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矗要根据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调整组织设置,改进工作方式,创新活动内容,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使基层党组织都紧密联系群众,充分发挥作用。认真贯彻这一要求,必须在把握和分析农村基层党员队伍建设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党员教育的方式方法,以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来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
一、现状分析
我县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现状可以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分析。
从正面来看,主要有三方面值得肯定:第一,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情况良好。各镇(街道)及各行政村都较为重视对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并将其纳入工作日程。特别是能充分利用基层党校这一阵地,对镇内的党员进行每年至少两次以上的培训。第二,支部活动较为正常。支部活动基本上都能按照要求定时开展,做到经常化、制度化。第三,农村党员先进性发挥的载体设计较为有效。特别是“三先制度”、农村无职党员“两定两评”、党员联户等载体设计较被认可,并在实践中对党员更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从反面来看,主要存在两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党员教育缺乏吸引力。党员教育手段相对滞后,支部内的党员老少不一,教育形式又较为单一,难以适应行政村规模调整后的现实需要。在“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中,支委会、党员大会能正常开展,但党小组会和党课方面重视程度不够。从教育的效果看,流于形式的较多,一些教育与党员的思想实际脱节,缺少生动性和吸引力,缺乏针对性和说服力,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党员的积极性。二是党员先进性作用发挥还不够。党员在农村中的影响力在削弱,在群众中的威信在降低,讲话没有份量,作用发挥甚至等同于一般群众,这些既是许多群众对党员的看法,同时也被大多数党员自己所承认。
二、主要原因
上述问题的存在,既有来自外部环境和党员干部观念层面的影响,又有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制约措施等方面的影响。具体地说,主要有:
1、外部环境的影响。日益开放的环境,对农村党员理想信念和思想作风带来新的冲击。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客观上把党员置于一个十分复杂的大环境中。“窗口打开,苍蝇也会随之而入”。一些与党的基本思想有悖的意识形态,消极落后的思想观念就会乘虚而入。面对这样的形势,有些党员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在思想作风、政治立尝行为方式上发生蜕变。特别是在农村,有相当一部分党员理想信念发生动摇,党性认识模糊不清,党员在基层的模范带头作用得不到应有的发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2、思想观念的冲击。市场经济平等自主,竞争求利的特点,对农村党员的价值观念和组织纪律观念提出新的挑战。市场经济要求任何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都必须遵守等价交换的原则,在经济活动中有充分的自主性,减少各种制约和运行层次。这对于强化人们平等观念和民主意识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一旦等价自主原则渗入到党员政治生活,就会使一些党员的价值观念、行为取向走向庸俗化,组织纪律观念淡化,破坏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当前,农村党员务工经商已相当普遍,在政治生活中,会有意识无意识地把市场经济等价自主的思想照搬过来,只要民主,不要纪律,只要权利,不要义务,党员过组织生活,要误工补贴在农村已不是个别现象。同时竞争求利的原则,一方面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但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会渗透到党员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中去,致使有些党员在商品、金钱、利益等物欲驱动和“随俗”、“从众”心理诱导下,在政治生活、工作交往、人际关系中放弃党性原则。
3、方式方法的单一。基层党员教育工作措施不力,效果不佳,给改进党员教育方式、内容带来新的课题。农村党员教育效果不够理想,可以说是当前一个比较普遍性的问题。从客观上分析,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外出务工经商党员的增多,要召集全体党员进行集中教育,实际操作上有难度。而且近年来,上级布置的各种教育活动,如农村集中性教育,主要由镇(街道)一级负责实施,对村党支部往往只有任务要求,缺乏具体操作和目标考核,造成“上面热,下面冷”的局面,而且教育对象一般只抓到村干部为止,普通党员由于量大面广,很难涉及到,从而影响教育质量。从教育自身来看,对党员的专题教育少,以会代训多;形式多样的学习少,读报、读文件的多。许多农村党员反映,不少教育活动缺少一种吸引力和感染力,党员参加这些活动,更多的是从遵守组织纪律出发,感受不到参加后有明显的收获,在参加了一些教育活动后,思想上原先存在的困惑,特别是一些“疑点”、“疙瘩”,并没有得到解决。
三、对策与措施
1、科学制订教育计划。首先,在制订教育计划前要对党员队伍作一次全面调查,了解党员队伍现状,听取广大党员对教育的要求和意见,以此作为制订计划的主要依据;其次,教育计划要按年度制订,并分解到季度、月份,在实施过程中根据需要进行调整,要建立反馈机制,了解受教育党员的满意度和不足之处,不断加以改进,使教育达到更好的效果;第三,要围绕当前政治经济生活中的热点,农村群众普遍关注的难点,提前考虑,设计每次的教育主题,研究制订详细的教育计划,注重可行性和操作性,使整个党员教育纲举目张,方向明确,便于实施。
2、合理确定教育内容。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切实加强和改进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提高素质,增强党性,使党员成为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献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带领群众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实绩的先进分子。”这是新时期党员教育的指导思想。依据这个指导思想,我认为,当前对农村党员要进行四方面内容的教育:一是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教育。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二是形势任务和党的方针政策教育。当前尤其是要加强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教育,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三是科技知识教育。大力加强农村党员科技和文化知识教育,帮助党员学习农村实用技术,带领群众搞好科技兴农和科技致富,有条件的可在课堂教育的同时,进行实地操作和现场观摩。四是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要加强理想和宗旨、党性和纪律、权利和义务等方面的教育,使广大农村党员进一步明确新时期党员应具备的条件、职责和义务,确定今后努力方向。
3、积极探索分层教育。按照党员身份、职业、年龄、文化等情况,对不同层次的党员实行分类教育。在个体和部分党员教育上,坚持因人施教的原则,即根据党员从业特点,努力做到“岗位不同,要求不同”。如对党员干部侧重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廉洁自律教育;对从事农业生产的党员,侧重进行党的农村政策、勤劳致富教育;对企业职工党员侧重进行业务知识教育;对个私企业经营者党员侧重党的理想、信念、党员标准和企业经营管理知识教育;对外出务工党员侧重进行组织纪律、宗旨观念教育。根据年龄特点,举办农村老党员、离退休党员读书班、座谈会。根据党龄特点,开办建党积极分子培训班、预备党员培训班、新党员党的基本知识讲座。
4、不断创新教育方法。在形式上要实现“扬弃”,即在摒弃形式主义,继承党员教育好的传统形式和方法的同时,注重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创造具有当前农村特色的新教育形式和方法,由强调集中统一转为灵活具体安排,由偏重系统灌输转为注重联系实际教育;由单一式教育转为多形式教育。主要可采用四种方式:(1)“三会一课”。这既是一种制度也是党员教育的一种传统形式,通过组织生活和党课的形式,对农村党员进行教育。(2)集中培训。利用基层党校、农涵大,把党员集中起来进行封闭式教育,培训时间短则一二天,长则十多天。也可运用现代教育手段进行教育,如开办有线电视党校,开设网上远程教育。(3)活动教育。通过开展以教育为目的的各种专题教育,使农村党员在活动中接受教育。(4)个别教育与自我教育。除常规性、大规模的教育活动外,基层党组织要根据党员各自不同的情况,对党员进行个别教育,帮助党员明确党员标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引导党员进行自我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党员的政治素质、文化水平和致富能力。
5、严格落实教育机制。坚持和完善四个“一”制度。即:每月开展一次“党日活动”,组织党员学习传达上级精神和大政方针,讨论支部重大事项,交纳党费,开展为民服务,外出参观考察等。每次可确定一项或几项内容;每季度一次党课教育,可根据各地实际和当前形势确定教育内容;每半年一次汇报交流,由镇(街道)组织基层支部汇报半年来党员教育情况,收到的效果,存在的问题及下步教育计划;每年一次总结评比,把党员教育列入支部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理顺关系,解决党员教育管理部门职责不清的问题。党员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党委各部门都担负着一定的教育职能。一直以来,组织、宣传、纪委三个部门都设有党员教育职能科室,由于没有理顺关系,工作中时常出现各自为阵,各抓各的现象,使基层党组织无所适从,或者只是唱“独脚戏”。把本来紧密联系的党员教育和党员管理割裂开来,既影响党员教育的效果,也影响了党员管理的效果。因此,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党员教育分工制度。从党员教育这一工作的自身特点和内在规律出发,合理配置党员教育工作的各种力量和资源,由党委统盘规划,三个部门具体落实。组织部门侧重于党员的发展、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宣传部门侧重进行党的理论、形势任务和时事政策教育;纪检部门侧重于党风党纪和组织纪律教育;各级党校充分发挥党员教育主阵地作用,搞好党员轮训工作,做到有分有统,密切配合,提高党员教育效果。建立党员教育的效益评价标准,搞好评估,提高教育质量。党员教育的效益评价标准是检验党员教育工作效果的客观尺度,也是改进党员教育工作的客观依据。当前在把握标准、搞好评价上,应处理好一对关系,明确三项内容,把握四个标准。首先要处理好政治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和“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原则。把政治效益作为农村党员教育工作评估的第一标准。其次要明确三项内容。从具体操作上看,可以从基层党员教育硬件设施,党员教育工作机制,党员教育实施情况三方面分解细则,进行评估;第三要把握四个标准。一是看党员教育是否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二是看党员教育是否促进农村的稳定;三是看党员教育是否有利于党员队伍建设;四是看党员教育是否推动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尤其是要把是否促进农村思想宣传文化阵地建设、党员示范带头作用的发挥作为检验教育成效大小的根本前提。
第二篇:加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加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朱文勇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根据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调整组织设置,改进工作方式,创新活动内容,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使基层党组织都紧密联系群众,充分发挥作用。认真贯彻这一要求,必须在把握和分析农村基层党员队伍建设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党员教育的方式方法,以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来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
一、现状分析 我县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现状可以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分析。从正面来看,主要有三方面值得肯定:,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情况良好。各镇(街道)及各行政村都较为重视对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并将其纳入工作日程。特别是能充分利用基层党校这一阵地,对镇内的党员进行每年至少两次以上的培训。第二,支部活动较为正常。支部活动基本上都能按照要求定时开展,做到经常化、制度化。第三,农村党员先进性发挥的载体设计较为有效。特别是“三先制度”、农村无职党员“两定两评”、党员联户等载体设计较被认可,并在实践中对党员更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从反面来看,主要存在两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党员教育缺乏吸引力。党员教育手段相对滞后,支部内的党员老少不一,教育形式又较为单一,难以适应行政村规模调整后的现实需要。在“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中,支委会、党员大会能正常开展,但党小组会和党课方面重视程度不够。从教育的效果看,流于形式的较多,一些教育与党员的思想实际脱节,缺少生动性和吸引力,缺乏针对性和说服力,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党员的积极性。二是党员先进性作用发挥还不够。党员在农村中的影响力在削弱,在群众中的威信在降低,讲话没有份量,作用发挥甚至等同于一般群众,这些既是
许多群众对党员的看法,同时也被大多数党员自己所承认。
二、主要原因 上述问题的存在,既有来自外部环境和党员干部观念层面的影响,又有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制约措施等方面的影响。具体地说,主要有:
1、外部环境的影响。日益开放的环境,对农村党员理想信念和思想作风带来新的冲击。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客观上把党员置于
一个十分复杂的大环境中。“窗口打开,苍蝇也会随之而入”。一些与党的基本思想有悖的意识形态,消极落后的思想观念就会乘虚而入。面对这样的形势,有些党员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在思想作风、政治立场、行为方式上发生蜕变。特别是在农村,有相当一部分党员理想信念发生动摇,党性认识模糊不清,党员在基层的模范带头作用得不到应有的发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2、思想观念的冲击。市场经济平等自主,竞争求利的特点,对农村党员的价值观念和组织纪律观念提出新的挑战。市场经济要求任何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都必须遵守等价交换的原则,在经济活动中有充分的自主性,减少各种制约和运行层次。这对于强化人们平等观念和民主意识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一旦等价自主原则渗入到党员政治生活,就会使一些党员的价值观念、行为取向走向庸俗化,组织纪律观念淡化,破坏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当前,农村党员务工经商已相当普遍,在政治生活中,会有意识无意识地把市场经济等价自主的思想照搬过来,只要民主,不要纪律,只要权利,不要义务,党员过组织生活,要误工补贴在农村已不是个别现象。同时竞争求利的原则,一方面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但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会渗透到党员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中去,致使有些党员在商品、金钱、利益等物欲驱动和“随俗”、“从众”
心理诱导下,在政治生活、工作交往、人际关系中放弃党性原则。
3、方式方法的单一。基层党员教育工作措施不力,效果不佳,给改进党员教育方式、内容带来新的课题。农村党员教育效果不够理想,可以说是当前一个比较普遍性的问题。从客观上分析,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外出务工经商党员的增多,要召集全体党员进行集中教育,实际操作上有难度。而且近年来,上级布置的各种教育活动,如农村集中性教育,主要由镇(街道)一级负责实施,对村党支部往往只有任务要求,缺乏具体操作和目标考核,造成“上面热,下面冷”的局面,而且教育对象一般只抓到村干部为止,普通党员由于量大面广,很难涉及到,从而影响教育质量。从教育自身来看,对党员的专题教育少,以会代训多;形式多样的学习少,读报、读文件的多。许多农村党员反映,不少教育活动缺少一种吸引力和感染力,党员参加这些活动,更多的是从遵守组织纪律出发,感受不到参加后有明显的收获,在参加了一些教育活动后,思想上原先存在的困惑,特别是一些“疑点”、“疙瘩”,并没有得到解决。
三、对策与措施
1、科学制订教育计划。首先,在制订教育计划前要对党员队伍作一次全面调查,了解党员队伍现状,听取广大党员对教育的要求和意见,以此作为制订计划的主要依据;其次,教育计划要按制订,并分解到季度、月份,在实施过程中根据需要进行调整,要建立反馈机制,了解受教育党员的满意度和不足之处,不断加以改进,使教育达到更好的效果;第三,要围绕当前政治经济生活中的热点,农村群众普遍关注的难点,提前考虑,设计每次的教育主题,研究制订详细的教育计划,注重可行性和操作性,使整个党员教育纲举目张,方向明确,便于
实施。
2、合理确定教育内容。江**同志曾指出:“切实加强和改进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提高素质,增强党性,使党员成为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献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带领群众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实绩的先进分子。”这是新时期党员教育的指导思想。依据这个指导思想,我认为,当前对农村党员要进行四方面内容的教育:一是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教育。学习邓**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二是形势任务和党的方针政策教育。当前尤其是要加强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教育,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三是科技知识教育。大力加强农村党员科技和文化知识教育,帮助党员学习农村实用技术,带领群众搞好科技兴农和科技致富,有条件的可在课堂教育的同时,进行实地操作和现场观摩。四是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要加强理想和宗旨、党性和纪律、权利和义务等方面的教育,使广大农村党员进一步明确新时期党员应具备的条件、职责
和义务,确定今后努力方向。
3、积极探索分层教育。按照党员身份、职业、年龄、文化等情况,对不同层次的党员实行分类教育。在个体和部分党员教育上,坚持因人施教的原则,即根据党员从业特点,努力做到“岗位不同,要求不同”。如对党员干部侧重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廉洁自律教育;对从事农业生产的党员,侧重进行党的农村政策、勤劳致富教育;对企业职工党员侧重进行业务知识教育;对个私企业经营者党员侧重党的理想、信念、党员标准和企业经营管理知识教育;对外出务工党员侧重进行组织纪律、宗旨观念教育。根据年龄特点,举办农村老党员、离退
休党员读书班、座谈会。根据党龄特点,开办建党积极分子培训班、预备党员培
训班、新党员党的基本知识讲座。
4、不断创新教育方法。在形式上要实现“扬弃”,即在摒弃形式主义,继承党员教育好的传统形式和方法的同时,注重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创造具有当前农村特色的新教育形式和方法,由强调集中统一转为灵活具体安排,由偏重系统灌输转为注重联系实际教育;由单一式教育转为多形式教育。主要可采用四种
方式:
(1)“三会一课”。这既是一种制度也是党员教育的一种传统形式,通过组
织生活和党课的形式,对农村党员进行教育。
(2)集中培训。利用基层党校、农函大,把党员集中起来进行封闭式教育,培训时间短则一二天,长则十多天。也可运用现代教育手段进行教育,如开办有
线电视党校,开设网上远程教育。
(3)活动教育。通过开展以教育为目的的各种专题教育,使农村党员在活
动中接受教育。
(4)个别教育与自我教育。除常规性、大规模的教育活动外,基层党组织要根据党员各自不同的情况,对党员进行个别教育,帮助党员明确党员标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引导党员进行自我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党
员的政治素质、文化水平和致富能力。
5、严格落实教育机制。坚持和完善四个“一”制度。即:每月开展一次“党日活动”,组织党员学习传达上级精神和大政方针,讨论支部重大事项,交纳党费,开展为民服务,外出参观考察等。每次可确定一项或几项内容;每季度一次党课教育,可根据各地实际和当前形势确定教育内容;每半年一次汇报交流,由镇(街道)组织基层支部汇报半年来党员教育情况,收到的效果,存在的问题及下步教育计划;每年一次总结评比,把党员教育列入支部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理顺关系,解决党员教育管理部门职责不清的问题。党员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党委各部门都担负着一定的教育职能。一直以来,组织、宣传、纪委三个部门都设有党员教育职能科室,由于没有理顺关系,工作中时常出现各自为阵,各抓各的现象,使基层党组织无所适从,或者只是唱“独脚戏”。把本来紧密联系的党员教育和党员管理割裂开来,既影响党员教育的效果,也影响了党员管理的效果。因此,要
制定切实可行的党员教育分工制度。从党员教育这一工作的自身特点和内在规律出发,合理配置党员教育工作的各种力量和资源,由党委统盘规划,三个部门具体落实。组织部门侧重于党员的发展、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宣传部门侧重进行党的理论、形势任务和时事政策教育;纪检部门侧重于党风党纪和组织纪律教育;各级党校充分发挥党员教育主阵地作用,搞好党员轮训工作,做到有分有统,密切配合,提高党员教育效果。建立党员教育的效益评价标准,搞好评估,提高教育质量。党员教育的效益评价标准是检验党员教育工作效果的客观尺度,也是改进党员教育工作的客观依据。当前在把握标准、搞好评价上,应处理好一对关系,明确三项内容,把握四个标准。首先要处理好政治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和“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原则。把政治效益作为农村党员教育工作评估的标准。其次要明确三项内容。从具体操作上看,可以从基层党员教育硬件设施,党员教育工作机制,党员教育实施情况三方面分解细则,进行评估;第三要把握四个标准。一是看党员教育是否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二是看党员教育是否促进农村的稳定;三是看党员教育是否有利于党员队伍建设;四是看党员教育是否推动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尤其是要把是否促进农村思想宣传文化阵地建设、党员示范带头作用的发挥作为检验教育成效大小的根本前
提。
第三篇:加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加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根据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调整组织设置,改进工作方式,创新活动内容,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使基层党组织都紧密联系群众,充分发挥作用。认真贯彻这一要求,必须在把握和分
析农村基层党员队伍建设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党员教育的方式方法,以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来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
一、现状分析我县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现状可以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分析。从正面来看,主要有三方面值得肯定:第一,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情况良好。各镇(街道)及各行政村都较为重视对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并将其纳入工作日程。特别是能充分利用基层党校这一阵地,对镇内的党员进行每年至少两次以上的培训。第二,支部活动较为正常。支部活动基本上都能按照要求定时开展,做到经常化、制度化。第三,农村党员先进性发挥的载体设计较为有效。特别是“三先制度”、农村无职党员“两定两评”、党员联户等载体设计较被认可,并在实践中对党员更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从反面来看,主要存在两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党员教育缺乏吸引力。党员教育手段相对滞后,支部内的党员老少不一,教育形式又较为单一,难以适应行政村规模调整后的现实需要。在“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中,支委会、党员大会能正常开展,但党小组会和党课方面重视程度不够。从教育的效果看,流于形式的较多,一些教育与党员的思想实际脱节,缺少生动性和吸引力,缺乏针对性和说服力,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党员的积极性。二是党员先进性作用发挥还不够。党员在农村中的影响力在削弱,在群众中的威信在降低,讲话没有份量,作用发挥甚至等同于一般群众,这些既是许多群众对党员的看法,同时也被大多数党员自己所承认。
二、主要原因上述问题的存在,既有来自外部环境和党员干部观念层面的影响,又有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制约措施等方面的影响。具体地说,主要有:
1、外部环境的影响。日益开放的环境,对农村党员理想信念和思想作风带来新的冲击。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客观上把党员置于一个十分复杂的大环境中。“窗口打开,苍蝇也会随之而入”。一些与党的基本思想有悖的意识形态,消极落后的思想观念就会乘虚而入。面对这样的形势,有些党员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在思想作风、政治立场、行为方式上发生蜕变。特别是在农村,有相当一部分党员理想信念发生动摇,党性认识模糊不清,党员在基层的模范带头作用得不到应有的发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2、思想观念的冲击。市场经济平等自主,竞争求利的特点,对农村党员的价值观念和组织纪律观念提出新的挑战。市场经济要求任何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都必须遵守等价交换的原则,在经济活动中有充分的自主性,减少各种制约和运行层次。这对于强化人们平等观念和民主意识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一旦等价自主原则渗入到党员政治生活,就会使一些党员的价值观念、行为取向走向庸俗化,组织纪律观念淡化,破坏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当前,农村党员务工经商已相当普遍,在政治生活中,会有意识无意识地把市场经济等价自主的思想照搬过来,只要民主,不要纪律,只要权利,不要义务,党员过组织生活,要误工补贴在农村已不是个别现象。同时竞争求利的原则,一方面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但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会渗透到党员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中去,致使有些党员在商品、金钱、利益等物欲驱动和“随俗”、“从众”心理诱导下,在政治生活、工作交往、人际关系中放弃党性原则。
3、方式方法的单一。基层党员教育工作措施不力,效果不佳,给改进党员教育方式、内容带来新的课题。农村党员教育效果不够理想,可以说是当前一个比较普遍性的问题。从客观上分析,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外出务工经商党员的增多,要召集全体党员进行集中教育,实际操作上有难度。而且近年来,上级布置的各种教育活动,如农村集中性教育,主要由镇(街道)一级负责实施,对村党支部往往只有任务要求,缺乏具体操作和目标考核,造成“上面热,下面冷”的局面,而且教育对象一般只抓到村干部为止,普通党员由于量大面广,很难涉及到,从而影响教育质量。从教育自身来看,对党员的专题教育少,以会代训多;形式多样的学习少,读报、读文件的多。许多农村党员反映,不少教育活动缺少一种吸引力和感染力,党员参加这些活动,更多的是从遵守组织纪律出发,感受不到参加后有明显的收获,在参加了一些教育活动后,思想上原先存在的困惑,特别是一些“疑点”、“疙瘩”,并没有得到解决。
三、对策与措施
1、科学制订教育计划。首先,在制订教育计划前要对党员队伍作一次全面调查,了解党员队伍现状,听取广大党员对教育的要求和意见,以此作为制订计划的主要依据;其次,教育计划
第四篇:加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加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则必须在把握和分析农村基层党员队伍建设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党员教育的方式方法,以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
从目前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调查来看,还存在:党员教育缺乏吸引力。党员教育手段相对滞后,支部内的党员老少不一,教育形式又较为单一,难以适应村(社区)规模调整后的现实需要。从教育的效果看,流于形式的较多,一些教育与党员的思想实际脱节,缺少生动性和吸引力,缺乏针对性和说服力,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党员的积极性。党员先进性作用发挥还不够。党员在农村中的影响力在削弱,在群众中的威信在降低,讲话没有份量,作用发挥甚至等同于一般群众。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有效的解决措施
(1)科学制订教育计划。要对党员队伍作一次全面调查,了解党员队伍现状,听取广大党员对教育的要求和意见,以此作为制订计划的主要依据;其次,教育计划要按制订,并分解到季度、月份,在实施过程中根据需要进行调整,要建立反馈机制,了解受教育党员的满意度和不足之处,不断加以改进,使教育达到更好的效果。
(2)合理确定教育内容。当前对农村党员要进行四方面内容的教育:一是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教育。二是形势任务和党的方针政策教育。三是科技知识教育。四是党的基本知识教育。
(3)不断创新教育方法。可采用四种方式:(1)“三会一课”。这既是一种制度也是党员教育的一种传统形式,通过组织生活和党课的形式,对农村党员进行教育。(2)集中培训。利用基层党校,把党员集中起来进行封闭式教育。
(4)严格落实教育机制。要坚持和完善四个“一”制度。即:每月开展一次“党日活动”,组织党员学习传达上级精神和大政方针,讨论支部重大事项,交纳党费,开展为民服务,外出参观考察等。每次可确定一项或几项内容;每季度一次党课教育,可根据各地实际和当前形势确定教育内容;每半年一次汇报交流;每年一次总结评比,把党员教育列入支部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
第五篇:关于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
关于加强机关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践主体是党员干部,根本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既是机关党建工作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和依靠。在各项工作的推动和实施中,只有得到广大党员的真心支持和积极参与,才能科学、高效地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因而我们要把以人为本的要求体现到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中去。
(一)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党员队伍建设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础。党员是党的基层组织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员队伍建设的状况,取决于党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如何。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仅要靠党的指导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要靠各级党组织作用的发挥,还要靠组成党的肌体的每个细胞的健康和活力。党的基层组织的地位和作用,正是由党员的行动来体现的。在新的历史时期,要使党的基层组织真正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成为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认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坚强战斗堡垒,担负起直接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责任,就必须高 度重视和不断加强党员队伍建设。
2、党员队伍建设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我们党是执政党,国家各个领域、各条战线的绝大多数干部都是党员。党员干部包括党员领导干部,都是从普通党员中选拔出来的。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决定和制约着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没有一支高素质的党员队伍,也就不可能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3、党员队伍建设是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需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先进性要通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体现。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始终抓好保持和发展党员队伍的先进性这个基础工程,必须始终抓住党员队伍这个主体,充分依靠全党同志的共同努力。只有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好,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的先锋队性质才能保持不变。
4、党员队伍建设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需要。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完成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任务,要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也要靠广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二)加强队伍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扎实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这一 基础工程,坚持不懈的提高党员素质。”党的十七大报告还提出,要“使党员真正成为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的先进分子。”从党的根本立场出发,这一要求是始终如一的;从党的历史任务来看,这一要求包含着丰富的时代内容。加强新时期党员队伍建设,必须围绕这一目标要求去谋划、去推进。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是党建工作的基础,是党巩固执政地位、提高执政能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骨干力量。
(三)目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社会组织和生活方式日趋多样化的社会变革时期,人们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也随之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少数机关党员干部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宗旨意识淡化,精神状态不佳,学习氛围不浓,业务能力不精,危机意识不强,创新精神不够等问题。
分析其原因:
一是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有限。一直以来,各机关单位都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纯洁思想道德,提高党性修养,强化危机意识,整体思想政治素质得到了较大提高。但不容忽视的是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针对性、实效性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少数党员干部缺乏把政治理论学习与本职工作实际融会贯通的意识和本领,在形式上往往是偏重灌输的学习方式,使得学习在达到思想上解惑、心理上解压、能力上解弱 的需求上尚有一定差距。导致学习缺乏说服力、感染力,出现学习形式化,学过就过的现象。
二是工作业绩考核效果不佳。由于体制上原因,机关公务员竞争性不强,出口不畅,机关公务员只要不犯太严重的错误,至于工作能不能胜任,工作干不干好,就不存在下岗和开除的问题,导致在机关中思想保守、缺乏创新,学习滞后、业务不精,安于现状、得过且过的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而目前机关内普通运用的民主评议、考核制度未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对机关公务员的实际触动不大。
三是激励机制实效性不够。由于缺乏适应形势和人员年龄、知识结构发展的有效的奖惩激励制度,对调动机关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影响不大,导致部分机关公务员工作热情不够高。
(四)如何发挥党组织的作用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充分发挥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是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作出的新概括、提出的新要求,要想在新形势下加强机关党员、干部队伍建设,走出队伍建设的新路子,必须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作用。
首先,充分发挥党组织凝聚人心的作用。党组织承担着 团结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的重要职责,要切实发挥好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把一切积极因素调动和凝聚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上来。改革开放以来,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显示出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在新的形势下充分发挥党组织凝聚人心的作用,要求党组织必须优化组织设臵,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使党组织成为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认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坚强战斗堡垒,切实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有党的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坚强的战斗力。
其次,充分发挥党组织服务群众的作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能不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衡量党组织是否具有先进性的根本标尺。党组织要始终把服务群众作为重要职责,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群众情绪、反映群众诉求、关心群众疾苦。适应新形势对服务群众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强化服务功能,构建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要组织广大党员做好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积极探索和总结推广党员服务群众的好做法、好经验。再次,充分发挥党组织推动发展的作用。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离开发展,实现民富国强、促进社会和谐、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坚持党的先进性都无从谈起。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始终是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的神圣使命。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充分体现党的先进性,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可靠保证。党组织要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最后,充分发挥党组织促进和谐的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全体人民最广泛地团结起来,把各方面力量最大限度地凝聚起来,共同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奋斗,对各级党组织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许多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往往汇集在基层,这就要求党组织必须切实承担起化解矛盾的责任、提高化解矛盾的能力、做好化解矛盾的工作。要深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以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重点,运用沟通协调、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方法,让群众全面了解国情、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了解本地区本部门的发展目标和工作部署,教育引导群众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解决利益矛盾,促进社会和谐,自觉维护社会安定团结。认真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切实理顺群众情绪,关心群众生产生活,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都要当作大事来对待,凡是群众提出的意见都要真心实意地去听取。加强对矛盾纠纷的排查和分析工作,及早发现可能发生的各种矛盾,及时妥善地采取措施,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五)如何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加强党的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是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是发挥党的领导干部先锋模范作用,深化改革,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更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实现党的领导、完成党在新世纪历史任务的需要。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繁重艰巨的改革和建设任务,对党员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推进,努力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大力加强党员干部队伍的管 理,永葆党的先进性。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从加强思想教育着手,提高理论素养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只有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有些领导干部整天忙于事务,满足于忙忙碌碌。还有的领导干部只注意学习专业知识,而忽视理论学习。这些都是片面的、有害的。实践证明,只有通过系统的扎实有效的政治理论教育,我党的领导干部才能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成为自觉地为实现党的任务而奋斗的先锋战士,经得起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反对和平演变的考验。一是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改造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在当前实行市场经济新形势下,人生是为了什么,世界观应怎样树立,人生的价值取向是什么,在一部分党员干部的思想上并不十分清楚。党员干部队伍中有些人不思进取,不用心汲取新知识,不深入思考新问题,跟不上形势,甚至退化变质;有的是工作上敷衍了事,碌碌无为;有的是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热衷于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在有的党员干部身上,还存在着“一杯茶水一支烟,一张报纸看一天”混日子的现象。因此,必须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 观、价值观,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地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二是加强理论学习,理论学习既是讲政治的需要,也是工作的需要。广大党员干部自身理论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所从事的本职工作优劣。头脑空空,必然行动发懵。只有切实加强理论学习,用正确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才能制定正确的决策,才能正确地贯彻执行决策,才能优质高效地做好本职工作。因此,必须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同时要结合本单位、本部门和自己所从事本职工作的实际,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自身的政治觉悟、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加强作风建设,作风建设既是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又是树立党的良好形象、提高拒腐防变能力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党员干部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着力解决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正确行使手中权力,自觉做到不仁之事不干、不义之财不取、不正之风不染、不洁之行不为,老老实实工作,清清白白做人,倡导八种良好风气,以模范行动维护党的良好形象。
二、从严肃党纪教育着手,加强纪律修养
党员领导干部能否模范遵守党的纪律,带头维护党的纪律,是党的纪律建设中的决定性因素。在实践中,一些党组织在党的纪律教育中,党员领导干部扮演教育者的角色多,突出受教育者的角色少。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纪律教育,思想上不重视,行动中不自觉,使得个别党员领导干部违法乱纪,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和党的事业。因此,党的纪律教育必须以领导干部为重点,使教育者先受教育,多受教育。党纪教育的重点内容是抓好党的基本理论教育和党纪条规的学习。基本理论教育方面,主要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和三代领导人关于党风党纪方面的基本理论和重要论述,以及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对党的纪律的规律性认识,了解党纪的形成、功能和作用,用理论指导实践,解决知和行统一的问题。党纪条规方面,主要是进行党规党法和国家法律法令的教育。党规党法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章程》、《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党内监督条例》以及党中央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有关党风党纪方面的决议、指示规定。这些都具有规范性、权威性和实用性,是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行为规范。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和教育,使党员领导干部懂得党的纪律的具体规定和具体内容,同时还必须使党员了解党员的权利义务,了解党员违纪所要受到的处分和党组织遵循的处理程序。党章规定:“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因此,还必须对领导干部进行法律法令的教育。以上教育内容,采取什么教育形式和方法,是由客观实际情况和不同的对象所决定的。但无论采取什么形式和方法进行教育,都要注意紧密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做到有的放矢,讲求实效,切忌搞形式主义。
通过对党员的有效管理,强化了组织纪律,增强了党性观念,使每一名党员牢固树立责任意识,严格自律,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奋工作,体现党员表率作用,提高了党员在群众中的威信,也使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凝聚力和向心力进一步增强。
党员干部队伍还必须要有较强的法制意识,知法、懂法、守法、用法,自觉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在当今这个利益多元化的时代,保持廉洁自律,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尤其是党员干部领导干部一定要把自己臵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在群众的监督之下管好权,用好权,实现为人民服务的诺言。只有党员干部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坚持清正廉洁,反对以权谋私,践行好胡总书记提出的“八种良好风气”,树立“八荣八耻”意识,才能不断增强党性,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作风建设才能收到实效。纪律检查部门要认真落实党员廉政建设责任制,不断完善党员干部管理机制、要通过健全的法律,严格的制度,有效的监督,科学的管理,使党员领导干部臵于群 众严格的监督之下,以有效的监督,保证作风建设取得实效。努力为他们创造一个健康向上的工作环境,做到警钟长鸣。加强和改进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提高执行力,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共同努力,齐心协作,共同把这项伟大的工程建设好。
二、从加强知识培训着手,提高能力水平
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的战略措施和重要途径。教育培训中,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真正把干部教育培训这项战略任务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不断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为促进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提供人才保证。
一要树立干部终身教育培训的观念。把干部教育培训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的、不间断的工程来抓,贯穿于党员干部成长进步的全过程。新的知识经济正在导致一场新的学习革命,所以,干部的成长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接受教育和培训的过程。人在整个一生中所需要的知识从学校教育中获得的只是一部分,更多的知识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在工作和生活中获得。今后,我们要根据客观形势和工作目标的发展变化,立足于干部的终身培训教育,使干部教育培训不断制度化和规范化。
二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把理论学习与经济建设的实际问 题结合起来,把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结合起来,把培训内容与干部队伍现状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广大干部的理论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扎实的学习培训,使党员干部在培训中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了解和把握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和未来前景,掌握全面系统的必要知识,不断提高工作能力。
三要开展分级分类培训。今后,要细化党员干部培训工作,要根据不同资历、不同职位和不同职责,安排设计不同的培训课程、培训方法,从而使培训工作更富有针对性。要以区委党校的教育培训为依托,统筹研究,整体规划,分级管理,分工负责,建立起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多形式、重实效的充满活力的干部培训新机制。
四要突出培训重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坚持缺乏哪方面人才就培训哪方面人才,缺乏哪方面知识就培训哪方面的知识的原则,做到重要干部重点培训,年轻干部全面培训,优秀干部优先培训,紧缺人才抓紧培训。既要抓好面上的培训,又要在具体实施中着重抓好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科技人员的培训,尤其是中青年干部的培训教育。努力造就包括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经营管理者、科技人才和其他各类专门人才在内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五要保证培训工作质量。培训质量,是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关键。培训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干部教育培训事业 的健康发展和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要保证培训质量,就必须要以事业的需要、部门的需要和干部自身的要求为导向,根据不同的对象和任务,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培训计划。要以研究现实问题为重点,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核心,以取得实实在在的学习效果为目的,优化培训内容,精心编选教材,努力提高师资水平,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加强教学管理,严格考核制度和考核纪律,提高干部培训教育的实效。
三、从严格教育管理着手,促进制度监督
领导干部是从事党的事业的中坚和骨干,为适应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干部党员教育管理,必须以坚持从严治党、依法治党的方针和党管干部的原则,从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和生活等方面,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必须坚持经常,重在落实,实行统一领导,一级抓一级,保证各项工作落在实处,不断促进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确保领导干部做到:政治坚定,秉公用权,求真务实,情操高尚,率先垂范。
实践证明,为确保干部教育管理的有效性,必须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一是建立并实行专项教育制度。如每年在领导干部中至少集中一次思想教育。教育应根据形势任务的需要,针对倾向性问题,确定主题和内容,贯彻整风精神,解决实际问题。二是加强对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考察。重点考察政治立场、思想倾向、品格修养情况;考察生活圈、交往圈、娱乐圈,掌握了解兴趣爱好、生活作风、家庭生活和经济状况。三是建立并实行诫勉谈话制度。发现违纪苗头,或者对工作不负责任,群众反映较大等问题时,党组织应当指定专人及时与其谈话,进行提醒、告诫、批评和帮助。必要时作出谈话记录,由干部、纪检监察部门收存备查。四是严格失职渎职责任追究制度。领导干部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导致发生案件、事故,造成严重后果,或者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的,对直接责任人和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必须按照规定给予党纪处分,直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四是创新管理制度。结合实际,制定了多种管理制度,包括考勤制度、行为规范等从而提高干部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推进干部监督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五要做好干部考核工作。要在科学分类的基础上细化量化标准,建立符合各类特点的考核指标体系。干部所在的部门、职位不同,其承担的职责任务及其所反映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特点也不尽相同,而考核作为干部管理的重要环节,自然也不能“一把尺子量到底”。因此,组织人事部门和各主管部门一定要对各单位的工作人员按照岗位职责进行科学分类,在此基础上,结合本部门的职能和工作任务尽可能地细化、量化考核标准,努力形成符合各类干部工作特点的考核指标体系。要注重平时考核,努力使干部考核工作,准确反映党员干部的工 作实绩。要探索研究对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管理考核办法。这是由党员干部肩负的使命决定的,八小时以外考核往往更能反映人的基本素质,实施八小时以外考核有利于更完整、更准确地考核党员干部的道德情操和形象。要把平时考核与八小时以外考核有机结合、相互印证,综合系统评价,要客观公正地进行考核,增加考核工作和考核结果的透明度。要把考核结果与党员干部的奖励惩戒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考核的激励约束作用。总之,要通过干部考核工作,全面提高党员干部的整体工作效能,达到更好管理党员干部的目的。
四、从加强制度建设着手,完善选任机制
建立“让事业选择人,让事业淘汰人”的用人新机制。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和干部队伍德才兼备原则,建立完善干部人事选拔任用的程序和制度。从建立完善机制入手,以制度选人、以制度管人、以制度律人,保证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选人用人制度,把“公开选拔”、“民主推荐”、“任前公示”、“竞争上岗”等一系列制度建立并配套完善起来,增加选人用人的科学性、合理性、全面性,扩大干部工作的民主化程度。建立和完善干部的任期制、聘任制、试用期制、辞职辞退制,积极探索建立具有较强“刚性”的优胜劣汰机制,从制度上保证“能下能出”的实现,真正体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从而优化结构,提 高队伍素质。
一要把好干部选拔任用的入口关。要全面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坚持党员干部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公开、平等、择优、民主集中制和依法办事等干部管理的基本原则,坚决防止抵制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继续加大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特别要加强经济型和专业型人才的培养和选拔,进一步改善领导班子机构。要注重在经过实践煅炼的同志中选拔任用干部。在年龄、文化程度等基本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优先从基层一线干部中择优选用。要进一步健全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全面落实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要充分体现人民群众的意愿。同时要继续探索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方式,加大公选力度,改进公选方法,提高公选工作的质量。要大力推进任用干部决策制度改革,改变传统的干部任用办法,在更大的范围内推行票决制,不断扩大党内民主,加大党内监督,提高选人、用人水平。
二要完善干部推荐机制。始终践行“民主推荐得票多、民意调查情况好、群众呼声高”的用人理念。坚决杜绝“选拔干部”上论资排辈操作,坚持把“埋头苦干、群众公认”的老实人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真正达到提拔的人服气,没提拔的人也服气,老百姓顺气的效果。
三要完善干部考察机制。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 人标准。建立领导干部道德品行考察办法,确保把德才兼备的党员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加强领导干部生活圈、社交圈的考察,全面了解干部恪守政治品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情况,形成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导向。
四要完善干部交流机制。大力推行干部轮岗交流制度,在干部交流中坚持“三个格外关注”,即格外关注那些埋头苦干、注重为长远发展打基础的党员干部,格外关注那些长期在环境艰苦、情况复杂的地方努力工作坚持会干事的得重用、能干事的有岗位、干成事的有地位的工作导向,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交流使用,真正形成培养选任干部的新局面。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最终要靠基层广大党员干部团结带领群众贯彻落实,党的各项任务最终要靠广大党员干部去完成,党的形象和威信最终要靠广大党员干部来建立。做好干部管理工作,建设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对于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