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年中药材重点品种流通分析报告
2013年中药材重点品种流通分析报告近日,商务部发布《2013年中药材重点品种流通分析报告》。《报告》将纳入统计的29种中药材分为根茎类、花类、果实类、菌类和动物类五大类,分别对其2013年市场流通情况、价格波动情况及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对2013年中药材流通的特点进行了概括。《报告》数据采集自85个中药材产地的商务部门、17家中药材市场和6家中药材专业网站。《报告》指出,2013年中药材价格同比上涨的有9种,涨幅较大的品种有人参、当归、附子等根茎类药材,价格同比跌幅的有11种,跌幅较大的是三
七、太子参、丹参、黄芩、水飞蓟等品种。2013年,中药材专业市场交易量开始出现下降,产地与医药企业对接成新趋势,但中药材传统落后的流通方式仍未改变,发展中药材现代物流是推动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未来趋势。
商务部于2012年初建立了中药材重点品种流通分析制度,并连续发布了年度中药材重点品种流通分析报告,对有效引导中药材产销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二篇:《2013年中药材重点品种流通分析报告》
商务部发布《2013年中药材重点品种流通分析报告》
近日,商务部发布《2013年中药材重点品种流通分析报告》。
《报告》将纳入统计的29种中药材分为根茎类、花类、果实类、菌类和动物类五大类,分别对其2013年市场流通情况、价格波动情况及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对2013年中药材流通的特点进行了概括。《报告》数据采集自85个中药材产地的商务部门、17家中药材市场和6家中药材专业网站。
《报告》指出,2013年中药材价格同比上涨的有9种,涨幅较大的品种有人参、当归、附子等根茎类药材,价格同比跌幅的有11种,跌幅较大的是三
七、太子参、丹参、黄芩、水飞蓟等品种。2013年,中药材专业市场交易量开始出现下降,产地与医药企业对接成新趋势,但中药材传统落后的流通方式仍未改变,发展中药材现代物流是推动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未来趋势。
商务部于2012年初建立了中药材重点品种流通分析制度,并连续发布了中药材重点品种流通分析报告,对有效引导中药材产销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逐步掌握中药材流通数据信息,引导中药材种植与销售,促进中药材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商务部于2012年建立了中药材重点品种流通分析系统,并连续发布中药材重点品种流通分析报告。2013年,在以往统计的基础上,商务部进一步扩大了数据采集范围,优化了统计方式。现将2013年全年中药材重点品种流通情况分析如下:
一、中药材重点品种市场流通情况
纳入中药材重点品种流通分析系统的29种中药材的相关流通信息,来源于85个中药材产地的商务部门、17家中药材市场和6家中药材专业网站(名单附后)。为方便分析,现将29种中药材分为根茎类、花类、果实类、菌类和动物类五大类。
(一)根茎类药材。
纳入统计的22种根茎类药材分别为:人参、三
七、川芎、大黄、山药、太子参、元胡、丹参、天麻、半夏、白芷、甘草、地黄、当归、麦冬、牡丹皮、附子、厚朴、党参、黄连、黄芪、黄芩。
人参和三七依然是根茎类药材的代表,其价格涨跌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药材价格波动情况。2013年,全国中药材市场共销售人参约1.6万吨,市场存量约1456.1吨,市场平均价格671.1元/公斤,同比上涨46.7%,继续保持上涨态势;全国中药材市场共销售三七约1.2万吨,市场存量约1787.5吨,其中剪口三七市场平均价格为624.5元/公斤,同比下降25.7%。
(二)花类药材。
金银花是唯一纳入统计的花类中药材,价格呈现稳定态势。据统计,2013年金银花全国种植面积约36万亩,产量约2.6万吨。通过全国中药材市场销售约3105.1吨,市场存量约952.7吨,平均价格115.0元/公斤,同比上涨19.6%。除金银花外,市场还大量流通着山银花。国家药典规定:金银花是忍冬科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初开的花,山银花为忍冬科植物灰毡毛忍冬、红腺忍冬、华南忍冬或黄褐毛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初开的花。金银花与山银花外形酷似,但化学成分有显著不同。山银花的花期更长,产量更高,价格明显低于金银花,因此市面上存在大量金银花、山银花混淆或者恶意添加现象。
(三)果实类药材。
纳入统计的共有4种果实类药材,分别为枸杞、水飞蓟、连翘和山茱萸。其中枸杞主要种植于宁夏和新疆,产量相对稳定,价格变化不大。2013年宁夏枸杞中药材市场的销售量约9030.5吨,价格为45.1元/公斤,较上年下跌5.3%。水飞蓟通过药材市场的销售量为3230.8吨,平均价格为12.5元/公斤,较上年下跌51.2%。水飞蓟近年来国内外需求增长都比较快,尤其是国外市场对水飞蓟提取物的需求增长较快,未来预计水飞蓟价格会呈现较大幅度的上涨。连翘和山茱萸都属于半野生药材,2013年中药材市场的销量分别为2898.7吨和4237.2吨。连翘2013年平均价格为46.55元/公斤,同比上涨28.9%,山茱萸价格约35元/公斤,同比上涨约14.9%。这两种药材供需相对稳定。
(四)菌类药材。
纳入统计的菌类药材只有茯苓。茯苓是药食两用类药材,全国产量约为5.1万吨。全国中药材市场共销售茯苓约5426.4吨,其中白丁4374吨,价格为20.3元/公斤,同比下跌4.9%;统片1052.4吨,价格为18.7元/公斤,同比下降5.9%。茯苓最近几年供求平稳,价格基本稳定。今年安徽等地由于干旱产量略有下降,但是云南等地有增产迹象,总体来看,产销基本平稳。
(五)动物类药材。
纳入统计的动物类药材是鹿茸,包括梅花鹿、新西兰鹿和马鹿3种,其中以梅花鹿鹿茸价格最贵。2013年,梅花鹿鹿茸平均价格为5464.7元/公斤,同比下跌11.1%;马鹿鹿茸平均价格为1600元/公斤,同比下跌24.4%;新西兰鹿平均价格为1275元/公斤,价格呈现下跌态势。近几年,鹿养殖户扩产较多,尤其是新西兰鹿和马鹿的存栏量不断增加,鹿茸产量逐年提高,但品质又不及梅花鹿鹿茸。在供需失衡的情况下,新西兰鹿和马鹿鹿茸的后市价格有可能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
二、中药材重点品种价格波动情况
(一)价格持续上涨品种。
纳入统计的29种药材中,2013年中药材市场中中药材价格同比上涨的有9种,涨幅较大的品种有:人参、当归、附子等根茎类药材。这些品种产地集中,易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如人参价格涨幅较大是因为其被列为新资源食品,市场需求有较大增加,而人参种植周期为6年,短期内难以实现增种扩产,且政府在种参林地审批上趋于严格,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参的产量。
(二)价格持续下跌品种。
价格同比跌幅的有11种,跌幅较大的分别为:三
七、太子参、丹参、黄芩、水飞蓟。与人参产业发展不同,三七的种植基地不需要经过政府严格审批,药农扩种相对容易,且三七的种植周期为三年,扩种相对容易。三七价格连续三年上涨,刺激了药农的种植积极性,主产地文山州纷纷扩大种植面积,快速扩张的种植面积致使产量明显超过需求,市场下行周期已经来临。2013年,三七价格同比下降,其中剪口三七降幅为25.7%,120头三七降幅为51.0%。随着产新期到来,预计三七供应量还将持续增多,后市价格将持续下降。太子参的情况与三七类似,目前价格已经跌为2011年的20%,但是依然没有跌到谷底,预计后市价格会继续下跌。
黄芩也属于同样的情况,黄芩属于多年生草本,主产于河北承德和内蒙古赤峰,由于适应性强,北方地区都可以种植。受2012年价格上涨的影响,2013年主产地都增加了种植面积,其中山西新增种植面积3万亩,承德新增种植面积超过2000亩。扩种自然带来产量的大幅提升,随之而来的是价格的大幅下降。2013年产地价格已由2012年的33元/公斤下降到15.7元/公斤。预计2014年黄芩的种植面积会相应减少,价格有可能回归合理。
(三)价格基本持平品种。
山药、枸杞、厚朴、茯苓、地黄等药材价格涨跌幅都在5%左右,维持相对平稳状态。这些药材基本上以种植为主,比如山药和枸杞,食品应用量要超过药用量,价格波动幅度相对较小。厚朴属于林地经济作物,可以参照市场行情进行收获采伐,价格市场波动相对较小。
三、2013年中药材流通特点
(一)中药材专业市场交易量开始出现下降。
上世纪九十年后期,经原卫生部、国家中医药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保留的17家中药材专业市场中,已有西安万寿路中药材市场、兰州黄河中药材市场、云南昆明菊花园
中药材市场等呈现萎缩态势。纳入统计的29个大宗中药材品种中,有18个品种在中药材专业市场的交易量呈现大幅下滑现象。
(二)产地与医药企业对接成新趋势。
近几年,中药材价格异常波动,对下游医药企业影响很大。不少医药企业为了应对药材原料价格的波动,纷纷在道地产区自建基地或者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和种植大户开展订单生产,绕开中间环节,直接延伸到上游产业链。产地与药企对接模式既保证产品供应,又弥补价格波动带来的损失,已成为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三)中药材传统落后的流通方式仍未改变。
目前我国中药材流通整体上仍为落后的农贸集市交易形式,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低,是我国流通领域现代化程度最低的行业之一。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包装、仓储与养护、物流等流通环节的落后状况尤为突出,已影响到中药产业和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发展中药材现代物流,开展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建设,提升中药材质量,是推动中医药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未来趋势。
第三篇:中药材种植品种如何选择
中药材种植品种如何选择
受国内外回归自然潮流及西药副作用的影响,世界植物药和草药正以30%的年速度递增。我国中药产业作为新兴产业也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在这些形势影响下,我国中药材的生产发展迅速,中药材种植已经成为许多地方调整种植业结构的首选目标,成为许多农民朋友发财致富之路。虽然种植药材可以致富,如桔梗97年种植时每667平方米收入就达万元,不少农民因此发了财。但是种植药材也要承担相应的风险,看到桔梗收益好而纷纷在次年种植的农民,每667平方米毛收益只有几百元,赢利很少。大部分都留在地里不敢起挖,所以“少时是个宝,多时是根草”,是农民朋友对中药材种植非常形象的比喻。因此,掌握好市场行情,选择好种植品种,是中药材种植的重要环节。
中药材的种类很多,在药材市场上销售的常用中药材就有500多种。其中大部分靠采挖野生资源,人工种植的有100多种。有些品种野生资源非常少,但人工种植技术的研究尚未取得突破,如冬虫夏草、肉丛蓉、石斛等还不能种植或不能大面积种植。那么从这100多个品种中,选择什么品种种植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选择品种时首先要看该品种是否适合当地的气候、土壤、灌溉等条件,特别是气候条件。比如,西红花以球茎繁殖,球茎10克以上的才能开花,8克以下一般不开花,适宜在长江中下游较温暖、湿润的地区种植,每年可以繁殖出较大的球茎作种,而且收花较多。在西北、华北和东北因冬季温度低,露地栽培不能正常生长。必须在保护地栽培,而且收花很少,种球越种越小,必须年年购种,划不来,所以在北方地区种植西红花只能以失败告终。又如西洋参、人参、川贝、黄连等必须在冷凉地区,要求冬天有一定时间的低温,才能正常生长发育。这些品种不管它的经济效益有多高,盲目引种就容易失败。一般地说发展当地地产药材比较好,因为适应性没有问题,也有较完善的栽培技术和市场基础。对于新区没有种过药材的地方,一定要先了解药材的生长特性,看能否适宜在本地区种植。
另外还要看药材有无销售渠道,这是农民朋友种植药材最关心的问题。影响种植药材收入的因素较多,主要有:市场价格、种植成本、种源的优劣以及栽培技术等。
栽培技术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药材的产量和质量。如相同条件,有人种植板蓝根667平方米产400千克,收入一千多元,而有的只有100多千克,收入几百元,相差很大。因此掌握好栽培技术也很重要。
药材价格是选择品种时要考虑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每种中药材价格不是一成不变的,大部分药材品种,不同年份,甚至不同月份价格差异能达到几倍、甚至十几倍。因此大家要及时掌握各种信息,种植前可向权威部门咨询,引进好的品种;平时多订阅国家正式出版的有关药材的报刊杂志、当地或邻近地区大药都的药材市场信息报刊等,千万不能相信一些邮寄小报上的“致富信息”和小道消息。通过了解权威信息,经常关心药材价格的变化,分析引起变化的因素,就会发现好的种植品种和时机。由于预测每种药材价格的变化规律趋势有一定难度,在选择种植品种时,除非有很大的把握,一般应该多选几个品种,每年主要当家品种种1~3个,其余品种少量种植或作繁育种源,等待时机好转,再及时扩大面积。
第四篇:中药材产业分析汇报
二、中药材产业化发展存在问题
(一)缺乏政策扶持。一是政府鼓励农民发展药材生产出台的有关扶持奖励政策,受财力影响,标准低、要求高、难兑现;二是药材种植技术含量高,投入大,部分农民因种植和加工缺乏资金投入,贷款无路,使企业难以做大;三是保护力度不够。不管是政府也好,还是药农也好,对野生药材的家种、驯养不够重视,部分药农在采集野生药材特别是珍稀濒危药材时,缺乏合理保护与利用的意识,乱采乱伐,滥猎滥捕,破坏了生态和野生药材资源,政府没有制定相关的保护措施,引导药农合理保护和积极开发。
(二)缺乏科技人才。目前全县16个乡镇农技人员中,懂中药材种植的微乎其微,中药村产业开发归口农业局,医药、卫生等部门懂中药材种植、加工和研究开发的专业人员也为数不多,由于受经济因素及工作条件制约,知识结构不能及时的更新,技术手段不能满足生产实际需要,真正种植技术人员仅在几家中药材企业中。而中药种类繁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同,栽培技术也各有特殊性,我县中药材种植分散在千家万户,传统种植生产方式原始,基本处于粗放型种植阶段。种植户管理意识和水平低,种植中药材的观念陈旧,“靠天收”的意识很浓,没有将中药材生产作为一项产业来经营的思想,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到科学管理 在中药材种植上的重要性,粗放的管理造成中药材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低下,市场竞争力弱。许多种植户因不了解或不能全面掌握中药材的生产、采收、加工技术要点,导致中药材产品质量低、产量少、效益差,甚至错过种植时间,造成欠收或绝收。
(三)缺乏龙头组织。目前,嵩县规模性的中药材生产企业只有顺势药业有限公司一家,且群体小,对中药材种植的拉动作用十分有限。
1、由于缺乏龙头组织,协会运作滞后。中药材协会基础薄弱,发展滞后,大多数农民对专业协会的作用认识不足,不能积极地联合其他种植户组成联合体(专业协会)共闯市场,减少个人 承担的风险,降低流通成本,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2、由于缺乏龙头组织,信息服务滞后。中药材属特殊商品,其生产、加工、销售取决于市场需求,而中药材市场情况千变万化,价格涨跌频繁,信息真假难辨。市场信息不灵已成为我县发展中药材生产的制约瓶颈。第一,我县丰富的野生中药资源未能得到合理开发利用;第二,广大农民不知如何选择适宜本地种植的适销对路品种,不少种植户因信息不灵或受虚假广告的诱惑而盲目引种种植,有的受伪劣或高价药材种子之害,造成经济损失;第三,由于经营风险大,加上对药材认知不足,致使中药材营销经纪人队伍发展缓慢,人数少且年营销额不大,造成中药材产品销售空间小,药材收购大多靠外地客商,价格低甚至难以销售,种植经济效益不能得到保障。
3、由于缺乏龙头组织,基地规模滞后。中药材品种不成规模,分散为千家万户种植,且品种种植多样,产量不成规模,不利于客商收购,生产方式原始,技术含量低,处于粗放型种植阶段,种植盲目性较大,药农抗御风险能力弱。
(四)缺乏专业市场。我县中药材交易市场尚不健全,专业的药材交易或批发市场并未建立起来,迫使药农千家万户找市场,盲目性大、风险大。由于缺市场,客商引不来、留不住,农民千家万户种药找不到市场,药卖不出去,且上当受骗,压级压价时有发生,严重挫伤药农的生产积极性。
嵩县中药材产业化有着良好的发展态势,但要在短期内做大做强还必须采取以下对策。
(一)加大政策扶持,积极营造发展环境。目前我县县委县政府已将中药材种植产业化作为推动全县经济发展战略主攻方向之一。但就目前总的情况来分析,政府仍应在政策方面给予更大优惠,加大推进力度。对我县中药材生产开发的现状,应辨证地分析各种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变自生自长为积极引导,变盲目生产为对接市场,变零星种植为规模生产,努力做到扬长避短,掌握主动。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针对中药材产业的特殊性,各部门要加强协作,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协调、解决中药材发展中的各种问题。要增强服务意识,简化办理程序,提高办理效率。
2、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和出宣传栏、黑板报等进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积极争取全县上下的理解、支持和参与。新闻媒体、科普宣传部门要为药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加强对产业形象、产业内容的宣传和对农户科普知识的宣传力度,全县上下形成合力,推动中药材产业的快速发展。
3、优化政策,重点扶持。实行以奖代补政策扶持龙头企业、种植户上规模、上水平,发挥带动效应。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中药材科技开发、技术鉴定等。财政、金融部门对企业和农户资金方面的扶持、服务要到位。制定完善中药材项目开发信贷风险防范机制。
(二)坚持科技领先,强力推进科技兴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更需要领先的科技来武装,才能在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根据当前中药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科技领先工作中要抓住五个环节,一是品种要先进,对落后品种要进行淘汰、改良,提纯复壮,以良种良苗保证高产高效。二是进行高效栽培技术的组装配套,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三是立足加工企业的工艺改造延伸产业链条,由目前的出售原料为主,逐步过渡到以出售成药、半成药为主,实现深加工,增加附加值。四是实行标准化生产,从栽植过程、生产环境、加工工艺等实行全方位质量跟踪监控,确保中药材产品达到绿色、环保标准。五是加强技术培训,确保中药材优质高产。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培育和引进技术人才。要重在培育,选择一批有文化、有意识、有事业心、懂技术的中青年农民进行集中培训,培养一批自己的科技种药人才;或从大专院校毕业生中引进一批从事种植、加工、流通等专业技术人才,形成有较强实力的中药材专业科技队伍;组织专业培训和送科技下乡,努力提高种植户的种植技术和产品质量,确保增收增效;发挥科技示范作用,将专业种植或经销大户发展成为种植经销科技户,带动种植技术的推广。
(三)培育龙头组织,精心做大产业规模。中药材种植要发展,必须打破一家一户,各自为政、分散种植的局面,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路子,才能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带动药材事业的发展。而培育龙头组织是壮大产业规模的有效手段。为此,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五篇:中药材烘干报告
隧道式红外烘干设备用于中药材烘干的市
场分析报告
第一部分 中药饮片市场现状及相关企业信息
一、中药材市场现状
中医中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到现在已经两千多年了。中药饮片是中药材经过按中医药理论、中药炮制方法,经过加工炮制后可直接用于中药临床的中药。这个概念表明,中药材、中药饮片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中药饮片包括了部分经产地加工的中药切片(包括切段、块、瓣),原形药材饮片以及经过切割(在产地加工的基础上)、炮灸的饮片。对于前两类,管理上应视为中药材,只是根据中医药理论在配方、制剂时作饮片理解。而管理意义上的饮片概念应理解为根据调配或制剂的需要,对经产地加工的净药材进一步切制、炮灸而成的成品称为中药饮片。
国内传统的中药材产地目前,中药饮片市场发展快速、市场前景广阔。截止至2010年,国内中药饮片市场发展全国中药材家种品种(区别于野生品种)达300多种,种植面积500万亩以上,年产量5亿多公斤,全国已建立中药材生产基地600多个。2010年全国中药饮片炮制机械标准化正式启程,《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颁布实施,国内首个中药饮片技术创新联盟成立,国内中药企业积极“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
但是目前国内中药饮片行业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道地药材越来越少;炮制标准不统一;炮制机械亟待标准化等。另外种植户受利益驱动,盲目跟风种植导致供大于求,中药饮片在市场上无序竞争,生产者信心不足;行业标准混乱,缺乏名牌产品,产业没有旗舰企业;中医药教育体系严重落后,中药饮片基础研究后继乏人等诸多因素也严重制约影响中药饮片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中药饮片加工行业重点企业
天津天士力集团
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江中药业集团
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 重庆太极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康恩贝集团有限公司
第二部分 现有中药材烘干方法及对比
一、我国中草药干燥发展历史及传统干燥方法
现代中草药干燥技术就是为保证中草药性味及有效成分,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对中草药进行适当干燥处理,包括在常压或减压环境中以传到、对流、辐射方式或在高频电场内加热使之干燥,以促使水分蒸发,达到要求含水率,保持较好的产品品质,便于包装、贮藏、运输。目前我国中草药干燥主要采用的是晒干、阴干(风干)和烘干工艺。
1.晒干、阴干:在我国历史悠久,是最经济的一种办法。成本很低,带存在着干燥时间长,有效成分破坏大,遇阴雨天气易霉烂变质,易被灰尘、蝇鼠干燥污染等缺点。
2.烘炕法。此法是一种传统的、简便经济的药材干燥方法。应用该法要事先在室内或大棚内垒1个或数个长方形火炕,火炕宽约1.5m,长度可根据药材多少而定,火炕下面每隔80cm留1个能开关的小门以便添加燃料。尔后,在其中放置1个火炉,火炉的火口处要架1块铁板,以防火苗上升,烤坏药材,且亦可分散热量。炕垒到1.2~1.5m高时,每隔60cm横放1根直径3~4cm的圆钢管,钢管上面铺放金属丝网,丝网上面再覆以泥巴,然后再把火炕加高60cm即可。点燃火炉,把火炕及覆盖的泥巴烘干,将药材依先大后小的层次置于炕槽内,但不要装得太满,以30~40cm厚为宜,上面覆盖麻袋、草帘等。有大量蒸气冒起时,要及时掀开麻袋或草帘,并注意上下翻动药材,直到炕干为止。该法适用于川芎、泽泻、桔梗等药材的干燥。干燥过程要注意掌握火候,以免将药材烤焦,还要根据不同药材的特别要求,分别掌握干燥程度。
3.烘房干燥:烘房主要是由砖、水泥结构建造,已燃烧煤、柴为热源,通过抽风或鼓风进行湿热传递干燥中草药,成本低廉,一次烘干量大,适合偏远、工业基础差、资源丰富的地区采用,主要缺点是温度不易控制,烘干不均匀,能耗高,时间长,产品品质差。4.厢式烘干机:结构简单,对小批量中草药干燥应用十分广泛。干燥时,将中草药摊散在有孔的托盘上,托盘叠放在带搁架的轨道车上,推入干燥室进行干燥。实际操作中,常需数次变换轨道车,或调换托盘的位置,以获得干燥均匀的产品,操作费时、费人工、且单位水分蒸发费用也较高。
5.网带式干燥机:中草药均匀地铺在网带上,由传动装置拖动,在干燥机内循环移动。该机自动化程度高,工作连续,易于操作,尤其可适应多种中草药的干燥,因而常被选用。缺点是料温不均匀,常失去药性。
6.隧道式干燥机:烘干时将装有中草药的料盘放在小车搁架上,随小车由隧道的一端进入,从另一端出来,在移动过程中得以干燥。该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半自动化操作、投资省、处理量大的特点,广泛应用于中草药的干燥作业。
7.翻板式干燥机:中草药由上料机送至翻版最上层,然后翻版打开,药料降落至下层,在第二层翻版上进行干燥,翻板再打开,药料再落下,依此循环干燥,完成一个干燥周期。该机的特点是干燥层多;缺点是配气不均,致使各层温度不均。
8.振动流化床干燥:振动使中草药抛起并翻动,悬浮于干燥介质中,接触面积大,受热均匀,对保持药性有所改善,但难于适应各种规格中草药干燥。
上述几种方式多采用热风干燥原理,生产成本急哦地,因此广泛采用。但有效成分损失也都较大,甚至有严重的品质衰退现象。为提高热风干燥生产效率,工业上往往允许有较高的料温、较厚的料层,造成中草药药用成分发生热分解,引起变色、性味消失、品质不佳等缺陷。允许料温和料层已经成为制约工业化生产的严重问题,不适当的料温和料层厚度不能对中草药的干燥品质起到很好的保持作用。
另外,中草药干燥前需要适当的预处理,以调节性味、消除毒性、降低初含水率,但由于程序较繁杂、费工时,实际干燥生产过程中往往不重视或者忽略:干燥过程中自动化程度不高,不能分时间段对中草药的含水率、水分活度,以及干燥介质的温度、湿度、流速等进行自动监控,都造成干燥品质不佳,最终含水率不符合要求,严重影响中草药产品的品质。
二、新型中草药干燥技术在我国的发展趋势
随着中草药干燥暴露出的问题,人们对干燥品质的提高、能耗的降低、操作的可靠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干燥将朝着提高产品品质、有效利用能源、减少环境影响、运用计算机提高自控水平、操作简单等方向发展。当前结合中草药的特性,正在开发应用的干燥技术主要有:真空冷冻、微博、远红外、太阳能干燥等。
1.真空冷冻干燥:真空冷冻干燥是指在高真空状态下,使物料中的水冻结成冰,然后直接升华成汽的方法。中草药汁是一种复杂的流体,要完成冻结并直接由固相转变为气相,温度和压力至少要控制在谁的三相点以下,因此整个干燥过程要在低温下进行,以有效地防止热敏性物质的氧化变性,获得色泽保真(原色)、有效成分损失少、性味浓厚的理想干燥产品。目前,贵重中草药生产采用真空冷冻技术的有人参、鹿茸、鹿鞭、冬虫夏草、山药、灵芝地黄等。真空冷冻干燥与其他工艺相比,设备昂贵,加工成本高,但它是保证中草药干燥品质的较佳工艺,增值率高,被十分广泛地应用到生产实际中去。2.微波干燥:微波干燥是指利用微波能量使物料中水分汽化的过程。微波加热穿透性强,能使中草药表里温升均匀,微波能量达到中草药物料深层转换成热能,使深层水分迅速蒸发形成较高的内部蒸汽压,消除干燥表面常见的皱皮萎缩现象,较好的保持干燥品质,这是常规加热干燥所不及的。同时微波还对物料伴随着生物效应(非热效应),在较短时间内杀死虫卵和大肠杆菌、芽孢等微生物。有资料表明,采用微波干燥技术对人参、鹿茸、天麻等贵重药材进行干燥、热效率高,品质很好。微波干燥作为一门先进工艺,技术上是可行的,但生产成本较高,使用时还对监控手段和供电条件有苛刻要求,所以目前还未能大规模应用。
3.远红外干燥:是指利用远红外辐射元件发出的远红外线被物料吸收,直接转变成热能而进行的加热干燥。新鲜的中草药含有丰富的水分,在远红外区能强烈得吸收远红外线,反复产生共振发热,水分不断受热蒸发,实现中草药的干燥。远红外干燥设备简单,辐照均匀,干燥速度快,干燥时间约为热风干燥的十分之一左右。生产效率高,可连续操作,实现温度、风量、进料的自动控制,不会引起中草药物理结构的变化,较好地保持性味及有效成分。远红外干燥常与振动流化床、微波技术相结合,能耗低,在中草药的实际干燥生产中普遍应用。籽仁果米类药材均可采用该法干燥。
4.太阳能干燥:太阳能干燥是利用太阳辐射的热能,将湿物料中的水分蒸发除去的干燥方法。例如:太阳能热箱是一种装有透明覆盖物的箱式设施,箱内壁涂成黑色,利用黑色内表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太阳辐射强时,贮存部分能量,控制热空气温度,避免过度干燥。太阳辐射弱或无太阳辐射时,提取贮存的热量进行干燥作业。中草药采用太阳能干燥可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一方面中草药含水量高,干燥时耗能大;另一方面中草药的性味相当重要,不宜采用高温快速干燥。太阳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且无污染的能源,开发利用太阳能干燥中草药具有深远的意义。
以上干燥技术在我国中草药的干燥中已有部分应用,如采用微波远红外技术干燥人参,用真空冷冻干燥设备干燥天麻、灵芝,利用热泵干燥鹿茸、淮山和北茂等。
第三部分 圣泰科隧道式红外烘干设备的特点及优缺点分析
我公司引进美国航天科技的红外线及气流JET技术研发的高效节能的新一代红外烘干设备,在全球率先采用了匹配加热干燥技术。与传统红外烘干及其他烘干方式相比,我公司产品具有以下优势:
1、点对点的辐射热传递方式以及几乎为零的空气热损失可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的全部能量合理有效的利用,因此整台设备可节能60%以上;
2、透明度高、反射率强、灯丝优的圣泰科灯管使设备的加热效率更高且更节能;
3、根据我公司对加热物体波长的检测,再通过波长匹配理论而设计的加热方案,可使加热效果更好、更快且用电更少;
4、5、“表里如一”的干燥方式可提高工件的品质;
由于中波及短波波长能很非常好的匹配大多数材料的吸收光谱,因此可有效适应不同工件的需求;
6、先进的控制系统可提高加热效率,在控制部分,我们采用智能软件PLC控制系统,在温控方面,我们有独到的经验;
7、8、我们引进(JET)喷射技术,使烘干更高效、更节能; 我们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烘道保温技术,可使烘干设备的表面温度几乎接近于环境温度。
与其他物件的要求不同,含水率高、批量大、干燥温度低是中药材干燥的特点,现有的各种类型的干燥机大多难以适应。因此,大部分饮片生产企业仍采用烘房、凉晒方式干燥饮片,不仅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有效成分损失大、物料损耗大,中药饮片干燥是亟待解决,也必须解决的课题。采用红外干燥,不仅可使饮片的纤维结构疏松与细胞破裂,易粉碎、易溶解、吸收,而且可杀灭微生物,是一种既符合“GMP”要求,又提高疗效的设备,市场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