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文化究竟是“空”还是“魂”
企业文化究竟是“空”还是“魂”
中国移动做为一个世界500强的大企业,它从成立之初就把企业文化的建设放在了举足轻重的位置上。企业文化既然如此重要那它究竟是什么呢?仅从概念上来讲,企业文化指的就是一个企业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企业只有拥有了自己的文化才能具有生命的活力、价格象征以及发展、壮大、为全社会服务的基础。
我们不能否认有很大一部分人都有过这样的想法,认为所谓的“企业文化”其实就是一句空话,就像“掩耳盗铃”一样自欺欺人,把自己标榜的像个圣人可是实际上却一文不值,什么实事也没干,只会侃侃而谈、大话连篇。比如说“万里大造林”,这个让人充满希望、造福子孙、造福人类的绿色梦想曾经不知道让多少人热血沸腾过,可是随着它真、善、美的外套被剥掉之后,它假、丑、恶的嘴脸就惊现于人,刹那间,使一切美好似乎都化为了泡影。试问他们当初那么雄伟的目标、那么气壮山河的慷慨都到哪去了呢?不可否认的是“万里大造林”的梦想仍然还是那么的美丽,错就错在了那些别有用心的人,他们利用了它的美丽,让它只能无声无息的承受那些罪人的贪婪、无耻。我想如果时光可以倒转,让一群有责任心、有良知的人来承载“万里大造林”的话,那出现的很可能就是另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可以说,一个企业是否能屹立不倒、叱诧风云,这和它的企业文化的建立与实施是密不可分的。如果说把企业比做一个有血有肉的人,那么这个企业的产品就是企业的骨、肉,服务就是企业的发、肤、五官,而它的灵魂、思想就一定是企业文化了。
经过了近十年的发展,中国移动俨然已经成为了通信企业的巨头。移动人踏实、勤勉地承担责任、矢志不渝地追求卓越,搭建无数基站、建成数万公里传输、打造精品网络、提供一流服务、塑造优质品牌„„据不完全统计,移动通信在全世界已经拥有了十几亿之众的追随者,如此之大的用户群可不是吹吹气、招招手就能得到的,它依赖于中国移动可以为客户提供的优质产品与服务,而这些产品、服务的健康成长也正是来源于企业文化的“给养”,来源于中国移动讲诚信、重道义、乐奉献的企业精神。移动人始终视客户为生命线,这绝不是一句空话。我们一直以“正德厚生臻于至善”的核心价值观来严格要求自己、回报社会;坚持“创无限通信世界,做信息社会栋梁”的企业使命;承载“责任”追求“卓越”;为“成为卓越品质的创造者”而不断奔跑着!据《2008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中国移动在2008年前9月共上缴税收就达44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为社会创造了巨大贡献。
中国移动的企业文化究竟是“空”还是“魂”,不是我在这里高唱赞歌就可以让人信服的,我和中国移动的血脉相连也只有两年多的时间,时间虽然并不长,但就是仅仅这两年多的时间,就让我从一个“不知人间愁滋味”的小丫头切实感受到了做为一个移动人的骄傲与自豪。
就这两年多的时间“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责任、奉献与荣誉”的华彩都证明了企业文化对于中国移动来说,绝对是“魂”,而不是
“空”!
公元2008年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必定是不同凡响的一年,5月12日,在这个黑色的日子里,所有的孩子,所有的成人„„所有的中国人,都处在强烈的震惊和悲伤当中。这场震惊世界的里氏8级地震始于北京时间14时28分,地震持续时间约为6秒钟,就是这短短的6秒钟,它使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的汶川县,重演了与32年前的唐山大地震相同的灾难。倾刻间一改往日城市的喧哗与热闹,呈现出的是一片片废墟、一片片狼籍,在地动山摇之后取而代之的就是寂静与唉嚎,是死一般的寂静与唉嚎。就是这短短的几秒钟,死神无情的剥夺了69000余人的生命,导致19000余人失踪,使成千上万的人刹那间失去了亲人、朋友,失去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在此次特大地震当中四川的通信曾一度陷入瘫痪,全国共有4457个基站退出了服务。为了及时了解灾区情况更好的开展、配合救灾工作,中国移动通信在灾难发生的第一时间就派出数只由网络技术骨干组成的抢修队伍赶往受灾地区。移动人冒着生命危险一次人又一次的在余震当中前行。在抢修线路的同时我们还架设多个临时基站以确保通信畅通;灾情就是命令。为了打通通信生命线,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总裁王建宙先生亲临一线指挥救灾工作。在抗震救灾工作中,中国移动共向灾区人民捐款2亿元人民币,捐助物资价值2亿余元,同时还通过提供手机免费加油、赠送充值卡、卫星电话、通信车与中国红十字会联合建立短信捐款平台、减免灾区地区客户手机通信费用、提供免费报平安电话、捐助手机、药品等多种方式,全面为灾区提供救援支
持。
在此期间12580、10086都被赋予了爱的色彩,它们成为了抗震救灾、寻亲、求救的生命热线。哪怕是在生与死的那一刻,移动人也依然全力以赴用生命捍卫职业的操守。面对无情的灾难,移动人和同胞们再次集结,用爱缝合大地的伤口,用情为祖**亲疗伤。
我们要说逝者已去,生者自强。2008,炎黄子孙用爱撑起了民族的脊梁;用情温暖了亲人的伤痛;更用不屈与奋进抒写了奥运史上的辉煌。在这里正德厚生绝不是一句口号,臻于至善绝不是一个梦想,无论是喜还是忧,在祖国人民需要我们的时候,移动人都会义不容辞的用我们的爱为他们撑起一片天!移动人永远都不会忘记,正是祖国人民的支持与信赖才成就了移动事业今天的辉煌。它已经融入到了我们所有移动人的骨子里。
地震和奥运无疑是08年中国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自从2004年7月21日,中国移动与北京奥组委签约,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移动通信服务合作伙伴开始,“更快、更高、更强”的竞技精神就伴随着移动通信事业一路前行。
北京奥运开创了奥运史上通过手机电视直播奥运比赛的新纪元,吸引了120多万观众。同时奥运手机报在赛时为1300多万客户带来快捷、丰盛的奥运信息大餐。奥运史上首次推出面向手机客户的官方网站——奥运官网手机报。掌上奥运累计客户数达四千多万,页面访问量达4.57亿。其8月份的客户数突破了一千万,累计页面访问量约四亿,日访问量峰值约三千万,均创梦网纪录。奥运
快讯随时将最新消息推送到手机屏幕的滚动条上,订阅客户数达184.4万。奥运期间共有两百多万客户通过12580奥运信息服务热线查询各类信息达500多万次,外语查询超过一万次。
仅在奥运开幕式上,鸟巢及周边地区就有超过25万用户在中国移动网上通话,国际漫游用户达到2.3万人。在这样的通信压力下,中国移动网络接通率超过99.9%,掉话率仅为0.22%,创造瞬时移动通信保障的世界新纪录。此外,中国移动在奥运期间推出了三大类共25项专门为服务奥运量身打造的业务,其中至少有10项是奥运历史上的首创。奥运期间,中国移动为4亿多用户提供了三个方向25类信息服务产品,覆盖了奥组委、媒体、观众、运动员、裁判等人群,服务获得一致好评,奥运推进了手机的媒体化应用进程。
奥运期间网络运行稳定,无线接通率为96.34%,掉话率为3.71%,实现了工业和信息化的目标要求。作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残奥会这两在盛会的合作伙伴,中国移动通信技术在此期间,创造了许多个“首次”,刷新了奥运会移动通信的多个历史纪录,成功地完成了服务奥运的任务。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通信保障上,中国移动交出了令人惊叹的亮丽成绩单!
虽然做为商人,但是移动人却从来不会唯利是图。对于中国移动来说,祖国人民的利益就是全体移动人的利益;我们的价值都要由祖国人民的满意来体现。
在中国移动,企业文化永远不是夸夸其谈的泡影。移动人会永远坚守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的道德信仰,继续秉承“正德厚生,臻于至善”的核心价值观在无线通信事业上为广大用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在竞争激烈和多元化的未来,中国移动必将一如既往地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坤厚为舵,以“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进取为桨,去承载实现中国移动基业长青、奉献社会、助力人类文明进步的梦想,再创通信史上辉煌!
第二篇:政府工作报告后,2018年房地产究竟是“进”还是“退”?
政府工作报告后,2018年房地产究竟是“进”还是“退”?
2018年3月5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大会报告过去五年政府工作,对今年工作提出建议。
其中,对2018年政府工作的建议第九条中提到: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要在发展基础上多办利民实事、多解民生难事,兜牢民生底线,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关于房地产市场的论述内容包括:更好解决群众住房问题。启动新的三年棚改攻坚计划,今年开工580万套。加大公租房保障力度,对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要应保尽保,将符合条件的新就业无房职工、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保障范围。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地方主体责任,继续实行差别化调控,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支持居民自住购房需求,培育住房租赁市场,发展共有产权住房。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广大人民群众早日实现安居宜居。
另外,总结今年经济领域的改革重点和亮点主要有三个:一是国企改革,重点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等领域发力,加大战略重组、破产清算等处置“僵尸企业”的改革力度。二是乡村振兴,聚焦农村“三权”分置制度改革,主要是宅基地的“三权分置”制度。三是房地产市场,主要是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而要研究中国经济,就离不开对房地产的分析。从去年开始,市场就对房价比较谨慎。房地产市场在短期行政调控以及长效机制预期影响下,暂时止住其过热势头。而接下来,对于18年,房地产市场将会有哪些方面政策出台,房产调控的导向又将会何去何从?
一、房地产市场调控现状
房地产市场调控势在必行。在短期行政调控手段的影响下,房地产市场初见成效:
(一)多地房贷利率出现上扬
今年开春后,多地房贷利率出现上扬。针对首套房贷利率,北京多数银行仍在维持最低为基准利率1.05倍的利率水平,但有业内人士直言,能够拿到1.05倍利率的刚需人群并不多,执行最普遍的利率是基准利率的1.1倍。另外一个消息,中信银行 确认,暂停北京地区200万元以上个人房屋抵押贷款。这些消息传递出的信号是,今年楼市调控的基调仍将以“从严”为主。
(二)房企资金承压,土地市场流标频现
从近两个月的土地市场看,北京、南京等城市已有多宗土地出现流标或者底价成交。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一线城市等热点城市土地溢价率维持在10%左右,明显低于2015-17年平均30%的溢价率。同时,由于房地产市场持续从紧的调控政策,企业普遍面临资金压力,以往高价抢地的现象正在迅速减少。
(三)房地产市场库存不断走低
从统计局官方数据来看,截止17年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降至5.89亿平米,同比下降15.3%,比16年高点的7.4亿平米减少了20%,目前的库存已经回到14年末水平。其中商品住宅待售面积降至3亿平米,同比下降25%,比16年高点的4.7亿平米减少34%,已经降至13年末水平。
(四)去杠杆收货币,举债下滑,房价受挑战
去杠杆收货币,举债下滑是房价最大的挑战。在过去的10年,中国的地产行业经历了三轮繁荣周期,中国房价在09-10年、12-13年、16-17年经历过三轮大涨,恰好对应中国企业、政府和居民的三轮举债。而在三轮加杠杆之后,中国经济的总债务率水平已经比08年翻番,接近美国金融危机前的水平,不得不开始去杠杆。而去杠杆就意味着收缩货币,央行已经在年初警告大家、未来货币低增将是新常态。
二、楼市长效机制建设将提速,行政调控手段有望渐退
房地产市场在短期调控达到预期效果后,预计长效机制建设将提速,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将成为政策要义。房地产调控会长短结合,短期行政调控手段逐渐退出,长期市场化机制会逐步建立。在土地上,预计今年供地形式会更加多元化。以盘活存量土地为目标,企业、农村集体用地会更加灵活地推向市场,实现土地和住房的多主体供应。
目前关于建立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政策导向的要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建立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二征收房地产税;三实现“租购同权”。下面逐一解读:
(一)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建立
由于住房本身所具有的外部性和公共产品等特性,住房市场又存在不完全竞争,再加上以低收入者为主体的特殊阶层很难通过以效率为主市场机制来解决自身的住房问题。以上种种就决定了低收入居民住房问题难以依靠市场来解决。中低收入群体只有借于助政府的帮助与支持,才能够解决其住房问题或改善居住条件。
2013年11月初,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研究建立城市基础设施、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这意味着,建立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大政方针早已明确,接下来就是如何具体安排和实施的问题。
2015年,时任住建部高官张其光提出成立“国家住房银行”的条件已经成熟,被视为中国版“两房”临近。
本周一,新浪报道称,国家发改委将加快住房制度改革。2018年将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特别是长期租赁。同时,将研究设立国家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提出,无论从建立保障性住房长期稳定、成本低廉的建设资金等角度来看,还是从厘清商业性住房金融和政策性住房金融的边界,保持住房金融体系稳定来看,抑或从我国房地产市场面临调整,未来将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来看,建立政策性住
房金融系统都是非常急迫的改革事项。
(二)房地产税收政策的颁布
在刚刚结束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大会发言人张业遂就房产税问题回答记者提问,称房地产税立法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和财政部牵头组织起草。目前正在加快起草完善法律草案重要问题的论证、内部征求意见等工作,争取早日完成提请常委会初次审议的准备工作。
如果说之前各界对于“要不要征收房地产税”还有争议的话,那么这次大会发言人无疑是释放了鲜明的信号——征收房地产税,已经是确凿无疑的方向。现在舆论最关心的问题已变为,什么时候收,以什么方式收。
国际上的房地产税,是针对所有房屋的普遍征收,而此前重庆、上海则是针对一部分房屋征收。两种不同的征收方面,所面临的困难和所产生的影响截然不同。我们国家最终会采取哪一条路,需要综合评估各方诉求和利益,而不能关起门来轻下决断。今后我们国家的房地产税怎么收,还是存在非常多的讨论空间。
但有一点是需要我们注意的,即使短时间内,房产税的实行还不够现实,但这种政策面的预期,着实向我们透露了国家调控房市的坚决态度。
(三)租售同权制度的执行
房地产领域的风险释放需要长期的过程逐步推进,比如建立租购并举住房制度就需要比较长的过程,这需要立法方面的措施。
“购租并举”4个字在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时便已现身,但之前还是一个只停留在文件中的表述的话,如今“租购并举”已经由“将来时”变为“进行时”,并正在开始加速度。
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2017年7月,住建部等9部委在《关于在人口净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
场的通知》中要求,多措并举,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建设政府住房租赁交易服务平台”就是其中一项措施。
2017年8月28日上午,国土资源部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共同发布《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方案》。该《方案》提出,为增加租赁住房供应,缓解住房供需矛盾,构建购租并举的住房体系,建立健全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国土资源部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根据地方自愿,确定第一批在北京、上海、沈阳、南京、杭州、合肥、厦门、郑州、武汉、广州、佛山、肇庆、成都等13个城市开展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
从2017年统计情况来看,政策颁布后,各地政府主导的住房租赁平台相继亮相。8月21日,成都住房租赁交易服务平台启动试运行,截至11月7日,出租房源信息多达272355条,其中已签约房源268953条;9月29日,杭州住房租赁监管服务平台上线试运行,一个月累计访问量近60万次,累计挂牌房源37244套;10月19日,广州推出政府住房租赁平台“广州智慧阳光租赁平台”;11月1日,由武汉房管局联合中国建设银行打造的武汉住房租赁交易服务平台上线运行;成都住房租赁交易服务平台日前开始试运行,并首次公布一批房产经纪人黑名单。
由“购房”、“炒房”到“租房”,一方面在消除房地产市场的投机属性,同时也是对现有房地产市场库存的盘活,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
相应的,资本都是有逐利效应的,在国家政策的打压下,房市资金必然产生一定的挤出效应,缺少了流动性的市场,必然投资的热情也会逐渐消退。
结语
从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房地产市场现在是有泡沫的,尤其是在一二线城市。而决策层是不希望泡沫继续扩大,但是也不希望现有的泡沫破裂。
那么这就需要短期行政手段让楼市暂时冻起来,等着经济的发展节奏,人们的收入节奏跟上房价的水平,从而减少泡沫的程度;另一方面,楼市的泡沫目前集中在买卖市场,而非租赁市场,决策层是希望能够通过同属于房地产市场的租赁市场来分担买卖市场的负担,从需求的角度化解楼市的过热需求,从而建立起长效机制。进一步缓解长期楼市泡沫的可能发
展速度。
所以,单纯的“炒房”热潮开始逐渐消退。如何化解房市的高库存,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才是接下来的投资主题。
【版权说明】
来源:元立方金服
作者:余小茹
第三篇:经常发朋友圈究竟是好还是坏?
在如今这个微信时代,茶余饭后刷刷朋友圈是每个人的习惯,朋友圈里存在一些总是喜欢发朋友圈的,也有一些大半年才发了一条帮别人转发的朋友圈,经常发朋友圈究竟是好是坏,很多人都有着不同的看法。
有人说:“经常发朋友圈的人大都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反而那些很少发朋友圈的人内向孤僻,自以为超凡脱俗。”
也有人说:“那些爱发朋友圈的人是因为寂寞,身边没有人可以说话,只能说到朋友圈去,而不爱发朋友圈的,正好是因为他们想说话的人就在身边。”
还有人说:“爱发朋友圈的人只是爱炫耀和做作,而不爱发朋友圈的人为人低调深沉。”
爱发朋友圈的人,一天会刷好几条朋友圈,内容如下:
这种刷屏式还毫无意义的朋友圈,其实说实话,真的会让人有点小烦呢。
但是喜欢发朋友圈的人都这样说:
“我发状态传照片,不是为了告诉谁,我吃什么了,做什么了,和谁在一起,更不是要得瑟给谁看。而是有一天自己真的老了,搬着凳子无事可做晒太阳的时候,能拿出自己的流水式日记看一看,回忆一下那年那月,和好朋友在一起的点点滴滴,看看自己年轻时的容颜……证明这个世界我来过,而且活的真实精彩。”
其实喜欢发朋友圈不是坏事,但是如果发的是有意义的朋友圈,别人也会忍不住给你点赞,而那么毫无意义的小事,就没必要往朋友圈发了。
而爱发朋友圈的人,其实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朋友圈里有一个他们喜欢的人,他们发的朋友圈,其实只是为了让那个人看到而已。
有喜欢的人,但是却不敢开口,为了引起那个人的注意,所以总是爱在朋友圈找存在感,希望对方能够发现自己,这样的人也是十分痴情呢。
毕老师认为,无论是为了记录生活还是其他原因经常发朋友圈,都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我们不能去评论别人发朋友圈究竟是好是坏,有时候,我们一个随意的评价,会给别人带来伤害,你朋友圈里是否有一种人,本来很喜欢发朋友圈的,但是突然就不发了。
经常发朋友圈的人,会突然不发了是因为他们承受着舆论的压力,发一条朋友圈总有人在下面指指点点,久了就丧失了发朋友圈的心情。
经常发朋友圈的人,会突然不发了是因为无人理解他们的朋友圈,你发一条朋友圈,没有人和你有一样的想法,总是没有人评论和点赞,久而久之就不发了。
朋友圈是一个小小的交际圈,能加到对方的微信,基本上都是认识的,待人应该善良,不该让恶意的抨击在朋友圈里散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他们选择发不发朋友圈,我们都该尊重,也不是用恶意的语言中伤他们。
所以不要因为别人总是发朋友圈而觉得烦,你要想想,如果你朋友圈的人都不发朋友圈了,那么你岂不是连茶余饭后的这点小习惯都没了。
发不发朋友圈无好坏之分,朋友圈应该是个充满善良的交际圈。
第四篇:企业文化之魂
正直、恭敬、成事、求新
公司导言
1、易明军魂:公司利益高于一切;客户利益至关重要;锲而不舍,攻无不克;忠于公司,忠于职守;严守纪律;简单,快,抢占先机;
2、作为平民子弟的我们,必须利用好特权阶层不能夺走的东西:时间、大脑、勤奋。我们的胜算,在于用好时间,抢占先机。
3、不是公司的现在决定你的未来,而是千百个现在的你决定公司的未来。
4、承担圈有多大,成功圈就有多大。
5、这个社会一直在淘汰有学历的人,但是不会淘汰有学习力的人。
6、做事要多想几条出路,而非多留几条退路。
7、微笑不用成本,但能创造财富。赞美不用花钱,但能产生力量。
8、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你就是专家;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赢家。
9、让别人了解自己的难度远大过你去了解别人的难度。积极主动地去了解客户需求,胜过处心积虑地向客户展示你有多优秀。
10、停止抱怨,你就在通向你想往生活的路上了。
11、什么是失败?放弃就是最大的失败。
12、每天叫醒自己的不是闹钟,是伟大的梦想。
13、有责任心的人,能够做到不因事大而难为,不因事小而不为,不因事多而忘为,不因事杂而错为。
14、人都是逼出来的。一个人,如果不逼自己一把,就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
15、总是看到比自己优秀的人,说明你正在走上坡路;总是看到和自己差不多的人,说明你差不多在混日子;总是看到不如自己的人,说明你正在走下坡路。
16、有能力而且有流程的人永远会做得比有能力而没有流程的人更好。
17、跟自己竞争,与别人合作。
18、大家都没做的,正是你该做的。
19、能生存下来的不是最强的,而是最能适应变化的物种。
第五篇:浅议企业文化之魂
浅议企业文化之魂
在21世纪,谁拥有文化优势,谁就能把握主动权,有文化的企业未必会成功,但没有文化的企业注定不会成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个企业要获得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自始至终有明确的、可实现的目标作牵引。企业文化所形成的智力、凝聚力、创造力、即文化力,是一种无形资产,一种生产力。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长期以来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必将指导着全体员工,为实现企业奋斗目标而不懈追求,它所产生的文化竞争力,将成为公司持久发展的动力。我们要用企业文化铸魂、育人、凝心、塑形。内强素质、外树形象。
(1)企业凝聚力建设。企业凝聚力形成的第一原则是确立理念。人格化己经成为现代企业区别于传统企业的一种标志。而理念是企业人格化的一种根本体现。就如同一个人有他的做人原则一样,理念就是企业员工共同信守的企业哲学。没有理念的企业就是没有灵魂的企业。自然,我们无法想象一个没有灵魂的企业会产生强大的凝聚力
(2)企业竞争力建设。企业竞争力是一个企业的动力。因为竞争能调动企业和员工的潜能。当实施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许许多多的企业是从竞争精神的重新培养开始,把竞争精神的培养作为企业改革的第一步。而企业竞争力形成的第一大因素是价值与利益观念,就是说企业必须建立一套适合竞争力提高的观念。
(3)形成持续不断的创业精神。如何保持旺盛的创业激情是所有成功企业面临的课题。小富即安是农业经济留给我们的一种文化糟柏,它制约着今天许许多多中国企业的发展。今天的竞争是规模经济的竞争,小富不能“安”,大富也不能“安”,要“富而思进”
鲜花因绽放而美丽,艺术家因广阔的舞台而尽情地挥洒,工作因执着而伟大,让我们一起携起手来为新沛的发展而努力工作。
通讯员:胥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