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农民起义的口号5篇

时间:2019-05-12 19:48: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历代农民起义的口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历代农民起义的口号》。

第一篇:历代农民起义的口号

历代农民起义的口号

总体来说,中国的农民还是比较老实的,只要他们口里面还有最后一粒粮食,身体上还有最后一根纱条,他们是不会起来造反的.但一些皇帝老爷们,把农民们往绝路上逼,如果不揭杆而起,不削木为兵,他们会死无葬身之地,所以他们只能选择与皇帝老爷们对着干,这就是学者们所谓的起义.因为主要角色是农民,所以这起义又打上“农民”的标签.历代发生过很多次起义,每一次起义的主角,事件发生的情节,受伤害的对象,基本相同.如果一个人,在同样一个地,跌倒了几次,我们可能会怀疑:这个人要么精神有问题,要和就是一个白痴.中国历代农民起义,不是只发生几次,而是几十次.但谁敢说中国人有问题?谁敢说中国人是白痴?

笔者对历代农民起义,做了点总结,几句话:以血还血,以牙还牙,以恶制恶,因果报应!皇帝老爷们专权,集权,极权,最后是自我感觉良好地走向昏庸,无能.理性湮灭,良知蒙尘.人的本能,人的文化集体消失,最后大伙开始用兽的方式,用战争的方式,用杀戮方式,解决一切.在中国历史上这些时期,人其实不是人啊,人至只能算是人化了一点点的兽!笔者对于在历代农民起义中,人性消失的过程不想深究,也没有能力去深究,但对于历代农民起义中,出现的喊口号现象,却有点兴趣.所以做了一点总结分析性的工作,与有兴趣的朋友共探讨.一、.夏人: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

夏桀是历史上的暴君,极其残酷。这个话意思是说,日子不好过啊,我们和你同归与尽啊!是夏版的“舍得一身刮,敢把皇帝拉下马.”

二、,陈胜吴广起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秦汉之交,政出豪门,权力世袭。普通民众无权过问政治。做王侯将相的人,是天生下来,就该是做王侯将相的命.权力是靠DNA传袭.陈胜吴广不信这个邪,所以他们在大泽乡起义后,打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口号,是中国人第一次把,想在政治平等的话讲了出来,意义不一般!可王侯将相权力不靠DNA了,靠什么?

陈胜他们没有说,但他们做了:马上得天下!他们开了强者为王,也就是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风气之先!

三、绿林赤眉起义

事由王莽的一次不成功的改革引起。中国历史上有四大改革家,王莽是其中之一,但他的改革与其它人不一样,其它人都认为,祖宗之法不足恤,而他不同,他就是要复祖宗之法,他的改革是复古.让封建的中国,走向奴隶的中国.新政策触犯的权贵、豪强的利益。而且同样也得不到农民们的欢迎.当时的起义者们,没有拿得出手的起义口号,只有一个叫李通的人,想出了一个口号:刘氏复起,李氏复辅,“起义后来成功了。

四、黄巾起义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这是一个跳大神的神汉想出的口号。以宗教的欺骗手段,日哄民众.没有多少正面的意义,但在当时却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力.五、隋末农民起义

也没有什么好的、统一的口号。其中比较有点名的是《无向辽东浪死歌》长白山前知世郎,纯着红罗绵背裆。长槊侵天半,轮刀耀日光。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隋炀帝征罚伐无度,大兴土木,巡幸游乐,兵役繁重,民不聊生,终于激起农民起义,而隋末的农民起义与其它王朝的农民起义有点不一样,是多源头,多起点,暴发.史书上说,有当时有”六十四路烟尘“,也就是有六十四个地方的农民,不约而同地发动起义.说明隋炀帝确实该死!

六、宋王小波、李顺起义

”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等均之.“ 中国的大宋王朝,是一个经济文化强盛,但军事上比较

弱小的王朝.宋王朝经济总量占当时世界的30%左右,所以当时到过中国的有些西方人说,大宋开封城门口守城的士兵的生活,都好过欧洲的国王.这话到也不完全是虚夸.但经济如此强大的宋王朝,为什么还是有农民起义呢?

只有一个理由可能解答,当时社会发展不平衡,社会两极分化严重.可能是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而且富得流油,而另一部分人却是穷得叮当响.用老杜的一句话就是”朱门狗肉臭,路有冻死骨.“所以王小波们要起义.而他们打出的口号:”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等均之.“就是第一次提出均贫富的观点。与东西方所有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者们相比,他们是最早的社会党人.开了全世界政治理论中平均主义的先河.七、宋钟相扬么起义

” 法分贵贱,非善法;我行法,当等贵贱,均贫富。“大宋王朝没有在王小波的起义中得到教训,社会还是处于两极分化的发展状态,让穷者越穷,富者越富.所以扬么提出这个口.不光在贫富上提出了均的观点。同时在政治上,也提出了等贵贱的平等思想.他们应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财富上平均和政治上平等思想人。有水平!

八、元末农民起义

宋亡于蒙古后,中国人都给蒙古人统治呆了,就是想造反也提不出有水平的口号.所以元乱后,农民起义著名的口号只是:“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或“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这个口号和黄巾起义一样,是一个跳大神的口号,用迷信来反抗专制。

九、.明末李自成起义军口号

主旨是,等贵贱,免粮。均田免粮。”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李自成起义的条件也是和当时社会发展两极分化有关,所以他提出政治上平等,经济上平均的口号,当然不可能做到.比如这”免粮"口号有很大欺骗性,如果所有老百姓不纳粮,都免税、免粮,你统治者,靠什么存在?

十、太平天国洪秀全起义

一律平均。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天下人田,天下人同耕等。他们追求绝对的平均主义。当洪秀全以天父的名义提出这些个理念时,而远在德国的他们同情者马克思,也提出了共产主义的思想。并而对洪秀全的革命寄以厚望,他认为洪秀全的革命必然会影响中国茶叶的出口,而茶叶是当时欧洲人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须品。洪秀全革命的蝴蝶效应是,把中国革命的火星,抛到了欧洲革命的火药筒上。但没有多少时间,洪秀全太平天国的大火,就让曾国翻给扑灭了。

第二篇:公务员考试中关于各农民起义及口号

·东汉末年发生的举世震惊的黄巾起义

自秦始皇建立中国第一个皇帝政权以来,中国农民起义运动一直风起云涌,沉重地打击了历代封建王朝的政权,有的甚至开创了一个崭新的王朝。纵观二千多年来成千上万次的农民起义,他们无不是在起义之初就提出了十分响亮的口号。尽管这些口号虽然千差万别,但是这些口号也无不反映那个时代的特征,以及农民们的强烈要求和愿望,因而牢牢地打上了“中国农民”的烙印。下面列举的中国历史上十大农民起义口号,就足可见中国农民起义的特色。

一、夏人: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

夏桀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极其凶狠残酷。因而夏人提出了“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的口号。这个话意思是说,日子不好过啊,我们就和你同归与尽!这无疑是夏版的“舍得一身刮,敢把皇帝拉下马!”的口号。

二、陈胜吴广起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秦汉之际,政出豪门,权力世袭。普通民众无权过问政治。做王侯将相的人,无不是天生下来,就有做王侯将相的命.权力是靠家族传袭。陈胜吴广不信这个邪,所以他们在大泽乡举行起义后,打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口号,是中国人第一次把想在政治平等的话讲了出来,意义不一般!可王侯将相权力不靠家族世袭了,靠什么?陈胜他们没有说,但他们做了,马上就得了天下!是他们开了强者为王,也就是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风气之先!

三、绿林赤眉起义:刘氏复起,李氏复辅。

这次起义是由王莽的一次不成功的变法改革引起的。中国历史上有四大改革家,王莽是其中之一,但他的改革与其它人不一样,其它人都认为,祖宗之法不足恤;而他不同,他就是要复祖宗之法,他的改革是复古,让封建的中国走向奴隶的中国。新政策触犯的权贵、豪强的利益。而且同样也得不到农民们的欢迎。当时的起义者们,没有打得出手的起义口号,只有一个叫李通的人,想出了一个口号:“刘氏复起,李氏复辅。”起义后来成功了。

四、黄巾起义: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这是宗教色彩极强的口号,也是一个跳大神的神汉想出的口号。以宗教名义的宣传手段,拉拢民众,虽然说的神乎其神,没有多少正面的意义,但在当时却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力。

五、隋末农民起义:《无向辽东浪死歌》

隋末农民起义也没有什么统一的口号。其中比较有点名气的是《无向辽东浪死歌》:长白山前知世郎,纯着红罗绵背裆。长槊侵天半,轮刀耀日光。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忽

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当时隋炀帝征伐无度,大兴土木,巡幸游乐,兵役繁重,民不聊生,终于激起了农民起义,而隋末的农民起义与其它王朝的农民起义有些不一样,是多源头、多起点的暴发。史书上说,当时有“六十四路烟尘”,也就是说有六十四个地方的农民,不约而同地发动了起义,说明隋炀帝的确不得人心,确实该死!

六、王小波、李顺起义: 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等均之。

中国的大宋王朝是一个经济文化强盛、但军事上比较弱小的王朝。宋王朝经济总量占当时世界的百分之三十左右,所以当时一些到过中国的西方人说,大宋开封城门口守城的士兵的生活,都比欧洲的国王好。这话倒也不完全是夸张,但经济如此强大的宋王朝,为什么还是有农民起义呢?只有一个理由可能解答,当时社会发展不平衡,社会两极分化严重,可能是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而且富得流油,而另一部分人却是穷得叮当响。用老杜的一句话就是“朱门狗肉臭,路有冻死骨。”所以王小波他们要起义,而他们打出的口号“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等均之”就是中国农民第一次提出均贫富的观点。与东西方所有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者们相比,他们是最早的社会党人,开了全世界政治理论中平均主义的先河。

七、钟相扬么起义:法分贵贱,非善法;我行法,当等贵贱,均贫富。

大宋王朝没有在王小波的起义中得到教训,社会还是处于两极分化的发展状态,让穷者越穷,富者越富。所以扬么提出这个口号,不光在经济上提出了平均的观点,同时在政治上也提出了等贵贱的平等思想。他们应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经济上平均和政治上平等思想、有较高水平的农民起义者!

八、元末农民起义: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和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宋朝亡于蒙古后,中国人都给蒙古人统治得有些痴呆了,就是想造反也提不出有水平的口号。所以元朝农民起义提出最着名的口号久是“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和“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这种口号和黄巾起义差不多,但又是一个比黄巾起义起义更为简单的跳大神的口号,用迷信来反抗专制。

九、明末李自成起义军口号:等贵贱,均田免粮。

明末农民起义军提出了“等贵贱,均田免粮。”的口号,因而获得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和大力支持。“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一句欢迎辞就是最好的说明。李自成之所以率众起义也是和当时社会发展两极分化有关,所以他提出了政治上平等、经济上平均的口号。

十、太平天国洪秀全起义:一律平均。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天下人田,天下人同耕等。

太平天国追求绝对的平均主义。当洪秀全以天父的名义提出这些个理念时,而远在德国的他们同情者马克思,也提出了共产主义的思想。并而对洪秀全的革命寄以厚望,他认为洪秀全的革命必然会影响中国茶叶的出口,而茶叶是当时欧洲人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须品。洪秀全革命的蝴蝶效应是,把中国革命的火星,抛到了欧洲革命的火药筒上。但仅仅过了十多年的时间,洪秀全太平天国的熊熊烈火,就让大清朝组织的一支汉人的军队湘军给扑灭了。

按时间排序,而不是按影响范围,因为影响范围是在很难统计,就算统计出来了,也会有一大票的人出来反驳道“问什么不是甲而是乙”之类的。

1、夏人:时日曷(he)丧,予及汝偕亡!

口号意为:你这个可恨的太阳啊,我愿与你同亡!

评估:夏桀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屠杀百姓极其残酷。这句话也很有名,国人迎接商汤,放逐了他。虽然起义的具体情况已不太容易考证了,但鉴于这是第一个可靠的有记载的起义口号,而且有很强的激烈性,推定为有吧。

口号类型:激励型。

煽动指数:5 进步指数:62、陈胜、吴广: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伐无道、诛暴秦。

口号意为: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么?——征伐无道,诛灭暴秦。

评估:这个口号确实很厉害,当时还有项羽的“彼可取而代之”(秦始皇我可以取代你)。刘邦的“大丈夫当如是也”(大丈夫就应当像秦始皇一样)不过他们的话更像是给自己打气,而不是激励大家,所以没有入选。

口号类型:激励型。

煽动指数:9 进步指数:73、赤眉军:杀人者死,伤人者偿创。

口号意为:杀人偿命,伤人者赔偿相应的伤害。也就是杀人偿命、欠债还钱。

评估:这种强调秩序的口号虽不响亮,但是开宗明义,具体实在,很容易让老百姓了解自己,支持自己。

口号类型:政策型。

煽动指数:7 进步指数:84、李通:刘氏复起,李氏为辅。

口号意为:刘姓家族将要重新复出,而李姓的人会成为刘秀的辅佐。

评估:汉朝时迷信盛行,各种术士、法师流转于世,预言性的东西在那会是很时髦的。这句话其实就是“半仙”李通劝刘秀起兵时,给他打气的话。但是很有迷惑性,一般小民们对此会趋之若鹜的。

口号类型:迷惑型

煽动指数:6 进步指数:

45、黄巾军: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口号意为:大家都给知道的,我就不重复了。

评估:那时候预言性的东西更吃香,当时东汉政权虽然摇摇欲坠,但封建豪强们大都兵强马壮,如果不在各地同时举事,就没有成功地希望。

口号类型:迷惑型

煽动指数:8 进步指数:

46、王薄:无向辽东浪死歌

口号意为:不要去辽东无谓送死。

评估:隋朝末年,隋炀帝剥削残酷,大兴土木、巡幸游乐、徭役、兵役甚为繁重,民不聊生,终于激起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公元611年隋炀帝为征高丽作准备,征发全国兵、民数百万,“天下死于役而家伤于财”,尤其是山东、河北地区遭到的破坏最为严重,加上水旱灾荒,导致隋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首先在这里拉开。这个口号用诗的形势告诉民众——已经没有活路了!

口号类型:激励型

煽动指数:8 进步指数:67、李密: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口号意为:砍光南山的竹子,也写不完隋炀帝犯下的罪过。用尽东海的水,也洗刷不掉隋炀帝的罪恶。

评估:这时李密讨伐隋炀帝的檄文,因为李密也是社会上层,不可能像农民一样提出深层次的建议,而是从封建统治阶级的道德标准上攻击。不过文笔很好,留下了一个成语“罄竹难书”

口号类型:声讨型

煽动指数:8 进步指数:68、黄巢:天均补平。

口号意为:天下东西要平分。

评估:黄巢“均平”的提出,在农民起义的历史上这还是第一次出现。

口号类型:政策性

煽动指数:9 进步指数:89、王小波、李顺: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

口号意为:我一向痛恨贫富不均,今天就为大家平分贫富。

评估:随着历史经验的总结,农民起义口号的迷信色彩逐渐淡化,所提问题逐渐指向封建制度本身,而且在以后的历史发展中越来越明确、具体和系统。

口号类型:激励型

煽动指数:7 进步指数:810、钟相、杨幺:等贵*,均贫富。

口号意为:贵*平等,财富均分。

评估:钟相、杨幺起义,在中国历史上是第一次提出“等贵*”的口号,这次起义由钟相策划发起,但是在起义正式爆发后不久钟相即牺牲,之后五年的起义斗争都是在杨幺的率领下进行的。在杨幺失败后,降于岳飞的义军也都成了抗金的中坚。这个口号不仅仅

是经济问题,还对政治地位问题提出了目标,即“等贵*”。

口号类型:政策型

煽动指数:9 进步指数:911、韩山童、刘福通红巾军:明王出世;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口号意为:纯粹的占卜预言,摆明了不让人看懂(要保持神秘性)。

评估:元末农民起义的口号迷信性很强,但是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借助外来“明”教的力量,加上本来就激烈的民族矛盾,在短时间内即成燎原烈火,最后由朱元璋由取得了成功。严格的说,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农民起义唯一的一次成功。

口号类型:迷信型

煽动指数:9 进步指数:612、张献忠:荡平中土,剪除贪官污吏。

口号意为:大白话一看就懂。

评估:矛头针对性很强,但是却没有涉及到更深层次的问题。

口号类型:政策型

煽动指数:9 进步指数:713、李自成:均田免粮。

口号意为:平分土地,免除苛捐杂税。

评估:李自成起义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深刻的影响。“均田免粮”的口号已经触及到封建土地所有制,标志着农民起义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口号类型:政策型

煽动指数:8 进步指数:914、太平天国: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口号意为:已经是近代了,也就没必要去翻白话文了。

评估:这个口号继承了先前的“等贵*,均贫富”的具体内容,又用基督教的形式给人们描绘了一个理想世界的蓝图,确实是进步了。

口号类型:政策型

煽动指数:9 进步指数:1015、义和团:扶清灭洋。

评估:最糊涂,也是最失败的口号。既没有明确的目标去刺痛国内的封建势力,也没有实力去打击入侵的帝国主义、殖民主义者们。

口号类型:政策型

煽动指数:5 进步指数:

416、同盟会: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评估:这个口号既有政治目的,也有经济政策,而把民族矛盾放在首位,激励国民。本身上讲是十分成功的口号,可惜“平均地权”这一项国民党在大陆始终未能实现,被共产党打败,根本上讲就是因为这个“平均地权”,在大陆国民党始终也没能完成“土改”。而蒋介石在台湾能站稳脚跟也正是靠了这个“平均地权”,即50年代后开始的台湾土地改革。

口号类型:政策型

煽动指数:10 进步指数:10

第三篇:明代农民起义

明代的农民起义

第一节明初的农民起义

明初从洪武到宣德的七十年间,是明朝政治较为清明、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的时期。元末农民大起义,不仅以改朝换代而告结束,而且冲刷了元末社会的痼疾,为社会生产的发展创造了前提。与此同时,借助农民起义的力量而建立明朝的朱元璋,也为革除元末弊政,安定社会作了不少的努力,从而缓解了紧张的社会矛盾。然而未经农民起义扫荡的地区,地主豪强与广大农民的尖锐矛盾,却并未因为明朝的建国而缓和,反而由于战乱对经济的破坏,地方官吏的胡作非为、横征暴夺而更加激化,农民的负担并未减轻。在这种情况下,各地无法生存的贫苦农民,不断举行武装起义。这些起义遍布于大江南北,发生在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湖广、四川、陕西、山东和浙江等地。起义规模都不大,有的只有几十人、几百人、几千人,多的也有几万人、几十万人,但却此伏彼起,连绵不断,次数不下四百次。白莲教起义的余波白莲教在下层人民中有着广泛的影响。元朝末年,以白莲教为号召,掀起了波澜壮阔的红巾军大起义。即使到明朝建国之初,在白莲教活动的地区,人民也多次利用白莲教组织发动起义。

江西、湖广地区,在元末农民起义时,一直是徐寿辉、陈友谅割据政权的管辖地区。因此,这里受白莲教的影响特别深。明朝初年,这里的白莲教起义不断。洪武六年(1373)正月,蕲州人王玉二聚众烧香密谋起义。同年六月,罗田县人王佛儿,自称弥勒佛降生,鼓动民众起义。洪武十二年七月,陈友谅旧部荆州孙谅等曾谋起义。洪武十九年,福建将乐僧彭玉琳到新淦,自称为弥勒佛大师,烧香聚众作白莲会,并与当地居民杨文、曾尚敬等共同密谋起义。彭玉琳称晋王,置官属,建元天定。洪武二十年,袁州宜春县民李某自称弥勒佛,发九十九等纸号,用“龙凤”印玺,置日月袍、绿罗掌扇令旗等准备起义。第二年袁州府萍乡县民又用弥勒教宣传群众。这些起义有的在组织中,有的在发动后不久,即被明朝政府镇压。

四川、陕西在元末也是白莲教盛行的地区。洪武十二年(1379)四月,四川眉县(今四川眉山)“妖人”①彭普贵聚众起义,杀死知县颜师圣。起义者声势日振,先后占领十四州县,屡败四川都指挥普亮,明朝调遣四川威茂平羌将军丁玉,率军镇压。七月间,起义失败。洪武十四年又有四川广安① 据汤纲、南炳文《明史》考证:所谓“妖人”可能系指彭普贵以弥勒教或白莲会来鼓动群众。州(今四川广安)人以弥勒佛“惑众”,被捕斩。陕西阶州(今甘肃武都)人金刚奴,自洪武初年就活动于沔县(今陕西勉县)西部地区,以佛法“惑众”。洪武二十五年,陕西又有徽州(今甘肃徽县)“妖人”聚众起义①。洪武三十年,沔县人高福兴、田九成等聚众起义,并与沔县西部金刚奴领导的起义部众合并到一起,众至千余人。高福兴自称弥勒佛下世,田九成称汉明皇帝,建年号龙凤,金刚奴号为四天王。起义军攻破山寨,杀死官军,又攻入略阳,杀知县吕昌,复攻入徽州(今甘肃徽县)、文县。明政府派长兴侯耿炳文、武定侯郭英统率四川、陕西都司明军数万人前去镇压。九月,起义军主力部队失败,高福兴被捕牺牲,其部众三千人被俘。余部在金刚奴和仇占儿率领下一直坚持到永乐七年(1409)。这次起义前后持续达二三十年之久。

河北、山东也是白莲教活跃地区。永乐十六年(1418)五月,顺天府昌平县民刘化聚众起义,自称是弥勒佛下世,真定、容城以至山西洪洞等地百姓纷纷加入,“皆受戒约,遂相聚为乱”②。山东地区早在洪武三年(1370),青州(今山东益都)人孙古朴即聚众起义,自号“黄巾”,袭击莒州(今山东莒县),杀同知牟鲁。不久即遭镇压。永乐十八年二月,青州地区又爆发了唐赛儿领导的农民起义。唐赛儿是蒲台县农民林三的妻子,她用白莲教组织群众,自称佛母,在山东益都、诸州、安州、莒州、即墨、寿光诸县活动。唐赛儿起义后,占领了益都卸石棚寨,打死了前来镇压的明青州卫指挥高凤,起义军声势更为高涨。山东布、按三司连忙向明朝告急,三月,成祖即派安远侯柳升、都指挥刘忠率领京军前往镇压,围攻 1 卸石棚寨,唐赛儿率众于夜间袭击明军突围,都指挥刘忠战死。与此同时,起义军别部宾鸿军攻下莒州、即墨,约万余人围攻安丘,在山东沿海备倭的都指挥卫青率骑兵来战,起义军二千人被杀。与此同时,明鳌山卫指挥王贵也在诸城获胜,起义军被杀甚众。唐赛儿起义不到一月即遭镇压失败。成祖因未能捕获唐赛儿而惊恐不安,他怀疑唐赛儿削发为尼,或混处女道士中,就“命北京、山东境内尼及女道士悉逮至京师,面讯”①,既而“又尽逮天下出家妇女,先后几万人”②,可终究没有查出唐赛儿的下落。唐赛儿起义是明初规模最大的一次起义,影响深远。

地方性的农民起义

① 《明史》卷一三○《耿炳文传》。

② 《明太宗实录》卷二○○,永乐十六年五月辛亥。

① 李乐:《见闻杂记》卷一;《明史纪事本末》卷二三《平山东盗》;《明书》卷一六一《唐赛儿传》;《明史》卷一五八《段民传》。

② 李乐:《见闻杂记》卷一;《明史纪事本末》卷二三《平山东盗》;《明书》卷一六一《唐赛儿传》;《明史》卷一五八《段民传》。

明初农民起义虽然遍及全国十来个省份,从黄河两岸到珠江流域,都有起义者的足迹,但这些起义多局限于某一地区,有的只限于一个县或几个县。

广东地区。洪武五年(1372)潮州民有千余人起义,占领揭阳、潮阳两县,后被潮阳卫明军镇压。洪武十二年,潮州海阳县朱得原又聚众起义。洪武十四年,海阳县民千余人又起义反抗,直到洪武二十一年海阳县民还在曾水荫等率领下攻打州县。在广东,明初起义规模较大的是洪武十四年广州人曹真和苏文卿联合山区里的单志道、李子文等人发动的起义。起义者据险立寨,有众数万人,战船一千八百余艘,占领了番禺、鹿步、清远大罗山等处,又攻打东莞、南海及肇庆、翁源诸县,声势浩大,多次击败南雄侯赵庸步骑舟师的进剿,后广东参政阎钝、千户张惠率军来援,才镇压了这次起义。第二年,广东又有首领号称“铲平王”的起义,众至数万人,明廷派赵庸镇压了这次起义。

广西地区。洪武三年(1370),阳山县十万山寨人民聚众起义,反对明朝统治,被南宁卫明军所镇压。洪武五年,南宁卫指挥佥事左君弼强征农民当兵,激起三千多人的反抗。洪武八年,广西桂平县大藤峡地区的瑶族、壮族人民,因不堪忍受当地官府的横征暴敛而起义,被柳州卫明军所镇压。到洪武二十八年,瑶壮族人民又聚集数万人,以更吾、莲花、大藤等寨为据点,向都康、向武、上林等地发展。明政府派征南将军杨文与广西都指挥使韩观率军镇压了这次起义。洪熙元年(1425)思恩县覃公旺与河池县罩公新联合忻城莫山洞韦万黄等起义;直到宣德年间,起义者还在活动。

福建地区。洪武三年(1370),泉州惠安县民陈同聚众起义,进攻永安、德化和安溪三县,曾击败泉州卫军,后被驸马都尉王恭军镇压。洪武五年,同安县民吴毛狄聚众起义,占据了县城。洪武十年,泉州民任钧显起义,攻占安溪县,“夺县印而去”①。洪武十二年,漳州府龙岩县民江志贤聚众数千人起义。洪武十四年,福安县民聚众八千余人起义,同年龙岩县民起义,自立官署,进攻龙溪县。

江西地区。洪武十六年(1383),永新、龙泉人民揭竿而起,起义领袖自称顺天王,曾打败江西都指挥同知戴宗仁率领的明军,起义坚持到第二年三月,才被申国公征南副将军邓镇所镇压。洪武二十二年,赣州农民夏三举行起义,众至数万人,并与湖广地区农民相联络,声势浩大。明朝特派东川侯胡海为总兵官,普定侯陈桓为左副将军,靖宁侯叶昇为右副将军,率领三万三千五百人前往镇压,起义被平定。宣德六年(1431)永新县艾长胞聚众起义,抗拒官府,杀死官吏。宣德九年,永丰县民夏九旭率众三千起义,在大盘山立营扎寨。夏九旭牺牲后,起义部众由曾子良领导,并聚集永丰、新① 《明太祖实录》卷一一一,洪武十年夏四月。

淦、安乐三县农民三万余人,再次占据大盘山,自称永顺王,声势颇为壮观。湖广地区。洪武十一年(1378)六月,湖广五开(今贵州黎平县)民吴奤儿发动起义,明靖州卫指挥佥事过兴率三百人前去镇压,被起义军打败,过兴父子被杀。十一月,明朝以辰州卫指挥杨仲名为总兵官率军前往围剿,起义军作战失利,吴奤儿在人民的掩护下得以逃脱,回到家乡秘密活动,积聚力量。到洪武十八年六月再次起兵,“称铲平王,古州十二长官司悉应之,号二十万”①。明廷闻讯大震,急派信国公汤和为征蛮将军,江夏侯周德兴、都督同知汤醴为副,会合楚王的护卫队,号称二十万大军,将起义镇压。永乐七年(1409),李法良在湘潭发动起义。成祖即位后,在北京修建皇宫,所用木料多采自南方各省。永乐四年,吏部侍郎师逵在湖南役使十万民工入山采木,使不少人丧生。李法良起义后,应役伐木的民工纷纷参加。起义军转战至江西安福县,遭到明军堵截,再至吉水,被明军镇压。

浙江地区。洪武八年(1375),青田民叶保五聚众暴动,处州卫与温州卫联合派兵镇压才平息下去。洪武十四年十月,衢州、处州、温州三府吴达

三、叶丁香聚众起义,攻城略地,众至四千余人。明廷命延安侯唐胜宗、都督佥事张德率兵往剿,吴达

三、叶丁香战败被俘,起义失败。永乐二十二年(1424),浙江丽水、福建政和二县周叔光、王均亮聚众两千余人起义。宣德六年(1431),浙江丽水、青田陈才等率众二百余人起义,“被甲持刀,建旗鸣鼓,往来旁近诸县”①。

四川地区。宣德二年(1427)四月,松潘爆发人民大起义,众至“五万余人,攻围松潘卫城,转攻威茂、叠溪等处”②。并南下捣毁绵竹官署,威震成都。明廷命都指挥佥事韩整、高隆并叙南卫指挥吴玉调集京师、陕西、贵州、四川等省兵力往剿。但宣德六年松潘又发生起义。十月,明朝以都督陈怀为总兵官,遣都指挥邢安率兵围攻,都指挥赵宁率兵往援,镇压起义。邢安、赵宁皆战死③。

① 谈迁:《国榷》卷八,洪武十八年六月辛卯。

① 《明宣宗实录》卷七五,宣德六年春正月庚辰。

② 谈迁:《国榷》卷二○,宣德二年四月丙戌。

③ 《国榷》卷二一,宣德六年十月甲辰。

第二节明中期的农民起义

在明初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过程中,一些社会问题和矛盾日益显露。洪武时,太祖屡屡颁诏天下奖励农民垦荒,然而当田地垦辟后,富民兼并土地现象随之发生。到洪武末年,据户部奏报,浙江等九布政司和直隶府州占田七顷以上的富民就有一万四千余户①。到明中叶,土地兼并日益加剧,“而为民厉者,莫如皇庄及诸王、勋戚、中官庄田为甚”②。由于土地的集中及赋役、地租的苛重,使破产失业的流民大量出现,社会矛盾也因之尖锐起来。在明中期延续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农民起义连绵不断,不仅起义的次数多,涉及的地区广泛,几乎遍及全国各个省区,而且往往是一个高潮平息不久,又有新的高潮到来,高潮之间间隔也很短,其中以正统、成化、正德时期最为集中。

正统年间浙闽农民起义明代银矿的开采为官府所垄断。英宗即位后,多次申令禁止民间开挖,并划定封禁山区,派重兵驻守。浙江、福建、江西三省交界处的仙霞岭,即是禁区之一。但受生活驱迫的人民,仍冒险进山“盗矿”,官府派兵剿捕,很容易激起矿工的武装反抗。

正统七年(1442),浙江庆元人叶宗留与王能、郑祥

四、苍大头等聚众千人,进入仙霞岭地区开采银矿,遭到官府的追逐,遂于正统十年举行起义,进攻江西的永丰,明朝调集南昌前卫,广、铅二所官军及六县民壮,前去镇压,结果被起义军打得大败。后永丰知县邓容入山招抚,王能等三十五人投降,又帮助官军诱杀了郑祥

四、苍大头等三百余人。叶宗留率余众逃出,转移到处州(今浙江丽水)、云和、政和等地,继续开采银矿,聚众至数百人。正统十二年九月再次起义,攻占政和县城,复还庆元,召得千余人,活动在江西、浙江、福 3 建三省交界地区,势力发展到数万人,并派兵进占三省交通要道车盘岭,以致“行旅断绝”①,官府一筹莫展。

正统十三年(1448)二月,福建佃农邓茂七率众在沙县暴动。邓茂七原为江西建昌人,佃农出身,初名邓云,后至福建宁化,改名茂七。福建的地主除了向佃户征取田租外,还强迫佃户逢年过节时向地主交纳鸡鸭等“冬牲”。福建御史柳华整顿里甲组织,将各乡编组,设置总甲、小甲统领,邓茂七被任为总甲。于是他便利用总甲的合法身份,号召农民不向地主送“冬牲”,不向地主送租谷,地主告到县衙,县里派出巡检来捕,邓茂七杀了弓兵聚众起义。知县率三百名军兵前来镇压,邓茂七起义军又把他们打得大败,并杀了巡检和知县。附近州县人民积极响应,不数日,众至数万人。起义者进攻上杭、汀州、光泽,顺流下邵武、顺昌,攻占了二十余县。尤溪炉主蒋福成号召“炉丁”及村落贫民起义,有众万余人,攻占了尤溪县城。而后与邓茂七起义军会合,占领了沙县,并在这里建立农民政权,邓茂七自号“铲平王”。

① 《明太祖实录》卷二五二,洪武三十年夏四月癸巳。

② 《明史》卷七七《食货志一》。

① 高岱:《鸿猷录》卷十《平处州寇》。

邓茂七起义后,“东南大震”②。明廷即命都御史张楷监军,以都督刘得新、陈荣任总兵、副总兵前去镇压,途经浙江时,与叶宗留起义军相遇。正统十三年(1448)十一月,叶宗留率众与明军奋战,不幸中流矢死。部众由叶希八率领,继续打击明军,声势渐振,发展到数万人,并与福建邓茂七起义军互为声援,此入彼出,使明军两面应战。在福建,邓茂七也积极向外发展势力,分遣别将由德化、永春、安溪进攻泉州,邓茂七率部攻打建宁。八闽之地,数月之间,几乎为起义军席卷。起义者扩充到八十余万人。

闽浙农民起义军势力的不断发展,使朝廷惊恐万状,于是正统十四年(1449)正月,明朝增派宁阳侯陈懋为征南将军兼总兵,保定伯梁瑶、平江伯陈豫为左右副总兵,刑部尚书金濂总督军务,太监曹吉祥监军,率京营及江西、浙江诸处大军前往镇压。二月,邓茂七亲自率兵进攻延平郡城,不意陷入官军埋伏,明军突起合法,农民军遭到挫败,邓茂七中箭身亡。邓茂七的侄儿邓伯孙及其妻廖氏率余部继续坚持战斗,最后战败被杀。转战于浙江境内的叶希八迫于压力降明。

除了这两次大规模的起义外,正统年间广东还发生了黄萧养领导的起义。黄萧养是广东南海县人,他被明政府以“盗贼”的罪名关在广州监狱。正统十三年(1448)九月,黄萧养与狱中难友集体越狱成功,遂举行起义,“赴之者如归市”①,旬月间势力发展至万余人。次年六月,黄萧养率部分水陆两路围攻广州城,长达三个月之久。后居住在山区的苗、瑶等少数民族也参加了黄萧养的起义。为了镇压这支起义军,明朝调动了两广和江西数省的军队前往。景泰元年(1450)二月,在大洲之战中,黄萧养中箭身亡,其部下或被剿或被抚,一万名将士遭到屠杀。余部坚持斗争到成化年间才被镇压。

②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卷九六《福建六》。

① 毛奇龄:《后鉴录》卷八;屈大均:《广东新语》卷七《黄盗》。

① 项忠:《报捷疏》,《明经世文编》卷四六。

成化年间荆襄流民起义荆襄地区位于湖广、河南、陕西、四川四省交界处,“川陵延蔓,环数千里,山深地广”①。长期以来,许多失去土地的农民流亡到这里垦荒开矿,官府难以禁止。成化时,这里流民的数量已达一百五十万人以上②。为了加强对流民的管辖,明政府曾于天顺八年(1464)特增设湖广布政司参议一员,专门负责处置荆、襄、南阳三府流民事宜。正当明政府进一步加强控制时,成化元年(1465),河南西华人刘通(又名刘千斤)、石龙(又名石和尚)在湖广房县领导流民起义。刘通自称汉王,年号德胜,分设将军、元帅等 4 官职,附近流民纷纷响应,众至四万人③。明政府急派工部尚书白圭、抚宁伯朱永以及湖广总兵李震等督军征讨。成化二年,总兵李震率兵进山围剿,起义军在梅溪附近大败李震军,杀死都指挥以下军官三十八人。白圭见李震战败,急调京营及江西、四川诸路兵马,从南漳、远安、房县、谷城四路攻击。刘通、石龙力战不支,被俘牺牲。

刘通、石龙所领导的流民起义失败后,流民仍源源不断地进入荆襄山区。成化六年(1470),刘通的部下河南新郑人李原(又名李胡子)、小王洪等再次发动起义。李原于这年十一月称太平王,“往来南漳、内乡、渭南,号召饥民至数万人”④。明政府派都御史项忠总督河南、湖广、荆襄军务,与湖广总兵李震发京营兵及神枪火器营前往镇压。项忠到襄阳后,又增调永顺、保靖土兵,共二十五万,分八路进攻起义军①。同时遣人入山招诱流民出山复业,削弱了起义军的力量。成化七年李原在竹山遭到明军袭击,战败被俘。小王洪率众五百转至均州(今湖北均县),也被明军所俘。项忠对起义军和流民进行了血腥的屠杀,“兵入,尽草薙之,死者枕藉山谷。其戍湖、贵者,又多道死,弃尸江浒。议者谓忠此役,实多滥杀”②。然而,项忠的滥杀并未解决荆襄的流民问题,失业的农民“入山就食,势不可止”③。到成化十二年,荆襄地区的流民又聚集到几十万人之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祭酒周洪谟著《流民说》,建议借鉴东晋时侨置郡县的办法,处置荆襄的流民。明政府采纳了这一建策,派都御史原杰经略郧阳,开设郧阳府,领七县,抚辑流民。荆襄地区的流民,暂时得到安抚。

正德年间各地农民起义正德年间,武宗的荒怠和刘瑾的擅权,使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农民的武装反抗斗争在较广泛的范围内发展起来,其中较集中的有河北、四川、江西三个地区,而声势最大、影响最大的是刘

六、刘七领导的河北农民起义军。

② 查继佐:《罪惟录》列传卷十一上《项忠传》。

③ 《明史》卷一六二《白圭传》。

④ 毛奇龄:《后鉴录》卷一。

① 《明史》卷一七八《项忠传》。

② 《明史纪事本末》卷三八《平郧阳盗》。

③ 《明史纪事本末》卷三八《平郧阳盗》。

四川农民起义。正德三年(1508)冬,四川保宁人刘烈率当地民众起义,进攻陕西汉中等地。次年,刘烈为乱兵所杀。正德四年十二月,保宁人蓝廷瑞、鄢本恕和廖惠发动起义。蓝廷瑞自称“顺天王”,鄢本恕称“刮地王”,廖惠称“扫地王”,各地民众纷纷揭竿而起,众至十万,置四十八总管,势力扩展到陕西、湖广地区①。正德五年初,明政府派刑部尚书洪钟总督四川、陕西、湖广、河南四省军务,会合四川巡抚林俊,并调集石柱等地少数民族土兵前往镇压。廖惠攻克通江后,在撤往龙滩河的战斗中被俘。蓝廷瑞和鄢本恕转至汉中,正德六年初,被陕西明军逼回四川。在东乡被明军围困,蓝廷瑞和鄢本恕被俘,起义军大部瓦解,“四出奔逸山谷”②。余众在廖麻子领导下,与曹甫、方四领导的另一支起义军联合,继续战斗。曹甫是四川江津人,方四是仁寿人,他们于正德六年起义。两支起义军转战四川、陕西、贵州等地,直到正德九年才被镇压下去。

河北刘

六、刘七起义。河北地区是明朝的近畿,密迩京师,皇室和勋贵广置庄田,农民的土地多被侵占。同时,河北地区受马政之害尤烈。明初,沿袭元制,佥派今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地区的农民充当养马户,喂养种马,缴纳马驹,后又令北京附近州县改养寄养马,养马户负担很重,时称“江南之患粮为最,河北之患马为最”③。于是,丧失土地而无法生活的农民,往往聚集起来,骑马驰骋在平原旷野上,劫富济贫,明统治者称他们为“响马盗”。武宗正德时,为了安定京畿重地,正德四年(1509)九月,明廷派出捕盗御史,“分遣御史甯杲于真定,殷毅于天津,薛凤鸣于淮扬,专事捕盗”①,弄得人心惶惶。终于在正德五年十月,文安人刘

六、刘七在霸州率众起义。他们共推著名的响马交河人“杨虎为 5 首”②。京畿以南的固安、永清、文安等县“诸穷民响应之,旬日有众数千人,屡败官兵”③。不久,文安生员赵鐩和他的两个弟弟也率五百人响应起义。

正德六年(1511)春,起义军由河北攻入山东,又由山东攻京畿,众至数万人。他们兵分两路:一路由刘

六、刘

七、齐彦名率领,一路由杨虎、刘惠、赵鐩率领。两路时分时合,往来接应,数月之间,“破邑数百,纵横数千里,所过若无人”④。起义军所过之处,人民“乐于供给,粮草器械皆因于民,弃家从乱者比比皆是”⑤。威震于河北、山东、河南等地,势力所及达于北直隶、南直隶山东、山西、河南、湖广以至江西。这年八月,两支起义军联合进逼京师,遭到明军的阻击,于是转而南下。九月,杨虎一路起义军破沧州,进至山东,山东诸郡县多为起义军所破。明朝命太监谷大用总督军务,兵部侍郎陆完提督军务,加派京营军,并增调宣府、大同、绥远边兵,前往镇压。杨虎军突破明军包围,南向进攻徐州不克。十一月至宿迁渡小黄河(黄河故道),杨虎不幸落水身亡。

① 《明史》卷一八七《洪钟传》。

② 《明史纪事本末》卷四六《平蜀盗》。

③ 《天下郡国利病书》卷五《北直隶·大名府田赋志》。

① 《明史》卷一八七《陆完传》。

② 《明史》卷一八七《陆完传》。

③ 高岱:《鸿猷录》卷十二《平河北寇》。

④ 《明史》卷一八七《马中锡传》。

⑤ 《明武宗实录》卷七四,正德六年夏四月壬寅。

杨虎死后,众推刘惠为首、赵鐩为副,继续战斗。刘惠率军进入南直隶霍丘(今属安徽),大败明军。“当是时,河、淮南北官吏望风遁”⑥,人民纷纷参加起义,共推刘惠为奉天征讨大元帅,赵鐩为副元帅,下设前、后、左、右、中五个都督,分二十八营,各树大旗为号。旗上大书“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混沌之天”。他们转战河南、湖广等地,威震全国。正德七年(1512),赵鐩在江夏被俘,押送京师处死。刘惠转至河南南召,兵败,纵火自焚。

六、刘七率领的起义军,于正德六年(1511)秋,自河北进入山东,连战连捷。次年,他们再由山东攻入河北,进抵香河、宝坻、玉田诸县,转攻武清,屡败明军,对京师构成严重威胁。明朝发重兵堵截,刘

六、刘七率众南下湖广。由于刘惠、赵鐩所率起义军已被明军镇压,刘

六、刘七孤军奋战。后刘六在黄州团凤镇兵败,与其子投水自杀。刘七和齐彦名率众顺江而下直至南通,活跃在九江、安庆到南通的长江沿岸,“凡三过南京,往来如入无人之境”①。这年八月,起义军在南通战败,刘七中箭投水自杀,齐彦名英勇战死,几百名起义军将士壮烈牺牲。

江西农民起义。正德五年(1510)前后,江西各地爆发了农民起义。其中抚州东乡有王钰

五、徐仰

三、傅杰一领导的农民起义,饶州姚源洞(今江西万年县境)有汪澄

二、王浩

八、殷勇十领导的农民起义,瑞州华林山(今江西高安县境)有罗光权、陈福一领导的农民起义,赣州大帽山(今江西寻乌县南)有何积钦领导的农民起义,靖安县越王岭玛瑙寨有胡雷二领导的农民起义②。他们在山谷间据险立寨,遥相呼应,声势甚盛。正德六年二月,明廷派右都御史陈金总制军务,调动南方数省军队前往镇压。在明军的胁迫下,上述几支农民起义被先后镇压。但到正德十二年,在江西南部与福建、广东交界的山区,农民的反抗斗争又趋于活跃。“始则占耕民田,后遂攻打州县”①,“围攻城池,敌杀官兵”②。明廷派遣右佥都御史王守仁为南赣巡抚,提督军务,前去镇压。到正德十三年,南赣的几支农民起义先后被镇压。

⑥ 《明史纪事本末》卷四五《平河北盗》。

① 《明史纪事本末》卷四五《平河北盗》。

② 《明史纪事本末》卷四八《平南赣盗》。

① 《王阳明全集》卷一《添设和平县治疏》。

② 《王阳明全集》卷九《攻治盗贼二策疏》。

嘉靖年间的农民起义嘉靖时,进入明中叶以来逐渐发展的社会矛盾仍在发展,财政窘困,差徭日繁,激起社会各界的强烈不满和反抗。早在嘉靖初,就有农民武装起义发生,尤其是嘉靖中期以后,更为频繁。总计不下四五十次,而且地区很广,几乎涉及所有省区,起义者除农民外,还有盐徒、矿工和散兵游勇。有的规模很大,人数达数万,甚至十余万。规模较大的有:嘉靖元年(1522)十一月,山东矿工王堂在青州颜神镇起义,转战东昌、兖州二府,进入河南和北直隶地区。次年正月,杀河南明指挥赵太等三十余员,官军八百余人。二月,起义者遭到明军镇压。

嘉靖七年(1528)二月,山西潞城县陈卿起兵,屡败明军进剿,累获战捷,“千里内如暴风卷浪”③。十月,明廷调集山西、河南、山东、北直隶四省官军镇压,起义失败。

嘉靖三十二年(1553)七月,河南柘城师尚诏聚众数千起义,攻克归德府(今河南商丘)及柘城、鹿邑。八月,攻太康县。九月,攻打宿州,计划东下取凤阳,兵败于五河县。这次起义前后凡“四十余日,破府

一、县八,杀戮十余万”①,震动三省。

嘉靖四十年(1561)九月,广东饶平县人张琏领导的起义军也活跃起来。他最初参加了郑八的起义,郑八死后,他与萧雪峰分领其众,转战福建、江西间。嘉靖四十一年二月,提督两广侍郎张臬奏请调狼兵十万,与福建、江西官军会同镇压。五月,张琏与萧雪峰战败被俘,起义军三万余人被遣散。

③ 毛奇龄:《后鉴录》卷三。

① 《明史》卷二○五《曹邦辅传》。

第三节明末农民大起义

天启、崇祯间,随着明朝政治的日益腐败,经济剥削的苛重,社会矛盾益趋激化,各地农民起义再度兴起,最终推翻了明朝的腐朽统治,为一个新的皇朝的诞生,铺平了道路。

徐鸿儒、于弘志的白莲教起义明末以秘密宗教组织的民众反抗斗争,迅速发展。万历年间,蓟州人王森传播白莲教,自称闻香教主,其教徒遍布北南直隶、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等省。万历四十二年(1614),王森在京师传教时被捕,死于狱中。之后,其弟子巨野人徐鸿儒继续组织白莲教,信徒不下二百万。天启二年(1622),他联合景州(今河北景县)于弘志、曹州(今山东曹县)张世佩等,图谋起义,并约定中秋起兵。但因计划泄露,遂于五月先期发动。当地农民“多携持妇子,牵牛驾车,裹粮橐饭,争趋赴之”①。徐鸿儒自称中兴福烈帝,改年号为大乘兴胜元年。起义军很快攻克了郓城、邹县、滕县、峄县,“众至数万”②,屡败官军。其时,于弘志在河北武邑、枣强、衡水等地起兵响应。又有刘永明聚众二万人,不久与徐鸿儒队伍汇合,起义声势大振。他们计划“南通徐淮、陈、颍、蕲、黄,中截粮运,北达神京,为帝为王”③。经过半年多的战斗,十一月,徐鸿儒被部下出卖,在邹县被捕押至京城杀害。徐鸿儒起义被镇压下去。

陕北农民起义的崛起明末的农民大起义是从陕西开始的。天启七年(1627),陕北灾荒严重,澄城县知县张斗耀不顾人民死活,“催科甚酷,民不堪其毒”④。二月十五日,白水王二率饥民冲进县衙,杀死知县。之后,各地农民、饥民纷纷响应。崇祯元年(1628),府谷王嘉胤、宜川王左挂、安塞高迎祥、汉南王大梁等,相继举起义旗。其后,陕西三边固原、延绥的饥兵也纷纷哗变。那些被裁减而无法生活的驿卒,也揭竿而起。从崇祯元年至三年间,各地暴动此伏彼起,势若燎原烈火。最初,各支农民起义虽发展迅速,但彼此之间缺乏联系,一般都各自为战。崇祯三年以后,农民起义已波及到陕西几十个县,甚至还扩展到山西,参 7 加起义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并且各部渐有了“小并为大”①的联合趋势。

① 清康熙《剡城县志》卷九。

② 《明史》卷二五七《赵彦传》。

③ 王一中:《靖匪录》。

④ 文秉:《烈皇小识》卷二。

农民起义的发展,引起了明廷的重视。于是,明廷在军事剿杀的同时,采纳了陕西三边总督杨鹤的招抚建议,对起义农民开展诱降活动。一时间,陕西境内的起义农民相继接受招安。但是,明廷的招抚政策只不过是伺机镇压农民起义的一个手段,并不是真正地为民众着想。因此,许多受招抚的起义首领如王左挂、苗登云等惨遭杀害。这就迫使受招安的农民再次起义。杨鹤的主抚政策也以失败告终。明廷于是改变策略,专派陕西三边总督洪承畴前往围剿。留在陕西境内的农民起义队伍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余部亦纷纷进入山西。崇祯四年(1631)六月,活跃在山西的王嘉胤在河曲被围长达六个月后,在阳城为部下所杀。之后,王自用联合了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马守应等“三十六营,号二十万”②。明廷感到问题严重,遂调集重兵在山西加紧围剿。崇祯六年夏,王自用在河南济源中箭身亡③。王自用牺牲后,各路起义军拥推高迎祥为首领,并于这年冬季,从豫北渡黄河南下,连陷渑池、伊阳、卢氏三县,进入河南中部和西部,在河南、陕西、四川、湖广等省区交界地带开展活动。

明廷为了遏止农民军的攻势,于崇祯七年(1637)春,命延绥巡抚陈奇瑜任陕西、山西、河南、湖广、四川军务总督,驻郧阳巡抚卢象昇与之配合,以五省兵力围剿农民军。农民军连遭重创,张献忠等奔向商雒,李自成则被包围在汉中兴安的车箱峡。李自成采取伪降手段,摆脱了困境,并立即反戈出击,声威大振。陈奇瑜被削职逮问。十一月,明廷提升洪承畴继任总督山西、陕西、河南、湖广、四川五省军务。洪承畴调集重兵,分兵四路向农民军合围,准备聚歼高迎祥等。结果起义军避实就虚,挺进湖广、河南。崇祯八年正月,农民军在河南再次联合,号称十三家七十二营,“有二三十万之多”①。十五日,农民军进抵凤阳,放火烧毁了明皇陵和龙兴寺,“事闻,帝素服哭,遣官告庙,逮漕运都御史杨一鹏弃市,以朱大典代之,大征兵讨贼”②。从崇祯八年底到九年上半年,明军与高迎祥的农民军主力展开了激烈的追逐战。明廷任湖广巡抚卢象昇总理直隶、河南、山东、四川、湖广等处军务,“诏(洪)承畴督关中,象昇督关外”③。九年正月,高迎祥东下安徽,围攻滁州,旋又进入河南,撤回陕西。七月中旬,高迎祥率部至盩厔县黑水峪,不幸陷入陕西巡抚孙传庭的埋伏,激战四日,战败被俘牺牲,“余众歼散殆尽”④。高迎祥死后,西北农民军一度处于低潮,但不久,以李自成、张献忠为首的两大农民军在西北崛起。

① 彭遵泗:《蜀碧》卷一。

② 《绥寇纪略》卷一。

③ 据汤纲、南炳文《明史》(下册)考证,王自用之死有三说:死于济源;病死;为邓王已射杀。见第1145页。

① 彭孙贻:《平寇志》卷一。

② 《明史》卷三○九《李自成传》。

③ 《明史》卷三○九《李自成传》。

张献忠领导的大西军张献忠,字秉吾,号敬轩,陕西延安柳树涧人,出生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父务农兼小贩,家境贫寒。幼年时,他曾读过书,青年时落魄无依,常受欺压。崇祯三年(1630)四月,张献忠在延安府米脂县率十八寨之众投奔王嘉胤,号称八大王。崇祯四年六月,王嘉胤被部下杀害,张献忠一度就抚于总督洪承畴,次年再起,“叛入山西”①,他与其他农民军首领共推王自用为盟主。张献忠作战勇敢,“临战辄先登,于是众服其 8 勇”②。崇祯六年冬,在明军的压迫下,张献忠进入河南,转战陕西、河南、湖广、四川等地。

崇祯八年(1635)正月,起义军十三家大会荥阳。张献忠随高迎祥连破河南、江北诸县,进入安徽,克颍州,破凤阳,烧毁了皇陵。之后,张献忠独自率众东下庐州、舒城,经湖广回到陕西。这年冬天,张献忠又再次出潼关入河南。崇祯九年,张献忠转战在陕西、河南、湖广一带。是年七月,高迎祥被俘牺牲,李自成亦连连受挫,张献忠部遂成为明朝镇压的重点。崇祯十年,张献忠联合老回回马守应等,从河南进入湖广,向襄阳发起进攻,湖广震动。次年春,兵部尚书熊文灿总理南畿、河南、山西、陕西、湖广、四川军务,主张招抚农民军。在孤立无援、明军云集的形势下,正月初九日,张献忠在谷城向熊文灿投降。至此,农民起义进入低潮。

张献忠受抚后,始终保持相对的独立性,“人不散队,械不去身”③,加紧操练,积蓄力量。这同时也给了明廷一个暂时喘息、调整的机会。为彻底消灭这支起义军,明朝兵部尚书杨嗣昌制定出“四正六隅十面网”的围剿计划。所谓“四正”是陕西、河南、湖广、凤阳,“六隅”则是延绥、山西、山东、应天、江西、四川。合“四正六隅”为十面罗网,各有侧重,协同配合,“随贼所向,专任剿杀”①。

④ 孙传庭:《鉴劳录》。

① 《明史》卷三○九《张献忠传》。

② 康熙《陕西通志》卷三一《杂记·盗贼附》。

③ 康熙《吴桥县志》卷七《艺文》,范景文:《抚剿未可轻信叛形业已渐张疏》。① 杨山松:《孤儿吁天录》卷二。

崇祯十二年(1639)四月,杨嗣昌认为时机成熟,遂与总理五省军务的熊文灿密谋,调集陕西、四川边兵,企图一举消灭张献忠。张献忠遂先发制人,五月于谷城再起。熊文灿以招抚失败,被逮下狱处死。杨嗣昌被迫“自请督师”②,赶赴襄阳,以左良玉为主力剿杀。玛瑙山一役,张献忠大败,遂采用“以走致敌”的策略,奋战入川。崇祯十四年,张献忠又挥师东出湖广,一路乘胜直下,二月初占领了襄阳,杀死襄王朱翊铭和贵阳王朱常法,“发银五十万以赈饥民”③。杨嗣昌被迫自杀身亡。明朝改派陕西三边总督丁启睿督师追剿张献忠。张献忠在河南信阳战败,率部由豫东入安徽。到崇祯十六年时,张献忠驰骋于鄂、皖之间。

崇祯十六年(1643)五月二十九日,张献忠攻占武昌,沉楚王华奎于西湖,“尽取宫中金银各百万,辇载数百车不尽”④,赈济饥民。张献忠占领武昌后,改武昌为都城,正式建立大西政权,铸西王之宝,自称“大西王”。所设官制有中央六部、五府,京城设五城兵马司;地方有巡抚、守道、巡道、学道、知府,知府以下设了二十一个州县的官员,并且开科取士,招揽人才。是年冬,张献忠几乎占据了整个湖南,进而向江西发展。崇祯十七年西进四川。这年六月,一举攻克了重庆,处死了明瑞王朱常浩、四川巡抚陈士奇、重庆知府王行俭等。八月,攻克了成都,蜀王朱至澍及王妃投井自杀。十一月,张献忠以成都为西京,改王称帝,国号大西,定年号为大顺,铸造大顺通宝,设六部五军都督府等官。大西政权在其辖区进行严格的政治控制,整顿吏治,录用明降官和知识分子,注意团结少数民族。没收官绅财产,实行三年免征的赋税政策,并向富商大贾征收钱粮。这些措施,取得了民众的信赖。与李自成领导的起义军遥相呼应。

李自成领导的大顺军李自成,陕西米脂县人,出身于农民家庭。幼时曾为僧,做过牧羊奴。

成年后,充当驿卒,有勇有谋,“能得众”①。崇祯三年(1630),李自成在米脂起义,投不沾泥义军。次年,陕西农民军大部进入山西,推王自用为盟主。李自成与其侄李过。“往从迎祥,与献忠等合,号闯将”②。六年五月,王自用死后,“其党归闯将,无复称其号” 9 ③,李自成的队伍得到了发展。次年春,李自成在汉中车箱峡以诈降奇袭明军总督陈奇瑜的合围,声名始著。崇祯八年下半年,李自成率部转战关中,有众三四万人。崇祯十一年潼关之战后,“自成尽亡其卒,独与刘宗敏、田见秀等十八骑溃围”④,遁入商雒山中,处境十分艰难。

② 《明史》卷三○九《张献忠传》。

③ 计六奇:《明季北略》卷十七《张献忠陷襄阳》。

④ 彭孙贻:《平寇志》卷六。

① 郑廉:《豫变纪略》卷二。

② 康熙《延绥镇志》卷五《李自成传》。

③ 戴笠:《怀陵流寇始终录》卷六。

④ 《明史》卷三○九《李自成传》。

崇祯十三年,张献忠谷城再起粉碎杨嗣昌军事围攻之际,李自成率部“出商洛,入豫”⑤。其时河南久旱,饥民争相投附,势复大振,很快发展到十余万人。这时,一些失意的知识分子如宝丰县举人牛金星、永城算卜者宋献策、杞县人李信也加入农民起义军。他们为李自成出谋划策,制定和推行了一系列很有见识的政策。他们针对当时民众的迫切要求,提出了“均田免粮”口号,主张免除不合理的赋税负担和加派,把地主侵占的土地还给无地耕种的农民。这对起义军其后的发展,无疑发挥了重大作用。

崇祯十四年(1641)正月,李自成农民军攻克了洛阳,活捉并杀死了福王朱常洵,没收福王府中的金银财货和粮食物资,发布告示大赈饥民。由是“远近饥民荷旗而往应之者如流水,日夜不绝,一呼百万,而其势燎原不可扑”①。与此同时,他们还在豫西三府四十余州县之内,“抚流亡,通商贾,募民垦田,收其籽粒以饷军”②,深得民众的拥护。

李自成攻克洛阳后,企图乘胜进攻开封,但明军严守开封,三次围攻均遭失败。崇祯十五年(1642)底,李自成率四十万大军由河南挥戈南下湖广。次年正月,农民军攻克承天(今湖北钟祥),二月攻克襄阳,改襄阳为襄京,建立政权机构。李自成自称“奉天倡义大元帅”,设丞相一人,以牛金星任之。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政府,分理政务。在地方上,于要地设防御史,以下府设府尹,州设州牧,县设县令。在军事上,元帅之下有将军,依次为:权将军、制将军、果毅将军、威武将军。当时征战各地的主力部队分中权亲军、左、右、前、后五营,以正副权将军提督五营军事,共设二十二将。同年六月,张献忠在武昌建立政权,李自成曾派人前去祝贺,张献忠亦以重金回报。双方相约互为声援。

李自成夺取襄阳后,明朝在中原已无精兵可与农民军作战。崇祯帝急于消灭起义军,只好调动陕西的孙传庭部出关进剿李自成。崇祯十六年(1643)五月,孙传庭总督河南、四川军务,不久又进兵部尚书,加督山西、湖广、贵州及南北军务。孙传庭遂以副总兵高杰为中军,四川总兵秦翼明出商雒为犄角,以延绥、宁夏总兵王定、官抚民为后劲,总兵牛成虎、副将卢光祖为前锋,会集河南。李自成利用孙传庭部孤军深入后援不继的弱点,首先在河南汝州切断明军粮道,明军军心大乱,郏县一战,明军师饥自溃。自成“纵铁骑践之,传庭大败”①。十月,李自成乘胜追击,在潼关击毙兵部尚书孙传庭,连破华阴、渭南、华、商、临潼,进攻西安。十月十一日,李自成攻占西安城,活捉秦王朱存枢,杀死陕西巡抚冯师孔。接着,分兵攻取陕西三边,所至风靡。至此,湖广西北部、河南大部及陕西三边,都在李自成控制之下。

⑤ 郑廉:《豫变纪略》卷三。

① 郑廉:《豫变纪略》卷三。

② 张岱:《石匮书后集》卷六三《盗贼列传》。

① 《明史》卷三○九《李自成传》。

崇祯十七年(1644)正月初一日,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改元永昌,造甲申历。封刘宗敏、田见秀等以下功臣为五等爵,更定官制,改内阁为天佑殿,设大学士平章军国事,以牛金星为之,宋献策为军师,以下设六部政府尚书、侍郎,分理政务。地方上设省节度使、巡按直指使以及道防御史、府尹、州牧、县令等。

西安政权建立后,崇祯十七年(1644)二月,李自成率大军东渡黄河,经由山西攻夺北京。所过之地,严禁抢掠,实行“平买平卖”、“公平交易”等政策。一路势如破竹,“所过七十余州县,无不开门迎降”①。三月初一日破宁武关,七日下大同,八日至宣府,十四日抵居庸关,十七日进围北京,十八日入彰仪门进据外城。崇祯帝见大势已去,自缢于煤山(今景山)。十九日,李自成的大顺军占领了北京。

李自成起义军进入北京后,在北京短短的四十余天里,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已取得的胜利成果。

稳定北京的社会秩序,严明军纪,禁止扰民。他下令“商贾仍令开市不闭,军士掠杀者斩,最轻者亦断手砍足”②。李自成进入北京后,始终粗衣粝食,保持农民本色,不时“问民疾苦”③。

健全政权机构,完善各项制度。大顺军进入北京后,按照西安所拟定的官制,健全了各种机构,提高武官的地位,大顺文官俱听武官节制。制定《永昌仪注》,“条记官制、补服、朝见仪节,以及各官往来礼柬之类皆具”④。接管地方。大顺军进入北京后,占有了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及北直隶的大部分地区,以及甘肃、青海、宁夏、湖广、江苏、安徽等省的部分地区。为恢复地方秩序,李自成及时派出了一批地方官,接管地方州县,“所至无违者”⑤。

甄别录用明朝降官。大顺军入京后,充实和加强政权建设。除以农民军将领为核心骨干外,也录用了相当数量的明朝中下级官员。责令在京的明朝官员到指定地点进行登记,凡三品以上,不予录用;四品以下,酌情录用。首批选用九十六人,后又陆续录用。为求取人才,大顺政权还开科取士。设置“比饷镇抚司”,继续实行追赃助饷,以大将刘宗敏主持。官吏一律按照品级高低定出银数多寡。

① 赵士锦:《甲申纪事》。

② 陈济生:《再生纪略》。

③ 彭孙贻:《平寇志》卷十。

④ 谈迁:《国榷》卷一○○。

⑤ 李天根:《爝火录》卷三。

大顺军进入北京后,对守卫山海关的吴三桂也进行了争取,令其父吴骧作书招引,并派降将唐通携白银四万两前去劝降。但是,野心勃勃的吴三桂,以父受追赃拷索,爱妾被掠为借口,不惜勾引清兵,向农民军反扑。四月十三日,李自成率军六万东征,二十一日抵山海关,与吴三桂展开激战,不料清骑兵突然袭击,战斗失利,撤回北京。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在武英殿匆匆举行即位典礼,“追尊七代皆为帝后,立妻高氏为皇后。自成被冠冕,列仗受朝”①。三十日,农民军撤出北京。七月,李自成经由山西,进入西安。永昌二年(1645,清顺治二年),李自成迫于清军追击转入湖广。同年四月,年仅三十九岁的李自成遇害于湖北通山县九宫山。

明末农民大起义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规模的农民大起义,最终推翻了明朝的封建统治。它历时十八年,规模大,势力所及达到全国十六个省区。参加人员广泛,以农民为主体,包括各个社会阶层。并提出了“均田免粮”、“平买平卖”的口号,反映了农民平等平均的思想。另外,农民军在军事组织、指挥,战略和战术方面,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附表明世系表① 《明史》卷三○九《李自成传》。

第四篇:中国农民起义录

中国农民起义录—英雄崛起

受到热播电视剧《楚汉传奇》的启迪,感受到草根逆袭的强大和时代潮流的发展,我不由得拿起笔写下这篇酝酿已久的文章——《中国农民起义录—英雄崛起》

文章开头我必须说明,此文为凯弟原创,若有抄袭将追究法律责任(可以转载)那么你们要问什么是农民起义呢?那我来给它下一个历史定义。

农民起义:在国家体制为封建专制制度统治下,国家经济形态为小农经济,存在地主阶级状态,土地根本所有权为封建君主独占的时代条件,农民阶级性质的领导人和领导组织对封建王朝专制统治的暴力反抗运动。其根本性质是农民阶级性质的运动,建立的政权机构组织依然是封建专制性质。具有典型的局限性和思想的封建残余。起义无论失败还是成功都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

——农民起义理论定义(王凯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 10界营销与策划专业 注解)

简言之:参与农民起义的广大群众是为了土地和温饱,而领导农民起义的头目则是对封建君主奢靡生活的追求和欲望。现在人们追求豪车、洋房是否也是这样?

武王伐纣 最早的起义运动但是他并不属于农民起义。首先,它不符合封建专制制度的政治条件,商朝任然是奴隶社会的性质,所以从根本上否定了武王的农民领导人头衔。其次,武王为王侯子嗣,也不属于我们的草根英雄。更何况,在起义过程中,大神姜子牙带来了喷火娃、三眼娃、飞天娃这些无敌的战将,成功绝对必然。商朝就凭申公豹和狐狸妹子果断是要跪的。

一. 诛暴秦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运动。反抗秦王暴政的领导者是刘邦和项羽。虽然说项羽是楚国名将项燕的后代,属于名门贵族,但是我们都知道是谁赢得了最后的胜利。没错草根英雄刘邦的厚黑精神帮助他成功的逆袭,完成了诛暴秦的历史使命,建立了西汉王朝。这里我想说,秦朝的灭亡确实和嬴政本人的变态心里有直接关系,赵高和里斯这两个混蛋也难逃罪责,但是最根本的还是封建专制制度的局限性和土地所有权地主化的存在。西汉成立后经济繁荣,但是它必然会遭到历史的淘汰,不信我们接着看。

二. 绿林赤眉大起义

这次起义知道的孩纸不多,本人博古今自然了然于心。这里首先要提到王莽乱政的情况,西汉末年土地兼并十分激烈,社会矛盾激化,王莽篡权建立了“新”王朝。这个新皇帝把西汉终结了,刘玄、刘秀通过昆阳大战消灭了王莽的主力军,最终在刘秀的努力下建立了东汉王朝。这次起义主要的原因是针土地的兼并严重,农民最看重的还是自己的生活环境。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任然是时代的主导。

三. 黄巾之乱

听着JayJay的东汉末年分三国和杨洪基大叔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我们来到了中

国历史上最惊心动魄的三国时代。东汉末年宦官当权,外戚何进领导的十常侍更是猖狂一时,政治黑暗腐败,东汉政权和羌人战争耗费巨大,连京师洛阳也是死尸相枕于路。苛捐杂税、官府压迫导致民不聊生,天降大旱,六月飞雪更是摧残。张角、张宝、张梁三兄弟领导的黄巾起义运动立刻席卷全国,最重要的是他们 喊出口号: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起义非常具有正义性和反抗斗争思想。可惜刘关张闪亮登场,三张皆成炮灰。曹操、孙坚、公孙瓒乱世枭雄割据一方,三国混战而归于晋。真可谓:天下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啊。

四. 隋末农民举事

每一个王朝的创建者都被我们所瞻仰,而每一个时代最后总有一个杯具,隋炀帝就是那个杯具。(口吻模仿台湾著名作家:七把刀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隋炀帝暴政大家有目共睹(穿越了),谁都无法忍受这个喜欢如厕以后不用纸巾的男人(野史:隋炀帝传),农民起义也是为了国家形象,我们绝对可以理解。王薄作为发起者,写下《无向辽东浪歌死》的文章,掀起了运动的序幕,虽然失败告终,但是他为后来的李渊同志做了先锋。

五. 李渊称雄

中国最鼎盛的时期莫属唐王朝,疆域辽阔,人民富足。但是他们以胖为美的欣赏水准是鄙人不可苟同的,所以灭亡也是必然!谁也没听说过胖子军团可以雄霸世界的,这样的军队一定消耗巨大,战斗力可想而知。但是创建它的李渊父子的确值得称赞。在前期缺少资金和人员的情况下,坚持战斗。王朝建立没多久又去和陇西的薛举火拼拿到一血,再消灭北方突厥的两个傀儡梁师都、刘武周完成双杀,此后消灭余党,完成团灭。虽然李渊属于地主阶级,但是他们的斗争性质任然符合农民起义军的斗争。

六. 黄巢反唐

唐朝灭亡很多人把责任推给武则天,但我觉得她只是路人甲。妹子无法成事,何况她还胖,不解释。黄巢写的诗句想必众多的周董粉丝早已倒背如流—《菊花》:待得秋来九月八,我开花时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成尽带黄金甲。黄巢是一个很有才干的农民起义军领袖,他的战斗地区选在唐朝军事力量较弱的长江以南,这和老毛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有异曲同工之妙!黄军势如破竹打得唐军节节败退。黄巢在长安大明宫宣告国号“大齐”,革命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但是领导集团的腐败开始了,这似乎是农民阶级领导团队的必然发展趋势。胜利冲昏了头脑,叛徒朱温又成了老鼠屎,黄巢运动失败告终,自刎而亡。但是这次起义给唐王朝带来了巨大的打击,唐朝自此走向夕阳的余光中。

七. 宋江&方腊

不论你喜欢《水浒传》的那一个版本,当然我们都讨厌电风扇拍摄手法的张纪中同志,不过安以轩、甘婷婷的表演还是可圈可点的。宋王朝可谓是我们的羞辱历史记录本。虽然女真族和党项族对我们的侵略美化为兄弟民族的国内战斗,但是割地赔款的谈判情况却和八国联军侵华相似的可以。宋江领导的108将和方腊的江南起义军可谓是英雄在世,宋王朝内忧外患只好想出招安的办法,宋江起义此时已经宣告失败。领导层的错误决定葬送了他们农民起义军的神圣光环。方腊则坚持斗争,和宋王朝一决高下。可惜宋江军队战斗力实在太高,为了迎合观众口味和时代发展,施耐庵同学只好把方腊作为反面角色抛弃,农民起义宣告失败。

八. 朱元璋反元

朱元璋建立明朝废掉宰相制度这些都不重要,他那张鞋拔子脸才是我们高中学习课本上的重点。虽然早已经被我们涂鸦的血肉模糊难以辨认,但是大猪的伟岸我们是可以想象的。伴随着珍珠翡翠白玉汤的单口相声,我们就知道朱元璋是彻彻底底的草根起义。元代虽然把中国地图画到了欧盟,但是小日本终究没打下来,我觉得是失败的,灭亡也是迟早的事情,不然戚继光怎么登场,看来历史这位小说家的伏笔手法已经用的出神入化了。说起朱元璋的成功我不知道和张无忌的乾坤大挪移有无关联,但是大猪借力打力完成起义是值得借鉴的。

九. 李自成进京

对于李自成的战绩我不好评论,无论是匹配还是排位,他都不入流。但是圆圆姐的美貌我绝对认同,这一点小宝也是同意。不多说,李自成“闯王”入京烧杀抢掠和土匪一样,实在不能成为我们这期农民起义军的典范,所以拉黑。

十. 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我研究的最多,看了很多文章和书本。那太平军为什么这么让我着迷呢?鸦片战争结束以后,中国社会面临着空前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1851年太平军起义。从广西出发一路杀到南京。整个战略图和08年圣火传递路线惊人的相似。太平军实力强大到可以建立政权和颁布土地制度。《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他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建立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中国版柏拉图社会。这部土地制度的颁布,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但是他的绝对平均主义是根本无法实现的。看来小平同志的“实事求是”绝对正确。至于后来的《资政新篇》也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幻想,根本无法落实。但是太平天国运动给我们很大的激励,面对在强大的对手我们也可以找到突破口,向洪秀全同志致敬。大家如果感兴趣可以看看勃连赫赫大王的《极乐诱惑》,对太平天国的理解绝对有趣!

特别篇:孙中山同盟会

这里我特别提及孙中山先生的起义,对于孙文先生我特别敬重,不但是他对于共和理论的思想还是对起义的热情。凭借他的双手换来了海外侨胞的支持。我还深切的记着那句话:海外侨胞捐钱,国内同志捐命!我们的革命就是需要这样的热血和战斗方针。

历史的车轮正在滚滚的向前,我们这和它一起开拓新的未来!

第五篇:历代诗歌精选

家庭百宝箱系列软件主页

历代诗歌精选—汉魏

进入页次 汉魏 两晋南北朝 唐及五代 宋代 元明清

蔡琰 悲愤诗

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志欲图篡弑,先害诸贤良。逼迫迁旧邦,拥主以自强。海内兴义师,欲共讨不祥。卓众来东下,金甲耀日光。平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长驱西入关,迥路险且阻。还顾邈冥冥,肝脾为烂腐。所略有万计,不得令屯聚。或有骨肉俱,欲言不敢语。失意几微间,辄言弊降虏。要当以亭刃,我曹不活汝!岂敢惜性命,不堪其詈骂。或便加棰杖,毒痛参并下。旦则号泣行,夜则悲吟坐。欲死不能得,欲生无一可。彼苍者何辜,乃遭此厄祸。

边荒与华异,人俗少义理。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感时念父母,哀叹无穷已。有客从外来,闻之常欢喜。迎问其消息,辄复非乡里。邂逅徼时愿,骨肉来迎己。己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存亡永乖隔,不忍与之辞。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号泣手抚摩,当发复回疑。兼有同时辈,相送告离别。慕我独得归,哀叫声摧裂。马为立踟蹰,车为不转辙。观者皆嘘唏,行路亦呜咽。

去去割情恋,遄征日遐迈。悠悠三千里,何时复交会? 念我出腹子,胸臆为摧败。既至家人尽,又复无中外。城廓为山林,庭宇生荆艾。白骨不知谁,纵横莫覆盖。出门无人声,豺狼号且吠。茕茕对孤景,怛咤糜肝肺。登高远眺望,魂神忽飞逝。奄若寿命尽,旁人相宽大。为复强视息,虽生何聊赖?托命于新人,竭心自勖励。流离成鄙贱,常恐复捐废。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

一首自传体叙事长诗,记叙了作者在汉末乱世中的悲惨遭遇,真实的反映了时局的混乱和人民的灾难。曹操 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该诗旨在感慨时局,体现了诗人对割据势力的愤恨以及对百姓苦难的同情。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燕,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该诗旨在感伤乱世,慨叹人生,抒发了诗人的政治抱负,表现了诗人急于招贤纳士,成就大业的焦虑心情和雄心壮志。曹植 白马篇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借对一位少年英雄的颂赞,抒发作者渴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爱国精神。赠白马王彪并序

黄初四年五月,白马王、任城王与余俱朝京师,会节气。到洛阳,任城王薨。至七月,与白马王还国。后有司以二王归藩,道路宜异宿止,意毒恨之。盖以大别在数日,是用自剖,与王辞焉,露而成篇。谒帝承明庐,逝将归旧疆。清晨发皇邑,日夕过首阳。伊洛广且深,欲济川无梁。泛舟越洪涛,怨彼东路长。顾瞻恋城阙,引领情内伤。

太谷何寥廓,山树郁苍苍。霖雨泥我涂,流潦浩纵横。中逵绝无轨,改辙登高冈。修坂造云日,我马玄以黄。

玄黄犹能进,我思郁以纡。郁纡将何念?亲爱在离居。本图相与偕,中更不克俱。鸱枭鸣衡轭,豺狼当路衢。苍蝇间白黑,谗巧令亲疏。欲还绝无蹊,揽辔止踟蹰。

踟蹰亦何留?相思无终极。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原野何萧条,白日忽西匿。归鸟赴乔林,翩翩厉羽翼。孤兽走索群,衔草不遑食。感物伤我怀,抚心长太息。

太息将何为?天命与我违。奈何念同生,一往形不归。孤魂翔故域,灵柩寄京师。存者忽复过,亡殁身自衰。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自顾非金石,咄唶令心悲。

心悲动我神,弃置莫复陈。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何必同衾帱,然后展殷勤。忧思成疾疢,无乃儿女仁!仓卒骨肉情,能不怀苦辛?

苦辛何虑思?天命信可疑。虚无求列仙,松子久吾欺。变故在斯须,百年谁能持? 离别永无会,执手将何时? 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收泪即长路,援笔从此辞。

一首抒发悲愤的诗,表达了诗人对魏文帝迫害弟兄的愤怒与悲伤。七哀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借问叹者谁?云是宕子妻。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一首哀怨诗,节描写一个妇女对远游在外的丈夫的思念和哀怨,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不幸遭遇的愤怨和感慨。送应氏 步登北邙阪,遥望洛阳山。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垣墙皆顿擗,荆棘上参天。不见旧耆老,但睹新少年。侧足无行径,荒畴不复田。游子久不归,不识陌与阡。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念我平常居,气结不能言。

一首表达离别情怀的诗,抒发对离别劫难后残破萧条的京都的无限感慨。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一首带有讥讽的寓言诗,以萁豆相煎隐喻魏文帝对弟兄的残酷迫害。陈琳

饮马长城窟行

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

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 官作自有程,举筑谐汝声!

“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长城?” 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边城多健少,内舍多寡妇。作书与内舍:“便嫁莫留住。善待新姑嫜,时时念我故夫子!” 报书往边地:“君今出语一何鄙!” “身在祸难中,何为稽留他家子? 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

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拄。” “结发行事君,慊慊心意关。明知边地苦,贱妾何能久自全。”

一首怨苦诗,反映了苛重的徭役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繁钦 定情诗

我出东门游,邂逅承清尘。思君即幽房,侍寝执衣巾。时无桑中契,迫此路侧人。我既媚君姿,君亦悦我颜。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何以道殷勤?约指一双银; 何以致区区?耳中双明珠;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 何以致契阔?绕腕双跳脱;何以结恩情?美玉缀罗缨; 何以结中心?素缕连双针;何以结相于?金薄画搔头; 何以慰别离?耳后玳瑁钗;何以答欢忻?纨素三条裙; 何以结愁悲?白绢双中衣;与我期何所?乃期东山隅。日旰兮不来,谷风吹我襦。远望无所见,涕泣起踟蹰。与我期何所?乃期山南阳。日中兮不来,飘风吹我裳。逍遥莫谁睹,望君愁我肠。与我期何所?乃期西山侧。日夕兮不来,踯躅长叹息。远望凉风至,俯仰正衣服。与我期何所?乃期山北岑。日暮兮不来,凄风吹我襟。望君不能坐,悲苦愁我心。爱身以何为,惜我华色时。中情既款款,然后克密期。褰衣蹑茂草,谓君不我欺。厕此丑陋质,徙倚无所之。自伤失所欲,泪下如连丝。

一首女子失恋的诗,反映了妇女的不幸,表明诗人对负心男子的谴责核对痴情女子的同情。古诗十九首 回车驾言迈

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一首说理诗,诗中感慨人生短促,应及早立身取名。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己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描述了一个女子对远行未归的丈夫的思念。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贡,但感别经时。

描述了一个女子对远方的情人的怀念。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借民间流传的神话故事写人间离别相思之情。嵇康 赠秀才从军

息徒兰圃,秣马华山。流磻平皋,垂纶长川。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嘉彼钓叟,得鱼忘筌。郢人逝矣,谁可尽言?

一首离别诗,表达了作者隐士式生活志趣和寂寞怀念之情。《乐府》平陵东

平陵东,松柏桐,不知何人劫义公!劫义公,在高堂下,交钱百万两走马。两走马,亦诚难,顾见追吏心中恻。心中恻,血出漉,归告我家卖黄犊。

一首悲愤诗,控诉了贪官污吏无法无天的残民暴行。有所思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鸡鸣狗呔,兄嫂当知之。妃呼豨!秋风肃肃晨风飔,东方须臾高知之。

一首带有忧伤怨恨的情诗,体现了一个恋人在爱情出现波折时的复杂心态。上山采蘼芜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 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阁去。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一首怨苦诗,反映了离婚后双方的痛苦与后悔。白头吟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一首感伤诗,表现了一个被负心丈夫遗弃的女子的复杂感情。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一首劝学诗,咏叹万物盛衰有时,时光易逝,劝人们趁少壮及早努力学习。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一首充满欢爱的情诗,体现了采莲的青年男女调情求爱的欢娱。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一首爱情诗,体现了恋人最深挚、最炽烈的感情。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一首带有感伤的乡情诗,描写一个老兵的悲惨遭遇和痛苦心情。悲歌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思念故乡,郁郁累累。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一首乡情诗,叙述了一个游子的思乡之情。猛虎行

饥不从猛虎食,莫不从野雀栖。野雀安无巢?游子为谁骄!

一首旅情诗,咏赞游子洁身自好的决心。战城南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为我谓乌:“且为客豪!

野死谅不葬,俯腐肉安能去子逃?” 水深激激,蒲苇冥冥; 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

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 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 朝行出攻,暮不夜归!

一首哀悼诗,悼念牺牲在战场上的将士,流露出对战争的厌倦。咄唶歌

枣下何攒攒!荣华各有时。枣欲初赤时,人从四边来。枣适今日赐,谁当仰视之。一首嘲讽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诗。李延年 歌一首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该诗赞扬诗人的妹妹的美貌。梁鸿 五噫歌

陟彼北芒兮,噫!顾瞻帝京兮,噫!宫阙崔巍兮,噫!民之劬劳兮,噫!辽辽未央兮,噫!

该诗触景生情,感慨时局和人民的痛苦,隐隐讥讽统治者。刘邦 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抒发了作者的豪壮气概,表现帝业的恢弘和君王的深思远虑。刘彻 秋风辞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诗人触景生情,表达出一种对人生易老的忧虑。刘细君 乌孙公主歌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毡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一首思乡诗,抒发身处异国他乡的愁苦之情。刘桢 赠从弟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该诗咏物抒怀,咏赞松柏,颂扬坚贞高洁的品格。秦嘉 赠妇诗

肃肃仆夫征,锵锵扬和铃。清晨当引迈,束带待鸡鸣。顾看空室中,仿佛想姿形。一别怀万恨,起坐为不宁。何用叙我心?遗思致款诚。宝钗好耀首,明镜可鉴形。芳香去垢秽,素琴有清声。诗人感木瓜,乃欲答瑶琼。愧彼赠我厚,惭此往物轻。虽知未足报,贵用叙我情。一首离别诗,表达了作者与妻子离别时深厚细腻的感情。阮籍 咏怀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该诗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思想感情,表现了对时局发展、国家前途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切忧虑。宋子侯 董娇娆

洛阳城东路,桃李生路旁。花花自相对,叶叶自相当。春风东北起,花叶正低昂。不知谁家子,提笼行采桑。纤手折其枝,花落何飘飏。请谢彼姝子,何为见损伤? 高秋八九月,白露变为霜。终年会飘堕,安得久馨香? 秋时自零落,春月复芬芳。何时盛年去,欢爱永相忘。吾欲竟此曲,此曲愁人肠。归来酌美酒,挟瑟上高堂。一首充满悲伤情绪的诗,感叹女子的命运还不如花。王粲 七哀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一首悲愤哀伤的诗,表达了诗人愤恨战争的残酷,悲悯人民的疾苦的思想感情。无名氏 刺巴郡守诗

狗吠何喧喧,有吏来在门。披衣出门应,府记欲得钱。语穷乞请期,吏怒反见尤。旋步顾家中,家中无可为。思往从邻贷,邻人言已匮。钱钱何难得?令我独憔悴。诗中讽刺巴郡太守贪财害民的恶行。无名氏 桓灵时谣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诗中讽刺汉末的选举用人制度。项羽 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诗中表现了英雄末路,无可奈何的悲壮之情。辛延年 羽林郎

昔有霍家奴,姓冯名子都。依倚将军势,调笑酒家胡。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两鬟何窈窕,一世良所无。一鬟五百万,两鬟千万余。不意金吾子,娉婷过我庐。银鞍何煜耀,翠盖空踟蹰。就我求清酒,丝绳提玉壶。就我求珍肴,金盘脍鲤鱼。贻我青铜镜,结我红罗裾。不惜红罗裂,何论轻贱躯。男儿爱后妇,女子重前夫。人生有新旧,贵贱不相逾。多谢金吾子,私爱徒区区。诗人借对一个历史传说的描写讽刺当时横行霸道的外戚势力。张衡 四愁诗

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父艰。侧身东望涕沾翰。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路远莫致倚逍遥,何为怀忧心烦劳?

我所思兮在桂林,欲往从之湘水深。侧身南望涕沾襟。美人赠我琴琅玕,何以报之双玉盘。路远莫致倚惆怅,何为怀忧心烦怏?

我所思兮在汉阳,欲往从之陇阪长。侧身西望涕沾裳。美人赠我貂襜褕,何以报之明月珠。路远莫致倚踟蹰,何为怀忧心烦纡?

我所思兮在雁门,欲往从之雪雰雰。侧身北望涕沾巾。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路远莫致倚增叹,何为怀忧心烦惋?

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忧患诗,借写怀人愁思抒发政治抱负和内心不平。

赵壹 疾邪诗

河清不可恃,人命不可延。顺风激靡草,富贵者称贤。文籍虽满腹,不如一囊钱。伊优北堂上,肮脏倚门边。

势家多所宜,咳唾自成珠。被褐怀金玉,兰蕙化为刍。贤者虽独悟,所困在群愚。且各守尔分,勿复空驰驱。哀哉复哀哉,此是命矣夫!诗中讥讽在权势把持下的社会不平现象。

历代诗歌精选当前页:汉魏

进入页次 汉魏 两晋南北朝 唐及五代 宋代 元明清

家庭百宝箱系列软件 秦堤居士精心编制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家庭百宝箱系列软件主页

历代诗歌精选—两晋南北朝

进入页次 汉魏 两晋南北朝 唐及五代 宋代 元明清

鲍照诗选 拟行路难

奉君金卮之美酒,玳瑁玉匣之雕琴。七彩芙蓉之羽帐,九华蒲萄之锦衾。红颜零落岁将暮,寒光宛转时欲沉。愿君裁悲且减思,听我抵节行路吟。不见柏梁铜雀上,宁闻古时清吹音。

这是《拟行路难》十八首中的第一首,写时光易逝,悲伤无益,不如排忧作乐,同时引出高歌人生之途的崎岖难行。代出自蓟北门行

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征骑屯广武,分兵救朔方。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这是一首写战争的诗。描绘了北方边塞的风光,表现了战士誓死卫国的决心。范云诗选 之零陵郡次新亭

江干远树浮,天末孤烟起。江天自如合,烟树还相似。沧流未可源,高帆去何已!

此诗写行旅中所见的江景,夜暗示出旅人的心情。别诗

洛阳城东西,长作经时别。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此诗写朋友间的聚散,表现了深厚的友情。郭璞诗选 游仙诗

京华游侠窟,山林隐遁栖。朱门何足荣,未若脱蓬莱。临源挹清波,陵冈掇丹荑。灵溪可潜盘,安事登云梯。漆园有傲吏,莱氏有逸妻。进则保龙见,退则触蕃羝。高蹈风尘外,长揖谢夷齐。

该诗名义上是游仙,实际上是歌咏隐逸的乐趣,蔑视以仕宦求取富贵的生活途径,抒发了诗人忧生愤世之情。何逊诗选 相送

客心已百念,孤游重千里。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

这是一首留赠送行者的诗,表现了辞友远别的惆怅。柳恽诗选 江南曲

汀洲采白蘋,日暖江南春。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故人何不返?春花复应晚。不道新知乐,只言行路远。

这是一首闺怨诗,写一个女子思念出门的丈夫,但丈夫却另有新欢。卢思道诗选 从军行

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鱼丽逐左贤。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曾祭天。天涯一去无穷已,蓟门迢递三千里。朝见马岭黄沙合,夕望龙城阵云起。

庭中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返,白雪初下天山外,浮云直上五原间。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 流水本自断人肠,坚冰旧来伤马骨。边庭节物与华异,冬霰秋霜春不歇。长风萧萧渡水来,归雁连连映天没。

从军行,军行万里出龙庭。

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

这是一首写征夫思妇的诗。通过军旅生活与闺中之思的描述,体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陆机诗选 猛虎行 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恶木岂无枝?志士多苦心。整驾肃时命,杖策将远寻。饥食猛虎窟,寒栖野雀林。日归功未建,时往岁载阴。崇云临岸骇,鸣条随风吟。静言幽谷底,长啸高山岑。急弦无懦响,亮节难为音。人生诚未易,曷云开此衿? 眷我耿介怀,俯仰愧古今。

该诗抒发了作者正直独立的志向不能实现,以及由此产生的彷徨,苦闷之情。赴洛道中作

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振策陟崇丘,案辔遵平莽。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抚枕不能寐,振衣独长想。

[作意]该诗是一首行旅诗,描述了作者从家乡到洛阳途中的所见的景象合作者哀伤的心情。陆凯诗选 赠范晔诗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这是一首赠友的诗,表现了对朋友的深厚感情。潘岳诗选 悼亡诗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黾勉恭朝命,回心反初役。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帏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怅恍如或存,回遑忡惊惕。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春风缘隙来,晨溜承檐滴。寝息何时忘,沉忧日盈积。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

《悼亡诗》三首的第一首,协对亡妻的悼念,表现了真挚的夫妻感情。陶宏景诗选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该诗被用来回答帝王的诏问,表达了诗人清高绝俗、无意仕进的志愿。陶潜诗选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该是描述了作者退隐后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情。归园田居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该诗是诗人自彭泽归隐后写的,旨在说明脱离官场,归隐田园的乐趣。咏荆轲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图穷事自至,豪主正征营。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这是一首咏史诗。通过对荆轲侠骨豪情的歌颂,抒发了诗人仇视暴虐,赞美正义与忠贞的感情。王褒诗选 渡河北

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常山临代郡,亭障绕黄河。心悲异方乐,肠断陇头歌。薄暮临征马,失道北山阿。

这是一首旅途抒怀的诗,表现了诗人远游异乡的感伤情绪。王籍诗选 入若耶溪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这是一首山水诗,通过对山川景物的描绘,抒发辞官归隐的思想。吴均诗选 山中杂诗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写出了山中幽居所见的景象,同时表达了诗人澹远闲适的心情。答柳恽

清晨发陇西,日暮飞狐谷。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雾露夜侵衣,关山晓催轴。君去欲何之?参差间原陆。一见终无缘,怀悲空满目。

这是一首答赠的诗,同时也是送行的诗。写送别的情景,表现了朋友间的深厚感情。萧悫诗选 秋思

清波收潦日,华林鸣籁初。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燕帏缃绮被,赵带流黄裾。相思阻音息,结梦感离居。这是一首触物伤情,抒发相思的诗。萧衍诗选 河中之水歌

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珊瑚挂镜烂生光,平头奴子提履箱。人生富贵何所望? 恨不嫁与东家王。

写一个女子嫁到了富贵人家,未能与自己心爱的人结合,故虽有荣华而无富贵。谢灵运诗选 登江中孤屿

江南倦历览,江北旷周旋。怀新道转迥,寻异景不延。乱流趋孤屿,孤屿媚中川。云日相晖映,空水共澄鲜。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想像昆山姿,缅邈区中缘。始信安期术,得尽养生年。这是一首游览山水之作,并由游览而生出遁世求仙之想。登池上楼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写诗人久病初起时登楼所见,同时表达了居官与遁世的矛盾心情。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披拂趋南径,愉悦偃东扉。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寄言摄生客,试用此道推。

这是一首记游诗,写出由游览而悟出的理趣。谢朓诗选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

江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骛。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旅思倦摇摇,孤游昔已屡。既欢怀禄情,复协沧州趣。嚣尘自兹隔,赏心于此遇。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

这是一首旅途中写景抒怀的诗,表现了诗人甘愿远离尘俗、全身避祸的思想。玉阶怨

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 该诗写出了宫女的哀怨。

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徒念关山近,终知返路长。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苍苍。引领见京室,宫雉正相望。金波丽鳷鹊,玉绳低建章。驱车鼎门外,思见昭丘阳。驰晖不可接,何况隔两乡。风云有鸟路,江汉限无梁。常恐鹰隼击,时菊委严霜。寄言罻罗者,寥廓已高翔。

这是诗人从荆州被召回京城建康途中寄给往日同僚的诗,不仅抒发了对故友的眷恋之情,而且还表达了对构陷者的讥嘲。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这首诗写三山所见的美景,以及由此触发的思乡之情。徐陵诗选 关山月

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星旗映疏勒,云阵上祁连。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写征戍边疆的军人怀念妻子之情。薛道衡诗选 昔昔盐 垂柳覆金堤,蘼芜叶复齐。水溢芙蓉沼,花飞桃李蹊。采桑秦氏女,织锦窦家妻。关山别荡子,风月守空闺。恒敛千金笑,长垂双玉啼。盘龙随镜隐,彩凤逐帷低。飞魂同夜鹊,倦寝忆晨鸡。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前年过代北,今岁往辽西。一去无消息,那能惜马蹄。

这是一首闺怨诗,表现了女子独守空房的哀愁与无聊。人日思归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这是一首思乡诗。相传诗人出使陈国时,在江南思念北方家乡所作。颜延之诗选 阮步兵

阮公虽沦迹,识密鉴亦洞。沉醉似埋照,寓词类托讽。长啸若怀人,越礼自惊众。物故不可论,涂穷能无恸。

这是一首歌咏历史人物的诗。通过对阮籍外表放浪形骸而内心愤世嫉俗的赞扬,表现了作者忧郁不得志的情怀。阴铿诗选 渡青草湖

洞庭春溜满,平湖锦帆张。沅水桃花色,湘流杜若香。穴去茅山近,江连巫峡长。带天澄迥碧,映日动浮光。行舟逗远树,度鸟息危樯。滔滔不可测,一苇讵能航?

这是一首写景诗。写出了青草湖的浩淼无际。江津送别刘光禄不及

依然临送渚,长望倚河津。鼓声随听绝,帆势与云邻。泊处空余鸟,离亭已散人。林寒正下叶,钓晚欲收纶。如何相背远,江汉与城闉。

这是一首送别诗。写诗人本欲到渡头送友,但到达时船已离岸,因而倍觉惆怅。庾信诗选 拟咏怀

榆关断音信,汉使绝经过。胡笳落泪曲,羌笛断肠歌。纤腰减束素,别泪损横波。恨心终不歇,红颜无复多。枯木期填海,青山望断河。

《拟咏怀》二十七首中的第七首,是仿效阮籍《咏怀》而作的。写诗人羁留北方,不得南归的苦闷。寄王琳

玉关道路远,金陵信使疏。独下千行泪,开君万里书。

这是一首寄给朋友的诗,是在收到朋友来信后所写的回信。寄徐陵

故人倘思我,及此平生时。莫待山阳路,空闻吹笛悲。

这是诗人羁留北方时寄给南方故友的诗,表现了深厚的友情与对现实的悲愤。张华诗选 情诗

游目四野外,逍遥独延伫。兰蕙缘清渠,繁华荫绿渚。佳人不在兹,取此欲谁与? 巢居知风寒,穴处识阴雨。不曾远别离,安知慕俦侣?

《情诗》共五首,都是夫妻赠答之词。这是第五首,表现了游子对妻子的思念。张协诗选 杂诗

秋夜凉风起,清气荡暄浊。蜻蛚吟阶下,飞蛾拂明烛。君子从远役,佳人守茕独。离居几何时,钻燧忽改木。房栊无行迹,庭草萋以绿。青苔依空墙,蜘蛛网四屋。感物多所怀,沉忧结心曲。

《杂诗》共十首,这是第一首,写女子怀念远行在外的丈夫。左思诗选 咏史

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边城苦鸣镝,羽檄飞京都。虽非甲胄士,畴昔览穰苴。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

写诗人的才能出众,渴望立功报国的志愿和功成不受赏的节操。招隐

杖策招隐士,荒途横古今。岩穴无结构,丘中有鸣琴。白云停阴冈,丹葩曜阳林。石泉漱琼瑶,纤鳞或浮沉。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何事待啸歌?灌木自悲吟。秋菊兼糇粮,幽兰间重襟。踌躇足力烦,聊欲投吾簪。

歌咏隐士生活,表现了诗人向往之然,鄙视尘俗的情志。

历代诗歌精选当前页:两晋南北朝

进入页次 汉魏 两晋南北朝 唐及五代 宋代 元明清

家庭百宝箱系列软件 秦堤居士精心编制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家庭百宝箱系列软件主页

历代诗歌精选—唐及五代

进入页次 汉魏 两晋南北朝 唐及五代 宋代 元明清

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借草色寓寄惜别与劝勉之情,隐隐反映了早年生活颠沛的诗人强韧的精神与远大的志向。高蟾 上高侍郎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抒写因无援而落第的悲愤,并隐隐请求高侍郎引援。韩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本诗抒写忠谏得罪,远贬南荒的悲愤。山石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促为人鞿。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本诗状写游宿石寺自昏至明的景色变化,寓寄诗人不遇的愤懑及冲决愁苦,自信自傲的狂放意气。春雪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表现诗人见飞雪迎春时的欣喜之情。听颖师弹琴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蹉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描绘颖师琴曲音乐形象的精妙及其感人心腑的艺术力量。李白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该诗描绘了由蜀向楚途中的宏伟景观,在对故乡的深挚依恋中,透露出青年人仕途时的壮阔胸襟。宣城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该诗借题发挥,在抒写不遇之恨,避世之想的同时,表现了狂傲的意气。陪侍郎叔游洞庭

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该诗抒发了流放后愤懑狂傲的心情。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该诗表达不为人识,孤芳自赏,唯有与山水为伴的情怀。听蜀僧浚弹琴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嵋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暮碧山,秋云暗几重。

该诗赞僧浚琴音超凡出俗,清人心神。李贺 致酒行

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抒写了诗人不遇的悲愤与傲兀的自尊。马诗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精。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本诗咏良马之不幸,寄托怀才不遇而傲然不群之气。梦天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本诗抒写人生无常,世事易变之感,表达了以升仙来摆脱物质世界束博的渴望,显示了诗人畸形的幻灭的心态。孟浩然 岁暮归南山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抒写科举无成的感慨,也表达了年华不驻的焦虑。夜归鹿门歌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宠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独来去。抒写企慕古贤、遁世无门的幽洁情愫。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抒写旅况寂寞之慨,隐见郁抑不群之意。夏日南亭怀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霄劳梦想。

写闲居寂寞中怀友之想,亦见清介襟怀。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问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抒写与田园旧友纯朴的友情,也显示了热爱田园生活的真率情趣。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抒写真率自然,一无拘束的情趣。孟郊 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极写久困不第后一举成名时欣喜若狂的心情。上官仪 入朝洛堤步月

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

抒写早朝时恬适心境,也有以见唐初宫廷诗人宽远典雅的韵度。宋之问 渡汉江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本诗表现了由谪所逃归的诗人思家而有胆怯的复杂心情。王勃 咏风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通过对山林清风的生动描绘,隐隐寓寄了诗人俊逸的气质与博大的胸襟。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本诗化离别之悲伤为互勉之慷慨,显示了青年王勃的宏远气度。王维 少年行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本诗咏长安游侠豪宕意气,表现了诗人早年的高朗心境。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本诗抒写奉使出塞时不无孤寂之感,却更多内容豪仕之情的复杂心意,也隐见诗人爱国热忱。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本诗表现诗人孤寂的心态。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是一首送别诗,七绝今体。以清景反衬别情,以近出暗示远赴,无限情深,都从酒杯见之,得绝句空灵之妙,于极自然中见出极新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本诗抒写节日思亲之情。王之涣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通过层楼登眺,表现了诗人开阔的心胸,隐含时空无尽,追求无涯的人生哲理。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本诗写戍边将士思乡之情,于怨苦中仍见盛唐人强昂心态。韦应物 秋夜寄丘员外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该诗表达了怀友之情,幽居之趣。赋得暮雨送李胄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该诗悬想友人雨行东归的景象,以抒写惜别之情。寄全椒山中道士

今朝郡斋冷,忽忆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这是一首寄赠诗。在清秋寂寞、风雨怀人得感慨中,寄托了深挚情愫与淡远的意趣。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该诗写春日自生自荣的自然美,表现了诗人超逸脱俗的情趣。虞世南 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

本诗借说蝉,抒写诗人自信而清高的气度。

历代诗歌精选当前页:唐及五代

进入页次 汉魏 两晋南北朝 唐及五代 宋代 元明清

家庭百宝箱系列软件 秦堤居士精心编制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家庭百宝箱系列软件主页 历代诗歌精选—宋代

进入页次 汉魏 两晋南北朝 唐及五代 宋代 元明清

陈与义 伤春

庙堂无计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烽。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稍喜长沙向延阁,疲兵敢犯犬羊锋。

这是一首伤春诗,其实是在感伤时势,表现了诗人的爱国主义思想。牡丹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借咏牡丹为名寄托诗人对沦陷于敌人铁蹄下的故乡的怀念以及对入侵者的仇恨。寇准 书河上亭壁

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槛思何长。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这是一幅北方秋天的山水图。在写景中抒发诗人的思绪。江南春

杳杳烟波隔千里,白蘋香散东风起。日落汀州一望时,柔情不断如春水。李清照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是一首咏史诗。借史事来抒发诗人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林景熙

山窗新糊有故朝封事稿阅之有感

偶伴孤云宿岭东,四山欲雪地炉红。何人一纸防秋疏,却与山窗障北风。

借景抒怀,唱出了诗人心中的亡国之痛与悲愤之情。陆游 金错刀行

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这是一首咏物诗。借对金错刀的咏叹,坚持抵抗外敌、战胜寇仇的政治抱负与坚定信念。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这是作者追忆往事之作,表现诗人既愤慨而有希望以身许国的强烈感情。关山月

和戎诏下十无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该诗揭示了统治者“和戎”政策带来的严重后果,表现了将士报国无门的不满情绪以及人们渴望恢复中原的强烈愿望。示儿

下载历代农民起义的口号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历代农民起义的口号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鲁迅眼中的农民起义(精选合集)

    鲁迅眼里的农民起义 湖北省宜昌市三峡高中罗涛鲁迅在《灯下漫笔》中谈到老百姓的苦难时,有这样一段话:“黄巢的时候,五代时候,宋末元末时候,除了老例的服役纳粮以外,都还要受意外......

    水浒传中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

    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 《水浒传》写英雄们走上反抗的道路,各有不同的原因和不同的情况,但是在逼上梁山这一点上,许多人是共同的.如阮氏三雄的造反是由于生活不......

    近代中国农民起义的点滴思考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中国任何革命与社会变革,没有农民的参与是不可能成功的。辛亥革命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农村没有实现大的变动,农民没有一个大的变动。而新......

    历代战书目录

    中国战书--历代战争文书赏析 内容提要 作者 目录讨敌书 厘列劣迹布告天下 陈琳:《为袁绍传檄各州郡文》 檄武氏惑主篡国举敬业清妖义旗 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 拔茅......

    历代经典古文鉴赏大全

    历代经典古文鉴赏大全 【封面】【先秦】1. 曹刿论战2. 宫之奇谏假道3. 子鱼论战4. 烛之武退秦师5. 邵工谏厉王弭谤6. 赵宣子论比与党7. 吴子使札来聘8. 虞师晋师灭夏阳9.......

    高考必备历代名句

    1.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2.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3.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

    历代山水诗选

    汉魏六朝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数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游斜川(并......

    历代历史地图整理

    1.夏朝 夏朝活动的主要区域是黄河中下游一带(相当于今山西、河南、河北地区),都城建于安邑。2.商朝 商朝的统治区域,以现在的河南为中心。武丁在位时国势鼎盛,势力达于长江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