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业防灾减灾避灾能力的思考

时间:2019-05-12 19:06: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提高农业防灾减灾避灾能力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提高农业防灾减灾避灾能力的思考》。

第一篇:提高农业防灾减灾避灾能力的思考

去年以来,**的洪涝、地质灾害、农作物病虫害、养殖疫情等农业灾害频繁发生,给农业生产、农村经济以及农民增收造成极大损失。这既有不可抗的天灾因素,也与农业抗灾、减灾、防灾、避灾能力薄弱有关。现就如何提高农业防灾减灾避灾能力谈一些看法。

一、农业防灾减灾能力现状

1.防洪避洪能力。去年进入汛期以来,我省洪

灾不断。就拿4号台风“碧利斯”来说,我省粤东、粤北的农业遭受重创。据统计,全省农作物受灾面积935万亩,其中成灾面积448万亩,绝收面积105万亩,预计全省减收粮食57万吨,农业种植业直接经济损失65亿多元。渔业生产直接经济损失达到14.24亿元,损失水产品达到16.30万吨,受浸池塘面积达到59.62万亩。潮州、惠州、梅州、韶关、清远等重灾区的蔬菜、水果、早稻、畜牧、水产等农业生产,都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我省是每年台风必经的地区之一,按理说农民抗洪应该是久经沙场、经验丰富了,但以上数字还是让人心悸。可见农业防灾减灾避灾能力仍极其微弱,农民靠天吃饭的困局并未得到根本的改观。

2.防御农业病虫害及自然灾害的能力。随着我省汛期的到来,各地在4月下旬和5月上旬分别出现了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明显的迁入峰。据各监测点监测,虫量比上年多得多,至5月10日止雷州市站灯下累计诱白背飞虱13816头、褐飞虱118头,分别比上年同期增加2.9倍和10.8倍。另据了解,梅州等地早造水稻发生空秕粒灾害,由于2006年5月份遭遇50年来罕见的低温天气,恰逢早造水稻抽穗扬花期,尤其是成熟抽穗期处在5月下旬反常低温的早熟品种,根本无法进行抽穗扬花正常授粉,导致结实率严重降低。当地农业部门统计,梅州兴宁市严重受灾的稻田面积达4.6万亩,预计水稻减产量9000吨;梅州蕉岭受灾面积1.5万亩;河源、江门、韶关、清远等地也有部分早造水稻受害,估计此次全省早稻受灾面积超过10万亩,约有30多万农民受灾。农民防御农业病虫害能力还远远跟不上灾害的剧增。

3.禽畜疫情加重,农民减产减收。去年以来,**省揭东县、潮安县、罗定市和海丰县先后发现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去年上半年,**畜牧业生产受禽流感疫情的持续影响,出售和自宰肉用家禽约45519.04万只,禽肉产量约523469吨,禽蛋产量约154582万吨,比上年同期分别减少5.0%、2.9%、3.4%。

4.基础设施没保障。丰顺县黄金镇是典型的半干旱半水涝地区。境内有9.7公里长的防洪大堤,捍卫着1.8万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去年4号台风“碧利斯”期间,防洪堤坝滑坡、塌方、裂缝30米左右的就有30多处,水毁管涌40多处。因基础设施年久失修而崩溃,全镇经济损失严重:受浸水稻5300多亩(其中淹死4100多亩,埔东村全村水稻颗粒无收,光明、深田、埔头角、扬石、隍洞等5个村水稻80%失收),其它农作物损失3760亩,受黄泥、潮泥冲毁水田1000多亩,农业直接经济损失达1200多万元。损坏公路5公里,损失物资150吨,生猪350头,三鸟1.5万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总计3000多万元。修复堤坝、高排水毁工程需资金120万元,对于贫困的黄金镇来说这是天大的难题,而不修复基础设施就预示着下一场洪涝将给农民带来更大的灾难。

二.农业防灾减灾避灾能力存在问题。

1.防范意识薄弱。一些地区由于经济落后,科技文化宣传不到位,农民的思想比较保守,接受能力不强,侥幸心理较重,大量较高素质的劳动力外出务工之后,留在农业上的较低素质的劳动力对农业防灾避灾知识、技术更不容易接受和实施,他们总认为灾害不会那么巧降临到自己头上,根本谈不上为保护公共种养环境花钱出力。虽然农村分田到户、农民成为独立生产经营者已有二、三十年,但却极缺乏防灾避灾意识。农民在生产活动中很少主动地进行防灾避灾,比如在种植过程中较普遍存在的重种植轻植保、年年洪涝的田块却跟大众盲目选择作物品种而不是选生育期能与汛期错开的品种避灾,在畜牧业中较普遍的存在重发展轻预防的现象,使一些本可以避免的灾害不同程度的发生,使某些本可以是轻灾、小灾的变成了重灾、大灾。

2.农业资源利用和农业结构调整不尽合理。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利用不能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综合发展。未能针对洪区与旱地特点,实施宜稻则稻、宜牧种草、宜渔则渔、宜林种树的“适应性农业”模式。畜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节粮型草食动物比重过小,规模化、工厂式的饲养数量还不多。

3.品种抗病力较弱。近期农业发展较快,品种也增加不少,为农民增产、增收奠定了基础,但禽畜、作物品种抗病能力较弱一直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且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不小的损失。如水稻的稻瘟病,荔枝、龙眼的霜霉病、炭疽病,禽伤寒等,几乎年年都在我省范围内发生,只不过是受灾程度不同而已;这其中

第二篇:2018防灾避灾汇报材料

安康市初级中学

关于开展“防灾减灾”工作的情况汇报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十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为深入宣传防灾减灾知识,根据安康市教育局《关于认真组织开展2018年全国防灾减灾日教育宣传活动的通知》(安教函〔2018〕127号)文件精神,我校高度重视,切实做好“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周”工作,我部开展了一系列活动,现将活动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我校高度重视,成立了以 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各部室负责人、年级组长、德育组长、全体班主任以及后勤人员、政教处干事、保安、门卫以及广播室负责人等为组员构成的工作领导小组。校长全面部署,副校长具体负责,各处室层层落实,全体组员认真实施,明确各自的职责,使“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真正落到实处,取得了明显实效。

二、加大宣传力度、深入开展活动

我校从2018年5月10日至15日,积极开展了以“行动起来,减轻身边的灾害风险”为主题的丰富多彩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周”活动,把安全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合力,狠抓学生安全防范工作,提高学生安全自护能力。

1.积极营造氛围。我校通过升国旗仪式、班会、宣传橱窗、电子屏幕、广播等各种形式积极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利用LED屏滚动宣传防灾标语,通过广泛宣传,扩大舆论影响,积极营造防灾减灾的氛围,切实提高广大师生对防灾减灾教育活动重要意义的认识,进一步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提高避险自救和互救能力。

2.结合我校实际详细修定了《安康市初级中学防震防火应急预案》,并进一步修定了各教学楼各班学生逃生路线、各楼道疏导人员以及安全撤离地点。

3.5月14日早晨升旗仪式时,政教处主任进行了“提高安全意识和防灾自护能力”的国旗下讲话,主任号召全体师生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提高自我参与防灾减灾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认真学习防灾减灾知识,提高综合减灾能力。然后领导小组、年级组长、班主任组织全校师生进行应急疏散演练,使学生更加明确自己班级应急疏散路线及学生逃生、自救互救等技能技巧训练。

4.在5月14日下午班会课上,各班召开了“防灾减灾”主题班会,学校值班领导、政教处全体工作人员一道逐班认真进行检查评比并拍照存档,通报检查评比结果。

5.第十一周初一和初二年级学生办一期以“防灾避灾和自救互救”宣传教育为内容的黑板报、手抄报或图片展,学校领导小组认真进行检查评比,并将检查评比结果向全校公布。

6.带领同学们阅读一本防灾减灾的书籍。利用课前5分钟等时间,由班主任带领同学们学习《中小学生自护自救安全常识》手册,使同学们了解避险知识,提高生命安全意识。

7.反复强调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消防安全、森林防火安全、预防溺水安全、用电用气安全、出行安全、春季预防传染病知识及预防地质灾害等作为安全教育的重头戏来抓。

8.5月11日总务处开展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对学校的设施设备进行了一次安全大检查,查找安全隐患,针对校园门、窗、栏杆、围栏、教室、实验室、电脑室可能存在的问题认真排查,做好记录,发现隐患,及时解决。

三、借“防灾减灾”专题教育活动为契机,加强安全教育 1.每天安排两名带班领导,两名值日老师,带领保安,门卫,政教处专职巡查人员,班级安全检查员,不间断地在学校进行巡视检查,构建全方位人防屏障。

2.定期对校园内的护栏、电器、照明线路、灭火器材、消防器材、电工房、图书阅览室、学生活动场地以及实验室药品的管理与使用等重点部位进行认真排查,发现问题现场整改,为校园的安全提供了有力的物防保障。

3.加强技防设施建设,结合我校校园文化建设整体布局将要在校园内重新安装监控探头,覆盖学校的每个角落,为校园的安全稳定提供有力的技防屏障。

三、取得效果

“防灾减灾”系列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学生掌握避灾自救的基本常识、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提高学生综合减灾能力,增强我校师生防灾减灾意识,最大程度防止灾害的发生、保障我校师生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生活,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在以后的学校工作中,还将一如既往的将安全放在第一位,绷紧安全教育这根弦不放松,加强生命教育,让学生安全健康快乐的成长!

每个人都要提高“防灾减灾”安全意识,我们相信,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将“防灾减灾”工作做得更好,为学校稳定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年5月15日

2018

第三篇:提高防灾避灾能力加大抢险救灾意识(工作简报)

提高防灾避灾能力加大抢险救灾意识

--县烟草局组织参观望谟县山洪石流灾害抢险救灾实战演练

于2012年4月27日下午,我局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由县局分管领导组织党员干部到望谟县天马广场参观“望谟县山洪泥石流灾害抢险救灾实战演练”——望谟县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抢险救援主题展。

此次演练成立了总指挥部,下设医疗救护组、交通组、突击求援组、宣传组、后勤保障组等, 并在现场设置了疏散安置点。在指挥部现场,当听到防空警报,广播声立即在县城内响起,全县干部群众迅速撤离,在各个片区的组长、副组长的指挥下按照撤离路线迅速撤往安置点。医疗救护队、民警、武警官兵及志愿者也立即行动,沿路进行交通疏散、抢险救灾,整个演练过程紧张有序。工作人员和志愿者都忙碌地进行准备工作,由组长及时向指挥部汇报情况,指挥长立即发出险情通知,全县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响应。据统计,参加此次演练人数达到千余人,通过演练,提高了我县地质灾害防治责任部门的快速反应能力、决策应对能力,增强了全县干部群众防御山洪泥石流灾害的意识和能力,提高了救灾人员遇到灾害时沉着、冷静地处理问题,并能井然有序的疏散百姓的能力。

此次演练全面再现了望谟特大山洪泥石流抢险救援斗争历程,展示出灾难面前全县人民团结一心的伟大力量,大力 1

弘扬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激励和鼓舞全县各族人民为夺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胜利而努力奋斗的决心。通过参观学习,我们体会到党和政府在大灾来临时的坚强领导力,以及公安和武警官兵在抢险救灾中克服困难、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我们要学习望谟县抢险救灾先进模范事迹,紧密联系创先争优实际,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烟草持续、健康、稳定工作。

第四篇:提高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能力的若干思考

提高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能力的若干思考

城市人口集中,经济密集度高,在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教育、科学研究等各个领域的作用与功能越来越重要,城市一旦受灾,很容易出现连锁灾害或次生灾害.将涉及千百万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灾害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可能发生,但在城市地区发生对人类造成的损失最严重,同时城市变得越来越脆弱,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功能越来越复杂,可能出现问题的地方也越来越多,如交通运输事故、建设工程、公共场所、企事业单位发生的安全事故、传染病疫情、食物和职业中毒等。各种灾害威胁着我国大多数城市,包括洪水、地震、地质、海洋等传统自然灾害以及火灾、爆炸、暴雨、冰冻、恐怖袭击、城市拥挤、温室效应、环境污染、传染病等非传统灾害。2005年哈尔滨市的水污染事件,2006年重庆的高温干旱,2007年大雨造成不少城市的人员伤亡,2008年南方雪灾使不少现代化城市瘫痪等事例表明,我国城市脆弱,难以安全、有效地应对各种严重灾害的袭击,急需提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

建设应急避难场所是城市防灾的有效办法

首先,应急避难所形式多样。应急避难场所是国际社会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一项灾民安置措施,也是现代化大城市用于民众躲避地震、火灾、爆炸、洪水、疫情等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安全避难场所。应急避难场所分为临时应急避难场所和长期应急避难场所两种。临时应急避难场所主要指发生灾害时受影响建筑物附近的小面积空地,包括小花园、小型文化体育广场、小绿地以及抗震能力非常强的人防设施,要求步行10分钟左右到达,这些用地和设施需要配备自来水管、地下电线等基本设施,一般只能够用于短时期内的临时避难。而长期应急避难场所又叫做功能应急避难场所。它一般指容量较大的公园绿地、各类体育场、中小学操场等,要求步行1小时内到达,这类场所除了水电管线外,还需要配备公用电话、消防器材、厕所等设施,同时还要预留救灾指挥部门、卫生急救站及食品等物资储备库等用地,它们平时是休闲娱乐场所,灾害发生时就可以为人们提供长期的生存保障。

其次,我国应急避难所的建设逐步得到重视。我国在《“十一五”期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中明确提出,“省会城市和百万人口以上城市按照有关规划和标准,加快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作。”目前,北京、上海及大部分省会城市已经建立并完善了应急避难场所。如北京城八区有千余处小面积空地作为临时应急避难场所。可改建为长期应急避难场所的开阔地带面积有5300多公顷。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应急避难场所是第一个经过系统规划建造的应急避难场所,也是全国第一个悬挂指示牌的应急避难场所,它属于长期应急避难场所。从2003年起至今,北京已经建立或改造成了28个长期应急避难场所,在城八区内均衡铺开,这些场所包括朝阳区的朝阳公园、东城区的皇城根遗址公园、崇文区的明城墙遗址公园、海淀的海淀公园、东北旺中心小学、东单体育场等,以备在发生地震、火灾、爆炸等灾难时供人们避难使用。2007年,天津市应急委员会办公室在认真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在全市确定了第一批25个应急避难场所。2008年,成都市人民政府批准26个首批应急避难场所。应急避难场所的修建,说明政府管理中科学、透明的灾害处理方式和城市危机管理的意识正在形成。

最后,应急避难所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目前我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往往滞后于城市规划,致使城市绿地建设总是被动地去适应城市规划所形成的空间布局,造成城市绿地的分布不均衡、老城区绿地严重不足、新建绿地多数分布在城市的周围或局部地段的状况,城市绿地与

城市人口分布规律背道而驰,不利于形成有效的防灾绿地系统,难以起到全方位防御灾害的作用。很多城市绿地还远未达标,这就使得城市特别是中心区人均避灾绿地面积严重不足。同时对城市绿地避灾功能的研究基本上仅限于介绍日本的防灾绿地规划经验和措施,现行的避灾绿地体系由一级避灾据点、二级避灾据点、避灾通道和救灾通道组成,但对各要素的选址、规模、规划设计和设备配置要求均无准确依据和定量要求,造成避灾规划成果比较粗略。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各地需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慎重、稳妥地进行建设,按照因地制宜、平灾结合、均衡布局、安全快速的原则进行规划设计。

专业救援设备与队伍

是城市防灾救灾的必需力量

首先,城市需要有足够专业救援设备。城市是科技进步的诞生地,也是科技转化的试验场。汶川地震时储备的帐篷不足,更没有大运力的直升机,没有具有技术含量的搜救设备,更没有高技术搜救设备,而这些都是突发事件中可能挽回损失的关键物资。在城市抗震救灾中,由于倒塌的楼房预制板、钢筋都扭在一块,在没有机械设备的条件下很难扒挖,因此配备和携带有效的救灾工具非常重要。救灾工具既包括吊车等起重设备,气割机、凿岩机、挖土机、混凝土切割设备等大型器械,也包括锨镐、撬棍、千斤顶、锤子、钢钎、绳子等小型工具。因为一些地方大型机械无法施工,而救人到达最后关头,则要小心翼翼,全凭救援人员用双手来完成。另外,一些大型设备要靠柴油、汽油才能启动,必须保证充足的油料供应。地震灾区往往断电,与外界联系中断,救灾要携带照明及通信设备。现有救火式的应急储备不能满足要求,需要从公共安全的高度认识城市应急储备的重要性。

其次,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建设渐受重视。2001年唐山大地震25年后,党中央、国务院决定组建一支由地震技术专家、急救医疗专家和警犬搜索专家等组成的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现在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建立了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除了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之外,还有28个省建立了32支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这些专业的救援队伍可以在大的地震发生后发挥专业救援队伍的攻坚作用,在现代化的建筑物倒塌后造成被埋压人员很难施救的情况下,发挥攻坚作用。在2008年都江堰灾区现场,有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员参与救灾,他们配备了先进的救灾、救人装备和仪器。消防特警官兵是另一支专业队伍,他们有着丰富的城市抢险救灾经验,有他们参与,可大大提高抗震救灾效率。通行的城市搜索与救援队伍所采取的救援手段是,确定埋压人员的位置是通过搜索犬、生命探测仪等专业设备和技术手段来实施,开展打通被埋压人员位置的工作,是采用一系列的顶升、破拆等专业救援装备来完成,最后是用紧急医疗装备来解决被救出幸存者的紧急救护的问题。

再其次,救灾队伍专业化水平仍需提高。美国有国土安全部操作的专业救灾队伍,但我国安全科技在中国尚未成为生产力,缺少防灾储备技术与资金,无论在人为灾害,还是自然灾害防御上,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救灾技术落后,人员专业基本素质差,人多却效率低下,救灾基础装备缺乏,各专业救援队伍的装备整体水平比较落后等。汶川地震发生时,远地调动了14万毫无救灾经验及相关专业救灾设备的解放军战士,玉树地震时虽没有大量军队朝玉树调动拥挤,但专业队伍贮备建设问题仍非常突出。抗灾救灾,不是临时性,而是永恒性,必须建立抗灾救灾的专业队伍,这支队伍应当具备一定编制的规模、全面专业的技能,能够在灾难发生第一时间迅速启动,并保证抗灾机制完整、快速运转,甚至可以在灾难现场快速培训别人如何参与专业救援,没有专业的工作人员,再英明的决策也无法快速、全面、完美

地执行,损失也当然无法减免。

最后,加强平战结合的应急队伍建设。一是充分发挥公安、武警、预备役民兵以及解放军的骨干作用,骨干队伍要沟通和协调,加强磨合,共同完成好各项应急任务,二是抓好专业队伍建设,按照一队多用和一专多能的原则,做好人力资源的统筹规则,加强队伍的培养和训练。以公安消防、煤矿、安全等骨干队伍为主体,逐步整合现有各类专业救援力量,形成统一高效的专业应急救援体系。三是推进矿山、危险化学品、水运、电力和电信等企事业单位应急队伍建设,按有关标准和规范配备专业及兼职救援人员和应急技术装备,提高现场先期快速处置能力。四是开展专家信息收集、分类、建档工作,建立相应数据库,逐步完善专家信息共享机制,形成分级分类、覆盖全面的应急专家资源信息网络,进一步加强应急专家队伍建设。五是根据行业特性和区域特点,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的人员招募、培训和演练,确保他们在应急处置中真正发挥作用。

统一迅速应急救灾

是减少灾害损失的有力保证

首先,逐步完善的应急机制在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一场大的灾难面前,救灾不仅仅是一个系统或一个部门的事情。面对灾害,城市政府必须有超前意识,提前谋划、早作准备,完善可以随时启动的、有效的应急保障机制,最大限度地将国家机器和社会各界快速动员起来,政府资源和社会力量优势互补、协同配合的抗灾救灾格局,具有突出优势。《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已于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该法明确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为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同时,法律赋予了各级政府在应急处置工作中采取必要强制性措施的权力,增强了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增强了社会公众的危机意识、自我保护、自救与互救的能力,确保应对突发事件工作的有序、及时。比较完善的全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和应急管理体系已经建立,在雨雪冰冻灾害、抗震救灾中经受了实践检验,救援体系设置清晰,协调统一,救援效率大大提高。

其次,志愿者队伍是专业救灾力量的补充。与官方的专业救援队相比,志愿者队伍在数量、行动时间及对环境的熟悉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由于熟悉当地情况且具备一定的自救互救知识,在危急时刻,志愿者常常成为震区紧急救援的骨干、生力军。他们能组织群众迅速开展有限的救援活动,挽救生命、减少财产损失、组织人员紧急疏散、维护震区社会秩序、防止灾害扩大,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减灾救灾能力。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已于2009年5月1日起施行。该法规定了国家鼓励、引导志愿者参加防震减灾活动。目前,陕西省、湖北省、成都市已经成立了应急志愿者服务队,定期进行灾害救援业务知识培训和演练。这些应急志愿者将参与各类灾难救援中的现场援救,包括伤员转运、现场调度、医疗辅助等,并将参与特大交通事故、集体中毒、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救援工作。

最后,完备的城市综合减灾管理体系尚待建立。我国目前基本上实行的是分灾类、分部门、分地区单一减灾管理模式。因综合协调不利而导致政策不

一、步调不齐,甚至出现部门之间互相推诿或重复撞车的现象。同时,在信息和减灾成果共享与行为配合等方面存在缺陷,造成整体资源配置缺乏系统的计划、科学的研究总结。调控手段单

一、低效运行,导致城市灾害应急管理中资源整合的低效运行,如利益关系不畅,缺乏动力机制。城市的应急管理体系是由机构官方及民间应急管理机构、设施应急管理的基础设施、技术支撑、物资设备和组织

协调、预警、演练、培训等要素组成的有机系统。为此,必须建立统一的指挥控制中心、建立严格的信息报告制度、建立公开预警的标准等级、建立城市安全防灾文化教育及演练制度等。

增强生命线系统防灾能力

是城市防灾减灾的重要环节

首先,城市生命线系统十分脆弱。城市生命线系统是维系城市功能的基础性工程设施,是公众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交通、通信、供电、供水、供气等系统工程。它由各种建筑物、构筑物、管路等组成,还包括容易引起次生灾害的易燃、易爆、有放射性或有毒的工程设施等。完善的城市生命线系统是城市安全的标志。平时,它必须满足城市气、热、水、电、信息、交通的充足供给;灾时,它应成为保障城市防灾减灾及恢复的备用系统。城市生命线系统一般在草坪下,但更多的是穿越楼宇、桥梁、地铁等设施,城市生命线以网络的方式构成,是城市灾害重要的承载体之一,具有灾时破坏严重、波及范围广、社会影响大、次生灾害严重等特点。基础设施功能在任何环节上滞后或失效,都可能导致城市遭受巨大灾难。一旦城市生命线在大规模的灾害袭击下遭到破坏,将导致城市瘫痪。国内外城市诸多事故与灾害表明,城市生命线系统现状总是脆弱的。

其次,城市基础设施是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城市基础设施由于资金有限,城市政府通常采取重地上、轻地下的资源配置方式,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连通性差、设施陈旧、质量低下、缺乏维护,其能力普遍处于满负荷的临界点,甚至长期超负荷运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极低。目前,有的城市人口密度已高达每平方公里十几万人,如此密集的生存环境、如此大规模的经济需求,给供水、排水、供电、供油、供气、救护等造成了巨大压力;此外,由于历史欠账、资金缺口大,城市设施大大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其中暴露出诸多矛盾,使得城市在正常情况下的运行都面临困难,更别提突发事件下的应对能力了。再好的预案,再恰当的防灾规划,由于缺少了安全储备容量,各个系统及环节都是饱和的,在灾害来临时,这些只能给城市招致更大的损失。

最后,提高城市生命线系统的安全需要科学规划与管理。城市基础设施分为六大系统:城市能源动力系统、城市水资源及供水排水系统、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城市邮电通信系统、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和城市防灾系统等。各系统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如地下管道的维修会对地面交通的运行带来影响。交通作为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是显化的生命线,在保证城市的正常运行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城市交通运转中,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有交通运输事故、恐怖袭击等。交通应急规划体系的目的和作用是在城市遭遇较大灾害的情况,确保城市生命线的畅通。因此,在进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时,要充分考虑灾后应急的需要,特别是要加强机场、城市出入口、医院、立交桥等重点地区的抗震系数。隐藏的生命线包括水电气热等地下或管道系统,其中,城市燃气管道缺乏足够的维护,不仅直接影响着居民的日常生活,而且易燃易爆的燃气从老化失修的管道泄露出来,还极易引发火灾、爆炸等突发事件。城市垃圾如果无法及时清理,堆积起来可能引发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城市防灾基础设施功能不仅体现在具备抵御突发灾害的能力,而且在全寿命周期内,具有满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动态需求,保障城市系统正常运转和促进城市持续发展的能力。城市防灾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城市抗震防震设施、城市防洪排涝等防汛设施、城市消防设施、城市人防战备设施和城市救灾生命线工程等,是一个多要素、多层次的大系统。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课题组

第五篇:防灾避灾主题演练汇报材料

预防为主,教育为先,防患未然

子长县秀延小学“防灾避灾、自救互救意”主题演练汇报

防灾避灾、自救互救意识与能力是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增强师生防灾避灾和自救互救意识,提高防灾避灾和自救互救能力,开展专题教育活动是学校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强化学校管理的有效途径,是推进“平安校园”创建工作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家庭幸福、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我校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营造学校、家庭和社会防灾避灾的宣传氛围,唤起广大师生、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对防灾避灾工作的高度关注,增强防灾避灾意识,普及推广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互救技能,根据市县教育局的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工作实际,我校积极、主动、科学、有效地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防灾避灾和自救互救宣传教育和演练活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就此次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迅速行动

按照文件要求,为了确保演练活动组织到位,为了确保演练活动实效明显,学校成立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校长薛鹏同志任组长,校委会全体成员及各班主任为成员,并召开了专题会议部署演练工作,下发了《秀延小学防灾避灾和自救互救主题演练活动工作方案》,确定了“预防为主,教育为先,防患未然”的工作原则。要求各班首先从思想上要引起重视,增强防踩踏防拥挤安全意识,抓住这次演练机会,提高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筹划缜密,加强指导

为了使得演练方案安全可行,学校专门制定了演练活动方案,在方案中就演练的时间、地点、内容及各位教师的职责都作了具体的说明。要求全校师生必须服从指挥,听从命令立即快速、安全疏散,不得拥挤、推搡开玩笑。如发现有人摔倒应将其扶起,帮助一起逃离危险地。

三、防教结合,认真学习应急常识

在本次活动中,我校坚持“预防为主,教育为先,防患未然”的工作原则,制定了防范拥挤踩踏事故九项要点,要求各班要向学生宣传教育做到以下9点:(1)注重安全行为的培养,上下楼梯轻声慢步并靠右行走的习惯,禁止追逐打闹。举止文明,人多的时候不拥挤、不起哄、不制造紧张或恐慌气氛。(2)尽量避免到拥挤的人群中,不得已时尽量走在人后(3)发觉拥挤的人群向自己行走的方向来时应立即避到一旁,不要慌乱不要奔跑避免摔倒。(4)顺着人流走切不可逆着人流前进,否则很容易被人流推倒。(5)假如陷入拥挤的人流时,一定要先站稳,身体不要倾斜失去重心,即使鞋子被踩掉,也不要弯腰捡鞋子或系鞋带。(6)若自己不幸被人群拥倒后,要设法靠近墙角,身体蜷成球状双手在颈后紧扣以保护身体最脆弱的部位。(7)在人群中走动遇到台阶或楼梯时,尽量抓住扶手防止摔倒。(8)在拥挤的人群中要时刻保持警惕,当发现有人情绪不对或人群开始骚动时,就要做好准备保护自己和他人。(9)在人群骚动时,脚下要注意些千万不能被绊倒,避免自己成为拥挤踩踏事件的诱发因素。

四、师生参与,效果良好

1.防拥挤防踩踏的安全意识明显提高。通过活动的安排、宣传、教育、实施,各学生的安全意识显著提升,特别是班主任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为我校今后的安全工作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2.预案制定科学,演练组织有序。由于有了领导小组前期缜密的筹划和专项会议的召开,在演练活动的预设及实施中均能做到安全、有序、有效。

3.演练活动效果明显。通过本次演练活动,全校师生在防拥挤、防踩踏安全防范能力和自救自护能力显著提升,这次演练活动是对学校《校园突发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的一次检验,不仅再次落实了学校应付突发事件的防范措施,而且也提高了学校实际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更进一步增强师生防拥挤踩踏安全意识,真正掌握在危险中迅速逃生、自救、互救的基本方法。提高抵御和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整个演练活动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标。

下载提高农业防灾减灾避灾能力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提高农业防灾减灾避灾能力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强社区防灾减灾建设 提高社区综合应对能力

    加强社区防灾减灾建设提高社区综合应对能力 中南路街静安社区位于武昌紫阳东路与静安路的交汇处,主要由四个小区组成,辖区面积0.6平方公里,有居民2240户,6879人,居民房屋多建于90年......

    1学习气象科普知识 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学习气象科普知识 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少先队活动 一年段 活动目的: 通过本次班会,使学生对能够了解一些基本常识,,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减少灾难事故的发生,提......

    防灾避灾和自救主题演练活动情况总结(含5篇)

    防灾避灾和自救主题演练活动有利于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而日渐完善起来的安全教育网络,对于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推动全民学习避灾自救技能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本文......

    防灾避灾和自救互救主题演练活动总结

    午井初中防灾避灾和自救互救主题演练活动总结 根据《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常态化开展全省中小学幼儿园防灾避灾和自救互助演练活动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积极开展活动,10月2......

    如何提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

    如何提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 城市是国家经济、文化、政治、科技信息的中心。防灾减灾是城市化发展中的重要课题。根据城市灾害的特点和城市防灾减灾工程现状。制定长期的、系......

    农业气象灾害保险与农业防灾减灾能力的构建(范文大全)

    农业气象灾害保险与农业防灾减灾能力的构建 摘要中国作为一个农业生产大国,气象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如何使农业生产少受气象灾害的影响,既是我国农业健康有序发展......

    洛南县防灾减灾气象能力建设项目

    十二五期间防灾减灾 气象监测预警能力建设项目 一、 洛南县人工影响天气体系建设 1、 主要内容:①建设以X波段小型雷达为主的雷达站;②建设县级人工影响天气指挥中心;③对现有......

    镇中心小学防灾避灾和自救互救主题演练工作总结

    防灾避灾保安全自救互救提技能 ——**镇中心小学2017年防灾避灾和自救互救主题演练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号文件精神,营造学校、家庭和社会防灾减灾的宣传氛围,唤起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