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8至第14章考试题[定稿]

时间:2019-05-12 02:13: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8至第14章考试题[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8至第14章考试题[定稿]》。

第一篇: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8至第14章考试题[定稿]

单选、多选、简答、材料分析、论述。小题:

1、党的十四大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

3、邓小平提出让一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共同富裕。

4、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5、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和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科学技术,特别是战略高技术。

6、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投资、出口、消费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7、十六大以来,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解决好“三农问题”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容: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制制度;基层群众自制制度。

9、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我国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0、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11、我国政党制度的特征:a、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b、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有共同的根本利益和目标,都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共同准则;c、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以宪法为根本准则,均受宪法保护,享有宪法规定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P23012、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前提:有法可依。核心:有法必依。关键:执法必严。保障:违法必究。

13、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核心是民主。

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通过知识体系、价值观念、思想信仰和行为规范,产生凝聚和激励社会成员的巨大力量。

15、我国文化建设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1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树立共同理想。灵魂:坚持马义指导地位。精髓:培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

17、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18、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19、构建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20、如何促进教育公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优化教育结构;推进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教育公益性质。

21、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 基础是: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重点是: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2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一个中国。

23、在国家统一问题上,原则坚定性是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坚持中国国家政权的统一与领土的完整不受侵犯,坚持国家主体即祖国大陆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

24、解决台湾问题的关键:增强综合国力。25、05年提出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26、1987年党的十三大确认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的论断。

27、在世界格局多极化与单边主义的斗争中,军事力量仍然是关键因素。

28、我国一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9、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髓是国家主权平等。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是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30、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新安全观的核心是: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

31、新时期统一战线联盟中,大陆范围以外,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

32、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治前提和基础,是中华民族政策的基石。

33、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政教分离原则、坚持反对和取缔邪教。

34、新军事变革的本质和核心是:信息化。

35、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长期执政的关键所在。

36、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大题

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1、计划和市场都是都是经济手段,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 2.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计划和市场对经济调节各有自己的长处和优势 3.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性,但他与社会主义结合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特征。

2、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及其主体地位的体现? 含义:公有制经济的范围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共有资产在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3、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第一、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坚持我国民主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才能有可靠的保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关键在于坚持党的领导。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

点和归宿。党只有领导人民创造各种有效的当家作主的民主形式,坚持依法治国,才能充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才能巩固和发展党的执政地位。

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党领导人民通过国家权利机关制定宪法和法律,又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依法办事,保证法律的实施,使三者统一起来。

4、实行依法治国的意义何在?P237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第二、依法治

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5、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地位?P250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

会建设全面发展的社会,只有使他们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进行社义现代化建设的而目标才能实现。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组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社会主先进文化,在增强国际竞争力、提高民族凝聚力方面具有

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他能提高劳动

者的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理论意义:第一、这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

论的丰富和发展。第二、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由“三步走”到“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拓展深化了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格局,反应了党对

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新发展。第三、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这进一步体现了党执政的本质要求,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一本质的内在要求,反映了党对

执政规律、执政方略的新认识。现实意义: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第二、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第三、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第四、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个要条件。

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抗风险能力,更好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7、如何深化分配机制?P287

第一、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建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第二、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啊啊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

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第三、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

8、新形势下如何努力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第一、恪守一个中国,增进政治互信,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家核心利益。反对台独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要条件。第二、推进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进

程,扩大两岸直接“三通”,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探讨两岸经济发展的可行途径。第三、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要共同继承中华文化优秀传统,开展各种文化交流,凝聚共同意志,形成复兴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采取积极措施,推动两岸文化教育交流。第四、加强人员往来,扩大各界交流。第五、维护个国家主权,协商涉外事物。致力于维护台湾同胞在国外的正当权益,对于台湾参与国际活动,要务实协商解决。第六、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可就军事问题进行交流。

9、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第一、坚持独立自主的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坚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依靠自己的力量,同任何国家友好相处,不允许任何国家损害我国的尊严和主权。第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它适用于制度不同的国家和相同的国家,适用于发展中、发达国家,适

用于国家间政治、经济关系。第三、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与发展中国家深化全面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第四、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向统一的原则。在处理国际事务和对外关系时,要坚决维护本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同事要维护世界和平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把二者紧密结合起

来。

10、如何理解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第一,坚

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保证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正确方向,才能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保证

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取得进步,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第二,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历来是中国各族人民最关切的头等重要的大事。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凭借其丰富的执政经验和驾驭全局的能力,统筹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发展,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够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和谐稳定。第三,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只有共产党才能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正确处理人民内

部矛盾,顺利解决前进中各种困难和问题,才能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推进现代化建设事业顺利前进。第四,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的挑战,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当前,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

化在曲折中发展,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下,只有中国共产党这样坚强的政治核心才能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才能保证我国真正走独立自主的和平发展道路。

11、中共十八

大召开的时间和主题?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问题: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改革开放的成功提供的重要经验?时间:2012年11月8

日;主题:在十八大会议上,将会选举新一届的中共中央领导层,包括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央候补委员、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在之后召开的中央委员会上选举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中央书记处、中共中央军委等。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经济体制改革。核心问题: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重要经验:第一、不断推进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是改革开放的重要前提。第二、始终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是改革开放成功最可靠的保证。第三、始终坚持把发展作

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改革开放成功的最重要关键。

12、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方面:国家、社会、公民)

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正确任女士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正确认识思想认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看清本质,明确方向,要开展理论教育活动。

第二、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我们应从自身坐起,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个人理想来促进社会理想。第三、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

舞斗志,我们大学生要知道如何去爱国,在日常生活中表现爱国精神;还应积极主动的了解社会动态,国际新闻,了解社会发展动态积极思考创新。第四、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

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想基础。我们大学生要接受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规范,把社会主义道德实践融入大学生

日常生活,为创建良好社会风气贡献自觉的力量。

第二篇: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首先是对这堂课程学习的心得体会,通过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的学习,我更好的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建设历程,作为国家的未来,我们新一代青年更肩负着建设祖国。我们现在还没有毕业,也没有能力谈及建设,但目前的我们更需要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努力学习知识,为未来毕业后进入社会,建设国家打下坚实的基础。行百里者半九十,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近,我们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我们要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担负起历史重任,我们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体人民一起努力,通过持之以恒的奋斗,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富强、更加民主、更加文明、更加和谐、更加美丽,让中华民族以更加自信、更加自强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当代建功立业的舞台空前广阔、梦想成真的前景空前光明,我们应该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担当起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在激扬青春、开拓人生、奉献社会的进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

至于上课的形式这方面,专题讲课这种形式我感觉非常好。毛泽东思想概论新改革的分专题教育方式让我更系统的学习了这门课程,课堂上老师更多的起到了引导我们的作用,鼓励我们独立思考,积极发言,让我们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增加了我们对这门课的兴趣,我们在课余时间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选读一些相关的书籍,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了更多相关的知识,使我们的思想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并对毛泽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每个老师都有自己主要的研究方向和擅长点,这种分工合作的方式让各位老师将自己讲的那个专题研究更加透彻,更好的向同学们传授,让同学们更容易理解。

分组进行经典品读的方式。我感觉很新颖,而至于具体的细节比如组员缺席组长也扣分的部分,老师的初衷是好的,想要让组长起作用督促组员,但是有的组员就是不愿意来没法强迫的话组长也会很失望,这种机制感觉有待提高,就精品品读汇报来说,这种方式让大家读了几篇经典文献,虽然每个人理解程度和深度不尽相同,但是大家起码都对这几篇文献有了最基本的了解,了解各个时代大背景下,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发展,各位领导人的贡献,同时更深刻的了解这门课。总体来说,各位老师的创意以及努力值得肯定,在执行方式上可以适当改进,让大家更容易接受一些。

第三篇: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读后感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

我研读了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读完之后深有感触。同时对于毛主席这部著作中涉及我国经济、政治与文化等各方面的论述对党和国家以后各方面的发展都有很大的作用,可谓影响深远,值得后人敬仰。

要了解《论十大关系》的影响和意义,就先要了解《论十大关系》产生的时代背影和中国当时处于什么状况之下。20世纪50年代中期,随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时期。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十分落后、各地发展极不平衡的东方大国中,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面临的一个全新的课题。面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选择了苏联模式,这也是难以避免的,但是,苏联模式本身存在着一些弊端,并且这一模式也未必适合中国。所以,1955年2月,毛泽东用一个半月的时间,找了34个中央部委同志谈话,对我国经济建设情况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经过中央政治局多次讨论,在集体总结经验的基础上,4月25日,毛泽东在有各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参加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接着,又在5月2日的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从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等十个方面论述当时中国在经济,政治,外交等方面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中主要的问题。本文应该属于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社会主义的积极探索。《论十大关系》正式提出了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任务。这就是当时《论十大关系》产生的时代背景。

毛泽东提出十大关系的指导思想,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寻找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路线。报告论述的十个问题,一方面是从研究和总结我国经济建设的问题中提出来的,一方面是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提出来的。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带有全局性的十个问题,即十大关系:(1)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2)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3)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4)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5)中央和地方的关系;(6)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7)党和非党的关系;(8)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9)是非关系;(10)中国和外国的关系。这就是十大关系的主要内容,而十大关系主要针对当时社会主义中国的经济,政治以及文化和国家安全等方面,可谓是涉及全面,见解到位。

所以在当时中国那样的背景下,《论十大关系》的提出,正好顺应了当时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为以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功做了铺垫。《论十大关系》中关于从中国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的思想,关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关于中国工业化道路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设想,等等,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它对于党的八大路线的确立,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论十大关系》的基本精神和主要主张,实际上都融入到八大制定的路线和通过的有关报告、决议中去了。所以,把这个报告,连同八大确立的路线和毛泽东稍后发表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看作是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取得的主要成果,是符合实际的。50年的实践表明,毛泽东当年提出的基本思想和主张,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是富有生命力的。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是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这个战略思想既包含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又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和

现代化建设的新鲜经验。

因此,结合新阶段的新任务重温《论十大关系》的基本思想,对于我们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论十大关系》的研读,我对党的社会主义的建设有了更清晰地认识和了解,也希望自己能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出力。

《论持久战》读后感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具体说是1938年的五月,自卢沟桥事变以来,抗日战争就进入了全面抗战的第十个月。在国民当内出现了“速胜论”和“亡国论”,而且在共产党内也有一些人寄希望于国民党的抗战,从而忽略了共产党的游击战争。总之,不论是亡国论还是速胜论,在各党派、各阶层,在国内,在国际,都有倡导者,有附和者。然而,当时的局势却急需一种理论,即既能解释抗日战争的现状,又能倡导全民族的抗战。于是,就在这种情况之下,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

发表《论持久战》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运用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透彻地分析当时敌我双方在各方面的优劣,驳斥速胜论和亡国论,强调只有持久战才是最符合当时的战局,使全国人民看到胜利的曙光,增强必胜的信心。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指出:“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日本是一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但它是侵略战争是非正义的;中国的国力虽然比较弱,但这是反侵略战争,所以中国是正义的,同时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即使日本战争力量比中国强大,但它毕竟是一个小国,军力、财力、物力和人力都非常的缺乏,难以经历长期的战争;相反,中国则是一个大国,地大物博,人多力量大,因此能够支持长期的战争。从国际方面讲,日本的侵略行为即法西斯战争的亚洲地区的行为损害且威胁到了其他国家的利益,因此得不到国际的援助;而中国的反侵略战争亦是反法西斯战争,能获得世界上广泛的支持与同情及援助。这些特点“规定了和规定着战争的持久性和最后胜利属于中国而不属于日本”。从而有力地批判了当时国内存在的速胜论与亡国论,为人民指明了抗日战争的正确道路。毛泽东还指出:这场持久战将经过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敌方的战略进攻、我方的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敌方的战略保守、我方的准备反攻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我方的战略反攻、敌方的战略退却的时期。”毛泽东着重指出,第二阶段是整个战争的过渡阶段将是中国很痛苦的时期,要准备较长的时间,要熬得过这段艰难的路程,然而,它又是敌强我弱形势转变的枢纽。毛泽东强调此阶段中我方作战形式主要的是游击战,而以运动战作为辅助,此阶段的战争是残酷的,地方将遇到严重的破坏,但是游击战争必定能够胜利。为了实现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毛泽东还提出一套具体的战略方针: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中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防御战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第三阶段中,应该是战略的反攻战。同时,毛泽东还强调地指出必须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他说:“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只要动员了全国老百姓,就会造成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这样就能实现全民抗战,调动全国的统一积极抗战,更能保证抗战的胜利,即毛泽东说的:兵民是胜利之本。

《论持久战》一书,是毛泽东于1938午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的讲演稿。其中毛泽东分析并指出了中国能战胜并能消灭日本帝国主义的实力和条件:第一就是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第二就是国际抗日亦是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三就是日本本国内的革命运动即人民和日本殖民地人民的革命。这三个条件的结合对中国而言就是非常重要且极其有利的,并且是中国处于了一个有利的立场。如果中国的统一战线的建立发展比较好的话,且国际上对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认识及时且迅速的话,还有就是日本本国国内的革命来的比较快的话,中国的抗战就会比较迅速且容易,而且不会有太多的损失。反之,中国就必须延长抗战的时间,但结果还是一样,中国还是会胜利,就是随着时间的加长,损失就会随之加大,就会造成一个非常艰苦的抗战时期。充分考虑到了这些问题,中国采取了拉长战线,抓住日本人力的缺点以及他们的战争机构的笨重,行动很慢,效力有

限,从而分散日本的战力,从而为抗战的胜利做了很好的基础。所以,战争的前期,我们要避免一切大的决战,要先用运动战逐渐地破坏敌人军队的精神和战斗力,除了调动有训练的军队进行运动战之外,还要在农民中组织很多的游击队。中国农民有很大的潜力,只要组织和指挥得当,能使日本军队疲于奔命,而且这个战争是在中国打的,这就是说,日军要完全被敌对的中国人所包围,日军要很被动地运来他们所需的军用品,而且要自己看守,他们还要用重兵去保护交通线,时时谨防袭击,另外,还要有一大部力量驻扎满洲和日本内地,这样更使原本军力就不足的日本更显得力不从心。这样,日本在中国长期抗战的消耗下,它的经济将会崩溃,在无数战争的消磨中它的士气行也会变得低落。而中国方面,抗战的潜力将会变得高涨,大批的革命人民会不断地到前线去,为自由而战争。所有这些因素和其他的因素配合起来,就使我们能够对日本占领地作出最后的致命攻击,将日本侵略驱逐军出中国。

《论持久战》是毛泽东结合中国具体国情而发展的马列主义的经典军事理论著作,是人民彻底地看清了当前中国的具体情势,使人民看清现实,纠正了存在的错误观点,既巩固了国内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又指导了全民族的抗战,为中国的抗战胜利的道路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成为了中国抗战时期的指导纲领,引导中国的抗战赢得最后的胜利。

《复兴之路》读后感

经过一百多年历史沉浮的思考与探索,经过几代人外学内修的追寻与抗争,又经过几十年改革开放的实践与研讨,中华民族终于找到自己的复兴之路,那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没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就没有前途,这是历史和人民的抉择。《复兴之路》不仅从历史的角度给我们讲明了这个道理,也从现实出发给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更从未来的构建中给我们描绘了美丽画卷。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十八大之后,我们有了更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有了更坚强务实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有了更强烈清晰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和愿望。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讲到的“中国梦”,讲出了曾经浴血山河的炎黄子孙几代人的心声,也将继续激励当代的九洲热血和后来者为之奋斗。

细读《复兴之路》,我们还可以发现“人民”的位置。总书记当选之后首次亮相,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的简短讲话中19次提到“人民”两字,可见“人民”在新一届中央领导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人民与领导的关系,已经超越古代帝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开明比喻,而是血肉相连的整体。我们的人民已经当家作主,我们的领导来之于人民,这种相融相通的情结已经成为时代的强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复兴大业人人有责的意识需要进一步深化,只要华夏儿女都来谋发展、做贡献,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指日可待。

人民群众始终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推动者;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也是我们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和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的根本保证。过去的历史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当前的形势提醒我们,干事创业更加需要人民群众的信任、支持和参与;将来宏伟蓝图的实现,同样离不开伟大的人民群众。

“以人民为根本,谋中华之复兴”是我们每一个共产党人应有的操守和责任,只有紧紧地依靠人民,更好地团结和带领人民,以人民的满意为我们工作成败的衡量标准,以人民的监督为我们事业进步的最好鞭策,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我们的奋斗目标,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复兴的道路已经明确,人民的素质决定未来。我们不需要愚昧无知的一盘散沙,也不需要贪污腐化的时代败类;我们需要的是怀抱理想、扎实肯干的民族精英,需要的是团结一心、拥有本领的人民大众。本领的取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有大兴学习之风,真正学好看家本领,才有可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发挥作用;作风建设也绝不是小事,不管是经济建设还是政治改革,只有加强作风建设,提高包括领导干部在内的人民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等修养,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才能够走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道路。

民族的复兴,不仅需要政治的清明、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也需要军事的强大和文化的引领等等,但最关键的因素还是在于人民。只有坚持以人民为根本,以人民的美好愿望为我们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动员起千千万万的人民大众,才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正道。

《改造我们的学习》读后感

今年五一期间,我阅读了毛泽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原本仅是抱着完成任务的心理去看的,没想到看完之后,得到了很大的启发,感触万千,于是我就将我的所想所感写下来,一方面完成了老师的任务,一方面也当做是长时间没写作之后的练笔。

几十篇的阅读文献,为何选择了《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呢?说实话,作为一名理科专业的学生,对于马克思的确不太感冒,而且我也不想写《论持久战》,《论三个代表》这样容易撞题的素材,于是我选择了《改造》一文,一方面学习了马克思,一方面也学习了怎样改造自己的学习,提升自己。

文章的开头就旗帜鲜明地表明中心论点,即“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制度改造一下”。毛泽东意识到抗日战争爆发之后,党员人数骤增,加之先前左倾右倾的错误未清算,于是在1941年进行了著名的延安整风运动,为全党进行一次透彻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这篇文章就是在那时产生的。毛泽东的这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事求是精神,我们,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的一代,应该认真学习。如今的社会,许多人明明知道自己存在问题,却自欺欺人地从不纠正,任其自由发展。与其说他们懒惰,倒不如说他们缺少‘发现即解决’的精神。

毛泽东指出当前党的问题在于‘不注重研究现状、不注重研究历史、不注重马列主义的运用’,并指出其根本原因是主观主义的影响,其结果是害人、害己、害革命。想想现实中,这种‘想当然’的主观主义思想何曾不存在,我们有时候,往往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于学习,浅尝辄止,不作深究,缺乏学习的灵气和灵感。这实质上是学习上的机械论。根据想当然,就发号施令。一知半解,误人子弟。作为一名学习以实践为理论根据的基础科学的学生,这点是因该首当其冲地避免的。

说完了存在的问题,接下来就因该将改造的方法了。俗话说‘说的容易做到难’,这话一点都不假,能轻易改掉的就不叫习惯了。学习要有责任的理念。做任何事情,如果一旦认识到责任,那么可以这样说,事情的一 半就已经做好了,另一半也就不那么难了。学习也需要有一种责任,这责任集中体现在学习直接地是为自己学,这恰恰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我觉得,在很大程 度上这就是有责学习的最好体现。

学习要有激情的理念。人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这种感情一旦迸发出来,那就转化成为 一种激情。把激情用在学习上,那就是学习激情,或叫做学习感情。平时所说学习上的感情 基础,就指这个而言。学习,从思想认识或是思想观念看,必须要有无穷的、不可阻挡、孜 孜以求、如饥似渴的激情。这样的学习态度,肯定是直接的、生动的、富有生命的。这就是 有情学习的最好体现。

学习要有习惯的理念。人的一生,生生不息,繁衍更替,呈现出求生存、求发展、求进 步,再生存、再发展、再进步的客观规律。生存、发展、进步,简简单单“六个字”,其中 所蕴含着的是无数个看似平淡,极易忽视,又要紧要命的习惯。俗话说:“习惯成自然”。是 否可以这样理解,由习惯到自然再发展成为规律。可见,生活要有习惯,工作要有习惯,学习也要有习惯。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它可以引领一个人朝着有利于主、客观相 结合的方向去生存、发展、进步。反之,不注重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或是对学习上的坏习惯、坏毛病不加改之,反而习以为常,长此以往,危害极大。我们要的是好习惯,摒弃的是坏毛 病。这就是有习而学的最好体现。

第四篇: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学习心得

摘要:“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也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成功经验的总结,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从革命前后思想的建立完善到社会主义的探索再到改革开放直至走向世界,党和国家所做的一切无一不立足于中国的基本国情,实事求是的谋取发展。自“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路线确立至完善以来,对于我们国家、社会及个人都产生了重大的并积极地影响。

关键字:实事求是积极影响

一、实事求是思想对于国家的发展路线的重要作用及影响

从国家层面上讲,“实事求是”作为党的基本的思想路线,是国家和党制定章程,治理国家谋求发展以及为人名服务的基本依据。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继续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强调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冲破思想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话的藩篱,抓住机遇,努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上取得新的突破,带领全党全人民朝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在原有的基础之上,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新要求:不仅为人民解决温饱,还要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满足城乡发展。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富足。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以上的种种,无一不需要立足于现今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无一不需要实事求是的实干思想。要做到这些,我们需要脚踏实地的正经的发展经济,而不是像某些地方为追求一个数据而盲目的造假甚至毁坏环境最后得不偿失。而真正的话语权更应该落实到人民的头上,官员更应了

解人民的心声,为人民多做实事。而科技的发展是一个长期而艰辛的过程,许许多多的科技人员为中国科教的发展努力着,但中国的科技发展在某些方面始终不及有些发达国家,这与中国的体制及文化传统观念的影响有些关系,当务之急应该是合理的调整科研人员的分布,解决技术与经济脱节这两大棘手的问题,实干中见真知。而文化的繁荣、社会的和谐、人民生活的富足,都需要全国人民团结起来,一步一个脚印的办事情。干工作,在各自的岗位上辛勤的耕耘,每人都出一份力,圆所有人的中国梦。

二、实事求是思想对于社会风气建立的深远影响

从社会影响方面来看,实事求是的主要作用主要体现在社会风气的建立上,这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长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许多人觉得现在世风日下,社会整体的道德说平越来越低,可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自古流传下来的美好的道德观念早已根深蒂固,哪有那么容易便丢失,许多痛恨社会不良现象的人自是站在自己认知的基础之上,来发表自己的言行,但多少有些盲目,难以完全的实事求是。我们不难看出,做实事、做正经事的人仍占绝大多数,每天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政府向人民说实情需要实事求是、新闻工作者报道新闻需要实事求是、整治反华宗教势力亦须实事求是,当今社会,鱼龙混杂,难免会有钻空子之人,但实事求是仍然是社会风气之所向,并且我们发现问题便要及时整治,这也是实事求是,不掩饰社会的缺陷,正确而客观地看待问题。

我们可以了解到,实事求是这四个字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分量,实事求是不仅一直作为中央党校的校训,我国各地许多高校均将实事求是作为自己的校风校训,例如由北洋大学发展至今的天津大学,陕北公学发展至今的中国人民大学等。

作为培育每一代青年的训诫,足以见得,实事求是这一思想沿承至今对于我们影响之深刻。

三,实事求是思想对于培养大学生实干和主动思想的重要作用

最后以小见大,回归至个人。以我们大学生为例,作为承上启下的一代人,身上的重担与责任自是不言而喻的,而我们如何在自身成才与报效国家的过程中充分的发挥自己的力量,这就需要我们实事求是了。我们自身的心理素质等发育尚不完备,随时会受到外界的干扰而丧失自我努力的信心甚至追求,这个时候,努力的培养自身实事求是的实干精神和品德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这不仅是一种精神支撑,也是做人做事的行为准则。其实不难看出,我们如今的大学生确实存在许多的毛病,例如对学业的放松和不重视,对于很多课外无意义的社团的盲目追求,亦或者花钱大手大脚,诚然,这与我们的应试教育的弊端有难以分割的关系,但与我们大学生自身的不成熟的心理和浮夸的性格也是绝脱不了干系的。伴随着一年一度的中高考的结束,人民网6月27号教育专题有一篇文章这样写道:网上曾经流传一个段子说,中国学生知识最巅峰的时期是在高中阶段,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历史、生物等也无所不知。这段话固然有玩笑成分,但它所说的并非没有道理。这是因为,中国学生长期处于应试状态,学习自小被家长规划、管理,中小学老师相对也抓得“紧”。到了大学,老师不会拿着“鞭子”敲打,学生们反而不会学习,或者说,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

我们需要一个正确的认识,考上大学,绝不是学业的终点。无论是学生和家长的心态,还是如今的升学体系,都得变一变了。我们不是在培养“学习机器”,而是培养主动追求进步的人。也希望将来高考结束后,不再需要对考生说“放松莫放纵”。我们需要成为一个有责任有追求,不虚伪、不轻浮、不好高骛远、不

粗枝大叶,脚踏实地的人。而实事求是的作风和态度正是我们现在正在坚持并需要更好的培养的。

人的一生中,难能可贵的一点便是认清自身的毛病,身负重任的我们自当及时认清,挣脱这桎梏,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在认真地学习了这一门课程以后,深知自己的努力还不够,远远没有做到一个大学生应该做到的,个人浮夸懒散的情绪也还是会常常出现的,但我仍坚信着,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都将会秉承着实事求是这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继续走下去,坚持自我,改正自我,将自己所学用到运用到自身,回馈给国家和社会。

第五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1次作业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1次作业(计完成题目数)

一、主观题(共13道小题)

(主观题请按照题目,离线完成,完成后纸质上交学习中心,记录成绩。在线只需提交客观题答案。)

1.简述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第一,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前提和要求/

第二,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途经和方法

第三,实事求是

第四,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简述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的历史意义。

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它把革命的退却和革命的进攻有机地结合起来,成功地实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战略转变;它开辟了在革命低潮形势下重新聚集力量,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

3.什么是“两参一改三结合”制度?

1960年3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批转《鞍山市委关于工业战线上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开展情况的报告》的批示中,以苏联经济为鉴戒,对我国的社会上义企业的管理工作作了科学的总结,强调要实行民主管理,实行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员三结合,即“两参一改三结合”的制度。当时,毛泽东把“两参一改三结合”的管理制度称之为“鞍钢宪法”,使之与苏联的“马钢宪法”相对立。

4.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第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进一步发展我国生产力,使全国人民逐步走上富裕生活,为我国今后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可靠的基础。第二,党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即创造了一系列由低级到高级的逐步过渡的形式,用 1

和平的方法改造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同时把经济制度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相结合,在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和列宁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的设想。这是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伟大创举,以新的经验和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5.近代中国无产阶级的特殊优点是什么?(1)中国无产阶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

(2)中国无产阶级不仅具有世界无产阶级的一般优点,即与最先进的经济形式相联系,富于组织性、纪律性,没有私人占有生产资料,而且还有许多特殊优点:

①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革命性最强;

②和广大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与农民结成亲密的联盟;

③高度集中,便于组织、动员;

④中国无产阶级从开始走上政治舞台起,就在本阶级的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是中国社会最有觉悟的阶级。

6.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是什么?

(1)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矛盾

(2)国共双方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

(3)没有正式的固定的组织形式和协商一致的具体的共同纲领。国共两党只能采取临时协商的特殊形式解决问题。

7.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怎样形成的?

第一,第一次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等—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成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起点;

第二,1856年开始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第二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加快了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演变;

第三,中日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步加深;

第四,1900年的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和次年签订的《辛丑条约》,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正式形成。

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侵略是造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封建主义的黑暗统治也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重要原因

8.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的历史任务是什么?

一:对外反对帝国主义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二:对内反对封建主义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9.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特点是什么,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1)基本特点是:

①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是近代中国一切灾难和祸害的总根源,也是阻碍中国独立发展的根本原因;②中国的封建势力成为帝国主义奴役近代中国的社会基础;

③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被破坏了,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依旧存在,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社会的经济生活中占据着明显的优势;

④中华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但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⑤中国近代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⑥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人民的贫困和政治上的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上所少见的。

(2)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

①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②推翻封建主义的压迫,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

10.为什么说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是历史的必然?

(1)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民主革命性质的转变创造了经济条件。

(2)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民主革命性质的转变奠定了政治基础。

(3)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民主革命性质的转变提供了思想指导。

11.新文化运动是指?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12.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

第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第二,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第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13.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

(1)20世纪前中期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动,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时代背景。

(2)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是近现代中国社会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历史产物。

(3)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4)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人与传播,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准备了思想理论条件。

(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实践基础。

下载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8至第14章考试题[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8至第14章考试题[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有四阶段: ①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点01

    2、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系列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这个过程中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要求及参考题目 一、要求 1.题目也可自拟,或者在原题目前加上某某地、某某人群等。整篇不得低于2500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姓名:何木木班级:12机设1班学号:201210300110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是以毛......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邓小平: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思想 江泽民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三个代表 胡锦涛:进一......

    读书笔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读书笔记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当历史照进当下 ——读《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有感 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毛泽东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在......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范文大全)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浅谈“井冈山精神”学院:外国语学院班级:12英语(1)班学号:20121081姓名:邹国庆浅谈“井冈山精神”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实践教学报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教学文档材料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为什 么要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