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网院金融学导论期末复习之简答题(含五篇)

时间:2019-05-12 02:34: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上海交通大学网院金融学导论期末复习之简答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上海交通大学网院金融学导论期末复习之简答题》。

第一篇:上海交通大学网院金融学导论期末复习之简答题

五、简答题

1.主要的资金融通方式有哪些,它们各自的优劣势是什么?

资产融资的方式有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方式。在直接融资过程中,资金短缺者通过金融市场直接向资金盈余者发放股票、债券等索取权凭证直接获取所需要的资金。其优点是避开了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资金供求双方直接进行交易,因此可以节约交易成本。其缺点是资金盈余者要承担比较大的风险。

在间接融资过程中,资金短缺者与资金盈余者并不直接发生直接的金融联系,而是通过银行等中介机构联系在一起。其优点是只要金融中介机构能够按时还本付息,资金盈余者就不会有风险,因此,这种融资方式对资金盈余者而言具有较小的风险。其缺点是资金短缺者在签订贷款协议时,会有很多附加条件,以至于资金短缺者很难在需求量和时间上得到保证,资金的用途也往往受到严格的限制。

2.金融体系的主体有哪些?

金融体系主体主要有政府部门、中央银行、金融中介、工商企业、居民个人和外国参与者等,各主体特性不同,在金融市场上起到的作用也各不相同。其中,金融中介金融市场上最大的买方和卖方,金融中介分为存款类金融中介和非存款类金融中介两大类。存款性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储贷协会、信用合作社等。非存款性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和存款性金融机构吸收公众存款不同,它是通过发行证券或者以契约性的方式来聚集社会闲散资金。非存款性金融机构包括证券公司、保险公司、投资基金等。

3.金融市场主要有哪些功能?

金融市场最基本的功能是充当联结储蓄者与投资者的桥梁,对资本进行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配置,即通俗意义上的融资功能。融资功能的一方表现为聚敛功能,另一方面表现为配置功能。但融资并非金融市场的唯一功能,金融市场在融资过程中又派生出许多新的功能,比如风险管理功能、交易功能、反映功能等。

4.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中国人民银行把货币划分为哪些层次?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把货币层次划分为以下三类,分别是M0、M1、M2。M0,即流通在外通货,包括居民手中的现金和企业单位的备用金,不包括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M1是狭义货币,由M0加上商业银行活期存款构成。M2是广义货币,由狭义货币加准货币构成。准货币是指流动性较差,但在短期中可转换成现金的账户。

1.简述商业银行经营的三原则?

商业银行和其他企业一样,它的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商业银行的管理者们形成了三条基本的银行管理原则,即安全性原则、流动性原则和盈利性原则。

安全性原则要求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必须保持足够的清偿能力,经得起重大风险和损失,能够随时应付客户提存,使客户对银行保持坚定的信任。流动性原则是指商业银行随时应付客户提存以及银行支付需要的能力。盈利性原则是指商业银行在其经营活动中获取利润的能力,它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基本动力。

2.简述商业银行的职能?

商业银行具有如下四个方面的职能:信用中介职能、支付中介职能、信用创造职能和金融服务职能。信用中介职能指商业银行通过吸收存款,把社会上的各种闲置资金集中起来,再通过贷款业务,把这些资金投入到需要资金的社会经济各部门,从而在不增加社会货币资金总量的情况下,提高整个社会货币资金的增值能力。支付中介职能指商业银行作为货币经营机构,具有为客户保管、出纳和代理支付货币的功能。信用创造职能指商业银行作为能够吸收活期存款、开设支票账户的金融机构,在缴纳法定存款准备金和保留一定库存现金后,可运用自己所吸收的存款发放贷款。在支票流通和转账结算的过程中,贷款又转化为派生存款,商业银行利用派生存款再增发新的贷款,进而又产生新的派生存款„„最后在银行系统中形成数倍于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金融服务职能是指商业银行利用其在社会经济中的特殊地位,通过在支付中介和信用中介过程中获得的大量信息,利用自身技术优势、良好的信誉和雄厚的资金力量,为客户提供担保、代收代付、财务咨询、现金管理、基金管理、资产管理等各种服务。

3.为什么说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

中央银行被称为是银行的银行,这是因为是指中央银行具有作为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最后的贷款人,并为它们办理结算等业务的职能。中央银行的这个职能是影响商业银行运作,实现宏观调控的最重要条件和保障。具体体现在三方面,即集中保管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作为最后的贷款人,为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提供信贷资金,办理商业银行之间清算业务。

4.以美联储系统的模式为例,谈谈你对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看法。

总体看来,衡量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标准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组织和人事独立性标准,主要看中央银行是否隶属于政府,政府对中央银行高级决策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任免程序的控制能力。如美联储的最高决策单位理事会的7名成员由总统任命,参议院核准,任期14年,期满后不再连任,因此理事不必为争取连任而迎合总统的意见。此外,理事的任命为轮流制,总统一次只能任命部分比例的理事,理事任期相互错开,正常情况下每两年才有1人届满,即总统在任期内只能提名2名理事,总统 想控制整个理事会是不大可能的。通过以上安排,美联储保持了其独立性。

2、职能独立性标准,主要看中央银行是否能独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如何解决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之间的冲突,是否有为政府赤字融资的强制性义务。美国中央银行可以独立制定货币政策,不受政府干涉货币政策的实施,如果与政府发生矛盾,只能通过协商解决。

3、经济独立性标准

主要看中央银行是否有可独立支配的财源,是否有赖于财政拨款。美国的中央银行美联储则是私人性质的,其分布在美国各地的12家联邦储备银行的资金,全都来源于会员银行。

1.银行承兑票据市场的运作流程是什么?

银行承兑票据市场的运作在两个市场进行:

1.初级市场.银行承兑汇票的一级市场是指银行承兑汇票的发行市场,它由出票和承兑两个环节构成,二者缺一不可。(1)出票。出票是指出票人签发票据并将其交付给收款人的票据行为。它包括两个行为:一是按照法定格式做成票据,二是将票据交付给收款人。这样汇票从出票人那里转移到收款人那里。(2)承兑。承兑是指汇票付款人承诺在汇票到期日支付汇票金额的票据行为。汇票承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付款人一经承兑,就叫做承兑人,是汇票的主债务人。

2.二级市场.二级市场由票据交易商、商业银行、中央银行、保险公司、以及其他金融机构等一系列的参与者和贴现、转贴现与再贴现等一系列的交易行为组成。

(1)背书。银行承兑汇票的贴现、转贴现与再贴现等票据转让行为都必须以背书为前提。背书是以将票据权利转让给他人为目的的票据行为,经过背书,汇票权利即由背书人转移给被背书人。

(2)贴现。贴现就是汇票持有人为了取得现款,将未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以贴付自贴现日起至汇票到期日止的利息向银行或其他贴现机构所作的汇票转让。

(3)转贴现。转贴现就是办理贴现业务的银行将其贴现收进的未到期票据,再向其他银行或贴现机构进行贴现的票据转让行为,是金融机构之间相互融通资金的一种形式。

(4)再贴现。再贴现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以其特有的未到期汇票,(向中央银行所作的票据转让行为。它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融通资金的一种形式,是中央银行的授信业务。

2.证券投资基金的分类主要有什么?

根据组织形式划分,可将基金划分为公司型基金和契约型基金两类。

根据基金单位总额是否可改变(增加或赎回),可将基金分为开放型基金和封闭型基金两种。根据投资目标,可将基金分为收入型基金、成长型基金和平衡型基金。

按投资对象划分,基金主要可分为股票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市场基金、指数基金、期货基金等。

3.回购利率的决定因素有哪些?

回购协议利率是衡量回购协议交易中借款人(证券出售者)向贷款人(证券购买者)所支付报酬的比例。由于回购协议利率反映了回购交易活动中的证券购买者所承担的各种风险,所以,它取决于多种因素,这些因素主要有:一是用于回购的证券性质。一般证券的信用度越高,流动性越强,回购利率就越低,否则,利率就会相对来说高一些。二是回购期限的长短。一般来说,期限越长,不确定因素越多,因而利率也应高一些。三是交割的条件。如果采用实物交割的方式,回购利率就会较低,如果采用其它交割方式,则利率就会相对高一些。四是货币市场中其它子市场的相对利率水平。

4.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购买力平价理论揭示了汇率变动的长期原因。该理论的基本思想是:本国人之所以需要外国货币或外国人需要本国货币,是因为这两种货币在各发行国均具有对商品的购买力。以本国货币交换外国货币,其实质就是以本国货币的购买力去交换外国货币的购买力。因此,两种货币间的汇率决定于两国货币各自所具有的购买力之比(绝对购买力平价学说),汇率的变动也取决于两国 货币购买力的变动(相对购买力平价学说)。

绝对购买力平价是指一定时点上两国货币的均衡汇率取决于两国物价水平,是以一价定律为基础的。相对购买力平价学说将汇率在一段时期内的变动归因于两个国家在这段时期中的物价或货币购买力的变动。这就是说,在一定时期内,汇率的变化与同一时期内两国物价水平的相对变动成比例,即相对购买力平价意味着汇率升降是由两国的通胀率决定的。

1.简要分析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

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包括:

(1)存款准备金比率。准备金率与货币供给成反方向变动,中央银行提高准备金率,货币供给下降;反之,中央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货币供给增加。(2)中央银行买卖信用证券的数量。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货币供给倍数增加;卖出有价证券,货币供给倍数减少。(3)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贷款、贴现政策的松紧。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货币供给倍数增加。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商货币供给倍数减少。(4)计算机技术在金融业的运用。计算机技术在金融业运用越普及越深入,超额准备和现金漏损都减少,货币供给增加。反过来,超额准备和现金漏损都增加,货币供给减少。(5)公众的持币倾向。公众的持币倾向越强,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就减少,货币乘数也下降,货币供给减少。公众的持币倾向越弱,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增加,货币供给增加。

此外,影响中国货币供给的因素还有国际收支状况、存贷款比例管理、贷款指标管理和央票发行规模。

2.简要分析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

货币需求可以分成微观和宏观的,微观的是指个人和经济单位持有的货币,宏观的则是指整个社会的货币需求,也就是所有个人和经济单位货币需求的加总。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一些:

(1)国民收入:货币需求与国民收入成同方向变动。但国民收入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有一定的滞后效应。(2)物价水平:货币需求与物价水平同方向变动。(3)利率高低:货币需求与利率反方向变动。

(4)预防考虑:公众持有货币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防范不确定事件,因为预防考虑是不确定的,因人而异的,所以,因为预防而持有的货币需求服从不确定事件发生的概率分布。(5)IT行业的发展及其在金融业的运用:IT行业越发展,在金融业的运用越普遍,货币需求就越少,反之则货币需求越多。

(6)对未来的预期:所有变量对公众货币需求的影响都不仅是静态的,而且是动态的。因为动态是指这些变量的变动趋势,它不是现实发生的,而是未来可能发生的,而可能发生的变量则在公众的预期之中。

3.什么是货币政策时滞,它由哪些部分构成?

货币政策从制定到获得主要的或全部的效果,必须经过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即称为时滞。时滞由两部分组成: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内部时滞是指在经济与金融形势发生变化时,中央银行认识到需要调整货币政策,到着手制定货币政策,再到实施货币政策所需要的时间。内部时滞分为认知时滞和决策时滞。认知时滞是指中央银行认知需要调整政策所需要花费的时间;决策时滞指指从中央银行认识到需要改变现行货币政策到提出一项新的货币政策,并加以实施所需的时间。内部时滞的长短取决于货币当局对经济形势发展的预见能力、制定对策的效率和行动的决心等。外部时滞就是传导时滞,是指中央银行采取行动到货币政策最终发生作用所需耗用的时间。外部时滞主要由客观的经济和金融运行状况所决定。

4.简述通货膨胀对经济影响的不同观点。

关于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一般有三种观点,即促进论、促退论和中性论。

(1)促进论.认为通货膨胀对经济有促进作用的主要理由是:①政府可通过通货膨胀政策,增加预算赤字、扩大投资来刺激有效需求,推动经济增长;②通货膨胀增加富裕阶层的储蓄倾向,进而提高社会的储蓄率,从而促进经济增长;③公众对通货膨胀认知有时滞,在此期间,物价上涨而名义工资未发生变化,企业利润增加,这就刺激投资,增加总供给,推动经济增长。

(2)促退论.促退论认为,长期的通货膨胀会降低经济运行的效率、阻碍经济的正常成长。其理由主要是:①通贷膨胀造成纸币贬值,影响货币职能的正常发挥。②通货膨胀降低借款成本,诱发过度的资金需求,削弱金融体系的营运效率。③通货膨胀不利于调动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④通货膨胀破坏正常的信用关系⑤通货膨胀造成国内商品价格上涨超过国际市场价格,阻碍本国商品的出口,导致国民收入减少。⑥当通货膨胀加速发展时,为防止恶性通货膨胀,政府可能实行全面的价格管制,这就会削弱经济的活力。此外,通货膨胀还会扰乱正常的商品流通,加剧供求矛盾,助长投机活动,引起资本外流和国际收支的恶化。

(3)中性论.少数经济学家认为,通货膨胀对实际经济的影响是中性的。因为公众能预期到通货膨胀的影响,并且提前采取行动,这就没有商品价格上升领先于要素价格上升的时间,企业没有机会赚取超额利润,生产投资不会扩大,就业不会增加,只剩下物价的上升。

1.理解金融创新的含义及其特点

金融创新:是指金融领域内各种金融要素实现新的组合。即金融机构为了生存、发展和迎合客户需要而创造出的新的金融产品、新的金融交易方式、以及新的金融市场与新的金融机构的出现。

这个概念包含四方面的内容:金融创新的主体是金融机构;金融创新的目的是盈利和效率;金融创新的本质是金融要素的重新组合,即流动性、收益性、风险性的重新组合;金融创新的表现形式是金融业务、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工具的创新。

金融创新伴随着金融业的发展而发展,表现出三个特点:(1)金融创新是在传统业务的基础上,适应现代经济发展需要对金融业务进行的一次革命。(2)它是适应现代经济理论发展对金融领域的新要求而产生的。(3)它是适应金融国际化、市场化、自由化的要求而产生的。

2.阐述金融创新的国际背景。

(1)欧洲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发展,标志着国际金融市场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它为金融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全球性“石油危机”及“石油美元”的形成及其回流冲击着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市场,拥有巨额“石油美元”的国家,为了规避利率和汇率波动可能带来的损失,需要寻找合适的融资方式和新型金融工具。同时那些国际收支顺差国也需要新的金融工具满足资本增殖的需要。

(3)国际债务危机加剧了国际金融的不稳定,为了解决现实的危机和避免以后发生类似情况,出现了许多新的融资工具和融资方式。

3.金融创新的直接导因是什么,它是如何导致金融创新的?

(1)科学技术革命和世界范围金融管制的放松是金融创新的直接导因

(2)20世纪70年代发生的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其核心是微电子技术,它的广泛运用,为金融创新创造了物质基础。

(3)世界范围的金融管制的放松。首先,由于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高通货膨胀率带来了高名义利率,使大量资金从银行流出,出现金融机构“非中介化”现象。其次,电子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不断进步,为金融机构进行金融业务创新提供了物质条件。再次,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导致全球性的放松管制,并引发全面的金融创新。

4.对金融机构的预防性监管措施主要有哪些?

(1)市场准入;(2)资本充足性监管;(3)流动性监管;(4)业务范围限制;(5)资产分散化管理;

(6)外汇风险管理;(7)外债管理

第二篇:上海交通大学网院金融学导论期末复习之判断题

一、判断题

1.俗话说的“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体现的金融学原理是分散化投资可以降低风险。(√)

2.对于一个经济系统而言,金融体系必须是一个能自我平衡的体系,否则将会引发金融危机、经济危机乃至政治危机。(√)

3.20世纪90年代以来,传统的银行业务正在遭受来自证券业、保险和基金组织的侵蚀,世界金融体系越来越显得多元化,银行作为各国金融体系的信贷中心、结算中心和现金出纳中心的地位已不复存在。(×)4.钱、货币、通货、现金都是一回事,银行卡也是货币。(×)

5.所谓“流通中的货币”就是现金,即发挥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和发挥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的总和。(×)6.信用货币虽然本身没有价值,但由于其能够发挥货币的职能,所以构成社会财富的组成部分。(√)7.电子货币作为一种信用货币,预示着无现金社会的发展趋势,即完全没有货币的社会。(×)8.目前,世界各国普遍以金融资产安全性的强弱作为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9.我国M1层次的货币口径是:M1=流通中现金+定期存款。(×)10.在纸币本位制下,如果在同一市场上出现两种以上可流通纸币,会导致实际价值较低的货币排斥实际价值高的货币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11.货币制度最基本的内容是确定货币名称和货币单位,货币名称和货币单位确定了,一国的货币制度也就确定了(×)12.金融市场被称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这实际上指的就是金融市场的调节功能。(×)13.资本市场是指以期限在1年以内的金融工具为交易对象的短期金融市场。(×)14.金融产品的收益性与流动性一般是反向变动,收益性越强,流动性越差。(×)15.我们经常说高风险高收益,是说只要投资者承担高风险,就可以获得高收益。(×)1.商业银行创造信用的能力不受任何条件的限制。(×)

2.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基本区别在于商业银行是唯一吸收活期存款、开设支票存款账户的金融中介机构。(√)3.分业经营限制了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活力,不利于提高资金的配置与使用效率。(√)4.票据贴现是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5.结算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传统资产业务。(×)

6.在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中,流动性是一项重要原则,因此,商业银行应该保留尽可能多的现金准备。(×)7.一般来说,流动性较强的资产盈利性也比较好。(×)

8.根据负债管理理论进行经营的银行,容易出现经营风险增大的问题。(√)

9.在现代经济活动中,一切货币供给都是通过银行体系实现的,中央银行发行现金,商业银行则提供存款货币。(×)10.中央银行作为特殊的金融机构,一般不经营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普通金融业务。(√)11.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所以,除中央银行外,任何其他金融机构的行为都不会影响货币供给。(×)12.通常,政府的收入与支出均通过财政部门在中央银行内开立的各种账户进行。(√)13.中央银行对银行再贴现或再贷款,会导致基础货币等量增加。(√)

14.各国中央银行的独立程度虽然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没有一家中央银行能够完全独立于政府之外。(√)15.中央银行是整个宏观调控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门,因此,其行为目标自始自终与政府目标是一致的。(×)1.同业拆借利率是一些国家中央银行进行调控的中介指标,发挥着表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意图和效果的作用。(√)2.银行承兑汇票的第一责任人是出票人。(×)

3.短期国债以贴现方式进行,投资者的收益是证券的购买价与证券面额之间的差额。(√)4.资本市场中的股票、债券和投资基金都是一种直接的证券投资方式。(×)5.场外交易是股票流通的主要组织方式。(×)

6.第四市场的股票交易主要发生在证券商和机构投资者之间。(×)

7.一般而言,债券私募发行多采用直接发行方式,公募发行则多采用间接发行方式。(√)8.债券的发行利率或票面利率等于投资债券的实际收益率。(×)

9.一般来讲,单利计息的债券,其票面利率应高于复利计息和贴现计息债券的票面利率。(√)10.英国传统上外汇采用直接标价方法。(×)

11.成长型基金以追求资本增值为主,股利分配仅占投资收益的一小部分。(√)12.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一国的物价变动是外汇汇率涨落的结果。(×)13.外汇柜台市场是一种无固定场所及无固定开盘和收盘时间的外汇市场。(√)14.根据利率平价说,利率相对较高国家的货币未来升水的可能性较大。(×)

15.间接套汇是指利用三个或三个以上不同外汇市场中三种或多种不同货币之间交叉汇率的差异,进行买卖赚取汇价收益。(√)1.一般来说,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能够加以直接控制的,而货币乘数则是中央银行不能完全控制的。(√)2.凡是影响或决定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的因素,就是影响或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

3.货币供给之所以是一个内生变量,主要是因为货币当局能够对货币乘数实施直接或完全的控制。(√)4.在基础货币一定的条件下,货币乘数决定了货币供给的总量。(√)5.在现代货币供给理论中,现金漏损意味着商业银行体系准备金的流失。(√)6.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可测性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对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能对该金融变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能够较准确地控制金融变量的变动状况及其变动趋势。(×)

7.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8.中央银行买入政府债券会使整个商业银行体系的准备金减少。(×)9.在货币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商业银行业务的变化过程属于内部时滞。(×)10.基础货币又称强力货币,它仅包括流通中的现金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不包括财政部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11.公开市场政策工具可以经常使用。(√)

12.指数化政策通常指按物价变动情况自动调整收入的一种分配方案。(√)13.在物价管制的情况下,不可能发生通货膨胀。(×)

14.货币主义学派认为,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15.通货膨胀对社会收入分配没有影响。(×)

1.金融创新的出现,致使微观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大大降低。(×)

2.金融创新的出现,使得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更加明晰,大大提高了货币政策工具的效力。(×)3.允许金融机构业务交叉是金融管制放松的内容。(√)

4.国际清算银行规定开展国际业务的银行必须将其资本与风险资产的比例维持在8%以上。(√)5.期货和远期没有任何区别。(×)

6.外汇衍生工具市场的主要活动涉及货币互换、货币期货、货币期权以及上述交易的混合交易。(√)

7.金融脆弱是指一种趋于高风险的金融状态,泛指一切融资领域中的风险积聚,包括信贷融资和金融市场融资。(√)8.金融脆弱并不等于金融危机,由金融脆弱到金融危机还有个演化过程。(√)9.银行经营中的风险是金融危机的直接来源之一。(√)10.金融监管总能够有效保护公众利益和消费者利益。(×)11.对信息披露的监管要求金融机构必须公开其一切财务信息。(×)

12.金融监管当局有必要通过一定的监管措施配合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顺利实施。(√)13.《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同于1998年《巴塞尔协议》。(×)14.进入监管体制是一国金融体系稳定的制度保障。(√)

15.次贷危机之后,进入监管的领域主要集中在对单个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

第三篇:交通期末复习

 1.交通运输系统基本类型可分为哪几种?

交通运输系统是实现运输活动的载体。整个交通运输系统是由五种基本类型的交通运输系统组成的综合系统:航空、轨道、水运、道路、管道运输

 2.道路交通运输系统由哪几个基本部分组成?分类?

道路交通运输系统主要由下列五个基本部分组成:道路.运载工具.交通控制和管理.设施管理和枢纽和站场。

道路是供各种车辆(无轨)和行人通行的工程设施。按其使用特点分为城市道路、公路、厂矿道路、林区道路及乡村道路等。

 3.公路按使用性质可分为哪五个行政等级?

公路是指联接城市、乡村和工矿基地之间,主要供汽车行驶并具备一定技术标准和设施的道路称公路。

公路按使用性质可分为:国家公路、省公路、县公路和乡公路(简称为国、省、乡道),以及专用公路五个行政等级。

 4.根据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将公路分为哪五个等级?为汽车分向、分

车道行驶的专用公路是哪些公路?为汽车和其它车辆共用(混合交通)的公路又是哪些公路?

根据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将公路分为五个等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四级公路。其中,又按公路所在地区的地形条件,分为平原和微丘区及重丘和山岭区,分别采用不同的设计标准。

高速和一级公路为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的专用公路,二级、三级和四级公路都为汽车和其它车辆共用(混合交通)的公路。

 5.公路主要组成部分是什么?

公路主要由路基、路面、桥梁、涵洞、隧道、公路渡口、防护及支撑工程、公路用土地及公路附属设施组成。

 6.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横断面主要包括行车道、中间带、路肩以及紧急停车带、爬

坡车道、避险车道等部分。二、三、四级公路横断面主要包括行车道、路肩以及错车道等部分。

 7.公路路基结构形式一般可分为哪三种形式?

路基是公路的基本结构,是支撑路面结构的基础,与路面共同承受行车荷载的作用,同时承受气候变化和各种自然灾害的侵蚀和影响。

路基结构形式可以分为:路堤(填方路基)、路堑(挖方路基)和半堤半堑

(半填半挖路基)三种形式。

 8.路面结构一般由面层、基层、(底基层)、(联结层)与垫层组成。

 9.公路横断面有哪些类型?

单幅双车道、双幅多车道、单车道

 桥涵是指公路跨越水域,沟谷和其他障碍物时修建的构造物

单孔跨径小于5米或多孔跨径之和小于8米称为涵洞;大于这一规定值则称为桥梁。

10、从传递荷载功能来划分,桥梁有哪几部分组成?

主体设施:桥跨部分(上部结构)桥墩、桥台、支座(下部结构)和基础结构;附属设施:桥面铺装,栏杆(防撞栏杆),伸缩缝,灯光照明

11、桥梁按结构体系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分为:梁式桥,刚架桥,拱桥(分为上承式,中承式,下承式),缆索桥(分为斜拉桥,悬索桥)和组合体系

12、桥梁按跨径大小可分哪几类?

分为:特大桥(L>=500m),大桥(100m<=L<500m),中桥(30m<=L<100m),小桥(8m<=L<30m),涵洞(L<5m)

13、什么是立交桥?按交通功能划分可分哪几类?完全互通式立交桥主要类型有

哪些? 立交桥是高架道路与其他公路交汇之处,利用“立体交叉”与数条匝道组成,引

导车辆转换不同公路的交通设施。

按交通功能划分:分离式和互通式(分为环形立交,部分互通和完全互通)

完全互通式立交桥主要类型有:喇叭形,苜蓿叶,X形和Y形

14、立交桥按跨越方式可分为哪两类?按用途划分可分为哪几类?按材料?

按跨越方式可分为:上跨式和下跨式

按用途划分可分为:铁路交桥,人行立交桥,城市道路立交桥和公路立交桥

按材料分可分为:圬工桥,钢桥,木桥,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桥,钢筋混凝土桥

 道路平面交叉概念:道路与道路(铁路)在同一个平面上相交

分类:加辅转角式,分道转弯式,扩宽路口式,环形交叉式

15.收费系统设计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主要包括:收费系统管理体制及管理模式,收费系统总体方案,收费车道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视频监视系统,安全报警系统,收费供电系统,防雷接地系统,收费岛、收费亭以及收费岛、广场预埋管线

16.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管理体制是什么?

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管理体制按照省收费结算中心-路段收费分中心-收费站

三级考虑。

省收费结算中心负责对全省联网高速公路的收费数据进行汇总,并根据费率

表进行通行费的拆分。

收费分中心负责本路段收费业务的统一管理。

收费站作为基层管理单位,直接从事收费业务

17.什么是半自动收费方式?

半自动收费方式:即人工判别车型,人工输入车牌号后三位,入口发放通行

卡,出口回收并验卡,人工收费,计算机管理,辅以车辆检测器校核,视频监视。

18.收费系统网络安全大体上分为哪两个层次?

安全体系大体上分为两个层次: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

安全管理是指收费交易业务的合法授权、使用和监管。安全技术是指网络数

据的安全传送、网络资源的合法使用。

19.收费站收费系统由哪几部分构成?

收费系统由收费车道系统、收费计算机网络系统、收费视频监视系统、内部

对讲系统、安全报警系统、收费供电系统、防雷接地系统以及一些辅助设施等构成。

20.入/出口车道主要包括哪些设备?

入口:车道控制机、非接触式IC卡读写器、车辆检测器(包括检测线圈)、手动栏杆、自动栏杆、通行信号灯、声光报警器、安全报警踏板、内部对讲分机、雾灯、雨棚信号灯等。

出口:车道控制机、非接触式IC卡读写器、车辆检测器(包括存在线圈、检

测线圈)、手动栏杆、自动栏杆、通行信号灯、声光报警器、安全报警踏板、内部对讲分机、雾灯、雨棚信号灯、票据打印机、费额显示器。

21.广场摄像机安全接地电阻,防雷接地电阻和联合接地电阻分别是多少?

广场摄像机安全接地电阻≤4,防雷接地电阻≤10,联合接地电阻≤1

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采用双洞四车道,设计时速80km,全长18.02km。

• 一般照明包括保证隧道内正常行车所必需的基本照明和消除出入口“白洞”和“黑洞”效应的加强照明。

• 材料:设计中对基本照明光源采用高压钠灯作为终南山公路隧道的基本照

明光源,出入口加强照明采用大功率高压钠灯。

• 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里灯的排序——隧道基本照明布灯方案为:两侧交错

布灯,间距为10m,灯具安装于距路面中心5.3m处的隧道侧壁上。为了美观,加强照明灯具的安装高度同基本照明保持一致,并均匀布设于基本照明灯具间。

• 隧道内的照明根据各区段在不同环境下的亮度要求及交通量进行控制。通

过隧道内、外设置的亮度监测仪来检测隧道口附近的光强,并通过隧道的交通量来控制各区段的照明亮度。

• 入口段 加强照明白天分晴天、云天、阴天、重阴4级控制,基本照明分夜

晚交通量大、交通量小2级控制,出口段加强照明分白天、夜晚2级控制”。疏散及诱导照明:

在距检修道 0.8m高处设有疏散照明灯,采用光源,间距为10m,其中每40m设一盏疏散指示灯,以便火灾状态下指示人员安全快速地离开现场。每120m设一盏蓝色疏散指示灯,提醒司机保持与前车之间的安全距离。由于道路两侧的水沟侧壁高出路面30cm,为更能凸显隧道轮廓,避免车辆在隧道内发生“碰壁”现象,在水沟侧壁设置了诱导照明灯,采用光源,间距为15m(隧道出入口为10m)。

疏散灯为长明灯,不受控制;诱导灯正常情况下常亮,当发生事故时,通过隧道监控中心下发指令,将诱导灯调为闪烁状态以提醒司机谨慎驾驶。疏散及诱导照明电源由提供。

终南山隧道景观灯组成• 按照正常车速行驶,穿越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大约需15min。在此过程中,由于景观单调重复,容易造成视觉疲劳,增加驾驶人员的疲劳感。为了避免由此造

成不必要的损失,在18km的隧道沿线,每间隔4.5km设置了特殊灯光带,每座隧道设有3处特殊灯光带,以提供不同的视觉场景,从感觉上将18km的长隧道分成了4个短隧道,从而调节驾驶人的视力,减少疲劳。

• 在一般照明灯的安装高度,于隧道每侧安装一排蓝色的投光灯向洞顶投射,将洞顶整体照亮,形成“蓝天”的基本色调。再用图案灯将预先制作的“白云”等图像投射到隧道顶部,来形成“蓝天”“白云”的效果。

• 道路两侧,合理设置了一些仿真植物等景观,并给以适当的泛光照明,目的是更能逼真地再现室外自然环境。这样,一幅美仑美奂的“蓝天白云”效果就形成了,驾车穿过,有穿越时空的感觉,同时,这些仿真植物等景观的设置,还可以起到行车诱导作用。

 等待航线在机场管制区的保留空域内,在地面上设有无线电信标,飞机围绕信标

在它上面分层盘旋飞行。

1.每层之间的高度 间隔为1000ft(300m);2.飞机盘旋一圈为4min间隔;3.最底层高度600m;4.最多10层。

 雷达监视原理

任务:发现目标,测量目标

种类:一次监视雷达和二次监视雷达

一次监视雷达是反射式雷达;二次雷达也叫空管雷达信标系统

一次雷达工作方式:雷达发射无线电波,经空间传播至目标,目标被电波照射后

辐射二次电波并沿雷达发射反方向返回,雷达接收机接收返回信号,确定目标位置。一次雷达在显示目标时,目标大小和亮度受到目标和天线间距、大气相对传导性、目标的雷达截面积、地面杂波等等因素影响,并且无法识别目标身份,难以满足空中交通管理要求。

二次雷达工作方式:由地面询问机和机载应答机配合而成,采用的是问答方式。

地面二次雷达发射机发射1030MHz的脉冲信号,向机载设备发出询问;机载应答机接收到有效询问信号后产生相应的频率为1090MHz的应答信号并向地面发射。地面接收机接收到应答机信号,经过计算机系统处理后获得所需信息。

二次雷达系统相对一次雷达的特点

1.发射功率较小 2.不存在目标闪烁现象3.干扰杂波较少4.提供的信息丰富

 雷达系统组成:(1)发射机:产生雷达所需的高能脉冲波(2)天线:发射和接收

脉冲波(3)接收机:接收来自天线的信号(放大信号)(4)显示器

 一次雷达分类:①机场监视雷达;②航路监视雷达;③机场地面探测设备  空中交通管制服务的任务是什么?

1.防止航空器与航空器相撞2.防止航空器在机场机动区与障碍物相撞3.加快空中

交通流4.保持有序的空中交通流

 机场管制服务的范围和内容是什么?

1.航空器在机场管制区的空中飞行;2.航空器的起飞和降落;3.航空器在机坪上的运动;4.防止飞机在运动中与地面车辆和地面障碍物的碰撞。

 雷达管制按空中交通管制规则,依靠雷达监视的手段进行管制,即它对飞行中的飞机进行雷达跟踪监视,随时掌握飞机的航迹位置和有关的飞行数据,并主动引导飞机运行。

第四篇:医学导论期末复习材料。

第一章 医学的起源于发展

1、什么是医学?什么是纸草文?什么是木乃伊?

答:医学是旨在保护和加强人类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科学知识体系和实践活动。所谓的纸草文就是书写在一片片草本植物根茎上的文字。

清除尸体内除心脏以外所有脏器,并用香料等药物涂抹在尸体里面,然后使尸体风干,即为“木乃伊”。

2、祖国医学的四大经典是什么? 答:《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其中《黄帝内经》是我国第一部医学经典著作,分为《素问》和《灵枢》。《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第一部临床医学专著,后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书中收载了365种中药。

3.西方医学之父是什么人?

答:古希腊医学代表人物——希波克拉底。

4、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印度、美索不达米亚、中国

5、《阿输吠陀》被视为古印度的圣学之一,它首次将医学分为8科,阐述了一种关于健康与疾病的三体液学说。

6、三体液:气、胆、痰。四体液:气、胆、痰、血液。四元素:火、空气、水、土。

7、规定医生行医治病是应得的报酬及在医疗事故中应负的法律责任。-----《古巴比伦法典》

8、古印度医学可追溯到“吠陀”时期。第二章近代医学

1、近代临床医学之父是指何人? 答:西登哈姆。

2.病理解剖学的创始人是谁? 答:莫干尼。

3.近代医学发展有哪些特点?

答:1.实验医学是近代医学的奠基石。2.不同学派的争鸣促进了近代医学的发展。3.自然科学进步是近代医学发展的动力。4.医学交流架起了近代医学发展的桥梁。

6、中世纪的鼠疫和麻风流行,在1370—1374年,意大利的米兰和威尼斯市在港口加强检疫,开创了世界“海港检疫”的先河。

7、率先用通用的德语书写和演讲的医生———帕拉塞尔苏斯

8、解剖学主要奠基人——维萨里。推翻盖伦的解剖学基础,指出盖伦的记述只适用于动物。

9、首先使解剖学革新的是意大利艺术家------达芬奇。推翻盖伦所谓肺与心是相通的学说。

10、被誉为最早用实验方法研究动物生理功能的实验生理学大师--------盖伦。

11、“夫拉卡斯托罗”第一个把梅毒命名为Syphilis,该名称沿用至今。著作《论传染和传染病》

12、发现血液循环------哈维。

13、马尔皮基在1661年应用显微镜证实了毛细血管的存在,他被视为“组织学的创始人”。

14、医学的三个学派:

物理学派,也称为自然科学派(代表人物:笛卡尔)化学学派,(创始人---海尔蒙特;希尔维阿斯认为身体存在水银、硫磺和食盐三种要素,疾病由酸碱平衡失调引起。威利斯是第一个证实糖尿病病人的尿是甜的学者,所以糖尿病也称为“威利斯病”)活力论学派,(代表人物:斯塔尔,他认为生命力就是活力,生命力减少会导致疾病,生命力消失就是死亡)

15、叩诊法的发明者:奥地利---医生----奥恩布鲁格

16、牛痘接种法(预防天花)-----英国------医生------詹纳 17、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进化论、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18、听诊的发明者----法国----医生----拉埃内克

19、巴氏消毒法发明者-----法国----巴斯德

20、提灯女神------南丁格尔(使护理学被确立为一门科学,名言:人生要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第三章 现代医学 1、20世纪以后传染病的发展有哪些新的动态?

答:1.新的严重的传染病时有发生。(HIV病毒,AIDS,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2.一些老的传染病又在全球呈发展势头。(TB,即结核病)3.传染病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4.一些人畜共患传染病严重威胁人类。(BSE,疯牛病;莱姆病,即游走性红斑;禽流感)2.什么是预防医学?什么是健康?什么是医学模式?什么是老龄化国家?

答:预防医学:它以人类群体为研究对象,应用生物医学、环境医学和社会医学的理论,研究疾病发生的分布规律以及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制定预防措施和对策,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

健康:健康是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完好的状态,而不仅没有疾病或虚弱。医学模式:是指人们用什么观点和方法研究和处理健康和疾病问题,是对健康和疾病的总体观。

神灵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3、现代医学的特点:医学分科专门化、医学发展国际化、医学技术逐渐现代化、医学学科交叉渗透产生新学科、1获得了青霉素等的特效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手4、20世纪的医学技术出现的三次革命:○ CT和核磁共振诊断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开创段和方法,开辟了抗生素化学治疗的新时代 ○ 3遗传工程技术先后生产出生长抑制素、人体生长素、人胰岛素等了无创性诊断的新路子 ○ 开拓了生物学治疗的新概念。

5、老龄化国家: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超过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超过7%,就被视为老年性国家和地区。

第四章 中医学的形成与发展

1.中医学理论体系包括那几个方面?

答:1.阴阳五行。2.脏腑经络。3.病因病机。4.诊法辩证。5.治则治法。6.方药。2.什么是四诊法?什么是八钢辩证?

答:四诊法:望、闻、问、切。八钢辩证:阴阳、寒热、表里、虚实。3.我国第一部药典是什么?

答:由苏敬等20人编撰、唐政府颁行全国的《新修本草》,是我国第一部药典,比世界第一部药典—《纽伦堡药典》早800年。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成立于哪一年?

答:1986年,成立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加强了对全国中医药事业的统一领导,促进了中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备注:

五脏:心 肝 脾 肺 肾(心包)。

六腑:小肠 胆 胃 大肠 膀胱 三焦。

奇恒之腑:脑、髓、骨、脉、女子胞(子宫)。六淫:风 寒 暑 湿 燥 火(热)。七情:喜 怒 忧 思 悲 恐 惊 5.我国最早的验舌专书。

----元代----杜本----《敖氏伤寒金镜录》

6.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西晋-----王叔和----《脉经》 关键词:寸口诊脉,寸关尺,24种脉象

7.对病因和病候作了具体的分析和细致的描述-------《诸病源侯论》 关键词:肠吻合,血管结扎术。

8.明清时期中医内科的发展主要有三个方面:人痘接种术的发明、温病学说的创立和完善、产生了许多医家及治疗方法。

9.我国现存最早的外科专书——南齐——龚庆宣——《刘娟子鬼遗方》 备注:日本弘仁时期以此为医学教科书。

10.最早提出治疗痈疽疮疡的两大内治疗法则---内消、托里———宋----《太平圣惠方》 11.最早叙述癌的特征———《仁斋直指方论》

12.我国现存最早的妇产科专书----唐末----《经效产宝》 13.我国现存最早的儿科专著----隋唐-----《颅卤经》 14.眼科大全-----清初-----《审视瑶函》

15.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专著------魏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 注:明朝是针灸发展的高潮,清朝针灸转入低潮,公元1822年,清王朝以“针刺火灸,究非奉君之所宜”为由命太医院永停针灸一科。

16.我国第一部刻板印刷的药物图谱------《本草图经》

17.人命至贵,有重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孙思邈。18.我国第一部由政府组织编写的方书------《太平圣惠方》 19.中国医学史上最大的一部方书------明----朱橚-----《普济方》

20.我国的土茯苓曾被欧洲人作为治疗梅毒的良药,称为“中国根”。第五章 医学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医学人才应具备哪些知识、能力和素质? 知识(3类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医学专业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包括的内容(4个方面):思想道德教育、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知识、科学方法论、文化修养知识。能力(9种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交流能力、信息管理能力、组织和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素质(4个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2.医生的职业道德一般包括哪几个方面?(6种职业道德)

答:1.忠于职守。2.精益求精。3.医风廉洁。4.平等待患。5.文明礼貌。6.慎言守密。3.医科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性。

答:由于医学的特殊性,医生经常面对的是没有唯一结论的临床问题,需要通过系统地分析病史、体检、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内容,得出较为合理的结论。这就需要医生具有很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六章 医学教育教学概论与现代医学教育思想 1.我国医学教育体系的宏观结构是怎样的?

答:层次结构(研究生教育3年、高等本科医学教育2~3年、高等专科医学教育与高等医学职业技术教育3年、中等医学教育3~4年、初等医学教育3~6个月)、专业结构、学位结构、类型结构、管理体制结构。

2.医学课程结构按照层次可以分为哪几类? 答:公共基础课、基础课、专业课。3.医学课程模式有哪四种?

答:1.以科学为基础的课程模式。2.综合性课程模式。3.以问题问基础的课程模式。4.以社区为基础的课程模式。

4.医学考试的方法有哪几种?

答:1.笔试。2.口试。3.实践性考试。4.标准化病人考试。5.计算机模拟。

5.医学教育过程的主要任务:传授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智能、发展个性 6.医学教育教学过程的特殊性:

1.医学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2.医学教育更加重视职业道德、人文素质教育3.医学教育的整体性特点4.教学、科研、服务相结合5.医学教育的连续统一体。第七章 学习的理论与医学学习1.影响学习的要素有哪些? 1学习者的个性因素。○2学习者的生理因素(营养与学习、运动与学习、休息与学习)答:○。3学习者的心理因素(学习动机与学习、自信心与学习、好奇心与学习、兴趣与学习、毅力○

4学习者的人际因素。○5学习者的学习方法。○6学与学习、注意力与学习、愉快与学习)。○

7学习环境。○8学习发生的时间。习辅助工具。○

13、医学学习的特点:

1在学习的目标上更加注重培养职业道德素质、2在学习的内容上更加注重拓宽知识面 ○○ 3在学习方法上更加注重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对经验的积累、4在学习的和训练实践技能、○○

对象上主要以有生命的动物和人为主。

14、医学学习应遵循的原则: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2循序渐进的原则、○3部分与整体相结合的原则、○4教○ 学指导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原则。

1学习的全面性 ○2学习的专业性 ○3学习的自主性 ○4学习的实践性

15、大学学习的特点:○

5学习的探究性 ○

第八章 卫生人员与卫生服务工作

1.社区卫生工作的特点?或者社区卫生工作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答:

基本特征:1.具体性。2.综合性。3.操作性。2.全科医生工作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答:1.人格化服务。2.综合性服务。3.持续性服务。4.协调性服务。5.可及性服务。3.卫生人员有哪几种分类?

答:按工作性质分类:卫生技术人员、卫生管理人员、卫生工勤人员。按工作场所分类:医院内卫生人员、医院外卫生人员。按从事中西医分类:中医(药)卫生人员、西医(药)卫生人员。按是否专业从事卫生工作分类:专职卫生人员、非专职卫生人员。4.卫生监督人员的职责有哪些?

答:1.卫生服务监督工作。2.健康相关产品的监督管理。3.环境卫生的管理。4.健康相关事件的监测管理。5.卫生案件的稽查工作。5.什么是整体化护理?

答:所谓的整体护理,是指以病人为中心,将特定的护理程序系统地应用到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的护理模式,注重人的整体性质、人与环境的整体性质以及在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治疗疾病的方法上的整体性质。8/13 6.什么是健康教育? 答: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促使人们自愿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威胁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

7.什么是社区卫生服务?

答:社区卫生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功能等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

8、对临床医生的素质要求:

良好的形象素质、扎实的专业素质、高尚的品德素质、健全的心理素质。

9、公共卫生人员:

卫生防疫人员、卫生执法监督人员。

10、农村卫生工作存在的问题: 由于经济方面的原因,部分地区缺医少药的情况十分严重;农村地区的交通、信息联络较差、这不仅给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业务技术交流带来了不利影响,而且也给农村病人的就医,会诊带来了困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同地区之间的卫生服务利用和健康水平的差距有所扩大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资源不足与浪费并存。

11、农村基层卫生工作者在业务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九章 病人

1.疾病行为主要包括那几个方面?

答:1.病征(体征),是客观性表现,多数需要通过检查才能发现异常。2.病感(症状),某些主观性自我感受。3.病态,是指机体与外环境协调方面显示出的社会功能异常。2.求医行为的类型有哪些?

答:1.主动求医。2.被动求医。3.强制求医。3.影响遵医行为的因素有哪些?

答:四个“M”,即误解(misunderstanding)、动力(motivation)、用药(medication)、经济因素(money)。

4.病人的需求有哪几个方面?

答:1.生理需求。2.安全需求。3.社交需求。4.自尊与被尊重需求。5.自我实现的需求。5.病人有哪些权利,又有哪些义务?

答:权利:1.享受平等的医疗服务权和自主选择权。2.享受医疗服务的知情权和同意权。3.享受保护个人信息的保密权和隐私权。4.享受评判医疗服务质量并提出建议要求的评判监督权。5.享受减免社会责任和义务的豁免权。

义务:1.及时就医、配合治疗的义务。2.尊重医务人员、遵守医院规定的义务。3.依法按章缴纳医疗费用的义务。4.主动参与医学研究和服从强制性医学措施的义务。6.什么是病患行为?什么是遵医行为?什么是病人的权利?什么是病人的义务?

答:病患行为,是指身体自觉异常或出现结构和功能改变时,病人以理解、评判与行动体现出来的行为。遵义行为,是病人按照医务人员的医嘱进行疾病治疗和预防保健的行为,遵医行为的好坏常常是影响疾病疗效和转归的决定性因素。

病人的权利:是病人在就医过程中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

病人的义务:是病人在医疗活动中所应承担的责任,是对病人提出的与权利相对应的要求。

7、病人的定义:有疾病行为并寻求医疗帮助且被医生诊断为患有疾病者称为病人也称为患者。

第十章 医学人际关系与沟通 1.沟通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答:发送者、接受者、信息、沟通渠道和文化背景。2.医患关系的模式有哪些?如何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答:医患关系的模式:1.主动-被动型。2.指导-合作型。3.共同参与型。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1.正确处理医患双方的权利和义务。2.加强医德建设,提高医疗质量,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新医疗模式。3.给病人以庄重、可亲的映象。4.树立良好的服务态度。5.在积极交谈中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3.医际关系的模式有哪些?

答:1.家庭型医际关系模式。2.师徒型医际关系模式。3.指导-被指导型。4.平等合作型。4.什么是医患关系?

答:侠义的医患关系就是指医生与患者之间为维护和促进健康而建立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广义的医患关系是指以医生为中心的群体与以患者为中心的群体之间为维护和促进健康而建立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

5、沟通定义:沟通是指发送者凭借一定渠道,将信息发送给既定对象,并寻求反馈以达到理解的过程。

6、语言沟通:口头沟通、书面沟通。

非语言沟通:副语言、身体语言、空间关系。

7、人际关系的特点:层次性、变动性、复杂性。

8、治疗性沟通:治疗性沟通是指医患之间、各医务人员之间,围绕病人的治疗问题并能对治疗起积极作用而进行的信息传递和理解。

9、治疗性沟通的特点:以病人为中心、有明确的目的性、促进病人自我暴露。第十一章 健康与疾病

1.人的生命标准有哪两种体系?

答:1.个体/生物学标准:认为从受精卵着床那一刻起,或者从28周孕龄胎儿离开母体具有生存活力时,生命就开始了。

2.承认/授权标准是社会学标准,强调胎儿必须得到父母和社会的接受,生命才算开始;社会的授权可以部分地由医生来决定和完成。2.阐述一下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和外界因素?

答:外界因素有:生物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营养性因素。内在因素:神经内分泌因素、免疫因素、遗传因素、先天性因素、年龄因素、性别因素、种族因素。3.衰老具有那四个基本特征? 答:普遍性、进行性或不可逆性、内因性、有害性。4.判断脑死亡的标准?

答:脑死亡是包括脑干在内的全脑技能丧失的不可逆转的状态。先决条件包括:昏迷原因明确,排除各种原因的可逆性昏迷。诊断标准:深昏迷,脑干反射全部消失,无自主呼吸。以上必须全部具备。确认试验,脑电图平直,经颅脑多普勒超声呈脑死亡图形,体感诱发电位p十四以上波形消失。此三项中必须有一项阳性。脑死亡观察时间:首次确诊后,观察12小时无变化,方可确认为脑死亡。5.什么是安乐死?什么是临终关怀? 答:安乐死意为快乐或尊严地死去,是指为了免除患有不治之症的病人在濒死状态时精神和躯体的极端痛苦,在病人或其亲友的要求下,经医生认可,用医学发方法使病人在无痛苦情况下终结生命。

临终关怀,善终服务,安宁照顾等:意在为临终病人提供医疗、护理、心理、社会等全方位的照顾,使其在较为舒适安逸的状态中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

6、生命的价值:人类生命具有物质价值、精神价值和人性价值。

7、健康的定义: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8、亚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是指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人体亚健康状态具有动态性和两重性,或回归健康或转向疾病。

9、疾病定义:疾病是有别于健康的生命活动方式。

10、疾病的原因:外界因素(生物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营养性因素)内在因素(神经内分泌因素、免疫因素、遗传因素、先天性因素、年龄因素、性别因素、种族因素)。

11、疾病的自然进程:易感期、发病前期、发病期、发病后期。

12、死亡的定义:

13、脑死亡定义:脑死亡是包括大脑、间脑,特别是脑干各部分在内的全脑功能不可逆性丧失。

第十三章 疾病预防与卫生保健

三级预防是预防疾病发生、控制疾病发展的基本措施,基本原则是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病后防复。

1、疾病预防的主要特点:前瞻性和全程性、群体性和全民性、宽泛性和宏观性、行政性和 社会性。

2、第一级预防:第一级预防有称病因预防,指在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病因或危险因素等所 采取的综合性预防措施也是预防疾病和消灭疾病的更本措施。

目标:防止或减少疾病的发生,即无病防病,是疾病预防的最高目标。基本原则: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合理膳食,心里平衡。措施:健康促进(一级预防的基础)和健康保护。

3、第二级预防:指发病前期和发病早期实施的疾病预防措施。目的:发病前期或发病早期阶段就使疾病得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又称“三早”预防。

4、第三级预防:又称临床预防,是对已病的病人进行适时、有效的处置,加速生理、心理 和社会康复,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避免因病残疾。

5、初级卫生保健的四大基本任务:健康促进、预防保健、合理诊疗和康复防残。第十四章 疾病的康复

1、康复定义: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消除或较少病、伤、残者身心、社会工能障碍,达到和保持生理、感官、智力精神和社会工能上的最佳水平,从而使其借助某种手段,改善其生活,增强自立能力,使病、伤、残者能重返社会,提高生存质量。

2、国际残疾日------12月3日3、1990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我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4、全国助残日------每年五月第三个星期天。

5、康复医学定义:具有基础理论、评定方法及治疗技术的独特医学学科,是医学的一个重 要分支,是促进病、伤、残者康复的医学。

6、功能障碍的层次:躯体功能、精神状态、语言功能、社会功能。

第五篇:国际私法期末复习简答题

六、简答题

1.简述国际礼让说。

1.国际礼让说是17世纪荷兰国际私法学者胡伯创立的。胡伯提出了著名的法律适用三

原则,阐述了他关于法律适用的观点。(2分)

胡伯认为:每个主权国家的法律都在其境内发生法律效力并约束本国所有臣民,但无域外效力。凡居住在其境内的人,无论是长期居住或临时居住,都应视为本国臣民。主权国家对于另一国家已在其本国有效实施的法律,出于礼让,应保持其在境内的效力,只要这样做不损害自己国家及臣民的利益。(4分)

国际礼让说的贡献在于这一学说把屈地主义的礼让说和以立法权利的划分为基础的国际普遍主义学说结合起来研究法律冲突。(2分)

2.简述反致产生的原因与条件。

原因

(1)对同一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调整,法院地国与与案件:有关国家分别规定了不同的冲突规范,这些冲突规范的系屈不同。(2分)

(2)法院把冲突规范援引适用的外国法理解为包括该外国的冲突法和实体法,而且只适用该外国中的冲突法。(2分)

(3)对同一涉外民事关系,法院地国法律与有关国家法律之间存在致送关系。(2分)

反致产生的条件是:

与案件有关国家的法律存在消极冲突?法院审理涉外民事案件时,根据各国冲突规范的规定都不适用各自国家的法律。(2分)

3.简述我国涉外法定继承的法律制度。

3.《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对涉外法定继承作了规定。(1分)《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36条规定:中国公民继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遗产或者继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国人的遗产,动产适用被继承人住所地法律,不动产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外国人继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遗产或者继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中国公民的遗产,动产适用被继承人住所地法律,不动产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3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的规定进行了完善。该法第149条规定:遗产的法定继承,动产适用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法律,不动产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3分)上述法律规定表明我国在涉外法定继承方面采用区别制。(1分)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法律规避的构成要件。

2.简述冲突规范的特点。

3.简述连结点的发展方向。

4.简述国家作为国际私法关系主体的特殊性。

1、①从行为主体上看,法律规避是当事人自己的行为造成的。②从主观上讲,法律规避是当事人有目的、有意识造成的,也就是说,当事人主观上有逃避某种法律的动机。③从规避的对象上讲,被规避的法律必须是依冲突规范本应适用的强制性或禁止性法律。至于被规避的法律是内国法还是外国法,有时也决定是否构成法律规避行为。④从行为方式上看,当事人是通过人为地制造或改变一个或几个连结点来达到规避法律的目的。这种行为,虽然实质上是非法的,但表面上看是合法的。⑤从客观结果上看,当事人的规避行为已经完成,如果按照当事人的愿望行事,就要适用对当事人有利的法律。

2、①冲突规范不同于一般的实体法规范,它是法律适用规范,它仅指明某种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应适用何种法律。②冲突规范不同于一般的诉讼法规范,它是法律选择规范,主要是指导当事人或一国法院如何选择和适用法律。③冲突规范是一种间接规范,因而缺乏一般法律规范所具有的明确性和预见性,它只有与其所指引的某国实体规范相结合,才能最终确定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④冲突规范的结构不同于一般的法律规范。它的结构独特,即由范围和系属两部分组成。

3、①连结点由僵硬向灵活方向发展。②连结点由简单向复杂方向发展。这一方面表现在连结点数量的增多,另一方面表现在复数连结点类型的增加。③连结点含义的多样化趋势。

4、①国家需要遵守民事法律关系的平等性原则,以民事主体身份出现,自我限制其主权者的地位。②国家参加国际民商事活动必须以国家本身的名义并由其授权的机关或负责人进行。③国家作为国际私法关系主体时,以国库财产承担因此产生的民事法律责任,因而是无限责任。④国家享有豁免权,国家虽作为民事主体参与国际民商事法律关系,但它毕竟是主权者,国家及其财产享有司法豁免权。

六、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简述反致产生的原因与条件。

反致产生的原因有两点:

(1)对同一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调整,法院地国与与案件有关国家分别规定了不同的冲突规范,这些冲突规范的系属不同。(3分)‘

(2)法院把冲突规范援引适用的外国法理解为包括该外国的冲突法和实体法,而且只适用该外国中的冲突法。(3分)

反致产生的条件是:

与案件有关国家的法律存在消极冲突,法院审理涉外民事案件时,根据各国冲突规范的规定都不适用各自国家的法律。(2分)

2.简述法人国籍确定的依据。

国际上法人确定的依据主要有:

(1)成立地。法人的属人法是法人据以成立的法律。(2分)

(2)管理中心所在地。法人的属人法是处理商业事务的地方所通行的法律。(2分)

(3)主要营业所所在地。法人的属人法是主要经济活动中心地。(2分)

(4)资本实际控制。法人的属人法是实际控制法人资本的那个自然人的国籍国法。

(5)复合标准。法人的国籍必须同时符合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才能确定法人的国籍。

3.简述最密切联系的原则

最密切联系联系的原则是指某一涉外民事关系,在当事人没有选择应适用的法律或选择无效的情况下,法院在与该法律关系有联系的国家中,选择一个与该法律关系本质上有重大联系,利害关系最为密切的国家的法律予以适用。(2分)

最密切联系的原则是一种法律选择方法,它改变了传统冲突规范中连接因素的单一性,使与案件有关的各种因素都得以考虑,增加了法律适用的科学性。(2分)

最密切联系的原则的核心是通过对合同以及与合同有关要素进行综合分析来寻找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2分)

最密切联系的原则赋予了法官较大的自由裁量权,这一方面给法官灵活地选择法律创造

了条件,同时也为法官滥用司法权力提供了机会。(2分)

六、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简述我国关于定居国外的中国公民、外国人、无国籍人民事行为能力法律适用的规定。

2.简述《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适用的法律依据。

3.简述我国拒绝承认与执行外国法院判决的条件。

1.定居国外的中国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如其行为是在我国境内所为,适用我国法律,在定居国所为,可以适用定居国法律。(3分)

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内进行民事活动,如依其本国法律为无民事行为,而依我国法律为有民事行为能力,应当认定为有民事行为能力。(3分)

无国籍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一般适用其定居国法律,如未定居的,适用其住所地国法律。(3分)

2.《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规定该公约在以下三种情况下适用:

(1)双方营业地分别处于两个缔约国的当事人之间订立的国际货物买卖合同适用公约,但这种适用不具有强制性,当事人可以通过明示选择某个国家的法律来完全或部分排除公约的适用。缔约国当事人在合同中可以对适用的法律依意思自治原则作出选择如选择某国法作准据法就自动排除公约的适用。如果当事人对法律适用未作选择,则公约当然适用于他们之间订立的买卖合同。但是对国际贯例的选择,不构成对公约的排除适用。(4分)

(2)非缔约国当事人可以通过意思自治选择适用公约,但这种选择必须是明示的。(2分)

(3)当事人双方或一方营业所所在地国不是缔约国,如果国际私法规范导致适用某一缔约国的法律时,公约可以适用于他们之间的货物买卖合同。(2分)

3.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外国法院判决,我国人民法院可不予以承认与执行。(3分)

(1)依被请求国法律,裁决是由无管辖权的法院作出的。(1分)

(2)依请求国法律,裁决尚未生效,不能执行。(1分)

(3)败诉一方当事人未经合同传唤因崦未能出庭参加诉讼,或当事人在缺乏诉讼行为能力时被剥夺了应有的代理或答辩的可能性。(1分)

(4)被请求国法院对于同一当事人之间就同一诉讼标的的案件已作出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1分)

(5)判决的承认与执行有损被请求国国家主权、安全或公共利益。(1分)

六、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简述法律规避的概念与构成要件

2.简述承认与执行外国法院判决的程序。

3.简述国际商事仲裁国际性的判断标准

1.国际私法中的法律规避是指当事人为了规避原来应该适用的某一国法律,故意制造一些条件能够利用冲突规范,使对其有利的另一国法律得以适用。

构成国际私法上的法律规避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当事人规避某国法律是出于故意,即当事人的行为是以规避法律为目的的。

(2)规避的法律是本应对当事人适用的强制性法律,而不是任意性法律。

(3)当事人是通过故意改变或制造与连接点有关的事实,利用冲突规范来达到法律规避目的的。

(4)当事人利用冲突规范创造了条件以后,仍与该冲突规范所指向的那个国家或地区存在某种联系。

2.大陆法系国家承认与执行外国法院判决采用发执行证方式,即被请求国法院根据请求国法院的请求,对外国法院判决作形式审查或实质审查,认为外国法院判决具备执行条件,便发给执行证,或作出承认的裁定,交付执行。

英美国家采用诉讼式和登记式程序承认和执行外国法院判决。诉讼式是指英美国家法院不直接承认与执行外国法院判决,而是把外国法院判决视为证据,当事人要在英美国家法院重新起诉。法院对案件重新审理,如认为外国法院判决与本国法律无抵触之处,则作出一个内容与外国法院判决相同的判决,然后根据一般程序予以执行。

英国除采取诉讼制度外,还采取登记制度。英国采取登记制度执行外国法院判决有一定的限制。其限制具体表现在:采用登记制度执行外国法院判决的案件仅适用于支付一定数额金钱的判决。适用范围为英国自治领地及与英国有双边协议的国家。

3.判断商事仲裁的国际性主要有两大标准:

(1)以与案件有关的连接因素为标准判断商事仲裁的国际性,这一标准又分为:

A、以当事人国籍的不同作为认定仲裁国际性的依据。

B、以当事人住所或居所位于不同国家为标准认定商事仲裁的国际性。

C、以当事人国际不同或当事人地点和居所不同确定场事仲裁的国际性。

D、以仲裁地位于双方营业地所在国之外为标准确定场事仲裁的国际性。

E、以营业地位于不同国家为标准确定商事仲裁的国际性。

(2)以争议的性质为标准确认商事仲裁的国际性。

总之,凡仲裁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为外国人或无国籍人,或合同中的仲裁条款或仲裁协议

订立时双方当事人的住所、营业地位于不同国家,或双方当事人位于同一国家但仲裁地位于该国之外,或仲裁涉及的法律关系的内容发生在国外,或争议的标的位于国外,其仲裁均应视为国际仲裁。

六、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简述法律关系本座说。

法律关系本座说是德国法学家萨维尼1849年在其撰写的《现代罗马法体系》一书中提出的法律适用理论。

这一学说主张以法律关系为出发点,根据法律关系固有的性质确定应适用的法律。这一学说认为,每一种法律关系必然与某一特定的法律制度相联系,每一法律关系都有一个确定的本座,这一本座就是特定的法域。进行法律选择时,应根据法律关系的性质确定法律关系的本座所在地,本座所在地的法律就是应适用的法律。

法律关系本座说创造性的提出了解决法律选择问题的标准,通过分析法律关系的性质,确定法律关系的本座,从而确定准据法,这在方法论上也是一个历史性地突破。法律关系本座说对国际私法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现代国际私法理论都是在法律关系本座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简述法律规避的概念与构成要件。

国际私法中的法律规避是指当事人为了规避原来应该适用的某一国法律,故意制造一些条件能够利用冲突规范,使对其有利的另一国法律得以适用。

构成国际私法上的法律规避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当事人规避某国法律是出于故意,即当事人的行为是以规避法律为目的的。

(2)规避的法律是本应对当事人适用的强制性法律,而不是任意性法律。

(3)当事人是通过故意改变或制造与连接点有关的事实,利用冲突规范来达到法律规避目的的。

(4)法律规避必须是既遂的。

(5)当事人法律规避以后,仍与被法规避法律的那个国家或地区存在某种联系。

3.简述承认与执行外国法院判决的程序。

大陆法系国家承认与执行外国法院判决采用发执行证方式,即被请求国法院根据请求国法院的请求,对外国法院判决作形式审查或实质审查,认为外国法院判决具备执行条件,便发给执行证,或作出承认的裁定,交付执行。

英美国家采用诉讼式和登记式程序承认和执行外国法院判决。诉讼式是指英美国家法院不直接承认与执行外国法院判决,而是把外国法院判决视为证据,当事人要在英美国家法院重新起诉。法院对案件重新审理,如认为外国法院判决与本国法律无抵触之处,则作出一个内容与外国法院判决相同的判决,然后根据一般程序予以执行。

英国除采取诉讼制度外,还采取登记制度。英国采取登记制度执行外国法院判决有一定的限制。其限制具体表现在:采用登记制度执行外国法院判决的案件仅适用于支付一定数额金钱的判决。适用范围为英国自治领地及与英国有双边协议的国家。

(一)简答

(1)简述涉外民事关系的特征

答:(1)涉外性。即民事关系的主体、内容、客体这三者之一涉外或其三者均涉外(或称外国成分)。

(2)广泛性。即国际私法调整的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不仅包括婚姻关系、家庭关系、继承关系、侵权关系等一般的涉外民事关系,而且包括合同关系、知识产权关系、物权关系、国际贸易关系、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关系等涉外商事关系,同时还包括解决民事主体之间产生的纠纷而适用法律的国际民事诉讼程序和国际商事仲裁程序。

(3)国际性。即涉外民事关系是在国际交往中产生的。在形式上,涉外民事关系表现为不同国家的自然人、法人之间的关系,但在实质上,它体现着国家之间的关系,既要受国家对外政策的调整,同时也要国家之间关系的制约。

(2)简述法律关系本座说

答:19世纪,德国法学家萨维尼提出法律关系本座说,把国际私法推进到一个新阶段。他认为,每一种法律关系在逻辑上和性质上必然与某一特定的法律制度相联系,每一法律关系都有一个确定的“本座”,即一个他在性质上必须归属的法域。法院进行法律选择时,应根据法律关系的性质确定法律关系的本座所在地,而该本座所在地的法律就是该法律关系所应适用的法律。萨维尼的法律关系本座说在国际私法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3)简述法则区别说

答:法则区别说是意大利法学家巴托鲁斯提出,他抓住了法律的域内效力与域外效力这个法律冲突的根本点,把解决法律冲突的问题分为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把法则区分为物法、人法以解决法律适用的学说。

(4)简述既得权说

答:既得权说是英国杰出法学家艾伯特·维恩·戴西(1835-1922)提出的。既得权说的核心内容是:英国法院从不执行外国法,如果说有时执行外国法,那么所执行的不是外国法本身,而是依据外国法取得的权利。

(5)简述国际礼让说

答:国际礼让说是荷兰法学家胡伯提出,主权国家对另一国家已在本国的领域内有效实施的法律,出于礼让,应让它们在内国境内保持其效力,只有这样做不损害本国国家及其臣民的权力或利益。这种理论,已经把适用外国法的问题放在国家主权关系和国家利益的基础上来加以考虑。胡伯的贡献在于他把属地主义的“礼让说”和以权利划分为基础的国际普遍主义学说结合起来解决法律冲突问题。

(6)简述本地法说

答:本地法说是美国法学家库克于20世纪提出来的。他认为:法院只适用本地法即法院地法,不适用外国法,在某些情况下法院可以考虑适用外国法,但此时只能把外国法并入本国的法律之中,作为本国法律规范予以适用。法院执行的只是本国法创设的权利,而不是外国法创设的权利。

(7)简述结果选择说

答:结果选择说是美国法学家戴维·凯弗斯(1902-?)创立的一种新的国际私法理论。将可能适用的法律规则及其适用的结果与法院地规则以及适用它们的结果进行仔细比较。基于当事人之间的公平正义,以及对冲突法律所引起的社会政策的充分考虑,评价各种法律的适用可能会产生的结果。凯弗斯从结果公正这一角度探求法律选择的理论,并为实现这种公正创造性地提出了法律选择的优先原则,这也是开创性的。但此理论缺乏可操作性。

(8)政府利益分析说

答:政府利益分析说是在美国国际私法革命中于50年代后期由著名法学家布雷纳德·柯里(1912-1965)创立的理论。他认为,在每个州的法律背后隐含着这个州的政府利益,而这种利益是通过适用其法律来实现的。因此,冲突法的核心问题实质上就在于如何调和或解决不同州之间的利益冲突。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法律发生所谓冲突时,就必须了解和分析法律背后的政策和精神,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何州的利益应当让位。柯里还具体提出了六种政府利益的分析方法。

(9)简述准据法的法律特征

答:准据法是指按照冲突规范的指引而援用的确定当事人权利义务的特定的实体法。准据法是国际私法上的特有概念,并在国际私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准据法具有以下两个法律特征:(1)准据法是按照冲突规范的指引所援用的法律,(2)准据法是能够确定当事人具体的权利义务的实体法。

(10)简述反致产生的原因与条件

答:原因:一、客观原因,法院地国家的冲突规范与案件有关国家的冲突规范规定的不一致,是反致产生的客观原因。二、主观原因,法院地国家在审理涉外民事案件时,把冲突规范指引的外国法理解为即包括该国的冲突法,又包括该国的实体法。三、存在致送关系。对同一涉外民事关系,法院地国家法律与与案件有关国家法律之间存在致送关系。

条件:与案件有关国家的冲突规范之间存在消极冲突,法院审理涉外民事案件时,根据各国冲突规范的规定都不适用各自国家的法律。

(11)简述法律规避的概念与构成要件

答:国际私法中的法律规避又称欺诈规避,是指涉外民事关系的当事人为了规避原本应该适用的某一国法律,故意制造一些条件,利用冲突规范,是对其有利的另一国法律得以适用,或者取消各国法律中规定的连接点,使涉外民事关系没有适当的法律进行调整,以实现法律规避的目的。构成要件有(1)从主观要件看,当事人规避法律必须是出于主观故意而非过失。(2)从客观要件看,当事人实施了规避法律的行为,改变了构成连接点的具体事实,或者取消了法律中规定的连接点,以实现法律规避的目的。(3)从规避的对象看,被规避的法律必须是强行法而非任意法。(4)从规避的结果看,当事人规避法律的目的已经实现。未遂的法律规避不能视为法律规避。(5)从法律关系看,当事人创造条件完成规避法律的行为后,与被规避法律的国家或地区仍然存在联系。这是构成法律规避的一个重要条件。

(12)简述我国关于公共秩序保留的法律规定

答:《民法通则》规定:“依照本章规定适用外国法律或者国际惯例的,不得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公共利益。”这是我国关于公共秩序保留的规定。在程序法中我国对公共秩序保留也作了保留。

(13)简述外国法错误适用的司法救济

答:1.适用内国冲突法不当导致的外国法适用错误,允许当事人上诉,请求上级法院予以纠正。2.适用外国法不当所发生的错误有两种情况:(1)审理案件的法官依照本国的冲突规范的指定应适用外国法为准据法,法官正确选择了外国法,但在适用该外国法的过程中对该外国法的内容或条款作了错误的适用或解释,并据此作出了错误的判决。(2)在准据法为外国法的情况下,本应适用甲国法却错误地适用了乙国法,并据此作出了错误的判决。

(14)简述外国法不能查明的解决方法

答:外国法的查明,也叫外国法的证明,是指一国法院在审理涉外民事案件时,根据冲突规范的指引应该适用外国法作为准据法,则需要证实该外国法的存在并确定其具体内容。外国法不能查明的解决方法有1.以法院地法取代应适用的外国法;2.类推适用内国法;3.驳回当事人的诉讼请求或抗辩;4.适用一般法理;5.适用于外国法相近似的法律。

(15)简述我国关于定居国外的中国公民、外国人、无国籍人民事行为能力法律适用的规定。

答:定居国外的我国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如其行为是在我国境内所为,适用我国法律;在定居国所为,可以适用定居国法律。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内进行民事活动,如依其本国法律为无民事行为能力,而依我国法律为有民事行为能力,应当认定为有民事行为能力。三、无国籍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一般适用其定居国的法律;如未定居的,适用其住所地法律。

(16)简述《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适用的法律依据

答:《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规定该公约在以下三种情况下适用:(1)双方营业地分别处于两个缔约国的当事人之间订立的国际货物买卖合同适用公约,但这种适用不具有强制性,当事人可以通过明示选择某个国家的法律来完全或部分排除公约的适用。缔约国当事人在合同中可以对适用的法律依意思自治原则作出选择,如选择某国法作准据法就自动排除公约的适用。如果当事人对法律适用未作选择,则公约当然适用于他们之间订立的买卖合同。但是对国际惯例的选择,不构成对公约的排除适用。(2)非缔约国当事人可以通过意思自治选择适用公约,但这种选择必须是明示的。(3)当事人双方或一方营业所所在地国不是缔约国,如果国际私法规范导致适用某一缔约国的法律时,公约可以适用于他们之间订立的货物买卖合同。

(17)简述法人国籍确定的依据

答:国际上法人确定的依据主要有:(1)成立地。法人的属人法是法人据以成立的法律。(2)管理中心所在地。法人的属人法是处理商业事务的地方所通行的法律。(3)主要营业所所在地。法人的属人法是主要经济活动中心地。(4)资本实际控制。法人的属人法是实际控制法人资本的那个自然人的国籍国法。(5)复合标准。法人的国籍必须同时符合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才能确定法人的国籍。

(18)简述最密切联系的原则

答:最密切联系原则是指就某一法律关系在当事人没有选择应适用的法律或选择无效的情况下,由法院依据这一原则,在与法律关系有联系的国家中,选择一个与该法律关系在本质上有重大联系、利害关系最密切的国家的法律予以适用。1、它是一种新的法律选择方法。2、它的核心是通过对合同以及与合同有关的各要素进行综合分析来寻找与合同最密切联系的法律,其方法十分灵活。3、它给予了法官以较大的自由裁量权。

(20)简述涉外婚姻的实质要件及我国关于涉外结婚、离婚法律适用的规定

答:涉外婚姻的实质要件是指结婚必须具备的条件和结婚必须排除的条件。包括:1、婚龄。结婚必须达到法定的结婚年龄。2、当事人双方自愿。3、当事人之间没有血缘关系或近亲关系。4、当事人双方与他人之间没有婚姻关系。在婚姻的实质要件方面,一些国家规定患有不应当结婚疾病的人不能结婚,有的国家禁止从事某类公务的人员不能同外国人结婚。我国法律规定:中国公民和外国人结婚适用婚姻缔结地法律,离婚适用受理案件的法院所在地法律。

(21)简述我国涉外法定继承的法律制度

答:《继承法》、《民法通则》对涉外法定继承的法律适用作了规定。《继承法》第36条规定:“中国公民继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遗产或者继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国人的遗产,动产适用被继承人住所地法律,不动产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外国人继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遗产或者继承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中国公民的遗产,动产适用被继承人住所地法律,不动产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民法通则》第149条规定:“遗产的法定继承,动产适用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法律,不动产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上述法律规定表明我国在涉外法定继承方面采用区别制。

(22)简述我国关于拒绝承认与执行外国法院判决的条件的规定

答:1、依被请求国法律,裁决是由无管辖权的法院作出的;2、依请求国法律,裁决尚未生效,不能执行;3、败诉一方当事人未经合法传唤因而没有出庭参加诉讼。4、被请求国法院对于同一当事人之间就同一诉讼标的案件已作出了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决;5、判决的承认与执行有损被请求国国家主权、安全或公共秩序。

(23)简述我国关于承认与执行外国法院判决的条件的规定

答:我国《民事诉讼法》第267条和第268条规定,我国承认和执行外国法院判决应符合下列条件:1、该外国判决已经生效;2、该判决作出国与我国存在条约或互惠关系;3、该外国判决不违反我国法律的基本原则或者国家主权、安全、社会公共利益。

(24)简述合同中仲裁条款独立有效性原则

答:1、仲裁条款是实体权利义务的法律救济措施;2、仲裁条款有独立于合同的效力;3、仲裁条款独立于合同中的其他条款。

(25)简述国际商事仲裁国际性的判断标准。

答:判断商事仲裁的国际性主要有两大标准:

(1)以与案件有关的连接因素为标准判断商事仲裁的国际性,这一标准又分为:

A.以当事人国籍的不同作为认定仲裁国际性的依据。

B.以当事人住所或居所位于不同国家为标准认定商事仲裁的国际性。

C.以当事人国际不同或当事人地点和居所不同确定场事仲裁的国际性。

D.以仲裁地位于双方营业地所在国之外为标准确定场事仲裁的国际性。

E.以营业地位于不同国家为标准确定商事仲裁的国际性。

(2)以争议的性质为标准确认商事仲裁的国际性。

简答题:

1.涉外民事关系具有以下法律特征:

(1)涉外性。涉外性指民事关系具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涉外因素,其具体表现为:主体涉外。民事关系的主体一方或双方是外国自然人、法人或国家。客体涉外。民事关系的客体位于国外。内容涉外。民事关系的权利义务法律事实发生在外国。(2)广泛性。广泛性是指涉外民事关系不仅包括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以及与财产关系相联系的人身关系,还包括平等主体间的商事关系,以及国际民事诉讼程序和国际商事仲裁程序关系。(3)国际性。国际性是指涉外民事关系是在国际交往中产生的,这种民事关系虽然表现为不同国家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但实质上体现着国家之间的关系,反映着国家的对外政策。

2.法律关系本座说。

法律关系本座说是德国法学家萨维尼1849年在其撰写的《现代罗马法体系》一书中提出的法律适用理论。这一学说主张以法律关系为出发点,根据法律关系固有的性质确定应适用的法律。这一学说认为,每一种法律关系必然与某一特定的法律制度相联系,每一法律关系都有一个确定的本座,这一本座就是特定的法域。进行法律选择时,应根据法律关系的性质确定法律关系的本座所在地,本座所在地的法律就是应适用的法律。法律关系本座说创造性的提出了解决法律选择问题的标准,通过分析法律关系的性质,确定法律关系的本座,从而确定准据法,这在方法论上也是一个历史性地突破。法律关系本座说对国际私法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现代国际私法理论都是在法律关系本座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3.法则区别说:

一、意大利法则区别说是意大利著名注释法学家巴托鲁斯(1314—1357)创立的。

他把法律分为人法和物法,他认为人法具有域外效力,凡是具有本国国籍的人,不论他位于国内或国外,本国法对他都有效。物法具有域内效力,凡位于本国境内的物,不论属于内国人或外国人所有,本国法都发生效力。二、法国的法则区别说:法国法学家杜摩林从理性自然法出发,赞成把法分成人法和物法,他主张扩大人法的适用范围,特别是在契约关系中,他主张应适用当事人自主选择的法律。法国法学家达让特莱也主张将法律分成人法和物法,他强调法的属物性,认为法律和习惯大都属物法范畴,只有少数例外情况下才具有人法性质。

4.既得权说:

即得权说是英国法学家戴西于19世纪提出来的。戴西认为:英国法院从不执行外国法院的判决,如果说有时执行外国法,那么所执行的并不是外国法本身,而是依据外国法所取得权利。只有在英国法院看来是按照文明国家法律正当取得的权利,英国法院才予以承认与执行。

5.荷兰的国际礼让说:

国际礼让说是荷兰法学家伏特、胡伯于17世纪提出来的,这一理论主要体现在胡伯提出的三原则中,即:(1).每个主权国家的法律在境内发生效力并约束其臣民,但无域外效力。(2)凡在其境内居住的人,无论长期或临时居住的,都应视为本国臣民。(3)主权国家对于另一国家已在其本国有效实施的法律,出于礼让应保持其在境内的效力,只要这样做不损害自己国家的利益。

6.本地法说:

本地法说是美国法学家库克创立的。本地法说的主要观点是:一、法院只适用法院地法,不适用外国法律。二、在某些情况下,法院可以适用外国法,但此时只能将外国法律规范并入本国的法律规范,作为本国法律规范予以适用。三、法院执行的是本国法创设的权利,而不是外国法创设的权利。

7.凯弗斯的结果选择说:

结果选择说是20世纪美国法学家卡弗斯提出的。他认为:应将涉外民事关系可能适用的法律及适用的结果加以比较,基于当事人之间公平正义,以及冲突规范适用所引起后果进行考虑,确定涉外民事关系应适用的法律。

8.柯里的政府利益分析说:

政府利益分析说是美国法学家柯里于20世纪提出来的。他认为:每个州的法律背后都隐含着这个州的政府利益,而这种利益是通过适用其法律实现的。如果一个案件只与一个州的利益有关,这里体现的法律冲突是虚假冲突,适用对本案有利益的州法律。如果案件与两个州的利益有关,这是真实法律冲突,可以适用利益较大那个州的法律,或适用法院地法。他主张全面抛弃冲突法。

9.准据法的概念及法律特征:

准据法是指按照冲突规范的指引而援用的确定当时人权利与义务的特定实体法。准据法有两个法律特征:(1)准据法是经冲突规范指引所援用的法律。(2)准据法是能确定当事人权利义务的法律

10、反致产生的原因有两点:

(1)对同一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调整,法院地国与与案件有关国家分别规定了不同的冲突规范,这些冲突规范的系属不同。

(2)法院把冲突规范援引适用的外国法理解为包括该外国的冲突法和实体法,而且只适用该外国中的冲突法。

(3)存在致送关系

反致产生的条件是:与案件有关国家的法律存在消极冲突,法院审理涉外民事案件时,根据各国冲突规范的规定都不适用各自国家的法律。

11、法律规避的概念与构成要件。国际私法中的法律规避是指当事人为了规避原来应该适用的某一国法律,故意制造一些条件能够利用冲突规范,使对其有利的另一国法律得以适用。构成国际私法上的法律规避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当事人规避某国法律是出于故意,即当事人的行为是以规避法律为目的的。(2)规避的法律是本应对当事人适用的强制性法律,而不是任意性法律。(3)当事人是通过故意改变或制造与连接点有关的事实,利用冲突规范来达到法律规避目的的。(4)法律规避必须是既遂的。(5)当事人法律规避以后,仍与被法规避法律的那个国家或地区存在某种联系。

12、我国于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50条对公共秩序保留作了规定,199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第276条作了与《民法通则》相同的规定,1999年颁布的《合同法》第7条也作了规定。此外,我国于1991年颁布的《民事诉讼法》第268条也同样作了明确规定。依照我国法律规定适用外国法或者国际惯例的,不得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公共利益。这就是我国法律规定的公共秩序保留制度。但是,不得违背我国公共秩序的是外国法适用的结果,而不是仅指外国法的内容。同时,我国对国际惯例的适用也采用了这一制度,这种立法规定各国的立法中并不多见,可以说是我国公共秩序保留条款的一个特色。此外,根据司法解释,法院在排除了外国法的适用后,应以我国相应的法律取而代之。

13、1.适用内国冲突规范不当导致适用外国法错误。这种错误各国都允许上诉。

2.适用外国法本身所发生的错误。对这种错误,法国、德国等国不允许当事人提起上诉,意大利、奥地利等国家允许上诉。

14、1.以法院地法代替应适用的外国法。我国法律亦作了相同的规定。

2.类推适用内国法。

3.驳回当事人的诉讼请求或抗辩。

4.适用一般法理。

5、适用与外国法相近似的法律

15、定居国外的中国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如其行为是在我国境内所为,适用我国法律;如在定居国所为,可以适用定居国法律。

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内进行民事活动,如依其本国法律为无民事行为,而依我国法律为有行为能力,应当认定不有民事行为能力。

无国籍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一般适用其定居中国法律如未定居的,适用其住所地国法律。

16、该公约在以下三种情况下适用:①双方营业地分别处于两个缔约国的当事人之间订立的国际货物买卖合同适用公约,②非缔约国当事人可以通过意思自治选择适用公约,但这种选择必须是明示的③当事人双方或一方营业所所在地国不是缔约国,如果国际私法规范导致适用某一缔约国的法律时,公约可以适用于他们之间订立的货物买卖合同。

17、法人国籍确定的依据主要有:一、成立地。法人具有法人成立地国家国籍。二、管理中心所在地。法人具有法人处理商业事务地方国家的国籍。三、主要所所在地。法人具有法人台心地国家的国籍。四、资本实际控制。法人具有实际控制法人资本的那个自然人国籍所属国的国籍。五、复合标准说。法人的国籍必须同时符合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才能确定法人的国籍。

18、最密切联系原则是指某一涉外民事关系,在当事人没有选择应适用的法律或选择无效的情况下,法院在与该法律关系有联系的国家中,选择一个与该法律关系本质上有重大联系、利害关系最为密切的法律予以适用。

最密切联系的原则是一种法律选择方法,它改变了传统冲突规范中连接因素的单一性,使与案件有关的各种因素都

得以考虑,增加了法律选择的科学性。其核心是是通过对合同以及与合同有关的要素进行综合分析,来寻找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该原则赋予了法官较大的自由裁量权。

19、法律特征为:1开证银行在开出信用证后承担第一付款的责任,即首先付款的责任。2信用证是独立于买卖合同以外的另一种合同,开证银行责任独立。3信用证是纯粹的单据业务,而非货物的买卖。

20涉外婚姻的实质要件是指结婚必须具备的条件和结婚必须排除的条件。这些条件包括:

(1)婚龄。结婚必须达到法定的结婚年龄。

(2)当事人双方自愿。结婚是男女双方结为夫妻的法律行为,须以男女双方自愿为基础。

(3)当事人之间没有血缘关系或近亲关系。现代国家均以立法的形式禁止直系血亲之间缔结婚姻关系,对旁系血亲间的婚姻关系,各国法律也加以限制。

(4)当事人双方与他人之间没有婚姻关系。现代国家多实行一夫一妻制,要求婚姻双方与他人之间没有婚姻关系,印度等国家除外。

在婚姻实质方面,一些国家规定患有不应当结婚疾病的人不能结婚,有的国家禁止从事某类公务的人员不能同外国人结婚。

我国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和外国人结婚适用婚姻举行地法律,离婚适用受理案件的法院所在地法律。

21:《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对涉外法定继承的法律适用作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36条规定:“中国公民继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遗产或者继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国人的遗产,动产适用被继承人住所地法律,不动产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外国人继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遗产或者继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中国公民的遗产,动产适用被继承人住所地法律,不动产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民法通则》对进行了完善。该法第149条规定:“遗产的法定继承,动产适用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法律,不动产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

22我国拒绝承认与执行外国法院判决的条件有:

1、依被请求国法律,裁决是由无管辖权的法院作出的;

2、裁决尚未生效;

3、诉讼程序不公正,败诉方未得到合法传唤,未出庭或未得到辩护机会;

4、请求国法院对同一案件已作出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

5、承认或执行判决有损我国主权或公共秩序。

231、外国仲裁裁决在我国的承认与执行。我国《民事诉讼法》第269条规定:国外仲裁机构的裁决,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承认和执行的,应当由当事人直接向被执行人所在地或者财产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人民法院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或按照互惠原则办理。

2、我国涉外仲裁裁决在外国的承认与执行。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我国涉外仲裁委员会作出的发生法律效力的仲裁裁决,当事人请求执行的,如果被执行人或者其财产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应当由当事人直接向有管辖权的外国法院申请承认与执行。

24、合同中仲裁条款独立有效性原则是指合同中的仲裁条款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其有效性不受合同有效性的影响。即使合同无效或合同终止,仲裁条款仍然有效。仲裁条款独立有效性学说的理论根据是:

(1)合同规定当事人双方实体方面的权利义务,仲裁条款规定当事人实体方面的权利义务得不到实现时的法律救济措施。合同得到全部履行,仲裁条款无须履行,合同未履行,则需履行仲裁条款,二者彼此独立。

(2)仲裁条款有独立于合同的效力。合同的有效性取决于合同形式要件和合同实质要件是否符合合同准据法的规定,仲裁条款的有效性取决于仲裁机构所在地国家法律或仲裁规则对仲裁条款形式、内容的规定。判断二者有效性的法律根据不同。

(3)仲裁条款独立于合同中的其他条款。合同中的任何其他条款均可与仲裁条款分开,合同中的其他条款是否有效,不影响仲裁条款对当事人的拘束力。

25判断商事仲裁的国际性主要有两大标准:

(1)以与案件有关的连接因素为标准判断商事仲裁的国际性,这一标准又分为:

A、以当事人国籍的不同作为认定仲裁国际性的依据。

B以当事人住所或居所位于不同国家为标准认定商事仲裁的国际性。

C以当事人国际不同或当事人地点和居所不同确定场事仲裁的国际性。

D、以仲裁地位于双方营业地所在国之外为标准确定场事仲裁的国际性。

E、以营业地位于不同国家为标准确定商事仲裁的国际性。

(2)以争议的性质为标准确认商事仲裁的国际性。

总之,凡仲裁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为外国人或无国籍人,或合同中的仲裁条款或仲裁协议

订立时双方当事人的住所、营业地位于不同国家,或双方当事人位于同一国家但仲裁地位于该国之外,或仲裁涉及的法律关系的内容发生在国外,或争议的标的位于国外,其仲裁均应视为国际仲裁。

下载上海交通大学网院金融学导论期末复习之简答题(含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上海交通大学网院金融学导论期末复习之简答题(含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金融学》期末复习重点(2013.6)

    《金融学》期末复习重点(2013.6)考试题型及其分值如下: 1.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 2.判断正确与错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每小题1分,共10分。) 3.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文秘管理与应用写作期末复习之简答题

    文秘管理与应用写作 简答 1. 组织论文段落,主要应当依循哪些要求:1.段意要明确.一个段落一般应有一个主要意思即段旨,在构段时,要把它清清楚楚地告诉读者;2.段意要统一.一个......

    首经贸《货币金融学》期末复习总结

    (一)信用货币的含义 信用货币也称作不兑现的纸币,它是以信用为基础,通过信用程序发行的,在流通中执行交易媒介和延期支付功能的信用凭证。 (二)划分货币层次的依据 ·理论界一般认......

    货币银行学(金融学)期末复习5则范文

    名词解释、判断题、单选、多选、简达和论述。 (工商管理、会计学)货币供给的内生性 商业信用 货币政策 基础货币 资本市场 金融结构 证券行市 货币市场 格雷欣法则 货币乘数......

    计算机导论期末复习内部特供

    计算机导论内部特供 整理人:1210061班班委会 第一章 一、选择题 1.冯·诺依曼对计算机发展的主要贡献是(B)。 A.发明了微型计算机B. 提出了存储程序的概念C. 设计了第一台电子计......

    人力资源管理导论期末复习试题

    人力资源管理导论期末考试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企业在经过比较分析后选择最优结合的方案,并以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效益的人力资源管理原理称为(A) A优化原理 B能位匹配原理 C......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简答题

    简答题: 1、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是什么?(P3) 答: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 2、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P28) 答: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方面的......

    经济法期末复习简答题(共5篇)

    北京电大经济法期末复习(08春)案例:破产法,企业法,公司法,证券法,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商标法,劳动法。(案例参照作业类型) 题型: 单选,多选,判断,问答,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