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县农村物流体系建设的调查与思考3

时间:2019-05-12 19:30: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全县农村物流体系建设的调查与思考3》,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全县农村物流体系建设的调查与思考3》。

第一篇:关于全县农村物流体系建设的调查与思考3

关于全县农村物流体系建设现状的调研与思考

今年7月 25 日至8月7日,经研室组织人员到县供销社、县商务局、县交通局、泷泊镇、五里牌、尚仁里等单位就农村物流体系建设进行了调研,深入了解了全县农村物流体系建设现状,对存在的问题作了具体分析,并就如何发展我县农村物流体系建设进行了思考和探索,形成了初步的调研报告。

一、我县农村物流体系建设现状

我县辖15个乡镇场,195个行政村,总人口18.3万人。地貌以山地为主,大体呈“九山半水半分田”格局,是集双牌水库水淹区、林区于一身的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2009年,我县被列入了全省薄弱与空白县经营服务网络建设重点县。经过两年多的发展,我县农村物流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

1、交通基础设施有所改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近年来,我县大力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共投资31260万元,建成农村公路909.8公里,实现了乡乡通油路的目标。142个行政村通上了水泥路,通畅率达72%。农村客运站点建设及客运班线通达日趋完善。全县拥有二级客运站1个,还建成了江村、茶林、五里牌、理家坪4个五级客运站。全县有县内班线32 条,农村客运班车95余车辆,乡镇班车通车率100%。195个行政村中有95个已达通班车,通达率达44%。一个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连接城镇,辐射乡村,方便快捷的农村道路客运网络基本形成。农村交通运输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运输难、行路难”的局面大为改观,过去农民靠“肩扛手提” 等方式 出行、赶集已退出历史舞台,初步构建起农村交通运输网 1

络,为农村现代物流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2、物流网络建设有所发展。我县非常重视物流网络建设,大力推进农资配送、“万村千乡”等惠民工程。截至2011年7月底,我县引进配送企业家,注册资金达到万元;共建成标准化乡镇农家店251家,村级农家店家;其中日用品店185家,农资店66家,新增加营业面积11540平方米。标准化农家店乡镇覆盖率达到100%,村级覆盖率达到了75%。农资、日用品配送率分别达到60%和40%,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工作开展有序,全县已有42个“家电下乡” 销售网点通过备案审核,其中县城17个,乡镇25个,有效地延伸了家电销售配送网络,初步形成了以承办企业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农业重点乡镇村组的农民在家门口就可以购买放心而价实的农资商品。

3、农副产品流通日趋顺畅。农村的主要产出是农副产品,农民的重要增收点来自农副产品。建设农副产品流通平台是解决农副产品“卖难”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县对全县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进行了全面规划调整,投入万元,对江村农产品批发市场、上梧江农产品批发市场、城北竹木批发市场进行了改扩建。2010年又申报新建6个农产品批发市场,分别是:城北新区农产品批发市场、江村农产品批发市场、何家洞紫金山农产品批发市场、理家坪农产品批发市场、麻江洪水岭农产品批发市场、尚仁里农产品批发市场。供销社等相关部门积极指导群众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的抱团优势,做到资源、信息共享,促使农副产品的销售量和销售率大幅提升。据统计,2010年入社农户比同等条件未入社农户的农副产品销售率高出个

百分点,人均收入高出元。积极推行“农超对接”,引导农户和专业合作组织与超市根据市场需求签订购销意向协议,减少了中间环节,有效缓解了农民“卖难”的问题。通过建设批发市场、专业合作社和“农超对接”等三大流通平台,我县农副产品流通体系初步形成,农副产品流通日益顺畅。

二、我县农村物流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县农村物流体系建设已经起步,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其它发达县区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

1、运营、监管权责不明。农村物流发展涉及到供销、商务、农业、发改等多个部门,由于体制性原因,各个部门沟通不畅,各自为政,出现了管运营的没管好运营,管监管的又插手运营的状况,造成“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尴尬局面。目前,全县个农资店,既有供销系统的,又有农业系统的,各自发展,不成体系,导致农资销售非常混乱,严重损害了广大农民利益,影响 了农村物流的健康发展。

2、流通成本居高不下。农产品的生产季节性强,鲜活量多,不易储藏运输,这就对农村物流交通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县地处偏远山区,属山岭重丘地带,群众居住分散,大部分山区建制村通畅公路只通到了村中心地带,许多村民小组群众离公路还有相当长一段距离,没有普遍受益,交通极为不便,导致运输成本偏高。阳明山、何家洞等地的特色农产品要打入县城市场,只能通过高价运输,剔除运输成本后,价格优势不复存在,获利甚微。商品配送成本高配送率低,日常消费品一个季度才配送一次。

3、经营业态十分粗糙。由于没有全盘规划,导致网点分布不合理,偏远山区根本没有涉及。传统流通方式仍然处于主导地位,农村超市、农资店等新型业态发展滞后,全县连锁店虽然在组织形式上形成了连锁,统一了店名和标识,但在具体经营运作方面远远未达到“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核算、统一管理”规范化标准,没有形成集团优势,导致市场占有率低。另外,市场监管鞭长莫及,农村消费市场存在监管空白地带,农村购物难、购放心物更难的问题尚未彻底解决。

4物流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县内目前还没有一家农资配送中心和物流企业。商品的仓储、运输、配送等物流设施与设备严重不足。现有的三个农产品经营市场,规模小,档次低,仍然是简易市场或露天市场,更没有电子信息发布系统、冷藏设施,停车场地更是严重不足。面向农村的日用品配送中心也只有2个,仓储设备简陋,仅有两三台车辆运营,采取简单的点对点配送方式。

三、我县农村物流体系建设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发展农村物流体系建设,是搞活流通、扩大农村消费和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经济发展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对此,我们必须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扎实推进农村物流体系建设。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供销、商务、财政、发改等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物流体系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全面负责全县农村物流体系建设。同时,出台相关文件,明确运营部门和监管部门的职责,理顺管

理机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合力,为顺利推进农村物流体系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2、科学编制规划。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物流体系建设,紧密结合我县实际,根据经济发展需要,编制好我县农村物流体系建设中长期规划,明确实施步骤,具化建设措施。根据群众消费习惯和聚居情况合理布局农资、日用消费品连锁店、农产品交易市场,争取在3-5年内建成覆盖全县的商品流通体系,真正解决农民“卖难、买难”问题。

3、出台扶持政策。将农村物流体系建设列为重点扶持对象,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建立资金扶持机制,在资金投入上重点向农村物流体系建设倾斜。实行多渠道筹资,鼓励、支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参与农村市场建设和农产品、农资经营活动。

4、夯实基础设施。一是加快配送中心、仓储设施建设,在县城建好一个高标准的农资配送中心、1 个日用品配送中心,建好1个平方米以上的农资仓储库。二是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各基层政府要着手建立为农产品交易提供平台的农网;为农民、基层的信息服务站、市场需求者之间提供信息交流的平台,建成日用消费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信息共享平台。三是进一步推进“万村千乡”、“农超对接”等工程建设,对农村现有零售商业网点进行改造、提升和优化,完善质量回访制度。四是加大改造、新建乡镇农贸市场力度,提升乡镇农贸市场的档次,完善市场服务功能。

5、优化流通环境。一是加大农村市场违法行为的整治力度,净化市场环境。加强农资、食品、家电等市场的监管,充分发挥

监管部门的积极作用,质监、农业、工商、卫生等部门进行联合执法,不定期开展产品质量、食品安全、农资打假等专项整治活动,严厉查处坑农害农案件,规范农村市场经营秩序。二是塑造样板店,每年对全县经营的连锁店面进行一次考核评比,比质量、比服务、比销售额、比店面整洁,拿出部分资金予以表奖,达到宣传、带动、赶超的效果,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保障农民的切身利益。三是加强物流人才培养,利用县职业技术学校资源,组织开办物流专业培训班, 同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大学生到基层服务,以满足农村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促进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健康快速发展,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建设。

第二篇:对我县农村流通体系建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祁阳县农村流通体系建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祁阳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06年9月12日)

加快农村流通体系建设,不仅能促进农业生产和市场需求的快速衔接,推动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使农业产业进一步规模化、市场化,从而促进农民增收,同时也有利于加强农村和城镇的紧密联系,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和谐社会。按照上级的安排部署,就我县农村流通体系建设情况作了详细调研。通过调研,我们强烈地感到,我县农村流通体系建设情况已不适应当前农村经济发展要求,必须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地措施加快发展。

一、现状及问题

我县农村流通体系建设总体来讲是:设施滞后,流通偏少,在很大程度上已不能适应目前农村经济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粮食流通量大、农产品的流通额相对较少。我县是全国产粮大县和商品粮基地县,国有、私营、个体粮食收储网点星罗棋布,遍及全县各镇,约有100多个,拥有仓容120栋、仓容22万吨,粮食加工企业80家,年加工能力30多万吨。其中骨干企业5家,分别是天龙米业、银利来米业、金浩植物油、湘妹食品4家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和神怡米业1家农业产业化市级粮食龙头企业。虽然,我县收储网点多,加工能力强。但是,粮食收储设施陈旧,大部分仓房系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上漏下潮,墙体开裂等现象严重,特别是原国有粮食企业仓房设施由于改制后管理不善,维修不到位,损坏和损失比较严重。另外,粮食市场建设滞后,到目前为止我县还未建立县级粮食批发市场与我县龙头企业的迅速发展极不协调。农产品绝大部分基本上是自给自足,加上农业产业的分散性经营,缺乏上档次、上规模的产业带,因此难以形成规模农业、拳头产品,1

在数量和质量上没有形成优势,市场的占有额相对较少。农产品的流通由于缺乏规模,缺少市场信息,缺少品牌,而直接导致外销额下降,流通额较少。

(二)道路、信息已不能满足流通体系的发展要求。我县的道路就大的方面来看有322国道、S320线、衡枣高速公路、湘桂铁路以及湘江河运,就小的方面来看乡村公路阡陌纵横,可谓相对发达。但是,就公路质量上来看,已严重不合时宜。除去2003年以来,修建了一些高质量的水泥、柏油外路面,其余都是七八十年代修建的沙石路,路基较窄,路面早已破烂不堪,还有少数村的公路一遇下雨根本不能出行。同时,全县961个行政村,已通畅的村为258个,占总数的37.2%,差距很大,虽然县委、县政府也曾下决心改变现状,但是由于缺少人力和财力的支持,收效并不明显。信息方面,到2005年底,我县电话用户达到13.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5.2万户,因特网注册用户6200户,其中宽带用户5319户,实现了“村村通电话、镇镇通宽带”。全县光纤总长度达4049芯公里,实际出口宽带具备1500兆的能力,县内传输能力达10G,标志着我县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但是在互联网信息方面相对滞后,除了镇中心开通了互联网外,全县95%的村均未开通互联网。这样对农民了解市场信息、发展规模农业、学习农业科技形成了一大障碍,对于农村流通体系的建设极为不利。

(三)农村市场体系很不完善,难以成为推动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的有效载体。目前我县有各类形物资交易市场70个,总占地面积31678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33672平方米,总营业面积188663平方米,投资总额达4165万元,市场年交易额约20亿元。市场管理人员总数552人,市场经营户数4800余户,市场从业人员18000余人。但是,相对上规模的物流市场没有几个,其余都是些跳蚤市场,规模不大,功能不全,基础设施落

后,已难以适应当前流通的发展需要。农产品交易也仅仅停留在小买小卖的规模档次,短期内难以形成上规模的物流中心。

二、形成的原因

造成我县目前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发展迟缓、功能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一)邮电、市场、道路等基础设施投资偏少。长期以来,政府对邮电、市场、道路等基础设施的投入相对偏少,造成相关基础设施陈旧,难以适应现代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的需要,致使农民在信息上、市场载体、贷物流通等各个方面与外界联系甚少,不了解外面的市场需求。因此,他们在农业产业发展上、规模上和质量要求上与市场割裂开来,使自己的粮食、农产品不能适应市场需求,而直接导致流通偏少。

(二)农民的市场观念不强,政策扶持力度不够。我县绝大多数农民,他们缺乏市场观念,对未来的农业发展前景缺乏前瞻性和战略眼光,因此,长期以来只停留在传统的农业产业,缺乏特色产品。由于没有自己的品牌,他们的粮食和农产品就会缺少市场,常常增产而不增收,产品往往质量较差而卖不出去。这样就造成了农产品的流通变难。此外,由于长期以来各级政府在政策上不够重视,没有花大力气去调查思考相关问题,对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缺乏整体和长远规划,这在无形中制约了农村流通体系的发展。

三、建议和对策

(一)优化市场经济发展环境。实践证明,良好的市场环境是加快经济发展、促进流通的重要前提和决定因素。市场经济是遵循一定规律进行的。哪里市场环境好,各种生产要素包括资金、技术、物资、人才就往哪里流动,那里的流通体系就越发达,经济发展就快;相反,哪里的市场环境不好,当地的产品与外界流通交易就越少,经济发展就会相对滞后。因此,市场环境的好与差、流通的快与慢与当地发展的快慢息息相关。优化

市场经济发展环境,就会给商品流通创造更好的平台,从而促进整个经济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改善市场投资环境,加大市场对周边地区的吸引力、凝聚力、拉动力、竞争力,使农村市场真正成为农村粮食、农产品的集散中心,真正起到港口、码头作用,促进整个流通体系的快速发展。

(二)加快培育农村经纪人。培育和发展农村经纪人,能有效促进农业生产和市场需求的衔接,为农业生产和市场之间搭上了桥梁和通道,使传统农产品生产和市场之间有了快速有效的流通和连接,从而打破了传统封闭的农业生产与现代开放的市场之间的壁垒,使小生产和大市场形成有效的对接,促进农产品的快速流通,切实解决农业生产资料和农副产品“买难”、“卖难”问题。一是要出台关于大力发展农村经纪人的政策文件。政府部门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立足职能,采取措施,大力培育发展农村经纪人。二是要建立和完善农村经纪人联系制度,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共商发展大计。三是要大力开展农村经纪人培训,扩大其队伍规模,提高他们的素质,同时加强对他们的监督和管理。对农村经纪人实行信用管理和资质评价,进一步规范农村经纪人的经营行为。

(三)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要加大与流通紧密相联系的邮电、市场和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投入,特别在市场改造和公路建设上要加大力度。要借助我县农村现有市场体系,进一步加强各市场的改造,打造各具特色的农产品交易中心。在条件允许的中心村都要修建上规模、上档次的物流中心,聚集当地的特色农产品,搞活流通本地的优势资源,以达到带动生产发展、农民增收的目的。在公路建设方面,要紧紧依托当前农村公路大会战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的功能,想方设法多方筹集资金,充分用足、用活“一事一议”资金,拓宽硬化我县现有公路网络,加速村村通公路建设步伐,确保农产品和其它生产资料的顺利出入,构筑我县便宜、发达的交通网络,从而促进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四)发展品牌农业,带动物业流通。在传统农产品流通乏力、销售不畅的情况下,继续靠增加农产品和粮食的总量来支持农民增收已不是主要出路,应及时适应市场需求的根本性变化,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从而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产品质量,淘汰劣质品种,发展优质专用品种,培育名牌农产品,以品牌农业来增加我镇农产品的知名度,以品牌农业来聚集周边地区的特色农产品,以品牌农产品来吸引商家的眼球,从而促进粮食和农产品的流通,带动当地农村流通体系的快速发展。

四、重点建设项目

1、县级粮食批发市场;

2、粮食物流中心;

3、改扩建王俯坪市场;

4、建设“三南”路农副产品批发大市场;

5、建设县城西区综合市场;

6、改建322国道祁阳城线公路;

7、祁阳至白水快速通道工程;

8、建设宽带网络村村通工程。

第三篇:农村住房建设现状调查与思考

农村住房建设现状调查与思考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对居住条件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自八十年代初期开始农民大量建造新住宅,新建的住宅“摊大饼”式不断向四周扩张,而位于村庄中心的房屋则“人去楼空”,形成“空心村”现象,且村庄建设由于缺乏规划,造成农村房屋摆布杂乱无章,广大农村“只见新房,不见新村”的现象普遍存在。

“空心村”的大量存在,给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一系列问题。一是浪费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土地是农民的生存之本,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在农村,一边是农民建新不拆旧的比例居高不下,土地被闲置;一边是不少地方出现“无处建房”的现象,国土部门每年被迫从有限的耕地面积中规划一部分,安排缺房户建房。二是制约了农村落后面貌的改善。“空心村”的房屋大部分破旧、零乱,与新房连在一起缺乏统一性、协调性。特别是有的“空心村”住房与猪牛栏、厕所混在一起,又缺乏给排水系统,普遍存在污水乱排、垃圾乱倒、臭气弥漫的现象,“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污水横流,村落粪便成堆,夏天蚊蝇成群”,环境“脏、乱、差”问题十分严重,影响农民的居住环境和身心健康,远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高质量的生活要求。三是对农村的安全构成隐患。“空心村”的房屋大部分是砖木结构,已成为农村火灾的主要源头,不但容易发生火灾,而且一旦发生火情,由于规划落后,消防车无法进去,火灾难以扑灭,甚至会“火烧连云”。另外,“空心村”的房屋大都年久失修,在遭遇大风、暴雨等自然灾害时,极易发生倒塌事故,伤及农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空心村”是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其产生有着复杂的因素,主要因素有:一是“空心村”的旧房大部分为几户农民或兄弟所共有,由于经济能力不同,条件好的农户已建新房“挪窝”,条件差的农户还在居住,房屋共有者之间难以对拆除旧房的问题达成一致,使拆旧房实施难。二是部分农民传统观念根深蒂固,阻碍了“拆旧建新”的实施。一些农户新房建了之后,认为老房子是“祖宗留下不动产”,再穷也不能拆“祖业”,动不得。三是在农民的小“算盘”里,“拆旧”不划算。许多农民将旧房用作堆放杂物以及圈养猪、牛,拆旧既费力又耗钱。四是农村建设缺乏规划,建设管理落后。许多农民对村建规划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乡镇规划所形同虚设或者根本没有此机构,造成村庄建设缺乏布局合理、经济实用的规划。

农村村庄建设中存在“空心村”已经影响到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为改变这一现象,我们认为应本着“以人为本,疏堵结合,合理引导,规范管理”的原则,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逐步引导和规范农村建房秩序:

一是广泛宣传、统一思想,从教育上下功夫,提高农民对整治“空心村”的认识。搞好村庄建设,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好事,是区域文明程度的具体体现,也是农民的迫切要求。乡、村两级要通过各种媒介大张旗鼓宣传村庄规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农民对村庄规划的意识。

二是严格执法,加强监管,在治理上下功夫,解决当前普遍存在的新建多占问题。国土部门应加强土地管理,严格建房用地审批程序,对乱占滥用耕地作宅基地,要进行大清查,加大对未经批准私自占地、少批多占等违法用地建房者的处罚力度,要从源头上控制耕地建房的审批,逐步减少耕地建房指标,放宽“拆旧建新”住宅面积标准,鼓励农民拆旧房建新房。

三是因地制宜,科学安排,在规划上下功夫,确保用地审批与村镇规划同步进行。乡镇党委、政府要担负起整治“空心村”的职责,协调国土、城建等部门依法履行土地管理和村庄规划职能,确保建房用地审批与村庄规划同步进行,杜绝发生国土与城镇规划部门“各扫门前雪”的现象。坚持“合理布局,节约用地”的原则,大力整治“空心村”,全面规划村庄建设,对于经济基础好的村,从政策上引导群众“拆旧建新”,填实“空心村”。村庄规划建设,既要确保住宅50年不落后,又要让农民建房时经济上都能承受得起。不但要使房屋排列错落有致、美观大方,而且要做到道路、给水、排污、电力等配套设施齐全,切实改善农民住宅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集龙乡人大主席团

2011年9月

第四篇:关于农村服务体系建设的调查与思考范文

关于农村服务体系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张冠华

解决农业、农村、农民在发展中的问题,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关注的重点问题。为全面了解我县农村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我办对全县农村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

1、机构设置及人员编制。全县18个乡镇分设了农技站、林管站、经管站、动物防疫站、水管站等机构。乡镇农技站18个,经管站18个,林管站18个,动物防疫站18个(畜牧兽医站14个),水管站18个。均属事业性质、财政差额预算、非独立法人单位,乡镇农技站、林管站、水管站为县乡双重管理,农经站、动物防疫站(畜牧兽医站)为直管站所。站所人员192人,其中男142人,女50人;编制192人,其中全额131人,差额41人,自收自支20人;实际在岗人员131人。年龄40岁以下97人,40岁—60岁95人;初中文化以下60人,高中74人,大专以上58人。2008年以前,乡镇设立了农机站,每个乡镇农机站配备1名农机员,随着农机管理职能转换,乡镇农机站机构、职能、编制未明确,原农机员转换成交通安全员,由公安交警统一管理。乡镇企业办由于经济体制改革,原有职能消失,不能正常运转。

2、政策待遇。乡镇农经管理员和动物防疫员工资、津补贴已由县财政补足,按月发放到位,乡镇农技站、林管站属差额预算,人员工资、津补贴未足额发放,乡镇农民技术员、水利管理员每人每年财政拨付生活补贴3000元;乡镇畜牧兽医站人员每人每年财政拨付500元生活补贴。农民技术员、兽医员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均由个人参保。参与养老保险162人,参与医疗保险144人。

3、人员稳定、履行职能情况。乡镇林管站、农经站、动物防疫站人员在职在岗人员相对稳定,对服务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起到了积极作用。农技、农机、水管、兽医等人员工资待遇等问题长期得不到保障,在职在岗不能到位,职能作用严重削弱,存在“四无”现象:无场地、无设施、无人做事、无钱做事。

二、存在问题及其存因

1、体制不顺。由于机构改革中,对乡镇农村服务体系建设没有足够认识,政策保障措施不能落实到位,严重影响了站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现有体制运转中,有的为直管、有的县乡双重管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服务功能的发挥。

2、保障不力。农技、农机、水管、兽医等站所人员工资、津补贴、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未得到政策保障。由于站所属事业单位,实行差额预算,经费严重不足。特别是农民技术员、水利管理员、农机员、兽医人员待遇差,农民技术员、水利管理员每人一年只能领取3000元生活补贴;兽医人员每人每年只领500元生活补贴,农机员职能转换后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空缺。林管员、农技员工资、津补贴也不能足额发放。因保障不力,站所人员多数“农转非”,把主要精力投入农资经营,获取收入,有的外出务工,谋求生存。乡镇水利管理员在80年代初就已农转非,既无土地耕种,工资福利待遇又低,生存条件非常差。

3、办公条件差。多数站所无专门的办公场所,集住舍、办公室为一体。由于经费来源困难,交通工具、电话、电脑等办公设施缺乏。全县各农技站、农经站、动物防疫站、水管站、农机站均没有办公电话,多数站所没有办公经费。

三、典型经验

1、加强了队伍建设。乡镇农技站、林管站实行县乡双向管理,业务上由主管部门负责,组织、人员、管理由属地乡镇负责,起到了较好的协调管理作用。

2、积极争取领导重视。乡镇农经站、动物防疫站人员工资、津贴列入县财政管理,不足部份由县财政补足发放到位,保证了队伍稳定,使站所人员安心工作,认真履行服务基层,建设新农村的职责。

3、主管部门当好后盾。县农经、林业、畜牧水产等部门积极当好乡镇所属站所人员的后盾,在工资待遇、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方面积极为职工争取政策支持,协调有关部门大力支持,解决站所人员的后顾之忧。

四、几点建议

1、理顺服务体制。站所人员工作在一线,工作上离不开属地乡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因此,建议建立乡镇综合服务站,实行县乡双向管理,业务由主管局负责管理考核,组织、人事、办公场所、工作协调由乡镇党委、政府负责安排。

2、加强队伍建设。选拔、调整、充实站所人员,解决有人办事问题。加强对站人员的政治、理论、业务、技术等方面的培训,从政治方面多关心、多培养,提高人员素质,更好地为基层、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好务,当好参谋和助手。加强对乡镇站所人员的管理考核,对工作取得优秀成绩、群众认可的优秀杰出人才,予以提拔重用。

3、落实政策,保障站所人员的待遇落实到位。站所人员的工资、津补贴、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应与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一视同仁,纳入财政预算,同时,适当安排站所办公经费,解决有钱办事问题。使他们安心工作,积极服务基层,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发挥其一技之长,为服务基层、建设新农村做出贡献。作者单位:湖南省桂东县农村办

第五篇:加快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若干措施

加快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若干措施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21〕29号),健全县、乡、村寄递物流体系,补齐农村寄递物流基础设施短板,推动农村地区流通体系建设,扩大就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措施。

一、健全畅通稳固的农村寄递物流网络体系

加快建设农村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对新设立的乡村快递物流服务网点(包括邮政企业投资升级村邮站以邮快合作方式实现快递服务进村),按照市政府关于推动物流降本提质增效有关政策标准由县级政府给予一次性补贴。县级政府负责整合村邮站、农村商超、客运站点、基层供销社等资源,统筹涉村建设资金,新建或改造村级综合服务站,满足寄递物流服务需求,2022年6月底前,在全市80%以上建制村建立具备寄递功能的综合服务站,2022年底前,实现对全市所有建制村的全面覆盖。【市发改委、交通运输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邮政管理局、乡村振兴局、供销社、市邮政公司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市(地)、县(市、区)政府(行署)组织实施】

二、构建高效便捷的农村寄递物流运输体系

(一)突出邮政运输体系在农村地区基础支撑作用。

加快邮政企业农村邮路汽车化改造进程,继续优化农村投递线路,打造城乡物流高效配送通道。2022年底前,全面完成邮路汽车化达标改造,满足“一网多用”的需求。(市邮政管理局牵头,市邮政公司组织实施)

(二)发挥农村固定客运班车运能优势。

大力发展“交通运输+邮政快递”农村寄递物流服务模式,推进农村地区客货邮融合发展,推广农村客运班车代运邮件快件合作模式。2022年底前,完成公交化改造的农村客运班线推行代运邮件快件,有效拓展交邮合作。【市交通运输厅、邮政管理局、市邮政公司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市(地)、县(市、区)政府(行署)组织实施】

(三)鼓励开发农产品冷链配送市场。

支持邮政快递企业与供销社、农村地区特色冷鲜产业合作建设冷链仓储设施,开展冷链配送服务。将相关冷链运输车辆购置和仓储设施建设纳入我市“十四五”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规划,享受支持冷链体系建设有关补贴政策。【市发改委、财政厅、交通运输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邮政管理局、乡村振兴局、供销社、市邮政公司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市(地)、县(市、区)政府(行署)组织实施】

三、完善灵活稳定的农村寄递物流运营体系

(一)发挥邮政企业在农村地区的基础寄递服务功能。

全面完成村邮站升级改造,实现邮政农村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全覆盖,达到稳定运营。2022年底前,乡镇邮政网点全面拓展代缴代办各类农村公共服务业务,达到“一点多能”。(市邮政管理局牵头,市邮政公司组织实施)

(二)提升快递企业农村网点运营能力。

巩固快递下乡成果,引导快递企业完善符合农村实际的分配激励机制,落实快递企业责任,保护从业人员合法权益,拓宽经营渠道,实现稳步发展。推进“快递进村”,快递企业通过驻村设点、邮快合作、交邮合作等多种渠道进村服务,扩大“快递进村”覆盖率。到2022年底,基本实现全市建制村全部通快递。到2023年底,巩固提升“快递进村”成果,持续稳定提供快递进村服务。健全“快递进村”长效工作机制,将农村寄递物流运营体系纳入相关公共服务建设范畴,落实县级政府支出责任,推动建立标准化业务流程。对于位置偏远(距离乡镇所在地超过10公里)建制村快递进村运营达不到盈亏平衡的,由县级政府按照2022年每单不超过0.3元、2023年每单不超过0.2元、2024年每单不超过0.1元给予进村服务快递企业连续3年财政补贴。【市邮政管理局、发改委、人社厅、交通运输厅、商务厅、供销社、市邮政公司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市(地)、县(市、区)政府(行署)组织实施】

四、推进农村寄递物流与特色产业融合发展

(一)突出项目带动作用。

发挥农村邮政快递网(站)点辐射带动作用,建设快递服务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引领拉动农村产业规模发展。2022年底前,在全市建立2个农村电商快递协同发展示范区。2025年底前,在全市打造2个以上国家级快递服务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力争打造10个快递年业务量超过100万件的市级快递服务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市农业农村厅、商务厅、邮政管理局、供销社、市邮政公司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市(地)、县(市、区)政府(行署)组织实施】

(二)助力农村电商发展。

畅通农村地区寄递物流通道,助力农产品外销。鼓励支持农村寄递物流企业立足县域特色农产品和现代农业发展需要,主动对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农产品上行提供专业化供应链寄递服务,推动“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县级政府对农村电商快件给予适度资金扶持,按照2022年每单2元、2023年每单1元的标准,对从乡镇、村屯寄出的特色农产品邮件快件给予财政补贴,降低农产品邮寄成本,助力农村电商发展。【市农业农村厅、商务厅、邮政管理局、供销社、市邮政公司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市(地)、县(市、区)政府(行署)按职责分工落实】

五、提升农村寄递物流信息化水平

(一)加强信息平台建设。

充分发挥各地邮政、快递、交通、供销、商贸流通等平台资源作用,2025年底前,县级政府统筹建设或整合利用智慧农村物流公共服务平台,支撑农村物流服务体系运营管理,将农村寄递物流信息化建设纳入数字乡村建设规划。【市商务厅、交通运输厅、邮政管理局、发改委、农业农村厅、乡村振兴局、供销社、市邮政公司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市(地)、县(市、区)政府(行署)组织实施】

(二)推进物流信息共享。

支持企业通过数据共享、信息互联互通,提升农村寄递物流体系信息化服务能力。商务、农业农村、供销等部门要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共享机制,做好生产、销售信息统计分析,及时发布有关信息,促进产需有效对接。【市商务厅、交通运输厅、邮政管理局、发改委、农业农村厅、乡村振兴局、供销社、市邮政公司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市(地)、县(市、区)政府(行署)组织实施】

六、加强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政府成立加快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工作专班,统筹推进,指导督促。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明确加快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工作机构,结合实际研究制定配套措施和支持政策,落实工作职责,抓好任务分解,确保各项措施顺利实施。【市直有关部门,各市(地)、县(市、区)政府(行署)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深化“放管服”改革。

简化农村快递网点备案手续,鼓励电商企业、寄递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建设,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严格执行快递服务标准,规范农村快递经营行为,依法查处未按约定地址投递、违规收费等行为。(市邮政管理局组织实施)

(三)加大政策扶持。

支持农村寄递物流用地,对符合规划要求和用地政策的产地仓储、农村物流场站等,涉及占用林地草原的,优先办理用地审批。采伐占用林地上林木,不占用当地的采伐限额。占用草原面积,不计入县域总量控制面积。加快用地审批,简化手续办理。【市农业农村厅、发改委、邮政管理局、自然资源厅、林草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市(地)、县(市、区)政府(行署)组织实施】

(四)健全监管机制。

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健全县级邮政快递监管机制,强化当地邮政快递行业监督管理工作,各地推进成立电商、快递协会组织,加强行业自律。【市邮政管理局、交通运输厅,各市(地)、县(市、区)政府(行署)按职责分工负责】

下载关于全县农村物流体系建设的调查与思考3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全县农村物流体系建设的调查与思考3.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文化建设调查与思考

    当前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总体上看,农村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农村文化建设还存在诸多严峻的现实问题。具体表现在:1、农村......

    关于开展农村社区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开展农村社区建设的调查与思考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和服务机制,是强化农村公共服务、加快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举措。农村社区究......

    农村党组织建设工作调查与思考(省)(精选合集)

    农村基层党建是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是巩固党的执政根基、提升党的形象的重要保障,对保持农村党员队伍和党的基层组织的先进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建......

    加强我县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加强我县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 调查与思考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中,社会救助是最基本也是最基础的制度。我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人口较多,加强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

    关于残疾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调查与思考(合集)

    建立和完善残疾人的社会救助体系,是岱山县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残联组织以及广大残疾人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各级残联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做好这项工作,对于保障残疾人的基......

    对加强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思考

    对加强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思考 人类与各种疫病的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要在这些没有硝烟的战斗中赢得胜利,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最大限度减少各种疫病对人类的危害程度,维......

    对加强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思考

    人类与各种疫病的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要在这些没有硝烟的战斗中赢得胜利,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最大限度减少各种疫病对人类的危害程度,维护公共安全,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就必须......

    新农村建设调查与思考

    中共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构建和谐社会,这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是“十一五”规划的重要部署。人民法院作为国家的审判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