓励民间融资办学 , 增强农村办学的活力;三是保证农村九年义务制教育,防范学龄儿童失学;四是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与农业生产和乡村工业相适应的初、中、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开设职业技能课程,培养技术型人才;五是继续抓好农科教建设,倡导“绿色证书工程”。

2、积极实施公共财政,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使农民走向富裕。一要加强国家对农业和农民的支持保护体系,特别是要继续稳定、完善和强化“三减免、三补贴”和退耕还林补贴等政策,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二要适应农业生产和市场变化的需要,建立和完善对种粮农民的支持保护制度,进一步增加对农民的种粮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坚持和完善重点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政策,抑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三要加强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切实保障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科研投入;四要进一步加大对产粮大县的和财政困难县的转移支付规模,加大对基层基本财力需求的保障力度,同时加大扶贫开发和财源建设力度,使扶贫资金、支农资金向财政困难县倾斜 , 向财政困难县财源建设产业倾斜,促制才政困难县转变观念,广辟财源,实现财政自立;五要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逐步把深化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公共卫生及农村社会保障纳入各级政支出范围,让公共财政的阳光真正普照农村。

3、进一步深化制度创新,从政策上保证农民增加收入。一是要明确土地的所有权,稳定土地的承包权 , 搞活土地的使用权,允许土地流转、转让、租赁;二是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把农业粗放式的增长方式转变为农业集约式的增长方式;三是要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要把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农民以土地为股份进入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并可以脱离农业,转向其他产业;四是要加强以小型水利设施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防汛抗旱和减灾体系建设,农村道路、饮水、沼气、电网、通讯等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建设,以及教育卫生文化等农村公共事业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五要继续调整农业结构,积极发展畜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壮大县域经济,进而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4、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大力拓宽融资渠道,为农民增收提供信贷资金支持。一是进一步强化政策性金融职能,扩大其业务外延 , 将农发行经营网点由县市下伸到乡镇,进一步贴近农村、方便农民,并允许通过发行农业金融债券、建立发展基金等途径扩大农发行资金来源渠道;二是尽快建立农村资金回流机制,增加农村金融有效供给。通过立法形式,规定国有商业银行县支行按一定比例投入“三农”资金,要求各类商业银行按一定比例购买农业政策性金融债券、农村信用社债券;三是尽快成立邮政储蓄银行,将邮政储蓄新增存款中农村的资金,返还给当地农村信用社用于放贷;四是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步伐,将农信社职能进一步定位在为“三农”服务上,强化其为农户发放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方面的职能,在贷款利率上给予适当优惠,保证“三农”生产的资金需要和农产品加工销售的所需资金;五是尽快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 , 扩大农业保险试点为降低运转费用,可委托农业政策性银行、商业保险公司开办此项业务;六是除了重视正规金融外,还要从农村实际出发 , 积极探索有利于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农村民间金融、合作金融等非正规金融的发展,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类资金投向农村建设。

5、大力拓展农民工转移空间,积极保障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一要进一步清理和取消各种针对务工农民流动和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限制,将农民工和城市产业工人同等对待;二要建立健全城乡就业公共服务网络,为外出务工农民免费提供法律政策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让农民工尽快找到工作;三要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建立工资保障金等制度,切实解决务工农民工资偏低和拖欠问题,使农民工劳有所得;四要切实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加强务工农民的职业安全卫生保护,让农民工享受到《劳动法》保护;五要逐步建立务工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依法将务工农民全部纳入工伤保险范围,探索适合务工农民特点的大病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险办法;六要认真解决务工农民的子女上学问题,让农民工子女有学上,有书读,真正把农民工子女纳入国家九年义务教育体制之中,解决农民工的后顾之忧。

第五篇: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之我

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之我

马财

扎兰屯市蘑菇气镇地处扎兰屯市西南65公里处,东与黑龙江省龙江县接壤,南与兴安盟扎赉特旗毗邻。辖区总面积415平方公里,现辖13个行政村,8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5万人,是扎兰屯市西南较大乡镇之一。这里经济结构主要以农业为主,二、三产业发展缓慢,农民人均纯收入3000元左右,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结合在蘑菇气镇多年工作中所见所闻所感,我认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牧业结构调整的资金不足。当前,农村农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是由农转牧,也就是由传统的以农业为主转为以牧业为主,实行“为养而种、为牧而农”的农业经营理念。但由于农民长期从事农业生产,连续多年自然灾害,农业大幅减产,农民减收,手中资金有限。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政策性因素,农村信贷扶助资金又严重不足,年平均发放额度在1000——2000元/户之间,仅仅能够维持农业生产所需,量小面大,且还款周期短,难以提供足额的牧业发展资金,造成农牧业结构调整转型期资金严重不足,农民虽有牧业养殖意愿,但心有余而力不足。在这方面,当地政府这些年尽管也做了大量努力,但由于受财力制约,仍然不能取得较快进展。要大力发展畜牧业,就必须积极拓宽国家信贷渠道,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给予足够的贷款支持,或通过专项财政周转资金予以保障。

二、农牧业产业化水平低。纵观农业产业化的具体表现形式,主要有“农户+公司”、“农户+流通专业组织”、“农户+批发市场”、“农户+零售市场”、“农户+各种协会”等等。提高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一是抓好主导产业建设,突出抓好辐射面广、经济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二是加大科技投入,抓好农业研新成果推广。三是完善市场服务体系,搞好产业流通。在龙头企业建设方面,蘑菇气镇经过多年的努力,初步形成以凯业酒精为龙头的玉米生产加工业、以绿野畜禽屠宰公司为龙头的肉羊、大鹅等养殖业、以华裕公司为龙头的色素万寿菊生产加工业三大经济产业链。但发展前景令人堪忧,一是企业终端产品加工水平低,仍局限在对原材料简单加工或出售半成品范围内,产品利润水平低。二是企业小富即安,没有创新竞争意识,品牌效应不能有效发挥,在未来严酷的市场竞争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不紧密,没有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有效机制。一旦市场出现波动,“大难来时各自飞”,产业链条将土崩瓦解,不能形成合力。发展农牧业产业化,应加大对这些方面的投入力度,在人才、资金、技术项目等方面加大对农村的倾斜,在财政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使农村产业化项目迅速成长壮大起来。在科技投入方面,农村科技队伍素质普遍偏低,大多都是“泥腿子”出身,在适用技术培训、新技术推广等方面,发挥作用有限,对此,国家应加大农村科技队伍的教育培训力度,积极推动大中专院校及有关科研机构与农村的有效联合,加快农业科技发展。在市场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各类经济组织、产业协会、经纪人队伍建设现正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服务体系。今后政府应通过一定的资金、技术、政策等多方面加大对这类组织的引导和扶持力度,使其在发展农牧业产业化进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加快乡镇、村基础设施建设,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村级道路改造、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河道疏通、大坝整修等公益性建设经费问题。税费改革以后,由于取消农业费税,加之村级集体经济困难,乡镇财政资金紧张,这些费用只能通过村民“一事一议”的办法,由群众集资、出劳解决。但由于农民群众生活困难,拿不出钱来搞建设,出工出力还可以,出钱的事往往很难得到群众支持,许多事情办起来举步维艰,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期望国家能加大对农村财政资金转移支付额度,或划出专项资金,在这些方面予以保障。

四、农民就医难,看病负担重。就蘑菇气镇而言,医疗设施老化,而且严重缺乏,医疗诊治效果有限,特别缺少医疗方面的专家技术人员,农民一般的病都要到市级医院就诊。应该加大国家对农村地区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力度,使乡镇医院具备“大病不误诊,小病不离乡”的医疗条件,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农村医疗保障事业,采取国家、地方、个人分别负担的办法,减轻农牧民就医负担。

五、教育资源亟待整合。教育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师资问题,突出表现在村级学校相当一部分教师都是1985年以前起用的民办转公办教师,知识结构老化,教学方法陈旧,已跟不上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一方面教师队伍雍肿,吃饭的多,真正能干活的少。另一方面,一些正规院校毕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得不到有效安置,严重影响教学质量。整合教育资源,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制定妥善措施,让正规院校毕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发挥作用。

六、土地承包中存在的问题复杂,且覆盖面大。土地承包中存在的问题很多,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政策性因素造成的土地问题。二轮土地延包前,农村对土地的管理主要依靠群众自主,没有一个统一的政策法规,村、组通过群众会议便可决定土地使用权归属。各乡镇、各村甚至一个村里的几个组对土地的管理政策都不一样,有的组一年一调整,有的组三年一调整,还有的组在二轮土地延包前从来就没有调整过。而且,当时镇、村为完成市里粮食任务、甜菜任务等指令性计划,可以随意制定“土政策”,对于不能完成指令性计划的农户,村组有权抽回部分土地另行发包。实施二轮土地延包后,尤其近几年,随着国家关于农村土地承包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被抽取土地的农户按现行法规政策纷纷找村里要地,而村里却无地可给,形成土地矛盾纠纷。二是由于土地流转不规范,造成土地矛盾纠纷。农业费税取消以前,农民土地负担很重,农民种地投入大,收入少,再加上自然灾害,有时甚至赔钱,严重影响农民种地积极性,相当一部分农户私自弃耕外出,或为逃债,或为打工经商,造成土地闲置,无人耕种,这部分土地费税无人代交。为完成市乡两级费税任务,村组织只能将这部分土地通过社员会另行转包他人,并签订了长期承包合同。现在国家取消农业费税,并给予一定补贴,粮食市场价格也普遍上扬,农民种地积极性空前高涨,许多外出农民纷纷回乡要求种地,而村里没有任何机动地可给予调剂,形成纠纷。对于这些问题,由于历史背景复杂,涉及面大、范围广,“牵一发而动全身”,为稳定大局,很难在短期内予以全部解决。只能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思想工作,然后按照国家关于土地承包的政策法规,区别情况,理顺关系,在小范围内予以调整,或归还土地承包权,或在以后土地流转中予以解决。今后,要依法加强土地管理,完善土地流转手续,杜绝新的土地矛盾发生。

七、乡、村债务大。乡村债务大多是由于过去超负荷建设留下的,对于这部分债务,由于费税改革,乡村根本已无力偿还。对涉及教育、卫生、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力设施、民政抚恤等政策性建设遗留下来的债务,应通过逐级上划国家有关部门或由国家提供必要的财政支持予以核消,对除此而外的村级债务通过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办经济实体的办法,逐步予以化解。

农业费税尾欠情况,就蘑菇气镇而言,多年来全镇农民欠缴费税总计978.8万元,其中只有326.3万元可通过逐年清缴的办法解决,但由于对农民不能采取强有力措施,清缴难度很大。其余652.5万元,由于多年来走死逃亡,造成“呆帐”、“死帐”,已无法进行清缴。

八、村级组织建设情况令人堪忧。村级组织建设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债务大,经费短缺,村干部整天被繁重的债务捆住手脚,无力搞其它建设。待遇普遍偏低,好汉不想干,赖汉干不了,相当一部分村干部素质不高,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不强,村级组织作用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对此,一方面应大力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选准配强村支部书记,提高村级组织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另一方面,切实加强对村级组织的财力倾斜,扶持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使村级组织能干事,干成事。

九、文化建设与农民思想道德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改革开放以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文化建设严重滞后,在这方面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除了看电视以外,喝酒赌博成了农民群众的主要业余消遣。一些宗教组织趁机兴风作浪,严重影响社会。在这方面国家应加大对农村落后地区的文化设施投入,当地政府积极作为,让群众活动有场所,娱乐有设施,倡导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

十、“十二五”期间应该重点解决的问题:一是大幅提高群众收入,改善乡村面貌,提高群众生活水平。二是改造乡、村道路,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三是改善生态环境,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四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搞好科学技术的普及推广,推动农业进步和产业化发展。五是改善乡村教育、医疗卫生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六是加强农村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下载解决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建设新农村自信心不足问题的建议(小编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解决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建设新农村自信心不足问题的建议(小编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