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俚语翻译的影响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567
从文化差异角度论商标词的翻译 麦当劳法则及其在美国社会的影响 浅谈中西婚俗的文化差异 基于马斯诺需求层次理论的《老人与海》主人公人物分析 A Comparison of Western and Eastern Privacy Concepts 字幕中的幽默翻译—以《老友记》为例 探究中西方委婉语产生的文化背景 浅析《格列佛游记》中的乌托邦主题 追求女性自我意识的孤独灵魂——评《觉醒》中的爱德娜马克•吐温悲观主义及其产生原因初探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论《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基督式人物塑造浅论英汉翻译中词的转译英汉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15从跨文化交际角度看中西方商务谈判从理解文化角度翻译英语习语《红楼梦》两英译版本中姓名翻译的对比研究简析《呼啸山庄》中男女主人公爱情悲剧的原因
2122论《呼啸山庄》中的叙述技巧 高级英语课堂中教师角色研究 现实主义和唯美主义的水乳交融—评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论《红字》中海斯特的抗争与命运An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t Meanings of Color Words between Western and Eastern Cultures从电影《弱点》看美国的家庭教育
29The Research of the Idea of Contradiction in Songs of Innocence and Experience 初中英语读写技能综合教学模式研究 从就餐细节看中美儿童个性能力的差异《简•爱》的简和《德伯家的苔丝》的苔丝的比较研究
A Study of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Exploring How to Increase Students' Interest in English
A Study of the Characters and Their Influence on the Hero of The Catcher in the Rye 34 《小镇畸人》中的空间形式分析
Effects of First Person Narration on Thematic Expression in Araby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摘要的体裁分析
中餐菜谱翻译的错误分析
从二十世纪英国女装造型看女性主义思想对女性地位的影响
开放式教学理念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模式探索
从中美管理方式的不同透析中西方文化差异与整合41 A Glimpse of Intercultural Marriage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目的论视角下旅游景区公示语误译的研究
445
杰克•伦敦《热爱生命》中天气描写的作用 从接受美学角度看儿童文学的翻译 试比较中美中学历史教育中历史思维的培养 以名词动用为例分析英语词汇学习中的隐喻
维多利亚时期英国女性文学作品的三个男性形象分析
An Analysis of the Tragic Fate of Mary Turner in The Grass Is Singing
A Feminist Analysis of Pride and Prejudice by Jane Austen
英语中称谓语的性别歧视现象
论摇滚音乐在西方文化之中的地位
中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比较
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角度看英语新闻标题中修辞的翻译
浅析商务英语的语言特点及翻译
从《红字》看霍桑的政治观
海明威的“冰山原则”与其短篇小说的人物对话
跨文化交际在宝洁公司营销战略中的应用
浅析《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渐渐消失的玫瑰
模糊语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语用功能研究
Comparative Studies on Metaphors with Animal Image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论《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的女性意识
浅析英语拟声词的功能
《远大前程》中的幽默与讽刺分析 从《鲁宾逊漂流记》看性格对命运的影响 从许渊冲“三美论”评析《声声慢》三个译本 论环境和社会制度对人的行为和品格的影响——以《雾都孤儿》中南希的形象分析为例 67 英汉“悲”、“喜”情感隐喻的认知比较研究
由《麦琪的礼物》看欧亨利写作特色
小议非语言交际中的身体语言
英语中的性别歧视
儒家文化与和谐世界的构建
英汉禁忌语对比分析
Maternal Love in The Millstone
从《远眺》看翁达杰的立体主义叙事形式
广告英语的特色与翻译技巧
从自然主义视角解读德莱赛《珍妮姑娘》中珍妮的形象
Cultural Differences on West-Eastern Business Negotiations
Jude the Obscure and Hardy’s World View
浅析当代美国跨种族领养的现状
从《汤姆叔叔的小屋》分析当时美国黑人的命运选择
《论语》中“孝”的英译——基于《论语》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呼啸山庄》男主人公希斯克里夫的性格分析
英汉“走类”动词短语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
浅析欧洲中世纪骑士和中国侠士精神的差异─西欧中世纪初期骑士和中国秦汉游侠 85 探析《霍乱时期的爱情》的悲剧美
《爱玛》女主角爱玛伍德豪斯人物分析
从儿童心理角度看儿童文学中的对话翻译 浅析焦虑对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的影响 中学英语写作中的中介语错误分析 从意象的角度看劳伦斯短篇小说中女性的婚姻爱情观
浅析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模式和策略
刘易斯小说《巴比特》中的都市景观和人物描写分析
任务型教学的真实性原则在我国现行初中英语教材中的应用体现
《荷塘月色》的两个英译版本的比较研究
对狄金森诗歌中四个主题的分析
从广交会现场洽谈角度论英语委婉语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功能与应用
英雄还是魔鬼-论亚哈船长的双重性格
论《喧哗与骚动》中凯蒂康普生的悲剧
浅析《汤姆叔叔的小屋》中黑奴的命运
机器翻译回顾--案例分析谷歌
Effects of Globalization on Translation–An Analysis of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102 荒岛主义在《蝇王》中的映射
呼啸山庄之人性的泯灭
从《生活大爆炸》中看中西幽默的差异
Cross-cultural Differences in Business Etiquette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从归化角度分析英文广告的汉译
影响英语词汇发展的言外因素
跨文化视角中中英颜色词的对比及翻译
An Analysis of the Religious Elements in Robinson Crusoe
Sino-American Business Negotiations:A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Perspective 111 英国贵族精神和绅士教育研究
解读《小镇畸人》中三位畸形女性
A Contras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Cohesiveness
合作学习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从《老友记》看美国幽默
功能目的论视角下的仿拟翻译的应用分析
英语报刊标题的词汇特点和修辞特点
爱米丽的悲剧成因—评福克纳的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
《达洛维夫人》中的生死观初探
从中美送礼习俗分析两国文化价值观的差异
从关联理论看中国电影名称的翻译
On the Application of Polysystem Theory In the Two Versions of Hamlet
《好人难寻》的冷漠主题分析
从《竞选州长》看马克•吐温的幽默艺术
《了不起的盖茨比》:盖茨比的性格对其一生的影响及其对当代中国青年的现实意义 126 从功能对等理论谈中国小吃名英译
英语学习能力与风格的性别差异研究
从关联理论看《博物馆奇妙夜》的字幕翻译
英语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浅谈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商务英语
从功能派目的论角度看商品说明书的英汉翻译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解读《苔丝》
英语课堂中的教师提问策略
论《推销员之死》中威利的死因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艺术特色分析
论广告英语的用词特点
析《道林格雷》中王尔德用来揭示生活与艺术冲突的方法
浅析《德伯维尔家的苔丝》中造成苔丝悲剧的因素
道德与归属地的一致性--《曼斯菲尔德庄园》空间维度分析
从《胎记》看霍桑对科学的态度
从功能分析的角度试析广告英语中语言的性别差异
广播英语的语言学分析
浅析广告英语中修辞的魅力
《基督山伯爵》中等待和希望的哲学
On the Main Practice of the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the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探索《小王子》中主人公的性格
浅谈文化差异与英汉翻译
浅谈商务合同
从女性主义角度看《觉醒》中爱德娜的女性主体意识觉醒
151 交际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52 济慈六大颂诗的意象
153 威廉•麦克佩斯•萨克雷《名利场》的道德研究
154 文化视角下的品牌名翻译研究
155 Analysis of American Culture in Friends
156 《时时刻刻》中女性自我构建的研究
157 英语语言中的性别差异研究
158 论英汉植物词语的文化附加义
159 中西方茶文化对比研究——以红茶为例
160
161 臻于完美的人物魅力——对简•奥斯丁《劝导》中的女主人公的分析
162 从认知语境的角度解读《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的隐含意义
163 英汉称谓的文化差异研究
164 自救或被救: 小说《红字》分析
165 论希斯克利夫出走的必然性
166 《喜福会》体现的中美家庭观念冲突解析
167 浅析MSN交谈中的话语标记语
168 从生态和消费的角度解读《瓦尔登湖》中梭罗的思想
169 经典英语电影台词的语言特征和文化态度
170 词组词汇学习方法
171 Cultural Factors in th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Idioms
172 中西方创世神话文化的比较
173 动物习语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
174 The Comparison of Marriage Traditions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175两种文化中不同的生存希望——以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和《活着》人物命运分析为例
176 试析广告英语中语言的性别差异——从功能分析的角度着手
177 从跨文化的视角分析美国动画“辛普森一家”中的习语现象
178 论狄更斯《雾都孤儿》中的批判现实主义
179 《咏水仙》两个翻译版本的文体分析
180 《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中麦康伯个性转变之分析
181 肢体语言在商务谈判中的应用分析
182 试析杰克伦敦的《野性的呼唤》中的自然主义
183 A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f Mary in The Grass is Singing
184 Influence of Cross-Cultural Differences o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 Idioms 185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Celebration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Festivals 186 论《家》和《儿女一箩筐》中的中美家庭文化差异
187 文化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
188 电影《暮色》中人物对白的言语行为分析
189 旅游资料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
190 《屋顶上的女人》和A & P 中的人物比较及分析
191 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的人生选择
192 《厄舍古屋的倒塌》中哥特式文学特点分析
193 An Analysis of Symbolic Metaphor in To the Lighthouse
194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法”
195 Jane Austen’s Opinion towards Marriage in Pride and Prejudice
196 从合作性原则看品牌代言中广告语的使用
197 论中英情感隐喻的异同点
198 An Analysis of the Religious Elements in Robinson Crusoe
199 从新闻用语特点对比中西方文化差异
200 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俚语翻译的影响
第二篇: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俚语翻译的影响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从文化差异角度论商标词的翻译 麦当劳法则及其在美国社会的影响 浅谈中西婚俗的文化差异
基于马斯诺需求层次理论的《老人与海》主人公人物分析 A Comparison of Western and Eastern Privacy Concepts 字幕中的幽默翻译—以《老友记》为例 探究中西方委婉语产生的文化背景 浅析《格列佛游记》中的乌托邦主题
追求女性自我意识的孤独灵魂——评《觉醒》中的爱德娜 马克•吐温悲观主义及其产生原因初探 11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12 论《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基督式人物塑造 13 浅论英汉翻译中词的转译 14 英汉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看中西方商务谈判 17 从理解文化角度翻译英语习语 《红楼梦》两英译版本中姓名翻译的对比研究 19 简析《呼啸山庄》中男女主人公爱情悲剧的原因 20 21 22 23 论《呼啸山庄》中的叙述技巧 高级英语课堂中教师角色研究
现实主义和唯美主义的水乳交融—评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论《红字》中海斯特的抗争与命运 An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t Meanings of Color Words between Western and Eastern Cultures 25 从电影《弱点》看美国的家庭教育 26 27 28 29
The Research of the Idea of Contradiction in Songs of Innocence and Experience 初中英语读写技能综合教学模式研究 从就餐细节看中美儿童个性能力的差异 《简•爱》的简和《德伯家的苔丝》的苔丝的比较研究 31 A Study of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32 Exploring How to Increase Students' Interest in English 33 A Study of the Characters and Their Influence on the Hero of The Catcher in the Rye 34 《小镇畸人》中的空间形式分析
Effects of First Person Narration on Thematic Expression in Araby 36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摘要的体裁分析
中餐菜谱翻译的错误分析
从二十世纪英国女装造型看女性主义思想对女性地位的影响 39 开放式教学理念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模式探索
从中美管理方式的不同透析中西方文化差异与整合
A Glimpse of Intercultural Marriage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目的论视角下旅游景区公示语误译的研究 43 44 45 46 杰克•伦敦《热爱生命》中天气描写的作用 从接受美学角度看儿童文学的翻译
试比较中美中学历史教育中历史思维的培养 以名词动用为例分析英语词汇学习中的隐喻
维多利亚时期英国女性文学作品的三个男性形象分析
An Analysis of the Tragic Fate of Mary Turner in The Grass Is Singing 49 A Feminist Analysis of Pride and Prejudice by Jane Austen 50 英语中称谓语的性别歧视现象 51 论摇滚音乐在西方文化之中的地位 52 中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比较
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角度看英语新闻标题中修辞的翻译 54 浅析商务英语的语言特点及翻译 55 从《红字》看霍桑的政治观
海明威的“冰山原则”与其短篇小说的人物对话 57 跨文化交际在宝洁公司营销战略中的应用 58 浅析《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渐渐消失的玫瑰 59 模糊语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语用功能研究
Comparative Studies on Metaphors with Animal Image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61 论《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的女性意识 62 浅析英语拟声词的功能 63 64 65 66 《远大前程》中的幽默与讽刺分析
从《鲁宾逊漂流记》看性格对命运的影响
从许渊冲“三美论”评析《声声慢》三个译本 论环境和社会制度对人的行为和品格的影响——以《雾都孤儿》中南希的形象分析为例
英汉“悲”、“喜”情感隐喻的认知比较研究 68 由《麦琪的礼物》看欧亨利写作特色 69 小议非语言交际中的身体语言 70 英语中的性别歧视
儒家文化与和谐世界的构建 72 英汉禁忌语对比分析
Maternal Love in The Millstone 74 从《远眺》看翁达杰的立体主义叙事形式 75 广告英语的特色与翻译技巧
从自然主义视角解读德莱赛《珍妮姑娘》中珍妮的形象 77 Cultural Differences on West-Eastern Business Negotiations 78 Jude the Obscure and Hardy’s World View 79 浅析当代美国跨种族领养的现状
从《汤姆叔叔的小屋》分析当时美国黑人的命运选择
《论语》中“孝”的英译——基于《论语》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82 《呼啸山庄》男主人公希斯克里夫的性格分析
英汉“走类”动词短语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
浅析欧洲中世纪骑士和中国侠士精神的差异─西欧中世纪初期骑士和中国秦汉游侠 85 探析《霍乱时期的爱情》的悲剧美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爱玛》女主角爱玛伍德豪斯人物分析 87 88 89 90 从儿童心理角度看儿童文学中的对话翻译 浅析焦虑对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的影响 中学英语写作中的中介语错误分析
从意象的角度看劳伦斯短篇小说中女性的婚姻爱情观
浅析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模式和策略
刘易斯小说《巴比特》中的都市景观和人物描写分析
任务型教学的真实性原则在我国现行初中英语教材中的应用体现 94 《荷塘月色》的两个英译版本的比较研究 95 对狄金森诗歌中四个主题的分析
从广交会现场洽谈角度论英语委婉语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功能与应用 97 英雄还是魔鬼-论亚哈船长的双重性格 98 论《喧哗与骚动》中凯蒂康普生的悲剧 99 浅析《汤姆叔叔的小屋》中黑奴的命运 100 机器翻译回顾--案例分析谷歌
Effects of Globalization on Translation–An Analysis of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102 荒岛主义在《蝇王》中的映射 103 呼啸山庄之人性的泯灭
从《生活大爆炸》中看中西幽默的差异
Cross-cultural Differences in Business Etiquette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106 从归化角度分析英文广告的汉译 107 影响英语词汇发展的言外因素
跨文化视角中中英颜色词的对比及翻译
An Analysis of the Religious Elements in Robinson Crusoe 110 Sino-American Business Negotiations:A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Perspective 111 英国贵族精神和绅士教育研究
解读《小镇畸人》中三位畸形女性
A Contras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Cohesiveness 114 合作学习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15 从《老友记》看美国幽默
功能目的论视角下的仿拟翻译的应用分析 117 英语报刊标题的词汇特点和修辞特点
爱米丽的悲剧成因—评福克纳的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 119 《达洛维夫人》中的生死观初探
从中美送礼习俗分析两国文化价值观的差异 121 从关联理论看中国电影名称的翻译
On the Application of Polysystem Theory In the Two Versions of Hamlet 123 《好人难寻》的冷漠主题分析
从《竞选州长》看马克•吐温的幽默艺术
《了不起的盖茨比》:盖茨比的性格对其一生的影响及其对当代中国青年的现实意义 126 从功能对等理论谈中国小吃名英译
英语学习能力与风格的性别差异研究
从关联理论看《博物馆奇妙夜》的字幕翻译 129 英语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浅谈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商务英语
从功能派目的论角度看商品说明书的英汉翻译 132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33 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解读《苔丝》 134 英语课堂中的教师提问策略
论《推销员之死》中威利的死因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艺术特色分析
论广告英语的用词特点
析《道林格雷》中王尔德用来揭示生活与艺术冲突的方法 139 浅析《德伯维尔家的苔丝》中造成苔丝悲剧的因素
道德与归属地的一致性--《曼斯菲尔德庄园》空间维度分析 141 从《胎记》看霍桑对科学的态度
从功能分析的角度试析广告英语中语言的性别差异 143 广播英语的语言学分析
浅析广告英语中修辞的魅力
《基督山伯爵》中等待和希望的哲学
On the Main Practice of the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the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147 探索《小王子》中主人公的性格 148 浅谈文化差异与英汉翻译 149 浅谈商务合同
从女性主义角度看《觉醒》中爱德娜的女性主体意识觉醒 151 交际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52 济慈六大颂诗的意象
153 威廉•麦克佩斯•萨克雷《名利场》的道德研究 154 文化视角下的品牌名翻译研究 155 Analysis of American Culture in Friends 156 《时时刻刻》中女性自我构建的研究 157 英语语言中的性别差异研究 158 论英汉植物词语的文化附加义
159 中西方茶文化对比研究——以红茶为例
160
161 臻于完美的人物魅力——对简•奥斯丁《劝导》中的女主人公的分析 162 从认知语境的角度解读《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的隐含意义 163 英汉称谓的文化差异研究
164 自救或被救: 小说《红字》分析 165 论希斯克利夫出走的必然性
166 《喜福会》体现的中美家庭观念冲突解析 167 浅析MSN交谈中的话语标记语
168 从生态和消费的角度解读《瓦尔登湖》中梭罗的思想 169 经典英语电影台词的语言特征和文化态度 170 词组词汇学习方法
171 Cultural Factors in th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Idioms 172 中西方创世神话文化的比较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173 动物习语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
174 The Comparison of Marriage Traditions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175 两种文化中不同的生存希望——以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和《活着》人物命运分析为例
176 试析广告英语中语言的性别差异——从功能分析的角度着手 177 从跨文化的视角分析美国动画“辛普森一家”中的习语现象 178 论狄更斯《雾都孤儿》中的批判现实主义
179 《咏水仙》两个翻译版本的文体分析
180 《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中麦康伯个性转变之分析 181 肢体语言在商务谈判中的应用分析
182 试析杰克伦敦的《野性的呼唤》中的自然主义 183 A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f Mary in The Grass is Singing 184 Influence of Cross-Cultural Differences o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 Idioms 185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Celebration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Festivals 186 论《家》和《儿女一箩筐》中的中美家庭文化差异 187 文化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
188 电影《暮色》中人物对白的言语行为分析 189 旅游资料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
190 《屋顶上的女人》和A & P 中的人物比较及分析 191 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的人生选择 192 《厄舍古屋的倒塌》中哥特式文学特点分析 193 An Analysis of Symbolic Metaphor in To the Lighthouse 194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法”
195 Jane Austen’s Opinion towards Marriage in Pride and Prejudice 196 从合作性原则看品牌代言中广告语的使用 197 论中英情感隐喻的异同点
198 An Analysis of the Religious Elements in Robinson Crusoe 199 从新闻用语特点对比中西方文化差异 200 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俚语翻译的影响
第三篇: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摘要】: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任何语言的生存发展都离不开其赖以生存的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方式和表达能力。本文从观察与思维上,时间观念,宗教信仰,生存环境,日常谈话,比喻和联想以及地域政治及风土人情的差异进行了概况和分析.【关键词】:文化差异
翻译 影响
翻译作为语言的交际, 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过程, 同时也是从一个国家文化移植为另一个国家文化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它与文化因素、背景知识有密切的联系。翻译家王佐良曾说:“翻译的最大困难是两种文化的不同。”而吕淑湘也曾提到过, 翻译家必须是一个杂家。所谓的“杂”就是指知识要广博。所以,成功的翻译关键是必须要具备对国家文化差异深入的认识,而且对社会背景知识等领域的相关了解.英汉翻译中文化差异的不同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观察与思维上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英汉两个民族在观察与思维上是存在着差异的: 面对同一物体, 用以概括的概念也有出入, 因而语言表达方式也不同。如对颜色的观察和使用,就有不同的概念。英语“black tea”在汉语中不叫“黑茶”, 而叫“红茶”;“brown bread”是“黑面包”, 而不是“棕色面包”。汉语的“青衣”,“青天”同是一个“青”字, 翻译成英文就只能分别译作“black dress”和“blue sky”。汉语“黑眼睛”, 英语为“dark eyes”;英语的“black eyes”, 汉语为“挨打后出现的黑眼圈”;汉语“黄色影片”, 英语为“blue film”(蓝色风光片);汉语的“红眼病”,英语为“green1/ n ,如英语说减少3 倍,即是汉语说的减少2/ 3。这种情况显然是由于英汉思维方式不同而造成的。因此,对于这一类因思维差异而引起的表达不同的概念, 译者同样要越过表达形式的局限进行意义上的对等翻译。
二、时间观念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由于英汉文化的差异, 两个民族在时间观念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英语中的“the latest news”译成中文就不能译为“最后消息”,而只宜译为“最新消息”。类似的例子如the latest discovery of sth(最新发现), the latest development of sth(最新发展)等。再看下面的例 句“可是我们已说到故事的后面去了”。“故事的后面”不能译成“behind the story”, 英文不这么说, 英语里表达相同意思的地道说法是视角相反的“ahead of the story”(把后面的故事提前说了)。因此, 这个句子可以译成“But we are getting ahead of the story.”译者如果缺乏对英汉民族在时间观念上的差异作深入的了解,就会导致错误或误译。
三、宗教信仰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欧美人信基督教的居多, 认为上帝(god)可创造一切, 因而有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上帝帮助自助的人)的说法。而中国人则信仰佛教,相信“佛主”在左右着人世间的一切,与此有关的词语如“借花献佛”,“闲时不烧香,临时抱脚”等。再如谚语: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 三个和尚没水吃, 要神形并茂地译成英语并不容易。主要问题在于信仰基督教的英语国家对“和尚”这个概念比较陌生,而有关和尚的典故更是鲜为人知。因此,译成英语时形意很难兼顾。所以只能传意或重形取其中一种,传意可用英语中现成的语:One boy’s boy;two boys are half a boy;three boys are no boy.再看下面实例: Being a teacher is being present at the creation ,when the clay begins to breathe.如果直译为“老师一直在创造中,犹如泥土开始呼吸”是错误的,因为信基督教的人认为,上帝创造了人,而人是来自尘土,又归于尘土。因此,英语中的creation 往往与“上帝”有关,而dust 或clay 则常指“上帝创造的人”。由此可见中西文化中不同的宗教信仰浸透在各自的语言表达中。如果译者缺乏对这种文化个性的深刻了解, 就难以鉴别句子的文化内涵,对译文的准确性产生重大的影响。
四、生存环境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英汉民族生存环境的差异在语言中的一个表现是习语的运用。习语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由于地理方面的差异,习语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如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道业曾一度领先世界, 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例如, 形容花钱大手大脚, 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 ,而汉语是“挥金如土”。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船和水的习语, 在汉语中没有完全相同的对应习语, 如to rest one one’s oars(暂时歇一歇), to keep one ‘s head above water(奋力图存),to be all at sea(不知所措)等等。
另外, 在汉语的文化氛围中, 中国人心目中的东风是温暖的, 是春天的风, 只有西北风才是寒冷的。而英国地处西半球, 北温带, 海洋性气候, 报告春天消息的却是西风, 看下面的例子: How many winter days have I seen him, standing blue-nosed in the snow and east wind?(在许多冬日里我总看见他,鼻子冻得发紫,站在飞雪和东风之中)。钱哥川在《翻译漫谈》一书中认为此句的east wind(东风),译成汉语应改为北风(朔风)或西风才好, 这正是地理环境原因造成的不同文化氛围。不同的文化氛围造成的表达差异同样表现在: 在中国人心目中, 夏天与酷暑炎热联系在一起,“赤日炎炎似火烧”,“骄阳似火”是常被用来描述夏天的词语。而英国的夏季显得温暖明媚,是一年中最宜人的季节,象中国的春天一样,给人一 种美丽、温馨、可爱的感觉。这在莎士比亚的一首十四行诗中表现出来,他将爱人比作夏天: 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Thou art lovelier and more temperate.(我可否将你比作夏日,你更可爱又更温柔).可见, 英汉两个不同的民族, 由于地理环境不同, 他们观察事物,反映客观世界的角度和方式并不一致。所以翻译切忌照词典上的词义逐词逐句对译, 不合习惯的词使会使信息出差错或觉得美中不足。
五、比喻和联想意义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所有的语言中都有比喻。比喻使语言生动,形象。因此, 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比喻性词语, 由于社会习俗, 文化传统、劳动方式的不同, 其比喻及联想意义也有差异。最典型的莫过于在对狗这种动物的态度上。大家知道, 英美人都喜欢养狗, 视狗为知己、伴侣;立有狗户口, 供应狗粮食, 并且还辟有葬狗的墓地;他们认为“狗”是man’s best friend。因此,就有以狗的形象来比喻人的行为,如You are a lucky dog.(你是个幸运儿)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之日)但对中国人来说,一方面认为狗首先是看家的动物,它有用但并不可爱,狗忠实、可靠,勇敢。另一方面, 狗又是一种卑微的动物, 它往往使人联想到令人厌恶的东西。因此, 汉语中与狗有关的词大都含有贬意:“狗狼养的”(Son of **!)、“狗东西”(That cur!)、“狗改不了吃屎”、“狗腿子”(hence man)、“狼心狗肺”等。尽管近些年来养宠物狗的人数大大增加,狗的“地位”似乎有所改变,但狗的贬义形象却深深地留在汉语言文化中。不过要注意到,西方人并非总是说狗的好话,如“That cur!”(那个狗东西), “Son of **!”(狗狼养的), 这些都是常说的骂人话。不过这些骂人话并不影响狗的地位, 在英国和美国,狗仍然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
再一个是英语中的“dragon”在英汉两个民族所赋予它们的不同联想,也颇具代表意义。在西方,dragon 所引起的联想与“龙”给中国人的联想大相径庭。他们认为dragon是邪恶的象征, 是一种恐怖的动物(英语词典的释义为mythical monster like reptile)应予消灭。在英语最早的文学作品《贝奥武甫》中, 主人公所经历的最后一次冒险就是与一个代表邪恶势力的dragon 博斗。在《圣经》里, dragon也肯定是与邪恶、恐怖相联系的。然而在汉语言文化中,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它代表一种气势磅礴的民族精神。中国人历来把它视为权力、力量、吉祥的象征, 因而有“龙飞凤舞(bold cursive calligraphy)、“龙颜(face of emperor)、“龙袍”(imperial robe)、“龙腾虎跃”(scene of bustling activity)、“望子成龙”(to expect one’s son to become an outstanding personage)的说法。所以,在互译中英作品时, 一定要把握好词语的文化内涵, 否则将严重损害原作的内容。
在中英文里, 比喻和联想意义差异的情况还有很多。比如, 中国人用鼠, 英国人用chicken 比喻人胆小, 中国人用泥鳅,英国人用eel 表示人滑头;中国人用牛,英国人用fiddle 比喻一个人强壮等等, 另外, 中国人十分喜爱猫, 用“馋猫”比喻人贪嘴, 常有亲昵的成分, 而在西方文化中,“猫”被用来比喻“包藏祸心的女人”。所以,翻译有关比喻词语时, 要透彻理解其在源语中的文化涵义, 然后可根据情况进行套译、直译加解释或者是意译。
六、日常谈话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一)称谓的翻译
称谓是民族文化的体现,它们反映了习俗风尚和表达习惯。英文里的称谓比较笼统, 比较模糊, 在使用上表现出相对的随便, 它不象中文里的称谓,非得把身份分得一清二楚, 这与西方社会的“人为本, 名为用”的价值观及中国文化传统的“重名分”有关。如父辈的男性亲属, 英语中概以“uncle”称之, 而汉语则有“叔、伯、姑父、舅舅和姨父”等称谓;“cousin”一词也可对应于中文里的“堂兄、堂弟、堂姐、堂妹、表兄、表姐、表妹”等称谓,因此英译汉时,就必须视不同情况作出不同的处理。
此外, 我们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尊称, 谦称词或词语,如“××君、××先生、×公、×老”以及“小人、寡人、鄙人”等等。要把这些词语翻译好,恐怕是比较困难的,因为英语里几乎没有与此相对等的尊称、谦称词语。因此, 在翻译时,只好将就按英语习惯表达,译成Mr.××,而不能把“某某君”译成gentleman ××, 把“某老”译成senior ××,or old ××等等。
(二)客套用语的翻译
各国、各民族都有礼貌语言,但其内容、形式和用法都不尽相同, 这也涉及国情。中国人在路上碰到熟人时, 多半会问对方“吃饭了吗?”或“上哪儿去?”在汉语文化中,这是一种比较随和、友好和亲昵的方式。如果将这两句问候语直译成英语Have you had your meal ?和Where are you going ?那么,大部分讲英语的人听了会不高兴, 他们感到难以接受和理解。不仅如此, 他们还可能会说,你是在干涉他们的行动自由呢!另外, 两个中国人见面聚会互相介绍时, 通常会说“久仰大名”。如果机械地译成I have heard very much about you.英美人会感到纳闷,他们的习惯说法是I’m pleased to meet you.(认识你很高兴)之类的客套话。英汉两种文化中客套用语的差异还表现在赞扬及答谢时的回答方面。比如听到别人赞扬,英美两国的人和中国人的回答不同, 英美人一般接受赞扬, 而中国人则一般表示受之有愧。例如一位美国人称赞某位男青年的英语说是流利, 棒极了。这位男青年反而不好意思, 他按中国习惯回答说“哪里,过奖了”。这样的回答可能被人误解。别人可能认为这位男青年的意思是: 你这么说, 不过是表示客气,并不一定是真心话。所以译这类有关赞扬的回答时, 应按英语表达习惯来说“Thank you.”。在表示谢意的回答问题上, 比如导游人员和服务人员为外宾做了什么事, 外宾说Thank you 后如何回答呢, 有人会说“这是我应该做的”, 如果直译为It is my duty.外宾听了会理解成下列意思: 服务员或导游并不想做这件事,但这是他(她)的职责,所以不得不做。这与汉语所要表达的原意有很大出入。适当的回答是I’m glad to be of help.或It’s a pleasure.表示“我很乐意为你效劳”之类时客套话。所以翻译(尤其是会话和口译)这类词语时, 一定要考虑两种文化间的差异,决不能望文生义,机械直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表达说话人的意图以及所传达的信息。
七、地域政治及风土人情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语言本身是表达思想的手段, 而所表达的思想则又必然归属于某种专门知识如政治、经济、历史、地理、社会、教育、文学乃至风土人情等。英汉两个民族因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 政治环境与生活经历不同, 必然存在各自独特的民族个性,使语言有浓厚的民族色彩。例如: Those were days when the sun never set on the British flag nor rose on many an East End home.不了解英国的地理知识,大多数人会误译为“那些日子里, 太阳从未在英国国旗上落下, 也未在东方家庭升起”。实际上,从地理上来看,英国伦敦分为西区和东区,西区叫West End ,是富人居住的繁华地区;而东区,即East End ,则是穷人居住的地区。East End 具有特定的政治内涵。因此其正确译文为:那是日不落大英帝国的黄金时代, 也是伦敦贫民区千家万户从不见天日的岁月。
再来看看“apple”组成的两个习语“be the apple of someone’s eye”和polish the apple”, 译者若按照字面上去理解和再现,便会使读者不知所云。只有深挖其文化的沉积和习俗才知前者源出圣经《旧约〈申命记〉》(Deuteronomy)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说过“文化之间的差异比语言结构之间的差异给译者带来更多和更严重的复杂情况”。王佐良先生也曾经说过“不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可见,要想译作传意, 甚至传神。
小结: 关于翻译这一大课题,值得我们探讨的地方是很多的,上文对英汉两种文化差异的各个方面的阐述也是比较粗略,但是只有对英汉两国的文化差异有更深的认识于了解才可以在翻译时做到让翻译保留其译作风格,让译文更原滋原味.使得原创者的本意更好的传达给我们广泛的读者,而这些对于一部成功的译文是必不可缺的.5 参考文献:
[1]彭保良.《从文化差异的角度看英汉翻译中词义的确立》[J ].中国翻译,1998 ,(1):25.[2]邓炎昌、刘润青.《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159.[3]姚念庚、范岳.《英汉翻译论稿》[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7 :2.目 录
【摘要】 ······························································································· 1 【关键词】 ···························································································· 1
一、观察与思维上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 1
二、时间观念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 2
三、宗教信仰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 2
四、生存环境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 2
五、比喻和联想意义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 3
六、日常谈话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 4
(一)称谓的翻译 ············································································· 4
(二)客套用语的翻译 ········································································· 4
七、地域政治及风土人情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 5 小结······································································································ 5
参考文献 6
办公室装修
http://www.xiexiebang.com
I4tmuOhVeF74 12
第四篇:中西文化差异英语作文
中西文化差异英语作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西文化差异英语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西文化差异英语作文1There are many difference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such as in the field of geography ,culture, language ,politics ,economy and educa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e word get even more smaller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m is more frequent.Our country, China absorbs the essence and doesn’t eliminate the bad thing.Because a proverb ever since said when the fresh air come in ,the flies will also accompany it.At times we may not determine our countries’ geography and culture.But the system of politics economy , especially family education can be decided by the individuals.As the main body of the education is parents’ child.Though each parent tries their best and strives to teach their children very well,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it.In order to tackle them, I’ll give some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 of family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n.
中西文化差异英语作文2Long history in China in 5000, western social process of world 56 a hundred years.China is brilliant abundant, great and deep food culture;The western nation then has delicately and particularly , from become the food civilization of system.Medium the west food cultural collision, exchanges and melted into whole mankinds civilization to fill up with wear colourful function.Medium the Spanish turn of the difference of educated medium west food culture of difference, but this kind of difference come from medium the west different mode of thinking with conducting philosophy.This text introduced a medium Spanish to turn in the difference of food.West food from the food idea, food object, food method, food ownership and property etc.carry on the comparison of the culture.
中西文化差异英语作文3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s beginning to capture the attention of the world.This is true even as popular culture that has traditionally been considered Western begins to spread throughout China.Kung Fu, especially, has had a great impact on the millions of people who first learned about China through it.From that, they may come to China and learn about other aspects of this culture, such as traditional operas like the Beijing and Sichuan ones.Asian nations have long known about the greatness of ancient Chinese culture.Their own cultures are a mix of native ones and those Chinese characteristics.Korea and Japan long ago adopted ideas such as Confucianism is something that continues today even as it is challenged by Pop Culture.This strength comes from the ideas given in the Four Books of Confucianism(The Great Learning, 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and The Book of Mencius).These books built upon the ideas of an even more ancient period codified in the Five Classics.From them, the West learns such things as Fengshui and other concepts that are uniquely Chinese.China has taken steps to further this spread of its culture by establishing Chinese Cultural Centers in such places as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中西文化差异英语作文4The passage mainly tells us the importance of protecting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which is challenged or facing extinction because of the developing society and changing lifestyle.Besides, China is nationwide sparing no efforts to do it.The protection of national and folk cultur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hinese cultural diversity and also to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between loc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It is reported that the Guangdong government pays special attention to protecting Chaoju,a local drama born in Chaozhou in the eastern Guangdong province.In my opinion, som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protect traditional culture effectively.To start with, we should make a law to regulate the society’s performance.Besides, we should draw more people’s attention to it, for the more they know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culture protection, the stronger the support we can get from the public.In a word, it is high time for us to treasure and develop our own valuable culture.
中西文化差异英语作文5There are many difference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such as in the field of geography ,culture, language ,politics ,economy and educa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e word get even more smaller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m is more frequent.Our country, China absorbs the essence and doesn’t eliminate the bad thing.Because a proverb ever since said when the fresh air come in ,the flies will also accompany it.At times we may not determine our countries’ geography and culture.But the system of politics economy , especially family education can be decided by the individuals.As the main body of the education is parents’ child.Though each parent tries their best and strives to teach their children very well,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it.In order to tackle them, I’ll give some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 of family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n.
第五篇:中西文化差异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
一、饮食结构
中国人的传统饮食习俗是以植物性食料为主。主食是五谷,辅食是蔬菜,外加少量肉食。形成这一习俗的主要原因是中原地区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
以热食、熟食为主,也是中国人饮食习俗的一大特点。这和中国文明开化较早和烹调技术的发达有关。
西方国家秉承着游牧民族、航海民族的文化血统,以渔猎、养殖为生,传统饮食习俗以动物性食料为主。以采集、种植为辅,荤食较多,吃、穿、用都取之 于动物。高热量、高脂肪类的饮食结构适应于高纬度的地理和气候。生熟结合,蔬菜很多时候以前菜沙拉方式出现。
二、饮食观念与准则
由于中西哲学思想的不同,西方人对于饮食重科学,讲营养,所以近代的西方饮食以营养为最高准则。即或在西方首屈一指的饮食大国———法国,其饮食文化虽然在很多方面与我们近似,但一接触到营养问题,双方便拉开了距离。
中国五味调和的烹调术旨在追求美味,加工过程中的热油炸和长时间的文火攻,都会使菜肴的营养成分被破坏。法国烹调虽亦追求美味,但同时总不忘“营养”这一大前提。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现代烹调思潮,特别强调养生,所以说西方饮食之重营养是带有普遍性的。
尽管我们讲究食疗、食补、食养,重视以饮食来养生强身,但我们的烹调术却以追求美味为第一性要求,致使许多营养成分损失于加工过程中。
我们从来都是把追求美味奉为进食的首要目的。民间有句俗话:“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人们内心之于“色、香、味”,而没有提及营养组合,从来都是“味”字“挂帅”的。(待续)
餐饮产品由于地域特征、气侯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在原料、口味、烹调方法、饮食习惯上的不同程度的差异。正是因为这些差异,餐饮产品具有了强烈的地域性。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来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西方人注重“以人为本”。
餐饮论坛这里简要从下面三个方面谈谈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一、两种不同的饮食观念
餐饮论坛是餐饮创业者交流的地方(对比注重“味”的中国饮食,西方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而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讲究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等。即便口味千篇一律,也一定要吃下去——因为有营养。在宴席上,可以讲究餐具,讲究用料,讲究服务,讲究菜之原料的形、色方面的搭配;但不管怎么豪华高档,从洛杉矶到纽约,牛排都只有一种味道,无艺术可言。作为菜肴,鸡就是鸡,牛排就是牛排,纵然有搭配,那也是在盘中进行的,一盘“法式羊排”,一边放土豆泥,旁倚羊排,另一边配煮青豆,加几片番茄便成。色彩上对比鲜明,但在滋味上各种原料互不相干、调和,各是各的味,简单明了。
餐饮论坛是餐饮创业者交流的地方!ER中国饮食之所以有其独特的魅力,关键就在于它的味。而美味的产生,在于调和,要使食物的本味,加热以后的熟味,加上配料和辅料的味以及调料的调和之味,交织融合协调在一起,使之互相补充,互助渗透,水乳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国烹饪讲究的调和之美,是中国烹饪艺术的精要之处。菜点的形和色是外在的东西,而味却是内在的东西,重内在而不刻意修饰外表,重菜肴的味而不过分展露菜肴的形和色,这正是中国美性饮食观的最重要的表现。餐饮论坛是餐饮创业者交流的地方!
二、中西饮食对象的差异
西方人认为菜肴是充饥的,所以专吃大块肉、整块鸡等“硬菜”。而中国的菜肴是“吃味”的,所以中国烹调在用料上也显出极大的随意性:许多西方人视为弃物的东西,在中国都是极好的原料,外国厨师无法处理的东西,一到中国厨师手里,就可以化腐朽为神奇。西方人在介绍自己国家的饮食特点时,觉得比中国更重视营养的合理搭配,有较为发达的食品工业,如罐头、快餐等,虽口味千篇一律,但节省时间,且营养良好,故他们国家的人身体普遍比中国人健壮:高个、长腿、宽大的肩、发达的肌肉;而中国人则显得身材瘦小、肩窄腿短、色黄质弱。有人根据中西方饮食对象的明显差异这一特点,把中国人称为植物性格,西方人称为动物性格。
三、饮食方式的不同
中西方的饮食方式有很大不同,这种差异对民族性格也有影响。在中国,任何一个宴席,不管是什么目的,都只会有一种形式,就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筵席要用圆桌,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氛。美味佳肴放在一桌人的中心,它既是一桌人欣赏、品尝的对象,又是一桌人感情交流的媒介物。人们相互敬酒、相互让菜、劝菜,在美好的事物面前,体现了人们之间相互尊重、礼让的美德。虽然从卫生的角度看,这种饮食方式有明显的不足之处,但它符合我们民族“大团圆”的普遍心态,反映了中国古典哲学中“和”这个范畴对后代思想的影响,便于集体的情感交流,因而至今难以改革。
餐饮论坛是餐饮创业者交流的地方!西式饮宴上,食品和酒尽管非常重要,但实际上那是作为陪衬。宴会的核心在于交谊,通过与邻座客人之间的交谈,达到交谊的目的。如果将宴会的交谊性与舞蹈相类比,那么可以说,中式宴席好比是集体舞,而西式宴会好比是男女的交谊舞。由此可见,中式宴会和西式宴会交谊的目的都很明显,只不过中式宴会更多地体现在全席的交谊,而西式宴会多体现于相邻宾客之间的交谊。与中国饮食方式的差异更为明显的是西方流行的自助餐。此法是:将所有食物一一陈列出来,大家各取所需,不必固定在位子上吃,走动自由,这种方式便于个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不必将所有的话摆在桌面上,也表现了西方人对个性、对自我的尊重。但各吃各的,互不相扰,缺少了一些中国人聊欢共乐的情调。
所以,归根结底还是感性与理性之间的差异。但是,这种差异似乎在随着科学的发展而变的模糊。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以不再只注重菜的色、香、味,而更注重它的卫生与营养了。尤其是在经历了非典以后。还有,人们因为越来越繁忙的工作,觉得中餐做起来太麻烦,不如来个汉堡方便等。这样一来在饮食上差异也就不太分明了。
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
2010-07-05 14:14:15 来自: 曼文(用心点亮身边的每一片黑暗)
礼仪、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规则,是一种语言,也是一种工具。由于形成礼仪的重要根源――宗教信仰――的不同,使得世界上信仰不同宗教的人们遵守着各不相同的礼仪。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是唯一传承千年的文明和民族。中国的礼仪,始于夏商周,盛于唐宋,经过不断地发展变化,逐渐形成体系。西方社会,是几大古代文明的继承者,曾一直和东方的中国遥相呼应。经过中世纪的黑暗,最终迎来了文艺复兴,并孕育了资本主义和现代文明,产生了现代科技和文化。中西方有着截然不同的礼仪文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日益加快,跨国交际日益增多,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更是越发显露,这种差异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在中西礼仪没有得到完美融合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这些礼仪的差异。
一、交际语言的差异
日常打招呼,中国人大多使用“吃了吗?”“上哪呢?”等等,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亲切感。可对西方人来说,这种打招呼的方式会令对方感到突然、尴尬,甚至不快,因为西方人会把这种问话理解成为一种“盘问”,感到对方在询问他们的私生活。在西方,日常打招呼他们只说一声“Hello”或按时间来分,说声“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就可以了。而英国人见面会说:“今天天气不错啊!”
称谓方面,在汉语里,一般只有彼此熟悉亲密的人之间才可以“直呼其名”。但在西方,“直呼其名”比在汉语里的范围要广得多。在西方,常用“先生”和“夫人”来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对十几或二十几岁的女子可称呼“小姐”,结婚了的女性可称“女士”或“夫人”等。在家庭成员之间,不分长幼尊卑,一般可互称姓名或昵称。在家里,可以直接叫爸爸、妈妈的名字。对所有的男性长辈都可以称“叔叔”,对所有的女性长辈都可以称“阿姨”。这在我们中国是不行的,必须要分清楚辈分、老幼等关系,否则就会被认为不懂礼貌。
中西语言中有多种不同的告别语。如在和病人告别时,中国人常说“多喝点开水”、“多穿点衣服”、“早点休息”之类的话,表示对病人的关怀。但西方人绝不会说“多喝水”之类的话,因为这样说会被认为有指手画脚之嫌。比如他们会说“多保重”或“希望你早日康复”等等。
二、餐饮礼仪的差异
中国人有句话叫“民以食为天”,由此可见饮食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因此中国人将吃饭看作头等大事。中国菜注重菜肴色、香、味、形、意俱全,甚至于超过了对营养的注重,只要好吃又要好看,营养反而显得不重要了。西方的饮食比较讲究营养的搭配和吸收,是一种科学的饮食观念。西方人多注重食物的营养而忽略了食物的色、香、味、形、意如何,他们的饮食多是为了生存和健康,似乎不讲究味的享受。
在餐饮氛围方面,中国人在吃饭的时候都喜欢热闹,很多人围在一起吃吃喝喝,说说笑笑,大家在一起营造一种热闹温暖的用餐氛围。除非是在很正式的宴会上,中国人在餐桌上并没有什么很特别的礼仪。而西方人在用餐时,都喜欢幽雅、安静的环境,他们认为在餐桌上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礼仪,不可以失去礼节,比如在进餐时不能发出很难听的声音。
中西方宴请礼仪也各具特色。在中国,从古至今大多都以左为尊,在宴请客人时,要将地位很尊贵的客人安排在左边的上座,然后依次安排。在西方则是以右为尊,男女间隔而座,夫妇也分开而座,女宾客的席位比男宾客的席位稍高,男士要替位于自己右边的女宾客拉开椅子,以示对女士的尊重。另外,西方人用餐时要坐正,认为弯腰,低头,用嘴凑上去吃很不礼貌,但是这恰恰是中国人通常吃饭的方式。吃西餐的时候,主人不提倡大肆的饮酒,中国的餐桌上酒是必备之物,以酒助兴,有时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喝酒的时候都是一杯一杯的喝。
三、服饰礼仪的差异
西方男士在正式社交场合通常穿保守式样的西装,内穿白衬衫,打领带。他们喜欢黑色,因此一般穿黑色的皮鞋。西方女士在正式场合要穿礼服套装。另外女士外出有戴耳环的习俗。西方国家,尤其是在美国,平时人们喜欢穿着休闲装,如T恤加牛仔服。
当今中国人穿着打扮日趋西化,传统的中山装、旗袍等已退出历史舞台。正式场合男女着装已与西方并无二异。在平时的市井生活中,倒会看到不少人穿着背心、短裤、拖鞋等不合礼仪的服饰。
礼仪是一种文化,是文化就有纵向的传承和横向的借鉴与融合。随着世界全球化不断加快步伐,经济、文化高速碰撞融合的大背景下,西方文化大量涌进中国,中国传统礼仪也不断受到西方礼仪文化的冲击。如何保护中华民族传统礼仪,并去其糟粕,与西方礼仪进行合理有效的融合,成为人们不断思考和探讨的话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西礼仪文化必将会互相渗透,不断发展。
就拿餐饮方面举例。现在中国饮食市场上洋快餐和西餐占了很大的比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和接受这些外来食品。麦当劳几乎代表了一种文化时尚,成为美国文化在餐饮领域的标志。与此同时,法国的贵族文化,英国的绅士文化也随着饮食而涌入中国。随着中西饮食文化的交流,不仅带来了蛋糕、面包、鸡尾酒等西式菜点,也带来了西方一些先进的制作工艺和饮食方法。这些都为古老的中国饮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当然我国悠久而灿烂的饮食文化在海外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几乎在世界各地都出现了大量的中国餐馆,中国菜日益受到各国人民的欢迎与喜爱。比如北京烤鸭俨然已经成为外国人心中的地道美味。
但是在中西礼仪文化的融合过程中,中国人未免盲目热衷于西方,不自觉中陷入两个误区:其一,是拿西方的礼仪取代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礼仪是一个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东西。比如在青年中,举行外国式婚礼、过西方节日等等,都是不容忽视的倾向。对西洋礼仪只是作为民俗知识了解一下无可厚非,如果趋之若骛,就失去了民族的自尊,本民族的传统礼仪也会被淹没。其二,是把礼仪教育的重点集中在操作层面,比如鞠躬要弯多少度,握手要停几秒钟等等。这些问题不是不可以讲,但如果只做表面文章,礼仪就成了空洞的形式主义。
不可否认,当今国际通行的礼仪基本上是西方礼仪。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不仅仅是西方的实力强大,深层的原因在于西方人价值观的统一,在于西方人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同和深刻觉悟。这一切与基督教的社会基础密切相关,因为礼仪是宗教的重要活动方式,由于对宗教的虔诚信仰,西方人从小就接受这种礼仪的教育与熏陶,使得礼仪能够自然地表现在人的行为之中。精神与物质、政治与文化的高度契合,使得人们获得高度的自信与优越感,正是西方人的自信与优越感赋予了西方文化强大的感染力,使其礼仪文化被视为世界标准。对照我们现在的中国社会状况,我们与西方的差距是明显的。
中西方礼仪文化的融合,在我们今日中国,更多的还是借鉴西方。但无论是借鉴西方的礼仪,或者是我们是自创一套自己的礼仪系统,这在形式上都不难。难的是我们也能有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有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同和深刻觉悟。我们借鉴西方礼仪,不仅仅是要借鉴它的形式,更应当借鉴其内在灵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起自己的自信和优越感,才能确立我们的感染力。民族的复兴不仅是实力的复兴,更是一种文化的复兴。只有别人也认同我们的文化,才能真正使我们的礼仪行于世界。
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一个礼仪缺乏的社会,往往是不成熟的社会。而一个礼仪标准不太统一甚至互相矛盾的社会,往往是一个不和谐的社会。礼仪,是整个社会文明的基础,是社会文明最直接最全面的表现方式。创建和谐社会,必须先从礼仪开始。中国今天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无论是物质,精神,文化各个方面,都急迫的需要一套完整而合理的价值观进行统一。而礼仪文化无疑是这种统一的“先行军”,只有认清中西礼仪文化的差异,将二者合理有效的融合,方能建立适合中国当代社会的礼仪文化体系,达到和谐社会的理想。
中西方文化差异二三事
饮食观念
欧洲人都说世界上有三大美食,每一个版本里都有中国和法国的,只有关于第三家却说法不一,有说是意大利的,也有说是土耳其、突尼斯或摩洛哥等国的。尽管相持不下,但大家都有个共识,饮食常能反映出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文化思维等方面的差异。
一次在中餐馆举行宴会,饭店菜上得很慢,不知不觉中过去了近两个小时,但菜似乎才上了一半。临座的一位女士是第一次参加中餐宴会,忍不住问我,你们中国人请客都上这么多菜吗?我说,在中国还要多,通常是10道以上。她很惊讶,连说中国的宴会实在太丰富了,难怪中国的美食很有名。但过了一会儿,她又问我,有个现象很奇怪:中国人吃饭每次都上那么多菜,可为什么都长得那么瘦。而法国入每次菜很少,但为什么都比中国人胖呢? 我一时语塞,但又觉得她问得多少有点道理,因为那天同桌的几个中国人都显得比较瘦弱,而几个法国人个个人高马大。想了想,和她讲了自己的一点想法:中国是个好客的民族,只有上了一桌子菜才觉得没怠慢客人。另外中国人有时候更注重形式,所以在中国的烹调里,菜的样式千变万化,具体到每一道菜又非常讲究色香味的搭配。而欧洲人似乎更实际一些,在菜的花色变化上下的工夫显然不如中国,但讲究的是其营养的搭配和保护。这是中、法饮食观念的重要差异,多少也反映出了中法文化性格的不同。
对色彩的认识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颜色,一个国家和民族也一样,对不同颜色的喜好从整体上可以反映出一个民族或者国家的审美情趣与好恶倾向。
有一次碰到欧盟委员会的一对教授夫妇,谈起上海APEC会议上各国领导人穿的中华民族服装,他们都说非常好看,但有一点不太明白,为什么亚洲领导人大多穿红色,而西方领导人则多选择了蓝色。我说颜色都是领导人自己选定的。大概亚洲国家有着相同的文化背景,红色在中国文化里,也可能在整个亚洲文化中都代表着幸运、财富和吉祥如意,所以亚洲领导人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红色。我反问他们,蓝色在西方文化里代表什么?他们说西方人认为,蓝色代表冷静和沉着。想了想,我又补充说东西方文化差异实在是太大了,比如说龙在中国是民族的象征,而在比利时的蒙斯市则有一个打龙节,龙被视作恶魔,被传说中的保护神圣·米歇尔杀掉了,因此特意搞打龙节来庆贺除灾弊感谢米歇尔。教授夫妇也非常认同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巨大,并认可文化需要交流。思维方式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还表现在诸多方面,但简单加以概括其实并不复杂:反映到思维方式上是抽象和具象的差别,反映到生活态度上则似乎可以理解为西方人更加实用,而中国人则多少更偏重一些精神感受。比如把法语单词和中文文字加以比较,这一点就很明显。中国文字造词多注重形象,而法文里更多地注重考虑的是实用价值。像中文里的名片,法文里直译就是访问用的卡片,而航空母舰在法文里叫载飞机的军舰等等,都是从实际用途出发来造词的。而像压照片用的玻璃板,我们也是从其使用价值角度来造的词,但法国人就更加直观了,直译就是“放在照片上面的”。
反映到绘画上更是如此。大家都知道中国画的大开大阖、泼墨写意和欧洲油画讲究的人体比例和光学原理等完全是属于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技术范畴,似乎很难有共同语言。欧洲人有时不太能够理解我们过于抽象的艺术表现手法,我们有时也会认为欧洲人的艺术技巧过于写实本分,缺乏灵气。看多了欧洲绘画史上被奉为经典的宗教题材画作,中国人有时在感叹其技法写实细腻的同时,也会感慨欧洲大师们想象力的贫乏:为了说明天使在飞,就非得给那些可爱的小精灵们加上一双翅膀。而我们的祖先不也画了几千年了吗,在那些美丽的仙女旁边加上几朵白云,她们不就飞起来了吗?多有意境,多有想象空间啊。
这就是文化的差异。但是,差异带来的并不总是分歧,它恰恰给文化艺术大师们留下了广阔的创作空间,如能从中找到一个准确的结合点,那不仅会给两个民族,而且也会给整个世界带来一种更具包涵意义的和谐与美丽,比如赵无极的画作就体现出了文化交融的无尽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