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情况分析及对策思考
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情况分析及对策思考
当前,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好的,但一些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现象仍然比较突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我们对2006年1月至2008年7月某市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违纪违法情况进行了汇总和梳理,从中选取50件典型案例进行重点分析,并到一些县市的乡镇、村进行实地调研,就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的基本情况、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基本情况
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在立查案件数量中所占比例较高。据统计,在该市的纪检监察机关立查案件中,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2006年占77%;2007年占81%;2008年1至7月占52%。
村“两委”成员特别是主要负责人违纪违法现象较为突出。据统计,在该市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中,2006年,村“两委”成员占81%,村主要负责人占48%;2007年,村“两委”成员占82%,村主要负责人占51%;2008年1至7月,村“两委”成员占79%,村主要负责人占46%。
经济类案件在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中所占比重较大。据统计,在该市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中,经济类的案件,2006年占16.5%,2007年占22.6%,2008年1至7月占19.3%,涉案总额近1511万元。
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经济类案件主要以贪污和挪用公款为主,且作案手段大都简单直接。据对该市50件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的分析,经济类案件涉案人数40人,其中贪污侵占公款25人,挪用公款8人。在贪污和挪用公款类型的案件中,违纪违法人员大多采取直接截留、坐收坐支、虚列支出或虚报冒领等简单直接的手段侵吞公款。原因分析
部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一定程度上还相对薄弱。一些乡镇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不到位,存在“重党组织建设、轻党员队伍管理”的倾向,把主要工作精力放在硬性考核指标工作上,出现了党建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甚至个别农村基层党组织常年不召开支部大会、党员大会、党小组会。党支部与党员之间缺乏必要的交心谈心,民主生活会流于形式。
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差。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教育培训的有效性不强,效果不理想。一是教育形式单一。一般采取读报、传达会议精神等灌输式方法。二是教育内容空洞。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和时代感,许多党员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三是教育培训不经常。有的村支部一年到头没有召开几次正规的党员教育培训会。四是教育培训范围不广。乡镇开展集中教育培训时一般只延伸到村“两委”干部。
监督机制尚不健全,对村“两委”成员的权力制约不强。一方面,基层群众对村“两委”的监督和制约较弱。村民因怕受到打击报复等因素,对村“两委”成员不敢监督。并且,大多数村民缺乏民主意识和法制意识,不懂得如何使用法律赋予的民主权和监督权。另一方面,上级部门对村“两委”的监督和制约较松。有的乡镇对村“两委”成员的监督管理流于形式,存在“维持稳定、不出事就好”的想法,对村“两委”成员出现的问题,处理起来往往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惩戒力度不够,警示作用不强。
现有规章制度和政策没有很好贯彻执行。村务公开等规章制度和政策没有得到很好地贯彻执行。一是村务公开执行不力。有的公开内容表面东西多,实质内容较少,群众最关注的问题和内容不详细、不具体。二是民主理财流于形式。虽然实行村账乡管,但有的村“两委”成员却可以将从乡财所领出的补偿款不入村账而自由支配,甚至私开白条直接从乡管的村账中套取资金用于个人消费。
一些村“两委”成员素质不高。从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情况来看,被立案查处的村“两委”成员大多数文化程度较低,法纪意识淡薄,政治素质不高,面对利益诱惑,容易铤而走险。有的认为自己官小、职低,放松自我约束和要求;有的抱有侥幸心理,觉得不可能都被发现,不可能都给予处理,因此见物捞物,见钱捞钱。
对策思考
根椐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加强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廉政建设,应始终坚持与农村党建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融为一体,建议进一步注重和加强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进一步认真落实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加强农村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实现中央部署要求,必须进一步落实农村党建工作责任制,尤其是突出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的职责。一是明确责任。县、乡党委书记要切实履行好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坚持“书记抓、抓书记”。二是科学考核。树立“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理念,真正做到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目标同订、任务同下、监控同抓、职责同查、工作同奖惩,把抓基层组织建设的成效作为干部评优、调整、提拔等方面的重要依据。三是严格责任追究。对履行责任制的情况要建立通报制度,对严重失职的,实行“一票否决”。
进一步优化农村党员队伍结构,提高党员素质。要建设一支讲党性、有知识、懂法律、能致富、年龄轻的农村党员队伍。一是严格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真正把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具有上进心的优秀青年农民及时吸收入党。二是针对农村居住分散、生产季节性强、管理相对松散的特点,通过定期培训等形式,保证农村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连续性。三是建立完善的流动党员管理网络,对流动党员的管理要常抓不懈。
拓宽农村基层干部来源,选准配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一是坚持德才兼备选好村党支部书记。以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为标准,把公正廉洁、致富能力强、善于化解矛盾、对农民有感情、群众拥护的优秀年轻党员,选拔到村党支部书记岗位上来。二是广辟村干部人才渠道。要抓住当前金融危机引发的发达地区务工青年农民返乡创业的契机,从中着重选拔一批有见识、有能力、肯吃苦、会管理的年轻人作为村“两委”成员重点培养对象。探索村务监管新模式,持续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一是探索建立村务监督机构。由村民代表会议民主选举产生村务监督委员会,任期与村委会相同,村“两委”成员及其直系亲属不得担任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避免原来村“两委”成员任村理财小组或监督小组成员而使监督成为虚设的弊端。二是健全党组织领导下村民民主自治机制。健全完善民主选举制度、民主决策制度、民主管理制度和民主监督制度,推进村民自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以推进农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处相结合,扎实推进农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纪委监察部《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以村领导班子成员为重点对象,以规范和制约基层权力运行为核心,以容易滋生腐败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为突破口,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一是以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为重点,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廉洁思想相结合,加强廉政教育。二是以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和农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规范为重点,完善制度建设。三是以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重大原则、各项制度和强农惠农政策落实为重点,强化监督检查。四是以查处贪污、侵占和挪用农村集体财产,侵害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的违纪违法案件为重点,加大惩处力度。
第二篇:解决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行为的主要对策
解决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行为的主要对策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预防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亟待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教育实效,致力于营造以廉为荣、自觉防腐的氛围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增强拒腐防变能力的基本途径,也是遏制腐败行为产生的治本之策。①教育内容上,要着重加强以下三个方面的教育:一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消除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因素的侵蚀,保持健康心态。二是加强宗旨观念教育。帮助他们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公仆意识,恪守艰苦创业,廉洁奉公的职业道德,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切实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三是要加强拒腐防变教育。帮助他们增强党性观念,提高“免疫力”,进一步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②在教育的对象上,当前农村基层反腐倡廉教育的重点对象应选择科级领导干部(特别党政“一把手”),各基层站所负责人、村主职干部。③在教育的形式和手段上,既要靠党组织进行灌输教育,又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进行自我教育;既要运用“三会一课”等传统教育手段,又要运用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开展教育;既要加强示范教育,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导作用,又要深化警示教育,使党员干部在深刻剖析违纪违法原因当中汲取教训。
(二)深化制度建设,致力于规范为官为政、理事理财的行为
针对当前发案的特点和原因,应着力抓好以下制度建设:一是重大事项集体决定制度。凡是重大事项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一定要经过组织集体讨论决定,村级重大事项必须经过村“两委”会议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任何人无权改变集体的决定。二是实行权力分解制度,对有审批权的单位和管人、管钱、管物的岗位实行权力分解,制定相互制约的制度,防止个人以权谋私。对主要单位、重点权力岗位的工作人员实行轮岗交流,对过度集中的权力进行分解,由过去一人操作变为几人合作,由领导单独审批转变为集体决策。对管人、管物、管钱等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单位,要有针对性建章立制,防止违纪违法行为发生。三是严格执行政(村)务公开制度,杜绝暗箱操作。对重大决策、财务收支等情况,凡是能公开的,应一律公开,对未真正落实政(村)务公开的单位,追究单位负责人的责任。四是强化财政监控,规范落实财经制度,严肃财经纪律。经济类违纪违法案件的增多与当前财经制度不完善、财经纪律松弛等因素密切相关,要减少此类案件的发生,就必须规范和完善财经制度,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政府采购、村财帐乡代理等制度,严格把好财政资金和其它资金收支审批关,堵塞漏洞,杜绝一切违规资金的运作行为。五是进一步健全规范土地、山林经营权流转、工程招投标等制度。六是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度,严格落实责任追究。通过健全制度,真正形成用制度规范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管事的有效机制。
(三)加强权利运行监督,致力于健全设计合理、制衡有效的机制
只有加强制约监督,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才能有效防止滥用权力和以权谋私的现象。一是要大力发扬党内民主、强化党内监督,积极推进党务公开,提高权力运行的透明度。二是强化行政监督,充分运用执行监督手段,积极开展行政效能监察,促使国家公务员廉政勤政。三是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在考核、提拔重用干部时要注重社会公论。同时,既要拓宽监督领域,又要突出监督重点。就目前而言,一是要对重要干部任免、重大工程建设、大额资金使用的监督;二是要加强对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和廉洁从政情况的监督检查。在监督实践中,要紧紧抓住权力运行中容易滋生腐败的环节和部位,实施有效的监督制约,充分发挥各种监督形式的结合效能,形成立体、多维、全时的监督网络,使监督工作更加规范,更具实效长效。
(四)充分履行职能,致力于体现有腐必惩、有乱必治的决心
查办案件是惩治与预防职务腐败的重要手段。对于那些严重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损害老百姓利益的违纪违法行为,一定要坚决查处,决不姑息,才能遏制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滋生和蔓延。一是要把握办案重点,突破一批有影响的大案要案,要把经济类的违纪案列为重点,把党员干部贪污贿赂挪用挥霍公款案件列为重点,把妨碍农村经济发展和损害群众利益的案件列为重点。二是认真查找案件线索,拓宽案源渠道。针对作案复杂隐蔽化,要通过各种渠道,采取有效办法,主动出击,积极查找案件线索,扩大案源。将查案工作和执法监察,专项治理工作结合起来。三是充分发挥办案的治本功能,增强办案的综合效果。不单纯办案,要通过查办案件,及时发现掌握发案单位制度和管理上存在的漏洞,提出完善制度的意见和建议,针对办案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制定相关规范措施加以防范。四是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加强与司法机关和行政执法机关的协调,发挥协同办案的优势,不断提高查办案件的实际效果。
第三篇:MOU镇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分析
**镇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分析
近年来,我镇党员干部的违纪违法问题呈高发态势,不仅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直接影响社会稳定。全面深入掌握当前全镇党员干部违法违纪问题,有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措施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一、当前农村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的总体情况
(一)违纪违法案件数量一直居高不下
近年来,镇纪委查处的农村党员干部违法违纪案件数量一直居高不下,在执纪办案中占有相当高的比例。仅2011年一年,全镇受处分的党员共13人,其中涉及农村党员干部案件11件,镇政府工作人员2人,涉及大要案3件,两留党查看,并撤消党内行政职务。
(二)违法违纪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一是滥用职权,以权谋私。一些村干部在处理纠纷、农村集体资源发包、专项资金指标、工程承包等工作中优亲厚友,甚至贪污、受贿、侵占挪用公款,获取不正当利益。甚至部分村干部及站办所人员不经集体研究,弄虚作假。二是独断专行,缺乏民主。部分村干部作风不民主,办事不公开、不公正,暗箱操作,剥夺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严重损害了群众利益。例如:**村支部书记***,将村里的机动地**垧,未召开群众代表大会,未经公开发包,未经班子集体研究,私自发包给村民,被留党查看并撤消党内行政职务处分。原农经站站长**在此事中监管不力,违反了经济管理条例,被纪委给予了留党查看并撤消党内行政职务的处分。三是挥霍公款,铺张浪费。近年来,尽管上级有关部门及镇党委三令五申,规定村级财务实行零招待制,但是有些基层农村干部无视群众疾苦,贪图享乐,讲排场、比阔绰,相互攀比,公款吃喝风现象依然存在。
(三)违纪违法案件特点和主要趋势
一是违纪主体以“三个重点人”为主。“三个重点人”指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村报账员。一年来查处的涉及农村党员干部违法违纪案件中,“三个重点人”共同违纪人数,占涉案农村党员干部总数的98%。二是违反财经纪律的案件比较突出。由于对村干部管理不到位和村干部更换频繁等原因,造成了村集体“家底”不清,账目不全,账物不符,有的甚至无账可查。财务审批制度不严,白条自批自支、公款私存、收费不开收据等现象在村级财务管理中屡有发生,导致部分村干部利欲熏心,继而出现利用职务之便侵吞公款。县纪委及镇内查处的违反财经纪律案件占家村立案查处总数的90%。三是违纪违法案件向多个领域发展。随着国家对民生问题的日益重视,上级拨付涉及民生方面的专项资金越来越多,但监督管理不到位,致使部分农村党员干部利用职权截留、骗取专项资金的违法违纪案件不断出现,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二、农村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一)违纪违法案件产生的原因
一是权力过分集中。在农村,由于特权思想严重和法制意识不强,致使村级的人事权、财务权、事务权集中在村支书、村主任等少数人手中,并起着最终拍板定音的关键作用,且缺乏有效监督,直接导致部分村干部在工作中徇私舞弊。二是综合素质较低。在被查处的村干部当中,大多数已担任领导干部多年,但由于年龄较大,加之平时不注重学习,对有关党纪、法规知之甚少,法纪意识淡薄。少数人员甚至认为担任村干部就是“为了能多捞几个钱”,导致心理失衡,最终违法违纪。三是监督机制不健全。村干部权力过于集中,大小事情自己说了算,在监督上上级、同级和下级都难以发挥有效作用,加之一些村财务管理混乱,公开内容有限,表面东西过多,村务公开和财务监
督形同虚设。
(二)违纪违法案件的主要危害
一是影响农村民主建设。农村干部在选举时拉帮结派、致使连续几年不能换届,严重破坏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在村内各种事务上搞“一言堂”,使民主理财流于形式、民主决策停于表面、民主监督走个过场,严重影响了农村民主法制建设。二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干部贪污受贿等违法违法行为,扰乱了农村社会正常管理秩序,直接影响党群、干群关系,束缚村级经济的发展。三是影响农村和谐稳定。一些村干部作风粗暴,滥用职权,直接侵害群众的切身利益,群众反映强烈,再加上基层农村家族势力影响等原因,容易激起民愤,引发群体性上访、越级访,严重影响农村的社会稳定。从2011年的信访情况看,有80%属于农村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查处村干部有违法违纪案件的一些村,都是一些群众上访的重点村。
三、加强我镇党风廉政建设的对策措施
一、加强培训,全面提高农村干部素质。村干部发生违法违纪行为,从根本上说,还是自身素质差、缺乏自控能力造成的。要针对村级工作实际,采取多种形式,组织政治思想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农村干部的综合素质。
二、突出重点,抓实农村“三个三”。农村“三个三”即:“三资”(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三权”(村级人事权、财务权、事务权)和“三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村报账员。)“三个三”相辅相成,相互作用。“三人”是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主题,也就是“抓谁”的问题;“三权”是主体履行职权的行为,也就是探索“如何抓”的问题;“三资”是重要客体,也就是“抓什么”的问题。实践证明,这“三个三”是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关键和要害,抓好“三个三”就能从源头上抓好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也就能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农村
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的发生。
三、强化监管,加大查处农村党员干部违法违纪案件的力度。
一是要早排查,及时发现问题。建立镇纪委领导班子挂钩联系制度,采取开通举报电话、设臵网上举报信箱、领导接访、信访轮值等方式拓宽信访渠道,及时掌握反映村干部有关问题的情况。要及早摸底排查,以镇纪委信访办公室为主体,会同相关部门对各行政村民主管理、“三资”管理、村干部廉洁自律和作风建设情况进行走访摸底,全面排查分析,及早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有的放矢、预防在先。
二是要早处理,及时解决隐患。要加大对党务、村务公开工作的督促、检查和巡访力度,确保村级权力得以正确行使,防止出现滥用滥支、挥霍浪费等问题。要采取廉政教育、诫免谈话、查办案件相结合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消除隐患。特别是要加大查办案件力度,发现村干部有严重违纪违法案件线索的,要组织力量进行认真核查,做到快查快结,力求澄清在前,处理在前,防止问题和不良影响进一步扩大,维护基层稳定。
三是要早规范,健全长效机制。要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的作用,指导和协助村“两委”认真排查村级管理制度上存在的漏洞,及时加以完善和改进。要加强廉政教育,通过召开全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专题会议、播放廉政教育警示片、通报有关案件等形式,使村干部知纪明规,筑牢思想防线。要完善监管制度,规范民主议事制度,严格执行村级领导班子民主议事规则,确保重大问题决策、重大项目投
资决策和大额资金使用由村班子集体讨论决定,形成公开透明、相互监督的工作格局。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要把查处农村基层干部违纪违法行为作为办案的一个重点,形成合力,严肃查处那些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的案件,严肃查处与民争利、严重侵犯群众利益的案件,严肃查处弄虚作假、浮报虚夸、失职渎职的案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
**镇纪律检查委员会
2012年2月28日
第四篇:《透视违纪违法党员干部忏悔录》党员干部心得体会
《透视违纪违法党员干部忏悔录》党员干部心得体会
近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在发布的报道《透视违纪违法党员干部忏悔录》中提到,“在公开曝光的忏悔录中,‘理想信念出了问题’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梳理近些年被查处的违纪违法党员干部忏悔录可以发现,“理想信念缺失”“彻底背离了党的理想信念宗旨”“理想信念完全丧失”等表述几乎出现在每一篇忏悔录中。为什么总是在身陷囹圄后,这些党员干部才幡然醒悟“理想信念缺失”,其中的警示不可不深察。
很多党员干部走上违纪违法道路,往往是“一念之差”,迈出“第一步”后,从战战兢兢到心安理得最终到“万念俱灰”、为所欲为。“一念之差”到“万念俱灰”,其中最重要的是理想信念缺失。理想信念是党员干部的精神家园,决定着党员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走向,而理想信念防线失守则是腐化堕落的根源。有些人为自身“理想信念不坚定”开脱找理由,将贪污腐败归咎于环境,认为自己被查处是“倒霉”“站错队”,殊不知只有在理想信念这个根本上下足了功夫,才会对贪污腐败形成强大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党员干部一旦丧失了理想信念,就会把握不住自己,从而迷失方向,越过做党员甚至做人的底线,在错误路上越走越远、行无所止。福建省委原常委、省政府原副省长张志南,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原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原副主任委员王政等人不信组织信鬼神,找“风水”看“时辰”问“大师”,期望通过封建迷信寻求心理安慰、获得仕途发展,他们对鬼神“虔诚”的背后,就是“总开关”失守、精神颓废、堕入迷途。身为90后的北京市东城区某离退休干部休养所原出纳员王雪贪图享乐、恣意挥霍,一件衣服6万4,一个包超过20万元,每月还花5千元请人代练游戏,仅一年多时间就侵吞公款720余万元,她让人瞠目结舌的行为同样是因为理想信念动摇而导致价值观扭曲,一步步走向贪欲的深渊。实践一再表明,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散一尺。正是因为理想信念防线松动,少数党员干部才偏离正轨,最终从“云端”跌入“峡谷”。
现实中我们看到,有的党员干部总认为谈信念太虚、谈理想太远,从而放松了改造主观世界,逐渐丧失了理想信念。浙江省金融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钱巨炎落马后在忏悔录中写到,“我的理想信念已经有所松动了,认为共产主义理想只是一种抽象的遥不可及的概念而已,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是很难落地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孟伟在接受组织调查时连“四个意识”“两学一做”都说不清楚,这也是他平时对待学习走过场、随意敷衍了事的必然结果。事实说明,党员干部职级提升了,但思想意识仍然停滞不前甚至倒退的并不罕见。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理想信念之堤一旦被冲破,贪腐就会像洪水一样汹涌而入。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坚定理想信念离不开长期的学思践悟,更要融会在具体而微的学习工作生活之中,以切实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真正让自己心有所戒、行有所止,守住底线、不触红线。须知,在被查处后悔悟理想信念不坚定,实在是为时已晚。
第五篇:当前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分析对策建议
当前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分析对策建议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也愈加严峻。从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查处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可以看出,当前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新的特点。研究这些新情况、新特点,剖析其原因,探讨遏制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人结合十多年从事纪检监察工作的实际,对此作一粗浅的探讨。
一、当前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呈现的新特点
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腐败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行业有着不同的特点。从公布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看,当前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呈现如下几个新特点: 的对策,对于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快建设小康步伐,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促进改革发展稳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级别渐高型:改革开放初期,广东省一个县委书记违纪违法案件,就被拍成电影《警钟》在全国播映。纵观近十年的违纪违法案件,县处级、厅局级干部很一般;省部级干部不新鲜,如田凤山、郑筱庾、王有杰、于幼军、皮黔生……案例不胜枚举;甚至副国级领导干部过不了几年就有一例,如陈希同、成克杰、陈良宇。
2、年纪低龄化:十年前的违纪违法领导干部多是到退休前一年发案,被称为“59岁现象”,而从近十年来违纪违法案件看,领导干部的年龄渐趋年轻化,可以说49岁、39岁犯案的大有人在,如李真(河北省国税局局长,不到40岁)、王国华(河南省许昌市道路。委常委、组织部长,不足50岁)。更令人震惊的是,个别39岁以下刚走上领导岗位不久的青年干部,也疯狂地走上违法违纪的3、案犯群体性。群体性、同伙性违纪违法是当今领导干部创造的犯罪“新经验”,他们既拉上级下水,又使同级上船,更诱下属加盟。所以,近年来查处的违纪违法案件涉及层面多,发生窝案多,掂出一串串,追查一大片。如湖南省郴州市的曾锦春案件,原安徽省阜阳市领导层集体“换血”等,就是很典型的例证,在国内外影响不小。
4、涉案金额大。上世纪80年代查处的轰动全国的广东省海丰县委书记违纪违法案,涉及金额也就是几十万元人民币。而近年来元,涉案金额超亿元的也能随时数他十个、八个。如河南省漯河市刘炳旺等三任原市委书记,涉案金额都在千万元以上,中石化齐鲁石化催化剂原厂长王斌案,违纪违法金额达1.4亿元之多!查处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尽管为了减轻“影响”及负面作用而压缩案值,公布涉案金额几百万元仍属常见,动辄上千万几千万
5、手段更隐蔽。一是利用高科技作案,增加了查处难度;二是直接转间接,直行变迂回;三是打着合法旗号,掩盖犯罪行为;四几任行长案等。是采取变通方法,由个体作案转为团体作案,由领导干部个人违纪违法转嫁为“集体讨论通过”;五是期权交易。如广东开平支行原
6、善于玩权术。违纪违法的领导干部都是高智商,他们把公权私有化,成为个人牟取私利的工具,大搞权权交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等,如成克杰、陈良宇案等。
二、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的原因分析
领导干部走上违纪违法的道路,既有其自身主观的原因,也有外界客观的原因,是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当然,主观原因是主要的。从近十年来公布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情况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放松政治学习,理想信念动摇。这一点在违纪违法领导干部表现为通病,他们在“忏悔”中都坦言自己“放松了政治学习和思想改上的蜕化变质而导致经济上贪得无厌和生活上的腐化堕落。他们在走上领导岗位之前和初期都能够自觉学习,但随时间的推移便造,导致自己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由于放松了政治理论学习,致使自己思想空虚,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产生了动摇,由政治放松了学习,甚至把学习当作负担,以工作忙为借口,找人“替学”,找人代写心得体会,甚至对上级考试领导干部的政治理论知识犯罪的道路。水平也找人“代考”,而自己却在挖空心思投机钻营,处心积虑搞腐败活动。放松政治学习和思想改造,必然导致他们走上违纪违法
2、个人私欲膨胀,宗旨意识淡化。领导干部违纪违法,主要是他们的价值观、利益观、权力观发生了偏差,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恶性膨胀。他们不仅是党的宗旨意识淡化,实际上已经忘记了党的宗旨,丢掉了党的宗旨,与社会上出现的一些现象相献,而是为个人、家庭或小集团谋私利;他们追求物质生活的享受,吃喝豪华饭店,穿戴名牌产品;他们追求生活作风的腐化,吃喝玩乐美女陪伴,大款相傍,包养情妇二、三、四奶,金屋藏娇;他们索贿受贿疯狂敛财,贪占公款公物,移居国外;他们叛党叛国,背离人民,成为千古罪人乃是必然的。比产生了不平衡的心理。他们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利益观和权力观,变“公仆”为主人,不是为民谋利,为党的事业发展做出贡
3、体制机制缺失,监督工作缺位。由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滞后,而不可能与其他各项体制改革同步,加之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双重转换未到位,尚未形成具有足够约束力的监督体系,还不能在短期内对权力实行普遍的、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从已公布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来看,在对领导干部的管理监督上存在着形式主义,打不开情面,监而不管,督而不管,督而不查,甚至有时忽视了管理和监督,导致有的领导干部已存在违纪违法行未被及时发现,使其越陷越深;地方纪检监察部门受双重领导,实际只受同级领导,单位主要领导可以决定纪检监察部门工作人员的降升去留,对发现的问题必须经单位党组织(实际是一把手)允许才能查处。我敢冒昧地说,目前地方纪检部门形同虚设,若不是需要配合上级查办案件,基本上无实际工作可做,领导权力出现失控是普遍现象,而缺乏监督的权力者必然会走向腐败。
4、查办工作滞后,惩处力度不够。一方面是领导干部高智商,利用高科技违纪违法,他们具有较强的反查能力,而办案人员不适应工作或工作能力不强,技术装备明显滞后,办案技术与犯罪技术存在较大的悬殊;另一方面是“人性化”办案,片面追求教育挽救一气,使违法违纪人员得不到相应的追究;再一方面是对违纪违法犯罪的领导干部惩处力度不够,一般公民违法犯罪案值上千万的都可能会被依法判处极刑,而领导干部既懂法又影响力大,他们的违法犯罪给党和国家带来的千万元以上的损失不说,在人民中产生的恶劣影响难以低估,有的甚至在国际上都影响到我国的形象,有几个被判处极刑的?!对违纪违法犯罪的领导干部惩处力度不够,起不到震慑、教育的作用,导致他们有恃无恐、“前赴后继”地走上违纪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预防领导干部违纪违法的对策建议
通过对当前发生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的认真分析,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加大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犯罪力度,积极探索建立健全预防腐败的长效机制,实施预防领导干部违纪违法腐败犯罪的积极对策和有效措施,才是治本之策。为此,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切实做好本系统、本部门的反腐倡廉建设工作。在此,特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1、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提高领导干部拒腐防变能力
从公布的腐败案件看,违纪违法人员都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应抓住政治学习,坚持实效性;立足思想教育,突出针对性;着眼超前防范,致力长远性。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党纪政纪教育和法律法规教育的力度,强力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的效果,加之个别办案人员素质差,违规办案或办“人情案”、“关系案”,甚至其本身就是腐败分子,为违纪违法干部通风报信沆瀣素质、党性党风党纪观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坚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增强法律观念,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消除犯罪动因,让每一个领导干部真正做到党的事业至上,国家大局至上,宪法法律至上,人民利益至上,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2、加强规章制度建设,规范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行为
从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可以看出,规范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把预防腐败现象寓于体制机制改革和管理制度创新的全过程,使确保党的事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要使领导干部自觉做到廉洁从政,还必须用科学的制度和完善的法制来规范其行为。要紧紧围绕权力的行使,建立严格的领导干部行为规范,包括权力运作,权力分解、岗位交换、干部交流和工作检查与考核等制度,以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为重点,健全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作机制,健全完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确保领导干部清廉从政,务实为民。
3、加强监督制约体系,增强领导干部自我约束能力
创新监督体制,完善监督制约体系。首先,要加大上对下的监督力度。众所周知,上级监督是最有力、最有效的监督,为了达到监督的目的和效果,不仅要对上级用人失察者进行责任追究,而且要对监督不力的相关领导干部进行责任追究。其二要健全权力的内部制衡机制,即以制度规范权力,以权力制约权力,通过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理顺各权力监督机制的组织和运作体制,以实现最佳的监督效益。其三真正发挥纪委监察部门的监督职能作用,改革纪委监察机构体制,各级纪检监察部门的人权、财权、督查权、办案权等从上到下实行垂直管理,让纪检监察干部真正放胆工作,对领导干部的违纪违法欲念产生威慑作用,遏制他们的腐败心理苗头。其四完善权力的外部监督体系,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社会团体、民主党派、新闻媒体等社会舆论的作用。通过建立评议、评估机制和有效落实廉政报告、廉政谈话、述职述廉、经济责任审计、廉政巡视等制度,形成对领导干部用权行为的有效监督,督促领导干部自觉接受组织和社会监督,严以律己,廉洁用权。
4、加强法纪责任追究,加大对违纪违法领导干部查处力度
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加大对腐败分子的查处力度,将对领导干部起到警示教育作用。为此,我们应从“查”和“处”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要认真做好群众的来信来访工作,寻找违纪违法线索,提高查办案件的质量,及时查清腐败问题,做到不冤枉一个好干部,也决不放过一个腐败分子。另一方面要加大惩处力度。首先按照党纪、政纪的规定,从严从重惩处腐败分子,同时还要按照市场规则,运用经济手段,加强对腐败分子的经济处罚,真正做到连打(判)带罚,使他们名利双失。特别要依法严惩腐败犯罪分子,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人还能拿什么换生命呢?”。所以,对领导干部违纪违法的案件,要如实公布案情,公开发布信息,征询社会对其惩处的意见,坚持法律和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坚决做到严惩腐败分子,让领导干部能够警钟长鸣。制定出可处极刑的涉案经济标准,不仅让腐败分子倾家荡产,而且要让他们人财两空。有句经典名言说:“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