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镁工业政策环境现状及调整建议分析

时间:2019-05-12 20:02: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镁工业政策环境现状及调整建议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镁工业政策环境现状及调整建议分析》。

第一篇:中国镁工业政策环境现状及调整建议分析

中国镁工业政策环境现状

1、镁冶炼项目被国家列入限制类项目

“十五”期间,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当前部分行业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目录》。把镁冶炼项目列入限制类项目,要求各级投资主管部门立即停止审批,拟建、在建一律停建,要清理整顿、区别对待、分类处理。

2005年12月21日,国家发改委对外公布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版)中,把能耗作为划分目录的一个重要标准。对于限制类项目的工艺装备、能源消耗、资源消耗、环境保护、监督与管理五条中,凡不利于资源和能源节约的项目一律限制。国家又进一步明确了把镁冶炼(综合利用除外)项目列入限制类作为产业政策规定下来。我国镁冶炼产能过胜、供大于求。如果不限制,产能将严重过剩,低水平重复上的项目对镁产业结构不仅没有改善,反而更要加剧低价竞争;不仅造成新的工艺技术落后,而且不利于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因此,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按照“控制总量、调整结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节能环保、安全生产”的原则,遏制镁冶炼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盲目发展。(如同现今国家对电力行业的准入门槛进行调整,上大压小一样,其原因都是产能过剩,造成资源浪费。可以预见,金属镁行业的准入门槛将在近年内颁布并实施。)

2、高品质镁合金铸造及板、管、型材、加工技术开发项目列入鼓励类

3、国家科技部,国家发改委等政府部门高度重视镁合金开发与应用

自2001年开始,国家先后拨6430万元引导资金,吸引地方、企业资金133300万元,全国有22个省市自治区计划单列市的12个研究院所、12所高校、48家企业直接参与“十五”科技攻关《镁合金开发应用及产业化》项目的实施。

4、开征关税10%后,出口贸易难度加大

5、宏观调控政策的间接影响

2005年初,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抑制钢铁、水泥、电解铝的投资热和限制“三高”产品出口。虽然这些政策措施没有直接针对镁冶炼行业,但间接受到了影响。很多镁冶炼企业通过原料采购,电力、运费涨价和市场销售等诸多间接途径,程度不同地感受到了这种宏观调控的压力和影响。

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调整后,对镁产品出口贸易商,签订长单合同者,因美元与人民币汇率的调整变化,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建议采取的措施

当前,中国镁工业发展处在十分重要的关键时期,镁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在镁工业经济运行中己经被置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新的形势下,中国镁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势在必行。1、加大对现有皮江法炼镁技术装备水平提升的投资

2、调整镁冶炼生产工艺技术结构,提升中国镁业整体发展水平

3、加大镁全方位的产业链的投资力度

4、加大对镁深加工产品的投资力度

5、加快镁合金板连铸连轧技术开发生产及产业化的投资

6、镁冶炼产业组织结构需调整

总之,产业政策是促进产业升级、发展的导向和动力,针对我国目前的镁工业政策环境中存在的不适于发展形势的问题,进行相应的调整,是较迫切的、现实的客观要求,更是中国镁工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

第二篇:中国水资源现状及建议

中国水资源现状

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

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泾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中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更少,仅为11000亿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立方米,并且其分布极不均衡。到20世纪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

据监测,目前全国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对中国正在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了严重影响,而且还严重威胁到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健康。

(1)降水总量。1956-1979年间的平均年降水总量为6.2万亿立方米,折合降水深为648mm,比全球陆地平均值低约20%。受气候和地形影响,降水的地区分布极不均匀,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台湾省多年平均年降水为2535mm,而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的多年平均年降水深则不足25mm。

(2)河川径流量。在我国,降水量中约有56%通过陆面蒸发返回空中,其余44%形成径流。全国河川径流量为2.7万亿立方米,折合径流量深为284mm。其中地下水排泄量为6780亿立方米, 约占27%;冰川融水补给量为560亿立方米, 约占2%;从国境外流入的水量约为172亿立方米。(3)土壤水通量。根据陆面蒸散发量和地下水排泄量估算,全国土壤水通量约为4.2万亿立方米(约占降水总量的67%),其中约有16%通过重力作用补给地下含水层,最后由河道排泄形成河川基流量,其余3.5万亿立方米消耗于土壤和植被的蒸散发。

(4)地下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系指与降水、地表水有直接补排关系的地下水总补给量。根据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全国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约为8288亿立方米,其中有6762亿立方米分布于山丘区,1874亿立方米分布于平原区,山区与平原区的重复交换量约为348亿立方米。

(5)水资源总量。扣除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的重复量,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其比河川径流量多的1009亿立方米水量,是平原、山间河谷与盆地中降水和地表水补给地下水的部分水量。在不开采地下水的情况下,这部分水量以潜水蒸发的形式消耗,通过地下水开采,可以从蒸发中夺取部分水量加以利用。经过计算,平均年潜水蒸发量在北方平原地区为844亿立方米,在南方平原地区为119亿立方米。

中国的水贫穷到什么地步呢?

联合国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全球现有12亿人面临中度到高度缺水的压力,80个国家水源不足,20亿人的饮水得不到保证。预计到2025年,形势将会进一步恶化,缺水人口将达到28亿~33亿。世界银行的官员预测,在未来的5年内“水将像石油一样在全世界运转”。

我国属于缺水国之列,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量的1/4,居世界第109位。中国已被列入全世界人均水资源13个贫水国家之一。而且分布不均,大量淡水资源集中在南方,北方淡水资源只有南方水资源的1/4。据统计,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一半以上城市不同程度缺水,沿海城市也不例外,甚至更为严重。目前我国城市供水以地表水或地下水为主,或者两种水源混合使用,有些城市因地下水过度开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有的城市形成了几百平方公里的大漏斗,使海水倒灌数十公里。由于工业废水的肆意排放,导致80%以上的地表水、地下水被污染。

专家们警告:“20年后中国将找不到可饮用的水资源”。美国民间有影响的智囊机构———世界观察研究所发表的一份报告中称:“由于中国城市地区和工业地区对水需求量迅速增大,中国将长期陷入缺水状况。”中国的黄河在过去的10多年年年断流,其中1997年断流226天。流经中国一些人口稠密集地区的淮河去年也断流了90天。根据卫星拍摄的照片,数百个湖泊正在干涸,一些地方性的河流也在消失。目前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300多座城市缺水,其中严重缺水的有108个。其中北京市的人均占有水量为全世界人均占有水量的1/13,连一些干旱的阿拉伯国家都不如。但是广大老百姓能感受到我们如此的窘境吗?没有。就生产用水来说,在宁夏的一些地方,每亩水稻一年大约需要浇2000多立方米水,一亩小麦得1200多立方米水。中国农村普遍的水资源利用率只有40%左右。在宁夏,每公斤大米耗水超过两吨。大水漫灌如果真的对庄稼有好处,倒也罢了,但事实上这种做法是引起土地盐碱化的最根本原因。工业用水方面,我国炼钢等生产过程的单位耗水量比国外先进水平高几倍甚至几十倍。水的重复利用率不到发达国家的1/3。以河北省为例,据《望》周刊的报道,这个人均水资源比以色列还少的地区,靠大量超采地下水,掩盖着极度缺水这一重要事实。全省累计超采地下水600亿立方米,其中深层地下水300亿立方已无法补充。再有15年,石家庄的地下水就能采完。现在,华北平原已拥有全世界面积最大的地下复合漏斗区,达四五万平方公里。西部的许多地区,因地下水超采严重,大片已成活多年的树木枯死。

专家说:我们是用惨重的代价维持苟安,虚假的绿色使我们依然悠然自得。内情与外观的反差使人不由想起《水浒》中常用的一句话———好个不知死的!

以色列的自然条件比我国西部的许多地方更为恶劣,但以色列不但居家过日子极重节水———马桶上都有两个按钮,小便用小水、大便用大水。在生产中,享誉世界的节水农业不但使世界上最缺水国家之一的以色列成为世界农产品出口大国,同时,它出口节水农业技术与设备的收入更超过出口农产品的收入。我国近年来安排大量的西部省区领导人去以色列访问,但除了进口一些以色列的节水设备以外并无大的收益。据说主要原因在于我国水价过低,使节水技术和设备的使用无利可图。

我国目前城市自来水水价偏低,成本和水价偏离,政府实行亏损补贴。在农村,一吨水电力提灌价4至9分,自流灌溉价每吨4厘至6厘,300吨黄河水的价格顶不上一瓶矿泉水。低水价实际上鼓励了水资源的高消费。

水费涨价,刻不容缓,这是利国利民利后代的大事。另一方面,太有必要通过各种方式,给全国人民上一堂扎扎实实的节水课。面临这严峻的水资源形势,我们是该做些什么呢?

一、刷牙 用口杯接水。

二、衣物集中洗涤,减少洗衣次数;小件、少量衣物提倡手洗;洗涤剂投放适量。

三、洗浴:间断放水淋浴,搓洗时及时关水,避免过长时间冲淋。盆浴后的水可用于洗衣、洗车、冲洗厕所、拖地等。

四、炊事:先用纸擦除炊具、食具上的油污,再洗涤;控制水龙头流量,改不间断冲洗为间断冲洗。

五、洗车:用水桶盛水洗车;使用洗涤水、洗衣水洗车;使用节水喷雾水枪冲洗;利用机械自动洗车。洗车水处理后循环使用。

总之,节约水资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要注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到从小事,从我做起。

第三篇:农村人居环境现状及几点建议

农村人居环境现状及几点建议

根据“**”主题教育工作部署,我于12-13日在**村通过实地察看、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调研,现将报告情况总结如下。

近些年,农村环境治理,改善人居环境,各级政府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民众的意识也有很大的提升。客观的讲,成效显著,环境面貌得到了较大改善,特别是城镇中心及周边地带、公路两旁环境卫生秩序井然。但是,在农村地带,环境卫生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乱丢乱扔现象时有发生,群众对环境卫生综合指数还有更高需求,如:农村灰层比较大、畜禽养殖粪便存在等等,这与各级政府改善群众人居环境愿望还有差距。

一、主要存在的问题

1.房前屋后乱扔乱倒现象偶有发生。随着各级政府对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高度重视,村民的环境维护意识有所提高,但是乱扔的习惯一时间难以根本扭转,偶有发生。

2.焚烧垃圾影响大气环境时有发生。生活在农村,家家户户种菜,有些种花,为了获取有机肥料,将部分生活垃圾焚烧以获取育种有机肥料。比如:在农村人们割完韭菜就习惯性的施用一些燃烧后的草木灰。

3.灰层问题在农村比较突出,灰尘都很大。大家普遍反映,现在村里干净了,但是灰尘一直都很大,特别的在农忙的时候,收割机、运输机等农机从田畈回来以后带了大量泥土,干燥以后,一旦起大风,灰尘满天,家里一天时间都落一层灰。

4.畜禽放养排放的粪便会滋生一些有害细菌。在**村,现在全面禁牧,家家户户都不养牛了,但是狗、鸡、鸭、鹅还是普遍养殖,且是放养,排放的粪便不及时处理除对环境卫生产生一定影响外,在特定环境下还会滋生一些病菌。

5.春节期间烟花爆竹大量燃放,污染甚是严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烟花爆竹越买越大,越放越多,在喜庆的日子里尤其是春节,似乎放不完、比赛放,大年三十晚上到初一几乎没有清新空气,呼吸都困难。

二、问题产生的根源及相关对策

1.村“两委”干部没有高度重视。该村环境保洁工作是由乡里统筹安排,由保洁公司在全乡轮流清理,基本保持在一周以内一次,那么平时的管护就要由村里的保洁员来维持,但是村干部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以为是乡里的事。这就需要乡里建章立制,蹲点、分管领导要常态化督促,促使村里引起重视。

2.村民的思想意识还需进一步提升。随着各级政府对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视,也做了大量的宣传引导,但是对村里的宣传教育工作做得还不够,村民们尤其是青少年学生这种意识还没有树立,随手乱扔还普遍存在。这就需要我们建立长效的宣传引导机制,将宣传教育普及到每个人,以帮助他们树立爱环境、爱卫生的意识。

3.建队伍、建制度。建立完善村民理事会及老年协会,充分发挥他们在督促村里环境卫生的作用。通过建立完善“村规民约”来约束村民共同参与环境卫生保持,定期进行各种评比表彰,奖励先进、鼓励后进,树立良好的村风民风,让环境卫生靠大家、好环境大家享蔚然成风。

4.加强监督督促,进行科学考核。虽然县里年终会进行督查考核,但是乡、村两级没有抓常的意识,热衷于在检查考核时突击,比如:村里一有卫生大动作,村民都知道是上面要来检查。所以,县、乡两级要进一步完善督促检查、评比考核机制,要采取不打招呼直接入村的形式实地督导检查。乡一级要将此事抓常抓长,要久久为功,取得效应。

近来年,随着党中央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各级党委政府对农村发展越来越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有了根本性的扭转,但也还或多或少存在短板,但我相信这都是暂时性的。相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努力及群众的广泛参与下,随着宣传教育的进一步深入,村民们逐步树立良好的环境意识,环境美好、乡风文明、生态宜居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将会越来越好!

第四篇:2011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建议

2011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建议

一、大学生就业形势

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或就业问题,按其性质划分,大致表现为三种类型,即一般性就业问题、结构性就业问题和个人职业选择性就业问题。在我国,一般性就业问题不仅过去存在,现在和将来也不可能完全消失。同时,结构性就业问题和个人职业选择性就业问题又日趋严重。

(一)一般性就业问题

一般性就业问题是指缺乏足够的工作岗位而产生的就业问题,即人多岗位少,基本特征是“人找事”。从总体上来说,中国目前仍属人才奇缺的发展中国家。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中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非常大的差距。因此,从理论和实际上说,中国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急需大量大学生,也就是说,在我国相当长时间内,大学生并不是多了,而是太少了。

(二)结构性就业问题

结构性就业问题是由于经济结构和劳动力结构不对应而形成的工作岗位与劳动者文化技术水平不相适应而产生的就业问题。具体说来,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不同学校和专业之间的需求冷热差距相当明显。不少用人单位在招聘大学生时主要瞄准的是全国重点大学的学生,甚至非北大、清华的不要。另外,一些理工科专业的大学生被用人单位以“批发”方式要走,而许多文科专业的大学生则只能“零售”。二是学历需求越来越高。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学历层次的需求越来越高。研究生比较“抢手”,本科生的需求基本持平,专科生则比较明显地呈现供过于求的态势。三是不同地区需求反差明显。越是经济发达、人才密集的地区,对于大学生的需求越急迫,接收的量越大;越是经济落后、人才稀少的地区,反而越不好安排大学生,接收也不积极。

(三)个人职业选择性就业问题

个人职业选择性就业问题是指由于个人出于对职业的选择未能就业而导致的就业问题。它与结构性就业问题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一定的区别。相同的是:它们都表现为“人找事”与“事找人”。区别在于:结构性就业问题表现为有空闲的岗位,劳动者也有意去填补,但由于缺乏必要的文化和技术,不能适应这项工作的需要,因而不能就业;个人职业选择性就业问题则表现为个人出于对职业的选择,尽管有岗位空着,自身也不缺乏从事这项工作所需要的素质,只是由于个人对这项工作不感兴趣或待遇低等原因,因此,宁肯待业也不愿去填

补缺额。根据研究表明,大学生找一个工作并不难,但要找一个称心如意的工作则比较难。大学生并不是没有工作可找,而是不肯“贱卖”自己,不想把自己随便“嫁”出去,是想找一个“如意郎君”。自然地,个人职业选择性就业问题就成为大学生就业问题中最明显最突出的一个问题。

二、大学生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

1.金融危机的余威使世界经济陷入了低谷,这无疑也影响了中国的经济形势和就业形势。国内中小企业大批外企倒闭、迁移和收缩,从而大幅度地减少劳动者的就业空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大量海外人员回流,从而使高端竞争出现重心下移,这一情况无疑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带来新挑战。

2.高校扩招影响:虽然国家已经停止了扩招,但是这几年扩招的影响依然存在。200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为115万,2002年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280万,2005年380万,4年内增加了223万。预计今年全国毕业的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将超过660万人。

3.学生就业渠道不畅:目前的就业渠道无非是学校推荐、熟人介绍、校园和社会的招聘会、人才或就业网站、报考公务员,服务西部等。但是,学校推荐一般是学生干部或成绩突出者才有机会;报考公务员受专业、志趣、等限制,这些只适用于特定人群。对大多数人来说,网站和招聘会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还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

4.企业用工制度不合理:一些私营企业用工不但不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而且社会保险、养老金、公积金等一系列社会福利也没有。另外,起薪较低,升幅不大,并伴有苛刻的罚款制度。同时,用人单位还设置经验、性别等障碍拒绝应届毕业生。拒绝的理由有动手能力差、需花费培训费用、稳定性不高等等。用人单位在招人时追求实用和低成本,存在眼光短视和心态浮躁的情况。

5.高校专业设置错位:一些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有较大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严重大-于需求。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功底不系统,应有的动手能力也不强。而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6.学生缺乏就业培训机会:不少企业拒绝承担大学生就业后的“在岗培训”费用,招聘中普遍要求有“数年工作经验”。事实上,一个理工科毕业的大学生,需要在毕业后的工作岗位经过一定时间的继续学习,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工程师。要达到这一要求,只能是大学生个人和家庭承担,而如果把“在岗培训”转移到学校里面去完成的话,在时间和金钱上都将是非常不经济的。

7.学生期望过高: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此外,据2008年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六成大学生月薪期望值低于2000元。但近八成的用人单位却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

8.文科教育质量低下:由于教学内容,几乎不针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现实,学生经过大学数年的学习之后,对于现实社会的状况仍然是十分隔膜,这也严重不利于学生的就业。大学扩招过程中间,教师的知识结构仍然是非常陈旧,授课内容政治化空洞化。

三、对当前毕业大学生就业的几点建议.1.政府:

一是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畅通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就业的渠道。采取鼓励性政策,引导更多的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特别是祖国建设最需要的地方就业创业。

二是强化服务培训,挖掘更多适合毕业生特点的就业岗位。要结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创造更多适合大学生知识结构和就业意愿的岗位。同时要加强就业需求预测,引导高校优化专业设置,改革培养模式。此外要将公共就业服务延伸到校园,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培训、就业见习,帮助大学生更好适应社会需要。

三是创造公平就业环境,努力解决好家庭困难毕业生、残疾人毕业生等群体的就业问题。要实施基层就业项目,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实施就业援助,对就业困难的毕业生托底安置;要认真落实取消就业体检中乙肝检测项目的规定,维护公平就业权利。

2.学校:

搞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首先,教育理念必须从“知识本位、技能本位”向“素质本位、人格本位”转变,可采取多层次多方面模式如精英模式-团体模式-制度模式-系统模式等去灌溉学生精髓,让学生各方面能力提高,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含职业适应能力)和对国家和事业的忠诚度。

其次,要变单纯的精专业教育为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大专业教育。无论是创业还是就业,大学生都应该有较为广博的知识。其一,由于高校招生的计划始终滞后于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因此,每年都会有相当数量的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对口专业的工作,都必须改行。如果没有跨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储备,这些学生就只能失业或待业。其二,无论是创业还是各类性质的创新,都需要多学科知识融会贯通,没有以广博为基础的“精专”不是真正的精专。纵观企业界、科技界、文学界及其他各界的成功人士,依靠单一学科闯天下而成功者几乎没有。

最后,建立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高校要尽快建立和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建立以服务为主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机构,并能独立开展工作,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信息服务,咨询服务,指导服务,培训服务等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为大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掌握竞争技巧,积极参与人才市场的竞争创造有利条件。

3.大学生:

(1)充分相信自己的实力,敢于通过竞争去达到理想的目标;同时要学会正确对待挫折。在求职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而自卑,失去信心。遇到挫折后应冷静思考,仔细寻找失利的原因,争取在下次中取得胜利,迎接新的挑战。另外还要加强社会实践。大学生可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

(2)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大学生就业难并不是社会不需要大学生,而是大学生们的主观取向与客观需要不匹配。几十年来国家统一分配的就业方式使人们的创业意识淡薄。在市场经济和某些舆论导向的影响下,又使许多学生在择业上形成了“就东不就西”和“就高不就低”的观念。他们把注意力集中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以及为数不多的大城市,而广大的西部欠发达地区很少有人问津;把注意力都集中于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外资企业等高收入、高福利单位,而对广大的基层单位和中小企业则不屑一顾。如果大学生的就业观和择业观不改变,这种假性就业难的现象就很难消除。

(3)先就业后择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得已时,大学生应转变就业观——先就业后择业,求职择业不可再像过去那样追求一步到位,如果斤斤计较眼前的职业岗位是否理想,那就会失去许多起步的机会,可以在先就业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使自我价值得到较大的提升,为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础。

第五篇:论文:中国财政支出现状及分析

中国财政支出研究

摘要

财政支出按照经济性质分类,可以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财政支出逐步退出了一般性和竞争性领域,支出的重点转移到了三农、教育、科技、医疗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领域 一方面转移性支出项目不断增加,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另一方面财政开始更多地注重运用影响总需求的。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不同方式来间接调控宏观经济。财政支出的结构随着经济发展而变化,相对于我的经济发展程度来说,我国政府自身的消耗过大,而各项社会公益性支出,特别是对社会保障 医疗卫生 教育支出等方面的投入明显不足。本文针对我国目前财政支出不平衡的现状进行分析及探讨,对我国财政支出的发展趋势进行讨论。

关键词:财政支出、公共、经济发展、趋势

目录

一、引言… … … … … … … … … … … …

2二、财政支出的含义… … … … … … … … …

2三、我国的财政支出结构… … … … … … …

2四、我国财政支出存在问题 … … … … … … …

2(一)财政规模方面的问题 … … … … … … …2

(二)财政范围方面的问题 … … … … … … …2

(三)财政结构方面的问题 … … … … … … …

3(四)财政效率方面的问题 … … … … … … …3

(五)财政管理方面的问题 … … … … … … …3

五、财政支出结构演进展望… … … … … …

3六、参考文献… … … … … … … … … …

4一、引言

中国的财政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改革开放前,其主要功能是经济建设,是生产

建设型的财政。改革开放以来,财政顺着四个方向调整:一是生产建设支出的比例在逐年下降,但仍占很大比重,二是由于党政机构得不到控制,行政运转费用的比例日益上升,所占的分额越来越大,三是预算外的自收自支 规模越来越大,一些政府和政府各部门收费被收支两条线固定和合法化,四是地方政府的财政特别是县乡财政的显性债务和隐性债务越来越多,数额巨大,五是财政支出结构中,近两年开始更多地向社会保障等公共支出进行调整。

二、财政支出的含义

定义:财政支出通常是指国家为实现其各种职能,由财政部门按照预算计划,将国家集中的财政资金向有关部门和方面进行支付的活动,因此也称预算支出。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一起构成财政分配的完整体系,财政支出是财政收入的归宿,它反映了政府政策的选择,体现了政府活动的方向和范围。所以,它是财政分配活动的重要的环节。

三、我国的财政支出的结构

根据交易的经济性质,可将财政支出区别为购买性支出(或消耗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两者的变化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府政策的侧重点。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为了履行其职能,从市场上取得物品与劳务并支付相应资金而发生的费用。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按照一定方式,把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地,单方面转移给居民和其他收益者的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财政支出逐步退出了一般性和竞争性领域,支出的重点转移到了三农、教育、科技、医疗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

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领域 一方面转移性支出项目不断增加,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另一方面财政开始更多地注重运用影响总需求的。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不同方式来间接调控宏观经济。财政支出的结构随着经济发展而变化,相对于我的经济发展程度来说,我国政府自身的消耗过大,而各项社会公益性支出,特别是对社会保障 医疗卫生 教育支出等方面的投入明显不足 就目前而言,我国财政支出尚不能很好地体现出它的公共性,而这恰恰是公共财政的本质要求。

四、我国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

1.规模方面

当前我国的财政支出仍面临支出增长过快和支出不足并存的两难困境。一方面,由于财政包揽过多的问题没有解决,特别是财政支出需求刚性的增强,财政支出规模急剧增长;另一方面,一些必要的财政支出项目却无法得到保证,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而且低于发 展中国家水平。

2.范围方面

(1)政府职能越位

表现在:过多参与私人产品的生产和提供,影响了市场机制的发挥,造成政企不分、政资不分。国有企业经济效益难以提高,财政支出严重越位,即支出范围过宽,包括了许多既包不了又搞不好的事务,这既挤占了稀缺的财政资源,分散了财力,又不利于推进经济体制的转轨,同时也造成了某些财政支出项目效益低下。

(2)政府职能缺位

表现在:宏观调控能力不足,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在内的一系列政策手段还不够完善;财政支出方面过于分散,支出重点不明确,如对社会保障的支持不足,对某些社会文教、公益事业的保障乏力,对某些基础设施和某些公共设施建设的投入不足等。这不仅弱化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和力度,而且不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并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国民经济的正常分配秩序。

3.结构方面

(1)经济建设支出比重仍然偏高

我国经济建设支出有下降趋势,但下降缓慢,比重还是很高。大量的经济建设支出,有效地增加了社会总需求,提高了中国的基础设施水平,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然而,经过多年的增长,经济建设支出表现出了投资过度的倾向随着 经济建设支出投资过多和内部结构的不合理,制造业的边际资本生产率逐渐下降,甚至降到零。

(2)行政管理支出增长过快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逐步扩大,机构人员逐步增加,行政管理费的增长是必然的。但是从现实的情况来看,行政管理费的增长已超过了同期财政收入、财政支出以及GDP的增长速度。不可否认,行政管理支出的增长有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而增长的合理性的一面,但也有由于机构不合理膨胀、人员编制过多、经费增长过快、服务效率低下等不合理的一面。

4.效率方面

目前我国财政支出运行效率低下,机制不健全。长期以来,我国并没有建立一套相对完整的财政支出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对财政资金的使用过程及其效果缺乏必要的监督,对财政支出的失败也缺乏责任追究制度,财政支出决策缺乏科学的论证和规范的程序,导致财政资金的严重浪费,资金紧张和资金浪费并存的怪现象经常发生。

5.管理方面

管理方面,我国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支出预算编制粗化。二是支出预算约束软化。作为财政工作基本法规的《预算法》颁布后,国家同时又以法律、法规的形式规定了农业、教育、科技等财政支出项目必须达到一定的增长比例。这对促进和保证一些重点事业的发展的确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同时也肢解了财政职能,人为地造成了法律之间的不协调,影响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实施主体的统一性、权威性。

五、财政支出结构演进展望

从政府合法性来看,财政支出是政府存在的唯一合法基础,政府只有通过适当的财政支出结构安排来实现执政的正当性。在个体化社会,财政支出结构调整体现了政府为公众解决公共风险,政府介入经济和社会发展,就是由于市场无法有效的化解公共风险。

然而公共风险本身也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在一定的时期内不断变化,而且它还与公众的传统价值观念、文化素质和政府执政理念有关。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公众风险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范围上都较改革开放之初有了很大变化,改革开放初期最突出的公共风险就是解决社会的贫困和人民生活遭遇的物质产品匮乏,因此财政支出的结构安排就必须服务于解决这一社会的主要矛盾,财政支出结构应服务于物质财富的创造,所以建设性财政有其必然的合理性。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物质产品匮乏时代的基本结束,我国现阶段公共风险主要是人民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难以得到满足,进而导致内需不足,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这意味着财政支出的结构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社会日益个体化的情况下公众面临新的公共风险。这一阶段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无疑有利于应对公众公共风险,政府需要继续加大对农业、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支出,不断提高人的“可行能力”,降低公共风险。

1998年我国提出公共财政框架目标,2003年提出“健全公共财政”,2007年提出“完善公共财政体系”,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快改革财税体制,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完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公共财政体系”,从“提

出→健全→完善→加快改革”可以看出,我国公共财政框架逐步形成并不断完善。与此同时,2004年中央提出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要求,我国财政支出大部分已经投入民生领域,从财政支出的结构来分析,中国财政已经具备了公共财政的基本形态。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提出与实践,标志着我国政府致力于化解个体化民众的公共风险,来实现以内需为主的经济发展发式转变。

当下,在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背景下,我们把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与传媒、社会保障与就业、医疗卫生、农业支出等视为本研究的公共服务项目,因为这些项目不仅都属于流动性要素非常弱的项目,同时也具有非常强的公共性,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符合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公共性与服务性特征。下面我们通过1998-2011年14年的公共服务数据来分析我国政府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状况。

(1)公共服务支出由3376.03亿元增长到49695.2亿元,年均增长率高达22.9%。公共服务支出中,前7年累计支出44914.54亿元,占18.75%,后七年占到81.25%,因此,集中度非常高。与此同时,公共服务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也不断提高,由1995年的31.2%增长到2011年的45.4%,13年上升了14.2个百分点,如图4。

(2)分区域看,我们以教育支出为例,如表3所示,财政教育支出地区差距非常明显,支出总额与比例最大的是东部地区,在45%以上,但是优势在减弱;其次为西部地区,比例在不断提高,说明了国家加大了对西部教育的投入;中部地区第三,基本保持在19%左右,14年来基本没有变化;东北地区比例持续减少,2010年仅仅占8.25%,增长倍数和增长率均低于其他三大区域。

(3)分城乡来看,我们以医疗卫生为例,我国城乡差距非常大,如表4所示,通过卫生总费用、卫生机构、卫生人员3项指标农村比例不断减少,每千人床位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农村由1998年占城市比例的43.4%下降到2011年的39.6%。因此,我国大部分卫生资源都集中在了城市,农村明显处于弱势地位。政府降低民众公共风险的主要方式是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公共服务的支出力度,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使改革的成果惠及到每一个人。公共服务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不断提高,但是,公共服务在城乡以及区域间的差距过大,不利于农村地区及其中西部民众应对各种公共风险,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李文军、朱稳根.中国财政支出结构的演进研究.《中州学刊》2013年第3期.2013年07月16日

【2】曾娟红、赵福军.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最优财政支出结构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5

下载中国镁工业政策环境现状及调整建议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镁工业政策环境现状及调整建议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2中国茶叶市场现状及分析

    一.茶叶行业的现状 中国是茶叶原产地和第一生产、消费大国,有上千年的饮茶历史,茶叶已经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现在的国内茶叶市场看似波澜不惊,实际上却是暗流涌动,众多茶叶企业......

    中国电影院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中国电影院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在近年来出现的全球经济危机中,当一些行业在慢慢减慢发展及扩张步伐的时候,我国电影市场的扩张与运营却仍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2008年,我国电影......

    中国物业管理现状及历史使命分析

    中国物业管理现状及历史使命分析摘要:物业管理市场是房地产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我国房地产业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骄人的成绩,并且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一支中坚力量......

    农业内部产业结构分析及调整建议

    农业内部产业结构分析及调整建议李艾秋〔内容摘要〕 本文对六盘水市农业产业结构现状进行了细致的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调整产业结构的建议和措施。〔关 键 词〕农业产......

    中国环境问题分析

    中国环境问题分析一、 中国环境问题的现状 中国面临着一些世界上最严峻的环境挑战。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里,中国占了16个,同时大约有300个中国城市面临严重的水资源短......

    公路建设环境问题分析及建议

    公路建设环境问题分析及建议近几年我县公路建设正高速发展,目前在建的有2条高速公路和1条二级公路。这几条公路施工以来也影响着我县的环境质量和群众的生活质量。自从2018年......

    浅谈当前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现状及策略建议[精选合集]

    浅谈当前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现状及策略建议 阜阳循环经济园学区中心校李树军 【摘 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农村人口流动日益频繁,加之计划生育工作的长期开展,近几年......

    中国农村市场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建议(五篇范文)

    我国农村市场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建议 前言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状况总体好转,但面临的形势仍然比较严峻。微生物污染、环境污染、种植和养殖过程的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食品经营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