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外关于农民工立法经验的借鉴
国外关于农民工立法经验的借鉴
在社会保障制度方面,德国和英国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早在1871年的时候,德意志帝国成立,届时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成为工人阶级,他们为保护自己的权益与资产阶级展开了斗争。威廉一世为缓和社会矛盾于1881年提出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规定工人因伤、老、病、残、事故而带来的经济困难时,应当有获得救济的权利,德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由此源来。1889年,德国在《残疾和老年养老保险法》中规定所有农民都必须参加此保险,将所有农民包括农民工都囊括在义务保险的范畴内,可见早在当时,德国就对农民工有了针对性的养老保险制度。二十世纪以来,德国又陆续以《职业介绍法》和《失业保险法》问世,由此,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三大体系相辅相成,成为德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支柱。英国是一个典型的福利型国家,在英国,绝不因国民身份、户籍、职位和地位的因素而影响他们养老金的获得,这些福利均可无条件获得,由政府税收承担。英国的医疗保险制度也趋于完善,在英国,国民的医疗费用中百分之八十八是由政府承担,剩下的部分由医院承担,医疗保险几乎等同于公共福利。由此及彼,英国的工伤保险制度也是相对完善的,所有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劳动者的工伤保险都是强制的,不管个人缴纳金额的多少,都能获得同等及时的服务。
在户籍管理制度方面,日本和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对人口的迁徙都没有限制。日本对户籍的迁移没有任何条件的限制,人在哪里户籍就跟随在哪里,该国只对户口登记程序进行严格要求,大大不同于中国的严格限制户籍迁入迁出的政策。在印度,法律明文规定任何人不得因种族、地区、信仰、宗教而歧视别人,农民与城市市民有着同等的权利和身份地位。
在教育和培训制度方面,德国采用的是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并存的双元制教育制度,不仅注重适龄青年的义务教育,还重点投入建立了大批职业培训机构,保证所有职位的工人入岗前都要获得专门的技术培训并获得相应的资格。除此而外,德国海通过《童工法》很好的解决了农民工子女教育的问题,这在其城市化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里还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的职业培训机制,美国大力投入并支持职业培训,以工作在在一线的老师授课,来培养工人丰富的实践经验,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同样被高度重视。这无疑是美国经济发达的因素之所在。
近年来我国农民工问题一直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只有妥善解决好农民工的权益保障,才能统筹城乡建设,才能促进中国现代化事业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正真意识上的达到社会公平。针对我国农民工问题,我们应当从社会保障体制健全的国家吸收经验并借鉴精华,来针对我国发展的社会不公平现状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民工权益保障制度。
第二篇:国外打工经验
国外打工经验
来英国快两年了,断断续续也打过大半年的工,积累了一些的心得体会。再加上身边朋友们的打工经验,我就在这里做以下总结,把这些个打工经验写出来和大家分享分享,也希望对刚来英国的朋友有所帮助。
在英国打工有很多渠道,最常见的就是看报纸的分类广告,通过中介公司和找学校的career center,还有其他的比如贴在商店外面的招聘广告,也可以自己去问,不过这个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并不是很普遍,大家毕竟还不是很习惯这样的方式。关于商店的招聘广告,就大城市来说,中国人去应聘的成功率也还可以,不过在小城市,概率就低得多了,比如我们小镇的超市招聘广告,我很多同学都去投过简历,不过基本上都是石沉大海,可能因为地方小,竞争激烈的关系吧。
接下来就说到概率最大的两种方式了。报纸的分类广告上会有很多的工作的机会。有的会要求面视,这样的工作工资一般比较高,平均都在5.50磅以上。(这是我们这里的情况,大城市我不太清楚。)有的只是一个很简单的电话面试,其实就是了解一下你的基本情况,这样的工作一般工资水平比较低,大概在4.5-5.0磅之间。不过最主要的要看他们给你安排多少打工时间,有些工资比较高,但是时间不合适我们学生的,也没有什么意义,反过来说,有些工资不高的,但是时间安排合理,比如星期六,星期日的工作,反而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再说中介,通过中介公司找的工作灵活性比较大,因为中介有很多客户,可以替你安排一个比较合理的时间,而且不用担心拖欠工资的事情,他们会准时打钱到你的账户里,(你也可以选择收支票)而且你有什么问题也可以去找他们,他们会帮助你解决的。不过一般中介给介绍的工作都不会太好,象我们这里的中介,基本上介绍的工作都是在工厂流水线上工作的,工资也不高,4.50磅。
最后,学校的career center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学校介绍的工作一般工资都不错,而且比较可靠,因为这些公司都要达到一定要求才能被学校推荐的,我们学校推荐的工作,最低工资是5.35磅。学校本身的服务部门也会不定时的招聘一些临时职位,如厨房的assistant,bar staff,上次我们学校还招过1个门卫,呵呵。在CAREER CENTER的公告栏上也会有一些招聘的信息。
如果你找到了一份工作,那么你就要准备去申请NATIONAL INSURANCE NUMBER了。这对你很重要,其实,有些地方,在招聘的时候就会问你要这个号码,如果你没有的话,他们就不愿意要你了。你的一切收入和纳税情况都会存在这个号码里,你申请退税的时候,也会要这个号码的。因为我们是学生,只要没有超过每年5000磅的打工限额,就可以退税。(我的税上个月退下来了:)我们这里申请这个号码需要先电话预约面试,然后带上自己的护照,学生证,警察局注册单子,学生证,雇主的信,你的工资单,还有证明你住址的文件(比如电话账单)去他们指定的地点和时间面试。基本上你不用说什么,他们会按照你的各项资料帮你填表,你所要做的就是签字认可就 行了。然后你的号码会在1个月内通知你,2个月内会收到卡。在你收到工资单的那时起,你就可以去申请退税了,一般你的雇主或者中介会让你填一张退税单,你填好以后邮寄会指定的地址就可以了,大概1,2个月就可以得到退税了。
最后,跟大家说一下英国的打工规定:每个星期打工不能超过20小时,周末,假期可以全天打工。这里也顺便提醒一下大家,不要超时哦,现在查得挺严的,栽了可就得不偿失了,再说了,打工最主要是练练口语,顺便增加一点零花钱,打太多工就会影响学习了,对吧
出国劳务必读
问:出国手续包括哪些?如何办理?
答:出国手续包括国内手续和国外手续。
国内手续主要包括护照、签证、出境证明、培训证等,有的国家和地区还要打预防针,以免得传染病。有的国家须在批准入境前先办理个人资料公证。这些手续一般由经营公司统一办理。办理这些手续需要您提供的材料主要有:户口簿、身份证、学历证书、照片等等。
国外手续包括入境许可、工作准证等,由外国雇主负责。
办好上述手续,您就可以出国工作了。因经营公司或外方雇主原因不能派您出去,经营公司要退还您的履约保证金和服务费。如属您个人原因或不可抗力,出国手续费不予退还。
问:在国外工作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在国外工作期间,您必须严格执行合同,遵守当地的法律法 规,尊重当地人民的生活习惯。不要在为雇主工作的同时再为其他雇主打工,不要去赌博场所或者色情场所,更不要擅自脱离工作岗位。脱离原工作岗位到别的地方工作,在国外被叫做“打黑工”或“自由工”,是违法的。
履约期满后您必须回国。如果您在国外工作期间雇主企业倒闭或者破产,合同中止执行,您必须回国。回国后您可以要求退还履约保证金和按比例退还管理费,您的其他损失根据合同追讨。
问:在外工作遇到困难怎么办?
答:您在国外工作时,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如雇主没有按照合同提供生活设施、拖欠工资、加班费,甚至受欺负打骂等;还可能发生伤亡、自然灾害或者战争等紧急事件。发生上述情况时,您可以通过如下办法保护自己的权益:
一、您与雇主的矛盾,可以根据和雇主签订的《雇佣合同》与雇主进行交涉,也可以向当地的有关部门反映;或向经营公司及经营公司在当地的代表反映,由他们根据和雇主签订的《对外劳务合作合同》与雇主进行交涉,或参与共同协商解决问题。
二、如果您与经营公司之间产生问题和纠纷,要根据双方签订的《外派劳务合同》协商解决,或按照国内的法律法规和政策,通过法律程序解决。
三、通过自己或经营公司均无法解决的重大问题,您可以向我驻在国大使(领)馆或者代表机构反映问题,寻求帮助或者进行咨询。
四、在发生自然灾害、战争等紧急事件时,经营公司和使馆会主动给您提供帮助,尽最大努力保证您的生命安全
申请劳务出国手续
申请人以个人名义出国劳务者, 其申请程序是:(1)获得有关适合本人条件的劳务信息;(2)将本人的相关资料递交劳务进口方;
这些资料一般包括:本人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国籍、学历、专业技术职称、地址、电话等)和专业技术证件(学历证书、职称证书、技术等级证书等)的复印件等。(3)劳务进口方发出聘书;(4)与劳务进口方签订劳务合同;(5)到公证机关对有关证件进行公证;(6)到公安机关申领护照和出境登记卡;(7)到卫生检疫部门办理健康证明书;(8)到有关驻华使(领)馆申办签证
劳务出国证件种类
出国人员,无论因何种原因出国,都应具备相应的出境证明,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因公普通护照
因公普通护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中的一种,主要颁发给各级政府一般工作人员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因公共事务活动而出国工作人员,以此证明持照人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籍,受到中华人民共和 国外交和领事保护。
(二)因私普通护照
与因公普通护照不同,因私普通护照主要是颁发给因定居、探亲、访友、继承财产、留学、就业、旅游等私事而出国的中国公民和在国外定居的中国公民,以此来证明其国籍的有效证件。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员证
它是一种同样具备护照性质的证件,主要是港务监督颁发给中国出国执行航海的海员的国际旅行证件,是中国海员出入中国国境和在境外通行使用的有效的身份证明。海员证最长有效期为五年,前往世界各国有效。
(四)经港证明
中国公民因公经香港前往国外,除持用有效护照和前往国签证外,还应持有《途经香港证明》(经港证明)和联程机票;持因私护照途经香港者,不需办理。中国公民途经香港停留不超过7天的可免签;超过7天者,须提前办妥“进入许可”。
如何办理境外就业
一般来说,境外就业人员需要办的手续和所需走的程序大致如下:
1.选择经过劳动保障部门批准的境外就业中介公司。本市的合法中介机构的名称都有统一的格式(“上海***境外就业服务有限公司”)和惟一的经营场所。另外,应在经营场所醒目处明示《境外就业中介机构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并建立一套规范、简明、合理的操作程序。
2.询问需求的工作岗位,了解出国工作具体条件或待遇。包括工作地点、雇主单位情况、技术水平要求、工作时间(每周工作多少小时等)、工资标准、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合同期限、食宿条件、相关保险及中介服务收费标准等。
3.确定出国工作职位或工种。根据自身技术特长和学历,向中介公司了解出国就业的职位或工种是否与自身条件相符。
4.出国工作报名,经中介公司初步面试通过,提交有关个人材料,参加书面考试。
5.与境外就业中介公司签订“境外就业中介服务协议”。
6.接受外方雇主面试或委托面试。
7.查看境外雇主提供的劳动合同。特别要仔细查看境外雇主提出的工资标准、加班工资、奖金、劳动条件、住宿、伙食、合同期限、违约责任、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等待遇。
8.由中介机构代为向境外劳工部门或移民局申请所在国就业许可。
9.与境外雇主签订劳动合同。
10.申办出国护照、签证。
境外就业十步走
选择经过劳动保障部门批准的境外就业中介公司→了解出国工作具体条件或待遇,如工作地点、雇主单位情况、技术水平要求、工作时间、工资标准、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合同期限、食宿条件、相关保险及中介服务收费标准等→确定出国工作职位或工种→出国工作报名,经中介公司初步面试通过,提交有关个人材料,参加书面考试→与境外就业中介公司签订“境外就业中介服务协议”→接受外方雇主面试或委托面试→查看境外雇主提供的劳动合同,需仔细查看境外雇主提出的工资标准、加班工资、奖金、劳动条件、住宿、伙食、合同期限、违约责任、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等待遇→由中介机构代为向境外劳工部门或移民局申请所在国就业许可→与境外雇主签订劳动合同→申办出国护照、签证
出国打工人员必读
为了普及出国劳务基本知识,使劳务人员了解国家对外劳务合作的有关政策,明确自身的权利和义务,增强自我保护和防范风险意识,外经贸部编辑印制了《出国劳务必读》,免费提供给想出国打工的劳务人员。
据新华网消息,这本小册子的主要内容包括:劳务人员的出国信息来源、劳务出国合法渠道、出国劳务应付费用、劳务合同的主要内容及其他注意事项。小册子将通过各种渠道免费向社会公众发放,以帮助出国劳务人员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出国劳务必读》全文还刊载在外经贸部政府网站。(记者张毅)
《出国劳务必读》(全文)
问:怎样获得出国劳务信息?
答:一般情况下,您可以从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获得各种招收出国劳务人员的信息,也可以从经营公司获得信息。
问:如何选择外派公司?
答:您首先要了解招聘人员的公司是否具有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简称“外经贸部”)批准的外派劳务经营资格,凡外经贸部批准的公司统称经营公司。为避免上当受骗,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了解:
(一)向当地政府的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局)的外经处了解(电话号码可以从当地114查得);
(二)向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外派劳务人员投诉机构了解(电话:010-84242447,84242557);
(三)在外经贸部网站查询:www.xiexiebang.com 另外,有些单位、部门或企业是受经营公司的委托招收出国劳务人员,您应了解清楚委托他们的经营公司的情况。
问:报名前应该了解哪些情况?
答:报名前,您要重点了解以下情况:
一、去的国家和地区、经营公司和外国雇主的名称;
二、做什么工作、工作期限、有没有试用期、每月或每周工作天数、每天工作时间;
三、报酬待遇:包括月基本工资、超时和节假日加班费、工资和加班费发放方法。一般情况下,外国雇主会直接将工资支付给您,或者通过经营公司转交给您,或者存入您的银行户头。同时,您可以要求经营公司出示《对外经济合作经营资格证书》复印件、与雇主签订的合同。如由受经营公司委托的代理单位招人,您可要求其提供经营公司的委托书和外经贸部颁发的《对外经济合作经营资格证书》复印件以及出示经营公司与雇主签订的合同复印件。
问:出国前需要支付哪些费用?
答:出国前,您自己需要负担并不再退还的费用有:
一、体检费: 体检可以由您自己到县级以上医院进行,也可统一由经营公司组织进行。费用按医院实际收取支付,并留下收据;
二、培训费:根据培训时间的长短一般在150到600元人民币之间(包括教材费和《外派劳务培训证合格证》费),培训费由您直接支付给培训中心,也可以交给经营公司。培训由经营公司组织在经国家批准的、有培训资格的外派劳务培训中心进行。培训期至少48个课时。
三、护照、签证费:按规定支付;
四、机场建设费:按国家规定支付;
五、打预防针:按防疫部门实际收取支付;
六、您与派遣公司所签合同的公证费,按收据金额支付。
问:为什么要参加培训?
答:培训将帮助您进一步了解有关国家的情况,了解您出国工作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帮助您更快适应国外工作以及提高您的工作技能。这是您的权利。没有《外派劳务人员培训合格证》,您不能被派往国外务工。
问:在与经营公司和雇主签订合同时应该注意那些问题?
答:您和经营公司签订的合同叫做《外派劳务合同》,您和外国雇主签订的合同叫做《雇佣合同》,这两份合同的内容一定要和经营公司与外国雇主签订的《对外劳务合作合同》的内容基本一致。要特别注意,不要同没有提供经营公司的委托书复印件、经营公司与外国雇主签订的合同复印件的代理单位签订《外派劳务合同》。在签订合同时,要特别注意合同中必须有下列内容:工作地点、职业工种、劳动条件、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报酬、交通、生活条件、违反劳 动合同应承担的责任、合同变更及解除劳动合同条件、女工和特殊工种劳动保护条件、纠纷和争议处理、工伤亡事故处理等。出国后,外国雇主除支付您工资(工资不得低于我国外派劳务协调机构即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商会规定的最低标准)和加班费外,一般情况下,还负担以下费用:伙食、住宿、煤气和水电费、上下班交通费、所得税、医疗保险(有的国家如日本,牙病不在医疗保险之内)和人身伤亡保险、出国和回国的机票、劳动保护用品以及雇主向当地政府交纳的保证金等。重点国家的出国和回国机票的支付按照对外承包工程商会的重点国家协调办法规定执行,其他国家按照合同执行。
需要提醒的是,您必须保存好所签订的每一份合同,一旦出现纠纷,它将是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依据。
问:为什么交纳履约保证金和服务费?
答:在您和经营公司签订《外派劳务合同》或其他形式的协议中,根据国家规定,还有要交纳履约保证金和服务费的一些条款。履约保证金是您一定要按《外派劳务合同》和《雇佣合同》的规定在国外工作的押金。履约保证金由您直接交给派您出国的经营公司,经营公司将给您一张收据。在您履行完劳务合同回国后,经营公司凭您提交的收据将履约保证金的本息(按您在外劳务期间活期存款利息计)如数返还给您。如您没按合同履行完义务,您无权要求退还保证金。服务费是经营公司和您所在单位为您出国劳务提供组织和管理服务所发生的费用。
问:履约保证金和服务费的交纳标准是多少?
答:根据国家规定,履约保证金不能超过您在国外工作期间内得到的所有合同工资(不包括加班费,下同)的20%。如果您与国内工作单位保持劳动合同关系,服务费不能超过您在国外工作期间内得到的所有合同工资的25%;如果您无工作单位或在派出期间与原单位脱离劳动合同关系,服务费不能超过您在国外工作期间内得到的所有合同工资的12.5%。具体交费多少,您要根据合同认真计算。请注意,交纳各种费用一定要索取收据,并保存好,作为今后索要退费的依据。
问:是否还要支付中介介绍费?
答:如发生中介费,应该由经营公司支付。
问:出国手续都包括那些?如何办理?
答:出国手续包括国内手续和国外手续。国内手续主要包括护照、签证、出境证明、培训证等,去有的国家和地区还要打预防针,以免得传染病。有的国家须在批准入境前先办理个人资料公证。这些手续一般由经营公司统一办理。办理这些手续需要您提供的材料主要有:户口簿、身份证、学历证书、照片等等。
国外手续包括入境许可、工作准证等,由外国雇主负责。办好上述手续,您就可以出国工作了。因经营公司或外方雇主原因不能派您出去,经营公司要退还您的履约保证金和服务费。如属您个人原因或不可抗力,出国手续费不予退还。
问:在国外工作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在国外工作期间,您必须严格执行合同,遵守当地的法律法 规,尊重当地人民的生活习惯。不要在为雇主工作的同时再为其他雇主打工,不要去赌博场所或者色情场所,更不要擅自脱离工作岗位。脱离原工作岗位到别的地方工作,在国外被叫做“打黑工”或“自由工”,是违法的。履约期满后您必须回国。如果您在国外工作期间雇主企业倒闭或者破产,合同中止执行,您必须回国。回国后您可以要求退还履约保证金和按比例退还管理费,您的其他损失根据合同追讨。
问:在外工作遇到困难怎么办?
答:您在国外工作时,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如雇主没有按照合同提供生活设施、拖欠工资、加班费,甚至受欺负打骂等;还可能发生伤亡、自然灾害或者战争等紧急事件。发生上述情况时,您可以通过如下办法保护自己的权益。
一、您与雇主的矛盾,可以根据和雇主签订的《雇佣合同》与雇主进行交涉,也可以向当地的有关部门反映;或向经营公司及经营公司在当地的代表反映,由他们根据和雇主签订的《对外劳务合作合同》与雇主进行交涉,或参与共同协商解决问题。
二、如果您与经营公司之间产生问题和纠纷,要根据双方签订的《外派劳务合同》协商解决,或按照国内的法律法规和政策,通过法律程序解决。
三、通过自己或经营公司均无法解决的重大问题,您可以向我驻在国大使(领)馆或者代表机构反映问题,寻求帮助或者进行咨询。
四、在发生自然灾害、战争等紧急事件时,经营公司和使馆会主动给您提供帮助,尽最大努力保证您的生命安全。编者:需提醒出国劳务朋友的特别注意事项
一、国外并不是到处是黄金,注意不要上当受骗。有的地方工作十分艰苦,存在一定风险。
二、遇到问题,不要采取过激行为,更不能有违法举动。
三、在国外工作期间,您必须严格按照合同规定履行义务,不允许参加任何当地政治组织和邪教组织。
四、如果您需要将工资存入银行或汇回国内,一定要通过正规银行。不要为了赚钱轻易相信那些利息比较高的私人银行,避免受骗。
五、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出国务工期间,国家会保护您的合法权益;但是如果您通过不正规途径出国务工,或者在国外违法犯罪,您的权益就难以得到保护。
六、您的护照、工作准证等重要证件,您可以委托派您出国的经营公司的现场代表或雇主统一管理,也可以自己保管。如由您自己负责,一定要妥善保管。
如果您想了解更详细的情况,请参加出国培训。最后,祝您在国外工作顺利、生活愉
外派劳务人员出国手续
一、总 则
1、“外派劳务人员”系指外派单位按照与国(境)外有关政策机构、团体、企业、私人雇主所签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设计咨询等合同规定,派出从事经济、科技、社会服务等活动的各类专业劳务人员。
2、“外派单位”系指经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以下简称“外经贸部”)批准,具有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设计咨询经营权的企业。
3、外派单位组织派出劳务人员必须持有外经贸部颁发的《外派劳务人员许可证》和对外签订的合同。
4、向与我国没有外交关系的国家以及向台湾、香港和澳门地区派出劳务人员,按有关规定办理。
二、出国任务审批
1、凡有出国任务审批权的外派单位派出劳务人员由该单位自行审批并核发《外派劳务出国报批表》。
2、不享有出国任务审批权的地方外派单位派出劳务人员,须填写《外派劳务出国报批表》,并持合同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或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厅、局)申报批准。
不享有出国任务审批权的中央外派单位派出劳务人员,须填写《外派劳务出国报批表》,并持合同向其享有出国任务审批权的上级外经贸主管部门或归口挂靠的国务院部委、直属机构业务主管司局申报批准。
3、外派海员、渔工出国,在填写《外派劳务出国报批表》中派往国家和地区一栏时,一律填写“世界各国和地区”。
三、外派劳务人员的条件和审批手续
1、外派单位必须对外派劳务人员的政治、业务和身体条件进行审查。审查内容如下:
(1)政治条件:派出的劳务人员必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思想健康,作风正派,遵守纪律并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出境入境管 理法》的规定。下列人员不得派出:
a.刑事案件的被告人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认定的犯罪嫌疑人;
b.人民法院通知有未了结民事案件不能离境的;
c.被判处刑罚正在服刑的;
d.正在被劳动教养的;
e.出境后将对国家安全造成危害或者对国家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
(2)业务条件:有专业技能,能够按照合同规定完成出国任务。
(3)身体条件:年满18周岁,经县级以上医院检查证明身体健康,能够适应国(境)外具体劳务工作。
2、需要持因公护照出境的劳务人员,除副县(处)级以上干部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劳务人员须按干部管理权限办理审批手续外,其他劳务人员一般实行两级审批制。即劳务人员所在单位或所在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对劳务人员出国条件进行审查并填写《外派劳务人员出国审查表》(以下简称《审查表》);外派单位负责审批。
需要持因私普通护照出境的劳务人员,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审批。
四、跨地区、跨部门选派
1、外派单位一般应在本地区、本部门选派劳务人员,如业务确有需要,经审批部门批准,可跨地区、跨部门选派。
2、外派单位跨地区、跨部门选人时,由外派单位到劳务人员所在单位,或劳务人员户口所在地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选派。不得委托个人或中介单位办理劳务人员异地选派事项。
五、护照的申办和管理
1、外派单位可为外派劳务人员申办因公护照或因私普遍护照。
2、下列外派劳务人员需办理因公护照:
(1)为执行我国政府部门对外签订的协定、协议而派出的劳务人员,以及可直接实施管理的成建制派出的劳务人员。
(2)派往国家和地区要求持因公护照的劳务人员。
3、除了五-2-(2)规定的范围,其他外派劳务人员办理因私普通护照。
4、因公护照,由外派单位在劳务人员人事关系或户口所在地向外交部及其授权的地方外事部门(以下简称“外事部门”)申办:因私普通护照,由外派单位向外派人员户口所在地的公安机关(以下简称“公安机关”)申办。
5、选派在经济特区长期工作(一年以上),户口不在特区的外派劳务人员可在经济特区申办护照,但必须取得原单位、户口所在地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或区、县组织部门出具的政审材料。
6、外派单位为其外派劳务人员办理因公护照,须向外事部门提供:
(1)外派单位的外派劳务人员许可证;
(2)申请因公出国护照事项表;
(3)外派劳务出国报批表;
(4)外派劳务人员出国审查表。
外事部门可根据需要查验外派人员身份证和户籍证明。
7、外派单位为其外派劳务人员办理因私普通护照,须向公安机关提交下列文件:
(1)外派单位的外派劳务人员许可证;
(2)外派劳务出国报批表/劳务项目说明书(附对外签定的劳务合同);
(3)外派劳务人员出国审查表;
(4)外派人员身份证或户籍证明。
8、外经贸部要建立健全对外派劳务人员实施出国前适应性培训的制度。发照机关在为劳务人员颁发护照时,可根据需要查验培训合格证。
9、外派劳务人员劳务结束回国后,外派单位负责将因公护照收缴并登记造册后送原发照单位保管处理。
六、签证的申办
1、持因公护照的劳务人员的签证,由外派单位按外交部有关规定统一申办。
2、持因私普通护照的外派劳务人员的签证,由外派单位负责向有关外国驻华使领馆申办。
3、为外派海员、渔工申办外国签证时,外派单位应按雇主指定的登船地点所在国家和地区申办。注: 本规定适用于劳务性质的外派研修生。
本规定不适用于公民个人出境自谋就业办理手续
如何办理劳务输出签证
中国公民申请赴国外劳务签证,一般分为集体劳务签证和单独(个人)劳务签证两种。如系集体劳务签证,由中方劳务公司凭中外双方签订的集体劳务合同,团体人员名单和每个劳工的有效护照到有关驻华使(领)馆申办签证。如申请人系单独(个人)申请赴国外劳务签证,则须提供如下证件材料:
(1)申请人本人的有效护照及一定数量的照片(须与护照照片一致);(2)国外聘请、雇佣单位或雇主出具的聘用、雇用证明或双方签属的有效合同(协议)书[须经国外公证机关公证和我国驻该国使(领)馆认证];
(3)国外聘请、雇佣单位或雇主的营业执照(或注册证明)及雇主的身份证明;
(4)国外聘请、雇佣单位或雇主的单位名称、住址、电话和传真号码;
(5)国外劳工部或移民局出具的同意前往从事某种劳务的证明;(6)申请人的专业技术、无刑事犯罪和健康公证书(须经外交部认证
第三篇: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立法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立法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进人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据世界银行的报告,中国城市化水平已由1980年的20%发展到2002年的38%。作为世界上城市化进程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人口、资源、环境与城市化的矛盾日益突出。国外经验表明,立法先行,运用法律的强制约束力,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城市化的矛盾,是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制度保障。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一些大中小城市相继提出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目前660多个城市中,已有近百个城市提出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然而由于相关立法不完善,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在城市规划、城市产业结构、城市生态、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运行、公众参与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因此,借鉴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立法经验,通过完善的立法建立健全保障中国生态城市建设的法律法规体系,对于依法规范生态城市建设,避免重复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是当务之急。
1、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立法概况及特点分析
从20世纪60年代末起,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开始通过严格的立法来推进城市生态化建设并取得明显成效,例如,日本、美国、德国、法国、荷兰等。这些国家通过立法,已经建立了涉及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绿色消费、绿色贸易、绿色税收、绿色审计、绿色教育、公众参与等一系列完善的生态城市建设的法律保障体系。下面以日本、美国、欧盟为例论述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立法的特点。
1.1日本城市生态化建设立法进程
日本国土面积狭小,人口密度高,自然资源匮乏,人口、资源和环境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约束使日本成为世界上环境立法最全面和最早探索循环型经济发展模式的国家之一。目前,日本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城市型环境问题,有关城市生态化建设方面的立法大多存在于环境法律体系之中。作为环境保护综合性的基本大法,日本环境法的立法经历了从1967年的《公害对策基本法》到1972年的《自然环境保全法》,再到1993年的《环境基本法》的过程,立法目的从公害控制发展到对环境整体的保护,立法目的不断深化。《环境基本法》针对城市型污染提出了生态环境保护基本策略,提倡全程的环境保护,确认了国家、政府、企业、民众等社会主体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引导和规范全社会的环境保护行动,积极支持环境教育和民间环保活动,还涉及提供环境信息服务与发展环境保护的科学技术。自1993年以来,日本相继颁布《容器包装回收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家电产品回收法》、《推进形成循环型社会基本法》、《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绿色购买法》、《建筑废物回收法》、《容器再利用法》、《食品回收法》、《汽车回收法》、《化学物质综合管理法》、《家用电器再利用法》等法律,其中的《推进形成循环型社会基本法》,提出“促进物质的循环,减轻环境负荷,从而谋求实现经济的健全发展,构筑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从法制上保障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日本环境立法重视建立综合性基本环境计划和协调机制,制定严格的环境标准,采取行政控制和市场调节等多元机制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强调民众参与和公民的环境权益,最终确立了整体环境观指导下的统一、综合性的环境基本法模式,通过理性化的渐进法律制度设计,形成健全的环境法律体系。
日本建设省从1992年开始组织专家研究生态城市建设。北九州市从1997年开始实施以环境产业建设、环境新技术开发、减少垃圾、实现循环型社会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城市建设计划。目前,日本的城市规划中,与土地、住宅、城市建设相关的法律有200多个,城市规划法是其中的母法。在法律体系中《国土综合开发法》、《国土利用规划法》等全国性、综合性土地利用规划法律是《城市规划法》的基础。与《城市规划法》关系密切的平行法律有《土地收用法》、《地方税法》、《农地法》、《森林法》、《自然环境保护法》等。与《城市规划法》关系密切的下属范畴的法律有:《建筑基准法》、《土地区划整理法》、《城市再开发法》、《新住宅地开发法》、《城市公园法》、《文物保护法》、《河流法》、《港湾法》、《道路法》、《轨道交通法》、《停
车场法》以及其它与城市道路、市政、公园、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相关的法律。上述法律法规体系有效规范着日本的生态城市建设,起到良好效果。
1.2美国生态城市建设立法概况
美国的环境法律制度分为地方、地区、州和联邦四个层次,不同的行政管辖区域具有不同的规制方案。作为普通法法系国家,其综合性的环境成文法——《国家环境政策法》制定于1969年,较早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形成了命令控制、排污控制、技术强制和市场控制这四种模式。《国家环境政策法》还创造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效矫正了传统发展战略忽视环境利益和环境价值的弊端,符合经济与环境协调、持续发展的客观规律,取得了良好实效。单行立法方面,美国是世界上最早以立法推行污染预防的国家,并特别重视发展环境技术,其污染预防包括污染物的源头预防和消减、再循环利用以及必要的末端处理等环节J。其《资源保护和回收法》就是对危险废物实施全过程监控的综合性环境基本法,该法有力地促进了废物循环和综合利用。
从20世纪70年代起,随着环境问题的激化与公众环境意识的增强,促成美国先后通过《清洁空气法》、《清洁水法》、《环境教育法》、《职业安全和健康法》、《噪声控制法》、《宁静社区法》和《综合环境反应、补偿和责任法》等。同时,美国对土地利用的规划管理进行了城市规划历史上划时代的变革。其主要表现为:一是为保护城市环境、维护社会公正,强化“土地用途管制”的调控机制;二是对土地概念的新认识,城市规划的广域化和中央集权化,开发控制机制的改善与强化。城市规划成为实现经济成长、环境保护和社会公平的法制保障。例如,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在1971年以前城市总体规划处于顾问性地位,重视城市规划的人不多。1971年以后,加州开始承认总体规划的重要性,并通过司法判例使城市总体规划取得了城市开发宪法的地位,所有土地利用资格的审批权力必须以它为依据。据该州有关法律规定,城市总体规划必须具备防治环境污染和环境安全等要素j。1990年通过的《污染预防法》,宣布“对污染应该尽可能地实行预防或源削减是美国的国策”。1992年颁布的《能源法》,规定开发和利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能及沼气等新能源将享受税收优惠,立法鼓励使用新能源、推广新技术和淘汰落后工艺等。2000年颁布的《有机农业法》,对农业的发展做出严格规范,生态城市伯克利发展的都市型农业为生态农业的典范。
1.3欧盟生态城市建设立法态势
欧盟的大多数国家自20世纪60年代末起就开始关注城市建设对生态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欧洲1973年的第一个环境行动计划就讨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政策,之后在环境领域建立了管理机构。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生态法规的颁布,欧盟国家有关城市生态化建设的科学知识、工程技术、政府管理和公众行为均达到了较高水平,包括:经济发展与城市生态的协调;污染控制、节能措施和可更新能源的使用;水资源的严格管理;城市生态景观的明显改善;公民积极参与生态建设。欧盟的环境法规是基础性准则。欧盟成员国的环境立法需要同欧盟的环境立法接轨,成员国法律的调整则是一个转变过程。要加入欧盟的国家必须通过谈判与欧盟就未来的发展达成一致,符合欧盟的法规水平和这些国家在改善环境状况方面的意向是谈判的标准之一。许多成员国为达到欧盟环境法规的标准而积极采取措施,例如,德国于1998年修订的《循环经济与废物管理法》明确宣布:“本法的目的是促进循环经济,保护自然资源,确保废物按有利于环境的方式进行清除”;法国有关法律规定到2003年要有85%的包装废物得到循环使用;荷兰将欧盟的环境法规都融人其立法中,而且清洁产品的生产和使用有来自消费者的压力。
从德国的城市建设法制看,经过近两个世纪的不断充实完善,其城市规划法已发展成为以《建设法典》为主导法律,包括《空间秩序法》、《联邦自然保护法》、《城市建设促进法》、《联邦有害物质防护法》、《文物保护法》、《田地重整法》以及《建设法典措施法》、《地产交易计价原则的规定》、《建设用地的法律规定》、《规划图例的法律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在内,覆盖空间秩序规划、区域规划、环境保护、文物保护等诸多层面的综合体系。其《建设法典》特别强调在规划编制之前与完成之后的公众参与以及其它城建、环保等国家行政部门的参与。
总之,从国外城市生态化建设的实践看,除了公众有较强的环保意识和生态建设的参与意识外,还拥有崇尚法治的社会氛围,注重通过严格的立法来保障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关系的协调,充分发挥立法的规范、强制和保障作用,构建了符合城市生态化发展要求的法律体系,使法律成为推进城市生态化建设顺利进行的根本的制度保障。
2、中国现阶段生态城市建设立法状况分析
在立法上,中国有关生态城市建设的法律法规有三类:一是《环境保护法》及各部污染防治法,这些法律法规对城市的环境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大气污染防治法》中明确提出“划定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防治城市扬尘污染”、防治城市饮食服务业油烟污染、城市要使用清洁能源等规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中专章规定“城市生活垃圾污染的防治”;《水污染防治法》中强调“城市污水要集中处理”;《环境噪声防治法》中,有很多针对“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的立法规范。二是以《城市规划法》为核心,包括《城市绿化条例》、《城市市容和环境管理条例》、《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以解决城市发展诸多矛盾为目的的法律法规。三是许多省市积极开展了地方性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综合性法规的立法工作。例如,2004年11月,由贵州省贵阳市人大常委会正式颁布的《贵阳市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条例》开始施行,从法规上保障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建设能够长期规范地坚持下去。深圳市政府从2004年起全面开展生态城市建设规划工作,并提出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紧密结合地方实际的环境保护法规体系,依法强化环境监督管理等。目前,中国相关立法对生态城市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法制保障作用,但也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尽管中国现已初步形成包括宪法、法律以及相应的行政法规、规章和地方性法规所构成的保障城市生态化建设的法律法规体系,但与国外较完善、成熟的规范城市生态化建设的法制相比,中国的相关立法还处于较低层次,某些法律、法规甚至有冲突之处。中国环境法多为污染防治立法,缺少促进生态化建设的立法。从环境法律法规的创制来看,由于缺乏公开透明的促进公众、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立法活动的法定程序和机制,导致一些法规在颁布后才发现缺乏针对性,脱离实际而难以实施,甚至出现不必要的立法冲突。另一方面,现行环境立法权多由行政权支配,属于行政管制立法,对公民环境权利的实体及程序性规定既少,又不明确,缺乏可操作性。当公民环境权益受到侵害时,很难通过适用具体法律实现救济。这既背离了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环境法原则,也造成公众环保意识不高以及生态建设力量薄弱。
第二,从立法导向看,国外立法将可持续发展、尊重生态规律、预防污染、污染者负担、污染物综合控制,尤其是公众参与、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综合决策等原则纳入立法中,而中国并没有完全纳入。中国现行环境法律法规多是在计划经济时代制定的,体现了从人的利益出发间接保护环境的人类中心主义伦理观,与当代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要求完全不符,这就要求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重构环境立法,以构建促进整个环境生态系统有序更替与演进的环境法律体系。
第三,《城市规划法》在生态城市建设中至关重要,但中国城市规划法现已滞后于城市生态化建设的要求,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规划对城市建设的软约束。许多城市总体规划尚未到期,但城市建设规模已突破原定规划的现象与总体规划的实施进程滞后于规划期限的现象同时并存;城市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和重复建设浪费并存;城市建设时序混乱,基础设施不能合理布局和相互衔接,道路建设修了挖,挖了又修。二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的衔接问题缺乏明确的法律界定。由于对城市郊区的规划管理没有具体细则,规划部门与土地管理部门分而治之,使得城郊接合部成了“两不管”的脏、乱、差地带。三是开发区建设缺乏明确的法律规范,开发区规划建设与城市总体规划脱节,破坏了城市的总体规划。各类开发区、大学城、科技园、软件园、旅游度假村等可独立进行规划,自成体系,给城市的长远健康发展埋下隐患。四是缺乏规划监督约束机制,违法建筑泛滥、环境污染严重。
3、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立法对中国的启示
根据日本、美国、欧盟等国家城市生态化建设的立法经验,结合国情,中国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完善生态城市建设立法。
3.1确立可持续发展、环境权的宪法地位
在宪法中确认和保障“可持续发展”,并与国际接轨,共同履行《21世纪议程》所规定的国际义务,是生态时代宪政重心从传统的工业经济转向以生态、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必然表现。从国外立法的演进历程看,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所导致的人与自然矛盾的不断加剧,尤其是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后,许多国家在宪法中增加了“可持续发展”的内容,有的国家还把公民有在良好环境下生活的权利,即“环境权”作为公民基本权利之一规定在宪法中。随着可持续发展、环境权的宪法地位的逐步确立,各国法律“生态化”趋势明显,开始出现全球环境法的趋同现象。虽然中国现行宪法第9条、第10条、第22条和第26条已明确了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职责,是环境保护立法的宪法依据,但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要比环境保护的概念深刻广泛得多。可持续发展涉及人口、粮食、物种和遗传资源、能源、工业、人居环境等一系列重大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所以中国如果确立了可持续发展的宪法地位,将有利于把尊重生态规律,促进绿色生产、绿色消费和绿色贸易的立法精神融人整个法律体系中。同时,在宪法中明确公民的环境权,将有利于从宪法层次,为促进环保与生态化建设的公众参与提供立法依据。
3.2修改完善现行《环境保护法》、《城市规划法》体系
环境保护法的修改方面:一是修改现行环境保护法侧重污染防治的状况,确立对广义的环境保护进行全面综合整体规范的立法模式,为环境单项法的立法提供依据,并发挥指导地方政府进行有针对性的地方环境立法的作用。二是构建以预防为主和全过程控制的环境管理模式,实现行政机关间的有效配合与协作。三是明确公民参与环保的具体机制和渠道,建立促进非政府环保组织发展的激励机制。
城市规划法的修改方面,借鉴国外经验,明确《城市规划法》在城市法中的核心地位,协调与土地、农村规划、自然保护、市政、交通、文物保护等相关法律的关系。城市建设应力求经济目标、社会目标和生态目标相统一,优化产业结构和街区布局,在不断完善城市社会经济功能的同时,力图改变生态功能脆弱的状况。要合理控制城市规模,把城市建设从外延扩大转向内涵发展。切实发挥城市规划法对城市土地及空间资源的调控作用,建立对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公务员的监督约束机制。
3.3通过立法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国外经验表明,循环经济是生态城市的支撑和标志,其运行是通过实施生态预算、生态指标、绿色会计、环境审计、环境标志、生态产业、清洁生产等建立可持续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模式,并促进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和资源再生产业的发展。国外的循环经济立法,明确把生态环境作为资源纳入政府的公共管理领域内,建立消费拉动、政府采购、政策激励的循环经济发展机制,使循环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者有利可图,使企业和个人对环境保护的外部效益内部化。借鉴国外经验,全国人大常委会现已将制定循环经济法
纳入立法规划。
3.4通过立法加强环境教育、鼓励公众参与
从环境意识看,国外通过立法加强生态文明的建设,向公众提供免费的环境教育,公民有较强的环境意识和参与意识。美国等发达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就颁布了环境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促使国家、地方政府和经济机构积极支持环境教育,20世纪90年代后环境教育的内容已迈向可持续发展教育¨。尽管中国政府1994年颁布的《中国2l世纪议程》,明确提出通过教育提高全民环境意识,1996年颁布的《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提出实施全民环境道德教育的长期规划,但与发达国家的教育力度和国民的环境意识相比,中国还有很大的差距,也不适应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环境教育的内容包括环境科学、环境法律和环境伦理等诸多方面,可通过制定《环境教育法》构建面向全民全程终生的环境教育体系,要通过刚性的生态城市建设法制与柔性的环境教育的良性互动,促进生态城市建设的法治化。同时,可考虑在国家环保局颁布的《环境许可听证暂行办法》和《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基础上,制定《公众参与环保法》,确保公众通过法定程序和途径全面参与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管理活动,在涉及环保的各个环节和领域,建立公众知情权机制、表达机制、监督机制和救济机制,促进全社会参与生态环境保护。
第四篇:国外小城镇建设经验
国外小城镇建设经验
美国 小城镇追求个性
美国在小城镇建设中很重视规划的作用。美国小城镇规划有四条基本原则:一是尽可能满足人的生活需要,注重功能;二是充分尊重和发扬当地的生活传统;三是最大限度地绿化和美化环境;四是塑造城镇不同的特点和培育有个性的城镇。
美 国建设小城镇不能随意而为,需要编制详规,而且政府很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美国小城镇建设资金由联邦政府、地方政府和开发商共同承担,联邦政府负责投资建设 连接城镇间的高速公路,而小城镇的供水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是由州和小城镇政府负责筹资建设。开发商则负责小城镇社区内的交通、水电、通讯等生活 配套设施的建设资金。
政府特别重视环境建设。在美国,环境建设是城镇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给小城镇提供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 济环境。政府在规划时,重视城镇特色,追求个性,无论走到哪里,都能看到不同面貌和特色的小城镇,那种千城一面、万镇雷同的现象是见不到的。小城镇建好 后,仍然重视建设管理,所谓“三分建设,七分管理”。美国的城市建设管理经验主要有两点:一是拥有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二是依法办事,违法必究。
德国 村镇建设注重自然美
德 国的村镇建设经验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政府高度重视村镇改造和建设,颁布了一系列保护农业用地、保护农产品价格的法规,加强管理机构、管理队伍的建 设、完善村镇建设的投资机制,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形成了比较均衡的城镇结构体系;二是优先考虑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的建设,为改造村镇的居住环境,提 高村镇居民生活的舒适度,政府十分注重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的建设和各种公益事业的健全完善,且这些建设资金大部分来源于国家补贴和乡镇的税收;三是注 重单体设计与整体景观协调,德国村镇的特点是村落建设与自然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之所以能够如此,主要是靠村镇改造规划和设计的调控作用,德国的村镇建设是 建筑设计在统一中寻求特色,在突出特色中满足规划的统一要求;四是注重环境建设和保护古建筑。
日本 发展小城镇缩小城乡差别
日本建筑界目前面临着三大难题,一是人口老龄化问题,二是中小城镇及农村地区人口过疏问题,三是旧区改造问题。而这三大难题在小城镇表现得尤为突出。世纪50年代后期至70年代中期是日本城市大发展时期,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大城市,形成东京、大阪、名古屋三大都市圈。这时日本的城乡差别加大,小城镇没有 发展反而萎缩。70年代后期政府反过来开始进行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至80年代中后期,全国村镇的基础设施水平已和城市基本持平,政府鼓励人们返乡工作。
日 本注重在小城镇发展特色产业。东北部的山形县小国町,现有1.1万人口,面积738平方公里,97%都是山林,远离大城市,周围是山,有三条河通过,是“ 孤立"的小城镇。1955年人口1.8万人,之后沿海地区发展了,人口被吸引过去。当地政府为了本地的发展开始搞规划,找特色。除去搞水力发电、办工厂之 外,开始大搞特色旅游和旅游农业,开发自然旅游资源,吸引城里人来度假。小国町地处东北,冬天积雪很厚,达2米多深,适合搞滑雪旅游场项目。城市离自然越 来越远,大城市的人渴望回归自然。当地还辟出一部分山地让城里人自己种、自己收获当地特产的山菜。
日本在开发建设小城镇中,注意保护农民的收益,对农产品实行限产,对价格实行保护价。
日本国内的水果、蔬菜、大米等的价格都相当高,农民从事农业的收入不比城里人差多少。这样一来,城乡差别进一步缩小,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小城镇的住宅及各项建设就能做到协调一致。
在 小城镇旧区改造时,注意保持传统风格。如在奈良附近有一个古镇寺内町,在改建时就保存完好。此外,日本小城镇建设也有先天不足之处,那就是土地私有制与生 俱来的缺陷。由于土地私有,使旧区改造非常困难,“钉子户"非常难拔,极易形成不完整和支离破碎。由于土地私有,使不同户主建筑物互不相连,浪费土地,每 栋建筑交通占地面积过多,建筑使用面积系数很低,浪费严重。
英国 开发小城镇吸引大城市人口
伦敦市政府支持大规模开发新的小城镇。原因一是战后伦敦和英国东南部地区急剧增加的城市人口需要疏散;二是英国中部工业发达地区产业结构需要调整;三是政府根据当时的趋势估计,需要开发居住、就业条件和预留规划用地。
英国的小城镇开发分为三个阶段:
1、1946—1954年,这时的目的是为了吸引大城市的过剩人口,主要特点是城镇规模较小,密度较低,功能区分清晰,较多考虑社会效益而较少考虑经济效益。
2、1955—1966年,这时的主要特点是城市规模扩大,城市功能分区趋向于综合功能分区格局。
3、1967—1976年,这一时期新的小城镇大部分由在老城镇基础上开发新的工业区和居住区形成,对于不适合单独扩展的小镇进行了成片合并。
第五篇:国外个人所得税征管经验及借鉴
国外个人所得税征管经验及借鉴
刘 军
内容提要:2010 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在我国“逐步建立健全的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但是这种新的个人所得税模式对征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介绍了国外个人所得税征管的经验,并对我国个人所得税征管制度改革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个人所得税 征管 借鉴
一、国外个人所得税征管经验
(一)完善的税源监控体系对税源的监控能力是一国个人所得税征管的基础,只有清楚了哪些人该缴税,应该缴多少税,才能最大程度地防止税源流失。国外在税源监控方面有着较为完善的体系。
1.重点加强对高收入者的监控。
德国的个人所得税征管实行的是重点监控、普遍抽查的方式。对于普通百姓进行随机抽查,而对高收入者进行重点跟踪监控,一旦怀疑某位高收入者虚假申报,便会对其真实收入和银行账户进行审核。如果发现偷逃税款的证据,轻则罚款,重则坐牢,惩罚非常严厉,而且追诉期非常长,并适时在媒体上予以曝光,因此德国的个人所得税征管极具威慑力。在惩罚的同时对于那些依法按时纳税的人,德国税务部门则以奖励纳税信用等级的形式提高纳税人的消费信誉和工作机会。这种奖惩分明的个人所得税征管机制,为德国的个人所得税的征管扫清了障碍。
2.强化税源扣缴制度。
英国是实行个人所得税源泉扣缴制度的典型国家,通过由雇主按月 从所支付的工资薪金中代扣相应的税款,保证了税款及时、准确地入库。就连纳税人所获得的福利收入(如现金购物券、非现 金代币券)也要视同货币收入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一旦雇主没有履行其法定的代扣代缴义务,其须承担应扣缴而未扣缴的税 款,并且还有支付拖欠税款的相应利息,同时将面临税务机关的处罚。对于利息所得由银行代为直接扣缴。其他许多国家也采用了这种扣缴制度,如日本的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凡是工资薪金、利息、股息都必须通过支付者进行源泉预扣缴所得税,并在次月的10日内向政府缴纳税款。美国的个人所得税也实行预扣缴制 度,其每年预扣缴收入占全部税款收入的70%。而且政府并不需要向预扣者支付报酬,原因是税法明确规定预扣缴是收入支付者的义务,必须依法有效地履行。这种源泉扣缴制度提高了个人所得税征管的效率,同时降低 了税务机关的征管费用。
3.推行税收等级申报制度。
税收等级申报制度在国外非常盛行,比较典型的当属日本的 “蓝色申报”制度。日本现行的纳税申报制度分为“蓝色申报”和“白色申报”两种,其中“蓝色申报”是指纳税义务人在得到税务机关的资格认证后,采用蓝色申报表向税务机关缴纳税款的一项制度。采用蓝色申报表的纳税义务人可以享受比普通纳税人更多的税收优惠。税务机关会减少对个人所得税蓝色申报者的检查次数。因此,“蓝色申报”比“白色申报”(普通申报)更具吸引力。一旦“蓝色申报”的纳税人存在申报不实或者偷 逃税行为,税务机关将立即取消其“蓝色申报”资格。这种申报等级制度增强了纳税人守法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发达的信息管理体系
信息化管理提高了个人所得税征管的效率和成本。在国外,由于个人所得税开征较早,其征管的信息化水平也相对较高。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点措施实现:
1.加大信息化管理力度。早在20 世纪60 年代,美国便使用计算机对税收实施信息化管理。美国的个人所得税通过网络、电话和金融机构等已经基本上实现了支付的电子化。美国的纳税 人可以选择每日、每周或每季自行通过美国联邦税款电子支付系统(The Electronic Federal Tax Payment System)缴纳税款,也可以委托金融机构通过该系统缴纳,目前美国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率达到90%左右。加拿大税务机关实行全国联网,在税收预测、税务登记、纳税申报、审计等环节都实现了信息化处理,并通过代理商进行电子报税和纳税人自行电子报税,目前电子报税率已达95%。德国通过为纳税人提供免费的、统一的申报软件,加快了申报的速度和质量,纳税人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或委托税务代理机构进行申报,其电子申报率超过90%。2007 年,澳大利亚的电子申报率也达到 了80% 左右,① 信息化建设极大地提高了这些国家的个人所得税征管效率。
2.实行税收代码制度。瑞典是实行税收代码制度比较典型的国家,瑞典公民一出生就拥有 一个10位数字的终身税务号码,这个号码用于税务申报、银行开户、社会保险缴费等其他一切经济活动,管理十分严格。通过税务号码,税务部门可以随时查阅纳税人的缴税情况以及个人的不良信息。因此税务部门可以通过这个税务号码掌控纳税人的一切收入来源、经济活动情况和财产状况。纳税人去世时,税务部门还要根据该纳税人的资产负债情况,征收遗产与赠予税后,再核销该号码。如此严格的税收代码制度完善了瑞典的税源监控体系,也为个人所得税的 征收提供了信息控制基础。美国也实行税务编码制度,公民的会保障号码与税务代码合二为一。美国人一出生就可以获得这一代码,即使外国人到美国工作也要申请这样一个代码,代码终生不变。德国采用的是税卡制度,税卡是一种纳税凭证,工资收入者的税收都是从税卡中提取的。税卡制度的应用提高了税务机关的征管和检查效率。3.大力推行第三方信息报告制度。西方国家普遍实行税收协同管理,充分利用第三方信 息。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的税法都明确规定哪些单位和个人负有向税务机关报告信息的 义务、报告何种信息以及对不提 供信息者给予何种处罚。这种第 三方信息制度加大了税务机关的信息来源,减少了因为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偷逃税。凡是个人所得税征管工作做得比较好的国家,基本上实现了税务机关与其他部门(如银行、海关、工商、公安等)的联网。
(三)良好的税收服务体系 良好的纳税服务是个人所得税征管的强大后盾,既包括税务机关为纳税人提供的纳税服务,也包括社会中介机构提供的税收代理服务。国外在纳税服务方面做得非常到位。
1.提供良好的纳税服务。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传统的纳税服务已经不能满足纳税人的需求,因此对纳税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如美国的纳税服务分为税务机关为纳税人提供的服务和服务监督机构为纳税人提供的服务。其中税务机关从税务登记 到纳税申报、税款缴纳再到行政复议,都需要为纳税人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务。而服务监督机 构的服务主要是对纳税人的权益进行保护监督。美国国内收入局网站上有纳税人援助管理系统(SAMS),任何人都可以提交问题、意见和建议。也有纳税人申述信息系统,帮助纳税人实现申述权利,包括申述表格及下载,税收检查申述和征管申述。而法国税务机关通过提供免费电话咨询服务以及电子邮件咨询服务,加快了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交流的速度。同时税务机关还对公众进行开放,接待并处理纳税人提出的问题,并及时提醒纳税人申报,为纳税人申报纳税提供有效的帮助。这些纳税服务的实施提高了税务机关在公众心中的形象,为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2.大力发展税务代理制度。税务代理制度最早出现在日本。目前日本有税理士5万人,雇员 22万人,这也大大提高了日本税 收的征管效率,使其成为世界上税务人均征收额最高的国家之一。澳大利亚也充分发挥社会中 介组织的作用,目前全国有2.4 万家税务代理机构,80%的个人 都是通过税务代理完成纳税申 报和退税,① 这大大减轻了税务 机关的工作量。韩国也十分重视税收代理制度的发展,早在1961 年,韩国便开始实行税收代理制 度,现在韩国的税务代理业已十 分成熟,有95%的企业委托税务士事务所代理纳税事务,税务士事务所遍布全国,极大地促进了税收征纳工作的发展。
二、完善我国个人所得 税征管制度的对策建议通过借鉴国外个人所得税征管的经验,结合当前我国个人所得税征管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征管制度,为下一步个人所得税改革奠定基础:
(一)加大对税源的监控力度,贯彻落实代扣代缴制度
建立个人所得税纳税人识别号制度。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的税务号码制度,将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号码作为纳税人识别号码,凡年满 16 岁的公民均需到当地税务机关登记并领取税务编码卡,并用这个号码办理一切涉税事宜。目前,我国纳税人依法纳税意识淡薄,因此,推行纳税人自行申报的方式, 收效不一定理想。在这种纳税环境下,通过加强代扣代缴方式来监控纳税人缴纳个人所得税是比较现实的,效果也会相对较好。我国要提高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的质量,应进一步落实代扣代缴办法,明确代扣代缴义务人的责任,加强对扣缴责任人的业务培训。要求支付款项给纳税人的单位要定期向税务机关报送有关信息。
(二)加快税收信息化建设,构建社会综合治税体系
建立个人所得税征管信息系统。对各省、市,甚至全国的地税、国税系统实行联网,并适时与相关部门如银行、海关、工商 行政管理等单位实行计算机联网,进行个人信息的交换。对个人的重要收入如工资、奖金、劳务报酬以及从其他渠道取得的收入进行计算机网络监控和稽核,形成一个有效的个人收入监管体系。个人所得税的个人登记、代扣代缴、申报征收、稽查、补退税等全部业务流程都通过 这个全国联网的数据库系统进行处理。
我国税收征管法明确规定,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如实向税务部门提供有关涉税信息。但目前法律没有具体规定哪些单位具有向税务机关提供涉税信息的义务,应该提供哪些信 息,怎样提供,等等。从国外第三方信息报告制度的经验来看,法律必须明确哪些单位和个人负有向税务机关报告信息的义务、报告何种信息以及对不提供信息者给予何种处罚。在个人所得税的征管中,税务机关要加强与银行、工商管理、海关、土地 房产管理等部门的配合,形成健全协税护税网络,减少漏征漏管的数量。
(三)提高税务人员素质,打造以纳税人为中心的纳税服务体系
对税收征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税务人员的业务技能。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来激发税务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对工作表现突出的税务干部进行奖励,对于那些因为税务干部的过失而导致的征管不力,严格执行过错责任追究制度,进行惩罚,提高税务干部的职业道德和文化水平。
树立纳税服务理念,提高纳税服务质量。开展纳税咨询热线和网络咨询专区,及时为纳税人给予指导和服务。为自行申报人提供快捷、良好的服务,以进一步推进个人所得税的自行申报方式,实行电话申报、电子申报、网络申报等,减少纳税人的申报成本。
(四)完善税收法制环境,提高公民纳税意识
完善税收征管法、个人所得税法和相关法律救济保障制度。出台一些保护纳税人权益的法律救济、保障条例。保障条例主要涉及税收行政复议制度的完善,税收优先权司法救济制度和纳税人破产保护制度的建立健全等。还要提高立法透明度,给予纳税人参与和表达意见的机会。通过加大税法的宣传,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纳税意识深入人心,提高公民的纳税意识。
【参考文献】(1)解学智《国外税制概览——个人所得税》,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
(2)朱建文《发达国家个人所得税征管模式的经验及其借鉴》《,税务研究》2008年第10期。
(3)周虹、谢波峰《从发达国家税收征管经验看我国税收征管机制的改革》,《税务研究》2006 年第6期。(4)靳东升《法国个人所得税制度及征管》《,涉外税务》2007 年第12期。
(5)夏宏伟、王京华《OECD成员国征管制度比较研究》,《涉外税务》2009 年第10 期。
【作者简介】
刘 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税学院。
【文章出处】
《涉外税务》2011年第3期。
(编辑: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