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资源现状及中水回用之必要

时间:2019-05-12 02:49: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水资源现状及中水回用之必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水资源现状及中水回用之必要》。

第一篇:我国水资源现状及中水回用之必要

一、我国水资源现状及中水回用之必要

韩素华

我国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国家之一。虽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占有淡水量只有2300立方米,仅居第121位,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特别是近几年随着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目前我国的缺水状况更加突出,全国670多个城市就有400多个缺水,其中有108个严重缺水,有100多个县级以上城市被迫限时限量供水,情况十分严峻。可谓是:缺水全面告急 :北方资源性缺水!南方水质性缺水(有的城市正在变为资源性缺水)!中西部工程性缺水!

由于时空分布不均,我国北方城市大多干旱少雨,属于资源性缺水,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就开始闹水荒;南方城市降雨量充沛,河湖众多,水资源丰富,但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生产规模扩张,常住人口增长,相应的环保体系没有及时跟上,污水量急剧增加,湖、河污染严重,影响了水资源的有效性,造成有水不能用,致使南方城市水质性缺水,并且情势越来越严重。无论是情愿还是不情愿,缺水,这一让水乡人感到无比陌生和尴尬的事实已经真实地摆在了人们的面前。杭嘉湖平原、宁绍平原、苏锡常平原等历史上的天府泽国,目前基本上都处于程度不同的缺水状态,一些地区出现了水乡无水喝的尴尬局面,水资源危机给江南水乡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然而,我国又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国家(严肃地说就是水资源严重浪费的国家)。仅2002年,全国淡水取用量达到5497亿立方米,大约占世界年取用量的13%,是美国1995年淡水供应量4700亿立方米的约1.2倍。无论是按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还是按人均耗水量衡量,均高于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以广东为例,每万元本地生产总值(GDP)用水量约为400立方米,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3倍,是美国的4.6倍。

更为令人担忧的是: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一些人们在随心所欲的超量开发、浪费水资源的同时,还无节制地污染水源,如工业废水等“偷排”现象屡屡发生。目前除偏远地区外,全国大部分的江河湖泊和部分地下水资源都不同程度受到污染,致使水体自净能力衰退,甚至变成“死”河、“死”湖。全国近90%的城镇饮用水源受到不同程度污染,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存环境已经带来了严重影响和直接威胁。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指出了我国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方针、政策。城市污水作为水资源合理开发和再生利用是缓解水资源紧缺、减少污染的有效途径和切实可行的措施。

众所周知:水是维系经济和生态系统的最关键要素。水是有限的,可以枯竭的,不能替代的。国际上,日本、南非、以色列、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早已开展污水经处理后回用的工作。我国对城市污水处理与利用的研究,早在“六五”期间就列入国家科研课题,20世纪60年代关于污水灌溉的研究已达到一定的水平,70年代中期进行了以回用为目的城市污水深度处理小试,80年代初的青岛、大连、太原、北京、天津、西安等缺水大城市相继开展了污水回用于工业和民用的试验研究,其中有些城市已修建了回用试点工程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一些公共建筑亦建设了中水回用装置等。尽管在应用过程中也暴漏出一些问题,但毕竟已经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但是,相比之下,南方城市的中水回用工作却进展迟缓,究其原因,既有经济上的客观因素,又有许多管理和意识方面的主观因素;既有全国性的普遍问题,又有地方性的具体问题。但不管如何,面对日益严重的水质污染和优质水资源的紧缺,面对地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和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巨大矛盾,唯一的选择就是立即行动起来,积极促进中水回用工作的有效开展。应认识到搞中水回用、建立多种形式的中水道系统不仅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紧缺和水环境保护问题的有效途径,更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

二、中水的定义及主要用途

所谓中水,主要是指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雨水等城市污水经二级处理后,根据不同用途和要求,再经过适当处理,如混凝、沉淀、过滤、消毒、或利用膜分离技术、或臭氧氧化、或活性炭吸附等处理处理工艺,从而得到的水称为中水,又叫再生水。

在城市生活、生产用水中,约有40%~50%的水是与人们生活紧密接触的,例如洗浴、饮用等,这些方面对水质要求很高,不能被中水替代;还有多达50%~60%的水是用在工业用水、农业灌溉、环卫用水、冲洗地面和绿化用水等方面,其中部分对水质要求不高,若使用中水不仅在水质上完全符合用水标准,而且将节约大量的新鲜水源,大大减小排污量,进一步削减排放到自然水域的污染物负荷,有利于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的中水回用对象主要分市政杂用水和工业用水。市政杂用水包括公园绿化及河湖景观用水、城市绿化用水、道路路面喷洒用水等,绿地用水可按1 ~3L/(d•m2)计算,道路喷洒水量与每天喷洒的次数有关,1m3回用水可喷洒2 500m2道路面积(以喷洒一次计)。工业用水重点是回用至热电厂和化工厂等的冷却用水以及城市污水处理厂内部的杂用水(如可用于污泥脱水冲洗滤布、喷灌绿地、冲洗路面及洗车用水等)。北方城市的一些新建小区及公共建筑集中区也有建立建筑中水系统的,用于冲洗厕所等。

三、中水回用规划设计及实施要点

在“十一五”的初步计划安排中,国家要求建立节水型城市,城市污水处理量的10%~20%作进一步处理后回用,建立和完善中水道。从全国来讲,每天将有数百万乃至上千万立方米的中水要回用,这是一个很大的数目,需要统筹安排,因此积极做好城市的中水回用规划就显得尤为必要。

目前,除北京、天津等北方大城市已作了中水回用规划外,其它城市,特别是南方城市,有的尚在酝酿,有的还没有考虑。

因此,为了推动国家节水型城市近期和远期的中水回用规划工作的有效开展,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提出以下几点看法,供大家共同研究探讨。

首先从规划的技术原则考虑,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科学地做好城市的中水回用规划,必须坚持要因地制宜,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

不同地区,应结合当地用水的实际情况和城市总体规划及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建立区域用水的综合规划,在规划范围内对水源、供水、污水处理、中水回用、工业用水、农业用水等进行统筹规划,制定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用水规划。然后在城市总体规划和水资源规划的指导下,制定中水回用近、远期规划,科学安排城市各类水源的供水次序和用户用水次序,合理确定中水回用的近远期比例。

(二)要坚持集中和分散相结合、技术可行与经济适用相结合的原则,统筹制定中水回用的近期和中长期规划。

对城市建成区,按照自然排水区和主要汇水区的分布及受纳水体(尾水排放口水域)的环境容量要求、现状污水处理厂的数量、规模;同时,要结合近期有利用中水意向的用户及远期规划潜在中水用户的位置、水量、水质要求等,规划中水回用的使用区域。为了节约资金,减少先期投入提高效益,应坚持集中和分散相结合、技术可行与经济适用相结合的原则。首先要以城市污水处理厂及近期中水回用大户为源头,形成区域性的城市中水回用系统,今后通过各系统的联通逐步提高中水的供应能力,最终形成全市范围内的中水供应网络。对于不适宜进行中水集中处理的地方,要灵活、简便、有效地进行分散处理,就近回用。对于新建开发区及新建居住区和集中公共建筑区,在编制总体规划及各项市政专业规划时,要同时编制中水回用规划。在编制城市道路市政管线规划时,要考虑预留中水回用管道的位置。中水回用管线与道路和其它市政管线同步实施,避免后期下管要破坏路面,增加投资,甚至有可能管位不保。虽然这样可能先期占用一部分资金,但比起后期现用在下管来说要节省很多,同时为中水回用创造了先决条件。

(三)应细致做好中水回用规划的前期工作。

首先是对城市现状资料调查,包括确定用户类型,对规划城市及周边地区近期有利用中水(再生水)水意向的用户及全部潜在用户进行详细调查(包括企业分布位置(在现状街区图上标注出来)、企业生产性质、现状及远期发展规模、用水量情况、用水性质(对水质的要求));对城市现有水源、供水厂、污水厂的数量、分布、规模、处理工艺、及进、出水水质资料的调查;对规划城市的现状分类水价(居民、服务业、工业用水等)及取水水资源费(元/m3)、基本电费(电增容费)、电度电费等的调查;对规划区域内主要河道、湖泊的流量、水质及水域功能情况调查等。

其次是对城市规划资料的收集,包括规划区域及周边地区的总体规划及相关专业规划(给水规划、排水规划、水资源规划及环境保护规划等)(包括图纸及文本说明)等。

(四)依据调查整理的现状及规划资料,认真测算近、远期供用水量平衡,并依据主要大用户的分布位

置,经过技术经济比较,选择集中处理还是分散处理,确定相对合理的近、远期中水回用规模及管网系统规划,确定实用可靠的处理工艺,有效控制中水生产及销售成本。

其次从中水回用规划如何能有效实施措施方面考虑:政府应加大宣传及相关政策调整力度,并制定适度的扶植政策,因为,目前除业内人士外,大多数群众(特别是南方)对节约用水和中水回用的认知还远远不够,光靠投资商、市场行为和用户自觉,中水回用规划最终会变成一纸空文,难以实施。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措施:

(一)制定合理的水价体系

水价构成不完整、各种用水的比价关系不科学是造成中水回用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是调节和引导入们消费行为的有力手段。如苏州市水资源费仅为0.15元/立方米,而处理中水,成本就要至少1~2元/m3,并且工业用水与居民用水价格相差较少,并没有充分体现水作为一种商品在市场中的价值,不利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只有当中水水价低于地表水、地下水的价格一定的幅度,低于自来水水价较大幅度,使公众特别是工业用水大户感到使用中水“有利可图”,具有经济上的优先性时,中水水价的价格杠杆才能发挥作用,才能引导合理的用水消费,促进中水的推广应用。

因此,加快水价体系改革势在必行。制定合理的地表水、地下水、自来水、中水、污水处理费之间的比价关系,重点拉大工业用水中中水与地表水、地下水以及自来水之间的价格差,真正做到优水优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依靠价格手段推动中水利用市场的形成,进而促进中水回用的产业化发展,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当然,合理水价体系的建立并不是朝夕之功,需要综合考虑政治、社会、经济、心理等多种因素,需要一定的过渡时间,分步逐渐地进行调整(特别是江南城市,大多数人从小就生活在江南水乡,随处可见小桥流水,如何理解水资源紧缺?如何能马上接受使用中水呢?)。在科学水价体系没有完全建立之前,中水水价就不能按照市场化原则制定,此阶段政府可以通过补贴、专项资金、优惠政策等措施对中水处理的企业和用水单位进行扶持。

再者,对于城市中水集中处理厂,按照城市环境的要求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要求,有一部分中水处理后需要排放到Ⅳ类水体或回灌到地下,产生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这部分处理费用必须由政府承担,而不能从用户中获得成本补偿。

(二)要有相对完善的法制法规体系作保障

缺乏配套的政策法规是阻碍中水回用发展的另一重要因素。以苏州市为例,目前还没有一部关于中水回用方面的法律或法规,来明确中水的应用范围、使用中水与其它水(如湖、河水、地下水)的关系、不按要求使用中水应受到的惩罚等相关内容,从而使中水回用缺乏法律强制性条款作为保障。如果仅仅依靠节水部门、和环保部门的一些规章制度来规范,在执行力度上远远不够。特别是对城市供水影响举足轻重的工业用水大户,在目前的水价体系下,会千方百计抵制。

实践证明,城市中水回用事业的发展需要国家和地方强制性法律法规的支持和约束。可以通过人大立法,颁布“中水回用法”或“节水法”,从立法和执法的角度促进污水的资源化。

具体的内容应该包括:新建项目凡是能够使用中水的应同步规划、审批设计和施工;节水部门在核定用水指标时,应扣除可用中水的替代水量,以保证中水工程的推广,达到节约新鲜水源的目的;已建中水设施的单位,要确保其正常运行;要加强中水设施设计、施工和运行过程的监督和管理,要对中水出水水质的监测定期化、制度化;时机成熟时,要求城市草地树木浇灌等绿化用水、建筑施工及道路压尘等环境用水、汽车冲洗等用水只允许使用中水。

(三)明确中水回用技术规范体系执行标准,逐步完善各类用途的中水回用标准

2003年,国家颁布了污水再生利用的系列标准(即中水回用的技术标准),主要有:《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分类》(GB/T18919-200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200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标准》(GB/T18921-200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50335-2002)(含工业用水水质标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分类》(GB/T18919-2002)、《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2002)。

上述技术法规,规范了中水回用的设计规划和管理工作,也提供了再生水不同用途的国家水质标准,为中水回用工作提供了权威性依据。但在此之前,中水回用的水质标准尚不完善,时逢2000年我国遭到百年不遇的大旱,几百座城市出现水荒,国家各部门都想积极推进中水回用,以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局面,在此背景下,2002年国家环保局在起草《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时,为促进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的再生利用,在国家尚未颁布污水再生利用标准之前,为中水回用搭建了一个水质平台,故在本属于排放标准中加了一项“一级A”,倡导污水处理厂提高处理水质,尽可能使出水能够回用。2003年国家的中水回用(污水再生利用)系列标准出台后,出现前后两套标准数值不完全一致的矛盾,国家原则上鼓励处理水质标准适度超前,但当中水回用的设计、建设单位在发生执行矛盾时,应执行2003年国家颁布的污水再生利用系列标准。

同时要进一步加强中水回用于地下的可行性研究,尽早制定中水回灌的技术标准; 因为,以长三角地区为例,为了应对水质型缺水的困境,在长三角(长江以南)10万平方千米的范围内,因为长期超采地下水,引起了区域性地面沉降与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由苏、沪、浙三省市地质矿产调查部门历时5年完成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资源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报告指出,长三角地区1/3范围内累计沉降已超200毫米,面积近1万平方千米,其中上海市区、江苏苏锡常地区、浙江杭嘉湖等地已经形成三个区域性沉降中心,最大累计沉降量分别达到2.63、1.08、0.82米,形成了三个大“漏斗”,并且地面沉降在长三角地区有连成一片的趋势。苏锡常地区因不均匀沉降,目前已发生22处地裂缝地质灾害。长三角地区已成为中国发生地面沉降现象最具典型意义的地区之一。如果不考虑极值,依目前的沉降速度,到2050年,海平面将会上升40~70厘米,长三角很可能就此桑田变沧海。因此,尽早出台中水回灌的技术标准,促进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的中水回灌地下工作进程,具有积极的意义。

另外,还及时制定中水回用工程的施工、验收、运行管理技术规范等,确保中水产品的质量。加大质量管理和监督检查力度,建立健全中水产品质量检测网络;逐步开展中水产品的第三方质量认证制度等。

(四)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投入力度

中水回用工程的建设不能仅仅依靠政府的财政投入,单一的政府投资体制会严重制约中水产业的发展。要尽快建立起与市场接轨的多元化投资体制,借鉴国外如法国、芬兰等一些欧洲国家的经验,通过实施“谁污染、谁治理、谁用水、谁花钱”的以水养水政策,解决资金来源。要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和外资投向中水回用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风险补偿基金办法等各种手段保证投资回报;积极争取利用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等,积极探索发行建设债券等多种融资方式,加大对中水回用市场的资金投入。

(五)坚持政策导向,大力倡导使用中水

在城市中水回用初期,除了从法律法规方面进行强制推广外,还应从政策方面予以扶植。如对自筹资金建设中水设施的企业,政府可优先提供一定的环保项目贷款,或给予财政贴息;减免中水生产企业的增值税。所得税及用水增容费等税费,中水处理企业用电优惠;对于具体的中水回用项目减免相关的市政配套费,或无偿提供土地使用权;使用中水的单位可酌情减免污水处理费,其新鲜水的水质和水量应优先得到保证;成立专项基金资助中水处理科研项目等。

(六)提高认识,加强宣传

虽然“加强环境保护,防治水污染”已经深入人心,但是人们并没有充分意以到水资源紧缺的严峻性,更没有认识到进行中水回用、开辟第二水源是解决缺水城市用水矛盾的必经之路;在中水回用于生产、生活上还存在着顾虑和障碍,尤其是在家庭中推广使用中水方面。因此要利用各种媒介,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中水回用的意识和觉悟,让人们从行动上理解和支持中水事业的发展。

结束语

本文中的一些观点,既是笔者本人作为一名水业工作者的切身感受,亦是业内有识之士的共同之声,今天重新归纳提起,意在“十一五”之初,国家大力倡导推动中水回用规划、

第二篇:我国水资源现状及保护

我国水资源现状及保护

摘要:水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本文分析了我国的水资源现状以及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保护我国水资源的对策。

关键词:水资源

现状

问题

保护

对策

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是淡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却很低,约为2420m3,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被列为全球13 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进入21世纪, 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将进一步减少,用水量将进一步增加。同时我国的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以及严重的水污染等问题都使我国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缺水已成为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和生态环境改善的首要制约因素。我国水资源现状

一是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南方水多、北方水少,东部多、西部少,山区多、平原少。其中,黄河、淮河、海河3 个流域耕地面积占35%,人口占35%,GDP 占32%,而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7%,人均水资源量仅为457m3。水资源分布的不均衡使我国的水旱灾害频繁发生。据统计全国约有10%的土地受到洪水威胁,特别是主要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及滨海地区。因为洪灾,全国年均经济损失1 100 多亿元,每年受灾耕地面积达1333.33 万hm2。同时,我国旱灾也比较严重,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春旱发生。

二是高速发展的经济和城市人口的相对集中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据水利部统计,我国669 个城市中有逾400 个城市供水不足,约200 个城市严重缺水;在32 个100 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约有30 个长期受缺水困扰。在46 个重点城市中,45.6%水质较差,14 个沿海开放城市中有9 个严重缺水。北京、天津、青岛、大连等城市缺水最为严重。按目前的正常需要和不超采地下水,正常年份全国缺水量将近400 亿m3,相当于北京市年用水量的10 倍。而“十五”期间,全国农田受旱面积年均达2 566。67 万hm2,平均每年因旱减产粮食3 500万t。全国农村有3.2 亿人饮水不安全。全国有400 余个城市供水不足,其中严重缺水的有110 个。因此,今天的中国被联合国认定为“水资源紧缺国家”。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2.1 用水浪费

我国一方面供水量不足,另一方面用水浪费。尤其是在公共用水部门, 如宾馆、学校和商业等部门,居民生活也同样存在浪费用水问题。这一方面是由于人们对我国水资源现状认识不足,节水观念淡薄。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水价偏低,导致用户对水的价格不敏感,造成用水过程中大量浪费。据统计发达国家水价与电价的比例是6:1,水比电贵,而在我国则是1:1,甚至更低。全国各地水费标准只达到测算成本的62%,农业水价还不到成本的1/3,水费仅占居民日常开支的0.3%左右。

2.2 用水效率低

用水效率低下, 使我国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更显突出。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单位GDP 产值的用水量高于其数倍。

(1)农业用水: 农业用水在我国的用水结构中所占的比例最大。由于采用的方式大多为漫灌, 使灌溉定额居高不下,缺水与浪费水的现象并存。全国农业灌溉水的利用系数平均在0.4, 与先进国家的0.7~0.8 相比, 中国灌区的用水落后了30~50年。北方是非常缺水的地区, 但其灌溉定额达7500~12 000 m3/ hm2, 高出农作物实际需求2~5 倍, 据估计,农业浪费水每年就超过1 000 亿立方米。

(2)工业用水: 我国工业用水浪费现象也十分严重, 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 一是工艺、设备比较落后, 单位产品耗水量大。以钢铁工业为例, 国外发达国家早在20 世纪70 年代至末80 年代初, 1t 钢耗水量先进指标为6m3; 而在我国钢铁工业1t 钢耗水量全行业平均为30m3 左右。二是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低。据统计, 我国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仅30%~40%, 实际可能更低, 而发达国家为75%~85%。我国工业1 万元产值水量是发达国家5~10 倍。

2.3 对淡水资源过度开采的情况日趋严重

以海河流域为例,海河流域是我国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大部分地区和山东、山西、内蒙、河南部分地区,区域内有26个大中城市。这个地区也是中国最为缺水的地区。近些年来, 这里的社会经济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同20 世纪50 年代比, 人口增加了一倍, 灌溉面积增加了6倍, GDP 增加了30 多倍, 使得总用水量增加了4倍, 大大超过了淡水资源的承载力。结果地表水、地下水长期过度开采, 开采率达到98%, 远远超出40% 的警戒线。据水利部提供的数据显示, 全国地下水超采区已从20世纪80 年代的56个, 扩展到目前的164个, 超采面积也由8。7万平方公里扩展到18万平方公里; 年均地下水超采量超过100亿立方米, 有6万多平方公里的地面出现不同程度的沉降。

由于对地表水的过度开发,已经造成了许多环境问题。一是河道断流。2000年北方地区调查的514 条主要河流中,有60 条河流发生断流,断流河段总长度7996公里,占断流河流总长度的36%。二是湖泊萎缩。与50 年代的105 479平方公里相比,现有湖泊面积减少了14 767平方公里,约占50 年代湖泊面积的14%。三是湿地退化。20 世纪50 年代以来,全国湿地面积共减少了1 350平方公里,减少了26%。

而过量开采地下水,除了引起水位下降,地表坍塌外,还会加速地表水体中污染物的下渗,污染地下水。地下水一旦受污染, 便难以恢复治理。目前, 城市地下水资源遭受污染的情况较为严重。据统计, 全国已有130多个大中城市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主要污染源均为工业和生活污水。局部农业区地下水也受到污染, 主要分布在城近郊区的污灌区, 目前用污水灌溉农田133多万hm2, 直接污染了地下水, 也有的还受到农药和化肥的污染。

2.4 水体污染

总体来看,我国水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水污染形势仍然严峻。江、河、湖泊水污染负荷早已超过其水环境容量。据了解,全国每年直接排入江河的废水达360 亿t,而且仍在以每年18 亿吨的速度在增加,其中约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约50%的水源因污染不能饮用。

中国水利部门对全国约700 条大中河流近10万公里的河段进行水质检测, 结果是近1/ 2 的河段受到污染, 1/ 10 的河段被严重污染, 不少河水已失去使用价值。七大江河水质继续在恶化,Ⅴ 类和劣于Ⅴ类水所占比例仍很高。水污染严重河流,依次为:海河、辽河、淮河、黄河、松花江、长江、珠江。其中海河劣于Ⅴ类水质河段高达56。7%,辽河达37%,黄河达36。1%。长江干流超过Ⅲ类水的断面已达38%,比8年前上升了20。5%。除西藏、青海外,75%的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突出。除了地表水污染外,地下水污染也日趋严重。污染组分主要有三氮(NO-3、NO-

2、NH+4)、酚、氰、重金属、总硬度及COD等。地下水污染不仅检出组分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而且污染程度和深度也在不断增加,有些地区深层水中已有污染物检出。

目前我国的水污染已从江河支流向干流延伸、从地表向地下渗透、从陆域向海域发展、从城市向农村蔓延、从东部向西部扩展。水污染已逐渐形成点源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排放彼此叠加,各种新旧污染与二次污染形成复合污染的态势。

造成我国水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有:(1)我国许多企业生产工艺落后,管理水平较低,物料消耗高,单位产品的污染物排放量过高;(2)城市人口增长速度过快,工业集中,而城市下水道和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发展速度极为缓慢,欠账太多,与整个城市建设和工业生产的发展不相适应;(3)防治水污染投资少,加之管理体制和政策上、技术上的原因,仅有的投资亦未发挥应有的效果;(4)有些地方对工业废水处理提出了过高的要求,耗资很大,而设施建成后却不能正常运行,投资效益差。

此外,由于我国的水污染处罚及执法力度不够,使得工矿企业不积极降低污染物排放量,也是造成水污染的重要原因。保护水资源的对策

3.1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建设节水型社会

长期以来, 人们普遍认为水“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不知道爱惜, 有的甚至将水白白浪费。所以我们要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具体的宣传活动, 提高全民对保护水资源重要性的认识,让全民有惜水意识, 增强人们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观念, 创建节水型社会。

此外,政府还应转变传统的以需定供的水资源管理,树立以供定需的水资源管理模式,充分利用经济杠杆的作用,进行水价改革,供水按全成本核算,减少过去用水的计划分配和福利供水,促进生产单位节约用水。

3.2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农业节水体系主要包括灌溉技术、雨水集蓄和高效利用技术、农艺技术等。政府推广先进节水工艺、技术、设备和产品, 建设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和田间节水工程, 进一步研究推广更先进、经济、适用的节水栽培技术。目前我国农业约1 /2灌溉水耗损于渠系和农田蒸发, 改传统灌溉方式为旋转喷灌, 提高灌溉效率, 利于灌溉面积扩大,能够节水70%。远离河流又无冰川雪山给源的雨养农区, 欠缺灌溉水源的半干旱农区, 农业目标应主要转向于实施节水型农业结构和高效利用降水的保护耕作技术等。

另外在工业用水方面,应大力改革生产用水工艺, 推广工业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国外先进工业企业的水重复利用率高达90%以上,而我国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则很低,2005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平均只有65%左右。企业的用水绝大部分都在一次利用后作为废水排放。

城市生活用水是水资源消耗的一个重要方面,亦是水污染的又一重要来源。据建设部城市水资源中心的资料表明,我国城市生活用水的1 /3由于水资源供给和使用过程中跑、冒、滴、漏现象而白白损失了。面对这种情况,我国城市应通过节水技术改造供水管网,开发推广节水器具,创建节水型城市。3.3 大力推广中水回用,开发其他非常规水资源

中水是指生活废水经过处理后,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中水回用既补充了水资源的短缺,减少了自来水的消耗量,省却了水资源费。又减少了排向水域的污水量,降低了污水处理费用,创造了可观的环境效益,做到了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与国外相比,我国的城市污水回用技术起步较晚,但近10 年发展得比较快,且起点较高。北京、天津、太原、青岛、西安等缺水城市已经先后建立一系列污水回用工程。但是由于资金和技术的原因,我国水资源利用率不高,污水回用率偏低。因此我国应加大对中水利用的资金及政策支持,提高我国回用水在用水总量中的比例。

另外要加大对雨水的集蓄利用,开发咸水淡化技术,逐步减少我国淡水资源的使用量。海水淡化作为解决水危机的有效途径之一,已经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尤其是海湾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海水淡化的主要方法包括多级闪蒸(MSF)、多效蒸发(MED)和反渗透(R 0)等,并且不断有新的技术出现。

3.4 加强对水污染的检测及治理

尽快建立健全统一的水环境监测体系。重点企业和城市污水处理厂要安装在线监测装置。对污染物不经处理直接排放、长期超标排污、偷排偷放的企业,一律限期整改,停产整治;对治理无望的企业和落后生产能力,坚决关闭淘汰。逐步提高污水处理的收费标准,以减少污水排放、促进节约用水及加快水污染的治理。

尤其是要建立地下水动态监测系统, 以获知地下水量和水质的变化, 遏制地下水超采, 有效地保护地下水资源。全国应统一分级(流域级、地方级)进行地下水监测网规划和地下水质预警规划。通过地下水监测结果, 评估地下水质和水量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有助于分析地下水在空间和时间上的运动过程及人为影响的程度, 在识别因地下水超采、地表水污染引起的地下水质变化方面起到预警作用。地下水监测结果是编制地下水资源保护规划和制定保护政策的依据。

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步伐,并根据城镇发展水平适时进行扩建;同时要完善配套管网运转体系,逐步提高污染集中治理水平。开发运用新的污水处理技术如纳米技术、光催化氧化法、利用超导净化污水、电催化氧化法、光电催化氧化法、生物方法等,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如利用大型水生植物治理水污染,不仅投资少,而且治理效果好。大型水生植物通过自身的生长代谢可以大量吸收氮、磷等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而其中一些种类还可以富集不同类型的重金属或吸收降解某些有机污染物;通过促进微生物的生长代谢,可以使水中大部分可生物降解有机物(BOD)降解,通过抑制低等藻类的生长,控制富营养化的表现形式等。下图为水生植物的生长特点及污染物去除功能:

3.5 提高突发水污染应急能力

由于应急机制不完善、应急装备不齐全等原因,目前我国供水系统对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应急能力明显不足,供水安全突发事件时有发生。

水资源主管部门应加强水资源检测、监控能力,调动有关水环境调查研究部门的力量,发挥各学科技术特长,分工合作,统一技术标准和要求,开展全国重点水污染的综合调查。此外由于我国水资源管理在地域上“城乡分割”、在职能上“部门分割”、在制度上“政出多门”的局面仍然存在,部门间职能交叉多,相互间纠纷也多,各自为政,集中统一管理不足,必须在流域水资源管理方式上实行水务一体化管理机制,把供水、污水处理、节水、污水保护等归属同一水务机构进行管理。结语

综上所述只有合理规划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开发,严格控制污染,保护水资源,加强水污染的治理,建设节水型社会,才能真正使我国的水资源得到可持续发展和利用。

参考文献

[1]吴维 吴明 郑贤来 张诗洋 论中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利用 农村经济与科,2009,20(8):3-4 [2]孟祥辉 我国水资源存在的问题及保护对策 现代农业科技 2010,11:258-260 [3]杨建锋 城市化和雨水利用 北京水利 2001,1:22 [4]孙贵军 我国水资源现状及水土保持对策 现代农业科技 2011,3:324-325 [5]隋聚艳 蔡小超 浅谈我国水资源利用的现状及对策 科技信息,2010,1:389 [6]徐泽珍 我国水资源现状与节水技术 现代农业科技2008,16:337-338 [7]林柞顶 我国地下水开发利用状况及其分析 水文 2004,24(1):18-21 [8]郭永杰 崔云玲 吕晓东国内外微咸水利用现状及利用途径 2003,8:3-5 [9]张桂杰 郑念发 李鹤 我国水环境污染现状及其防治 能源与环境 2010,21:155 [10]何爱玲 马兴冠 傅金祥 孙乾 中国水资源安全忧患及对策 辽宁化工 2009,38(12):932 [11]韩丽娜 浅析当前我国水资源安全问题及改善措施 能源与环境 2009,20:155 [12]贾敏 我国突发性水污染应急制度研究 知识经济 2011,5:96 [13]周少华 中国水资源安全现状及发展态势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20(4):10-17 [14]许艳 俞林波 赵洪启 中水回用现状分析及展望 环境科技 2009,22(1):84-86 [15]钟华平卞锦宇 姜蓓蕾 黄昌硕 应重视我国地下水的保护和管理 科学家之声 2007,25(3):70-73 [16]Allinson G.Stagnitti F.Colville S.Growth of floating aquatic macrophytes in alkaline industrial wastewaters.J.Environ.Eng,2000,12:1103-1107 [17]曹向东等 强化塘-人工湿地复合生态系统中氮磷的去除规律 环境科学研究2000,13(2):5-9 [18]王剑虹 麻密 植物修复的生物学机制 植物学通报,2000,17(6):504-512 [19]J.A.Redondo Brackish,sea-and wastewater desalination 2001,138(1):29-40 [20]苏保卫 王越 王志 王世昌 海水淡化的膜预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中国给水排水 2003,19(8):30-32 [21]叶雯 刘美南 我国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现状与对策 中国给水排水 2002,8(12)[22]苗硕 中国淡水资源现状与保护措施探讨 现代商贸工业 2010,17:19-20

第三篇:我国水资源现状及水处理技术

我国水资源现状及水处理技术

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又是国民经济的生命线。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增长,一方面人类对水的需求量和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水污染的范围和程度也越来越大。这一对日益严重的矛盾已经成为制约社会经济环境可以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匮乏的国家,总量不足,时空分布不均,污染较严重。据估算,我国人均水资源量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美国的1/6,巴西的1/19,加拿大的1/58。.北方河流断流现象日益严重,海河已变成季节性的河流,黄河面临断流和污染双重压力,从1972年到1997年的25年中,黄河断流发生19年,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愈演愈烈,1995年断流122天,1996年断流136天,1997年断流226天,断流河段长度706km。西北地区面积占全国1/3,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4.6%,黄河、淮河、海河三大流域河川径流量不到全国的6%、而耕地面积却占全国的40%,海河流域耕地亩均水量,低于以干旱著称的以色列。沿海地区则由于经济快速增长和污染增加,局部缺水现象日益突出,水患更是频繁发生。我国七大水系、一些淡水湖泊和近岸海域都收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解决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的一个主要途径在于水处理。很多地方并不是没有水,而是水质不合用。如果能够通过人工和自然的处理,使得水满足用户和环境的各种要求,并循环使用,则缺水问题将不复存在。当然现有的技术经济条件下,除了处理途径,还有其他解决办法可以选择。

水处理的主要任务是改善水质,即运用工程技术手段将远水中的杂质去掉,加工成符合生产和生活使用水质要求的成品水,并输送到用户,以及收集使用过的废水并处理到水质符合循环使用或排放要求。水处理技术涉及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水力学、卫生学等基础知识和反应、分离、传递等基本过程,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随着水工业的发展,在水处理行业包括有关税处理技术研究与开发、工程设计、设备制造、施工安装、操作管理等各个部门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会越来越多,他们需要掌握水处理的专业技术和相关的法规。

第四篇:我国水资源现状及水环境保护现状评析

我国水资源现状及水环境保护现状评析

一、我国水资源现状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分布不均。近年来我国连续遭受严重干旱,旱灾发生的频率和影响范围扩大,持续时间和遭受的损失都在不断增加。目前全国600多个城市中,一半多的城市缺水,其中一部分城市严重缺水,与此同时,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缺水问题将会更加突出。

我国水资源人均量低。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是我国人口众多,若按人均水资源量计算,人均占有量只有25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在世界排第110位。

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平衡。我国水资源分布同人口、耕地分布极不协调,地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不相匹配。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国土面积只占全国的36.5%,其水资源量占全国的81%;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的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3.5%,其水资源量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9%。

年内年际分配不匀,旱涝灾害频繁。大部分地区年内连续四个月降水量占全年的70%以上,连续丰水或连续枯水年较为常见。水涝以及旱灾,严重地制约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我国水污染情况

我国水资源污染严重、用水效率低下。据《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和水利部门报告显示,我国七大水系、湖泊、水库、部分地区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在所评价的5万多公里河段中,受污染的河道占42%,其中污染极为严重的河道占12%。全国七大水系的水质继续恶化。现代水利工程,如防洪、发电、航运、灌溉、养殖供水等在发挥一种或多种经济效益的同时,对工程所在地、上下游、河口乃至整个流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也可能造成一定范围内水资源破坏,水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

工业污染:工业水污染主要来自制造业、冶金工业、化学工业以及采矿业等等。工厂污水治理不达标。而在一些城市和农村水域周围的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工业,如酿酒、制革、印染等,治理不到位,废水流入江河,造成水污染。

农业废水。除了农产品加工这一间接水污染行业外,作物种植和家畜饲养等农业生产活动对水环境也产生重要影响。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肥料和农药的大量使用是水污染的重要来源。大量廉价低质的肥料的使用。容易溶解而被冲入水中造成污染。近年来,杀虫剂的使用范围也在扩大,造成水的污染。牲畜饲养场的粪便直接排入饲养场附近水中,造成水污染。生活污水。尽管工业废水的排放量近年来逐年下降,而生活污水的总量却在增加。大量的有机物进入水中,势必导致水体中溶解氧急剧下降,因而影响水质,严重的使水发臭,鱼类大量死亡。

三、水污染治理办法

为加强水资源保护,防止对水资源的破坏、浪费和严重污染,应有适当的对策。

1增加水资源收费范围,提高收费价格只有施行较高的水资源价格,高额的水污染排污费,就会有效地促使企业采取措施,采用先进的节水技术和生产工艺,研究污水的治理和重复利用,降低生产成本,进而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的环境效益双统一。在生活用水中,人们会养成重复利用的习惯。

2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重复利用率

我国水资源利用率不足50%,重复利用率为20%左右,低效的水资源利用,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和严重浪费局面。

3加强对地下水资源破坏的处罚力度

地下生产作业对地下水资源有重大的污染和破坏行为,对这种污染和破坏行为,应收取地下水资源费、水资源补偿费、排污费,并严格要求较高的水利用率,采取有效措施和技术,减轻地下水资源的污染和破坏,严禁超量抽排地下水资源,违者予以重罚。

4废水利用

为纠正以往把废水当作废物的错误观念,应该把废水称作污水比较妥当,借以提高人们对污水也是资源的认识,提高污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用洗脸水浇花,拖地,冲厕所等。有些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没有充分重视节水问题,缺乏居安思危的意识。节水设施的投入严重不足.宣传教育力度不够,公众节水意识不强,浪费水资源的现象普遍存在,还没有形成全社会节水的良好风气。

四、我国目前水资源利用成就

水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极其重要的战略性资源。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水利部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努力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国家启动引黄工程、南水北调等水资源利用课题,目的是解决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水利事业取得了跨越性进展。

1有效地减轻了洪涝干旱等灾害的损失

近年来,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尤其是北方地区连续干旱。经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取得防汛抗旱的全面胜利。

2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国家每年投入大量资金,建成了一大批事关国计民生和发展大局的水利基础设施,以大江大河堤防为重点的防洪工程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3水土保持和生态保护得到加强

对全国31个省主要河流、湖泊、水库的水域进行了水功能区划。依法加强取水许可、水功能区和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

五、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供需矛盾日益加剧

首先是农业干旱缺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气候的变化,中国农业,特别是北方地区农业干旱缺水状况加重。近年来农田干旱,水库干旱见底现象频发。农田受旱面积增加,干旱缺水成为影响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的主要制约因素;农村边远地区发生饮水困难,饮用水不符合卫生标准。

其次是城市缺水。中国城市缺水现象始于70年代,以后逐年扩大,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缺水愈来愈严重。

2用水效率不高

目前,全国农业灌溉年用水量约3800亿立方米,占全国总用水量近70%。全国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系数大多只有0.3~0.4左右。发达国家早在40~50年代就开始采用节水灌溉,现在,很多国家实现了输水渠道防渗化、管道化,大田喷灌、滴灌化,灌溉科学化、自动化,灌溉水的利用系数达到0.7~0.8。

其次,工业用水浪费也十分严重。目前我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约80亿立方米,是发达国家的10~20倍;我国水的重复利用率为40%左右,而发达国家为75~85%。

中国城市生活用水浪费也十分严重。据统计,全国多数城市自来水管网仅跑、冒、滴、漏损失率为15~20%。

3水环境恶化

污水的40%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库,城市地表水,城市地下含水层受到污染。由于部分地区地下水开采量超过补给量,全国已出现地下水超采区,并引发了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一系列生态问题。

4水资源缺乏合理配置

华北地区水资源开发程度已经很高,缺水对生态环境已造成了影响。目前黄河断流日益严重,却每年调出90亿立方米水量接济淮河与海河,因此,对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布局,区域间的水资源的调配要依靠包括调水工程在内的统一规划和合理布局。

综合上述,中国水资源总量并不丰富,地区分布不均,年内分配集中,北方部分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已经超过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全国范围内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已经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制约因素。

第五篇:我国水资源现状及应对策略

我国水资源现状及应对策略

摘要: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在如今水源短缺的世界形势、人口繁多的国家现实下,如何利用现有水资源是中国经济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来并不缺水的我国却面临水源短缺危机,这就是当初不重视环境保护只图经济招来的恶果。现在,我们再也不能无动于衷了,应是我们大家携起手来共同保护我们可爱祖国。在全球日益重视环保的今天,将可持续发展落实起来,让每个人都参与环境保护才是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水源短缺、原因、应对策略

引言:水是国家发展的必需资源。对于一个像中国这样的大国,水资源的情况又是如何呢?我国对于水资源又有什么发展策略吗?

正文: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这是我们经常谈到的。然而,又有多少人在生活中会珍惜身边的一滴水。那是因为大部分人并不清楚我国的水资源现状。我国多年平均降水总量为6.2万亿m3,除通过土壤水直接利用于天然生态系统与人工生态系统外,可通过水循环更新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

2.8万亿m3,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四位,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1)。在我国,降水量中约有56%通过陆面蒸发返回空中,其余44%形成径流。全国河川径流量为2.7万亿立方米,折合径流量深为284mm。其中地下水排泄量为6780亿立方米, 约占27%;冰川融水补给量为560亿立方米, 约占2%;从国境外流入的水量约为172亿立方米。全国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约为8288亿立方米,其中有6762亿立方米分布于山丘区,1874亿立方米分布于平原区,山区与平原区的重复交换量约为348亿立方米(2)。从表面上看,我国是个水源大国,担心水源短缺好像是杞人忧天,其实不然:我国人均水资源总量为2200m3, 人均占有量仅有世界平均数的¼,居世界第121位 ,被列为世界上12个贫水国之

一。近年来我国连续遭受严重干旱,旱灾发生的频率和影响范围扩大,持续时间和遭受的损失增加。目前全国 600多个城市中,400多个缺水,其中100多个严重缺水,而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目前的供水已经到了最严峻时刻。与此同时,由于人口的增长,到2030 年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将从现在的2200立方米降至1700至1800立方米,需水量接近水资源可开发利用量,缺水问题将更加突出。而这只是冰山一角而已。由于水源短缺而造成的其他并发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成为日益严重的问题。由于全国每年缺水量近400亿m3,导致农业每年缺水300多亿立方米,每年因旱受灾的耕地达4亿多亩,年均减产粮食200多亿公斤;城市、工业年缺水60亿立方米,直接影响工业产值2300多亿元(3)。我国明明水源充足却为何如此缺水?如梦幻般婉约清纯的江南水乡为何面上沾满尘土?塞北大漠的风沙怎会如此肆无忌惮?总总的总总,都是有原因的。在浙北杭嘉湖地区,河网纵横,尤其有钱塘江、太湖和长江水可资利用,看似水源丰富,但近些年来,经济迅猛发展,用水量已远超出水资源的承受能力,加上水资源保护不当,大量水体遭污染,可利用的水资源急剧减少,“江南水乡闹水荒”的现象在这一地区尤为突出。被誉为“空气中也能拧出水”的广东,近年来却面临着缺水的困扰,到2010年广东省缺水量将达到82.6亿立方米。广东地处我国亚热带地区,雨量充沛,而且还有我国东南地区最大的水系珠江穿境而过,其水资源总量为4190亿立方米,高居全国之首。但全省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

2100立方米,低于全国人均拥有量2200立方米的水平,逼近国际公认的1750立方米的人均水资源的紧张警戒线。珠江三角洲水网密布,年平均拥有3300亿立方米水资源。但是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广东经济的迅猛发展,江河水污染日益严重,城市河道几乎“有河皆污”,水生态环境恶化,不少河道已到难以治理的地步(4)。没错,单一注重经济发展、无视生态保护是造成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因素。另外,污染、地理等方面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随着世界范围内用水的增加、现代工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及现代高科技的诞生和实施,使自然界中水的污染情况日趋严重。水体中污染主要来源于: 1.自然污染:人与动物的排泄物、腐烂植物与垃圾的污染;2.工业污染:工厂、矿山、汽车、船舶所排的污水、废弃、噪音等的三废污染; 3.农药、化肥、激素使用过程中及其它化工生产过程中散失所造成的污染; 4.现代高科技污染:家用电器、办公通信设备等电磁辐射等的污染; 5.水处理过程及水在被输送过程中的污染等等。我国降水量受海陆分布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在地区上分布很不平衡,年降水量和径流深都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东南沿海径流深为1200mm,而西北干旱区小于50mm,甚至等于零。在西部内陆沙漠和草原地区,蒸发能力达到1600—2000mm,为我国蒸发能力最强的地区。而在东北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千山丘陵区和三江平原,气温既低、湿度又大,因此,年蒸发量较小,仅600—1000mm。我国地表径流随时间的分布也很不均匀,径流的季节性分配具有夏季丰水、冬季枯水、春秋过渡的特点,而且年际变化北方大于南方(5)。由此可见,我国水资源现在这种情况是有多方面决定的。但是,归根究底是由我国水资源利用体制不完善所导致的。既然如此,如何纠正这种错误呢?实行可持续发展策略才是出路。1合理安排生态环境用水:水资源短缺的地区,在经济发展中往往城市和工业用水挤占农业用水,农业用水又挤占生态用水,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必须确保生态环境用水,防止灌溉农业的盲目发展和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对于黄河以及其他多沙河流,水保措施的减水减沙水量和下游河道的冲沙水量,应作为生态环境用水在供水规划中作出合理的安排。从区域水分与能量、水分与盐分、水量与泥沙以及水量供与需四个方面进行调控,全面维持生态平衡。2加大节水和污水资源化力度:应通过节水宣传教育,征收水资源费,调整水价,实行计划供水、取水许可制度,保证节水目标的实现。污水如加以处理,达到环境允许的排放标准或污水灌溉的标准,使污水资源化,既可增加水源解决农业缺水问题,又可起到治理污染的作用。将污水处理回用于农业与污染治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于解决我国水资源的短缺和水环境的改善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应作为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来抓。3地表水、地下水和外调水的科学调配: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当地的地表水、地下水和远距离外调来的长江水,构成复杂的多种水源系统。由于各种水源的供水成本、水质和供水保证率各不相同,在地表水调节水库不足的情况下,如何合理调配各种水源,充分发挥多种水源的综合效益,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当现在就开始着手研究。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如能利用丰水年南水北调多余的水量回灌或减少地下水开采量,促使以往超采消耗的600亿~900亿m3的地下水储量能逐渐得以恢复,通过地表水、地下水、外调水的联调,提高外调水的供水保证率是完全可能的(6)。

4、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坚决惩处各类违法排污行为:继续开展清理整顿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行动。集中力

量查处小造纸、小酿造、小化工、小印染、规模化畜禽养殖厂和城镇污水处理厂等排污单位的违法排污行为,重点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老大难问题。5做好水环境质量信息的公开工作,落实人民群众的环境知情权。对重大流域开发规划和重大涉水项目,要举行听证,广泛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落实群众环境监督权,坚决维护群众的环境权益。

参考文献:

(1)、(4)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在“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第19届国际灌排大会暨第56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上的讲话

(2)水资源利用国内外比较与发展趋势[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7年01期----马静;陈涛;申碧峰;汪党献

(3)《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21期---近10年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及发展变化趋势简析---郭帅、张士乔

(5)《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研究》-2008-6---1---第一章 未来20年水资源供需分析:

1、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及面临形势---陈元

(6)《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张静—文章编号1007-6921(2006)24-0184-02

下载我国水资源现状及中水回用之必要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水资源现状及中水回用之必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及节水措施

    我国水资源概况 中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 1/4,位列世界第121位,是联合国认定的“水资源紧缺”国家。在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

    我国水资源污染现状及控制对策(合集五篇)

    我国水资源污染现状及控制对策 1我国水资源现状和水污染现状 目前我国的水资源存在以下特点,那就是总量多,但是人均量很少,同时地区差异较大。我国的总量在世界排名中居第四,但......

    我国水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利用分析

    开篇语 地球表面的72%被水覆盖,但是淡水资源仅占所有水资源的0.75%,有近70%的淡水固定在南极和格陵兰的冰层中,其余多为土壤水分或深层地下水,不能被人类利用。地球上只有不到1%......

    我国水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利用分析

    开篇语 地球表面的72%被水覆盖,但是淡水资源仅占所有水资源的0.75%,有近70%的淡水固定在南极和格陵兰的冰层中,其余多为土壤水分或深层地下水,不能被人类利用。地球上只有不到1%......

    城市水资源与水务管理-我国城市水务现状及发展浅析

    李云飞——1、系统概述当前面临问题以及原因,解决对策、创新管理 一、背景 1.1水资源重要性 1.2税务管理的概念与作用(重要性) 1.3当前管理模式概述 一、 城市水务管理当前所面......

    我国水资源现状及面临形势的分析报告

    我国水资源现状及面临形势的分析报告壹) 我国水资源现状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近年来我国连续遭受严重干旱,旱灾发生的频率和影响范围扩大,持续时间......

    我国水资源现状及面临形势的分析报告

    我国水资源现状及面临形势的分析报告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300......

    北京市中水回用问题浅析

    北京市中水回用问题浅析 摘要:北京市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城市,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北京市已敲响了水危机的警钟,为了缓解缺水现状, 中水回用被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