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对全面提升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思考
关于对全面提升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思考
汝城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何柏周今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扩大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优质农产品的生产和供应”,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面临的是“促进农民增收、保障粮食安全”两大中心任务。汝城作为具有独特政策、地理、气候和资源优势的农业大
县,如何推动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方向加快发展,加快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促进全县农村面貌的质的改善、农民收入的量的增长,被列入全省“为民办八件实事”工程之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群众关注的焦点和各级政府关心的重点。
一、切实明确“四个需要”
我们必须把保障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安全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抓,进一步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步伐,特别是要把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紧密地结合起来,强力打造具有一流市场竞争力的农业企业和农产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要切实明确“四个需要”:一是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二是提高优势农产品区域产业带和粮食主产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和规范化管理水平,促进粮食生产持续发展的需要;三是组织和引导企业和农户发展安全优质农产品生产,发挥优质优价市场机制的作用,在品牌的带动下,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努力促进农民增收的需要;四是我国加入WTO后,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如何有效突破技术壁垒,促进我县农产品争取市场、赢得市场、受益市场的需要。
二、牢牢抓住“五个环节”
(一)产地环境。要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标准的要求,切实加强对水、土、气的管理,防止周边有害废气、废水、废弃固体污染物对农业生产基地的污染。要下决心解决好化肥、农药、兽药、饲料等农业投入品对农业生产环境和农产品污染。加强监测、监督,定期公布环境质量,采取切实有效的农业生态环境净化措施,保证产地环境符合要求,从源头上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关。
(二)农业投入品。要严格按照《农药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健全农业投入品的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农资市场监管,会同有关部门,严厉打击制售和使用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行为。禁止销售禁用品种,及时淘汰高毒、高残留品种,鼓励开发销售和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资。
(三)农产品生产过程。指导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按标准组织生产和加工,科学使用化肥、农药、兽药、饲料和灌溉用水,推广先进技术和品种,减少化学农药、肥料、兽药使用量,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治和监督管理。积极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和各种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产品生产、贮藏、保鲜、加工标准化水平。
(四)包装标识。根据不同农产品特点,逐步实施分级包装和产地标识制度,实行无公害农产品的标志管理,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制度。
(五)市场准入。在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逐步建立农产品自检制度,产品检验合格,方可投放市场。经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机构认定的农产品,方可使用无公害标志,进入无公害产品专营区销售。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和销售企业者要自觉接受和配合政府指定检测机构的检测检验,接受执法单位对不合格农产品依法做出处理。定期对准入市场的农产品进行公布,对不合格产品给予曝光。
三、建立健全“三大体系”
(一)标准体系。推广实施国家和行业现行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生产技术规范和产品质量标准,围绕我县主导产业,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制定我县地方标准,使我县主要农产品品种、生产、质量、安全、包装、保鲜和储运等都有标准可依,形成国家、部门和地方标准相配套的标准体系。今年,我县要突出以大米、花豆、早熟梨、蔬菜、茶叶为重点,制定了无公害生产技术标准,加强了宣传、推广和培训,创建无公害基地5个,4800亩。要加紧市场准入、产品质量等配套的地方标准的制定。
(二)检测检验体系。进一步加强在我县的农药、化肥、种子、饲料、兽药、农业环境和食品质量检测检验等质检中心建设,提高检测能力和技术水平。积极争取支持,按照突出重点,合理分工原则,尽快建立县、乡、村农产品检测体系,以全县现有10个农业环境监测点为基础,扶持重点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质量安全监测站建设,使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适应质量安全监控工作的需要。要以县蔬菜办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为基础,进一步加大投入,完善设施,提高检测水平,扩大检测种类和范围,在全县范围内进一步推进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
(三)质量认证体系。实施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和标识认证,对生产环境达到要求,实行规范化生产,经检验符合
第二篇:加强农业标准化 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加强农业标准化 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2013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暨第五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17日在北京举行。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与会并指出,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质量水平总体稳定、逐步向好,但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仍不乐观,存在不少风险隐患。农业部将在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同时,以执法监管和加强农业标准化为抓手,全面提升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陈晓华表示,近年来,主要农产品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6%以上,我国农产品质量水平总体稳定、逐步向好。但是,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仍不乐观,还存在不少风险隐患,特别是农业生产规模小、经营分散,再加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起步晚、基础弱,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任务艰巨繁重,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陈晓华进一步表示,农业部门将按照《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国务院的要求,在抓好农业生产、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同时,以执法监管和加强农业标准化为抓手,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全面提升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一是结合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认真梳理、严格落实各环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形成常态化的制度和模式,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
二是深入开展专项治理,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查处“非法添加”、“制假售假”等违法违规案件,切实解决蔬菜禁用高毒农药、畜产品“瘦肉精”和禁用兽药、水产品孔雀石绿和硝基呋喃、假劣农资等突出问题。加大案件侦办和惩处力度,加强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衔接,严惩违法犯罪活动。
三是坚持从产业化、组织化入手,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强化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从生产源头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四是下大力气加强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加大投入力度,优化资源配置,推进资源整合,切实夯实工作基础,加快提升基层队伍的监管和服务能力。
陈晓华指出,食用农产品是食品的源头。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既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在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下,我国的食品安全必将得到有力保障,老百姓将会吃得更安全、更放心。
第三篇:全面提升兵团城镇化质量和水平
全面提升兵团城镇化质量和水平
《当代兵团》:按照兵团党委六届十四次全委(扩大)会议决定,兵团2015年开展城镇化提升年活动,此次活动具体将如何开展?
李林毓:城镇化提升年活动的开展是为了巩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推进新型城镇化行动计划(2012-2014)》取得的成果,此次活动共分三个阶段进行。
2015年1月至3月进行部署动员,各师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结合实际制定本师实施方案,确定本师开展城镇化提升年活动完成的目标、采取的措施、实施的项目,各团场参照师实施方案制定团场城镇化提升年实施方案,积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2015年4月至12月组织实施城镇化活动年活动的具体措施,各师要成立实施机构,结合实际情况,全面、深入开展各项措施。在坚持“提高效能、分级管理、各负其责、合力推进”的原则下,强力组织协调和业务指导,统筹安排各类工程建设,加强目标管理,严格进度目标考核,加大督导检查力度,确保各类工程按计划、按程序、按目标有序推进,确保圆满完成建设任务。
2016年1月至3月进行考核评估,在此期间,兵团要对各师城镇化建设提升年活动开展情况及兵团推进城镇化行动计划完成情况一并考核,全面评估活动成效,明确“十三五”目标任务。
通过三个阶段按步骤、有计划地有序进行,明确每一阶段的目标任务,将责任落实到各师、团场,在城镇化提升年活动的一年多时间里,全面提升兵团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
《当代兵团》:为更好地开展兵团城镇化提升年活动,2015年兵团城镇化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李林毓:要做好2015年城镇化提升年活动,重点要落实好以下七个方面的目标任务。
一是提升城镇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兵团各级推进城镇化的工作机构和职能,形成高效有序的管理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配套完善促进城镇公共服务市场化的政策措施。努力实现由“以建为主”向“建管并重”的发展方式转变。2015年,各城镇成立城镇综合管理委员会,制定完善管理办法,提高依法管理城镇的能力;大力推进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积极推动社会资本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和市政公用事业经营服务,到年底城镇建设中民间资本投资比重达到50%以上,每个师明确3个至5个团场城镇开展试点工作;推动平安城镇建设,提高物业市场化管理的覆盖面,扎实做好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
二是提升区域城镇化发展水平。更加注重区域统筹、师(市)团场统筹发展,更加注重城镇和产业融合发展,推进连队转型发展,形成以产业为支撑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带动区域城镇化加快发展。2015年,要加快设市建镇步伐,七师、十四师设市上报国家,一师、二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市合一”;推进区域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统筹建设;加快城镇产业发展,推进产城融合;助推原连队居住区转型发展,再启动200个原连队居住区转型发展试点;加强中心连队居住区建设住房和基础设施建设,抓好10个中心连队居住区示范点建设工作,逐步推进团连统筹发展。
三是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按照城市及其相邻团场城镇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原则,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职工群众提供安居乐业的空间环境。2015年,要加大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力度,完成全部城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城镇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均达到95%;加强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平台建设,发挥教育资源对人口的集聚作用,加强交通能力建设,推进体育活动设施建设;加大社区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建设,出台社区治理和服务办法,制定社区治理和服务标准,进行量化考核试点,实现社区治理服务覆盖率100%。
四是提升城镇规划水平。科学定位城镇性质、发展目标和总体框架,优化空间布局和形态,突出特色,发挥好规划指导和调控城镇建设的龙头作用。2015年各师团要对师(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团域体系规划和团场城镇规划进行修订,同时完善专项规划以及近期建设规划;加强城镇规划管理,提高规划的执行力;推进“三规融合”试点,做好铁门关市、芳草湖农场“三规融合”兵团级试点工作;开展城镇特色风貌塑造的试点。2015年,每个师要确定1个城镇进行特色风貌塑造的试点,提升城镇文化内涵和品位。
五是提升住房保障水平。全面完成住房保障目标任务,力争年内实现95%以上的城市居民以及85%以上的腹心团场、80%以上边远边境团场的职工群众住上水暖电卫配套的楼房。2015年,继续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确保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6.5万套,农村安居工程5.5万户,实施棚户区改造10.5万户;抓好棚户区改造,城镇全面清除20户以上集中连片棚户区;进一步提高住房品质,实现符合“一星”级以上绿色建筑标准的保障性住房达到90%以上;加强保障性住房管理,完成保障性住房实名制建档工作,全面解决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
六是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快城镇道路、供排水、供热、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信息化水平,不断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2015年,加强市政道路和城镇照明建设;加强重要水源地保护设施建设和供水系统改造提升,完善公共供水厂水质监测体系;基本普及集中供热,确保集中供热覆盖率达到90%;推进城镇“气化兵团”工程,燃气普及率达到90%以上;加强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城镇污水集中达标处理率达75%以上;实施绿色生态工程,加快公共绿地建设,城镇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创建5个全国生态城镇。
七是提升城镇居民文明素质水平。坚持城镇面貌改善与人的素质提升同步推进,促进人的行为的规范化和思想观念的现代化,共建共管和共享靓丽的城镇环境。2015年,大力开展诚信主题宣传教育系列活动,强化诚信守法意识,继续开展道德大讲堂活动,深入推进法制宣传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普及法律常识,全民法制宣传教育普及率达到80%以上;不断深化文明城镇、文明单位、文明窗口、文明社区、文明家庭等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在全社会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当代兵团》:2014年兵团城镇化率已达64%,而今年兵团城镇化率目标仅仅定在达到65%以上,其中的变化说明了什么?2015年开展城镇化提升年活动,“提升”的本质是什么?
李林毓:在“十二五”期间,兵团城镇化工作重点放在城镇化发展速度方面,通过城镇化率进行考核,而城镇化率的考核是以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兵团总人口的比例为标准,显然,通过数字的比较来反映兵团城镇化率无法全面展示兵团城镇化现状。而现在,将城镇化标准细化分解,以就业水平、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保障率、文化教育等多方面为标准,意味着更加突出了“人”在城镇化工作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2014年到2015年,兵团城镇化水平只提升1个百分点,相比此前每年的城镇化增长速度减缓,这个变化恰恰说明兵团城镇化工作较以前更加注重“质”的提升,“提升”的本质正是今年城镇化工作的重点,更加突出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内涵式发展。
2015年开展城镇化提升年活动,从职工群众最关心的领域抓起、从最紧迫的地方抓起、从制约发展的瓶颈抓起,从与职工群众切身利益最直接、最相关、看得见、摸得着的方面加以推进,要进一步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和水平,加快向现代生产方式、现代生活方式转型,使城镇化涵盖的领域更全面,让更多职工群众从城镇化成果中受益,切实提高幸福指数。进一步增强职工群众的凝聚力、向心力,充分发挥兵团”稳定器、大熔炉、示范区“作用,为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出更大贡献。
《当代兵团》:为了确保兵团2015年城镇化提升年活动的顺利开展,兵团在保障措施方面具体做了哪些工作?请您用一句话来描述您理想中的兵团城镇化建设取得的效果应该是什么样?
李林毓:3月29日,兵团党委副书记、司令员刘新齐在兵团城镇化提升年活动启动仪式上指出,城镇化提升年活动覆盖广、环节多,要做好保障工作,他强调要在四个方面加强保障措施,确保兵团城镇化提升年活动的顺利开展。
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任务,落实责任,周密部署,统筹研究,协调、解决活动开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各师、团场作为推进活动落实的责任主体,要建立工作推进机制,研究制订实施方案,确保顺利实施。兵团有关部门要按照责任分工,加强指导协调和督导检查,扎实推进职责范围内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二是要落实政策措施,兵团各部门及各师要按照确定的目标任务,结合实际制定完善各类配套政策,推进活动开展。要利用好中央投资以及其他专项补助资金,盘活存量资金,重点投入城镇化建设工作,兵团、师每年从本级财务预算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支持城镇建设。进一步加强与援建省市的协调配合,把提升城镇化质量作为援建重点,充分利用对口援建省市的市场、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优势,推进城镇化建设。
三是加强督导检查,要加强兵团对师、师对团场的定期和不定期督导检查。年底师负责组织对团场考核,兵团负责组织对师考核,并对部分团场进行抽查,考核结果上报兵团。
四是做好舆论宣传,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开展持久、广泛、深入的宣传活动,营造良好氛围。针对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分类指导、总结经验,及时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全面推进。
最后,用一句话来描述兵团城镇化要实现的一个蓝图,我希望我们的城镇化是让职工群众生活在田园里,居住在花园里,享受最现代、最便捷的公共服务,让每一位职工群众都以自己是兵团人而自豪。这个美好蓝图正是我们的目标,也是我们努力工作的不竭动力。
第四篇:提升农产品质量认证水平调研报告
我县地处湘北边陲,拥有丰富的资源,主要农产品的产地城市化、工业化程度低,城市和工业产生的“三废”污染物对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时间短、程度轻,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环境和资源优势。我县的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近年来发展迅速,但是目前仍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何进一步加强我县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仍然是需要
不断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一、我县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的发展现状
多年来,我县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开辟思路,积极探索,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位居全省前列。截止2008年11月,我县共认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20个、产地面积7.91万公顷,认证无公害农产品产品22个,其中粮油产品2个,茶叶5个,蔬菜4个,水果5个,畜禽产品5个,其它1个;绿色食品企业5家,产品5个,产量26896吨;有机食品企业8家,均为茶叶企业,产品19个,产量813.5吨。
二、我县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存在的问题
总体上看,我县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呈现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产品质量稳定可靠,产业水平不断提高,品牌效应日益增强,但同时存在的问题也是我们不容忽视的:一是认证产品结构不尽合理,市场需求较大的畜禽肉类产品所占比例极小,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二是市场流通体系和优质优价竞争机制发育相对滞后,品牌价值尚未得到充分实现,影响着开发效益;三是认证产品保障体系不完善,个别生产企业仅仅是通过认证了事,求得一个“绿色”或“有机”卖点,认证后的管理、企业自律行为、规范用标等,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社会对认证产品品牌的认知度;四是由于市场准入制度没有实施,很难体现认证产品的优质优价。
三、加强我县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的对策
(一)、围绕中心工作,做到“四个结合”
1、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 农产品质量认证是引导和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一项有效措施。要重点结合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和“优粮工程”建设,积极组织规模开发,抓好大型标准化基地建设,加快产品认证步伐,扩大总量规模。
2、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相结合 农产品质量认证是龙头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的一条重要途径。龙头企业,特别是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代表了农业企业的最高水平,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具有市场竞争优势,代表了安全优质农产品品牌形象。产业化龙头企业与认证农产品品牌有机结合,融为一体,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能促进我县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全面提升。
3、与农民增收相结合 农产品质量认证是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增长点”。要通过宣传和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培育认证农产品消费市场,做好厂商合作、产销衔接,利用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调动农户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的积极性,促进农民增收。
4、与农产品出口相结合 农产品质量认证是扩大农产品出口的一个有力手段。要密切跟踪国外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标准和认证制度,开展国际认证合作,突破贸易技术壁垒,在促进农产品出口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二)、加强组织领导,实施整体推进
加强领导,落实措施是推进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和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重要保障。要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加快地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坚持把维护农民利益放在工作的首位,将其纳入我县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考核机制,主要领导亲自挂帅,主管领导具体负责,配齐配强专职工作人员,纳入目标考核责任制。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过程中正确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确定发展方向和发展阶段,建立健全长效发展机制。
(三)、制定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投入
制定长期稳定的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开发政策、资金扶持政策等,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股份制联合体和专业协会等,增加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数量,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借鉴江苏、山东、福建、黑龙江等地的先进经验,建立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机制,加大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方面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设立农产品质量认证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标准制定、认证认定、基地建设、市场营销和监督检查、宣传培训等工作,对于获得认证的企业给予资金或其他形式的奖励。
(四)、加大宣传力度,强化业务培训
充分利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形式,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借助各方面力量开展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宣传活动,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倡导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为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的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在技术培训方面,采取多种形式有计划、有步骤的对从事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的主管部门、生产者、生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质量监督检测人员进行理论知识和生产技能的培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建立起一支懂生产、善经营、会
管理的专业技术队伍。
(五)、明确工作重点,提高认证水平
目前,农产品质量认证已成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成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也是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抓手”。要充分发挥农业部门的职能作用,紧紧依托农
业系统的资源优势和技术条件,结合我县农业发展的实际,不断地规范、创新和完善我县农产品质量认证管理的运行体制和发展机制,保证认证工作的有效性、公正性和规范性。
(六)、加强后续管理,打击假冒伪劣
加强获证产品的后续监督和管理,做好获证企业和产品质量抽检工作,对抽检不合格的企业和产品,取消其认证标识使用权。配合工商行政管理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加大对认证产品市场的管理力度,严厉打击假冒认证产品的违法行为,保护认证产品生产企业和消费者的权益,维护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市场形象。
第五篇:对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思考
对我县蔬菜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思考
绥阳县农牧局李安碧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重于泰山。农产品质量安全不仅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质量,而且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它直接关系到人民的消费安全和社会稳定,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措施。
近年来,国际国内均出现过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近期安徽的毒姜,前几年的奶制品“三聚氰胺”等事件,已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较大影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现阶段农业生产的重要工作,已成为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生命线,已成为政府高度重视和社会特别关注的热点。为了全面提高和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增强市场竞争力,保障人民群众消费安全和身体健康,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笔者就如何营造安全健康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工作和消费环境作一定浅显思考。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现状
(一)相关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
自2006年以来,我县极积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管理办法》、《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并先后制定了《绥阳县无公害蔬菜发展规划》和《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到目前为止,全县初步建起了一套蔬菜等农产品质 量安全保障体系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标准体系。
(二)农产品安全生产情况
我县自然条件优越,农业资源丰富,境内暂无重大工业、企业,农业生态环境良好。据调查统计,我县2012年全年粮食总产量达27.01万吨;油料2.89万吨;蔬菜(辣椒)40.6万吨,其中干辣椒产量2.8万吨,鲜蔬菜产量37.8万吨;生猪出栏50.20万头;牛出栏1.34万头;羊出栏2.69万只;禽类出栏315.21万羽;肉类总产7.24万吨,禽蛋产量达0.54万吨,水产品总产量0.311万吨。从以上数据可看出蔬菜产业是我县农业增效的主导产业。
(三)全县专业合作社建设情况
我县的专业合作组织,在国家政策扶持和指导下,在县委政府的重视下,发展较快。2007年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6个,2008年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8个,2009年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64个,2010年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26个,2011年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34个,2012年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41个,2013年第一季度成立5个,合计194个。其中:种植类134个(果蔬类51个,农作物10个,高梁6个,金银花8个,茶叶3个,魔玉2个,烤烟类37个,薯类16个,中药材1个);养殖类30个。但这194个当中基本运行的只有170个,薯类基本上未运行,正式录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统计网128个。
(四)“三品一标”认证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到2012年底全县累计完成7个无公害农产品(蔬菜)认证(其中4个在2012年完成),无公害农产品产地 换证 1个,无公害产地3个,无公害蔬菜产品6个,回归鸡蛋1个,正在培育有机农产品基地一个。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开展情况
(一)蔬菜农药残留检测情况
自2009年以来,我县主要采用海红鑫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仪对从基地、超市和市场抽取的农产品(蔬菜、水果、食用菌)进行农药残留情况检测,检测项目为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总的残留量检测样品主要从15个乡镇的蔬菜种植基地、县城内食为天和蓝天市场、兴隆和福乐多超市抽取。每月2-4次不定期进行农残例行抽检外,还在节假日、重大活动期间开展农残抽检,对检出不合格的移交执法队进行处理。2011年抽检样品625个,经速测未出现不合格产品,2012年抽检样品867个,检出2个不合格,2013年7月止抽检562个,检出1个不合格,对不合格产品移交执法大队、农安股进行了处理和整改。
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抽检工作的正常开展,对违法经营、使用高毒高残农药等农业投入品和销售不合格农产品的违法行为得到一定遏制。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机构体系建设情况
2006年起绥阳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挂靠于绥阳县植保植检站,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在县委政府和局领导的高度重视下,2012年根据相关部门批复正式从县植保植检站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站所,于2012年5月在县洋川镇古城路3号正式修建“绥阳县农产 品质量安全检测站”,总面积564.13平方米,总投资71.229万,室内面积377.5平方米,7月竣工,8月通过县级验收,9月投入使用。同时在9月签订了采购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仪器68台(套、批)合同,合同金额187.8万,目前供货已完成,在2013年6月通过了仪器采购县级验收,现正在组织进行相关培训和练习。人员从局内部调整和向社会公开招聘,2012年招聘2个,局内调整4个,2013年计划招聘1个,现实有编制人数6人,实有在岗人数5人,1人抽调局财务室。15个乡镇于2012年7月正式挂牌成立相应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蔬菜等农产品生产期长,存在自然环境和分散经营的特点,既存在市场风险又存在自然风险。
(一)标准化生产程度低。我县农产品生产经营分散,规模小,随意性大,组织化程度低,不易管理,难以满足农产品质量标准化的要求。同时一家一户分散生产经营,生产标准、技术规程难以落实到位,无法从源头上保证蔬菜等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农业生产经营企业质量品牌意识不强。多数蔬菜等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重发展生产、轻开拓和质量品牌培育,重项目申报、轻生产质量安全监管。全县农产品种类多,生产记录台帐不健全、不规范,生产过程中存在不依照有关标准化规程操作的现象。
(三)检测技术人员没有检测实践经验。由于检测机构刚刚成立,检测人员都是从局内部别的专技人员中调整和向社会招聘新的技 术人员,没有专业熟练的检测技术和专业实践经验。
(四)检测项目单一。我县现有检测技术与实际要求差距很大,仅限于使用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仪对蔬菜进行定性检测,不能进行定量分析,检测手段还不能满足市场准入和准出的要求。乡镇生产基地、超市、、农贸市场未配备检测设施和仪器,无法开展自律性检测工作,不利于蔬菜等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全面监督管理。
(五)无财政专项检测经费。蔬菜等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主要是一项利用资源、能源和化学试剂等实验耗材来检测农产品中对人类有害物质农药的大量耗材工作(一支一般的氨基酸固相萃取柱都是11元,好的是30多元一支,而且是一次性的),一开展就得用资金来铺路,如无足够专项财政资金的投入,农残检测工作就无法正常开展。
四、建议与对策
(一)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营造良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环境。加强蔬菜等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事关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以及城乡人民生活与健康,意义重大。各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和广度,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普及宣传,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宣传、培训计划,充分利用标语、广播、电视、报刊、网站、会议等多种形式强化宣传教育工作,切实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认识,积极营造全社会关注、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监管队伍建设 要切实加强县级检测站技术人员检验检测技术培训,熟练掌握蔬菜等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同时也要加强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政管理、行政执法、技术服务队伍建设,通过引进、培训等多种途径充实技术力量。还要培养一批在风险评估、标准制定、质量认证等方面具有较高专业水准的专家型人才,又要培养一批面向基层、面向实践、面向生产第一线的实用型人才。
(三)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三大体系”建设
一要加强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标准化是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可靠保证,要结合我县农业种植实际,对粮油、杂交水稻、蔬菜、水果金银花等主导产业进分析,有重点地制定和完善各类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并逐步将其延伸到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全过程。通过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的应用,充分发挥其在安全生产技术普及与推广中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引导生产者和经营者按照国家现有农产品标准进行生产和加工,并相应提高农产品的分级、包装、保鲜、储运的标准化水平。
二要继续加强和完善检测体系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建设,通过检测资质认证;在乡镇机构改革中推进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赋予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职能,充实人员、改善办公条件、配备速测仪,开展当地主要农产品的检测工作。蔬菜生产基地、农贸市场、超市盯自配速测仪器。形成县乡监测机构监督抽查与产地和销售市场日常检验检测相互交叉、互为补充的质量检测机构。
三要加强农产品认证体系建设。积极引导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农业生产合作组织和种植大户开展“三品一标”农产品认定和认证,创建名牌农产品,并对认证的农产品给予一定的奖励。
(四)大力推进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
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市场接准入要求,强力推进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进入农贸市场、超市销售的农产品必须具有农产品有效合格证方可销售,严禁不安全农产品进入市场;建立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加强农产品经销店、超市与基地对接,与农产品生产基地签订长期供销合同,基地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做出承诺并承担责任,逐步推进农产品分级包装上市,标明产地、建立经营档案。
(五)争取和加大财政专项资金投入
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是一项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的社会事业,事关广大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政府要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检测经费的投入,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正常开展,提高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广大人民身体健康。
(判断的原理主要是农产品中残留的有机磷、氯类农药抑制检测试剂酶的活性而产生抑制率,当抑制率越小证明农药残留越少,反之则多而不安全。我县目前判断标准为国标,当抑制率在50%以内为合格,等于或大于50%时为不合格)。
2013年8月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