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财税扶持政策不断完善加快落实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财税扶持政策不断完善加快落实
发布时间:2010-09-14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司长王黎明近日在上海透露,中小企业政府采购管理办法已征求了各部门意见,即将出台。他透露说,办法中明确,政府采购项目中,在采购政策、采购门槛、采购合同中要充分考虑到中小企业利益,提高采购中小企业货物、工程和服务的比例,给予中小企业更多的机会。同时要加大政府采购的透明度,让更多的中小企业可以了解并且参与到政府采购中来。上述政策的出台,将是有关部门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具体举措之一。
在介绍《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实施以来的具体进展时,王黎明表示,文件是近年来对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含金量最高、最实的一个政策。政策发布以来,相关落实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据了解,为了建立和完善工作协调机制,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已经成立。同时,正在加快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法制环境,抓紧制定相关配套法规。工业和信息化部等7部门联合发布了《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的《政府采购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暂行办法》已完成征求意见和修改完善工作,修订《贷款通则》已列入国务院2010年立法工作计划,中小企业划型标准的修订工作正在抓紧推进。
令中小企业振奋的消息还有,相关的财税扶持政策已经或正在落实。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印发《关于小型微利企业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落实2010年对年应纳税所得额3万元及以下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有关工作的通知》,落实今年继续对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困难中小企业缓缴社会保险费或降低费率等政策。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印发《关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免征营业税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继续享受免征营业税政策的具体条件和申报程序。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印发《关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有关准备金税前扣除问题的通知》,落实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有关准备金提取和代偿损失税前扣除政策。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印发《关于金融企业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出台中小企业贷款损失专项准备金以及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的具体规定。工业和信息化部下发《关于做好减轻企业负担工作的指导意见》,将减轻中小企业负担列入今年主要工作任务和专项治理范围。财政资金方面,中央财政今年安排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106亿元,预算规模比去年增加10亿元;中央预算内技术改造专项投资继续安排30亿元,支持工业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技术改造。设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已研究形成了发展基金的工作方案和基本框架,正组织开展相关论证工作。
在社会各界都十分关注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方面,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工、农、中、建4大银行签署《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合作备忘录》,加强了客户推介、信用担保、政策交流以及金融产品业务培训等方面的合作。银监会要求确保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今年对小企业的信贷支持继续做到两个“不低于”,即信贷投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增速,信贷投放增量不低于去年。
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多层次金融组织体系正在建立,中小企业多元化融资渠道正在拓宽。各大银行已建立起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小额贷款公司已建立起1600多个,大批村镇银行稳步发展。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和集合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发行规模也有所扩大。
针对国务院文件中提到的要改善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各部门已出台16个配套文件,各地方也出台40多个相关文件和办法,有的还以地方法规的形式予以明确。一些省份的党委、政府召开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大会,安排部署贯彻落实国务院文件有关工作。山东、河北、海南、黑龙江、吉林、上海、广东和江西已经出台了贯彻落实的具体政策和实施办法,政策含金量高,操作性强。江苏省将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纳入省政府50项重点工作,安徽省财政计划安排30亿元支持地、县建立小企业贷款融资补助基金,对新增小企业贷款按0.5‰给予奖励。其他省份也正在抓紧制定相关文件。
在保护中小企业权益,减轻中小企业负担方面,各地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为中小企业减负。王黎明透露,国家还将加大整治力度,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分
23个阶段开展对中小企业减轻负担的专项治理活动。要求相关部门在8月底之前进行清理,9月至10月提出清理减负的政策性措施,12月突出加大检查力度。此外,针对中小企业的税收减免以及社会服务等也不断加强。
为顺应绿色环保、节能减排趋势,相关部门在引导中小企业调结构、转方式方面也开展了不少工作。今年,中央财政对中小企业技术改造的专项资金增加至30亿元。在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用于扶持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入的达到15亿元,将对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发挥重要作用。但是,据相关人士透露,在贯彻落实国务院文件精神工作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配套政策特别是需有关部门制定的配套政策不能及时出台,影响了地方的贯彻落实;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进度不平衡;地方反映,在实施应税所得额3万元以下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减半优惠政策中,优惠额度小,申报程序复杂,也不适用于“定额征收”企业;一些金融政策措施尚未到位等。
围绕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文件,很多业内人士呼吁,要继续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他们提出,能否协调有关部门制定出台小企业信贷奖励考核办法,建立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加快改善中小金融服务,进一步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同时推动中小企业上市直接融资,推进区域性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市场试点,力争今年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发行规模有较大幅度增长。
第二篇: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
【摘要】:中小企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民生乃至整个社会环境都很重要,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构造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但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的中小企业政策体系还在进程中,有待完善。本文从原则、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等方面提出几点意见。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税政策发展
中小企业的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越来越重要,他们在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中具有大企业无法代替的作用。对大企业而言,中小企业改革成本低,操作便利、社会震荡小、新机制引入快。他们数量大、就业容量广阔,这些,都使中小企业成为经济发展的切实保障和微观基础。我国的中小企业政策体系还在行程中,很不完善。因此,如何在财税政策建设层面上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这对于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并发挥其应有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从政策层面上提出几点建议:
一、我国中小企业财税政策的原则
实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必须结合中小企业的特点和国家发展规划两者的特点,实现二者的互补。自2003年实施《中小企业促进法》以来,政府制定发布多个文件来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积极发展。所以,制定中小企业财税扶持政策应当充分遵循国务院几个纲领性文件的精神。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可持续发展原则。从经济内涵来说,国民经济的持续均衡增长要求建立在经济速度增长和经济质量提高基础上,尽可能地满足以国家为主体的财力分配的需要,又不至于损坏未来需要,从而使整个国民经济体系有利于经济、政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在新时期的社会环境下,改善民生是中小企业发展担负的重要任务之一,而民生的改善是以可持续发展为首要原则的。
2、公平原则。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长期问题就是公平问题。大企业之所以对比中小企业有优势,是因为无论是从国家政策层面还是微观经济主体方面,大企业与中小企业长期存在不公平。财税是一种经济杠杆,具有较强的宏观调控作用。公平原则包括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两层含义,横向公平是指政策和制度规定应对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一视同仁,不同公司类型企业也应一视同仁;纵向公平,是指应根据量能负担的原则,考虑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盈利水平的不同,实行差别税率等。
3、促进产业升级原则。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是产业结构不适应经济发展水平,产业亟待升级调整。因而我国现阶段利用财税手段扶持中小企业时,一定要有明确的政策导向。包括:(1)、结合产业调整方向,对现代服务业的中小企业进行政策倾斜,存进第三产业的升级。(2)结合国家的发展战略,确定财税政策扶持的重点,对待科技创新型、资源综合利用型、就业型等中小企业,以及贫困地区的特色中小企业应是我国财税扶持的重点。
4、便于征管的原则。无论从管理层面还是服务层面,方便,是纳税主体与客体的共同要求。而方便快捷的征管体系的建立,对减轻中小企业的纳税负担,提升整个税收水平都提供了技术支持。
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财政政策建议
站在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应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相一致的角度,我国近期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财政政策应着眼于:
1、政府通过一系列的财政鼓励政策来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如通过各级财政部门设立企业创新基金,鼓励和帮助中小企业进行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通过市场手段将科研部门、大学的科研成果、先进技术以适当优惠的价格销售给中小企业;建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科技开发中心等。
2、把补贴政策与促进就业政策结合起来。
自2009年开始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依然存在,而这其中,就业问题因其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地位,成为我国政府要下大力气解决的问题。中小企业是吸纳劳动力的重要力量,因此,在制定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的财政补贴政策时,应该把促进就业政策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1)、建立长期的中小企业招募员工(尤其是失业、下岗工人)的财政补贴机制。(2)、对雇佣残疾人、智障人士等的中小企业实行税收优惠。(3)、在制定财政补贴政策时要兼顾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用人公平。
3、构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
由于资金有限、技术限制、以及人员素质水平参差不齐,中小企业无法依靠自身建立起为他们服务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而在我国政府的财政支持中,一直以直接的财政补贴
为主。因此,政府有必要担负起构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责任。将每年下发的部分财政补贴用在构建各级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中。而在服务内容方面应包含以下几方面:一是人力资源和管理培训服务;二是市场拓展服务、商品供求、原材料价格等方面商情信息的免费提供;三是政策援助服务,各种专项政策的及时传递、咨询,无偿或低价的法律援助,企业的创业辅导等。
4、运用财政手段支持中小企业金融体系的形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缺乏发展资金一直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而缺乏资金支持又直接影响到中小企业的短期支撑与长期发展。因此,为中小企业建立一个符合中小企业融资、经营、还贷特点的金融体系在新时期的经济环境中显得尤为重要。而在刚刚过去的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支持金融的发展也是改革内容的一大亮点。那么,政府应抓住这个机会,运用财政手段支持中小企业金融体系的形成。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1)、必须转变思想,从政策层面使银行体系给予中小企业足够的重视;(2)、把财政资金切实用在中小企业标准的甄别建立,以及研究中小企业需要什么样的金融服务上;(3)建立创新机制,鼓励金融系统开发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和产品。而金融业通过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也能共享中小企业的发展成果。
5、政府采购制度的制定适当向中小企业倾斜
我国的政府采购市场非常庞大,而长期以来,政府采购却对大企业情有独钟,如果中小企业能够参与到这一市场中,那么对其发展将及其有利,同时政府再在政策层面给予中小企业支持,中小企业自身发展方面给予生产支持,那么中小企业与政府在政府采购上将互惠互利。对此,我们应当立足于国情,合理借鉴国外做法,对中小企业提供支持和政策倾斜,通过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采购法律制度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提高其国际竞争力。
三、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方面的建议
1、税收政策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体原则
中小企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础,它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活跃市场等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中小企业的重要的作用及其发展劣势,本着量能课税的原则,国家近年来不断出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以鼓励创业,帮助中小企业的良性发展,为中小企业创造和谐的税收环境。本着这样的思想原则,国家应进一步加强税收体制改革,给予中小企业更大幅度的优惠,借助优惠的税收政策,使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制定政策鼓励中小企业加大技术研发的投资力度,提高小规模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企业核心技术的重视程度,以及对专利技术和知识产权的保护;通过税收征管,规范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提高企业自身水平;引导企业合理扩大规模,为全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2、深化所得税进一步改革,充分发挥其规范经济功能
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给予了中小企业一定的税收优惠,尤其降低小微企业的征收率为20%,从根本上降低了小微企业的税收负担,但是小微企业门槛较高,加之所得税严格征收严格的管理方式使税收优惠政策覆盖面低。逐步提高所得税在我国税收体制中的地位,规范税企所得税征纳方式,从税基、税率、征税税额等方面都给予中小企业一定的优惠,同时,在新企业所得税法深入实施的过程中还应注意其特殊的征收管理方式,注意所得税适用性,充分发挥其调节经济的只能,特别是对中小企业的引导和支持。
3、完善现行增值税制,降低中小企业税负
(1).降低中小企业小规模纳税人的税收征收率。中小企业基本为小规模纳税人企业,在我国现行增值税政策中,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为3%,虽然低于一般纳税人的税率17%,但中小企业小规模纳税人无法抵扣进项税额,只能根据销售情况按照征收率征收,实际税负甚至有可能高于一般纳税人,在实际生产过程过,往往利润率较低,税收负担很重,国家对这类中小企业,尤其无建账能力,规模较小,利润率较低的小微企业应进一步调低增值税征收率,减轻其税收负担,并积极引导,合理规范,将其逐步引入到正常的纳税轨道上。
(2).2009年国家增值税转型,由生产型向消费型过度,固定资产可抵扣,中小企业应抓住此次增值税“转型”的有利时机,利用好国家提供的优惠政策,例如加速折旧、投资设备、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放宽费用列支、再投资退税等政策,降低税收负担,减少税收成本。
(3).优化纳税服务,建立和谐的征纳关系。国家税收部门应向纳税人提供优质的纳税服务,积极提供对口性或上门性辅导,引导中小企业纳税人规范账务制度,按时合法纳税。
4、健全税收征收管理体系,为中小企业营造和谐的纳税环境
国家税务主管部门应完善税收征收管理体制,改进征收方式,保证税收征收环节的严密性,倡导定期定额征收的中小企业改为查账征收的征收方式,以规范纳税人建立合理会计账务制度。同时税务部门要根据实地核查,务实求实的原则核定征收的应税所得率和纳税定额,维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
5、变费为税,建立全面均衡的社会保障体系
由于我国特有的国情,中小企业大多以劳动密集型生产经营方式为主,雇佣了大量工人和职员,在职职工甚至是离退休人员众多,职工的社会保障问题不能保证,而且目前我国社会保障资金管理制度混乱、社会保障覆盖面窄,社会保障费用的收缴缺乏力度。国家应支持中小企业的长期发展,运用合理有效的税收手段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资源的再调节,通过税收方式筹集社会保障资金更加合理有效。完善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把收取的各种社会保障性收费改为由税务部门征收社会保障税,并在具体征收环节进一步完善,通过稳定税收的形式,形成健全和谐的社会保障体系。
第三篇:财政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政策
财政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政策
(厦门市财政局)
前注:凡是企业销售收入3亿元以下、固定资产4亿元以下、职工人数2000人以下,都可以认定为中小企业,都可以参照执行我市的相关扶持政策,而且不分所有制、不分企业规模大小,均一视同仁。
一、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政策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出台一系列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大力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着力增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把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作为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
1、科学技术创新与研发专项资金。根据厦门市人民政府批转市财政局等部门《关于厦门市科学技术创新与研发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厦府„2006‟264号),建立厦门市科学技术创新与研发资金,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全面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资金扶持重点:
支持产学研、科技计划项目的研发、转化和产业化项目;支持公共平台和科技孵化器建设;鼓励企业通过自办或企业间、企业与高等院校、企业与科研机构联合等形式,建立多层次的研发机构;建立和完善贷款担保机制,优化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
资金申报程序:(1)资金申报:
实行在线申报,申请科技创新与研发资金的项目单位应先在线注册科技信用评估系统(http://www.xiexiebang.com下载《厦门市中小企业成长资金申请表》,一式两份填写完整,将银行贷款证明(加盖银行公章),以及以下资料(所有企业提供的复印件均需加盖企业公章):
为大企业协作配套的企业提交与大企业签定的相关合同或协议的复印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提交相关的专利证明等;当地税务部门出具的企业上完税证明,或企业全 年完税税票复印件;企业与金融机构签订的贷款合同和已发生的贷款凭证复印件;企业与担保公司签订的担保合同的复印件;企业获得中介机构评定的资信等级证书复印件;其它与项目相关的证明,如:生产许可证复印件(国家实行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ISO9000认证等证书复印件(有证企业)等。
企业将上述材料交到市经发局企业处,经过初审后报市财政局审核,经综合平衡后确定具体贷款贴息金额。(去年拿到市财政贷款贴息的在座请举手)
第四篇:加快工业园区建设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工业园区是工业企业相对集聚、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和生产性配套服务体系较为齐全的工业聚集区。工业园区作为一种新型的工业组织形式,有利于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有利于高标准、高效率地集聚人才、市场、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有利于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土地利用、生态环保等方面的和谐推进和持续发展。
渭南县域工业园区起步于2002年,快速发展于2008-年。止2009年底,渭南市有11个县域工业园区被陕西省确认为省级重点县域工业园区,全市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面积累计达68平方公里,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0多亿元,水、电、路、气、讯等硬件设施基本配备到位,入园企业达549户,其中投产企业432户,完成总投资559.9亿元,年实现总产值396.3亿元,上缴税金18.9亿元,安置就业6万多人。园区总产值占到全市工业产值的54.82%,支撑起渭南工业经济的半壁河山。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规划滞后,基础设施建设缓慢,配套服务不完善,目标任务不明确,主导产业不明晰,融资担保体系不健全,体制机制不灵活,招商引资难,土地拆迁征用难。为了全面提升我市工业园区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使工业园区成为招商引资的承载区、工业经济发展的集中区、特色产业的示范区、财政收入的主产区,一定要做好园区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强化基础配套,培育特色产业,创新体制机制,加强组织领导。
一、完善园区发展规划。一是要做好园区新一轮规划修编工作。在原规划基础上针对各园区的区位特点、资源禀赋、产业布局、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实际,以园区管理机构为主体,做好新一轮规划修编工作,形成合理的区域产业分工体系和特色产业集群。二是要重视产业发展等专业规划。在做好园区总体发展规划的同时,要特别重视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土地开发利用规划、环保和生态规划、服务业发展规划等专业规划,并与县(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衔接。三是要严格执行园区规划。园区发展规划编修完成,经专家讨论评审通过,县(市、区)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后,要严格执行,坚决克服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布局、企业布点中的随意性,确保各项建设和布局的合理规范。
二、明确工业园区建设的目标任务。按照“一县一园、一园一业”的要求,以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为依托,用5年左右的时间,把渭南工业园区建成城镇建设的新区、对外开放的窗口、工业腾飞的基地。到2015年,全市力争省级和国家级园区争取达到5个以上,园区力争实现产值1200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的70%。园区平均每平方公里年产值达10亿元以上,主导产业的产值比重达60%以上。
三、提升工业园区的承载能力。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基础先行、适度超前的原则,尽快完善水、电、路、讯、热、气等管网建设,实现“七通一平”。二是完善园区服务配套。加强学校、医院、银行、市场、公交、休闲娱乐等社会事业建设,大力发展咨询、评估、金融、物流、中介等生产性服务配套,建设服务园区企业发展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三是加强园区小企业孵化基地建设。鼓励社会资本在园区投资建设小企业孵化基地,支持采取建设标准厂房、代建、合建工业用房等多种方式加快小企业孵化载体建设。四是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争取更多园区列入中省重点园区和“13115”科技园区,整合部门水、电、路、气、讯、热等建设专项资金,集中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组建园区投资开发公司,实行园区开发建设的市场化运作,增强园区滚动开发能力。
四、培育主导产业创办特色园区。一是积极培育主导产业。每个园区都要明确1-个主导产业作为发展方向,通过产业链的配套和延伸,助推主导产业快速裂变扩张,带动一大批中小企业集聚发展。二是努力创办特色园区。坚持重点领域形成特色,重点产业形成规模的原则,重点抓好龙头企业扶持培育,带动和促进上下游企业的集聚与产业链的延伸,形成一批产业集中的专业化特色园区。三是建立“飞地工业”区。各园区可划定一定面积的区域作为“飞地工业”区,鼓励各县(市、区)、各园区因区位不同、资源制约、规划限制或产业配套等原因不能在本区域实施的项目到其他地区落户建设,形成全市一盘棋的整体产业分工格局,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市财政每年应预算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贷款贴息和小企业孵化基地建设补助。对社会资本在园区投资建设工业标准厂房可按每平方米100元进行补助,对入驻孵化基地小企业可按每户入驻小企业不超过200平方米进行贴租,不断培育新企业。二是加快园区投融资机构的建立。鼓励国家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在园区设立分支机构,鼓励社会资本在园区设立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担保公司。三是处理好产业输出地和接受地的利益关系。鼓励和支持跨县市、跨地区的产业合理转移,实行“产值分计、税收分享”政策,对迁入企业所缴纳税收地方留成部分,从纳税起迁出地与迁入地前3年按6∶4的比例分成,第4年以后按4∶6的比例分成。对企业实现的产值、销售收入、招商引资额和固定资产投资额等经济指标,也按同样的比例,分别纳入迁出地和迁入地的统计口径。四是支持园区骨干企业不断催生新企业。鼓励园区骨干企业将上下游主副产品交由园区企业供应和生产,对于将产业链上的小项目让渡给园区小企业组织生产,吸引外地供应商和生产商在本地园区建设生产线,年催生新企业5户以上的企业家,应由市委市政府进行表彰和奖励。五是积极做好园区土地储备工作,保证入园企业用地需要。
六、创新园区管理体制机制。一是明确园区管委会必要的管理权限。园区管委会作为同级政府主管工业园区的派出机构,行使同级政府经济管理权限和相关行政管理职能,实行“封闭式管理、开放式运行、自主式开发”的运行模式。二是理顺园区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关系。条件成熟的园区,政府相关部门要设立职能分支机构或业务办事窗口,在管委会的统一领导下,负责办理有关手续,为投资者提供“一站式服务”。三是加强园区管委会自身建设。完善园区管委会内设机构及内部管理制度,实行园区负责人任期责任制和工作人员聘任制。对投资强度达到每亩150万元,年营业收入30亿元以上的工业园区主要负责人,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规定,优先提拔使用或破格提拔重用。
七、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一是坚持优质服务。入园项目,从洽谈、建设到建成投产营运后,一切外部事务由园区管委会代为企业办理,坚持“厂内的事情法人办,厂外的事情管委会办”,管委会免费为投资者提供全程优质服务。二是实行入园检查审批制度。园区内实行封闭式管理,有关部门进入园区一切检查必须经同级监察部门审批。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到企业检查、收费或评比,不得干扰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八、加强组织领导和考核评价。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渭南市加快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统一负责园区的规划、管理、协调、政策制订与落实等工作。二是严格目标责任考核。将园区建设纳入县(市、区)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在对园区开发面积、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入园企业投入与产出等内容进行考核的基础上,逐步将工业集中度、产业集聚度、标准厂房建设等内容纳入考核范围,坚持月通报、季点评、半年观摩、年终考核工作制度,促进园区加快结构调整,壮大产业集群,提升产业层次。
(作者系渭南市中小企业局局长)
第五篇:加快新疆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加快新疆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提要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关系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新疆整体经济不发达、地域辽阔、区域差异大的现实情况,加快中小企业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中小企业;新疆;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新疆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活力不强,企业成分单一,但从发展的实际情况看,中小企业发展很快也已成为新疆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推动全区经济增长、安置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活跃市场、维护社会稳定都起了重要作用。
一、新疆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一)规模不断扩大,对经济增长贡献上升。截至2008年,中小型工业企业占总企业数99%以上;近年来,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利税年均增长35.2%。2008年中小型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983.51亿元,占工业企业的42.8%。
(二)行业不断拓展,带动城乡就业能力增强。中小企业从最初涉及部分行业到目前扩展到电力和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矿业开发、石油运输和农副食品加工业等行业,直接带动了城乡就业。据有关资料统计,无论是全国,还是在新疆,75%以上的新增就业依靠中小企业。2008年全区参加就业和再就业培训的有20.49万人,85%以上实现就业。
(三)融资平台增多,政策性资金支持力度加大。截至2009年底,中小板的上市公司有7户,占总户的19.4%;成立村镇银行2家,小额贷款公司17家,注册资本金总额8.16亿元;担保机构有61个,注册资金18亿元,已累计为1.3万多户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110亿元左右,以担保为手段,为中小企业争取国家和自治区补助资金3,664万元。
(四)企业活力渐显,成为外贸增长主要动力。金融危机之前,新疆对外贸易一直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其中中小企业功不可没。据统计资料数据显示,2008年全疆进出口贸易总额中私营经济占70%以上;中小企业完成的小额贸易进出口占全区近80%。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自治区中小企业发展条件和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发展质量和水平有较大提高,但仍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产业层次偏低,区域发展极度不平衡。从产业结构看,中小企业产业层次偏低,结构性矛盾突出;从行业分布看,新疆中小企业绝大多数以劳动密集型行业和传统行业为主;从地区分布看,乌鲁木齐市、昌吉州、伊犁州三个地区的中小企业数已占到全疆中小企业总数的66.6%以上,而南疆仅为20%左右。
(二)各类人才匮乏,企业综合管理水平不高。大多数中小企业经营者缺乏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科学管理手段,大都以经验管理和家族式管理为主,体制机制比较落后,管理水平低,职工素质普遍较低。
(三)融资渠道狭窄,“融资难、难融资”突出。据有关资料显示,在对中小企业的调查中,72%的企业感到生产资金不足,65%的企业生产发展资金主要源于自有资金,银行获取贷款仅占24%,其他方式11%。
三、加快新疆中小企业发展政策建议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保持新疆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化解危机、保持稳定的重要支撑,是保持财政收入增长的重要源泉,是吸纳就业、增加居民收入的重要渠道,国家今年出台系列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各政府管理部门要进一步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加快发展。
(一)紧扣产业发展,大力实施产业跟进战略。当前,首要的是围绕全区结构调整和产
业升级规划,立足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扶持中小企业加快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并建立管理落实机制,完善管理制度,整合专门力量督促各项政策的实施和落实。重点是鼓励企业发展新疆产业规划范围内的高科技产业,提升产业层次,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发展方式转变,增强产业竞争力和企业竞争优势,提升中小企业自主发展动力和经济效益,积累良好的梯度发展优势,为今后时期的发展壮大奠定基础。
(二)抓住政策机遇,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性支持,利用国家支持新疆大发展历史机遇,切实提出国家支持的具体政策,争取国家明确要求驻疆金融单位进一步完善小企业金融服务政策,量化支持力度和目标,切实扩大、提高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和比例。加大对小额担保公司的管理力度,规范经营方式,提升管理水平。切实加大对其的注资规模,形成良性滚动发展模式。
(三)瞄准大企业、大集团,积极参与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针对石油、中石化、华能、中电投等近百家央企或大集团在新疆的企业布局广泛、生产配套服务成本较高,支持中小企业加快产业聚集,围绕这些大型企业生产发展与之相配套的零配件加工、机械制造和维修、包装物生产、现代物流提供专业化配套产业,努力提高本地中小企业在龙头企业的本地配套率的比例,力争在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现代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取得新突破,获得新发展。
(四)强化服务主体,增强对中小企业的服务效能。一是强化管理主体地位和职能。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契机,强化自治区经信委对中小企业的管理地位和职能,在其属下成立二级局专门管理中小企业服务事项,切实杜绝多部门交叉管理的责任不清、合力不强问题;二是加快制定中小企业发展战略或规划。尽快出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规划和相应的各项政策措施,引导中小企业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与高校及研究机构交流合作的机会,加强产学研结合,促进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建立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增强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其产业竞争力;三是明确设在政府部门的中介机构,充分履行职责,积极面向中小企业做好服务,切实帮助推介中小企业发展项目,推动项目招商引资,支持各类社会机构开展信息咨询服务,为中小企业提供市场、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服务。
(五)拓宽服务渠道,增强中小企业发展内动力。一是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建设,采取政府扶持、社会资助、企业投入为主的方式,加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为中小企业提供产品检测、技术研发、人才培训等公共服务;二是推进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鼓励国家级园区创建小企业创业基地,国土资源部门安排用地计划时,对创业基地应当给予适当倾斜;三是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市场,积极参加境内外展会、开展各类体系产品认证和能力评定认可,自治区财政为中小企业开拓市场提供摊位费等参展费用补贴。各级政府要定期举办合作项目洽谈会,建立起稳定的产、供、销、服务外包及技术开发等协作关系。
(六)加大引导培训,提升中小企业管理水平。一是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各级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对中小企业在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等环节的信息化建设。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与应用平台,鼓励信息技术企业提供软件服务、信息化解决方案等社会化服务;二是加强基础管理,强化营销和风险管理,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支持和鼓励管理咨询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基础管理、风险控制等咨询服务;三是自治区职业院校要扩大新疆籍学生招收比例,鼓励向南疆三地州中小企业免费培训技术工人,所有费用由自治区财政承担,鼓励中小企业在岗职工参加技能特长培训。
(作者单位:新疆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工业经济研究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新疆中小企业发展报告.2009年自治区经信委系统课题成果汇编.[2]崔光莲.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是改善新疆民生的重要途径.新疆经济研究,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