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差异对武当山英语导游词翻译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时间:2019-05-15 04:45: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文化差异对武当山英语导游词翻译的影响及应对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文化差异对武当山英语导游词翻译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第一篇:文化差异对武当山英语导游词翻译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毕 业 设 计(论 文)

题 目:

系 别: 专 业: 班 级: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文化差异对英语导游词翻译的影响及应对策略-----以武当山为例

经济管理学院 旅游管理 T863-1 沈玮 20080630118

王超

摘 要

旅游业是中国近年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它能有效的推动不同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旅游翻译工作扮演了重要角色。然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语言的差异性对翻译工作的影响是非常重大的。在我们推动旅游业走向世界、推进世界人民了解中国的这一过程中,我们应重视文化差异对导游词翻译的影响并积极探索如何能够用最易接受的语言将祖国的大好河山展示给外国友人。本文旨在以旅游城市---湖北武当山为例,探讨对武当山导游词翻译的影响因素,研讨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剖析武当山着重导游词翻译工作的战略意义,并力图为武当山发展旅游翻译工作提供新策略。

关键词:旅游 翻译 文化差异 武当山

I

Abstract

Tourism is one of the most dynamic industries in Chines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It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exchange and development of different cultures.Tourism transl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is process。However, in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the impact of language differences on the translation work is very significant.To promote tourism to the world, and promote the people of the world to understand this process,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impact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on the tourguidance, translation, and actively explore how we can use the most acceptable language to show the beautiful mountains and rivers of the motherland to foreign friends.This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the impact factors on the Wudang Mountain guides word translation ,a tourist city in Hubei province, to discuss the problems, analysis the significance focuses on the strategic of Wudang Mountain’s tour guide word translation work, which lies on the root picture shows the Wudang Mountain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translation of the new strategy.Keywords: Tourism

Translation

Cultural Differences Wudang Mountain

II

目录

第一章 中西文化差异对导游词翻译的影响....................................1 1.1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差异.............................................................................................1.1.1词汇空缺的语言差异...................................................................................................1

1.1.2词义不对称的文化差异...............................................................................................1.1.3习惯用语的差异...........................................................................................................2 1.2 思维习惯的差异性造成的影响.........................................................................................3 1.3 语言表述的影响.................................................................................................................4 第二章 导游词的翻译方法及翻译中存在的问题................................5 2.1导游词的翻译方法..............................................................................................................2.1.1直译...............................................................................................................................6

2.1.2删译...............................................................................................................................6

2.1.3增译...............................................................................................................................6

2.1.4类似法...........................................................................................................................7

2.1.5意译...............................................................................................................................7 2.2 中文版景点导游词内容详细经典而英文版却笼统简单.................................................8

2.2.1 篇幅少、内容不全面..................................................................................................8

2.2.2 文化内涵不深刻..........................................................................................................8

2.2.3 部分词汇生僻、语法复杂不易理解..........................................................................8 2.3 英文导游词翻译不规范,导游水平参差不齐.................................................................9 2.4 景点介绍英语翻译多出现译错、译漏及硬译等现象.....................................................9 2.5 导游词翻译忽略语言环境的影响...................................................................................11 第三章 将跨文化意识运用到导游词翻译工作的战略意义.......................11 3.1 对于景点名称的翻译,有助于国外游客更好的理解其文化内涵.............................11 3.2 对于景点导游词的翻译,能使外国游客感觉到亲切、生动.....................................12 3.3 对于景点中的人物和事件的翻译,能让国外游客理解得迅速...................................13 3.4 能有效地处理“文化碰撞”...........................................................................................14 第四章 将跨文化意识运用在导游词翻译工作的策略...........................15

III 4.1 让导游学习客国和本国的历史文化...............................................................................16 4.2 树立跨文化意识,提高语言能力...................................................................................16 4.3 让导游在实践中细心观察和积累经验...........................................................................17 第五章 结束语...........................................................18 致谢....................................................................19 参考文献................................................................20

IV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第一章 中西文化差异对导游词翻译的影响

旅游业作为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能够推动中国走进世界、推进世界人民对中国的了解和认知。而导游词作为外国游客了解中国的一手资料,其表述的正确性,内容的全面性关乎游客的旅游质量、关乎游客对中国文化理解的准确性。然而,不同文化背景下,语言表述差异、思维习惯差异,使得导游词的英汉翻译工作十分复杂。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我们要了解中西文化差异性及对导游词翻译的影响。

1.1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差异

中文和英文存在于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在由不同的社会体系、历史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组成的不同文化背景下,两种语言所包含的词汇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1.1.1词汇空缺的语言差异

基于不同的历史文化渊源以及宗教信仰等。两种文化背景下产生了许多功能相似、但细节差异巨大的事物。如:医药学、烹饪手法、戏剧等等。传统中医学是通过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以中药剂型结合针灸、拔罐、推拿、按摩等手段诊疗疾病的医学。而西医是在解剖学的基础上,通过体格检查等医疗器械诊断方法,采用手术及化学药物诊疗疾病的医学;中西方烹饪在选料、刀工、烹饪方式、调味的巨大差异使我们在翻译工作中很难找到完全对应的词汇;正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不同的文化事务的碰撞,使得导游词的翻译工作十分复杂。以 “三清殿”的翻译为例,“三清殿”我们可以将其译为“Sanqing dian”、“Taoist”、“Trinity Hall”和“Taoist Trinity Hall”。三清殿内供奉“太清元始天尊、上清通天教主、玉清太上君”,故名“三清殿”。这三位是道教中地位最高的神仙,相传是老子得道之后,一气化三清。因老子是道教的始祖,也即是道的象征,所以三清殿也即是道的象征了,于是就有“Taoist”的译法。但是这种译法,显得很突然,外国游客很难将“道”与“三清”之间的关系理清。而“Trinity”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原意是“三位一体”,虽然能反映出老子一气化三清的故事,但是却不能很好的将“道”同时也融入其中,所以,“Trinity Hall”又略逊于“Taoist Trinity Hall”。

由此可见,由于词汇空缺所带来的翻译难题,我们应该结合中西语言的历史文化和具体的语境来斟酌翻译。

1.1.2词义不对称的文化差异

以大家熟知的“龙”为例。龙,在中国古代传说中,是一种能兴云降雨的神异动物。中华儿女将其视为民族的图腾并神化,素以“龙的传人”自称,以“龙的子孙”自豪; 而在西方,龙(Dragon)是一种长着翅膀,身上有鳞,能从嘴中喷火的巨大蜥蜴,是罪恶和邪恶的代表。在这两种语言里,“龙”的词汇含义是不对称的。这一现象下,需要我们充分认知中西文化差异,在翻译工作中尽量避免由于词义不对称所造成的影响。武当山南岩的“道士塔”,字面翻译可为“Daoist Tower” 然而熟悉英语文化的工作人员可知这里用Pagoda会比较好。Pagoda指“(东方寺院的)塔”,而Tower则是(指现代的)塔。可见,在翻译工作中,需要我们熟知一些常用词汇的含义及其不对称性,把握好翻译的准确性。

1.1.3习惯用语的差异

在导游词翻译工作中由于双方文化的历史发展,往往会遇到很多习惯用语的差异现象。以下两例是比较简单的习语差异因素①颜色的差异。不同颜色在不同语言中含义不同,有些习语甚至差别很大。如:红茶(black tea)红糖(brown sugar)鲜肉(green meat)牛奶咖啡(white coffee)②动物在习惯用语中的形象差异。关于英汉习语动物形象差异,最典型的莫过于狗。狗在汉语中是一种卑微的动物。汉语中与狗有关的习语大都贬意:“狐朋狗党”、“狗急跳墙”、“狼心狗肺”等;而在西方英语国家,狗被认为是人类忠诚的朋友。在英语习语中,常以狗的形象来比喻人。如You are a lucky dog(你是一个幸运儿),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等。与此相反,中国人喜爱猫,用“馋猫”比喻人贪嘴,常有亲呢的成份,而在西方文化中,“猫”被用来比喻“包藏祸心的女人”。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1.2 思维习惯的差异性造成的影响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土地与民生息息相关,所以就形成了“天人合一”这一中国文化的精髓。即把人与自然视为和谐统一的整体,人类文化与天命自然统一。这种中国文化的最高境界使中国人习惯于崇尚自然、不违天命的处世哲学和宿命论,认为在人与天地万物协调共存的世界中,存在着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的发展变化。中国的儒家与道家哲学就深深体现了这种观点。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归于道”等,这就是汉民族的循回式思维方式。所以,中国人表达事物总是按时间和事理发展顺序由因到果、由先到后、由大到小进行阐述。习惯于问题解决型模式,它们不仅在语言上如此,在文化艺术、经济活动中也都占有统治地位。也就是说中国人擅长具象思维。

西方人恰恰相反,他们一向将人与自然分隔开来,认为思维是独立于自然之外的客观事物,讲究“人物分立”,人能够通过斗争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因而,西方人的思维模式是一般是抽象思维,总是先概括后分解、先表态后叙述、先总结后事例、先整体后细节。

而思维反应在语言上产生的结果是,不同的语言顺序、表达习惯等。我们来看两段同属介绍金殿的中英导游词:“金殿始建于明永乐14年,阔4.4米,深3.15米,高5.54米。总重有80余吨,共用去360余公斤的黄金。金殿的建造严格遵循的封建等级制度。屋檐装饰的龙、凤凰、海马和神仙等飞行走兽,数量是只有北京的紫禁城才有的。从檐顶仙人、龙、凤、狮子、海马等珍禽异兽,再到殿内神像、供器、几案均为铜铸鎏金。金殿所有部件都如此完美匹配,以至于没有任何缝隙。尽管经过风雨,雷鸣和闪电的侵蚀超过500年,金殿依然完好无缺。金殿,作为一个国家的财富,不仅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技巧,同时也显示出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古代科技水平。”

The Golden Palace, with a height of 5.45 meters and flying eaves ,decorated by dragon ,phoenix sea horse, and immortals, has profound effect on the ancient Chinese construction grade.Outside the gilt gold, all the house, engraved rare birds and peculiar animals, weighs over 80 tons.All the parts were so perfect matched that there is without any crevice.Despite the erosion of wind and rain ,thunder and lighting more than 500 years, the Golden Palace ,as one of national treasure, not only represents the wonderful Chinese ancient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architecture skills, but also reveals the wisdom of Chinese people and ancient scientific level.上述节选的中文导游词在描述金殿细节上更具体、英文导游词则凝练,语序上中文侧重于先总后分,英文导游词的逻辑差异相比,还是很大的。

1.3 语言表述的影响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的过程中,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着根深蒂固的统治地位,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其深刻而久远的影响。中国人崇尚“中庸”,以自我贬仰的思想作为处世经典。以仁、义、礼、智、信为每个人的行为指南,接人待物,以虚心为本,反对过分地显露自己表现自我。因此,中国文化体现出的是群体性的文化,这种群体性的文化特征是不允许把个人价值凌驾于群体利益之上的。因此,在文字及语言表达方面,讲究委婉、含蓄。在语境上,讲究迂回婉转,这样易为他人所接受。

而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可追溯到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即以崇尚个人为中心,宣扬个人主义至上,竭力发展自己来表现自我。“谦虚”这一概念在西方文化中的价值是忽略不计的。生活中人们崇拜的是“强者”“英雄”。因此,西方文化体现出个体文化特征,这种个体性文化特征崇尚个人价值凌驾于群体利益之上。因而西方的文字及语言习惯表达直接,抽象思维。

除此之外,英汉两种语言表述的风格也不一样。中国的文学表述风格强调意象和神韵。对于一件事物的描述需要主观的想象。而英语的表述则注重事实,习惯将事物的主观与客观之间的关系表述出来。相较下更直接、理性。

因而,在翻译过程中应该注意将汉语中意境优美、描写生动的语言中转化成言简意赅的语言,便于外国游客的理解。

以“武当山位于湖北丹江口市境内。这里风景秀丽,四季景色各不相同:春天繁花似锦,夏季高山耸翠,秋天金桂飘香,冬季白雪皑皑。”一段为例

Wudang Mountain is located in Danjiangkou,Hubei Province,There are four distinct seasons with their own features, the mountain is green and full of flowers in spring;there are wind, thunder, and rainstorm with cloud and fog twisting the mountain in summer;the forest are in gold yellow and the laurels send fragrance in autumn;all the mountain is covered by the white snow in winter.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通过这两段简单的中英文比照,可以发现,汉语表述意境优美,语言生动且简洁,而英语表述很直接、没有汉语表述的意境和神韵。

第二章 导游词的翻译方法及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武当山英文导游词的翻译存在许多问题,本章将着重初步分析导游词的翻译方法及翻译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导游词的翻译方法

2.1.1直译

旅游资料的翻译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心理习惯和文化传统。直译法既能保持原有思想内容的真实,又能增强译语的表达效果,吸引了游客的注意力,增加了旅游兴致,加深了游客对该地事物含义及来源的理解。旅游资料中大量的地名、景点名都可以采用直译的方法来翻译,如北京(Beijing)、上海(Shanghai)、黄河(theYellowRiver)、九寨沟(Jiuzhaigou)、武当山(Wudang Mountain)、太子坡(Taizipo)等。

2.1.2删译

在旅游资料中,有些内容是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产物,若逐字逐句对其进行翻译,不但对理解原文起不到任何帮助,而且外国游客也看不懂,失去了翻译的意义。这时就应该对资料进行适当地删改,如“游客朋友们,眼前这座雄伟的建筑就是紫霄宫了,它是武当山宫观中保存最完好,同时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一处建筑群。道教有“洞天福地”之说,(手指左边)大家有没有看见那块巨大的铜牌,上面刻着“紫霄福地”四个遒劲的大字,这个称号来源于唐朝贞观年间。紫霄宫背靠的山峰叫展旗峰,大家看他像不像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帜”。译文:“Now the magnificent and boundless building in front of us is Purple Cloud Palace.It sits at the foot of Stretching Flag Mount,which similar to a flag stretches.”译文中删除了的翻译,一是因为删除后并不影响译文,不影响读者对原问其他部分的理解,另一方面“洞天福地”概念复杂、简单的原文基础上的翻译不能解释其含义,故此处将其删除,利于导游行程。

2.1.3增译

由于中国独特的历史发展进程和丰富文化积淀并不为外国游客所熟知,为了使外国游客更好地理解某些字、词、名而增加一些相关资料,对旅游资料中的一些人名、地名、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朝代、历史事件以及典故等做出背景资料的增加和说明,使译文更容易被外国游客理解。但是采用增译法必须本着对原文本信息充分理解和接受的原则,所增内容一定不能仅仅是文字的堆砌。如:武当道教在明朝时迎来其发展的巅峰,明成祖、朱棣处于政治原因大修武当,宣布其多为受真武大帝的庇佑。由于明成祖对中国游客来说耳熟能详,没有必要多做解释,而外国游客则对他的身份不甚了解,因此,译文中有必要用“Cheng Emperor, the third emperor of Ming Dynasty, A.D.1402-1424”来补充说明朱棣的身份。

2.1.4类似法

这种方法是把中国历史上的人物、事件、典故与英语文化类似的东西进行比较,拉近不同文化间的距离,用类似的事物来说明会产生“由此及彼”的效果,使外国游客更容易产生认同感和亲近感。比如我们常将我国历史传说中的梁山伯和祝英台比作莎士比亚作品中的Romeo与Julie,“清明节”译为“Chinese Easter”。又如,武当山龙虎殿中青龙白虎两位神将因其在道教中为“护法”,我们可将其类比为“the god of bodyguard”,这样的翻译可使外国游客对两位神将的了解更为透彻、更形象,易于产生共鸣。

2.1.5意译

在汉语的旅游资料中会涉及很多源于中国文化的人名、地名、节日或者文言文。对于汉语游客来说,这方面的知识大多常识,不需要额外的介绍,但对于外国游客而言却难以理解,所以在翻译时可通过整体意思翻译寻求文化信息的传达,以达到让读者或游客理解的目的,如“元宵节那天,人们都要吃元宵”,译文: During the Lantern Festival(which falls on the fifth of lunar month), it is a common practice to eat Yuanxiao, which is a sweat dumping made of glutinous rice flour。译文对元宵的解释说明弥补了“词汇空缺”,很好地传递了文化信息。再以老子的《道德经》中的一句“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为例。译文:“What is in the end to be shrunk, must first be stretched.Whenever it is to be weakened must begin by being made strong.What is to be over thrown, must begin by being set up.”。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总之,通过分析中西文化的差异,找到旅游汉英翻译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抽象出较好的翻译方法,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就可以较完美地把中国的旅游胜地介绍给外国友人。

2.2 中文版景点导游词内容详细经典而英文版却笼统简单

打开百度,武当山导游词搜索结果有83,4000个,而武当山英文导游词搜索结果有8,340个,在当当网上,武当山导游词搜索结果有2件,而武当山英文导游词搜索结果有0件。简单的数据说明了一个事实,中文版本的导游词在数量上远胜过英文。在笔者所能搜索到的几篇武当山英文导游词中,普遍存在几个问题:

2.2.1 篇幅少、内容不全面

笔者收集的几篇导游词中,各景点导游词单词词数从1000-2500不等。以一篇描写玉虚宫的1092词导游词为例,用正常语速念完为1分52秒。很难想象,偌大的玉虚宫就容纳在了这不足2分钟里。(教材)就是这些构成了武当山英文导游词的全部。非专业出身的自学者,往往只能七拼八凑,才能搜集到景点的有效信息

2.2.2 文化内涵不深刻

导游词内容的不全面,导致文化翻译部分很多都是蜻蜓点水般的带过。以紫霄宫“二十四孝”图为例,二十四孝图置于此,是因为道教讲究“不忠不孝,不入道”。在现有导游次中很少有提及二十四孝图。即便提及,也是一句话带过。笔者认为,“二十四孝”图的翻译应该着重中国人“尊敬父母”的传统文化,结合游客的文化背景向游客生动细致地讲解24个感人故事加深游客对中国“孝”文化的理解。

2.2.3 部分词汇生僻、语法复杂不易理解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导游词是一种口头语言。口语语言需要我们在表达时能够简介、明了,使听众理解。“生僻”是针对听众来说的,以“绿松石”为例,笔者所接触的游客中,大部分非英语母语的游客对“turquoise”第一时间是无法反应。又如道家常说的“生死轮回”,有“Reincarnation” 和“The cycle of life and death”两种译法,“Reincarnation”的原始意思是“化身;转世”,虽然简洁但不易理解。后者虽然表述长,但却易于理解。

2.3 英文导游词翻译不规范,导游水平参差不齐

在导游词翻译工作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很棘手的问题——“一词多译”。也就是说,在对很多景点进行翻译时,同一个名称可以有很多种译法,没有统一标准,很不规范。所以,很多时候导游们只能依据自己的理解来进行翻译。如紫霄宫,现有导游词中多将其翻译为“Purple Cloud Palace”。带团过程中,我们发现,紫霄宫景区的标示语将其译为“Purple Heaven Palace”。对于不熟悉景区的游客而言,这样的误差很可能使其认为Purple Cloud Palace和 Purple Heaven Palace是两个地方而迷路、丢失;

另一方面,武当山旅游的导游团队中外语导游供给有限且水平参差不齐,制约了导游翻译工作顺利开展的程度。笔者曾在武当山遇见一位生涩的男导游,身旁一位手腕和手指带满绿松石的欧籍男士,相伴无语。正是因为导游队伍的良莠不齐,使得导游翻译功能的不良实现。

2.4 景点介绍英语翻译多出现译错、译漏及硬译等现象

这种现象多出现在中国特有的地名、人名、菜名、建筑名称、历史时期等。对于不熟悉中国文化的外国游客而言,简单的音译可能不足帮助其理解内容。然而,太过生硬的翻译,又很容易使游客领悟不了其中的含义。

“南岩(含南天门、北天门、乌鸦庙、拜斗台),又名“紫霄岩”、“独阳岩”。因面南而故称“南岩”,其全称“大圣南岩宫”。是武当山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结合的最佳之处,其景色宜人,驸马都尉沐昕盛赞南岩为“秀拔中天载巨鳌,瀑声直下鬼神号,气吞太华银河近,势压岷峨玉垒高”。南岩宫素以风景优美而著称,俗有“南岩的景致,紫霄的杉”之说,南岩是武当山三十六岩中风景最优美的一岩。”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其对应的英译为:“Nanyan(including Nantianmen, North Heavenly Gate, crow temple worship bucket), also known as “the Zixiao rock”, “independence, positive rock”.For the south side it is called the the Nanyan “, the name” Story Nanyan Palace.Wudang Mountain landscape combined with the natural landscape and its scenic, consort Du Wei Mu Xin praised Nanyan for Xiuba Zhongtian contained giant ao waterfall sound straight down the spirits No.swallowing air too China Galaxy nearly overwhelm Min the Mindanao Yulei.“Nanyan to scenic known, vulgar of Nanyan the views, the Zixiao the fir ”said Nanyan is one of the most scenic Mount Wudang three 16 Rock rocks.”

从这一段的翻译中,不难看出像“Nanyan”、“Nantianmen”、“the Zixiao rock”、“Du Wei Mu Xin”、“Xiuba Zhongtian”、“ao”和“Yulei”都是直接通过汉语拼音来代替的,还有“Nanyan for Xiuba Zhongtian contained giant ao waterfall sound straight down the spirits No.swallowing air too China Galaxy nearly overwhelm Min the Mindanao Yulei.”、“Nanyan to scenic known,vulgar of Nanyan the views”等完全是错误的。外国游客不能理解其中的含义。整篇的解说词显得极其的生硬,就是简单的逐字翻译,不顺畅。

倘若注意到文化的差异性对语言的表述风格的影响,即:汉语注重意象,其表述显得含蓄,生动;而英语则注重“形象”,其表述显得直接,逻辑严密。在翻译时就注重语言的变通,将汉语里的抽象化在英语中具体化,将讲汉语中的主动化在英语中被动化(因为英语中多被动语句),讲汉语中的句式结构的“统一化(解说词中有很多排比句,结构一致,以此为美)”在英语中“多变化”。

以下便是融合了上述思想,对上段解说词的一个不错的翻译:

“South Grotto(including the South Fontanel, the North Fontanel, the Crow Temple and the Place of Kowtowing Dou), also called “Purple Clouds Grotto”, “Solely Positive Grotto”.It is called “South Grotto” because of facing south, its full name is “Mahatma South Grotto Palace”.The scenery is beatiful, it is the place that humanities and the natural landscape best unified of Mt.Wudang.Mu Xin, the emperor son-in-law highly praised the south cavern that “mountain stands erectly from the huge turtle, waterfall falls straitly, waking up the gods.It is so high, almost nearest to the galaxy.This kind of vigour could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make Min’e Mountain look small and the snow stack is very deep”.South Grotto Palace is famous by the fine scenery, saying “view of south cavern, cedar of purple clouds”, and its scenery is the most exquisite one among 36 caverns in Mt.Wudang.”

通过对比,不难看出二者的功效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后者在一些景区名称的表述或者是文言文翻译上,顺畅、将其中文含义很完整的展现出来,这样也便于外国游客的理解。

2.5 导游词翻译忽略语言环境的影响

我们假设一下,一位外国游客意欲去前面路口的“Big Wheel”,如果他告诉你“I want to go to Da Zhuan Pan”,是不是更容易让你理解,他的目的地是“大转盘”。尽管游客身边有一位专业的景点导游,但是他还是要面临一个中文的语言的环境。而在这个环境里,他所能接触到的语言助手是非常少的。因而,需要我们在导游词讲解的过程中,将重要的信息以中文灌输给游客,比如景点的名称、宾馆名称、站台名称,游客喜欢的菜名等等。南岩,Nanyan-south cliff 导游人员可先将景点的中文名陈复述一遍、再用英译名称解释一遍,加深游客的印象。

第三章 将跨文化意识运用到导游词翻译工作的战略意义

3.1 对于景点名称的翻译,有助于国外游客更好的理解其文化内涵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导游词翻译工作,是提高服务性质量的工作,是弘扬中华文化同时又把外来文化引进吸收的工作。也即是将中外文化同时真实地展现出来的一个过程。那怎样才算是真实呢?就拿对于景点名称的翻译来说吧!在此次实地考察中,就发现很多景点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名词的名称都很不规范,很多名称甚至直接用汉语拼音代之。例如:“紫霄岩”有“zixiaoyan”、“Zixiao rock”、“Purple Clouds Grotto”等。第一种翻译就是直接用拼音来代替,字面的意思及其中所蕴含的意境完全没被展现出来;第二种翻译虽然能从字面上将其翻译出来,但是还是缺乏意境美,因为这个名称的意境就蕴含在“紫宵”二字中,这种译法在外来游客看来还是不明白“紫宵”的含义,更不会把这同仙境联系起来。因为首先道经称真武神曾在此修道,功成飞升,所以在武当山的景点中此地极其被重视;另外在道教建筑中,宫观的山门是非常重要的,走进山门就意味着走进了神灵区。传说中南岩的南天门是进入天宫的第一重大门,所以人们一提到南天门,马上就能联想到天宫仙境。而第三种翻译就综合考虑了这些因素,运用了跨文化意识,将“紫宵”用“紫色的云”来代替,可见其意境是对等的,而“岩”用“窟”来代,既不失本意,又根据文化气息。

在翻译中,因重视跨文化意识的运用,在此前提下,在对其词组做一些灵活的变通,就能使得国外游客更好的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

3.2 对于景点导游词的翻译,能使外国游客感觉到亲切、生动

由于武当山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极其深厚,所以现今对其各个景点解说词都是力图华美,引经据典,极富诗意。这也给对外的翻译工作“出”了很多难题,它不仅仅是表现在字面的翻译问题上,导游对每一个景点的解说词的理解层次也存在差异性。很多极富诗意的解说词,连导游们自己读起来都感觉难以品味出其中所蕴含的意境,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将其翻译成生动,易懂的英语解说词,其难度可想而知了。

例如:“云来空谷,沾衣拂袖”。其对应的翻译有:“Cloud to valley, stained clothing walks”;“ The cloud empties the valley, stains the clothing flicks the sleeve”;“ Clouds come to an empty valley, and his sleeves”等。很显然,这几种翻译,都没能将原句中极富诗意的意境展现出来。倘若平时多留意一下,弄清诗人当时写这首诗时的意境,也不至于在翻译时用“stain”来形容云沾衣的意景。因为,“stain”在英语中的意思是“沾污、污染”,而此句诗是出于明朝的王在晋在游武当山时,一路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上云气往来,忽阴晴,景物苍茫,半隐半见,山谷间充溢着云气,时而翻滚,溢出山谷,从诗人的袖间轻轻拂过,以致沾湿了衣襟。诗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如痴如醉。可见说云气玷污了他的衣袖,这与诗人的原意正好相反。所以此处应该用“bedew”来代替较合适,即原句可以翻译成:“The cloud empties the valley,bedews the clothing and flicks the sleeve”。句中将“云”主动化,既生动又符合外来游客的表达习惯,从而使其理解起来就要容易得多,且诗中的意境也得到了极好的表达。

再如在对武当山上供奉的最高神——三清,作解说时如果直接对外来游客讲述有关三清的神话故事时,就会发现很多外国人觉得很疑惑,因为他们对我国的文化知之甚少,甚至有几位游客就直接问道:“道教里不是说老子是最高的神么?为何这里又说真武大帝是道家最高的神呢?”很显然他们听完解说后仍旧没能理清二者之间的关系。其实,在道教中,当然是三清高,三清在玉皇之上,无极界的尊神,真武大帝(玄武大帝)只是太极界的。武当山道教最高尊神是真武,说的是武当山的主殿供奉的是真武大帝。道教不是每个庙都要供奉三清的,不同的庙,其主神可能是不一样。如,吕祖宫的最高尊神就是吕祖(吕洞宾)。

因此在翻译时,就因注意到跨文化意识的运用。如:在解说时,可将老子比作是国外游客人眼中的宙斯或耶稣。将真武大帝比作是阿波罗(神话中真武大帝是太上老君第八十二次变化之身,他一心向道,并发誓要扫尽妖魔,为人间带来光明;阿波罗,宙斯之子,是光明之神,在阿波罗身上找不到黑暗,他从不说谎,光明磊落,所以他也称真理之神。此处,姑且将二者对等。)。这样就会使得外来游客觉得很亲切,对各个神的理解就相对而言要轻松得多了。

3.3 对于景点中的人物和事件的翻译,能让国外游客理解得迅速

由于很多景点除了自身的美丽景色吸引人外,与景点有关的名人及事件更吸引人了。在一次实地考察中,通过发放问卷调查表重点的对外来游客进行了一次调查。在受调查的100名外来游客中,通过数据分析知:83%的游客来武当山旅游的初衷是想见识一下武当功夫,11%的游客是为了欣赏一下武当山的风景,只有5%的游客是为了想了解一下中国的道教文化。由此来看,导游翻译的重心不能仅仅只局限在对景点风景的介绍,而更因重视对各个景点中所蕴涵的人或事的解说。当然在解说中还因注重跨文化意识的运用,因为这是做好此项工作的前提。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例如:“„„明成祖朱棣大建武当山,役使军民工匠30万人,历时12年,建成9宫、8观、36庵堂、72岩庙、39桥、12亭等„„”对此句进行翻译时,若不注意对朱棣身份的介绍,以及其相应的年代的定位,外来游客必然就会不明白。他们对中国的历史并不太了解,所以根本就不知道朱棣是谁,更不会知道明朝具体是指什么时候„因此在翻译时,就因注意这些问题,带着较强的跨文化意识来翻译就显得很必要。以下是运用了跨文化意识来翻译的一个例子:“„Emperor Zhu Di(1402-1424)of Ming Dynasty paid great attention to Wudang Mountain and built Wudang on a large scale.Under the work of 300 thousand soldiers, workmen and craftsmen, through twelve years, Wudang Mountain shaped 9 palaces, 8 temples, 36 ancestral temples, 72 rock temples, 39 bridges, 12 pavilions etc.„”

例句中通过对朱棣增加相关的背景资料, 来补充这个历史人物的身份及他在历史上的地位,清楚的介绍了这一位皇帝的同时,又通过附加信息“(1402-1424)”既介绍了朱棣的在位的具体时期,又间接的介绍了明朝大致是在什么时候。而后面对多个数据进行介绍时,所采用的句子结构也显得灵活,简洁。在整体上看,实现了对等的翻译。同时外来游客也能迅速准确的理解解说词中的人物及事件的信息。

3.4 能有效地处理“文化碰撞”

旅游业是文化交流的的一种重要方式,而决定着这一方式成败的关键因素就是旅游翻译。由于文化存在着差异性,所以,两种文化也必然就会在某些方面存在着“碰撞”。因此,在旅游翻译时就应当有意识的尽量去避免之。这才能够在文化交流中取得成功。

那如何才能够避免之呢?单靠英语水平的高低还远远不够,导游还必须得会运用跨文化意识。在此次的实地考察中,就有很多为消除外来游客理解困难的的解说词例子,就拿对金顶的一段导游词来说吧!其中有这么一段:“„„太和宫整体建筑布局是依据天险,随山就势,充分的利用其山势起伏。在构筑上借其险峻而添其隆重,以达到肃穆庄严、大气磅礴的艺术效果,有着垂悬中的稳重和独步云天的威严。古人称之为:“千层楼阁空中起,万叠云山足下环”,并说这是“补秦始汉武之遗„„,历朝罕见„„”。

这段解说词引经据典,言辞华美,充满诗情画意,对武当山建筑的艺术欣赏风格也是典型的中式审美观。倘若在翻译时,若一尘不变的加以翻译,就算翻译得再标准,恐怕外来游客也很难想象出其所描述的意境。因为西方人在表达方式习惯上开门见山,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逻辑性很强。当他们描述景物时,强调理性和主客体分明,即人要以一种客观的眼光看待景物。

以下是摘自中国武当网的一段翻译:

“„„Standing in front of Golden Palace, you can have a panoramic view of the beautiful scene of Wudang Mountain, as far as 400 kilometers away.All the peaks are stopping at the static moment, just like raged waves, which wonderfully advertises the holy prestige and lofty imperial power.Meanwhile, you can also view many fantastic natural astronomical phenomena and learn many widespread fairy tales.„„”

从此段翻译来看,同样是对武当山金顶的整体概貌进行描述,但是,描述的角度及具体的类容都做了很大的变化。翻译中很注重对实景的描述,言辞虽质朴,但是也能够将金顶的大体轮廓勾勒出来。这种对景物的描述方式正好与西方人的思维习惯相吻合。其功效是自然的了。而在肢体语言方面也是容易出现“碰撞”的,如:在叫他人过来时,我们常用手心向下, 手指向内弯曲摆动的手势, 而外国人则是使用四指弯曲食指向内勾动的手势。在他们看来,我们的那种手势是在召唤小动物走近时用的;而在我们看来,他们的这种手势则是一种挑衅性。诸如此类的问题,也只能是寄希望于跨文化意识了。只有对国内外的文化都有所了解,才能有效的化解这些“碰撞”。

第四章 将跨文化意识运用在导游词翻译工作的策略

跨文化意识是指对于与本民族文化有差异或冲突的文化现象、风俗、习惯等有充分正确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以包容的态度予以接受与适应的一种意识。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导游词翻译工作需要我们树立跨文化意识、跨越文化界限,避免因文化差异引起的翻译与理解问题。而在日常的翻译工作中,我们可以从各方面积累,树立跨文化意 15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识观念、打好语言知识基础。将跨文化意识运用在导游词翻译工作中,从而提高导游词的翻译质量和准确性,为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播贡献力量。

4.1 让导游学习客国和本国的历史文化

国内外的人之所以会在交流沟通方面出现诸多的差异性,就是因为各自所处的历史文化环境存在着差异性。每种历史文化都会给各自的语言打下鲜明的文化烙印, 使之具有不同的文化标记。如中国的语言表达喜欢借景抒情,强调物我一体的意境的传达, 主观色彩极浓;而西方的语言表达则注重理性,强调模仿和再现。因此,我们以委婉含蓄、简隽空灵、工整对偶、节奏铿锵为美;而西方则以思维缜密、简洁自然、构架严整为美。在翻译中,如果不能意识到这些因素的差异性,就很难使得外来游客较好的理解我们的文化。

而这种意识是必须得建立在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功底的基础之上的。不了解一些中外的文化,就算有这方面的意识,也是无济于事,因为它是译者寻求最佳翻译方式的导航灯。因此,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导游,就必须学习客国和本国的历史文化以充实自己的文化储备,这样才能使得自己在翻译实践中从容不迫,信手拈来。

(1)学习客国历史。武当山建筑时期始于唐贞观年间,至明朝达到巅峰。导游人员应该认真学习此段历史,在讲解中通过东西历史时期的对比,加深游客对武当山建筑时期的理解。

(2)学习客国的宗教信仰及神级体系。道教作为中国的传统宗教之一,有着自身的神体系。学习两种不同的神级体系并加以对比,在游客难以理解是可将其类比;学习客国的宗教信仰有利于导游理解游客的价值观的宗教观念。

(3)学习客国的风俗习惯。帮助导游理解游客的生活习惯、理解中国文化和景区与游客生活环境的异同性,在讲解时可着重注意。

4.2 树立跨文化意识,提高语言能力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武当山,是中国的道教圣地,道教的文化极其深厚。作为导游,想要将其深厚的文化及俊秀的自然景观介绍给外来游客,且使其产生与国人同样的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反应,就必须得要讲究方法。从宏观角度来说,将跨文化意识运用于导游翻译工作中。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就必须总结制定出相应的方法体系。

在实际翻译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灵活运用直译、增译、删译、意译、类比翻译法。树立精准的跨文化意识,在翻译过程中,兼顾中西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英语能力,在实际的翻译中,同时兼顾达到最佳效果。总之,导游词翻译应本着以最佳的翻译方式为外来游客服务,方法是基础,导游们只有将其熟练的掌握了、灵活地运用,才能更好的将我们的文化展现在外来游客面前,才能深深的吸引他们。

4.3 让导游在实践中细心观察和积累经验

做任何事情都得理论联系实际,旅游翻译工作更是不能例外。导游们只有投身于实践中,才能更好更快地掌握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投身于实践中也能找出理论与实际间所存在的差异性,竟而寻求新的途径来解决,从而进一步的提高自身的能力。

但是,实现这两点的前提条件是:导游必须得心细,善于观察和善于积累经验。就拿对武当山道教文化的解说来说吧!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莫过于“阴阳学说”呢!它是道家思想理论的基础,也是道家的世界观。其具体的含义极其的丰富和抽象,相信很多国内游客也不一定能深层次的理解它,倘若依旧是直接的对那些外来游客们“长篇大论”一番,我想效果也是甚微的。

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要我们在平常的读书学习中,细心的观察,善于思考。当我们在学习西方的历史文化时,肯定少不了要学习一下其哲学思想。而在在现在的西方哲学界中,最具影响力的哲学思想体系莫过于马克思所创立的哲学思想。相比而言,外国人肯定对其要熟悉得多。而在马克思哲学里就提出了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并运用辩证法对物质和意识究竟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进行了科学的论证。同时他又强调二者的对立统一性,这和阴阳学说里的“阳主阴从”的思想很接近。阳与阴之间的关系也可近似的理解为物质与意识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虽然这两者思想有很大的差异性,如:二者在对各自所建立的两大对立体系究竟是能分还是不能分这一问题上产生了分歧。我们主张“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二者是不能分离的,即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他们主张“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即物质世界是按照它本身所固有的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不以人的主观意识而改变的。„„但是,在文化交流时,我们重在强调这两种思想分别对东西方人思想的影响力的大小,也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即是要说明阴阳学说思想体系的建立在中国人的眼中是与西方人眼中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体系的建立同样伟大。

所以,在翻译时就可以通过对比、联想等手段来对我们的文化进行解说,导游便可少花费一些精力,同时还能使外来游客能够真正的了解到我们的文化的深度,一举两得。而起到这些事半功倍的效果,是建立在平常的细心观察和积累这一基础上的。可见,想要将武当山旅游翻译事业的质量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档次,就必须得在培养导游人才的过程中,注重对其的实践性教育。因为实践出真知!

第五章 结束语

导游词的翻译工作是一门艺术,因为它本着以传递信息,传递文化,促进文化间的交流和理解为目的,内容涉及到如何去平衡化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给交流所带来的问题,并且力图使不同文化各自所具备的特色尽情的展现出来,以期达到和谐共处、文化大融合的理想境界。文化差异又是导游词翻译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障碍。导游词作为旅游业承载信息、传播友好的媒介,翻译工作的重要是极具战略意义的。作为这一重要工作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的完成者,导游必须以传播中华文化为己任,对中英文化的差异性做充分了解。只有在掌握语言能力和充分了解不同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加之合理的运用翻译策略,才能跨越文化差异,从而为我国旅游事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以改善旅游对外服务的水平。

致谢

本论文经过三个多月终于顺利完成。在这里首先我要感谢旅游管理教研室的所有老师以及王超老师的精心指导,从论文选题、开题、调研方案到论文修改,从文章的整体结构布局到论文的语言、格式等细节修改,王老师都给我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其次,我要感谢专业老师的耐心教导,为我提供打下了良好的专业基础。

在完成本论文期间,学校导师们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无论从理论的研究还是做人的道理上我都受益匪浅,我在这里表示诚挚的谢意!最后还要感谢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管理系机房的老师,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写作环境。

参考文献

【1】 杨慧,导游翻译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探析,翻译交流,2007/12 【2】 孙亚玲,跨文化交际中的东西方文化差异研究,无锡南洋学院学报,2006/9 【3】 师蕾,旅游景点涉外旅游翻译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8 【4】 丁桂秋,初中英语词汇教学艺术初探,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6/3 【5】 姚数萍,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华章,二○一二年第二期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6】 方玉琴,认知语言学与文化差异的语言翻译,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年3 月

【7】 全红 余志科,文化差异对旅游翻译的影响研究,论文展台,2011,12 【8】 张冰天,文化差异引起的英汉互译问题探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6/4 【9】 YANG Chun-quan,Influence of Cultural Factors on Translation and Strategies of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Journal of Hubei Vocational College of Ecological Engineering,Vol.6,No.3,2008 【10】焦阳 索龙嘎,中西文化差异对旅游业汉英翻译的影响,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第二篇: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摘要】不同文化条件下的商务谈判就是跨文化谈判。在世界经济日趋全球化的今天,随着国际间商务交往活动的频繁和密切,各国间的文化差异就显得格外的重要,否则将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甚至可能直接影响商务交往的实际效果。这就意味着如何化解各国不同的文化背景在国际商务谈判中是非常重要的。文章从文化的定义入手,探讨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中语言沟通、谈判风格、决策方式等的影响,并由此提出一些有效的跨文化谈判的应对策略,以促进谈判的有效进行和高效的商务沟通,最后分析了如何让我们正确地处理在谈判过程中出现的文化差异的问题。本文强调这样的观点:在跨文化商务谈判中,谈判者应该接纳对方的文化,并努力使自己被接受;需要借助有效的沟通,在不损害双方利益的前提下做出正确的评价。在认识和接受文化差异的同时,要尽量淡化文化差异,这对于跨文化谈判的成功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文化差异;国际商务谈判;沟通;跨文化的谈判意识 一 引言

商务谈判作为人际交往中的特殊形式,必然涉及不同地域、民族、社会文化的交往与接触,从而导致跨文化谈判。在跨文化谈判中,不同地域、民族、文化的差异必将影响到谈判者的思维、谈判风格和行为,从而影响到整个谈判的进程。因此,从事商务活动尤其是跨国的商务活动必须了解和掌握不同文化间的联系与差异。在进行谈判的准备与组织时,更要明了文化差异对谈判的影响,只有积极地面对这种影响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二 文化差异

(一)文化的定义

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特定的观念和价值体系,这些观念构成人们生活、工作中的行为。世界各民族由于特定的历史和地域而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文化传统和文化模式。由于中西方传统习惯、价值观念、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的不同,使得中西方文化表现出诸多差异。(二)文化差异产生的原因

造成世界文化多元性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文化差异的主要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 地域差异

地域差异指不同地理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和传统习惯等的差异,人们往往有着不同的语言、生活方式和爱好。而这些会影响到他们的行为习惯。例如,西方和美洲一些国家的人民把圣诞节看的很重,而长年都没有下雪的地区如赤道附近的非洲一些国家的人民可能没有圣诞节这个概念,原因是圣诞节的最好修饰是雪,而长年都没有下雪的地区自然而然对过圣诞节的感觉没有美洲国家那么浓。

2.民族差异

民族差异是指不同的民族群体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的语言、风俗和爱好、习惯。他们在饮食、服饰、居住、节日、礼仪等物质和文化生活方面各有其特点。就拿我国历史上匈奴人和我们汉族来说,匈奴人性情彪悍,典型游牧民族特征。而我们汉族性格温顺,典型的农耕民族特征。从而导致了匈奴人在饮食、服饰、居住、节日、礼仪等物质和文化生活方面与汉族都相差甚大。

3.政治差异

政治差异是由于各国的政治制度及政策法规对人们的行为具有统一规范的作用,从而使得各国人民在政治观念的方面存在着差异。拿美国和法国来说,美国总统的权力受到宪法的严格限制与其它两大权力机构国会与最高法院强有力的制约。而法国人还不得不将当年保皇派制订的随时准备复辟君主制的第三共和国宪法稍加修改,进一步扩大总统的权力面。

4.经济差异 经济差异是由于经济因素造成的文化差异的一种体现。例如,西方发达国家的人们生活富裕,受教育水平高,人们更注重生活质量,安全意思也普遍较强。而经济落后的第三世界,人们更加关心的是温饱问题。

5.宗教差异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世界上有3大宗教: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基督教(新教)主要流行在北欧、北美和澳洲;基督教(天主教)主要流行在西欧和南美国家;中东及北非大体上属于伊斯兰教范围;亚洲很多地区的人民则信奉佛教。不同的宗教有着不同的文化倾向和戒律,从而影响到人们认识事物的方式、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

6.观念差异

价值观念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标准。它包括时间观念、财富观念、对待生活的态度、对风险的态度等。同样的事物和问题,不同社会的人会得出不一样甚至截然相反的结论。

地域差异、民族差异、政治差异、经济差异、宗教差异和观念差异等对人们的影响渗透在饮食、服饰、居住、节日、礼仪等物质和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而影响了人们的行为习惯、价值观念、宗教信仰和思维方式的诸多差异,最终形成了各国各地区的文化差异。

二、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一)文化差异对沟通过程的影响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使跨国界的商务活动与日俱增。商务谈判是各类商贸活动的关键环节。然而在国际商务谈判中,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谈判主体在语言沟通、谈判风格、决策方式等方面有着显著差异,从而导致谈判陷入僵局甚至失败。因此,在跨文化商务谈判中,除了掌握基本的谈判技巧外,了解文化差异对谈判活动可能造成的影响并作出充分的准备十分重要。这种影响首先表现在谈判的语言沟通过程中。虽然谈判人员所使用的语言行为在各种文化中具有较高的相适性,但差异也是显而易见的。就日本、巴西和法国文化而言,日本商人最礼貌,较多地采用正面的承诺、推荐和保证,而较少威胁、命令和警告性言论,他们礼貌的讲话风格中最突出的是不常使用“不”、“你”和面部凝视,但会经常保持一段沉默;巴西商人使用“不”和“你”的频率较高,他们的谈判风格显得较为放肆,而且会不时地凝视甚至触碰对方;法国人的谈判风格更为无忌,他们使用威胁和警告言辞的频率也最高。

文化差异对谈判过程的影响还表现在非语言沟通过程中。谈判者在形体语言、动作语言的运用上有着巨大的差异,甚至同样的动作语言传递着截然相反的信息。例如,绝大多数国家都是点头表示赞成。但在印度、尼泊尔等国则一面摇头,一面面露微笑以示肯定。再如,竖起大拇指在中国表示“一流”,是友好赞赏的意思,而在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则是猥亵的动作。由此可见,谈判者对语言、形体、动作的认识和运用差异,都可能给谈判制造障碍。只有了解和熟悉这些差异才能在谈判中彼此成功沟通。

(二)文化差异对谈判风格的影响

谈判风格是谈判者在谈判活动中所表现的气度和作风,主要体现在谈判者谈判过程中的行为、举止和控制谈判进程的方法、手段上,往往带有深深的文化烙印,从而对谈判结果产生直接影响。如日商保守,注重身份地位, 如果初次同日本企业建立贸易关系,本方地位较高的负责人拜访对方企业中同等地位的负责人是十分重要的,这会促使其重视这次交易关系。另外,日本妇女地位较低,所以遇到正式谈判,一般不宜让妇女参加,否则日商可能会表示怀疑,流露不满。以西方文化为背景的欧美国家的谈判风格也存在着差异。如美国人信奉“时间就是金钱”,所以在商务活动中往往开门见山,没有寒暄,以节省时间和提高效率。英国商人则比较保守,喜欢办事正规。当然,在实际的谈判过程中还要注意,虽然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的谈判者之间有着明显的趋同性,然而受其它因素的影响,同一文化背景的谈判者个体谈判风格也可能大相径庭,必须灵活应对。

(三)文化差异对决策方式的影响

基于客观存在的思维差异,不同文化背景的谈判者呈现出决策上的差异,形成顺序决策法和通盘决策法之间的冲突。顺序决策的西方人特别是英美人喜欢从具体事物入手,认为细节才是问题的本质。

如果他们认为在某一个问题上占有优势,可以获得主动,就会首先谈这个内容,而在原则问题上比较宽松。然而通盘决策思维的东方人则喜欢整体讨论,在谈判时首先要设定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框架,先谈概括性的事项,然后再逐条进行,具体内容往往安排到谈判最后,他们认为这有利于以后的讨价还价。

一旦原则确定,就会坚定不移,寸步不让,而在具体细节的处理上,则表现出极大的灵活性。

综上所述,文化差异体现在谈判活动的各个环节,只有了解这些差异,才能准确预测和判断对方反应,把握谈判的主动性。

二、跨文化谈判的应对策略

鉴于以上的叙述,我们在谈判中要主动地了解中西方谈判差异,发现导致彼此误解或对立的真正原因,想方设法找到建设性的沟通渠道,促进谈判向成功的方向发展。首先,加强跨文化的谈判意识。国际商务谈判是一种属于不同文化的不同思维方式、感情方式及行为方式的谈判,有时意识不到的不同文化规范的力量可能会削弱有效的交流。因此,在国际商务谈判中,必须加强跨文化谈判意识,认识到不同文化类型背景的谈判者在需求、动机、信念上的不同,学会了解、接受、尊重对方文化,切不可片面理解在自己国家里得到认可的东西在其他国家也同样行之有效。在正确的谈判意识指导下,涉外谈判者要灵活多变,使自己的谈判风格和策略适应不同的商务文化类型。其次,敏锐洞察谈判对手文化准则、社会习俗和禁忌。在进行国际商务谈判之前,谈判者一定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对方的习俗与禁忌,以避免因不知道某些特殊讲究而致对方不快甚至影响谈判的进程和结果。如中国认为吉祥的“四六成双”的“四”,在日本特别忌讳。我们视为珍贵吉祥的大象却被英国人当成蠢笨的象征,与他们贸易时,商标和包装上要尽力回避大象图标。所以在谈判中深入了解他者文化非常重要,切忌把自己的价值理念体现在产品中。

再次,理解和容纳不同的文化,克服文化偏见。尽管人们一般都意识到文化差异的存在,但在谈判中还是会有意无意地用自己的标准去解释和判断对方,而忘记事实上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商务文化。因此,在国际商务谈判中,首先要摒弃民族中心主义,克服文化偏见,切忌妄加评论对方的文化准则,同样也不要让对方来评判自己的价值观,这样很容易引发尖锐矛盾。当不同文化在谈判场上碰撞时,要学会尊重和包容相异的道德规范和风俗人情,尽量站在对方的文化角度去观察事物,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另外,我们还要避免文化接触中的刻板印象。两种文化的差异是就整体的倾向而论,讲的是共性,而非一概而论。然而个性的差异必然存在,不可忽视。刻板印象会禁锢人们的头脑,使其失去应有的敏感,不利于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最后,克服沟通障碍。由于双方文化背景的差异,一方语言的某些表述难以用另一种语言来准确表达而造成误解,这在商务谈判中也不鲜见。国际商务交流中翻译显得尤为重要。此外,受职业习惯、教育程度以及某些领域的专业知识所限而造成的一方未能准确理解甚至误解另一方所提供的信息内容,也是阻碍双方有效沟通的重要障碍。因此,在跨文化交流中,必须确保准确传达双方的意图和信息,以免双方因误解而使谈判陷入僵局。

总之,国际商务谈判与文化沟通密不可分,文化差异将是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和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所面临的极大挑战。谈判中,我们不能以自己的文化背景为标准去理解和评价对方,而应以跨文化的视角审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积极地顺应和调适文化差异,从而实现跨文化谈判的成功。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课程

论文

论文题目: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及应对

策略

课程名称: 谈判技巧 专业年级: 09级国贸(1)班 学 号: 0950401009 姓

名:朱迦南

论文成绩: 指导教师: 张晓芳老师

第三篇: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俚语翻译的影响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567

从文化差异角度论商标词的翻译 麦当劳法则及其在美国社会的影响 浅谈中西婚俗的文化差异 基于马斯诺需求层次理论的《老人与海》主人公人物分析 A Comparison of Western and Eastern Privacy Concepts 字幕中的幽默翻译—以《老友记》为例 探究中西方委婉语产生的文化背景 浅析《格列佛游记》中的乌托邦主题 追求女性自我意识的孤独灵魂——评《觉醒》中的爱德娜马克•吐温悲观主义及其产生原因初探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论《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基督式人物塑造浅论英汉翻译中词的转译英汉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15从跨文化交际角度看中西方商务谈判从理解文化角度翻译英语习语《红楼梦》两英译版本中姓名翻译的对比研究简析《呼啸山庄》中男女主人公爱情悲剧的原因

2122论《呼啸山庄》中的叙述技巧 高级英语课堂中教师角色研究 现实主义和唯美主义的水乳交融—评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论《红字》中海斯特的抗争与命运An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t Meanings of Color Words between Western and Eastern Cultures从电影《弱点》看美国的家庭教育

29The Research of the Idea of Contradiction in Songs of Innocence and Experience 初中英语读写技能综合教学模式研究 从就餐细节看中美儿童个性能力的差异《简•爱》的简和《德伯家的苔丝》的苔丝的比较研究

A Study of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Exploring How to Increase Students' Interest in English

A Study of the Characters and Their Influence on the Hero of The Catcher in the Rye 34 《小镇畸人》中的空间形式分析

Effects of First Person Narration on Thematic Expression in Araby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摘要的体裁分析

中餐菜谱翻译的错误分析

从二十世纪英国女装造型看女性主义思想对女性地位的影响

开放式教学理念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模式探索

从中美管理方式的不同透析中西方文化差异与整合41 A Glimpse of Intercultural Marriage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目的论视角下旅游景区公示语误译的研究

445

杰克•伦敦《热爱生命》中天气描写的作用 从接受美学角度看儿童文学的翻译 试比较中美中学历史教育中历史思维的培养 以名词动用为例分析英语词汇学习中的隐喻

维多利亚时期英国女性文学作品的三个男性形象分析

An Analysis of the Tragic Fate of Mary Turner in The Grass Is Singing

A Feminist Analysis of Pride and Prejudice by Jane Austen

英语中称谓语的性别歧视现象

论摇滚音乐在西方文化之中的地位

中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比较

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角度看英语新闻标题中修辞的翻译

浅析商务英语的语言特点及翻译

从《红字》看霍桑的政治观

海明威的“冰山原则”与其短篇小说的人物对话

跨文化交际在宝洁公司营销战略中的应用

浅析《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渐渐消失的玫瑰

模糊语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语用功能研究

Comparative Studies on Metaphors with Animal Image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论《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的女性意识

浅析英语拟声词的功能

《远大前程》中的幽默与讽刺分析 从《鲁宾逊漂流记》看性格对命运的影响 从许渊冲“三美论”评析《声声慢》三个译本 论环境和社会制度对人的行为和品格的影响——以《雾都孤儿》中南希的形象分析为例 67 英汉“悲”、“喜”情感隐喻的认知比较研究

由《麦琪的礼物》看欧亨利写作特色

小议非语言交际中的身体语言

英语中的性别歧视

儒家文化与和谐世界的构建

英汉禁忌语对比分析

Maternal Love in The Millstone

从《远眺》看翁达杰的立体主义叙事形式

广告英语的特色与翻译技巧

从自然主义视角解读德莱赛《珍妮姑娘》中珍妮的形象

Cultural Differences on West-Eastern Business Negotiations

Jude the Obscure and Hardy’s World View

浅析当代美国跨种族领养的现状

从《汤姆叔叔的小屋》分析当时美国黑人的命运选择

《论语》中“孝”的英译——基于《论语》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呼啸山庄》男主人公希斯克里夫的性格分析

英汉“走类”动词短语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

浅析欧洲中世纪骑士和中国侠士精神的差异─西欧中世纪初期骑士和中国秦汉游侠 85 探析《霍乱时期的爱情》的悲剧美

《爱玛》女主角爱玛伍德豪斯人物分析

从儿童心理角度看儿童文学中的对话翻译 浅析焦虑对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的影响 中学英语写作中的中介语错误分析 从意象的角度看劳伦斯短篇小说中女性的婚姻爱情观

浅析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模式和策略

刘易斯小说《巴比特》中的都市景观和人物描写分析

任务型教学的真实性原则在我国现行初中英语教材中的应用体现

《荷塘月色》的两个英译版本的比较研究

对狄金森诗歌中四个主题的分析

从广交会现场洽谈角度论英语委婉语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功能与应用

英雄还是魔鬼-论亚哈船长的双重性格

论《喧哗与骚动》中凯蒂康普生的悲剧

浅析《汤姆叔叔的小屋》中黑奴的命运

机器翻译回顾--案例分析谷歌

Effects of Globalization on Translation–An Analysis of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102 荒岛主义在《蝇王》中的映射

呼啸山庄之人性的泯灭

从《生活大爆炸》中看中西幽默的差异

Cross-cultural Differences in Business Etiquette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从归化角度分析英文广告的汉译

影响英语词汇发展的言外因素

跨文化视角中中英颜色词的对比及翻译

An Analysis of the Religious Elements in Robinson Crusoe

Sino-American Business Negotiations:A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Perspective 111 英国贵族精神和绅士教育研究

解读《小镇畸人》中三位畸形女性

A Contras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Cohesiveness

合作学习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从《老友记》看美国幽默

功能目的论视角下的仿拟翻译的应用分析

英语报刊标题的词汇特点和修辞特点

爱米丽的悲剧成因—评福克纳的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

《达洛维夫人》中的生死观初探

从中美送礼习俗分析两国文化价值观的差异

从关联理论看中国电影名称的翻译

On the Application of Polysystem Theory In the Two Versions of Hamlet

《好人难寻》的冷漠主题分析

从《竞选州长》看马克•吐温的幽默艺术

《了不起的盖茨比》:盖茨比的性格对其一生的影响及其对当代中国青年的现实意义 126 从功能对等理论谈中国小吃名英译

英语学习能力与风格的性别差异研究

从关联理论看《博物馆奇妙夜》的字幕翻译

英语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浅谈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商务英语

从功能派目的论角度看商品说明书的英汉翻译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解读《苔丝》

英语课堂中的教师提问策略

论《推销员之死》中威利的死因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艺术特色分析

论广告英语的用词特点

析《道林格雷》中王尔德用来揭示生活与艺术冲突的方法

浅析《德伯维尔家的苔丝》中造成苔丝悲剧的因素

道德与归属地的一致性--《曼斯菲尔德庄园》空间维度分析

从《胎记》看霍桑对科学的态度

从功能分析的角度试析广告英语中语言的性别差异

广播英语的语言学分析

浅析广告英语中修辞的魅力

《基督山伯爵》中等待和希望的哲学

On the Main Practice of the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the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探索《小王子》中主人公的性格

浅谈文化差异与英汉翻译

浅谈商务合同

从女性主义角度看《觉醒》中爱德娜的女性主体意识觉醒

151 交际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52 济慈六大颂诗的意象

153 威廉•麦克佩斯•萨克雷《名利场》的道德研究

154 文化视角下的品牌名翻译研究

155 Analysis of American Culture in Friends

156 《时时刻刻》中女性自我构建的研究

157 英语语言中的性别差异研究

158 论英汉植物词语的文化附加义

159 中西方茶文化对比研究——以红茶为例

160

161 臻于完美的人物魅力——对简•奥斯丁《劝导》中的女主人公的分析

162 从认知语境的角度解读《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的隐含意义

163 英汉称谓的文化差异研究

164 自救或被救: 小说《红字》分析

165 论希斯克利夫出走的必然性

166 《喜福会》体现的中美家庭观念冲突解析

167 浅析MSN交谈中的话语标记语

168 从生态和消费的角度解读《瓦尔登湖》中梭罗的思想

169 经典英语电影台词的语言特征和文化态度

170 词组词汇学习方法

171 Cultural Factors in th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Idioms

172 中西方创世神话文化的比较

173 动物习语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

174 The Comparison of Marriage Traditions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175两种文化中不同的生存希望——以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和《活着》人物命运分析为例

176 试析广告英语中语言的性别差异——从功能分析的角度着手

177 从跨文化的视角分析美国动画“辛普森一家”中的习语现象

178 论狄更斯《雾都孤儿》中的批判现实主义

179 《咏水仙》两个翻译版本的文体分析

180 《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中麦康伯个性转变之分析

181 肢体语言在商务谈判中的应用分析

182 试析杰克伦敦的《野性的呼唤》中的自然主义

183 A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f Mary in The Grass is Singing

184 Influence of Cross-Cultural Differences o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 Idioms 185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Celebration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Festivals 186 论《家》和《儿女一箩筐》中的中美家庭文化差异

187 文化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

188 电影《暮色》中人物对白的言语行为分析

189 旅游资料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

190 《屋顶上的女人》和A & P 中的人物比较及分析

191 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的人生选择

192 《厄舍古屋的倒塌》中哥特式文学特点分析

193 An Analysis of Symbolic Metaphor in To the Lighthouse

194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法”

195 Jane Austen’s Opinion towards Marriage in Pride and Prejudice

196 从合作性原则看品牌代言中广告语的使用

197 论中英情感隐喻的异同点

198 An Analysis of the Religious Elements in Robinson Crusoe

199 从新闻用语特点对比中西方文化差异

200 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俚语翻译的影响

第四篇: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摘要】: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任何语言的生存发展都离不开其赖以生存的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方式和表达能力。本文从观察与思维上,时间观念,宗教信仰,生存环境,日常谈话,比喻和联想以及地域政治及风土人情的差异进行了概况和分析.【关键词】:文化差异

翻译 影响

翻译作为语言的交际, 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过程, 同时也是从一个国家文化移植为另一个国家文化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它与文化因素、背景知识有密切的联系。翻译家王佐良曾说:“翻译的最大困难是两种文化的不同。”而吕淑湘也曾提到过, 翻译家必须是一个杂家。所谓的“杂”就是指知识要广博。所以,成功的翻译关键是必须要具备对国家文化差异深入的认识,而且对社会背景知识等领域的相关了解.英汉翻译中文化差异的不同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观察与思维上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英汉两个民族在观察与思维上是存在着差异的: 面对同一物体, 用以概括的概念也有出入, 因而语言表达方式也不同。如对颜色的观察和使用,就有不同的概念。英语“black tea”在汉语中不叫“黑茶”, 而叫“红茶”;“brown bread”是“黑面包”, 而不是“棕色面包”。汉语的“青衣”,“青天”同是一个“青”字, 翻译成英文就只能分别译作“black dress”和“blue sky”。汉语“黑眼睛”, 英语为“dark eyes”;英语的“black eyes”, 汉语为“挨打后出现的黑眼圈”;汉语“黄色影片”, 英语为“blue film”(蓝色风光片);汉语的“红眼病”,英语为“green1/ n ,如英语说减少3 倍,即是汉语说的减少2/ 3。这种情况显然是由于英汉思维方式不同而造成的。因此,对于这一类因思维差异而引起的表达不同的概念, 译者同样要越过表达形式的局限进行意义上的对等翻译。

二、时间观念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由于英汉文化的差异, 两个民族在时间观念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英语中的“the latest news”译成中文就不能译为“最后消息”,而只宜译为“最新消息”。类似的例子如the latest discovery of sth(最新发现), the latest development of sth(最新发展)等。再看下面的例 句“可是我们已说到故事的后面去了”。“故事的后面”不能译成“behind the story”, 英文不这么说, 英语里表达相同意思的地道说法是视角相反的“ahead of the story”(把后面的故事提前说了)。因此, 这个句子可以译成“But we are getting ahead of the story.”译者如果缺乏对英汉民族在时间观念上的差异作深入的了解,就会导致错误或误译。

三、宗教信仰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欧美人信基督教的居多, 认为上帝(god)可创造一切, 因而有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上帝帮助自助的人)的说法。而中国人则信仰佛教,相信“佛主”在左右着人世间的一切,与此有关的词语如“借花献佛”,“闲时不烧香,临时抱脚”等。再如谚语: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 三个和尚没水吃, 要神形并茂地译成英语并不容易。主要问题在于信仰基督教的英语国家对“和尚”这个概念比较陌生,而有关和尚的典故更是鲜为人知。因此,译成英语时形意很难兼顾。所以只能传意或重形取其中一种,传意可用英语中现成的语:One boy’s boy;two boys are half a boy;three boys are no boy.再看下面实例: Being a teacher is being present at the creation ,when the clay begins to breathe.如果直译为“老师一直在创造中,犹如泥土开始呼吸”是错误的,因为信基督教的人认为,上帝创造了人,而人是来自尘土,又归于尘土。因此,英语中的creation 往往与“上帝”有关,而dust 或clay 则常指“上帝创造的人”。由此可见中西文化中不同的宗教信仰浸透在各自的语言表达中。如果译者缺乏对这种文化个性的深刻了解, 就难以鉴别句子的文化内涵,对译文的准确性产生重大的影响。

四、生存环境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英汉民族生存环境的差异在语言中的一个表现是习语的运用。习语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由于地理方面的差异,习语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如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道业曾一度领先世界, 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例如, 形容花钱大手大脚, 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 ,而汉语是“挥金如土”。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船和水的习语, 在汉语中没有完全相同的对应习语, 如to rest one one’s oars(暂时歇一歇), to keep one ‘s head above water(奋力图存),to be all at sea(不知所措)等等。

另外, 在汉语的文化氛围中, 中国人心目中的东风是温暖的, 是春天的风, 只有西北风才是寒冷的。而英国地处西半球, 北温带, 海洋性气候, 报告春天消息的却是西风, 看下面的例子: How many winter days have I seen him, standing blue-nosed in the snow and east wind?(在许多冬日里我总看见他,鼻子冻得发紫,站在飞雪和东风之中)。钱哥川在《翻译漫谈》一书中认为此句的east wind(东风),译成汉语应改为北风(朔风)或西风才好, 这正是地理环境原因造成的不同文化氛围。不同的文化氛围造成的表达差异同样表现在: 在中国人心目中, 夏天与酷暑炎热联系在一起,“赤日炎炎似火烧”,“骄阳似火”是常被用来描述夏天的词语。而英国的夏季显得温暖明媚,是一年中最宜人的季节,象中国的春天一样,给人一 种美丽、温馨、可爱的感觉。这在莎士比亚的一首十四行诗中表现出来,他将爱人比作夏天: 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Thou art lovelier and more temperate.(我可否将你比作夏日,你更可爱又更温柔).可见, 英汉两个不同的民族, 由于地理环境不同, 他们观察事物,反映客观世界的角度和方式并不一致。所以翻译切忌照词典上的词义逐词逐句对译, 不合习惯的词使会使信息出差错或觉得美中不足。

五、比喻和联想意义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所有的语言中都有比喻。比喻使语言生动,形象。因此, 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比喻性词语, 由于社会习俗, 文化传统、劳动方式的不同, 其比喻及联想意义也有差异。最典型的莫过于在对狗这种动物的态度上。大家知道, 英美人都喜欢养狗, 视狗为知己、伴侣;立有狗户口, 供应狗粮食, 并且还辟有葬狗的墓地;他们认为“狗”是man’s best friend。因此,就有以狗的形象来比喻人的行为,如You are a lucky dog.(你是个幸运儿)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之日)但对中国人来说,一方面认为狗首先是看家的动物,它有用但并不可爱,狗忠实、可靠,勇敢。另一方面, 狗又是一种卑微的动物, 它往往使人联想到令人厌恶的东西。因此, 汉语中与狗有关的词大都含有贬意:“狗狼养的”(Son of **!)、“狗东西”(That cur!)、“狗改不了吃屎”、“狗腿子”(hence man)、“狼心狗肺”等。尽管近些年来养宠物狗的人数大大增加,狗的“地位”似乎有所改变,但狗的贬义形象却深深地留在汉语言文化中。不过要注意到,西方人并非总是说狗的好话,如“That cur!”(那个狗东西), “Son of **!”(狗狼养的), 这些都是常说的骂人话。不过这些骂人话并不影响狗的地位, 在英国和美国,狗仍然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

再一个是英语中的“dragon”在英汉两个民族所赋予它们的不同联想,也颇具代表意义。在西方,dragon 所引起的联想与“龙”给中国人的联想大相径庭。他们认为dragon是邪恶的象征, 是一种恐怖的动物(英语词典的释义为mythical monster like reptile)应予消灭。在英语最早的文学作品《贝奥武甫》中, 主人公所经历的最后一次冒险就是与一个代表邪恶势力的dragon 博斗。在《圣经》里, dragon也肯定是与邪恶、恐怖相联系的。然而在汉语言文化中,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它代表一种气势磅礴的民族精神。中国人历来把它视为权力、力量、吉祥的象征, 因而有“龙飞凤舞(bold cursive calligraphy)、“龙颜(face of emperor)、“龙袍”(imperial robe)、“龙腾虎跃”(scene of bustling activity)、“望子成龙”(to expect one’s son to become an outstanding personage)的说法。所以,在互译中英作品时, 一定要把握好词语的文化内涵, 否则将严重损害原作的内容。

在中英文里, 比喻和联想意义差异的情况还有很多。比如, 中国人用鼠, 英国人用chicken 比喻人胆小, 中国人用泥鳅,英国人用eel 表示人滑头;中国人用牛,英国人用fiddle 比喻一个人强壮等等, 另外, 中国人十分喜爱猫, 用“馋猫”比喻人贪嘴, 常有亲昵的成分, 而在西方文化中,“猫”被用来比喻“包藏祸心的女人”。所以,翻译有关比喻词语时, 要透彻理解其在源语中的文化涵义, 然后可根据情况进行套译、直译加解释或者是意译。

六、日常谈话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一)称谓的翻译

称谓是民族文化的体现,它们反映了习俗风尚和表达习惯。英文里的称谓比较笼统, 比较模糊, 在使用上表现出相对的随便, 它不象中文里的称谓,非得把身份分得一清二楚, 这与西方社会的“人为本, 名为用”的价值观及中国文化传统的“重名分”有关。如父辈的男性亲属, 英语中概以“uncle”称之, 而汉语则有“叔、伯、姑父、舅舅和姨父”等称谓;“cousin”一词也可对应于中文里的“堂兄、堂弟、堂姐、堂妹、表兄、表姐、表妹”等称谓,因此英译汉时,就必须视不同情况作出不同的处理。

此外, 我们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尊称, 谦称词或词语,如“××君、××先生、×公、×老”以及“小人、寡人、鄙人”等等。要把这些词语翻译好,恐怕是比较困难的,因为英语里几乎没有与此相对等的尊称、谦称词语。因此, 在翻译时,只好将就按英语习惯表达,译成Mr.××,而不能把“某某君”译成gentleman ××, 把“某老”译成senior ××,or old ××等等。

(二)客套用语的翻译

各国、各民族都有礼貌语言,但其内容、形式和用法都不尽相同, 这也涉及国情。中国人在路上碰到熟人时, 多半会问对方“吃饭了吗?”或“上哪儿去?”在汉语文化中,这是一种比较随和、友好和亲昵的方式。如果将这两句问候语直译成英语Have you had your meal ?和Where are you going ?那么,大部分讲英语的人听了会不高兴, 他们感到难以接受和理解。不仅如此, 他们还可能会说,你是在干涉他们的行动自由呢!另外, 两个中国人见面聚会互相介绍时, 通常会说“久仰大名”。如果机械地译成I have heard very much about you.英美人会感到纳闷,他们的习惯说法是I’m pleased to meet you.(认识你很高兴)之类的客套话。英汉两种文化中客套用语的差异还表现在赞扬及答谢时的回答方面。比如听到别人赞扬,英美两国的人和中国人的回答不同, 英美人一般接受赞扬, 而中国人则一般表示受之有愧。例如一位美国人称赞某位男青年的英语说是流利, 棒极了。这位男青年反而不好意思, 他按中国习惯回答说“哪里,过奖了”。这样的回答可能被人误解。别人可能认为这位男青年的意思是: 你这么说, 不过是表示客气,并不一定是真心话。所以译这类有关赞扬的回答时, 应按英语表达习惯来说“Thank you.”。在表示谢意的回答问题上, 比如导游人员和服务人员为外宾做了什么事, 外宾说Thank you 后如何回答呢, 有人会说“这是我应该做的”, 如果直译为It is my duty.外宾听了会理解成下列意思: 服务员或导游并不想做这件事,但这是他(她)的职责,所以不得不做。这与汉语所要表达的原意有很大出入。适当的回答是I’m glad to be of help.或It’s a pleasure.表示“我很乐意为你效劳”之类时客套话。所以翻译(尤其是会话和口译)这类词语时, 一定要考虑两种文化间的差异,决不能望文生义,机械直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表达说话人的意图以及所传达的信息。

七、地域政治及风土人情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语言本身是表达思想的手段, 而所表达的思想则又必然归属于某种专门知识如政治、经济、历史、地理、社会、教育、文学乃至风土人情等。英汉两个民族因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 政治环境与生活经历不同, 必然存在各自独特的民族个性,使语言有浓厚的民族色彩。例如: Those were days when the sun never set on the British flag nor rose on many an East End home.不了解英国的地理知识,大多数人会误译为“那些日子里, 太阳从未在英国国旗上落下, 也未在东方家庭升起”。实际上,从地理上来看,英国伦敦分为西区和东区,西区叫West End ,是富人居住的繁华地区;而东区,即East End ,则是穷人居住的地区。East End 具有特定的政治内涵。因此其正确译文为:那是日不落大英帝国的黄金时代, 也是伦敦贫民区千家万户从不见天日的岁月。

再来看看“apple”组成的两个习语“be the apple of someone’s eye”和polish the apple”, 译者若按照字面上去理解和再现,便会使读者不知所云。只有深挖其文化的沉积和习俗才知前者源出圣经《旧约〈申命记〉》(Deuteronomy)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说过“文化之间的差异比语言结构之间的差异给译者带来更多和更严重的复杂情况”。王佐良先生也曾经说过“不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可见,要想译作传意, 甚至传神。

小结: 关于翻译这一大课题,值得我们探讨的地方是很多的,上文对英汉两种文化差异的各个方面的阐述也是比较粗略,但是只有对英汉两国的文化差异有更深的认识于了解才可以在翻译时做到让翻译保留其译作风格,让译文更原滋原味.使得原创者的本意更好的传达给我们广泛的读者,而这些对于一部成功的译文是必不可缺的.5 参考文献:

[1]彭保良.《从文化差异的角度看英汉翻译中词义的确立》[J ].中国翻译,1998 ,(1):25.[2]邓炎昌、刘润青.《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159.[3]姚念庚、范岳.《英汉翻译论稿》[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7 :2.目 录

【摘要】 ······························································································· 1 【关键词】 ···························································································· 1

一、观察与思维上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 1

二、时间观念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 2

三、宗教信仰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 2

四、生存环境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 2

五、比喻和联想意义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 3

六、日常谈话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 4

(一)称谓的翻译 ············································································· 4

(二)客套用语的翻译 ········································································· 4

七、地域政治及风土人情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 5 小结······································································································ 5

参考文献 6

办公室装修

http://www.xiexiebang.com

I4tmuOhVeF74 12

第五篇:英语改革对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英语改革对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摘 要:近期,各省市纷纷出台了关于高考英语改革的政策。北京:高考英语科目分值将下调50分 向“一年两考”过渡,2016年起高考英语由150分减为100分,实行社会化考试。语文由150分增至180分。这一改革方案无疑触动了英语多年来的重要地位;本文将结合英语高考改革,谈谈其对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关键词:高考;英语;改革;教学

一、英语高考改革对中小学教学的影响

1.英语教育价值的重新认识英语是一种全球性语言,它具有很高程度的世界通用性。它的通用性不仅表现于语言交际,而且体现于计算机语言、科技术语和国际交通、日常生活之中。英语教育不仅培养人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且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具有重大作用。在信息时代,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特别是英语,对人们获取和处理信息有极大的便利,它对于扩展人们的视野、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提高文化素养、改善思维方式、培养情感态度与交往合作精神及终身学习的能力,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小学英语教学方式的变革根据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必须构建新的英语教学方式。新的英语教学方式应注重以下几点。

2.1建构完整而系统的英语素质教育目标体系根据新课标,可以借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本杰明?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设立“情意目标”、“技能目标”、“认知目标”,并根据西方美学把语言学与美学作为统一的科学的观点,增设“审美目标”,把以上各类英语基本素质教育内容归并在这四类目标之下,随着这四类教育目标的贯彻和教育目标基本功能即控制功能(控制教学内容)、引导功能(引导教与学)、激励功能(激励学生提出和实现新的目标)的发挥,以保障学生英语基本素质的全面提高,并随着目标不断内化为心理需要,使学生保持不竭的学习动力。

2.2突出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以前,我国的英语教育主要以传授英语知识为教学重点,自20世纪80年代,英语教学的重点开始转为培养语言能力;90年代开始,英语在教学内容上又增加了文化知识;如今,新课程改革又给英语教育增加了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等内容。而语言的理解问题一直是人类交际和语言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西方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语言绝不是简单的表达工具,人不是只用语言做什么,而是人根本就是存在于语言之中,语言是人的主人,是人存在的家园。

2.3教师角色需要转变在新的英语教学中,不但要求教师把握好教学内容的内在结构,处理好各种关系,还必须改变教师自身的角色和地位,现如今,教师应以语言学习者为中心,围绕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教师已不再是居高临下的权威,而是师与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当然,教师虽与学生保持平等的关系,但教师并不是被动的,教师应以教的主体发挥主导作用,并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的主体生成。

2.4教学中评价方式的转变我认为可以坚持以下四个原则:(1)发展性原则(2)主体性原则(3)过程性原则(4)多元化原则。这些原则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帮助。新课改后,英语教学重点的转移和内容的不断扩充,不仅为我们今天的英语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也向我们提出了新的历史任务。

二、应对措施

1.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教育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观察学生群体以及学生个体的行为,了解和关心学生在学习中的心理因素、情感因素,这样,学生才会乐于参与,勤于实践。现代教育不再是阶段性教育,而是终身教育,因此,必须培养学生继续学习的能力。英语学习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学生毕业后,在今后漫长的工作岁月里,还需不断地提高英语水平,以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而学生具有了自学的能力,也就拥有了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学生自学能力的强弱是衡量教学是否成功的一大标志。

2.遵循外语学习的规律,激起学生创新的冲动

外语学习虽然是一个需要模仿强记、不断重复练习的实践过程,但其中不乏创造性的工作,事实上,从句子的生成、话语的理解,到谋篇布局和作文,都需要运用创造性的思维。外语学习的成功经验表明,肯动脑子、善于思考、勤于探究的学习者比起那些单纯记忆、机械重复、盲目照搬的人,其学习效率要高得多。因此,培养学生形成探究性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创造性的练习实践,对于提高老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强化听说能力的训练,突出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读写轻听说的倾向,导致很大一部分学生的听、说能力比较薄弱,制约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提高。因此,应该千方百计加大听、说训练的力度,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和今后使用英语的需要,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和有意义的语言运用,培养学生正确的语音、语调,促进学生语言技能的发展,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4.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仅靠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第二课堂活动是创设英语学习环境的重要手段,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英语的广阔天地,特别是对于年轻的中等师范学校的学生,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课外英语活动有利于激发兴趣,增强学习的欲望,可以说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

三、总结

目前学生学习,往往都抱着一个目的,那就是通过考试,拿到良好的学习成绩,而学习成绩,也成了大多数人衡量学习好坏的唯一目标。我国现今的考察模式,又仅仅只有考试这一项,英语学习,特别是中学英语的学习,本身就需要全方位的,考卷上出现的只是死板的语法单词,如果仅仅只是一张考卷,连英语知识的冰山一角都算不上,试问,这冰山一角又怎能看出冰雪世界的全貌呢?所以,中学英语学科改革,首先要改革的,就是考察方式。从既定的试卷模式,转变到全方位的知识考察,不但要考察英语的语法单词,更重要的是要考察英语运用的灵活性和英语知识面的广与否。这才能基本上对一个人英语的好坏进行细致详细的比较,得出的结论也才能更合理,更科学。高考改革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尝试改革才能带来教学方面、学习方面等一系列好的变化。我们要利用好改革,做出有效应对。

作者简介:李灿(1988-),女,山东聊城人,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科教学专业。

下载文化差异对武当山英语导游词翻译的影响及应对策略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文化差异对武当山英语导游词翻译的影响及应对策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的分析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的分析 摘要:翻译与文化有着密可不分的联系。文化的共性使翻译成为可能 ,但其语言文化的个性又给翻译活动设置了障碍。由于民族历史、社会制度、......

    电子商务对企业管理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电子商务对企业管理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摘 要] 在分析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企业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和方法、管理手段、组织管理、人才管理的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

    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俚语翻译的影响5篇范文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2 3 4 5 6 7 8 9 从文化差异角度论商标词的翻译 麦当劳法则......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中国古诗词翻译的影响

    摘要:中国古诗词的翻译曾一度被人们怀疑是否可行,事实证明确实是非常困难,不仅要克服语言上的差异,做到形美,更要克服文化上的差异,做到意美.然而要克服文化上的差异却并不容易.我......

    金融危机对中国酒店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金融危机对中国酒店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一、影响表现 在这场危机面前,和欧美国家相比,中国目前仍保持着高于30年来的平均增速的速度平稳发展,中国在这场危机面前具有更大的主动......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及应对策略【摘要】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无异于一把“双刃剑”。在为发展中国家带来追赶上发达国家的新机遇,促进其经济发展的同时......

    金融危机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 金融危机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影响及应对策......

    人口结构转变对我国制造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人口结构转变对我国制造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改革开放以来,源源不断的劳动力为我国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根据兰德里的人口转变理论和诺特斯坦的人口转型根源学说,我国当前的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