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建设规划

时间:2019-05-12 19:19: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建设规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建设规划》。

第一篇: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建设规划

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建设规划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之一,是国家对农机支持保护的重要内容。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建设是农机市场化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政府支持和促进农机发展的重要内容。

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由服务与管理两部分构成。农机社会化服务,主要是政府

部门、农机组织和其它社会组织向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供以农机生产资料为主的产前服务,以完成生产作业劳动为主的产中服务和以农产品初加工运营为主的产后服务;农机管理,主要是农机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开展对农机销售、作业服务、维修等农机市场的监管、农机户权益的维护等农机执法和管理。

本规划依照农机部门的职能,针对目前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管理的关键和薄弱环节,重点突出政府在公益性技术服务方面的主导作用,着力解决执法管理方面执法人员水平低,执法手段差的问题;解决农机组织化程度低、服务功能欠缺、结构不合理和资源浪费的问题,创新运行机制,强化服务能力,提高执法水平,进一步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建设,以更好地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和依法兴机方略,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发挥重要作用。

根据省政府《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意见》(陕政发[2004]47号)和农业部《农业“七大体系”建设规划》,结合我省农机发展实际,特编制本规划。

一、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省政府主管领导非常重视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1995年以来,在多次全省农机专业会议上明确要求农机部门大胆尝试、积极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是农村改革和发展的产物,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已初具规模。目前,在农机技术服务方面,基本形成了以政府农机推广机构为主体,以农机合作服务组织为补充的多层次农机技术推广体系,据统计,2005年全省共有县乡农机推广机构95个,推广人员1419人;有各类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76.77万个,从业人员87.26万人;跨区机收作业服务队就是农机作业服务市场化社会化的典型代表,其中当年全省共组建跨区机收作业服务队554个,较上年猛增了107个;广泛开展了技术和作业服务,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农机执法管理方面,初步形成了农机管理、监理执法体系,农机执法人员已达人,承担着3部法律法规和10余部部门规章的执法监督任务,为维护行业市场秩序和农民、农机户合法权益履行了职责。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已成为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和依法治机方略的重要载体。

但是,我省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还很薄弱,与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与发达地区水平比,还存在许多差距。目前的突出问题是,定位不准确、结构不合理、功能不完善、服务层次低、运作不规范、运行机制不灵活等。从农机技术服务看,定位上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混淆,政府提供公益性服务的职能没有落到实处;结构上出现断层,一些地方农机技术服务延伸不下去,难以到村到户,特别是多元化的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发育滞后,难以满足新阶段农民增收致富的多种需要;功能上手段落后,技术传导能力弱,全省80%左右的乡镇农机机构缺乏工作所需的办公及试验示范设备、机具等,我省目前农机科技成果转化率仅30%—40%,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不足30%(如农机节本增效、保护性耕作技术),远低于我国发达地区的水平。从执法管理看,定位上重行政审批轻监督处罚,监理上重罚轻管,消弱了执法效力;结构上执法主体较为分散,手段差,素质较低,执法效能不高;功能上监管薄弱,只收费少监管的现象多。因此,加大投入、推进改革、改善结构,完善功能、规范运作是健全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的重要任务,对于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建成完善的农机市场经济体制至关重要。

(一)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建设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

增加农民收入最根本的途径是要普及先进技术,提高农民素质。建设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把农机先进适应技术传导下去,把各项农机服务开展起来,搞好技术引进、试验、示范,进行农机技术信息交流和传播,组织农民农机技术培训教育,有利于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提高农机户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以抗御市场风险,有利于实现标准化生产,促进农产品质量提高,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有利于农机科技成果转化和经济技术信息传递,降低农机生产经营成本,实现节本增效;有利于国家有关政策的宣传和落实;能够更好地满足农民在农机结构调整中的多样化需求,带动和促进农机户增收。

(二)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是国家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具体要求

今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要求“积极培育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加强农业发展的综合配套体系建设。搞好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等‘七大体系’建设。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建

设规划,加强政策引导,明确职责分工,多渠道增加投入,加快建设步伐。”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与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亦属扶持加强之列。去年底下发的《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意见》(陕政发[2004]47号)也为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

(三)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

系建设是国家对农业实施支持与保护的重要渠道和改革农机管理方式的切入点

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转变政府的扶持方式,是应对加入WTO后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建设,形成更完整更全面更科学的扶持载体,便于更好地实施“绿箱政策”,开辟了政府支持保护农业的又一重要通道。

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要求,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建设,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基础性支撑,推进农村经营体制创新,符合农机管理方式改革的方向,有利于逐步形成职责明确、运转灵活、有序高效的农机管理体制,避免政府对农机管理的“越位”与“缺位”,更好地发挥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职能。

二、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和依法治农方略,发挥政府的引导和带动作用,以强化载体为重点,以提升能力为核心,以巩固支撑为根本,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突出公益性技术服务,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网络;突出农机综合执法,健全农机执法监督网络,逐步形成服务与管理协调发展的人力资源支撑,构建适应新阶段农机发展需要、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为我省建设农村小康社会提供多形式、多层次、多样化的公共服务和公正、规范、高效的社会管理。

(二)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协调发展原则:一要结合区域农业及农机发展特点;二要结合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农业生产经营环节的农机服务具体需求状况;三要协调农机内部管理、科技、教育培训、推广、安全监督等之间的关系。

2、政府扶持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原则。

3、营利性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

4、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因地制宜,多样化发展的原则。

(三)建设目标

围绕我省种植业、果业、畜牧业三大区域布局规划,在2006年一2010年的建设规划期内,逐步建成一支队伍精干、结构合理、功能齐全、装备精良、运转灵活高效,能分别承担农机社会化服务和农机执法职能的服务与管理体系。

——农机服务水平有明显提高。构建起以国家农机推广服务机构为主体,科研教育单位、企业、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广泛参与,上下连贯、分工明确、功能齐全、运行有序、结构开放的基层农机服务网络,成为提供公共性、一般性农机技术服务的有效组织载体,拓宽科技下乡渠道,提高成果转化能力,满足农民对农机服务的多种需求。

——农机公共服务设施有明显改善。农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有较大进展,服务功能有较大提升。

——农机组织化程度有较大提高。大力发展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实现40以上的主要农业劳动通过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完成。

——农机执法监督能力有明显增强。建成一支以综合执法为基础、法律法规授权的农机管理、监理、质量监督等专业执法相配套的专职农机执法队伍,执法装备水平不断提高,执法监督能力进一步增强,依法履行好规范农机市场秩序、保护发展环境、保障农机产品质量及农机安全生产的职责,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三、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建设重点

要全面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建设,实现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在规划期内,重点实施好四大工程。通过基层农机推广服务网络建设工程,畅通科技下乡渠道,提高成果转化应用和公共服务能力;通过农业执法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推进依法治农进程,提高农业执法监督能力。

(一)农机推广机构服务功能提升项目

充实、改造,提升县级和区域农机推广机构的服务功能,要以农机项目实施中的技术试验示范基地为依托,形成区域范围内的新型技术扩散网络,开展关键性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通过先进机具的配备、升级,指导农机户进行各项农机生产服务。扶持建设20个县及区域站,完善、建设50个农机化信息工作站,通过信息服务设施和培训场所的建设和完善,增强收集处理农机技术、政策、市场等各类信息的能力和培训能力,使先进的农机技术更快更好地推广应用于农业生产。

(二)农机科技示范基地及科技进村入户建设项目

依托区域或乡镇农机服务机构建成一批标准规范的农机科技示范基地,成为“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试验示范基地,农机先进实用技术的培训基地”,形成上联农机科技教育单位和农机生产企业,中间依托农机推广服务机构,下联千家万户的农机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的绿色通道,引导结构调整向深度广度进军。规划期内扶持建设50个农机科技示范基地。

同时,在部分有代表性的行政村,选择农机技术员或专业大户,补贴配备一定的设备或新型机具,建设农机科技进村服务点,扩大农机技术发送辐射网络,在农民中培育一大批农机科技应用带头人,形成新的推广力量,沟通推广服务机构与农民联系的“桥梁”,实现农机服务驻村入户。培育10000个农机户。

(三)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及服务网建设项目

围绕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以为主导产品和名特优产品服务为纽带,建立农机合作服务组织营销服务网,为农机合作服务组织配建服务场所、农机产品经营网点以及开展信息、培训、仓储、运营服务的必要设施。强化农机专业户市场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加快发展农机大户,引导发展农机协会、农机合作社、农机中介组织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逐步形成以农机大户为龙头,农机专业户为主体,农机协会与中介、合作服务组织、经纪人为纽带的农机服务产业化新模式。发挥农机专业户在农机作业服务市场中的主体作用,农机专业户达到15万户;发挥农机大户农机作业服务能手和致富标兵的示范带动作用,培育农机大户1万户;因势利导发展以利益为纽带、以自愿互利为原则的各种新型农机服务组织,把提高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推动农机规模经营与维护实现农民自身的利益和愿望紧密结合起来,发展农机合作社120个(其中,省级认定和扶持60个),规划期内计划扶持50个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产销网点,农机专业协会300个,农机中介服务组织700个;加快乡村农机站队改革并提高其服务能力。

(四)农机执法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按照推进执法体制改革的要求,通过项目建设的引导,整合执法力量和执法资源,理顺执法体制,健全专职执法队伍,强化执法手段,提高执法效能,确保农机法律法规得到全面有效实施。

现行法律和行政法规授权农机管理机构、监理机构行使相关执法职能。规划期内,支持建设10个市级和30个县级(市、区)的农机管理、监理局(站、所)。执法基础设施要突出重点,分类建设。以提高农业综合执法能力;广泛开展农机普法教育和法律咨询活动,更好地维护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四、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建设的保障措施

为建设好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建设体系,发挥建设项目的带动作用,应以体制创新为动力,资金投入为保障,在机制改革上有大的突破。

(一)改革基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

要在试点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进基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改革,明确职能定位,完善运行机制,构建新型的县乡村农机技术服务网络。

1、明确基层农机推广服务机构的职能定位

改变目前基层农机管理(推广)机构政、事、企不分的状况,逐步分离基层农机推广机构职能。农机推广机构要定位准确,确保公益性职能的履行,逐步退出经营性服务领域。切实例行《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所赋予职能,承担好关键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农机公共信息服务,农民农机技术培训等公益性职能。分离营利性服务,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实行市场化运作,建立经营性农机合作服务组织。

2、调整基层农机推广机构的设置

强化县级农机推广服务能力,整合人员力量,充实乡村基层,不断增强县级技术传导能力;改革乡镇(区域)农机管理服务机构,根据本地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的要求,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地方财力的实际,选择适宜形式设置乡镇一级农机推广服务机构,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可以试办服务于几个乡镇的农机推广服务区域站,承担公益服务职能。原有乡镇农机管理服务机构可在国家扶持下逐步改制为农机技术推广、生产经营相结合的经营性农机合作服务组织。逐步理顺管理体制,探索派出管理的新模式。

3、实行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聘用制

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定员,竞争上岗、择优录用,实行聘用制。录用人员的考试、考核要体现专业特点,合理安排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比重,大力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专业农技人员进入基层的农机推广队伍。

4、培育多种形式的农机合作服务组织

发展群众性村级农机服务组织,造就一大批农机技术人才;加强农机各部门之间的联合,推动跨地区、跨专业推广服务机构之间的横向协作;推动多元化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的发展,鼓励更多的企业和市场中介组织开展农机服务,推动服务队伍多元化、服务行为社会化、服务形式多样化,逐步形成政府引导与市场配置相结合、相协调,互为补充、互为依托的农机合作服务新格局。

(二)改革农业行政执法体制

要围绕深化农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完善农业经济法律制度,改革农业行政执法体制。

1、创新农业执法管理方式

逐步实现农机执法管理“两个相对分开”,即:审查审批职能与监督处罚职能相对分开、监督处罚职能与技术检验职能相对分开。罚没收入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防止以罚代法。减少行政审批项目,发挥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作用,逐步形成行政处罚综合、行政审批集中、检测检验中立三方面职责分明的配套运作机制。

2、实行执法人员资格准入制度

全面实行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制度,执法人员须经培训考核合格,取得《农机行政执法证》后方可上岗。将专职农机执法人员纳入公务员序列或参照公务员管理。加强对执法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做到依法办事,公正执法,服务三农。

(三)加大对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改革投入机制

加大资金投入是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保证,要充分发挥政府的投资引导作用,努力使投资水平有较大提高。

1、明确投资主体。各级政府是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投资的主体。对于公益性农机技术服务和农机执法监督,应按《农业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陕西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和中央“一号文件”等法律法规和文件的要求,列入财政预算,纳入建设计划,保证设施建设经费和运转经费,并逐年增加。对于经营性部分及农村各类合作服务组织,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意见》,从2006年起,每年在各级财政中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千方百计扩大投资增量。用于支持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开展信息、技术、品牌认证、市场营销服务和质量标准制定、会员培训等工作。有关金融机构要重点支持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兴办仓储设施和加工企业。各级农机部门在标准化生产、农机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农机产品市场营销及引进新技术、新机具等项目资金中,重点扶持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各级农业综合开发等部门在项目安排上,也要向运转规范、管理严格的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倾斜。对农机合作服务组织从事的农机科技开发和科技推广项目,经过论证和筛选,凡符合条件的,各级科技部门要列入科技专项资金支持范围予以扶持。用于扶持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的资金要设立专户,加强管理,实行专款专用。

2、开辟多元化投资渠道

政府农机技术推广项目资金要对社会开放,允许符合条件的各类农机技术推广实体参与申报。鼓励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和外资投资农业社会化服务设施建设,开辟多元投资渠道,分层次形成配套资金,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3、切实落实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各级税务部门要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的规定,对以农机合作服务组织为主的各类经营型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在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提供服务和劳务所得的收入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对从事农机作业、修理、排灌、病虫害防治以及相关技术培训业务的收入免征营业税。

4、发挥投资效益。整合资金资源,调整资金存量,集中力量加快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建设步伐。项目实施要先行试点,在试点成熟和取得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广;项目安排应引入竞争机制,采取竞投标方式确定扶持对象;项目建设实行责任制,确保建设质量和投资效益。

(三)加强领导,确保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建设

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建设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建设是一项创新的工作,任务艰巨,缺少可借鉴的成功成熟经验,需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因此,要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起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具体负责机构和工作人员落实到位的组织保障机制和工作机制

第二篇: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

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由服务和管理两个系统构成,是科教兴农和依法治农的重要载体。突出公益性技术服务和农业综合执法,重点强化队伍建设和能力提升,围绕构建多形式、多样化、多层次和公正、规范、高效的体系目标,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摘自农业“七大体系”建

设规划

能力,在强化与创新中提升

最近,适应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农业部推出了农业“七大体系”建设系列规划,《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建设规划(2004-2010年)》是其组成部分之一。这份规划以构建和完善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系统体系为蓝图,明确了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和基本思路,提出了改革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农业行政执法体制、体系建设投入机制等几项具体的保障措施。

转变现状,积极应战,直面WTO竞争规则

我国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有了一定基础。早在1991年,国务院就下发过《关于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通知》。作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在计划经济时期就已初步形成。近几年,农业执法服务建设也取得很大进展,国家已出台了29部农业法律和行政法规,在农业经济活动的主要方面实现了有法可依。显而易见,社会化服务与管理,这两个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轮子,已经并行运转了多年。然而,这两个目前已基本成型的轮子,在运转中并不是很顺畅,达不到应有的效果。问题的症结在于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还很薄弱,与农村改革发展需要比,与发达国家水平比,还存在差距;体系本身还存在着定位不准确、结构不合理、功能不完善的现象。从农业技术服务看,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混淆,政府提供公益性服务的机制没有形成,公益性服务的职能没有落到实处。全国80左右的乡镇农业“五站”缺乏工作所需的仪器设备、试验示范基地和培训场所,我国目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仅30-40,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不足20,远低于发达国家70-80的水平。从执法管理看,行政审批与监督处罚不分,监督处罚与检疫检验不分,削弱了执法效力;执法主体分散,多头执法、重复执法,执法效能不高。实践证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竞争力增强的迫切要求,需要政府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以及转变政府的扶持方式。而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建设,形成扶持载体,便于更好地实施“绿箱政策”,是政府支持保护农业的重要渠道,有利于增强农业的整体竞争力和提升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水平。可以说,建设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是我国农业在WTO时代的必然选择。从这种意义上说,《规划》正是承担了这一功能。

改善服务,创新机制,迈过“最后一道坎”

随着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政府机构改革、部门职能转变不断向前发展。改革与转变的着眼点既有“硬件”,也有“软件”,主要是提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在农业部门所提供的各项服务中,最为关键也最为出彩的一个环节,就是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国家农技推广体系在动植物新品种和重大技术推广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推进了农产品产量与品质的大幅度提高,增加了粮食、禽蛋、肉类、鱼类等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基本形成了以专业为主的事业型推广网络,完善了适合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推广方式。到2003年底,全国种植业、畜牧兽医、水产、农机化、经营管理五个系统,县、乡两级共有推广机构15.1万个,其中县级约2.37万个,乡级约12.73万个;县、乡两级推广机构共有农机推广人员100.8万。骄人的业绩,见证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曾有过的辉煌。然而,这一体系日显疲态。由于服务网络断层、服务功能不全、服务设施落后、经费保障不力、人员素质不高、法制建设滞后等问题,致使农技推广体系的服务功能弱化、服务方式落后、服务水平不高,严重影响了推广功能的发挥。为了改变这一状况,给体系注入新鲜血液,《规划》采用创新农技推广体制与机制、明确农技机构职能、科学设置农技推广机构、优化农技推广队伍、保证必需的财政供给等多方面措施,营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网络,打造为农民服务的平台。同时,明确提出政府农技推广机构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确保公益性职能的履行。通过政策扶持,为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农民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开展为农服务营造良好的环境,逐步形成政府与市场互动发展、互为补充的农技推广新格局。12月13日,回良玉副总理在中国农业大学调研时强调,要深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建立农业科研、开发、推广一体化的新机制,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解决好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和技术扩散“最后一道坎”的问题,努力提高生产能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生产力。《

规划》针对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不健全的问题,突出了政府在公益性技术服务方面的主导作用,全面建设高效的推广服务网络。《规划》的实施,必将再次焕发出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活力。

强化管理,提高效能,全力建设农村和谐社会

前不久召开的农业部党组扩大会议强调,农业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农业和

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进一步转变职能,改进并完善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管理方式,提高按市场经济规律指导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力,提高综合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管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力。同时要积极推进依法治农,强化农村社会管理。1996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相继下发了一系列文件,要求推进综合执法,新修订的《农业法》明确规定,各级部门“应当在其职责范围内健全行政执法队伍,实行综合执法,提高执法效率和水平”。目前,全国已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266个县、127个市(地)成立了农业综合执法机构,浙江、福建、贵州、江苏、重庆6个省、市还成立了省级综合执法机构。但是,总体上看,目前农业执法建设还不能完全适应依法行政、依法治农的需要,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执法体系不健全,部分地方尚未建立专职农业执法队伍;二是执法队伍的人员素质结构不尽合理;三是农业执法基础设施薄弱,手段落后,经费不能全部落实。针对这些问题,《规划》策划建设农业综合执法基础设施、法律和行政法规授权的专业执法基础设施、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基础设施三大板块,可以说抓住了问题的根本所在。加强综合执法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执法机构装备,提高农业执法效能,规范农资市场秩序,保护农业资源与环境,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农民利益,是提高执法能力,满足执法工作的目标和关键。对此,《规划》也给出了具体的建设蓝图。通过加强农业执法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农业执法体系,促进政府转变职能、改进管理,由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的直接管理转向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的间接调控,进而从根本上解决执法主体错位、缺位,以及“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实现依法行政,依法治农。我国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尤其是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执法服务体系的建设已非一日,但为什么还存在那么多问题呢?怎样才能更快地改变状况呢?农业部认为:根源在体制,关键在投入。解决问题必须从根源着手。对此,《规划》在农业社会化服务和管理体制创新、建立新型服务形式和管理方式方面,进行了许多积极有益的探索。比如,在社会化服务方面,主张实现公益性与经营性服务分开,形成政府主导、示范带动、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高效机制;在依法管理建设方面,制定修改相关配套规章、实施细则以及标准、技术规范、操作规程,逐步形成行政处罚综合、行政审批集中、监测检验中立的职责分明的配套约束机制。如此这般,必将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走上快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第三篇:农机社会化服务作业合同

农机社会化服务作业(水稻机收)合同

甲方:

乙方:

经协商,在平等互利、保证双方权益的基础上,甲方为乙方提供农业机械水稻收割作业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双方签定如下条款:

一、作业内容

1、甲方负责向乙方提供收割机开展水稻收割作业服务。

2、具体作业地点:江西省市县乡村组。

3、作业面积:亩(1亩=666.7平方米)。

4、作业时间商定为年月日至年月日

二、作业费标准及结算方式

5、作业服务费标准按元/亩计算,共计:元。

6、结算方式:每天作业完成后,乙方要当场确认并按作业量核算作业服务费。乙方应当当天以现金足额向甲方支付作业费或双方协商收费方式:。

7、双方对作业面积有异议时,按双方实际丈量作业面积计算。

三、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8、甲方要按合同要求准时到乙方指定的作业地点开展作业服务。

9、甲方要保证投入作业服务的农业机械技术状态良好,驾驶操作人员具备合法的资格,按照操作规程作业,确保安全生产。

10、甲方应按照农艺要求保证作业质量,作业质量应当符合国家或地方标准要求,无国家和地方标准的作业项目,可结合当地实际,由甲方当场示范作业标准,或由双方协商确定作业标准。

11、甲方为作业地县域范围外的,乙方应事先告知作业服务地的地理位置、作业环境、种植规格、道路交通状况及风俗习惯等相关情况。

四、违约责任

12、任何一方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均由违约方负责赔偿。

13、因天气等不可抗力或者其它意外事件使得本合同无法履行的,可以解除本合同,双方不承担违约责任。

五、其他事宜

14、未尽事宜,甲、乙双方经协商一致可另签定补充协议,其法律效力同本合同。

15、为保证合同履行,双方同意由为见证方。

16、甲、乙双方发生纠纷,可向见证方、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农机、农业管理部门申请调解,也可向合同仲裁机构或人民法院提出仲裁或诉讼。

17、本合同一式叁份,甲方、乙方、见证方各执一份,经叁方签字盖章后生效,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单方更改无效。

甲方:负责人身份证号:联系电话:_______ 联系地址:

乙方:负责人身份证号:联系电话:_______ 联系地址:

见 证 方:联系地址:联系电话:_______

年月日

第四篇:曹县农机社会化服务情况调查

曹县农机社会化服务情况调查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特别是购机补贴的大力实施,曹县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得到长足发展,服务形式日益多样,服务组织不断壮大,服务功能更加完善,服务范围进一步拓宽,有效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目前,曹县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构成主要有两部分组成。一是农机中介服务组织。主要从事农机作业的信息、技术咨询、合同管理与运行服务,其主要形式是农机行业协会、农机经纪人、农机作业协会,一般在民政部门注册;二是农机服务实体。主要从事农机作业、农机推广、农机经营、农机维修等服务,主要形式有农机作业服务公司、农机作业服务队、农机专业户、农机大户及农机维修网点,一般在工商部门注册,县农机部门实行资格管理。曹县现有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1620个,人员6833人。其中,拥有农机原值20-50万元的服务组织629个,3145人;拥有农机原值50万元以上的58个,1160人;农机专业合作社56个,448人。现有农机户127269个,人员172708人,其中,农机化作业服务专业户28824个,69840人。农机化中介服务组织59个,人员177人。农机维修服务点154个,367人。农机经销服务企业5个,40人;农机经销服务点116个,275人。农机供油服务站262个,440人。乡村农机从业人员达到236642人,其中,拖拉机驾驶员22701人,联合收获机驾驶员1463人,农用运输车驾驶员9394人,农机维修人员421人,获得农机职业技能鉴定证书人员850人。

二、取得的成效

(一)农机社会化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县乡建立农机管理、示范推广、技术培训、信息发布、安全生产监管等农机公益性服务体系。以各级农业机械协会、农机中介服务组织为依托,建立示范引导、专业合作、信息咨询纵向到村的服务体系,以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农机大户、农机示范户为依托,建立农机作业、农机维修、农机供应横向到户的服务体系,逐步形成了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网络。

(二)弥补了农村现行体制的缺陷

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体的小规模经营体制,造成土地、资源、技术等规模小,抵御技术风险、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脆弱,产业化经营成为农业生产中的现实需要。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弥补了农村现行体制的缺陷,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龙头的农机服务组织开展技术承包、作业承包、代耕代收、租赁承包、跨区作业等形式的服务,很好地解决了农机专业化和规模化的问题,解决了政府想做但又没有能力做,农民想要但政府又不能提供的矛盾,有效地配置了资源,优化了农村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

(三)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全县现有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1620个,人员6833人,2011年农机服务收入56079万元。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作业服务不仅增加了农民机手的收入,同时也为农户节省开支,减少损失,提高农产品质量。比如,小麦联合收割机收获与全程人工收获相比,减少损失在5%以上,相当于亩增收20公斤,折合人民币40元。同时,机收比人工收割节省开支50元/亩。全县150万亩小麦全部机收,为农户增收节支13500万元。另外,使用联合收割机作业可有效减少小麦破碎率,提高品质。

(四)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服务手段主要是通过机械作业。它不仅是农业增产增收的载体。同时也是传播、扩散先进农业生产力的载体。通过农机作业服务,让农业同时享受到工业文明的成果。服务组织逐步成为农机新机具推广应用的领头人,在当地起到示范带头作用。通过农机作业的代替,转移出大批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民每人一年至少可增加收入15000元。农业机械的大量使用,有效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缓解季节性劳力紧缺的矛盾。小麦联合收获机可一次完成小麦的收割、输送、脱粒、清选等项作业,比人工分段收获可提高效率至少150倍。1台高性能小麦联合收获机每小时可收小麦8亩,每天作业按10小时计,累计收麦80亩,可替代100多个青壮劳力。

(五)农机社会化服务范围不断扩大

随着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的日趋完善,我县农机服务已由传统的农机作业服务,拓宽到信息、技术、作业、经营、维修等服务领域。

1、信息服务。主要由农机中介服务组织及农机协会承担,搭建有机户与无机户之间的沟通桥梁。组织签订跨区作业合同,负责带机外出作业和引进作业,调处作业纠纷和矛盾。

2、技术服务。主要由农机推广机构承担,开展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引进试验示范和推介活动,开展技术培训、技术咨询,创办农机综合示范区,制定机具作业标准和操作规程,协助调处农机产品质量投诉,组织农机科技创新、农机规模化作业推进项目的实施。

3、作业服务。主要由农机作业合作社、农机专业户、农机作业大户承担,主要形式有承包作业、委托作业、租赁作业、跨区作业等四种模式。

4、经营服务。主要由农机经营户承担。根据市场需求积极组织货源,为农机户或服务实体供应质量上乘、经济适用的机具及配件,认真履行机具的“三包”服务,开展油料供应服务。

5、维修服务。主要由农机维修网点承担,负责农机维修保养工作,开展机具维修和配件供应,包括农机设备维护,农忙季节的机具抢修,机具的改装和改进。

(六)提高了农业生产抗自然风险的能力

农业机械具有作业质量好、作业效率高、省工省时的性能优势,随着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组织化、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农机作业优势更显威力,在抢农时抗灾害方面大显身手。2011年初,我县遭受严重的旱灾。150多万亩小麦遇到了多年不遇的冬春连旱,连续多日无有效降雨,给小麦生产带来严重威胁,大面积小麦急待浇灌,曹县农机部门积极组织和发动各类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全力以赴投入抗旱救灾工作,农机供应、农机维修、农机作业等服务组织齐动员,全县近50000台农用排灌机械上阵作业,打响抗旱保苗攻坚战。及时保质保量完成春灌任务,确保了全县小麦的丰产丰收。

三、主要做法

一是乡(镇)农机站与农业各站合并,成立乡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设1—2名农机管理人员,农机管理人员岗位实行公开招聘,提高乡镇农机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乡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转变为经济实体或中介服务组织,受政府委托,承担包括农机化工作公益性服务项目。

二是明确农机服务内容。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确定我县乡镇农机服务基本内容为:一是新机具、新技术的示范和推广;二是农机操作员的技术培训和指导;三是农机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和提供农机作业信息;四是农业机械化示范点、综合示范区建设服务;五是组织农机投入抗灾救灾,以及抗旱排涝农机设备的维护。

三是确定农机服务项目。根据农机服务内容,县农机主管部门结合本地农机化发展情况和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突出重点推广的农机化新技术、农机具、技术培训、公共服务技术(新机具的展示、农业机械的技术检测、设备维修等),以及本地优势和特色农产品生产的关键机械化技术,确定农机服务项目,作为县政府量化考核的依据。

四是建立技术培训机制。根据农机服务内容重点,确定培训内容。以农机学校为培训基地,对农机服务人员定期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农机服务人员的技术素质,以确保农机服务质量。

五是培育和扶持农机大户。随着市场经济的日趋完善,社会化服务组织日趋多元化、形式多样化,组织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为适应这一新形势,我县将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建设纳入了农机化工作的重要工作议程,对农机大户的概念、性质、形式、分类、标准、作用和促进措施进行规范。

六是争取政策营造环境。积极争取优惠政策,为社会化服务实体开展农田作业开辟“绿色通道”。交通部门为参与跨区作业的服务实体或农机户免交过路过桥费,对从事农田作业的服务实体,工商、税务部门免交工商管理费、营业税。“三夏”、“三收”农忙季节,为配合跨区作业的顺利进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积极疏导交通,派出所积极维护作业治安秩序。为农机专业户、农机大户的作业市场管理保驾护航,营造出和谐统一的作业环境。

七是资金扶持投资多元化。通过国家购机补贴政策、农机项目的实施,对农机专业合作社服务组织、农机大户进行倾斜奖励支持。农民的经营自主权进一步放开,农民可根据市场需求,自由选择先进适用、经济效益好的项目和机具。服务结算方式灵活,服务市场广阔,农民纷纷把农机作业作为了自己致富门路和手段,形成以农民投资为主体,政府投资为辅的多元投资体制。

八是行业自律规范运作。为规范农机作业市场,适应农机服务体系发展,我县服务组织根据行业特点,开展了行业自律工作。如:我县农机销售行业协会,制定了《农业机械协会章程》、《农业机械协会工作责任制》、《农业机械协会管理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使协会有章可循,使理事之间做到了职责明确,工作相互配合,有力地促进和规范了服务组织的发展。

四、发展思路和措施

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全局,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积极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构建结构优化、功能完善、管理科学、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

1、科学规划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

建设和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改革开放多年来摸索出的一条适合我县实际的农机化发展道路,特别是创造出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跨区作业的新模式,将农户家庭承包经营与农机作业特点有效结合和统一起来,解决了一家一户生产中难以解决的困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物。今后,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机社会化服务工作的领导,将此项工作纳入农机化工作目标考核体系,科学制定我县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规划,将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农业农村工作中一同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2、多元化投入支持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逐年增加农机公益性服务事业经费。二是各项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农业开发与基地建设投资项目要明确列入相应的农机化科目,用于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三是加大农机购机补贴政策的落实力度,扩大补贴资金数额和范围,重点扶持农机服务体系装备更新和大中型机具的购置补贴,引导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健康发展。

3、进一步规范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成长

要根据农机作业服务市场的运行规律,制定、完善和落实农机服务市场的法规。制定农机作业质量标准、作业收费标准和行业自律法则,完善相关规章。进一步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资质论证和注册登记工作。严厉打击不法分子插手垄断农机作业市场,进行强行中介,强行服务。加强与工商部门的配合,强化农机维修网点和农机销售市场的管理,对农机维修人员实行资格认证,打击农机假冒伪劣,切实履行好《农机产品三包规定》。

4、加强培训提高农机服务人员素质

农机主管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树立服务意识,加大农机服务人员和农民机手的培训。紧密结合 “春耕”、“夏收”、“秋种”等几个关键农时季节,通过现场演示会、产品推介会等形式,现场演示新型农业机械,培训农机驾驶操作人员。通过试验示范带动农机服务人员的观念转变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人力支持。

5、大力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农机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包括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专业协会两种形式,是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通过政策扶持,积极引导农机大户、农机科技示范户和农机能手创办农机专业经济合作组织。

6、政策倾斜为农机服务创造良好环境条件

根据农民需要,以农民相互自愿为基础,实行土地的有效流转,形成耕地的适度集中连片。加强农田土地综合整治和机耕道的建设,为农机的规模作业提供条件。继续实行跨区作业机具免收过路费、过桥费的政策,农机服务工商管理费、养路费、购置税、营业税的减免政策,减轻农机手负担,确保农机服务组织的经济效益。

第五篇: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建设规划

浚县鹤飞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三年建设规划

(2010—2012年)

一、概 要

(一)项目名称

浚县鹤飞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

(二)建设单位

河南中鹤现代农业开发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鹤集团)。

(三)主管单位 浚县王庄乡人民政府。

(四)依托单位 浚县农业机械管理局。

(五)实施区域 浚县王庄乡。

(六)建设目标

三年内,建成组织健全、配臵齐备、功能完善、运行合理的实体机构。2010年,新购臵联合收割机150台、大型农用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150台套;2011年,新购臵联合收割机150台、购臵大型农用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150台套;2012年,购臵联合收割机200台、大型农用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200台套,总量达到1000台套。开展承包式、定单式等专业 1

服务,为农民提供代耕、代种、代管、代收等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吸纳全乡7万农民以土地、机械、资金等形式加入合作社。完成土地托管代种16.2万亩,实现机械化作业面积16.2万亩。

二、项目区基本情况

项目规划实施区为浚县王庄乡。该乡属安阳、濮阳、新乡、鹤壁四市辐射带中心。位于县城北部,东接善堂镇,南邻黎阳镇,东北与内黄二安乡接壤,北有卫河与汤阴县五陵镇为界,西隔卫河与屯子镇相望,总面积110平方公里,16.2万亩耕地。辖51个行政村,76个自然村,334个村民小组,16216户,71300口人,农业人口67100人,非农业人口4200人,全乡社会劳动力3197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的28156人,从事第二产业的有2006人,从事第三产业的1808人。

该乡交通发达,濮鹤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五浚、浚北两条公路纵贯,善大公路横穿,实现了村间道路、生产路硬化。地势平坦,水利条件尚好,已基本形成田成方、林成网、沟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格局。

该乡属豫北古黄河故道平原,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温差较大。春季多风少雨,夏季炎热湿润,秋季秋高气爽,冬季寒冷多雾。年平均气温14.2-15.5℃,年降水量349-970mm,年日照时数1787-2566小时。

该区域推行 “一年两作”或“三熟制”农业耕作模式。小麦年播种面积15.4万亩,玉米播种面积13.8万亩。该乡为河南省粮食生产30强乡镇、国家优质小麦种植基地、优质玉米育种基地、优质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集散地。

三、投资企业简介

项目建设投资企业为河南中鹤集团。该集团位于鹤壁市浚县王庄乡工业区,成立于1995年,占地1000亩,员工1200多人。集团下辖淇雪淀粉、中鹤纯净粉、淇淇食品、中鹤粮油、中鹤营养面业等多家子公司。中鹤集团总资产8.26亿元,是以玉米淀粉及淀粉制品深加工、小麦专用粉深加工、营养调理面生产、中高档系列糖果加工、粮食存储于一体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是我省目前规模较大的大型农产品加工基地。

该集团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带动浚县及周边县市种植业发展。自集团公司成立以来,依托当地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加大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建设劳动力度,实现了公司农户双赢的目的,培育发展玉米、小麦种植基地30万亩,同时还带动了当地运输、养殖、食品加工等行业同步发展。是国家财政参股企业、国家十一五食品安全科技攻关项目示范基地、河南省重点龙头企业。诚信的服

务理念与雄厚的经济实力,将为鹤飞农机农技合作社建设奠实基础。

四、项目建设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实施,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一家一户的农业生产方式虽然能解决农民温饱却无法带来富裕。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土地告别乡村进城打工。守望土地的农民无法创造高收益,被农民放弃的土地,高产田变成了低产地。2007年,国家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鼓励农民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成立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农业部出台意见,要求加快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将之作为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要组织形式。几年来,全国农村各种专业合作社纷纷兴起。这些合作社在提升农机化作业水平,推广农业科学技术,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王庄乡虽然是传统的粮食高产乡镇,但是,这些年越来越多的问题显现出来。一是人多地少,依靠农业收入很难致富;二是多数主要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人员敷衍土地;三是小片经营,土地不平,蓄水性能差,产量得不到提高;四是绝大多数属于沙质土壤,得不到深翻改良,且长期以来化

肥,土地出现板结;五是单一的种植模式,造成劳动力资源浪费,农机资源闲臵,效益低下;六是农业机具得不到更新换代,诸如大型联合收割机、小麦免耕播种机、激光平地机、喷灌、植保机械等新型机械得不到充分利用。鹤飞农机农技合作社的诞生,能够妥善解决以上问题,为推进本区域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做出重大贡献。

五、合作社拟建规模

(一)合作社场址建设

新建一处集农机服务维修、农技培训学习、农资批量储备和多项办公于一体的合作社场院。位臵确定在中鹤集团南1.5公里处。聘请鹤壁市规划设计院专家,正在策划设计之中,预计2010年底可建设竣工,交付使用。

(二)场院建设规模及布局

本着“高起点、节约型、规范化”的原则,初步计划为:占地33000平方米(50亩)。“五室五库”设施。“五室”有:办公室、会议室、活动室(培训室)、值班室和厨室。“五库”有机库、油库、维修库、配件库和农资材料库。“五化标准”:布局合理化、路院硬化、场所亮化、周围绿化、环境美化。

(三)新增机械和服务能力

合作社注册资金3000万元。本着“超前性、实用性、规模性”的原则,利用三年时间,新购臵大中型农用机械1000台套,农机总动力达到 5 万千瓦。满足本区域16.2万亩正常作业的需要,并辐射周边跨区作业。1、2010年,自筹资金与争取国家农机购臵补贴相结合,购进大型联合收割机150台,大中型农用拖拉机及配套机具150台套。满足4.5万亩农田适时作业。2、2011年,购进大型联合收割机150台,购进大型农用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150台套。满足9万亩农田适时作业。3、2012年,购进大型联合收割机200台,购进大型农用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200台套,两种农机总量各达到500台套。使16.2万亩农田实现全程作业机械化。在保证全乡农作物适时作业的同时,适当跨区域作业。

六、内部管理及运作方式

(一)组织设臵与职责

鹤飞农机农技合作社为中鹤集团单独核算单位。其组织设臵为:合作社理事会,设理事长1名、副理事长2名。理 6

事长负责合作社的全盘工作,一名副理事长负责业务工作;一名副理事长负责财务工作。下辖“一室五部”:

“一室”为:

综合室:负责内务办理、对外协调、发展策划、信息搜集传递、上通下达;

“五部”分别为:

机务部:负责机耕、机播、机收、机动调运; 修配部:负责农机零配件供应销售、对内对外机械维修; 排灌设备部:负责农田灌排设施安装、运行、维护; 农资植保部:负责化肥、农药、种子供应、病虫害防治; 粮食购储部:负责粮食购运。

各部设部长、副部长、财务员各一名,业务员若干名。对口吸纳股份经营者加入合作社,承担服务业务。

(二)管理制度

为了达到管理制度化,规范化,要建立健全各项农机合作社规章制度,有章可循,制度上墙。上墙制度有:合作社 7

简介、章程、服务区域图。以及理事会、执行监事、财务、安全生产等各项制度,不断加以完善,以提高合作社管理水平。

(三)合作模式

农民以自己的承包田或拥有的农业机械为入股资产,按照土地数量、入股的农机资产的多少确定股份和利益分配。按照股份制经营、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模式,为农户提供服务选择:一是农户将承包田中长期托管给合作社经营,合作社定期向农户结算租赁款,农民不用种田就能拿租金;二是农户自主经营,由合作社提供农业生产全程或有选择性的机械化服务,农户向合作社交纳相应的服务费,每季收获的粮食全部出售给合作社;三是农户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可选择合作社为其提供部分环节的机械化服务,并交纳相应的服务费,日常相对轻松的田间管理自己承担,粮食收售权归农户。

(四)服务项目

遵照《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引导农户以资金、农机具或土地托管等形式志愿加入合作社,成为本社社员。在统一组织协调下,对合作社社员进行机耕、机播、机灌、机收、农资供应、农产品加工、运输、农机具维修、维护、农产品回收等主要内容的系列化服务,并为农机户和农业生产者提供农机示范推广、技术培训、维修、信息中介等社会服务。

七、投资预算与资金筹措

(一)投资预算(2010)

1、场院建设。

投资预计为500万元。用于征地、场院建设、办公器具购臵等;

2、农机具购臵。

(1)购臵联合收割机150台。每台14万元,需资金2100万元。

(2)购臵大型拖拉机150台。每台7万元,需资金1050万元。

(3)购臵小麦免耕播种机150台。每台1.4万元,需资金210万元。

(4)购臵秸秆还田机150台。每台7000元,需资金105万元。

(5)购臵150台玉米播种机。每台3000元,需资金45万元。

(6)购臵150台激光平地机。每台2万元,需资金300万元。

(7)其它农机及农机配件500万元。合计以上七项,共计资金4810万元。

(二)资金筹措

2010年,购臵各类农机具计划投资4310万元。鹤飞农机农技合作社自筹资金3017万元,申请国家农机购臵补贴资金1293万元。

八、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分析

1、实现标准化作业,可以提高耕种质量,粮食单产能增加15%以上;

2、实现“四统一”即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统一收购。收购价格高出市场价格10%,亩均经济效益增加300元以上;

3实现连片作业,亩均生产成本可降低20元以上。

(二)社会效益分析

1、通过土地转租、合作化联合和专业化服务来实现粮田的规模经营,符合大多数农民的愿望。

2、优化资源配臵,转换经营机制,理顺各种利益关系,调动社员的积极性,实现了“双赢”目的。

3、利用合作社的品牌优势、规模优势、专业化优势,向农业“产前”“产后”延伸,向粮食加工、销售产业、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4、推动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加快城乡统筹发展。

(三)生态效益

加强农田保护,合理利用资源,减少了农村的柴草堆放,杜绝了脏乱差,对于农村美化环境,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九、项目组织管理与运作

项目由浚县农业机械管理局和王庄乡人民政府监督管理,鹤飞农机农技合作社理事会组织实施。

(一)组织保障

1、成立项目领导小组。由县委、县政府选派一名领导任组长,王庄乡政府和浚县农机管理局各选一名主要领导成员任副组长,县乡土地、财政、农业等单位派人参加全程监督指导,负责项目管理与协调。合作社对项目主管单位签订合同,保证项目的稳妥运营。

2、成立项目实施小组。由浚县农机管理局和王庄乡人民政府领导参与,部分合作社社员参加。其主要职责是: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并严格按照实施方案,组织完成预定的工作目标任务;与农民签订农机化作业合同,土地流转协议,为其开展农机化作业服务,并探索制定技术规程或作业模式;及时上报技术工作总结,以及传达项目实施进度等,做好与项目相关的其它工作。

(二)措施保障

1、宣传发动。

及时向有关部门、单位、领导汇报通报情况;全方位、多层面召开宣传发动会,现身说法、算账对比宣传发动,让群众充分理解项目实施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提高农民的参与热情。

2、技术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对合作社社员进行技术培训。做好对农民机手的技术培训,使之尽快适应规模化作业。

3、协议书签订。本着“依法、自愿、充分尊重民意”的原则,对社员户签订详细的土地承包、托管、服务协议,明确双方责权利,理顺产权关系,调动合作者的积极性。

4、资料库建设。对社员基本情况、生产资料情况,土地状况等情况详细调查,登记造册。针对不同情况,建立分类档案。

十、结论

从目前全省乃至全国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运行成效来看,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鹤飞农机农技合作社在实践中尝试一条“企业带动基地、基地联动农户”的一体化经营路子。经多

方考察并由多方专家论证,该项目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适应本地域经济和产业实际,是一条积极稳妥且无风险的路子。该项目的实施,必将为该区域内的农业产业化建设、农民增收、企业跨越式发展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下载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建设规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建设规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机社会化服务作业合同(5篇材料)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经协商,在平等互利、保证双方权益的基础上,甲方为乙方提供农业机械作业服务。双方签定如下条款:一、作业内容1.甲方负责向......

    农机社会化服务会议领导讲话

    同志们: 首先,值此**省农机协会成立之日,我代表**省农业委员会、**省农机局对协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筹备成立农机协会,是我省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我衷心祝......

    农机维修服务协会社会化服务调查

    农机维修服务协会社会化服务调查 高青县地处鲁北平原,辖9个镇, 1个城区街道办事处、767个行政村,人口36.1015万人。面积831平方公里,作为传统农业县,农作物种植及农产品加工是农......

    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新指南范文合集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专业论文 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新指南 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新指南 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是解决农业生产“谁来种、种什么、怎么种”重大问题的......

    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 推进农机服务社会化

    如何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近年来,**县农业局针对农业机械发展迅速,但用户主要是“单兵作战”、“各自为阵”,因而势单力薄,缺乏规模经营优势,组织化程度低,市场信......

    桐乡创新农机社会化服务方便农民

    桐乡创新农机社会化服务方便农民 走进桐乡石门镇春丽桥村附近的全国首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兴农粮油农机专业合作社,可以看到一派繁忙景象。这里社员有的忙着晾晒育秧的床土,......

    合作社秋季农机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总结

    秋季农机作业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项目 工 作 总 结 xx农机专业合作社 自秋季农机作业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项目实施以来,我们合作社在市农机局及镇农机站的大力支持......

    (论文)浅析乡镇农机服务建设[最终定稿]

    浅析乡镇农机服务建设吴智刚高级工程师(云南省建水县临安镇农机站)摘要:本文简述了乡镇农机站现状、性质及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作用。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提出了一些拓展乡镇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