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科学实验(光学部分)操作指南
苏教版小学科学(光学内容)实验操作指南
(2012年3月)
一、凸透镜(五年级上册)
实验题目:凸透镜成像的实验。
实验器材:凸透镜、火柴、蜡烛、纸屏(16K白色硬纸一张)实验步骤:
1、点燃蜡烛,在蜡烛与纸屏之间放一个凸透镜。
2、调节烛焰、凸透镜与纸屏,使凸透镜中心、蜡烛焰芯和纸屏中的高度一样,并且在同一直线上;
3、左右移动凸透镜,使纸屏上出现清晰可见的放大或缩小的烛焰的倒像;
4、整理器材,放回原位。
实验报告:
目的:凸透镜有成像的作用。
结论:
1、凸透镜能使物体成像。
2、凸透镜所成的像都是倒立的。
3、当凸透镜距光屏近,距蜡烛远时,成缩小的像。
4、当凸透镜距光屏远,距蜡烛近时,成放大的像。
二、显微镜观察(六年级上册)
实验题目:观察洋葱表面
实验器材:学生显微镜、洋葱表玻切片或者洋葱。
实验步骤(此实验评分者必须亲自观察学生每步效果确定分值)
1、取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镜背向内,镜筒朝前,镜座与桌沿距离为5~10厘米左右。
2、对光。用右眼对着目镜向下看,用手转动反光镜将光线反射入镜筒,呈一片均匀白色即可。
3、将切片放在载物台上,使被观察物体对准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用压片夹住切片两端。
4、观察。手旋调焦轮,将物镜降至切片2~3毫米处,左眼对准目镜观察细调焦距直至镜中成像清晰为止。若物像不在视野中央,可用手移动切片,使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
5、整理器材放回原位。
6、结论:洋葱表皮是由一个白“小格子”构成的,这些小格子叫做“细胞”。
第二篇:小学科学实验操作考核制度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考试制度
一、命题的原则是本学期教材中的所作试验。
二、提前一天告知内容。
三、由学生自己准备器材,组装实验装置,设计实验过程,写出
实验现象和结论,以考察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实验教师观察学生实验操作,据学生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及
结论,分步打分,合计总分。
五、试卷总分记入考核成绩册。
六、考核成绩册作为学生毕业资格的依据之一。
七、评价等级:优、良、中、差。
第三篇:小学科学实验操作总结
复兴小学科学实验操作总结
本次实验考核我们认真组织安排,严格按照总校部要求并对所有监管人员进行了培训学习使监考人员熟悉每个实验步骤的操作要求进而准确进行评价打分。此次考试比较成功,所有参加考试的学生都完成了实验,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都有教大的提高。
实验考试对于学生来说是个新事物,平时接触的教少,在实验 过程中少数学生进入考场不知所措、思维混乱、不敢动手。部分学生在实验 前未认真检查实验器材即开始实验,还有个别同学在做完实验未将实验器材整理复位。操作过程中学生手忙脚乱,实验步骤错误现象时有发生,个别同学实验不能够做出正确结果,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填写实验报告单,实验记录错误。
实验器材部分短缺,部分器材由师生临时制作,比较粗糙,实验结果精确度不高,影响实验操作效果。实验过程性设计比较单一学生自主创新的机会较少,有的实验在实验结果取得上比较困难。
总之,此次实验考试是成功的,但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的操作能力培养,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进一步完善学生操作步骤。实验室器材要继续充实。
第四篇:小学科学实验操作竞赛活动总结
广平县第二实验小学
科学科学教师实验技能操作竞赛活动总结
一、活动背景:
为了提高科学教师的科学素养,促进科学课堂的有效性,按照县仪器站工作精神和我校工作安排,10月18日,我校在学校实验室组织科学教师举行了科学教师实验技能操作技能比赛活动。
二、活动安排:
为了比赛的公平、公正和对实验技能的正确评价,学校成立了竞赛评估小组:尹国强 张艳平郑志千 李艳风 张连菊
刘瑞霞 韩艳敏 蔡艳敏为评委。评估小组的成员对竞赛教师的实验准备、实验仪器的操作方法、实验过程、实验是否达到预期结果等进行评价,以得分高者进行名次的划分。
三、活动过程:
(一)、本次校内比赛要求50岁以下的科学教师参加比赛。
(二)、在比赛过程中,我们看到很多教师老师积极准备,并且亲自制作了教具。在比赛时,活动有序,动作娴熟而高效,实验也比较成功。
(三)、在比赛活动中也发现一些问题:
1、教学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问题:
例:有一位老师在使用热对流演示器时,没有将水加满;甘油使用过量,致使热传递不明显;对比实验钉子没有用同样大小的等。教学仪器的正确使用有助于减少问题出现的机率。
2、对学生良好实验习惯的养成的示范问题:
例:在实验操作竞赛过程中,少数老师没有注意细节问题:实验用品随意摆放,使用后的火柴杆随意丢在实验台上,实验完毕没有整理实验器材及操作台等。
技高为师,身正为范。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注意自己的教学行为。
四、活动结果:本次活动促进了我校科学教师操作实验水平的提升,今后我校将更加注重操作环节的教学研究,增加学生动手操作机会和水平,促进学校实验教学向高水平发展,同时推荐本次活动优秀教师参加县级比赛活动。
广平县第二实验小学 2018年10月19日
第五篇:初中科学实验部分
化学实验知识点
1:常用的仪器
A BC(1)试管常用做①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②也可用做收集少量气体的容器③或用于组装成小型气体的发生器
(2)烧杯用于①溶解固体物质、配制溶液,以及溶液的稀释、浓缩②也可用做较大量的物质间的反应
(3)烧瓶
有圆底烧瓶,平底烧瓶;①常用做较大量的液体间的反应②也可用做组装气体发生器
(4)锥形瓶
常用于①加热液体,②也可用于组装气体发生器和洗瓶器③也可用于滴定中的受滴容器。
(5)蒸发皿通常用于溶液的浓缩或蒸干。
(6)胶头滴管用于移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注意: ①使用时胶头在上,管口在下(防止液体试剂进入胶头而使胶头受腐蚀或将胶头里的杂质带进试液 ②滴管管口不能伸入受滴容器(防止滴管沾上其他试剂)③用过后应立即洗涤干净并插在洁净的试管内,未经洗涤的滴管严禁吸取别的试剂 ④滴瓶上的滴管必须与滴瓶配套使用
(7)量筒用于量取一定量体积液体的仪器。
不能①在量筒内稀释或配制溶液,决不能对量筒加热。也不能②在量筒里进行化学反应 注意: 在量液体时,要根据所量的体积来选择大小恰当的量筒(否则会造成较大的误差),读数时应将量筒垂直平稳放在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与量筒内的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在同一水平面。
错误操作时:“眼高读高取得少”。“眼高”指俯视,“读高”指测量液体体积时会使读数偏大(高),“取得少”指量取一定量液体时所取液体偏少。(仰视时情况相反)
(8)托盘天平是一种称量仪器,一般精确到0.1克。注意: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放在右盘,取用砝码要用镊子,不能直接用手,天平不能称量热的物体, 被称物体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要在两边先放上等质量的纸,易潮解的药品或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固体)必须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错误操作时:若右物左码,则 药品=砝码-游码
(9)集气瓶(瓶口是磨砂的)①用于收集或贮存少量的气体 ②也可用于进行某些物质和气体的反应。
(10)广口瓶(瓶颈内壁是磨砂的)常用于盛放固体试剂,也可用做洗气瓶
(11)细口瓶(瓶颈内壁是磨砂的)用于盛放液体试剂,棕色的细口瓶用于盛装需要避光保存的物质,存放碱溶液时试剂瓶应用橡皮塞,不能用玻璃塞。
(12)漏 斗用于向细口容器内注入液体或用于过滤装置。
(13)长颈漏斗用于向反应容器内注入液体,若用来制取气体,则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气体从长颈斗中逸出)
(14)分液漏斗主要用于分离两种互不相溶且密度不同的液体,也可用于向反应容器中滴加液体,可控制液体的用量
(15)试管夹用于夹持试管,给试管加热,使用时从试管的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16)铁架台用于固定和支持多种仪器,常用于加热、过滤等操作。
(17)酒精灯①使用前先检查灯芯,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②也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酒精灯(以免失火)③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应在外焰部分加热 先预热后集中加热。
④要防止灯芯与热的玻璃器皿接触(以防玻璃器皿破裂受损)
⑤实验结束时,应用灯帽盖灭(以免灯内酒精挥发而使灯芯留有过多的水分,不仅浪费酒精而且不易点燃),决不能用嘴吹灭(否则可能引起灯内酒精燃
烧,发生危险)⑥万一酒精在桌上燃烧,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18)玻璃棒用做搅拌(加速溶解)转移如PH的测定等。
(19)燃烧匙装固体药品做燃烧实验。
(20)温度计刚用过的高温温度计不可立即用冷水冲洗。
(21)药匙用于取用粉末或小粒状的固体药品,每次用前要将药匙用干净的滤纸揩净。2:基本操作
(1)药剂的取用:“三不准”①不准用手接触药品 ②不准用口尝药品的味道 ③不准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味
注意:已经取出或用剩后的药品不能再倒回原试剂瓶,应交回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的容器内)。
A:固体药品的取用
竖立起来);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时要用药匙或纸槽(具体操作:先将试管横放,把盛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再使试管直立)
B:液体药品的取用
(注意:在桌上,标签向着手心,防止试剂污染或腐蚀标签,斜持试管,使瓶口紧挨着试管口)
(2)物质的加热给液体加热可使用试管、烧瓶、烧杯、蒸发皿;
给固体加热可使用干燥的试管、蒸发皿、坩埚
A试管一般与桌面成先预热后集中试管底部加热,加热时切不可对着任何人
B先预热后集中药品加热
注意点:被加热的仪器外壁不能有水,加热前擦干,以免容器炸裂;加热时玻璃仪器的底部不能触及酒精灯的灯芯,以免容器破裂。烧的很热的容器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也不能立即放在桌面上,应放在石棉网上。
(3)溶液的配制
A:物质的溶解B:浓硫酸的稀释硫酸倒入水中,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中(酸入水)
C: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①固体物质的配制过程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用到的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②液体物质的配制过程计算、量取、溶解用到的仪器: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4)过滤分离不溶性固体与液体(即一种溶,一种不溶,一定用过滤方法)如粗盐提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分离。
操作要点:““一贴” 指用水润湿后的滤纸应紧贴漏斗壁;“二低”指①滤纸边缘稍低于漏斗边缘②滤液液面稍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指①烧杯紧靠玻璃棒 ②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边 ③漏斗末端紧靠烧杯内壁
(5)蒸发与结晶A、蒸发是浓缩或蒸干溶液得到固体的操作,用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铁架台; ①在蒸发过程中要不断搅拌,以免液滴飞溅,②当出现大量固体时就停止加热③使用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持,后放在石棉网上
B、结晶是分离几种可溶性的物质①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不大,则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②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的,则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6)仪器的装配装配时,一般按从低到高,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
(7)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先将导管浸入水中,后用手掌紧物捂器壁(现象:管口有气泡冒出,当手离开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
(8)玻璃仪器的洗涤如仪器内附有不溶性的碱、碳酸盐、碱性氧化物等,可加稀盐酸洗涤,再用水冲洗。如仪器内附有油脂等可用热的纯碱溶液洗涤,也可用洗衣粉或去污粉刷洗。清洗干净的标准是:仪器内壁上的水即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而均匀地附着一层水膜时,就表明已洗涤干净了。
(9)常用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A
B
C
D3、气体的制取、收集
(1)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
A装置(NH3、CH4);一定要用酒精灯。B装置(CO2);一定不需要酒精灯。
(2)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A:排水法适用于难或不溶于水且与水不反应的气体,导管稍稍伸进瓶内,(、B:向上排空气法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HCl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C:向下排空气法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4、气体的验满:
O2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证明O2的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
CO2的验满:用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证明CO2的方法是用澄清石灰水。
5、常见气体的净化和干燥
(1)气体的净化(除杂)
H2(HCl)用NaOH溶液CO(HCl)用NaOH溶液CO(CO2)用氢氧化钠溶液CO2(HCl)用NaHCO3溶液CO2(H2、CO)用CuOCO(O2)用灼热的铜网O2(CO2、HCl、H2O)用碱石灰(CaO和NaOH的混合物)
(2)气体的干燥(除去水)
干燥剂有浓硫酸(酸性)、碱石灰(碱性)、固体氢氧化钠(碱性)、氧化钙(碱性)、五氧化二磷(酸性)、无水氯化钙(中性)、无水硫酸铜(中性)
酸性干燥剂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如氨气;碱性干燥剂不能干燥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三氧化硫、氯化氢等。
注意:证明时,一定要先证明水再证明其它物质,证明水一定要用无水硫酸铜;
除去水时,先除去杂质,再除去水。证明二氧化碳一定要用澄清石灰水。
6、指示剂的使用使用指示剂只能说明溶液呈酸性或碱性,不能确定溶液一定是酸或碱。操作方法:用玻璃棒沾取少量被测溶液滴在试纸上,绝不能将试纸伸入待测试液中,更不能将试纸投入到待测溶液中去。
紫色石蕊遇酸性溶液显红色,遇碱性溶液显蓝色;无色酚酞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显红色。
8、证明碳酸盐(CO32-):用盐酸和石灰水;证明铵盐(NH4+):用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是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9、(1)试管夹应夹在的。
(2积的1/2。
(3)使用烧瓶或锥形瓶时容积不得超过其容积的发皿容积的2/3;酒精灯内的酒精不得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得少于其容积的1/4。
(4)在洗涤试管时试管内的水为试管的;在洗气瓶内的液体为瓶的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时应取少量,液体取用1——2毫升,固体只要盖满试管的底部;加热试管内液体时,试管一般与桌面成45°角,加热试管内的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10.化学之最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还是氧。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5、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6、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钾。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8、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9、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银。银>铜>铝
10、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
11、熔点最低的金属是汞。
1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
13、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
14、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
15、地核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铁
16、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氯化物是氯化氢
17、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
18、当今最理想的能源是氢能源。