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07年基固庙发展乡土文化,建设和谐新农村大全
发展乡土文化,建设和谐新农村
——基固庙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邓祥潘丽 2007-8-
4农村文化建设同农村社会经济、政治建设一起构成了现在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三大内容,受到党和国家以及很多专家学者的重视。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有效途径。2007年暑假,我们三农学会的一队人员对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基固庙村文化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实地调研,我们就该村的文化方面进行了调研,产生了一些想法。
调研地点: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基固庙村
调研时间:2007年7月25日至8月2日
调研方法:以走访为主,和村民聊天的方式
内容摘要:此次益阳市基固庙村之行进行了一些关于该村乡土文化方面的调研,主要是关于农户对乡村文化硬件设施的拥有数量,对新信息的了解途径,还有农村人日常的娱乐活动,村子里有没有公用的娱乐场地等的调研。其次关于乡村乡土文化建设和发展情况做了一些了解。国家在这几年不断加强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对乡土文化建设方面也不断增加支持力度,鼓励农村发展特色经济。
关键词:乡土文化和谐农村特色经济
一 基固庙村的现状
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武潭镇基固庙村地处桃江县西北部,北与常德市汉寿县酆家铺乡响滩村相邻,位于约东经 111.7 度,北纬 28.7 度。全村农业人口975人,计275户,耕地面积647.97亩,人均0.6人/亩,户均2.36亩/户。山林面积394公顷,人均0.4公顷/人,户均1.43公顷/户,人均纯收入1640元。有罗--基主干公路一条,通往罗家坪乡政府。北可通汉寿县,西北可通本乡的文溪村,往西通本乡的缺塘坳村,南通本乡的岩门村,但均为凹凸不平的乡村公路。2006年5月基固庙村等3村开始公路硬化,全村的主干道即从文溪村到罗家坪的路大约2公里全部用水泥硬化,9月已经通车。武潭镇基固庙村虽以农业经济为主,但外出务工农民很多。村民的生活水平近几年有了明显提高。
自2005年以来,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三农学会的协助下,该村成立了老年人协会、妇女协会、新型农村互助合作社、腰鼓队等组织。该村的文化娱乐建设得到了不断的发展。随着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基本的文化硬件设施也有一定的改善。
二 农村基本文化资源现状
农村文化资源是指当代农村所拥有的所有文化资源,包括公共设施和私有文化设施、设备,各种文化活动和农村文化人才等。经过这次基固庙之行得出了一些具体情况,调查结果如下:农民家庭拥有文化资源现状
农民私有文化设备里,普及率最高的是电视机,VCD、DVD等。电话、收音机几乎家家都有了。但是对于电脑、手机等较先进的设备在农村几乎还没有。在基固庙的调查显示,约80%的农民家庭安装了卫星接收设备,可见该村的生活水
平总体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基础文化硬件设施都比较齐全。所调查农户中,拥有书籍、报纸的家庭很少,说明农民对书本、杂志这种资源仍很缺乏。农村公共设施情况
对于中国广大农村来说,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基本上都不够健全,特别是文化娱乐设施,和城市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基固庙村处于山区,土地基本上用于耕种或是盖房,而很少用于建设公共设施和公共的娱乐场所。据了解该村没有一处公共场所,就连一间村委会办公的地方都没有。该村所拥有的公共设施只有一段穿过村子的水泥路和一块宣传板。还有一处就是白果寺,每到初一、十五村民都去寺里拜观音。但由于寺庙坐落在山顶,面积不是很大,离村字也比较远,所以很难利用起来搞活动。农村民俗文化发展现状
伴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特别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的提出,不管是政府还是关注农村文化的专家学者对乡土文化也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很多农村已经涌出了一些文化组织,比如说腰鼓队﹑度假村等,想方设法的把自己村里的特色文化推广出去。基固庙村已有一支腰鼓队,是在2007年5月成立的,现有成员十七人。腰鼓队的成立不仅丰富了村民的娱乐生活,让老人们老有所乐,而且还活跃了整个村子的气氛。该村还有个特色文化――擂茶。擂茶是桃江农家的特产,几乎家家有擂茶。用的工具也很特别——专用的钵和专用的木棒(一般都是用茶树做的,当地对其有趣的把它和茶联系为:看之不能吃,吃了不知道)。这儿的人们对客人最盛大的招待之一就是亲自为之擂擂茶。磨制的时候,先把芝麻、黄豆、花生等料炒香,依次(芝麻、茶叶、花生或黄豆)倒入钵中,用专用的擂棒捣碎,再冲上冷却的开水,还可以放糖(依个人口味而定)。盛在碗里,看起来,如牛奶一般;吃起来,香、甜、醇,别有一番风味。在其当地对擂茶有很多吃法,简单的为一两种配料,多的达到十几甚至几十种。甜的,咸的,浓稠,清淡的应有尽有。该村还有一些乡俗文化,但仍没有得到开发,而且其中有一些矛盾和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
三、农村文艺娱乐文化发展不起来的原因:
1、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这是农村文艺娱乐文化发展不起来的根本原因,由于村民生活水平没有达到一定水平,仍然有很多农民为了生活到处奔波,有些家庭因为有儿女在上学,开支很大,这就要求他们尽可能的多挣钱,所以很多人到外地去打工了,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发展文化娱乐。
2、农民的文化水平有限,这是农村文艺娱乐文化发展不起来的重要原因。由于村民文化素质不是很高,还没有那种主动发展文艺娱乐文化的意识。在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已经得到普及,但对于很多大人﹑老人们来说,他们的文化水平仍不是很高,所以没有意识去争取去享受文化娱乐生活。在农村很多人没事的时候多数是聚在一起打打牌,或者就是看看电视。
3、农村仍缺少一定的公共娱乐场所,特别是在南方山区的农村,这是农村文艺娱乐文化发展不起来的基本原因。农村主要的作用生产粮食,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所以农村除了用于盖房屋的土地外,其他平地都用于耕种粮食作物了,很少有空出来的土地用来建设娱乐场所。
4、农村公共基础文化设施较少,这是农村文艺娱乐文化发展不起来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原因。农村所拥有到公共资金很少,资金多数靠国家来支持,虽然最近几年国家不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但仍有一些差距。由于基础设施缺乏,农村也很难发展文化娱乐。就如我们调研的基固庙村,该村的公共设施只有一段公路和一块宣传石板,其他的设施都没有。
四、对发展农村文化的一点想法: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文化建设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和发展,这对于“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发展乡村文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具体的发展方向是由每个村民决定的,我们在这提了几点意见:
1、利用本村的特色资源发展特色经济,建设和谐农村。经济的发展会带动文化的发展,所以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是这个村子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对于基固庙村来说,这个村子的特色资源是楠竹,以及其乡土文化特色---擂茶。但是,这些资源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没有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所以要重视特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且要加大对资源的深加工,增加资源的附加值。发展特色文化同发展特色经济一样重要,注重对村子里特色文化的开发。
2、发展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培养农民一种自娱自乐的乡村文化意识。
3、政府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特别是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比如在农村里建立一定的公共娱乐场所,以及一些配套设施。
4、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加大科技下乡的投入力度,组织一些支农文艺队,进行下乡支农演出。
5、村干部应该要积极发现组织村里的文化能人,进行一些娱乐活动,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提高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专门的培养一些文艺骨干,带动村里文艺文化事业的发展。组织一些自己村里具有特色的文艺组织,比如组织腰鼓队、锁呐团、秧歌队等。
第二篇:固基强企 和谐发展
固基强企 和谐发展
——云天化集团云南盐化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云南省劳动关
系和谐企业事迹材料
云天化集团云南盐化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7月25日,是以发起设立方式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南盐化)。2003年6月6日,云南盐化整体划转进入云天化集团,成为云天化六大业务板块之一,是云南省政府授权唯一经营合格碘盐的企业,也是我省目前最大的氯碱化工企业。2006年6月27日在深交所成功上市,成为全国盐业第一家实现集产供销为一体的上市公司。
近来来,云南盐化在云天化集团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以构建“和谐企业”为载体,不断完善民主管理制度和分配制度,依法用工,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促进职工队伍的和谐稳定,确保了企业各生产经营任务的完成,推动了企业的向前发展。先后荣获“全国科技创新质量管理先进单位”、省国资委和集团云南盐化“先进基层党组织”、云南省地税局“优秀纳税企业”、省总工会“安康杯”竞赛优秀组织单位等荣誉称号;云南盐化下属的分支机构,一平浪盐矿制盐车间包装三组荣获“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临沧分云南盐化荣获“云南省Ⅰ级劳动保障诚信示范企业”称号,乔后盐矿工会被评为洱源县“先进职工之家”,丽江分云南盐化被命名为“丽江市文明单位”。
一、以加强规范各类合同的管理,打造和谐发展的平台。为切实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维护企业正常的生产工作秩序,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云南盐化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积极主动争取云天化集团、省总工会和省劳动部门的指导和帮助,内部以行政方、工会和员工为主体,充分发扬民主,共同研究制订关乎员工切身利益的各类合同。在具体的制订过程中,云南盐化工会,结合企业实际制定合同初稿,随后下发各基层工会通过职代会、职工代表团组会、电话、面谈等方式,广泛征求职工意见和建议提交云南盐化修改定稿,体现了合同制定的民主性。云南盐化员工既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大中专毕业生、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又有外委用工,还有企业创业之初的老员工;既有行政管理人员,又有一线的生产员工。为此,云南盐化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针对企业员工构成的多元化,合同内容力求翔实、完备,力求合同内容的全面、具体,对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保险福利、培训教育等各项必备条款,作了明确规定,体现了合同内容的完备性。云南盐化坚持以人为本对每一批新进员工实施培训教育,提高其签约维权、履行义务的意识;发挥基层工会的组织优势,充分掌握员工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情况,不折不扣地落实好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相关条款;通过各种载体,激发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积极性、自觉性,充分营造依法民主的管理氛围等等,从而实现从对劳动合同“静态”的管理到对劳动者“动态”的管理的本质转变,体现了合同管理的人本性。
二、以完善保障制度为载体,巩固企业和谐发展的根基。云南盐化实行薪酬总额与效益挂钩、企业发展与员工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员工收入由岗位基本薪酬、个人工作业绩、考核结果构成,体现个人能力、工作贡献与工作结果相结合的原则;通过技术津贴、保健津贴、中夜班津贴、加班工资等薪酬结构的完善,兼顾员工历史贡献、技术技能、工作表现诸多方面,体现薪酬分配的公平性;云南盐化按时足额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使全体职工整体受益,实现员工和企业的和谐发展。云南盐化推行厂务公开制度,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重点、难点、热点、焦点问题向全体员工公开,为员工民主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提供了前提条件。云南盐化下属的生产企业工会都建立了两级厂务公开管理制度和两级厂务公开协调机构,使厂务公开纵向到底、横向到边。通过实践,云南盐化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工作框架,并通过企业内部网络公开与工作栏公开相结合的方式对员工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进行公开,实现厂务公开的深入性。为鼓励广大员工积极献计献策,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促进云南盐化各项工作的开展,云南盐化制定下发了“云南盐化股份有限云南盐化合理化建议实施细则”每年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2009年共收到合理化建议927条,涉及员工职业健康体检、安全培训、保健津贴、作业环境、劳保发放等 五大个方面,实现了合理化建议的经常性。云南盐化建立健全了两级工会劳动保障法律监督组织和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设立云南盐化、分厂、车间一级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42个,工会小组劳动保护检查员48人,及时化解矛盾,有效调解劳动争议,实现了保监督障体系的健全性。云南盐化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与为困难员工办实事、解难题有机结合起来,以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为抓手,体现了维稳工作的有效性。职工代表大会是企业民主管理最基本的形式,每次职代会召开前,公司各代表组都能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动员,近几年来,代表们参政议政的积极性越来越高,积极运用提案为企业的发展进言献策,体现了职工代表们的责任感意识和主人翁精神。多年来据不完全统计职代会共收到代表提案376件,提案做到了件件有回音,有落实,提案的数量、质量也逐次增加、增强,通过开展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以来,公司民主管理形成了规范化、制度化,职代会的五项职权得到落实。
三,以实现维护职能为目标,体现和谐发展的成果。云南盐化以“维护职工权益,凝聚人心力量,推动企业发展”为的思路,从“以人为本,善待职工”的角度出发,制定下发了《云南盐化困难员工救助金管理办法》,建立困难员工电子档案并录入全国总工会帮扶系统,实施动态管理。2009年,云南盐化累计对479名困难员工进行了救助,发放慰问金及慰问品 万元。在深入开展“金秋助学”活动的同时,开展了“高考奖励”活动,对考上大学的29名员工子女给予了 万元的奖励。云南盐化以节日为主的帮扶活动,体现了送温暖机制的长效性。云南盐化设立职工培训专项经费,通过岗前培训、岗前轮训、适应性培训等形式,对不同岗位和各工种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对招聘来的大学生,先进行岗前教育培训,并且通过导师带徒活动,加快对企业已有文化观念的认同,给企业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因素,保持企业具有不断变革的动力;对关键岗位的职工进行集中培训,严格持证上岗制度,持证上岗率达到100%;针对一线员工,开展现场培训,组织技术比武,提高他们的技术知识和劳动熟练程度。云南盐化还建立了高技能人才库,开辟企业人才绿色通道。2009年11月云南盐化推荐下属昆明盐矿赵桂芹参加第二期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国家级裁判员培训班。选派昆明盐矿刘玥伽代表集团参加了第二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化工分析职业技能竞赛决赛。一系列培训活动的开展,体现了培训方式的多样性。云南盐化坚持“长流水不断线”的原则,以“安康杯”竞赛为切入点,全面推广“一法三卡”,坚持安全保障体系的完善性。2009年,在全体员工中开展安康杯知识竞赛、安全事故救援预案演练、千人安全生产签名、安全生产大讨论等活动;在“安康杯”和“安全生产月”活动中共收到安全建议106条,安全 征文13篇、提高了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促进了云南盐化安全文化的建设。云南盐化工会积极配合行政通过安全生产月、普法教育、职工代表参与安全监督检查等活动,抓好安全生产管理,发挥工会的安全监督作用。2009年,各基层工会提出安全隐患排查提案211项,已实施提案38项;年内未发生死亡事故、重大火灾事故、多人重伤事故及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圆满完成集团下达的安全环保目标任务。
企业和谐需要用心经营,为此,云南盐化全体员工将用自己的:忠心、爱心、诚心、细心和责任心认真呵护这份和谐,热爱企业,为企业和社会作贡献。
第三篇:发展和谐文化与建设民族贫困地区新农村
作为德国绿色党人价值观念的基本内容“, 生态政治”和“生态经济”无论作为政策主张还是理论分析,都已牢固地结合在一起,很难、似乎也无必要对此作截然具体的“分拆”。“生态(政治与经济)”与“社会公正”、自我决策”、“可持续性”等理念继续旗帜鲜明地被写入德国绿党新的行动纲领之中。生态经济的核心是生态;生态政治的本质是政治。然而,德国绿党建党路线从“生态政治”向“生态经济”的倾斜和调整,在本质上并没有改变其“绿色的政治信条”,没有在根本上改变其“生态政治”的基本政治主张。德国绿党党人依然把生态即意味着可持续”作为其价值观最基本的、第一位的理性要素,视为其立党的根本。
政治原则的调整
考察德国绿党的创建、成长与发展,还应当清醒地认识到“, 人权主张”和“非暴力政策”作为两条基本政治原则,既体现了德国绿党价值观导向的中心含义,也是其相关政策外延的基础。除了生态/ 经济环境保护主张之外,绿党初创时期的其他政策主张还包括外交和平政策、保护妇女和解决社会边缘人群问题以及经济合理化要求等等。此类政策主张后来又被概括为德国绿色政治四原则,即生态学、基层民主、社会正义和非暴力;而在1998 年绿党竞选纲领中,这些原则进一步被阐述为绿党的指导方针和思想路线,即可持续性、社会公正、民主和平等。依然是遵循着这一方针和路线,绿党力图在战略上“胜出”其他党派的重要举措,就是借助“我们思想到明天”的基本原则纲要,主张在“解放的社会政策”构架下,通过消灭贫困、建立社会伙伴关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及深化健康医疗政策改革等,实现具体的人权;呼吁“进入科学的社会”,以倡导新的教育改革、实施终生教育和培训、加强科研力度和提高信息化水平等,力争德国在欧洲乃至世界文化之林独树一帜;从公民权和民主参与、国家与社会、政党多元化、法制国家自由主义、媒体在民主国家的作用、技术发展和信息的自我处理、联邦主义和地方自治等多个层面,鼓动“民主的创新”;通过主张“公正、自决、民主地处理性别关系”,包括消除家庭暴力、在职业领域实际体现男女平等以及正确对待信息时代对妇女的特殊挑战,创建“性别公正的社会”;与“生态”、“人权”和“非暴力”密不可分的绿党外交政策,是要面对全球化带来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新挑战,继承“人权运动”、“南北团结运动”和“和平运动”的传统“, 重新确定德国在欧洲和世界的作用”,承担起“世界社会”的责任,等等。同时,就建党的根本战略目标而言,德国绿党已经从最初“反对政党的政党”发展为决心在政党体制内“实现战略选择”的政党。这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建党之初的绿党作为公民反核抗议运动的代表,只是所谓议会外反对派的组成部分之一;当时它很难作为一个政党而有所作为,尽管它不仅在原子能利用、和平以及环境等重大问题上有自己独立的立场,而且在所有其他政治问题上都有自己的主张。另一方面,现在的绿党作为具有公民权利的政党,作为“总是不断运用自己的进步与观念的先觉者”,已经懂得并且能够作出向传统政党的路线选择和调整。这种选择和调整的目标,除坚持上述“生态政治经济”的基本原则之外,即试图通过“长期改革战略”树立“改革党”的新形象,在欧洲乃至世界政坛发挥更大的作用。具体表现为其一,以“红绿联盟”为起点,构建与其他政党新型的关系。德国绿党和德国社会民主党以“创新和觉醒-德国通向21 世纪的道路”为题的联合协议,于1998 年10 月20 日在德国波恩签署。但是,绿党与社民党政治合作乃至成为传统意义执政党的尝试,早在1984 年就已开始。其间,不断修订自己与其他政党的关系,保持自己已有的政治成就,始终是绿党政治实践的重要而基本的内容。其二,通过废除党的职员无薪规定、修改任期轮换制及实行双主席制等措施,对党的组织结构进行了渐进的改革。尽管对此类改革的效果党内外评说不一,但绿党毕竟是在对自身不断进行改革中寻求继续发展的活力。其三,在事关德国前途与命运,涉及社会、文化教育、欧洲市场、外交政策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逐步改变“极端”、“僵硬”的态度,以务实灵活的姿态调整“过激”的政策主张,为自己保存政治实力争取必要的时间和空间。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创新经历了恢复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邓小平“南巡讲话”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五个发展阶段,实现了理论、地位、机制、方法和管理五个方面的创新。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
国家发展战略的整体构想,既从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环境安全的功利性目标出发,也从哲学观念更新和人类文明进步的理性化目标出发,几乎是全方位地涵盖了“自然、经济、社会”复杂系统的运行规则和“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四位一体的辩证关系,并将此类规则与关系在不同时段或不同区域的差异表达,包含在整个时代演化的共性趋势之中。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国家的战略,必然具有十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哲学内涵。面对实现其战略目标(或战略目标组)所规定的内容,各个国家和地区,都要根据自己的国情和具体条件,去规定实施战略目标的方案和规划,从而组成一个完善的战略体系,在理论上和实证上去寻求国家战略实施过程中的“满意解”。其一,发展的动力表征: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能力”、“发展潜力”、“发展速度”及其可持续性,构成了推进国家或地区“发展”的动力表征。其中包括国家或地区的自然资本、生产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总和禀赋,以及对上述四种资本的合理协调、优化配置、结构升级以及对于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的积极培育等。其二,发展的质量表征: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然进化”、“文明程度”和“生活质量”及其对于理性需求(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需求)的接近程度,构成了衡量国家或地区“发展”的质量表征。其中包括国家或地区物质支配水平、生态环境支持水平、精神愉悦水平和文明创造水平的综合度量。其三,发展的公平表征: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共同富裕”程度及其对于贫富差异和城乡差异的克服程度,构成了国家或地区判断“发展”的公平表征。其中包括人均财富占有的人际公平、资源共享的代际公平和平等参与的区际公平的总和。只有上述三大宏观识别同时包容在发展进程的不同阶段之中,存在的“发展形态”就具有了统一可比的基础,对于发展的追求才具备了可观控的和可测度的共同内容。
.满足“以人为本”的基本生存需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围绕人的全面发展而制定,其中人的基本生存需求和生存空间的不断被满足,是一切发展的基石。因此一定要把全球、国家、区域的生存支持系统维持在规定水平的范围之内。通过基本资源的开发提供充分的生存保障程度;通过就业的比例和调配,达到收入、分配、储蓄等在结构上的合理性,进而共同维护全社会成员的身心健康。“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什么?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始终是最紧要的。全国各族人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人民群众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是我们事业成功的保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全部奋斗的最高目的。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党80多年的一切奋斗,无论是战争年代俗血奋战推翻“三座大山”,无论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还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三个代表”科学内涵
全面贯彻落实的前提是准确深刻把握。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论述,最重要的是把握其科学内涵。“三个代表”是一个整体,集中阐述了党的性质和党的先进性,我们在学习时应当整体理解,统一把握。同时,认识“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还应当从“三个代表”的三个方面,特别是中国社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的“发展要求”、“前进方向”、“根本利益”这12个字上深入,掌握内在联系和本质要求。
比如,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我们党是中国社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因为我们党的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没有这一先进生产力的出现和发展,就没有我们党存在的基础。而我们党能够作为中国社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就在于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反映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我们党80年的历史发展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同样,党要保持自己的性质,保持先进性,必须敏锐地把握先进生产力的本质要求、发展特点和实现形式,并且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提出有效的措施,真正做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因此,在深化改革、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今天,能否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就不是单纯地发展经济的问题,而是党的建设的重大问题,是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大问题。对于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也是这样。我们党就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广泛传播马列主义的背景下诞生的,并且一开始就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80年历史表明,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问题上,经过艰苦探索,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才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形成了邓小平理论,才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因此,能否学习和运用、坚持和发展党的基本理论,坚持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这也不是单纯的文化发展的问题,而是党的建设的重大问题。是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大问题。
同样的道理,我们党一开始就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党的80年历史表明,我们党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当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正确处理好局部和全局、眼前和长远、个人和集体、国家等各种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并且通过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制度、体制和机制来保证真正做到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不容易。江泽民同志强调我们要成为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就是提醒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更是关系到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的大问题。
历史地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指导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理论武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二0二0年力争比二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5、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什么?
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提出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发展必须是全面的。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2)发展必须是协调的。协调发展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协调,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3)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保证资源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利
改变那些只管建设、不管保护、滥开发、不治理,只顾眼前的增长、缺乏长远的打算,重局部利益、轻整体利益的错误做法,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4)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惠及子孙后代。要把满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6、怎样正确理解和全面把握党的执政能力的科学内涵?
“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正确理解和全面把握其科学内涵,需要深刻领会这一定义所蕴含的五个关系:一是执政能力与领导水平的关系。党的执政活动和领导活动既有联系,又不能简单地等同。执政是针对国家政权而言的,主要发生在国家政权活动领域。执政更多地体现为法治活动。领导在广义上是政治活动。在我国现行的制度条件下,党的领导是执政的政治前提,但是我们党在执政过程中并不是以党组织的名义号令社会成员,而是以国家和公共管理者的角色,通过制定和执行全社会的共同规则━━宪法与法律,来从事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的活动。
二是执政能力与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的关系。依法执政是现代国家政治建设的一条普遍规律,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要求。党的执政能力综合地体现为依法执政的能力。四中全会强调,党要紧紧抓住制度建设这个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重要环节,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使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三是执政能力与领导制度、领导方式的关系。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领导体制和领导方式本身并不是执政能力,但整个党的执政能力如何,执政成效如何,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因此,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但要着眼于各级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还要重视改革和完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领导体制和领导方式。
四是执政能力与党制定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关系。理论、路线、方针是执政党凝聚党心、赢得人心和引领社会、整合社会的旗帜,政策和策略是执政党的生命。现在,迫切要求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善于把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升华为理论,善于用理论创新的成果指导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制定和创新。
五是执政能力与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和党自身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关系。我们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从来都是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伟大事业不断为伟大工程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开辟广阔的前景;伟大工程紧紧围绕伟大事业来进行、确保其蓬勃发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着眼于既促进伟大事业、又推进伟大工程提出来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坚强保证。《决定》关于执政能力的科学定义,全面覆盖了伟大事业和伟大工程这“两个伟大”,因而是很科学、很全面的。
15、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怎样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情况,我们党必须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首先,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必须始终坚持我们党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我国工人阶级自身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工人阶级的队伍在壮大,工人阶级整体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日益提高。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在发展,党的阶级基础也在不断增强;其次,要积极稳妥地吸收新的社会阶层中的优秀分子加入到党组织中来,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它需要全社会各个方面忠诚于祖国和社会主义的优秀分子,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带领广大群众共同加以推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们党在全社会的战斗力、影响力和凝聚力。
17、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长期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总结,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基本方面之一,是党的科学的领导方法,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生动体现。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这是由我们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所决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我们党是在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共同战斗中诞生、发展、壮大、成熟起来的。党离不开人民,人民也离不开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我们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源泉。八十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党,必须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基层民主建设的基本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支持广大人民在城乡基层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对所在基层组织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民主自治。目前,改革开放已走过20多年的历程,在这20多年里,中国基层民主建设既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以下将分别介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城市和企业基层民主建设的发展历程和基本情况,并针对其中的一些问题,谈几点有关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的认识。
总之,扩大基层民主,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和最根本的是,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坚持政治文明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坚持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努力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障人民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扎扎实实地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提出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教育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个奋斗目标,连同政治、经济、点:
第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一个集宏观与微观、城市与农村、政治经济文化与生态环境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在内的综合性、系统性目标。这个目标大体涵盖了七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从宏观上规定了要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二是从总体上规定了全社会成员不仅实现温饱,而且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三是要求在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生存性需求的基础上,能够充分享受健康向上、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各种文化娱乐。四是在促使城乡居民和个人消费水平从初步小康到比较殷实的小康迈进的同时,能够提供足够的、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需要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城乡居民的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五是在提高生活消费水平的前提下,人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六是在人得到全面发展的同时,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七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这七个方面的奋斗目标,体现了我们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局观,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证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执政观,实现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发展观,以及为国家谋富强、为人民谋幸福的价值观。
第二,在十六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最关键的目标是要用大体20年时间,力争使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人均超过3000美元。经有关部门测算,实现到2020年翻两番,我国经济需要年均增长7.18%。到2010年翻一番,这一目标可以达到或有所超过,到2020年翻两番,有一定难度,但只要前10年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取得明显进展,从2010年到2020年有条件保持年均7%的增长速度,到时候,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4.3万亿美元,人口大约在14亿多一点,人均可以达到或超过3000美元。这个预测表明,十六大把新世纪初大体20年时间的奋斗目标确定为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是符合我国在这个期间的发展实际的。
:第一条是讲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最重要的是解决好理论指导、理论基础和理论创新问题。第二条是从党的根本宗旨和根本性质出发讲党执政能力建设问题,讲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讲密切联系群众。这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核心问题。第三条是讲党执政的骨干队伍建设。
第四条是讲虽然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本身不是执政能力,但良好的领导体制和机制却是执政能力得以提高的关键,提高执政能力要把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作为突破口。第五条是讲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执政能力的基础,一定要夯实。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目标是:中国共产党要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成为一个始终做到“三个代表”的执政党。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的确定,是对党的建设理论的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要把党建设成“两个先锋队”,即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就要在全国人民中树立起一种光明正大的形象。这一形象既是我们党自身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的目标,同时也是凝聚全国人民的向心力。
如何按照中央提出的“五个以”的指导思想和“四个成为”的总目标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央提出了五个方面的任务。这五大任务也就是五大能力,即: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提高五个方面的能力要求我们紧密联系治党、治国和理政的实践,研究问题,创新机制,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这是中央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抓住重点、整体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全面思考和部署。
概括地说,从一个领导革命的党转变为一个执政的党,从领导计划经济的党转变为领导市场经济、领导改革开放的党,这不仅意味着党的历史地位和工作任务的转变,更意味着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和领导体制以及活动方式的转变。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党确实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概括为“五个一些”,实际是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体制和机制还不完善;二是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在素质和能力方面还有差距,这些是我们今天提高执政能力所要解决的新课题。比如说,原来我们习惯于用行政命令的手段解决现实中的问题,习惯于用政策代替法律。依法执政是我们党执政的基本方式,要依法执政就要学法、懂法,就要善于用法。依法执政过程就是执政能力的提高过程。
总的看,当前的国内外形势总体上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比较有利。从国际环境看,随着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我国同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加深,这为我们党增强同国际社会交流的能力提供了机遇。从国内环境看,我们有党的坚强领导,有几年来的新鲜经验,也为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供了条件。从发展环境上看,可以说现在是我们的“黄金时期”,我们党有提高执政能力的广阔舞台。同时,国际国内可能出现的一些重大问题,既考验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又锻炼和提高我们党的执政能力。有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相信通过全党共同努力,求真务实,坚持科学发展观,党的执政能力一定能有较大的提高,一定能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
第四篇:文化大院和谐发展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文化大院和谐发展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文化大院发展简介
***村文化大院位于******东南5公里处,*****河西岸,全村共有耕地面积为17650亩,现有人口2296人,共528户,党员68名,劳动力1186人。2013年末,***村人均纯收入达到6800元。近年来,***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文艺方针政策,狠抓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
一、传承文化历史,大力实施文化大院建设。
***村这个在***屈指可数的自然大村,在现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经历过战火的洗礼,遭受过日本人在华鼠疫实验的迫害,同时,这里的民间文艺传承也从未间断过。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这里就有很多的民间文化艺术团体,如***评剧团、***样板戏团和***村秧歌队,也涌现出了***、***、***等一批在当时享有盛名的文艺骨干。
随着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群众对高质量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强。2008年初,按照***党委、政府的统一安排,***村率先在全镇进行文化大院建设。文化大院占地面积2136平方米,建筑活动室面积230平方米。投资10余万元对室内进行了装修,并购买了各类设备,建成办公用房3间,拥有农民学校、文体活动室、草原书屋、计生及新农合一体化、功能齐全的文化大院。文体活动室内设舞台、乒乓球室、棋类室、台球室;外设秧歌
1活动区、健身舞活动区、篮球场、排球场等活动区域,做到经常对外开放,丰富群众的文化体育生活。
二、立足经济发展,精心打造特色草原书屋。
在上级部门的关心和帮助下,***村文化大院草原书屋共配置图书5000 册,分科技知识、社会科学、历史文献、文学艺术四大类。***村的耕地全部为水浇地,是***地区人均水浇地最多的村,同时也是经济作物种植大村。为方便群众读书求知,增长经济种植等方面的科技知识,在农家书屋重点配备了大量农业种植、科学养殖等方面的书籍。书屋有图书借阅制度,建立了图书档案,方便群众借阅。目前,***村以玉米、葵花、大地蔬菜和红椒为主的种植业初具规模,以绒山羊、肉牛、生猪、肉鹅为主的养殖业初显效益。村内种养殖户还注册成立了以红椒种植为龙头产业的红椒协会和农畜产品购销合作社。2013年,全村红椒种植面积达到了1200多亩,大地蔬菜种植达到3500多亩、玉米种植面积10000多亩、葵花种植面积2000多亩;6月末大小畜存栏达35670头(只)。草原书屋的开放使用为文化大院的发展提供了精神支柱,为全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三、注重以文养文,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
文化大院建成之初,***村两委班子组织起村内对文化活动特别爱好的10余人,进行全村文化活动的宣传带动。最初就是在农闲的时候将这些人聚到一起,自编自排一些小
节目,在“元旦”、“七一”的时候为村民表演。后来,群众自发参与的热情越发高涨,文化活动队伍由最初的12名扩展到35名,另外还有很多在一旁持观望态度的。村两委班子看到这种发展势头,喜在心上。便用村里自筹自支的一部分钱购进了一些活动设备,并责成专人负责此项活动。自此,***村每逢重大节日都会编排一些节目,以“歌曲”、“戏曲”“三句半”、“二人转”“大秧歌”、“健身舞”等形式,进行村级内部的表演,深深受到村民的喜爱。同时根据镇里行文下发的《大力发展***全民文化活动方案》,结合本村实际,组织村民就积极宣传本村在孝老敬老、邻里和睦、发家致富、扶危济困等方面发生的真人真事,自编自演自导一些脍炙人口的节目,充分利用“迎新春”、“庆三八”、“庆五一”、“庆七一”、“庆八一”、“国庆节”、“庆元旦”等时期组织开展各类宣传节日。通过对宣传本村这些先进人物活动的开展,使本村村民的思想认识有了质的提高,并为本村进一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奠定了基础。镇文化站又在此时对村级全民健身活动进行了积极的引导,鼓励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大胆的走出去,利用本村编排的各类节目在“元旦”、“ 春节”等人员齐聚的日子里到镇内各机关和镇内各村进行有偿巡回演出。这一举措在实施一段时间以来,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同时,文化大院又有了一定数额的资金收入,从而能够更好地服务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群众对此评价颇高。***村的全
民健身活动已从最初的展示村内个别文化艺人的才智上转变到开展全民参与的健康向上各类活动、展示全村群众文化需求上来。目前,全村人人参与文化活动已蔚然成风。
文化大院不仅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培养了农村文化活动人才,也成为农村思想文化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村文化大院所开展的各类有声有色的文化活动,为全村群众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营造了健康、科学、文明、向上的良好氛围。
第五篇:建设富裕和谐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富裕和谐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
高立国
阿荣旗六合镇东山屯村位于阿荣旗的东北部,距旗政府所在地30公里,有111国道从境内穿过,交通便利。全村6个村民小组,443户,共1864口人,2005年实绩人均纯收入4300元。近几年,村党支部、村委会以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主健全为目标,带领群众探索出了一条农业以经济作物为主,畜牧业以奶牛业为主,特色产业以鹅、蚕为主,多业并举,多条腿走路,增加农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子。一个富裕、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在形成。
一、夯实经济基础,寻求产业支撑,实现农牧业产业化
东山屯村22083.5亩的耕地上,原来种植的多是大豆等便于田间管理的作物,但产值低、收入低。村干部与群众共同分析本村的地理优势,积极引导群众调整种植业结构,并把怎么调、调什么的决定权交给群众自己掌握,村干部把精力放在服务上。2003年到赤峰参观学习后,村干部连续两年请来了农业科技人员,宣讲葵花的市场需求、种植技术、良种选择等知识,大大提高了葵花的质量和亩产量,年人均增收600元左右。葵花的种植面积大幅上升。2005年东山屯村葵花的种植比例为30%,玉米为30%,大豆为30%,马铃薯为10%。
村党支部认识到传统的农业经营模式不能增加农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必须在农牧业产业化上作文章。于是村干部积极与奈伦淀粉、淳江油脂等企业联系发展马铃薯,高油大豆等订单农业,提高农产品产值,建立高油大豆(良种补贴)生产基地、马铃薯生产基地,实现产业化规模,增加农民收入。农民种植的高油大豆比普通大豆每公斤多卖0.04元,全村人均收入增加了35元,马铃薯订单也获得了农民的广泛认同。
为改变靠天吃饭的现状,东山屯村积极进行低等农田改造,目前已经拥有近1000亩的旱能灌、涝能排的喷灌地,其余仍有5000亩土地可变为喷灌地。发展畜牧业是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经过几年的发展东山屯村目前共有奶牛162头,肉牛500头,羊4600只,猪1400头。从2003年起,东山屯村就确定了发展以奶牛业为主的畜牧业的发展思路。村干部带头养牛,2004年成立了奶牛协会,促进了奶牛业的健康发展。为扩大奶牛业发展,村委会与洛娃乳业达成协议,成立规模型奶站,建成奶牛养殖小区,牛奶收购执行厂家价格,仅奶资一项每头牛为农民增加800--1000元收入。全村有养猪厂两个,年出栏500头左右,远销到齐齐哈尔、海拉尔、扎兰屯等地。
依托资源,突出发展特色产业。一是拓宽致富门路,号召农民积极发展柞蚕、大鹅、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等特色产业。全村共有次生林300亩,放养柞蚕30把,每年收入近40万元,柞蚕一项人均纯收入增加200元左右。二是本着农户自愿的原则,村委会建立了600亩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种植无公害葵花、玉米、马铃薯。目前已能保证本村的自给自足,准备进一步向外发展,形成产业化规模。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及封山禁牧的需要,东山屯积极发展生态畜牧业,一是养殖户牲畜全部实行舍饲半舍饲,保护生态环境。二是号召种植青贮饲料,养畜户每户种植青贮玉米2亩,全村共种植160亩。三是草场实行养护,轮流休作,目前,可继续用于发展畜牧业的宜牧草地、荒山面积有1500余亩。
二、发展文教事业,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东山屯村容整洁,村路成形,街道平坦,农户院墙整齐划一,宅基地审批在按规划实施,房屋成行。村委会每年春、秋两季组织会战,修路、清理边沟、清扫垃圾,使村容整洁。
东山屯村现有学校一所,校舍占地面积390M2,有教室、办公室、文化活动室。学校已开发远程教育,电脑已经应用于教育教学。
村民有文化活动室,备有报刊,科学种养书籍,乐器、棋类等文体活动用品,电教光碟等,每到节日或农闲时节就有村民来此活动。村里也利用大型集会播放种养方面电教光碟组织农民观看。
目前东山屯村卫生条件良好,饮用井水源充足,水质纯净,80%的农户均已用上30--40米深的深井水。村里有卫生所一处,备有常用的治疗器械及常用药品,医学专业村医一名,中专学历,一般的病情可就地处理治疗。
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
在农村建设过程中,东山屯村充分发挥村党支部、村委会在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中的组织领导作用。一是成立协会,充分发挥协会在农户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与纽带作用。从2004年4月起相继成立了奶牛协会、农副产品协会、玉米协会、蚕业协会等。协会组织经纪人收购产品,保证价格,农户保证产品质量,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的产值,农民得到了实惠。协会为农民寻求致富信息,了解致富途径,村两委为农民争取资金和项目。二是搞科技培训,注重提高农民种养水平和素质。全村劳动力初中学历占70%,中专学历占3%。每年培训率达80%以上,全村6个村民小组均有电教播放点,实现科技入户。培训知识科学实用,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除科技培训外,不定期在种养大户之间搞经验交流会,最终达到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目的。三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以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做到“大事不出村、小事不出组”,让村民有一个和谐、舒畅的生产生活环境。完善村规民约、村民学法守法。四是确定书记、村主任接待群众来访日,每周的周六、周日书记、村主任在村委会接待来访群众,解决群众提出来的困难和问题。此制度从2002年实行以来,每年为农民解决40--50个(起)问题,全村无一起上访案
件发生。村民自治机制健全,村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参与意识增强。村两委制定了“村民十大满意”标准,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发展方向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结合我村实际,确定今后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加强我村建设。
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牧业的科技水平和科技含量,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以奶牛业为主的畜牧业,在三、六组建能容纳200户养殖800头奶牛的小区,建挤奶站一座,在四、五组建肉羊养殖基地,一组建规模养猪场。种植结构进一步调整,以提供饲草为主玉米种植达30%,饲草5%,葵花30%,土豆20%,水浇地面积达60%,建设500亩的科技种植小区,建设以马铃薯淀粉粗加工为主的农产品加工小区,荒山林木覆盖达90%,放养柞蚕达80把,人均收入达10000元。
二是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搞好村屯规划,路村沟墙一体化,屯内街道标准化、并硬化,两侧院墙整齐划一,边沟石砌,边沟植树带,各组道路形成循环。标准砂石公路、河道架桥、路边植树、达到风雨无阻。
三是是进行改厕,建沼气池使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90%的农户要建设标准厕所,100%的畜牧养户建沼气池,使牲畜粪便再利用,既节省能源,又清洁卫生。四是完善人民日益增长的卫生文化需求。建100M2 文化活动室、图书室,1000M2群众活动广场。
远看群山环抱的村屯绿树掩映,群山郁郁葱葱,农田水浇高科技含量的农作物茁壮成长,路边工业小区机器鸣唱,养殖小区人畜忙碌的身影,文化广场乐声悠扬,协会办公室讨价声不断,屯内路畅、墙齐、窗明几净、人人笑脸欢唱。
作者通联:内蒙古阿荣旗六合镇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