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发展城市农业的思考

时间:2019-05-12 19:02: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烟台发展城市农业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烟台发展城市农业的思考》。

第一篇:烟台发展城市农业的思考

烟台发展城市农业的思考

王奎良 刘守贞 曹体国

内容提要 本文从国际城市农业的实践和产生的背景出发,对城市农业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特征进行描述,分析了烟台发展城市农业的必然性、指导思想和战略定位,提出了发展城市农业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城市农业战略定位对策措施烟台

市委、市政府做出了加快城市经济发展的重大决策,为促进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指明了方向。城市农业是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城乡互动发展的必然结果。发展城市农业,不仅有利于提升城市功能,确保城市和农村协调发展,也是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发展现代农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城市农业的内涵及产生的背景

城市农业,是农业结构调整和效益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城市化水平达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主要是指处在大城市及其周边的地区,通过城市现代文明带动及利用城市提供的资本资源、科技成果、现代化设备进行生产,并紧密服务于城市的现代化农业。城市农业是一种与城市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时农村与城市、农业与非农业等进一步融合过程中的一种发达区域性农业。城市农业作为一种崭新的现代农业形态,具有城乡融化性、功能多样性、发展阶段性、高度集约性等特征。

国际上最早提出城市农业理念的是美日欧等城镇化程度较高的国家。1977年美国农业经济学家艾伦·尼斯明确提出了“城市农业”的概念。按照2003年联合国发展计划署(UNDP)的定义,城市农业是指满足城市消费者需求为主要目的,采用集约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和城市废弃物,在分散于城市或郊区各个角落的土地和水体里种养各种农产品,并进行加工和销售的产业。城市农业在超大城市也称都市农业,但不同国家强调的城市农业主体功能特征、实践经营模式存在很大差异。如:日本的城市间隙地农业,德国的“市民农园型农业”,荷兰的“外向型农业”等。

我国对城市农业的认识和实践,主要是20世纪90年代后,上海、北京、深圳、杭州、无锡等城市引进借鉴了国际上都市农业的某些基本理论和实践做法。如上海,立足于中央对上海的战略定位,规划到2010年建成与国际化大都市相配套、以产业化、科技化、信息化、市场化为主要标志,示范功能和创汇功能为主体的全国农业科技、信息加工、贸易中心“龙头型”都市农业。北京则利用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人文历史景观,发展多种形式的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等“生态型”都市农业,农业功能定位为鲜活食品生产基地功能、生态屏障功能和休闲度假功能。

城市农业是农业大发展、城市大扩张、城乡大融合的产物。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成为事实上的城市人口,带动更多的郊区成为城市;另一方面使传统的城郊农业发展面临用地紧张、优势下降、依靠传统农业方式增收困难等严峻挑战。高度城市化地区如何通过特殊的技术等措施提高农业经营者收入,增加产品供给,拓展农业功能,已是城市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重要课题。发展城市农业,是我国大城市郊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选择。我市发展城市农业的必然性

近几年来,我市按照“发展壮大中心城市,县城发展成中等城市,中心镇发展成小城市”的总体思路,加快实施城市化战略,把加快推进城市化作为促进全市经济又

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城市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2.1 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近年来,我市中心城市建设坚持以加快五区融合,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为目标,实施“东进、西拓、南扩”战略,拉开城市大框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显著提高经济、科技和文化中心地位。同时,搞好建成区外围规划与建设,强化功能培育,迅速形成中心城市发展新组团。2006年我市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72平方公里,与1994年相比,建成区面积增长了3.05倍,城镇人口也由1994年的79.1万人发展到2006年的106.55万人,增长了34.7%。

2.2 中心城市格局已经形成1984年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建区后,随着工业化的高度发展,开发区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1994年以来,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构筑大型城市格局,把原牟平县撤县改区,新建莱山区,从而形成了以芝罘区、福山区、莱山区、牟平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五区组成的中心城市。近年来,又不断加快五区融合建设,膨胀市区规模,壮大经济实力,城市格局变化巨大。到2006年市区总面积达到2722.3平方公里,市区总人口达到178.91万人。

2.3 居民对生活质量要求提高

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是居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2006年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374元。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更加渴望健康、环保、舒适的高品位生活。对农产品的品种、品质、时令、安全要求提高,在注重农业的经济功能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生态和休闲功能,“吃绿色食品、创生态家园”已成为时代主旋律,发展城市农业成为必然选择。我市城市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战略定位

3.1 城市农业发展现状

我市中心城市共有耕地93.42万亩,果园34.36万亩,农村人口72.36万人。近年来,中心城市郊区紧紧围绕建设中心城市、发展现代农业的主体要求,以服务城市、改善生态、提高效益为宗旨,依托城市经济、科技、信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产业化、国际化进程,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农业已初具规模。一是区域优势产业特色日益凸现。经过多年调整和优化,郊区农业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培植起了粮油、果品、蔬菜、畜牧、水产品五大支柱产业。建成了以福山、莱山、芝罘区为主的大樱桃生产基地;以牟平为主的苹果、粮油生产基地;以芝罘区、莱山区、开发区、牟平区为主的水产品养殖基地;以市属菜篮子基地为主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到2006年,郊区粮食、果品、蔬菜、水产品和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21.47万吨、50.14万吨、51.43万吨、57.92万吨和16.68万吨,农林牧渔产值达到20.20亿元。二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向纵深推进。以龙头企业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围绕主导产业建设农产品加工企业,市区已建成九发、山村果园、益生、东方海洋4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三是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以市农科院为龙头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快了农业科技创新步伐,选育的烟农系小麦、烟富系列苹果、901海带等农业新品种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四是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明显提升。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不断提高农业国际化,市区农产品出口创汇达到8.6亿美元。五是农业功能不断拓展。在重视农业经济功能同时,不断拓展农业生态保护、食品安全保障、文化与休闲服务功能。在市农科院建设农博园,在城郊建设了一大批农业观光园、水果采摘园和中小学生农业实践基地。

我市城市农业发展起步较晚,还存在许多需要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对城市农业

发展的理论研究还十分落后;缺乏统一规划、统一部署;城市化对农业辐射功能还不强;城乡统筹机制还没有建立健全。

3.2 发展城市农业的指导思想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城市农业要以实现城乡经济、生态、社会的一体化和实现现代化为总体目标,发挥中心城市及其农村区域优势,开拓农业新的发展空间,拓展新功能,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延伸开发新产业,实现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的经济效益目标、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和中心城市发展对农业农村要求的目标有机结合,增强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和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能力,实现城乡产业对接,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协调发展,共同繁荣。

3.3 发展城市农业战略定位

3.3.1功能定位。主要突出就业、收入保障等经济功能、生态安全与环境保护功能、食品安全保障功能、文化与休闲服务功能和应对突发性事件等5大功能。

3.3.2产业定位。一是维持一定的高效规模化优质粮食产业。二是发展能够满足城市消费需求的有较强竞争力的传统优势、特色产业。围绕早、鲜、嫩鲜活农产品生产,建立与城市规模扩张相适应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扩大设施蔬菜生产规模;扩大大樱桃、桃、葡萄等时令水果生产;大力发展畜禽规模化、标准化饲养;加快推进海珍品底播增养殖、鱼类工厂化养殖、虾池综合养殖、滩涂贝类养殖,控制贝类和藻类筏式养殖。三是发展具有生态与经济双重价值的经济林、观赏绿化林及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环境建设产业。四是发展体现中心城市特色的新兴产业。如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物流业(包括国际物流),农业观光休闲等服务产业,良种、生物制品等农业科技产业等。五是发展具有区域优势的外向型农业。依托城市平台,培育具有强大市场开拓能力的外贸主体,引导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发展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扩大农产品出口。

3.3.3发展方式定位。主要是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发展资源集约高效利用型农业、环境友好型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可持续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农业标准化、农业产业化、农业国际化、产业一体化。发展城市农业的对策措施

4.1 搞好城市农业规划

把城市农业列入城市建设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盘子中,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使城市化规划与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规划衔接起来。通过规划强化农业用地和农业基础设施的保护与管理,保证基本农田保护区、常年蔬菜基地、副食品基地、休闲旅游农业用地。在城市功能区之间要有基本农田保护区、农业生态功能区、林业自然保护区,构筑“山、水、城、田、林、海”的生态城市。

4.2 加快构筑适应城市农业发展的产业体系

按照“优化一产、膨胀二产、突破三产”的要求,统筹发展农村三次产业。优先扶持壮大苹果、大樱桃、水产、畜禽、蔬菜等优势产业,满足城市消费需求。健全农产品安全管理和市场准入制度,完善质量检测机构和监督体系,加强从“田间到餐桌”全程质量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进一步扩大农产品加工业和物流、餐饮、旅游等农村服务业,开辟为城乡居民生活休闲需要的旅游观光农业,优化产业布局,促进生产力在城乡地域空间上的合理配置,加速城乡产业融合。以打造“中国食品名城”和“国际葡萄、葡萄酒城”为目标,以果蔬、水产、粮油、肉禽、食用菌、酿酒为重点,建设一批外向度高、产品聚集度高的产业带、产业区和加工园区。

4.3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农村人口市民化

加快城市化和农村城镇化步伐,通过中心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发展拉动,打

造就业载体,增加就业岗位,分流农村劳动力。制定有关政策,加快农民市民化步伐,并配套和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加快探索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确保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强化对农民的教育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竞争能力。

4.4 进一步完善、提高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功能

加强建设用地的审批与管理,保护基本农田,确保农业稳定。从源头治理农村污染,严格控制面源污染,鼓励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大力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发展食用菌和沼气清洁能源。继续推进封山育林、沿海防护林、环城(镇、村)绿化等林业工程建设。加大环境综合整治的执法力度,加强污染治理工程建设,确保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区域共同发展。

4.5 建立城市农业发展的投入保障制度

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按照“三个继续高于”的要求,继续巩固、完善、加强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要加大财政对菜篮子产品生产的扶持力度,不断扩大基地生产规模,满足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对农产品的需求。要大力吸引工商、民间、外资资本投资开发城市农业,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发挥财政融资平台优势,进一步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争取利用更多的国内外金融组织的优惠贷款投向城市农业。积极试行农业政策性保险,逐步把农业支柱产业纳入保险范围。

作者简介

王奎良,男,1958年生,烟台市农业局,副局长,总农艺师,主要从事科技兴农政策与理论、宏观农业等方面的研究。

第二篇:株洲市农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株洲市农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市发改委经济协作中心

8月11日,省政府出台《湖南省农产品加工业振兴规划(2011-2015年)》,这是省政府首次出台农产品加工业的专门规划,是我省迈向富民强省的战略选择。对我市农业发展来说这是难得的机遇,基于我市近年来农业发展情况调研和分析,对进一步加快我市农业发展在面临的机遇、问题和措施方面作了些思考。

一、关于面临机遇的思考

一是国家强农重农达到新的高度。进入21世纪来,中央连续八个1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新时期指导农村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中央强农重农政策达到全新的高度。

二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用专门章节强调发展现代农业。《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第五章从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方面提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规划要求。

三是我市“十二五”规划提出发展现代农业方向和目标。坚持走农业现代化道路,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为方向,以现代发展理念、组织形式、经营模式、装备技术和专业人才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在全省率先形成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到2015年,力争基本实现农用地成建制规模经营,全市农业增加值达到120亿元以上。

四是“两型”社会的先行试验区“先行先试权”。长株潭作为中部仅有两型改革试验区,南三县作为长株潭试验区唯一的协调发展区,赋予了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拥有先行先试的权利,可以进行大胆创新,大胆突破。用好用足用活这些政策和机遇,现代农业建设就一定能取得实质性成效。特别在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等更能率先取得突破。

二、关于存在问题的思考

一是“小农意识”普遍流行。“小农意识”,本指一种与小农经济相伴随的落后观念。现在,缺少开阔的视野、远大的目光,重眼前利益而轻长远,均可视为“小农意识”。“小农意识”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小富即安;盲从、随大流;没有精确习惯;没有组织、没有协作等。在农村,“小农意识”十分流行。

二是农民素质亟待提高。全市180多万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程度仅为8年。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劳动力90%大多外出务工。目前,缺乏一支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从事农业发展的主体队伍。

三是农业基础设施总体滞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远远落后于城市,全市中低产田改造不足20%,乡村道路、农田水利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繁重。

四是龙头加工企业水平不高。产业化水平偏低,组织化程度不高。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大型龙头企业少,不能带动更多的农民进入产业链;产、供、销三方面监管和联结机制还不够强,组织化程度低,作用发挥的不充分。农产品加工企业除唐人神外,加工企业规模总体偏小,带动能力不强。全市农产品加工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0.8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3的水平。

五是农业投入不足。由于县乡财力紧张,乡村债务负担沉重。按相关政策,国有银行在县域网点收缩,加上今年以来人民银行连续6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存贷款利率,导致信贷投放严重不足。据人民银行株洲支行数据显示,今年7月,我市农村存贷比为41%。

三、关于发展措施的思考

1、加大农民培训力度。破除“小农意识”、建设一支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农业发展的主体队伍,急需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农民培训要紧紧围绕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建设等目标,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农民培训要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培育更多农

村人才,培养懂科技、善经营、会管理,从事农业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职业农民。

2、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县乡公路建设,完善农村公路网络,县乡公路和村道分别改造成三级、四级以上公路,实现水泥(沥青)路通行政村率达100%。稳步开展农村公路主干道节能亮化工作。建设农村安全饮水项目,全面解决农村人畜饮水不安全问题。加快农村电网改造步伐,基本完成行政村配电网和户表改造。继续推进农村公路建设,进一步提高通达通畅率和管理养护水平,加大道路危桥改造力度。

3、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按照统筹规划、分工协作、集中投入、连片推进的要求,加快建设高产稳产基本农田。重视耕地质量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安排中长期政策性贷款,支持农田排灌、土地整治、土壤改良、机耕道路和农田林网建设,把株洲县、醴陵市、攸县、茶陵县等4个产粮大县的基本农田加快建成高标准农田,建立稳固的商品粮基地。继续增加全市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土地整治投入,有计划分片推进中低产田改造。

4、加强农村水利建设。全面完成酒埠江、官庄水库灌区配套改造,新建各县市及云龙示范区等28座小水库,除险加固全市12座中型水库,34座小Ⅰ型水库,267座小Ⅱ型水库。全面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完善建设和管护机制,搞好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完善农村小微型水利设施。

5、突出发展优势产业。株洲要发展粮食、畜禽、果蔬、油茶、水产品、竹木加工等农业主导产业,形成以106国道为轴线的“一廊三片”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在株洲县—醴陵西北地区重点发展蔬菜、休闲观光农业、水产品和家禽养殖业,建设高效产业片。在醴陵城区以南—攸县—茶陵县城以北地区重点发展优质稻米和规模良种禽畜养殖,形成规模化优质产业片和最具现代农业特征的农业产业长廊。以唐人神1000万头生猪产业链一体化工程为龙头,大力发展生猪养殖,重点扶持年出栏生猪1万头以上的养殖大户和年出栏生猪10万头以上的重点乡镇。新建100万亩高产油茶基地,推进200万亩油茶林垦复、复壮、品改。发展特色养殖,培育攸县麻鸭、醴陵黑山羊等规模畜禽养殖。在茶陵南—炎陵地区重点发展优质水果、中药材、高效经济林和特种养殖,形成山区特色产业片。重点建设10万亩优质水果基地。加快低产笋竹林改造步伐,建立100万亩高效笋竹林基地。培育形成酃县白鹅、茶陵黄牛等特色畜禽品牌。

6、以产业化经营理念抓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加工业关联度大、涉及面广、带动力强,肩挑农业、工业,维系城市、农村,惠及农民就业增收、企业增效和财政增税,既是发展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更是富民强市的一个重要突破口。“种养什么、剩余什么,就加工什么”这种作坊生产、加工粗放等农产品加工业的狭隘认识,束缚了各类市场主体的思路和手脚,导致农产品生产与加工脱节,科技研发与推广应用脱节,产品流通、品牌效益、质量安全难有保障,成为制约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的主要瓶颈。我市农产品加工业总体上比较薄弱,很多农产品处于初级加工阶段,有规模、有影响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不多。我们要从产加销、贸工农、农科教一体化角度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要着力做强龙头企业,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要进一步增强“龙头企业+协会+农户”产业化模式发展的带动力,提高农民收入,培植一大批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要大力提升产业档次,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不断壮大酃县白鹅、攸县麻鸭等一批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业,不断提高其市场占有率。

7、积极完善投入机制。要建立政府投入为引导,金融资本、企业自有资本和其他资本投入为主体的多元投入机制。各级政府要根据财力增长逐步增加对农产品加工业的投入,进一步整合中央财政和省各级财政预算内可用于农业发展的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水利建设,扶持优势产业和重点加工企业发展。建立政企银协调联动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制定专门支持农业发展的信贷政策。鼓励和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加快龙头企业上市步伐。

第三篇:关于设施农业发展的思考

1存在问题

1.1日光温室利用率不高

全旗现有70%的日光温室在生产使用,其余处于闲置或半闲置状态。虽然设施农业发展迅速,但许多技术和市场支持及服务不到位,而且设施农业高投入、劳动密集而强度大,能够进行设施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大量外出打工或从事其他产业,不愿从事设施农业生产,劳动力严重不足,导致部分已经建成的温室出现无人生产、生产效益不佳等现象。

1.2蔬菜自给能力不足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的增强和阿左旗的不断发展及城区人口的增加,蔬菜消费总量、人均蔬菜消费量明显增加,“买菜难”现象和“吃菜贵”问题更加明显。一是蔬菜总量不足。目前阿拉善左旗城区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共14.80万人,按国家统计标准城镇人口每人每天按0.6kg蔬菜消费量计算,全年需求量约3.2万t,而2011年阿拉善左旗生产蔬菜近1.53万t,产量仅占需求量的47.8%,供应明显不足。二是本地蔬菜大量上市主要集中在每年7-10月,其余月份的蔬菜销售主要是以外调蔬菜为主,冬、春反季节蔬菜市场占有份额小。三是基础设施薄弱,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在设施农业生产区还不能实现全部覆盖,生产设备设施相对落后,生产成本高,制约着蔬菜生产的发展。

1.3比较效益下降

近年来,种子、化肥、燃油等农业生产资料涨幅较大,导致农业生产成本增高,而产品价格没有同步增加,使比较效益下降。这在很大程度上压缩了设施农业的利润空间,延长了温室建设资金的回收期,加大了投资的风险,对广大农民进行设施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1.4设施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

一是农牧业产业化尚处于培育和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装备相对落后。二是农业合作组织发展滞后。合作组织虽然增幅较大,但普遍存在覆盖面窄、带动力小、资金积累少、承担风险能力弱等问题。三是农业龙头企业少、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弱、辐射带动能力不强、与农户利益联结不紧密。四是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滞后,导致流通环节多(蔬菜从田间到居民家中主要有蔬菜运输、存放、管理、销售等流通环节)、流通周期长、损耗大、成本高,严重阻碍了农产品产业化进程和农牧民增收。

1.5市场竞争力较差

一是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程度低,技术服务体系尚不完善,先进科技应用率不高,管理粗放,品种单一,局限于种植黄瓜、乳瓜、番茄、辣椒、豆角、韭菜、芹菜、油菜等常规蔬菜,特色菜、精细菜、珍稀菜比重低,野生蔬菜有待开发。二是农产品加工链条短,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在蔬菜市场上仅限于原菜、粗菜的批发和摆摊出售,而蔬菜的保鲜、净菜、配菜、包装、腌渍、脱水等延伸加工业发展很少。三是虽然阿拉善左旗自然条件有利于生产高品质农产品,但实际生产中很少实行轮作,多年连作,病害严重,温室生态环境恶化,产品品质显著下降。四是农户品牌销售意识不强,在品牌注册方面欠缺,市场认知度不高。

2发展思路

设施农业是现代化农业的具体体现之一,是依靠科技逐步形成的高新技术产业,是提高农民收入、建设新农村的重要途径。充分发挥阿拉善左旗光热资源丰富优势、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土壤和水无污染优势、农产品纯天然等优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加大科技服务和培训力度,扶持壮大农牧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培育品牌,开拓市场,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业,推进阿拉善左旗设施农业向基地化、专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2.1加强组织领导

旗、镇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设施农业的产业化发展,要将设施农业作为一项战略性重点工程来组织实施。一是旗、镇各级政府要成立推进设施农业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全旗设施农业工作协调会,强化政府在推进设施农业稳步发展中的组织、引导、调控和服务职能。二是组织各有关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细化目标责任,使责任到人。三是制订设施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做到布局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处理商品化、销售品牌化、经营一体化。四是整合项目和资金,集中投入,重点支持主导产业基地建设,配套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温室利用率。

2.2建立农产品标准化体系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农产品从追求数量转变为追求质量和安全,农产品标准化显得尤为重要。一是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十二五”期间,逐步健全阿拉善左旗农产品质量标准信息网络,及时准确宣传农产品质量标准化,发布农产品质量动态信息。制定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加工、销售操作规程,严格监督企业及农牧民按照规程进行生产、加工、销售。实施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要建立定期或不定期的农产品抽检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涉及质量安全的严重违规行为,坚决制止其产品上市销售。建立农产品物流全程监控与可追溯系统,严格记录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细节,为农产品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农产品监管部门提供科学的管理手段与工具。二是建立健全优质农产品安全认证和标志制度。为从源头上解决农产品质量问题,应建立健全优质农产品认证和标志制度;尽快形成以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为主体,以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认证为补充的认证体系和工作格局。

2.3加强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的设施农业组织化建设

企业外连市场,内连基地和农户,建好龙头企业是实施产业化的关键。一是认真落实国家、自治区、盟委关于扶持农牧业龙头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重点建设与农牧民建立稳定的产销协作关系的龙头企业,实施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二是要巩固和发展好现有的龙头企业,重点扶持他们,使他们向着技术推广、贮藏销售、精细加工、传递信息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产业化集团方向发展。并培育几个规模大、实力强、辐射面广、带动能力强的基地型龙头、加工型龙头、市场型龙头,提高阿拉善左旗农业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水平。三是深化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支持和引导企业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在优势产区建设一批与农牧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专用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四是加强规范化运作,发挥企业及合作社连接市场和农牧户的桥梁作用,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农牧户”的一体化经营新机制,促使农产品生产从分散的小农经济向法人农户经济转变。同时扩大现有合作社的规模,各级政府应在政策和资金上对合作社进行倾斜,对合作社负责人进行重点培训,充分发挥合作社的“组织人”和辐射带动作用。并在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及防御市场、自然双重风险能力的同时,注重完善和规范内部管理机制,实行二次分配,提高农牧业比较效益。

2.4建立多层次的农业科技应用推广体系

在资金投入上,加大对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的资金投入,建设良好的硬件平台,为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提供良好的硬件环境与设施。在人才体系上,一是引进、构建一支具备现代农业知识与现代农业经营管理知识的专业人才团队,形成良好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人才体系;二是要充分调动全旗农业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从政策上鼓励和引导科技人员进入生产、销售、加工等领域;三是扩大科技特派员的数量和服务覆盖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服务职能和积极作用;四是培育一批科技示范户,使科技示范户率先采用新品种、新技术,并对周围的种植户言传身教,充分发挥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使科技通过周边农民朋友的耳濡目染快速、有效的推广。在农牧业产学研合作上,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农业科研力量,加强与区内外知名农业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按照阿拉善左旗设施农业的规划布局,形成多节点、分布式的农业科研推广模式。

在推广基地建设上,要加快建立功能齐全、标准化的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试验示范基地是农技推广工作的重要阵地,是加快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在农业科技成果开发及转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示范基地建设,发挥其“典型引路,全面推进”的作用,实现先进技术的适应性改进与技术组装配套,可为带动规划区发展提供成熟的模式、技术和经验,探索出阿拉善左旗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路子,辐射带动全旗农业产业化又好又快发展。

2.5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一是围绕增加农产品花色品种,提高品位,加大新技术、新成果的引进和推广力度。二是加强农牧民科技培训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项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牧民的生产技术水平和市场意识,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民专业技术队伍。三是要为农业产业提前、产中、产后常态化服务,进一步增加服务内容、扩大服务覆盖面。

2.6完善综合配套技术体系,提高设施农业的科技含量科学技术是设施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综合配套栽培技术的应用将极大地提高温室种植的产量和效益。采用优良品种667m2可增产5%;高垄覆膜栽培667m2可增产10%~15%;膜下暗灌、滴灌可节约用水30%,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合理增施有机肥料能够培肥地力,提高作物自身的抗逆性,减轻病虫害发生,从而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减轻了农药残留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增施二氧化碳667m2增产10%~15%;张挂反光幕667m2增产5%;无土育苗、嫁接栽培又能节约用肥用水1/4~1/3,667m2增产15%~20%;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可减少用药次数,降低生产成本。

2.7实施品牌战略

品牌是农产品进入市场的通行证,拥有品牌就拥有市场。充分利用阿拉善左旗独特的农业小气候条件和农产品纯天然无污染优势,帮助和指导龙头企业、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和优质农产品商标注册,扩大品牌规模,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提高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2.8搞好市场建设,完善流通网络

市场化是实现设施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标志,而流通是产业化发展的关键环节。一是根据市场需求配套场所。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龙凤公汽出租公司蔬菜批发市场是现今阿拉善盟规模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该市场建设于2000年,规模相对较小,经过十年的运营发展,已不符合我旗城区内实际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以此现有的蔬菜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和超市为基础,实施整修改造,规范市场强化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类蔬菜销售网点调剂作用。及时增加蔬菜批发商铺,加快巴彦浩特镇南外环4万㎡的综合性大型蔬菜瓜果批发市场的规划建设,形成良性的市场竞争环境。二是建设直销网点减少流通环节。以“政府扶持引导、企业自主经营、布局合理有序、菜价适度优惠”为导向,依托全旗较大规模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生产龙头企业,加快推进农产品直销网点建设,保证农产品的充足供应和低价销售。在条件成熟、设施完备的新华街、额鲁特、王府、南环路等街道社区试点蔬菜直销,以探索建立完善的农产品直销点准入、扶持、运营、管理、退出机制,充分发挥农产品直销稳价的作用,以便将来推广实现蔬菜直销网点建设。三是营造畅顺的农产品流通机制。要进一步规范整顿蔬菜市场经营秩序,严厉打击哄抬菜价、短斤缺两、垄断经营、强买强卖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建立规范、稳定的市场秩序。逐步形成农产品流通企业的产业化,农产品流通的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四是健全覆盖生产、流通、消费的农产品信息网络。强化信息服务,通过参考权威的农产品信息网络和发布阿拉善左旗农产品信息,及时、准确地向其他企业和交易者提供生产、调运、库存、价格等信息,并向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提供市场信息、科技信息,引导蔬菜种植户、经营者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品种数量配置、运输存储调度,实施动态库存,保障应急供应;构建网上农产品流通平台,为阿拉善左旗农业企业、种植户、经营者提供网上交流与贸易的平台。

作者:包明玉刘亚斌王义宝杨顺学王河银单位: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农牧业服务中心阿拉善左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第四篇: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早在1995山东潍坊率先在全国提出并实施了农业产业化,形成了寿光、诸城等各具特色的产业化模式,随着“农业三化、三变、三带动”战略的大力实施,全市呈现出了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社会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以下以自己在山东潍坊学习考察的所见所闻,结合乌苏市农业发展实际,谈谈对乌苏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粗浅认识。

一、乌苏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

乌苏市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立足本地实际,围绕龙头企业调整种植结构,已经形成区域种植规模。四棵树镇成立了万亩绿色水稻基地,通过水稻协会,加强新品种的引进,提高加工技术、设备的完善,解决过去粗放式管理生产方式,把1.3万亩基地变为商品基地、超市农业,农民不用出镇便可变产品为商品。八十四户乡建立的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形成了一村一品的经营格局,依托郊区的地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进而转化为经济优势。乌苏引进全疆最大淀粉生产企业—-新疆天玉生物淀粉科技有限公司。企业建成年产淀粉6万吨,直接消耗玉米9万吨。玉米生产用地达13万亩,每亩玉米农民可增收200元。

2006年,我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726元,比上年增加了318元,种植业效益继续提高,现代畜牧业健康发展,龙头企业不断壮大,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

二、存在差距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差距

与全国相比较,乌苏的农业产业化在经营水平上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

1、产业化经营组织整体竞争力弱。与全国农产品大型企业相比,乌苏农业产业化竞争力不仅体现在单项产品、单个市场主体竞争力弱,而且体现在龙头企业规模和实力、科技和产品质量、品牌与价格以及经营方式在内的整个产业化体系的综合竞争力也较弱。

2、农产品生产、加工产业链短。从横向看,产品研发能力低,新开发产品少,全国玉米开发有100多个品种,乌苏只有几个品种。乌苏农产品专用程度和品质不能满足加工业的需求,直接影响了农产品加工的质量和加工品种的开发。从纵向看,产品加工深度不够,加工转化和增值率低。

3、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较低。目前,乌苏农户经营规模小、分散化程度高,投资能力弱,经营手段和经营方式落后。我国发达地区形成了较完备的合作社,合作社依法从事生产、加工、销售活动,合作社已经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一个主要模式。而乌苏农村各类中介组织发展缓慢,有一半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没有产权关系、松散型的自我技术服务性团体。

(二)制约乌苏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原因

在上述差距的背后反映出乌苏农业产业化经营还存在一些突出的制约因素,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就很难取得长足进步。

1、政策扶持力度不够。这是多数龙头企业也是农民向政府呼吁最强烈的一个问题。目前的高税(费)率、低回报,很难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金进入,“农产品的质量标准不统一;检

验检疫费用高。此外还存在商检部门、技术质量监督部门和卫生防疫部门重复检查、重复收费的问题。”此外,“农产品在流通环节中产品运输关卡多,收费多,急需建立农产品的绿色通道。运一车电视机和一车蔬菜,价值和利润相差悬殊,但过路费一样,十分不利于农产品的流通,加大了企业的成本。”虽然一些地方开通了“绿色通道”,但基本是区域性、季节性的。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整体上利润水平不高,但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成本却居高不下,经营环境较差。

2、农民受益无保障。乌苏多数地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利益分配机制,与农民致富的迫切要求不相适应,农民利益得不到保障,违背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根本目的。全国政协常委任玉岭认为,国家对产业化的支持政策和资金扶植多数为企业所得,农民得不到这种支持和好处及利益。而且,在以“公司加农户”为模式的运作中,实际上是把农民单方面抛向了市场,多数农民尤其是落后地区的农民信息闭塞,素质较低,抗风险能力弱,在产业化经营中没有主动权,多数农产品的价格实际上由公司而定,价格差(农产品的低廉与农药、化肥的高价)、不公平竞争等情况让他们只能是“哑巴吃黄连”,受欺现象难以避免。

3、组织起来障碍多。强有力的中介组织的缺失是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链条中至关重要的瓶颈问题之一。中介组织是将松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实现规模化经营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较为成功的国家,中介组织往往由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组织担当。专业合作组织是一种农民互助合作性质的经济组织,许多国家往往采用低税、免税或政府补贴等政策加以扶持。目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尚处于起步阶段,合作的规模较小,生产经营水平较低,国家也并没有相应的扶持政策。有关人士建议,国家扶持龙头企业的政策应同样赋予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目前,在既缺少专业性的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又缺少可代表农民说话的农民协会组织的情况下,各级政府往往成了企业与农民间的中介,然而政府行为毕竟不是市场行为,这样下去并不利于农业产业化的真正长远发展。

4、软环境建设力量薄弱。软环境,主要是相对硬件设施而言的包括科技投入、文化教育等,对于发展农业产业化的作用丝毫不亚于任何一种“硬环境”。市场再好、销路再畅、产量再高,如果同时伴随的是高成本、高浪费,最终仍然无法获得效益最大化。基础教育的普及和提高是提高全民素质的根本,对于实现农业产业化的重要主体农民来说意义就更非同寻常,农民素质的低下将从根本上制约农业产业化的更大进步。技术开发滞后,是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又一瓶颈。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刘旭认为,“以数量为主导的传统农业增长方式已不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只有低成本、高质量、安全可靠的产品才具有竞争力,农产品品质需由科技来提高”。由于科研投入不足,科技创新体制和机制不完善,科研成果远远满足不了实际需求。如我国保鲜业整体落后,农产品采后价值的损失严重。据统计,腐烂变质使25%的已采蔬菜、水果白白损失。

三、关于进一步推进乌苏农业产业化深入发展的几点建议

目前,农业产业化经营正经历着由量的扩张到质的提高,从自发性发展向优势产业集聚,从劳动密集向劳动密集、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转变,从以初加工为主向精深加工转变,从利益联结相对松散向更加紧密发展。为适应这一新的发展趋势,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

一步推进乌苏农业产业化深入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新贡献。

1、政府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培育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以资本运营和优势品牌为纽带,整合资源、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开展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合与合作,推进优势产品向优势企业集中、优势企业向优势产业和优势区域集聚,抓紧建立一批龙头企业集群示范基地。要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实施名牌战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综合效益。

2、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龙头企业要坚持为农民服务的方向,通过规范合同内容、明确责任程序、开展诚信教育等方式,发展订单农业,提高订单履约率。通过开展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为农户提供种养技术、市场信息、生产资料和产品销售等多种服务,提高龙头企业的服务能力。鼓励龙头企业设立风险资金,采取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与农户建立紧密、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实行合作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与龙头企业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无论采取哪一种利益联结方式,都要坚持自愿,遵循平等互利、风险共担的原则,充分考虑农业产业特点、市场发育状况、企业经营能力和农民的认识程度等因素。在农户与企业的关系中,龙头企业处于优势地位,国家支持龙头企业的目的就是要更好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龙头企业的发展绝不能损害农民利益,否则就不具备龙头企业资格。

3、大力发展中介服务组织。要着力解决目前中介服务组织发育滞后的突出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多种形式促进发展。引导农民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办民管民受益。鼓励专业合作组织开展跨区域经营,壮大自身实力,增强服务功能。支持龙头企业、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村能人以及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创办或领办各类中介服务组织,培育扶持专业大户和经纪人队伍,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认真总结推广“龙头企业加合作组织加农户”的经验。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防止行政化倾向,不断增强服务功能,完善自律机制,切实维护企业和农户的合法权益。

4、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龙头企业要成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主体,加快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研发一批、储备一批、应用一批,改进加工工艺、提高精深加工水平、提升产品档次。要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自建研发机构,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联合攻关,重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要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注重国际先进技术的引进和转化。要加强与农技推广服务部门的合作,成为农业科技入户和培训农民的有效载体。

乌苏农业产业化发展打开了乌苏农业新的视窗,使乌苏农业与时代脉搏共跳,乌苏经济必将进入一个更高的水平发展,在一个更高的境界飞跃。

第五篇:发展特色农业的思考

发展特色农业的思考

摘 要:特色农业是指各区域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标,凭借各具特色的农业资源,独特的农产品加工技术手段,开发出具有区域特色和较高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并进行产业化生产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安陆特色农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只要充分利用安陆特有资源优势,安陆特色农业一定会有更大的发展。

关键字:发展 特色农业 思考

安陆是农业大市,农业资源丰富,农业生产条件

优越,是全国商品粮基地、湖北省46个粮食主产县之

一。近几年来,安陆在继续巩固国家粮食主产县市地位的同时,通过优化调整种植调整,强化农业科技推广,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现代农业发展形势良好。在此,笔者主张在安陆建立以特色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前提的市场化、技术化、产品化和标准化的新型农业体系,以增强在国内国际农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面,笔者就安陆特色农业的发展谈谈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一、安陆发展特色农业的必要性

近年来,农民增收问题成为农业面临的主要困境之一,农业产业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的矛盾也急需解决。而特色农业正是解决这两大难题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1、解决安陆农业两大难题的需要

农民增收问题,是安陆目前急待解决的难题之一。安陆农产品从总体上看比较单一,投入成本较大,但

缺乏特色,在市场上价格偏低,影响了农民增收。要

解决农民增收问题,途径之一就是根据地区特点,发

展与农业相关的产业,即抓好二、三产业,通过大农

业来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途径之二是在农业内部发

掘增长点。即是当地的“特色”,是安陆要着重扶持的主导农产品和支柱农产品,实现就地增收。

农民再就业问题,是安陆目前急待解决的难题之

二。由于生产力的提高,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一部分被工业和第三、四产业吸纳,而相当多的农民

工处于半失业状态。一些经济学家提出了农民“离乡

不离土”、“离土不离乡”的观点,建议各农业区域

就地吸纳或交互吸纳农村劳动力,以缓解目前农民大

量涌入城市所带来的压力,发展特色农业,实现农业

专业化生产正是完成安陆农民再就业的重要途径。

2、提高安陆农产品竞争力的需要

近年来,国家、湖北省和安陆市都加大了开放力

度,农业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如何应对相对“质优价

低”的外地农产品的冲击,减少竞争压力,成为安陆

农业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此时提出特色农业,正是顺应农业发展趋势,减缓竞争压力的必然。安陆

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产品种类繁多,但由于多以小农户

经营的方式生产,难以在市场上形成气候。安陆农业

抗衡外地农业的压力,需要实现农业生产的特色化,规模化和产业化。

3、安陆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自九十年代国家对农产品放宽政策,农业的发展

开始由单一的资源约束转变为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

束。由于僵硬老化的农业生产模式,造成了农产品种

类少,品质差,销路窄,价格跌的局面。为此,突出

地方特色,发展具有区域特色农业迎合市场需求的特

色产品,安陆才能在日益发展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

之地。

综上分析,特色农业作为减轻国际国内市场压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手段,将在安陆农业经济可持

续发展的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将成为安陆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安陆发展特色农业的制约因素

安陆特色农业的发展虽然存在有利条件,但也有

一些不利因素,这些不利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特

色农业的发展。

1、农业基础设施脆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

安陆市地处南北气候交汇处,西北部多丘陵低山,历

来旱涝灾害比较频繁,抵御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较差。

2、农村土地流转还存在现实问题。一方面是种养

殖大户需要集中土地扩大生产规模,发展农业生产;

另一方面是绝大多数农户不愿意把土地交给他人经营,认为自己种田吃粮,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市场风险。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变通处理土地问题的现实矛盾和政策约束。

3、高素质的农技专业人才流失严重。由于农技人员应有的待遇难以兑现,造成农技人员流失,目前农业技术业务骨干“青黄不接”的现象,为今后农业服务和农技推广工作留下了“后遗症”。

4、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由于我市大量青壮年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在家务农的多为老、弱、病、残、妇,影响了农业实用新技术的推广和农村致富带头人的培养,农业生产水平难以提高,土地撂荒现象严重,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5、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组织化、产业化程度依然偏低。近年来,尽管我市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数量增加较快,但是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组织化、产业化程度依然偏低,农业组织的抗市场风险能力和盈利水平不强,不足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三、安陆特色农业的思考和建议

1、着力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

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突出抓好无公害、绿

色产品农业标准的制订和执行,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加大农业创名牌工作力度,不断完善品牌的宣传、促销手段。做到质量有标准,生产有规程,产品有标志,市场有监测,使品牌农产品能迅速走进市场。继续实施“一镇一品”战略,大力推行“一村一品”,把安陆白花菜、南乡萝卜、吉阳大蒜等品牌打出安陆、打出湖北、打出中国。

2、特色农业产业化、标准化

要长期保存特色农业的市场竞争活力,要对抗外地农产品“低价”的优势,实现特色农业产业化、标准化生产是第二步。产业化经营能大大减轻地区对固有资源的依赖性,尤其对气候地理条件的依赖性,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能够确保产量的稳定性,从而降低市场由于需求波动而产生的风险。

特色农业标准化生产是在其产业化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集合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一系列新技术的成果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农业生产形式,它将是安陆特色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和长期目标。要继续依托神丹公司、午时药业等企业,搞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

3、特色农业知识化、技术化

特色农业技术化,包括生产管理的技术化和市场的信息化,不论对于特色农业中较为传统的水产农业、旱地农业、高优农业,还是新兴的旅游农业、生态农业的农业等,整个过程的系统化、技术化管理都是其活跃于市场的生命线。一方面,一个地区在发展特色农业的过程中,努力改造产品品质,以技术提高其产

品附加值;另一方面,在特色农业的管理上,都需要知识化、技术化管理。如质量检测、病害预防、市场信息的收集与分析等方面。今天,信息技术在安陆农业的发展中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加快土地流转

给予农民相关的政策支持,鼓励土地以租赁、延

包等多种方式流转,发展反季节蔬菜、食用菌和珍稀水果等特色农业,使“种田不比打工差”已成为安陆农民的共识。

5、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一是进一步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大补贴力度,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增加农业生产效益。二是加大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覆盖面,减少农业灾害损失,以鼓励农民和农业合作组织投资现代设施农业。三是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农民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以提高广大农民的综合素质。

下载烟台发展城市农业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烟台发展城市农业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城市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畜牧业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并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畜牧业是我市农业生产中的传统产业,在为农民增收......

    城市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畜牧业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并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畜牧业是我市农业生产中的传统产业,在为农民增收......

    关于加快烟台文化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加快烟台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市委党校第24期中青年党政干部培训班学员姜培松市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关于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实施文化建......

    以高科技观光农业促进烟台农业发展(写写帮推荐)

    以高科技观光农业促进烟台农业发展 龙口市兰高镇张丽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业是......

    2015年烟台农业科技学院专升本

    2015年报考烟台农业科技学院专业课备考指南明确开发了一种作物旋耕机配备了一个自动转向装置,可用于地垄除草和地垄通过传感器与地垄接触,追踪地垄路径,使拖拉机沿地垄一侧......

    关于推进新蔡城市发展的思考

    新蔡县政协九届三次会议 大 会 发 言 材 料 之五 关于推进新蔡城市发展的思考 农林科技界委员 梁德玺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如何建设、经营、管理和发......

    城市发展转型期关于城市规划的几点思考

    城市发展转型期关于城市规划的几点思考——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参会心得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于9月20日至22日在南京召开。本届年会的主题为“转型与重构”,旨在针对中国城......

    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思考

    50 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思考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当前保山市现代烟草农业存在的一些问题,从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科技创新和推广力度、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推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