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战略管理 民营中小企业的现状分析
战略管理 民营中小企业的现状分析 内容提示:
一个国家的经济稳定持续增长离不开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特别是在稳定经济、吸纳就业、出口创汇和提供社会服务等方面,中小企业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但是,由于自身实力弱、抗风险能力差等缺陷,中小企业的死亡率是非常高的。根据有关学者对美国中小企业的研究,在全部中小企业中,约有68%的企业在第一个5年内倒闭,19%的企业可生存6-10年,只有13%的企业寿命超过10年。因此,要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的作用,保证国民经济的稳定持续增长,就必须使中小企业具有足够高的成长性,即拥有足够数量的成长型中小企业。温州是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是全国首批13个农村改革实验区之一,是全国城市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之一,也是全国18个港口城市之一。改革开放20多年来,温州以灵活的市场机制和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闻名全国。大批具有活力的民营中小企业不断壮大成长,如:红蜻蜓、德力西、正泰、奥康等,一个国家的经济稳定持续增长离不开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特别是在稳定经济、吸纳就业、出口创汇和提供社会服务等方面,中小企业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但是,由于自身实力弱、抗风险能力差等缺陷,中小企业的死亡率是非常高的。根据有关学者对美国中小企业的研究,在全部中小企业中,约有68%的企业在第一个5年内倒闭,19%的企业可生存6-10年,只有13%的企业寿命超过10年。因此,要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的作用,保证国民经济的稳定持续增长,就必须使中小企业具有足够高的成长性,即拥有足够数量的成长型中小企业。而“温州模式”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以成为公众的焦点,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支持。温州大多数的民营中小企业经过十几年的不断探索、不断发展以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成为能够支持国家经济发展的成长型中小企业。
所谓成长型中小企业,是指在较长时期(如5年以上)内,具有持续挖掘未利用资源的能力,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整体扩张的态势,未来发展预期良好的中小企业。而不同的中小企业的规模不同,所以它所表现出来的成长性也有很大的差别。
然而,据研究表明:最具成长性的企业不是规模最小的企业,也不是规模最大的企业,而是规模达到一定程度的企业。而温州的民营企业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不断的探索,在失败中吸取经验,在规模上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一旦企业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实力增强,主导产品形成,单厂企业转为多厂企业,管理走上正规,企业知名度提高,于是便进入了企业的高速成长期。但是,企业的高速成长不可能是无限的,企业在进入成熟期以后,随着各种“大企业病”的发生,企业的成长速度将有所放慢。而那些规模偏小的企业一般都是新成立的企业,实力很弱,产品方向不稳定,管理不规范,企业知名度低,因此成长性不强。温州这些民营的中小型企业既存在不可估量的发展潜力,当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与矛盾,我们只有认清自己的长处与不足,才能在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影而出,在中国加入WTO后与外来的大型跨国公司抗衡。在温州期间,通过观察与调查,结合全国的实际,进行了如下分析。
(一)温州乃至我国成长型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既有体制和政策方面,也有企业自身发展方面。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劣势
目前我国成长型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首先是由其自身存在的劣势决定的。在市场经济中,中小企业存在如下劣势:(1)规模小、实力弱,难以同大企业抗衡,在与大企业的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2)中小企业由于资信较差,不易获得银行贷款,而且融资渠道少、成本高、难度大;(3)中小企业的产品品种单一,抗风险能力弱;(4)中小企业的管理不规范,体制不健全,妨碍企业的长远发展。中小企业的上述劣势在目前我国的中小工业企业中也普遍存在,成为其成长性弱的内在原因。
2、传统“大而全”、“小而全”体制的制约
中小企业自身固有的劣势,决定了多数中小企业无法独立地生存,而必须与大企业形成分工协作关系,成为大企业的配套企业或附属企业。但是,由于传统“大而全”、“小而全”体制的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很难通过与大企业的分工协作而促进自身的发展。这具体表现为4点:
(1)目前,中国仍有相当多的大企业仍在实行“大而全”的体制,盲目追求纵向一体化或横向一体化,忽视同其他企业包括中小企业的分工协作,使得中小企业即便想“攀龙附凤”,也“无龙可攀”、“无凤可附”。
(2)中小企业自身在搞“小而全”,盲目追求独立经营,不愿意做“配角”,“宁做鸡头、不做凤尾”,不切实际、不顾条件地同大企业竞争,以杂牌来对抗名牌,往往在与大企业的竞争中举步维艰,甚至遭到淘汰。
(3)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条块分割状况非但没有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又大行其道,形成了分属于不同地区和不同部门的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分工协作的严重障碍。
(4)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时间短,市场发育度低,企业普遍缺乏信用观念,履约率低,交易成本高,也妨碍了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
3、企业产权制度不合理
过去,我国的中小企业以国有企业为主体,产权模糊和政企不分的企业制度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和所有制的多元化,目前的中小企业中,国有企业的比重已经很低,集体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和“三资”企业已经成为中小企业的主体。但是,目前我国的集体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的产权制度仍然存在诸多的不合理,也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首先是集体企业产权制度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我国大多数集体企业的产权属于一次性博弈制度,即企业职工同集体企业财产之间的关系是一次性固定下来的,不受企业职工流入和流出的影响。这种封闭性的产权制度,给职工进入或退出企业的行为造成障碍,不利于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资源的合理配置,限制了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竞争力的提高。
其次,私营企业的产权制度也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中国的私营经济一般实行的是家族企业制度,即企业以家庭或家族为经营单位,企业主要职务由家族成员担任,经营决策集中于企业主、企业行为主要以伦理道德规范来替代经济行为规范的制度。在家族企业制度中,家族等级制度,家庭成员间的忠诚、凝聚力和相互信任关系等,有利于降低企业管理的制度成本和道德风险,适应了企业草创时期的需要。但是,家族企业制度注定是与小生产或小规模经营相伴而生的,它不适于企业规模扩大后的经营管理的需要,限制了规模较大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4、外部政策环境歧视中小企业的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的政策环境在总体上对中小企业持歧视态度,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这主
要表现在:
(1)国家扶持政策一直实行向大企业倾斜的政策。这种政策尽管在近年来有所改变,但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特别是国家在现阶段仍然在大规模地实行对国有企业的优惠政策,由于中小企业一般都是非国有企业,自然就享受不到这些优惠政策。例如,近年来国家实行的国有企业债转股政策就根本与中小企业无缘。
(2)由于中小企业实力弱,地位低,与大企业相比,遭受的乱摊派、乱集资、乱收费、乱罚款现象要严重得多,经常成为人人都想吃一口的“唐僧肉”。
(3)资本市场的发展歧视中小企业,严重阻碍了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密集型中小企业的发展。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无法成为主板市场的上市公司,需要建立二板市场来满足中小企业的需要。但是,我国二板市场到现在也没有建立起来,这对于中小企业特别是技术密集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4)私营中小企业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尤其严重。私人产权得不到法律的保障。私营经济的的财产理应属于投资者本人,投资者可以自由支配和处置本企业的财产。这一属于天经地义的道理长期以来在法律和政策上却得不到体现。乱摊派、乱集资、乱收费、乱罚款严重。由于私营经济的地位“卑微”,许多政府部门便视私营经济为“没娘的孩子”、“软柿子好捏”,同时利用私营企业“惧怕官府”的心理,对私营企业乱摊派、乱集资、乱收费、乱罚款,严重损害了私营企业的发展。长期发展环境差。私营企业的外部环境仍然受到种种限制,资本积累缓慢,规模和实力不能迅速提高,并且往往因担心政策变化而缺乏长期发展的动力。需要指出的是,近年来国家开始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已经建立了专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机构,出台了一些针对中小企业的优惠政策,中小企业面临的政策环境有所改善。但是,由于时间较短,国家有关政策要真正发挥效力,尚需时日。
今后,我国包括成长型中小企业在内的整个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双管齐下:一方面,中小企业要自身调整自身的观念和体制,进行制度创新;另一方面,政府要对中小企业采取切实的扶持政策,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其主要措施包括:
1、彻底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组织体制,建立大中小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体系。
对于政府来说,要采取各种措施,特别是旨在打破条块分割和地方保护的措施,促使大企业改变以往“大而全”的体制。主要措施包括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税收体制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
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必须转变观念,摒弃“小而全”和自我封闭的观念,甘当配角,“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积极发展与大企业的配套和协作。特别是在当今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时代,中小企业必须抓住历史的机遇,通过与大企业的合作来谋求自身的发展。当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大大地降低了市场交易成本,使过去为降低市场交易费用而建立的“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组织失去继续存在的理由。大企业为获取或保持竞争优势,通过产供销价值链分析,把自己的主业集中到附加价值高、自己有垄断优势、有核心竞争力的领域,而将无附加价值或附加价值小、其他企业能够比自己干得更好的业务,通过外包或剥离的形式转移出去,吸收中小企业为其提供配套产品,并将其纳入自己的生产体系。对大企业而言附加价值小、或不具规模经济的业务或局部市场,对中小企业而言却蕴含着巨大的商机。从而为一大批积极参与产业分工的中小企业发展创造了条件,促进一部分中小企业通过以小补大、以小搞活、以专补缺、以专配套和以精取胜来获得发展。
2、中小企业必须进行“二次”制度创新。
如果说中小企业所有制多元化中小企业第一次制度创新的话,目前以集体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为主体的中小企业需要进行“二次”制度创新,即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自身的制度创新。
要澄清集体企业同地方政府的产权关系,确保集体企业的合法权益不受侵蚀。
通过实行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对集体企业的产权结构进行改造,明晰企业内部的产权边。对于有发展前途、规模不断扩大的集体企业可以改造为集体经济成分控股的股份公司。对于规模较大的私营企业来说,要谋求更大的发展,就必须打破原有的家族企业制度,实行社会化的产权和管理制度。这主要包括以下3点:
明晰产权。家族企业的产权对外边界是清晰的,但在家族成员之间却仍然很模糊,需要在不同家族成员之间明晰产权。这是家族企业社会化的基础。
实行产权的社会化。即把原来的单个业主制企业或合伙制企业改造为规范的公司制。有的条件的私营企业可以改造为股份有限公司,甚至是对社会公开发行股票的上市公司。建立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相分离的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实行管理的专业化和制衡化。在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的过程中,私营企业的所有者要特别注意建立监督管理者的机制,把道德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
3、政府要建立和完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主要措施包括:
加快制定《中小企业促进法》的立法步伐,争取早日出台,为今后中小企业获得公平竞争的环境和政府实行中小企业扶持政策奠定基础。
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广泛吸纳民间资金的进入,尽快扩大信用担保资金的规模,建立国家和非国有单位共同出资的民应化、商业化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运营体系,提高信用担保资金的使用效率。
建立中小企业服务支持体系。主要包括:①建立中小企业培训制度,帮助中小企业开发和培养人才;②通过开展“中小企业产品推介会”等活动,帮助中小企业开拓国内和国际市场;③建立中小企业信息咨询服务体系。
完善《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尽快制定《反垄断法》,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使中小企业免受垄断企业的侵害。
当然中国加入WTO以后,温州乃至全国的民营企业与国外大型的跨国公司相比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首先、规模小、产品结构不合理,管理水平、服务水平落后,产业和产品的科技含量低、运行效率低、消耗较大,产品缺乏竞争力。其次、管理模式落后、经营者素质普遍不高。第三、优质产品少、品牌效应低,制约了私营企业的竞争力。第四、人才素质普遍不高,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等一系列问题。我们既然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我们就有理由相信,中国的民营中小企业在国家宏观政策的调空之下,依托各自的优势,凭借中国企业家的卓越才能,定能在21世纪的全球化经济中,在中国加入WTO这个机遇中不断的成长、不断的壮大成为21世纪中国经济的主流。
第二篇: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李 凡 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 要] 《民营经济三十六条》的出台使民营经济的发展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但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遇到了融资困难的
严重制约。本文认为这是一种信息不对称的下的市场失灵,并针对这一失灵问题提出从政府和企业两方努力来解决这种信息的不对称, 以便扫清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的障碍。[关键词] 民营中小企业 融资 市场失灵
一、引言
改革开放2 8 年来, 中国的民营中小企业逐步成为推动我国经 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但根据“2005·中国民营中小企业问卷跟踪调 查”, 发现融资困难, 人才短缺, 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管理水平落后, 是民营中小企业发展遇到的主要障碍。而且选择融资困难的比例 更是达到了7 5 %。
二、民营经济融资现状分析.融资方式主要为自筹资金的内部融资。企业进行融资决策 的关键是决定其资本结构,使融资的风险,成本,与收益之间寻 求一种均衡。但我国的民营中小企业缺少政府和金融机构有力的 支持,主要依靠内部融资,形成了较为特殊的融资结构。表1 中国民营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对比 单位:%
由该图我们不难看出:(1)虽然随着民营中小企业的不断成长 自我融资的比例有所下降,但其比例仍在90% 以上。(2)在民营中 小企业发展的初期也是其资金最缺乏的阶段其非金融机构融资的 比例高于或等于银行贷款的比例,这说明商业银行在对民营中小 企业的支持力度还远远不够。(3)除自我融资和银行贷款外其他的 融资渠道相对较少,比例总计不超过3 %。
内部融资方式的优点在于, 可以保证企业在市场经济竞争中获 得一定的独立性, 避免过多的政府干预, 但依靠这种融资方式进行 资本扩张, 其速度是极其缓慢, 很难在短时间内筹集大量的资金, 来 满足企业资本迅速扩张的需要。因为这种融资途径受到民营中小 企业自身状况的制约, 而且还受资本分散程度的制约。2.民营中小企业的外部融资状况。民营中小企业的外部融资 主要是商业银行的贷款,即间接融资。但这一渠道现阶段还比较 窄小,主要表现在商业银行对民营中小企业的贷款比例偏小。表2 乡镇企业和私营个体企业贷款占全部金融机构贷款的比重
从图表我们可以看出民营中小企业贷款占全部金融机构贷款 的比重不到9 %(扣除乡镇企业中的集体企业)。间接融资的渠道 是我国各个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 但是, 上面数据却说明民营中小 企业却很难通过这条渠道进行融资, 它们从银行获得的贷款在整 个融资总额中占有的比例很小, 银行对民营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 力度很不够。
外部融资方式虽然在成本上较之内部融资要高, 但是在企业的 起步和成长期会是一种很好的融资方式, 在我国当前中小企业靠 直接融资(上市发行股票)的方式还比较困难。间接融资这种方 式更切实可行, 但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中的种种问题 使得商业银行对民营中小企业的贷款较少, 这一融资渠道也表现 的比较窄小。
三、中国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原因分析
从理论上分析,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是信息不对称 情况下的市场失灵。
所谓的信息不对称是指在商品或劳务市场上,交易的双方往 往对于交易的对象具有不对称的信息, 使资源配置达不到“帕累 托”最优,其主要特点表现为一种“帕累托”改进状态,市场失 灵主要是因为竞争的不完全(或存在垄断)、信息的不完善(不 充分、不对称)、存在外部经济效果、存在公共产品、存在交易 成本、经济主体的有限理性等。一方对于交易对象具有信息优势,另一方则在信息上处于劣势。
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象实质上是一种市场失灵。在一个 经济效率的市场条件下,资金的流动应该按照市场需求来进行。但在民营中小企业融资中,由于存在着诸多壁垒,资金的供给与 需求难以得到协调,也就难以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联系实际分析,大部分的中国民营中小企业有以下四个方面 的不足,这使得银行处于信息劣势。.大多数中小企业技术装备差,经营业绩和预期收益不佳,企业业绩不稳定。2.相当多的中小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 这是 商业银行不愿涉足的深层次原因之一。3.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不规范。财务报告随意性大,真实性差,透明度低。4.企业信用 较差,并且缺乏信用的积累。以上关于现阶段民营中小企业的弱点具有普遍性,而面对中 国民营中小企业参差不齐的状况,商业银行如同面对着一个信息 不对称的劣等品市场,存在着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问题。这就 增加了银行的审查监督成本,而这种成本正是在这种信息的不对 称的情况下用在了收集足够的信息上面,这样银行便会提高贷款 的门槛以防范和化解道德风险,同时也降低了商业银行向民营中 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
四、关于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建议
既然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从理论上是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 的市场失灵,就是在现有体制下, 单纯的市场作用对某些领域无 能为力, 不能使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那么, 便需要非市场的 力量即政府的介入, 需要政府对这一市场进行调节和改进。笔者 认为作为政府应当着力解决两个问题: 一是对目前的金融机构进 行一定的政策扶持,以降低其对中小企业的监督审查成本。二是 尽快建立起适合中小企业上市融资的二板市场。
另外,中小企业自身素质的提升是拓宽其融资渠道的基础, 对 于中小企业首先要从讲诚信做起, 其次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完善 企业法治管理结构。其三是规范企业财务管理, 健全财务制度, 为 银行提供客观准确的财务信息。其四是建立自有资产补充机制, 提高企业内源融资的能力。参考文献:
[1]俞建国:中国中小企业融资[M].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2年版 [2]许崇正:中国金融市场创新论[M].中国财经出版社,1996 年版
第三篇: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进入2011年,在流动性紧张和通货膨胀压力持续高企的形势下,中小企业资金紧张状况普遍加剧,盈利空间有所缩小,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再次成为焦点。对济宁市297家样本企业的调查显示,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资金成本增加等多重因素是导致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出现困难的主要因素,中小企业和金融机构间信息不对称则加重了企业融资困难。
中小企业融资状况分析
伴随经济复苏的趋势逐步明朗和通货膨胀压力的持续高企,实体经济信贷需求日趋旺盛,与金融机构2011年逐步收紧信贷资源之间的矛盾更为凸显,因此企业信贷需求不能及时、足额满足的现象有所显现,加剧了中小企业贷款难的感受。调查结果显示,31.6%的被调查企业认为“资金紧张”是造成企业生产困难的主要因素之一。
银行信贷资金仍是中小企业融资首要渠道。调查数据表明,以银行信贷资金作为首要融资渠道的中小企业占比达到21.9%,其次为自有资金,占比为6.4%。在被调查的294家有贷款的企业中,28家企业在一家银行有贷款,109家企业在两家银行有贷款,157家企业在三家或三家以上银行有贷款,由此可以看出,银行信贷资金仍然是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首要选择。
民间融资受到中小企业广泛关注。在其他融资方面,中小企业民间融资较为活跃,被调查企业中,有79家企业进行过民间借贷,占比为26.6%。民间借贷资金主要用于“扩大生产”和“维持正常生产资金需要”。成本方面,有19家企业民间融资年利率为“30%以上”,31家企业为“20%~30%”,24家企业为“15%~25%”,民间借贷利率呈现高利贷化发展趋势,利率风险较大。
中小企业贷款满意度整体偏低。被调查的企业2011年共申请贷款次数为687次,平均水平为2.3次,银行满足次数为359次,平均水平为1.2次,满足率为53.1%。159家企业认为“银行门槛高了,条件多了,可以贷到的资金少了”占比为52.3%,68家企业认为“银行门槛没变,但可以贷到的资金少了”占比为22.9%。
在回答“企业从申请贷款到获得贷款,大约需要多少个工作日”时,41.4%的企业表示2011年获得贷款的时间为“三周或三周以上”,相比上年的放贷速
度,上述企业认为金融机构2011年放贷速度下降,无法及时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
中小企业融资特征及制约性因素分析
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特点与银行贷款期限之间的矛盾。中小企业处于初创期和成长期的居多,经营中不确定因素较多,经营可持续性风险较大,市场应对能力和自筹资金能力薄弱,贷款需求期限较往年有所延长。在268家有贷款需求的企业中,贷款需求期限在1年以上的企业家数为98家,占比为36.6%,162家企业申请贷款期限为6个月~1年,占比为60.4%。而在社会资金普遍趋于紧张的环境下,金融机构出于对信贷资金风险控制的角度对中小企业中长期贷款需求往往更为谨慎,在上述企业中,有74家企业因“贷款期限不符合金融机构要求”导致无法得到贷款或贷款延后审批。在获得贷款支持的359笔贷款中,仍以短期贷款为主,其中226笔贷款期限为“6个月~1年”,占比为63%,1年期以上的贷款笔数有75笔,占比为20.9%。
贷款利率偏高与企业财务成本之间的矛盾。在信贷资金有限的情形下,金融机构为保证限额控制下信贷资金使用的效益最大化,普遍上调了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中小企业贷款利率偏高致使财务成本有所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中小企业的资金压力„„
第四篇:钟山县中小企业现状分析
钟山县中小企业情况分析汇报
一、基本情况
钟山县共有中小企业13439个,规模以上企业18家,今年以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县委、县人民政府提出的经贸工作新思路,钟山县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面对区域调整以后的不利影响,克服原料涨价、资金紧缺等一系列困难,沉着应对,及时调整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中小企业的发展信心较足,总体生产经营情况呈现稳中有升发展态势,在促进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扩大城镇就业、繁荣城乡市场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钟山县的中小企业的重点是发展锡冶炼和焊锡制品、日用陶瓷、建材、烟用辅助材料、农产品加工、针织业等。从规模以上企业来看,今年1-9月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比去年同期均有所增长,但增幅不大,共实现工业总产值134618万元,同比增长2.74%,经济总量小,增幅小。产销衔接较好,生产仍较旺盛,设备能力利用率较高,同时销售形势也较好。1-9月份产销率达103.68%,比去年同期提高了9.02个百分点。
二、中小企业的现状
钟山县中小企业虽然呈现出稳定发展的势头,但现有基础薄弱,经济总量小,增幅小,发展后劲不足。大多数企业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管理水平落后、创新能力差、产业结构不合理,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能 力不强,特色工业和优势产业不大,支撑和带动能力不强,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弱而少,规模以下工业经济多而散,产业集中度低,没有形成自己的优质名牌产品,知名度低,核心竞争力不强等等,这些因素都制约着钟山县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1、企业总体规模较小,新产品设计开发能力弱。钟山县的企业普遍规模较小,总量不大。18家规模以上企业中,实际生产的是16家(其中:三鑫冶炼于2007年7月注销企业名称;回龙永兴冶炼厂因生产原料供应问题长期停产;同古松香、钟山林化属季节性生产企业,受原料供给因素尚未生产),企业工业总产值仅为13亿元,增幅主要靠金易公司和金信铜业有限公司来拉动。该两家企业1-9月份实现工业总产值104279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77.46%,另16家企业的总产值仅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22.54%;其余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如碾米业、榨油、农机修理业等都是根据当地农村的生活需求而兴起的,普遍存在着散、小、差等缺点。
2、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含量低。目前,钟山县中小企业产业结构层次比较低,主要集中于建材、化工等消耗高、污染大、附加值低的传统产业。受环保宏观调控政策影响,产值高纳税大的金易冶炼公司、顺贸焊锡公司及金信铜业公司属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并且不少产品结构单一,缺乏上档升级的高新技术产品。而且产品的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对产品的深加工程度不够,附加值不高,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还不具备独立设计开发新产品的能力,缺乏上档升级的高新技术产品,设备、技术落后也制约了企业发展。同时,多数小企业技术水平尚处于较低层次,装备水平落后,自身技术能力、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常会出现农 村个体工业时开时关,开不长久的现象。在产品生产开发方面,模仿引进别人产品工艺的现象比较普遍,眼前利益重于长远利益,企业技术投入明显不足。由此导致企业产品质量低下,附加值不高,档次偏低。这些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初级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常常处于被动地位,难以做大做强。
3、因市场及政策原因,生产成本大幅上升。一是随着国家对电力、燃油价格的政策性调整,电油价调高,直接加剧企业产品成本的上升。如普通工业用电价同比上涨0.1232元/千瓦时,大工业用电价同比上涨0.0314元/千瓦时,变压容量基本价同比上涨6元/千伏安。二是原材料供应影响。如由于国际锡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大,原材料由去年锡原料12万元/吨,提到今年的16万元/吨;铜原料由去年的6000美元/吨,提到今年的8000美元/吨。而产品市场销售价则保持在去年同期价位。为不失去用户,保持供给的连续性,顺贸焊锡公司以小批量生产,维持一般性生产经营活动;而金信铜业则从6月中旬停产修炉。此外,今年初的冰冻灾害还造成钟山县境内的松树大面积结冰压断,可割树脂尚存无几,造成同古松香、钟山林化两家企业因原料供应缺口而被迫停产。因其原料、煤运价格上涨、电价油价政策性调高等因素影响,全县规模企业的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大幅下滑。
4、资金短缺,企业发展缺乏后劲。由于钟山县中小企业信等级不够、金融部门的放贷门槛高,投融资渠道单一,资金到位率低,虽然有关部门采取了多种措施增加企业贷款,但钟山县中小企业仍普遍面临贷款担保难、融资成本高的窘境。一方面银行出于降低信贷风险的考虑,对中 小企业申请贷款的条件更为严格,只认可土地、房产等不动产抵押,一般都要求企业提供连带担保或财产抵押,不少中小企业为租赁经营,无资产可抵押,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很难达到银行现行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要求;另一方面随着我国银行商业化、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国有商业银行采取“授权授信”措施,上收信贷权力,调整信贷重点,紧缩信贷银根,使大多数中小企业难以进入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门槛。同时,由于一些中小企业缺乏诚信意识,金融机构为了防范金融风险,保全银行资产,把一些地区列入重点风险防范区,基本不予贷款。再加上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负债高、实力弱、信用等级偏低等原因,很难找到稳定畅通的融资渠道。第三,贷款手续繁琐、环节多、收费高、时间长。办完各个环节所需费用大约占贷款总金额的10%。比如桂华成公司的珊瑚矿复采工程项目计划总投资1.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9000万元,缺口6000万元,需向银行贷款解决,但因矿山企业目前尚未取得矿安全生产许可证、尾矿库安全生产许可证、排污许可证等,银行不予放贷。目前中小企业的资金缺口完善主要靠企业的自我积累,另一部分来自民间借贷。而民间借贷由于利息高,风险大,不可能被更多的企业所接受,造成有的企业销售形势很好,虽有扩大生产规模的愿望,但苦于资金紧张而无法实现,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
5、经营者素质不高,企业管理机制落后。据调查,中小工业企业中,除了规模以上企业,大专以上人员所占的比例极低。由于缺乏人才,导致企业管理水平低。多数个体私营业主文化素质不高,缺乏适应市场经济所要求的企业管理模式与生产管理方式,管理企业的模式仍然是传统 的工厂制管理模式,改制而不转制的现象严重,多仍延续着“家族式管理”和“小作坊式管理”的模式,始终是老板说了算,缺乏科学与民主。并且多数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低下,在企业的产品质量及成本核算管理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检查监督机制,企业的社会信用等级低。
6、节能减排对企业提出新要求。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节能减排的工作力度,消耗资源、产能落后的小项目不能上,要扶持为大企业和产业配套服务的、无污染的中小企业发展;对非法生产、高污染、高耗能、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依法予以关闭取缔、限期治理。并将节能减排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考核体系,从而对发展钟山的工业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钟山县一些规模以上企业都是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如:有色金属冶炼、废铜废锡等再生重点行业,这些企业对钟山的工业经济发展占据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在做好节能减排的基础上发展壮大企业,是一个新的课题。
三、对策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有关部门根据钟山县特点,进一步制定和落实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把发展中小企业作为经济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来抓,从而使中小企业的发展能够肩负起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缓解就业压力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任,成为钟山县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
1、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做强支柱产业。按照“市场推动、政策扶持、产业聚集发展思路”,采用政府开发或联合开发等形式,建设城郊工业小 区、回龙民营企业基地、珊瑚工业基地以及燕塘石材加工销售基地。计划到2010年引进50家规模以上的企业进驻各工业园小区,计划实现工业产值35亿元。
2、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工业产业化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发展的一种更加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的经营方式。要根据区域经济特色和市场需求,扬长避短,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对中小企业的各行业、各产品进行合理调整,按照“储备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见效一批”的建设规律要求,逐年推出一批新项目入库和更新项目,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如新凯骅木业一期工程,长城机械配件一期工程,浩达玩具厂一期工程和桂华成珊瑚矿复采等。除了在资金、政策等方面重点扶持外,还要在技术和信息上加以帮助,在法规上加以规范,引导他们树立参与市场有序竞争的意识、创一流品牌意识和开放意识。
3、通过区经委帮助协调,解决工业用电电价问题,特别是大工业用电。根据国家发改委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工业发展的实际,适当少调或不调,争取国家税金反哺,区财政补贴等方式,解决高电价问题,使企业轻装上阵,快速发展。
4、要开辟多元融资渠道,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解决资金问题。,一是继续发挥银行主渠道作用,通过组织恳谈会、项目推介会等形式,加强银企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二是对成长性好、有直接融资要求的,加强指导服务,帮助向上申报,争取以股份募集等方式集聚社会资金。三是继续大力发展市场化担保公司,解决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难。四是鼓励 引导企业走合资合作发展之路,靠大联强,发展共赢。五是在加大外引内联力度的同时,采取措施激活民间投资,扩大民间投资领域。鼓励中小企业进入城乡基层设施的建设。
5、加快信息服务建设,加强职工技术培训,做好人才引进去培养工作。信息闭塞是中小企业发展的一大障碍。政府部门也应设立信息窗口,帮助中小企业拓展营销新渠道,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市场动态、指导投资、人才培训等多方位的服务,引导企业避免盲目投资,以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同时要对企业经营者加强培训,努力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引导中小企业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培养人才,引进人才和大胆使用人才,大力提高生产经营者素质。通过建立较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加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技能培训,支持技术入股等方式,营造“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的良好环境。
6、通过技改来推行节能减排工作。首先要明确,节能减排是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是硬任务、硬指标,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积极发展中小企业就要通过技改来推行节能减排。今年1-9月全县实施技改项目6个,完成投资额10229万元,其中金易冶炼、钟美瓷业两个技改项目已经竣工投产,项目总投资额3500万元。新凯骅木业,长城机械厂、桂华成公司、浩达玩具公司等4个项目正在加速推进技改建设。
总之,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改革力度加大,国有、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增加,新增就业人口居高不下,农村富余劳动力继续向城市转移,中小企业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尤其是农村劳动力,再 就业的“蓄水池”作用更加明显,其发展对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农民增收等问题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强化服务,为中小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培育一套比较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结合钟山县的发展实际,每年推出一批有前景、有效益的农业招商引资项目,吸引外商前来投资兴办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产品出口基地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在投资、税收、技术等方面采取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农村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并相应地通过人才引进、产品开发以及进行技术、工艺改造等办法,提高企业的经营素质和竞争能力。
钟山县经济贸易局 2008年10月22日
第五篇:民营中小企业的薪酬管理
民营中小企业的薪酬管理
每个企业都渴望用通过薪酬管理来激励员工为企业效力。中小民营企业也不例外。然而,限于企业规模、资金实力、上市与否等因素,他们不能像财大气粗的大型企业那样在薪酬管理方面有更高的设计自由度。
那么,如何设计适合中小民营企业的薪酬管理体系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首先要构建适合自身情况的薪酬战略
并非只有大公司才制订薪酬战略,实际上每个组织都有自己或明确或潜在的薪酬战略。如果不明白公司的薪酬战略,就会陷入薪酬的具体设计之中,从而薪酬管理体系就脱离了企业的发展需要。
那么,如何制订企业的薪酬战略?围绕这个问题,笔者提出了如下图所示的薪酬战略制订模型。
如上图所示,企业首先根据自身所处的内、外部条件,结合未来的发展愿景,制订出企业的发展战略。这是由于民营中小企业资源有限,甚至与其他类型企业相比常常处于劣势。因而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内部条件。接下来,从人力资源角度,在清晰地人力资源盘点之后了解企业人力资源的现状,找出与企业战略所需人力资源在数量和质量的缺口,制订出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再结合市场薪酬调查的结果,根据薪酬管理的基本原则(外部竞争性、内部公平性、激励性和管理可行性),确定企业薪酬管理的基本模式:薪酬水平、薪酬结构、薪酬支付。其中,薪酬水平主要解决的是企业薪酬的外部竞争力问题,薪酬结构主要解决的是企业薪酬的内部公平性问题以及具体的薪酬体系设计,薪酬支付主要解决的是薪酬的实施形式问题。而三者结合起来共同解决薪酬的激励性和管理可行性问题。
二、合理确定可变薪酬的比重,拓宽薪酬上升渠道
较高的基本薪酬可以使企业吸引人才,但一旦人才固定下来,基本薪酬就会成为被员工视为理所当然的保健因素,不能对员工进一步起到激励作用。而可变薪酬则恰恰对员工起着激励作用,因此可变薪酬必须在企业的薪酬构成中占有一定的比重,才能使员工被吸引进来,也能够被激励着留在企业忠诚效力。
同时保健因素的性质决定了基本薪酬的刚性,如此一来便会使企业的薪酬成本居高不下,这一点对于资金实力不够雄厚的民营中小企业尤为重要。
因此对于民营中小企业,同样需要合理地确定薪酬组合。从以下两个方面提出可变薪酬合理比重的建议。
1、可变薪酬的比重确定。下表所提供的国内外企业的薪酬比重可以为我们提供一定的借鉴。
国内外企业薪酬结构比例表
资料来源:光明日报
对于中小民营企业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确定薪酬结构比例:一是企业目前的薪酬结构比例及员工对薪酬结构比例的意见。二是公司未来可提供的可变薪酬的品种,及这些品种在操作额度上各自能占到多大比重。
2、如何实现中小民营企业的可变薪酬比重增加。
由于基本薪酬具有刚性,因而简单地降低员工的基本薪酬、增加员工的可变薪酬这个方法是行不通的。可以采取这样的方法:在一定时期内不调整固定薪酬,然后逐步增加可变薪酬的品种或现有可变薪酬的额度。
在执行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不同的员工制订不同的薪酬结构比例。此外,在不同幅度地增加不同员工的可变薪酬的时候要注意普通员工的反应和对他们的沟通。
以短期绩效薪酬和长期激励薪酬为主的可变薪酬增加之后,中小民营企业员工的薪酬上升渠道自然就拓宽了。从而可以通过树立员工对薪酬上升的期望,加强他们对公司的凝聚力。
三、完善现有的绩效薪酬机制
企业的绩效薪酬要想对员工产生良好的激励作用,从很大程度上来讲依赖于企业是否有一套执行性强,能相对客观、公正地评价、反馈、激励员工的绩效考核制度。这是因为,根据维克多•弗洛姆的期望理论,绩效是三大知觉的函数:期望、关联性、效价。其中期望是员工对于自己完成既定工作任务的能力所作出的自我判断,它所揭示的是员工认为通过一定的努力会带来一定绩效的可能性。关联性是员工对于达到既定绩效水平之后是否能够得到企业报酬所具有的信心,它反映了员工相信一定的绩效水平会带来所希望的奖励结果的程度。效价是员工对于企业因自己达到令人满意的工作业绩提供的报酬所具有的价值的判断,它反映了企业所提供的奖励满足个人目标或需要的程度以及这些潜在奖励对于个人的吸引力。
因此,完善的绩效考核至少就应克服三个方面的不足:一是如果企业的绩效考核不够客观,不能让员工信服,就会影响员工对关联性的判断。二是如果完成了绩效,而得不到令员工感觉吸引的奖励,就会影响员工对效价的判断。三是如果绩效指标太高或太低,就会影响员工对期望的判断,即他们要么觉得不努力也可以达到,要么觉得凭自己的能力和组织的资源,做再大的努力也无法完成。
四、明确计薪依据,加强执行力度
企业对优秀人才的薪酬激励,不仅是一个数量的问题,也是一个技巧问题。要增加对企业人才的薪酬激励程度,就必须在对他们的薪酬水平、薪酬结构和计酬方式进行科学设计的同时,恰当制订合理的薪酬支付形式。
针对中小民营企业计薪依据混乱、薪酬支付细节欠妥的问题,本文提出“一个明确”、“一个加强”、“三个统一”的建议:
一个明确,就是要明确员工能力系数,统一原来的混乱状态。根据中小民营企业的薪酬管理制度,能力系数是员工奖金的分配依据,其反映的是不同员工在企业中的价值和贡献的对比评价。因而这个问题的实质就是员工价值贡献评价的问题。其解决途径有两个:一是直接将现有的固定工资为分配权数,这也是目前国内企业采用较多的奖金分配依据。但就中小民营企业而言,如果要通过这个途径解决分配依据问题,首先要加大薪酬构成中“职位工资”的差距,因为不同职位对企业所担负的责任和对企业所提供的价值差别是很大的。二是进行职位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科学的职位评价方法(如要素计点法),结合市场薪酬水平,最后评价出各职位的相对价值,以此为依据来完善原来的能力系数,使之明确化,与实际职位相统一。
一个加强,就是要加强部分薪酬项目支付的执行力度。首先,要明确和细化公司的各项薪酬福利项目,核算这些项目在公司可承受范围内的总额度,使之具备可操作性,如不能保证执行,就不如取消,否则给员工带来的仍是薪酬激励空许诺,反而会影响员工对公司整体薪酬的不信任。其次,要认真贯彻执行经过细化的上述薪酬项目,使之切实对员工起到激励作用。
三个统一,是指在薪酬激励的方式方法上,要在薪酬科学的指导下运用技巧做到三个方面的统一:从激励范围来讲做到个人激励、团队激励和组织激励的统一;从激励时效来讲短期激励、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的统一;从激励形式上,做到经济性薪酬激励和非经济性薪酬激励的统一。尤其要注意第三个统一,从经济性薪酬到非经济性薪酬激励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员工对于经济性薪酬激励要比较满意,否则非经济性薪酬是起不到作用的。在经济性薪酬合理的情况下,非经济性薪酬就显得重要了。这是因为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员工在满足了基本的需要后,就要追求归属、尊重、自我实现等精神方面的需要,而优秀人才往往更符合这个特点,这也是为什么有的人才宁愿选择一个相对低薪但职业发展空间、工作自由度、企业家素质等软环境很好的企业效力的重要原因。
民营中小企业,只有结合自身的特点,建立起基于激励优秀人才的薪酬理念和薪酬体系,并辅之以良好的执行,才能最终提高优秀人才的满意度,从而降低他们的流失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