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灾区解决农产品卖难状况调研报告
一、xx县的基本情况
xx县地处四川阿坝州,是成都的菜篮子基地县,全县有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面积3万亩。县城离5.12地震的震中汶川约56公里,人口约5万,全县每年1500万左右的财政收入主要是靠小水电和种蔬菜水果。此次大地震,农村的房屋垮塌严重,县城大部分房屋变成了危房,所幸大地震发生时,绝大多数农民都在菜地忙活,只造成不到200人死亡。由于地震,原来xx县至成都的210公里二级公路因多段被大山掩埋,无法通行,目前从成都到xx县只能绕道780公里,其中许多路段为临时推出的土路,而且要穿越许多高危路段。也正因为如此,至6月30日前,需从xx县紧急调运出售的蔬菜有大白菜、莴笋、白萝卜、莲花白、芹菜5个品种共计4100多吨。
二、工作组所开展的工作
6月17日上午,我厅接到国家商务部市场运行司紧急对口帮助四川xx县解决蔬菜卖难问题的指示。当天晚上主管副厅长易昌伦同志、副巡视员罗双锋同志召集省商务厅市场运行调节处、长沙市商务局、长沙马王堆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和长沙红星农副产品大市场负责人,专题研究和部署。
与此同时,鉴于四川xx县是我省对口支援的灾区,我厅紧急请求省政府:
1、将我厅纳入湖南省赴四川救灾的组成单位;将我厅帮助xx县灾区解决农产品卖难纳入我省救灾统一行动方案;
2、请省政府统筹解决我厅救灾过程中的具体困难。
经报向厅长同意,由我厅市场运行调节处廖光辉处长带队,长沙市商务局市场运行调节处周小阳处长、马王堆蔬菜批发市场的尹世军副总经xx、红星蔬菜批发市场的邹宇峰副总经xx组成的工作组一行4人,于6月18日晚上12点抵达四川成都。
为便于在四川开展工作,工作组6月19日上午联系了当地蔬菜批发市场--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一同到四川省商务厅与市场运行调节处的同志进行了工作衔接,并听取了四川省厅和xx县驻成都工作人员的情况介绍。当天下午,工作组的同志根据上午了解到的有关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论证,并拿出了几个初步预案。
6月20日上午,工作组一行4人及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的负责人共5人乘飞机转道九寨,转乘汽车,克服疲劳和高原反应、冒着山体滑坡和飞石的危险,历经8个多小时路程,于当晚10点多钟到达xx县,住进xx县商务局特地为工作组搭建的一个临时帐篷,并随即与xx县商务局的负责同志进行了工作探讨。
6月21日上午,工作组利用帐篷办公,分别听取了县商务局、县农业局的详细情况介绍,对解决蔬菜卖难问题进行了反复研究和讨论,对当前大白菜、萝卜、包菜、芹菜的外运经销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和成本测算。
以其中数量最多的3200吨大白菜为例,经测算:收购单价为200元/吨,因绕道570公里运价由原来的197.4元/吨增加至733.2元/吨,运输途中至少损耗1/3,每吨损耗为66.67元,加上损耗部分须做垃圾处xx,每吨白菜的损耗部分需支出垃圾处xx费40元,这样,xx县至成都每吨大白菜的全部成本达到1040元/吨。成都市场目前大白菜批发价格为0.32元/斤,即640元/吨。也就是说,每运出销售1吨xx县大白菜要亏400元。工作组得出的结论是:除非政府给予相应运费补贴,否则蔬菜调出销售难以实现。
鉴于以上情况,我们就主要考虑从长效机制建设入手,来帮助xx县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
6月21日下午,工作组与xx县分管商务工作的周副县长、分管农业的万副县长、xx县经济商务局和农业水利局的同志一起,就解决xx县灾后重建工作中的农产品流通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和建设性建议:
一是,从短期方面,鉴于地震导致交通中断,绕道运输成本大幅增加,急待上市销售的蔬菜达到4000多吨,由湖南省商务厅、长沙市商务局及长沙马王堆农产品股份公司、长沙红星农副产品大市场筹集资金50万元,由xx县商务局拿出具体的恢复商业营业网点、对农产品调运实行运费补贴等具体方案,经xx县人民政府同意后进行实施。同时,协调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在已有每天11车xx县蔬菜调运销售的基础上,组织和鼓励其市场经营户加大对xx县蔬菜的调运力度。
二是,从长期方面:
1、建议xx县政府抓住灾后重建的机会,提前科学规划农批市场、蔬菜冷藏运输设施、深加工设施建设。
2、建议xx县商务部门和农业部门建立健全农产品信息发布机制。
3、加强产销对接。由长沙马王堆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长沙红星农副产品大市场、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3家企业分别与xx县商务、农业部门签订长期合作的框架性产销对接协议,拓宽xx县农产品流通渠道和辐射范围。3个市场承诺:
1、负责组织和鼓励市场经销户到xx县调运农产品;
2、定期向xx县发布批发市场有关农产品的销售信息,包括:农产品销售品种、销售价格、销售量等;
3、优先安排经销xx县产地农产品的经销户进场摊位,设定xx县产地农产品销售专区;
4、对xx县产地农产品经销户的有关市场费用尽可能予以优惠;
5、保障xx县产地货物优先进场销售;
6、保证提供安全的交易环境和交易秩序;
7、组织、动员和鼓励市场经销户到xx县产地投资,建立蔬菜基地、蔬菜加工厂、冷藏库等。
三、后续工作设想1、3个市场对所签协议抓紧深度落实。
2、建议国家商务部商财政部出台灾区农产品调运补贴措施,对四川省及对口支援省市调运灾区农产品的企业予以运费补贴;
3、建议国家商务部请示国务院,由国务院要求各对口支援省市,将灾区科学规划和建设农批市场、冷藏运输设施、深加工设施等纳入对口援助的范畴。
第二篇:解决农民建房难调研报告(精选)
衣食住行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建房造宅是农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结婚成家、添丁加口、分家立业、改善居住环境、房屋年久失修等因素,农民都需要建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富裕起来的农民为了改善居住条件,盖房造屋的要求十分强烈。但同时农民建房问题受诸多原因的影响,农民建房难问题已成为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也成为近年来引发群
众上访的社会不稳定因素之一。区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就此问题组织开展调研,现将调研情况综合如下,并对破解农民建房难问题作初步探索。
一、我区农村建房的基本情况
我区共有275个行政村,建设规划审批按街道划分分别由**市建设规划局和**建设规划分局管理,其中海门街道、白云街道、葭沚街道、洪家街道所属的村和三甲、下陈街道的一部分村的规划由市建设规划局管理(此范围内又分别由市规划办、市局规划处和开发区规划办管理),三甲街道、下陈街道、章安街道、前所街道、大陈镇和**农场的166个村的规划由**建设规划分局管理。而土地管理又按区域分别由**国土资源分局和开发区国土资源分局管理。由于建设规划、土地管理权限的不同,所处区域重点工程安排、工业区块开发程度的差异,我区农村群众建房的形式也各不相同,主要类型有:按村镇规划要求,农民自己组织实施建房及基础设施配套的;有重点工程指挥部(管委会)统一拆迁并负责基础设施配套,农民自己建房的;有按“立改套”要求,指挥部(管委会)统一收回宅基地建设套房安置的。
过去,农村住房建设缺乏规划引导,农村住房布局零乱,一些村虽然编制了规划,但因规划的档次较低,缺乏长远的眼光,到现在已经显得落后,而且公共配套设施不全,环境质量较差,大多数农民群众注重室内美化,忽视室外环境,“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的现象比较普遍,既影响了农村的形象,也阻碍了农民自身生活质量的提高。近年来,政府十分重视解决农民住房问题,并通过实施“百十工程”、城乡环卫一体化工程、城乡交通一体化工程等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让广大农民群众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推进,我区除大陈镇和椒北地区外,大多数村已处于城市建成区范围或城市规划区范围,农村群众的住房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城市建成区范围的村民因城市基础设施工程或其他重点工程的征用土地,农民住宅拆迁,集中建设起与城市基本接轨的村民居住点,基础设施、卫生条件等已纳入城市管理范围。但同时,城市框架的拉开,使洪家、三甲、下陈、农场等农村大量土地被征用,农民群众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逐渐改变,农居点又面临重新选址重建。加上因规划控制或不断调整,全区还有许多行政村的农民群众的建房要求多年未能得到满足,据了解,全区各街道均存在该建未建现象(其中白云街道只剩一个村未建),部分村多年未审批农民建房,时间长的达10年以上,矛盾仍然突出。
二、我区农村建房难的主要问题
1.“两规”错位、规划调整对农民建房的影响。**撤地建市,**成为**市主城区,城市总体规划重新编制,而后又进行修编,编制及修编规划花费时间长,在此期间,因规划不明确,村民居住点规划较长时间难以明确,即使有些明确后又因规划调整而不断重新选址或调整,村民建房大多停止了审批,规划问题在较长时期内困扰并影响了农民建房。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在最近一、二年加大规划编制的力度,大多数村的村镇规划已经编制,据了解,全区275个村,已有230个村已经编制完成,占84%;还有12个村正在编制之中。但是已编制的村镇规划,不少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相衔接,“两规”错位造成村居点仍难以落实。还有一些则是城市规划虽已确定,但一时难以实施,或者规划又进行新的调整的,致使村居点规划也无法编制或编制后无法落实,如海门街道东方红村原规划用地已调整为港埠规划用地,而其他地方的土地在规划中均为工业用地,新址一直难以确定;下陈街道草坦洪村全村基本划入工业园区红线内,村居点无处可选,而此园区目前尚难以实施,村民建房也受影响;洪家街道港头徐村已经收取村民的建房配套费等相关费用,正拟上报审批时,遇到路泽太公路规划对村居点的影响,需要调整村庄规划,而重新选址的村居点目前还是农保地,虽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已调整,但省政府尚未批准,因而无法落实,村民意见极大。
2.土地指标的制约。国家采取严格的土地管理政策,每年安排的指标十分有限,**行政区域不大,但作为**主城区,重点工程项目多,加上**经济开发区和**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建设用地的需求很大,自然造成指标与需求之间的矛盾,用地指标十分紧张。如今年上级下达的用地指标只有600亩,其中312亩用于工业用地,剩下不到300亩要解决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及农民建房等其他建设所需指标,无疑是杯水车薪,难以满足。在此同时,原先安排的一些指标,由于村里调整土地或规划变化等种种
原因,尚未及时落实,为数不少的指标被积压,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据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数据反映,2004年至2007年2月,共审批供地1271亩土地,安排建设了6792间新房,但还有2200亩左右的土地已农转用,都因各种原因未供出,指标大量被积压。
3.农村建房费用过高问题。区政府针对农民建房的困难采取措施进行补贴,如抓紧测绘
地形图,减轻村镇规划编制时的村集体负担;对编制村镇规划实行补贴,在原每村补贴2万元的基础上,对大村再酌情补贴。农民建房审批中,城建部门已尽可能实行减免,如免费提供通用标准图集,取消测绘大队收取的放样定位费用等,得到农民群众好评。但由于国家严格控制使用土地,所有的计划指标都控制在省里,大多用于重点工程建设,农民建房靠周转指标来解决,也实际上只能使用折抵指标。而我区指标紧缺,使用折抵指标需要从外地区购入,随着外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购买指标越来越困难,且费用越来越高,从开始时的每亩2万元涨到了4.2万元。虽然国家对农民建房的收取费用有明确的规定,区政府为了减轻农民负担,也已每亩补贴了1.2万元,且要求街道再进行补贴,但由于各街道财政状况并不宽松,大多数街道处于赤字状况,也不可能按规定要求进行补贴,因此实际上农民承受负担较重。从2007年开始国家还要收取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每亩3.2万元,负担将越来越重。
4.农村自身存在的制约因素。(1)有些村长期以来土地按自然村管理,土地二轮承包时村里没有留足机动田,自然村村界难打破,出现“队队硬”,村居点的选址无法落实;(2)有些村班子干部之间有矛盾,对建房所需的调地工作开展不力;(3)新班子换届后,对村庄建设规划不满意而要求调整;(4)一些重点工程建设涉及的村,部分村民借土地征用之机,对村居点安置或拆迁政策提出过高要求,得不到满足就不给征地,村民安置问题也搁置起来。
5.农村违章建房现象严重。据本次调研初步了解,全区有180多个村不同程度存在违章搭建现象,最严重的一个村有近5万平方米的违章建筑。分析出现违章的原因,主要有:(1)由于建房审批难,有些村长期未予审批,不少农民未经任何审批手续,擅自建房,虽经土地、城建等相关执法部门阻止,甚至拆除部分正在建设的违章建筑,但效果不大,经常有农民借节假日机关工作人员休假之机,突击建房,而一些住房问题已经解决,不符合审批条件的村民,也仿效此例,违法建房;(2)受台风影响后政府为了解决受灾户住房困难,临时采取优惠措施,而有些不符合条件的也乘机违章建房;(3)我区外来务工人员相当多,需要大量的出租房解决住宿问题,村民受经济利益驱动,擅自在门前屋后的空地上违章搭建或房屋加层,用于出租;(4)由于我区地处**市主城区,近年来在**区域内的重点工程项目相当多,而各工程指挥部为了加快政策处理进度,减少村民阻力,对一些违章建筑也都采取不同程度的补偿,且补偿标准越来越高,违章建筑又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置,致使许多村民大肆违章搭建,借机牟利,违章现象愈演愈烈;(5)街道没有执法权,对非法用地和违章建筑都不能及时有效地予以制止。
三、解决农民建房难问题的意见与建议
1.思想高度重视,优先解决农民建房困难。安居才能乐业,解决农民建房难问题,事关农村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建设和谐**的基本要求,因此,一定要真正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确立以人为本思想,实实在在地优先予以解决,在用地指标发生矛盾时应优先考虑农民建房,在重点工程与村居点规划发生矛盾时,也应优先考虑村民利益,尽可能调整重点工程用地规划,而不要轻易改变村居点规划,绝不能因工程规划难确定而无期限地拖延农民建房。特别是规划落实且与土地利用规划没有矛盾,村里也已调整出土地的要尽快帮助解决指标困难,启动村居点建设。同时,要加大宣传涉及农民建房的相关政策文件的力度,让农民群众熟知国家的政策导向、自己的权益和自己应履行的申请手续程序。
2.加强思想工作,正确加以引导。在城市化过程中,特别是在农民向市民转变的特定背景下,建房和居住方式不单纯是一个提供房源、解决群众居住的政策性、技术性问题,它更多地是一个如何积极引导农民加速向市民转变的方向性问题,对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的住宅要求和居住方式,必须加以正确的引导,并做好详尽的规划,既要保护农民的基本利益和合理要求,又要充分考虑城市发展和建设的大局;要根据当前农村的实际,结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要求,围绕人的全面发展,加强对广大农民的环境意识、卫生意识、民主法制意识等内容的宣传教育,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结合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卫生村建设,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整体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消除农村存在的陈规陋习,弘扬社会主义的新风尚,促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协调“两规”关系,提高审批效能。规划是建设的依据,是农民建房的前提,要继续把村民点建设规划作为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主要任务,抓紧完成尚未编制或已编制规划但需要调整修编的任务,为农民建房提供政策与技术支持,规划编制与修编中要充分尊重和体现广大村民的意见,并经过村民代表会议充分讨论后确定,确保规划的严肃性,避免村官换届,规划换位现象的出现。在村镇规划编制中要充分考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尽可能使两者之间相互吻合,确实存在差异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时予以调整,在土地修编规划尚未获得省政府批准前,对急需解决的村应考虑进行适当局部调整。要从提高办事效率和便民利民办事出发,整合和完善规划、国土部门各自执行的审批程序,缩短农民申请建房的审批时间,只要符合建房条件的,要在规定的时间要求内,提高审批效率,尽量缩短审批时间,以最快的速度,为农民办理相关审批手续。要将道路、水利、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项目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项目统一规划、布局和实施,为农民群众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保障农民群众安居乐业。
4.严格依法行政,规范和保护农民建房。区政府应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制定加快解决农民建房问题的有关政策,规范和保护农民建房。要加强对农村住房建设的执法管理,对违章建房,要逐一排队摸底,分清类别,分类处理,坚决制止违章抢建现象。要加强旧村改造力度,在政策上给予扶持,特别是在资金投入和土地指标的使用上给予倾斜。同时通过拆迁旧房,复垦宅基地,盘活土地存量,以节约土地资源。要加强农村建筑市场管理,高度重视农民住房的安全质量,强化农村建筑市场的准入、质量、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建立健全相应的质量保证措施,在工程立项、设计、施工、验收等各阶段,逐步按照城乡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加强管理,引导规范农民建设和谐宜居家园,促进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和谐**建设进程。
第三篇:解决农民建房难调研报告
解决农民建房难调研报告免费文秘
网免费公文网
“>解决农民建房难调研报告2010-06-29 19:01:50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解决农民建房难调研报告解决农民建房难调研报告(2)
衣食住行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建房造宅是农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结婚成家、添丁加口、分家立业、改善居住环境、房屋年久失修等因素,农民都需要建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富裕起来的农民为了改善居住条件,盖房造屋的要求十分强烈。但同时农民建房问题受诸多原因的影响,农民建房难问题已成为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也成为近年来引发群众上访的社会不稳定因素之一。区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就此问题组织开展调研,现将调
研情况综合如下,并对破解农民建房难问题作初步探索。
一、我区农村建房的基本情况 我区共有275个行政村,建设规划审批按街道划分分别由**市建设规划局和**建设规划分局管理,其中海门街道、白云街道、葭沚街道、洪家街道所属的村和三甲、下陈街道的一部分村的规划由市建设规划局管理(此范围内又分别由市规划办、市局规划处和开发区规划办管理),三甲街道、下陈街道、章安街道、前所街道、大陈镇和**农场的166个村的规划由**建设规划分局管理。而土地管理又按区域分别由**国土资源分局和开发区国土资源分局管理。由于建设规划、土地管理权限的不同,所处区域重点工程安排、工业区块开发程度的差异,我区农村群众建房的形式也各不相同,主要类型有:按村镇规划要求,农民自己组织实施建房及基础设施配套的;有重点工程指挥部(管委会)统一拆迁并负责基础设施配套,农民自己建
房的;有按“立改套”要求,指挥部(管委会)统一收回宅基地建设套房安置的。过去,农村住房建设缺乏规划引导,农村住房布局零乱,一些村虽然编制了规划,但因规划的档次较低,缺乏长远的眼光,到现在已经显得落后,而且公共配套设施不全,环境质量较差,大多数农民群众注重室内美化,忽视室外环境,“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的现象比较普遍,既影响了农村的形象,也阻碍了农民自身生活质量的提高。近年来,政府十分重视解决农民住房问题,并通过实施“百十工程”、城乡环卫一体化工程、城乡交通一体化工程等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让广大农民群众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推进,我区除大陈镇和椒北地区外,大多数村已处于城市建成区范围或城市规划区范围,农村群众的住房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城市建成区范围的村民因城市基础设施工程或其他重点工程的征用土地,农民住宅拆迁,集中建
设起与城市基本接轨的村民居住点,基础设施、卫生条件等已纳入城市管理范围。但同时,城市框架的拉开,使洪家、三甲、下陈、农场等农村大量土地被征用,农民群众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逐渐改变,农居点又面临重新选址重建。加上因规划控制或不断调整,全区还有许多行政村的农民群众的建房要求多年未能得到满足,据了解,全区各街道均存在该建未建现象(其中白云街道只剩一个村未建),部分村多年未审批农民建房,时间长的达10年以上,矛盾仍然突出。
二、我区农村建房难的主要问题 1.“两规”错位、规划调整对农民建房的影响。**撤地建市,**成为**市主城区,城市总体规划重新编制,而后又进行修编,编制及修编规划花费时间长,在此期间,因规划不明确,村民居住点规划较长时间难以明确,即使有些明确后又因规划调整而不断重新选址或调整,村民建房大多停止了审批,规划问
题在较长时期内困扰并影响了农民建房。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在最近一、二年加大规划编制的力度,大多数村的村镇规划已经编制,据了解,全区275个村,已有230个村已经编制完成,占84%;还有12个村正在编制之中。但是已编制的村镇规划,不少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相衔接,“两规”错位造成村居点仍难以落实。还有一些则是城市规划虽已确定,但一时难以实施,或者规划又进行新的调整的,致使村居点规划也无法编制或编制后无法落实,如海门街道东方红村原规划用地已调整为港埠规划用地,而其他地方的土地在规划中均为工业用地,新址一直难以确定;下陈街道草坦洪村全村基本划入工业园区红线内,村居点无处可选,而此园区目前尚难以实施,村民建房也受影响;洪家街道港头徐村已经收取村民的建房配套费等相关费用,正拟上报审批时,遇到路泽太公路规划对村居点的影响,需要调整村庄规划,而重新选址的村居点目前
还是农保地,虽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已调整,但省政府尚未批准,因而无法落实,村民意见极大。
2.土地指标的制约。国家采取严格的土地管理政策,每年安排的指标十分有限,**行政区域不大,但作为**主城区,重点工程项目多,加上**经济开发区和**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建设用地的需求很大,自然造成指标与需求之间的矛盾,用地指标十分紧张。如今年上级下达的用地指标只有600亩,其中312亩用于工业用地,剩下不到300亩要解决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及农民建房等其他建设所需指标,无疑是杯水车薪,难以满足。在此同时,原先安排的一些指标,由于村里调整土地或规划变化等种种
第四篇:卖粮难问题调研
xx县卖粮难问题调研
12月7日至9日xx县委xx组织相关人员就xx县种粮农户卖粮难问题,深入相关单位、粮食收购企业和种粮农户进行实地调研,调研采取实地查看、走访群众、发放问卷等形式进行,调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
一、xx卖粮难现状
xx县是xx省粮食主产县,每年夏粮小麦种植面积在82万亩,秋粮水稻种植面积在55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14年达到58.4万吨,15年达到70.5万吨。今年xx县的夏粮和秋粮都获得增收,但由于今年小麦收割前期雨水偏多,部分小麦品质不达标,没办法按托市收购政策敞开收购,导致不同程度的“卖粮难”,夏粮收购延续时间较长,于秋粮收购有所叠加,目前xx县粮食收购工作整体平稳有序,但由于雨雪天气、仓容紧张、布点不均衡等问题困扰,收购进度迟缓,排队卖粮现象比较普遍。县粮食局正在增加收购库点,改善服务措施,从根源上化解农民卖粮难的问题,从严、从重、从快严肃处理卖“人情粮”及吃拿卡要、违规收费等违法违纪行为,防止坑农害农问题发生。
二、卖粮难产生的原因。
造成今年xx县卖粮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国际国内粮食大环境的影响,又有局部因素:
(一)库容缺口大。从夏粮收购启动至秋粮集中上市,市场上粮食出现了饱和状态,囤积的小麦和玉米调不出去,收购商不愿收。又由于粮食连年丰收、托市价格持续单边上扬、国有库存高企,如今,xx县秋粮水稻预计农民有30万吨余粮可售,但xx县国有粮库的库容只可收购20万吨的粮食,尚有10万吨的仓容缺口,收购能力下降。因此卖粮难现象开始抬头,排队卖粮常态化,有的收购点甚至出现了为卖粮而“走后门”的现象。
(二)小麦品质不达标。今年麦收季节,由于受到天气影响,xx县小麦的品质大打折扣,相当一部分收割的时候下雨了,导致小麦出现赤霉病、黑胚病及不完善粒超标等情况,总体表现不完全粒超标。而对于粮食收购企业来说,除了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收购粮食外,只能尽力控制企业风险。国家“托市收购”的粮食有等级要求,他们只能遵照执行。
(三)玉米价格的下跌大。每年xx县的玉米种植面积大约在20万亩,10万吨产量,玉米成熟上市也会冲击秋季粮食市场。目前市场价格全线下跌的三大主粮中,玉米下降的幅度最大,相比去年最高跌幅达30%。除了与国内玉米库存粮满为患、与国际玉米价格严重倒挂等有关外,还有极为重要的一点,是国家发改委等方面公布的玉米临时收储价格首次下调,比去年的最高收购价降了0.13元每市斤。
三、卖粮难产生的影响
(一)引起农业链连锁反应。通过粮食链、资金链、土地链的传导,持续发生的卖粮难已经对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造成压力:大量粮食滞销,有的粮食经纪人被逼债;种粮大户的实际收入下降,生产艰难维持,借债或无钱投入再生产,种粮的积极性受挫;农资经销商赊销严重,经营困难。
(二)影响国家粮食安全。从1978-2013年我国粮食波动的情况看,凡是在种植利润率较高的时期,粮食都是增产;如果粮食利润率过低,则容易导致持续性减产。建议有关方面密切监控粮食生产收益率变化,以确保农民种粮利润率处于合理水平,稳定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三)影响农业改革。由于卖粮难导致的连锁反应,现在不仅是种粮大户难以为继,就连一些粮食经纪人、农资经销商也受到牵连。这样的困境,将影响当地政府正在推进的土地流转、农业规模经营等农业改革。
四、建议
(一)发展订单农业。从市场对农产品的要求讲,它要求农产品,要有质量的要求,要有标准的要求,要有加工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得考虑,把田间地头要作为农产品的最终消费品的第一道生产环节,用工业的理念,来进行生产和经营,它才可能最终变成现代市场所需要的农产品,首先我们就要发展定单农业,大型的加工企业向农村,向农民发定单,农民根据订单的品种质量要求进行生产。发展定单农业精准农业,然后才可能为下一道的加工工序,提供合格的产品。再进行农业的精细加工,让农产品身价倍增。这样不仅让农产品卖出了好价钱,还解决了很多农民的就业问题。
(二)让粮价回归市场。随着库存居高不下、国内外粮价倒挂严重,实行多年的粮食政策性收储体系正面临调整窗口期,努力实现“价补分离”、让粮价回归市场是未来的大方向,有关方面应该尽快取消托市粮顺价销售的政策,将存在国库里的粮食尽快进入市场,进入粮食加工企业的生产和市场消费环节。但在短期难以改革到位的情况下,尤其应重拳严惩类似“走后门”卖粮等侵害农民利益的现象。
(三)提高对农业和农民的补贴力度。无论是从中国国情来讲,还是从保障粮食安全的角度,都应该大幅度提高对农业和农民的补贴力度。目前我国的农业补贴基本上都是实行“普惠制”,只要是农民在农村承包了耕地,就能享受各种种地、种粮补贴。下一步的改革方向,应该向种粮大户、种粮能手和其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谁种地谁种粮,国家才会给谁补贴。
xxxx
2015-12-10
第五篇:关于如何解决重点工程建设难的调研报告
关于如何解决重点工程建设难的调研报告
http://zx.ouhai.gov.cn/ 2007-09-26 09:38
区政协重点工程建设调研组(2007年9月24日)
根据市委关于新型城市化、工业化建设与区委关于“打造„一城四区‟,构建和谐瓯海”的发展战略,区政协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组成重点工程建设调研组。2007年8月14日组织召开了专题座谈会,会后还走访了部分重点工程和相关部门单位。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区近年来重点工程建设的基本情况
2005年~2007年我区共安排重点工程39项,其中省级重点项目4项,市级重点项目11项,区级重点项目39项,总投资79.14亿元。至2007年7月止,共完成投资额24.9亿元,3年期间由于郭溪前垟排洪渠、高翔路改建二期因土地、规划等原因暂停建设,共建成11项。
2007年共安排重点项目26项,计划投资11.5亿元(续建项目16项,计划6.42亿元;新建项目10项,计划5.13亿元)。2007年1-7月份共完成投资4.49亿元,仅完成计划的38.9%。进展较顺利计划完成50%以上项目有8项,未进场开工建设的项目有8项,其余10项进展缓慢。
总之,重点工程建设遇到征地难、拆迁难、进场开工难、二三产返回地落实难、配套建设难等问题与困难。
二、重点工程建设难的原因
一是陈旧观念认识的阻碍。瓯海地处城郊结合部,是温州城市拓展的腹地,省、市重点工程纷纷布落瓯海。农民土地被征的失落,土地和房屋价格的大幅飙升,征地补偿款的持续低下,为将来生活的担忧,利益的巨大反差,使被征地农民的心理失衡。当前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村民在短时间内变成市民,由于发展过快,心理素质、知识素质、就业技能等方面的原因难以适应,普遍会表现出对新的生活与就业发展环境的不适应,彷徨、焦虑,容易受不良情绪的影响。而我们各级政府在土地征用后,没有及时采取各种方式,引导被征地农民转变观念,提高他们的就业技能,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工程建设业主单位也没有很好兑现承诺,造成一些群众认为“政府只知征地,不顾百姓生活”,从而产生严重的对立情绪,一有借口就聚集人员上访哄闹。同时,对政策外利益大闹多给、小闹少给、不闹不给的错误做法,也给被征地农民以漫天要价的错误导向。同时,一些村干部借重点工程建设之机,从中获取填方、揽工程等利益,如不满足其全部要求,也往往有意阻挠重点工程建设。
现在许多重点工程建设指挥部,只办理工程项目的征地手续,而村集体和被征地农民返回用地的手续办理由镇(街道)、村自办,由于有关手续本身的繁琐和一些部门的作风等原因,一般农村基层干部很难办理这些手续,造成许多返回用地无法落实。甚至个别工程已竣工交付使用,指挥部也解散了,但其合法的征用手续都未办好,遗留下许多问题。同时,一些基层和部门的领导干部存在政策处理的畏难情绪,没有及时牵头解决这些问题,随着工程一个接一个的布落建设,返回用地的历史包袱越背越重,矛盾日益尖锐。
二是宏观调控政策的趋紧。当前,宏观调控政策紧缩,部分土地审批权上收中央,土地征用审批程序更加规范,管理更加严格,土地征用问题已成为我区重点工程建设的主要制约因素。今年26项重点工程总用地9038亩,已批用地5143亩,未批用地3895亩。例如:中心区道路网工程527亩,西向排洪工程瓯海段758.5亩,火车站配套工程河道改造、配套道路、安置房1673亩,开发区道路网328亩,泽雅大道50.3亩,源口至林岙公路改建等土地,目前都未落实,不但影响了工程进展,甚至造成个别工程无法开工。
三是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根据温瓯政发(1994)47号文件规定,农村集体耕地征用后,可按8%的比例向村集体返回安置用地。据土地部门统计,自1994年至1999年,全区(不包括原永强、藤桥片)共征用土地6498亩,其中耕地6498亩; 1999年初土地法及有关新规实施后,我区(不包括原永强、藤桥片)共被征用农村集体土地45149亩,其中耕地29257亩,应返回用地5125亩(包括94—99年应返回用地),其中三产2134亩,已供地605亩,供地率28%;二产2991亩,已供地823亩,供地率27.52%。这些返回用地迟迟得不到落实,严重影响了集体经济的发展和被征地农民生产生活的妥善安置,群众十分不满。近二十多年来,一些重点工程建设有“重工程,轻群众”的倾向和浮躁情绪,主体工程上得快,配套工程建得慢,返回用地久不落实,从而出现群众不理解、不配合重点工程建设的情况。
四是政策制定执行的偏差。政策制定和执行的效果往往是决定着重点工程建设的难易程度。
政策多变。从92年开始至现在,市和区颁发征地文件达7个之多,而主要有温瓯政发(1994)47号文件和2003年颁发的市人民政府69号令,现在中央有了新政策,省里又出台了新的实施细则,要推行征地协商制度。根据新形势出台新政策本来无可厚非,可是有些政策缺乏前瞻性,有些政策变化太快,造成政策前后不连续。
政策多头。有的用地单位为了能快点进场,私自加价补助给农民,造成同一块土地或同一区域,不同项目不同政策,不同时间不同政策,不同领导不同政策,补偿安置费相差很大,人为造成群众对一些工程项目的抵制情绪。
承诺不兑现。一些工程建设伊始,往往对当地征地农户作出这样那样的承诺,但又没有及时兑现承诺,甚至到工程竣工验收,指挥部都撤了,还未兑现对农民的承诺,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形象。例如某重点工程征地,由于村里和被征地农户的思想抵触,被拖了4年之久,省长和市长亲自多次过问,区里和当地街道做了大量工作,村里同意与市属某部门签订征地协议,条件是要求市属某部门用100万元作为二产返回用地落实(在市府69号令规定限期内)的押金,超期限未落实每月按比例扣除,协议签订之后带回市属某部门盖章,待办理土地审批手续之后,市属某部门扣压征地协议原件,调换经办人员,否认签过征地协议,连区领导出面协调也不认帐,为此在群众中造成“政府骗取老百姓土地”的恶劣影响。
五是项目前期准备的不足。部分项目前期工作不到位,如工程配套项目考虑不足,开工后几番修改方案,擅自增加建设内容,提高建设标准,有的边设计边施工,违反基建程序建设,对控制投资、保证质量、工期进度造成了不利影响,致使列入前期工作的大部分项目进展相当缓慢,个别项目甚至根本不能动工。例如:高翔路改建二期因前期工作不充分,暂停建设;大西洋购物中心工程桩基施工一段时间后,发现部分桩基达不到设计标高,暂停施工,重新与有关部门协商解决;华中科大温州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在未征求瓯海区、当地街道和专家意见的情况下,个别领导拍脑袋决定,由于村里和被征地农民反对,工程拖了3年之久也没有进展;温福、甬台温铁路瓯海段由于仓促上马,铁路主线政策处理虽进展顺利,但配套工程和二三产返回用地政策处理难度较大,加上这些土地指标还未审批,存在严重群体性闹事的隐患。
六是巨额建设资金的缺口。部分项目因资金未能及时落实而不得延缓建设进度,或停工,或不能按原计划及时开工建设。有些项目原计划打算以征地拍卖出让的方式筹措建设资金,当前由于国家开展土地专项治理整顿,原筹措计划难以落实。同时,金融系统也因宏观调控,对投资贷款政策有所收紧,财政国投公司担保能力有限,各大银行已难以发放贷款,今年安排的26项重点工程中由政府实施19项均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例如:南塘大道(梧白段、仙岩段)需建设资金12亿元,目前已贷款7.77亿元,梧白段已全线通车,但仙岩段建设资金未落实,工程建设难以推进;温福、甬台温铁路瓯海段配套工程地方补差资金缺口很大,一期需要17亿元,目前已贷款3亿元;西山路二期改建已贷款1.15亿元。2007年还需贷款2.5亿元(开发区道路工程1亿元,茶白公路0.3亿元,南塘大道仙岩段0.8亿元,西山西路西段改造工程0.4亿元)。
七是管理体制实施的不顺。当前我区重点工程基本上由各类工程指挥部、基建办等项目机构实施,这些机构主要负责人往往是兼职的,而且身兼数职、数个工程,其工作人员是由各部门和镇(街道)抽调的,领导缺乏时间和精力,工作人员懂行的不多,往往缺乏专业知识,项目缺乏专业性和科学性管理,有的连工程进度计划还未制定就盲目开展施工建设。同时,我区工程指挥部、基建办等项目机构人员是临时抽调的,调动过于频繁,有些从不懂调入到刚懂就调出,以致造成人才浪费和政策处理不衔接。此外,镇(街道)分管工程的领导不懂、不熟悉业务的情况仍然存在,不利于重点工程建设。
八是部门相互配合的不够。在座谈会和走访中大家反映有关部门对重点工程支持、配合不够,有重利益轻配合倾向,特别是一些垄断部门,不管是不是重点工程,也不管工期是否紧,资金不到位连通融的余地也没有。同时大家也反映,现在部门门好进,脸也好看,可事仍难办。铁路指挥部反映目前处境尴尬:高层(铁道部和省政府)信心十足,对温福、甬台温铁路通车日期都作了确定;被征地农民不好商量,知道“胳膊拧不过大腿”的道理,铁路主线给征了,而配套工程和二、三产返回用地是地方的,抵触没商量;部门不慌不忙,铁路配套工程和二三产返回用地审批手续不齐全不给办理;铁路指挥部则是“油饼干部”,上压下顶“两头煎”,是“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
九是业主自身方面的缺失。现在社会上有传闻:过去共产党打土豪分田地给农民,现在政府征农民土地给老板,觉得政府为老板想得多,为农民考虑得少。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工业化、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需要,我们不可能永远只停留在小农经济的水平上。但是,我们必须正视农民作奉献的事实和社会上一种不满的情绪,我们需要反思在征地上项目发展经济过程中有没有被人钻了政策的“空子”。因为,在温州工业用地能赚大钱已是不争的事实,办企业、上项目不如利用企业或项目批地倒卖赚的多、赚的快。以往就有人削尖脑袋批地倒卖,虽然近年来政府对工业用地管理越来越严格、越来越规范,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变相圈地现象仍然存在。有人反映,大西洋购物中心征了500多亩土地,自2003年开始以各种理由拖延建设,社会各界反映强烈,当地农民怨言颇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曾组织视察,空置了4-5年之久的工地上只见大片杂草和零星牛羊,有人风趣地形容:大西洋购物中心工地是“风吹草低现牛羊”。
三、解决重点工程建设难的建议
一是解决思想认识抵触。重点工程建设关键是政策处理,而政策处理的重点是征地和拆迁。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失去土地就等于失去了生活的最后保障。我们要运用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对土地征用工作的领导。要统筹规划好农村的建设与发展,将土地征用与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的补偿安置、村级集体经济的壮大等结合起来统盘考虑。要充分认识到村级集体土地征用涉及到农民根本利益问题,这不仅仅是简单的经济补偿问题,而是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因此,在各类重点工程建设中,首先要考虑征地和拆迁农民的利益,考虑征地和拆迁农民的今后发展,正确处理好重点工程与农民利益的关系。重点工程与农民利益关系实质上是利益的平衡关系,只要利益关系摆平了,思想抵触也就没有了,重点工程也就好进了。为此,要做到:
强化宣传。要广泛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使被征地农民知法懂法,不仅用法律来维护自身权益,也要用法律来规范自已的行为;不仅要依法提出自己的合理要求,也要支持、理解政府的依法征地用地行为。
强化形势教育。通过教育,使群众充分认识到农村土地和农民的非农化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必然产物,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必然趋势,正确认识当前经济社会转变期出现的矛盾和问题,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克服急躁情绪和不平衡心理。
强化监控和教育转化。加强对农村个别别有用心人员的监控和教育转化工作,控制一些社会有害信息的产生与传播,防止个别人借机煽风点火,造谣滋事,集资串联,扩大事态。
让利于农民。要在法规政策允许的前提下,尽量让利于农民,让利于村集体,留足发展用地,用好发展用地,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
二是确保项目要素齐全。土地指标和建设资金是重点工程建设不可缺少的要素,项目前期工作也十分重要。
争取建设土地指标。近年来,我区重点工程建设受到用地指标趋紧的制约,特别是城市中心区、温福和甬台温铁路瓯海段等26个重点工程未批用地达3895亩之多。因此要分轻重缓急,逐项(分项目)争取,逐级(向市要,向省要,通过区属部门向省、市部门要,本级用地切块倾斜)要求,逐年解决,逐步到位的方法解决土地指标问题。
遵循量力而行原则。我区属于“半级财政”,根本没有充裕的资金投入重大项目建设,重点工程建设除上级拨款外,只能通过土地拍卖自求平衡。目前我区重点工程建设资金筹措渠道单一,对财政和银行贷款的依赖性较强。一些单位在申报建设项目时贪大求多,也增大了筹资难度。因此,要遵循量力而行的原则,“有多少米煮多少饭”,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切莫把重点工程变成政绩工程,坚决摈弃重点工程上去了,把矛盾和问题遗留下来的做法。所以,首先要严格控制重点工程建设数量和规模,除少数关系国计民生和对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项目负债建设之外,重点工程建设要视财力而行,坚决取消“搭车”建设子项目;其次要健全重点工程基本金制度,拓宽融资渠道,促进重点工程投资多元化,尽快形成以政府投资为引导,以社会投资为主体,全面利用民间投资、企业投资、外资投资、银行投资等各种资金的开放性重点项目投资机制。
深入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全面深入的前期工作是重点工程建设既能赢得时间,又能保证实施质量及进度的有效手段,要不断提供新项目好项目列入上级建设项目,特别是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要向国家、省、市有关部门积极争取土地指标和补助资金,解决土地指标紧缺问题。在安排重点工程开工建设时,必须严格审核是否具备开工条件,切实做到项目开工条件成熟一个开工一个,项目不具备基本开工条件的,就暂缓开工。
三是破解历史遗留问题。历史遗留的二三产落实问题,已成为我区目前亟需解决的紧迫问题。要对各地反映强烈的省市重点工程建设返回用地未落实的问题,建议组织专门力量,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区级领导分块联系,制定工作计划,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在较短的时间内,一个一个勘察落实,一个一个地加以解决。对各镇(街道)、村原来不规范用地所遗留的问题,要本着“顾大局,解难题,办实事”的原则,分门别类,热情指导,灵活运用各项政策,帮助基层政府(办事处)妥善解决这些历史遗留问题。今后,安排建设各类工程项目时,一定要做到工程用地与农民返回用地同时安排,同时报批,同时落实。要按照各地实情,适当调整“人土比”和土地类别,对一些村的“人土比”进行重新测算,及时予以调整,尽量与周边区域基本一致;对城市规划区内的一些镇(街道)的土地类别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尽量缩小相邻地块的补偿差距。
四是建立新型管理体制。要扬弃管理体制的弊端,主要从队伍建设、管理制度和督查指导等方面着手进行完善。
加强重点工程队伍建设。抽调一些专业技术水平高、政治素质好的干部充实到全区重点工程一线工作。对重点工程各类指挥部、基建办等项目实施机构一般不要轻易调动人员,规定最低的服务年限,设立进入门槛标准和调出条件,以保证重点工程稳步发展。对全区各镇(街道)分管镇长(主任)要做到培训上岗、凭证上岗。完善重点工程管理制度。尽快出台《瓯海区重点工程管理办法》,对全区重点工程在建项目的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要进一步提高监管力度。
加强重点工程督查指导。首先,区领导要抽出一定时间和精力定期、不定期进行督查和指导;其次,区重点办、区“两办”要定期、不定期组织有关项目主管部门对全区重点项目进行督查,每半年要在有关媒体上向全社会公布一次,对存在问题要及时予以处理和整改。
五是营造良好服务环境。重点工程建设涉及到方方面面,每一个环节的实施情况都影响到工程的总体质量和进度。因此,有关政府职能部门必须牢固树立起全局观念和“重点”意识。具体要落实五制:专人跟踪负责制、提前介入制、开辟绿色通道制、特事特办制、一事一议制。
六是严格依法依章办事。有法律规定的要依法办事,没有法律规定的要制定规范性文件确保依章办事,并保证长期稳定。
严肃处理圈地行为。目前在温州,无论是商业用地还是工业用地,都非常宝贵。因此,一些人千方百计打着重点工程、招商引资和上级领导的幌子变相圈地。对此,人民群众反映强烈,有不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个别工程和少数企业变相圈地行为多次呼吁严厉打击。因此,建议区委、区政府对已安排的工程项目进行检查,对少数圈而不建的工程项目土地要依法予以收回。
建立被征地人员保障基金。要出台新政策,确定预算内被征地农民保险、养老和就业费用支出占GDP的比例,虽然这个比例不可能象发达国家那样达到1%、2%甚至3%以上,但应不断提高逐步接近或达到1%,为促进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生活保障提供物质支撑。同时,还要对弱势群体进行保护,对男55岁、女45岁以上经培训与介绍后仍不能就业的征地农民,建议发放给一定的就业保障金。对弱、病、残等无法适应城市市场竞争的就业特困群体,要完善社会救济制度,根据实际情况予以特别关注,或者干脆实行“以土地换保障”政策,提供适当的保障措施。此外,目前温州市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政策具有浓厚的商业气息,因此要根据新情况,出台福利性质养老保险的新政策。
确保政策长期稳定。要克服政策多变,防止“老帐新翻”;要克服政策多头,防止“新帐难做”;要克服政策执行偏差,纠正光承诺不兑现,防止“老帐、新帐一起算”。即使上级相关政策有变化,我们也要采取措施,最大限度保证新老政策的前后衔接,避免因此造成不必要的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