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民营中小企业现存问题分析

时间:2019-05-13 20:12: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石家庄市民营中小企业现存问题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石家庄市民营中小企业现存问题分析》。

第一篇:石家庄市民营中小企业现存问题分析

石家庄市民营中小企业现存问题分析

发布时间:2011-7-19信息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作者:周蓉蓉

[摘要]本文在充分调研石家庄市民营中小企业现实情况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石家庄市民营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形成的原因,指出急需关注与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关键词]民营中小企业;现存问题;分析

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国内外贸易环境的变化,民营中小企业在经济运行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石家庄民营中小企业发展迅速。据石家庄市中小企业局统计,2008年石家庄市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1917亿元,上缴税金131亿元,分别增长14%和12.5%,石家庄市民营经济上交税金占全市财政收入的48%,成为石家庄市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民营中小企业在充当地方经济增长引擎、创造就业机会、活跃市场以及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随着目前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加剧,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自2008年以来,很多民营中小企业遭遇了人民币升值加速、国外市场需求下降、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等一系列不利因素。同时自身存在的问题在大环境的影响下被激发显现,并且对自身的影响不断持续深入,石家庄民营中小企业面临严峻的考验。因此,深入、细致地调查石家庄民营企业的现状,分析形成的原因,寻找解决对策,成为当下帮助民营中小企业渡过难关、扶持民营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工作。

一、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

中小企业融资难由来已久,是民营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最大的路障之一。石家庄市民营中小企业也不例外。石家庄市周边县市的众多中小企业中反映资金紧张的企业高达40%左右。部分自有资金比例偏低的企业称,如果得不到增量资金的支持,生产经营将陷入困境。另外,据统计,河北省民营经济单位有189.8万个,超亿元的企业达到1300家。然而,它们的金融需求却只有20%得到满足。低于全国30%的比例。面对融资无门的困境,许多中小企业被迫转向地下钱庄。部分企业为维持资金链,高息拆借资金明显增多。在这方面,房地产项目表现得最为明显。据了解,有的房地产项目主体工程已经建成,可原来指望的银行贷款突然没有了希望,只有求助于民间融资,靠30%甚至50%以上的高利贷把项目进行下去。例如,某房地产公司为了拆借资金,公司悄悄出台了一个“高息民间借贷”的政策,个人集资可以得到20%的年息。这个消息也通过公司职工的亲戚朋友口口相传,参与的人数越来越多。公司希望靠此融到足够的资金,度过企业经营的“严冬”。类似的拆借资金的办法,很多公司都在悄悄使用。但是因为运作方式的不规范,其中隐藏的风险可想而知,这给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带来了重大隐患。

二、融资难的问题使企业对现有资金的管理殛使用存在重大隐患,影响了企业的正常、健康、快速发展

因企业资金长年处于短缺状态,如何找钱以及如何使用钱成为企业生存首要解决的问题。企业在正常商业交往中,一是延迟付款成为短期融资的一种手段。这种状况造成民营中小企业流动负债所占比例较大。而银行一般只会为中小企业提供短期贷款,由于各种原因一般不会提供长期贷款,因此长期负债占很少的部分,使得民营中小企业流动性风险增大,这往往影响了企业的商业信誉,使得企业在开拓市场、对外发展的过程中遭遇了巨大障碍。二是企业在内部会计核算及资金管理上想尽办法、“不择手段”地开源节流,最大限度减少资金流出。突出表现在会计核算极不规范,应该开出发票的业务不开,减少销售收入;还有的企业视当月成本结转的情况“设计”销售收入,主要目的是减少当期利润,减少上交的各种税金。笔者在石家庄市郊的一家生产型民营中小企业看到。企业对存货的核算极其随意,从不盘库,当月按需结转成本,使得成本与收入配比结果盈利少许或亏损,该企业2008年全年的所得税经过纳税调整后才上交700元左右。增值税也与其实际销售相差甚远。这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中小企业的税负在国家税法调整后略微有所增加,而面临的资金压力也在不断加大。各种客观和主观的因素造成中小企业在主动承担纳税义务方面意识薄弱,成为阻碍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顽疾。

三、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创新正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和财富形成的主要源泉,中央也明确提出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并明确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民营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主要体现在:一是研发经费不足,企业日常经营需要的资金都难以维持,因此主动投入到创新研发上的费用少之又少。二是政策难以落实。为了促进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国家和地方还相继制定和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但很多民营中小企业不知道或不清楚相关优惠政策,使得优惠政策很难落到实处。三是产权意识不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产品比重低,产品竞争力差,这使得企业的盈利能力和长远发展能力受到严重限制。

四、专业人才短缺造成民营中小企业在高技术领域发展缓慢

由于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及管理人才不愿意到各种保障相对较差的民营中小企业工作,很多民营中小企业很难招到掌握关键性技术的人才和高端的管理人才,因此更多的民营企业发展集中到了一些人力密集型的简单加工行业,这些行业很多是属于国家限制发展和淘汰的行业,“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问题突出。而绝大多数民营中小企业本身管理不规范,没有能力进行严格、规范、高质量的管理,由此限制了自身的长远、健康发展,也使部分民营中小企业业主目光短浅,仅仅关注短期效益,赚点钱即关门大吉。民营中小企业形成了另外一个恶性循环,陷入了一个发展的怪圈:民营企业业主拿着少量珍贵的资本,因客观条件限制,加上管理水平有限,投入到发展前景受限的行业中,因明知这一点,在经营上又不重视企业长远发展,只关注短期投资效益及投入资本的收回,这又使得企业无法长远发展,这种恶性循环使得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举步维艰。

五、部分服务业发展不足

石家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皮革、板材、淀粉、纺织、医药、食品、建陶、装饰材料、冶金等特色产业集群上,这些产业集群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重点产业集群辐射带动作用越来越大,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如辛集市皮革业占全市GDP的比重由2008年的21%上升到23%无极县皮革业占全县GDP的比重由2008年的34,6%上升到38%灵寿县石材产业占全县GDP的比重由2008年的40%上升到45%正定板材业占全县GDP的比重由2008年的20.7%上升到25%晋州纺织业占全县GDP的比重由2008年的35%上升到37%赵县淀粉业占全县GDP的比重由2008年的33%上升到35%。但是,在一些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服务业经济总量所占比重还较低。这些行业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特别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经济的发展,服务业市场将会更加广阔,而且这些行业也适合投入少、管理水平有限、环境成本投入较低的民营中小企业的投资与发展。因此,民营企业进入这些行业寻求发展还有待大力推进。

六、民营中小企业发展遇到信息瓶颈

目前,许多中小企业面临着传统商务带来的竞争激烈的问题,开发新的市场和开拓新的营销渠道已经成为当务之急。然而,现实中的新市场开发和新营销渠道开拓的成本都是相当大的,令中小企业难以承受。而信息网络凭借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可被中小企业用作新的营销渠道来开拓新市场。目前,石家庄的网商数量所占比重很小,虽然石家庄有着强势的商业资源和产业优势。但是营销手段的单一导致与东部地区存在着相当的差距。石家庄信息产业局有关负责人说,石家庄的电子商务与其他大城市相比还处于起步阶段。现阶段石家庄企业电子商务意识还不强,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的企业数量也非常少,信息仍比较闭塞,这是急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除以上一些主要问题外,笔者发现在石家庄民营中小企业中,还存在企业规模小、龙头企业少、工业用地审批较难等问题,这些都制约了石家庄市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

以上这些问题都不容忽视,政府应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观,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建立强有力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继续加大力度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引导中小企业进一步规范财务制度。财税部门应加强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和指导,督促中小企业建立客观、公正的财务体系。此外,应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产业队伍,淘汰落后的生产设备和高消耗、高污染企业,加快推进民营中小企业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行业中的发展。加强社会保障建设,加大对企业执行社会保障制度的监督力度,努力引导中小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第二篇: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摘要:文章介绍了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现状,分析了融资过程中所遇困难的原因,对我国民营中小企业今后的融资决策的制定与选择及所需避开的误区做了详细论述,对民营中小企业解决目前融资难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民营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推动科技进步等,这一切决定了我们必须对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给予足够的重视。近几年来,国家为改善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先后采取了许多措施,但从实践上看,仍然存在某些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其中融资难问题成为制约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只有切实解决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才能把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潜在能量发挥出来,使其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从无到有,逐渐发展壮大。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民营企业产值在经济总量中的占有率已达到一半以上,甚至更高,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和财政收入的顶梁柱。据不完全统计,在广东省,私营企业已有十四五万户,占全国私营企业总数的1/10还多。综观全国,凡是经济发展快的地方,民营经济尤其是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也比较快;凡是民营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的地方,经济发展也较迟缓。目前,众多学者普遍认为,从改革开放后民营企业的发展轨迹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78年至1991年,主要是以劳动密集型民营企业为特点。由于我国早期改革政策对非国有经济的产业进入设置诸多限制,特别是这时是民营企业从消亡走向复兴的初期,极度缺乏其自身发展所必须的资金,所以劳动密集型方式作为进入产业的选择,是其唯一的可能。

第二阶段是1992年至今,民营企业进入空前的高速发展时期。由于我国经济从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方式的转变逐步开始,此时期以温州企业为代表提出民营企业要在数量发展的同时进行“二次创业”的观念,这在全国民营企业界迅速得到响应。与早期传统的民营企业不同,20世纪90年代后,民营企业的发展表现出两个特点:一是由家族式管理向制度化、科学化管理的转变,注重建立有效的治理结构,即“二次创业”概念;二是民营科技企业与巨资的结合。

然而,同民营企业发展不协调的是,它只占用了我国金融资源的极小部分。据有关资料 引用的数据表明:我国民营企业的资金来源中自我积累约占56%,向亲友筹资约占13%,有近80%的经营者几乎无法获得稳定的追加资金;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的贷款比例虽有逐年递增的趋势,但与国有企业的贷款份额相比仍然较低,和民营企业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极不相称。

二、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一)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各方面管理不规范

民营企业大多是以个体经营、合伙经营等方式发展起来的。许多民营中小企业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产权单一,规模较小,科技含量低,缺乏创新机制再加上负债多、积蓄少,市场竞争力严重不足,从而导致抗击市场竞争风险能力很低,极易被市场所淘汰;此外,多数民营中小企业在财务等许多管理方面不够规范。据调查,多数中小企业会计报表不真实,有的甚至就没有会计报表。

(二)信息不对称,银行惜贷现象严重

银行惜贷说到底是为了逃避风险,而风险的根源就是信息不对称。由于信息的不完全和不确定性,借款人拥有信息优势,贷款人很难收集到有关借款人的全部信息。而且,中小企业大多处于初创期,不仅数量多、规模小,而且单个企业需要资金量少、财务管理透明度差,这就造成中小企业信用水平极低。此外,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在抵押条件上的差别,以及银行追求规模效应等原因,大型金融机构通常更愿意为大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而不愿冒险为资金需求规模小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三)政府的扶持力度对民营企业融资难也有一定影响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30年来民营企业发展极快。但是由于存在为赶超发达国家而重点发展资本密集型工业部门的现象,导致我国大型企业尤其是国有大型企业垄断现象较为严重。我国金融机构也以大银行为主,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仍然占有70%以上的市场份额。银行业的高度垄断与产业中的高度垄断相一致,大银行与大企业之间的互生关系非常明显,导致大银行不愿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多的贷款,这就必然造成民营企业贷款难的现象。

三、制定正确决策,打破融资僵局

(一)加强中小企业的公司自身建设

我国很多的中小企业具有明显的家族特色,任人唯亲,家族成员占据重要管理岗位,决策上独断专行。这种管理模式不利于中小企业引进优秀的管理人才,不利于提高中小企业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加大了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降低了中小企业的信用水平,导致银行和投 资者不愿向其贷款和投资。鉴于此,中小企业应走产权主体多元化的道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实行公司制改造,解除家族制对其发展的束缚,进行所有权结构调整,引入优秀的管理人才,提高经营效率,降低经营风险。这样才能提高信用水平,增强融资能力。

(二)选择最佳融资机会

把握好商机是企业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同样,企业融资过程中选择最佳的融资机会至关重要。中小企业的最佳融资机会就是由有利于企业融资的一系列因素所构成的有利的融资环境和时机。企业选择融资机会的过程,就是企业寻求与企业内部条件相适应的外部环境的过程。因此,中小企业要想把握住最佳融资机会,首先要对影响融资的所有因素做具体分析。虽然企业本身会对融资活动产生影响,但与最佳融资机会这种企业外部客观环境相比较,企业本身对整个融资环境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因此,既然不能改变环境那么企业只有主动地去适应外部融资环境,对于商家来说,谁占有主动权,谁就是赢家。这就要求中小企业要及时掌握银行利率、汇率等金融市场的信息,了解国内外经济形势、国家货币及财政政策等各种外部因素,合理分析和预测能够影响企业融资的各种有利和不利条件,以寻求最佳融资时机。

(三)发展地方中小型金融机构,解决大银行对民营企业的惜贷问题

发展我国中小金融机构是从根本上解决民营企业向大银行贷款难的问题。中小银行和民营企业极具亲和力,是很好的合作伙伴。地方中小型金融机构可为民营企业的融资提供担保机制,成为市场化的担保机构。目前,为民营企业贷款提供担保的机构主要是在地方财政支持下,组成的担保中心。其担保基金可由地方政府,受益的民营企业,社会中介组织自愿者等多家出资。担保基金可存入商业性金融机构,由商业金融机构协助管理。

尽快搭建民间金融机构平台,例如允许开办私人银行或民营股份商业银行等。最大程度为民营资本的流通与扩张提供舞台,让民营企业可以平等地讨论贷款问题,不再看国有大银行的脸色。但与此同时应当建立起相应的资本流通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仲裁监督监管机构,以规范民间借贷行为。当然,这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才能为民营中小企业营造出风险投资发展的良好环境。

(四)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需进一步健全

1、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制定中国特色的中小企业信贷担保制度。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由于市场竞争风险大,缺乏有效的资产抵押和信用担保,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受到严重制约。我们应大胆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研究制定中国特色的中小企业信贷担保 制度,组织成立全国性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协会,统一承担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

2、让中小企业信贷担保法律化。国家应制定和出台有关中小企业信贷担保的法律法规,并制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有关实施细则,使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在有关法律制度的保障下得以完善,充分发挥其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作用。

3、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基金。(1)该项基金应具备以下特点:它是一笔政府主导性的基金。只能作为中小企业向银行借款担保之用。它是一笔公平性的基金;加入基金的各利益主体均享有相应的权利与义务;没有加入基金,但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也可以申请基金担保。它是一笔非赢利性的资金,但可存入银行获得利息收入以及不超出规定的担保费收入。(2)我国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基金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如下运作模式:单个中小企业向担保基金提出贷款担保申请,由担保基金对该企业进行评估。只有通过担保基金评估的中小企业才可获得担保贷款,而且贷款机构提供的每一笔担保贷款都需要经过担保基金的同意,其自身没有权力单方面扩展中小企业的担保贷款额。

四、避开融资误区,保证融资安全

不少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把企业融资当作一个短期行为来看待,希望搞突击拿到银行贷款或股权融资,而实际上成功的机会很少。民营企业要想改变融资难的局面,必须走出以下融资误区。

(一)不注重企业包装或过于重视企业外表

有些民营企业认为只要自己经营效益好,融资就会很简单,因而不愿意去包装企业,认为这是一种浪费,但却不知道企业短期的利润并不能吸引资金方的目光,企业的长期发展前景及企业面临的风险才是资金方更为重视的方面。但也有些民营企业为了融资,不惜一切代价去作宣传搞美化工程,使本来效益就不好的企业雪上加霜。

(二)目光短浅,临阵作难

多数民营企业都是在企业面临资金困难时才想到去融资,不了解资本的本性。资本的本性是逐利,不是救急。企业在正常经营时期就应该考虑融资策略,和资金方建立广泛联系。要学会放长线,钓大鱼。不能鼠目寸光,临时抱佛脚。

(三)把融资简单化,缺乏专业的融资顾问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中真正理解融资的人很少,不能把融资简单化。专业的融资顾问是目前民营企业所严重缺乏的。企业融资是非常专业的,融资顾问有丰富的融资经验,广泛的 融资渠道,对资本市场和投资人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有很强的专业策划能力,能够考虑企业融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聘请专业的融资顾问对于企业的融资大有帮助。

(四)忽视企业内部整理,不注重通过让企业走向规范化提升融资能力

民营企业融资时只想到要钱,一些基本的工作也没有及时去做。民营企业融资前,应该先将企业梳理一遍,理清企业的产权关系、资产权属关系、关联企业间的关系,把企业及公司业务清晰地展示在投资者面前,让投资者放心。企业融资是企业成长的过程,也是企业走向规范化的过程。民营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应不断促进企业走向规范化,通过企业规范化来提升企业融资能力。

(五)不注重塑造企业文化和建立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

民营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只顾企业扩张,忽视了塑造企业文化,最终导致企业规模做大了,但企业却失去了原有的凝聚力,企业集团内部或各部门之间缺乏共同的价值观,没有协同能力。很多民营企业通过融资不断扩张,但企业管理却越来越粗放、松散。随着企业扩张,企业应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使公司决策走上规范、科学的道路,通过规范化的决策和管理来规避企业扩张过程种的经营风险。

发展民营中小企业,对于我国十一五时期的经济发展和实现十七大所确定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有着重要意义。而解决好目前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是发展民营中小企业的关键所在。希望本文的论述能对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罗国勋。二十一世纪: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2、张厚义,明立志。中国私营企业发展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3、谢朝斌。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经济管理,2001(3)。

第三篇:民营中小企业人力资源问题及对策

民营中小企业人力资源问题及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但是在新形势下民营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着新的危机——人才的危机,民营企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因人才的缺乏而受到阻碍。民营企业发展的先天不足,从目前来看民营企业进入到人力资源开发层面的几乎没有,原因在于民营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还没有形成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适合中国民企发展的科学合理的人才战略。因此,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民营企业,其人力资源管理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民营企业往往留不住人才,人才流失率过高。其中占较大比例的是中基层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这些人具有特有的专长,有管理经验,是企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流失,不仅带走了商业、技术秘密,也带走了客户,使企业蒙受直接经济损失,而且,增加了企业人力重置成本,如不加以控制,最终将影响企业持续发展的市场竞争力。人才流失已经成为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普遍的主要障碍。本文试探讨民营企业人才流失原因,并对此提出在体制、管理、文化等方面相应的对策。

第四篇:民营中小企业员工社会保障问题的成因分析

摘 要]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随着民营企业对社会的贡献日益增大,民营企业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落后于其经济发展速度的问题日益严重,主要原因可归结为社会、企业和个人三方面,针对这三方面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将有利于改善民营中小企业的社会保障状况,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我国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和谐社会;社会保障;中小企业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07)04-0088-03

社会保险机制的建立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同时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它的发展完善程度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安全。2004年9月7日,国务院发表了关于《中国社会保障的状况与政策》白皮书,论述了以五大社会保险为主体的中国社会保障现状及政策规定,提出要建立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目前,中国民营中小企业社会保障存在着较多的问题,面临许多困境。造成民营中小企业社会保障困境的原因很复杂,有宏观环境方面的原因(社会层面的原因),也有微观方面(包括企业和职工)的原因;有客观因素,也有劳资双方的主观因素。本文从社会、企业和员工个人三个层面对此问题进行分析,以便促进这个问题的逐步解决。

一、社会层面的原因

1、国家在制定政策时缺乏针对性,没有考虑到民营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

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政策的制订,大多是以国有企业职工为对象的。在调查中,一些民营中小企业主反映他们无法把握有关本企业社会保障制度的政策法规,在缴纳保险费的过程中,感到无所适从。比如国家就未对私营企业缴纳社会保险费比例做出明确的规定,只笼统的提到“按各地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核定的缴费比例执行”。这就使社会保障制度丧失了起码的“公正性”特征。而且国家也未对私营企业参加社会保障做出明文规定,是参加所有保险,还是参加其中之一即可,这显然违背了社会保障制度设计上的“易操作性”特征。这说明国家缺乏一套针对民营企业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具体政策法规和相关实施细则,政策的模糊性较大,给具体实施及执法过程带来相当大的弹性。

2、法律约束和政策监督机制的缺位,使民营中小企业在社会保障方面成为空缺

民营中小企业在发展中,不少都存在着损害企业员工社会保障权益的情况,这就要求完善的法律和健全的监督机制对其进行制约。但是,我国当前对民营中小企业的政策监督和法律约束还远不完善。虽然于2003年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已明确规定,民营中小企业有实行社会保障的义务,但是由于缺乏可行的法律监督机制,有法不依的现象比比皆是。由于民营中小企业经营灵活,所有者与经营者高度统一,企业的许多决策多由企业主一人说了算。再加上许多企业都没有规范的财务管理系统,政府和社会保障部门无法确切掌握企业实有员工人数、实发工资总额,这就为民营中小企业少报参保人数、压低缴费基数、达到少缴费提供了可乘之机。在政策实施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政绩”、“地方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优化投资环境”等目的,随意加大政策实施的弹性,对民营中小企业中不参保、低投保的现象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的甚至为了税收、地方财政收入,在社会保障问题上刻意偏袒企业主,以批示、电话等方式干扰社会保障、劳动监察等部门的正常工作。

3、低端劳动力市场中的供过于求,使这类劳动者处于整体性劣势,缺乏向企业主要求

社会保障的能力

目前我国的低端劳动力市场是买方市场,劳动力的供给远远大于需求。经济转型和国有企业改革所产生的大批下岗职工、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加大了劳动者的就业压力。这就使低端劳动者在劳动市场上的弱势地位更加明显。劳动者在求职时,为了得到一份工作,面对来自其他求职者的激烈竞争,不得不对用人单位提出的苛刻要求委曲求全。巨大的就业压力也使得在职人员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呵护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不敢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无疑使民营企业主的行为失去了来自企业职工的这一重要性制约。在法规尚不健全的情况下,这种买方市场的形成,使用人单位的招聘行为难以规范,用工不签订劳动合同、不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的违法现象相当普遍,甚至有些企业以厂规代替合同,把一些明显违背国家劳动法规、侵犯员工权益的条款强加给员工,使劳动合同成为单方面维护厂方利益的协议。这种状况除了直接损害劳动者的利益,也使政府部门难以掌握实际就业情况,无法根据市场情况进行监督和实施调控。

二、企业层面的原因

企业作为职工社会保险的买单者之一,对职工社会保障负有不可推诿的缴费责任。但是由于我国的民营企业是在特殊的体制环境下创业和成长起来的,使得多数民营企业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具有一些先天的弱点,如积累不足,企业资金力量薄弱;起步水平不高,投资盲目性大;企业的生命周期短,行为短期化等,这为民营中小企业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增加了相当的难度。具体讲有以下几点:

1、企业积累不足,费金力量薄弱,同时税负又较重。致使许多企业在承担员工社会保险支出时确实有些勉为其难

现阶段,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度远远高于其它大型企业,其发展初期所需资金的绝大部分是通过自我积累的方式来解决的,即便在企业发展起来以后,其发展扩张也多是通过自我滚动的方式实现的。据调查,私营企业向银行贷款感到困难和很困难的占63.3%,时难时易的占22.1%,比较容易的仅占14.6%。一方面,贷款数额少,利率高,还有过于苛刻的担保条件和信用评级标准,这样一种制度环境使民营企业普遍感到他们受到程度不同的待遇,显然违背了社会保障中权利和义务对等的基本原则,因此,他们就不积极参加社会保险。另外,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紧张的“通病”。1994年税制改革确定的企业所得税率为33%比例税率。虽然国家对年应税所得额在10万元以下的小企业采用优惠税率,但仍高达27%和18%(为照顾小型企业税负能力,对年利润在3万元至10万元之间的,按27%征收所得税,对年利润在3万元以下的企业,减按18%征收所得税)。另一方面,虽然我国政府对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出台了税收、就业等诸多政策予以扶持,但在企业开办过程中,程序往往过于复杂,导致费用的增加;一些地方政府常常把中小企业作为摊派各种费用的对象,以名目繁多的收费作为解决地方财政困难的举措。加上我国在进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之后,企业按规定应为职工缴纳总计约达职工工资总额的30%左右(其中养老20%,医疗7%,失业2%,工伤约1%。生育约0.7%)的各种社会保险费,这就形成了民营中小企业过重的税费负担,使许多本已步履维艰的民营中小企业即便有心也无力去承担,一些经营情况较好的 本文原文企业也往往通过低报经营业绩来减轻过重的税负。

2、企业主为追求利润量大化而刻意逃避对员工的保障责任

民营中小企业作为私有制性质的经济主体,是以雇佣关系为基础的,在这种雇佣关系下,企业主总是尽一切可能减少劳动力的成本开支。社会保险费用的支出不可避免地增加了企业的工资成本,减少了企业盈利。这对于既是企业经营者又是企业所有者的民营企业主而言,当然是不愿做到的。所以,相当一部分民营中小企业主总是千方百计地减少或逃避社会保险费的缴纳。这就导致民营中小企业社会保险参保率低,保障程度远远不能满足企业职工的保障需求。有些企业在招工时手续不正规、不签订劳动合同的现象普遍存在,即使签订了劳动合同,也常常是以劳资之间权益的严重不对等为前提的。还有一些企业,尤其是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由于对职工技术水平和熟练程度要求不高,企业主常常是钻“试用期不投保”的空子,一旦试用期满即辞退员工,重新招聘,形成轮流用工的现象,使这些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受到践踏,社会保障和劳动监察部门也无能为力。至于我们在分析民营中小企业社会保障存在问题中提到的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参保情况好于普通工人,主要原因在于前者是企业中的“精英”,其招聘难度通常大于普通工人,他们的稳定性和积极性的发挥对企业的发展也有更大的影响,这使企业主不得不以交纳社会保险费的方式对他们进行挽留和激励。

三、员工个人层面的原因

在特殊经济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虽然已占据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但是,民营中小企业中的员工无论在社会经济地位还是在文化观念等方面。都具有不同于国有及其它大中型企业职工的特点,在社会保障方面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1、从业人员构成复杂,人员流动性强,参保信息难以掌握,实施社会保障的难度大民营中小企业广泛分布在城市、集镇和乡村,涉及饮食服务、建筑装饰、机械加工、商业零售等行业。民营中小企业一般市场竞争力较弱,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所以高倒闭率成为民营中小企业的一个重要特点。统计表明,中国的中小民营企业有60%会在5年内破产,有85%会在10年内消失。停业、季节性歇业现象较频繁。因此,社会保障机构就很难摸清企业参保人数;其次,民营中小企业从业人员复杂,有的来自城镇,有的来自农村,还有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其中农民工的比例高,他们有的在原国有企业已参保,但企业倒闭后,原来的社会保险就停交,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更是目前大家争论的难题之一。由于现阶段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用工形式很不规范,随意解雇、辞退员工的现象普遍存在;加上民营中小企业管理上存在的一些弊端,如过分追求物质报酬忽视员工精神追求,重使用、轻培养,集权过多、管理过严等,难以使员工产生一种归属感,员工自动离职率也相当高。以上种种原因造成民营中小企业职工流动性远高于国有及其它大中型企业。尤其是在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农民工占有很大的比例,流动性则更高。过高的职工流动率也就带来了民营企业从业人员的社会保险手续的转移和接续问题,这就加大了社会保险的统筹难度,而且许多企业员工本身由于对社会保险的技术操作程序不了解,对社会保险的未来预期较低,对社会保险的兑付也持怀疑态度。

2、员工具有短期行为倾向,参保意识不强,不愿参保或不要求参保

社会保险遵循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原则。作为未来社会保险给付的受益主体,企业职工也负担缴纳一部分社会保险费的义务。员工个人需要缴纳一定比例的部分记入个人帐户,在年老、疾病、失业、生育时享受社会保障,也体现了保险权利与义务的对等原则。比如:失业保险就有这样一条规定:“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招的农民合同制工人本人不缴纳失业保险费”,所以国家就不保障他的失业问题。假如一位民营中小企业员工的月工资为1000元,只按基本养老费个人7%医疗保险费2%、失业费1%、三项社会保险的缴费比例计算,他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为100元,这对他们来说,与其拿出工资收入的10%,来为一种在他们看来很不确定的未来的社会保障受益付账,还不如现在就兑现在当期的工资中。于是,许多民营中小企业薪酬制度往往采用“全包干”的形式,职工每月取得一定数额的工资,社会保险、公积金等其它福利也完全包含在工资之中,企业主也不用再为员工办理社会保险了。

3、员工素质偏低,没有充分认识到社会保障的重要性

人们的保障意识虽然不如经济实力那样硬性的制约着投保和建立社会保障的可能性,但它对于一套社会保障体系成功与否起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像社会保障这样一套利国利民的制度只有建立在广大劳动者认可的基础上才能顺利运转。但是,民营企业主和员工的素质低,他们对社会保险知识认识不够,所以自觉参保的意识不强。民营中小企业职工总体上文化水平不高,而其中的一般工人则基本上是农民工。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员工在劳动权益方面的要求也不强烈,没有意识到社会保险是自己应得的保障权益,这种职工自己不愿交费,同时也不监督企业主为自己交费的局面,造成了参保主体的缺位。原国有企业分流的员工,由于受几十年来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形成了依靠国家保障的意识,而自己投保积累的意识较弱。还有部分企业主在这一问题上认识不清,有的甚至把缴纳社会保险费看成另外一种形式的乱收费。对参加社会保险能逃则逃,应付了事,或采用企业年检时突击参保等。

四、加强民营企业社会保障建设的具体措施

随着国有企业向混合所有制企业转制的进程加快,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迅速发展民营企业已成为我国城镇新增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就业的主要渠道。推进民营企业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是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是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要求,是改善经济环境、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重要措施,是提高我国社会保障整体能力、确保社会保障制度稳健运行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因此要采取切实措施加大推进民营企业社会保障力度和步伐。

1、加快社会保障立法

社会保障制度具有规范性和强制性的特点,各国都是先法而后行。目前,我国还主要依靠行政法规,已经很不适应。因此,加快社会保障立法已成为我国21世纪初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主攻方向和发展趋势之一,应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加快制定一部综合性的社会保障法律,以便从法律上规定其立法依据、立法宗旨、基本原则、基本制度、适用范围以及筹资方式和管理体制等,规范社会保障制度。如果制定综合性社会保障法律的条件还不成热,可以先制定单行法律,尤其是养老、失业、医疗和低保这“四保”,迫切需要基本成熟一个就出台一个。同时,应尽快出台单独的法律法规,以规范民营企业用工行为,保护民企职工及劳动力市场上弱势群体的权益。

2、加大社会保障的执法力度

行政执法和司法保护是社会保障基本立法的重要内容,是确保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正常运行的具有强制性的法律措施。在目前人们社会保障法制观念不强,各种拒缴、欠缴、挤占、挪用社会保险基金等现象严重存在的情况下,加强社会保障的行政执法和司法保护显得尤为重要。必须依法对挪用社保基金、拒不履行社保义务、玩忽职守等现象进行严肃处理。

3、加强社会保障的宣传教育,提高民营企业及其职工的参保意识

民营企业参保率不高,除客观原因外,劳资双方认识不到位也是重要原因,因此要加强宣传教育,包括对民营企业主和企业职工双方的社会保障权益教育,特别要把社会保障的法规政策、具体规定向民营企业雇主讲解清楚,大力宣扬社会保险制度的利国利民政策,要使他们认识到作为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企业,是国家的法人公民,为雇员提供社会保障不但是

他们的责任。而且也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提高企业营运的质量,引导他们从大局和长远利益出发,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对于企业职工,除对他们加强风险防范教育,使其认识到参保的必要性外,还要使他们了解社会保障技术操作上的有关知识,消除对社会保障的不信任感和低预期值,减少短期行为。

4、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的民营企业职工社会保障管理机制

当前社会保障条块分割、标准不统一、帐号不统一,对于流动性较人的民企职工的社会保障增加了实际操作的困难。所以,对于民营企业职工,建立全国统一的个人账户,实行流动转账管理,帐随人转,就可以保证其所缴的社会保险费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督促和强制其参保,提高收缴率。

社会保障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那就是对社会公平的追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社会保障担负着“维护并实现着社会公平”的重要使命,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将对“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产生深远的影响。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它的政策性强、牵涉面广,需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同时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而民营企业员工社会保障是社会保障系统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因此,应把民营企业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和发展,纳入全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完善的整体布局之中,只有下大力尽快构筑起坚实的社会保障安全网,才能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莫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4-09—27.[2]郑杭生.社会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入学出版社,2003.[3]张厚义,等.中国私营企业发展报告N0.6(2005)[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4]林淑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和谐社会[J].福州党校学报,2005,(1).[5]杨红云.论民营企业的社会保障[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5,(6).

第五篇: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现存问题分析

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现存问题分析

摘要:现实中存在的公务员考核弄虚作假现象,在一个单位之内上下沆瀣一气的行为,使那些不称职的公务员能够得到其不应担任的职位,甚至不断得到晋升,最后危及的是群众和国家的利益。一个制度的成功与否,不在乎其设置得完美无缺,而在于其是否得到认真执行和遵守。因此,加强公众和机关内部监督固然重要,但严格遵守考核程序和原则也不可忽视。关键词:公务员

考核制度

缺陷

创新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颁布实施以来,全国各地积极探索公务员考核制度,希望通过建立科学的奖惩机制,提高公务员的工作效率。目前,随着与公务员考核制度相关的辅助条例相继出台,我国公务员考核工作取得重大进步,但我们不能否认,考核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和缺陷。

一、公务员考核制度的含义:

公务员考核,是指公务员主管部门和各机关按照管理权限,依据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所管理的公务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和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工作目标任务的情况进行的了解、核实和评价。

公务员考核制度由以下因素构成:

一是考核对象和主体。考核对象即考核客体,是指已确定公务员身份的人,包括领导成员和非领导成员。

二是考核内容。对公务员的“德、能、勤、绩、亷”五个方面进行考察,重点是对工作实绩的考察。

三是考核形式。考核形式分为平时考核和定期考核两种形式,对非领导成员公务员的定期考核采取考核的方式

四是考核的程序和方法。考核程序对公务员考核制度来说至关重要,它关系到考核的公正性和科学性。公务员的考核程序一般包括目标制定、自我评价、考核主体考察评价、公布考核结果、复议等程序。

五是考核等次。考核等次是公务员定期考核结果的一种概括性反映,考核等次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次。

六是考试结果的使用。通过对考核结果的处理来实现对公务员的激励、人力资源的优化组合以及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

二、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考核目的不准确,方法不完善。

考核方法是实现考核目的的桥梁。我国目前主要是把平时考核和考核作为公务员考核的主要方法,具体考核工作中再结合其他考核方法一同进行,但从实际情况上看,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忽略平时考核。定期考核因时间段过长,往往会产生主观臆断,必须辅以平时考核才能全面、完整地反映被考核对象的真实情况。二是忽视群众考核和定量考核。长期以来,定性考核与领导考核依然是考核时被采用的主要方法,却导致对公务员的评价单一化、概念化。

(二)责任主体不明确

在生活中经常可见由于缺乏明确的责任分工,导致责任主体难以认定的现象。《国家公务员考核暂行规定》第十八条规定:“各部门的部门负责人、主管领导人员、考核委员会或考核小组成员,必须严格按规定要求,实事求是地进行考核。对在考核过程中有徇私舞弊、打击报复、弄虚作假行为的,必须严肃处理。”而在《公务员法》中却没有对责任主体的责任做出具体明确的规定。公务员考核制度缺乏对考核环节中的责任规定、奖惩规定,存在“有考核,无责任”的现象。有的考核人员凭借个人好恶反映情况,故意夸大、缩小、隐瞒、歪曲事实真相,或泄露有关考核情况,或接受考核对象的宴请和礼金等馈赠,导致考核结果失真失实。

(三)考试程序形式化,法律法规不健全

规范而透明的考核程序是保证考核过程和考核结果客观公正的前提,公务员考核工作必须以国家公务员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由考核主体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公务员法》第 35 条虽然明确规定了考核的一般程序,但在实际考核过程中,不少单位和部门都没有严格依法进行,仅仅根据主管领导的考核结果或民主测评的结果来直接确定考核等次,使得考核委员会或考核小组形同虚设。考核者缺少与被考核者的沟通,导致双方信息不对称,被考核者没有知情权,只能被动地接受考核结果,导致无法根据考核制度的规定合理合法地申诉来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

(四)考核结果等级较少,优秀等次轮流坐庄,激励作用不明显

现行的《公务员法》虽将考核等级改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级,但等级仍然偏少,特别是“优秀”和“称职”之间缺少过度等级,而且对优秀率有严格的限制,使得很多工作表现优良的公务员只能被归入“称职”等级“由于对不称职和基本称职的人数没有规定比例,而被评为“基本称职”或“不称职”的人又很少,绝大多数也都集中在“称职”这一等级。这样,“称职”等级就包括了部分工作表现优良的人和部分工作表现一般的人,虽然工作表现不同但是却有着同样的结果,直接影响了考核的实效,降低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国外的公务员考核

相比我国公务员考核的缺陷,我们来看一下外国的公务员考核是怎样的,只有通过取长补短不断创新我们国家的公务员考核制度才能持续健康发展。我们取美国为例,考核在美国人事管理中占有重要位置,被认为是合理惩罚的尺度,提升或解雇的依据,调整薪金的参考。美国的公务员考核分为两部分:考勤和考绩。

(一)考勤

美国政府明确规定公务员的工作时数,并且考虑他们是否按时上班,用签到簿或工作卡,由主管长官或其代理人负责考勤。办公规则明确规定,办公时间禁止看报、聊天、会客、写信。政府机关还要求公务员每日整理工作报告,详细记载所处理事务的内容,借以考察每个人的勤惰。

(二)考绩

1950年12月,美国国会通过《工作考绩法》,其包括三个因素: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工作适应能力。考核结果分为三等:优等、满意、不满意。

四、创新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的对策思考

(一)准确定位考核目的,深化对考核工作的认识 公务员考核首先要准确把握考核的目的,设定科学合理的目标体系,使考核工作目的清晰,在选拔人才和惩戒官员的同时要重视公务员和谐队伍秩序的建立,以提升公务员对考核工作的参与热情,提高公务员整体素质作为自身工作结果而存在的公务员个人绩效,受所在部门工作环境的影响。

(二)细化考核内容,按职位设定具体考核标准

在公务员的考核内容方面,整体检验公务员的“德、能、勤、绩、亷”,并对五个方面进行细化规定,以工作实绩为重点,综合反映公务员的思想能力、素质、作风,使考核更具客观性”同时在细化考核内容时还要注意,一些轻而易举就可以完成的任务或是经过努力也无法完成的任务都不能纳入考核的内容,要注重考核内容的合理性,设定有效、可行、操作性强的考核内容。

(四)规范考核程序,增强透明度,确保考核结果落到实处

考核结果是否真实、准确与考核程序的设计是否科学规范直接相关,在解决考核程序的形式化的基础上要增强考核程序的透明度,使考核程序尽可能简化,以降低考核成本,提高考核效率,建立健全公务员考核的监督机制和反馈机制,确保考核的客观公正。程序的公平合理不仅有利于科学考核结果的产生,而且有利于增强考核结果的公信度和接受度公务员考核工作能够继续进行。

下载石家庄市民营中小企业现存问题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石家庄市民营中小企业现存问题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公务员考核制度现存问题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cn中国公务员考核制度现存问题分析作者:林金奕 徐晓丹来源:《海峡科学》2007年第10期[摘要] 该文从公务员考核工作的实际出发,结合社会现状,提出了公务员考......

    汽车售后服务现存问题及对策分析

    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2009 NO.26 汽车售后服务现存问题及对策分析 李帆(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西安 710018 摘 要:随着我国汽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做......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分析(最终定稿)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分析摘要:目前,在我国的市场经济中存在着大量的中小企业,多数是由民间投资的非公有制私营企业,中小企业在获取利益的同时也极大的便利了人民的生活,是我国社会主......

    民营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问题及对应策略分析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设计用纸 民营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问题及对应策略分析 摘 要 民营中小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应该看到,民......

    战略管理 民营中小企业的现状分析

    战略管理 民营中小企业的现状分析 内容提示: 一个国家的经济稳定持续增长离不开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特别是在稳定经济、吸纳就业、出口创汇和提供社会服务等方面,中小企业的作......

    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精选5篇)

    下面围绕我的主题,从第一方面进行阐述。中小企业融资自身的修炼。中小企业融资难是老大难的问题,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企业不会融资,他们不懂得银行,也不知道自己在资金市场的身......

    浅析民营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

    浅析民营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摘 要:民营中小企业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缓解就业压力所作出的贡献日益显着。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不足成为抑制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浅谈某某团队现存问题

    浅谈***美家团队现有问题 现今的***美家是一个具有创新理念且可发展性的公司,它所具备丰富行业经验也将是锻造出一批批热爱家居生活和热爱改造新生活的人才的平台。未来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