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依法行政交流材料——完善决策机制 推进科学民主决策
完善决策机制推进科学民主决策
2012年2月23日
近年来,我镇依法行政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法制办等法制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落实措施,完善各项制度,着力抓好各级班子建设和执法队伍建设,扎实推进科学民主决策,依法行政工作得到有力提升。特别是在科学民主决策方面,我镇始终高度重视,通过各项制度的建立健全使决策的民主性得到有力体现。简要汇报二个方面的内容:
一、主要工作措施和成效
决策制度是民主决策的核心内容,民主决策机制大量的内容形式都体现为制度形式,因此,我镇通过建立“五项”制度,全面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一是建立党委会旁听制度。为推进科学民主决策,接受各界监督,我镇适时提出建立党委会旁听制度,邀请各界代表参加党委会旁听,了解工作的具体内容,并对工作进行征求意见和满意度测评,有效提高了工作的透明度。自重大党务政务听证制度在全镇范围内进行推广实施以来,共召开重大党务政务听证会4场,发布探讨会议议题20余项,全镇村(社区)群众代表、党员代表、社会各界人士代表共计300多人次参加了听证会,采纳听证人员合理化意见建议80余条,解决热点难点问题30余个。二是建立重大党务政务发布会制度。为了让群众及时了解镇党委、政府的决策,围绕热点问题、难点问题、重点
1问题,实行了重大党务、政务发布会制度,相关领导通报工作情况,并当面接受代表质询,及时答复,每年举行两次,有力地推动了工作进程。三是建立机关干部“下厂下村日”制度。为加强对村企实际情况的了解,提高决策水平,更好地服务经济、支持村企发展,我镇制定了机关干部“下厂下村日”制度,并规定每周一为“下厂下村日”,了解企业情况,及时填写情况反馈表汇总到镇政府,为科学民主决策提供参考。为了更好地推动这项工作,设立了挂厂挂村联络员、镇有关干部驻厂特派员、纪委领导监督员,实行“三员化”机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四是建立镇党政工作月报制度。为提升镇党政工作实效,我镇建立了党政工作月报制度。每月初召开镇三套班子(扩大)会议,邀请基层各界代表参加,详细了解党政条线每月工作决策内容,月末进行月度工作总结,使工作内容与基层进行了有效衔接并接受监督,把工作抓到了实处。五是建立村干部履职承诺制度。为进一步加强村级干部队伍战斗力,提升村级干部决策水平,夯实基层民主建设基础,我镇各村从前年开始全面实行了村干部履职承诺制。村干部主要从五个方面做出承诺:一是年度内完成的具体工作目标;二是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解难事的具体事项;三是深入联系企业、支持企业发展的服务措施;四是在改进作风、提升效能、勤政廉政等方面提出自我要求;五是表明完成各项履职承诺的态度。通过政府积极指导,采取合理定诺、公开示诺、积极践诺和公正评诺四个环节,积极有效地提高了村级干部的决策、服务水平。通过近三年村干
部履职承的实施,村干部履职活动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反响及活动效果,村干部责任意识得到较大提高、农村干群关系得到很好改善,特别是在村级经济发展、民生福祉提升、综合环境改善等方面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通过制度的完善,我镇建立起了与群众紧密联系的桥梁纽带,坚持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和利益诉求为出发点,逐步形成了程序化决策机制,使决策尤其是重大决策更加民主化、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镇工业园建设控制性详规、荣文农民集中安置小区规划的制定都是近几年我镇逐步规范、创新、完善民主决策机制中的典型案例。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规范决策行为,确保科学民主决策顺利推进 一是规范决策主体。明确镇政府是民主决策的领导核心,各村、社区、站办所是民主决策的桥梁枢纽,群众参与民主决策的基本形式是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任何一项关系民生的规划、管理、建设、审批等事务都必须在镇政府领导下,由相关单位负责组织实施。同时加强对广大人民群众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强化民主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民主监督能力,调动他们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二是规范决策内容。以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出发点,规定对建设规划、土地流转、重大项目建设、重要岗位人员聘用等重大事项必须以党政联席会议的形式进行集体议事,同时邀请群众代表参与会议并
发表看法和意见,不得以传阅会签或个别征求意见等形式代替,确保广大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得到充分行使。三是规范决策程序。进一步完善内部决策规则及其操作运行机制,明确重大行政决策必须坚持立项审查、调查研究、听取民意、专家咨询、合法性论证和集体讨论决定等六个环节,真正把行政决策纳入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在决策前,坚持做到不比选方案不决策、不调研分析不决策、不听取意见不决策。在集体讨论时,要在听取其他相关人员及群众代表的看法后,主要负责人再表明自己的观点并坚持做到无记名表决。对决议要充分利用宣传栏、政务公开网、镇信息网等有利平台,(二)强化督导机制,确保民主决策贯穿于服务群众的始终
决策监督、决策评估和责任追究是决策制度机制的延伸,也是保障行政决策执行效果的关键。一是强化督导检查。由镇纪委书记负责督导工作,加强对各村召开民主决策会议情况的督促和检查,重点对决策制度、程序、规则情况和执行力进行监督,确保民主决策严格内容、严格程序进行;建立投诉举报网络,充分利用镇化纤信息网、市民信箱、便民服务中心等平台加强群众监督。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代表组成特邀监督员队伍,对实施过程进行日常监督和定期检查,推动决策规范高效执行。二是强化决策评估。
引入公众评价机制,通过不定期召开代表会议、填报表格等形式积极做好决策的评估,以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评价决策成效的基本标准,加强决策执行情况的跟踪反馈,及时发现和纠正决策中的失误。三是强化责任追究。明确主要领导对民主决策负直接责任,实行领导责任制,广大群众对民主决策全过程负责监督,对实施情况全过程进行跟踪,不断强化政府各部门的执行力。凡因民主决策不到位,造成群众上访或不良影响,以及集体资产流失的,对有关责任人将严格问责。
各位领导、同志们,这几年我镇在推进科学民主决策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太仓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现实要求、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将认真梳理总结近几年民主决策中的宝贵经验,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创新的举措不断完善决策机制,全面推进我镇科学民主决策实现新跨越。
第二篇:完善决策机制 促进依法行政
庙沟镇人民政府
关于开展依法行政工作的调研——完善决策机制 促进依法行政
近年来,庙沟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认真组织开展依法行政示范点创建活动,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被命名依法行政示范镇。在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过程中,我镇始终牢牢把握重点,突出抓好政府自身建设,积极构建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推进行政决策合法化、合理化、公开化,以此作为依法治镇的重要内容,作为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手段,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有效提升了基层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一、坚持依法决策,不断完善决策程序
一是牢固确立依法决策理念。依法决策关键在领导、重点在观念。多年来,我镇通过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增强了全镇领导干部依法决策的责任感、紧迫感和自觉性,法律优先和法律保留的基本原则已经深入人心。几年来,镇政府出台的规范性文件全部交法制人员 1
进行合法性审查,文件发布后都按规定及时报送县政府备案,规范性文件备案的合法率、准确率、及时率均达到100%。
二是完善决策制度建设。按照《镇安县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工作规划》以及上级法制部门的工作部署,我镇出台了《庙沟镇创建依法行政示范镇实施方案》,以建立健全行政决策各项制度为重点,制定了《党委、政府重大问题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关于推行听证制度的实施意见》等,规定对涉及全镇发展规划、重点项目建设和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都必须依法进行合法性审查,全面规范决策行为。
三是充实法制机构力量。在今年7月份新一轮镇级机构改革中,我镇把政府法制工作摆上重要位置,进一步明确了工作机构和工作职责,规定由镇党政办承担政府法制工作,专门确定一名公务员具体负责日常法制工作。
二、坚持科学决策,不断提高决策水平
一是注重开展调查研究。行政决策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我镇在决策前坚持深入调研、集思广益、民主决策、阳光操作,坚持把群众意愿和当地工作实际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坚持统筹考虑城镇与农村、经济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需要,合理规避决策风险。我镇每年都确定一批调研课题,通过座谈会等方式公开征求意见,重大决策和改革措施都紧紧围绕发展与稳定两大主题,充分吸纳各方面的合理化意见。对某些必须要做出的决策而群众暂时还不理解的问题,充分与群众进行沟通,千方百计解决好他们的思想问题和实际困难,确保决策顺利推进并实施。
二是探索专家论证制度。我镇逐步建立专家论证制度,聘请有关专家担任我镇的行政决策顾问,多次组织论证会、咨询会、研讨会,对重要规划、公共政策、重大建设项目、国有资产转让等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问题,请相关专家进行风险评估、可行性研究以及法律审核,使政府决策更具科学性,尽量避免或减少决策失误。三是建立监督制约机制。今年,我镇在建设、环保、安全、劳动、招商服务中心等十多个重点职能部门中,首创了行政决策、行政执法与社会稳定相关联的考核机制,层层签订责任书,将行政决策与社会效果相挂钩,变社会稳定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从源头上促进依法行政。在决策执行过程中,落实专人全程监控,一旦出现异常,立即分析原因,制定相应对策,确保决策执行不失误、不走样。对确属违法决策或决策失误等行为,实行事后责任倒查机制,坚持“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追查相关责任单位、责任人员,有效防止了损害群众利益事件发生,多年来实现了政府决策“无上访、无诉讼、无复议”的目标。
三、坚持民主决策,不断增强决策透明度
一是积极推行政务公开。以推进阳光政务建设为重点,我镇不断深化政务公开,设置了镇党务、政务公开栏,印发了办事指南、工作流程图、政务公开手册,对于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政府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主动公开工作计划安排和进展情况,增强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各村、组等基层组织也设立党务、政务、事务、财务公开栏,重要事项全面进行公示。
二是创新公众参与方式。行政听证作为行政决策中行之有效的一项制度创新,我镇早在2005年起就率先进
行了有益的探索,镇、村级重要事项听证制度应运而生,并逐步完善。今年以来,我镇举行了镇级重大决策听证活动7次,涉及道路建设、绿化工程、危房改造、环境整治、移民搬迁等,直接参与听证活动的人数近千人次,保证了决策过程阳光透明,大大提升了行政决策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三是充分发挥基层民主。我镇在决策过程中做到内容与形式都充分体现民主公开,重大决策坚持集体讨论和民主表决,保障公众参与决策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为了增加决策透明度,接受各方面监督,镇政府定期向上级政府报告依法行政工作情况,经常性征求人大、政协意见,邀请人大代表参加会议,每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0多件,人大代表建议办理满意率超过95%。今年我镇还扩大了纳税人评议政风行风范围,增强群众参与意识,以纳税人为监督主体,辅以行风评议员,对全镇行政机关单位进行评议考核,进一步畅通了民意渠道,保障人民群众依法监督的权利。
虽然我镇依法行政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法治政府建设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重大行政决策
实施情况后评价和决策责任追究制度还在探索完善过程中。我们将再接再厉,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不断深化依法行政各项工作,为保障和促进地方社会经济更快更好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第三篇:《关于改革和完善民主决策机制问题的调查研究》
《关于改革和完善民主决策机制问题的调查研究》
课题调研实施方案
一、调研内容
1、从理论上探讨民主决策机制的基本内涵、所含要素,以及影响民主决策机制的主要因素;
2、调查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民主决策机制现状及运行情况,重点分析“一把手”在决策中的作用;
3、调查分析当前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在民主决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重点分析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民主决策机制在民主决策中的影响;
4、从决策规则、程序、途径等方面,研究提出改革和完善民主决策机制的意见和建议。
调研文章按以上四个部分撰写,字数掌握在6000字以内。
二、调研要求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六大和十六 1
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关于“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广泛集中民智,使决策真正建立在科学、民主的基础之上”的重要论述,力求调研工作充分贯彻和体现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
2、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一主线,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调查和研究相结合,着眼于理论思考和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做到理论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的有机统一。
3、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注意了解新情况、总结新经验、分析新问题、解决新矛盾,突出重点、焦点和热点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预见性。
4、坚持走群众路线,对一些深层次问题采取如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个案分析、个别访谈等形式进行深入调研,善于吸取各方面的意见,集思广益,使调研成果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承担单位
县委组织部(干部股、办公室)、县委党校,桃城镇、五里街镇、达埔镇、蓬壶镇、湖洋镇、锦斗镇、坑仔口镇等 7个乡镇党委
四、时间安排1、6月10日下午召开调研课题协调会,由承担调研课题的各单位人员参加,各承担单位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于6月30日前完成初稿,送县委组织部干部股汇总。
2、6月下旬至7月中旬,由县委组织部组织有关人员深入有关乡镇(除以上7个乡镇外)采取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等形式,了解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民主决策机制现状及运行情况、存在问题及原因、改革和完善民主决策机制的意见和建议等情况。
3、7月上旬至7月中旬,由县委组织部干部股会同办公室人员一起撰写调研课题初稿。
4、7月下旬,由县委组织部将调研课题初稿征求各承担单位意见后,送部领导审阅。
2005年6月8日
第四篇:关于改革和完善民主决策机制问题的调查研究
关于改革和完善民主决策机制问题的调查研究
决策问题关系事业兴衰成败,正确的决策不仅能凝聚人心,推动发展,而且能造福百姓,增强后劲,错误的决策不仅会贻误发展,而且会损害党在人民心中的形象。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正确的决策是各项工作成功的重要前提,要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防止决策的随意性。因此,建立和完善科学民主决策运行机制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的基本要求,是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关键问题,也是调动方方面面干部群众积极性,合力发展的迫切需要。连日来,我们立足本镇实际,先后走访了部分乡村和镇直部门,通过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改革和完善民主决策机制问题”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现试从党委决策运行机制角度研究改革和完善民主决策问题,以同仁商榷。
一、改革和完善民主决策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随着各级领导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思想的开放度不断扩大,民主与科学意识不断增强,表现在领导决策方面,更具前瞻性、务实性和有效性。但应该看到,还有相当一部分部门尚未完全建立起自觉的、规范的、科学的领导决策机制,在认识与实践上仅处于“必然王国”的阶段,其原因固然有领导群体与个体的能力和素质、客观环境的多变与信息采集的难度、群众的参与程度以及利益机制的制约等等,其根本原因主要是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框架下运行,与国际接轨、与市场接轨还不是太适应。表现在领导行为上,更多的处于“传达贯彻”和“具体操作”层面,而缺乏“科学决策”。传达贯彻上级指示和部署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结合实际,形成有自身内涵和特色的决策,尤其是重要的科学决策。目前,一些单位在决策过程中存在主观决策、经验决策、无效决策等问题。所谓“主观决策”,即没有很好地从研究所实际出发,盲目照抄照搬别的单位的经验,这种情况在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中有所表露。学习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是必要的,但必须结合本单位的实际。照抄照搬、简单模仿、“拿来主义”在有的情况下有效,有的情况下“东施效颦”。因此,要做具体分析。所谓“经验决策”即缺乏论证,由主要领导“拍脑袋”决策,貌似“果断、开拓”,实际上比较粗放,决策风险较大。决策必须建立在充分掌握信息、科学分析并充分论证的基础之上。所谓“无效决策”即由于缺乏群众参与和共识而推进乏力,导致决策“流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加快发展,抓紧构建起适应激烈竞争形势、适应市场经济需求、适应实际的领导决策机制,不仅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而且十分紧迫。实践证明,凡是决策机制比较健全的研究所,决策的质量和效率比较高。反之,决策机制不健全、决策效率不太高的单位,一般来说,问题会比较多,甚至可能会造成一些重要失误。因此,各单位对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有必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在实践中改革和完善。
二、近年来我镇民主决策的实践与启示
⒈充分调研,形成“五大工程、五抓五促”的工作思路。凡属重大决策部署,镇党委“一把手”都要亲自抓,要求两委领导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广泛吸取各方面的意见,充分发挥各部门的参谋作用,从而集中了民智,体现了民意,得到全镇上下的共同认可,调动了各部门工作积极性。
⒉群策群力,着力解决事关经济发展后劲的大事。决策的实施,离不开领导干部的带头指挥,更需要全镇人民的参与和支持,形成“千斤担子众人挑,人人肩上有目标”的工作局面。去年共引进“三资”企业家,合同利用外资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万美元。特别是在去年“·””投洽会上,实现签约个项目,投资总额亿美元,其中合同项目个,投资总额万美元,利用外资万美元。为了使项目尽快落地,建立了镇领导干部挂钩企业和项目工作责任制度,尤其是成立了项目工作难度较大的鲤鱼山综合开发区、德信三期增资扩建和庆盛电子扩建等个指挥部,促进了项目工作的落实。
⒊强化监督,建立完善党委决策工作基本规范。一是建立工作规范,严格按程序议事决策。二是加强对两委成员的监督,强调实行民主集中制。三是实行政务公开,加强人民群众对政务的监督。对重大事务和财务收支、目标责任制、履行职责事项、机关内部事务、农民负担情况等方面进行公开,全镇各有关单位也相应成立政务公开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研究制定各项具体实施方案,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推动了政务公开工作的迅速开展,加强人民群众对政务的监督。
⒋领导垂范,营造了一个民主和谐的政治氛围。一方面加强领导班子成员自身的党性修养和自我约束,牢固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对待人民赋予的权力,坚决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入实际,加强调查研究,带头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诚心诚意为群众谋利益。另一方面,通过中心组学习、民主生活会、廉政谈话等形式,加强对领导班子
及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及时提醒,早打招呼,使他们不犯或少犯错误,以案为镜,加强教育,切实做到警钟长鸣,防微杜渐。
这些致力发展,重塑形象,造福一方百姓的重大决策实践,至少给我们带来四点启示:一是只有广泛听取意见,深入基层,充分调研,并对重大决策反复进行论证而形成的决策,才是正确的,深得民心的。二是公众的广泛参与,是决
策执行正确,取得成效的重要途径。三是决策的形成过程,只有经过民主集中制,集体讨论,会议决定,才能使决策更加民主科学。四是只有建立一套规范有力的决策运行机制,才是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的有力保障。五是领导以身作则,发扬民主,尊重科学,广开言路,执政为民,才能得到社会的拥护,才能造福于民。
三、影响科学民主决策的主要因素
影响科学民主决策的因素很多,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既有制度问题,也有能力问题;既有行政原因,也有经济原因,但最主要的有:一是思想认识问题。认为决策与己无关,上级怎么说,我就怎么做;或者上级说归说,我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或者认为决策一定就是议大事,谋战略,小部门小单位没有决策等,因而缺少决策意识。二是工作作风问题。由于官僚作风的存在,某一个行为个体的言论即为最后决策的结果,在作出一项重大决策之前,主要责任人既不做周密思考,也不深入调研从多方面征求意见,而是根据自己拍脑袋决定的,或者盲目追求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以致决策失误,劳民伤财,贻害大方。三是方式方法问题。决策出台前不按程序进行或随便简化程序,或以小范围议议,代替广泛征求意见,以致决策偏差,考虑不周全,甚至作出违法违规的决策来。四是制度建设问题。对决策运行前后无章可循或有章不循,例如社情民意反映渠道不畅,社会参与面不广,监督不到位,不重视发挥专业人士的作用,决策失误和执行尚未实行责任追究等,缺乏制度约束的决策就是随意决策,失误是难免的。
四、改革和完善民主决策机制的几点思考
地方党委的主要职责是揽全局、凝思路、谋大事、用干部。建立和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就是要将党委的职责,在机制的引导下加以巩固和提高,并产生长期稳定的影响和效果,为此,要建立八大制度,确保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一)决策程序化制度
程序化的决策制度是保证决策科学的条件。科学决策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程序化决策。从我镇部分重点项目施工成功的决策运行情况上看,决策运行程序具体包括八个步骤:第一步,调查问题存在,确定决策目标;第二步,收集尽可能完备的资料与信息,为制定决策提供充分的信息保障;第三步,依据尽可能完备与可靠的信息,对发展的趋势变化做出准确的预测;第四步,拟定各种可行的备选方案:第五步,对各种备选方案进行可行性与不可行性评价;第六步,从各种备选方案中选出最优方案;第七步,组织力量实施决策,并接受监督;第八步,跟踪督导,把握反馈信息,检测决策的正确与否,适时进行科学调整。这些步骤在决策运行中必须缺一不可,并不得轻易颠倒顺序。
(二)决策调研制度
调查研究是领导决策活动的前提、依据、基础性环节,贯穿于领导决策活动的始终。
一要坚持在重大决策前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做到没有调查研究的题目不议,没有调查研究的事不定,没有调查研究的结论不下。规定各级党委、政府和其他有决策权的班子成员,有权制止对没有调查研究的决策议题进行讨论,以此来督促各级干部重视调查研究、深入调查研究,减少决策失误。
二要坚持在决策过程中多种方案的比选。多种方案的比选是现代科学决策的重要方法。比较的意义就在于“两刃相割,利钝乃知;两论相订,是非乃见。”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任何方案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多种方案进行比较可以取长补短,优化决策。同时,许多问题的解决也不是单靠哪一种方法就能奏效的,往往需要多管齐下,多种方案共同实施。多种方案的比选过程中,不一定都是赞成意见,也需要听取不同的意见。有时不同的意见可以促使考虑问题更全面,做出的决策更完善。
三要讲究调查研究方法。在调查方法上,既要继承和发扬传统的,比如召开调研会、研讨会、走访调查等调研方法的基础上,又要学习和运用现代科学调查方法,如统计调查、问卷调查、抽样调查、网络调查等。在研究方法上,综合运用经济学、社会学、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以及规划与优选方法、预测与评价方法、计算机仿真方法等,对决策调查资料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的系统研究。特别是制定总体规划,事关我镇重大经济决策、重点发展项目进行专家咨询,对一些涉及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利益的重大决策和事项实行公示制、听证制。
四要整合社会研究资源为决策参考。例如专家研讨会等研究成果对决策是很有帮助的。要注意整合、吸取非行政性、学术性、民间研究组织的研究成果。为此,党委、政府的研究机构要发挥好整合决策研究资源的枢纽作用,搭建一个各类、各级研究成果迅速转化为党委、政府决策的输送平台。
三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真实和全面的社情民意是地方党委进行决策的基础和前提,有助于党政机关迅速、准确地捕捉到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和现代人群的思想动态、活动趋势。确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首先,要发挥大众传媒表达群众意愿、交流社会信息,执行社会监督的功能。其次,要以法规的形式明确规定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在决策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在具体决策活动中的具体操作规程。再次,要改革和完善反映社情民意的服务网络平台,如设立便民箱、热线电话、公开栏、听证会、协商会等。最后,要逐步完善社情民意调查网络,不断整合社情民意的民间调查力量。要适应社会利益多元化的趋势,为社会各阶层提供合法利益表达和有序政治参与的畅通渠道。要把定期反映社情民意作为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依托政策研究机构、公安、民政、信访、统计部门和新闻媒体,建立社情民意调查网络,通过观察社会舆论、定期进行民意测验、社情形势综合分析等,深入了解和准确掌握社情民意,以此作为决策的第一信号。
四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听证制度
十六大提出,要建立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听证制度,这是十分必要的。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是衡量政治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实行社会公示制度,一要以法规的形式明确社会公示的范围和原则,二要确定负责社会公示的具体部门和监察部门,三要规定社会公示的具体程序,四要把握公示的内容,主要是一些重大事项,特别是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和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公开办事过程和结果,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服务对象,专业人员和监督人员参与议事、决策过程,听取意见,优化决策或加强监督。五要明确社会公示的方式,如广播、电视、政务公开等媒介,并形成规范。
听证制度是与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相配合的一项制度。有很多重大事项进行公示后需要进行听证。一要尽快出台《听证制度实施规范》,明确听证制度实施的政府组织机构和中介实施机构、听证人员构成的原则;二要明确听证制度的议事规则;三要建立听证意见的反映与反馈机制,使听证会的建议能够得到实施。
五重大决策专家咨询论证制度
专家咨询论证制度是决策科学化的必然要求,专家通过对决策方案的可行性或不可行性研究,发现决策存在的问题,尽量避免决策不失误或者少失误。重大决策前,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要通过咨询论证、协商对话、邀请座谈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社会各界人士和人民群众的意见确保决策民主、科学。同时为避免决策的盲目性,对重大工程项目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项目,提交专家咨询论证。特别要建立主要领导联系人才制度,发挥人才参政议政的能力,使人才成为党委、政府决策的“智囊团”。建立专家咨询论证制度,首先要尽量确保专家组成的全面性。尤其是要重视人文社会科学专家的作用,既要巩固决策的专业技术基础,也要巩固决策的思想理论基础。其次,保持专家咨询的独立性,杜绝领导先下结论、然后专家论证的不良现象。第三,坚持党政机构、专家、群众三方面论证相结合的决策规范,使决策者获得最广最有效的决策信息,并促使决策获得最大多数群众的支持。
(六)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
这一制度是贯彻民主集中制,保证地方党委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正确性的关键。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进行集体决策。集体决策要注意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要明确党委决策的范围、形式和程序。对拟上会议研究的议题,事先要精心筛选,制定并严格执行审定制度,要将事关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问题,如: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重大事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国有资产处置、社会保障和社会稳定、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纳入重大决策范围,防止不分大事小事,眉毛胡子一把抓。同时要严格执行议事程序,严格遵守表决的有关规定,党委会议研究决定重大事项,须有半数以上应出席人员到会方可举行,其中分管该项工作的领导必须到会。
二要预测矛盾分歧。在决策重大问题前,要把个别协调、个别酝酿当作工作中的一件大事,用心想,认真抓,在个别酝酿中搞好矛盾分歧的预测。党委领导必须敢于正面接触矛盾,不回避、不掩盖,根据不同情况早做准备工作。要最大限度地集中党员的智慧,充分调动党员参加酝酿的积极性,激发责任感,必须注重思路引导,做到引而不发,抛砖引玉,为充分酝酿创造良好条件。对不同意见不仅要听,还要实事求是分析,即使是不正确的意见也不能简单的否定,而要说明或做好解释。只有通过反复比较,权衡方方面面的利弊,在众多的意见中优中选优,求同存异,才能选择出最佳的决策方案。
三要讲究领导艺术。领导班子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必须强调“一把手”的素质和讲究领导艺术。在行使权力上要做到统揽不包揽。要善于把宏观决策与具体工作结合起来,集中精力研究和解决全局性重大问题,并通过强有力的组织工作、经常性的思想工作,来实现党委统揽的目的。在集体领导上要做到到位不越位。贯彻民主集中制,坚持领导集体决策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凡是制度规定的重大事项决策,必须坚持集体领导,通过召开党委会集体研究决定;凡是决策实施的具体工作和日常工作,明确由班子成员按照分工各负其责。主要领导要“敢于民主、善于集中”,不能以碰头、通气等形式,代替班子酝酿和会议研究,更不能以个人拍板的形式,代替班子成员的意见和会议决定。班子成员要“善于民主、支持集中”,在遇到观点相左、认识不统一的问题时,努力做到换位思考,处以公心。努力掌握到位不越位、补台不拆台的工作界限和从政艺术。在讨论决定上要做到决断不专断。意见不统一不强行上会,会上不统一不强行通过,不允许把民主集中制扔在一边,搞“一言堂”,要保证班子成员有充分表达个人意见的机会。
(七)决策执行跟踪督导制度
跟踪督导制度是确保决策执行不走样,出现误差及时调整的必要保障。重点是跟踪决策过程是否忠实决策的目标,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是否出现原来未能预见的问题,是否需要对决策进行重新设计修正,甚至是否必须马上停止执行,等等,并采取相应措施使正确决策得到有效实施,错误决策得到及时纠正。首先要建立重大决策执行领导小组。负责督促、指导、协调、建设等工作,确保决策执行顺利。其次要实行进展情况定期通报制度。建立完善重大事项、重大决策向同级人大、政协通报制度,自觉接受人大的依法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第三,要完善决策督办制度。由党委分管领导负责分管范围内决策执行情况的督办,重大决策事项承办部门“一把手”作为该事项督办第一责任人。党委督查室负责决策落实的跟踪督办,并及时反馈决策执行情况。第四,要公开政务,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坚持政务公开,凡是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比如重大公益事业建设、城区规划等,要通过本地的报纸、广播电视和政务公开栏进行公示,确保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建议权。设立“一把手”信箱(电话)及限时回复制度,信件反映天内答复,电话反映当天答复,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同时要发挥党内、行政、新闻舆论等监督的作用,形成强大监督力量,促进决策落实。
(八)决策责任追究制度
建立比较完善的决策责任追究制度,能够促使决策者在做决策和执行决策时更加谨慎,更多地思考问题,尽量减少人为的主观判断,使决策更加科学,更富有效率。决策责任追究制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决策执行责任制。即对重大决策事项,明确各项工作的分管领导,主办、协办单位,工作目标和进度要求。对部门承担的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和项目责任人制,按照目标进度要求限时完成。二是决策执行考核体系。即建立决策执行责任考核、评议、警示、奖罚体系,推行决策执行情况报告制度,按规定时间汇报工作进度,把重大决策执行情况作为考核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政绩和选拔任用的主要依据。对积极贯彻落实重大决策效果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执行不力、推诿扯皮,甚至弄虚作假的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由监察部门查办。对不胜任所在领导岗位的及时调整,并选择反面典型进行曝光。三是决策失误追究。包括界定失误决策,是否由于决策者不遵循决策规律和决策制度,主观人为地决策造成重大损失;界定决策失误与失误主体之间的对应关系,使决策失误能够及时找到责任人;明确决策失误者所应承担的责任及处罚措施。
五、改革和完善民主决策机制的意见和建议
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在实践中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真正做到为民办实事、办好事。
(一)建立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所有重大决策,都要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由各级领导集体讨论决定。在重大问题决策之前,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通过咨询论证、协商对话、邀请座谈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广泛听取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土、退休干部等有关方面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努力使决策民主化、科学化。
(二)建立专家咨询制度。为避免决策的盲目性,对重大工程项目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项目,要经过专家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充分论证,为决策提供充分的依据。同时广纳贤才,以高级人才为依托,为本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出谋划策。建立主要领导联系人才制度,发挥人才参政议政的能力,使人才成为党委政府决策的“智囊团”。
(三)不断推广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制度,一些重大事项,特别是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和热点、难点问题,公开办事过程和结果,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服务对象、专业人员和监督人员参与议事、决策过程,听取意见,进行监督。
(四)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关键是要充分发挥地方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重点是要严格执行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制度。同时,充分发挥纪检机关在党内监督的主导作用,逐步完善对“一把手”的监督、考核机制,全面实行政务公开,使班子决策过程、领导行为始终置于公开透明的环境之中和社会的普遍监督之下。
(五)建立健全决策反馈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经常性地组织督查组,邀请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等对上级和本级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重要部署、重点工程等贯彻落实情况,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解决情况进行督促跟踪检查。加强依法行政建设,如出台一些《失职追究制》和《岗位责任制》等相关制度,对不依照法定权限、违反法定程序、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决策行为,严肃追究决策者的责任。
第五篇:充分发挥参事作用 推进科学民主决策
充分发挥参事作用 推进科学民主决策
李鸿忠
2010年08月30日08:08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扩大人民民主,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建立政府参事制度,是新中国在国家政权建设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一个创举,为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去年,国务院正式颁布《政府参事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是我国政府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举措,标志着政府参事工作迈入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的轨道。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条例》有关要求,需要我们深刻认识参事工作的重大意义,充分保障参事作用的有效发挥,努力推动参事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参事工作意义重大
湖北省政府参事室成立于1950年初。自参事室成立以来,历届参事始终坚持与党和政府风雨同舟、与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发展进程紧密相连、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大业同频共振,在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统战联谊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参事们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密切关注民生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反映问题、提出建议等多种方式积极履行职责,对政府工作发挥了重要的决策咨询作用,对省委、省政府了解社情民意发挥了重要的渠道沟通作用,对团结各方面力量发挥了重要的统战联谊作用,为全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近几年来,参事们围绕“两圈一带”(武汉城市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建设、经济结构调整、重点产业布局、改善投资环境、加强重点项目建设、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农民工权益保障、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三
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建设、企业技术改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设、公务员能力建设等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提出100多份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有效地推进了政府科学民主决策。参事工作意义重大,参事职责神圣庄严。“参”,就是参与、参谋、参议;“事”,就是从事、理事、做事,做对政府工作有利的事,做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的事;“参”与“事”合起来,就是给政府决策当“高参”。湖北省一直非常重视参事工作,在参事的选聘、履职和管理、服务等方面制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目前,省参事室共有58名参事,其中有两院院士、大学教授、科研院所高级研究人员,也有国有大型企业高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具有高级专业职称的专家型行政管理人员,已经成为湖北省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与统一战线的一支重要力量,成为省委、省政府信得过、用得上、离不开的智库和帮手。实践证明,参事室是集聚贤才、富有谋略的智囊机构,参事工作是反映民情、集中民智的重要渠道;做好参事工作,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对于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促进科学民主决策,对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进一步做好参事工作。当前,湖北省正面临中央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建设“两型”社会的难得机遇,经济发展正处于由回升向好向稳定增长转变的关键时期。在这种形势下,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是对政府工作的一个考验。因此,必须凝集各方面的力量和智慧,包括进一步发挥参事的作用。参事队伍是一个团队、一个智库,参事进行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是对政府工作非常难得的智力支持。“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政府工作千头万绪,政府工作人员不可能对所有工作都考虑得非常周全。参事身份超脱、联系广泛,可以相对客观地看待、评价和监督政府工
作,对政府工作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从而有利于政府更好地履行职责,推动改革发展,造福人民群众。
参事工作务求“三真”
在《条例》颁布之际,温家宝同志与国务院参事、中央文史馆馆员座谈,听取意见和建议,强调“参事室作为政府的咨询机构,在建言献策方面应保持相对的独立性,说真话、讲实情,允许发表不同意见和看法,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这对做好新形势下的参事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作为政府的高参和智囊,参事应按照《条例》要求,力求做到“三真”,即贡献真才实学、反映真实情况、敢于讲真话。做到“三真”,必须坚持解放思想、贴近实际、敢于直言。
坚持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也是做好参事工作的重要前提。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就是因为我们坚持思想解放,坚持改革创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实现科学发展,必须继续解放思想。在参事工作中坚持解放思想,就是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为不断开创各项事业新局面提供智力支持,同时努力把参事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只有坚持解放思想,所提的意见和建议才能闪烁出智慧光芒、创造出实际效益。坚持贴近实际。参事工作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有利于决策、有利于发展、有利于落实、有利于解决问题。因此,参事工作必须有针对性。省政府参事要针对省情、贴近省情,在研究解决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看法,形成真知灼见。参事工作还要注意侧重于应用,以用立说,以用立论,以用立业,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着眼解决实际问题。湖北省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发展不够,面临的突出任务是加快发展。省政府参事应围绕这一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勇于提出源自实际、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坚持敢于直言。参事工作要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建言献策,但不能只是简单地为党委、政府的决策作注释、作论证。参事要以深入实际、联系群众,客观公正地反映社情民意为职责。反映的情况要客观真实,原汁原味。真话一句胜过假话连篇。只有掌握和反映了真实情况,才能促进科学民主决策,真正发挥高参和智囊作用,有效履行党和政府赋予的职责。政府负责人要鼓励参事独立思考,敢于发表不同意见。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对参事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要有听取逆耳之言的雅量,能包容不同意见,择其善者而从之。
对参事要高看一眼、厚爱一分
《条例》的颁布,使参事工作和参事履职尽责有了法律保障和依据,有利于调动参事的积极性。《条例》的颁布也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自觉用《条例》来规范参事工作,为参事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环境。科学发展需要科学决策,科学决策需要民主参与。我们要按照《条例》的精神和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参事工作,更好地发挥参事的参谋助手作用,努力实现湖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工作上重视。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参事工作真正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进一步增强做好新形势下参事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定期向参事通报重大决策、工作部署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努力营造鼓励讲真话、保护讲真话的环境和氛围,采取座谈会等形式,听取参事的意见和建议,接受参事的民主监督。党委、政府以及有关部门的一些重要会议和活动,要邀请参事室负责人和有关参事参加。对参事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充分采纳、及时反馈。
政策上支持。根据《条例》有关要求,结合本省实际,认真研究、加快制定相关的实施细则。根据工作需要,给参事出题目、交任务。定期听取参事室工作
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参事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省直有关部门和市县政府要积极为参事进行调查研究、了解社情民意提供便利和条件。
制度上保障。坚持领导干部与参事的沟通联系、建议批示的落实反馈、专题研究的联席会议和联络员会议等制度,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搭建工作平台,不断拓宽参事的知情渠道。健全和完善参事选聘程序和工作考核制度,组织开展参事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参事参政议政的视野和能力。不断提高参事服务工作水平,从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予保障,为参事开展工作创造更好的工作条件。(作者为湖北省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